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完王牌特工源起,再倒回去看第一战、会发现两部作品最大的差距其实不在于制作层面,相反我还挺喜欢沃恩的各种镜头设计和充满着浪漫主义的一腔热血;问题就出在本子上—-这次他彻彻底底一个人掌控剧本了。之前或许是因为有简·古德曼的“钳制”,他的恶趣味和无处安放的幽默总能被把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甚至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他的第一战和逆转未来都在拿历史当段子胡扯啊
重看完王牌特工源起,再倒回去看第一战、会发现两部作品最大的差距其实不在于制作层面,相反我还挺喜欢沃恩的各种镜头设计和充满着浪漫主义的一腔热血;问题就出在本子上—-这次他彻彻底底一个人掌控剧本了。之前或许是因为有简·古德曼的“钳制”,他的恶趣味和无处安放的幽默总能被把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甚至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他的第一战和逆转未来都在拿历史当段子胡扯啊,为啥没人去喷呢,原因就在于,第一战和逆转未来都是在拿“超级英雄”这个亚类型做底板来镶嵌历史元素,因为他那时候,或者说古德曼,深知去看这部片的人里面no one gives a shit about history,人们为什么要在超级英雄世界观里找“真实感”呢?所以焦点还是在一伙可以上天入地的变种人的爱恨情仇上,正是因为有这层扎实的情感主线贯穿全片,才让沃恩那套简单到粗暴、幼稚的改写历史显得相对合理:既有超英特有的炫酷和幽默,也有历史片厚重又千钧一发的紧张感。但源起完全反过来了,沃恩就是想拍一部一战片,并且灵机一动,为啥不套拍个kingsman呢,于是你会发现kingsman在整部影片里才是点缀的陪衬,他是真的想把自己幼稚的历史观给讲清楚了,这下问题就大了,之前在第一战还算收敛的腹黑恶趣味被无限放大,所有导致历史上事件真正发生的人物都幼稚且蠢。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昆汀也在玩弄历史啊”,可要明白的是,昆汀是在用电影完全改变一段历史,在他的世界观里很多历史的走向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他完全不用考虑什么人物前后的合理性,反正希特勒在他的手里就是死得窝囊、死得血花盛开;反正嬉皮士一个个都不得好死、反正莎朗塔特就是活下来了—-人们知道这都是一场梦,昆汀在逗大家笑。可沃恩不一样,他百转千回以后竟然想要让事件重新回到历史轨道,可这在历史片的语境里这完全说不通啊,要严肃就严肃到底,把人物写得更加真实可信;要荒诞就荒诞到底,直接写一战彻彻底底改变了整个kingsman宇宙世界观,也行,他就是任性到让最荒诞卡通的人物,活在一个真实到残酷的世界里,这让两条线显得割裂无比,it doesn’t make any sense。希望下一部他能把古德曼找回来把把关吧,对这个一向出格的系列真得爱的深沉,不要继续毁下去了…
听过一个小笑话,说,弟弟问已成年的姐姐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姐姐说想找一个玉树临风的,弟弟问什么是玉树临风啊,姐姐说就是玉做的树被风吹着,弟弟不明白玉做的树被风吹着是种什么感觉,等他长大了,等他看到周润发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玉树临风。最早看到周润发是在香港电视剧《上海滩》中,他扮演戴着礼帽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那时候周润发的演技可真是糗啊,有好多镜头是他拿着白
听过一个小笑话,说,弟弟问已成年的姐姐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姐姐说想找一个玉树临风的,弟弟问什么是玉树临风啊,姐姐说就是玉做的树被风吹着,弟弟不明白玉做的树被风吹着是种什么感觉,等他长大了,等他看到周润发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玉树临风。最早看到周润发是在香港电视剧《上海滩》中,他扮演戴着礼帽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那时候周润发的演技可真是糗啊,有好多镜头是他拿着白围巾的穗子扫他的脸,确实有点惨不忍睹,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他的风流倜傥,一点儿也不影响我热爱他。我曾有一个特别精美的笔记本,上面贴满了印有周润发的不干胶贴画,有他的剧照,也有生活照,其中有一张周润发与赵雅芝的合影,那是《上海滩》的剧照,是我的最爱。许文强手撑一把竹伞,高大英俊,伞下的冯程程温柔甜美,两人风华绝代,交相辉映。有一本杂志叫《中外电视》,是那个时候的八卦周刊,里面有很多港台影视红星的八卦新闻,内地明星的私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精彩,写了估计也没有什么人看,我们都关心遥远的星辰。有一年,周润发的夫人陈蕙莲产下死婴,在历史课上偷看杂志的我忧心重重,放学后我问妈妈:“脐带是什么?脐带能把婴儿勒死吗?”我当时正值青春期,除了整天疑神疑鬼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外,经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对此妈妈见怪不怪,得到的答复往往是:“你的作业完成了没有?”妈妈不许我老看电视,怕耽误我的功名,我还是有办法一集不落地看完。《上海滩》、《鳄鱼潭》、《火凤凰》、《笑傲江湖》,看完周润发的电视剧,白天在课堂上也不打盹儿,带着对周润发的倾慕和想象,顺利地考入大学。跑到大学再也没有父母的唠叨,可以想怎么看电视就怎么看电视,一宿不睡几宿不睡甚至再也不睡都没有人管。学校的电影院票价很低,经常放老电影,那些被好多届学生看过的电影,对于我们却是新的。有一年电影院维修,不知道内幕如何,修了整整一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我们周末全跑去录像厅,学校周边的录像厅都爆满了。可我不愿意去,那时录像厅热衷于播放莎朗斯通的《本能》,就不明白了,莎朗斯通岔开两条腿有什么好看的,两条白花花的身体纠缠在一起呼哧呼哧的,看得我直犯恶心。我喜欢看周润发的《倾城之恋》,有很多人没看过这部电影,看完小说的她们不喜欢范柳原,她们想象的范柳原是一个长着小胡子的油滑商人,跟阮玲玉的情夫似的。可我怎么可能不喜欢范柳原呢,因为我先看的电影,范柳原是发哥呀!我喜欢周润发扮演的范柳原对白流苏说:“你知道吗?你的特长是低头。”我喜欢到阶梯教室看录像,那是几个电子系的男生勤工俭学租来的光盘,我们怎么说都是大学生呢,欣赏趣味还不会只滞留在色情与暴力上,我们只须一块钱,就可以看到很多经典之作,比如《罗马假日》、《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当然我还是喜欢看《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江湖情》,剧中周润发身披黑色风衣,清秀冷峻,坚毅的下巴,高大身材,这一度奠定了我对男性的审美观。多少回,夜深了,从阶梯教室出来,慢慢蹓跶回宿舍,在斜斜的小路上,冷清的月光照在单薄的肩膀上,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中学时偷看电视的惬意和满足感,却无端地感到异常空虚。是因为剧情太过刺激,而生活太单调乏味,反差太大的缘故吧,我这样安慰自己。有那么一天,我忽然立志或者说突发奇想要做知识女性,杜绝一切娱乐埋首苦读,先是忙着考学深造,深造还没完就忙着兼职打工,打完工忙着写论文,写完论文忙着答辩,答完辩忙着找工作,工作后忙着处理人际关系,终于有一天,一个看过《防弹武僧》的80后小同事,毫不留情地对我说:“小苏姐,你的偶像都成大叔了。”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关注周润发已很多年。最后一次看到周润发,是单位发电影票去影院看《满城尽带黄金甲》,他演一个古代版的周朴园,在炼丹房被宫人搀扶着去沐浴,步履蹒跚。那个血气方刚玩世不恭有情有义玉树临风的周润发已经荡然无存!如果影院放映他的新影片,不准备去看了,“小马哥”渐行渐远,我的偶像已经老了,而我,也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追星的小女孩,我已有过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的感情,我牵过一个曾给我无限温暖的手,可是当我准备用一生的真诚去挽他的臂膀时却失去机会且永远失去,那种感伤,是再看多少周润发的脸都无济于事的。可我依然非常感谢周润发先生,《纵横四海》、《赌神》、《我在黑社会的日子》、《长短脚之恋》、《八星报喜》、《江湖龙虎斗》、《鬼新娘》、《秋天的童话》、《伴我闯天涯》、《监狱风云》,许多形象留在永不褪色的回忆里,是他陪伴我走过了那么漫长而寂寥的少女时代。
很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部剧,因为我是在已经更到28集的时候开始看的,所以观剧感受可能和追剧的人不同,例如从弹幕能看出来追剧的人可能嫌有的地方墨迹,但是我就感觉还好哈哈。
这部剧说是《朋友》姊妹篇,所以刚开始大家都在猜叶晓文和米佳的身份,最后结果揭晓的时候有可能会让人感觉“就这?”,其实我感觉这剧是从后面开始好看
很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部剧,因为我是在已经更到28集的时候开始看的,所以观剧感受可能和追剧的人不同,例如从弹幕能看出来追剧的人可能嫌有的地方墨迹,但是我就感觉还好哈哈。
这部剧说是《朋友》姊妹篇,所以刚开始大家都在猜叶晓文和米佳的身份,最后结果揭晓的时候有可能会让人感觉“就这?”,其实我感觉这剧是从后面开始好看起来了,它讲高阳叶晓文金贝贝等几人的校园生活和成长经历,经过种种,最后大家都得偿所愿。故事框架流畅,感情层次也是水到渠成。貌似看到有人嫌弃狗血(恶婆婆?百里追夫?),但是我看得很开心哈哈哈哈哈哈。看完之后我又从头开始刷了一遍,发现之前漏了很多细节,这剧细节做的特别好,例如高阳的QQ名第一集就有呼应,吴迪寶和米佳第一次谈话就能看出来米佳不在三班,还有后面硬币在高阳和叶晓文之间的传递等等,经得起深究。总得来说,这剧蛮不错,我挺喜欢。
p.s.有没有人能把这剧炒火,我想看各路太太产出!
出生在夏天的韩夏天喜欢的是秋天,因为秋天是她和父母第一次见面的日子。经常迷路,九岁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她一条指南针项链,告诉她,"没关系,迷路了也没关系"。擅长等待,她可以等父母离婚后和爸爸的重新见面,可以等三年也要去机场工作,包括她可以等李秀延坦白给她回应。她的秘密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遭受校园暴力,而缺乏安全感产生的自卑感。喜欢受人瞩目,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别人的
出生在夏天的韩夏天喜欢的是秋天,因为秋天是她和父母第一次见面的日子。经常迷路,九岁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她一条指南针项链,告诉她,"没关系,迷路了也没关系"。擅长等待,她可以等父母离婚后和爸爸的重新见面,可以等三年也要去机场工作,包括她可以等李秀延坦白给她回应。她的秘密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遭受校园暴力,而缺乏安全感产生的自卑感。喜欢受人瞩目,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却总是因为能力不足而不受待见。"对不起"是她的口头禅,其实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的应不应该却脱口而出的道歉。"没事""没第一次关系"也很容易说出口。外表冷静与人隔绝的李秀延,母亲短暂再婚遇到的哥哥曾是他的信仰和快乐,因为追赶被车带走的哥哥,出了车祸,带走了他右边健康的身体,带走了为寻找自己人生而逃走的母亲,留下了对哥哥的不解。残疾的身体坐上轮椅暴露在世人眼下,是带给他伤痛的目光,刺伤了他的自尊。他来到步梯前准备了结余生,和哥哥常去的面馆的老板拉住了他的轮椅。那间叫做"狐狸新娘星"的面馆,认识了开导他的老板,知道了老板原来不只是开店而是过气的童话作家,他写的书叫作《狐狸新娘星》。知道了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张先生也是那个时候面馆里遇到的,为他研发了未面世的机械步行器,让他得以同正常人一样行走工作。十几年后的同样的酒馆,不同的老板吃着面的李秀延,见到了童话作家的女儿,3秒钟爱上她。他不喜欢受人瞩目,渴望过平凡人的正常的生活,最好是可有可无的毫无存在感的存在。却总是因为救人而被推到众人面前。他稳重内敛,她开朗咋呼。他喜欢悄无声息,她喜欢被人关注。他谈论未来,她谈论今天。他没有勇气说出“没关系” ,她总轻而易举说出“没关系”。他和夏天的见面,第一次是在面馆,第二次是在站台挡车,最后才是在花店。她以为的和秀延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花店门口。人生信条和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两个人,在鸟瞰图神似"狐狸"的仁川机场相遇了,是偶然吗?在女主看来好像是吧,在男主看来却是蓄谋已久的心动。机场的俯瞰图,童话书和酒馆的店名,正如夏天爸爸所说,"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偶然发生的”。狐狸新娘星就像是一条线索,连起了这个故事的构架。所以呐,不要再说这个剧名和剧没联系啦。其实,我很心疼男主。默默做了好事却不能光明正大承认,确定心意时的谨慎,小心翼翼地坦白真相担心吓到女主,害怕受伤所以克制对女主的爱……如果我遇到他,想拍拍他的肩,对他说,“没关系,别人的注目也不重要,有人本就生来特别,有人爱平凡,自也有人爱你的特别,你看,你不是找到韩夏天了嘛。”所以啊,平行世界里的韩夏天,要和李秀延一直走下去噢。
本来不想写影评。但是今天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首先我想说说拍主旋律电影的几个好处。首先在审查上面就特别容易通过。管你什么剧情,管你什么逻辑?管你什么拍摄水平。只要是赞扬国家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以上这些统统都是都不是事儿。当我看到这个片子的龙标时,虎躯一震,没做过电影,不知道要拿到龙标有多难。
本来不想写影评。但是今天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首先我想说说拍主旋律电影的几个好处。首先在审查上面就特别容易通过。管你什么剧情,管你什么逻辑?管你什么拍摄水平。只要是赞扬国家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以上这些统统都是都不是事儿。当我看到这个片子的龙标时,虎躯一震,没做过电影,不知道要拿到龙标有多难。
太长不看版:这是2000-2015这十五年中为数不多罕见的能有宏观叙事和微观细节描写的电影,哪怕是在2020年的今天都是罕见的一部,非常值得一看。
自《悲惨世界》死里逃生后,一直想找个轻松暖心的片子看。偶然发现了这部《旅猫日记》。
看片名,旅游+日记+猫;看海报,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兰天白云,阳光又干净的大男孩。
我寻思这片子可以安全观看。
不料!一部猫片而已,又哭成了忠犬八公。
巧的是,男主人公阿悟的第一只猫也叫小八(hachi),跟八公(hachiko)有点像。这部影片第一次公映是201
自《悲惨世界》死里逃生后,一直想找个轻松暖心的片子看。偶然发现了这部《旅猫日记》。
看片名,旅游+日记+猫;看海报,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兰天白云,阳光又干净的大男孩。
我寻思这片子可以安全观看。
不料!一部猫片而已,又哭成了忠犬八公。
巧的是,男主人公阿悟的第一只猫也叫小八(hachi),跟八公(hachiko)有点像。这部影片第一次公映是2018年蒙特利尔的电影节,当时很多北美观众也哭成了狗,说不定将来这部《旅猫日记》也会象《忠犬八公》那样在英语世界翻拍。
故事是阿悟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养猫,于是他带着小七(Nana)走访过去的朋友,希望为小七找到可靠的寄养家庭。每见到一位旧友,就会回忆与这位朋友的过往:小学好友修介发现小八,欲养而不得;中学的两位好友杉和千佳子,年少的他们有一种循环暗恋关系,此时的杉与千佳子已经结婚并共同经营民宿;阿悟的小姨最后收养了小七。在这个过程中,阿悟的身世和不能继续与小七厮守的原因也渐渐明朗。
小七是一只挺文艺的猫,担当这部电影的旁白。一开场就引用夏目漱石:
我是猫,还没有名字。
跟着阿悟,小七见识了日本的山山水水:
能亲眼看到富士山的猫在日本可不多见,不由得生出一种优越感呢。
阿悟去住院,忍痛将小七锁在家里,一人一猫对骂“八嘎”的时候,又好笑,又好哭。
外景很美,很多都能拿来作明信片:
大大的富士山(小七说,果然大的东西都很特别);
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地;
阿悟养父母墓地上方的彩虹;
满月的夜晚,屋脊,猫的剪影(此处可以写俳句了)。
不再剧透了。
虽然哭成了狗,不过看了之后并不后悔,挺清新的一部电影,有人说俗套,我倒没觉得。
末日激战 去年的片 我给3?
网飞拍的应该可以看,虽然更多人说这片挺烂的,但我反而觉得还不错,但是少了点科幻的元素
正片开始,内容大概就是一个犯了错的黑人小伙被调到了一个新地方,然后发生的事(原来这个小伙是开无人机的,所以不会打仗)细节自己看吧。然后节奏也不慢,挺合适的,导演是拍金蝉脱
末日激战 去年的片 我给3?
网飞拍的应该可以看,虽然更多人说这片挺烂的,但我反而觉得还不错,但是少了点科幻的元素
正片开始,内容大概就是一个犯了错的黑人小伙被调到了一个新地方,然后发生的事(原来这个小伙是开无人机的,所以不会打仗)细节自己看吧。然后节奏也不慢,挺合适的,导演是拍金蝉脱壳的导演,功底应该还不错,虽然演员表里猎鹰是第一位,但是还是那个小伙戏多。
总体来说可以看,就是故事有点俗,少了点科幻元素,还有结尾结的有点仓促。
听说我今年打算要孩子,朋友推了我这部剧,看完前五集感觉挺不错的,涵盖不同时代、家庭环境下女性生育所要面临的问题,而它直白的体现方式主旨不在散播焦虑,而是预防针“想好再生”。
我们总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步步被推着走,长大成人,工作恋爱,结婚生娃。看似被规划好了一切,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有些女生还以为
听说我今年打算要孩子,朋友推了我这部剧,看完前五集感觉挺不错的,涵盖不同时代、家庭环境下女性生育所要面临的问题,而它直白的体现方式主旨不在散播焦虑,而是预防针“想好再生”。
我们总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步步被推着走,长大成人,工作恋爱,结婚生娃。看似被规划好了一切,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有些女生还以为生孩子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殊不知生命的诞生和成长需要一个家庭付出多少努力,生孩子和养孩子,没一件是容易的。而这部剧就是一剂现实预防针,让我们看到了,思考了,再决定。
这剧其实让我了解到产后挺多事情的,比如溢奶、泵奶、排恶露、宝宝湿疹、产后瑜伽、家庭关系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有种想拉着老公一起学习知识点的冲动。
如果没有后面的反转,这就是一部平平无奇的警匪片…有反转就成了苦情片
·
男主的亲属垂危之际 一家人因房屋归属而吵得不可开交。男主放了几只虫子 然后亲属给他拿出了钥匙……
刚离婚的 如果没有后面的反转,这就是一部平平无奇的警匪片…有反转就成了苦情片 · 男主的亲属垂危之际 一家人因房屋归属而吵得不可开交。男主放了几只虫子 然后亲属给他拿出了钥匙…… 刚离婚的王先生和四年级的女儿搬来。房客还有一个神神叨叨的游戏死宅伯彦。上班族陈女士时常为了钱而带man回来。体育老师老张和老婆离婚后搬来,他喜欢健身和喝过期牛奶。还有一对同性恋人 眼镜男郭力和年轻男。晚上,男主和老张都会偷窥。神秘女颖如黑暗的房间内摆满了行李箱。男主用监控时时关注着房客们 并记录。 他好奇颖如 于是躲在床下偷窥。颖如和一男在家中,颖如捡起衣服时见床下有一人 但没有声张。男主于监控中见男子被绑于浴缸 报警又挂断了。颖如慢慢杀死男子,然后来敲男主的门来借打火机 男主借给了她火柴。男主在监控目睹颖如kill了男子。男主向颖如问起工作,颖如称自己没有滞纳过房租。颖如烹饪了男子,再由男主端给众房客食用。老张和陈女士互相称对方运动量大。王先生因为下班晚 感谢陈女士帮忙照顾女儿。眼镜男称不会让年轻男去当兵。 男主决定打开所有人的人生尽头,买了几种药。男主偷偷潜入陈女士房间 将蚊香浸泡进不可描述?药水中,又将药片偷偷放入死宅游戏男的汽水中 死宅男晕倒。男主张贴了钥匙丢失的告示,再设局让老张拾到钥匙。死宅一丝不挂醒来,捡起书 激动。老张用钥匙偷偷潜入陈女士房间,做出疯狂行为。男主时常将昏迷的死宅搬运至别处 于是死宅怀疑自己瞬移。男主偷换同性恋人房间内物品的位置 离间了同性恋人。颖如用行李箱装回了药店掌柜,于是男主来找颖如归还火柴 男主试探问颖如房间内是否有人,颖如称有。陈女士又带一人回来,老张躲入衣柜。男子离开后,老张出来 与陈女士不可描述。男主将晕倒的死宅搬运到同性恋人的床上 用不可描述的器具令死宅流出liquid并流血,年轻男认为自己被背叛了。死宅醒来,目瞪口呆。年轻男要眼镜男讲清楚,他自己容忍了恋人后来已婚已育,二人不可描述。年轻男希望和眼镜男殉情,不可描述时 年轻男自杀。死宅因不知何时失身了而崩溃。眼镜男在野外埋了年轻男。颖如绑架了小女孩。老张见陈女士带一男回房,偷听不可描述之声。死宅于陈女士的床下醒来,男子与陈女士吵打 老张赶走了陈女士。陈女士认为老张将钥匙给了死宅 阻止了她傍大款,老张称不知死宅如何进房的,二人争吵。死宅见年轻男的尸体出现在床下。王先生不见女儿 来问陈女士,陈女士称老张拾到了所有人的钥匙。眼镜男来敲死宅的门,要他归还年轻男。老张见小女孩被绑于衣柜里,此时王先生敲门问小女孩下落,老张否认 王先生称从陈女士那得知老张拾到了钥匙,王先生闯入 衣柜门开见女儿。眼镜男见年轻男尸体在死宅的床下,男主赶来称不要报警 怂恿眼镜男和死宅分尸。王先生与老张争执,老张将王击晕。老张欲处理王先生的尸体,因死宅出现在别人房间而怀疑其有钥匙 于是捶打他,眼镜男阻拦老张,老张摔倒 袋子中的头颅掉落。颖如和男主对视一笑。 police拿着房客们的照片盘问男主,得知男主的行为后 目瞪口呆。警长找到男主资料 得知其是卧底police,黄四郎制造连环杀死女中学生的案件后被判定精神疾病而被关入精神病院 男主卧底进了精神病院。卧底案件的警长因车祸而成了植物人,男主自称卧底 无人相信。卧底警长去世后,妻子由日记得知男主身份。男主离开精神病院后失联。男主进精神病院的第五年,黄四郎离奇上吊身亡。男主因在精神病院被虐待,后来用同样的方式虐待被绑架者(100分时, 药店掌柜被男主kill 另一个被kill的是老张吧)。男主烹饪了尸体给房客们(被烹饪的是郭力的侄子?)。police称男主是胡说八道 房子并非继承来的而房主失踪了几年,实际陈女士和王先生是夫妻 伯彦是正常的高材生 爱好男的老张是大学教授(已失踪) 年轻男一直照顾重病的没有眼镜的郭力,一起失踪的年轻人是郭力的侄子 偶尔来照顾郭力。隔壁黄四郎问想知道女儿在哪吗 给了男主钥匙。男主的女儿吊死在病房里。男主想象在审讯室 对面是女儿…… · 看前面觉得这是一部安全教育片。买得起最安全的别墅的早买了,买不起的只能住楼房。租房和住酒店务必要检验好再住,租房要层层加强安全系数。 后面是一部苦情片。正常的police 为了调查杀人狂魔而卧底进精神病院,最终被逼迫成了精神病患 而成了杀人狂魔。
战争各个部分的细节刻画极其具有真实力,这一点与上部相同。我认为这一部的深度要超过上一部,它不仅仅是在呈现战场,它还在呈现军队与百姓的关系,一块土地与革命的关系,一个政权与人民的关系,战争与人民的关系。如果把上下两部分开了看,我愿意给下部六颗心。看这部片,我数度热泪盈眶,有同情也有感怀,还有对人的命运的悲悯,对苦难历史的不忍直视。刘邓看望借锅老人、警卫员放马
战争各个部分的细节刻画极其具有真实力,这一点与上部相同。我认为这一部的深度要超过上一部,它不仅仅是在呈现战场,它还在呈现军队与百姓的关系,一块土地与革命的关系,一个政权与人民的关系,战争与人民的关系。如果把上下两部分开了看,我愿意给下部六颗心。看这部片,我数度热泪盈眶,有同情也有感怀,还有对人的命运的悲悯,对苦难历史的不忍直视。刘邓看望借锅老人、警卫员放马、刘邓争着留在大别山周旋。片中最美的三处场景,是对战争残酷的反衬,也是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大汉沐浴图、河边洗晒图、油菜花田会师图。
“我们的纪律不是一纸空文,我们的纪律是铁是钢,如果我们对我们身边的一个连长都不能执行纪律,那么对其他的营长、团长、旅长包括对我们自己,又如何约束呢?”
以上台词对任何一个权力机关都是适用的,拥有暴力或者暴力支持下的权力的团体需要有规则予以规范,否则固有的人性当中的丑恶性就会生出祸乱,对那些没有暴力和权力的普通民众来说就是最大的苦难。希望我们身处的国度的统治者能够执行那些制定得良善的法律,尤其是限制权力者的法律,最根本的是不能让我们的人民制定的宪法失去它的现实意义和应有的尊严。
“老乡们又怎么能相信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
“当年的红军”代表着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品质和身份的认同,岁月流转,人去人来,一个团体在不断地变化,谁也不能保证一个团体在发展中会性质不变。能得到这些的不是自称为“红军”,也不是相同或类似的衣装,而是言行所秉持的观念和信仰,还有那种命运相融的紧密关系。对于任何一个革命政权也是如此,从前的王朝更迭便是统治者变质的结果,中国人民受了太多苦难了,他们不应当继续重复苦难的历史。希望我们的革命政权能够在变化发展中始终不忘历史的初衷,希望一代一代的接班人能从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认同中将自己的人生与中国过去的革命历程进行某种链接,时时警惕自身,勿辜负先辈革命之难,也就是不辜负自己之来处、现时所处之土地、未来子孙之生计,继续不断地变革自身,保持自身的精神不老、永续传承。坚定地去做“当年的红军”的后继者。
“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
此句简直是至为清醒之识,老百姓是一切政权所以建立的根本所在,而政权建立为了老百姓才是老百姓持续支持政权的不绝之源。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的存亡其实并不是掌握在老百姓之手,因为没有哪个老百姓是愿意战乱人祸的,尤其是中国人民,历史不断地向我们证明,中国老百姓是那么忠厚老实,不是难以存活他们是从不打算推翻政权的。这样的人民值得更好的对待,而不是因其忍耐而愈加压制。这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从来没有注定的归宿,谁能让老百姓好好活着,老百姓自然跟着他走。因而,政权团体需要保持这样清醒的自觉,时刻警醒自己是否有资格让百姓拥护。希望我们的国家政权能够永葆这样的充满理性的自觉。
“从红军到现在,老百姓支援了我们多少,而我们给他们留下了多少这样的条子,让他们等着兑现。不管哪一级政府,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对得起老百姓,没有他们,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毫无疑问,中国的革命就是人民革命,革命的军队是人民组成的,革命战争所需的物资是人民供应,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支持下实现的。为什么要支持,因为革命者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全部人民作出了牺牲,所以人民拥护革命者并为他们作出牺牲,这是相濡以沫的关系,互相成就。相反,若一方不再爱护另一方,那么这种关系就势必会破裂而难以维持,最终也许重新革命,再造共和。因而,人民应当是政权的目的,政权是人民的凭借。希望中国能够把这样的正大光明的革命关系进行到底。
诸多地婚姻当中,真正和谐、平等和均衡地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总有一种微妙的奴役存在着,甚至有一种食物链存在着,总有一方处于被奴役、被压榨和被啃食的地位。
在《大小谎言》爆火之后,妮可 基德曼又一次出任制片人和主演,和HBO合作,启用苏珊娜比尔和大
诸多地婚姻当中,真正和谐、平等和均衡地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总有一种微妙的奴役存在着,甚至有一种食物链存在着,总有一方处于被奴役、被压榨和被啃食的地位。
在《大小谎言》爆火之后,妮可 基德曼又一次出任制片人和主演,和HBO合作,启用苏珊娜比尔和大卫凯利担任导演,推出迷你剧《无所作为》,并且妮可还亲自演唱了片头曲。
在第一集的前十五分钟,我以为这就是个《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之类的剧情,上东区富有家庭的婚姻、子女教育、事业的冲突和矛盾而已。可没想到,进度条到第18分钟,突如其来的美女祼体吓我一跳,好吧,HBO,不愧是你。
《无所作为》目前更新到第三集,从第一集开始,节奏和叙事就非常抓眼球,那段小提琴的BGM也是太带感了。
说说这剧吸引我的点吧,在《大小谎言》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高知女性,却深陷在丈夫的家暴中无法脱身,一次次被家暴,一次次又被丈夫的祈求、温柔、爱抚所打动,一次次想离开,一次次又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和力量。这种变态和扭曲的爱,蒙蔽了曾经是律师的她的心智,让她觉得可能没有谁的婚姻是完美的,为了孩子选择将就,最终是通过四次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让她逐步地看清了真相,接受了现实,放下面子和虚荣心,开始一步步进行自救。
而在《无所作为》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心理医生格蕾丝,她曾经挽救过许多人的婚姻,她能够在谈话中直中靶心,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事人情感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行为逻辑,从而让她的客户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误区,将一团乱麻的感情生活逐步理顺。
多复杂、多难搞的婚姻迷宫,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情感模式。
一对同性恋人来找她,解决的是其中一方总是出轨的问题,格蕾丝在与双方交谈之后,指出,一方总是出轨,并且还总是容易被伴侣抓包的原因是:出轨方享受被伴侣发现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较量,为的是向对方证明,你并不能掌控我。此话一出,一方拂袖而去,出轨方乖觉的坐在沙发上表示,医生你真厉害,直切要害,我们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现在我要出去安慰一下他了。
而另一个女客户则歇斯底里的抱怨着自己的丈夫昨天晚上冲自己发了多大的脾气,而她怀疑丈夫有躁郁症。
格蕾丝斟酌许久,才缓缓地说出:这是你的第三段婚姻,你平时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判断力的人了,你会至少试20双鞋子,才会选择一双,你选择染发师甚至会做背景调查,你选择我,肯定也对我做过背景调查,但唯独对于恋爱这件事,你一旦遇到让你动心的男人,你的那些判断力就消失了。记得你上一次来我这里,我们本来是要谈谈你的第二段婚姻,但那天我清楚记得,你是飘着进来的,一直在兴奋地跟我谈起你刚刚认识的这个男人,也就是你现在的丈夫。也许并不是你的丈夫一定会有躁郁症,也许是你的情感模式出了问题。
真相往往残酷到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人们付高价请心理医生来告诉他们实话,但往往听到真相后又气愤到不愿相信,不愿接受。宁肯指责是心理医生不够专业,比起承认自己的无能、失败,还是指责他人更容易一点。
看上去多复杂、多难搞的婚姻迷宫,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情感模式,很显然格蕾丝是非常擅长找到那把钥匙的人。
这里必须得赞扬下女神的演技,在《大小谎言》中,她是湾区慵懒迷人的全职太太,她是需要心理医生指点迷津的那个人,在心理医生指出她和丈夫之间是否存在家暴时,她仍然逞强的不愿承认,认为她不是弱者,她也还手,只是之后粗暴的性爱让她难以接受。在真相面前,妮可扮演的瑟莱丝特紧张、抗拒、痛苦,不愿承认自己是受害者。但最终,在咨询师的包容下,她回顾了他们的婚姻历程,意识到这就是家暴。 然后,泪流满面,几近崩溃。 哭着说不止一次强烈地想要离开佩里,但当真的想到分开时,心里却是撕心裂肺的痛。以前我不觉得妮可的演技有多好,但正是这段表演征服了我。
而在《无所作为》里,她又化身为纽约客,她是心理医生,是观察别人,给出别人建议的那个人。妮可扮演的心理医生的感觉仍然非常到位。可能因为妮可基德曼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也是一位大学教授,她的父亲曾经为很多人做过心理辅导。所以妮可这几年参演的美剧都有着心理学的背景和元素。
什么是纽约客?正如剧中一个精英律师妈妈的说法:这可是纽约,在纽约却不忙得要死是种罪恶。
我们以为多大的罪恶,不过是一个底层的年轻妈妈在送完儿子上学后,坐在学校对面的长椅上发了一会儿呆而已。而这被纽约上东区的精英妈妈认为,你看她既没有拿本书,也没有忙得团团转,而只是干坐在那里,真是罪恶。
纽约上东区的家庭,每个人都忙碌有序,见缝插针,多线程处理各种事务,但还保持着光鲜体面,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
我们是否都生活在自带滤镜的泡泡里,而有些真实的事却被我们自动忽略了
上东区的富人家庭,自然夫妻双方的工作都很体面,格蕾丝应该是从小过着小公主般生活的那类幸运女孩,自己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丈夫乔纳森是一位儿童肿瘤专家,儿子上的是需要考量和筛选父母收入、家世、职业和教育经历的私立名校。
一个是心理医生,一个是儿童肿瘤专家,这意味着两人的工作都是压力极大,对身心和情绪稳定都有极大考验的工作。
乔纳森每天面对的都是身患癌症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对于他们来说,医生是像神一样的拯救者。而每个医生都想尽全力去救治自己的病人,但最终的结果也往往是无力回天。乔纳森会参加自己每个病人的葬礼,参加自己病人的葬礼,会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外界眼中,乔纳森是位极有爱心的医生,他富有同情心又幽默,不是那种冷冰冰告诉孩子父母,你的孩子会死的那种医生,也曾登上过著名杂志。专业、敬业、富有爱心,这也是格蕾丝对丈夫的印象。
所以,当丈夫回到家中,情绪稍有波动时,格蕾丝是很体谅和照顾丈夫的。
但在同事的眼中,乔纳森却是另一种模样。他喜欢并且非常享受被小病人的父母当成神一样的存在,他享受着这些人对他的迷恋、崇拜和瞩目,这在某程程度上助长了一种极其不健康的自恋和膨胀,于是,当一个七岁小男孩的年轻、美貌又脆弱的母亲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出轨了。无论是职业规范、道德还是婚姻,他都破了忌,犯了错。
格蕾斯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是能够倾听、观察她的客户,并且无论对方是怎样的人,她都要接纳对方并与之共情。这样长年的职业生涯使得她看上去非常的善解人意,无论对方多么不合群,她都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去理解对方的行为,使对方放松下来。
所以,当一个格格不入的闯入者埃莲娜到来的时候,即使其他的妈妈们都表现出了疏离和不可理解,格蕾丝仍然释放了最大的理解和善意,甚至当埃莲娜在健身房的浴室故意一丝不挂的祼体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仍然保持着克制和礼貌。
我并不是说格蕾丝有什么不对,而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有时候过于善解人意和体谅对方,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和痛苦。
比如,格蕾丝对于丈夫的理解是:他和原生家庭不睦,小时候养狗造成了创伤,每天的工作压力极大,病人的死亡也是一种创伤和濒临崩溃的体验,这些都使得她对丈夫充满了怜惜和爱的光环,而忽视了很多本应引起警觉的真相。
而乔纳森却对妻子的软肋了解得更加精确,他知道说哪些话会逗她开心,说哪些话能够马上让她对自己怜惜,甚至在当他被作为杀人嫌疑犯抓起来之后,他仍然能够牢牢抓住如果儿子有一个杀人犯父亲,这对孩子将有多不利的影响,而让明明已经知道他出轨,并且还在外面有一个私生女的妻子心甘情愿的拿钱出来为他请最好的律师,搜集各种证据来辩护。
并且,丈夫还能够利用格蕾丝和父亲之间的隔阂,顺利向老丈人借出巨款,既能瞒住老婆,还让老丈人感激涕零,感谢女婿给了他一次帮助女儿的机会。这可真是扮猪吃老虎啊。
即使曾经的朋友 、自己的父亲,乔纳森的前同事都在提醒格蕾丝,不要相信他,远离他,保护好自己和孩子,而格蕾丝仍然执意地相信丈夫,是那个女人在纠缠他,或许是那个女人有强迫症,她疯狂的爱上了能够拯救自己孩子的神,所以干出了很多疯狂的事。
心理学上认为,当遭遇伴侣背叛之后,会产生几个阶段:悲伤、愤怒、否认、恐惧、适应、孤独、友谊。
在最初的悲伤和愤怒过后,因为被背叛的情绪实在过于痛苦,而人的心理机制又非常的巧妙,它只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能够承受的痛苦,这样我们就不会崩溃,难以承受的痛苦就被放在了“否认的袋子”中,要等到我们足够坚强,能够承受这份痛苦时才会被释放出来。
电影的开场设定在德累斯顿的堕落艺术展览上,Elizabeth带着小外甥Kurt参观这些被第三帝国斥为“无用,疯狂,放纵”的现代艺术,电影里那位趾高气昂的官僚指着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作得出了诸如此类的结论:“这些高价画作是对税收资源的浪费”,荒谬的是,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本人就曾是现代艺术的超级拥趸。
堕落艺术展(The Degenerate Art Exhibition),是纳粹德国
电影的开场设定在德累斯顿的堕落艺术展览上,Elizabeth带着小外甥Kurt参观这些被第三帝国斥为“无用,疯狂,放纵”的现代艺术,电影里那位趾高气昂的官僚指着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作得出了诸如此类的结论:“这些高价画作是对税收资源的浪费”,荒谬的是,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本人就曾是现代艺术的超级拥趸。
堕落艺术展(The Degenerate Art Exhibition),是纳粹德国对艺术界展开清洗的前奏,真实发生地在慕尼黑(电影里改成德累斯顿),之后蔓延到其他城市。这里说的“艺术界”,并非全部艺术,希特勒痛恨的是现代的抽象派艺术,对古典艺术则倍加推崇,后来纳粹招牌导演李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的一系列宣扬德意志帝国气魄的电影就深得希特勒审美精髓,充满了古典雕塑的庄严美,在《意志的胜利》中,你很难不被它所流露出的磅礴、轩昂、国家集体主义所煽动,尤其在那个意识形态摇摆不定的年代,大众极容易沦为政治号令的傀儡。
人对不了解的东西始终是心存恐惧的,当事物的发展走向超出你的有限认知,逃避是首选项;如果你手握权力,一切又都不一样了,个人意志被赋权后,拥有了对国家意志的主导权。这里引出了一重悖论,既然艺术被评定为“无用和堕落”,为何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剿灭?如果它是软弱的,那一个自视强大的政权应该没有理由去害怕会被颠覆吧?除非,权力机构深知,艺术拥有改变世界观的力量,这也是导演在映后Q&A所表达的。这种矛盾构成了政治最虚伪也是最具欺骗性的面相。
另一方面,这种清洗与希特勒所笃定的“优生学”一脉相承,电影中Kurt的岳父(曾是纳粹德国的妇产科医生,为那些被定义为生理心理残疾的女性做绝育手术)终其一生都受这种思想毒害,连自己的女儿也不放过。希特勒断章取义尼采的超人学说,认为唯有纯净雅利安人的血统(racial purity),才能造就一个没有弱者的德意志。同理,艺术上的那些impurity,也是应该被清理的。
这决定了《无主之作》和政治背景是无法割裂开的,电影追随男主轨迹,分为三个时空:纳粹德国,东德,西德。但电影最美妙之处,恰是渺小人类试图摆脱政治外力所做的努力。尽管在一个被剥夺光明和幻想的世界,无论是Kurt和Ellie的迷人爱情,还是Elizabeth流血敲出的C大调,都是彻头彻尾的“非理性行为”,所谓被加缪定义为悲剧的特质。愈浓烈,就愈凸显人世的荒诞,愈不和谐,就愈反衬出社会的秩序井然。《无主之作》在歌颂“堕落”的同时,也唱响了自由的乐章。
童年时期的Kurt目睹了姨妈Elizabeth被强行送进疯人院,在这位偶尔人来疯的长辈身上,得以寻觅到一丝被称为“人性光辉”的东西,这是纳粹阴霾下人性尚未完全泯灭的虚弱象征。电影曾给出Elizabeth的脸部特写,那双如地中海般蔚蓝的眼睛很多年后我们仍将看到,那时Elizabeth已成为帝国遗传学的牺牲品,她的外甥Kurt则长大成人,继承了这抹蓝色,在数度聚焦于Kurt的眼部特写中,产生了奇妙的时光回溯感,是某种心有灵犀的对望,艺术,剥夺了时间对记忆的宰制,淡化了压迫造成的创伤,带着观众蹒跚回到Kurt和Elizabeth坐巴士回家的那天下午,残酷和美好并存的时刻。
战争和死亡无疑是种负担,少年Kurt却以蓬勃而充满生命力的姿态出场,那句“我发现真理了!”透露出孩童的顽皮和无邪,也和战争德国的废墟状态格格不入。一开始他在印刷工厂工作,很快因为天赋异禀考上了艺术学院,学习写实主义绘画,这在东德是主流,大家似乎默默接受了这种不容置疑的趋势。战后苏联和美国迅速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德意志分裂的局面,人被历史大潮推着向前走。在东德,太享受艺术似乎成了一件很布尔乔亚的事,务实地为政治服务,成了它唯一的使命。绝望的不是谁来当政,是你发现,无论谁话事,艺术都逃不过沦为附庸的命运。你以为这个政权倒下了,人民就会重获自由,但不过是换个囚笼呆着,做着另一种形式的困兽之斗。一颗螺丝钉的悲哀,在于它全部的价值肯定都来自他人,这个“他人”可以是A,也可能哪天就变成了B,C,D。所以螺丝钉可以被轻易取代,就像Kurt为博物馆画的“劳动者万岁”的壁画,很快就被抹掉换上新的代表政府意志的画作。
Kurt之后逃离东德并成功进入西德艺术学校学习。在西德,展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太多的“ich”(德语:我),“你的问题就是有太多的ich,ich,ich”,东德艺术学院院长的警戒言犹在耳,彼时Kurt本想退掉壁画的工作,最终还是妥协了;而此时此地,拥抱自我反倒成了被鼓励的,艺术学校里的那些怪咖,有用马铃薯搞创作的,有狂割纸的,还有往自己身上泼黑白油漆的,他们无所畏惧突破着艺术的传统边界,掀起一场接一场的自我革命。始终相信,艺术是需要管道来表达的,不管你对艺术做何种价值判断,虽然这种“创作自由”有时候让人过于注重形式是否够创新,忽略了最本质的艺术核心,Kurt也曾被这个陷阱迷惑过。
在探索的道路上,Kurt终于明白,艺术的创作并非炫技,也不是停留在表象的不知所云,它首先要是真诚的,与生命息息相关。记忆里模糊却又清晰的姨妈Elizabeth,孕育新生命的爱妻Ellie,纳粹凶手,响应国家号召的战斗机...那些黑白照片,是连接Kurt年轻生命过去和现在的bridge,也成了他的创作“缪斯”。复刻旧照片,用绘画的形式呈现,这些画作被做了模糊处理,色彩单一,初看似乎只是copy,全无技巧可言。但穿透那层画布,确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抛弃对形式的过度追求,绘画还剩下什么?被问到画中那些人都是谁,Kurt以“不认识的人”做回应。对历史,人是健忘的,时光长河里那些不具名的人事物,转瞬即逝的悲欢离合,最终都变成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来论证战争波及的范围,死亡人头,势力对比。数据帮助我们厘清错综复杂的事实本末,但面对庞大的真相,终究还是雾里看花,情绪的部分,感性压倒理性,则交由艺术,飘渺的迷惘和悲伤,总是能在艺术中找到慰藉。Kurt的画作有一种朴素的力量,就像毕加索扭曲的被几何切割的人像、康定斯基难以捉摸的点线面组合,在五花八门的形式下,都诉说着同一个单字:ich。
《无主之作》的剧本借鉴了德国画家Gerhard Richter的经历,这也是电影把背景地设定在德累斯顿(Richter故乡)的原因之一。导演曾和Richter共度数周,电影最终也“利用”了Richter的那段创伤(use the trauma of his life),但或许正是靠得太近,87岁的他至今都未看过电影成品(导演映后Q&A)。无论如何,这都印证了一点,即艺术创作是需要养分的,无论是来自外界,还是来自内在,艺术的梦幻部分还是需要一个根基作支撑。
《无主之作》不是那种使用前卫镜头语言的电影,叙事也是中规中矩,甚至是cue到G点的配乐也有泛滥之嫌。但跟强大的情感共鸣比起来,这些都是个人口味问题,并没有到宣兵夺主那么严重。对艺术的自由追求,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只因它伤害到了某些人的利益,然后被冠冕堂皇地贴上“anti-something”的标签。
就如导演说的,今天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五十度灰》或是超级英雄的电影,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电影一开始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精神享受,只是感官上的满足容易造成思想倦怠和麻痹,时间久了我们也就认可了某些既成现状,懒得改变。所以《无主之作》是勇敢的,导演也是勇敢的,筹资和宣发是这类电影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尤其是在如今电影院都被好莱坞大片占据的当下。驱使导演去拍《无主之作》的是responsibility,上一代人经历了什么,必须有人说出来,而不是用一个“I‘m guilty”或“I’m not guilty”敷衍了事。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失去、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自由太脆弱了,我们所享有的,珍贵而易逝。
1、个人认为主人公多力特这个角色与钢铁侠是有一些共性的。我在他们身上都看到了一种天才的思想,一种非常人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有点类似于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才能达到的。既有天才的机智聪明又有疯子所拥有的创造能力。
2、影片中也通过动物描绘出了很多人类的精神状态,很多人类的处事方式。从动物的角度折射人类的一面。
3、露丝公主真的好美!气质绝了!!!
1、个人认为主人公多力特这个角色与钢铁侠是有一些共性的。我在他们身上都看到了一种天才的思想,一种非常人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有点类似于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才能达到的。既有天才的机智聪明又有疯子所拥有的创造能力。
2、影片中也通过动物描绘出了很多人类的精神状态,很多人类的处事方式。从动物的角度折射人类的一面。
3、露丝公主真的好美!气质绝了!!!
盗号的人给这部剧打了五分…还有一个啥影片…我以为是哪个朋友搞错登录我的账号了,随手删了,然后才反应过来,刷分???
第一次遇到盗号!想想都害怕!我的豆瓣消息里还有和朋友交谈中透露的个人信息,而自己在豆瓣记录的林林总总的一两句观后感就是我的过去和回忆,如果
盗号的人给这部剧打了五分…还有一个啥影片…我以为是哪个朋友搞错登录我的账号了,随手删了,然后才反应过来,刷分???
第一次遇到盗号!想想都害怕!我的豆瓣消息里还有和朋友交谈中透露的个人信息,而自己在豆瓣记录的林林总总的一两句观后感就是我的过去和回忆,如果盗号的侵犯我的隐私,如果她们删掉或更改我的记录…
这种手段,真的强烈谴责!而且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被盗。
制作方?宣传方?请停止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