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
马拉维,一个我从未听说过的地方。这部电影由英国和马拉维共同拍摄,马拉维之前该是英国的殖民地。贫穷和落后的烙印深深嵌刻在这片古老而原始的土地上,在进步论横行的今天,我们很容易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二代”家庭,却很少思考像马拉维这样的国家,一样生活着很多人,有很多生命在此诞生。
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到我家乡的时候,我也很年幼。爷爷奶奶种了一辈子地,我小的时候还在用牛梨在山坡上耕种,母亲的主要劳作方式也是耕种,只有父亲在外打工,摸了一点儿工商业的边儿。当时的贫穷虽不至于跟电影中的一样,但我的学费也总是交得很晚。小学的时候,周五老师说,下周一还交不了学费的,就不用来上学了。我把这信息转达给父母,到周一却依旧没有拿到学费,家中确实没有钱,可能是六十几元。那一天我没去学校,好在不至于辍学。
饥饿
在我印象中,没有饥饿,粮食总还是充实的,但是发展性的饮食非常匮乏。我小的时候没有奶粉,但是为了满足我喝奶粉的愿望,母亲用水给我冲淀粉喝,对就是现在做菜用的淀粉,在我印象中,甜甜的很好喝。奶奶家的母鸡下蛋了,我会冲进鸡窝里,把带着温度的蛋打开,直接喝掉,现在想想这个行为几近疯狂,但当时身体的生长让我需要疯狂的摄入一切营养。家里没有瘦肉,都是买厚厚的猪肥肉炼成猪油和脂渣,我用勺子挖一碗,白色的猪肉、几块脂渣撒点儿盐拌一拌,直接吃,导致我现在都不吃肥肉。
障碍
在这样的情境下,一个人要突破,很难。因为支持他生存和阻碍他发展的可能是同一样东西,就像电影中的父亲。每一个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人,就像从水中爬上岸又长出脚和肺的鱼,你没有经历过,很难想象摆在你面前的是怎样一种禁锢。并不是努力耕作就可以改变命运,有时候越努力可能使你的境遇越糟糕。你要跳脱出来,对于自己要有拿斧头将鱼尾砍作两只脚的勇气,对环境要承受离开水无法呼吸的压抑。在这一方面,我还算个幸运儿,因为我的父母都是跳脱失败而心有不甘的那一类,他们希望我可以再试试,反而是我承受了太多压力,自己这一关的阻力比较大。
路径
学以致用无疑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条路,无奈起点却越来越高,我是伴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逐步升高一路成长起来的。小学的时候,中专包分配;中学的时候,大学生还是个稀罕物;高中的时候,985/211才有保障;大学的时候,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你要崭露头角,需要的平台越来越高,你的努力被稀释在发展的大潮中。电影中的男孩想自己造一台发电机,但无论是从物质条件还是知识储备上,都无法支持他。他成功的关键是从老师自行车上拆下来的那一个小小的发电机,剩下的思路相对简单,实践可以帮助他解决困难。而我们已经在发展中丧失了这种原始的优势,你必须造出自己的发电机,或者说你的周围早已都是发电机,总之你要突破和改变的路径上不是拥挤不堪就是崎岖不平,这时反而有点儿羡慕“驭风男孩”,他所处的环境还给他留了一点儿空间,让他得以发挥。
感触
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感悟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看到这部电影让我不禁想起了这些年自身面临的困境和一路挣扎走来的历程,电影中还有一些政治、文化层面的东西让人联想却不愿深究。我年少时也曾贫穷,也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期望,一路走来得到很多爱与支持,也克服无数困难和挫折,现在能够思考一部电影已实属不易,来日方长,我会继续做好迎接一切的准备。希望孩子们不用再经历这些苦难,希望世界能够留给每个人希望,留给每个人成为一个“好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