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昏黄,音乐惆怅,电影开始不到五分钟,独白就读出了悲伤一次,点题了,还让我有些许期待,毕竟海报上的 唯一观影要求 :请带足纸巾。突兀生硬却又很是显眼。但整个故事却在我毫无触动,甚至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觉下结束了。我真的不想复述电影内容,但当我听到影厅里悉悉索索的抽泣时,我发现,失败的故事有了成功市场。比悲伤更悲伤,比起电影的做作感动,更让我觉得悲伤的是这个时代下人们的悲伤的低门槛化。电影的无论是男主还是女主他们本身的身世悲惨,奠定了整条故事线的特殊背景,但身世惨淡并不能成为他们破坏别人生活的筹码与理由,客观的来说,男二才是整篇故事最让人觉得可悲的人。老老实实,努力奋斗,却被半路杀出的男一,被迫跟未婚妻摊牌。两个素不相识的个体,我凭什么为你的悲惨身世买单,我努力了,我辛勤工作了,我拥有美好爱情了,虽然6年的时间的确会有些波折,但从未婚妻的眼中她真正爱的确是男二。然而这一切,却要因为你们两人,因为你们两个人的天地大爱,超越亲情的爱情,让我付之东流,让我在失去六年伴侣的后,再去找寻到一个新的以为可以托付的女人之后,莫名其妙的又一次给你们的不敢言说的爱买单?这种悲伤甚至可以扣上一顶三观不正的帽子。甚至可以将男女主这种行为衍生为,我出生不好,我出生就贫穷,那么为了让我跟贫穷的人可以幸福,我们就可以合伙去破坏那些有钱人的家庭。这样真的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落泪的悲伤吗?还是一种浮躁社会下,浮躁的人去享受的无病呻吟的快餐悲伤?真正的悲伤绝不是你用你的背景作为卖点,去疯狂强调,暗示不经意间伤害了毫不相关的人,却似乎彰显了人间大爱,然后让我们留下泪水。我以为真正的悲伤是像《无名之辈》中,无助却不忘挣扎,无名却不停奋斗,是《狗十三》里你坚守的东西理你远去,你要抓住,你去努力却无能为力,是《绿皮书》里恍如独自生活在地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