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的时候电影还没出字幕,有的噪音太大听不清。
《致命录像带 94》是 VHS 系列的第四作,于2021年10月6日上线恐怖流媒体平台Shudder。个人感觉,第四部虽未达到第二部的高峰,但一雪前作 Viral 的耻辱,展现了 VHS 系列 IP 继续经
写文的时候电影还没出字幕,有的噪音太大听不清。
《致命录像带 94》是 VHS 系列的第四作,于2021年10月6日上线恐怖流媒体平台Shudder。个人感觉,第四部虽未达到第二部的高峰,但一雪前作 Viral 的耻辱,展现了 VHS 系列 IP 继续经营的价值。
在宣称「VHS 94 将会首次以统一、相互联系的流畅叙事呈现」后,续作的故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左翼安那其思潮。个人猜测,这些隐含的政治主旨应该主要是新制片人 Josh Goldbloom 的手笔,即是片头 CinePocalypse "Fasict Filmmakers F**K OFF" 的商标持有者。
主线故事《圣洁地狱》讲述 SWAT 搜查工厂调查 VHS 录像带,和往常一样,虽然没有什么主要看点,但起到黏合故事的作用,维系住不安的全片总基调。
第一个故事《雨水管渠》抓住了城市下水道的都市传说起源,结合近年来 Local 58 电视频道等新兴的模拟恐怖 (Analog Horror) 流派,讲述了主持在下水道遭遇变异怪物与邪教献祭的故事。“美国是最富有的国家,但仍然有人这样活着(住在下水道)。” “不是你们的故事,而是如何讲述我们的故事。” 剧中许多台词试图将这一故事导向更加宏大的贫困阶层与话语权背景。 尽管包含了对 Crichton Leprechaun 的戏仿,但老鼠人作为被忽视者的偶像代表,如今以另一种姿态重新进入故事舞台。下水道的镜头粗粝中不乏真实,但最后电视台的片段有些浮夸,或许是为了讽刺媒介的失真。
《空虚苏醒/徒劳守灵》讲述了有些俗套但非常具有恐怖张力的葬礼守夜故事,雨夜中揭棺而起的是颅骨碎裂的逝者。前期的慢热通过不安的电梯音乐与间歇性停电迅速升温。除了身体恐怖要素,片中的动线交代相当干练,由此建立起无路可退的密室感。形散神不散,真叫人脸扁.jpg 个人认为,故事结尾是一个略显冗余的败笔。
《实验主体》仍然来自印尼导演,画质比其他序列的故事好得多,甚至太过现代,忘记了 VHS 要素。实验室中被疯狂科学家改造的失踪对象,以及前来彻查的警察;故事在这两个视角中交叉展开。除了延续弗兰肯斯坦的伦理脉络外,剧中也包含了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以及对威权暗含着的不信任感:大多数警察对实验对象秉持恶意的态度,试图杀害实验对象以维持社会系统稳定周转。我们通过女主角的视角观察自己如何被非人化(不仅是物理意义上也是精神意义上的),这也为后续的砍杀提供了情感上的正当性。故事名 Subject 既可以当作「实验对象」来理解,也可以认为是「主体」。实验对象的主体性如何被剥夺,又如何重新建立,片中给出了大量暗示与明示的镜头。但回眸片中树立观众对女主认同的手段(美强惨,人性回应、恐惧与哀求,不断呜咽),似乎又有些滑退回更加本质或他者凝视视角的窠臼。整个故事在延续第二部同导演故事的潮湿与血腥之余,加入了大量第一视角科幻武器的虐杀桥段,有些片段看起来像是生化危机系列的宣传预告。
《恐怖行动》的故事背景最富有制片人的私货。一个密歇根州的川普式红脖子保守主义民兵组织预谋肃清美国,通过恐怖行动攻陷联邦组织,摘除所谓的“黑色癌症”。该组织有组织地杀害黑人(经评论提醒,是为了超自然实验,并非黑人),并得到了当地一些警方势力的武器资助。故事展现了较为混乱的保守主义要素,以及吸血鬼爆炸袭击这一超自然内容,应该是为了讽刺 3K 党的宗教背景。整个故事体现了「笨贼」式的黑色幽默,整个保守组织在武器测试时状况百出,最终全军覆没。
本片的 Glitch 滤镜虽然不及第三部 Viral 浮夸得登峰造极(对不起我真情实感觉得 Viral 很烂),但也有些过于泛滥。其实真正的 VHS 远没有这么多噪点和故障,在我看来不过是低保真、蒸汽波等技术思乡症的潮流造物而已。如果说「重要的是故事讲述的年代」,那么本片中大量重复的母题或许会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首先是媒介。第三部 Viral 的主线故事视图将人们对于网络病毒视频的狂热类比成不顾后果的疯狂传染病;这部作品延续了前作的脉络,虽然故事背景是 1994 年,媒介也换回电视,但主旨却一脉相承:被摘下的眼球暗示媒体对社会身体与个人身体的剥夺与宰制。在《雨水管渠》中,主持真实地走访了都市传说,而其影响随电视传媒急剧扩大;《实验主体》中,我们的眼睛成为了镜头本身,而身体则物理上被剥夺,电影语言中用来表现惊恐的推镜头与晃动镜头 (Shaky camera) 反向影响现实,看起来十分讽刺。对个人身体的剥夺有时通过身体恐惧进行具现化,这可能也是本片中大量出现身体恐惧元素的原因之一。
接着是邪教与狂热群体。主线《圣洁地狱》,「Hail Raatma」的《雨水管渠》和《恐怖行动》(《空虚苏醒》不太确定是否包含邪教)都是邪教,让人怀疑这一主题是否有些饱和了。《雨水管渠》中,邪教是失去话语权、肮脏不堪、沉默在主流世界之外的鼠人崇拜者,他们借由传媒将罪恶的言语在公众中广泛传播;《恐怖行动》中,一行人援引 3K 传统,有着狂热的白人至上民族主义与阴谋论激情;这二者体现了政治与宗教的隐秘连接,影射 QAnon 以及一些狂热化的特朗普支持者如何通过媒介散播阴谋论,并开展极端的宗教崇拜的。如何看待这些「下水道的人」以及他们的暴力行为?作为左翼安那其与安提法的支持者(甚至还玩过 Unabomber 的梗),制片人 Josh Goldbloom 显然清楚底层群众与暴力行动的力量,而关键在于何者是正义、何者是不义。影片体现出主创的政治倾向:对于不义的群体,尽管对方的确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洗脑主持攻占媒体,可以抢夺武器策划暴动,但他们吐出的只能是肮脏的污水,只会搬起石头砸向自己的脚。
警方与搜查桥段在本片中也出现数次。他们大多包含对警察这一团体的不信任,并描绘了其中出现的内讧。这或许与弗洛伊德之死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所带来的反警情绪有关。当地警察被很多安那其与左人视为维护政治秩序的工具,对民众不负责任且有着盘根错节的种族主义勾连。
总的来说,本片或许没有达到第二部的高度,但肯定比第三部要好得多,算得上华丽回归。口碑上的成功或许能够推动这一系列的后续开发,成为拾得录像 (found footage) 恐怖电影中的常青树(就像鬼影实录那样,尽管后几部确实不太好看)。本片的政治意图更加明显,而且不同于七年前的前作 Viral,这次的现实讽刺看起来更加成功。
希望本作不是最后一作,也希望 VHS 系列能越拍越好。
星期六晚上十一时许,几十人在会议室里听取明天清晨一场戏的拍摄安排??拍摄地点红磡海底隧道九龙收费广场前两百米,那里是全香港最繁忙的路段,可是一场包含撞车、爆炸、打斗的动作戏即将在这里拍摄,跟许多动作场面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这场戏只能拍一次。
因为没有 take two,所以这场戏动用了十二台摄影机,因为不能
星期六晚上十一时许,几十人在会议室里听取明天清晨一场戏的拍摄安排??拍摄地点红磡海底隧道九龙收费广场前两百米,那里是全香港最繁忙的路段,可是一场包含撞车、爆炸、打斗的动作戏即将在这里拍摄,跟许多动作场面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这场戏只能拍一次。
因为没有 take two,所以这场戏动用了十二台摄影机,因为不能封路,所以选在星期日清晨车流量最少的时间进行,因为要真实,所以租用了几十辆车拍一场戏,因为有爆炸设计,所以现场还有两辆拖车在隐蔽处standby??到了星期日零晨二时许,导演,摄影师、动作指导、飞车指导接连做了三个小时的讲解,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岗位和清楚那一分钟里要做什么。
稍作休息后,离天亮不到三小时,众人分批出发,为免引起注意,所有司机在零晨四时就要把车停在不同的地方熄火关灯待命,零晨五时,在天桥上和现场两侧的多台摄影机已经悄悄就位,与此同时,十几个工作人员在通往海底隧道九龙入口的各条要道上盯着,用对讲机汇报路面有多少辆车正驶向海底隧道,让导演实时掌握情况,作最全面的准备。
一分一秒的过去,鱼肚白终于出现在东面的天际,大家等待的那一刻即将到来,摄影师看着晨光慢慢照亮了天空,便向导演点了点头,于是导演向对讲机喊了一声action,所有司机按计划驾车驶向拍摄地点,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第一辆车进入可见范围,这时候导演才喊roll机,十二台摄影机同时启动,马达带动胶卷急速转动的声音响起,载着发哥的车在预定地点被拦截,然后爆炸、接着一轮动作??这场戏从构思开始到筹备以至落实,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就是为了这短短一分钟,出现任何差错也不能NG,要发挥最大的“执生”精神,纵观港片敢在这个位置取景拍一分钟动作场面的,好像没第二出了。
首先我要一句话总结下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脑洞开大了的电影,大到编剧自己都编不下去了。影片一开始就把反派,描述的非常厉害,可以说是无敌了,而且想要弄死谁,根本没人挡得住。所以反派后面的种种行为都显得反派很蠢,明明可以一招制敌,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最后把自己搞死了。要说电影创意还是有的,而且想象力还可以。比如电影中的手机大军,还是很刺激,让人眼前一亮。想象一下,你自己每天用的手机,突然有一天“嗖”的
首先我要一句话总结下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脑洞开大了的电影,大到编剧自己都编不下去了。影片一开始就把反派,描述的非常厉害,可以说是无敌了,而且想要弄死谁,根本没人挡得住。所以反派后面的种种行为都显得反派很蠢,明明可以一招制敌,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最后把自己搞死了。要说电影创意还是有的,而且想象力还可以。比如电影中的手机大军,还是很刺激,让人眼前一亮。想象一下,你自己每天用的手机,突然有一天“嗖”的一声,然后就飞走了。再有一天你的手机像一个有思想的怪物一样,出现在你面前,盯着你看,看的你全身发毛。更恐怖的事,手机还能成为一个杀人的工具,着实恐怖至极。但是脑洞归脑洞,电影里开挂的印度人还是一样不能少的。比如机器人七弟对战鸟怪时,浓浓的外挂味,什么360度无死角射击,人形射击球,可以亮瞎你的眼。就这样的无死角射击,居然在体育馆的观众没有一个人被打死,真是奇迹。不过话说回来,印度的特效还是在不断的进步,虽然电影逻辑尴尬,但特效处理的用心值得学习——《宝莱坞机器人2.0》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眼见不一定为实
眼见不一定为实
我特别受不了韩国整容节目《韩美人》,那个节目只告诉你一件事:颜值就是一切。而《Queer Eye》完全拔高了所有形象打造节目和装修改造节目的层次,真的走心了。Fab五人组走进每一个嘉宾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过去、认识他们的亲友、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些被选中的嘉宾都承受着心灵的折磨,自己无法走出,需要有人从高处拉一把。当他们抬头,看到这5个人浑身发光,把手伸向他们,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感觉到 -- 天
我特别受不了韩国整容节目《韩美人》,那个节目只告诉你一件事:颜值就是一切。而《Queer Eye》完全拔高了所有形象打造节目和装修改造节目的层次,真的走心了。Fab五人组走进每一个嘉宾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过去、认识他们的亲友、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些被选中的嘉宾都承受着心灵的折磨,自己无法走出,需要有人从高处拉一把。当他们抬头,看到这5个人浑身发光,把手伸向他们,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感觉到 -- 天使降临。尤其是第一集的爷爷、印度小哥和脱口秀演员,从他们的眼神里,你看到了一个被生活打击得千疮百孔的灵魂得到稳柔的抚慰。从此,一个灵魂得到了拯救。感谢5人组。Tan 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绝对的治愈系。他的工作是服装造型,对于style,他的想法很深刻:“我对所谓 “时尚(fashion)” 不屑一顾,那是你穿一季就要扔掉的东西。我做的style,是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让他们舒适、自信,更爱自己。也让他们所爱的人也感到自己的努力。”Tan 比心理咨询师更加会聊天,因为他关心对方,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痛苦。他总是能瞬间抓住对方最脆弱的点,引导对方把话说开,再稳柔抚慰。跟他讲话后会感到身心轻松很多。如果有机会站在他面前,我愿意把我的一切悲伤向他倾诉。Jonathan 魅力四射,充满自信。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眼里总是充满了美,他可以看到每个人的优势,不论被藏的多深,他都用自己的狂热把对方的自信“逼”出来。他从不给于别人廉价的同情。他是用强大的感染力把别人从深渊中拉出,告诉对方:停止自怨自艾!你也可以闪闪发光!Look at me! Look at yourself!Antonie 纯洁无瑕,善良可爱,简直让姐姐们爱不释嘴,合不拢腿。很感谢这个节目里面有饮食这个环节,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应该从口开始。吃得好,外表才能好,人才能自信。黑人小哥Karamo 拥有完美的人类肉体,宽肩细腰翘臀长腿??他的性格还是比较内敛,比起白人的傻白甜,黑人小哥对他人还是有一墙防备的。只有第二集和警察在一起聊到种族对立时,他真正地敞开了心扉。Bobby 有点理工男思维,他的情感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而是他体贴的室内设计。他工作量最大,每次改造空间,都要和一家人聊一聊,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家庭成员,他们的爱好等等,这样才能给一家人打造最合理的生活环境。“We are here, because we care." 感动。
in the river i have seen you, through love age and miseryin the river i will find you, for you will always be you and i will always be me
in the river i have seen you, through love age and miseryin the river i will find you, for you will always be you and i will always be me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电影院看棒球电影,这张电影票对我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配乐我给8分,但是剧情我只能给6分。电影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挺清晰的,然而谈及中国青春片总少不了怀孕这种狗血设定,有点让我蛋疼。片中棒球比赛的表现力很糟糕,最后一场比赛镜头切换可以说有些混乱。虽然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用它和《KANO》作比较,但是还是感觉这部片的表现力真的不足。有训练的镜头,但给我的感觉是:一群孩子,嘻嘻哈哈的训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电影院看棒球电影,这张电影票对我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配乐我给8分,但是剧情我只能给6分。电影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挺清晰的,然而谈及中国青春片总少不了怀孕这种狗血设定,有点让我蛋疼。片中棒球比赛的表现力很糟糕,最后一场比赛镜头切换可以说有些混乱。虽然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用它和《KANO》作比较,但是还是感觉这部片的表现力真的不足。有训练的镜头,但给我的感觉是:一群孩子,嘻嘻哈哈的训练,莫名其妙就变强了。个人认为棒球电影中的训练镜头应该是非常刻苦的,导演在这方面的细节描写有所欠缺。
流水线的定义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高满堂这个名字,对于常看电视剧的观众来说,应该也算耳熟能详。这两个名词组接在一起,其实不只是从《大河儿女》开始,估计也不会因此而结束。当然我并没有说什么不好,只是或许观众想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这样似曾相识,哪怕做得再精致的流水线作品,他们有理由要求得更多。
2013年有份很莫名其妙的调查报告,高满堂以三千万稿酬荣登中国编剧富豪榜首位。说莫名其妙的原因,
流水线的定义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高满堂这个名字,对于常看电视剧的观众来说,应该也算耳熟能详。这两个名词组接在一起,其实不只是从《大河儿女》开始,估计也不会因此而结束。当然我并没有说什么不好,只是或许观众想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这样似曾相识,哪怕做得再精致的流水线作品,他们有理由要求得更多。
2013年有份很莫名其妙的调查报告,高满堂以三千万稿酬荣登中国编剧富豪榜首位。说莫名其妙的原因,在看到高老师高片酬的同时,请也算算他这几年的作品数量。从2008年的《闯关东》开始,《北风那个吹》、《钢铁年代》、《雪花那个飘》、《我的娜塔莎》、《温州一家人》……短短五年时间,高满堂几乎霸占了中国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的多个重要位置,如此勤劳,他赚得不多,还有谁赚得多?
但是显然,勤劳,并不是高老师可以就此开始按照工厂流水线的模式,打造一直以来都被当做艺术创作的影视剧作品的理由。
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先以事实说话,从《大河儿女》说起吧。
先说类型和题材。《大河儿女》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写下来,历经军阀混战、抗战、解放战争,跨度几十年,是标准的年代剧。而高满堂的几乎所有作品,从《闯关东》开始,几乎清一色年代剧。当代题材,家庭伦理类型只有《家有九凤》等几部而已。
类型和题材或许有偏好和擅长,甚至还有市场选择,那么说说人物和时代、地域设定吧。最简单也是最明显的对比大概要说《温州一家人》,《大河儿女》与之相同,都是为某个特定地域(具体到市、县一级),某些特定人群、甚至是某些特定行业量身定制。故事现成,甚至有特定原型;套路固定,只要稍作艺术加工即可。这种带有“软文”性质的电视剧集,即便主题拔高、升华到历史和匠人精神传承高度,就算故事编制得再跌宕起伏,精彩绝伦,那也还是流水线作品。
再说说幕后班底。《大河儿女》导演安建,同时也是《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导演,算是高满堂的老熟人了。所以剧情架构,镜头语言、影像风格基本上都能抓住高老师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唯一的缺陷是稍微有点小家子气,调度沉稳有余,没啥创意,当然年代戏也不需要什么调度。
陈宝国是《钢铁年代》的男主角,那里头他演的是个军人出身的钢铁工人,到了《大河儿女》,他演的是个一身正气的大瓷匠,本质上都是工人、匠人。角色定位,陈老师的表演风格基本上也没啥可改的,背背词就能上,上了还能演好,演完观众还都拍巴掌叫好,也不管这其实就从高满堂流水线模子里倒出来的一件“高仿瓷”。
其实非要说起来,隶属北影厂的资深演员赵君(也叫赵军),虽然声名不象陈宝国老师那么显赫,但是在《大河儿女》里的表演反倒张弛有度,更有特点一些。不过从人物性格设定上来说,跟《钢铁年代》里的冯远征,《雪花那个飘》里的张译也大同小异,算不上创新。此外李小冉和印小天的组合显然不太般配,一个太洋气,一个是标准土帅,都不像那个年代的人,虽然多少给这部流水线作品带来一点新鲜的感受,但效果不好,甚至有反效果。
当然,对比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两宋”之争,高满堂作为老编剧、老艺术家,真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大河儿女》这么平淡无奇的故事,他依然把剧本做扎扎实实,起承转合清晰明了,冲突线索合情合理,人物性格鲜明有特色,还有高氏剧作独特的风格印记。作为高老师的粉丝当然无话可说,但是要发展更年轻的新观众群体?那估计就不太容易了,当然,河南人,尤其是烧瓷的河南人除外。况且,已经写了五年同类题材了,以高满堂的水准和艺术追求,似乎不应该只满足于原地踏步,靠流水线作品赚钱,抢收视率,而毫无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