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51447
  • 古里
    2021/9/4 23:54:21
    全片剧透

    纯记录,记性不好,不记下来转头就忘了。

    新西兰青年的百物语游戏之夜,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很酷很时髦吧(?◇?)

    开胃菜是游戏发起者讲述的日本故事:妻子在百物语之夜诡异自尽,武士随即殉情——这一看就是编剧原创。

    故事一,森林中,变成白衣女孩模样的食人女

    纯记录,记性不好,不记下来转头就忘了。

    新西兰青年的百物语游戏之夜,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很酷很时髦吧(?◇?)

    开胃菜是游戏发起者讲述的日本故事:妻子在百物语之夜诡异自尽,武士随即殉情——这一看就是编剧原创。

    故事一,森林中,变成白衣女孩模样的食人女巫,被食人族父女设套猎杀。故事二,“父亲”说噬魔族(雾魔)作乱,小男孩生来便被禁锢屋中,而实际上是被绑架洗脑了。故事三,恶魔化身黑瞳小孩,侵扰病重老妇。故事四,口吐火星的恶魔入侵四口之家,母亲挥刀救女,却不知是臆想还是真实,是救女还是杀女。

    讲故事的是男青年,为何却是亡母少女吹蜡烛?故事五,短发女在棺材中醒来,电话闺蜜救助,被恶意拖延缺氧致死,因其劈腿闺蜜男友,遭此报复。故事六,恶魔乔装成俊美神父为少女孕妇“驱魔”,实则带走新生婴儿害死孕妇全家。

    故事七,搬入单身公寓后,女子被男鬼偷拍并害死——先前男鬼死亡时被女子拍下照片,而男鬼生前也是拍了他人的溺亡照片。

    最后,发起人讲述女巫奶奶被邻居害死自己流落孤儿院的故事,她为报复发起游戏害死其他参与者。可能前阵子看过更烂的短片合集,就觉得这部也还好?至少不算太粗制滥造。我个人最喜欢故事六,魔鬼神父戴上帽子后很戳我审美。

    【详细】
    13846650
  • 嘻嘻不爱吃苹果
    2022/11/6 2:09:42
    女生就是要革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从稍显青涩的高中生活角度反映出很多现实社会问题。 女性社会面临的不平等以及随便轻浮的语言骚扰(如果你计较那就是你小题大做等),有色人种面临的歧视,残障群体被社会忽视等等问题 开头的梦境也很有深意,我曾发过一句话“我们被扼住喉咙,捂住嘴巴”值得不仅仅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从稍显青涩的高中生活角度反映出很多现实社会问题。 女性社会面临的不平等以及随便轻浮的语言骚扰(如果你计较那就是你小题大做等),有色人种面临的歧视,残障群体被社会忽视等等问题 开头的梦境也很有深意,我曾发过一句话“我们被扼住喉咙,捂住嘴巴”值得不仅仅是...  (展开)
    【详细】
    14744253
  • 三七二十一
    2018/11/19 0:28:35
    傻白甜爱情故事不带脑子看是挺好看的
    Vanessa Hudgens 的颜值多年不见依然能打啊,当年看歌舞青春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她笑起来的样子,演技和才艺都在线,可惜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没有好好发展了。 这种类型的爱情片在看片之前我以为还是迪士尼爸爸出品的,看来Netflix的业务真是越扩越广。可惜一点的是,Netflix没有迪... &
    Vanessa Hudgens 的颜值多年不见依然能打啊,当年看歌舞青春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她笑起来的样子,演技和才艺都在线,可惜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没有好好发展了。 这种类型的爱情片在看片之前我以为还是迪士尼爸爸出品的,看来Netflix的业务真是越扩越广。可惜一点的是,Netflix没有迪...  (展开)
    【详细】
    9770230
  • Athrun
    2018/5/21 14:22:29
    江湖险恶 练武疯魔

    这部片子看的非常欢乐,因为主要角色都很努力地用各有槽点却浮夸统一的人设,表达自己绝不是武林上平平无奇的小角色。

    燕十三,一个凭吼声可以炸裂冰层的非主流眼妆达人,一会表现的像个狂躁凶煞的焦虑症患者,一会却能为村民扫荡黑恶势力,只为证明自己是个不自私自利的好侠客……

    慕容秋荻,一个三番五次被玩弄感情于是眼神凄迷的女子,一会咬牙切齿买凶杀人,一会痛苦懊悔找人陪葬,只为证明她

    这部片子看的非常欢乐,因为主要角色都很努力地用各有槽点却浮夸统一的人设,表达自己绝不是武林上平平无奇的小角色。

    燕十三,一个凭吼声可以炸裂冰层的非主流眼妆达人,一会表现的像个狂躁凶煞的焦虑症患者,一会却能为村民扫荡黑恶势力,只为证明自己是个不自私自利的好侠客……

    慕容秋荻,一个三番五次被玩弄感情于是眼神凄迷的女子,一会咬牙切齿买凶杀人,一会痛苦懊悔找人陪葬,只为证明她的野心不过是傻傻爱一场……

    竹叶青,一个用力过猛表情比感情还折磨的痴心男子,一会是配不上小姐就拿丫头泄愤的叛逆奴仆,一会是审美下线虚张声势的恶毒天尊,只为证明爱上不该爱的人,人生就满是伤痕……

    谢晓峰,一个独步武林不如下乡挑粪的隐居少爷,一会甩人无数遍还要再次重新来过,一会杀人至亲还大吼够了别逼我,只为证明渣男不是错,都怪人间不值得……

    总之,这是一部尬到好笑的电影,看不见原著的侠气与思想,只能感受到群魔乱舞,疯子遍地的江湖真的非常险恶。

    【详细】
    9383443
  • Ellie&Joel
    2022/12/9 22:40:10
    想对一些非游戏粉丝说

    大家会在这部剧的预告中看到很多人刷类似高尔夫这样的梗,甚至恶语相向,其实大可不必管他,也不需要去了解这是什么,因为你期待的是这部剧集,这部剧集不出意外会基本照搬游戏最后生还者part 1的内容,请各位放心,完全没有雷点。

    今年索尼在PS平台发售了重制版,主要目的是为登上PC平台,甚至这部剧集的意义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为移植预热的

    大家会在这部剧的预告中看到很多人刷类似高尔夫这样的梗,甚至恶语相向,其实大可不必管他,也不需要去了解这是什么,因为你期待的是这部剧集,这部剧集不出意外会基本照搬游戏最后生还者part 1的内容,请各位放心,完全没有雷点。

    今年索尼在PS平台发售了重制版,主要目的是为登上PC平台,甚至这部剧集的意义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为移植预热的,对于这部游戏,可以这么说,如果他放在任何除了GTA5和野炊外的任何一年,他就是年度最佳,不管他的对手是谁,就是这样一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佳的线性叙事游戏,同样也是史上最佳丧尸故事,都没有之一,但是他的续作却引起轩然大波,你很难看到一个2020年的作品在现在甚至10年后的未来还是能在有关这个IP的评论区展开激烈的讨论。

    美末一的内核是爱,这种爱真的是超越了几乎一切的爱,到最后表达这种爱的方式甚至会让人怀疑,这真的值吗?甚至这份爱的代价会遗留到美末二,成为一切的导火索,但是当你仔细审视这一段爱的时候,你真的会为之深深动容。

    关于这部剧集,作为一个最后生还者的骨灰级粉丝,我真的希望它能够把这个IP介绍给不仅限于游戏玩家这一群体,同时,在索尼结束了在PS平台10年的独占后,最后生还者终于将登上PC平台,也很开心能让更多玩家体验到这款历史级别的作品的魅力。

    1月28日

    part ll 续订了

    148120
  • xīn
    2016/9/21 18:07:35
    《追凶者也》:撕扯的拼图游戏
    (我本来已经不再在豆瓣上发影评了,但这篇约稿被修改得太大,完全改变了我谈论此片的态度,出于备份自身文章的目的,不得已在此贴下原文。)

    《追凶者也》采取了一种主要围绕三个视点人物叙事的编排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我们一开始获得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叙事线索,在对不同视点人物的关照中,信息不断补充到之前的框架上、层叠交错,不时改写和颠覆(有时也迎合)我们之前对于故事“想当然”的缝合。这种对既定叙
    (我本来已经不再在豆瓣上发影评了,但这篇约稿被修改得太大,完全改变了我谈论此片的态度,出于备份自身文章的目的,不得已在此贴下原文。)

    《追凶者也》采取了一种主要围绕三个视点人物叙事的编排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我们一开始获得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叙事线索,在对不同视点人物的关照中,信息不断补充到之前的框架上、层叠交错,不时改写和颠覆(有时也迎合)我们之前对于故事“想当然”的缝合。这种对既定叙事时空不断上色重绘的游戏,如果使用得当可以编织线性叙事中无法构造的戏剧性,并将一种惊奇感灌注在故事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最为熟悉的《低俗小说》、《冰血暴》、《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乃至较近的《心迷宫》都是如此。

    然而《追凶者也》相对于以上影片,交错的密度和繁复程度都要小得多,它进行了一种更加整块的划分,虽然全片被划分为五个章节,然而到第三段董小凤的故事讲述完毕,全片的主要内容便已交待清楚,后面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犯人穷途末路的挣扎和无辜者意料之中的胜利。当然这种后半程的乏力并不是回归顺序叙事导致的,许多制造谜题的影片在谜底揭晓后都会回归顺序叙事,但是因为前面剧情强度的累积,这类影片往往能在顺序中一路狂奔到底。

    《追凶者也》的问题在于它的三个人物体现着三种不同的故事讲述意图。刘烨饰演的宋老二因为猫哥的被杀染上了不白之冤,百口莫辩的他凭着一股轴劲一定要找出凶手。这种因为外部变故突然被卷入一种无力自救/自证的情境,进而引发的精神焦虑与恐慌(有时连带家人),不由让我们想起希区柯克《伸冤记》(The Wrong Man);而执着于依靠自身解决难题、洗刷名声,则不免勾连起《寻枪》《秋菊打官司》等作品。如果我们先搁置这种外部环境压力和持续追凶动力在影片中是否得到了充分交待,我们至少可以感受到第一节进入了人物,除了展现宋老二的处境更是在呈现他的心理空间。然而第二节对王友全的描绘,包括和女朋友的一场楼顶性爱戏,基本上都是在对应第一节的叙述并在末尾给出一个新的线索。这种更局限于人物行动的拍摄,源于一种拼图式的理念,在这种方法之中观众永远无法获得对于人物的完整预设,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对他的道德评价都在不断生成和变化中。第三节对于张译扮演的董小凤的刻画则走向了一种喜剧模式,从杀死猫哥前后到几次追杀失败的过程里,董小凤越来越靠近笨贼的套路。这种套路在这里之所以不合适,是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以杀人和洗刷罪名为缘起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在茅坑里挖出翡翠的故事(此外笨贼也不适合被警察击毙,适合被击毙的是电锯狂魔)。而另一个这一喜剧套路引起的后果,是宋老二之前的神经质紧张都被改写为了潜意识中对杀手的正确应对。这种近乎周星驰式的桥段,和不小心划破雇主喉咙等情节一起,让影片通过环境和方言建立的真实感逐渐剥落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三段揭示出猫哥是宋老二的替死鬼后,第一段蒙受不白之冤的焦灼、替人追凶的轴劲都不再成立,只能被硬行替换为找出想杀自己的人的冲动。而因为这是中途加进来的情节,观众对这一转换很难体认(两个指使老板在最后完全被忘记了),整部影片的动力到最后便很成问题。

    而为了统摄这三种讲述意图的裂隙,创作者选择将谋杀的理由无限拔高——因为不肯迁坟导致无法采矿,经济搞不好,于是“全村全镇全县全省”都想杀宋老二。创作者无疑是想批判某种GDP至上的拆迁逻辑,但这与影片的主体并没有产生内在勾连。而这类牵强到尴尬的拔高,无法使影片成为一个关于当代中国的寓言。因为寓言不是靠片中人物讲述、用以遮蔽叙事层面的问题的,而是在完善的叙事中可以系统性解码出的辽阔图景。

    而从创作层面来讲,学习一种叙事模式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哪怕看似相近的讲述方式,因为推进叙事的动力不同,情绪基调、组织编排理念不同,其中的桥段/手法依然不能简单的组合混用。一个新鲜而美妙的故事必须在一种整体性的建设中完成,而不能仅仅是将不同的线头缠绕在一起。
    【详细】
    80951641
  • 流星雨
    2020/7/14 16:30:01
    开战
    但那些不抗争的,注定失败,那些抗争的可能会失败,但那些不抗争的一定一定会失败的,声势浩大孤掌难鸣!但那些不抗争的,注定失败,那些抗争的可能会失败,但那些不抗争的一定一定会失败的,声势浩大孤掌难鸣!但那些不抗争的,注定失败,那些抗争的可能会失败,但那些不抗争的一定一定会失...  (展开)
    但那些不抗争的,注定失败,那些抗争的可能会失败,但那些不抗争的一定一定会失败的,声势浩大孤掌难鸣!但那些不抗争的,注定失败,那些抗争的可能会失败,但那些不抗争的一定一定会失败的,声势浩大孤掌难鸣!但那些不抗争的,注定失败,那些抗争的可能会失败,但那些不抗争的一定一定会失...  (展开)
    【详细】
    12725221
  • 彦休
    2021/9/30 13:11:17
    忠于死者,不要美化(短评写不下,标题乱取的)

    歌好听,唱功不错,歌舞部分比较像舞台剧,角色旁若无人地直视镜头、高声歌唱;歌曲也作为剧情一部分,而不是单纯地表达情感。

    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情,埃文汉森刚开始向Conor 父母隐瞒信的来源,还是可以理解;但之后他不去挖掘Conor隐藏的生活,反而编造Conor的回忆来欺骗Conor父母,美化死者的人生,骗取他父母的关怀,就难以理

    歌好听,唱功不错,歌舞部分比较像舞台剧,角色旁若无人地直视镜头、高声歌唱;歌曲也作为剧情一部分,而不是单纯地表达情感。

    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情,埃文汉森刚开始向Conor 父母隐瞒信的来源,还是可以理解;但之后他不去挖掘Conor隐藏的生活,反而编造Conor的回忆来欺骗Conor父母,美化死者的人生,骗取他父母的关怀,就难以理解,看得如鲠在喉。完全没有尊重死者的人格尊严,特别是看Conor在他们想象中倒带机式的歌唱那段;而且也不尊重死者家人,之后悼念Conor的活动演变成基金会筹款,那种消费死者及其家人的感觉就更强烈了。在此补充一句,如果美国青少年都像片中一样,因为一场"Not Alone" 的演说就共情Conor,那还蛮蠢的。此后基金会筹款建果园,乃至泄露死者隐私,都可看做初心变质、公益作恶的例子。

    此外,片长也是问题,2小时看得有点累。

    最终结尾回到了谎言揭穿,Conor的心声终于被人听到,令人长舒口气。但前半段的蠢事又多又长,Conor的真实形象也没建立起来,无法挽回。

    关于问题少年自杀后家人的振作和救赎,推荐同题材的《无人引航》,片中的儿子犯下校园枪击案后自杀,崩溃的父亲找出了儿子谱写的歌曲,组乐队,表演,在逐渐理解儿子的内心的同时,父亲也实现了与悲伤和解。片中做到了不美化死者的错误(枪杀他人),又走进死者的内心,试图理解问题少年走向悲剧的原因,也实现了家人的救赎。我觉得这才是最佳做法。当然《致埃文汉森》并不全是这个主题,但剧情的最大问题在此,想到就写了。

    【详细】
    13893752
  • 都令
    2021/11/23 0:42:17
    诈死的画作升值之局

    艺术不仅是对真实世界的呈现,它同时也创造了真实。画作不需要看懂,只需要去体会画作对感官的冲击,拥有这些体会,并不需要你是专家或者学者,完全不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疯狂与雄心让它变得举世无双。有人说它作为首都代表的是一个不曾存在的帝国,它有着欧洲城市的优雅,但又有着恰到好处的衰败,让它无法具备像巴黎那种过分的甜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充满了混乱,不可预测,自相矛盾,但正是这些缺憾,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命

    艺术不仅是对真实世界的呈现,它同时也创造了真实。画作不需要看懂,只需要去体会画作对感官的冲击,拥有这些体会,并不需要你是专家或者学者,完全不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疯狂与雄心让它变得举世无双。有人说它作为首都代表的是一个不曾存在的帝国,它有着欧洲城市的优雅,但又有着恰到好处的衰败,让它无法具备像巴黎那种过分的甜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充满了混乱,不可预测,自相矛盾,但正是这些缺憾,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命力。在这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即使他在自己的画家朋友最落魄的时候帮助治疗,也让朋友安乐死完成朋友心愿,而且是合法合理途径获得朋友的画作,他也不想趁人之危,朋友也说你尽管拿去这时我已不需要那些画作反而很感谢你对我的治疗和满足安乐死的需求。朋友死后,画作升价,别人却还是觉得他是图谋不轨得到的画作。(虽然电影结尾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不成立的悖论,不过假如它成立了,确实很难办)在想什么?在想死亡。你对死有什么想法?持反对态度。(哈哈这对老朋友太有意思了,尤其是结尾重复的“我不接受定制画作”画家第二次说,经纪人对老伙计画家说“你再想一想”,太有意思了)结尾其实是画家诈死,一是实际上他虽然曾经是最棒的视觉艺术家,但他的画作风格落后于时代,而他也不愿意跟随潮流,所以他又坚持清高又穷困潦倒,二是他不想参加画展演讲,即使经纪人帮助他办画展保持他画作的知名度与热度,但他本人不喜应酬,诈死也能避开交际,让他投入创作。三是他确实车祸后失忆的时间想过自杀,因为他的清高觉得他与世格格不入,但记起来之后又不想死了。然后他诈死,他的作品价格开始攀升,但他的作品一直有出现在市面上,只是慢慢出现,只有他和他的经纪人知道,别的海外投资人画展合作方都不知道,让画家和经纪人都赚翻了。但之前的毛头学生发现了问题,于是经纪人打算用之前车祸住院帮画家要到的安乐死药物让学生不要举报这个秘密,没想药物过期了学生没死也举报了,他俩缓刑,而更奇特的是画家的作品比诈死之后更高价了,那些人还觉得诈死本身也是一门艺术。部分引用:黑色幽默在于想毒死人没曾想药物过期了;诈死复活后的价格比诈死后还高;合理合法获得画作却因为画作价格攀升被别人认为是不合理获取的;诈死前画家不被市场认可诈死后却被高价收购?人们到底欣赏的是艺术,还是被包装被告知是艺术的艺术?艺术的本质是灵魂深处的审美还是肤浅作势的装逼?老画家劝退做事认真懂礼貌的学生:你这么好的人品当不了自我的艺术家。老画家的诈死疯话:奴隶制并没有结束,只是变成了工作;人们上了大学受了教育,这种被教化的无知,是最没救的无知。画作中有抽象有写实,就好像自然有天地统一,物我两忘的自相矛盾,人间也有如此荒谬离奇却又引人崇拜深思的绝伦往事。

    【详细】
    140121124
  • sweetii
    2007/12/13 10:20:10
    用道德熬制的视觉毒药
    影片具有一定的可看性,血腥、暴力和性爱镜头拍得有新意,构图、调色和配乐算有自己的风格,故事节奏的控制基本合格(除了被绑架、监禁一段略显冗长)。而不足之处则很明显,简单一个例子:主人公监禁中受到的心理折磨仅仅通过呆滞的眼神、暗淡的室内色调和毒气室设备来表现,表明导演的想象力与电影手段毕竟不够用,无法利用声响、光线以表现情绪是一般二流导演的必然。
    韩国电影新近的崛起,和日本电影的崛起有几分相似。
    影片具有一定的可看性,血腥、暴力和性爱镜头拍得有新意,构图、调色和配乐算有自己的风格,故事节奏的控制基本合格(除了被绑架、监禁一段略显冗长)。而不足之处则很明显,简单一个例子:主人公监禁中受到的心理折磨仅仅通过呆滞的眼神、暗淡的室内色调和毒气室设备来表现,表明导演的想象力与电影手段毕竟不够用,无法利用声响、光线以表现情绪是一般二流导演的必然。
    韩国电影新近的崛起,和日本电影的崛起有几分相似。日本电影80年代以来以竹中直人为代表的一帮青年导演的崛起,有赖于迫于市场压力而拍摄大量的软性色情片:他们在一个特别敏感于观众、市场的拍摄境地下,学会了如何处理艺术主张、电影手段与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没有大量被迫的软性色情片的拍摄就没有日本电影的今天。而韩国电影也正在逐渐体会资本压力的过程中,《老男孩》导演朴赞旭曾在访谈中提道“投资人要考虑到投资和收益的回报问题……比如影片讲述同性恋,政府不会限制你,但韩国观众还是不能接受同性恋的场景,所以投资人不愿意冒险去投资此类影片。以前是影片拍出来后不行就剪掉,现在实际上是投资人控制着资金看着市场,很多东西连拍都不能拍出来了。”
    不同的是,日本导演拍摄软性色情片这一行为中被迫的成分大一些,而以朴赞旭为代表的韩国导演们拍摄限制级影片却是主动的。对此,朴赞旭是这样表述的:“开放自己的想像力”(《朴赞旭:亚洲的导演缺少怪癖的“疯子”》)。在何种程度上开放呢?以《老男孩》为例,影片大量使用血腥暴力的镜头,就构图的精致来说,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连暴力专家昆汀·塔伦蒂诺看了都“睡不着并流下了好几次眼泪”。影片充斥的是东方式的暴力(《杀死比尔》中日本料理店格斗场面给习惯于西方电影传统暴力场面的观众上了很深刻的一课,其背后却是昆汀·塔伦蒂诺自修的东方美学课程),自始至终只开了两枪,冷兵器的杀戮现场却布满了残酷的视觉凌迟:活吞章鱼、背插尖刀与人砍杀、铁锤拧牙、剪刀刺耳膜以及剪断舌头……怀着要使观众由视觉感受直接体验身体想象的阴谋,影片以人物传达自虐的视觉效果,目的在于从视觉迅速穿透观众的心理界限,达到皮肤表面以及角质层之下。(也就是俗话所谓的寒战与鸡皮疙瘩。)
    但影片最值得注意的是剧情的设计(究其本源,“电影书写”才是电影的本质,在最高的意义上电影应该浑然一体,无所谓剧情也无所谓结构,一切都应该通过由音响、光线、画面和剪接构成的、无法区分的影片整体来体现,从而无法被语言准确的描述,但就这部影片来说,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一高度)——
    当李秀儿、李右生姐弟的畸恋场面事隔多年(根据当初吴大修在念高中、吴的女儿14年前失踪时4岁,可约略算出自李氏姐弟畸恋秘密被揭穿、李秀儿自杀到吴大修复仇,其间至少相隔25年),再次浮现在吴的眼前,亲生姐弟大胆、刺激的性爱场面使影片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而李右生让吴翻看相册,吴惊愕地意识到自己昨天才与之有过激情性爱的美宝竟然是一直思念着的失踪多年的女儿,一个平常人对乱伦隐秘的、概念性的恐惧忽然爆炸,既成事实使他不再有资格恐惧,巨大的羞耻感、罪恶感击垮了一直以来有着钢铁般复仇意志和力量的他;
    同样的相册也摆在美宝面前,在一边不断搜索昔日父亲残存记忆、一边担忧着给她留下深刻的性感受、此刻身处险境的情人,她是全然不知情然而随时可能爆炸的一颗炸弹;
    当李终于同意放过美宝,同时转身丢下心脏起搏器遥控开关,走向电梯,吴颤抖着按下开关,没有让李死去,却打开了音响设备,听见自己与女儿做爱时的喘息、话语,仇恨与宽恕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却受到更大的折磨;
    李在电梯关闭前只说了一句话,镜头也只停留了短短几秒,却发出了影片最强烈的质问“我们互相很了解,却仍然相爱;你们做得到吗?”,导演通过人物之口表达出一个道德判断,罪恶的来源究竟是什么,罪恶是罪恶本身还是罪恶的概念,不管在不在在罪恶的概念之内,能否承认与坚持成为判断的标准;
    最后一个高潮似乎不是故事结构中的高潮,却是逻辑结构上的最高潮——吴在雪地里痛苦着,催眠师帮助他遗忘了那个秘密,“在那里,你分成了两半,丑恶的那个你带着那个秘密往前走,每走一步就是一年,走出七十步以后他就死去;现在,祝你幸运……”,丑恶源于了解了秘密,只要忘记与情人的父女关系,只要不意识到乱伦的本质,他一样可以肩负乱伦的事实。
    通过一部电影讲述一个复杂的故事,对乱伦做出如此大胆的评判,算是韩国电影送给世界电影乃至文化的一件太有勇气也太有风险的礼物。虽然故事传达的理念就其逻辑来说,不算十分离奇,但毕竟是在乱伦这个非常特殊的事件上。哲学让人几乎可以把一切现象都剥离掉其物质细节的外壳,进行纯粹在概念、逻辑层上面的推断,但乱伦这件事毕竟有它的独特性——导演朴赞旭想要质疑这个禁区。这既是朴赞旭之所谓“开放自己的想象力”,也正是他乃至韩国电影人们一个十分微妙蹊跷的剧情构造取径。
    现在应该提到吴被离奇释放后第一次接到仇人(李右生)电话时埋下伏笔的对话。吴质问为何监禁他15年,李反问为什么不问15年后为何还要将他释放。不错,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反驳,但显然不仅是有趣那么简单。当影片进行到快结束时,吴来到李处做最后的解决,却被意外的父女乱伦真相所击垮,李告诉他:其实本来有一个机会可以避免这一切的发生,那时吴与美宝尚未相识,只要吴提问“为何15年后还要将我释放?”,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另外一个剧情安排。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吴在十五年间并没有忏悔到自己曾经犯下的这一小过失。
    难道仅仅是因为没有回忆起自己犯下的一个小过失?在观者的眼中,自然不会是这么简单。对于一个大胆涉及到乱伦这一敏感而典型的社会伦理问题的电影,从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尤其是从欧洲各大电影奖评委的眼光看来,这难免不被联想到“原罪意识”上去。吴从不相信自己有罪,始终把自己放在无辜受害者的位置上——无罪在具体的、现实的层面上也许是存在的,但是否具有“原罪意识”是一个人思维的起点。吴的思维起点是自己的无辜,但正是这个无辜的逻辑起点,使他在这场角逐中一开始就落入了陷阱。
    而当李右生扔下心脏起搏器,似乎向吴大修交出了自己的性命时,吴面临着一个选择:忏悔自己的罪行,将自己真正放到被审判的位置上(深深的忏悔意味着最广大的宽恕,意味着以自己对罪的痛苦感受去体会别人的痛苦,以原谅他人的罪恶来获取自身的解脱),还是抓住这个机会杀死李右生,实现复仇。忏悔与复仇是互相对立的两面,忏悔是站在人的角度,而复仇则是以自己为神的意志的代表,去惩罚仇人/罪人——只有神才有资格惩罚。吴选择了复仇,而不是忏悔(即宽恕)。因此,刚刚才被李放过一马、获得了解脱的他,立刻受到了惩罚:他最恐惧的记忆立刻经由自己的手被打开,女儿与自己在性爱中的呓语再次响彻整个空间。这个噩梦不会放过他。而噩梦正源于他自己的罪。
    原罪、宽恕、忏悔……这些要素已经足够。对于欧洲各大电影奖评审委员会来说。导演朴赞旭也正是这么对欧洲评委们解释的,“我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人类的道德问题。悔过的灵魂是我所要真正表现的……”
    而从另一个侧面看,《老男孩》这部韩国电影实在是太不韩国了。虽然剧本的故事取材于日本漫画;以姐弟相恋、姐姐因羞耻感而逃离乱伦关系作为故事的起点,是日本自创世神话就有的文化背景。但即使以这样的理解把《老男孩》的背景泛东方化,电影中支撑起对乱伦故事的拷问的,也仍然是几个西方意义上的主要伦理概念。甚至可以把这个故事置换到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环境中,给他们换换皮肤和头发的颜色,这个故事一样成立。当然,除了影片中极具东方色彩的冷兵器搏斗场面。
    朴赞旭在拍《老男孩》之前曾经提道,“最近的两部影片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拍的两部电影没有韩国传统电影的特点,立场独特化了,所以想拍摄韩国文化的影片。更准确地说,在韩国比较好的电影是表现真实的影片,在狭义方面,也可以说我的电影偏向独特。”大概是翻译的原因,这段话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其中有一个词是明确的,“独特”——“……没有韩国传统电影的特点,立场独特化了……我的电影偏向独特”。这多少是一种诚实与反省的姿态。而同是韩国电影新潮人物、曾拍过《漂流欲室》、《撒马利亚女孩》等片的金基德则明确表示,“我不太关注韩国的情况和反应,我关注的是欧洲市场,俄罗斯等国家反而比韩国更喜欢我的电影(《金基德:我是韩国电影第三号人物》)”。
    那么,要说的已经说得很清楚——
    1、这是一部具有一定可看性的悬念片;
    2、就电影语言来说,还十分不成熟,与一流电影有相当大的差距;
    3、通过讲故事,对乱伦问题表达了一种比较大胆的道德判断;
    4、就故事主题或导演观念来看,有机会主义、投机行为的嫌疑;
    5、说出了一切重要的、既有的,但其实什么都没说,其民族文化身份是悬空的。
    以上几个特点也适合于大多数被叫好的韩国电影。

    2004
    【详细】
    1258365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