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影评

64531998
  • 阿小商
    2013/12/5 14:36:12
    屌丝的必然生活
    所谓的有种,其实就是屌丝的无奈,反正我刚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再悲惨的生活,也不是自己不堪的理由。
    三宝一出现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个屌丝,他应该是女人被人抢,生活一团糟,最后喜当爹的节奏。
    其实每一个环境中,都有那么一些底层的人,所有人里面,柚子那种是女孩是最让人喜欢的,有梦想,努力,失败的时候也没有自暴自弃,流泪没什么,因为总有笑的时候。再多的失败,自己承受就可以了,没人会同情
    所谓的有种,其实就是屌丝的无奈,反正我刚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再悲惨的生活,也不是自己不堪的理由。
    三宝一出现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个屌丝,他应该是女人被人抢,生活一团糟,最后喜当爹的节奏。
    其实每一个环境中,都有那么一些底层的人,所有人里面,柚子那种是女孩是最让人喜欢的,有梦想,努力,失败的时候也没有自暴自弃,流泪没什么,因为总有笑的时候。再多的失败,自己承受就可以了,没人会同情你,同情也没有用。而主人公,感情失败了,选择自残自杀,想帮朋友了,就暴力相向,没有一个是可以真正解决好问题的。
    最可惜的应该是苏漠吧,我想很多人看到她,都觉得很可惜吧。有这种可惜感觉的,基本都是屌丝。上司小蜜,最后被上司给出卖给别的男人。她离开的时候,对着柚子说自己不会再回来了。我常想,当初为什么要来呢?生活,总是一个经过swot分析后的结果,如果大城市容不下你,何必要委屈自己呢?
    这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这样,不是说努力去争取了就是对的,好的,就会幸福的,有时候也许是南辕北辙。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特想留在南京,那时候我什么都没有,没有工作,女朋友分手了,我努力过,最大的机会是一个事业单位的笔试第二名,招两个人,第一的也是一个外地人,最后我们两个人总分倒数第一第二。我选择离开,因为我没有能力在这个城市生活。回到小城市,该努力继续努力,工作,女友最后都有了,我想有一天我还是会回到我想回的城市,那时候,我想一定有能力在那里生活。
    所以,别把自己的悲苦让别人看到,现在的社会,就只能看到成功,所以,你就该像个弹簧,让这个生活把你压到极限,这样才能弹的足够的多!
    【详细】
    6448688
  • 卓北北
    2013/12/2 10:41:21
    我只看我自己想看的 说我自己想说的
    是在听过李昕芸的《斯德哥尔摩病人》之后才看的电影。一开始吸引我的除了有时诗的参演外,别的真的一无所知。

    看电影前很少有的先看了影评,大家的想法都很不一样。可是这部片子对我来说,却起到了不小的鼓舞作用,即便是在低迷了2天之后。

    三宝的隐忍是让我在整部片子里最难过的,他除了用不说话来逃避和这个世界交流之外,更是选择了自我逃避。遇到橙橙和她的男朋友,他选择掉头就走,希望别人看
    是在听过李昕芸的《斯德哥尔摩病人》之后才看的电影。一开始吸引我的除了有时诗的参演外,别的真的一无所知。

    看电影前很少有的先看了影评,大家的想法都很不一样。可是这部片子对我来说,却起到了不小的鼓舞作用,即便是在低迷了2天之后。

    三宝的隐忍是让我在整部片子里最难过的,他除了用不说话来逃避和这个世界交流之外,更是选择了自我逃避。遇到橙橙和她的男朋友,他选择掉头就走,希望别人看不到他,那种从内心发出的自卑感让我看的想要流泪。段博文笑起来有着和我弟弟一样的灿烂阳光,但每每看到他低迷和隐忍的样子,我都会不自觉地担心起我弟弟来。

    他上高四,一直都不错的成绩在这个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名落孙山。一直阳光的他,在家里度过了一个痛苦的夏天,在决定复读之后,却因为不适应环境而变得更加的自卑和消极。尤其是在我发现了他留给家里人的“绝笔”之后,我的担心更是无线上升,还好后来找到了原因,目前还算安稳的上课。但是看到三宝的经历以及我后来工作的经历之后,我的担心又回来了。如果以后他适应不了社会,或者遇到了这么糟糕的事情之后,他又会怎么样呢?

    还好,我从影片中的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了我想要的。即便是在你选择了逃避世界与自我逃避之后,只要走出了低迷,生活到处都充满了希望。苏莫说自己是罪有应得,其实在我看来,她不过是在追求的道路上遇到了坎坷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她没有什么罪,只是在这个浮躁不堪的社会当中,遇到了这个社会常会发生的意外一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规定一定要活成什么样儿才是真正的好,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那么单方面的。所有人都涌向一座城市的时候,这些人是否也想过这座城市是否真的负载的了呢?

    生活是很公平的。不管是柚子还是三宝,小诗或是阿慧,王铭或是苏莫,甚至是张元自己饰演的“大哥”,他们都是在努力的生活的,不管是否迷茫和低迷过,是否走失过自己,他们依旧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

    最后想说说时诗演的小诗。第一次看时诗演的电影是《青春荷尔蒙》,然后开始关注他的微博和动态,也是吸引我看这部影片的第一原因。他在影片中一直在朗诵的诗歌,最后他们三个到达海边的时候,他的呐喊给了我震撼,那其实是在诉说他自己心里的想法,只是用了别人的语言,就像是对生活的一种忏悔,对这个世界的道歉。他的呐喊在海浪和风声中变得不那么有力,却又再另一方面震耳欲聋,作为一个社会中普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是这样,会被这个社会的嘈杂所消散一部分。可是话说回来,我们都该好好的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不是真的对得起它,对得起自己。

    王铭第一次接大哥的时候,大哥说“送我回家吧”,声音因为酒精作用却多了份孩子气,当他回到他的大宅,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哪儿,可见他所说的“家”并不在这座他打拼了大半辈子的城市,仅我个人意见,他所说的家应该是他的根。

    这就是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到的,也是我想说的,仅此而已
    【详细】
    64431234
  • 素媚凭声
    2013/11/28 14:15:13
    我就是杂种,杂乱无章但是有种
           南方的冬天黏黏糊糊的来临,像个妄图立牌坊的婊子,欲冷还暖。
           八厘米的高跟鞋踩碎了所有的初心,霓虹让夜晚的世界呈现另一副糜烂又迷人的样子。
           
           南方的冬天黏黏糊糊的来临,像个妄图立牌坊的婊子,欲冷还暖。
           八厘米的高跟鞋踩碎了所有的初心,霓虹让夜晚的世界呈现另一副糜烂又迷人的样子。
           电影导演是这个世界上最意淫的职业。借别人的嘴说出自己不敢说不能说不愿说的话,借别人的眼看见或假装看不见那些肮脏的卑鄙的下流的真相,借别人的手打一把得分最高的飞机,满足自己,娱乐大众,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诗歌、公路、呐喊、冲动、酒瓶子,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好。这是所有青春小烂片儿的基调,无关剧本,无关导演,因为它就是真实存在,结结实实的流淌在血液里,沸腾或者凝固,你无需怀念,因为你根本就想不起来,记忆只是重新构建,不是还原。
           从片子开头的独白我就知道,接下来的90分钟 一定是“挣扎”二字,就像鲁迅满眼看到的都是“吃人”。
           张元导演格调依旧,我不是想说他这么多年没长进,而是他在坚持,拗着一股劲儿,跟所有他看不惯的说MOTHER FUCKER。可他也知道,能做的只有继续挣扎和张不开嘴的呐喊,一盘卡顿的青春盒带,用铅笔卷啊卷啊怎么也卷不回无痕。
            因为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感到无能为力而愤怒,因为愤怒让绝望疯长,开出悲观主义的花朵,然后透出一丝卑微的希望,已让容易满足的孩子们内心雀跃,足以靠着这微弱的热量继续咬紧牙关歌唱,抬头张望。
           是不是真的如你所说,在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明灯。
    【详细】
    6437930
  • 胖大海
    2013/11/24 15:42:06
    不要把梦想当成自己不堪现状的遮羞裤
    张元的电影有种
    看完了怎么就感觉这么作呢。
    你是一个屌丝你就得认
    你还要当一个文艺范的屌丝,
    就不要怪别人啐你口水。
    每一个不甘心自己屌丝身份,想去追求自己梦想的人,
    所必需经受的凌辱,轻慢,藐视,
    都是他们自己活该,
    都是他们自找的,
    他们不甘于平庸,就必需付出代价
    所以就不要为自己欲望涂脂抹粉,歌功颂德。
    梦想就那么神圣吗张元的电影有种
    看完了怎么就感觉这么作呢。
    你是一个屌丝你就得认
    你还要当一个文艺范的屌丝,
    就不要怪别人啐你口水。
    每一个不甘心自己屌丝身份,想去追求自己梦想的人,
    所必需经受的凌辱,轻慢,藐视,
    都是他们自己活该,
    都是他们自找的,
    他们不甘于平庸,就必需付出代价
    所以就不要为自己欲望涂脂抹粉,歌功颂德。
    梦想就那么神圣吗
    不要把梦想当成自己不堪现状的遮羞裤
    【详细】
  • 6431218
  • 浅读辄止
    2013/11/23 16:25:51
    活着还是生活
        反正我是在活着,不是在生活。
        电影里的几个角色似乎也在活着。努力挣扎,不断犯错。被歧视被抛弃。好的渐行渐远或者是在平行线上永无希望的渴望交汇。坏的接踵而来,不期而至。
          生活的点滴看似小的不能再少的烦心事,万涓成河,终于把
        反正我是在活着,不是在生活。
        电影里的几个角色似乎也在活着。努力挣扎,不断犯错。被歧视被抛弃。好的渐行渐远或者是在平行线上永无希望的渴望交汇。坏的接踵而来,不期而至。
          生活的点滴看似小的不能再少的烦心事,万涓成河,终于把生活拉进了活着的黑洞。就像影片中狗跑了,看似不算大事;女友跟别人跑了,也不是天要塌下来的事情......但是,所有这些事情集合在一起,还能活着,那便是有种?
            其实我何尝不是在汇集万涓成汪洋呢?老师把你叫去当着别的家长小朋友像训孙子一样对你说孩子成绩太差你们家长看不看她的作业本?憋不住和老师顶几句回来又被家人呵斥那个家长不被老师训你是想叫孩子倒霉?在中国,这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的事情,总是成群结队扑面而来,让你知道什么叫做滴水穿石。
            其实,我们何尝不像三宝那样数次想过:死了算了。但是,正如三宝会站错铁轨然后说:”因为我实际上没那个勇气,我胆小。“
            我胆小,那就活着吧。
    【详细】
    6429646
  • 四点十一分
    2013/11/22 19:11:04
    懦弱的宣言
    在一种莫名对电影名称好奇中打开了链接: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充斥眼前最多的就是压抑。电影前八十八分钟似乎都在极度的渲染一个充满兽性,甚至是有点野蛮的社会。而社会似乎也在肆意滥用着自己的权利,任意的操纵、摆控着他所管辖的人民。而也是在环境的压迫之下,主人公以其特有的方式来选择闭口---吞玻璃杯——一种带着自残意义的臣服宣言。而社会却似乎并不买账,依然照顾着他和他的朋友。就这样在专拣软柿子的社会面前,他两
    在一种莫名对电影名称好奇中打开了链接: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充斥眼前最多的就是压抑。电影前八十八分钟似乎都在极度的渲染一个充满兽性,甚至是有点野蛮的社会。而社会似乎也在肆意滥用着自己的权利,任意的操纵、摆控着他所管辖的人民。而也是在环境的压迫之下,主人公以其特有的方式来选择闭口---吞玻璃杯——一种带着自残意义的臣服宣言。而社会却似乎并不买账,依然照顾着他和他的朋友。就这样在专拣软柿子的社会面前,他两次选择绝决放弃,然而他始终还是没敢往前多走上一步,只是默默的望着死亡的背影,继续封口在生活之下,只是默默的闭口不言,也许这源自于他真的不能,更或许这是真的不敢。反正在这样的病态中,有人带着爆发后的悔恨离开了。爆发似乎是有种的表现,而离开却似乎又在反讽着什么?终于在漫长的黑暗中,他们几个小伙伴走到了大海开始了似乎有点超脱意义的旅行,也许旅行真的可以是希望的结束亦或者逃避的开始。就这样他们在一场冬季的日光浴中发起了生命的言语,“只有你没有读过我的诗”,在我看来一种近似懦弱的呐喊,因为似乎只有懦弱才会再三强调:你不懂我。还没等温暖照亮人间,故事就悄悄地结尾了。而主人公说话了’我是孩子他爹“,在一种生活屈辱中开口了,或许是真的要开始开口了。
    【详细】
    6428520
  • 张江南
    2013/11/15 22:33:45
    《有种》:北京不相信眼泪

            张元是中国独立电影的先行者。一路特立独行顶着另类、争议艺术光晕的他,身处这个物质至上的土豪时代,想必难免有些格格不入的不适。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第六代小伙伴们等都遭遇着同样的困境。如果说,从前桎梏他们的是审查制度和僵化的电影体制,那今天或会给他们的艺术执着,以致命打击的是:弥漫着土豪金味道的、无

            张元是中国独立电影的先行者。一路特立独行顶着另类、争议艺术光晕的他,身处这个物质至上的土豪时代,想必难免有些格格不入的不适。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第六代小伙伴们等都遭遇着同样的困境。如果说,从前桎梏他们的是审查制度和僵化的电影体制,那今天或会给他们的艺术执着,以致命打击的是:弥漫着土豪金味道的、无限逐利极尽功利的市场规则。面对如此尴尬和艰难处境现状,贾樟柯直面暴力仰天长叹《天注定》,王小帅逃避到《我11》的青少时代,娄烨沉溺于性别政治的情爱隐喻《浮城迷事》,而张元则选择坚守现实,发出一声依然自信而有力的呐喊:《有种》!

     

     电影一开场主人公快递员三宝的宠物“幸福”丢了,这只是灾难的开始,很快她的女友劈腿跟人跑了,工作也丢了,连住所也因拆迁而瞬间蒸发。他被连根拔起,沦为无家可归 “北漂男青年”。幸运的是他有朋友:美艳野性的乐队主唱柚子和男扮女装的艳舞表演者小诗,和铁哥们天天开豪车的司机王铭。那个冬天,这群同样孤独、卑微、迷茫、失落、率性、真诚的小伙伴们,物以类聚、相濡以沫、历经挫折一起挥洒着悲怆而惨烈的青春。“在没有光明的地方,以黑暗为灯,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不难看出,影片《有种》和20年前的那部《北京杂种》有着血缘上的亲近:醉酒、爆头、打炮、劈腿、失业、失身……年轻一代身心经历的成长阵痛和梦想失落,生存空间的逼仄和他们的挣扎。不同的是,《北京杂种》通过崔健的嚎叫导演直抒胸臆的满是他那一代人心中的忿忿不平和的巨大失落感,因此影片本身因过度的情绪化而显得支离破碎、语焉不详,近而导演的诉说险些倾覆于摇滚青年聒噪的吉他SOLO声中;而《有种》则明显有野心试图对当下都会青年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进行一场绝对写实的现场直播。更为难得的是,这一切都建构在细腻逼真且结构极其完整的冲突强烈的戏剧故事之上,所以观者很容易被影片代入,打动。

         

      片中北漂一代的群像,生猛而有活力,给人一种破面而来的亲切感。张元在描绘子一代的生活时表现出的准确和洞察力,让人吃惊。想来,可能与80后作家孔二狗操刀编剧有关。在有了文学的助力之后,摄影出身的张元如虎添翼,自由挥洒的影像能力将这个街头写实的故事,拍得激情飞扬,格调非凡。不再有无味的长镜头,不再有装逼的凝视,张元将自己的个性收敛,无缝地嵌入人物和角色,让观众几乎感觉不到导演的存在,可以零距离的感受三宝和他的小伙伴的爱与恨,笑与泪。显然,张元在经历了很多浮沉和是非之后,显得畅达与从容,他学会倾听和学习,从子一代身上汲取营养,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活力。

     

          还记得,当年《北京杂种》片尾,音乐响起,主人公刚子从局子里出来被剃了光头的他,走在人群中依然迷茫,崔健的《北京故事》歌词唱到:唱了半天,还是唱不干净这城市的痛苦,可痛苦越多越愿意想象那明天的幸福……如今的张元和《有种》里的年轻人,正如歌词唱到的,“面带着微笑和人们一样仍在这世上活着,做好了准备真话、假话、废话都他妈得说着”。有的时候,长大成人的背后,是一代人理想的逝去,但有种地活着,是那么地重要,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

     

     另外,不得不为主演段博文鸣冤,这个曾经在《十三颗泡桐》和《坏未来》中有上佳表现的重口味男生,因为要承担“导演化身”的功能,不得不收了性子闭口演出,他的出色表现,证明他以后会有更有趣的表现。

         

        总之,让人乐见的是,《有种》让我们看到导演张元已走出失语阴霾(片中三宝,在多数时间里,一直失语,只是冷眼旁观,直到最后发声,勇敢面对人生,这明显是导演的自喻),用优异的表现勇敢地迎接新的市场和新的观众的挑战,堪称名副其实的“有种”!可以说,《有种》是我看到的最好最打动我的国产青春片之一,因为,小清新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的北京不相信眼泪。
    【详细】
    64091893
  • 懒傍妆台
    2013/11/11 10:10:49
    在最黑暗之处发出的那一声呐喊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国产电影,<有种>因为聚集了韩三平、张元、孔二狗,依然享有颇高人气。这是一部接近写实的,诗意的电影,略带文艺片之风。该片开头可能会略显压抑,无处不在的挫折,失望,碰壁,叛离,无处可逃,生活像一个巨大的牢笼,将我们困于其中。

    三宝的生存状态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生活于社会最底层,失恋,失业,不幸接踵而至。但就是在这愁肠百结的生活中,三宝依然为了柚子大打出手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国产电影,<有种>因为聚集了韩三平、张元、孔二狗,依然享有颇高人气。这是一部接近写实的,诗意的电影,略带文艺片之风。该片开头可能会略显压抑,无处不在的挫折,失望,碰壁,叛离,无处可逃,生活像一个巨大的牢笼,将我们困于其中。

    三宝的生存状态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生活于社会最底层,失恋,失业,不幸接踵而至。但就是在这愁肠百结的生活中,三宝依然为了柚子大打出手,为王铭女友出轨打抱不平,还差点将一把夺命的匕首插入将自己女友据为己有又残忍抛弃的男人体内。他们很困顿,他们辗转挣扎,而且短时看来,生活也不会有大的起色,但是生命和生活的内涵在他们身上依然鲜活。

    小诗,也是令人动容的。虽然很难说,他是为梦想,还是物质生活,而去整容,去男扮女装跳艳舞,但当他说“我是个纯爷们”,当他在三宝寻死时大骂“他妈的”时,他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平常的人一样亲切生动。当他大声朗诵诗的时候,光芒四射。那些他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出的诗,我喜欢,既有文学的抽离,又不乏烟火气息。虽然某时看起来他拧巴而略显做作,但是谁又能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彻头彻尾真实主义者?

    该片围绕几位主人公交叉展开,以悲情的困局贯穿始终,情节线很简单,没有复杂的调度,没有玄幻的讲故事的手段,但比起某些悬在半空的大片,接地气成为他最大的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大部分台词也是采用诗的语言,这让该片在后现代主义的构架下,充满诗的节奏和深刻反思,一种粗糙的美感。就主题而言,不可否认,该片矛头直指社会上诸多病灶,全片充斥背叛,小三,二奶的影像,并将之扩大、常态化,将当前社会已经极不稳定的情感认同和感情信仰打上一个莫大的问号。不禁让人扪心自问,物质冲击下,利益当前,所谓信仰是否一文不值,所谓梦想是不是也已经算个笑话?每当想到这个命题,我就感到略有挫败。该片的灰色调,让人感觉仿佛没有什么可以保证感情的忠贞纯粹,可以确保你努力工作就可富有所养,你付出所有,最终一贫如洗。记忆尤深的一个镜头是三宝远远站在几条火车铁轨的分岔路口,45度仰角,定格。不远处,是灰蒙蒙,包容一切也吞噬一切的天空。无望的,绝望的,但又暗含那么一点微光。爱极了这个阴郁的镜头。

    但是好在,该片最后,片中将颓势奋力扭转过来,每个人终究都各有所得,三宝也以一声“我的孩子”呼应开头,结束了许久以来的沉默。尽管这个理想看来过于突兀,实现路径也未免模糊,而且现实情况是,接下去的处境不见得有所好转,但正如片中所说,在看不到光明的地方,或许黑暗就是一盏灯。愿它照亮我们的心。
    【详细】
    63931085
  • wanne be
    2013/11/10 23:50:16
    大城市的灯光总是把普通人贫穷的影子拉的老长
    用主演的一句话来说 基本情况就是四川人在北京 当然说这句话的主演必然是四川人 李昕芸 确实 大城市的霓虹灯总是喜欢把普通人难于启齿在大城市中进退两难的身影拖得老长 更长 青年人没背景没方向挣扎在都市的夹缝中 努力却无门 想轻生又不甘心的生活 更多的是痛不欲生 但 阴面的房宇也有阳光射进的瞬间 我们都需要一
    用主演的一句话来说 基本情况就是四川人在北京 当然说这句话的主演必然是四川人 李昕芸 确实 大城市的霓虹灯总是喜欢把普通人难于启齿在大城市中进退两难的身影拖得老长 更长 青年人没背景没方向挣扎在都市的夹缝中 努力却无门 想轻生又不甘心的生活 更多的是痛不欲生 但 阴面的房宇也有阳光射进的瞬间 我们都需要一点阳光给我们能量 让我们成长 生活无门 精神有种 坚持久了 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机遇
    【详细】
    6391246
  • 飞天PP猪
    2013/11/9 2:10:17
    你是我光明祖国唯一的阴影
    1、病态
    张元的视点总是放在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身上。由于自身经历和个人兴趣点,张元总是喜欢关注病态的摇滚乐手、被社会遗弃的底层青年。
    和贾樟柯描绘的迷茫的底层青年比,张元的人物更病态、更趋于自我毁灭。而作为一个对病态、摇滚乐、地下人物着迷的导演,张元对糜烂的生活、底层北漂的描绘带有毫不掩饰的抒情,甚至赋予了诗意。

    2、北漂
    影片开场,就有一个北京大爷嫌弃地说,这么没
    1、病态
    张元的视点总是放在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身上。由于自身经历和个人兴趣点,张元总是喜欢关注病态的摇滚乐手、被社会遗弃的底层青年。
    和贾樟柯描绘的迷茫的底层青年比,张元的人物更病态、更趋于自我毁灭。而作为一个对病态、摇滚乐、地下人物着迷的导演,张元对糜烂的生活、底层北漂的描绘带有毫不掩饰的抒情,甚至赋予了诗意。

    2、北漂
    影片开场,就有一个北京大爷嫌弃地说,这么没素质,肯定是外地的。“外地的”标签在整部电影里随处可见。外地来北京寻找梦想却陷入生活泥潭的三宝和王铭,不愿与家里联系的小诗,避走外地的苏莫,离家出走的小露,打拼成功的大哥。。。北京本地人在电影中的标签就是交通协管员大爷和房东大妈。
    最后三宝在被拆掉的租屋废墟上拥抱lucky,平房废墟和背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影片中的人物就像这片平房废墟,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显得格格不入,一直在与拆除做无谓的抵抗。
    影片中每个演员从头至尾只有一套衣服(工作服除外),也显出了北漂一族局促和寒酸。

    3、失语与表达欲
    毫无疑问,三宝的失语是底层青年失去话语权的具象,而夜晚是个舞娘的小诗,在白天则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诗人。他也像底层青年一样,充满了表达的渴望,但是在这个庸庸碌碌的世界,却没有人愿意听他说什么。

    4、暴力
    底层、摇滚乐、地下,这几个关键词似乎都与暴力沾得上边。最后片尾字幕竟赫然有“武术指导”职务。
    影片中的暴力带有边缘青年特有的愤怒、冲动、亡命和窝囊。
    这其中的暴力包括对自己的暴力(三宝自杀)、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强奸苏莫、老板狂扇苏莫耳光)、底层青年对上层社会的暴力(幻想惩罚强奸犯、三宝谋杀橙橙男友)、底层青年内部的暴力(观众在后台打小诗、保安们打王铭、三宝对二毛和乐队对三宝)几个层次。
    边缘青年在迷茫中,只有暴力一个途径渲泄,这个途径显得软弱而单调。而在渲泄的过程中,他们又愤怒、冲动之余带有挥之不去的窝囊,几乎没有成功的施暴经历。

    5、男性与女性符号
    张元的两性观,通过电影人物的名字体现了出来。
    三宝、二毛、老九、老三、老大。。。带有地下摇滚气质的男孩,没有个正经名字,全部用数字排出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
    柚子、橙橙、王铭女友(也是一种水果)这三个女孩子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觉鲜嫩多汁的青春扑面而来。也具象地印证了摇滚圈“果儿”的称号。
    女性在张元的电影里,更多是迷茫的配角,是嫌贫爱富的劈腿女友,是隐姓埋名抛家弃子的酒吧女招待,是被朋友背叛的女歌手,是半推半就当了小三的女秘书。。。总之她们是迷惘男青年路过瞥见的风景,并不全面,但是没有人想要完全了解。
    小诗的身份也有意思,他做女性打扮,重视外表,却号称自己是“纯爷们儿”。电影中,有一些暧昧的桥段,刻画他扑朔的取向。表达男性间的暧昧,也是张元自《东宫西宫》热爱的题材。

    年轻的张元,卖弄地下的青春尚属有情可原,而一把年纪的张元,仍赖在年轻人的世界伪装迷茫、歌颂颓废、诗化沮丧,沉浸在悲壮的自恋中,实在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张元的电影就像影片里反复朗诵的俞心樵的诗《墓志铭》里提到的那样,“是我光明祖国唯一的阴影”,自认为“在我的祖国里,只有你还没有读过我的诗“。带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悲剧感。

    最后,还是回归铞丝喜当爹的社会主题。
    【详细】
    63861415
  • 收集木料
    2013/11/6 0:06:38
    什么叫有种?——有种就是有了孩子!
     2013年11月5日,主创团队在中国传媒大学做了一场影片提前点映,在现场看完,写下些感想。略犀利。
       

       当你看到那张颇具波普现代艺术效果的六人头像海报时会想到什么?先锋?前卫?事实上《有种》远没有这么实验性,剥开导演自诩的“最后一部文艺片”的噱头,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还是文艺元素堆砌的商业
     2013年11月5日,主创团队在中国传媒大学做了一场影片提前点映,在现场看完,写下些感想。略犀利。
       

       当你看到那张颇具波普现代艺术效果的六人头像海报时会想到什么?先锋?前卫?事实上《有种》远没有这么实验性,剥开导演自诩的“最后一部文艺片”的噱头,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还是文艺元素堆砌的商业之作,青春、酒精、北漂、草根、乐队、诗歌、大海......可以看出张元想做当代北漂的青年群像的野心之大,而心有余力不足也愈发明显。
       让我们从开始看起,男主角三宝是北京最普通的草根,在故事里他生活的最大挫折是女友的背叛,相处已久的漂亮女友选择做有钱人的小三,他一下子失去的生活的重心,欲轻生而没有勇气和风驰电掣的火车擦肩而过的桥段只显导演技巧、吃玻璃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初雪夜猛然停在迎面而来的大卡车面前,大冬天赤身裸体奔向朝阳初升的大海,他一次次尝试看上去的放弃生命,实则无关痛痒——你丫的要是真想死站在几十层的高楼大厦纵身一跃不就完了搞那么小清新是为哪般?就像他所说,胆儿小,也就是没种。三宝的其他方面倒无甚展示,贫穷、卑微,浑浑噩噩。就我看来这根本是一个无话可说的角色,让人感同身受的哭或笑或同理心都来源于角色本身的个人魅力。并不是说,你在北京很苦逼的生存就能引起千千万万飘在这座城市的人的共鸣。北京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它庞大、它充满生机、它成批量的生产繁华与梦想,也制造同等规模的物质与欲望。川流不息的街道,昂首阔步向前的人潮,与这个扁平的急速时代打包到一起,通往未知。它不问你的出处,无数飘在这里的青年站在时代的浪尖奋斗,在这里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当华灯初上,在那些不起眼的阴暗处渺小而又庞大暗潮涌动的理想,才是最迷人之处。我曾问过一些北漂的青年,飘在这里苦吗?当然苦,为什么坚持留在这里、为什么不回家乡过安稳日子?家乡的安逸磨平人的意志,年轻就要在这里闯一闯。我们期待看到的,是我们渺小的主角不被时代艹,为理想为青春在这里咬紧牙关向前奔跑,固执地让人热泪盈眶。而影片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艹都懒得艹的浑浑噩噩的主角,若你生活全部的意义仅在于和姑娘谈情说爱而一无所长,又有何资格去抱怨世界和姑娘抛弃你对你不闻不问?所谓屌丝大概也就是这样吧,一无所有的现在和浑浑噩噩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有种”不意味着吃杯子、进局子、打架、自杀未遂,你总得让我们看到一点除了对自身无能的荷尔蒙爆发式的愤怒之外的精神闪光点。在人物上主创团队塑造了一个没种的形象,于是整部影片轰然倒塌了一大半。
       在配角方面,小保安同样面对着自身卑微渺小、女友被现实所迫出卖身体的窘境;乐队女主唱被趋炎附势的团队抛弃;男扮女装的小艺人生存困难被人瞧不起,年轻美丽的姑娘被男友亲手送给大老板黯然离开北京。就人物本身而言实则都颇具辨识度,全场最多的笑声来自于时诗所塑造的“诗姐”形象,近年来一直存在这样的趋势:在影片的配角里安排一个女性化的男性角色负责制造笑料,而观众也对此乐此不疲一次次被戳到笑点,这个现象倒是十分耐人寻味。就角色本身而言“诗姐”是全片最饱满的人物形象,十分具有戏剧张力。如影片放映结束后的交流中那位广院戏剧影视学院的老师所说,张元导演的电影放映现场居然会有观众的笑声,这在以往是从未出现过的。我想这就是导演自身向工业市场化趋近的一个典型实例吧。
       就全片而言,始终还是那个问题——张元导演只展示了生活的窘态而没有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来着精神不屈的、困兽之斗一般的力量。于是大幅渲染的只剩憋屈的青春荷尔蒙的挥洒,午夜醉酒、在第一场雪中奔跑、开一夜的车到荒原的尽头、赤身裸体像海面初升的太阳奔跑而去——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个人倒是有十分强烈的愿望让影片完结在朝阳的海面,好歹带有许多象征意义理想主义的影像美感。
       张元已经不懂这个时代了,他不懂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他早就不是创作《北京杂种》、《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东宫西宫》等作品时的张元,时代也不是当年那个崔健窦唯何勇的时代。当一个导演双脚离开地面,还妄图掩盖气喘吁吁中年大叔的逼仄之气用伪装的年轻人的视角去还原一个青春躁动的故事于是就成了这样,各种散点的、元素的堆砌而无关痛痒。镜头虽美,却显矫情。在放映会结束之后的广院1500报现场,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质问:带着这样的烂片来广院这个艺术的殿堂,你们才是真正的有种!虽略偏激,却也不无道理。从《致青春》、《小时代》再到《有种》,我们一直期待着能有一部国产片真正描绘当下的青春,那些闪闪发光最动人的东西,可一次次让我们失望了。
       以上都不是关键,最狗血的在于,当我看到导演安排的那个结尾:当小三的女友被大款抛弃怀着身孕回来找男主角,男主角在护士询问“谁是孩子的父亲”时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是我”的时候,突然恍然大悟——什么叫有种?有种就是有了孩子!原来导演给我们讲了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嘛。对“有种”的诠释一直都是我们想多了,于是当时我就呵呵了。
    【详细】
    63792172
  • 零点过半
    2013/11/5 0:12:09
    小才子和大师
           两年前看了张元在UCCA的同名摄影展,很有感。今天看了这片的超前点映,很失望。影展和电影都建立在对几百个北漂边缘人的访谈之上。电影把许多故事浓缩到几个人身上,让他们的生活过于戏剧化显得不真实,而标签式的结尾更让纪录似的影片有了岩井俊二《梦旅人》似的表象化调子,让片子有些不伦不类。更为诡异的是,贯穿全片的是一个诗歌朗
           两年前看了张元在UCCA的同名摄影展,很有感。今天看了这片的超前点映,很失望。影展和电影都建立在对几百个北漂边缘人的访谈之上。电影把许多故事浓缩到几个人身上,让他们的生活过于戏剧化显得不真实,而标签式的结尾更让纪录似的影片有了岩井俊二《梦旅人》似的表象化调子,让片子有些不伦不类。更为诡异的是,贯穿全片的是一个诗歌朗诵似的旁白,内容完全写意。片后的交流,我起来说:片子很怪,底层的人没有那个精力去想那么多诗意,那个太诗化的独白和现实故事配在一起显得很不真实很奇怪。张元却答:你太小看底层劳动人民了,他们是有最强大力量和诗意的,难道只有有地位的人才有诗意?——于是我忽然发现就像爱给剧中人贴上一段他从他们身上感悟的诗歌标签一样,张元爱给所有人贴标签。其实张元已经离现实世界太远——那些时刻想着改变的人们的梦想是诗意的,可没有几个人心中还有空间去诗意。这部期望真实力量的片子试图去平视,可包括诗歌旁白的无数地方都充满了张元有些自以为是的俯视。两个机位混杂在一起就好像画面左半边是达芬奇右半边是后期的毕加索,不伦不类。 而同类型的年轻导演的《阜阳六百里》就要好得多,更不用说欧片了。

           其实导演就是一部电影的产品,做产品要有灵气,能细微敏感的抽象化自己的和自己那个人群的需求,作为导演就是能抓住自己那群人的状态,于是张元有了17年前的《北京杂种》。但一个伟大的产品经理要在获得更多资源后超越自己群体的局限,去移情抽象出更大群体的需求和状态。如果只会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产品难免要失败——于是张元有了今天的《有种》——这就是小才子和大师的区别。其实这不是张元一人的局限,是那代人从小没有多元化的局限。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可一个人已经偏执到不能理解世界和不能理解其它人的不同角度的地步,就没法成功了——偏执狂应该是理解了所有人但能坚持并完美化自己想法的人。几百人采访这么优越的资源条件却做出比好几部类似题材差不少的片,这样的趋势在聆听今天的张元时已觉得无法逆转。

           无论是电影还是很多垂直领域,年轻一代的功力已经慢慢超越了上一代中的佼佼者,在慢慢获得了舞台和资源后,没有理由不相信明天会有更多厉害的东西会跳出来,不用多久张元们就该退去了,而70后80初能站台的时间恐怕不会有太久。在这样多的领域里看着历史这样飞快的上演,真是让人感慨的事。
    【详细】
    6377110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