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全部看完了这部12集的剧。有点压抑。钱钟书说:婚姻像一座围城 ,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张一说:就算我们俩个人的婚姻死了,凶手也是我们两个人。邹野问张鑫:你还爱她吗? 爱!爱到可以离婚。........这部剧更多是从婚姻的角度来映射女性在社会中的种种尴尬。感觉有点剑走偏锋了扒开所有不幸婚姻的那层外皮, 谁的家庭不是一地鸡毛蒜皮。
凌晨3点,全部看完了这部12集的剧。有点压抑。钱钟书说:婚姻像一座围城 ,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张一说:就算我们俩个人的婚姻死了,凶手也是我们两个人。邹野问张鑫:你还爱她吗? 爱!爱到可以离婚。........这部剧更多是从婚姻的角度来映射女性在社会中的种种尴尬。感觉有点剑走偏锋了扒开所有不幸婚姻的那层外皮, 谁的家庭不是一地鸡毛蒜皮。不只女性,男性也同样,婚姻更像是两个人的一场修行,剧中男主出轨导致婚姻破裂,现实中婚姻破裂的原因又何止是男性出轨一种。或者导演和编剧的立意是好的,意在为女性发声。但就披着高级的外衣,打着悬疑的幌子,用全篇沉重的基调演了婚姻中的狗血小三剧。这并不能反映女性在除了婚姻之外现实中的尴尬,工作歧视,工种歧视,年龄歧视,孕产妇在工作中的待遇歧视,女性在家庭中即主外也要主内的两难处境,。。。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需要对女性发声的指向上,绝对不是婚姻一个维度 。我很不喜欢这部剧的剪辑和配乐,充满了悬疑和阴谋的气息。可这部剧里是有爱的, 张鑫对张一是爱情,杨雁对儿子是母爱, 笑笑对父母那是依赖和爱,还有佳琪的友情,邹野为了不连累张一对爱情的割舍。。。。 生活原本是由很多点滴的快乐和幸福感存在的,当悲伤来袭, 这些小快乐和小幸福便是对抗大悲伤的武器。或者阴暗点,我能理解为这完全是一部男权视角下的作品。经常在知乎看到类似的问题:女人35岁不结婚还有人要么?那些大龄未婚的女性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在这部剧的剧末影展上我看到类似的:丈夫出轨了怎么办?生做女人,是赚还是亏?生,还是不生?家庭女性和职业女性可以兼容吗?剩女还是胜女?失去卵巢的女人还是女人吗?。。。。。我不知道看到这些问题的广大男性什么感受,但作为我, 这些问题一点也没触碰到我。这都是人生选择, 也是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 自己说了算。这剧依然给两星, 作为女性我或者能看得懂导演和编剧的立意, 但婚姻问题不足以表达这种立意。因为婚姻原本就是两个人的修行。 (更于2020.8.27凌晨3点50)
又勇又丧的阿福又又回来啦 他要成家了么?!书接上回, 伦敦保卫战胜利后 这个城市又多了改造人这个特别奇葩 世界又向着不可知架空迈进。。。第三季少了前两季的世界大战家国情怀阿福又开始了他的赏金生涯 ,故事更像卡特特工 奇异略带科技鬼才 心理操纵 人造战争机器 特异功能You do have to face your ghost <( ̄︶ ̄)/玛莎与汤姆幸福伦敦
又勇又丧的阿福又又回来啦 他要成家了么?!书接上回, 伦敦保卫战胜利后 这个城市又多了改造人这个特别奇葩 世界又向着不可知架空迈进。。。第三季少了前两季的世界大战家国情怀阿福又开始了他的赏金生涯 ,故事更像卡特特工 奇异略带科技鬼才 心理操纵 人造战争机器 特异功能You do have to face your ghost <( ̄︶ ̄)/玛莎与汤姆幸福伦敦生活继续着 两人各自保留秘密 直到岳父带着使命来伦敦 撕裂表面平静的假象两人的婚姻面临考验。。。。父与子 汤姆的黑化。。。诡异的前途另一边寻找纳粹残留的事业继续 母爱与仇恨之间最终还是以生命为终结Ps 老妈居然在空窗5年后也找到第二春(σ°?°)σ..:*☆好搭档Daveboy 有了更多的戏份 还找了个有钱神神叨叨女朋友英雄迟暮 have a good death...??(ˊωˋ*)??
2月10日去看了《星落凝成糖》的超前观剧见面会,还是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剧,体感非常不错。一共看了剧的前两集还有一些片段,我是第一次听到男主陈星旭本人的声音,最开始有点点不适应,但随着剧情推进就很快适应了。前两集出场人物的演技,包括男女主我觉得都是很好的。观剧结束后先是制片人他们出来聊,萨顶顶还说她统计了第一集第二集大家在观看时候笑了多少次。全场两百多人吧,看到搞笑片段全场很多人在笑,另外剧的
2月10日去看了《星落凝成糖》的超前观剧见面会,还是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剧,体感非常不错。一共看了剧的前两集还有一些片段,我是第一次听到男主陈星旭本人的声音,最开始有点点不适应,但随着剧情推进就很快适应了。前两集出场人物的演技,包括男女主我觉得都是很好的。观剧结束后先是制片人他们出来聊,萨顶顶还说她统计了第一集第二集大家在观看时候笑了多少次。全场两百多人吧,看到搞笑片段全场很多人在笑,另外剧的服化道啊音乐啊也都感觉不错。后来主演们出来,结合大家的提问,感觉主演们的回答还都挺言之有物的。说到配音时,女主李兰迪说就是再重新演绎一遍,她还剧透和男主之间有三分之二在撒糖,男主分饰多个角色,应该是很有挑战的,看了剧中片段给我感受是每个都很鲜明,男主提到他的第五个角色最难演绎。另一位男演员说他跟青葵的cp很好磕,我觉得也是,感觉很带感,帝岚绝这个角色也好讨喜啊,笑点制造机啊。希望大家看了收获轻松愉悦。今天看到首播了,祝收视长虹。??
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逆转重生,为了N实在给了我印象深刻的观看感受,让我对凑佳苗的这部作品很期待,剧情套路和为了N很像,看的过程中还让我想起了海边的曼切斯特,人的伤口一旦造成,那种疼痛感会一直存在,不管它是否愈合,对为了N中的西崎,逆转重生中的主人公们,或是海边的曼切斯特中的Lee而言,都是这样,它会或隐或现的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是你不能忽视和忘记的存在,与伤口和解,才能继续好好生活下去,和解
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逆转重生,为了N实在给了我印象深刻的观看感受,让我对凑佳苗的这部作品很期待,剧情套路和为了N很像,看的过程中还让我想起了海边的曼切斯特,人的伤口一旦造成,那种疼痛感会一直存在,不管它是否愈合,对为了N中的西崎,逆转重生中的主人公们,或是海边的曼切斯特中的Lee而言,都是这样,它会或隐或现的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是你不能忽视和忘记的存在,与伤口和解,才能继续好好生活下去,和解的过程是痛苦的,但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看到最后两集,有点泪目,特别是深濑打开手机的那一幕,朋友们的信息,各种未接电话,一下涌到一起,突然就觉得人果然还是群居动物,无论你怎么习惯一个人,你还是会渴望关心,而那些最细微的语言就足以打破你辛苦驻防的坚强。但说到底人还是自私的,一开始的隐瞒逃避,最后的坦诚和解,为人生所做的改变,不得不承认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
最后,一开头的那个问题,如果可以重来,你会回到什么时候?说实话,我一时不知道自己的答案……
我是唐粉。里面首先服装盔甲是唐代的,很满意。还有演员的柳将军李将军等无论服装还是演的内容都有骄兵悍将那种藩镇跋扈的感觉,我都喜欢。特别是柳将军,骁勇善战,很不错。
黄河大侠也有种黄巢的感觉,就是没能拉起那帮难民一起对抗藩镇军队。反而开了个武馆,这就太文气武侠风了。
不过段王爷风格好像不怎样,也是太文气,没有唐末藩镇的跋扈感。
我是唐粉。里面首先服装盔甲是唐代的,很满意。还有演员的柳将军李将军等无论服装还是演的内容都有骄兵悍将那种藩镇跋扈的感觉,我都喜欢。特别是柳将军,骁勇善战,很不错。
黄河大侠也有种黄巢的感觉,就是没能拉起那帮难民一起对抗藩镇军队。反而开了个武馆,这就太文气武侠风了。
不过段王爷风格好像不怎样,也是太文气,没有唐末藩镇的跋扈感。
看了《玛丽女王》
西尔莎罗南,我喜欢的年轻女星,饰演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信天主教。
顺便说一句,这个玛丽不是因为残酷屠戮新教徒,被称为“血腥玛丽”的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血腥玛丽是之前的,她曾经囚禁妹妹伊丽莎白,她死后,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成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小丑女饰演的伊丽莎白·都铎,英格兰女王,即是伊丽莎白一世。因为血统不正,是私生女
看了《玛丽女王》
西尔莎罗南,我喜欢的年轻女星,饰演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信天主教。
顺便说一句,这个玛丽不是因为残酷屠戮新教徒,被称为“血腥玛丽”的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血腥玛丽是之前的,她曾经囚禁妹妹伊丽莎白,她死后,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成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小丑女饰演的伊丽莎白·都铎,英格兰女王,即是伊丽莎白一世。因为血统不正,是私生女,受到表侄女玛丽·斯图亚特的威胁,后来囚禁了玛丽20年,最后处死了她。玛丽被砍头的时候第一斧子居然没砍断,又砍了一刀,可谓非常惨了,悲情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是玛丽·斯图亚特的表姑妈,血腥玛丽是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关系很乱没办法,欧洲王室就是亲戚互相结婚,名字又就那么几个,又都叫queen。
两个女王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王后和白王后,总是要砍人头的红王后,原型就是血腥玛丽,也或许是把两个玛丽合一了。白王后是伊丽莎白一世。
因为美国是新教国度,美国电影里新教是虔诚洁净、朴素正直的正义一方,是新生的蓬勃力量。而天主教则是老欧洲的淫靡堕落、保守顽固,是没落的反派。
伊丽莎白一世在历史上是胜利者,电影里往往把她塑造为不让须眉的巾帼豪杰,不向世俗婚姻和政治联姻妥协。又有情夫,把男人玩弄鼓掌的女权先锋,是站在她的一边叙述的。
而玛丽则是冥顽不化的保守势力代表,痴肥愚蠢,没有头脑。或者把她表现为陈腐落后的可怜虫,脑子转不过弯的殉教者,可怜的小女人。
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伊丽莎白女王》就把伊丽莎白一世塑造成一代明君,英明神武,周旋于各国之间,不得不终身独身,操纵那些对她和王位有野心的男人,而不被他们操纵。率领英国舰队大败西班牙,一举开创日不落帝国。也不乏女性的善良温柔,杀玛丽是出于不得已,自己也很悲伤,君王的无奈云云。
这个电影倒过来了,玛丽成了天性自由、思想开明、政治正确的新女性,纯真善良,享受爱欲,追求女人的幸福,敢爱敢恨、敢想敢做、独立自主。她的女仆也是多种肤色的,还有个基佬男仆。她甚至轻易原谅了男仆和丈夫搞基,因为“你遵照自己的内心”,完全是个现代的自由开放腐女。也许有点太任性小妞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以自我为中心。
伊丽莎白成了个压抑扭曲、保守顽固的老女人,为了权力牺牲自我的政治动物,活在规矩教条里,没有个人幸福可言。还长了一脸天花,丑陋吓人,头发也掉光了,戴假发,要靠白粉掩盖。这是对新教伦理的批判么?或许只是小妞要革命的傲娇,总之这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
影片戏说成分极大,英格兰大使居然是黑人,还有女王老公和意大利人搞基,嘉玛陈饰演的华裔女仆,显然和真实历史差别过大,像是披着古装的新时代小妞电影,伯德小姐变成伯德女王。
我认为,饰演伊丽莎白的玛格特·罗比演的更好,饰演一个不讨喜的角色难度更大。
还有,据传,伊丽莎白一世能活过天花,是因为宫廷御医采用了中医的方法——发汗。当时女王感染天花,西医药物一筹莫展之际,御医准备铤而走险,运用中国传来的办法,让她裹着被子烤火发汗,结果真的治愈了。实乃我中医神威的历史佐证。如果没有中医,女王就死了,就不会有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就没有日不落帝国和殖民扩张,就没有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想多了。
因为两位女王的战争被拍过无数次,实在拍不出新意了,所以就只能这样了。和奥斯卡提名电影《宠儿》有相似处,都是非常戏说的历史,过于现代化,女人战争,给女性看的。
还有,乔·阿尔文又又又饰演一个可有可无的男花瓶,怯懦的小白脸,他在《宠儿》里也是这样。
混黑社会也是不容易啊,整天打打杀杀,街头砍人。小弟们跑光了,大佬一个人出去求饶,被扔进搅拌机。关公那个结拜仪式,做梦八百万香港人全加入黑社会,信自己党,把警察都感染了哇哇!影院里面播放的周星驰的喜剧。关公喉咙中子弹,竟然不死,什么鬼啊,气功吗,天神附体吗,天神附体怎么会被集装箱压死。
混黑社会也是不容易啊,整天打打杀杀,街头砍人。小弟们跑光了,大佬一个人出去求饶,被扔进搅拌机。关公那个结拜仪式,做梦八百万香港人全加入黑社会,信自己党,把警察都感染了哇哇!影院里面播放的周星驰的喜剧。关公喉咙中子弹,竟然不死,什么鬼啊,气功吗,天神附体吗,天神附体怎么会被集装箱压死。
哎,真的挺难过的。本来看了第三章还保留着对整个tri的期望。还拿着第三章反驳一直吐槽tri的同学。然后满怀期待去看第四章,看之前一直默念,别搓别搓。看完真的。。。随随便便进化真的好让人尴尬。以前进化都是伴随着成长,像天使兽超进化的时候,真的做足了剧情。当时看想,快进化快进化啊!现在看tri都是,别进化别进化。。。
一章tri一个多小时,相当于小时候动画片3-4集。六章总共相当于1
哎,真的挺难过的。本来看了第三章还保留着对整个tri的期望。还拿着第三章反驳一直吐槽tri的同学。然后满怀期待去看第四章,看之前一直默念,别搓别搓。看完真的。。。随随便便进化真的好让人尴尬。以前进化都是伴随着成长,像天使兽超进化的时候,真的做足了剧情。当时看想,快进化快进化啊!现在看tri都是,别进化别进化。。。
一章tri一个多小时,相当于小时候动画片3-4集。六章总共相当于18-24集,完全足够去描绘完整的剧情。打吸血魔兽的时候也就20集的样子吧,不过我没记错的话。可能还没有,前面还打了猩猩兽。这20集描绘了每一个数码兽的进化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现在呢,不知道主旨是什么。
不过脑残粉还是会继续追下去了。这是不完美的句号。。。
猪猪聪明又可爱
长羊毛的猪,长长牙的猪
有敏感的好用的鼻子,可以挖菌子
可以认识镜子里的自己,不乱冲乱撞
天生会游泳,聪明勇敢有力气
猪猪聪明又可爱
长羊毛的猪,长长牙的猪
有敏感的好用的鼻子,可以挖菌子
可以认识镜子里的自己,不乱冲乱撞
天生会游泳,聪明勇敢有力气
会走迷宫认得路,还会骗队友
有自己的等级制度,会帮喂别猪的小猪仔
还好吃??
人类的好朋友!猪猪宝贝!
#我只是想记录下我看过的东西,豆瓣要求140字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本来以为是讲两个狙击手的故事,却变成“暗杀团”的故事。
《暗杀》的全智贤帅多了。
全片好容易设计了一次有点期待的暗杀行动,不料到了实施时却变成了一个笑话。
美浓轮泰史。这名字好怪异,还以为是个美国人。原来是跟矢野浩二、涩谷天马一样是在中国混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说过不想再演鬼子,后来因为养狗言论如今貌似只能回日本发展,可惜了。
本来以为是讲两个狙击手的故事,却变成“暗杀团”的故事。
《暗杀》的全智贤帅多了。
全片好容易设计了一次有点期待的暗杀行动,不料到了实施时却变成了一个笑话。
美浓轮泰史。这名字好怪异,还以为是个美国人。原来是跟矢野浩二、涩谷天马一样是在中国混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说过不想再演鬼子,后来因为养狗言论如今貌似只能回日本发展,可惜了。
[这是《认同与国际关系》的课程论文,鉴于老师是武术爱好者,我也是,加上功夫电影的民族性,本文的主题应运而生。鉴于本文着意提倡的是徐大导演《黄飞鸿》中的民族主义叙事方式(反思的,多面向的),因此放在《黄飞鸿》的影评下。]摘 要:功夫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片,从其诞生早期就开始从20世纪初“体育强国”思想中汲取养料,将以“东亚病夫”为代表的民族认同话语内含的冲突结构作为电影表达的惯用主
[这是《认同与国际关系》的课程论文,鉴于老师是武术爱好者,我也是,加上功夫电影的民族性,本文的主题应运而生。鉴于本文着意提倡的是徐大导演《黄飞鸿》中的民族主义叙事方式(反思的,多面向的),因此放在《黄飞鸿》的影评下。]摘 要:功夫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片,从其诞生早期就开始从20世纪初“体育强国”思想中汲取养料,将以“东亚病夫”为代表的民族认同话语内含的冲突结构作为电影表达的惯用主题。但随着华人文化圈政治氛围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民族认同话语逐渐被淡化。到了21世纪,更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异质话语的双重挑战,面临被重构的可能性。关键词:功夫电影 东亚病夫 自我东方化 民族主义表达古老的中国功夫之所以至今能有广泛的影响力,同它与现代电影艺术的结合是分不开的。功夫电影是华语影坛最具国际影响的类型片。而在众多功夫电影中,那些以近代中国为背景的“国恨家仇”故事,也成为最常用主题之一。而且,功夫电影作为承载近现代中国民族认同话语的一个重要文本,不仅显示出中国民族主义是近代殖民危机产物的历史语境,还忠实记录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华人对民族主义态度的变化。通过查阅文献和检索数据库,笔者发现,对功夫片和民族主义相关主题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对近代中国人将体育竞技与民族主义情绪表达联系在一起的现象(“东亚病夫”心结)的分析,主要有两条路径:国内过去的研究大多将原因归结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压迫,代表性的著作有高翠编著的《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但近年来一些台湾学者开始尝试从“身体史”研究的角度和重读文本的方法,重新回顾这种与身体相关的民族主义认同的发展脉络,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杨瑞松先生探源“东亚病夫”概念的相关论文与专著,以及东海大学黄金麟教授对“身体史”的一些研究著作。第二类是对众多功夫电影剧情架构、文化内涵以及市场反应的评论。这类文献多见于不同时期国内各种期刊杂志,观点也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但在研究功夫电影的社会影响方面,可以算作是第一手资料。第三类是将功夫电影与民族主义叙事联系起来的学术性研究。国内在这个主题上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还比较缺乏,较丰富的是对一部或同一系列电影中民族主义的表达方式的研究,这一主题也散见于一些功夫电影发展史的专著中,如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等都有涉猎,相关译著也有一些,例如英国学者里昂?汉特的《功夫偶像》。综上所述,虽然关于功夫片和电影中民族主义叙事的研究国内已经有比较丰富的资料来源和基础研究,但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旨在理清20世纪华语功夫电影中民族主义叙事的发展脉络、探究背后变化动因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的。本文旨在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一、危言:“东亚病夫”、“体育救国”与中国民族主义功夫片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传统中国功夫,之所以能够从平凡的民间技艺跃升为“国术”甚至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寄托,与20世纪初兴起的“体育救国”思想是分不开的,而“东亚病夫”这个概念则在这个过程中被反复言说并成为后来功夫片叙事中的一个重要民族认同话语。“东亚病夫”一词现在常被视作列强对中国人身体普遍孱弱的侮辱。西方称中国为“病夫”据信在国内最早见于1896年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所转载的政论,但在这篇政论中 “病夫”(Sick Man)仅仅是对甲午战败的清王朝积弊丛生、欲振乏力现象的一种客观描述。事实上中国人用“病夫”一词甚至更早:严复在1895年3月发表的《原强》中就用“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来比喻变法的迫切性和从根本入手的必要性。因此“病夫”最初并非源于西方列强的侮辱,而是在民族存亡之秋一种忠言逆耳的大声疾呼。但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要救亡不仅要变法,还要开启民智民力;同时由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播,剪除国民“劣根性”、与白人争夺种族优势的呼声也逐渐高涨。而“病夫”作为一种所指范畴不明确的日常语言,易作扩大解释。由是,“东亚病夫”的意涵在20世纪初逐渐发生了改变。1903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发表《尚武论》一文,开始从卫生习惯、传统道德等方面反思,发出“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的悲叹。 到了陈天华的《警世钟》里,开始出现“外洋人不骂为东方病夫,就骂为野蛮贱种”这种将“东亚病夫”界定为外人耻笑辱骂中国人的用语的描述,配合上前述把“病夫”比喻转化为针对中国人体质羸弱的形容用法的流行,使中国人逐渐将“东亚病夫”理解成西方人对中国人“挂在嘴边的嘲讽之语”。为了改变受辱的“东亚病夫”状态,不少人开始仿效日本维新中鼓励尚武精神的做法,将体育作为救国的重要方策之一。梁启超在1904年出版的《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就明确表达了学习日本尚武强国的观点。 于是,中国开始出现一些旨在强种救国的的武术团体,其中民间比较重要团体的有1910年创立的“精武体操会”,官方的武术团体则有1928年建立的“中央国术馆。然而,民间武术团体的资金和影响力有限,官方的团体不仅困于内部门派纷争,还缺乏足够的政治支持,因而在中国“体育救国”的思想最后仅流于空谈。但是,“东亚病夫”概念的变化并导致“体育救国”思想的产生的过程完整地体现了一个国家“自我东方化”的过程,是中国民族主义在外来侵略压力下产生的一个侧面。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们通过对原始文本碎片有意无意的扩大解释和剪切组合,臆想了与国家同样受辱的、孱弱的中国人群像,然后意图用相应的耻辱感激励全民族奋发的精神,实现对西方世界的反抗。虽然“体育救国”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失败了,但这种要在身体上战胜东西方列强的思维方式却遗留在中国的各种小说、传奇等社会记忆之中,这也成为后来功夫电影中民族主义表达的源头。二、形成:李小龙电影中复仇式的民族主义叙事1930年国民党当局以有伤风化为由禁拍武侠片后,上海一部分电影制作者开始向香港转移。1937年抗战爆发、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和1949年共和国成立,分别造成了三波大陆电影制作人才、资金向香港的迁移。内战结束后,大陆和台湾都有较严格的电影制作和审查制度,相较而言港英当局的审查要宽松得多。加上广东本来就是武术之乡,各类南派拳术在民间流传极广,而且不乏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等近代英豪的传奇故事,香港成为功夫电影制作中心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功夫片 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电影类型的标志是1949年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传》的上映。《黄飞鸿传》不仅开创了从1949到1994年间长达77部的电影系列,其中一些基本元素更被后来的功夫电影所广泛继承和反复再现:硬桥硬马的真实武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谦虚守礼的传统道德……但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叙事仍然不是功夫电影的常见主题,民族情感在片中仍然处于一个非“彰显”的阶段。上一部分所论述的那种“自我东方化”的民族认同话语与功夫电影明确结合并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从李小龙在香港拍摄的三部电影 开始的。李小龙影片在香港的火爆,既有其自身功夫精湛和电影拍摄手法革新的因素,也有三部影片共同反映出的高昂民族主义情绪的因素,尤其是《精武门》完美地将“复仇”这个传统武侠片的主题与民族冲突结合在了一起,陈真打破“东亚病夫”的匾额和踢飞“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更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镜头。就影片结构来讲,《精武门》的前半段——从陈真归家参加葬礼,到忍受日本人的上门侮辱——是一个民族仇恨的积聚过程;而后半段则是仇恨的激烈释放过程,一是陈真带着“东亚病夫”牌匾主动上门搦战并击溃众多日本空手道门徒,并发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宣言,二是后来他凭着巧妙的易容术潜进日本道馆,击杀俄国大力士和日本空手道馆主,正面肯定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武力,完全粉碎“东亚病夫”的侮辱,同时将全片的民族复仇情绪推到了极点,也塑造了陈真这个虚幻的银幕 英雄形象。通观这个叙事结构,日本空手道馆作为侵略者代表的加害者形象分明,而陈真的愤怒、反抗与最终的胜利则,正是前述近代史上“东亚病夫”概念转移和“体育强国”思想内所隐含的反抗逻辑的银幕体现。有评论说,这部电影展现了一种“好战的”中国特性:“永恒的、本质主义的与理想化的……绝对的民族主义者与种族主义者;强烈地反日本”。 可以说,《精武门》借用了“东亚病夫”这个的民族主义符号,套用了“复仇”这个传统江湖故事的剧情,再树立起日本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侵略者作为民族主义情绪发泄的“他者”,将陈真幻化成智勇双全的中华民族的银幕代言人,从而在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为后来的功夫电影的民族主义叙事确立了一个标准参照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电影中的民族认同话语表达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当时香港社会集体认同缺失的一种反映。这是“李小龙电影”流行的时代背景。由于内战结束后两岸对峙的局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外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着“左”与“右”的对立,尤其是香港社会,还存在着左右两派与港英当局的“三足鼎立”。当时的香港,一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左右两派也争斗不断,港英当局采用高压手段进行统治,政府内部腐败严重。这一时期,香港的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 ,而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和台湾的“戒严”也令生存在意识形态夹缝中的香港和海外华人群体感到空前的压抑和归属感的丧失。在现实中遭遇身份认同危机的人们转而在虚构的影像世界寻求身份的确证,而《精武门》这部电影恰恰就为这种在现实中无处安放的民族情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发泄渠道。这是《精武门》成功的外部因素。以《精武门》为代表的李小龙式的民族主义叙事仅仅是功夫电影与民族认同华语结合的一个开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民族主义表达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三、淡化:徐克黄飞鸿系列中包容式的民族主义叙事徐克是80年代香港新武侠电影的领军人物,导演的武侠电影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徐氏功夫电影的代表作首推他与功夫巨星李连杰合作的前三部黄飞鸿系列 。作为90年代拍摄的新黄飞鸿系列,对近代中国这个不变的时代背景,徐克一反李小龙电影中的那种华洋抽象对立的简单世界观,而选择了一种更宏大的广角镜头,力图将一个清末社会全景式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徐克的世界观因此也在另一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庞杂和矛盾:以舞狮、粤剧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与迷信愚昧的白莲教的同时存在,中国人里既有投靠洋人拐卖同胞的帮会头目和欺行霸市的京城恶霸,也有孙文、陆浩东这样的革命志士。影片中对清朝官员形象的处理也不是“脸谱化”的,虽然顽固不化但也有保境安民、反抗洋人的一面;同样,影片中的洋人也并不全部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第一部中有勇于替黄飞鸿作证洗脱罪名的神父;第三部中的俄罗斯杀手虽然狂妄地认定中国必定要遭受异国统治,但他对十三姨的感情也显示了他尚存人性。总之,百姓、官员、洋人——徐克镜头下的清末中国社会,似乎每种人都有两个面孔,这种对背景人物群像多元化的处理,使得传统功夫片中以身体侮辱为主的“东亚病夫”的话语言说难以成为系列的主题。而且整个系列也反映出导演对国民劣根性、革命者的对外依附性、学习西方和维护传统之间的张力等等众多的问题的思考。这些多元价值观的有序的掺杂不仅让影片呈现一种万花筒般的精彩,也让不同观众能够各取所需。徐克全景式的叙事在凸显微观历史的复杂性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李小龙电影中昂扬的民族主义激情。徐克镜头下的黄飞鸿是个徘徊在中西之间的矛盾混合体:黄本人是个遵守伦常的旧派人物,是功夫和中医两大传统技艺的继承者,但他的爱人十三姨却有着留洋背景;黄在十三姨的影响下被迫接触诸多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科技时,既表现出接受的一面(有时会戴墨镜、礼帽),也有不理解的一面(对学英语、照相等表现得不耐烦),在遭受打击时甚至也会偶尔露出排斥的一面(在宝芝林被烧毁时愤怒地命令不准再使用“洋玩意儿”)。不同于李小龙塑造的那个情绪化的、反抗的、能安慰华人失落民族认同感的陈真形象,徐克对黄飞鸿的设定让他显得更为富有历史的真实感。然而在面对无法抑制的列强蚕食和现代科技对传统的破坏时,黄飞鸿也表现出身为一介平民和一名传统继承者的无奈——他不是李小龙式的中华民族的暴力能力在银幕上的代表,而是在高速现代化/西化的中国社会中仍然顽强生存着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与之相伴的自强精神。这种民族主义表达的变化,应该与90年代初香港、台湾和大陆社会经济发展和两岸政治空气的缓和有着内在的联系。当华人所代表着的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实力差距逐渐缩小时,“东亚病夫”式民族认同话语和复仇式的民族主义情绪宣泄失去了外部市场,徐克更加包容的民族主义叙事手法,对近代屈辱史采取一种更富沧桑感的、略带忧伤的史诗化 处理,显得更贴合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公众的心理需求。如果说70年代初的观众能够从李小龙电影的民族主义叙事中找到确认民族认同归属感的激情,90年代初的观众则能从徐克黄飞鸿系列中唤回对民族历史的遥远记忆,并从包容的民族主义叙事中对纯粹的“东亚病夫”式的民族认同话语进行一定的反思。四、重构?新时代背景下功夫电影中民族主义表达的变数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大陆连续十几年的稳定经济发展,华人社会变得更加强大自信。功夫电影从90年代末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创作低潮后,随着甄子丹等新老功夫演员的活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随着中外交流的逐步增多,功夫电影这一传统的华语电影类型也开始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如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大量借助中国功夫增强表现力,华裔导演李安拍出了《卧虎藏龙》这样奥斯卡获奖武侠片,还出现了大量借用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功夫熊猫》等。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对于长期潜藏在功夫片惯用主题中的民族认同话语而言,也存在着更多的变数。其一是个人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对民族主义叙事方式的挑战。叶问系列是近年来最成功的对传统功夫电影的演绎。但不同于以往的功夫电影,在剧情安排上,导演叶伟信对两部叶问电影都采用了两段式的结构:第一部分主要是叶问的居家生活和他与其他中国武师之间的较量,第二部分才是叶问与东洋西洋对手间的搏杀。而且,甄子丹所诠释的叶问是个谦和、护家、爱老婆的传统中国男子形象,武术仅仅作为他早年的兴趣爱好(第一部)和中年养家糊口的工具(第二部)而存在,并不是有意识作为一种实现正义目的的工具(在陈真和黄飞鸿处均是如此)而存在的。而叶问之所以会出手挑战东西方拳师,在第一部中,一半是不忍朋友被杀,一半是日本人的强逼下;在第二部中,也是出于对同道中人被活活打死的义愤,还有对中国武术被侮辱的不平。这里虽然重新引入了被徐克淡化掉的“东亚病夫”概念,但银幕英雄反抗的原因却更加个人化了,与李小龙主动的、明显与所受伤害不对称的民族主义复仇不同,叶问的反抗更加被动,也更加有限度,而且其战斗目标也不是实现民族整体而更多的是主角个体的正义。还有个值得一提的细节:《叶问2》的后半段在描述洪震南与叶问先后同西洋拳王进行“龙卷风”搏斗时,本来是非常传统的复仇式民族主义叙事方式,但导演却背离“惯例”的剧情发展,在结尾处安排了一段叶问的讲话,居然把这一传统的、复仇式的、黄种对白种的反“东亚病夫”式的胜利,扭转为呼吁种族平等、相互尊重与理解的西式人权宣言 ,并得到了英籍观众的鼓掌欢呼,使之前渲染起来的民族情绪消失殆尽。这种剧情处理所体现出的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暧昧态度,折射出日前在香港社会,后殖民主义的怀旧情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思潮。 这种个人主义的和后殖民主义的表达方式,是传统功夫电影叙事逻辑在当前时代发展的最新形态,也对传统的民族认同话语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其二是全球化背景下与西方的再遭遇和文化误读的挑战。如前所述,《黑客帝国》、《卧虎藏龙》和《功夫熊猫》是这些年来融入了中国功夫元素后取得成功的3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除《卧虎藏龙》外,其余两部均在华语文化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卧虎藏龙》的票房在北美地区却是一路高歌。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黑客帝国》和《功夫熊猫》两部影片仅仅是借用了中国功夫的元素作为一种推进剧情的“道具”,但剧情讲述的依然是纯粹美式的超级英雄科幻片和励志卡通片,这种西方内核与东方外表的简单拼合,在让中国观众在享受西方大片的时候找到了熟悉事物的同时,也让西方观众发现了能满足他们对“东方”想象的“异国情调的(exotic)”之物,其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对于《卧虎藏龙》这部由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作品而言,由于李安致力于还原一个外观上尽可能真实的清代社会(事实上他这一点做得确实比国内大多数导演要好),并用最武侠的动作演绎这个武侠故事(袁和平的武术指导),但却在剧本上选用了一个西化的角度去诠释夫妻、师徒、父子这几对中国传统伦理关系 。西方观众可能会简单地走进这个充满了“东方”式想象的武侠世界,但对于华语文化圈的观众而言,被完美的武侠外表所引入的却是一场纯粹西式的文化命题讨论,就容易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就难免会感到困惑和诉诸排斥。功夫电影的好莱坞化所反映出来的功夫元素“零碎化”和功夫内涵被替换的现象,正是西方对东方文化误读的结果,也是最原初意义上的“东方主义”特点。当功夫电影中的民族认同话语正面遭遇强势的好莱坞电影对其解构和重构的挑战时应如何做出应变,也是需要深省的。总而言之,以洋人对华人身体侮辱为标靶的功夫电影中的传统民族主义叙事,在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中不断发生演变,到了21世纪初,更是遭到了内部个人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话语,和外部西方主义话语的再次挑战。同之前的民族主义叙事形态的变化一样,现在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人们认同观念的变化。功夫电影中民族主义这一主题是会继续发展、被重构还是逐渐消失,还要看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华人民族认同变化的趋势。参考资料:I. 专著:1.[英]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蹇河沿:《中国电影观念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II. 论文1.杨瑞松:《想像民族耻辱: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东亚病夫”》,载于《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3期2.蔡振丰:《中国近代武士道理念的检讨》,载于《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10年12月3.谭畅:《百年霍元甲的真实与影像》,载于《小康》,2010年12期4.吴匀:《通俗叙事与喻象符号——〈黄飞鸿〉电影中“国家形象”的考察》,载于《当代电影》,2009年第1期5.列孚:《徐克“黄飞鸿”系列研究》,载于《当代电影》,1997年3月6.唐宏峰:《叶问2:民族激情的被观看与被化解》,载于《中国报道》,2010年第6期7.符鹏:《香港功夫电影中的民族主义书写——以电影〈叶问〉系列为例》,载于《艺术评论》,2010年第7期8.华静:《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的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载于《兰州学刊》,2010年第1期9.傅睿纯:《一次继承与变革的武侠片试验——评〈卧虎藏龙〉》,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III.影片:1.《精武门》,罗维,香港,19722.《黄飞鸿》,徐克,香港,19913.《黄飞鸿:男儿当自强》,徐克,香港,19924.《黄飞鸿:狮王争霸》,徐克,香港,19935.《叶问》,叶伟信,香港,20086.《叶问2》,叶伟信,香港,20107.《黑客帝国》,安迪?沃卓斯基/拉里?沃卓斯基,美国,19998.《卧虎藏龙》,李安,香港/台湾/美国,20009.《功夫熊猫》,马克?奥斯本/约翰?斯蒂文森,美国,2008
四星改二星。
寒假放假在家陪着父母看了人世间,一直到二十多集,我都觉得这是部好剧,即使有很多人不理解周蓉这个角色,说塑造失败,说她自私,我却觉得周蓉恰恰给大家展现了女性的另一个形象,她不再是贤妻良母,不再是谁的附属品,而就做为她自己活着。(由此可见大部分观众还是接受不了除了贤妻良母无私奉献以外的女性角色)。直到骆世斌抢周楠这条剧情线展开,我才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看到最新的34集,骆
四星改二星。
寒假放假在家陪着父母看了人世间,一直到二十多集,我都觉得这是部好剧,即使有很多人不理解周蓉这个角色,说塑造失败,说她自私,我却觉得周蓉恰恰给大家展现了女性的另一个形象,她不再是贤妻良母,不再是谁的附属品,而就做为她自己活着。(由此可见大部分观众还是接受不了除了贤妻良母无私奉献以外的女性角色)。直到骆世斌抢周楠这条剧情线展开,我才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看到最新的34集,骆世斌竟然那么轻松就跟周楠搞好了关系,相比周蓉跟月月,周蓉因为没有母性被批评,这么多年虽然陪在月月身边,却因为没能跟月月一起住,导致母女俩那么深的隔阂无法修复。我不知道这样的设置是想说明什么,想说明骆世斌带孩子比周蓉强?还是想说明周楠比月月懂事?无论是哪种背后的逻辑都很奇怪。骆世斌弄断了郑娟的肋骨,不简简单单是强奸,更是暴力是人身伤害,却被这么轻飘飘的揭过,郑娟在这件事中的伤害和影响也没有展现,女性在强奸中受到的伤害在剧里被大大低估了。周楠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问周秉昆,水自流他们是不是一直给他妈送钱,一直到被抓,难道送钱就说明他们是好人,他们对郑娟做的事就能够被原谅吗?骆世斌被周秉昆打伤,躺在医院病床上跟周楠说让他自己做决定,还说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起诉周秉昆,我不理解这个情节是想说明什么,想说明骆世斌大度吗?而且骆世斌前面反复说,楠楠的事儿跟郑娟和楠楠没关系,关键在周秉昆,这潜台词是想说儿子生下来就是爹的?跟他妈没关系,也不属于他自己?后爹都比亲妈对他有发言权?《人世间》的原著获得过矛盾文学奖,编剧也都是业内知名大编剧,连这样的高知分子潜意识里都是这样的想法,结合最近的丰县事件,让我觉得真的有必要说些什么。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这部剧里的女性角色都非常单薄不合理且刻板印象。周蓉如果一直坚持自我,人设反而能立住,可她后面一边要接女儿,一边又不愿意送礼,蔡晓光送的礼她给要回来,完了又后悔,一系列操作莫名其妙,不知道她到底想干嘛;国庆的老婆跟泼妇似的,一听周秉昆要房子就大吵大闹;秉昆妈不抗事,一听周蓉出事急火攻心植物人昏迷三年;就连那些不知名的小角色也是,饭店里的女服务员不讲卫生不干净被开除。郑娟和冬梅倒是好女人,可是她们好在无条件地支持丈夫,冬梅妈那么厉害的女人,最骄傲的事也是老公夸自己。就算那个年代的女人有局限性,可那个年代也有很多女性靠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的例子,她们的能力贡献不输男性,为什么不去展现这样的女性形象?与这些刻薄无脑的女性形象相对的,是剧里就连一个强奸犯都有情有义的男性形象。这些剧情人物背后是可能连创作者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性别歧视,而且已经深入骨髓。《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我看过的最难受最窒息的一本小说,再看最新两集剧里的骆世斌,大仰拍和柔光这种对正面人物的拍摄手法,真的让我本能不适。
01
影片的前几分钟,车里的对话,男主的表白,海滩旁的车震,极致美好的北欧风光,阳光下两人心心相印,这便是婚姻最初的模样:相遇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聊得来,景色也不差。
01
影片的前几分钟,车里的对话,男主的表白,海滩旁的车震,极致美好的北欧风光,阳光下两人心心相印,这便是婚姻最初的模样:相遇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聊得来,景色也不差。
看完好多天了,印象依然很深。
妻子的节制、明智、理智,男人的虚荣、小脾气、甚至爱嫉妒,都有点可爱。
全没有没有任何狗血的地方,只围绕着纯洁的爱来展开,甚至女主角前男友马先生,作为卖车的,看起来很富裕了,或者说对女主也表达了一点爱慕,可两人仍没有一点让观众芥蒂的地方。
就是清清爽爽的人物关系,每个人该干嘛就干嘛,突出一个你为我,我为你的家庭爱情,一个能还多少
看完好多天了,印象依然很深。
妻子的节制、明智、理智,男人的虚荣、小脾气、甚至爱嫉妒,都有点可爱。
全没有没有任何狗血的地方,只围绕着纯洁的爱来展开,甚至女主角前男友马先生,作为卖车的,看起来很富裕了,或者说对女主也表达了一点爱慕,可两人仍没有一点让观众芥蒂的地方。
就是清清爽爽的人物关系,每个人该干嘛就干嘛,突出一个你为我,我为你的家庭爱情,一个能还多少钱就消费多少的小理念。
这样的还款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未来也会很多。消费主义刺激下,希望人们别迷失自己。影片就是讲述这样一个道理。
非常值得一看。
E06Connor 莱秃化
白渡鸦上线!
别人都在打架只有提在谈恋爱(メ`[]′)/
啊咧咧Jinx这就下线了????(不会的吧,魔法系的都挺能活)
E05
Jinx铺垫了好久大超不抗魔法??<
E06Connor 莱秃化
白渡鸦上线!
别人都在打架只有提在谈恋爱(メ`[]′)/
啊咧咧Jinx这就下线了????(不会的吧,魔法系的都挺能活)
E05
Jinx铺垫了好久大超不抗魔法??
果然Conner就体会到了
啊这个剧情Gar变成??去感染Conner 体内的魔法,老TT也有类似的情节吧,当时是钢骨感染了超级病毒还是死机了。Gar真的太棒了!!!
以及Tim终于和小哥在一起了(距离的Bernard 比漫画里的讨喜)
不得不说大哥的颜还是一直在线
吐槽一下,泰坦那么多反派,怎么这一季也还是三宫?是因为没买别的版权,还是三宫比较省钱?这种精神控制(邪教),三宫甚至不用出面
我们对于什么工作,是最陌生的?如果从纵向横向的维度综合来看的话,考古,肯定是普通人最有距离感的工作吧,如果你也这么想过的话,不如来看一看《不止考古 · 我与三星堆》,也许会打破你对考古的印象。就算不懂历史的人,也对三星堆有所耳闻。最大的青铜器堆,神秘的黄金面具让人类无法解读,这个纪录片好玩的地方就在于,第一次带着我们走进了三星堆考古人的视角,看看这些宝贝是怎么发掘出来的,我原以为会看的是严肃
我们对于什么工作,是最陌生的?如果从纵向横向的维度综合来看的话,考古,肯定是普通人最有距离感的工作吧,如果你也这么想过的话,不如来看一看《不止考古 · 我与三星堆》,也许会打破你对考古的印象。就算不懂历史的人,也对三星堆有所耳闻。最大的青铜器堆,神秘的黄金面具让人类无法解读,这个纪录片好玩的地方就在于,第一次带着我们走进了三星堆考古人的视角,看看这些宝贝是怎么发掘出来的,我原以为会看的是严肃老学究和庄严的学术氛围,谁能想到第一集就被考古小姐姐王瑞圈粉了。短发、冲锋衣、司机、小队长、田间玩家,这是王瑞出场的形象,风风火火的走进工地4834坑,身后跟着的是一队穿着红色棉袄的当地阿姨和叔叔,这就是小队长王瑞和她的队友们。谁能想到,原来考古最日常的工作,是一个个大坑里挖土喷水,这些广汉本地的中年阿姨,从八九十年代就在挖掘遗迹了,就像农耕一样,他们在自己家乡的土地里,探寻着先辈古人的痕迹。王瑞作为第一次带队参与考古实践的小队长,日常可爱得很,和阿姨们开玩笑说自己是他们孙子的同辈,还逗笑说单身才能好好干工作,90后的考古人,跟我们普通的社畜一样,除了那些古老文明之外,他们的生活小烦恼和我们如出一辙。第一次带队,各个方挖到工程尾声,但是却没有什么发现,难题不少,成果甚少,但是我们能看到年轻的考古人过硬的专业知识,她能抱着一块陶片,猜测是盘装器还是狩猎工具;琢磨不出来的信息,就蹲在坑里对着文化层发呆,即时求助所长冉哥,又是一个崇拜前辈、积极好学的好学生;满心欢喜以为是挖到船棺葬的时候,没想到,却是什么都没有,不过她最后还是能转变心态,将这次的经历当成了一种收获。考古更像拆盲盒,王瑞的突破成长,就是从有点小衰中展现出来,哪怕是一无所获,也不妨碍她乐观认真的劲头,大大咧咧的性格还能和同事调侃,两个新时期挖一个宋代墓,那不是小case,90后的认真和真性情,正是考古小队长的致命魅力。第一集的片尾,领导来考察坑点的发掘成果,虽然过程几经波折,但王瑞和其他考古伙伴依然按时完成了任务,许多像王瑞一样的年轻考古人都有乐观的好心态,这也是出自于对考古真切的热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