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喋血街头
喋血街头
类型:
剧情,动作,惊悚,战争,犯罪
主演:
地区:
中国香港
年代:
0
辉仔
小珍
推荐首页
演员表
影评
剧照海报
播出时间
主题曲
新闻花絮
剧情介绍
喋血街头
影评
开做一枝白色花
2016/7/19 12:50:55
荒烟蔓草的年代
喋血街头影评
这是一部看了之后让我很难受的片子,大量血腥暴力的镜头贯穿全片,和刚开始温暖梦幻的港式浪漫截然不同。但它确实是部好片子,发人深省,让人难受,让人震撼,让人缅怀。
刚开始的一段探戈就是标准的港式浪漫,阿B去接小珍时的殷勤和呵护,还有阿B在高楼大厦前和小珍的对话,小珍,我们结婚吧。我们这么穷,怎么结婚啊?我们可以奋斗啊,我们至少有理想,有多少人连理想都没有。让我感动。原来60年代的香港穷人,和90年代的我的爸爸妈妈一样。相似的青春,相似的故事,我在他们身上找寻到了爸爸妈妈的爱情,当然感动,当然喜欢上了重情重义的阿B,当然希望他们的未来如阿B向小珍承诺的那样。然而他们的身影那么渺小,与身后的工业化建筑格格不入,或许暗示着他们走不进去。
紧接着是婚礼,阿辉为了给阿B借钱被打破了头,阿辉傻糊糊地含糊其辞,这也暗示着他将来的命运吧?他们三个人的命运从此埋下了不安的种子,阿B的眼神让人揪心,我也开始担忧起来,果然,阿B为了报仇失手打死了黑社会头目,幸福从此戛然而止。他们逃到越南,碰巧遇到行刺,炸弹又碰巧炸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货物。人的命运是否真的不能改变?最后一段暴力美学,是他们三人骑单车的重演,果然阿辉先死,阿B救了他,他们三人面对的都是幽深的海,是否暗示着他们终将一个个走向毁灭?命运,是否从那时就已经注定?
这个片子最震撼我的,是它对社会真实的反映。原来当时还是殖民地的香港,常常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暴动,激动的香港学生会像内地学生一样挥舞着毛主席语录大叫我们是中国人!原来如今我眼中浪漫的香港也曾不堪。这段历史已不引人注目了,甚至没有被写进教科书,那么香港回归的时候香港人都有什么反映呢?射杀百姓的是香港本地人,冒着生命危险拆卸炸弹来保护群众的却是英国官兵,可笑至极!当时的越南也上演着相似的场景,越南民众杀的是自己的将军,越南军官抢劫的是同为亚洲人的香港人的珠宝店,但他们让阿辉阿荣这两个抢劫犯趴下,震惊至极!他们对待囚犯的方式也是灭绝人性的,让战友杀战友,素质低下!而美国人就按规矩来,就让香港人持证通行,还会接收香港伤员。不知道吴宇森为什么极力赞扬西方人,可能是他觉得一个没有民族意识的丢了民族文化的民族才会被侵略,甚至走向灭亡。如果中国人不屠杀中国人,越南人有道德底线,他们的民族就会崛起,就不会被西方文明侵略。那时触目惊心的香港早已回归,中国不再是曾经的中国了,但这段历史我们仍要铭记。如今,又有多少个民族在经历着亚洲半世纪前的血雨腥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阿富汗。他们的民族疲于混战,在战争中一点点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失掉文化的民族只会愚昧鲁莽地流浪。然而他们的国民也无能为力。悲哀!面对现实,英雄也不再是英雄。
面对同样的现实,他们三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阿B没变坏,依然是个重情重义好男儿,他最打动我,最让我心疼。他是其中最悲情的角色。他还在轻狂的年纪就要和小珍结婚,香港人契约精神都有吧,说明他要对小珍和他们的孩子负责一生一世,多负责的一个男子汉啊。而且他没有父母,说明他内心很渴望家庭,而要在新婚之夜被迫离开妻子和孩子,他一定对不能保护家人心怀愧疚,他在越南尽力保护甄秀清,也是为了救赎吧。然而救赎随着甄秀清的死失败了,所以他回香港第一件事是找家人。阿B善良,他那双眼睛表露无遗。他真的不愿意伤害别人,可为了保住三兄弟的命他必须开枪杀人,当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次的痛苦,乃至毁灭,所以阿B和阿辉在杀人的时候近乎崩溃。第二次冲击,则是杀掉阿辉。他声泪俱下的表白让我感动又痛苦,你说叫我大哥,我说不分大小,都是朋友。阿B很重友情,和亲情看得一样重,可是他不忍心看阿B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不得已杀了他,这时的阿B应该也极端痛苦,再次抵达崩溃的边缘。第三次冲击,是杀掉阿荣。他和阿荣陷于你死我活的境地可曾经骑单车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这对他何尝不是一种折磨?他被阿荣逼着对阿辉的头骨开枪,然后为了一个最好的朋友杀掉另一个最好的朋友,这一连串的冲击让阿B疯狂,让他终于崩溃了。他的心理结构崩塌了,所以阿B会走向毁灭,最后阿B应该会自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阿B这个难得的有情有义的有志青年,看着他饱受摧残一步步走向毁灭,是全片最大的悲剧。这也加深了我对现实的反思。如果阿B出生在现在的香港,应该会和他的小珍过上他理想中的生活吧?
再谈另一个人阿荣。在那时候的香港如他所说谁有钱谁说了算,阿荣的爸爸是个扫大街的,当然教育他要出人头地不要再过穷日子。他也就把钱看得和命一样重要,而感情则是第二位。三个人在香港玩因为没有利益关系所以相安无事,一同闯荡之后他为了金钱就变得自私麻木狠毒起来直至面目全非。冲击对他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都在冲击着他,在香港他作为一个扫大街的人的儿子没有机会,而在越南的暴动中他的第一桶金被炸掉,他对未来的幻想和梦想轻而易举就破灭了,还有在越南军营目睹灭绝人性的一幕幕,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自己最好的兄弟也在冲击着他,挚友逼着他扔掉金子,让他在金钱和友情的两难中被迫做出选择,那次他还是选择了友情,并且说我改,我宁愿相信这时候的他说的是真话。之后他说过他早就忘了他有个扫大街的爸爸了,说明他这时已经决定放弃过去的自我了,他已经忘记曾经的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但这时候他仍没重生。他为了保住金子和性命杀掉了挚友阿辉,这次他心理结构中友谊的部分彻底崩塌了,他在杀掉阿辉以后一定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可以说从前的阿荣彻底毁灭了,而毁灭的结果不是死亡,是重生。从前的阿荣彻底不在了,重生后的他变得无情,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物质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所以阿B找阿荣希望他悔改,只是徒劳。
在吴宇森的镜头中有权有钱的香港人都是阿荣,虚伪狠毒,与其把塑造他们的责任推给社会不如说根源在于他们的心理结构,他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听到的都和阿荣没什么两样,金钱至上,才让他们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来。到底,还是香港社会的问题。香港社会作为殖民地丢了老祖宗的文化又沾染上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之风,西方文化学不好传统文化守不住,香港面目全非。那时的香港人,应该都能感受到迷茫疏离与孤寂吧,他们迷失着。香港人又很弱小,在外国人面前没有尊严。当三兄弟高举着护照咆哮我们是香港人的时候这一点表露无遗。香港,无论工业化发展有多醒目终究摆脱不了殖民地的悲哀。所以香港回归让香港人有了归属感安全感和尊严,七子之歌唱的应该是香港人真实的心声。虽然香港回归了那么久,香港人也不怎么提香港回归于他们而言有什么意义,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电影,替教科书用镜头直观地记录了历史,比苍白无聊的文字更让我们震撼,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友情,其他一切都是背景,吴宇森最想展示的还是英雄在穷途末路的惺惺相惜,在香港的贫民窟里,在越南的枪林弹雨中,在越南灯红酒绿的夜总会,有英雄情结的人互相搀扶着努力前行。本来都想成为英雄,结果一个个走向毁灭,让整部影片成了一个悲剧,最后阿荣的罪有应得也没让我们痛快多少。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隐含的主题是和平。电影很大一部分都是越战,任达华面对自己被炸掉的一条胳膊说战争就是这样,我没丢了性命已经算幸运的了。三言两语道出战争的残酷,让每一个涉身其中的人在劫难逃。无论是动荡不安的越南还是暴动不断的香港,都是战争造成的,赤裸裸的现实让观众和吴宇森有了维和反战的共鸣。影片一直在为士兵开罪,他们也会在街头和家人照合影,他们在越南军营里也不愿意射杀俘虏,甚至有英国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拆炸弹,他们也有人性中的爱,他们战斗只是因为要服从命令,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同情。至于战争,不过是政治家残忍的手段。
吴宇森这部电影让人难受,没有美国大片的痛快淋漓,适合一个人静静欣赏,应该不算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怪不得票房不高。但吴宇森这部影片能交给我们的太多,是一部真的经典,他不做迎合市场的导演而追随自己的内心,真的是一个好导演,只有这样的导演才能拍出经典来。不过中国现在这样的导演不多了,原来那些能拍出经典的导演有很多也成了商业片的奴隶。现在的中国电影,商业性多高于艺术性,赚钱的目的大过对艺术的追求,能拍出一代宗师这样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作品的导演太少了。也只有我们多看些经典,不去迎合电影市场的炒作,不为了看明星而为了欣赏电影去看电影,中国电影市场才能多些经典吧。
向经典致敬。
2016年7月19日
7998
3463
下一条
上一篇:
这是一部如今才看得懂的电影
下一篇:
香港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ngKong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