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611211
  • 2019/6/10 19:38:50
    你们真的太严格了

    因为非常喜欢第一部,所以在偶然刷到第二部预告的时候借了个会员火速看了二。实际上对这一部吐槽要比夸赞多很多,所以会有轻微剧透,慎点。

    相比第一部,舞台从学校变到了“社会”,大家都没怎么变,瘦子依旧很胖,和尚还很swag,张文风和小鬼还是原来的两个帅哥,王虎的东北味比第一部更浓了,一身腱子肉也更壮了。玩梗和搞笑方面还不算退步。但是这回不再是台湾和东北话互相

    因为非常喜欢第一部,所以在偶然刷到第二部预告的时候借了个会员火速看了二。实际上对这一部吐槽要比夸赞多很多,所以会有轻微剧透,慎点。

    相比第一部,舞台从学校变到了“社会”,大家都没怎么变,瘦子依旧很胖,和尚还很swag,张文风和小鬼还是原来的两个帅哥,王虎的东北味比第一部更浓了,一身腱子肉也更壮了。玩梗和搞笑方面还不算退步。但是这回不再是台湾和东北话互相不懂,而是中国人听不懂外国话了。这回不是南北文化冲突,而是“一致对外”了。比起第一部中规中矩的“套路取胜”,这回想走“剧情路线”,但其实是一个更大却依旧老套的套路。说实话,看开头我就知道后面要演什么了,但是我依旧期待惊喜。

    这次的框架更大,所以事件的等级更高了,不是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而涉及到了黑帮之间的违法交易了。但是让我不怎么理解的是,都已经跟“跨国黑帮”打架了,为啥还拿那么细、那么短的棍子?门一开他们几个拿着那么细的铁棍站在门口,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他们的武器是“闹着玩”的感觉。就像一群小学生去一群成年人的公司砸场子,但事实证明这群“成年人”其实也不咋成熟。

    让我惊讶的一点是瘦子(就是那个小胖子)自称了“我们中国人”,一个大部分演员都是台湾人的剧,竟然这么主旋律是我没有想到的,虽然第一部就很正。

    突然扯上日本人真的有点突然了,不过既然第一部里是“南北”问题,这回是“内外”问题也是情理之中,这何尝不是在另一层面继续表明自己的态度。

    中间两次拳击跟空手道(我猜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空手道)之争,可能有什么深意吧,但是我这人太浅薄,没能理解到那个层面。

    后面彪哥一把机关枪,背了个红缨枪,一身武术行头出现的时候,我真的要笑死了,你们叔侄都这么喜欢闹着玩吗?不说一个电话三百兄弟吗?为啥你就一个人来了?机关枪还是假的,一砍就折啊?就算后面跑来了三百兄弟,这气势是不是有点输了?

    上一部张文风中刀是意料之外,这一部他中弹是意料之中,但是你们能不能换个人体现兄弟情啊?他真的惨。不过他活下来是肯定的,毕竟宣扬正能量,好人必须有光环。

    但是恕我眼拙,松本拿出来的那把枪,是抗日剧里的老古董吗???大哥啊,你一个“跨国黑帮”的小头头,还管国际市场,前后小弟加一块也就30来人不说,那么大个地方上上下下就一把枪,还是古董???排面呢,哥???刚从抗日剧组出来,给这部省钱吗?刀是他爷爷的刀,枪也是啊?都多少年了?刀跟新的一样我能理解,枪就过分了吧?(这里唯一让我有所安慰的是两个演日本人的真的会日语,而且都是日本人。)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真的想跟王虎跟张文风说:你俩争啥「撒呀(saya)」啊?你俩在一起吧,还是你俩比较配。至于撒呀一出场,我就知道她没什么用,就是个炮灰角色,就像第一部的“班长姐姐”。结尾的“一个月后”有点迷吧,手上伤口深没愈合好我可以理解理解,脸上那小口子一个月前多大,一个月后还多大,这有点过分了吧?中枪的都出院了!

    第一部结尾回东北,第二部还回东北,怎么离别是能突出兄弟情感人吗?还是不离开,就没有下一部了?如果有第三部,大概真的会让他们来东北拍吧,当然,这也是我猜的。

    你们真的太严格了,说这部是糊弄人,但是真的要看看大局,现在网络电影很少有这样第二部立意还明确的,有多少第一部就是糊弄人的,廉价感和糊弄真的充斥在每一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了那个真的就不觉得这个“糊弄”了。当然我也明白,你们之所以这么严格,认认真真地批评它,是因为你们对这部电影爱的深沉。

    总体来说八个字:笑中带泪,真情实感。很多剧都逃不掉一拍好了,借着热度拍出的二一塌糊涂的魔咒,但是这部真的算的上是稳定发挥。毕竟喜剧想兼具搞笑和内涵,把主旨讲明白,方向摆正,让人看的开开心心就够了。

    但是其实我跟大家一样,总觉得这一部比上一部在感觉上差那么一点,所以我给了四颗星(这里和我上一段说的并不相悖,我是觉得它差感觉,但并不觉得它烂)。就像我之前说的,前一部是“文化冲突”,这一部是“一致对外”,两个矛盾中,后者明显没有前者吸引人和新颖,毕竟后者已经被讲烂了。矛盾点的转移让这部作品的主旨改变,所以对观众来说这部剧的水平就有了下降。

    最后的最后,还是那句话:做兄弟,讲义气(别墨迹)!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我不是来刷分的水军,别来杠我,我杠不过你们。谢谢合作!)

    【详细】
    102341968
  • 2022/5/14 14:14:59
    网大又不是电影。烂片沦为网大是连底裤都不要了。

    烂可以。但不能为了骗钱自动沦为网大。请问网大是电影吗?既然网大不是电影,网大公认是垃圾集中营。那么好歹一个按电影拍的东西去院线上映至少还有大银幕的观感。如今自动放弃成为电影的可能,自动沦为网大,连电影都不是了。剧情又不行,不被骂才怪。以为观众傻吗?如今早不是网大这个垃圾骗钱的时代了。网大这种至今都在给平台赔钱的垃圾玩意儿,就不应该存在。这是文化降级和堕落。

    烂可以。但不能为了骗钱自动沦为网大。请问网大是电影吗?既然网大不是电影,网大公认是垃圾集中营。那么好歹一个按电影拍的东西去院线上映至少还有大银幕的观感。如今自动放弃成为电影的可能,自动沦为网大,连电影都不是了。剧情又不行,不被骂才怪。以为观众傻吗?如今早不是网大这个垃圾骗钱的时代了。网大这种至今都在给平台赔钱的垃圾玩意儿,就不应该存在。这是文化降级和堕落。难道除了铜臭味,底裤都没有了也不要了是吧!这样好吗?

    【详细】
    14396230
  • 晨光曦
    2022/4/13 22:42:08
    国漫改编,人喵恋,猫咪爱上主人,泰剧「好久不见啊喵」开播!!

    14336300
  • 任性
    2017/6/20 23:17:10
    在一起吧

    我想很多人都认为Belle应该和Sam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相遇实在太唯美,那是多少人向往的邂逅,也就是这样,也让故事的主人公掉进了缘分的陷阱。Belle和Sam的相遇其实是注定Vincent和Belle的缘分的,只是当时的Belle没有意识到。Vincent一眼就认定了这个出现在他生命中女人,从一个花花公子变成一个全心全意只爱Belle的男人,为她寻找不同的公仔,愿意为了一个相信童话故事的女人

    我想很多人都认为Belle应该和Sam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相遇实在太唯美,那是多少人向往的邂逅,也就是这样,也让故事的主人公掉进了缘分的陷阱。Belle和Sam的相遇其实是注定Vincent和Belle的缘分的,只是当时的Belle没有意识到。Vincent一眼就认定了这个出现在他生命中女人,从一个花花公子变成一个全心全意只爱Belle的男人,为她寻找不同的公仔,愿意为了一个相信童话故事的女人创造童话,而Belle也幸福的享受着Vincent对自己的付出,只是她心里一直认定的缘分让她不懂珍惜自己已经得到的真爱。那个Triangel牵引了她爸妈的缘分,可她不知道缘分是不可预知的,那一盒Vincent送她的公仔,才是她真正的缘分。就这样Vincent为了成全Belle心中的缘分决定放手,当他真正明白自己才是Belle的有缘人时,却已为时已晚。

    【详细】
    8615381
  • 谢明宏
    2017/8/9 6:36:06
    如何正确的关心寡妇的性生活
    世界上的恐怖片分两种,一种是恐怖片,一种是国产恐怖片。前者让人惊声尖叫,后者让人只想退票。

    苦守数月,为大家试毒集标题党上下五千年之日精月华的——《夜闯寡妇村》。

    恐怖依然沦为噱头,故事照旧漏洞百出,不同的是导演已经不再关心精分患者,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中年寡妇的性生活上。

    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关心山村寡妇的裤腰带。

      &n
    世界上的恐怖片分两种,一种是恐怖片,一种是国产恐怖片。前者让人惊声尖叫,后者让人只想退票。

    苦守数月,为大家试毒集标题党上下五千年之日精月华的——《夜闯寡妇村》。

    恐怖依然沦为噱头,故事照旧漏洞百出,不同的是导演已经不再关心精分患者,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中年寡妇的性生活上。

    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关心山村寡妇的裤腰带。

                                                             王婆贪色弄风情

    故事的一开始,仍然是国产恐怖片的尿性:几个作死青年,被困荒郊野岭。于朦胧和王李丹妮一对,一个神似吴亦凡的男生和一个名叫小研的女生一对,南笙和另外一个女生组成百合对。别问为什么,因为南笙一开始就和后座女生互相摸胸,嘴对嘴喂糖啊!

    是谁想到把于朦胧和王李丹妮凑一块的!

    为了增加情节的可看度,导演煞费苦心的让他们分成三拨,两两组队寻求借宿。一看就是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下的可塑之才,懂得分组的妙处。于是本来就不熟悉路的六个人,像无头苍蝇一样的在寡妇村里瞎晃悠,为导演煞费苦心准备的恐怖镜头做铺垫。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人分三组,四处绕路。接下来的细节基本可概括如下:为了借宿,大家分成三组。集合后,发现少了人。大家继续分组,寻找失散队友。再次集合,大家发现又尼玛少了人。于是大家继续分组,终于把人找齐了。

    这时候你以为完事了就太辜负导演的“神来之笔”了!大家一合计,觉得寡妇村是个不祥之地,准备休息一夜就离开。是的!就像你发现餐厅后厨很脏,于是决定坐下来大吃一顿再走。

    有人打水失踪了,剩下的人觉得“信分组,得永生”,于是他们继续分成几拨找人。当然呢,正如你聪明的小脑瓜所料:在找打水失踪的人的过程中,又有人失踪了!全片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找人,而找人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分组啊!

    神似吴亦凡的陈亦凡小哥,就在找人的过程中两度遇到寡妇王春花。这王春花一双眼若谢大脚,两弯眉比张美娥。脸如大饼,分明山东杂粮。唇似黄桃,何减宋家小宝!

    总而言之,王春花在寡妇村的名头很大,号称“春花过处,童男不生,腰带一松,贞操不保”。亦凡小哥哥好心扶春花大妈回家,春花当即将亦凡的手放在自己的一对巨奶之上,进行色诱。

    然而我们的亦凡哥哥怎么会做这等睡粉之事呢!他义正严辞的拒绝了春花大妈的求欢,却被茶水中的春药迷倒。于是,全片最辣眼睛的highlight出现:在昏黄的色调下,春花大妈酥胸微露,面带娇喘,硬生生的给亦凡开了光。

                                                                 工厂药鸩山村汉

    当然,尽管多处流露软色情的嫌疑(无处不在的淌血胸罩、王李丹妮被囚禁时死命摇晃的巨乳),导演还是将影片的核心放在了更为深(zhuang)刻(bi)的主题上。这部恐怖片中的《山楂树之恋》关心的是环保!

    为什么是一个寡妇村呢?因为男人全被后山化工厂的污水毒死了。为什么同样喝水,毒死的只有男人呢?因为要留下一堆寡妇来榨干游客嘛!而至于穿插其中的恐怖情节,不过是化工厂老板及其女工的装神弄鬼。

    城市处男破了处,王春花的性生活矛盾阶段性释放,而乡村的化工厂污染也得到治理。一切问题都因为寡妇而起,一切问题也都以性生活的完满而得到解决。看似荒唐的故事逻辑背后,是否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隐喻?

    比如大工业对乡村男女平衡的瓦解,男人外出服务工,女人儿童留守;比如城市和乡村法制观念的深浅对立,农村的问题必须要在城市人介入后才得解决;比如寡妇村的寡妇固守家乡,只有靠不断榨干游客为营生……

    反复思考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为国产恐怖片寻找深刻内核,这本身就是一件恐怖的事。你不能评价并不存在的东西,国产恐怖片已经陷入“伪命题”的症候群。

    国产恐怖电影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大多数人想到的便是隶属于电影产业政策重要环节的我国现行电影审查制度对于影片内容的诸多限制掣肘了内地恐怖电影的发展。

    广电总局 在 2008年对电影审查标准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影片中存在“凶杀、暴力、色情、恐怖、灵异”等内容的需要删改。简言之:公映恐怕片不能有真鬼。

    因此,影片的结局往往要将惊悚理由归结为人为因素。从灵异玄幻的开始到“不语怪力乱神”的结局,原本追求意料之外效果的戏剧性情节构建方式在国产惊悚片中却变成了情理之中。

    于是,观众的心理期待大大降低,无论影片前半部分的视听效果和故事情节如何扑朔迷离、扣人心弦,观众永远相信,结局必将是绝境逢生。因此,其惊悚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京城 81 号》的结局尽管仍旧以反转叙事的手法将灵异事件的缘由归结为千丝万缕的家族纷争,但难能可贵的是,关于民国的一段情节中,确实涉及到了冤魂复仇,创作者也并未对此进行合理化的解释。有网友戏称:“如今,民国有了鬼,总算是把鬼拉到了这一百年之内,即将熬到解放后了。”

    尽管如此,香港鬼片老手导演邱礼涛曾表示:“审查或让惊悚片的编剧们工作增加难度,但这绝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抛开政策的束缚,剧作水平的踯躅不前往往暴露了创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态,文化理解力、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匮乏得现状。

    反观海外惊悚片创作,美国的《电锯惊魂》系列、日本的“贞子”系列、韩国的《女高怪谈》系列等除惊悚形式外,非常注意影片思想性的挖掘。这些影片紧扣社会民众的心理变迁。通过极具理性意味的复杂逻辑推导,观众会洞悉导演的复杂心机,进而产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

    去年的一部《釜山行》更是被誉为韩国恐怖片的封神之作:其对韩国经济建设的反思和韩国国民性的洞察之深,几乎摆脱了恐怖片的类型束缚。

    而我们的恐怖片呢?还在靠动不动就闪回的一张大白脸吓人。别国洞察人性,我们关心寡妇性生活。我叹了口气,翻开了蒲松龄的《聊斋》。

                                                                年年难看年年看

    拒绝看国产劣质恐怖片,已经成为中国观众的观影公德。这次,和我一起同场看《夜闯寡妇村》的,只有两个结伴的妹子。

    尽管背负着重重骂名,但国产惊悚片在数量上仍旧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究其原因还在于潜在观影诉求的存在。产业的力量催生了一个个以小博大的票房胜利。

    2010 年,小制作影片《午夜心跳》票房过3000 万元,一度被戏称为“零成本惊悚片”的《B 区 32 号》在 2011 年也获得 1500 万元票房,2014 年《催眠大师》票房横扫 2.5 亿元大关。同年的《京城81号》,成本4000万,票房却高达4.11亿。

    细加分析,国产惊悚片较低的投资门槛令其轻松获得五倍、十倍于成本的票房业绩早已不是神话,但优势往往也会转化为劣势,一旦观众的猎奇心理屡屡被影片的粗制滥造伤害,国产惊悚片的未来也将是岌岌可危的。

    当下国产恐怖片的剧情烂、内容模式化严重的原因还是要归结到“回报率高”。因为投资小,门槛低,很多投资方以为拍了就会赚钱,因此制片方会选择青年导演以及新的制作团队来拍摄影片。说白了,不是青年导演选择拍恐怖片,而是低成本的恐怖片只能选择新团队来控制成本。

    跳档三年,只求一映。《夜闯寡妇村》如此执着,当然不是为了奉献银幕经典。打枣捎带沾知了,稳赚不赔的国产恐怖片还能逍遥多久?

    笔者从小痴迷鬼故事,熟读《搜神记》《述异记》《子不语》,不如大家众筹一部《日袭基佬镇》?
    【详细】
    87354155
  • 2019/9/12 22:28:18
    来,一起干了这杯苦瓜甜羹
    苦くて甘い,苦涩微甜,这部电影有个好名字。 直女与弯男同一屋檐下的故事不新鲜,但就怕烂尾。《苦涩微甜》其实还行,不是多么清新脱俗,但总算不负众望,把那股子宁弯不直坚持到底,也算是功德圆满。 主人公是两位我都喜欢的演员饰演。尤其是林遣都老师,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  (展开)
    苦くて甘い,苦涩微甜,这部电影有个好名字。 直女与弯男同一屋檐下的故事不新鲜,但就怕烂尾。《苦涩微甜》其实还行,不是多么清新脱俗,但总算不负众望,把那股子宁弯不直坚持到底,也算是功德圆满。 主人公是两位我都喜欢的演员饰演。尤其是林遣都老师,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  (展开)
    【详细】
    10486215
  • Mr.Orange
    2022/8/31 5:32:32
    太拖沓

    不知道你们一个劲说节奏紧张剧情不拖沓是哪里来的感受?头一次看悬疑剧?闪回的同一个片段要放个三四次,人物的形象刻画通过画外音的内心独白,手段是真的low到没边,没看过原著但评分不低,肯定定是部好的小说作品,演员演技还不错,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瑕疵但也目前来看没什么太大亮点,制作团队拍的出来的东西水平太差了,讲故事的水准太次了。

    不知道你们一个劲说节奏紧张剧情不拖沓是哪里来的感受?头一次看悬疑剧?闪回的同一个片段要放个三四次,人物的形象刻画通过画外音的内心独白,手段是真的low到没边,没看过原著但评分不低,肯定定是部好的小说作品,演员演技还不错,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瑕疵但也目前来看没什么太大亮点,制作团队拍的出来的东西水平太差了,讲故事的水准太次了。

    【详细】
    14619168
  • Dont Try
    2013/12/3 2:04:12
    说中文的土贼和悍匪
    感谢可爱的广告们,我迟到六分钟,却连小马奔腾的片头都没有错过。


    叙事。
    叙事技巧有时候是一块遮羞布,它能掩盖住或者至少让观众不过分注意于剧情和逻辑的不自然处,并且看起来很酷。结构和技巧原本应该为故事内核服务,但是很多本末倒置的作品会将其作为内核。就好像社交网络原本是生活的一种途径,却正在慢慢变成生活本身。
    多线叙事堪比建造迷宫,但是有些工匠沉溺于雕琢诡异离奇的迷宫
    感谢可爱的广告们,我迟到六分钟,却连小马奔腾的片头都没有错过。


    叙事。
    叙事技巧有时候是一块遮羞布,它能掩盖住或者至少让观众不过分注意于剧情和逻辑的不自然处,并且看起来很酷。结构和技巧原本应该为故事内核服务,但是很多本末倒置的作品会将其作为内核。就好像社交网络原本是生活的一种途径,却正在慢慢变成生活本身。
    多线叙事堪比建造迷宫,但是有些工匠沉溺于雕琢诡异离奇的迷宫,反而忘了在其中放置宝藏。观众对迷宫的精致击节赞叹或者被其折腾得筋疲力尽,走到出口时谁还管他妈的宝藏。
    所以有些人是工匠,譬如说王小波,《万寿寺》如果换成循规蹈矩的写法,恐怕不至于会比它短命的作者更具生命力。而有些人是真正的叙事者,譬如说汪曾祺,能够把平白无奇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当人人都热衷于炫技的时候,这一点简直可以称作美德。
    因此从容不迫地单线叙事比多线叙事更为难得,如果节奏烂那就是一目了然地烂,没法儿规规矩矩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的叙事者太容易露怯。
    显然宁浩并没有露怯,并且捏在他手里的故事也远远不是平白无奇,除去结尾的几分钟,《无人区》干净利索,火候劲道恰如其分,节奏把握上比他之后拍的《黄金大劫案》出色得多。而且得益于单线叙事,伏笔埋得不露痕迹,平铺直叙水到渠成。


    盖里奇,科恩和昆汀。
    早已经不是用个回形结构就能被封为大师的1994年,也不是一部电影用1500多个镜头转换就能被比做吕克贝松的2010年,好时光都过去了,金子闪光的成本越来越高,你再也不能用一首情诗把姑娘骗上床。
    观众看过太多故事,见识过太多技巧,已经习惯于把看过的电影熟识的标签垫在脚下,俯视着观影,然后不自觉用以往的观影经验来进行比较。
    《疯狂的石头》之后,总有人用“去盖里奇化”这类话题来谈论宁浩。
    到《无人区》,大家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了科恩兄弟和昆汀上。
    谁都不是鼻祖,泰山北斗之前还有更久远的白胡子前辈,恐怕只有乔治梅里爱或者《火车进站》才能免受这类评论。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出色的成名作,但是距离出色的电影还差得远。它因形似《两杆大烟枪》而惊艳,实则经不起第二遍观看。抖机灵甩包袱终究只是小聪明,除去嬉笑怒骂之后只剩下土。
    《无人区》的西部背景流于形式,凛冽的其实是故事。冷峻画面中刮过一阵西风,飞沙走石魑魅魍魉齐聚一堂。相比于石头的形似,《无人区》后半部分,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匠气才是真正与大师神似的地方。宁浩的野心就跟徐峥的大肚子一样昭然若揭。
    事实上我们都是土鳖,被西洋兔子们远远甩在身后。说致敬都是扯淡,模仿就是模仿,鉴戒就是鉴戒。倘若有朝一日,我们能追上兔子,或者干脆心安理得地做一只土鳖,这只风格独特颜色不一样的鳖一定是宁浩,我愿意相信。
    《无人区》显而易见的进步在于:低俗笑话不再是为了低俗。也意识到黑色幽默只能作为荒诞的佐料,绝不能成为荒诞本身,剧情或者现实才是。

    相比于“去盖里奇化”,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去石头化”。
    没人甘心当一本书作家,也没人愿意一首歌唱二十年。
    同样是成名作,有些人拍得出来《落水狗》,《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些人甚至拍得出来《爱情是狗娘》,但是昆汀姜文亚利桑德罗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们往后还能继续拍出代表作。
    总有一天,当人们谈起宁浩,第一反应不再是《疯狂的石头》。从《无人区》的品质来看,这一天值得期待。


    土贼和悍匪。
    几年前有人采访王波,大概是问他对中文说唱歌词里普遍存在的受害妄想症的看法,该知名中文说唱歌手比了个猎枪的手势,说中国没有Gangster。狠狠扇了那些浮夸矫揉造作的Rappers一耳光。
    本土的反派们都必须要有一个悲惨的过去,必须要有一个说来话长的往日故事。即便不描述其自甘堕落的过程,至少也要一笔带过,这些道德上的累赘反而使刻画真实的愿景南辕北辙,矫情犯们孕育出一大批不真实的作品。仿佛我们就是无法接受没来由的坏蛋,即便他们的名字就叫坏蛋。
    《无人区》难得地塑造了几个说中文的土贼和悍匪,从头坏到尾,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使坏,又因其不牵强附会起码显得可怕而不是可笑。
    另外,徐峥为了去救余男,有意无意弄死了一个无辜的警察。使得潘肖这个角色彻底远离迷途知返的英雄形象,却更加接近于一个人。不是他妈的人格闪光点,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这是人物刻画中最大的亮点。人跟动物的区别当然不仅仅是人会用火。贪财好色自私自利,同时又有勇有谋有仗义,这并不矛盾,因为我们恰恰就是这样的物种。
    这里没有横刀立马的英雄凯歌,孩童不再欣欣向荣,妇女不再迎风茁壮,所有勃起不再坚而弥久。
    戈壁滩冷峻感十足,土贼悍匪,律师黑店歪脖子加油员,还有失足妇女绽放在五百公里的无人区。


    电影结束之后有一个短暂的见面会,来了徐峥,黄渤和余男。
    黄渤身上总是贴着接地气,谦逊这样的标签。见过真人之后,我恶毒地把这种谦逊当作是小人物发迹之后仍旧难除的怯懦本性,这种本性如果在别人身上,很容易被诟病为土鳖。但是黄渤却能够把它变成可爱和憨厚。
    这几年黄渤名利双收,事业蒸蒸日上。但是《无人区》告诉我们,他在四年前就已经是这种水准,所以往后即便有再大的荣光降临,也丝毫不值得吃惊。

    《无人区》的逻辑和主题见仁见智,如果抛去诸多标签和偏见,心平气和观影,它是一部品质上乘的作品。
    没人知道黄金时代是什么时候,反正它永远不会是当下。
    但是总有些偏执狂在这么执拗地做事,让人觉得未来世界真是他妈的扑朔迷离有趣极了。


    【详细】
    64442346
  • 金玉良言
    2022/4/28 12:54:05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宁静的热情》(2016)一部关于美国传奇女诗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的传记电影。看过这样的电影,再想起之前看过的《掬水月在手》,只觉得脸一阵阵发烫。 为什么,《宁静的热情》拍得就像狄金森的诗一样美好充满艺术气息,而《掬水月在手》徒有其名,拍得狗屎一般(说是狗屎已然...  (展开)
    《宁静的热情》(2016)一部关于美国传奇女诗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的传记电影。看过这样的电影,再想起之前看过的《掬水月在手》,只觉得脸一阵阵发烫。 为什么,《宁静的热情》拍得就像狄金森的诗一样美好充满艺术气息,而《掬水月在手》徒有其名,拍得狗屎一般(说是狗屎已然...  (展开)
    【详细】
    1436421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