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14272
  • 懒小白
    2021/8/1 22:17:49
    魔鬼最愚蠢的罪行是虚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警探遇到案件第一反应是扩大影响范围,提升案件知名度,再找到替罪羊结案,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再添一笔辉煌。真相对他而言无关紧要,此乃失职,亦是虚荣之一。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前有超市爆炸案,已让对手摸清自己特性并加以利用。 教授课堂上说到“所有作家都是从前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警探遇到案件第一反应是扩大影响范围,提升案件知名度,再找到替罪羊结案,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再添一笔辉煌。真相对他而言无关紧要,此乃失职,亦是虚荣之一。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前有超市爆炸案,已让对手摸清自己特性并加以利用。 教授课堂上说到“所有作家都是从前人...  (展开)
    【详细】
    13721253
  • 林愈静
    2019/1/14 18:05:23
    《暴雪将至》 的可能性

    《暴雪将至》是最近看过的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看片尾字幕留意到出品人是曹保平,情节上这部悬疑电影有曹保平的影子,但美学上或者整体气氛,和以前曹保平的《追凶者也》《烈日灼心》非常不同,而且段奕宏的精湛演技在这部电

    《暴雪将至》是最近看过的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看片尾字幕留意到出品人是曹保平,情节上这部悬疑电影有曹保平的影子,但美学上或者整体气氛,和以前曹保平的《追凶者也》《烈日灼心》非常不同,而且段奕宏的精湛演技在这部电影里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我没见过这代男演员演技超过他的。

    段奕宏的几场戏足以奠定影帝地位,上台领奖,发表获奖感言,那小小的得意,小人物的虚荣,十年后出狱去申请新的身份证,那种美梦破灭的胆怯,十年牢狱生涯的压迫,全写在脸上了,仅这几处表情足见表演功力之深厚,其它时间,他像在《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里一样,在不停的点烟,抽烟,沉默着,思考者,段奕宏并不帅气,甚至他的声音条件也不算好,但他真有种非常独特的气质,赋予一个电影人物鲜活的生命。

    影片一开始已经奠定了余国伟注定一事无成的命运:

    叫什么名字?

    余国伟,余下的余。

    姓什么?

    多余的余。

    他努力的想是自己是余下的,但在时代的洪流中,他是个多余人。

    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国营工厂里的保卫科主任余国伟,一个怀揣着梦想,又有点破案天分的小人物,燕子,颇有姿色,过去不为人知的异乡女孩儿,没人知道她为什么在这里,她的名字注定了她将继续飞走,漂泊。张队,老警官,他们三个的共通之处大概就是边缘性,燕子手腕的三道伤痕(可能是自杀未遂)表达了对安排的反抗(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余国伟在国企这个大酱缸坚持原则,其实他的手下早就里应外合贼赃共分了,其实老警官张队,仔细想想也是个边缘人,他在警队马上都要退休了也还只是个队长,每个案件都要亲自到现场勘查,而且还要背负破不了案的压力。并不是个『成功』的警探,我有时想,他冷口冷面的对待余国伟,未必是不想给他上升机会,更可能是他看出余国伟有刑侦天分,但不想他走自己的老路,这样伶仃一世,有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想象,他带着怎样的遗憾中风病到住进了疗养院。推断凶手被撞死,凶手并无亲人好友认尸,尸体也烧了好多年了--多么像一个为完成破案率指标而编造的结果?

    最后,伤心绝望之下,燕子的生命终结在这里,余国伟的青春和梦想终结于这个小城,张队颐养天年的愿望在退休前落空,中风住进了疗养院。最后,一声钝响,余国伟远远的看着,曾经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旧工厂在定向爆破中轰然倒塌,缓缓变成了烟尘。

    这部电影讲了在历史大趋势下,一个个微小个体的徒劳挣扎,集体对个人的无情,无视,但用了非常诗意的镜头,冷酷暗哑的白平衡贯穿全片,从头到尾都在下雨,没有一个晴日,没有太阳,甚至灯光都是冷漠的。这种色调和取景,甚至对白和公共场景的安排,都非常独特,升华了整个影片,令它跳出中国国企改制的历史大背景,变成普通人普适的命运。那些晚上在广场跳交谊舞(同时进行色情交易)的人,没有语言,甚至连一个表情的近景都没有,你看不到他们的快乐,也不觉得他们忧伤,他们像丧尸一样在这部电影里晃来晃去;那个三厂交汇的小小商业区“小香港”,尽管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一点也谈不上热闹,雨声,雨水,面无表情的行人,感觉更像鬼市,甚至余国伟跟踪一个“嫌疑人”到他家的五金店铺,他的妈妈在柜台前看一部香港电影,余国伟问了一句:你儿子呢?

    老太太漠然的回头看了一眼,继续专心的嗑瓜子看电影了,连一句话都没说。

    这种电影就是那种看完让你回味的好片,看完后我想,这电影要让张艺谋拍会怎样?张导肯定会选择一些亲切的人,几个工人鱼贯而入工厂的镜头(朝阳打在工帽上),一家人吃晚饭的镜头(墙上糊的报纸会告诉你时代的声音),总之,色调是温暖的,但几个镜头就能把你拉回那个过期大厦将倾的时代,给你上演一出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挣扎和无奈,贾樟柯呢?一定是热热闹闹的“小香港”,放着港台流行曲(艾敬:我的一九九七),公共场合的声音很足,拖拉机突突突的声音,人们聊天的方言,摩托车喇叭声。同样会迅速把你拉回暴雪将至的1997年。但董越没有做这些,看背景他出身广告导演,在色调和审美上,他选择了抽离,尽量抹去时代背景--或者尽量不直接表达。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我觉得他意思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这种艺术的选择,我非常欣赏,比起年轻新锐导演的所谓文艺和才气,这种成熟的技术,从容的运镜和剪辑,更令人钦佩,拍了多年广告的董越更让人相信,梦想它早晚会实现。

    【详细】
    98951915
  • 林摸鱼
    2013/9/21 15:59:0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还望看官莫要笑场
      1.原著年代久远,早就记不得写的什么了,隐约里,只对“捅人”、“跑路”“桑塔纳”、“王超”、“火灾”、“CK”这些扎眼的字眼还有些印象。
      其实根据常识也知道,任何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都极少能超越原著的水准——更何况这原著的水平本也就不高,不然怎么会不记得写的什么?几乎韩寒全部的小说,都是娱乐性高于文学性,像精编段子集,相声选,间或夹杂些议论、探讨和反思,配
      1.原著年代久远,早就记不得写的什么了,隐约里,只对“捅人”、“跑路”“桑塔纳”、“王超”、“火灾”、“CK”这些扎眼的字眼还有些印象。
      其实根据常识也知道,任何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都极少能超越原著的水准——更何况这原著的水平本也就不高,不然怎么会不记得写的什么?几乎韩寒全部的小说,都是娱乐性高于文学性,像精编段子集,相声选,间或夹杂些议论、探讨和反思,配合其主流读者群是年轻学生这点——这部分人群从小学时起就被强行剥夺了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就造就让人神往的牛逼感,以及不俗的销量。可往往,在多数年代,一个作品的销量和其本身的质量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有的年代甚至是负相关。韩寒年少成名,多年来从不缺影响力——尽管他本人极是低调。可论及文学上的造诣,只不过是超越同龄人几个等级的水平而已。当年冯唐说其“小说没入门,杂文小聪明”不是没道理的。
      只是,若前者长到后者这个年纪,呵呵,只怕未必。
      所以一开始,这个电影的上限就几乎已是设定好了的——除非它是万中无一、被下了苦功夫精雕细琢的精品,可这发生的概率实在太低,尤其是在中国。
      
      2.电影七成以上的时间是房祖名的旁白和“长相神似梁朝伟”的王太利的行为艺术——事实上正是后者负责了整部电影绝大多数的笑料制造工作(而且若不是他,真会产生一种看大荧幕版山寨动物世界的错乱感,因为旁白实在太多太长,实在让人忍不住想质问这剧组是不是都没钱到这个地步了?)。故事起源于一个可笑的念头,或许当时,它的提出也只是一句潦草的玩笑,可却像病毒一样被迅速传播,在场的每个人都受到了足量的感染。那是,电脑起死回生的喜悦冲走了他们为数不多的理智总和,让他们不由得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努力是有回报的,nothing是impossible的。在没有计划书,没有预算单,甚至连赚了钱该怎么分都没说好的前提下,几个人本着“年轻就该热血、就该说干就干”的原则,迅速创业,继而所有人迅速随之破产。唯一可行的计划还因团队中某人对原则的坚持而胎死腹中。
      然后,和所有狗血的电视剧一样,一个绝情拜金女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反对者对原则的坚持(这招简直屡试不爽,如果一个人因为高尚的原因持续跟男主角唱反调的话,那么一只绿油油的大帽子肯定马上就会扣在他头上,然后,理想主义者就迅速蜕变成犬儒主义者,而且往往变本加厉)。电影也由此,从纯喜剧变为黑喜剧。当道德男带着绿帽子兀自沉默地陷入莫大的悲伤中时,没有一个人施予援手,甚至拿其下注。这种冷漠给予了他第二波打击,终于,他在沉默中爆发,两个主角便在沉默中灭亡。再然后,故事就像条撒了欢的野狗一样,将之前埋下的伏笔与隐患通通踩爆,洒下一路狗血,没有任何意外的,朝着最坏的方向一路狂奔,拉都拉不回来。一番蝴蝶效应之后,俩主角就莫名其妙的走上了逃亡之路,只顾担忧,没有任何一个人反思“到底怎么就他妈这样了?!”
      两个人,一路上,一个负责倒霉,一个负责站倒霉的那人身旁吐槽。一文一武,不遗余力地逗乐着在场的所有观众。
      
      3.电影希望表达的,是男主通过这期间一系列荒诞的事件和错愕的现实,不断地反思自己,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决定改变,决定承担。从当初那个连初恋的爱都不敢接受的懦夫,成长为敢于走进派出所自首的纯爷们。
      在眼看着一切都要终结了的时候,电影给出了一个足够黑色幽默的结局——没有什么比误会更让人绝望的了——意欲制造出足够的悲凉和无奈。镜头拉远,面容逐渐消失。
      
      4.影院里灯光亮起来的时候,坐我前面的那个大胖娘们就一声长叹道:“哎这电影真没内涵啊!”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是电影的失败——虽然刚才笑得浑身肥肉颤抖让我总以为要地震了的,也正是她。
      多数人走的时候脸上挂着无奈和鄙夷的笑,显而易见的不满溢于言表。而他们可能并不都像坐我前面这个大胖娘们似的觉得没有内涵而失落——毕竟不是所有人来电影院都是抱着受教育受启发的心理来的。他们大概只是觉得,这种低成本制作又除了笑话别的什么都没有的片子,应该是段网络视频,挂在优酷首页让人免费观看,而不该从其腰包里圈钱——电影用了大量的独白和特写,稍微需要些场面的镜头都用动画代替,更不用说特技,足见其成本低廉。偏偏中国人的思维中,总是把成本和诚意联系在一起。进口的那些外国大片,除了不停的干干干干干也没别的什么内涵,却让他们很是满足,因为知道这样的电影砸钱多,看着过不过瘾不说,想想自己花几十块就看到了别人几个亿搞出来的东西,也够干爽一阵儿了。
      总之,这部电影让他们受伤了。
      
      5.我也觉得这电影缺乏诚意,不是因为没特技没大场面,而是因为他妈的连字幕都能有错别字。
      这点,它甚至连小时代都及不上。
      
      6.人在失落的时候看到比自己更惨的人就会有所缓和。这个理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广泛用在了喜剧电影的制作里。看着那些平时光鲜无限的人在电影里不停的出糗倒霉,被各种小概率事件突袭,总忍不住会顿生一种残忍的快意。
       而这种快意让人隐约间感到有些不适。
      这部电影里面的所有笑点都来自于日常,有种下一秒钟同样的情节就会在宿舍里、马路上上演的感觉,带来了难得的亲切感(几乎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可难免会在笑声中忽略的是,正是因为这种霉倒得太过日常,以至于到了就算自己身遭此难,也实在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步。
      到了那时,你独自陷入悲伤,彷徨不知所措,只怕会同样围上来一群人对着你大笑,说,哈哈,这傻逼。
      所有人都慢慢地把别人的不幸当成笑点,这世道其实就是这么悲凉起来的。
      这感觉如此熟悉,而我们却全不自知。
      

    【详细】
    62902437
  • 大海心理
    2017/11/17 14:59:24
    不能建成的城堡是不能完成的分离(更新版)

    欢迎点击原文链接关注公众号“海心理”:http://mp.weixin.qq.com/s/0RUAkOkezABorJYHV3jjlw电影《玻璃城堡》改

    欢迎点击原文链接关注公众号“海心理”:http://mp.weixin.qq.com/s/0RUAkOkezABorJYHV3jjlw电影《玻璃城堡》改编自沃尔斯一家的自传,他们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远离世俗,随性而为,这种极端的表现也引起争议。雷同的表象后面往往有不同的故事和动力,让我们试着抛开对错是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看,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这样生活,玻璃城堡为什么没有建成。影片有两个重要场景。1

    8928493
  • 邪恶の螃蟹
    2018/12/22 2:39:24
    这种片子带着情绪看才是最好的。

    说实在的,整部片子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含泪看的,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是我哭得最厉害的一段,就算特效假,就算演技差,也丝毫不影响观影的心情。

    说到主旋律电影,现在的国人貌似对于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完全是不屑的,以为是国家要洗你们的脑,但是对于欧美的主旋律电影却异口同声的说“好感动”“数次飙泪”“好酷”之类的话,我能认为你们是被外国人洗脑了么?身为中国人不推中国的主旋律那你推什

    说实在的,整部片子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含泪看的,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是我哭得最厉害的一段,就算特效假,就算演技差,也丝毫不影响观影的心情。

    说到主旋律电影,现在的国人貌似对于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完全是不屑的,以为是国家要洗你们的脑,但是对于欧美的主旋律电影却异口同声的说“好感动”“数次飙泪”“好酷”之类的话,我能认为你们是被外国人洗脑了么?身为中国人不推中国的主旋律那你推什么?估计感觉自己很聪明,不会被愚民似的,实际上已经被敌人愚了个底儿掉,真是可悲。

    对于十年前的汶川地震,没能参与救灾感觉很遗憾,因为那时候我还小,还在上学,在石家庄,在教室坐着的时候都感觉到晃了那么几下,可见当时的地震有多厉害,而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代入感很强,数度都想拿上工具赶紧去,发现底下压着人都想大喊“快救人!”但是在电脑跟前喊岂不是很怪。。。看到解放军来的时候,我都在脑补假如我在现场的心情了。。。完全是松了一口气的状态,假如你是当事者,你难道不会松口气么?当然会了,解放军不是来消耗你们聪明的群众的物资的,他们是带来了物资并且是来救人的同志们,这时候你不动容那只能说你没有代入或者“上帝”视角观影了。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吧,理性爱国可取,但是一个“无脑爱国”的中国,实力一定比“理性爱国”的中国更强大。

    【详细】
    9842578
  • 程大官人
    2018/8/10 0:33:14
    这么逗比的悬疑惊魂犯罪剧适合夜深人静去观看
    由金字招牌BBC制作。 短小精悍,适合一口气刷完。 但凡片名有惊魂二字,就知道这是一部悬疑剧。 故事始于一场婚前单身派对。 伴郎,一个长的像抖森的家伙。 他为新郎准备了最后的狂欢。 邀请了几位交情颇深的好友,一起去苏格兰高地的森林进行猎鹿冒险活动。 新娘硬是放心不下...  (展开)
    由金字招牌BBC制作。 短小精悍,适合一口气刷完。 但凡片名有惊魂二字,就知道这是一部悬疑剧。 故事始于一场婚前单身派对。 伴郎,一个长的像抖森的家伙。 他为新郎准备了最后的狂欢。 邀请了几位交情颇深的好友,一起去苏格兰高地的森林进行猎鹿冒险活动。 新娘硬是放心不下...  (展开)
    【详细】
    9576219
  • 李先生有梦想
    2018/4/5 19:14:28
    女人喜欢的男人喜欢的是另一个男人

    女票是个文艺女青年,好久以前就跟我说要看三伏天,结果到日子本地没有一个影院排片…突然发现有一家影院半夜拍片了,高兴坏了,果断买了VIP票去看,包场相依躺着看。??

    整体看,电影的对话并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电影里面的人都不爱说话,再加上闷热的天气,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流出的汗水,给人一种很闷的感觉,导演应该就是要营造这样的气氛,让观众产生压抑的感受。

    剧情的发展方面,电影

    女票是个文艺女青年,好久以前就跟我说要看三伏天,结果到日子本地没有一个影院排片…突然发现有一家影院半夜拍片了,高兴坏了,果断买了VIP票去看,包场相依躺着看。??

    整体看,电影的对话并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电影里面的人都不爱说话,再加上闷热的天气,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流出的汗水,给人一种很闷的感觉,导演应该就是要营造这样的气氛,让观众产生压抑的感受。

    剧情的发展方面,电影的开始,从直截了当的给出了矛盾,男友和孩子的消失,在这个过程中,也介绍了人物关系、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给后面的故事做个铺垫。

    演员的演绎也比较细腻,比如sunny,虽然是同性之间的感情,但是却演绎出恋爱之中,小女人的感觉,但是编剧并没有就这样“放过他”,她对女主的敌意逐渐变为同情,他对男主虽然喜欢但是却又自己的原则…让这个配角也丰满起来,更加真实。还有女主露露,黄璐的表演并没有给这个角色演绎成泼妇,而是在泼辣中又带着女性的柔弱,而且在这样表达社会问题的电影中,黄璐的表演也比较open。电影最后,露露那种犹豫抱不抱走儿子的表演,特别让人感觉出了她的无奈和无助,现实社会给她的压力,让她从感性又回归了理性。

    跟女票看了一部很好的电影,没想到会上映这样主题的电影,女人喜欢的男人喜欢的是另一个男人,爆炸的看点。

    【详细】
    9274571
  • jetty
    2006/1/10 12:20:06
    很感慨
    前天听片断时,觉得很有趣。昨晚找来看,看完却是慨叹。不明白为何会有人觉得是个致趣故事,分明很悲伤很难过,在搞笑桥段的映衬下变本加厉。

    一个女人,要有怎生遭遇怎生动力才会取征婚,又有几个人会像家珍这般坏运气。想起张小娴以前写的一个女人,一直遇到坏男人。

    天下怪人好像都跑了去征婚,爱吃槟榔的,抓着人脚不放的,演员,声优,儿子带着爸爸的,妈妈带着儿子的,盲人,无奇不有,让
    前天听片断时,觉得很有趣。昨晚找来看,看完却是慨叹。不明白为何会有人觉得是个致趣故事,分明很悲伤很难过,在搞笑桥段的映衬下变本加厉。

    一个女人,要有怎生遭遇怎生动力才会取征婚,又有几个人会像家珍这般坏运气。想起张小娴以前写的一个女人,一直遇到坏男人。

    天下怪人好像都跑了去征婚,爱吃槟榔的,抓着人脚不放的,演员,声优,儿子带着爸爸的,妈妈带着儿子的,盲人,无奇不有,让人哭笑不得,唯一一个正常点具卖相的还曾经做过牢。

    两个陌生人跑到一起谈些私密话题,展现自己,接受盘问,窥视对方。不是不委曲求全的。

    甚至羞辱。什么道理,征婚,竟有皮条客找上门问要不要下海,还振振有词怪人歧视。我也不过是想嫁,想找个人靠,想重新开始,怎么居然要接受这样的询问,这样的遭遇。那一刻,看着家珍伤痛的表情,心中的愤恨悲痛不能自已。

    征婚,为着重新开始,却甩不脱。和人上床后,哭得惊天动地,终于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一切不会有结果。

    回到家中,抱着电话絮絮地说,哀哀地哭,接电话接电话接电话,为什么不接电话,接电话吧,求求你,我病了,你到哪儿去了,回到她身边了吗?

    结局,有人说是个光明的尾巴。可能,发现真相,摆脱纠缠心情,重新开始。然,在我看来却觉残忍。原来一直恨错人,怨错人,原来并不如自己所想,原来差一点就可以大团圆结局。

    很朴素的拍法,大段大段人物对话。

    刘若英剪极短头发,宜家宜室,温婉模样。面对镜头仍然是典型的刘若英式无措表情,像做错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今次,让人分外心痛怜惜。
    【详细】
    1019705
  • clean_innocent
    2018/7/4 14:00:36
    纠结复杂就是我

    看评论说,这部剧慎看,大多数人都在吐槽。当时被早安吻迷住的我,还是决定入了这部剧,并没有后悔。

    对于男女主人设,我觉得其实很好理解,而且也并不反感。想想30岁都没有谈过恋爱的姑娘,她的内心一定是极其自卑敏感的,所以她的恋爱路也很艰难。碰到了美好的东西,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幸运去拥有,所以就懦弱的想逃走。后面人设的转变,也提现了女主的成长。看到她逞强和男主虐她的时候,会吐槽她为什么那

    看评论说,这部剧慎看,大多数人都在吐槽。当时被早安吻迷住的我,还是决定入了这部剧,并没有后悔。

    对于男女主人设,我觉得其实很好理解,而且也并不反感。想想30岁都没有谈过恋爱的姑娘,她的内心一定是极其自卑敏感的,所以她的恋爱路也很艰难。碰到了美好的东西,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幸运去拥有,所以就懦弱的想逃走。后面人设的转变,也提现了女主的成长。看到她逞强和男主虐她的时候,会吐槽她为什么那么没骨气。想了想,应该是她认定了的感觉,要撞到头破血流才回头,以及或许能感受到男主对他的感觉,想再争取吧。(谁还没有爱到尘埃里追别人的时候呢~)

    男主也好理解,不想再失去,以及种种误会导致口是心非。

    其实女主什么都和小亮讲,并不是她的错,毕竟青梅竹马的哥哥啊,这个城市里最了解她的,她不和他讲,就真的闷的孤独死了。虽然这真的会有误会,而且她还是一个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喜欢谁的人,她好像分不清友情和爱情。但并不觉得不现实。人们都很容易对一直陪在你身边对你很好的异性产生好感,但是不是爱情,就得想清楚。

    扣一星是吐槽最后小亮喜欢女主,这个感情线牵强到接受不了,表白两次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心意?虽然我记得看过一种说法是,表白才是战争的开始,因为这样对方才会注意到你。可是这明显不适合于已经认识十几年的青梅竹马吧……

    还有三集,据说真正的大乱斗才刚刚开始……

    【详细】
    9485602
  • 草莓丁、
    2017/8/31 17:41:47
    『青蛙妹妹和老司机小故事』

    呐,故事最初从哪里开始,我已经忘了。

    说到竹内凉真,开始我是不认识的,但是他和高畑充希的身高差直接击中了我,所以我也不想管它是家庭剧还是别的什么,在我眼里就统统变成了纯爱剧。老司机最近貌似还参演了《雏鸟》,我想高畑充希和有村架纯一起站在他面前他会不会精神混乱到模糊呢,反正我会,当然两个妹子都是超级可爱的了。

    言归正传,我很少写这么不走心的东西,只是为了夸两个可爱的人。

    呐,故事最初从哪里开始,我已经忘了。

    说到竹内凉真,开始我是不认识的,但是他和高畑充希的身高差直接击中了我,所以我也不想管它是家庭剧还是别的什么,在我眼里就统统变成了纯爱剧。老司机最近貌似还参演了《雏鸟》,我想高畑充希和有村架纯一起站在他面前他会不会精神混乱到模糊呢,反正我会,当然两个妹子都是超级可爱的了。

    言归正传,我很少写这么不走心的东西,只是为了夸两个可爱的人。从剧本身来说,硬伤还是有,最近几集游川甚至开始在糖里和屎,又甜又虐,但是感觉没必要。尤其是家庭这一块,出现一位令人极度想抡四十米长大刀上去砍的表妹已经够我消化的了,感情线就简单一点嘛。

    【以下多图预警,真的预警,我真的很能截图】

    开始加穗子还是个穿衣服要妈妈帮忙、高不高兴都写在脸上、吃饱了就能头点地的妹子。其实这个人设是有很多不讨喜的地方,就像很多豆油说的那样,可以和智障挂钩。好在高畑充希用自己足以让宇宙打脸的可爱挽救了我对加穗子的初印象,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居然觉得还有点带感,毕竟说话说着就能往人家怀里冲的妹子可不多了,如果我年轻的时候有她一半可爱大概也能遇到麦野先生这样爽气的人吧。

    麦野初最可爱的一点就是嘴巴毒归毒,见到加穗子犯傻怼归怼,只要小姑娘一噘嘴不高兴,他就能马上安抚。其实和加穗子能够感受到的一样,麦野先生是个相当温柔的人了。麦野先生因为太高微微猫背努力平视加穗子,或者用全身力气表达抗拒不让横冲直撞的加穗子冲到自己怀里,或者张开双手宠溺状无奈叹气“好好好 行行行”,在我眼里跟麻药一样。多半是我的苏点比较奇特。

    8786853
  • 桃精柳怪
    2022/7/3 11:13:28
    因为山在那里

    7月2号参加了【不散观影团】的《珠峰队长》北京场超前观影,今天过来交一下观影作业。

    人到中年,此前已经很久没进电影院看过电影了。日常看电影基本都是靠十分钟的短视频解说打发。本以为当习惯了快节奏的观影方式,已经再难适应一两个小时的“漫长”。但没想到《珠峰队长》真实紧凑、险象环生、热泪盈眶的场面,仍刺激着我这个中年人的肾上腺激素

    7月2号参加了【不散观影团】的《珠峰队长》北京场超前观影,今天过来交一下观影作业。

    人到中年,此前已经很久没进电影院看过电影了。日常看电影基本都是靠十分钟的短视频解说打发。本以为当习惯了快节奏的观影方式,已经再难适应一两个小时的“漫长”。但没想到《珠峰队长》真实紧凑、险象环生、热泪盈眶的场面,仍刺激着我这个中年人的肾上腺激素。

    之所以有这样的体验,因为《珠峰队长》是一部记录电影。

    《珠峰队长》通过记录8个看似跟攀登珠峰毫不相关的平常人展开。职场白领、私营店主、销售人员,创业者........是的,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松散”、“业余”的登山队,在高山向导、队长苏拉王平的带领下,登上了这趟可能没有回头路的珠峰之巅。

    攀登珠峰,向来被称为“死亡之旅”。从1992年至今,已有超过300名攀登人生命定格在了珠峰上。在《珠峰队长》拍摄的2019年,更是因300多名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排队3小时,造成14人遇难,3人失踪。

    在《珠峰队长》的镜头记录里,是深不见底的冰川裂缝、是不断移动的恐怖冰川、是高达千米的光滑冰壁、是随时可能到来的雪崩、是不断下滑的冰石雪块,以及“倒”在路上再也爬不起来的登山者。

    ......

    就是在这样情况下,2019年5月15号,这支民间业余登山队全员成功且安全登顶,成为2019年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

    《珠峰队长》的难能可贵可贵在于,每一帧都是真实场景的还原。在8470米以上的海拔,使用无人机起飞航拍,将攀登珠峰的全程记录,也不小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无人机全程拍摄珠峰的纪录!

    与高科技和高专业度加持的商业大片或艺术电影相比,《珠峰队长》算不上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镜头里面很多险象环生的场景,因为缺少专业摄影设备和恶劣的拍摄环境,导致无法更「真实」的体现珠峰的惊奇险峻。然而,仅仅是这样,就已经足以让人感到胆战心惊了。

    事实上,《珠峰队长》的有效素材达到了21小时。航拍手冒着双手被冻伤截肢的风险,摘掉手套操控拍摄。每一帧都是拿命换来的,这使得电影《珠峰队长》拥有了其他同题材电影完全不可比拟的画面!也让我们普通人能有机会近距离一览珠峰的面貌。

    攀登珠峰,登山者为止向往,普通人为之惊奇。一直以来,这座地球上的最高山脉吸引着人们关注着它、想念着它。那些攀登珠峰的,有为感受景色而攀登的,有为战胜自己而攀登。

    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爬珠峰呢?也许,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一句话最合适不过了——因为山在那里。

    144901503
  • Betty Louis
    2013/8/14 15:18:08
    Life Holds More Than What We See & What We Get。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衝著Beyonce來看噠這不電影。
    但開始後我卻停不下來暸。
    我是在電腦上看噠我打賭如果看大螢幕噠3D效果肯定更棒。
    最喜歡噠一句話是Rise Up裏面噠那一句Life Holds More Than What We See & What We Get。
    國外噠作品無外乎是關於信仰。
    本片同樣是。
    這個世界存在很多妳肉眼看不到或者&quo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衝著Beyonce來看噠這不電影。
    但開始後我卻停不下來暸。
    我是在電腦上看噠我打賭如果看大螢幕噠3D效果肯定更棒。
    最喜歡噠一句話是Rise Up裏面噠那一句Life Holds More Than What We See & What We Get。
    國外噠作品無外乎是關於信仰。
    本片同樣是。
    這個世界存在很多妳肉眼看不到或者"肉耳"聽不到噠東西。
    但這並不代表它們就不存在。
    就像上帝一樣。
    妳看不到聽不到可妳不能說上帝不存在。
    生命噠頑強是妳意想不到噠。
    如今我再看到一朵綻放噠小花我都會由衷噠讚歎神噠力量是何等噠奇妙。
    【详细】
    6214320
  • dxccc11
    2021/8/16 16:35:25
    一部丰富周末的好电影

    确实没想到这么好看,必须支持推荐!

    之前很长时间对国内喜剧是比较排斥的,总觉得大都是小段子组成的故事会+刻意扭捏的煽情。

    周末打开盒子看到推荐,想到之前的网剧《赘婿》体验感不错,打算随意看看轻松一下,没想到差点看哭了。

    苏文兴是一个小人物,之前网

    确实没想到这么好看,必须支持推荐!

    之前很长时间对国内喜剧是比较排斥的,总觉得大都是小段子组成的故事会+刻意扭捏的煽情。

    周末打开盒子看到推荐,想到之前的网剧《赘婿》体验感不错,打算随意看看轻松一下,没想到差点看哭了。

    苏文兴是一个小人物,之前网剧里因为二房是宁毅的衬托,看惯了他在人前调侃嬉笑,以为就是没心没肺、没什么上进心的纨绔子弟。但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虽有软弱退缩但内心不断挣扎,偶也充满正义感、愿为弱者出头,有细腻心思、能够展现脆弱一面的,这样一个复杂丰富的小人物。尤其和高甜分账那段,实在看得人揪心啊。

    笑点方面,电影还是延续了电视剧贯穿古今的桥段,俏皮可爱有质感。

    五星给故事创意,感谢一部丰富周末的好电影。

    【详细】
    13801435
  • -改名了-
    2023/1/26 20:57:44
    A Spy among Friends

    1. 冷战年代英式充满nuances、heavy implications的风格,就喜欢这种看破不说破的含蓄,明明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用一点点线索编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满足了观众动脑的欲望。

    2. 一度觉得Nonfiction也太夸张,比如穿越柏林墙的相见,看来还是改编了不少的。虽然看的时候就能知道女主角不可能存在于那个

    1. 冷战年代英式充满nuances、heavy implications的风格,就喜欢这种看破不说破的含蓄,明明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用一点点线索编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满足了观众动脑的欲望。

    2. 一度觉得Nonfiction也太夸张,比如穿越柏林墙的相见,看来还是改编了不少的。虽然看的时候就能知道女主角不可能存在于那个时代的英国情报圈,看到片尾郑重打出“Lily Thomas never existed”一行字还是很伤感。从各种维度来说,小说永远比真实世界理想主义得多,也完美得多。

    3. What are friends? 再次,虚构的情节无论怎样努力,所塑造和呈现出的人物也不过是现实故事的某一个侧影。对于两者彼此了解对方、算计对方的处理太好、太完美了,可惜永远是高于生活一分的。现实中的人很难超越自己的ego,思绪更意识流因此更难捕捉。所以好像虚构人物怎么嗑都不过分,可现实不行,人不但太不完美,且太有缺。

    4. 有天真的英国朋友——或者像这部剧解读的,没有多天真(毕竟已经1960s了),只是太想获得超越其它人的精英感的机会主义者——也有天真的美国朋友,接下来一场猎巫的风暴即将在大西洋彼岸展开。被伤害的诗人变成过于敏感偏执的人,实在于情于理很说得过去,只是这种过于完美的片面解读又不像现实了。那句台词有趣得很,——我气的是一整个阶层的Englishmen,——听起来几乎像是个共***者了!

    5. 戳了一下情报圈顽古不化的构成和文化,当谈论Philby的行为出格时,有必要反问,这种above everyone else的优越感难道不是情报机构存在本身的意思,Aren't we all?

    6. 派Elliot去Beirut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只有他才能报复自己的好友,只有他才能看穿对方的低级谎言,因此避免牵扯到Sir Roger的一场猎巫——or so we know,毕竟到1979英国才被迫承认这种丑闻,大概所有建制都只能这样。

    7. 设定在1963年1-2月,于2023年1月看完,刚好隔了七十年,同一个冬天。

    【详细】
    149321016
  • 褦襶
    2023/3/20 19:52:25
    十三个不同的克隆人,十三种不同的人生

    如题,这部剧莫名地喜欢,首先惊艳的女主的演技,其次是克隆人的设定。好像是在看复数的世界另一个我。

    主要角色:Sarah

    最具有反抗意识,最具有人味的一个克隆。莎拉遇到贝丝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不断下坠,可以说是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堕落。混迹街头,哥特朋克风格,一群狐朋狗友,生了一个女儿却没

    如题,这部剧莫名地喜欢,首先惊艳的女主的演技,其次是克隆人的设定。好像是在看复数的世界另一个我。

    主要角色:Sarah

    最具有反抗意识,最具有人味的一个克隆。莎拉遇到贝丝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不断下坠,可以说是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堕落。混迹街头,哥特朋克风格,一群狐朋狗友,生了一个女儿却没有能力抚养。间歇性颓废,间歇性丧,间歇性叛逆。莎拉简直是生活中那种迷茫却又危险的一个人物。这也让她的人性最足,她有最珍爱的家人,有着几乎触底的原则底线,有着一种独立而又危险,颓丧而又凶狠的气质。

    Cosima

    最具有亲切感的一个克隆。知性,脏辫,特立独行,友善。柯西玛自带亲切感,不是那种邻家女孩的亲切,而是知性女生的亲切和善感,讲究科学讲究逻辑,脏辫还带着些许叛逆。病情的反复自带悲剧属性。柯西玛的人设更加接近我们东亚社会中知识分子的身份,但是她的蕾丝,脏辫,又带着一股子与周遭世界的格格不入感。

    Alison

    最平凡且最伟大的一个克隆。家庭主妇,控制欲强,容易惊慌,一惊一乍。艾莉森的生活是最普通的,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不同于叛逆且凶狠的莎拉,知性且友善的柯西玛,她的生活更加平淡无奇,她有着明确的软肋,明确且狭窄的社交圈,更多的生活中的一地鸡毛。经营好一个家庭太难了,懦弱且平庸的老公,宛如宫斗剧的主妇社交圈,如何在一个社区内维持形象,维持一个家庭的形象。艾莉森的控制欲,严厉和易慌易怒都是源于她最平凡,她的生活是收紧的,不是外扩的。

    Helena

    最混沌,亦正亦邪且无法掌控的一个克隆。论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疯子,毁掉她的童年。海伦娜半疯半傻,多数时候不是在被迫害就是在被迫害的路上。她比莎拉更加凶狠,也比莎拉更加不稳定,如同一个定时炸弹般无法掌控,她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她的本能行为,本能地有仇必报,本能地反击,本能地行动。当一个人失去一切社会身份会怎样,会像海伦娜一样,行事如同一个野兽。

    Rachel

    最苦命却又最拧巴的一个克隆。高知精英,女王气质,拧巴。为啥说她苦命呢?她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爱,其他全有了。物质条件比其他克隆不知好了多少倍,但唯独缺了最核心的爱,全是例行公事的冷漠。可以说她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虚假的,虚伪的。以至于她很难去信任别人。生活就是有苦说不出,为啥呢?论物质,她不苦,可她却不像是一个人,更像是一个物件。当一个人不被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时,她也不会把自己和其他人当成人来看待。

    Beth

    最正常且最脆弱的一个克隆。贝丝的生活可以说是最无法令人诟病了。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优质的居住环境,有着帅气的男友,她的生活轨迹在普通人水准稍微偏上一点。可以想象这样的她在这条“正常人”道路上经历了多少压力,导致她有了独立坚强的职场女强人形象,这也压垮了她,她默默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因此她才是脆弱的。剧集开场就是她的死,因为越“正常”的人越无法直面生活的真相。

    Kajta

    红发德国女,戏份少,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只能是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Jennifer

    绝望的一份子,跟红发德国女一样,克隆姐妹的悲剧人。

    Tony

    好奇他的戏份怎么这么少,改变自己的性别,混迹街头的枪战。简直是加强版的莎拉。

    Krystal

    最幸福最好命的克隆。肤浅有时候是一种福气,有时候只在乎事物的最表面,也许是一种福气吧。克里斯塔很多时候最接近真相,却总是与危险擦边而过。只需要考虑容貌和身材,其他都不需要考虑也考虑不到,是一种平凡者的福气。

    MK

    最悲情的克隆。从她的穿着感觉个孩子,也许换个剧本,就是个校园黑客,学校怪咖,有个性有技能,受到某些男生的青睐等等。

    Camila

    碎花上衣给我的感觉像是菜市场大妈,出场形象是健谈,热情且友善。也许是茫茫人海中为了生活奔波的平凡人且普通人。

    【详细】
    150512039
  • 风华布衣
    2019/1/17 8:41:25
    又一场本土化实验

    霓虹本土化和现代化的版本,甚至到最后一幕就是播出当天的时间。所以原版的悲惨度和GM性都大打折扣,也就是援个交竞个选什么的。毕竟某国现代也算和平年代,资本主义的吃人属性哪那么容易揭露呢。但名作毕竟是名作,24年时间跨度下的故事性还是很强的。原创的部分,讨巧,难说不好,但也绝对称不上超越。把冉阿让曾经杀的人和沙威的背景联系起来,把一开始两人的年龄调到十几二十岁(年轻人的脸倒是都好看),只能说见仁

    霓虹本土化和现代化的版本,甚至到最后一幕就是播出当天的时间。所以原版的悲惨度和GM性都大打折扣,也就是援个交竞个选什么的。毕竟某国现代也算和平年代,资本主义的吃人属性哪那么容易揭露呢。但名作毕竟是名作,24年时间跨度下的故事性还是很强的。原创的部分,讨巧,难说不好,但也绝对称不上超越。把冉阿让曾经杀的人和沙威的背景联系起来,把一开始两人的年龄调到十几二十岁(年轻人的脸倒是都好看),只能说见仁见智,看原作觉得这部分的缺失,沙威的坚持其实并不需要个人的理由才显得可贵吧。补了送身份的人(一开始以为会把芳汀写成他女友,还好没有),隐匿身份的契机变成了阪神大地震和311(最大的本土化),黑心酒馆变成了黑心托儿所(这个还蛮特别的,夫妇的风格是歌剧的路子,金子桑演得不错)。猜到了小年轻只能作为社会活动或者政治家存在,但与社会联结的部分完全缺失,还给安了极一个狗血的被救方式(所以是SP不是电影啊)。而且居然是在医院和准岳父聊虚浮的“未来理想”的时候,配乐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旋律,莫名有点搞笑。

    【详细】
    9900471
  • 奶酪有点咸
    2019/10/25 21:05:55
    看似精炼,但已经足够注水的恋爱喜剧

    这部一共28集,被广大网友夸赞节奏快的爱情喜剧。真的名副其实吗?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部剧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大致可以概括为:深信自己被诅咒而遇事消极的女主角,“破除诅咒”寻找真爱的故事。其中埋插男主角走出上一段恋情爱上女主、男二号由爱女主转变为爱女二等情节。女主角把自己找不到男朋友,把自己“不能恋爱”归结于是受了“诅咒”这一客观原因。其实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做的事。通

    这部一共28集,被广大网友夸赞节奏快的爱情喜剧。真的名副其实吗?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部剧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大致可以概括为:深信自己被诅咒而遇事消极的女主角,“破除诅咒”寻找真爱的故事。其中埋插男主角走出上一段恋情爱上女主、男二号由爱女主转变为爱女二等情节。女主角把自己找不到男朋友,把自己“不能恋爱”归结于是受了“诅咒”这一客观原因。其实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做的事。通过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一客观因素,以减轻主观上的带来的负罪感。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其实从一开始女主角向同公司的“渣男”同事告白中,就可以看出,女主角的恋爱告白的门槛,可能是比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的人都要低的。她告白这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也是情有可原。假如男方最开始和女方交往并没有想和她进一步发展为恋爱关系的打算,或者男方觉得还没有到那种程度,女方突如其来告白,被男方拒绝,对于男方而言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做法。

    女主角恋爱上的失败,完全可以归咎于女主角自身的原因,如:“读不懂空气”。通俗的说就是内心戏太多,太容易单方面的过度解读来自异性的善意。【这里也突出了本剧的一大bug,女主角最开始对办公室同事告白,却没有对之后的男二号告白。难道是因为男二号为女主角付出的没有办公室同事多吗?如果单纯理解为被办公室同事拒绝后,突然就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了,那女主也未免“成长”得过快了一些】以及女主角的马虎。【如:签合同不仔细看,假如签的是她所信任的人的合同也就罢了,签的还是曾经在公司羞辱过她的上司给她的合同,她竟然也没有细看就签了。一点身为成年人的戒备都没有】

    而女主角的卒睡症,也可以把其理解为是女主角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对于女主心理上的问题,不只是闺蜜经常有对女主做开导,后来登场的男二号和男主角,也有经常对女主角进行开导。而女主角对于这些开导,大都采用消极回避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剧集的延长、剧情的注水。【在这里还是提醒一下广大同胞,遇到挫折失败,别老把原因归咎于客观原因,多考虑考虑是不是自身不足导致的。毕竟你不是玛丽苏主角,现实生活中可没有人给你擦屁股。男主男二也好闺蜜也罢,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对于男二暗恋女主多年,为何偏偏是在女主被同事拒绝、被上司羞辱后才出场,其实也显得很突兀。如果为男二的出场做更多的铺垫,可能会更好一些。

    对于男主角与前女友分手、爱上女主角这段情节的处理。电视剧也做得一般般。明明在前女友彻底拒绝男主角之前,男主角都还是对前女友恋恋不舍的。被前女友彻底拒绝后的下一秒瞬间就被女主角吸引,显得男主角有点泛情。

    以及之后可有可无的女主角妈妈的戏份。其实都或多或少的拖延了剧情。

    即便如此,这部剧也还有28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如果只是想完整的讲一个甜甜的爱情故事,28集显然是太多了。这28集中,男主角在电视台与那个反派导演的戏份,其实也没有必要那么着重的刻画。

    如果这部剧能再精炼一些。讲清楚男二和女主,女主和男主,女二和男二之间的爱情故事。让男二从爱女主转而爱上女二、让男主从爱前女友转而爱上女主显得更加自然顺畅一些。就更好了。

    【详细】
    10599141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