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影评

14023289
  • 求别上帝视角
    2020/3/14 5:02:01
    代入感十足的电影 心脏不好的人不要看

    说真的 你们别老是每次看完电影就对比这个对比那个 能让你有代入感的电影说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喜欢站在上帝视角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 一定没有好下场 别做键盘侠

    全程紧张的看完这出电影 特别是丢了钥匙在走廊那一段 心跳加速有没有。。。。。。。。。。。。。。。。。。。。。。。。。。。。。。。。。。。。。。。。。。。。。。。。。。。。。。。。。。。。。。。。。。。。。。。。。。。

    说真的 你们别老是每次看完电影就对比这个对比那个 能让你有代入感的电影说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喜欢站在上帝视角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 一定没有好下场 别做键盘侠

    全程紧张的看完这出电影 特别是丢了钥匙在走廊那一段 心跳加速有没有。。。。。。。。。。。。。。。。。。。。。。。。。。。。。。。。。。。。。。。。。。。。。。。。。。。。。。。。。。。。。。。。。。。。。。。。。。。。。。。。。。。。。。。。。。。。。。

    【详细】
    12383223
  • 桃??奈良鹿
    2022/3/6 21:13:19
    一个不被创作自己的人所爱的完美主角
    这部剧最令我感动和感触的一点是作家、小说人物、编辑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因为我既创作过小说,也做过编辑) 艾伦是个讨厌的人,但是他也有自己坚持和喜欢的事(创作严肃小说),但走不通以后创作侦探小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金钱却是失去了快乐 庞德是个完美的人,神一般的侦探...  (展开)
    这部剧最令我感动和感触的一点是作家、小说人物、编辑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因为我既创作过小说,也做过编辑) 艾伦是个讨厌的人,但是他也有自己坚持和喜欢的事(创作严肃小说),但走不通以后创作侦探小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金钱却是失去了快乐 庞德是个完美的人,神一般的侦探...  (展开)
    【详细】
    14259215
  • 消融
    2023/2/5 0:04:35
    音效、细节、后期、剧情全部烂

    音效首先没有收音优化,这和现场及后期有很大的漏洞,背景音乐就那么一个旋律。

    细节方面开始的爆炸感觉和放鞭炮一样的场面,消防车出场摆明是后期的快进,还有政府办公室的国旗和纱一样单薄,高尔夫球场画面只是一幅画。

    剧情原本可以带点悬疑五分钟过后就把大BOSS说出来了。

    现在只看了第一集24分钟,弃了

    音效首先没有收音优化,这和现场及后期有很大的漏洞,背景音乐就那么一个旋律。

    细节方面开始的爆炸感觉和放鞭炮一样的场面,消防车出场摆明是后期的快进,还有政府办公室的国旗和纱一样单薄,高尔夫球场画面只是一幅画。

    剧情原本可以带点悬疑五分钟过后就把大BOSS说出来了。

    现在只看了第一集24分钟,弃了

    【详细】
    14965172
  • 爱幻想的小孩
    2014/6/1 3:02:28
    多是第三部的垫脚石
    -------------------以下影评部分不涉及剧透,请放心观看------------------------------

    纵然有很多让我不爽的地方,这仍然是一部很优秀的动画电影,我也打了四星,很多地方可圈可点。

    *因为本片首周末票房不利,梦工厂股票已经跌了不少。虽然我不是个相信票房反映质量的人,但是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明点本片的问题。又是暑期,又赶上父亲节周日这
    -------------------以下影评部分不涉及剧透,请放心观看------------------------------

    纵然有很多让我不爽的地方,这仍然是一部很优秀的动画电影,我也打了四星,很多地方可圈可点。

    *因为本片首周末票房不利,梦工厂股票已经跌了不少。虽然我不是个相信票房反映质量的人,但是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明点本片的问题。又是暑期,又赶上父亲节周日这么好的周末家庭市场,还有IMAX和3D的票价优势,仍然敌不过《22 Jump Street》这部R级喜剧的票房,前景堪忧啊......

    当初第一部《驯龙高手》是自己中考的时候看的,如今时过境迁,有点缅怀童年的感觉。《驯龙1》在我心中有着很特别的地位,当初去影院看了5遍多,内心各种感动,不过可能就是因为自己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先说不涉及剧透的出色部分。

    -光影运用极其出色

    -可以说是业界最好的3D效果。《阿凡达》之后很少有真3D,但是梦工厂和因特尔合作的3D技术真的不是盖的。大大丰富了观影体验,景深的运用让场景宏大许多,并且让人物关系更直观。大战那一幕因为3D的运用增强观感许多;另外一个很感伤的一幕也因为景深的运用让空间显得更宏大,从而加强了对主人公感情的渲染。这些都是很奇特的感受,让3D成为叙事手法的一员,是在电脑屏幕面前观看不能替代的,只能去影院感受。如果仅仅因为价格差价去看2D的会意味着你错过了一个大加分项

    -独具风格且自成体系的音乐

    -飞翔镜头多且很享受

    -维京人版图扩张,各种新场景。结尾字幕的概念图中就能瞥见整个团队付出多少努力。同样是冰,有着和《冰雪奇缘》不一样的质感

    -各种新设计的龙惊喜多多。其中一个群龙乱舞的镜头可能就要花上好几个月,制作者们一定花了不少心思(及渲染时间)。

    -凯特布兰切特角色的加入很有新鲜感。看她和Hiccup, Stoic一家亲的时候心都要化了,还有一段浪漫歌舞。

    -前景与后景的配合。有一幕嗝嗝和Astrid聊天,他俩的龙在后面跑来跑去的玩,像小狗一样。这样的例子本片中有很多,就是后景有时候比前景还抢眼球。一般的动画电影只是注重前景和焦点内的东西,但是梦工厂多花心思在后景上证明还是很注重细节的。

    -没牙仔无耻的卖萌(卖萌频率比《卑鄙的我2》里的小黄人还高。我身边的一位妹纸因为萌点太低导致我影片前一个小时都在听她呻吟。情侣观影的时候麻烦男士们管好你们的妹纸。萌点低可以理解,但是夸张的呻吟不能忍)

    -Ruffnutt陷入奇葩花痴模式,她上场一次底下观众笑一次。

    -人兽基情升级。嫌《冰雪奇缘》中男主和他麋鹿基情少的人对本片绝对不会失望。有的地方实在基的我看不过去。

    第二部可能是给已经看过前作的观众的福利,反而让整体的叙事潦草很多。第一部的叙事其实非常令人舒服。先是在优美音乐中缓缓切入,旁白介绍新世界,干净的切入群龙入侵,嗝嗝误伤没牙仔等。非常效率,到袭击结束和嗝嗝的那句“我只想和你们一样”这句台词,人物,世界设定介绍完毕,人物性格也初步刻画出来(人与龙的冲突,嗝嗝的窘迫,村里人不待见他,对女主的暗恋,证明自己的欲望,和父亲的关系......)这么多东西和元素开头没多久就全都交代了,后面统统有呼应,非常完美。

    续集电影很难做的更出彩,因为观众对人物及世界的熟悉既是优势也是诅咒。《卑鄙的我2》就是个例子,笑是让你笑了,萌也萌到你了,但是也就那样了。本片很不幸给我类似的感觉。

    开头一个小时就是各种混乱。也不能说是混乱,笑料太密集导致我觉得很肤浅,叙事上根本就没有第一部那么干净利索,也没有节奏感,只能说是按部就班走。分出来的两条线一下子拖沓起来,不像第一部那么一针见血,目的更明确。

    这倒没什么,关键是本部嗝嗝的arc没有充分发展。所谓arc直译是“弧度”,代表主人公性格从一开始到影片结束的转变。比较好的剧本通常是要有一个arc较大的主人公,意思就是性格前后对比要很大。不一定是性格,总之需要成长。比方说《国王的演讲》,乔治六世一开始自暴自弃,作为弟弟一直被忽视和欺负,有一幕他因为不能承受压力在书桌前痛哭让海伦娜阿姨安慰,看的我那叫一个心酸。再看看他后来坚强的成为一国之主,这就算个很大的arc。甚至Logue也有arc,他也变的更勇敢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但是编剧遵守了传统三段式结构,估计也是为什么当年奥斯卡得了最佳剧本。 当然这也不是说不遵循的就不是好电影。像《桃姐》这样淡淡的都有点类似纪录片的生活化电影也依然可以打动人心。

    第一部嗝嗝的arc也不小,从一开始的loser到后来成为史上第一位驯龙者并改变整个村庄的命运,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大家对龙的误会,自己对自己能力的不确信,父亲的期望...这么多东西阻碍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电影是戏剧,戏剧来源于冲突,所以好的剧本一定会给主人公扔一堆困难,越多越好,反派也是这个作用。某种意义上第一部嗝嗝他爸也是个反派,这更有意思,因为亲人做反派对主人公而言风险更高。我觉得第一部妙就妙在它不是个单纯讲天真少年打败奇葩大暴龙(传统意义上反派)的故事,而是讲他成长的故事,他战胜了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失去的腿也影射了成长的代价,所以可能那时候那么打动我。

    第一部已经有这么出色的arc,让续集发展空间大大减少。看完《驯龙2》我就好像喝了白开水一样,嗝嗝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仍然那么优秀,那么勇敢,那么理想主义。虽然也经历了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不是内心挣扎,因此层次就低。第一部中如果嗝嗝继续做自己,就要承担可能一辈子被人耻笑的后果,不被父亲认可,让族人陷入危险,这些挣扎多有意思,远比一个劲打怪兽的挣扎要立体。他不仅要保护族人的安全,也要证明自己,追寻自己的内心,这种冲突就是戏啊。

    第二部少了很多内心挣扎,也不是说没有,能看出编剧努力的在让他纠结。主要是父亲想让他当族长,他自己很犹豫,觉得自己不是做族长的料,觉得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是与人理论,倡导和平,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一定要主动找反派谈话,因为他想让反派改变主意,某种意义上也从侧面证明自己最独特的点。

    这些纠缠都是不错的,但是我觉得处理的不够好。大部分关于他自己的了解都是他娘帮他说的,就显得很被动。"你有一颗族长的心,一个龙的灵魂。This is who you are." 还有比这更直白和更说教的吗,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稍稍有点抵触。他自己很疑惑who he is,但是答案都是别人给的,这就让我觉得有点假,好像编剧故意让他纠结,然后别人帮他找到答案。

    不过好在嗝嗝还算主动,一个不主动的主人公是没有办法推动故事的。他总是要和反派谈话的这个目的也算是推动他的driving need。

    Astrid也变无聊了,从第一部里好胜心强,有点损的假小子变成现在的一个没什么特点的普通跟班。甚是遗憾,只有Ruffnut能抢抢戏。估计导演都把笔墨放在嗝嗝他娘身上了。

    ——————————严重剧透分界线。请慎重选择阅读——————————————

    在嗝嗝遇到母亲以后,就分成了两条线,一条他和母亲联络感情学习龙的线,一条其他Astrid等人为冲突做准备的线,主人公嗝嗝不明确,因为戏都被别人抢了,主要动机(保护族人维持和平)被模糊掉,大家都忙着围观凯特的这个新人物和没牙仔的卖萌去了。

    最让我失望的是对嗝嗝他爸Stoic之死的处理。当时看的我那叫一个生气。完全没有必要让人家死啊。死了也没关系啊,好歹给主人公留下点印记和挣扎吧,结果就是大家面目表情的射火箭把人火葬了然后给嗝嗝最后当族长来了个顺理成章,故意用他的死来让嗝嗝领悟什么东西。影片最后仍然是欢乐的结尾,好像stoic没留下什么伤痛似的,来个雕像纪念下,大家都move on了。赤裸裸的用这种死亡来赚眼泪,弥补前一个小时不知所云的乱七八糟。然后感觉也把凯特新角色安排了,死了爸就要来个妈来照顾了呗。尼玛那叫一个坑爹。我可能是老古板,觉得这种重要死亡总要有点用处。你看《钢铁之躯》,超人的地球父亲因为要让他隐藏自己的能力而甘愿牺牲,从此这个死就给超人留下了阴影,这个阴影让他日后纠结到底是该融入还是站出来,多好的内心冲突,死亡给主人公留下了印记,让他成长了,变复杂了,变纠结了,这是我心目中重要人物死亡至少要达到的目的。

    再看这部片子对重要人物之死的处理。Stoic为了保护嗝嗝,被失去控制的没牙仔击中死掉。嗝嗝生气下与没牙仔决裂,纵使知道这不是没牙仔的错。这个冲突完全可以挖深一点,比方说他开始怀疑自己和没牙仔的友谊到底值不值得,肤不肤浅,纵使友谊再深,是不是也抵不过没牙仔生理上对Alpha的屈服,友谊的意义是什么,人和龙到底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还是朋友的关系, 他对自己信仰盲目的自信是不是有代价,等等等等。他父亲的死完全可以让他更纠结更挣扎。

    结果呢,嗝嗝为了保护族人赢得战争,重新坚信自己和没牙仔的友谊,努力把它从Alpha的控制中解除。这个“重新坚信”让我觉得莫名其妙。亲,前一秒你还和没牙仔决裂,咋这么快就好了?让我感觉他是被迫相信友谊强过生理控制,因为如果他不相信,就赢不回没牙仔的帮助,就赢不了战争。回首第一部,那么多冲突但是嗝嗝依然自己相信人和龙能和平相处,也正是这种源自内心的坚信让他赢了,但是这部让我感觉他很被动,他不是主动选择相信友谊强过生理控制,而是为了赢战争而要拼一拼,看自己能不能强过生理控制。变了味了。

    不过我想老爸的死也终于让嗝嗝“世俗”起来吧。爹娘都说Drago是个不能被说服的人,自己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族人(和龙)。还尚处青少年心态的嗝嗝认为所有人都能被说服,难免有点过于理想主义(too young too simple),捅那么多篓子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对自己信仰(龙不会害人)过于的自信,后果就是自己付出了父亲的生命做代价。由此他也终于在葬礼上承认族长的作用是保护,不是出去说服人来保持和平。这让我看的很伤感,感觉他终于妥协了,放弃性格里孩子那一面。当然有人把这看成是成长,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就觉得他终于也抵不过变“世俗”,变得履行职责,承担别人想让他承担的责任,接受别人想让他接受的信仰。

    *顺便吐槽老爸的乌鸦嘴。他和嗝嗝娘说“我以为得死之前才能和你再跳一次舞”,然后跳完舞真的没多久他就挂了......

    不过现在就说他父亲的死对嗝嗝影响不大可能还为时过早。要是能看的再开一点,嗝嗝爸的死某种意义上也是必然。我所谓的“看得开一点”是从三部曲的角度来说。当年梦工厂决定制作这部续集的时候当然是邀请第一部的两位导演继续加盟。Chris忙《疯狂原始人》,所以不行,只有Dean。Dean继续导演的条件是让梦工厂同意自己把《驯龙》拍成三部曲,言外之意就是让第二部作为一个稍微不太完整的个体,却要达到拓展系列的目的,让整个三部曲形成一个arc。很明显梦工厂高层被说服了(梦工厂CEO向来不是个好对付的主,经常在剧本阶段觉得不好的会直接砍,一点都不留情面)。简而言之,第二部是个第三部的垫脚石。

    本片导演Dean自己说拍《驯龙2》的时候受到《星战2:帝国反击战》的很多影响,因为他觉得《星战2》一下子就把星战系列的格局打开不少。仔细看是有不少致敬和相似的元素。比方说嗝嗝那把着火的剑,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穿越到星战里的光剑上了;《星2》中男主在最后发现反派Vader是自己的爹,和嗝嗝一直不知道母亲是谁一样(虽然他的母上大人不是坏人吧,但是在最初设计里嗝嗝娘是第二部的反派,Drago是第三部的反派)

    我倒是觉得本片和《星战前传2》有点相似。《星战前传2》里面男主的娘挂了,这对《 星战前传3》里男主堕落到黑暗面有很多影响,同时和女主的那段疯狂草率的婚姻也为后文的毁灭打上了伏笔。至亲之人的死亡都会对主人公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好的影响(嗝嗝这样的),还是坏的影响(星战前传男主这样的),都是一个过程。从三部曲的角度来说,你总不能第三部让爹挂了吧,当然只能在第二部,让这个失去成为主人公前进的动力,成长的必经之路,让第三部的终极大战更加辉煌。我猜想第三部里会有更多的嗝嗝个人戏,不会像第二部这样。蝙蝠侠三部曲里面被捧上天的第二部《黑暗骑士》是个很棒的独立个体,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系列内涵,让第二部的牺牲为第三部抹上了悲剧的一笔。但是不管怎样,面对多少反派,最后主人公都要像《黑暗骑士崛起》里面的Bruce一样,自己一个人努力,才能爬出那个不可能的深渊,我猜嗝嗝也不会例外的。第三部里嗝嗝没牙仔他们两个一定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提到这个,就到了本片最让我失望的高潮,让我感觉被欺骗了感情。

    写剧本的时候有一种术语叫cheating(作弊). 意思是让情节代替主人公解决问题。 例子:主人公走投无路的被困包围圈中,无法挣脱敌人,真的要挂了,这时候突然来了一群骑兵把敌人解决了,这个骑兵的到来就叫做cheating,就是说哎呀我写不出来主人公怎么解决问题了,就让外面来个人之类的帮帮吧。本片高潮就是给我这种感觉。嗝嗝和没牙仔在强大敌人前束手无策,被冰封住,然后正是这冰封让没牙仔开窍,(请脑补数码宝贝或神奇宝贝中的进化),瞬间打怪能力暴增,成功解决敌人。你特么在逗我???这完全就是cheating啊!!!这个“进化”就是赤裸裸的”骑兵“啊!!!根本不是主人公自己解决的问题啊!!!虽然前面也有铺垫,嗝嗝他娘也说了“关于龙你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没牙仔背上长出来的那些新东西也证明了这点,但是仍然让我感觉不爽。你看看第一部的高潮,嗝嗝因为自己对龙的了解,知道龙肚子里面不防火,再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与没牙仔的配合击败大boss,既凸显了自己的特质,也是主动解决问题,多好。而本部中莫名其妙来的进化和人物成长毫无关系,后来因为嗝嗝赢了战争,加上老爹死了,所以自己顺理成章当族长了,我觉得这个族人对嗝嗝的尊重的获得也因为这个cheating而大大减弱合理性。回首第一部高潮,族人对他的尊敬完全是嗝嗝自己通过聪明才智和对龙的了解赢得,而这部是靠没牙仔莫名其妙的“进化”而赢的,这是一个档次吗。

    但也不能太生气。我们同样回到三部曲的格局。我觉得没牙仔特殊技能的展示一定只是冰山一角。它是一条非常年轻的龙,这随便觉醒一下就能打退一个Alpha,谁知道哪天发疯了一下能成什么样子。在加上本片中不停强调没牙仔是最后一只夜煞龙,嗝嗝台词“搞不齐我们能再找到一条夜煞龙呢。”(言外之意咱们都飞了这么多地方还是一条没找到); Eret第一次见没牙仔的那句台词也是耐人寻味。他台词的英文原文:” I thought they are gone for good.” 这个“gone for good”中文很难翻译出那种微妙的感觉。言外之意就是,有那么多种龙,大家都杀,但是为什么夜煞那么特殊,非得要以第一优先级灭掉,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高潮时没牙仔的特殊蓝光只是它超能力的一个小角落。(话说反派披的龙皮会不会是夜煞的皮????)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我大胆预言第三部里一定会解释没牙仔的身世和它们灭绝的原因,而这可能将是嗝嗝遭遇过的最大的挑战。《驯龙2》里没牙仔短暂的“背叛”过嗝嗝,我觉得《驯龙3》里一定还会出现的。我猜会有点像《猩球崛起》里面付兰兰和凯撒那种纠结的关系(当然龙族和人类打仗这种事我觉得是不会发生的,各位懂我啥意思就行)。但愿这都是我的一厢情愿和过度敏感吧,不过我很期待Dean给第三部做了什么安排,但我很为他忧心。《驯龙2》一直被认为是梦工厂近些年最受期待的作品,北美票房不利已经让梦工厂股票跌了不少了,言外之意就是《驯龙3》的压力会非常大。我不知道看了《驯龙2》的表现后梦工厂高层会不会依然对Dean这么好脾气,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创作过程。

    说白了,不舒服的原因就是这个最重要的高潮被前面的黑白Alpha大战的伪高潮提前消耗了精力和时间,导致真正重要的高潮有早泄之感......

    -----------------------------------------------结束剧透和瞎矫情-----------------------------------------------

    本片对于和平啊之类的台词实在是太露骨了。嗝嗝自己不停说哎呀我去说服人家咱们可以和平相处,然后他娘又在说我也主张人和龙和平相处,两个这么高大上的人物不停的说“和平”这种主旋律的词真是让我腻味的慌,瞬间把观众年龄降低了。我们不是小孩子,不需要这种说教。好吧你是动画片,想说教那就说吧,但为什么不能像第一部那样不那么露骨不那么主旋律。你完全没必要用一堆语言来体现主旨,明明可以剧情本身来说和平重要性。你看《幽灵公主》没有一句台词是直白的“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但是你看完以后不用人告诉你,你自己就悟出这句话了,这也是境界。我的基友在看嗝嗝与反派理论的那一片段的时候吐槽说:“这不就是美国和朝鲜的对话吗?” XD

    编剧重要理论第一条就是“show instead of tell”。与其告诉我,不如展现给我。举例:男主告诉女主他爱她,这是tell;男主用各种实际行动,例如早上提起做好早餐,暖暖的抱着她等,这是show。同样是传达“我爱你”这三个字的信息,那种方式会更好呢?必然是后者。电影是视觉艺术,这就意味着是行动定义人物,语言没有行动有力,生活里其实也这个样子。

    第一部的时候很明显编剧知道这个法则。"Forbidden Friendship", "Test Drive", "See You Tomorrow", "Romantic Flight"这几个片段里几乎是一点对话都没有,只是音乐和生效,但就是那么打动人,足见编剧和导演掌控能力。“Forbidden Friendship”那个片段简直是绝了,一步步的有条不紊的把嗝嗝没牙仔开始信任对方的这个细致过程表达的淋漓尽致。《机器人总动员》那么成功也是因为有很多没有对话,只有带行动的“默片”片段。如前半段在地球上Wall—E一句话都没说过,他迷恋人类物件行为的倾向,地球的污染和荒凉,那种寂寥的氛围,什么都体现出来了。编剧都知道话说多了有时候不见得是好事。本片呢?差点火候。

    编剧的另一大法则就是“重复”,在重复中做到对比,形成pattern,推进故事。第一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

    -男主的“You just gestured all of me.”(你指的是我的全身)第一次说这话的时候是在开头,Gobber一脸鄙视的看着他;第二次是结尾,老爸骄傲的看着他。

    -Stoic和男主的“We are Vikings. It's an occupational hazard.”(我们是维京人,这是种职业风险)第一次是Stoic说的,那会儿嗝嗝还是个未经世事的羞涩少年;第二次是嗝嗝说的,那时候他已经成长,决定飞天激战大boss。

    -女主的各种打,强吻,和“That's for...”句式。 第一次是在那个隐秘的den里打男主,那时她还是心怀怨恨;第二次是和嗝嗝飞行归来,她已经开始对嗝嗝有点小暧昧;第三次是在结尾,她已经彻底沦陷在男主的魅力中。

    让观众在重复中体会人物变化和成长,是极好的。而且有没有发现这三个重复的例子都带有小幽默,这样效果更好。本片也不是没有重复,例如那句有点高大上(俗)的台词,"A Chief protects his own."(一个酋长保护他的人民);没牙仔的背鳍;男主的飞行衣展示活动;星战光剑的功能展示活动等。但是和上面举的三个第一部的例子比,不是一个层次的。

    作曲家John Powell伟大的地方是没有固守着第一部已经创作出来的旋律,而是在加强原有旋律的基础上重新创作。我能听出来的主要三个新旋律一个是第二部的,一个是嗝嗝娘Volka的,一个是Volka Stoic定情舞的旋律,后两个旋律在两个打斗高潮里都来回出现,相互呼应。某种意义上本片只有开头结尾运用了第一部主旋律,还有中间的时候用小号来重新缓慢演奏了一遍,很有渲染情绪的作用。作曲家运用了不少第一部没有采用的乐器诸如苏格兰风笛还有一种我说不出名的笛子声来为旧旋律带来新生,还有文艺的竖琴,让我这种老粉丝很是感激。大量人声旋律的运用让本片充满史诗感。

    感觉本片许多叙事上的不足通过音乐都得到了很大的弥补。我有时候很反感斯皮尔伯格+约翰威廉姆斯的组合,因为很容易过分俗套的煽情,例如《战马》,我觉得很一般的片子,但是悠扬动人的管弦乐很大弥补了其中感情的缺失。因为你剧情没达到催泪的效果那就只能用音乐来让你哭喽。 某种意义上本片配乐增强了很多场景的宏大感,并且在伤感戏中更好的渲染情绪,但是仍然有掩饰叙事能力不足之嫌。

    由于新人物有点过多,某种意义上导致谁都没塑造的太好。一个“龙救了我我好感动”的梗就让Eret回心转意,有点俗,但他也不是主角这也无所谓。嗝嗝娘Volka的性格塑造基本上都只靠她自己独白里的信息(赤裸裸的"tell instead of show",反过来了),这也没办法,空间有限。

    我可能太苛刻了,因为自己一直是一个character orientated的人,看故事总是关心人物。其实这部影片龙也是主角,因此主创人员画那么多功夫去扩充这个世界。从雄浑有力的结尾能看出梦工厂对本系列的野心之大,又是开启了一个新篇章,不过沦为了第三部的垫脚石,我希望Dean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正所谓黑到深处自然粉,粉到深处自然黑,我对第一部深刻的感情可能让我对本部太苛刻了。

    但是请不要用“动画片嘛,开心就好,不要苛责”这种逻辑来谴责我的苛刻。我最讨厌的论调就是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不要太认真。我非常不同意。动画不应该仅仅是给儿童的,这就是为啥《喜羊羊》一类在国内此起彼伏。您要是自己降低自己的门槛,那我也没办法。

    我仍然要感谢《驯龙2》。看电影某种意义上和当演员一样,都要"live in the moment",活在那一个时刻,如果那个时刻感动到了你,触动到了你,我觉得就是成功的。我身边的妹子在嗝嗝爸妈相聚的场景静静抹泪,这就让我感受到电影的魅力。但是想要在观影结束后多年依旧能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对影片要求很高。

    最后再多嘴一句。我观点可能有些偏激+矫情,不适合每一个人。我是这样看的。皇帝快要驾崩以前,寝室外的妃子们都在哭。皇帝问:“朕还没死,他们哭什么?” 旁边有人回答:“她们哪是在哭您,都是在哭自己。”

    我们看的不是电影,看的是自己。所以有不一样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P.S 我才不会说我根本就没看出来导演在影射Gobber是gay...他那句英文台词原句:“This is why I never got married. This, and one other reason.” 这个隐晦的“one other reason”啊......

    *导演Dean对第三部的回应:“我刚开始写第三部剧本,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故事的最终章了。我不确定这个剧本是否还要再拆分成两部影片,但这一部将会是整个三部曲中的最高潮。我们将会看到小嗝嗝完成他的成长,我们也会解释龙的去向,以及它们从世界上消失的原因。”

    好吧我已经被剧透了


    版权:cn.hansonhe.com/howtotrainyourdragon2-review/
    【详细】
    66889968
  • 又冤又傻
    2020/7/18 13:52:38
    无语问苍天?

    现在就要加班。

    还有七上八下。

    五谷丰登,蔬菜价格。水果和请多多

    现实处境,麻木苍白。

    难道没有更好的可能了吗?

    还是不要再接触。。。。感觉没啥激情和动力

    说明过量了

    需要水和????????

    每天都要顾忌63的情绪

    我回去只OK,而且这部片子,都是一惊一乍的4级

    2019

    现在就要加班。

    还有七上八下。

    五谷丰登,蔬菜价格。水果和请多多

    现实处境,麻木苍白。

    难道没有更好的可能了吗?

    还是不要再接触。。。。感觉没啥激情和动力

    说明过量了

    需要水和????????

    每天都要顾忌63的情绪

    我回去只OK,而且这部片子,都是一惊一乍的4级

    2019.01.10

    wo

    还是转进时间

    学习????????????????????????

    蜜蜂??????????

    【详细】
    12736284
  • 我叫经纬
    2018/6/18 14:24:02
    我们长大了,童话也就无味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的电影呀,哎?? ,高潮都在开头了,然后后面平淡无奇捏。 原谅我就是这么少儿不宜R级。 事实证明,螺丝公主?? 是个靠装备活着的牧师,因为长期遇不到男人,就和厨子杰克好上了,并约定好在午夜用一个吻打破诅咒和父亲给她的贞操套装。 很可惜,女巫是一个冰系法师,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的电影呀,哎?? ,高潮都在开头了,然后后面平淡无奇捏。 原谅我就是这么少儿不宜R级。 事实证明,螺丝公主?? 是个靠装备活着的牧师,因为长期遇不到男人,就和厨子杰克好上了,并约定好在午夜用一个吻打破诅咒和父亲给她的贞操套装。 很可惜,女巫是一个冰系法师,因...  (展开)
    【详细】
    9439255
  • 阿懒
    2020/6/21 10:28:58
    最重要的第一集就拍烂了

    看了第一集,整集都满满的国产烂片气息。

    烂片通病——角色性格不明,人物行为动机没有逻辑。好的故事都是人物角色推动情节发展,而烂片都是为了情节而硬生生要角色做出行为。

    男主在老沈家看到女主,追上去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是八卦?是想找把柄要挟老沈?

    ——

    看了第一集,整集都满满的国产烂片气息。

    烂片通病——角色性格不明,人物行为动机没有逻辑。好的故事都是人物角色推动情节发展,而烂片都是为了情节而硬生生要角色做出行为。

    男主在老沈家看到女主,追上去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是八卦?是想找把柄要挟老沈?

    ——是八卦的话,追上去问两句就完了,还非得要挟女主陪你坐下来聊?此刻你是狗仔队记者吗?

    12674425
  • 且听风吟
    2020/4/24 11:13:37
    巴黎真的有自由女神像吗?
    看了一段才发现,以前看过这电影的。老是健忘,老是干这种猛然间恍然大悟的事儿,一如影片里神经大条的女主。姑妈玛莎一封颠沛流离的信把远在加拿大的侄女菲奥娜召唤到了巴黎,可是我们可爱的老姑娘菲奥娜到了浪漫之都,差错百出,麻烦接踵而至:一开始的过安检横冲直闯不知变...  (展开)
    看了一段才发现,以前看过这电影的。老是健忘,老是干这种猛然间恍然大悟的事儿,一如影片里神经大条的女主。姑妈玛莎一封颠沛流离的信把远在加拿大的侄女菲奥娜召唤到了巴黎,可是我们可爱的老姑娘菲奥娜到了浪漫之都,差错百出,麻烦接踵而至:一开始的过安检横冲直闯不知变...  (展开)
    【详细】
    12536214
  • 蓝紫青灰
    2020/12/24 12:11:15
    十三不靠,辜负美貌

    世间之事,先有因,后有果,这是对当事人而言,看客则不然,很多时候是先知道了结果,再去看起因。《协商》这部电影,便是先看了《爱降》,再看了《协商》发布会,最后再来看电影。这样一个顺序下来,结果是对导演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部作品有了一点了解,看的时候不至于陷入纯观众情绪化的表达中,当然作为本来就是写小说的作者

    世间之事,先有因,后有果,这是对当事人而言,看客则不然,很多时候是先知道了结果,再去看起因。《协商》这部电影,便是先看了《爱降》,再看了《协商》发布会,最后再来看电影。这样一个顺序下来,结果是对导演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部作品有了一点了解,看的时候不至于陷入纯观众情绪化的表达中,当然作为本来就是写小说的作者,看片子从来也都是从作者的角度去看,不会对作品里的角色有什么异议。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人物也是不存在的,讨论角色毫无意义,不如去揣摩作者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部作品。

    13078456
  • 婧殊
    2022/2/3 18:22:25
    Some Thoughts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Finished in a day. 2.3.2022 Feeling it’s too rush to tell the good story. Although I like the Happy Ending, I knew it can be better. I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Finished in a day. 2.3.2022 Feeling it’s too rush to tell the good story. Although I like the Happy Ending, I knew it can be better. I just wish the series didn’t meet the covid. No doubt it will be better and longer if so. I kind envy Diana couse she ha...  (展开)
    【详细】
    14188379
  • 安迪儿童
    2017/11/12 1:12:53
    电影永远把困难的问题简单的解决掉了,到底是生活欺骗了我们?还是电影?

    如果不是此时,此刻,估计看到一半就会关掉,说教意味浓郁,节奏太缓慢,大段大段的对话。但就现在我的精神状况来说,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影片旨在提出都市人的心理问题,挑了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但也是最难解决的课题,通过女主的生活一点点揭露其心理疾病成因源头,殊不知,生活中比这更复杂的心理成因要夸张的多。

    最后依旧按照电影的惯例happy ending把艰难的问题那么简单的解决了。

    如果不是此时,此刻,估计看到一半就会关掉,说教意味浓郁,节奏太缓慢,大段大段的对话。但就现在我的精神状况来说,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影片旨在提出都市人的心理问题,挑了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但也是最难解决的课题,通过女主的生活一点点揭露其心理疾病成因源头,殊不知,生活中比这更复杂的心理成因要夸张的多。

    最后依旧按照电影的惯例happy ending把艰难的问题那么简单的解决了。有时候我在想,这到底是电影给我们留下的希望?还是毒瘤。生活经常惨烈的无法直视。

    一般患者都会爱上心理咨询师,这是治疗中的弊病,依赖性心理释放,但没人说过这是假象还是真爱。就职业道德来说不应该在一起,所以电影也十分认真的规避了这样的问题,可我时常在想,万一是真爱呢?岂不是错过了?

    btw电影的男女主跟美术摄影实在太棒了??

    【详细】
    8918377
  • JYC
    2022/7/14 0:31:02
    章丘,章丘

    在《舌三》播出前只是个靠大葱闻名的地方,功劳来源全聚德也占大半,后来又凭着铁锅和黑陶火了一把,其实泉水不如济南,大山不如泰安。只是山东小到极点的城镇而已

    但章丘却也发挥着它绝不可少的地位和作用,章丘北有长城,南接济宁、滨州,西靠济南,东临淄川,是山东自古交通的枢纽地带之一,有黄河穿过,又有连贯大山围绕,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乐土。

    章丘诞生了李清照,李开先,孟洛川,范仲淹等

    在《舌三》播出前只是个靠大葱闻名的地方,功劳来源全聚德也占大半,后来又凭着铁锅和黑陶火了一把,其实泉水不如济南,大山不如泰安。只是山东小到极点的城镇而已

    但章丘却也发挥着它绝不可少的地位和作用,章丘北有长城,南接济宁、滨州,西靠济南,东临淄川,是山东自古交通的枢纽地带之一,有黄河穿过,又有连贯大山围绕,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乐土。

    章丘诞生了李清照,李开先,孟洛川,范仲淹等光耀历史的名人,但除了晚年归隐的李开先以外,他们大多都不在故乡有过什么事迹和交际,甚至一生都没有再回过故乡,只能说章丘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父母一样,它能诞生英雄,却无法培育英雄。但章丘也和农民阶级一样,默默无闻,不出风头,不漏心胸,踏踏实实平平安安的度过多少年。

    章丘,有太多的故事,但细考究起来又没有什么故事,只能说章丘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古老城镇的其中比较小有名气的一个地方,但绝不是什么这个哪个的什么代表,什么表率,章丘从来没这个能力,章丘百姓也没这个好高骛远的心思,所以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长远,不能有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章丘,过去无名,今后也求无名,只有让百姓真的过得开心,让老百姓有钱赚,有饭吃,他们才会真的用心去爱自己的故乡。

    【详细】
    14512526
  • 珈小叶
    2021/4/26 22:21:37
    小众演员完成的一份优秀作业,毒网背后是社会生存指南

    根据每集剧情写下编剧可能之用意,以及鄙人对部分角色完成度的拙见,三观与诸位有不合之处,欢迎讨论哈

    根据每集剧情写下编剧可能之用意,以及鄙人对部分角色完成度的拙见,三观与诸位有不合之处,欢迎讨论哈

    【详细】
    1350681
  • Deee
    2022/8/11 17:20:23
    不一样的宇宙

    浅草小子再一次体现出了喜剧的内核,这部电影是北野武对师傅传奇一生的致敬,更多的表达了在师傅身上的遗憾。

    喜剧的本质

    “不要被人笑,而是要逗人笑”这应该是深见最开始教给小武的,一名

    浅草小子再一次体现出了喜剧的内核,这部电影是北野武对师傅传奇一生的致敬,更多的表达了在师傅身上的遗憾。

    喜剧的本质

    “不要被人笑,而是要逗人笑”这应该是深见最开始教给小武的,一名优秀的谐星,表演者,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不是为了迎合别人,在讨好的路上只会越走越偏,用悲伤荒诞的形式内容演绎出喜剧效果也是你想要做的,坚持自己的想要的。

    师傅的坚持

    时代在变化,单纯的舞台喜剧慢慢被像漫才这种形式替代,线下表演更多的转为线上电视,深见骨子里谐星的骄傲让他一直坚持着浅草剧场,同样也是作为师傅的温柔,希望小武能永远有个家。麻里晕倒在路边醒来后对深见说“你会东山再起吧,我最喜欢舞台上的你”。他跟小武一样都是属于舞台的。

    师徒的际遇

    小武是幸运的,在浅草预见了深见,深见也是幸运的,身边一直有麻里,还有时刻惦记他的徒弟们。北野武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宇宙是千变万化的,所以不可能有完全同样的人生轨迹,际遇很重要,选择也很重要。小武没有走出浅草会有现在日本人最信任的北野武?深见走出浅草会成为日本一代喜剧大师?我们都无从得知,因为人们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只能用如果去一笔带过,如果再真实也就只是如果,我希望深见再那个夜晚不要抽那支烟,跟小武一起表演两个人设计好的节目,但这就是人生,遗憾常伴。如同宇宙中你永远不知道哪一颗行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陨落,你只需要默默注视就好。北野武在这部电影中表达了对深见的思念及内疚,他应该也是需要用这种形式去释然,与那时候离开深见,没照顾好深见的自己和解。

    【详细】
    14570922
  • 妙介子
    2022/8/27 12:42:25
    相煎何太急——《人来蜂》
    今天聊聊美剧《人来蜂》。 片名Man Vs Bee (2022),别名人蜂大战 / 人蜂不两立(港)。 著名喜剧演员罗温·艾金森(Rowan Atkinson)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就是《憨豆先生》《憨豆特工》等经典喜剧中的憨豆先生,此外他在历史喜剧《黑爵士》也有出色表现。 在深耕憨豆先生这个角色多年...
    今天聊聊美剧《人来蜂》。 片名Man Vs Bee (2022),别名人蜂大战 / 人蜂不两立(港)。 著名喜剧演员罗温·艾金森(Rowan Atkinson)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就是《憨豆先生》《憨豆特工》等经典喜剧中的憨豆先生,此外他在历史喜剧《黑爵士》也有出色表现。 在深耕憨豆先生这个角色多年...  (展开)
    【详细】
    14609234
  • 笑一笑已苍老
    2007/3/24 2:25:05
    几个老面孔
        如果不是刘德华,我是不会很强烈的想去看这一部片子的。
        因为我知道“旗兵”系列,后面的几集无论怎么样也是不可能超越第一集的。
        多了明星的参加,片子当然要拍得多彩一些,要有爱情,要有耍酷场景,当然,要有一个大团圆结局。
      
        如果不是刘德华,我是不会很强烈的想去看这一部片子的。
        因为我知道“旗兵”系列,后面的几集无论怎么样也是不可能超越第一集的。
        多了明星的参加,片子当然要拍得多彩一些,要有爱情,要有耍酷场景,当然,要有一个大团圆结局。
        写实性和政治性削弱了很多,相反,反而觉得有点别扭。直接拍成一部动作片不就得了?
        莫少聪同样不出彩,很奇怪他为什么会红不了,人也挺帅的,可在香港就是半红不黑的状况,最后还到大陆拍连续剧。可叹呀。不过对他在香港拍的电视剧《新父子时代》还是很有印象的,小时候也喜欢过他。感觉挺男人的!
        徐锦江就很出彩,本色演出,也许他演每部电影的角色都差不多,但是看着就是过瘾。毕竟香港缺少这样彪焊的演员!够气势!很奇怪他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而且是关山月的弟子,一个字:牛!
        仇云波,小时候看录相的时候,看了不少他的动作片,人挺帅的,有点邪气,身手也了得,那时好像在很多录相带的结尾都看着有他的宣传,说是某某动作明星的接班人。可似乎拍了几部电影就不见了踪影。
        看老的港片,总是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很好。
    【详细】
    1137663
  • 笑微鸟
    2021/5/7 10:24:57
    讲述技巧大过了故事本身

    感谢K先生不计较,给我选片自由,在提议《决战中途岛》和《受益人》之后换成了这部当天上映,尚无口碑的新片,虽然听名字就知道一定不浪漫,甚至还有点惊悚,但看了预告片,被宋佳和王千源的演技打动,又多少喜欢悬疑推理片的烧脑,于是就成了本片最早的一批观众。

    映前推测

    上映

    感谢K先生不计较,给我选片自由,在提议《决战中途岛》和《受益人》之后换成了这部当天上映,尚无口碑的新片,虽然听名字就知道一定不浪漫,甚至还有点惊悚,但看了预告片,被宋佳和王千源的演技打动,又多少喜欢悬疑推理片的烧脑,于是就成了本片最早的一批观众。

    映前推测

    上映前只知道主演宋佳和王千源,但开场前看到主演冯远征的时候,内心就跳出来一个声音,凶手肯定是冯老师无疑了(选角导演很重要,类型化一个好演员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剧情能反转,反而是更大惊喜了)。出品方除了熟知的北京文化和宋歌之外,其他几个机构/出品人都不是很眼熟,电影制作和出品市场的竞争也是日趋白热化。

    观影体验(有轻微剧透)

    周五晚上核心商圈热门电影院,上座率3-4成,故事梗概预告片已经告知。没预估影片怎样讲故事,看完之后,发觉导演似乎要告诉我们他讲故事的能力很厉害,而不是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多精彩。

    一开场就有公路戏,还有癌症,绑架案,十年等等悲伤的元素,画面以墨绿色的冷色调为主,警局和医院以及偶尔闪回的女主的家里是最重要的场景,十年前没破的旧案,十年后有了新线索,落魄前警官与痛心且重病的孤独母亲,这样的搭配真是无比伤感。永远在闪回的镜头,不停在十年前和十年后衔接的情节,营造了一场特别紧凑的心理体验。影片的一段人物追逐镜头结束之后,K先生机智的发表了自己的推测,当时转折的情节尚未发生,我还在被既定的情节所引导,这一段的脑力考验对我来说也还算合格。

    不过必须要吐槽的是,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从始至终都相对单一,没有交代家庭、工作等具体社会关系(王千源饰演的警官是卖鱼的,但也基本是歇业状态),只有最后在审讯环节时不得已按照流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背景介绍,冯老师反而成为片中背景最丰富的角色了。

    一个肺癌晚期患者的真实模样、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飞驰的矫健身影、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过于简单的铺垫、一些闪回镜头的奇特链接等等,都让这部影片有成为舞台剧或者动作片的巨大可能。如果说是时长所限制的话,单片1.5小时的时长完全可以拉长到2小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增加无数的细节可以让人物更加的丰富和鲜活,而不会让观众只沉醉在不断切换的镜头里,反而对人物没有了深刻的印象(有生活细节支持的动机才足够让人同情并理解这个人物)。人物的丰富性可以成就故事的合理性,若为了实现讲述技巧或者说镜头语言的统一性,而减弱对人物丰富性的塑造,有点本末倒置了。

    影后讨论

    个别镜头缺乏连贯的解读,尤其是女主做出报复决定后的一系列安排的复述,显得特别仓促,抢夺孩子的一幕,完全没有描述,这么复杂的操作让一个孤零零的病人全程操作,完全是母爱的伟大精神在支撑着女主行动,但中间女主的挣扎,煎熬和心有余而力不足却完全没有刻画,这就显得特别超现实了。同样的推理剧,我最喜欢《嫌疑犯X的献身》,每个人物都有清晰的生活细节所造就,而不是为故事而存在的“人设”。

    不过,宋佳的演技真是好,投入、真实、用力,看了她的表演都很难抽离,演员表演的过程更难抽离吧,也难怪不少演员希望做流量,赚轻松钱,全身心投入到一个角色里实在是体力和心力的双重考验,演员的心理疏导也是不容小视。

    写于2019年11月

    【详细】
    135301593
  • 有为小朋友
    2012/10/3 22:59:01
    屌丝女神高富帅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
    当anglababy从男盆友的宝马车上下来慰问怪咖时,显而易见,一个屌丝战胜高富帅逆袭女神的故事展开了。

    女神爱高富帅爱得彻底,全盘西化,服装咖啡家用电器铁路工程,可以说从器物到文化到男盆友的远大理想照单全收。但是男人嘛,总是把事业放在第一。因为小时候是外姓人不能学武功,精神上受了歧视肉体上挨了欺负,自卑所以才要超越啊!学习科学文化就成了他证明自己的方式,而娶到妹子也是证明成功的附带
    当anglababy从男盆友的宝马车上下来慰问怪咖时,显而易见,一个屌丝战胜高富帅逆袭女神的故事展开了。

    女神爱高富帅爱得彻底,全盘西化,服装咖啡家用电器铁路工程,可以说从器物到文化到男盆友的远大理想照单全收。但是男人嘛,总是把事业放在第一。因为小时候是外姓人不能学武功,精神上受了歧视肉体上挨了欺负,自卑所以才要超越啊!学习科学文化就成了他证明自己的方式,而娶到妹子也是证明成功的附带条件之一。其实呢,他对土洋两款女神都不是那么爱的(爆炸后高富帅醒来的第一反应是机器毁了他也毁了,要不是洋女神在呻吟他看都不会看一眼的,所以可以推想他对洋女神的表白也是策略性的),事业上的成功、尊严上的复仇才是他真正需要的东西:你会打拳,我会修铁路,而且,修铁路比打拳重要得多。

    故事在这里就开始有趣了,高富帅转变立场的条件、屌丝逆袭的机会也就来了。

    过去是自给自足、祠堂祖坟构成的生活,未来是开通铁路、走向世界的生活,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如此强烈的对比让人刺痛,也令人纠结。强拆一幕让人想到了现实,电影也有点像一部乡土武侠版的《阿凡达》。但这背后更重要的是一种无解的殖民逻辑。高富帅接受了西方貌似中立的科学知识,也接受了知识背后的意识形态,加之个人成功的野心,这一切使他看不出自己的作法有什么不对:你是落后的,野蛮的,我就帮你进步,帮你文明,虽然手段可能简单粗暴了点,但就算变革的阵痛吧,反正目的总是好的嘛,你们怎么就这么冥顽不灵呢?如果从洋人的角度来看,这还可能是帝国主义的阴谋(但克莱尔根本不care自己所肩负的帝国主义使命啊!又是一个恋爱大过天的女人);但是从高富帅这种民族精英的角度来看,他未尝没有振兴大清的真心啊——所以嘛,这就是在第一世界受过训练的第三世界民族精英与帝国主义殖民策略的合谋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女神动摇了。私人情感上的创伤让她同时也洞悉了西方文明进步宏大叙事后的霸权本质:原来你丫说修铁路修铁路,最后要闹到拆我房屋毁我祖坟伤我乡亲啊!于是,还没有深度浸淫西方文明的女神,在由土变洋的半路上转身了,一个尚在转变中的自由主义者在理想幻灭后,果断回头拥抱了民族主义,与乡土和底层人民站在了一起。在后面的剧情里,又与屌丝在战斗中培养起了一定程度的友谊,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正如本雅明所说,一切文明都伴随着暴力。文明和野蛮不是两个漠不相关的概念,而是一种辩证关系、一种充满张力的境遇。多元主义听起来是挺乐观挺美好的东西,但是使所有差异成为差异的那个基本的普遍叙事必须还是存在的,就像我们再宽容多元文化,一些基本的文明框架还是要被主观上共同承认的:如果一个国家公然宣称自己的政权不靠民主选举而是神授世袭,不承认人人平等而按出身分个高下,审判不走法律程序不靠证据说话而是让嫌疑人把手放在热油里——然后宣称这是我们民族特色不要你来干预,恐怕也是难以理解的吧?话说回来,现代文明必须进入陈家沟,任何本质主义的怀旧主义是阻挡不了的,掌门人在这一点上还是开明和有远见的。其实陈家沟居民已经在慢慢接受、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了,邮电局的欢乐场景不就是个例子吗?

    还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其实两个女人起初都被设计的很无脑,不管是乡土女神还是洋妞这种掌握科学知识身负政治使命的现代女性,基本都把自己的男人看成了全世界。这一点洋妞到死都没改变。但乡土女神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和平时期女人就是相夫教子的秦香莲,出了事就要一秒变身保家卫国的花木兰啊有没有!机器开进来的时候长辈老头子们全都怂了,女神义不容辞挺身而出,那一幕我心中蓦然闪现了戴爷和孟悦所说的女人《浮出历史的地表》啊!但女神再厉害再威武,在军功章上也要输男屌丝几分啊。人家天赋异禀,未来注定光明。所以只好女神牺牲个人幸福,以成全一个所谓的武学奇才的故事发展了,这真是太苦逼了。

    总得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高富帅由正派变反派的理由还是比较充分的,漫画化的表现手法稍稍有些不喜欢,但这是导演刻意要体现的一种个人风格吧。立意很有点想法,武打设计很棒,续集必将更加黑暗,但主旨上不知道会不会更加纠结,希望如此吧。
    【详细】
    56051727
  • 喵喵君2021
    2022/8/29 14:48:16
    作为系列衍生番外剧还是可以的
    话说,警察小姐姐的设定很好嗑哦!从第三季开始居然还看到隐约的姬情了,未来可期啊?御姐,哦耶!从第一季开始就有。很不错哦! 话说,警察小姐姐的设定很好嗑哦!从第三季开始居然还看到隐约的姬情了,未来可期啊?御姐,哦耶!从第一季开始就有。很不错哦! 话说,警察小姐...  (展开)
    话说,警察小姐姐的设定很好嗑哦!从第三季开始居然还看到隐约的姬情了,未来可期啊?御姐,哦耶!从第一季开始就有。很不错哦! 话说,警察小姐姐的设定很好嗑哦!从第三季开始居然还看到隐约的姬情了,未来可期啊?御姐,哦耶!从第一季开始就有。很不错哦! 话说,警察小姐...  (展开)
    【详细】
    14614215
  • 孟孟呀~
    2021/6/13 19:34:36

    很喜欢女主,小小的很呆萌,男主虽然没有小说霸总的感觉没有那么有钱那么有势力,可是剧情也是很跟着小说的剧情来写的

    好喜欢蛋卷啊,虽然他娘娘的,也不知道她跟夏苒苒怎么会那么好,可是我就是喜欢他那讲义气的样子,对夏苒苒也太好了,这样的闺蜜来一打

    很心疼林向安,一直在被苏陌利用,他那么爱苏陌,可苏陌一直在利用他,真为他感到不值,自从苏陌回来感觉整个人都疯了,变得疯疯癫癫的,之

    很喜欢女主,小小的很呆萌,男主虽然没有小说霸总的感觉没有那么有钱那么有势力,可是剧情也是很跟着小说的剧情来写的

    好喜欢蛋卷啊,虽然他娘娘的,也不知道她跟夏苒苒怎么会那么好,可是我就是喜欢他那讲义气的样子,对夏苒苒也太好了,这样的闺蜜来一打

    很心疼林向安,一直在被苏陌利用,他那么爱苏陌,可苏陌一直在利用他,真为他感到不值,自从苏陌回来感觉整个人都疯了,变得疯疯癫癫的,之前也不怎么正常,现在更不正常,感觉苏陌就是白眼狼,永远养不熟,虽然夏苒苒以前帮助过她,但是也不是可怜她啊,她只是想和苏陌交朋友,结果被恶意揣测,到头来还插夏苒苒两刀

    【详细】
    13607286
  • lambda
    2020/6/4 23:50:00
    素子的永生

    在攻壳里,傀儡师、素子和久世英雄都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并永远地生活在无限宽广的网络世界。但这种永生到头来可能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事情。

    素子在哪?

    素子的记忆(数据)应该存放在哪?素子的灵魂(程序)又应该在哪儿运行?素子可能将自己的数据存放在租用的服务器或者劫持的电脑里。但是单机器可能因为火灾、地震或者硬件老化的问题出现故障,也可能被敌人找到后毁坏,所以素子必须

    在攻壳里,傀儡师、素子和久世英雄都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并永远地生活在无限宽广的网络世界。但这种永生到头来可能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事情。

    素子在哪?

    素子的记忆(数据)应该存放在哪?素子的灵魂(程序)又应该在哪儿运行?素子可能将自己的数据存放在租用的服务器或者劫持的电脑里。但是单机器可能因为火灾、地震或者硬件老化的问题出现故障,也可能被敌人找到后毁坏,所以素子必须要在多地备份自己的记忆与灵魂。这很类似伏地魔的魂器,损毁一个无法杀死伏地魔本身。杀死伏地魔和素子必须同时消灭他们的所有备份。在《攻壳机动队2:无罪》中素子曾将自己的人格拷贝到潜水艇里的机器人的脑中。这说明素子确实是采用多地备份的方式防止被毁。

    12642491
  • 吃个大香瓜
    2017/8/8 17:57:34
    你的孩子因你而来,却并不属于你
    最近看了小别离,刚开始是冲着黄磊和海清去看的,看了几集,发现讲的是中考的事,很多情节让我感同身受,这也是让我看了小别离后,能够理解剧中种种原因,喜欢小别离的原因。近几年的出国热,中考,高考的压力,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三个家庭,三种生活阶层,三种不同的选择,三种不同的烦恼,也许,每个看过这部剧的人,有意无意的都会往自己身上联想,同龄人正经历着剧中发生的,度过学生时代的人会回想当年的自己。这个剧很新
    最近看了小别离,刚开始是冲着黄磊和海清去看的,看了几集,发现讲的是中考的事,很多情节让我感同身受,这也是让我看了小别离后,能够理解剧中种种原因,喜欢小别离的原因。近几年的出国热,中考,高考的压力,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三个家庭,三种生活阶层,三种不同的选择,三种不同的烦恼,也许,每个看过这部剧的人,有意无意的都会往自己身上联想,同龄人正经历着剧中发生的,度过学生时代的人会回想当年的自己。这个剧很新,90后的孩子也许更能体会剧中各种情节,90后孩子的家长更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觉得剧中讲述的,就是当年自己经历的,很多东西和朵儿的经历很类似,学习成绩中等,学习还算用功,在考重点校的边缘上,家里还算小康,同样希望我成绩优异的父母。后来去美国喜悦的感同身受,以及打算回国的念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问题,但是这么准确,一针见血的表现社会问题,家庭矛盾的,算是一部良心制作。
           本剧名为小别离,最终,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会别离,因为孩子们都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我想说的是,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奋斗的唯一目标,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一切,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是得不偿失的。我觉得黎巴嫩的那首诗说得真好:你的孩子因你而来,却并不属于你。也许真正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只有我们自己,因此,寻找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详细】
    8734612
  • Q
    2022/1/10 18:20:53
    当事件变成写作

    (见《文艺报》)

    2021年9月,由奥黛丽·迪万(Audrey Diwan)执导的《正发生》(L'événement,直译《事件》)获得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狮奖是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金狮奖自1949年设立以来,

    (见《文艺报》)

    2021年9月,由奥黛丽·迪万(Audrey Diwan)执导的《正发生》(L'événement,直译《事件》)获得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狮奖是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金狮奖自1949年设立以来,迄今为止共有6位女性导演的作品获奖。

    奥黛丽·迪万生于1980年,是一名黎巴嫩裔法国作家和记者,除了创作小说外,她还参与电影剧本的撰写。2019年,她转型执导了第一部影片《你疯了》(Mais vous êtes fous)。《正发生》是她执导的第二部影片,改编自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的同名小说,原计划于2022年2月2日在法国院线上映,后提前至2021年11月24日。电影讲述了在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年轻女学生安妮怀孕后想要堕胎的心路历程和行为举动,将女主人公安妮的无助、痛苦、决绝等复杂情绪展现在观众面前。从“4周”到“10周”,随着影片中的数字不断增加,观众也随之一起经历了这场持续近三个月的“战斗”。

    之所以影片中的堕胎行为会变得如此复杂,则不得不提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法律明确禁止堕胎,《刑法》规定对实施或辅助堕胎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关押和罚款。法国女性被迫前往国外堕胎,如果在国内堕胎则必须暗中进行。1971年,包括西蒙娜·德·波伏娃和阿涅斯·瓦尔达等在内的343位女士联名签署了一份《343荡妇宣言》,通过承认自己的堕胎经历来抵抗法国当时禁止女性堕胎的法律。1974年,时任卫生部长的西蒙娜·韦伊(Simone Veil)向国会提出女性堕胎合法化法案。在重重压力之下,1975年,法案得以通过,也被命名为《韦伊法》(loi Veil)。自此,法国女性终于拥有合法的流产权利。

    事实上,安妮·埃尔诺的《事件》中的故事情节并非虚构,作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以自传体的形式回忆了自己在1960年代堕胎的经过。作家曾于1974年在第一部小说《空衣橱》(Les Armoires vides)里间接描绘过这段经历,但是没有详细展开,直到2000年,她出版了《事件》。埃尔诺在访谈中表示,多年来,这段记忆一直如影随形,紧紧萦绕在她的心头。在接受《人道报》的访谈中,安妮·埃尔提到当年自己加入了堕胎和避孕解放运动,但是她没有在《343荡妇宣言》上签字,是因为当时她嫁给了一位官员,公开宣布曾堕过胎就好像一颗炸弹。安妮·埃尔诺也直言,堕胎的经历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改变了她的生活,以至于1964年1月20日至21日的夜晚对她来说已经成为某种纪念日般的存在。

    无论是此前出版于1983年并荣获次年勒诺多文学奖的《位置》(La Place),还是出版于1987年的《一个女人》(Une femme)等作品,安妮·埃尔诺以其亲身经历为切入口,描摹当时的法国社会图景,她将自己的文字定义为“介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之间”的写作,因而评论界也将其作品视作一种“社会自传”。在女性身份之外,安妮·埃尔诺更关注社会阶级的差异。在《事件》中,安妮必须要堕胎,是因为她要完成学业,只有这样才能逃离原生家庭和原生阶级。她并非一个受害者。相反她是一位斗士,一个未来的阶级叛逃者。正是其作品中呈现的集体性和社会性,使得安妮·埃尔诺不仅在法国备受瞩目,也成为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候选人之一。

    在《事件》一书的扉页,安妮·埃尔诺引用了米歇尔·莱里斯(Michel Leiris)的话:“我有两个心愿:事件变成写作,写作成为事件。”从克里斯蒂安·蒙吉执导的《四月三周两天》,到伊丽莎·希特曼执导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再到奥黛丽·迪万执导的《正发生》,不同国家在不同年代演绎着相似的故事。今天类似的情节仍然在上演:一些国家对于堕胎依然有着严格的规定限制,非法堕胎的女性和医生仍面临刑罚。前不久,美国德克萨斯州关于堕胎的新法律生效,波兰一名孕妇因为堕胎限令未能及时终止妊娠而死亡。小说里过去经历事件的“我”和现在正在写作的“我”相互交织,电影中的故事叙事也模糊了背景和时间,一切仿佛“正发生”……

    【详细】
    14132186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