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呀,没有过多的曲折和复杂性,就是生话中简简单单的事,简单中带着点感动,小女孩演得挺好,五分送女孩,4分送君聪。为什么一定要凑够140字才能发表?说,为什么一定要错过140字?还没到140吗。还没够140字,还是没够140字,够了吧?还是没够140字有这么多吗啊?还可以呀,没有过多的曲折和复杂性,就是生话中简简单单的事,简单中带着点感动,小女孩演得挺好,五分送女孩,4分送君聪。为什么一定
还可以呀,没有过多的曲折和复杂性,就是生话中简简单单的事,简单中带着点感动,小女孩演得挺好,五分送女孩,4分送君聪。为什么一定要凑够140字才能发表?说,为什么一定要错过140字?还没到140吗。还没够140字,还是没够140字,够了吧?还是没够140字有这么多吗啊?还可以呀,没有过多的曲折和复杂性,就是生话中简简单单的事,简单中带着点感动,小女孩演得挺好,五分送女孩,4分送君聪。为什么一定要凑够140字才能发表?说,为什么一定要错过140字?还没到一百四十字吗还没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bey玛格与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bey玛格与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00411796/ 编剧水平再高点就好了,明明是个可以拍的很搞笑的题材。名字叫《爱上比卡丘》或者《皮卡丘之恋》什么的,哪怕叫《被心动的瞬间》,也比这名字有趣。 很没有诚意的片子,好在各位演员的颜值都过得去,男主长了张初恋脸,干净的不行。女二君君是最近小火爆的《扑通扑通爱上你》的女主,她泡温泉的那件粉色蕾丝纱裙泳装真是不错。 从来没有关心过体育学院,原来按摩都可以有硕士学历的,还有他们蹦的那个养生迪,真是涨知识。 好羡慕现在的小孩子们,可以把喜欢的当事业,更加可以放肆的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几乎都不会反对。我只记得小时候我想学钢琴,老爹去深圳买了台短键的电子琴,质量又不好,只弹了几个月就坏了,于是就不了了之。直到我工作了,给自己买了一台钢琴,但是哪里还能有五岁孩童的灵活啊,被耽误了的梦想啊。还一直被洗脑说学这个以后长大了只能修地球,学那个只能去捡垃圾。他们说的那些,现在都是热门。我愚蠢的父母啊! 是有多剧荒,到多瑙去翻页,看到这部剧有8分,就去看了。还是豆瓣的分数比较正确,6分。我甚至都不想推荐去看,浪费时间。还不如看龚俊的《盛势》,至少搞笑。
因为娜奥米·沃茨,看过她的新片《莱克伍德》后,又去看了她另外一部新片《无限风暴》,尽管打分不算高,但还是值得说一说。毕竟,原型故事比较精彩。
因为娜奥米·沃茨,看过她的新片《莱克伍德》后,又去看了她另外一部新片《无限风暴》,尽管打分不算高,但还是值得说一说。毕竟,原型故事比较精彩。
这种人物传记类影片大多类似,讲述主角如何从一个小人物混到和电影里男主说的那句话‘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搞定的大人物’一样。从开篇开始,男主各种忍辱负重,妻子的帮助和表弟的同心,被伙伴的欺骗和背叛,直到挖出第一桶金,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再到最后的陨落,整体剧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惜,导演拍得太快了,整个故事线是比较长的,为了在2小时18分里把故事讲完,导致许多细节都被忽略了,而其中有好几个细节我感觉还
这种人物传记类影片大多类似,讲述主角如何从一个小人物混到和电影里男主说的那句话‘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搞定的大人物’一样。从开篇开始,男主各种忍辱负重,妻子的帮助和表弟的同心,被伙伴的欺骗和背叛,直到挖出第一桶金,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再到最后的陨落,整体剧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惜,导演拍得太快了,整个故事线是比较长的,为了在2小时18分里把故事讲完,导致许多细节都被忽略了,而其中有好几个细节我感觉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一直跟着男主的表弟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再出现时成了神经病,甚至还愿意出卖男主,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本片出了速度太快之外,另一个缺点就是浪费,好多角色都是一闪而过,没有过多的介绍和铺垫,导致人物苍白,开始和他合作的崔代表,之后他的红颜知己斐斗娜都是,都成了花瓶一样的人物。除了剧情缺陷之外,就是男主的性格不讨喜,搭上斐斗娜之后就无情的抛弃了糟糠之妻,之后对手下和曾经的伙伴都是用完即弃,一心只想着自己。很多人把这部影片和《跛豪》,《雷洛传》,甚至是《教父》拿来比较,此片在其中确实差了许多,如果拍成上下集,慢慢把故事都说清楚,应该会不错的。。
《史前星球》才五集……最后以夕阳下“丰饶”的期许作为结尾,“夕阳”已经暗示这个“丰饶”是个或许短暂,甚至或许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期许”了。这个结尾倒是很像《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结尾:也是一样的期许。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突然发现身边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好像变得错乱了,老人再努力尝试也无法重新掌握对生活中最基础的因果关系的熟悉感。在从假装镇静到绝望地暴怒全都无济于事之后的片尾,被送到养老院的老人突然
《史前星球》才五集……最后以夕阳下“丰饶”的期许作为结尾,“夕阳”已经暗示这个“丰饶”是个或许短暂,甚至或许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期许”了。这个结尾倒是很像《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结尾:也是一样的期许。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突然发现身边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好像变得错乱了,老人再努力尝试也无法重新掌握对生活中最基础的因果关系的熟悉感。在从假装镇静到绝望地暴怒全都无济于事之后的片尾,被送到养老院的老人突然哭的像个无助的孩子。这时候护士像母亲一样安慰着老人,她期许给老人的也是类似的东西——外面温暖的阳光。但是护士给老人的也只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期许——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是永远不可能在“母亲”的引导下重新一点点掌握对世界的熟悉感了的…………这部纪录片展现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在地球历史上可能只是短暂的一个点,是白垩纪的“黄昏”一样的最后一个阶段。但也曾经是看上去像永恒一样的日复一日,就像我们从个体或社会的尺度看待当今的自然,也好像是永恒不变的一样。
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于 1980 年,银幕出现有点儿俗套的黄红蓝三色徽号,便有新艺城的字样。该公司三名创办人为黄百鸣、麦嘉与石天,他们取得一条院线经营者的支持,资助他们开拍影片,为院线提供片源。新艺城避开武打片,走粤语喜剧路线,但以西方流丽悦目的制作水平做包装。新艺城闯出一片天,全靠《最佳拍档》(1982)及其一系列续集。该片 属搞笑间谍片,片中充斥追逐及特技镜
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于 1980 年,银幕出现有点儿俗套的黄红蓝三色徽号,便有新艺城的字样。该公司三名创办人为黄百鸣、麦嘉与石天,他们取得一条院线经营者的支持,资助他们开拍影片,为院线提供片源。新艺城避开武打片,走粤语喜剧路线,但以西方流丽悦目的制作水平做包装。新艺城闯出一片天,全靠《最佳拍档》(1982)及其一系列续集。该片 属搞笑间谍片,片中充斥追逐及特技镜头,以及古灵精怪的科技小玩意。功夫片十多年来制 作水平皆局促,不是利用树林空地,便是盖起粗陋布景,如今出现的《最佳拍档》,布景设计光鲜悦目,特殊效果更要胜人一筹。他们从好莱坞与澳洲请来特技专家,摄影师亦是美国人。而且,全片充满生气,原因除有欧洲外景及连珠炮般的笑料外,还有一首口哨声吹起的主题曲,曲词轻佻无赖,仿佛体现了自信爆棚的香港新性格。此外影片由歌星许冠杰担演,正好迎合正在东南亚涌现的粤语流行曲热潮。《最佳拍档》成本约 800 万港元,单在本地,收入已是成本的 3 倍以上。此片与其后两部续集,都安排在农历新年档期放映,全部创下 70~80 年代香港最高票房收入。新艺城监制坦言他们投资的是“包装”,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可行,B+级电影也可以升格为A-级。
摘自《香港电影的秘密》
原本以为会是一部励志电影,结果只看到了高考的痛苦,和黑暗童话一般的画风,没有感受到丝毫考生面对逆境时的坚强,或是逆流而上的勇气,看完这部电影,再看到电影的名字,仿佛有一种看到鱼罐头宣传海报上一条鱼正在大赞自己的肉多么好吃的违和感,演员演技无甚突出,BGM设置更是诡异,剧情俗套,画面无冲击感,作为批判高考还行,要作为青春片实在是不咋地,一星。
原本以为会是一部励志电影,结果只看到了高考的痛苦,和黑暗童话一般的画风,没有感受到丝毫考生面对逆境时的坚强,或是逆流而上的勇气,看完这部电影,再看到电影的名字,仿佛有一种看到鱼罐头宣传海报上一条鱼正在大赞自己的肉多么好吃的违和感,演员演技无甚突出,BGM设置更是诡异,剧情俗套,画面无冲击感,作为批判高考还行,要作为青春片实在是不咋地,一星。
太难看了太难看了怎么会这么难看,上一秒还说女主怎么这么儿戏,下一秒就亲上了女主;上一秒还说厌倦了皇宫的尔虞我诈不想入女主的后宫,下一秒就主动觐见要求当正君。我去去尼玛的,川剧变脸都没你这么变的??????????????
编剧你咋想的都2023年了,你没有十年脑血栓真的写不出这种剧本????????
还一堆吻戏,踏马的吻戏不是你这样搞得,一会爱一会骗你????????
太难看了太难看了怎么会这么难看,上一秒还说女主怎么这么儿戏,下一秒就亲上了女主;上一秒还说厌倦了皇宫的尔虞我诈不想入女主的后宫,下一秒就主动觐见要求当正君。我去去尼玛的,川剧变脸都没你这么变的??????????????
编剧你咋想的都2023年了,你没有十年脑血栓真的写不出这种剧本????????
还一堆吻戏,踏马的吻戏不是你这样搞得,一会爱一会骗你??????????
刚看第一集的时候还觉得不错,越到后面越离谱。
1. 认识现实与方法:
让孩子认识现实没错,这个老师的冷暴力绝对有问题,去教孩子们现实的同时,更应该教他们怎么做,而不是一味的恐吓。想辍学直接工作的孩子,带着他们去招聘市场看要求,想学艺术的孩子带他们去看一天都做画室里腰酸背痛的艺术家还有美术用品店里昂贵的材料。每个人不同路会遭遇不同的困难,老师应该做的不是告诉他们行不通,
刚看第一集的时候还觉得不错,越到后面越离谱。
1. 认识现实与方法:
让孩子认识现实没错,这个老师的冷暴力绝对有问题,去教孩子们现实的同时,更应该教他们怎么做,而不是一味的恐吓。想辍学直接工作的孩子,带着他们去招聘市场看要求,想学艺术的孩子带他们去看一天都做画室里腰酸背痛的艺术家还有美术用品店里昂贵的材料。每个人不同路会遭遇不同的困难,老师应该做的不是告诉他们行不通,而是告诉他们前方的路有多难,有多现实。
这部剧打着现实旗号,却把现实描绘的一知半解,编剧见识有限,更让人批判的是会误导观众的教育观。这种有毒剧比拍得傻白甜的教育剧更危害观众。
2. 梦想,爱好,勇气,品质,都要培养
后面说到梦想也是,好像孩子们自己没想好梦想和想做的事的时候就都应该听老师听家长一样,梦想和兴趣爱好什么的都是需要培养的。谁生来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求索了大半辈子也不知道。家长对孩子的未来也是迷茫的,所以迷茫不可耻,迷茫无罪。这却成了老师控制学生的手段,实在看得让人气愤。好的老师的培养是要付出耐心与爱心的,这部剧实在是突出了错误的重点。
3. 剧终的人设定位
讨厌这部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老师和家长的角色塑造。看完请回答1998,我对父母的定位是守到孩子和社会中间的一道屏障。这道屏障当然不是一定由父母充当,而是所有能发挥着良师益友作用的人来承担,所以大多数父母不给力的时候,老师的作用更重要。
这部剧里的老师比起做这道屏障,选择了直接做屏障外的障碍,实际上就是职权的滥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真的能通过高压强权统治的障碍然后长得根正苗红吗?这种教育方式相信也出现在很多强势蛮不讲理的父母身上过,大家都是孩子走过来的,结果不言而喻。这完全就是把说着“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的残酷又自以为是的教育者的教育借口和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看剧中其他的人设,那几个老师,哪个树立了传统教育理念中成熟的老师影响?哪个家长树立了有借鉴意义的良师益友的影响?这部剧人设和剧情都根本不在一台戏上发生矛盾,独霸全场的教育理念自带了主角光环,这些还都闪瞎了许多人的眼。
看这部剧的时候肯定会想到家族游戏,明显家族游戏更能说明白这些理念由谁实施,怎么实施的问题。这部剧真是画了皮毛的感觉。
杨锦荣必死的理由除了广泛说到的那几点,还有一点,杨在刘办公室抬头对着监控用普通话说了句“兄弟,你是对的”,如大家所言,这话是说给影子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监控连着他自己办公室电脑,我想那个时候已经暗示了他会死,或者说他料到自己会死,甚至说为了揪出刘而抱了死的心:要钉死刘,一盘录音带或许并不足够,自己当饵,事儿才能成,刘才能死得透。
杨锦荣必死的理由除了广泛说到的那几点,还有一点,杨在刘办公室抬头对着监控用普通话说了句“兄弟,你是对的”,如大家所言,这话是说给影子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监控连着他自己办公室电脑,我想那个时候已经暗示了他会死,或者说他料到自己会死,甚至说为了揪出刘而抱了死的心:要钉死刘,一盘录音带或许并不足够,自己当饵,事儿才能成,刘才能死得透。
如果不是这个理由,我想不出杨锦荣为什么要对镜头给影子留这句话。假设这个局做得完美且顺利,刘建明被抓定罪,结束后影子会来杨办公室看这段影像记录吗?他和杨sir好去给阿仁上柱香庆祝揪出全部内鬼了,还看什么监控。既然不会,杨锦荣好好说这句话干嘛,没有意义。杨写报告最拿手,做到保安部头儿,他的思维和格局,他会自大到不小心被爆头?他和影子一起做局,他不知道刘建明的精神状态?正因为他们知道,所以杨才会去放录音带,所以刘才会入套,那么他会估不到一个精神出问题的刘建明在被压垮的最后一刻会不受控?答案很明显,他知道,只是他要这么做。
所以,杨锦荣那句“兄弟,你是对的”是遗言,而他死,就是“证言”。
返回到阿仁死后第十天,天台上,杨锦荣对影子说:“有些事,还是要去做的”。
是阿,有些事,要有人去做。
恶魔惊悚片。一群对生活充满绝望的人们受恶魔引诱,参加抽奖游戏,出卖自己灵魂,最后在女主老太的感召下,消灭了恶魔,重新回归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镇上最出名的抽奖游戏场所被主人买了,主人拿了钱后像着了魔一般吞食很多抽奖球暴毙了。第二天这个镇的老住户女主老太出门时看到镇上到处贴了抽奖场所的广告,怀疑镇上抽奖场所是否被卖出了,但是联系场所主人,却老是打不通。当天晚上,镇上还是正常在抽奖场
恶魔惊悚片。一群对生活充满绝望的人们受恶魔引诱,参加抽奖游戏,出卖自己灵魂,最后在女主老太的感召下,消灭了恶魔,重新回归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镇上最出名的抽奖游戏场所被主人买了,主人拿了钱后像着了魔一般吞食很多抽奖球暴毙了。第二天这个镇的老住户女主老太出门时看到镇上到处贴了抽奖场所的广告,怀疑镇上抽奖场所是否被卖出了,但是联系场所主人,却老是打不通。当天晚上,镇上还是正常在抽奖场所进行抽奖活动,大家玩得很开心。但是等到第二天,大家发现原来的抽奖场所给改造了,而且奖金被大大提高了。全镇的人将信将疑,没有多少人参与,都以观望的态度参与了。此次,只有黑人老太的媳妇中了大奖。第二天她就抛下儿子和婆婆跑走了,她不再受限于没有钱还去买衣服被人数落,也不需要因为没有地方住而寄人篱下,因为她中奖有钱了,所以她恣意地挥霍着,但是当她回到住处时,却被恶魔引诱,自己用指甲戳透了自己。通过第一天的观望,参加抽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次中奖的是镇上修车的老汉。他因为中奖狂欢,喝酒喝多了,被恶魔引诱喝下了机油,然后伸手被风扇刷成了肉沫。女主老太寻访抽奖场所的老板,发现老板已经死了,又发现修车老汉也死了,而且她发现镇上的所有人好像中了邪一样,连自己所有的好朋友、支持者都像中了邪一样去参加中奖,应该是鬼迷了心窍。她拿着枪冲进了抽奖场所,打烂了抽奖屏幕,但是却被恶魔按住了头。关键时刻,黑人老太的孙子拿枪赶到,射伤了恶魔,大家苏醒后一起重创了恶魔,并烧毁了新抽奖场所。
以女主老太为代表的一伙老人固守着这个小镇,他们虽然常住在这里,但是都很绝望,生活没有指望,都想着有钱可以搬出去改变生活,走了欲望贪婪就会滋生恶魔引诱人的贪欲,从而获取人的灵魂,意志不坚者,被引诱,被毁灭;意志坚定者,会透过外表看内涵,一定可以看到真想。所以当你身处迷雾时,不要惊慌,不要绝望,冷静下来,静观其变,谨慎处理,就一定可以找到出路。当然恶魔也只会来找心志不坚者。最后的社区大家庭的理念还是蛮暖的,就是有点说教了……
几天刷完这部老剧,虽然画质模糊,但是剧情不错。香港人都注重孝顺,家庭氛围也不错,每次主角下班回家都有家人的靓汤甜饮等候。喜欢 Yvonne,非常独立,离婚后伤心过,最后还是站了起来,比起恨对方,可能让对方更难过的是连这份恨意也过期消失了吧。比起怨恨,自己和时间最宝贵,不如去尝试更多没有做过的事,再送自己一束鲜花更开心。
几天刷完这部老剧,虽然画质模糊,但是剧情不错。香港人都注重孝顺,家庭氛围也不错,每次主角下班回家都有家人的靓汤甜饮等候。喜欢 Yvonne,非常独立,离婚后伤心过,最后还是站了起来,比起恨对方,可能让对方更难过的是连这份恨意也过期消失了吧。比起怨恨,自己和时间最宝贵,不如去尝试更多没有做过的事,再送自己一束鲜花更开心。
全球首部亲王小说改编影视剧上线啦!
重要剧透:第6集37分半有福利,亲王颜值粉不可错过!亲王宇宙正式开始组建,不知已经在路上的另外三部影视剧里面,是否也有机会看到他的斯坦李式演出~
去年《军师联盟》热播的时候,我还把上下两卷《三国机密》又翻了一遍,当时正好本剧的宣传物料也陆续放出了,于是就这么保持了大半年的高期待值。主演阵容里基本没有我特别反感的,而且还有万茜、谢君豪
全球首部亲王小说改编影视剧上线啦!
重要剧透:第6集37分半有福利,亲王颜值粉不可错过!亲王宇宙正式开始组建,不知已经在路上的另外三部影视剧里面,是否也有机会看到他的斯坦李式演出~
去年《军师联盟》热播的时候,我还把上下两卷《三国机密》又翻了一遍,当时正好本剧的宣传物料也陆续放出了,于是就这么保持了大半年的高期待值。主演阵容里基本没有我特别反感的,而且还有万茜、谢君豪等一些口碑不错的演员。当然最有趣的还是本剧与《大军师司马懿》演员重合部分,这个留到下面再说。
现在评分这么低,大概是因为前两集节奏太过拖沓。这个问题亲王自己也在微博里含蓄地批评了一下,编剧也做了一番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自我批评。想要认真讨论这个问题的,去编剧的微博看一下能有不少收获。如果就是想揪住这个缺点不放一直喷的,那也没办法。反正我觉得还行。毕竟书读了两遍,直接从原著移植过来的内容,拍得再好我也没指望能收获惊喜。
所以我更关注的是编剧“魔改”的部分。就前12集来看,改动最大的是司马懿和曹丕这两个人物。本剧和《大军师司马懿》是同一个编剧,所以在这两个角色身上编剧发挥了最多的主观能动性,对此我一点都不意外。
司马懿的性格基本上延续了书中的设定,对他的改编主要体现在行动轨迹上。小说当中虽然他也是男二号,但是只在开头亮了一下相,然后第一部的后半段才开始集中上演他的戏份,没有直接参与刘平在许都的冒险,而且直到第二部才跟刘平兄(fu)弟(qi)团聚。
电视剧为了保证主要人物的戏份,让司马懿过早地参与到汉室与曹氏的斗争中来,这样的改动是有可能扭转后面整个故事走向的。编剧玩了一个很大胆的花招,就是增加了唐瑛和司马懿的感情线。从海报就能看出,这部电视剧的主角设置为双生双旦,四个人的戏份要分配得相对平均。原著当中唐瑛的重要性比其他三个人要低一些,而且跟司马懿也没什么交集。
不过我很欣赏这种改编,因为我一直都认为编剧对于角色就应该物尽其用。既然占着男二女二的坑,承担一条感情线也是应尽的义务。而且这样子也可以稍微缓和一点剧本的基味儿。对于包括我在内的直男观众来说,这一点很重要。虽然无论是男女还是男男的感情戏,我兴趣都不是特别大,但是前者的存在至少可以稍微压一压编剧对于后者的过度渲染给我带来的不适感。
其实《三国机密》的原作就有卖腐的成分,但是相对还算克制,退一步理解成兄弟情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成基情也行,不排斥任何读者。但是电视剧无疑做得有些太露骨了。睡觉前皇帝祝嫂子梦到皇兄,自己却在想仲达,还有各种让人没眼看的台词,什么“你带我走吧”之类的,还要一起去江南隐居,不知道的还以为江南是大汉朝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试点推广地区。
看过《军师联盟》的,对于编剧的趣味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那部剧的演员相对成熟,因此呈现出的结果不至于特别过火。《三国机密》的主演更年轻,很轻易地就会被编剧玩儿坏。不过原著前半部分刘平也确实表现得比较弱鸡,希望随着后面的剧情推进,剧中他的弱受气质也能慢慢被洗掉,起码让人感觉他跟仲达的关系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而不是一个有着男人外表的小姑娘面对青梅竹马的霸道总裁男朋友。
为了给司马懿加戏,其他人的故事就不得不被砍掉或者改写,最惨的是直接被写死的孙礼,不但沦为酱油,而且名字都改了。没办法,谁让他是小说当中跟唐瑛对手戏最多的男性角色呢,把他留下,唐瑛的感情生活就过分丰富了,起初我还以为编剧会直接删掉这个人物。
另一个给司马懿“腾地方”的是杨修。小说当中他是有一个黑化过程的,前半段还充当过刘平的导师和启蒙者。电视剧直接让他一上来就一副要把“坏”字写在脸上的感觉,开导刘平接受天命这样高大上的任务也转移到了司马懿身上。小说当中杨修点醒刘平的那番话说得非常精彩,可以算是上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电视剧当中就浓缩成一句“信念”,感染力大打折扣。
说完了司马懿,接下来说曹丕。这是改编之后Bug最多的人物。看过《军师联盟》的人都能感觉到,编剧有多爱曹丕,大概因为这样,所以才要完全推翻《三国机密》原著小说当中亲王给二公子的冲动小屁孩设定。
剧中这个角色一亮相,给人感觉哪是曹丕,根本是赵云;接着又是帮满宠推理刺客身份,又是主动建议皇帝搬去他家里面,一肚子主意,仿佛又从赵云变成了诸葛亮。然而这么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居然被伏寿一挑拨就不顾大局,在许都街道上把胡车儿给杀了。即便是发挥你们曹家爱人妻的光荣传统,要在意中人面前表现一番,也不用这么大手笔。如果沿用小说设定,让曹丕以一个13岁小孩的身份登场,那么他偶尔皮一下还可以理解,但是电视剧调高了他的年龄,却没有顺便调高他的智商,或者说,想要调高,但是没固定好,一不小心又降回去了。
电视剧里曹丕有一句台词,说是张绣留给他的梦魇已经折磨他十年了。他就差学着欧阳娜娜老师说一句“大哥已竞走十年啦”……宛城之变的时候他十岁,这也是剧中他亲口说过的,两条信息加起来,曹丕在剧中的年龄应该是20岁,这也符合演员的形象。可是演到立春祭祀的时候,矛盾的台词就来了。
刘平施展医术救了遇刺的曹丕,遭到皇后质疑时,他说自己不能眼睁睁看一个小孩子受到伤害……小孩子……剧中的刘平年龄设定在18岁,按照上面的推论,曹丕是20岁,他应该比刘平还大两岁,怎么就成了小孩子了?无论是真实历史,还是原著小说,曹丕在这时都是13岁,这也是一个更合理的年龄设定,维持这个设定,很多BUG都会消除。但是一来编剧偏爱曹丕、想要让他全方位无死角地耍帅,二来小孩演戏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只好加速了曹丕的发育。《三国机密》的出品方唐人影视之前有过不少类似的操作,比如《仙剑》的阿奴,《秦时明月》的荆天明。
顺便说一下,祭祀这场戏的BUG还不止上面说的这一点。最莫名其妙的其实是曹丕遇刺以后包括他妹妹在内的众人的反应:求皇帝救曹丕。他们是怎么想的?明明不知道皇帝懂医术,求他干嘛,直接传太医不行吗?难道以为皇帝可以随便灌一点真龙天子之气给人续命?从结果倒推回来,这一段简直是钓鱼执法。
《三国机密》当中曹丕的扮演者檀健次在《大军师司马懿》系列当中扮演司马昭。这样的选角应该很符合编剧的期待,曹丕和司马懿不仅在一起了,还生了个儿子……“看,孩子长的多像你。”除此之外,本剧的荀彧是《大军师司马懿》系列的曹植,角色的结局可以这样写:曹操送给他一个空食盒,命令他七步之内以此为题作一首诗,否则就赐死。
还有的角色虽然没有使用熟悉的演员,但因为是同一个编剧写的,所以会让人很有亲切感,比如那个米铺的张老板,简直就是平行时空的侯吉,煞有介事地跟司马懿讨论带宫女私奔问题时,脑回路跟侯吉完全一样,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事没事也爱哼两句小曲。
既然说了这么多《大军师司马懿》,那也顺便评价一下吧。上下两部电视剧看完,感觉很过瘾。但是我不喜欢故事当中对于成功者的洗白。以残忍阴险著称的历史人物却非要拍成圣母白莲花,这一倾向在上部《军师联盟》当中尤其明显,到了下部虽然慢慢与正史接轨,但是转变得十分突兀,辽东屠杀一笔带过。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在去年一边追看那部电视剧的时候一边忍不住想要重新读一遍《三国机密》。同样是以司马懿为主角,亲王的分寸无疑把握得更好,没有一味地黑这个人物,但是也没有回避他人格上的一些瑕疵。更多关于《军师联盟》的看法,我写在去年一期《暴走看啥片儿》的稿子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最后简单谈一下演技问题吧。扮演伏寿的万茜获得了亲王的亲自点赞,也确实是全剧的一大亮点。因为气场强大,很多人可能会直接把伏寿当成第一主角,以为这是一个讲述同妻如何掰直童养媳小受老公的故事。其实万茜演戏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冷着一张脸、说话时细声细气地哼哼,然后突然发飙吓你一跳。这种表演方式看久了容易审美疲劳。不过鉴于国内古装偶像剧大部分时候都会选择一些没演技的主演,像万茜这种演技过剩的属于稀缺资源,所以大家的评价都比较正面,以鼓励为主。其他大部分角色的表演都挑不出什么毛病。至于受到最多争议的马天宇,我倒是觉得还可以。前期婆婆妈妈惹人厌烦是因为这个阶段刘平的设定本来就是如此,太聪明、太果断反而会导致剧情混乱(参照我上面写曹丕的部分)。何况前几集的刘平也不是一味的怂,怒斥满宠、怒斥贾诩两场戏马天宇演得都不错。(“你问朕支持不支持董先生?朕可以说一句无可奉告,但是你们又不高兴。他现在是国丈,朕能不支持他吗?”)十集以后,随着角色的觉醒和性格转变,相信演员也会渐入佳境。
最后的最后,看到第十二集,真正的主角郭祭酒总算出场了。小说《三国机密》可以说是亲王送给我们这些嘉吹的一份礼物,郭嘉只要成了,整个故事就成了。目前看来形象还是可以的,在故事线有可能遭遇大幅改动的情况下,希望后面人设不要崩。
更多的评价,以后随着剧集播出有空再补充吧。这部剧我肯定会追看下去,但愿我也有毅力把这篇东西更新下去。至于评分,虽然上面罗列不少我对这部剧不满意的地方,但是鉴于原著至少值八颗星,所以抵消了部分之后,还是打了五星。
--------------------------------------------
13~18集:
上次写的仓促。有些看的时候想到的点忘了提及,比如原著小说里面没有的曹节这一角色。此处改编被很多观众视为编剧为数不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主要应该归功于演员形象好,编剧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并没有很讨喜,甚至还暴露出她作为创作者可能存在的一些价值取向上的问题。
相信每一个看过《军师联盟》再看《三国机密》的人,都能立刻反应过来,曹节和郭照这两个角色,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编剧实在太爱写这种傻白甜小老婆的形象了,而且作为对比,前面还都有个一天到晚板着一张死人脸的大老婆,诱导观众跟随剧中男性角色做出一样的选择——心安理得地冷落不解风情的大老婆,拥抱善良纯真的小老婆。
通过这两个女性角色再加上《大军师司马懿》当中的司马懿形象,能够看出编剧想要替成功者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迫切心情。在她的笔下,成功者能走到最后,除了求生欲强之外,道德也一定是毫无瑕疵的。历史上的胜利者总是担心留下骂名,还要小心翼翼地篡改史书,现在想来,他们完全是多虑了。他们生活在现代的迷弟迷妹根本就不在乎那些,眼中只有他们的成功。早知道如此,何必瞻前顾后,不择手段地活着走到终点就好,反正将来自会有人主动帮忙洗地。
说回到曹节这个角色,其实我觉得她最大的槽点是那一句“害怕郭嘉带坏爹爹”……Excuse me? 你爹爹啥样你心里没数吗?他还需要郭嘉带坏吗?忘了你大哥是怎么死的了吗?这姓曹的一家,男的就专门惦记有夫之妇,女的就专门惦记有妇之夫,曹丕曹节联手可以组一个拆婚联盟,努力让汉献帝两口子都戴上翡翠色的皇冠。
接下来说说郭嘉,演员很努力地在演出他身上的那股聪明劲儿,再加上配音田波老师的加持,确实是一个多智而近妖的形象。问题是,他现在还只有个形象,除此之外就是其他人的各种吹捧,无论是敌是友,一提起他都一副要吓尿了的样子。但是他有什么展现聪明才智的事迹呢?就目前播出的剧情来看,并没有。
剧中把郭嘉南下办的那件事情由孙策改成了吕布,乍一看好像很合理,办了吕布,顺便捡到了吕布的女人。但问题是这会儿距离吕布的死都过去多久了?刘备都已经在徐州几起几落了,郭嘉的最新业绩怎么会是办了吕布?更关键的是,这一改动还导致了郭嘉的智者形象塑造不足。
孙策和吕布,虽然听上去都很猛,但是给一般观众的印象是截然不同。前者用兵如神,后者却像是个没头苍蝇。办了吕布,除非通过单挑的形式,不然感觉好像也没什么好炫耀的;办了孙策,那可就厉害了我的哥!所以原著是拿孙策当了郭嘉的垫脚石,使得这个人物一登场就让观众对他的智力表示信服。改成吕布之后,这种效果就不存在了。我只能不怀好意地去揣测,编剧是因为孙策这个人物在腐女圈子里的巨大人气,才改了亲王原本的设定。
目前看来,郭嘉最大的本事大概是自带让周围人降低智力的光环,而且这种光环对友军的杀伤力比对敌军更强大。我们姑且称这种光环为智障光环。智障光环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前十集当中出尽了风头的名侦探满伯宁。郭嘉一上线,满府君的智商就下线了。前面许多关于杨平身份的推断,他都已经亲口说过,这时又好像全忘了,一头雾水,只能等着郭祭酒给提示,然后再展现他对领导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我严重怀疑满府君是在扮猪吃老虎,故意装傻卖萌来取悦郭祭酒。
仗着智障光环而横行无忌的郭嘉没想到这光环也有反噬的时候。剧情设置为赵彦死在郭嘉面前……这绝对是郭嘉被黑的最惨的一次。堂堂的军师祭酒,暗搓搓地跑去跟满宠一起抓人,这就已经够low了,结果什么情报也没得到,还差点被喷一身血,又被孔融当面臭骂了一顿,你确定这真是郭嘉?
顶着一副聪明样子却净干些蠢事的,各个阵营里都有。作为汉室头号智囊的杨修,遇到问题时解决思路永远都只有一个——买凶杀人。既然这么信奉暴力,那干嘛还费劲拍这些文臣谋士,把镜头对准吕布之类的猛将不是更好吗?除了想问题简单粗暴,杨修还是个戏精。有一幕他在棋盘上很认真地一颗颗摆上棋子,然后徐福进来跟他说了没有两句话,他就把棋盘给掀了……所以你之前摆棋子就是为了这一下能掀的更有戏剧性吧?我看你以后不要随身带骰子了,改成带鞭炮吧,需要制造气氛的时候就点一根儿,把周围的人全都镇住。
上面这些人物不够聪明却要硬拗智者人设倒也还好,毕竟戏份有限,所以影响也有限。但是身为男主角的司马懿也犯蠢,剧情的硬伤就真的让人没法儿忽视了。本来司马懿带刘平私奔时,说好以后不见面了,结果祭青帝时又故意跳出来跟皇帝同框。接下来我们会发现,其实那个听上去十分苦情的“不再见面”的约定,根本没人当一回事儿。刘平听说司马懿被郭嘉吓跑了,立刻打扮成小太监跑出去跟他幽会。这俩人真的是一点寂寞都耐不住啊。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电视剧相对于小说的最大改动就是大幅增加了司马懿的戏份,让他过早介入到阴谋当中。这种改动会颠覆掉原著小说第一部后半段的整个故事逻辑和人物动机,所以我一直好奇编剧到了后面会怎么圆回来。而编剧给出的答案是——编不下去了就直接回归原著剧情,假装前面的事情没发生过……
这样真的好吗?
小说当中司马懿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在几乎完全不知道许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下,仅凭着“天子”两个字脑补事情的真相并且大胆地去忽悠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赵彦。剧中由于司马懿早就见过了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这层智慧光芒已经被大幅削弱了。更过分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沿用了原著小说当中的苦肉计,去跟赵彦套近乎。
祭青帝的时候,司马懿在众目睽睽之下主动站到皇帝身边怂恿王越去找唐瑛,赵彦也在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在知道杨平跟皇帝长得一样的前提下,又知道司马懿见过许都的皇帝,肯定都会怀疑这两个人早就串通一气了吧?赵彦怎么还会像小说里面一样把司马懿当成伙伴?
在进行剧本创作时,忠于原著或者大幅修改都可以,无所谓哪种更好,只要最后呈现出来的影视作品效果理想就行。但是在已经对原著剧情进行了伤筋动骨地改编之后,不顾条件的变化,编不出来了又生硬地照搬原著剧情,导致电视剧前后矛盾,逻辑混乱,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赵彦的这条故事线里,勉强算是亮点的也就是皇帝皇后在面对质问时的演技了。我觉得马天宇还是演出了一些临危不乱的帝王之气的,当然姜广涛的配音占了一半的功劳。刘平和郭嘉,这两个角色能做到不让观众出戏,都在相当程度上沾了配音的光。至于皇后,我要收回上周对于万茜的批评。当赵彦斥责皇后是“背德妖妇”时,她那个哭笑不得、无法反驳、好像被噎住的表情实在太传神了。
虽然这是一部卖腐剧,但是皇帝皇后的夫妻感情线却越来越吸引我。之前刘平的那句“我要是个胖子怎么办”就戳中我的笑点了;假扮太监被老婆抓包以后,差点跪搓衣板的皇帝简直就是小奶狗本狗,而皇后一边揪老公耳朵一边说的那句“你自己就是假的还让别人冒充你”更让人忍俊不禁。这两口子的搞笑日常大概是我为数不多的追剧动力了。如果没有刻意的卖腐,没准儿观众还愿意在司马懿和刘平的关系上发挥想象力;官方卖腐,反而逼得大家更愿意看男女感情线。影视剧创作经常是如此,你卯足了劲儿呈现、怼到观众嘴边的,观众不一定稀罕;点到即止才更让人有遐想的空间。
剧中那些应该是纯爷们儿的角色,大多gay里gay气,反而是冷寿光这个宦官目前看来是最直的一个,可惜他对皇后的爱注定没有结果,编剧加的这一条感情线确实有点虐到我了。这种虐如果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其实刚刚好,但是编剧对于冷公公不光要虐其心志,还要虐其体肤。《大军师司马懿》里动不动就抽皮鞭、打屁股,本剧当然又是熟悉的配方。然而冷公公不愧是医学和武学双料高材生,打完屁股以后很快就像没事儿人似的去给师兄郭嘉送上续命灵药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念两首诗来赞一下,正所谓:垂死病中惊坐起,谈笑风生又一年。
关于冷寿光和郭嘉的老师华佗,很显然亲王是以黄老邪为原型来写的。除此以外,在电视剧当中还有其他一些会让人更联想到金庸小说的细节。比如皇后和唐瑛背着皇帝商量要送走司马懿,因为陛下和他感情深厚,所以要替陛下做决断,这种自作聪明、棒打鸳鸯的感觉,就很像《神雕侠侣》里面的黄蓉;而郭嘉和贾诩斗嘴时说的那句“我死了之后你还能再活三十年”,则有种大预言家胡青牛的感觉。
19~24集:
这几集刻意卖腐的剧情有减缓的倾向,所以看起来没之前那么别扭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单纯的习惯了这部剧的风格。虽然韩东君和董洁越看越没有CP感,但是剧版增加的这条感情线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让司马懿前往河北这件事有了更扎实也更私人化的动机。在牢房中他大喊大叫引起唐瑛注意那一段,是本剧演到目前少有的燃点。
刘平那条线,最大的改动就是带老婆微服出巡。人家康熙微服私访之所以带老婆,是因为他老婆很能打。刘平带着一个既不会砍人又不会砍价的老婆跑到危险的前线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难道是想借刀杀人、摆脱伏寿的纠缠,然后好跟仲达双宿双飞?
小说下半部伏寿基本上就没出场了,电视剧为了强调绝对女一号的地位,让两人一直捆绑销售。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给那些对电视剧演员演技有要求的观众一个交代。你们快看,像万茜这样的实力派演员我们多重视,所以别再骂我们是没追求的偶像剧了。不过对于万茜的演技,我还是跟原来一样的评价,其他演技更稚嫩的演员或许需要通过不断地情绪爆发去证明自己,而她需要的却是适当克制。她偶尔露出的一些吃醋之类的微表情都很萌,秒杀那些专业出演古装偶像剧的流量演员们肤浅做作的行活儿;但是醉酒夜话那一段就又有点用力过猛了,略微有点尴尬。
相比之下,刘平一如既往地平,但是得益于人物设定的层次感,角色弧光慢慢浮现,因而显得越来越有魅力了。是的,这里我又要吹原著小说。原著当中的刘平是属于智力略逊于郭嘉、贾诩、司马懿这几个怪物,但是秒杀一般麻瓜的水平。电视剧为了让人物形象更鲜明,把展现聪明才智的机会尽量留给了那三位大军师,刘平成了一遇到麻烦就想求助仲达的野比大雄。而一旦把刘平置于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环境,他就有机会展现原著当中本属于他的智慧,观众也能够对他投以更多认同感。
智力受限之后,刘平的仁慈更多了几分懦弱的色彩。刘平的妇人之仁集中体现在他对曹丕的态度上,可以说这又是一个编剧调高曹丕年龄的后遗症。原著小说中,刘平之所以一路上对曹丕照顾有加,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曹丕是个十三岁的小孩,你不需要一颗圣母心,也会本能地认为伤害小孩是严重不道德行为;其次,曹丕离家出走是他怂恿的,刘平不愿意辜负小孩子对他的信任。这样的设定非常合情合理,也与大多数观众的价值判断相符。而到了电视剧当中,这两个条件都不存在了。曹丕年纪跟刘平差不多大,而且是因为惦记人家老婆,擅自跟出来的,死了白死,就这样刘平还选择不杀他,也不把他卖给袁绍,完全是一种程心之仁,活该倒霉大汉朝要毁在他手里。
曹丕年龄一改,不光刘平的行动显得不合理,他自己也一样。第一次跟皇帝见面,曹丕就说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有这样的见地,何必还在刘平身边扮演书童,直接自己上去把邺城那帮士子侃晕,岂不美哉?可能他是为了故意表现得谦虚,以便赢得刘平老婆的好感。但问题是,你们曹家人看上谁家的媳妇,还用得着小心翼翼地讨好吗?你都这么大人了,直接学你老爸,硬抢不就得了。原著小说当中曹丕原本是个活蹦乱跳的毛孩子,在河北监狱中得到高人指点,文学潜能才被激发。我猜身为曹丕粉丝的编剧大人一定不肯接受这种设定,坚持要曹丕戴好本属于他的天才学者光环,捍卫他身为原创作者的名誉权。
结合本剧和《大军师司马懿》来看,我觉得编剧有很明显的重文轻武倾向。这种倾向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预算无关,纯属个人偏好。除了反复强调曹丕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编剧还喜欢给三国时的知识分子加戏,比如这几集当中热情招待刘平夫妻的崔琰。这么一看,我倒是很好奇,为何孔融的存在感降低了这么多,他跟荀彧的古文今文之争也不知道还会不会上演。不管怎么样,总归这些文坛大佬在剧本当中受到的重视都要比武将们强。
由于刘平的行动路线更改,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恐怕都会被删去,张辽、徐晃还有关二哥这几位猛将也够呛有机会出场了。或许我们该为此感到庆幸,看看亮相的著名武将都是什么形象,从《大军师司马懿》当中的曹洪、张郃、魏延,到本剧的曹仁,全都粗鄙不堪,唯一形象稍微立体一点的曹真,还是《大军师司马懿》的反派。对于武将角色的这种处理,就跟男性向文艺作品里总会出现胸大无脑的女性角色一样,都是一种物化。虽然可能有些矫枉过正,但我姑且也试着去适应这种社会进步吧。
刘平的仁心在这几集当中发挥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换了邓展的一条命。刘平河北之行的小队成员已经彻底改变了,接下来任洪昌还是很有可能会加入,徐他和史阿估计给删掉了,徐他的部分功能应该合并到唐瑛的师兄潘将军身上了。原著小说当中桃李满天下的王氏快剑,到了电视剧里成了被人嫌弃的鸡肋,被最重要的两个代言人唐瑛和曹丕抛弃了。剧版的唐瑛是名符其实的特工黑寡妇,有西园卫的功夫,肯定根本不稀罕王服教的剑法;曹丕的设定改为自带武功,恐怕也不会再去学王氏剑法。
邓展的过早退场伴随着另一个角色的简化,他就是袁绍帐下大将淳于琼。原著小说当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而且最后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却只是一个颟顸的军官大老粗。不过这样大概更符合人们自《三国演义》以来形成的关于这个人物的草包印象。
最后,忍不住吐槽一下邺城卫的那个专门绑犯人的十字架,它应该算是邺城知名旅游景点了吧?从司马懿到刘平再到曹丕,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轮番上去绑一遍。
25~30:
看《军师联盟》时就感觉到编剧不是特别待见甄宓,对她和郭女王的差别待遇太明显了。但是那里面起码没有刻意贬低这个人物,再加上演员的颜值又高,总之还是一个比较闪光的角色。这一次可算是逮到机会可以放肆黑一把了。
前面我也讨论了很多电视剧相对于原著小说的改动,有褒有贬,但是大体上于我而言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最近几集的甄宓真的是让人无法容忍了。如果有不明真相的观众误以为是原著小说的锅,恐怕亲王也要受连累被当成直男癌。
首先,还是年龄问题。小说当中甄宓和曹丕都是小孩子,天真烂漫,做事任性一点也无妨。而且那种任性也绝不是剧中的嚣张跋扈、不识大体。小说当中的甄宓只是因为向往自由,所以才一次又一次的离家出走。她不是一见男人就拔不动腿的花痴,更不是铁了心要给袁熙戴绿帽子的荡妇。在她的眼中,曹丕是外面自由世界的一个象征,她想要跟曹丕私奔更多是因为这件事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足够有趣。而且小说当中的袁熙整天不着家,两人的夫妻关系有名无实,甄宓这个妻子更像是个囚徒,她想要“越狱”,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电视剧中,袁熙除了看貂蝉看得直了眼,基本上还是个好老公的形象,甄宓再要抛弃他,就未免有些狠心了。
电视剧里面完全摧毁了甄宓的人设,而且这项摧毁工作从甄宓第一次登场就开始了。因为她公然调情,曹丕遭到官兵缉拿。结果甄宓只是叮嘱了一句不要杀曹丕,然后就笑着看他被抓进邺城卫了,至于这人会不会惨遭折磨,她才不在乎。编剧把她写成荡妇还不够,还要往蛇蝎毒妇的方向靠拢。
原著当中的甄宓爱玩,但是内心还是善良的,对于身为人质的吕姬也充满同情。到了电视剧里面,被曹丕一忽悠,她就把吕姬送进大牢。虽然从结果来看,她是坏心办了好事,但毕竟给人留下了又蠢又坏的印象。至于看貂蝉跳舞,妒火中烧到要扔飞刀,则已经蠢出一股喜感来了,编剧完全是在用刻画丑角的方式去描写甄姬。最后与曹丕的生离死别,也毫不感人,反而显得十分尴尬。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服来给自己老公找难堪,编剧是对照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里面的张倾城来设计的这一角色吧?
我们经常感叹“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是现实就是,女性创作者往往比男性创作者更愿意丑化笔下的女性角色。小说当中好端端一个追求自由、敢爱敢恨、慷慨豪迈的独立女性,经过女编剧的一番魔改,成了俗套的刁蛮千金。就算你是曹丕的精神太太,也不必如此刻薄狠毒地对待人家的元配夫人吧?
关于剧中的甄姬这个角色,唯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她初次登场时的造型,穿着跟伏寿一样颜色的衣服,乍一看真的跟伏寿有几分相似。原著当中,曹丕喜欢上甄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小姑娘让他联想到自己的女神。不过电视剧由于改成了皇后陪着皇帝一起微服出巡,女神就在身旁,曹丕移情别恋的动力也就没那么强烈了。所以本剧就跟《军师联盟》一样,设定的是曹丕对甄宓完全没有爱意。编剧对于丕甄形婚这个设定的执念还真是强烈。
牢骚发完了,说一些优点。这几集中有些段子还是挺有趣的,比如渣男曹丕发的毒誓“功业摧毁、英年早逝”,跟前几集郭嘉预言贾诩会在自己死后再活三十年的梗一样,知道后续发展的观众看到这里会忍俊不禁。另外任红昌坦承自己是貂蝉以后,司马懿突然就开始发车,任姐姐关于吕温侯与郭祭酒的床评也很耐人寻味。任姐姐在剧集中的续航能力增强,对于男观众来说是一大喜讯。不过我又要不怀好意地猜测,编剧这么改编是为了继续洗白曹丕,因为小说当中任姐姐是因为曹丕的自私举动,导致计划打乱才不得不牺牲了生命。接下来希望美貌、智慧、武艺和舞艺并重的任姐姐能继续保持强大的存在感。她的国际友人身份设定被改掉了,虽然有点可惜,但是对剧情影响其实也不大。
这部剧一开始给人感觉有些磨叽,但是演到中间又突然快马加鞭起来了。据说总共是54集,这才演到30集,原著剧情就已经差不多结束了。如此高效的代价是牺牲了小说当中一些精彩的支线。比如上回提到的斩颜良诛文丑的战场部分。这些因为早有了心理准备,所以真的应验了,也没有太多失落感。最遗憾的是关于郭嘉部分的省略。原著当中曹丕返回曹营的同时,针对曹操和郭嘉的双重暗杀也准备上演了。暗杀行动失败之后,郭嘉面对着恨自己入骨的老同学们,却露出难得的纯真笑脸,他对华丹的深情集中体现在那一幕,人物身上的悲剧底色也由此带出。这一段被删去,让郭嘉和蜚先生在乌巢的对决少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关于这对宿敌之间的恩怨,我比较赞同编剧现在的设定。原著当中的交换姓名和身份的设定其实不是那么容易让人理解,感觉亲王有点强行制造终极反转和爆点的意思,稍显用力过猛。既然两人交换了名字之后还能一同在华佗门下学艺、先后出仕曹操,表示名字这个东西根本就没什么影响,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交换的必要。于是编剧干脆省略了这一点,把两人的恩怨简化到全部因为女人。虽然俗套了一点,但是更简洁高效。
第30集结尾处郭嘉生死未卜,存在着就此便当的可能性。官渡之战结束之后,他也确实时日无多了,但是就这么死了,岂不是等于郭嘉败给了蜚先生?联想一下前面他反复被司马懿戏弄,这个郭嘉真是弱爆了。为了捧曹丕和司马懿,编剧黑了这么多人,连原著当中作为真正灵魂人物的郭嘉都不放过,未免太过分了。
虽然剧集当中缺少铺垫,但是复活药“华丹”还是有可能会在接下来出现的,而且极有可能设置成仅此一颗。刘平得到了,拿它给郭嘉续了命,结果导致唐瑛毒发身亡,从此以后刘平跟司马懿反目成仇。这是我关于未来剧情走向的推断。由于原著的部分都已经拍完了,所以我也只是瞎猜。接下来的剧评,我也不能再以“毁原著”的旗号来批评编剧了。剩下的二十多集,希望编剧在脱离小说的束缚以后,能真正自由发挥出一些足够精彩的故事来。
谢君豪扮演的曹老板惊鸿一瞥,到了小说剧情快要结束才终于露面。期待他在接下来的原创故事里大放异彩。
31~54:
抱歉这么晚才更新,剧都已经播完了,只好把剩下的二十多集,也就是差不多半部剧,放到一起说了。最后这一部分是对我来说是一个大型打脸现场,前面我做的很多恶意揣测都被推翻,或者结合剧情来看有了更合理的解释。不过我是很乐意接受这种打脸的,因为这代表着剧集向着好的方向出乎我的意料了。
上映中的《复仇者联盟3》大反派灭霸有一句台词:你不是唯一被知识诅咒的人。这句话也被我用作该片影评的标题。阅读亲王的小说当然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但是带着对原著剧情的了解去观看改编电视剧,却能称得上是被知识诅咒了。假如没读过小说,也就不会那么横挑鼻子竖挑眼,把编剧有意的调整视为脑残和偷工减料。
原著小说被分为上下两部,而刘平的身份危机几乎在上部许都篇就已经被司马懿凭借一招揭影之术给化解了,“三国机密”到了下部官渡篇由刘平的身世之谜悄悄转换为郭嘉的身世之谜。之所以这样设定,是因为亲王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拿刘平的身份大做文章。在描述创作初衷时,亲王说是想要挑战一下汉献帝这个史上最难翻盘的皇帝。写作《三国机密》,对于亲王来说就好像是玩了一局以刘协为主公的《三国志》游戏。“刘平”本质上是一个开了挂的刘协,亲王让他从小长在司马家,目的是调高他的武力值以及和司马懿的友好度,降低游戏难度,最终证明,即使开了挂,这个小皇帝也还是翻不了盘。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让人明显觉得刘平在接受了皇帝身份之后跟刘协已经没什么区别了,甚至连记忆都同步过去了,电视剧在这方面给人的感觉更为强烈,因为增加了很多刘平替刘协回忆往事的细节。
官渡篇的真正主角是郭嘉,因此作者不再纠结于刘平的身份之谜,读者也可以理解。而到了电视剧中,时间跨度被拉长,郭嘉只是刘平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在整个故事还有将近四分之一没演完的时候就退场了,所以刘平才是电视剧独一无二的主角,他的身份问题也就成了一颗不能被轻易拆除的定时炸弹,必须在剧情最高潮处引爆。从剧作角度来讲,编剧这样安排是非常合理的。
电视剧后半部更好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揭去亲王“不违反史实”这一道封印。不管你觉得《三国机密》小说剧情有多扯,都没办法根据现有的史料去证伪他。这正是亲王最乐意干的事情,让人不服气又拿他没办法。阅读亲王小说的一大乐趣也源自于此,在历史人物大的行程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亲王尽可能在缝隙里发展自己的故事,并且塞满彩蛋。比如司马懿在追击邓展时腿部受伤其后借此施苦肉计骗取赵彦信任的情节,在亲王笔下就自然地跟装瘸躲避曹操征辟这一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了。
但是对于受众面更广的电视剧,不能完全依靠这种“玩梗”“对暗号”式的爽点,而要有一个符合套路的故事,这样子才能说服投资人爸爸。要把历史嵌入套路当中,就未必总能做到亲王那样严丝合缝了,所以绝大多数理性的创作者,都不会按亲王的标准去逼自己。既然做不到不违反史实,那不如更放飞自我一点,追求故事的精彩刺激。于是就有了全剧最大的亮点——卢龙保卫战。
这段情节以“民族大义”这面旗帜,将原本互相敌对的两个阵营团结了起来,之前整个故事中出现的全部主要角色,这时候都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形成了一股合力,战胜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外敌。除了剧情足够燃,这一段的战争场面也算拿得出手,看的时候让我联想到了《权力的游戏》每一季专门用来向观众展示钱花到哪里去了的倒数第二集。当然,从真实感上,目前国产剧跟美剧比还差着一大截,但是能有这么一段拍的比较认真的打戏,至少证明出品方还具备端正的创作态度,这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不过卢龙这一部分也并非全无槽点,我主要无法接受的是用投石机扔信使来威吓汉军(曹军)这一桥段。这么设置本身没问题,但是在视觉呈现方面真的太蠢了。技术水平所限,投石机发射的CG特别假,本来应该凸显的残酷气氛当然无存,反而带着一股喜感,就像《猫和老鼠》之类动画片里面,卡通人物自己钻到炮筒子里面自己点火发射的画面。这里完全不必把整个流程拍出来。拍一下士兵被装在投石机上,拍一下砍绳子,再拍一下地上或者城墙上的鲜血就可以了。明知道特效不行,就该学会藏拙。
如果《三国机密》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以卢龙保卫战大获全胜为结局就太完美了。人生导师(郭嘉)去世,主角不得不自己面对危机并解决危机,最后战胜了侵略者,赢得了友情和爱情。可惜这是一部电视剧,而现在这种古装剧已经很少有50集以下的了(除非分拆成上下两部),所以经历人生巅峰之后,刘平的故事还得继续,曹老板正式以大反派姿态开始跟主角过招。
之前多次批评过编剧的价值观,不过在对待曹操的态度上,我是比较赞同她的。大部分人对曹操的印象,应该都是小的时候通过《三国演义》认识他,觉得他是个大坏蛋,后来接触了更多的文艺作品与历史资料,渐渐对他改观,觉得这人很厉害。比如我,就是上学的时候玩光荣的游戏,觉得曹操的造型很酷,然后被圈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就停在这第二个阶段了,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曹操黑暗的一面。或许因为时间太久远了,今天的人会觉得屠个一两座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连距今不到四百年前的多尔衮、多铎都有人洗白了,一千八百年前曹操做的事情更可以忽略不计了。有太多人痴迷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却没意识到,那些死在屠刀之下的平民其实才是离自己更近的人。对于曹操,当然不能完全否定他的能力和人格魅力,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他的“英雄气魄”就忽视他的罪行,那将会是更可怕的一件事。
综合曹操功罪两方面,可以总结出一些编剧套路,方便今后要写曹操故事的创作者:第一,如果要安排一个角色恨曹操,就让TA出身徐州;第二,故事最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刻,要让曹操念《短歌行》。话说曹氏父子爱念诗这一点,在编剧笔下算是发挥到了极致,她都忍不住要借刘平之口来调侃一番。卢龙保卫战时,曹植表示自己要身先士卒,刘平反问他能做什么,是不是要去对敌人“念两句诗”。可惜历史的行程最后选择了曹植的二哥,毕竟人家在自我奋斗这一方面从不放松。枉费皇帝给他安排了一门好亲事,还是曹植本植在平行时空的分身(荀彧)亲自主持的婚礼。
还是忍不住要再提一嘴《复仇者3》这部电影,近期网上各种表白大反派灭霸简直要把我看吐了。这种对反派人物的盲目崇拜跟近年来为曹操等历史人物翻案的风潮是一脉相承的。不好意思,把灭霸跟曹操相提并论,应该是曹操被黑得最惨的一次。曹操最起码有历史功绩、有文学成就,灭霸除了能打之外,有什么优点?一些人习惯性地跪舔强权,在他们眼中,“强”本身就可以成为喜欢一个人物的全部理由。
我反感对曹操过度美化,当然更反感对司马懿的过度美化。不过《三国机密》原著小说里司马懿就是主角的基友,所以电视剧把他刻画得大仁大义,责任也不全在编剧。而且剧中也并非没有涉及他心理的阴暗面,陷害荀彧致其死亡就是一大口锅,算是能跟他历史上心狠手辣的形象对应得上。这里主要是翻一下《大军师司马懿》的旧账。那部剧里面编剧前期塑造的司马懿基本上就是这边的刘平,都是圣母白莲花。遗憾的是,本剧当中刘平没有经历波叔的黑化,一路白莲花到底了,因此显得更乏味。
相比之下,曹丕和司马懿这两个中途黑化的角色才更有看头,尤其是前者,简直已经黑出翔了。看前半部的时候,一直觉得编剧偏爱曹丕,没想到后面下手这么狠。同样是二儿子,同样是幕后黑手,不愧是同一个演员演的,这个曹丕跟《虎啸龙吟》的司马昭连人设都差不多。不过最后曹丕的结局又有一点强行说教的意思,跟《虎啸龙吟》一样,大权在握以后瞬间成为孤家寡人,以此告诫广大观众,权力有毒。问题是广大观众并没有体验过掌权是什么感觉,所以这样的情节设定其实没有多少说服力,完全是强行政治正确。就算让我看一万部这样的电视剧,我心里还是会觉得,当皇帝一定爽翻了,可以天天吃冰镇葡萄。
为了突显曹丕登上帝位以后的孤独,剧集最后让妹妹和老婆轮番登场数落他,就差让卞夫人也来把他批判一番。所以这部剧其实应该叫《被嫌弃的皇帝的一生》。问题是这两位女士的情绪爆发实在莫名其妙,可以说是原地起范儿、突然兴奋。不明白曹节有什么好激动的,刘平明明是自己认怂禅位的,身为形婚妻子的曹节如果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就该早劝刘平抵抗到底。双方都好聚好散了,她又跳出来抓马,实在莫名其妙。
更莫名其妙的是已经快被观众忘了的甄宓。官渡篇之后,她就没什么存在感了,后面出现的几次都是为了展示她与曹丕夫妻生活不和谐……然而本剧并没有铺垫甄宓与曹植的感情线,那么她对曹丕由爱生恨的全部动机就是后者在邺城骗了她,既然如此,那当初不嫁给他就是了。甄宓最后说什么怀念那个弹《凤求凰》的清纯少年,可惜他已经死了。问题是曹丕黑化不是一天两天了,她为什么要说得好像曹丕是因为做了皇帝才心怀恐惧和戾气似的。
其实恰好相反,曹丕就是为了战胜恐惧,才要当皇帝。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没有父亲的权威,所以必须有一个皇帝的头衔,才能增强他的安全感。曹操只凭“曹操”两个字就能号令天下,而曹丕不戴皇冠人们可能都懒得给他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我严重怀疑曹丕之所以英年早逝,是因为他把命都续给了身边的人。刘平和司马懿他们二十多年都容颜不老,直到曹丕死了,他们的驻颜术才失效,从这个角度去看,曹丕还是挺厚道的。
本剧和《大军师司马懿》都以曹魏为正统,孙刘为叛逆。从个人角度,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也并不算是个错误的决定,毕竟曹丕对他还不错。但是无论正史还是《大军师司马懿》中的汉献帝,都是毫无权力的傀儡,他的禅位里面有无可奈何的意味。而《三国机密》的刘平明明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关羽打过来的时候他是有机会跟对方暗通款曲的。反正也是要禅让,干嘛不禅让给大耳朵备备?运气好的话刘备完成统一,大汉朝再次中兴;运气不好,也可以拉个垫背的一起分担“亡国之君”这口锅。
在看到十几集的时候,我提到了一些这部剧让人联想到金庸小说的地方。如今全剧看完,可以基本上肯定,剧中的刘平是比照张无忌塑造的,同样性格仁弱、医术高超、好色成性(大战前夜不养精蓄锐,还在卧室里“请皇后阅兵”,编剧车技不一般;还有强行撩曹丕他妹,不主动不拒绝然而最后不得不负责的行动方针,绝对不是正经皇帝干的事儿)。但是张无忌是在武功天下无敌之后归隐的,而刘平的“强”却并不直观,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通过其他角色尬吹来体现的。这是电视剧强行扩大格局所不得不承受的代价。为什么读亲王的小说不会有这种违和感?关键就是四个字:点到为止。亲王绝不会挑战历史爱好者的既有认知,对于曹操和诸葛亮(《风起陇西》)这些大牛尽量避免正面描写,充分留白,只把他们闪出来的缝隙作为小说主角的舞台,于是形成这样一种阅读体验:主角就像孙猴子,而史实英雄就像如来佛祖,前者牛逼,但是丝毫撼动不了后者给人根深蒂固的印象,不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可以仅凭故事本身获得乐趣,而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则可以在既有知识体系得到巩固的过程中收获加倍的满足感。
亲王在短篇小说《街亭》的后记当中,提到了“历史的A面和B面”,我在这里对此概念进行一番望文生义地借用。《大军师司马懿》和《三国机密》虽然都与正史有出入,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正好形成了司马懿这个人物的AB面。两个司马懿都经历了黑化,但是《三国机密》当中他的角色弧更有说服力:一开始就展现心狠手辣的一面,却又不失少年的阳光豁达,后来因为失去挚爱而变得更暴戾极端,但是仍有坚守的底线,形象始终是立体的。揭晓伏寿下落的一段,甚至让我对这个角色肃然起敬。原本是为自己爱人准备的房屋,如今她却永远没机会住进去了,自己还要故作轻松地让兄弟的女人藏在这里,明明是这两口子的妇人之仁害死了自己的爱人。剧集的最后部分,集中刻画了司马懿的“忍”,对敌人和对自己都很残忍,唯一的软肋就只有刘平。
可惜,伏寿起死回生这个重大反转却并没能给我带来太强烈的震撼,原因在于——我他妈的在剧集开始播出时就被剧透了,剧透我的并不是原著小说,而是这部电视剧在豆瓣页面的剧情简介:“东汉末年,灵帝宠妃王美人诞下双生子,因遭何皇后迫害,对外称只生一子刘协,另一个儿子刘平则被人偷偷带出,密养宫外……最后刘平在稳定了中原的和平局面后,与伏寿在民间行医济世,教授儿童。”亲王曾经写过一篇《剧透的艺术》,我觉得豆瓣算是把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