笑中带泪的好剧,欢笑中体会亲情友情和爱情。人物个个饱满且特色鲜明,导演用心了。很多年没有追剧的冲动了,周末一口气看完24集,真的不过瘾。推荐大家都去看一看,一定不会后悔!这么好的剧也希望不会就这么被埋没了。希望快快推出第二季(再不推出虎哥那大褶子磨皮都磨不下去喽)也希望原班人马全部保留!
笑中带泪的好剧,欢笑中体会亲情友情和爱情。人物个个饱满且特色鲜明,导演用心了。很多年没有追剧的冲动了,周末一口气看完24集,真的不过瘾。推荐大家都去看一看,一定不会后悔!这么好的剧也希望不会就这么被埋没了。希望快快推出第二季(再不推出虎哥那大褶子磨皮都磨不下去喽)也希望原班人马全部保留!
潇洒哥赵英俊的人生定格在了2021年春日来临的那天。他在最后一封信中说,希望我们别那么快将他遗忘。所以当这部剧开播的时候,观看的时间,是让他停留在大家的记忆里更久一点。《回到明天》这部剧给了赵英俊一个超级大男主,能够无线循环时间的设定,让我们在虚拟的故事中,看他驾驭时间,彷佛能回归我们身边。《回到明天》是潇洒哥的表演遗作。故事中的男主鲍键无意间获得了无限循环的能力,每天醒来都是双十一这天,开
潇洒哥赵英俊的人生定格在了2021年春日来临的那天。他在最后一封信中说,希望我们别那么快将他遗忘。所以当这部剧开播的时候,观看的时间,是让他停留在大家的记忆里更久一点。《回到明天》这部剧给了赵英俊一个超级大男主,能够无线循环时间的设定,让我们在虚拟的故事中,看他驾驭时间,彷佛能回归我们身边。《回到明天》是潇洒哥的表演遗作。故事中的男主鲍键无意间获得了无限循环的能力,每天醒来都是双十一这天,开启了惊奇的游戏人生。时间静止在一天,只有潇洒哥的角色,每天重复,他知道所有人的每一句话,知道那一天当中每个人的故事,我在看剧的时候,心里一度产生了一种错觉,这是不是已经离开的潇洒哥,在向我们诉说他的怀念,假如真有另一个世界,他可能也在另一个维度里,看着我们的故事,知晓我们的未来。时常会想起他告别世界的视频:“我的故事停止了,但是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故事不少了,互相讲一讲好吧,所以不要把我忘了,也不要哭哭啼啼。”这个剧就像潇洒哥这句遗言的礼物,故事用着时间停止、无限循环的概念,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骚操作,潇洒哥的角色,让我们哈哈大笑的每一个瞬间,都好像在重复这句话的“不要哭哭啼啼”。鲍健重复循环在同一天,借着各种小聪明游戏人生,精神病院里的群像角色,带着很多戏剧的哲学色彩,可能因为缅怀潇洒哥,所以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总能在欢笑声中,找到喜剧背后的真理内核。鲍键和快递驿站同事们天天去泡澡、唱歌,玩够了就换下一个场景,夜店里的客人,他每一天俘获一个,因为不用对明天负责,所以肆意玩笑……其实在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男主鲍键已经开始显示出一些无聊,没有意义的重复和获取,越是容易越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以后一直能重置时间的鲍键,要怎么面对十年一日的生活呢?其实,就像潇洒哥离开我们一样,时间是有限的,珍惜每一分钟过好自己的人生,这可能就是潇洒哥最后留给我们的礼物吧~
我可以一集800块 求给我个机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我可以一集800块 求给我个机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自《办公室》的观众对Michael说再见,不知不觉已过去8年;《老友记》完结也远在15年前了。
这些年间,除了几次友情客串,Steve Carell和Jennifer Aniston都没再正式主演过电视剧。
所以我猜这次两位sitcom届标杆性人物联手回归小荧屏,抛去很难拒绝Reese Witherspoon的邀约、高片酬、MeToo题材等等原因,最重要是为Apple
自《办公室》的观众对Michael说再见,不知不觉已过去8年;《老友记》完结也远在15年前了。
这些年间,除了几次友情客串,Steve Carell和Jennifer Aniston都没再正式主演过电视剧。
所以我猜这次两位sitcom届标杆性人物联手回归小荧屏,抛去很难拒绝Reese Witherspoon的邀约、高片酬、MeToo题材等等原因,最重要是为Apple创台这一点。
就像当年《纸牌屋》为Netflix打头炮一样,作为AppleTV+上线推出的首部自制剧,“The Morning Show”承载的历史意义自然非凡。
然而3集过后,得到的却是烂番茄58%、MC60分这样刺眼的媒体综评成绩。
我相信看过首播前3集的观众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这部剧虽然称不上多完美,但绝没有媒体评价的那么差。不然就不会出现观众打分95%新鲜,imdb8.2,这样专业与大众口碑两极分化的情况。观众看电视的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就是好看与否。让我这个超级老友记/办公室剧迷来评价,“The Morning Show”当然是好看的,而且值得闭眼吹。
的确要承认,这部开台剧,在电视创作层面并没有带来什么旗舰领航的开创性。对比同期有线台的剧,也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风格,再对比同题材旧作,也没有《日落大道60号》或《新闻编辑室》中的人文特色。
虽然我也一直欣赏艾伦索金所创造的世界,那里的角色永远都散发着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气息。不过也没谁规定,电视台的故事,就必须得按照艾伦索金的方式来讲吧。“The Morning Show”显然走的是纪实路线,它好就好在戏剧化、娱乐性地将真实事件展现了出来,同时又做到了没有让剧中人物失真。
MeToo运动到现在,已经让我们多次见证了备受喜爱的明星/名人们在一夜之间身败名裂的情景。“The Morning Show”就以当中的典型(TodayShow的Matt Lauer)做引,在剧集的开端,王牌主播Mitch被多名女下属指控在工作场合性行为不当。随后主创选择将Mitch,这一剧情上的核心男主角做了背景化的处理(1-7集),转而从身处这场旋涡边缘的人物出发。
当淋着雨踩着泥的Alex冲进Mitch家对他质问,“外面有成百上千的女人排着队都乐意suck your dick,你为什么还非得在台里瞎搞?”时,我就知道我要爱上这部剧了。
对围观者来说,喊口号打tag站队谴责从来都很容易,直到火苗烧到自己身上。
第一集结尾的这场二人对手戏,完全将女主角Alex鲜活立体复杂了起来。同台并肩合作了15年,其实Alex真的会不知道Mitch的为人?不知道他在台里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他化妆间桌下的关门按钮吗?她对Mitch愤怒生气的原因,还远远轮不到那些提出指控的女性们,她是怨Mitch管不住下半身吃窝边草的蠢,害得自己被牵连。但明显二人之间有信任、又有着过往和情谊在,这一下子就变得更有意思了。
与此同时,电视台方需要挽留广告商、新闻部主管新官上任三把火、制片人夹在中间做磨心...全员都竭尽所能要保住自己的位置或借机上位。所有人背后的动机,当然都是为了自己。还有Mitch,看样子也不会轻易认栽,期待后续。
2019.11.06
-------------------------
以上是首播写的,后面准备根据周播随时更新观后感哈,以下内容会涉及每集【剧透】
(ps,appletv每周五更新一集,资源是配有官方字幕的,包括繁简中英文,无需等野生熟肉)
【第4集】的结尾真是一击重拳打在Alex的脸上。当初Mitch出事把她一个人甩在了台前,这次Bradley又让她彻底下不来台。在前三集我们看到Bradley这个角色是非常被动地被卷入到这场节目易主风波里的,从成为网红、受邀当嘉宾到最后空降主播位,她就像个牵线木偶一样被Alex和Cory这些人摆上了台。但很明显,以Bradley的个性是绝对不会一直被他人操控下去的。当所有人以为雨过天晴,没有了男主播的Morning Show也可以继续下去甚至收视更好的时候,Bradley再一次在直播节目中擅自做主,看上去无比正确的同时又将来带难以预计的后果。电视台高层方面是否一直纵容Mitch的行为,节目组的Alex或Chip这些人知否一直知情不告这些疑问再一次被拽回到话题中心。
还有一点,Bradley在采访中不按脚本提问属于临场发挥还是有意为之,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在之前几集,Hannah去找这位“指控者”并想让她回来上节目时,Chip曾经说她没什么价值,因为这个人前后证词不一,可信度不高。想必Bradley在准备采访资料时也会发现这一点,所以上节目时,不管是由于之前被压抑了太久想反击,还是由于作为调查记者的本性不改,Bradley在访问中是带着套话的目的的。而真相就真的这样被她给套了出来,那接下来就很麻烦了。
除了Cory,这些在他调来之前出的事,与己无关,他恨不得节目争议大,收视高,他就当赢了。对Mitch来说,也许也倒成了好事,虽然和下属发生性行为被坐实,但也证明了他一直强调的“自愿”非胁迫,同时,这件丑闻又从他自己的事转移到了工作环境的问题,成了全台的事。
-----2019.11.09-----
【第5集】发生的事情不如上集丰富多彩,我反而更喜欢,是积累情绪大过内容的一集。开头和结尾的两段都很抓人,尤其最后Alex和Mitch在车里的戏,真是见证演技与演员间火花的时刻。这两位人物的关系不能再复杂,是携手创事业的拍档,是私下彼此的知音,是秘密的炮友,是相互受牵连的对象,是崩溃时最想见到的那个人。十几年间的默契与心思都在几分钟的对手戏里了。
看过《办公室》的朋友肯定知道,1-7季累积起来大概得有上百场戏是Michael Scott把全办公室的人喊进会议室听他讲话。The Morning Show第五集的开篇也如出一辙,不知道这是不是编剧继第一集让他砸电视机后又一次向《办公室》致敬的恶趣味。不过这一次我在Mitch的身上再也见不到Michael的影子了。
这位风光无限的王牌主播,连工作人员家里养的狗叫什么名字也能清清楚楚。即便Mitch是个混蛋,也是一个亲切地、容易让人喜欢的混蛋。
原来《纽约时报》又要发布文章披露更多Mitch涉嫌行为不端的细节,他厚着脸皮来求这些曾经的同事们能为自己说几句。Mitch衰就衰在了他的自大,竟然还会指望别人为他站出来。这种大环境下的结果自然只剩下沉默、尴尬与凄凉。
另一边,Bradley也有一篇关于自己的采访文章,这集登场的《纽约杂志》记者明显非同一般。果然在随后的慈善活动上她就直接对Alex表明自己不会买那套假惺惺的“女权”账。
Alex和Cory忽然的对唱对我来说相当于迷惑行为大赏。Bradley和几位女同事的生日聚会倒有意思得多,闲谈之中又爆出不少Mitch方面的信息。不过之前已经交代很多Bradley家里方面的内容了,情绪不稳定的母亲,有毒瘾的弟弟,现在又突然出现了个酒鬼父亲?感觉没什么必要。
这集中间还有两处重要的伏笔,一是交代Chip和最先发文爆光Mitch的《纽约时报》主编早有交情,且Chip曾爆猛料给他。结合之前剧情可得Mitch和Chip关系并不算好,并且Mitch还曾直接质问Chip是谁爆给时报的。这集Chip和时报主编的对话虽然没点名Mitch,但很明显主创是有意让观众认为Chip就是出卖Mitch的人。不过仍留有疑问,Chip的动机是什么,他看不惯Mitch瞎搞或Mitch搞到了他喜欢的人?但他作为节目执行制片人,不可能想不到事情暴露会连累到自己。
另一处是,Bradley第一次见到Mitch本人,追进电梯问了一句还有谁知道。而Mitch反问“你觉得呢?”也很玩味。第四集突击访问就能看出Bradley骨子里是个力求真相的记者,她想知道TMS这个节目组在她到来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晚时报的报道不仅准时发布了出来,还加上了Fred透露的Mitch被保安轰走的描述,以代表电视台方的态度。这让Mitch更加恼羞成怒,既然要置我于死地,那你们也别想活了吧。求真相一方面可以自证非强迫,一方面又能把矛头转移到电视台高层。Mitch和Bradley的目标反而一致了。所以预测未来的剧情,会是这两位前任和现任主播联手。
-----2019.11.16-----
【第6集】跟第4集结构很像,果然主创只要把剧情重点集中在两位女主的关系上,Mitch就不会出现。我一直错以为Cory只是调来负责新闻部的,原来他就是电视台的CEO,开发pilot这段还算有意思。Alex在节目中崩溃我觉得有些夸张,观众一开始就知道她的婚姻只是对外做做样子而已,难道她真以为可以这样一辈子?而且一直把女儿也瞒在鼓里?父母关系神离那么久,孩子可能察觉不到吗。女儿看样子已经上了大学的年纪,还能接受不了离婚?不过这一段也解释了为什么Alex和Mitch能成为挚友,他们无论在工作新闻方面,还是生活家庭方面的价值观都是一致的。
最后一幕,Bradley收到Mitch的隔空短信,印证了我上集的预测。没想到Chip这边也想把Fred拉下马,Chip这个角色的动机有点奇怪,之前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和稀泥,现在忽然就选好了队,准备开枪?也不太喜欢这样的走向,把万恶之源具体到一位高层人物上去推翻。这集最有意思的伏笔感觉在配角,那位负责嘉宾外联的人,这集披露了她嗑药的习惯,以及不小心发现了天气预告男和小助理的私情。猜测接下来她的部分肯定会有文章。
-----2019.11.23-----
【第7集】明显比上周精彩许多。剧情发展到现在,声名狼藉的Mitch已经着手反击,而其他人却逐个精神崩溃了。先是Chip,没有听进去Cory的劝告,不仅在访问中忍不住向杂志记者爆料,又因一句玩笑话炒掉了名男员工,这又导致另一位一直在饱受折磨的Mia的情绪大爆发,她和Mitch不正当的关系在节目组里算公开的秘密。Mia虽算作受害人却背负着各种流言蜚语的包袱,自己间接导致同事被炒的重量就相当于最后一棵稻草把她压倒了。
女明星离婚真是一场公关大戏。最好是对方出轨在先,找了个年轻漂亮的,家暴更好不过…真是讽刺至极。Alex对女儿破口大骂应该象征了许多两代关系的状态,两边都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孩子缺乏关爱和正常家庭温暖,看不起父母的所作所为,家长觉得养了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另外,好希望mindy kaling能和Steve来一场演对手戏啊,这集她出现再一次来挖那个黑人小哥过档自己的节目,但依旧没成功,暂时看不懂这条线的目的,总之TMS节目组内忧外患就对了。
开头Mitch和Bradley的对话就埋下了伏笔,而结尾我们也知道了为什么在上集会出现关于Hannah嗑药的描写。真是没想到这位一直在跑外联,在核心成员之外的人,反而要成为关键人物了。另一边,天气预告男与小助理的私情真的是她捅给HR的吗?我存疑。总感觉主创不太愿意给出特别明确的答案是意在强调真相有时不是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下周第8集终于到我最期待的闪回集啦,时间线会回到两年前,相信许多疑问都能得到解答。祝大家感恩节追剧愉快!
-----2019.11.28-----
【第8集】是目前为止最好也最难的一集。实话实说,看前7集时我为了演员本人要大于追剧本身。直到今天这一集,直到这集后半部分的剧情,才让我终于百分百入戏,终于有种仿佛胸口被人打了一拳,有种“shit just got real”的观感。
1-7集里所描绘的各种结果,都在这集给出了原因。
时间倒流至2017年,这一年有很多重大事件发生,影响至今。比如,林/郑当选某地区行政长官、英国脱欧(依次在这集背景电视机中出现)。对TMS节目组来说,则是近期调研测试显示Alex越来越难赢来观众的支持,台里开始有意压缩她的出镜时长。与此同时我们见到,Mitch仍是节目组的组宠,是被高层捧在手里的台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受人们喜爱的男主播。
要说年过半百才开始中年危机怕是有些迟到,Mitch的50岁生日虽然过得热闹非凡,估计和曾经的40岁、45岁生日也没什么不同。
像往常一样,妻子的存在无外乎半夜三点半起床时端来一杯冲好的咖啡。
像往常一样,最先收到同作息的Alex发来的生日祝福。
像往常一样,大大方方和男同事们开玩笑、和女同事们flirting。
像往常一样,在打开生日派对的大门时,假装惊喜。
像往常一样,来不及补觉,又要赶去新闻事发地。
像往常一样,结束一段婚外情,发现身边又出现一个不错的姑娘…
Hannah,是主创选择从受害人的视角从头到尾经历职场性侵的人物。前期我们了解到,Hannah是工作能力强、一个人在纽约闯荡压力极大、在TMS节目组小透明一般的存在,但是Mitch这位全组最有分量大明星却注意到了她,给了她飞升的机会,陪她聊天,在她最孤独脆弱的时刻送上鼓励与安慰。
酒店这场戏,几次暂停,不忍心看下去。这场戏几乎没有台词没有配乐。导演很巧妙的只关注于女方的反应。就如同还原犯罪现场一般,冲击力很强。我们看到Hannah整个人处于in shock的,近乎僵住的状态。前一秒还是人生导师,后一秒手怎么就伸来了。根本反应不过来,也不敢反应,最后更不敢反抗。
从前几集可知Mitch一直不觉得他有任何强迫对方的成分,从上集可知,他甚至不觉得Hannah恨他,所以还好意思跑去找Hannah,想让她为自己作证。女同事大半夜跟着自己回酒店房间看电影,临别又主动拥抱,都成了想跟自己上床的暗示。
这里的Mitch,或许代表了许多职场、机构中的上层人物。我觉得他们就类似穿新装的皇帝。每每利用权利施害,错以为对方“欲遮还羞”,实际上是作恶不自知、知道了不承认、认了事不认错、错了死不悔改。
其实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主创非得要观众等到第八集才用flashback的形式交代剧情。不禁想假如按照时间发生顺序叙事,前期口碑会不会就能好一些。
无论如何,现在终于把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了。除了演员以外,特别想赞这集的导演Michelle Maclaren和编剧。闪回集其实不好拍,因为观众已经知道剧情走向是什么,很难留悬念,但这集的节奏、几次慢镜头、人物特写、角度以及一些细节处理都特别好。
比如,Mitch每天上班是坐副驾驶,表明他平常确实跟保安、司机都当成朋友相处,没有明星架子。对应第5集重回节目组,他天真地希望这些同事朋友们站出来为他说话。
Mitch随口可以调离Mia、升Hannah,表明Chip虽为制片人,实际上话语权不如Mitch。
Mitch和Alex之间工作的状态,也是以Mitch为主导的,Alex在精神上依靠Mitch,出现场需要Mtich帮她振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开头前几集对Alex的影响那么大。
这集从各方面让我们看到了metoo时代前的工作氛围, Mitch的自信自大不仅来源于自身性格,更源于长久以来大环境,周围人的纵容。
这集的标题叫“Lonely at the Top”。高处不胜寒,是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Mitch的处境。
Mitch的孤独一直溢于言表。第1集Alex冒雨前来,他抱着Alex不肯撒手。这一集两天没睡他还想拉着Alex去喝酒。他和Alex除了彼此以外只有家人和同事,再没有其他可以交流的人。他和Alex一样都把工作当成了生活,把生活过成了工作。
然而电影可以传世,新闻片段,人们可不会再看第二遍。所以Mitch在50大寿上感叹半辈子投身朝生春死的新闻行业,换来建筑物上的广告牌罢了,留不下“legacy”。
前7集Mitch戏份极少,是被背景化的男主角。这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魅力非凡、对工作专业热忱、没有明星架子、具有亲和力的施害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侵害发生前,女下属们不会觉得不安全、也没有反感和他一起、甚至愿意与他单独相处。我钦佩主创没有把他塑造成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是诠释出了一个贴近现实、深层次的代表性人物。
这集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Mitch和Alex在报道赌城枪击事件时的对话。Alex受不了每天报道惨剧带来的痛苦。Mitch却说,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这么丑恶。最不正常的是有这么多钱还会这么痛苦。人们希望成功希望有钱就是为了远离世间疾苦、获得安逸的生活。而你和我恰恰就是靠直面其他人的苦难来赚钱的。
这是Mitch在告诉Alex,作为新闻人,一辈子都逃不掉的代价与宿命。
-----2019.12.6----
首先得再次恭喜下剧组和几位演员,非常给Apple争气,这周获得了6项金球和SAG提名,希望明年艾美也能有好成绩~
【第9集】赤裸裸地展示出了职场世界有多么现实、多么残酷。工作中所建立起的同事友谊完全禁不住考验,哪怕像Alex与Mitch,或与Chip这样相处十几年的伙伴关系,来到自身利益面前,根本没有为了对方妥协这一说,甚至不惜去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现在的Mitch已经是个再无可失的人了,拖Fred下水、转移目标、减轻自己的罪名是他最后的反击。
由于Chip先前的爆料已经打草惊蛇,Cory正好借Bradley之口,朝Fred开枪。
聪明如Alex,自然知道如果让Mitch上节目,自己不免也会一同成为牺牲品。去找Fred,是下下策、也是情理之中的一步。哪怕Fred一早想炒掉自己、哪怕Fred到现在还假惺惺的表示自己早就看不惯Mitch。
没办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要消除Mitch的负面影响,电视台早晚还得找个人出来背锅,其实不用Fred过多说服,Alex也深知,Chip作为节目执行制片是最合适被推出去的人选。
于是,这就形成了Bradley+Cory+Chip与Alex+Fred这两股动机不同、各怀鬼胎的对立阵营。而Mitch作为“攒局”的人,成为了盘上的一枚棋子而不自知。其实根本没人在意他这个已经被盖章人渣败类的死活。
Alex到访Mitch单身公寓的这场戏,真是看得我冒冷汗。
得知自己的分量不足以让Mitch心软放弃上节目,Alex使出了杀手锏。接下来我会离婚,成为媒体的焦点,我有大把讲故事的时机,随便一个跑外景的过夜经历,都可以让我变成你的受害人。
Mitch的惊讶溢于言表,不过既然人生已经毁了,如果Alex真给自己上演这么一出,虽然雪上加霜,还能怎样呢。他苦笑只觉得可悲,Alex更毫不在乎,她连自己最鄙视的Fred都可以合作互利,连Chip也可以抛弃、已经没有什么手段是不能用的了。
从第1集我们就知道Mitch和Alex两人曾经发生过关系的事实。第8集也看得出二人微妙的工作状态,且台上台下多年的拍档情谊也是真的。所以越是这样深厚复杂的感情在撕破脸的时刻,就显得更决绝、更彻骨寒心。
无论Mitch和Alex对彼多心寒,大概也比不过Hannah。她将Yanko和Claire交往的事报告给HR,自然不会被领情。终于骨气勇气向Mitch对质当年所发生的事,又赶上Mitch刚刚被Alex摆了一道,一肚子怨气爆发了出来。最后这场他和Hannah的对质,说出了他最真实的想法。其实Mitch之所以还能坚持到现在、还想着反击就是因为他这般死不认错,他始终觉得其他人都是为了从自己这里得到好处,始终觉得自己才是被误判的受害者。
还剩下最后一集,从这集铺垫来说,Mitch势必要上节目曝光Fred,而Alex也会下手为强明哲保身。为了达到目的,这场旋涡里的所有人都没了下限,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看不到任何赢家。
-----2019.12.13----
【第10集】这样结局谈不上失望,但大部分情节都在意料之中,并没有前两集那种特别让人惊叹的地方。除了开头Claire送咖啡到Bradley手上,所有人在准备节目开播前的这段长镜头算比较有意思。
再有就是最后一幕的构图。在桌面的反光下,Mitch仿佛置身于牢笼一般。Alex的反目,Chip的出卖,以及最后Hannah的宿命,或许终于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
总之,作为观众也收到了主创想传达的意思。要学会说不,要敢于发声。
2019.12.20.
三个平凡人的故事,三段疫情时期的大爱温情……影片并未刻意针对新冠肺炎这一命题上升高度,而是下降到普罗大众的真实反应上,相比理论更容易触动心弦。店老板的故事最有意思,不速之客、婚姻濒危、事业告急,三个背景交织下引发了诸多闹剧,例如50元一桶的泡面、村长挥刀拦路等都实际发生过。不过小男孩台词分配过多,有些刻意煽情,每当两个人一起抒发感慨时都有些许尴尬。送货员借职务之便高价贩卖口罩,这个也是比较真
三个平凡人的故事,三段疫情时期的大爱温情……影片并未刻意针对新冠肺炎这一命题上升高度,而是下降到普罗大众的真实反应上,相比理论更容易触动心弦。店老板的故事最有意思,不速之客、婚姻濒危、事业告急,三个背景交织下引发了诸多闹剧,例如50元一桶的泡面、村长挥刀拦路等都实际发生过。不过小男孩台词分配过多,有些刻意煽情,每当两个人一起抒发感慨时都有些许尴尬。送货员借职务之便高价贩卖口罩,这个也是比较真实的。从不义之财到志愿者救助,弘扬了正能量。机器人将一个人的梦想在方舱医院隔离期间展现出来,虽然有种科技感,却没有把那种紧张急促的氛围烘托出来,男主情感上有点薄弱。对于凡人英雄这一主题,剧情上来说还是可以的。
看完电影《错会半生》(Lara 2019),感触良多。这部影片让我认识到了音乐教育有残酷的一面,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过不了批评关,音乐之路走不远。以前看《爆裂鼓手》(Whiplash 2014)时,就对那个老师的变态教学方式颇感不适,现在看来,这算是正常。在音乐界,要想成为人上人,除了要有天赋,要能“吃得苦中苦”外,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才是决定一个有音
看完电影《错会半生》(Lara 2019),感触良多。这部影片让我认识到了音乐教育有残酷的一面,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过不了批评关,音乐之路走不远。以前看《爆裂鼓手》(Whiplash 2014)时,就对那个老师的变态教学方式颇感不适,现在看来,这算是正常。在音乐界,要想成为人上人,除了要有天赋,要能“吃得苦中苦”外,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才是决定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到底能走多远,而这种素质的训练,无论是否需要通过残酷方式来进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温情脉脉的方式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否则,如同本片所展示的,一位母亲为了培养孩子,有必要闹成那样吗?
拉腊就是因为当年没能过伦霍夫教授的批评关而导致中途放弃音乐的。教授在后来才明确说明,他的批评只是一种“测试”,即看看“有谁会真正挺过去”。在教授看来,天赋只是基本条件,有强大的内心才更为重要。拉腊会错了教授的意,放弃了钢琴,从此便万劫不复,最终成了个想自杀的抑郁症患者。
“角色错位”是她人际关系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来不是钢琴家,却整天把自己当成个钢琴家,想着音乐上的事,行为处事当然会有问题。关键是她以前玩的是古典音乐,这类人,正如她母亲所说的,“假掰”、“势利”,就是说总觉得高人一等吧。如此,她当然就容易得罪人了。在家庭关系上,她母亲就反感所谓的“古典音乐”,而且不认可她对儿子的批评挫折教育;她丈夫是建筑师,曾希望子承父业,当然不理解她在孩子身上的音乐梦。在这样的家庭中就必然出现“愚者的天堂,智者的地狱”的状况,如同一个明白人在一群不明白的人中,结果会怎样呢?要么你难得糊涂一下跟大家同流合污,要么你孤标傲世形影相吊一辈子。对于她这样玩“高贵”音乐的“自我中心者”,她只能是后者。
以外行身份干着内行的事,或说圈外人干着圈内的事,这可能是她常被误解的主要原因。在音乐上,她其实是个行家,但她没有业内的任何身份、头衔,干出的事当然就易被误解,即使提出的是恰当的专业意见,也往往不会受尊重。在古典音乐界,这种歧视所造成的痛苦可能会更甚。比如她对儿子音乐教育的方式,就不被自己母亲和丈夫认同,母亲认为是“折磨”,丈夫认为她“胡说八道”。试想,如果她是个音乐教授、钢琴家,她的家人可能就不会那么看她了。事实上,在通往钢琴家的路上,她那么严酷地教育儿子是对的,不仅学院派有惯例(比如伦霍夫教授),就连她的同事都间接地承认了效果,比如,儿子首演成功后,她的同事以赞赏口吻说:“现在独奏都不害怕了。”这充分说明儿子曾经的心理素质是有问题的。对于一个动辄要面对上千人盯着,有那么音乐家配合你的场合,心理上先出了问题,那会让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这可不像科学实验,可以有上千次的试误机会,一次失误,甚至弹错一个音符,恐怕就砸了全场,毁了前程。相对于如此恐怖的后果,音乐家成才路上的那点挫折教育算得了什么呢?心理脆弱者,通过和风细雨般的谆谆教诲来得及吗?光靠“信心”是培养不了钢琴家的。外行可以不理解这一点,内行若不理解,就不可饶恕了,所以,她折断了儿子女朋友的琴弓,是愤怒,更是告诫。
她并非不关心自己的儿子。如同对一个呕心沥血之作,在儿子的艺术成就上她也想获得专业意见。所以,她去找她曾经的教授。当伦霍夫教授给她儿子正面评价时,她难得地露出了笑脸。对于儿子开始作曲,她的担心跟教授是一样的;对于儿子首演自己创作的曲目,她的看法也跟教授一样的,因为教授只是首肯了前半场,即他演奏的肖邦的曲目。在首演之后,她儿子虽然也得到了许多当面的奉承和肯定,但她是知道利害的。所以,在后台她虽承认了儿子一直以来的努力,但由于人来人往,她一直无法说完她想说的话。我想她想说的一定不是想跟儿子拉家常,一定是告诫的话,她儿子是了解自己母亲的,他在躲避,这不是个好兆头。希望他不被这暂时的小成功冲昏了脑袋,希望他再跟自己母亲联系,要是他不想再听母亲的批评,他的音乐之路走不了多远。
她为何要中途离场?她儿子为何在咖啡馆见到她时仍想躲避?她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想出去透透气。事实是,她出去是买香烟了。显然,她想平息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应当是她儿子的自创曲目的主旋律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引起的,而这种东西只有他们母子俩才能明白。可以想象,这里面应当有不满、控诉和怨恨,都是针对她的,针对她平时的批评挫折教育的。既然如此,她只能离场出去透透气。然而,她毕竟是母亲,已经做过的事,该做的还得继续做,即便做个完整的“恶人”,否则,所有的辛劳都会前功尽弃。她儿子当然知道母亲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在咖啡馆再次见面时,他不敢跟母亲有过多的目光接触,这一幕的确伤人心。接下来,我想她不会再想不开了,她会珍惜她的天赋,她会开启新的生活,毕竟儿子的教育可以告一段落了,可能也只有等到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才能回味起母亲当年的苦衷了。 (文/石板栽花 2020年6月8日星期一)
去年刘老根3开播的时候看了不到5集就弃了,除了直播没别的事,没想到这部更烂,一集都看不下去!
一上来就紧跟时事,不让乱串(那你们还聚什么呢),出门戴口罩(去山庄闹事的怎么一个没戴呢),歌颂完还不忘顺便踩一脚国外。
去年刘老根3开播的时候看了不到5集就弃了,除了直播没别的事,没想到这部更烂,一集都看不下去!
一上来就紧跟时事,不让乱串(那你们还聚什么呢),出门戴口罩(去山庄闹事的怎么一个没戴呢),歌颂完还不忘顺便踩一脚国外。
先婚后爱题材领域又一次最新尝试。
短剧,加起来也就3个多小时。时长的限制,剧情很快,导致前几集完全不清楚谁扮演谁。
弹幕一直在那,看不懂得看简介,我就想问,看电视剧是吃药吗?我还得看一下说明书?这样电视剧,你要么你就悬疑一点,然后揭晓结果,你要么开头你就说明白谁
先婚后爱题材领域又一次最新尝试。
短剧,加起来也就3个多小时。时长的限制,剧情很快,导致前几集完全不清楚谁扮演谁。
弹幕一直在那,看不懂得看简介,我就想问,看电视剧是吃药吗?我还得看一下说明书?这样电视剧,你要么你就悬疑一点,然后揭晓结果,你要么开头你就说明白谁扮演谁。给观众看的云里雾里,完了指望看简介解释剧情,制作这样的电视剧的意义是什么?你不如直接写个故事走向,我看一遍我连剧我都不用看了。
短剧确实在制作成本上省了不少,也没有太多的场景切换,群演更不用说了。但是,我就想问一句,这么荒唐的电视剧的意义是?看完了脑瓜子生疼。
这个先婚后爱的题材,我真的太爱了,然而这个短剧咱就是说,真的太扎心了。真是剧本小裁缝,给狗血都集合在一起的神作了。看的我这个窝心。
21世纪的美国银幕,是超级英雄制霸票房的年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那些系列电影,红到这个世纪的不多。《虎胆龙威》、《致命武器》、《第一滴血》……曾经让一代人热血沸腾的那些动作经典,随着英雄们的老去,早已失去了票房号召力。把勋章留给自己,将王冠传给下一代,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可惜成功者寥寥。
十年前的《夺宝奇兵4》有哈里森·福特本尊坐镇,找来当红小生主演,希亚·拉博夫大有将
21世纪的美国银幕,是超级英雄制霸票房的年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那些系列电影,红到这个世纪的不多。《虎胆龙威》、《致命武器》、《第一滴血》……曾经让一代人热血沸腾的那些动作经典,随着英雄们的老去,早已失去了票房号召力。把勋章留给自己,将王冠传给下一代,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可惜成功者寥寥。
十年前的《夺宝奇兵4》有哈里森·福特本尊坐镇,找来当红小生主演,希亚·拉博夫大有将《变形金刚》与本系列来个“二郎担山”的气概。可惜十年过去再无下文。比较起来,倒是《洛奇》一路稳扎稳打,传承得有模有样。
三年前的《奎迪》,讲述已故拳王阿波罗之子阿多尼斯凭着一腔热情感动洛奇,拜在其门下练习拳击,终于成功入行的故事。同年还有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铁拳》(southpaw,又译《南拳王》,嘿嘿)上映,也是拳击题材佳作,不过较量之下,《奎迪》的口碑和票房都略胜一筹。
这一方面归功于《洛奇》系列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也得说它确实带来了新气象。最突出的一点是推出了一个黑人拳手来继承洛奇的衣钵,比之前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阿里》更为大胆。这事其实顺理成章,因为阿波罗本来就是系列片中的重要角色,洛奇的劲敌和挚友。而且影片并没有无视现实大洒狗血,最后新人打满12回合,虽败犹荣,重在表现一腔热血。作为重启系列之作,可圈可点。
上一集做足的铺垫,是为了这一集掀起高潮。从剧情来看,《奎迪:英雄再起》才是浓墨重彩表现英雄崛起的戏肉部分。整个故事直接延续《洛奇IV》,讲述奎迪迎战前来复仇的俄国拳王之子的曲折经历。父辈恩怨加上拳坛争霸,剧情张力十足。
但今天毕竟已经不是30年前,美苏争霸的“冷战”大势不再,热血戏码也要讲基本法。如果要我来归纳剧情主题的话,我会说那是“回归”。
片中三组主要人物都面临着婚姻与家庭的困境,阿多尼斯少年失怙,在经历了事业和伤病的折磨之后,以孩子降生为契机重新修复了与洛奇的关系。
洛奇在片末终于敲开了儿子家的门,也是一种回归。大家如果记得《洛奇V》的话,会明白《洛奇》系列的传人本来应该是史泰龙的亲生儿子赛奇·史泰龙。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许会是完全不同的续作。史泰龙曾表示,《奎迪:英雄再起》将是他最后一次扮演洛奇。于是迈进儿子家门,三代同堂的这场戏,可以看作是拳坛老师傅最终的归宿,令人感慨。
影片着墨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前苏联拳王德拉戈和儿子一家的悲剧。杜夫·龙格尔扮演的“拳击机器人”曾经是打死阿波罗,让洛奇被调侃“踩着梯子才能够着”的勇士。如果说洛奇一方通过拳击赢得了家庭与国家双重荣耀的话,德拉戈和孩子就是家庭与事业双重的失败者,让人想起《黄飞鸿》里的严师傅。无国无家的狼爸和狠娃,最后白毛巾一抛尽显温情,男人的宿命看得让人心酸。顺便说,这也是《洛奇》系列中唯一以抛毛巾分胜负的拳赛。
冷口冷面扮演德拉戈妻子的还是《洛奇IV》中的布里吉特·奈尔森,史泰龙的前妻。据说其实还拍了一段洛奇和德拉戈在更衣室中的打戏,可惜正片中没有剪进去。
影片除了以上三组回归家庭的关系外,还有一重“回归事业”的主题。阿多尼斯克服心理阴影重返拳坛,是一种回归。他的妻子比安卡作为歌手历经怀孕、老公失业、孩子失聪三重打击,其实担子一点也不比拳王轻。决赛中她化身女武神,高歌引导丈夫重返拳坛,令人感佩。
至于影片在剧情和各种细节上回归《洛奇》,上面已经说过。值得注意的是,洛奇给失意的阿多尼斯安排的训练环境和种种训练项目,都与《洛奇IV》中一致。
这几重回归从主题到细节上的处处呼应,加上戏里戏外的真真假假,犹如音乐的多重变奏一般,在片尾形成了强大的情绪感染力,令我们这些系列粉丝感慨无限——从叶问到洛奇,新世纪好男人要懂得回家,这是全球共识。
影片的打戏是继承了《洛奇》系列的特点,热血而煽情。跟《愤怒的公牛》、《勇士》这些突出搏斗现场感的擂台赛经典不同,《洛奇》系列走的是商业片华丽流畅的路线,讲究完整连贯的动作,让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楚。同时镜头在台上台下不断切换,造成打斗节奏与观众反应强烈互动的戏剧效果。没新意,但是好看。
西方的体育文化与古希腊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奎迪:英雄再起》中的人名和地名都很值得推敲。男主角“阿多尼斯”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是让爱神阿芙洛狄特都倾心不已的伴侣。他的父亲“阿波罗”众所周知,是光明万丈的太阳神,《荷马史诗》中动不动就射出“使大地震颤”的金箭,热爱竞技,时常在距雅典120公里远的德尔菲神庙中发布神谕——当然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片中阿多尼斯训练自己的拳馆之一就叫做“德尔菲”。希腊男子喜爱在体育馆中交游,结成老师傅和小鲜肉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再扯远一点的话,影片前半部分发生在费城,“Philadelphia”也来自古希腊语,意思是“loving brothers”。欧美文化承继希腊传统,认为自己的社会是由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个人构成的,与之相对的是以波斯帝国为代表的“专制的亚洲”,人人为奴隶。为自己、为荣耀而战的勇士必然击败为他人、为胁迫而战的奴隶,军事优势来得天经地义。
当然这就扯得更远了,不过也不妨作为一个从《洛奇》到《奎迪》的文化背景来了解一下,会多一层乐趣。
游泳先生有效播放量百分之0.8。之前芸汐传大概注水80%左右,这个说明注水8倍,昨天1.2亿实际播放1500万。
这个剧就跟注水猪肉一样。
女主整容演技尴尬 男主泰国口音都对不上 男二长得和韩国棒子一样 剧情吴磊狗血 播放量全靠注水
女主整容演技尴尬 男主泰国口音都对不上 男二长得和韩国棒子一样 剧情吴磊狗血 播放量全靠注水
剧都快播完了
游泳先生有效播放量百分之0.8。之前芸汐传大概注水80%左右,这个说明注水8倍,昨天1.2亿实际播放1500万。
这个剧就跟注水猪肉一样。
女主整容演技尴尬 男主泰国口音都对不上 男二长得和韩国棒子一样 剧情吴磊狗血 播放量全靠注水
女主整容演技尴尬 男主泰国口音都对不上 男二长得和韩国棒子一样 剧情吴磊狗血 播放量全靠注水
剧都快播完了 分还不出来
有人说:补番完毕就像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是啊,在看番的时候,大家都会倾注自己的感情,把自己代入到二次元,即使只是“旁观者”,但是所有发生在二次元里的事我们都在见证着:不断认识和了解的伙伴、一起面对的事,快乐、高兴、忧愁、疑惑、难过、悲伤、生气、辛酸,都是和二次元里的伙伴们共同拥有的回忆。到了完结之时,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都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这是真的生离死别,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再相见了吧。可是呢,大
有人说:补番完毕就像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是啊,在看番的时候,大家都会倾注自己的感情,把自己代入到二次元,即使只是“旁观者”,但是所有发生在二次元里的事我们都在见证着:不断认识和了解的伙伴、一起面对的事,快乐、高兴、忧愁、疑惑、难过、悲伤、生气、辛酸,都是和二次元里的伙伴们共同拥有的回忆。到了完结之时,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都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这是真的生离死别,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再相见了吧。可是呢,大家并没有消失啊。他们并没有走,大家结下的羁绊,使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的,他们已经向我们传达了心意,永远驻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们并没有走,他们一直都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鼓励我们,帮助我们,无时无刻。他们也许属于过去,但他们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力量,去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向前看,向前走,去拥抱未来,拥抱美好的事物。到那时,我们也一定会再次遇上像他们一样的伙伴,给予我们再一次难忘的回忆。然后我们又怀着同样的感恩之情,元气满满地,继续向着前走。没有他们,我觉得,我们是不可能做到的。我想,这就是每一部难忘的好番的意义吧。
首先,本片剧本架构有严重问题。如果不是Jon Stewart自编自导,好莱坞的正常选片程序是不会选中这么一个把主题藏在一小时之后才出现的剧本的。前十分钟市政厅里的独白既没有预示剧情的发展,也没有展现电影的主题,更没有引起观众的兴趣。电影看完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开头真的就只是一个纯粹的铺垫。
前二十分钟,主角Gary到了小镇。Gary身为一个专家,他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无论是假装还是
首先,本片剧本架构有严重问题。如果不是Jon Stewart自编自导,好莱坞的正常选片程序是不会选中这么一个把主题藏在一小时之后才出现的剧本的。前十分钟市政厅里的独白既没有预示剧情的发展,也没有展现电影的主题,更没有引起观众的兴趣。电影看完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开头真的就只是一个纯粹的铺垫。
前二十分钟,主角Gary到了小镇。Gary身为一个专家,他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无论是假装还是真心,他在人前都应该表现出讨人喜欢的样子。但是电影里的这个角色却毫无保留地让人讨厌。而在另一方面,小镇居民的言行举止也无法看出他们是友好还是排外。电影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我依然不知道电影想表达的是什么。我唯一能确定感受到的是沿海大城市左派对农村保守派的蔑视和偏见。剧情中出现的有关农村的议题明显是编剧从新闻上看到过标题,剩下内容全靠编。比如没有宽带网络是很多乡村地区面临的问题,但是竞选办公室里还在用拨号上网完全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没有宽带,但是手机网络在农村是普及的,如果要用电脑,也可以连手机热点。
在影片的四十分钟,Diana和Gary的对话似乎道出了电影的主题: “to flatter them, you have to condescend to us.” 但是看完电影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个辅助剧情,并不是电影的主题。最后终于在电影进行了一个小时之后,SuperPAC出现了,原来电影的主题是金钱对选举的影响。这不是一部文艺片,在大众娱乐片里,永远不要把主题藏在一小时后才出现!
如果电影拍的有意思,即使没有任何主题观众也是会喜欢的。但是这部片里导演试图逗笑观众的梗一点都不好笑,只会让人尴尬。无论最后的结局反转如何解释之前剧情的不合理,在一个多小时的煎熬后,观众已经失去了耐心。这部电影不是用来拉拢中间派和保守派的,而是城市左派的自我陶醉。Jon Stewart就是电影里的Gary Zimmer。他完全和美国乡村脱节,不仅不能拉拢对方,反而令人反感。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观众记住的不是最后二十分钟剧情如何反转,如何反思金钱对选举的操纵,而是前面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电影对农村和保守派的蔑视和讥讽。在选举年出这么一部片,无疑是给特朗普连任递刀子。
《你觉得我是谁》,你爱的是外貌还是灵魂?回答这种古老深刻又现实的问题,法国人真心扛不起来啊。
我在30岁那年,有一次跟同事聊到婚姻,我一个女同事的话让我记忆深刻,这位女同事即将40岁,她说她一定要看紧她的老公,如果离婚,她老公可以找个20岁出头的,而她只能找个5、60岁的老头。当时我哑口无言,无法反驳。今年我也即将踏入40岁,在30-40岁这段年龄,我观察着自己观察着身边的女性。
《你觉得我是谁》,你爱的是外貌还是灵魂?回答这种古老深刻又现实的问题,法国人真心扛不起来啊。
我在30岁那年,有一次跟同事聊到婚姻,我一个女同事的话让我记忆深刻,这位女同事即将40岁,她说她一定要看紧她的老公,如果离婚,她老公可以找个20岁出头的,而她只能找个5、60岁的老头。当时我哑口无言,无法反驳。今年我也即将踏入40岁,在30-40岁这段年龄,我观察着自己观察着身边的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面对年龄或许是空前的恐惧,这些年也是媒体大力鼓吹“少女感”的年代,中国内地第一代娱乐产业化的女明星也先后步入3、40岁,所以这些年或许也是探讨中年女演员面对职业生涯断裂最显著的年份,女明星都在拼命减肥拼命在着装上少女化在通告上宣扬依旧年轻漂亮,普通女老百姓也在拼命扮嫩。所以这些年让人感到整个社会对女性年龄歧视尤其显著。
所以看到有简介说这部电影聊中年女性追逐爱情,聊爱情中外貌和灵魂哪个重要,充满期待。但看完,非常失望。
首先,在观感上非常让人不舒服。
衰老的皮肤,可怕吗?这部影片用大量的近景拍摄女主角年华已逝松弛松垮皱纹明显的脸庞,真的让人感觉到可怕。导演想表达什么?勇敢面对皱纹?勇敢接受衰老?但即使是年轻的皮肤,大部分也禁不起如此高像素极度放大的近景拍摄,结果就是让人看到心酸的现实,原来衰老就是这么可怕,你根本无法爱上这样的皮肤,爱上那些皱纹。
如果影片想探讨外貌的衰老并不可怕,无疑是失败的,只让人更加恐惧。如果影片想说中老年女性不值得尊重,只剩空虚的内心,无疑是成功的。那么这影片我们看个毛啊,一部只是加深年龄歧视的影片看个毛!!
但是女主角明明是个有才华气质优雅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啊,在一些镜头放远的部分,这个中年女人明明还是很漂亮很吸引人目光的女人啊,身材依旧很棒,笑容依旧灿烂,外貌依旧是靓丽,身形依旧轻快,而那份专属于中年女性的优雅成熟气质,导演似乎并不愿意过多侧重,即使是远景,女主角大部分也是蓬头垢面。
其次,既然外貌的衰老无法掌控,那么导演是否对灵魂有探讨?没有。
身为大学文学教授,懂得社会对女性各种标签的束缚,那么女主角真正践行对这些标签的抗拒吗?
面对离异,沉溺于被抛弃的情绪,仇恨年轻女性。面对小情人的离去,纠缠不放,想要监视对方。面对网恋,轻易深陷不可自拔,用虚假来欺骗自己。面对年轻恋人转身离去迅速结婚生子的事实,拿起电话开始又一次的纠缠。她是在追问外貌与灵魂孰重孰轻吗?不是的,这就是一个肤浅的女性,面对年轻女性,既没有外貌的优势,更没有灵魂上的优越,既没有有趣的灵魂,更没有岁月沉淀的智慧。
那么影片想要表达中年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不是的。片尾拿起电话纠缠开始,简直是惊悚。
如此肤浅的中年女性,会有人爱吗?爱不起来。影片给人总的感觉就是女性到中年依旧沉迷于情感追逐,没有智商没有理性思维更没有智慧。真是让人绝望啊。
我知道现实中这样的女性其实是很多的,特别是目前媒体对女性年龄的歧视,对少女感的鼓吹,被这个社会洗脑失去自我的女性非常多。如果说这影片就是想揭露女性的肤浅,好吧,去你的吧,这明明是男权文化对我们女性一生刻意的塑造洗脑,不去揭露根源,只想再次把肤浅的标签放在女性身上,真是垃圾,这种电影去死吧。
当然影评很多人说导演对沉溺于网恋的中年女性的爱恋状态刻画得细致真实,但影片表现得也不咋样啊,那种尴尬感扑面而来,爱情是让人容光焕发,爱情是让人迷恋,但影片画面却变成矫情的略微惊悚的画面。模仿年轻女性挑逗的姿态,彻底漠视公共规则在图书馆大声讲电话,忘记母亲身份不顾孩子们的需求,真的很惊悚好吧,见鬼了,女人啥时候变得如此肤浅了!!我相信中年女性在爱情中肯定也一样会撒娇一样会姿态暧昧一样会调情一样娇喘吁吁,但肯定不是这样的肤浅。
一个中年离婚女性,自卑怨气重重、恐惧年龄、渴望爱情、渴望肯定、渴望自我,结果前半段提出的这些问题,后面彻底放弃不答。纵观整部影片,前半段的结局,小情人死掉,这是前任小情人给的结局,这个年轻男性多么了解女主角,知道只有让小情人死掉,女主角才会放弃折磨对方。后半段是女主角在小说里给自己的结局,让自己心怀自卑死掉,WHY?而影片的最后结局,身为观众的我觉得女主应该会从愧疚中解脱,懂得成长,懂得其实他没有那么喜欢你,明白这不过是对方在网络上的一场艳遇罢了。结果女主拿起电话,重新回到电影初始,面对小情人的离去不放手。啥玩意啊。
其实对于年龄对于衰老,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一样的,你用近景放大中老年男性的皮肤,一样让人不舒服,一样不会让人爱上。而对年轻身体的喜欢,无论男女都是一样的,女人也喜欢年轻的身体。这不可耻,非常正常的人性。老夫少妻恋的影片可以赤裸裸袒露对年轻女性肉体的迷恋,展现老男人那种饥渴的眼神。而老妻少夫的影片却为何还是在袒露女性的身体啊,不应该也展现老女人饥渴的眼神比较合适吗?
回到最开始,我对自己的观察对身边女性的观察,对年龄的恐惧有吗?有,当然。但同时也发现,很多中老年女性身上自有一种魅力,那种优雅洞察世情的目光,那种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处理生活的态度,那种时而可爱时而聪慧时而幽默时而淡定的面貌,自有年轻女性无法比拟的魅力。她们除了偶尔对皱纹的焦虑外,大多时候非常有力地掌控着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自信自由自在,懂生活懂人性温柔智慧,绝大部分都比同等年龄的男性有智慧。中老年男人的幼稚虚幻才叫可怕呢。
那么中老年女人有权利追逐爱情吗?当然!但我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生活的成长,她们对爱情的理解不会如此肤浅,她们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明白。或许目前这个社会现状,确实让女性很沮丧,但女性何其智慧,早就懂得爱是什么,爱从爱自己开始,其他的都是往后排的。
所以,这影片,着实不喜欢,一颗星给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