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9589
  • 对颖妹脸红了吗0
    2020/6/8 15:33:33
    《趁我们还年轻》

    这部电视剧是去年开始演的,我觉得演员都挺不错的,张云龙,乔欣,刘芮麟,代斯,黄梦莹,姚奕辰,发没发现这里面几乎都是幂姐旗下的艺人?哈哈哈,不错哦,就是她旗下的,另我惊讶的其实是姚奕辰,前段时间看了《锦衣之下》嘛,他在里面饰演谢霄,所以认识的他,没想到最近追了这部剧才发现,里面有他,惊讶死了,这部剧我觉得很不错了,有些人都说演技不怎么好,但是我觉得挺不错的,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吧,我挺推荐各位观看

    这部电视剧是去年开始演的,我觉得演员都挺不错的,张云龙,乔欣,刘芮麟,代斯,黄梦莹,姚奕辰,发没发现这里面几乎都是幂姐旗下的艺人?哈哈哈,不错哦,就是她旗下的,另我惊讶的其实是姚奕辰,前段时间看了《锦衣之下》嘛,他在里面饰演谢霄,所以认识的他,没想到最近追了这部剧才发现,里面有他,惊讶死了,这部剧我觉得很不错了,有些人都说演技不怎么好,但是我觉得挺不错的,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吧,我挺推荐各位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推荐!!

    【详细】
    12649216
  • 罗宾汉
    2022/1/21 13:06:07
    越美丽的景象往往越危险……

    14155173
  • Melinda*DM
    2020/12/28 16:46:00
    墨菲的剧哈哈哈
    之前看了《平常的心》,墨菲的剧总是在讽刺现实,好莱坞刚开始的大尺度看的挺爽,后来越来越煽情了,本来我是来看男男的,哈哈哈,恶趣味暴露了。结尾又强行好莱坞了。 不过我怎么觉得有点黑奥斯卡和好莱坞呢? 谢耳朵演技好好,本色出演了啊哈哈哈 为什么我字数还不够哈哈还差...  (展开)
    之前看了《平常的心》,墨菲的剧总是在讽刺现实,好莱坞刚开始的大尺度看的挺爽,后来越来越煽情了,本来我是来看男男的,哈哈哈,恶趣味暴露了。结尾又强行好莱坞了。 不过我怎么觉得有点黑奥斯卡和好莱坞呢? 谢耳朵演技好好,本色出演了啊哈哈哈 为什么我字数还不够哈哈还差...  (展开)
    【详细】
    13090216
  • 电影是个圈
    2022/5/15 16:01:45
    解说了上千部电影,这次他终于自己导了一部

    2022年4月16日,夜。电影《刿心剑》内部观影会结束后,掌声雷动。

    已过而立之年的导演何自强坐在隐秘的角落里,双手握拳撑着下巴。他的眼睛里有泪光闪烁。

    他想起了大学时期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展映。作为中南林业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用一台手持的DV,拍出一部青春校园

    2022年4月16日,夜。电影《刿心剑》内部观影会结束后,掌声雷动。

    已过而立之年的导演何自强坐在隐秘的角落里,双手握拳撑着下巴。他的眼睛里有泪光闪烁。

    他想起了大学时期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展映。作为中南林业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用一台手持的DV,拍出一部青春校园的爱情长片,在学校里引起巨大的轰动,展映时座无虚席,连台阶上都站满了观众。一声声敬仰的“何导”,让他羞涩,也让他兴奋。

    十五年过去了,他又做回了曾经那个揣着电影梦的纯真少年。

    从拍婚礼、拍广告、拍微电影,到“回归电影”,打造影视自媒体大号“扁豆看电影”和“扁豆看剧”,成为坐拥千万影迷和粉丝支持的UP主,长时间的熬夜和脑力劳动,使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了许多。长途的迂回跋涉,也让他成熟干练了许多。

    扁豆看电影影迷和粉丝的支持,让他重拾信心,重新上路。

    解说了上千部电影,这一次,他终于自己导演了一部。

    14399699
  • pangueban
    2019/5/22 21:47:38
    终于看到了最后

    当一个话剧长达七小时,最有耐心的人也会望而生畏。托尼.库什纳凭借才华横溢的笔触与敏感锐利的语言让情感与思想奔流而出,让冗长变成了华丽的游行。它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一次普利策奖和两次托尼奖足以证明它在观众的心上的地位。

    《天使在美国》——一部93年的话剧在今天仍然显得鲜活生动。托尼.库什纳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在美国80年代的迷离混乱的生活,剧中充满了象征性的幻境,人物内心的憔悴与悲伤

    当一个话剧长达七小时,最有耐心的人也会望而生畏。托尼.库什纳凭借才华横溢的笔触与敏感锐利的语言让情感与思想奔流而出,让冗长变成了华丽的游行。它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一次普利策奖和两次托尼奖足以证明它在观众的心上的地位。

    《天使在美国》——一部93年的话剧在今天仍然显得鲜活生动。托尼.库什纳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在美国80年代的迷离混乱的生活,剧中充满了象征性的幻境,人物内心的憔悴与悲伤,逃避与束缚在神话的构架下搭建而成。它聚焦于那个年代同性恋的生活,那些饱受歧视的目光与在艾滋的折磨下挣扎求活的形象,作者更是野心勃勃地囊括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宗教、种族的诸多问题,用华丽壮美的想象飞往人物理想的彼岸,他没有让想象漫无边际地蔓延,它与人物的现实命运紧密贴合,与他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奇思妙想和黑色幽默的背后,用条理分明的冷酷笔调描写所有人面对疾病的脆弱与无助。有些表达惊人地直率,而有些则覆盖在朦胧的宗教与政治的面纱之下。他用复杂的语言一遍遍定义世界,用不同的语言解释世界,希望借此揭示简单的真谛。像是剧中所说的“女王会原谅她击败的敌人”,它用复杂和冗长的语言诠释了爱、妥协、宽容与和解的真正内涵,为人们献上一部史诗巨作。

    我在看到了加菲获得托尼奖最佳男主后才了解这部剧。在看完第一部之后,我用了半个月时间才下定决心去看第二部,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享受语言的狂风骤雨,是否能真正地领略作者精心绘制的舞台画面。最后我下定决心看完,并写了这篇拙劣的观后感,希望可以传达内心的震撼和喜悦,也希望能和更多人分享这种乐趣。

    【详细】
    10196687
  • 蛋帅哥
    2022/12/8 19:55:04
    一部值得二刷的纪录片

    看完纪录片《新三峡》我感触很深,以前只是知道有这么个名字,具体是怎么回事完全不了解,国之重器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造凝聚了几代国人的努力与付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平息了长江千年水患,在防洪、发电、航运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这一力作还牺牲不少有志者的生命。我终于也算是圆梦三峡了,这部纪录片带我走进三峡,全完是一种身临

    看完纪录片《新三峡》我感触很深,以前只是知道有这么个名字,具体是怎么回事完全不了解,国之重器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造凝聚了几代国人的努力与付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平息了长江千年水患,在防洪、发电、航运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这一力作还牺牲不少有志者的生命。我终于也算是圆梦三峡了,这部纪录片带我走进三峡,全完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原来三峡用血肉之躯谱写这么多的诗篇,值得二刷《新三峡》纪录片!

    【详细】
    14809241
  • 巴伐利亞酒神
    2019/11/20 19:18:23
    如果说生活是一场火灾,他们就是那对跛子和瞎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多数人第一次看《触不可及》,都是2011年的法国版本,9.2的豆瓣评分,和近日上映的意大利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并驾齐驱。而我第一次看这个故事,就是前几天点映的美版《触不可及》,电影也即将于11月22日公映。其实这样也算幸运,一来是省去了相互比较的烦恼,更因为不存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多数人第一次看《触不可及》,都是2011年的法国版本,9.2的豆瓣评分,和近日上映的意大利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并驾齐驱。而我第一次看这个故事,就是前几天点映的美版《触不可及》,电影也即将于11月22日公映。其实这样也算幸运,一来是省去了相互比较的烦恼,更因为不存在...  (展开)
    【详细】
    12042258
  • Lido
    2022/3/30 15:25:29
    角色的设计应该服务于剧情,而不是反之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值得大夸一番

    或者至少说,这是最近几年难得让我一秒都没有快进,完整看下来的佳作

    这主要归功于两点:

    1、天马行空的剧本安排,令整个电影的走向往往超出预期,每一秒都令人期待着下面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值得大夸一番

    或者至少说,这是最近几年难得让我一秒都没有快进,完整看下来的佳作

    这主要归功于两点:

    1、天马行空的剧本安排,令整个电影的走向往往超出预期,每一秒都令人期待着下面会发生什么。

    2、恰如其分的美术设计,细腻又新颖,而且没有喧宾夺主,令人能专心地体验故事,整个观影过程都非常的舒坦

    作为一部cult片,血腥和小众几乎是必然,但据我观察,很多人反而会觉得这部电影的画风,是最简陋和cult的一点。

    对此,我表示非常地遗憾——大家如今对于审美风格的容忍度是否太低了?只要简单地留意一下各种场景中的背景插画,都是如此地精美华丽,就应该能想到,这种画风是来自对拍摄风格的选择,而不是成本所限。虽然cult片的成本捉襟见肘是常态,但在这部《夜脊》中,我没有感觉到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

    我甚至不同意说片中的人物是丑陋的,但美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我这样来说吧,在这个庞大的原创神话体系下,片中的角色形象很好地展现了人类的普通、渺小、不完美,同时也表达出了他们的独特、不屈和温柔。

    举一个例子来说,就是当中某个村庄被屠戮以后,剩下的一对情侣的戏份。这一段相当地耐心,没有惊天动地的发现,只是让观众随着两人的视角走过残垣断壁,仰视茫茫星空,最后两人沉寂于敌人无情的刀剑而作罢。

    这对情侣的形象是如此地粗壮、朴实和似乎笨拙,但有任何人能够否认——他们的心灵是坚强、温柔和丰满的吗?如果换成一对型男靓女,在那里激烈地哭泣和抗诉,这份战争对于普通人的生活的剥夺感会变得多么遥远?远不会有影片中那份沉浸的哀痛来得有分量。

    人物本就应该服务于表现主题,如果全剧的立意就是在阐述人类和宇宙的不完美,那把角色表现得美轮美奂又有何意义?我不是说蛮荒和简陋比起文明会更加赏心悦目,但如实地描述一切并将之呈现出来,在这样的努力之中,确实存在着美感。

    同时,这个画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体捕捉。这是这部作品非常核心的一个特色。我甚至认为该片其实是将真实的演员互动拍摄下来,然后再对照着画面进行描线动画化,期间增加各种服装、道具的细节。有点像那种将照片变成动画的滤镜app。

    这个拍摄手法就决定了两点:

    1、人物的动作会比较不自然,必须非常缓慢和减小幅度,用以节省帧数和避免激烈的形态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片中的人物看上去会非常的不灵活,虽然真实的人类比起很多好莱坞动作片中,本身就要迟钝许多,但我认为这种表演风格主要还是为了配合作画手段而选择的。

    但作画本身也会影响故事表达,就像在《蜘蛛侠平行宇宙》中,在主角的早期,导演通过降低帧数的方式来营造主角不自信和笨手笨脚的感觉。在《夜脊》中,人物动作的收敛,一方面让角色显得贴近现实(虽然略显过头),另一方面,确实也营造出了人类渺小和普通的印象。

    但我要批评的一点是,虽然这个作画风格我可以理解,但是在人物选择上,很多角色(尤其是在饥荒中)显得相较于那个时代过于肥胖,实在是令人出戏。尤其是考虑到后期可以通过作画来调整这一点,我不理解这个错误产生的理由和动机。

    2、捕捉动画的方式令人物表情极度细腻。

    在过往的传统动画工艺当中,人物的表情描写基本上依靠的是画家对于人体面部动作的理解和想象。所以会有很多固定的模式来表达特定的感情。这在过去的创作中是行之有效且颇成体系的,尤其是日系动画,某种程度上来说,表情包和颜文字的产生都是脱胎于这个体系,以及它在人们的审美当中建立的基础共识。

    但是,人类的表情,或者说乃至于人类的情绪本身都是极为复杂的。远不能由几十甚至几百种模式来描述清楚。这次的作画就对我们展示了,在一个简单的场景当中,人类的面部变化可以有多么难以捉摸。

    最具有这一特点的一幕就是审讯官和高苏尔谈条件的那场戏,当时审讯官的表情变化真是令人看得入迷,那掺杂着各种考虑,犹豫不决又贪婪流露的形象,让我不禁佩服演员卓越的演技,以及这种动画方式带来的神奇效果。因为在动画化的二次创作中,很多平时会被忽略的微表情会被线条勾勒加强,反而起到了真人镜头下没有的效果。

    当然,这样的表情并不会很“美”,万神殿的女卫兵最后对着着魔的审讯官拒绝屈服的大喊,表情粗野难堪,但是一颗赤子之心却又呼之欲出。其实人本质是动物,肉体不过是组织,何来美与尊严,全是由于你对自己的看重和赋予意义,一切的价值才随之诞生。

    观看这部影片时能体会倒这份感慨,真的是令我十分惊喜和满足。

    更不要说,在一些史诗性的场合,作画的表现非常优秀。审讯官魔化后的塑造,是我在最近几年当中看到对demonic这个词最贴近的表现了。影片从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去描写邪恶,并借由这种画风在关键的地方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效果。或者简单来说,在描写超然之物或描写回忆和历史的时候,影片的风格会明显地卡通化、动漫化,这就和平时的人类形象描写拉开差距,从而产生了神与人,现实与虚妄在视觉上可以体会到的隔阂。

    我认为这是通过画面讲述故事的完美演示,观看过程可谓令人陶醉。

    讲完了画面,我们来说故事本身。

    如果从结尾来看的话,这个神话并不复杂,甚至还有不少毛病。但是在影片铺陈的过程当中,你一直也不会接触到剧情的全貌。尤其是你会不断被各种新颖的叙事风格和庞大的背景所分心,你即使想到了一些发展,也不会特别能够信任自己的判断。更不要说影片本身经常穿插一些反套路的桥段。

    整个电影其实可以说是一部悬疑剧,是引导着观众随着剧情思考的类型。在热门电视剧系列《怪奇物语》当中,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将故事的各个分支像拼图一样,通过人物关系的交汇来拼凑整齐,会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观影快感。《夜脊》本质上采取的是类似的结构。

    不过《夜脊》的故事碎片不是多条线并进的,而且大多不在同时出现,有些关键的角色到故事后期才登场,例如三只鸟人。甚至他们的奇葩外观,我认为都是为了让观众不会立刻去认真对待他们而设计的,莫西干发型,不合理的裸体装束,一直都在隐藏他们真实的战斗力和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废墟中的情侣那段我之前也提到了,是非常营造气氛的一段内容。但同时,如果你看到这一幕时依旧抱持着“每个情节都有伏笔”的先入为主想法。那么这段故事就可以打断你的节奏,告诉你,有些情节可以“毫无意义”。情侣俩捡到的圣花碎片并没有什么特别使命,只是通过两个无比普通的人类视角,告诉你看到星空对于人类的体验和意义,来进一步补充完整这个世界的法则和设定。

    类似这样的动作都仿佛在一次次告诉观众,不要着急,不要焦虑,其实故事是可以这样发展的。

    但与《怪奇物语》有所不同的是,当你最后将《夜脊》的各条故事线汇聚起来,你获得的不是完成拼图般的畅快感。而是一种感慨和哀叹。

    因为在一般的悬疑故事里,你寻求的是一种智商上的满足感,一种故事的合理性。而在这里,电影非常注意去避免让你执着于这样的目标。

    首先,世界和圣花的规则到最后依旧并不清晰,所以你手上一直没有很多确实的信息来推理。其次,影片的整个基调都是在讨论生命的意义,传承于传统的克苏鲁神话视角,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这样一条用来反驳的命题。

    但正如女巫向守卫描述的——在如此悲惨的世界中人类依旧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你从头到尾也都在看到人类的挣扎、坚持和抵抗。你被每一个普通的角色的选择和视角所感染。经历过这些,你又如何能够像往常一样轻松地说出“人类确实毫无意义”这句话呢?

    正如我之前在《疯神》的评价中所表达的,实际上在我看来,每一部讨论神的作品,所涉及的神永远都是“人神”,也即是从人的视角和认识所创造出来的神。又即是——这里的神就是人类本身。

    《夜脊》的故事,如果要打个比方,就是原本盘坐在地上的人站起身以后,对着自己原先视角的高度所写的。本质上是对于人类精神的讴歌。某些存在和神明,他们远远超绝于我等又如何?我们与之相比连尘埃都不及又如何?任何一个人依旧可以去思考——“诸神是否也与我们一样,无法违抗自己的本性”——这样的问题。

    可以说,整个电影在讨论的其实是自由意志和选择。从这个角度,你就可以理解高苏尔作为反派的存在意义。请大家回忆一下,女巫对高苏尔所说的第一句话——“你进入阿舒尔前原本是谁?”,他回答,“无名小卒而已”。

    以及女巫最后对他说的也是——“you are nothing”,虽然此刻高苏尔已经宣称自己是神了。

    为什么?这里涉及到我看的版本的一个翻译错误。高苏尔说万神殿里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时女巫问他,“那其中有你所追求的东西吗?”

    但其实原文是“to what end you seek?”,这句话其实和万神殿无关,而是直接质问高苏尔,“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或者“你终极的目标是什么呢?”高苏尔答不上来,女巫就劝他“你好好想想吧”。

    结果到故事最后,高苏尔都没有能够想明白这个问题,只是作为了权力和力量的俘虏。正如故事中出现的王国“派”,无论如何易主,最后的权力者直到高苏尔都保持了这个国号。因为他们继承的不过是同一套东西。

    正因为被权力和欲望驱使,高苏尔所走的路一生也只是在原地徘徊,从一个无名小卒而来,最后也回到虚无。

    圣花固然强大,圣花固然是超越、高于人类的存在,但是当你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那样的存在之上,你自己就必然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只是那更高存在的一部分。这也就是女巫所谓的“让人类用自己的眼睛来看星空”的意义。

    没有圣花,人类可能对着茫茫黑暗,什么都看不到,但却不会比拥有圣花之时更加盲目。这矛盾吗?我想一点都不矛盾。

    故事最后圣花并没有被消灭,花孢又一次散播到全世界,但这已经是故事的最后一幕了,其实怎样写都无所谓。我个人的理解是,圣花的存在与否并不是关键,人类能够拒绝圣花、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决定,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在故事当中,圣花还和各种科技联系起来,如果要讨论人和科技的关系,我觉得过于复杂,咱们还是把话题局限在人和神的关系上吧。

    或者在这个故事的语境里,是人和知识的关系?

    总之,这是一部发人深省,且在拍摄手法上极为创新的优秀作品。由于题材和定位的关系,被豆瓣打到6分我表示理解。但我还是会向大家推荐,希望各位能带着包容的心态去看一下。

    【详细】
  • 143085092
  • connotation
    2018/2/24 18:51:53
    Not good enough

    豆瓣和imdb评分都太低了。。。我觉得看2049困的这个肯定都睡着了。plot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新的概念太杂太多,又没讲好。感觉此片就像是2049的续集,比网飞的altered carbon更像原著。btw, altered carbon拍的真的让人失望。

    看了很多外网影评,批评这部电影是邓肯的adolescent fantasy, mixed with Guy

    豆瓣和imdb评分都太低了。。。我觉得看2049困的这个肯定都睡着了。plot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新的概念太杂太多,又没讲好。感觉此片就像是2049的续集,比网飞的altered carbon更像原著。btw, altered carbon拍的真的让人失望。

    看了很多外网影评,批评这部电影是邓肯的adolescent fantasy, mixed with Guy Ritchie’s “lad humour”, stealing from all the iconic reference points and these witty visual design alone does not a movie make.

    HARSH! 看这话说的狠的!不过作为一个拍了源代码月球的导演来说,可能确实让观众失望了。毕竟大家期待的是Moon cinematic universe——虽然剧中出现了很多moon彩蛋——但在观众眼里还是没能拍好这部片。

    但在结尾,邓肯皮了一下,致敬了David Jones. 让人会心一笑不是吗?也许人家拍这部电影就不是给你们critics看的。就是为了实现一个adolescent fantasy. How many of us have the courage to do that?

    影片从一个哑巴酒保寻找女朋友开始,到最后竟然有了红酒烩鸡之感。让我不禁想象,如果影片真的是顺着这条线走下去会不会好很多?

    一个小女孩,live with a crazy unsteady father who perform illegal surgery with a pedophilia for the mob.

    一个有着puppy eye的哑巴酒保,an Amish. 喜欢画画雕刻,与世无争,却因为女朋友的失踪而stand up against all.

    最后,怪大叔因为小女孩破了mute,发出了声音。这部电影不再mute.

    邓肯,到底是这个小女孩还是这个怪大叔?Maybe he’s both.

    【详细】
    9180931
  • 逍遥游0708
    2021/5/16 18:56:54
    北京出品,上海取景,必属烂剧

    不切合实际的垃圾剧,租几套房子,找几个洋人,狗打架的剧情,找几个烂演员(姜武除外),一部都是烂剧就诞生了,剧中家庭都生的女儿,都是职场精英,典型的女权主义电视,三观不正,剧中男女拿着清一色的粉红手机(不知什么品牌赞助)韩童生有什么后台?出演好多电视剧戏份真多,烂都市剧里都有他,斯琴高娃比较讨厌,一帮吃饱了撑的的闲人!

    不切合实际的垃圾剧,租几套房子,找几个洋人,狗打架的剧情,找几个烂演员(姜武除外),一部都是烂剧就诞生了,剧中家庭都生的女儿,都是职场精英,典型的女权主义电视,三观不正,剧中男女拿着清一色的粉红手机(不知什么品牌赞助)韩童生有什么后台?出演好多电视剧戏份真多,烂都市剧里都有他,斯琴高娃比较讨厌,一帮吃饱了撑的的闲人!

    【详细】
    13549189
  • 晏耀飞
    2020/8/23 13:24:18
    活在过去的人,永远不会幸福

    看完《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后,我便开始期待《非常目击》的上线,因为我对这个阵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宋洋非常期待,他此前在《师父》、《暴裂无声》里的表演,都留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但《非常目击》并没有在原计划的时间上线,而是经历过一段时间不知什么缘故的沉寂,才低调地上线了。

    《非

    看完《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后,我便开始期待《非常目击》的上线,因为我对这个阵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宋洋非常期待,他此前在《师父》、《暴裂无声》里的表演,都留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但《非常目击》并没有在原计划的时间上线,而是经历过一段时间不知什么缘故的沉寂,才低调地上线了。

    《非常目击》目前已播至第六集,这六集的观剧过程,可以用“刺激”两个字来形容。我一直觉得,看悬疑剧就是一场智力游戏,乐趣就在于根据剧情和线索去寻找案件的真相,看看究竟是你先找到真相,还是剧中的警察先找到。而看《非常目击》时,每一次当我觉得,我要拨开迷雾,看到真相时,接下来就会立刻被“打脸”。真相就像一只滑不留手的泥鳅,当你以为要抓住它时,它又向前跑了一大截。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这部剧是,你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它不断引诱你猜,你却怎么也猜不对,这就是乐趣所在。

    《非常目击》的故事,是从一个叫秦菲的女子的死亡开始的,她的死亡地点,死亡姿势,甚至于被杀的手法,都与二十年前的一起悬案——小白鸽案如出一辙。这起案件,也吸引着一个叫山峰的警察,他听说此案后,认为这两起案件存在某种联系,特地从外地回到了巫江小城,只为按图索骥,一并破获萦绕在他心头20余年的小白鸽案。

    12820777
  • sanvalentineg
    2022/4/1 9:18:50
    求求你们不要再借用冰川时代IP了
    这部动画片借用了冰川时代的IP,但不是和原来的五部曲是一个系列,所以说在质量上面有了很大的下滑。不仅是原来的猛犸象,剑齿虎和啰哩啰嗦的那个家伙这些主角的戏份极少,而且就连标志性的松鼠捡松果的镜头也完全没有。不得不说,冰川时代是一个非常有看头的动画片系列,它也...  (展开)
    这部动画片借用了冰川时代的IP,但不是和原来的五部曲是一个系列,所以说在质量上面有了很大的下滑。不仅是原来的猛犸象,剑齿虎和啰哩啰嗦的那个家伙这些主角的戏份极少,而且就连标志性的松鼠捡松果的镜头也完全没有。不得不说,冰川时代是一个非常有看头的动画片系列,它也...  (展开)
    【详细】
    14311215
  • 沈然
    2017/12/22 12:53:13
    所以人类和机器人有什么不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说一下剧本 主角一脸惊悚地热开场, 醒来迷茫地失忆, 局面不可控,逼迫其做出选择,给自己一个任务 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打”(和女主间稍纵即逝的争执)打(和人打)打(和机器人打) 即将进入感情戏,女主被抓走(干得漂亮) 翻篇,下一幕 遇见黑人兄弟们,解谜(机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说一下剧本 主角一脸惊悚地热开场, 醒来迷茫地失忆, 局面不可控,逼迫其做出选择,给自己一个任务 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打”(和女主间稍纵即逝的争执)打(和人打)打(和机器人打) 即将进入感情戏,女主被抓走(干得漂亮) 翻篇,下一幕 遇见黑人兄弟们,解谜(机器...  (展开)
    【详细】
    9005256
  • 愛永
    2009/1/5 19:43:23
    迷失在浪漫中的靈魂

    秋意翩翩的夜晚,我看了等待已久的電影『心戀』。【故事&情感:樓寧生命中的三拍子】從喧囂擾攘的台北,到沉靜冷然的巴黎:一場宿命的師生愛戀,一段深藏的同性情誼,一份守候的不渝情感,交織出音樂系女生樓寧(蘇慧倫飾)生命中動人的三拍子,隨著旋律盡情飛舞:第一步是手帕交筱青(吳立琪飾)給予的呵護之情。直爽的筱青在友誼中偷渡著對樓寧的深深眷戀,後來,筱青吼出那句:『妳究竟把我當成什麼?』宣洩了壓

    秋意翩翩的夜晚,我看了等待已久的電影『心戀』。【故事&情感:樓寧生命中的三拍子】從喧囂擾攘的台北,到沉靜冷然的巴黎:一場宿命的師生愛戀,一段深藏的同性情誼,一份守候的不渝情感,交織出音樂系女生樓寧(蘇慧倫飾)生命中動人的三拍子,隨著旋律盡情飛舞:第一步是手帕交筱青(吳立琪飾)給予的呵護之情。直爽的筱青在友誼中偷渡著對樓寧的深深眷戀,後來,筱青吼出那句:『妳究竟把我當成什麼?』宣洩了壓抑多時的愛情,也同時明白樓寧早已心有所屬,落寞之際,她依舊帶著祝福樓寧的心,飛向另一個世界。當樓寧終於懂得筱青,她也只能在心裡靜默珍惜,不一樣的情感定位,蘊含著不變的情誼,就讓貼近的默契緊緊相繫,於是,當她在巴黎過著一個人的孤單生日,她聽見L.A的海邊傳來筱青輕輕唱起生日快樂的歌聲,眼淚模糊了她的視線,卻暖和了她的心,那份深藏之美,名喚永恆。第二步是哥兒們黎浩(林佑威)情有獨鍾的執迷之情。憨厚的黎浩無意中認識樓寧,即被她那天真浪漫的心性所吸引,他很快成為樓寧和筱青的好哥兒們,當他明白筱青對樓寧的感情和他一樣時,沒有情敵的對立,反倒對筱青多了幾分疼惜之情,溫厚的個性,使他逐漸成為樓寧心裡無形的依靠。樓寧一直明白黎浩對她的感情,但黎浩並非她內心經典的浪漫情人,直到她離鄉遠赴異國,在浪漫之都陷入全然的孤寂時,她開始對黎浩書寫自己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交託自己的心,當執迷與瞭然傾心交會,夢幻的巴黎走進回憶,迷離的台北正要開始美麗…………第三步是音樂老師丹尼爾(張永智飾)溫柔卻致命的吸引力。為逃避法國戀人依蓮,返回故鄉的丹尼爾,無意間展開和樓寧命中註定的戀情,從粗暴的誤會到溫柔的相戀,蕭邦的音符牽起樓寧和丹尼爾躍動的靈魂,也讓在依蓮瘋狂的愛與恨中痛苦掙扎的他,體會愛恨的兩極之間,有一種甜蜜柔和的愛情,依戀卻不霸佔,傾心卻不毀滅。此後,嬌小的樓寧悄悄繫住他離開的人與心。丹尼爾就是會讓樓寧一見鍾情的戀人,陰鬱的鋼琴家氣質,彈奏蕭邦時閃現的詩意與溫柔,像一道強烈的光芒,直射她失去父愛的心,一瞬間的光亮讓樓寧睜不開雙眼,只願隨他到天涯海角。於是,丹尼爾魂縈夢繫的巴黎,成為她追尋的世界,她相信屬於他倆的愛情,不會因分離而失去。為愛迷失的心,終於在層層疊疊的悲傷裡釋出透明的光澤,她那美得像一場夢境的愛情,在真實的痛裡逐漸成長。【失落&遺憾:浪漫卻失重的劇本,不平衡的演員表現】一直很想看『心戀』,一來是對文藝電影的愛好。二來是對蘇慧倫的喜愛,很想看她繼『藍月』之後,重回大螢幕的表現。三來是對尹祺導演的信心,很喜歡導演幾年前拍的『夜奔』,對情感的細膩掌握始終深植我心。可惜,看完『心戀』之後,我並沒有找到深刻的感動,腦海中只餘巴黎的浪漫之美,與台北的熟悉街景,關於電影裡的各種情感,像快閃而過的片段,零零碎碎,拼湊不出完整的畫面,我感到失落極了!劇本出現了幾個不必細想就能指出的問題:首先,整個電影的支撐點:樓寧和丹尼爾的唯美師生戀,不具說服力,兩人從相遇到相戀,以蕭邦的音樂做連結,雖符合了音樂系的身份與特質,但並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足以支撐兩人獨特深刻的愛情。再說,丹尼爾回台灣是為逃避法國戀人依蓮,照理來說,他對依蓮的愛與矛盾,應該是帶著狂熱的情緒,而橫阻在兩人之間的致命傷,是他因虧欠依蓮而痛苦的緣由,然而,若以此對比他對依蓮和樓寧的愛情,頓時覺得情節發展不夠合理,如果他真的這麼愛依蓮,又怎會輕易對樓寧動情?以依蓮對丹尼爾瘋狂的愛與強烈的嫉妒心,過去那場意外與他們的愛情相較,似乎變得無足輕重,因此,丹尼爾的出走與墮落反而顯得莫名其妙。筱青對樓寧的感情,看似壓抑,卻在一場戲中讓人有不寒而慄之感:兩人在百貨公司逛街,筱青出奇不意的將一條項鍊偷偷放入樓寧的包包,以至於樓寧一步出百貨公司,警報器立即響起,樓寧慌亂之餘只能快跑離去,待筱青追上她後,樓寧生氣的問筱青:妳為什麼栽贓給我?筱青只是笑說:這條項鍊適合妳嘛!之後,筱青再度追問樓寧前晚不告而別的行蹤,直到樓寧說實話,筱青才終於釋懷。這場戲乍看沒什麼問題,但仔細回想,筱青栽贓樓寧的原因就是她前晚忽然鬧失蹤,卻不願說和誰在一起,於是,筱青像個負氣的情人,藉由這個方式小小懲罰樓寧。這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未免太爆烈,看起來像個玩笑,但背後隱藏的強烈妒意,令人有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看不見筱青的愛,卻看到了她的不可愛。黎浩對樓寧的感情也刻劃得不夠深,只知道黎浩對樓寧一見鍾情,但樓寧始終只將黎浩當成好哥兒們,沒有一個橋段讓人看出黎浩的癡情,但他卻成為樓寧在巴黎時唯一的訴說對象。之後,劇情急轉之下,黎浩成為樓寧全新的開始,讓人有些錯愕,happy ending忽然沒了重量,也讓整部電影跟著飄了起來。父母離異,跟在媽媽身邊的樓寧,一直有順手牽羊的習慣,她告訴丹尼爾:小學第一次不小心將同學的鉛筆盒收到書包裡,竟被同學說成她偷了東西,老師要她找家長到學校,她以為這樣就能見到爸爸,很開心,那天卻也是她最後一次見到爸爸。我不太明白樓寧持續順手牽羊的原因是什麼?或許是長期的心裡匱乏,希望得到些許關注,但電影中並未交代她的心理狀態,最後在巴黎刻意的那次,雖達到了目的,但樓寧的心理層次顯得十分零散破碎,仍有前後難以連貫之感。演員方面:我認為蘇慧倫的表現襯職,面對丹尼爾和依蓮時,錯綜複雜的神情,勾動了我心。我特別欣賞吳立琪的表現,完全抓住了筱青對樓寧微妙的情感,演出極為自然,充滿個性美的吳立琪,也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演電影的林佑威算中規中矩吧!或許是角色設定的緣故,沒有太動人的情節,也就少了讓人眼睛一亮的機會。至於第一男主角張永智,就讓我有些失望了,聲音表情不太自然之外,“演”音樂老師的痕跡太明顯,幾場丹尼爾和樓寧的感情戲,好像也少了點什麼,讓我的焦點難以集中在師生戀的主軸上,有點可惜。【電影音樂&浪漫場景:滿溢戀愛的氣息】當然,『心戀』還是有不錯的地方:片中處處充滿詩情畫意的場景,樓寧在巴黎的獨白畫面,皆像染上一層朦朧的光,時而微亮,時而微醺,象徵丹尼爾在她心底的光芒不斷趨近。在學校彈奏鋼琴的畫面,也拍得蠻有感覺,有日劇的美感,也有音樂和畫面結合的質感。電影音樂巧妙融合了琴與情:張永智時而溫柔,時而爆烈的琴聲,象徵丹尼爾對愛情不顧一切的耽溺。蘇慧倫演唱的第一首「帶我走」:「帶我出走任何角落,一種渴望飛翔的夢抗拒不了的夢,真實感受騙不了我,越是衝動越是騷動就牽著我的手………就算墜落不管什麼對錯就帶我走。」(註1)象徵樓寧對愛情的執迷,最後一首「最後一次感動」,象徵對愛情的無悔,那「執迷不悔」的愛情觀仍有一種即使沉倫也是美麗的情愫,在聆聽的瞬間輕敲我心。林佑威演唱的「尷尬」和「三拍子」:「一步兩步三步,不要快不要慢隨著這三拍子,不要等不要停,我在你身邊守候著你的子,我是不是你的靈韻,是不是已經註定,和我在一起跳這種三拍子。」(註2)貼近黎浩的守護心情,第一次覺得林佑威的歌聲滿溢柔情,有一種溫暖的美好。或許期待越深,也越容易感到失落,對於國片,仍抱著一線希望,所以花了些時間,寫下關於『心戀』的觀後感,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也許過於主觀,但全是我的肺腑之言。衷心期盼『心戀』的下一部電影會更好!

    【详细】
    16092943
  • 大海里的针
    2018/11/30 23:44:43
    转发这个憨豆特工,你的竞争对手会意外掉线

    63岁的罗温·艾金森出演《憨豆特工3》,真的是有生之年系列。

    虽然他在《憨豆特工》系列的名字是强尼·英格利士(Johnny English,很有英国特色),不过由于同样是以罗温·艾金森为主要笑点的喜剧片,所以内地译名将其划归“憨豆”系列。

    63岁的罗温·艾金森出演《憨豆特工3》,真的是有生之年系列。

    虽然他在《憨豆特工》系列的名字是强尼·英格利士(Johnny English,很有英国特色),不过由于同样是以罗温·艾金森为主要笑点的喜剧片,所以内地译名将其划归“憨豆”系列。

    9793337
  • temur
    2021/2/25 14:24:32
    与影片关联的纪实文,比影片更跌宕起伏~

    1951年3月29日,星期四。早上7点,帕里·哈卓普骑车去上班。根据合同,29岁的机械师哈卓普那天应该开始为丹麦燃油公司做一个项目。他找到上司,说家里出了事,上午想请个假,稍后会把工时补回来。上司没有理由怀疑,也就答应了。

    哈卓普走到更衣柜前,看看周围没有动静。他打开柜子,依次取出一大一小两个包在桌布里沉甸甸的金属物品

    1951年3月29日,星期四。早上7点,帕里·哈卓普骑车去上班。根据合同,29岁的机械师哈卓普那天应该开始为丹麦燃油公司做一个项目。他找到上司,说家里出了事,上午想请个假,稍后会把工时补回来。上司没有理由怀疑,也就答应了。

    哈卓普走到更衣柜前,看看周围没有动静。他打开柜子,依次取出一大一小两个包在桌布里沉甸甸的金属物品。他把两样东西装进公文包,锁好更衣柜,和老板道过别,蹬上脚踏车走了。

    那一年,哥本哈根异乎寻常地冷。人人都盼望着春天,可就快4月了,空气里还隐约透着寒意。哈卓普从公司冲出来,想的可不是这些。3个月前,上帝诏令他拯救世界。子弹和一把手枪静静地躺在车筐的公文包里。他要去抢银行了。

    他先骑车去了朋友尼尔森的姑妈家,他需要这位嗜酒成性的姑妈做不在现场证人。为了保证编造的证明万无一失,他在路上买了几瓶啤酒。之后,他和酒鬼姑妈小酌了几杯。10点半,哈卓普看老太太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便提议再去买点儿啤酒,马上回来。老太太点头答应了。

    哈卓普再也没有买酒回来。他又一次把公文包扔进车筐,来到了诺伦宝路街58号的农业银行。他把车停在路边,犹豫再三,有点儿害怕,身体也不听使唤。10点45分,领悟到抢劫是上帝的旨意,他深吸一口气,戴上太阳镜进了门。

    一进银行大厅,哈卓普就朝天花板猛开了几枪。“把钱装到包里!”他冲身边最近的柜员喊道。惊恐的柜员呆若木鸡,稍一迟疑就被哈卓普开枪射中。他向另一个柜员转过身,“轮到你了,把钱装进去!”

    抢劫花了太长时间,顾客们都被枪声吓坏了。门外,行人纷纷向银行跑来,阻断了哈卓普逃跑的去路。突然,警铃声大作。哈卓普觉得自己跑不掉了,又一次举起了手枪。第二个柜员试图逃跑,但一切都太迟了。哈卓普开枪打死了他。哈卓普两手空空跑出银行,跳上自行车,猛踩踏板蹿了出去。就在他蹬离路边的时候,一个骑车人试图截住他。两人几乎撞上,哈卓普伸脚挡住了攻击者。骑车人再次尝试阻断他的去路,他掏出枪顶在了对方脸上。骑车人退缩了。哈卓普骑着车,暗暗得意自己的沉着。一个行人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耸耸肩,向对方建议到,“你干吗不过去看看?”然后就溜之大吉了。

    回到酒鬼姑妈的房子,哈卓普告诉老太太自己刚刚去抢了银行。老太太对这事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啤酒哪儿去了?哈卓普想到最好还是把不在场证人安排妥当,便换了衣服,确信没人能认出他来,下楼去买酒。一到楼下,他就知道事情不妙。街上空空荡荡,寂静无声,警察来了。哈卓普孤身持枪面对警察,一言不发,举手投降。

    哈卓普起初并没有告诉警察抢银行是上帝的旨意。因此,逮捕他的警探不免洋洋自得:不但没损伤一兵一卒,而且哈卓普也对罪行供认不讳。但是,警探们很快就变得忧心忡忡。他们询问哈卓普抢劫银行的动机,后者说这是为了给他建立的丹麦国家共产党筹措资金,该党的目标是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宣战,他就要用赃款租一支船队,把丹麦的知识精英转移到瑞典的安全位置,保护丹麦的精神血脉。他解释道,丹麦国家共产党将为世界带来和平,但同时他也在储备枪支。警察突击搜查了哈卓普的住所,发现了制服、宣传品、奖章和“丹共”的相关文件。

    警方注意到,哈卓普表现得并不像一个刚刚抢了银行、杀了人的罪犯,询问他是否为犯下两起谋杀案而感到内疚。他一点儿都没有负罪感。这是上帝的旨意,为什么要自责呢?警察们目瞪口呆,互相交换了眼色。“什么?你再说一遍?”所有事都是上帝教他做的,哈卓普说。上帝让他成立丹麦国家共产党,上帝选中了作案方式和银行,上帝甚至还为他指明了事后的藏匿之所,上帝始终伴随着他。不过别担心,哈卓普向警方保证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上帝会实现这一点的。

    1951年6月21日,哈卓普被带到哥本哈根警方首席精神病医生马克斯·施米特面前。他把故事原封不动地又向施米特讲了一遍:他是遵照上帝的指令去抢银行的,对两名银行柜员的死亡丝毫不感到内疚。他相信“命运和死亡过后的重生”,他就像圣女贞德。

    哈卓普的表现引起了施米特的兴趣。哥本哈根鲜有谋杀案,类似案件更是屈指可数。第二天,为破解哈卓普关于宗教—政治的胡言乱语,施米特给他注射了一剂镇静剂。哈卓普立刻就开始滔滔不绝地阐述对反犹太人、反纳粹的复杂理解: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所难免,丹麦必须得到拯救,“北方王国”就要成立。药效发挥出来,哈卓普完全进入放松状态,施米特终于问出了一个他想回答的问题:“抢银行的主意是从哪儿来的?”

    “从‘它’那儿。”哈卓普回答。

    “‘它’是谁?”

    “我的守护天使。”

    施米特心生疑惑。案件背后,另有隐情。哈卓普很有可能与7个月前发生的一起类似抢劫案有关。还有迹象表明,他并非单独作案。抢劫案发生后的第二天,比约·尼尔森现身,承认哈卓普在抢劫时使用的自行车归他所有。尼尔森有案底,案发当天和哈卓普一起喝酒的就是尼尔森的姑妈,哈卓普在她的住所被捕。粗略的调查显示,哈卓普曾在霍森思国家监狱服刑3年——尼尔森是他的狱友。有囚犯称尼尔森对哈卓普施加了超乎寻常的影响,他们说,哈卓普做的每件事,都是尼尔森的主意。

    3月30日,尼尔森被拘捕接受讯问。警方一无所获。他承认曾和哈卓普一起服刑,也曾同住一间牢房。他知道哈卓普建立了一个新政党,甚至在成立初期也牵涉其中——主要是在城里张贴海报——但他很早以前就退出了。除了把自行车借给哈卓普,他和抢劫案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然而,哈卓普和尼尔森的口供中矛盾百出。哈卓普说自行车是他偷来的,而尼尔森则说是自己借给他的;哈卓普说尼尔森和丹麦共产党没有任何关系,尼尔森则承认曾经参与。尼尔森说,关于这起案件,他知道还不止这些:哈卓普的妻子本特才是主谋。他说,这对夫妻过去曾计划过抢劫的事,但每次都被他劝阻了。不过,尼尔森将哈卓普拖进了更深的泥潭。尼尔森是个惯犯,他从1933年就开始在监狱进进出出了。而心怀弥赛亚式救世情节,拥有“守护天使”的哈卓普,看起来就像尼尔森的小跟班。

    施米特不断给他注射巴比妥酸盐,想迫使他承认抢劫是尼尔森在幕后指使,尼尔森就是“守护天使”。哈卓普断然否认,这根本就不可能:他在1947年1月就“受到上帝的召唤”,6个月后才第一次见到尼尔森。哈卓普言之凿凿:守护天使不是尼尔森。证据不足无法继续关押,尼尔森被无罪释放。

    1951年12月,施米特完成了此案的报告。他认为哈卓普是个精神分裂的妄想狂,有精神变态的可能,但是“他相信的事情受到了尼尔森的影响”。在施米特看来,无疑是尼尔森说服哈卓普认罪的,他依然操纵着哈卓普,使其不能或不愿意承认尼尔森才是主谋。就尼尔森对哈卓普的控制来看,施米特猜测:尼尔森和哈卓普双双否认,案子只能不了了之。

    那一年的圣诞节,哈卓普听说了被判决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的报告结果,改变了主意。他提笔给案件负责人罗兰·奥尔森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终于无法再忍受奥尔森的“疲劳轰炸”,是时候坦白一切了。这封长达18页的信写在儿童记事本上,这就是所谓的“练习本自白”。随着供词的深入,它逐渐成了一份诡异的告白。

    哈卓普在信中描述了德国占领丹麦期间,自己如何与纳粹分子勾结。二战结束后,他被判处14年徒刑。走进霍森思国家监狱的时候,他几乎万念俱灰,极度沮丧的心情直到被分往金工车间劳动后才有所改善。尼尔森是他在狱中最早结识的人之一,曾因抢劫而数次入狱的他因通敌罪被判以12年徒刑。对尼尔森来说,这不过是在监狱里熬过的又一段时光而已。然而,对从未遭遇过牢狱之灾的哈卓普来说,服刑令他万分痛苦。他是一个家世好、有理想的年轻人,只不过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现在为此付出了代价。哈卓普已脆弱不堪。

    尼尔森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经历很快就打动了哈卓普,前者用英雄的传奇故事为自己招徕了一个随从。随着两人日渐亲密,尼尔森抛出了一个深刻的话题:宗教。哈卓普素有宗教情结,尼尔森抓住这点,把自己描绘成东方神秘主义专家。他向哈卓普介绍了冥想和瑜伽,二人晚上常在各自的牢房里练习。终于,尼尔森鼓动哈卓普申请调到同一牢房,哈卓普也确实这么做了。尼尔森继续训练着自己的门徒,在其指导下,哈卓普开始进行呼吸练习。尼尔森告诉他,呼吸是冥想的一部分,应练习到“天人合一”为止。每练习一次,呼吸引发的力量感都会更加强烈,把他推向宗教的狂喜,指引他走向上帝。

    哈卓普接下来吐露了扭转案情的故事。在“练习本自白”里,他提到催眠曾是两人练习的项目之一。练习是尼尔森提出的,他叫哈卓普试着催眠他,但效果甚微。两人发现,哈卓普更容易受他人影响,因此更适合做催眠的对象。很快,他每晚都被尼尔森催眠,很多时候,练习是以哈卓普从催眠状态直接进入梦乡告终的。“从一开始,(尼尔森)就操纵着我的思想。他一直控制着我。” 哈卓普写道。

    案情发展至此已令丹麦媒体为之疯狂。《政治家》问道:“银行杀手被催眠?”“守护天使教唆谋杀?”《贝林时报》也在追问;而随着哈卓普“尼尔森用瑜伽把我逼疯”的控诉公之于众,《见闻报》也采用了精神病学家的说法:“好人被催眠,也会起杀心。”

    对熟知新闻行业的人来说,媒体的反应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拙劣的银行劫案造成两人身亡是一类新闻,而凶手遭催眠才犯下恶行可就是另一种故事了。媒体对案件的耸动报道很快就变本加厉地骇人听闻起来。尼尔森给狱中的哈卓普写了张圣诞卡片,报纸就猜测这是催眠大师在叫他停止指控。《哈卓普的告白险被圣诞卡片毁于一旦》成了1952年1月9日的《政治家》头条。《见闻报》的《香肠到手,口供撤销!》一文则报道说,尼尔森送给哈卓普一根香肠,哈卓普看了几乎精神崩溃。

    哈卓普一案在丹麦引起了恐慌。媒体推断尼尔森送的香肠催眠了哈卓普,令他沉默不语。抛开这种猜测不谈,哈卓普确实曾在“练习本自白”里明确表示,他是受了前狱友的控制才抢劫杀人的。

    比约·尼尔森再度被捕。警方拷问了他,想证明他就是劫案的幕后主谋。然而,案情是否果真如此却引起了一些争论。尼尔森拒不承认,哈卓普又像个疯子似的语无伦次。两人被带进一间屋子单独相处时,引发的疑问就像他们给出的答案一样多。哈卓普在表白中承认曾于1950年8月抢劫了哈维德夫的人民银行,声称赃款都归了尼尔森。对此,尼尔森做出了如下反应:

    哈卓普:我把钱给你了。

    尼尔森:你要是还继续跟我扯谎,咱们就不用谈下去了。你必须得说,那根本就不是你干的——我没拿钱,你也没去抢银行。

    哈卓普:好吧,我收回我的话。我没有抢银行。

    这能否构成尼尔森仍在控制哈卓普的证据?抑或是哈卓普想嫁祸于人?其他的交谈表明,哈卓普绝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清白。从录音判断,尼尔森是两人中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那个,他有读写困难症,也不善争论;哈卓普则能侃侃而谈。尼尔森一度曾被对话搞得糊里糊涂,以为自己性格分裂,没准儿真的教唆哈卓普去抢银行,可自己却不记得了。他根本不像媒体所说,是斯文加利式的阴谋家。

    丹麦警方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矛盾之处。

    尼尔森被带到马克斯·施米特那里接受了一系列心理测试。施米特认为尼尔森是会“吓唬和哄骗他人”的人,但并不具备获得他人无限信任的能力。尼尔森否认了所有事情,他告诉施米特,哈卓普的“练习本自白”就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

    与此同时,哈卓普被送到了哥本哈根纪念医院精神科。精神病专家波尔·雷特医生将潜入哈卓普的精神世界,查出尼尔森究竟是如何指使其犯罪的。这一尝试远比他预想的困难。

    雷特对哈卓普进行的最初几次催眠均以失败告终。1952年5月至6月期间,他一无所获。测试显示,哈卓普极易受到暗示,按理说是催眠术的理想对象,可却并没有乖乖屈服。如果他以前曾进入过催眠状态,应该更容易被催眠才对。实际情况却是,雷特尝试的次数越多,催眠程度就越浅。一旦雷特逼问得紧了,哈卓普就会醒过来。哈卓普说,随着催眠的深入,他越来越放松,觉得自己就快要睡着了。但忽然之间,一阵突如其来的强烈痛苦惊醒了他。

    根据哈卓普的描述,雷特提出了两种可能性:其一,病人不受催眠的影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所有的测试都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而且哈卓普本人也承认,在狱中曾被多次催眠。其二,哈卓普确实很容易被催眠——但是有人抢在了雷特前头。相比前者,这种推测更令人不安。

    在哥本哈根纪念医院,负责评估哈卓普的波尔·雷特医生陷入了困境。只有哈卓普告诉他之前发生的事,才能证明尼尔森是银行劫案的幕后黑手。两个月过去了,事情毫无进展,哈卓普仍然“神经紧张”,拒绝进入催眠状态。雷特相信,他可以催眠哈卓普,但尼尔森很可能给了他“闭锁”指令,除非解除监禁,否则警方的法医催眠师就无法了解他们的催眠历史。雷特使出了杀手锏。

    1952年7月4日,雷特让哈卓普注视着检眼镜灯,为其注射了3毫升针剂,引导他进入催眠。结果,哈卓普出现了“严重的情绪危机”:他的呼吸短促,脉搏达到了每分钟120下。他咬紧牙关,表情因恐惧而扭曲。“不!不!不!”他喊道,“我不能这么做!”雷特让哈卓普继续盯着检眼镜。突然,哈卓普瘫软无力,进入了催眠状态。

    雷特闯进了哈卓普的思维,他定要将案情查个水落石出。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雷特多次对哈卓普进行催眠,同时不断减少镇静剂的注射量。后来,只是注射蒸馏水就能让哈卓普进入深度催眠状态,而蒸馏水注射也渐渐停用了。很快,哈卓普只要看着雷特的检眼镜灯就能进入催眠状态。最后,只需要3秒钟就能完成催眠过程。

    为了让哈卓普在催眠中感到更加舒适,雷特让他想象房间里有很多毛茸茸的小动物,它们向哈卓普靠过来,蜷缩在他身边取暖。哈卓普似乎很享受抚摸这些幻想中的宠物。随后,雷特让他想象密友和亲戚们走进来和他聊天。催眠过程开始令哈卓普感到愉快,雷特便提出了建议,他们可以一同回到过去,看看尼尔森是怎么操纵他的。哈卓普同意了。

    在回忆之前,雷特指示哈卓普,一旦他在催眠中说谎或感到恐惧,就会脉搏加速,大汗淋漓。雷特故意引诱哈卓普说了假话。哈卓普的脉搏立刻飙升至每分钟132下,呼吸困难。看来,指令奏效了。两人都做好了准备,雷特让哈卓普进入状态,带领他回到过去。

    哈卓普告诉雷特,尼尔森从来没提过催眠的事,而是将其称为“磁性按抚法(Magnetic Stroking)”。尼尔森使哈卓普相信,学习一切技艺,比如穿越锁孔、穿墙、移行换位甚至分身术,都是从“磁性按抚”开始的。催眠之初,尼尔森让哈卓普想象他的一只胳膊无法弯曲。很快,哈卓普就用那只胳膊做出了奇怪的姿势,而这显然不受他控制。他的胳膊会毫无预兆地抬起来、变冷、变烫或者丧失痛觉。尼尔森解释说,这些感觉是由一种古老的生命力引起的,印度神秘主义者称之为“普拉纳”。哈卓普深信不疑。

    1947年6月初乍现转折。一天晚上,哈卓普进入催眠状态,尼尔森则与“更高一级的世界”展开了对话。他像触了电一样颤动不已,声音也完全变了。“我是你的守护天使”他说道,“你认为这一切遭遇都是你的不幸,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你的试炼,它们赋予你力量,你就要去实现早已注定的使命了。”

    尼尔森是为了迷惑警方而将哈卓普引入“更高一级的对话”的。他告诉哈卓普,他不是“守护天使”而是“X”,他只是守护天使的传声筒(毫无疑问尼尔森就是X:法庭上,检方曾出具多张X所写的便条,均为尼尔森的笔迹)。

    通过X,守护天使指示哈卓普完成他真正的救世使命。他要通过更多的冥想、瑜伽和“磁性按抚”净化自己的行为。他也受到了警告,如果对监狱里其他的任何人提起了X和守护天使,这一切就会戛然而止。他还被告知,过去的朋友们是他灵修之路的障碍。“从现在开始,”X告诉他,“不要再和以前的朋友们联系。他们对你来说就是空气……你不许也不会再和他们有任何联系。你自己清楚,绝对服从我的命令才是最重要的事。”

    X也让哈卓普进行其他的灵修练习。他成了素食主义者,每周最多要斋戒3天——把不想吃的东西都给尼尔森。X还告诉他,要舍弃一切身外之物,包括他的腕表(“你本能地感到,它将你束缚于这个世界。这是你身体的呼唤”)。腕表哈卓普不要了,随后,一台昂贵的手风琴也被他处理了:他把这些都给了同屋狱友。金钱很危险,当然不能保留。

    X告诉哈卓普,谋划犯罪行动是证明他和世俗世界决裂的有效方式。起初,犯罪行为都是很轻微的,比如抢劫教堂的捐款箱,但情节很快就升级了。X引导他勾画在哥本哈根四处盗窃并随机射杀市民的场面。最终,X命令他想象弑母的情节,将这一罪行说成是对母亲的善举。“你的身体什么也感觉不到,一片空灵,”X对哈卓普说,“你得到了绝对的自由。你一次又一次地开枪……你将完成使命。我相信你定会成功……你知道自己属于另一个更高层的世界。你绝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随着释放日期临近,尼尔森告诉哈卓普,就算彼此分离,哈卓普也要和X保持联系;X会写信给他。

    1949年10月,两人刑满释放。哈卓普果然联系了尼尔森。导师检验教学成果的时刻终于到了。在监狱外的第一次见面,X就告诉哈卓普,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政党拯救世界,而这需要大量资金。他被告知应该给打理这件事的尼尔森700克朗,这恰恰是哈卓普出狱时从监狱那儿得到的数目。哈卓普掏了钱。1950年初,哈卓普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周能赚200克朗;X告诉他,这些钱也应当上交。哈卓普的家人试图干涉此事,X让他不予理睬。在天界,家庭一文不值。

    X命哈卓普结婚,为他选择了一个名叫本特的本地姑娘。婚后不久,X就告诉他,为了证明他对上帝的忠诚,他应当允许尼尔森和本特同床共枕。哈卓普起初不愿意,但经过几天的“磁性按抚”也就默许了。婚后本特对哈卓普好言相劝,认为尼尔森对他造成了不良影响。X告诉他,不要理会妻子的说法。如果她问起,就说他见的都是因政治相识的新朋友——不是尼尔森。在频繁的会面中,X一露面就让哈卓普买酒,两人常喝得酩酊大醉。

    那年夏天,尼尔森计划让哈卓普抢劫哈维德夫银行。哈卓普很不情愿,于是瑜伽、冥想和“磁性按抚”又接踵而至。哈卓普仍然焦虑害怕,尼尔森就不断地麻醉他。是上帝希望他抢劫银行,是守护天使希望他抢银行,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哈卓普服从了。尼尔森把哈卓普带进树林,为他指点藏匿赃款的地方。行动日期定在8月21日。

    这一天终于来了。哈卓普请了假,惊慌失措地骑着车在哥本哈根转悠——他做不到。当天晚上,他和尼尔森见了面。X显身,叫他再试一次。两天之后,他去了。抢劫的当天早上,为了万无一失,尼尔森和哈卓普一起做了冥想。尼尔森给了哈卓普一杯烈酒,祝他一切顺利。两小时后,哈卓普前往哈维德夫的人民银行洗劫了2万克朗(约1900英镑)。按照指示,他乘出租车来到树林,送上了赃款。

    6个月后,首次抢劫的赃款挥霍殆尽。X让哈卓普和妻子搬进小公寓,控制生活成本——这样尼尔森就能拿到更多的钱了。本特对此强烈反对。哈卓普接到指令,向她提出了离婚。这还不够,X之后又让尼尔森和本特发生性关系,以此考验哈卓普。本特拒绝了,遭到尼尔森的殴打。哈卓普冷眼旁观,无动于衷。

    1951年新年过后不久,X命令哈卓普抢劫农业银行,说服本特画下街道地图,制定了预案:如果哈卓普被抓,这看起来就像本特一手策划的。如果最终被捕,他就要把建立丹麦国家共产党和统一斯堪的纳维亚的计划对警察和盘托出。要是他愿意,也可以讲讲守护天使的故事。但是“X”和“尼尔森”的名字绝对不会出现。事与愿违。1951年3月29日,哈卓普试图抢劫银行,枪杀了两名柜员,后遭到逮捕。

    雷特瞠目结舌,他相信这就是事实。

    对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尼尔森可谓技艺精湛。哈卓普早已任其摆布,献出了所有的财物,还奉命结婚,抢劫两家银行,杀了两个人。如果这还不够,那么尼尔森让哈卓普相信犯罪是上帝的旨意,是守护天使传来的指令,而他自己只是个送信的——X,已足见其掩盖踪迹的功力了。

    最起码,这让波尔·雷特印象深刻。为了考查哈卓普是否真的能接受深层催眠,雷特试着向其输入新的指令。他告诉哈卓普,字母P有特殊含义,只要听到他说出这个字母,哈卓普就要进入深度催眠状态。雷特成功了。为了检验指令的强度,雷特致电哈卓普的监狱,让警卫叫哈卓普来听电话。在电话里,雷特只说了一个字,“P”。他的助手在监狱中监测试验,声称“哈卓普立刻眼神缥缈”,松开紧握听筒的双手,倒在地上,怎么也叫不醒。最终,试验助手把电话举到哈卓普的耳边,雷特在电话中唤醒了他。接下来的试验中,哈卓普接到一封信。是雷特的笔迹,只写了一句话:“来自P的问候——雷特。”哈卓普看了信就进入了催眠状态。

    1952年10月,雷特取得了空前的进展,已准备好在法庭上向警方和律师们演示催眠。他指示哈卓普醒来后向遇到的第一个人提问题,问题包括对方的名字,年龄,毕业时间,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职业。在包括尼尔森和其辩护团队在内的所有出庭律师面前,哈卓普向警长提出了这些问题。之后,他又进入了催眠状态,接到丧失痛觉的指令。雷特把削尖的火柴棍插进了哈卓普的指甲,后者丝毫没有畏惧之色。

    为了证明“锁闭”的力量,雷特请被告方证人催眠师基尔特·约根森医生催眠哈卓普,但他无法突破雷特设置的障碍。雷特甚至还请尼尔森也试了试,同样一无所获。

    4个月之后,雷特的催眠大功告成。哈卓普在催眠中得到雷特的指令,过了整整一个星期,哈卓普完成了他的任务。至此,雷特的技艺得到了充分证明。他曾要求哈卓普向监狱看守大声抱怨伙食不好,把饭食摔到看守的脚面上,然后倒头呼呼大睡。哈卓普,像“机器人”一样执行了命令。

    帕里·哈卓普和比约·尼尔森不会用“趣味无穷”来描述自己的经历。1954年开庭时,丹麦全国的媒体都驻扎在法院门外。大门之内,哈卓普的律师们正竭尽全力要证明他是在尼尔森的催眠控制下才犯罪的,尼尔森的律师们反唇相讥,警方和精神病学家们也分成了两派。明显站在哈卓普一边的雷特医生做了7个小时的陈述,认为哈卓普确实是杀人凶手,但应为此负责的并不是哈卓普:他是在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意识时犯罪的。哈卓普的律师把尼尔森描画成了“极端的愤世嫉俗者和危险的罪犯”。“尼尔森用他的双眼,”律师最后说道,“把他的‘朋友’变成了傀儡娃娃。”

    一个月过去了。法官请陪审团考虑了三个重要问题:尼尔森是否策划并鼓动了抢劫;是否策划并鼓动了谋杀;是否利用催眠或其他手段对哈卓普施加了过度的影响。在总结陈词中,法官同意,尼尔森确实对他的“门徒”施加了类似催眠的“系统影响”,但他并没有说这种控制到底是不是催眠,也没有说它是否直接导致了哈卓普的抢劫和杀人行为。

    陪审团可没这么模棱两可。1954年7月,尼尔森的三项指控被判成立。两个人都被处以终身监禁——哈卓普将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戒备森严的监狱是尼尔森的归宿。这起案件在此后的10年中依然饱受关注,期间也曾被呈报欧洲人权委员会。1965年,哈卓普和尼尔森提出赦免申请,请求均被驳回。1966年12月24日,哈卓普被释放。6个月后,尼尔森也重获自由。

    9年后,一个悠然的夏日夜晚,尼尔森给前妻打电话诉说自己的苦闷。铁窗生涯、恶名和失业让他倍感绝望,他支撑不住了。一个曾说服别人抢劫银行并谋杀两人的男人,居然无法让自己的前妻相信他确有轻生的念头,多多少少有些讽刺。前妻鼓励他挺过去。当晚, 尼尔森服用了氰化钾,第二天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公寓。

    1972年8月5日,哈卓普接受丹麦报纸《BT》的采访。他承认并非是受了催眠才抢劫杀人。事实上,当警察提出或许是催眠导致他犯罪的时候,哈卓普突然意识到如果他同意这个判断,“也许可以脱罪”。在另一个采访中,哈卓普被问起为什么要陷害尼尔森。尼尔森到底做了什么要被命运如此捉弄?

    “没什么,”哈卓普说,“他就是在牢里对我不好而已。”

    【详细】
    1328010847
  • 夫铭Hummin
    2022/10/30 22:55:32
    Impossible Death | 一些并不专业的叨叨念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9.24和10.23分别给预告整了个字幕,10.28刚出在Amazon上刷了一遍。这两天又过了点细节,想来和这剧的纠葛还没结,于是还是码了这篇。 摄制方面还是不错的,整体光影和镜头对应让本后期人感动落泪,但Flashback真的太多太考验心脏了;配乐看到ytb幕后里有说特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9.24和10.23分别给预告整了个字幕,10.28刚出在Amazon上刷了一遍。这两天又过了点细节,想来和这剧的纠葛还没结,于是还是码了这篇。 摄制方面还是不错的,整体光影和镜头对应让本后期人感动落泪,但Flashback真的太多太考验心脏了;配乐看到ytb幕后里有说特地做到最后一集逐渐...  (展开)
    【详细】
    14731269
  • wify
    2012/6/22 14:30:17
    高希希导烧钱戏“血战长空”很认真了吗?
           血战长空看了第一天两集。报上唯一标题是高希希执导烧钱戏。可是感觉导演的场面调度也太不顾常识了。
           其一:笔直的跑道上飞机正在降落,女主角李依晓却在跑道上走,这是和正在降落的飞机同一跑道,太不合常理了,无非是造就第一个好莱坞式的场
           血战长空看了第一天两集。报上唯一标题是高希希执导烧钱戏。可是感觉导演的场面调度也太不顾常识了。
           其一:笔直的跑道上飞机正在降落,女主角李依晓却在跑道上走,这是和正在降落的飞机同一跑道,太不合常理了,无非是造就第一个好莱坞式的场景,男飞行员的飞机要与李依晓并行,以便向她扔纸条。乖乖,那飞机的翼展有多大!下边走的人得离他有多远。再者这能跟马路上汽车开到身边并肩而行那么容易而相提并论吗!?
           其二:外屋大帮飞行员在酗酒吵闹,里屋司令在静静的谈话。国军是这样官兵一致,无等级观念的吗?遗憾国军是最讲等级尊卑的。这无非又是造一个好莱坞场景,让李依晓穿过人群去里屋见司令。不穿过人群何以造出男人调戏她的情景场面?问题是没走几步就进了里屋,司令还在谈事情,外边大声喧闹,里边说话还听得清吗?
           其三:李依晓进联络点,什么话还没说就眼泪汪汪,这连点交待都没有,为谁而哭?领导为此要讲一番“干我们这行”不能有感情的话。应该说革命地下工作者不是“这一行”职业特工,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潜入敌营的特殊斗争战士,至少有革命的感情。交待情节被剪掉了?那这剪辑也太随意了。后来牛莉见李依晓第一面又特地讲她与遇难飞行员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这更离谱了:什么关系!李依晓是为他掉眼泪吗?更离谱的推断,死者又不是为国捐躯!酗酒喧闹,调戏李依晓都是为了庆祝轰炸赤匪胜利!为这而掉眼泪?更没道理了!
           其四:飞机很老了,空中作停发动机“响尾蛇”式悬停,是编剧太过现代的雷人编造。问题是停引擎当时螺旋桨就停摆?怎么可能!

    题外话:由于挑选各省台的播出时间,发现福建台居然每集都减少了将近半集的内容!这也太过分了,不知制片方怎么想!?
    【详细】
    5475920
  • 三年
    2010/9/2 14:17:10
    我就是想相信一生一世,也许真的很老土,那么我从来都没时尚过。
    抢在我能抢到最早的时间去看了盗梦空间,大制作。电影可能会跟随我一辈子,可能我会跟着电影一辈子。

    然而我还想说的是刘镇伟,每天一部刘镇伟,生活更快乐。

    在许多年前,有一份爱情感动了我,孙悟空和紫霞仙子。

    很多年后,孙悟空和紫霞的故事还深深地刻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毕竟,那曾是我们相信过的一切。

    曾经是过。

    年轻的时候,总是会说,我爱你
    抢在我能抢到最早的时间去看了盗梦空间,大制作。电影可能会跟随我一辈子,可能我会跟着电影一辈子。

    然而我还想说的是刘镇伟,每天一部刘镇伟,生活更快乐。

    在许多年前,有一份爱情感动了我,孙悟空和紫霞仙子。

    很多年后,孙悟空和紫霞的故事还深深地刻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毕竟,那曾是我们相信过的一切。

    曾经是过。

    年轻的时候,总是会说,我爱你,一生一世。

    再看看今天,一生一世,已经变成一个老土的词语了么。

    其实这些年,刘镇伟还是技安也好,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很多年前你相信一生一世,在经过了现实的磨砺之后,你所做的,只是,依然相信。

    出水芙蓉,为什么要安排一个精神病说出这些话。可能现在的我们总是觉得,说出这样话的人,也许真的有病吧。



    如果你相信他是真的水上观音,如果你相信他不是一个精神病,如果你相信你真的有超能力呢。

    如果有一天你想摘掉面具,你想单纯地笑一次,如果你只是那么一个小时,拒绝长大,那么刘镇伟对你还是有效的。

    刘镇伟是幸运的,他能把他所想的天马行空的一切付诸实践。在看过成百上千的电影之后,学了剧作分析,学了视听语言,学了很多很多知识之后,我们判定,这些年他拍的都是烂片。

    真的是烂片么。

    可能我真的是在拒绝成长,因为我对他太有感情,不管他拍的有多烂,但我还是觉得感动。其实,并不是真的很烂的。

    抛开那些所谓的看点,现在的时代,一生一世,早已经不是看点。那么还在坚持的人是为什么呢,可能因为他真的相信吧。

    其实技安大哥只想追求轻松,小心翼翼,免得自己被现实踩踏。一个能拍出大话西游的人,再烂能有多烂呢。

    看的时候也会说,这太。。。。夸张了吧。后来忽然觉得自己很可耻,想那么多干嘛。想得那么多,会轻松么。





    我就是想相信一生一世,也许真的很老土,那么我从来都没时尚过。
    【详细】
    3631891
  • 虎珀鱼
    2019/1/12 22:09:51
    油腻男莎士比亚

    说是BBC为了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而播的,于是我怀着无比严肃,啊不,崇敬,也不对,总之不是戏谑的态度与心情准备去看这剧。But,这名字不太对,新贵?然而何止名字不太对,这简直一点也不严肃啊,明明是个喜剧,明明是个吐槽剧。把莎翁从头到尾吐槽了个遍,包括他的发际线,哦,对不起,我边写边想笑。

    说是BBC为了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而播的,于是我怀着无比严肃,啊不,崇敬,也不对,总之不是戏谑的态度与心情准备去看这剧。But,这名字不太对,新贵?然而何止名字不太对,这简直一点也不严肃啊,明明是个喜剧,明明是个吐槽剧。把莎翁从头到尾吐槽了个遍,包括他的发际线,哦,对不起,我边写边想笑。

    9891318
  • 布棉
    2006/8/27 11:21:41
    <生活秀>:生活就是一场秀
    重庆真是一个有故事的的地方,像《疯狂的石头》这种很地道的重庆故事,非常有味道。

    生活就是一场秀,秀,其实从通俗来说,就是做戏,也可以说是逢场作戏,见到什么人,在什么特定的情况下,秀出什么样的水平,有的人,作秀能把别人蒙倒,有的人会被人的秀蒙倒,有的人,自己倒进了自己做的秀,人生,不就是一场秀。

    作秀,秀给谁看?也就是做戏给别人看,而做戏,无论是不是逢场,都有一定目的的,
    重庆真是一个有故事的的地方,像《疯狂的石头》这种很地道的重庆故事,非常有味道。

    生活就是一场秀,秀,其实从通俗来说,就是做戏,也可以说是逢场作戏,见到什么人,在什么特定的情况下,秀出什么样的水平,有的人,作秀能把别人蒙倒,有的人会被人的秀蒙倒,有的人,自己倒进了自己做的秀,人生,不就是一场秀。

    作秀,秀给谁看?也就是做戏给别人看,而做戏,无论是不是逢场,都有一定目的的,都有特定的观众,作秀,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一样会发生,作秀的水平,要看演员的能力,每个人都是演员,在片中,双扬的作秀能力功力很深,为了房子,把阿妹推向了一个火坑。为了房子,来双扬做了一场秀给她老爸和后妈,成功的获得了产权。而卓老板,则是那种深藏不露的老演员,他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场秀,一场看似真心却没有任何结果的秀。

    作秀,谁会看?如果一场秀下来,就像上面,作为阿妹,也是无奈之举,一个农村来的女孩,要在重庆这个花花世界扎根,太难了。来双扬的老爸和后妈,可能明知道这是一场秀,但是,对于一个晚年无子孙在身边的人来说,他需要这场秀,这跟人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来双扬的儿子也去做,结果是一样的。卓老板的秀,一开始是单人秀场,后面则成为台上台下互动了,因为来双扬完全被这场秀打倒了。

    作秀,最可怕的是自己倒在自己导演的秀里面,这种事情太多了。来双扬,倒在自己导演的秀里面,主动迎合了卓老板,最终却发现,这不过一场秀,根本没有结果。像在it行业,很多公司到处发软文,然后把软文往桌面一放,自己就感觉高了一截,参加多几次某某大会,就感觉自己前景无量。

    掉进自己设置的套里面,最可悲也最可怜。人生就是一场秀,很多时候,决定你的不是这场秀的过程,而是你对这场秀的审视、研判的能力。
    【详细】
    1069759
  • 影人疯
    2018/7/10 18:29:04
    《利器》第一集中的某些细节及人物简单分析

    1. 消失

    剧的第一集以“消失(vanish)”为开篇,消失的不仅是卡米尔的妹妹玛丽安,镇上其他两位女孩也随之消失:安和娜塔莉。这也和第一集最后卡米尔手上刻的“vanish”形成前呼后应的效果。

    1. 消失

    剧的第一集以“消失(vanish)”为开篇,消失的不仅是卡米尔的妹妹玛丽安,镇上其他两位女孩也随之消失:安和娜塔莉。这也和第一集最后卡米尔手上刻的“vanish”形成前呼后应的效果。

    9505358
  • 悦诗风吟
    2019/3/31 14:03:40
    旧片重映带起的回忆

    这部片子当年第一次上映,我就拉着小伙伴去电影院看了。时隔多年竟然被翻出来重新上一次,心里无限感慨。人非人,时代也不是当年那个环境,再从头观看一次,也品出了不同的味道。当年那个时代,英雄都有一个刻板的伟光正形象。而这部电影是从比较不那么死板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他的人生,他的爱情,他的思想,和最后的死亡。对于本片,当时也是争议不少。有的人认为太过浪漫主义的描述方式不适合拍革命英雄。可是我

    这部片子当年第一次上映,我就拉着小伙伴去电影院看了。时隔多年竟然被翻出来重新上一次,心里无限感慨。人非人,时代也不是当年那个环境,再从头观看一次,也品出了不同的味道。当年那个时代,英雄都有一个刻板的伟光正形象。而这部电影是从比较不那么死板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他的人生,他的爱情,他的思想,和最后的死亡。对于本片,当时也是争议不少。有的人认为太过浪漫主义的描述方式不适合拍革命英雄。可是我记忆最深刻的镜头,偏偏是最后那几个镜头,走入游行队伍的小孩,仿佛再生过来的扭秧歌的靳和秋秋。尽管虚幻,却让人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牺牲的意义:为了给后人一个美好的国家。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的。看完这部片子,让我更热爱我的祖国。向英雄致敬!

    【详细】
    10079322
  • 李子呀栗子
    2020/8/7 22:57:14
    如何对付熊孩子

    小甜剧,很下饭也很勾引人点外卖(我实在也不会做),一勺做的菜看着就都好好吃呀,虽然大多都是油炸,感觉看完能胖三斤,也确实是我喜欢的。也算不按套路出牌了吧,男主是个恶霸?我觉得也就是个爱玩爱作不爱读书的熊孩子,但男主心地还是不错的,开始看着还有点缺心眼,和女主见到的第一次是看似俗套的英雄救美,但是他是把劫匪认成了自己的混混朋友,本来以为要有一个帅气的开场,却摔了个前趴,但女主还是“喜欢”上他了

    小甜剧,很下饭也很勾引人点外卖(我实在也不会做),一勺做的菜看着就都好好吃呀,虽然大多都是油炸,感觉看完能胖三斤,也确实是我喜欢的。也算不按套路出牌了吧,男主是个恶霸?我觉得也就是个爱玩爱作不爱读书的熊孩子,但男主心地还是不错的,开始看着还有点缺心眼,和女主见到的第一次是看似俗套的英雄救美,但是他是把劫匪认成了自己的混混朋友,本来以为要有一个帅气的开场,却摔了个前趴,但女主还是“喜欢”上他了,这也为后来帮助男主改邪归正打下基础。女主代嫁给男主后,男主开始也是有一点嚣张的,男主的爹眼里男主就是一身缺点,一事无成的“废物”,所以大概处于逆反,男主更加叛逆,而女主在男主出手相救以后,就觉得男主心很好,然后问男主文章字句读音意思,男主讲下来,还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从此女主眼里男主更好了,每次男主要返回原形的时候,女主就会夸他什么都很好,也许激励正是男主所需要和缺少的,所以男主也越来越好,学武功,学知识,还破案,后面还能在皇上和大臣面前强势的护着媳妇,真真的好男人了。最后也是团团圆圆的结局。

    这个剧最大的收获就是变馋了,还有就是如何对付熊孩子

    【详细】
    12781486
  • csh
    2022/11/6 12:36:06
    陈翠梅访谈:热带,语言与影像

    记者:csh

    编辑:effy

    原文首发于《NOWNESS》2022年第12期

    “在南洋 历史饿得瘦瘦的

    记者:csh

    编辑:effy

    原文首发于《NOWNESS》2022年第12期

    “在南洋 历史饿得瘦瘦的野地方/天生长舌的话本 连半页/也写不满/树下呆坐十年/只见横撞山路的群象与猴党”

    在马来西亚华裔诗人陈大为的《在南洋》里,他仿佛廖廖几句就总结了南洋意象。消瘦的历史、障目的自然与枯竭的故事,是否足以概括东南亚的丛林与海岸?我们无从知晓,但它的风景震慑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我们直觉地意识到,影像可能比话本更适合讲述这里。

    我们看到了缅甸导演赵德胤的《再见瓦城》(2016)、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的《热带雨》、马来西亚导演张吉安的《南巫》(2020)……热带的飓风吹过世界各地的国际电影节,更多的人们开始共享更多的南洋故事。但我们的感受与欧洲与美国的观众不同,我们发现自己可以听懂其中的一些语言——南方的观众尤甚。普通话、闽南语、粤语,还有更多依稀可辨的、来自福建或广东的方言。

    我们开始用“东南亚华语电影”,来标识这些华裔创作者的影像。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华语电影可能只是个想象的概念,为了将一些拥有相同文化特质的人团结起来。人们总是需要一些想象,而在“历史饿得瘦瘦”的东南亚,人们总是迁徙,总是说着混杂的语言,这样的想象变得更有重量。

    不知不觉,这些创作者已经奔跑了很久。二十一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当陈翠梅、刘城达等马华(马来西亚华语)导演走向世界的时候,当时的电影节系统并没有太多东南亚电影。在2006年的釜山电影节上,陈翠梅的《爱情征服一切》获得了新浪潮奖与国际影评人协会奖。她用清爽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南洋之地的故事,谈论着爱情的虚幻与真实。次年,刘城达的《口袋里的花》再度在釜山收获了新浪潮奖。

    人们惊觉在热带的角落,还有一些与寻常不同的影像。在与陈翠梅的访谈中,她说“可能所有的文明在发展到某个阶段都会遇到瓶颈,需要更多的新意和刺激”,这刺激曾经是东亚电影或东欧电影,如今成了东南亚电影。陈翠梅、刘城达和他们的公司“大荒电影”,被称作所谓“马华新浪潮”的一部分。在这些低矮的村舍、随意的闲谈与辛辣的食物里,潜藏着更多的可能性吗?无论是这种想法,还是将他们与新加坡、缅甸、印尼、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等其他国家的创作者视为一体的理想,可能都只是一种高傲,仿佛你所在的世界是大地,而他们只是大地之外的惊奇。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大地,或是在寻找自己的大地。我们能做的只是睁眼去看。

    异乡:又一处故乡

    当我们说出“东南亚华语电影”这个词组时,就已经在体验某种冲突。华语是不属于东南亚的语言,所以这些创作者可能在寻找自己的大地,但他们不一定需要一个结果。在南洋这拆解成不同族群与岛屿的领域,寻找与迁徙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他们不断乘着飞机、轮船与车辆,抵达又一处当作故乡的异乡。

    赵德胤用《再见瓦城》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提名,柯震东和吴可熙饰演的那对男女,都是从缅甸跋涉至曼谷的偷渡客。新加坡导演杨修华凭借《幻土》(2018)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赢得了金豹奖,这部影片同样聚焦于一群异乡人:新加坡国内没有证件的劳工。马来西亚导演廖克发的《妮雅的门》(2015)将镜头对准了一位远离家乡去往台湾工作的菲律宾女佣。陈哲艺的《热带雨》里,烦闷的阿玲是个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中文教师,她从这里去往那里,教授一种不属于两地的语言。而在去年张吉安的那部《南巫》中,在马泰边境,不同地域的文化碰撞再度成为了叙事的重心之一。

    这些创作者的影像,构成了一种泛亚洲的世界。迁徙的历史是角色们生存的基础,这可能与东南亚漫长的殖民史与偷渡史相关。但即便如此,“华语电影”也并不是在任何国家都畅通无阻。除了政治因素之外,泰国悠久的宗教与完备的世界观念或是印度尼西亚深厚的文学传统,可能遏止了华语文化的发展。正如陈翠梅所说,当地的“华人导演”,可能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文化。而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更完备的华人教育,则催生了更多的华语作品。华裔导演们有意无意接触的华语文化,在他们作品中那些南洋影像里,微妙而错位地存在着,成为了除了起点与终点两地之外的第三重参数。《热带雨》里爷爷爱看的武侠片,是一种不属于新加坡也不属于马来的、分外遥远的东西。

    在陈翠梅的影片里,这种东西有时是底色,在《野蛮人入侵》中,陈翠梅自己饰演的演员,为了扮演想要的角色,经历了一场功夫片式的修行。但它有时则更为直观,在《爱情征服一切》里,它显然体现为马来人混杂的语言:粤语、闽南语与普通话,当然还有马来语。女孩阿萍背井离乡——又是一场迁徙——去吉隆坡投靠阿姨,她有一个故乡的男友,但在新的城市,她又拥有了另一个爱人。但你不必听懂其中所有的语言,也可以理解离别、爱情与电影。

    电影:又一种语言

    缅甸导演有缅甸的故事,新加坡导演有新加坡的故事。就算是马来西亚导演,也有人要讲巫族的故事,有人要说华人的故事。但是,可能他们的角色经历着相似的迁徙,不止如此,他们自己也在迁徙。就像陈翠梅说的那样,当年她们在釜山获得认可的那些影片,可能在马来西亚本土找不到太多的观众,所以他们需要到电影节去。

    可能影像要比话本更亲密一些,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流行的数码相机和非线性剪辑,赋予了他们闲散的风格,这也非常契合她们的主题——热带住民们松弛的生活,错位而混杂的认同感,还有那些表面不起波澜、其实暗潮汹涌的情感状态。对于陈翠梅和她那一代的马来导演来说,甚至她们的制作方式也很松弛。她的《爱情征服一切》只用了一万欧元,拿了三万美元的奖金。于是她把奖金分给了大荒公司的两个朋友,又拍了两部电影。或许这种最大限度利用资金、拿起摄影机就拍摄的创作方式,也是她们被定义为“新浪潮”的原因之一。

    她自己也对东南亚华语导演的创作很感兴趣,她就曾组织蔡明亮、赵德胤、陈子谦等创作者共同拍摄了短片,结成了一部《南方来信》(2013),在大荒公司主导制作的17部长片和8部短片中,这是其中的一部。它的名字又叫“原乡与离散”——比原本的名字更直接地让人想起东南亚华人的迁徙。

    当然,曾经“马华新浪潮”的状态可能很难复现。无论是东南亚电影数量的增长、国际电影市场的缩水还是电影节的日趋保守,都让这浪潮变得日趋和缓。但陈翠梅并不为此感到苦恼,对她来说,电影只是其中一种表达自己的语言而已。她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正如她为自己设计的个人简介:

    “5岁钉过一个小板凳,8岁开车撞过一根柱子,9岁办过一本儿童杂志,12岁读完一整本科学百科全书,17岁开过一个文学专栏,21岁电脑动画学位毕业,27岁拍过一部《爱情征服一切》,38岁生了一个小孩,41岁决定习武。”

    采访陈翠梅的时候,她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她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即便已经经历过太多访谈,她大概还是能说出一些新的东西。她谈了谈自己最近的心得,包括东南亚华语电影的发展状况,和自己对当下电影节系统的思考。她拥抱着最新的科技,说自己学了编程,编写了一个自动写小说的程序,说不定还会用来写剧本;她也对AI绘画很感兴趣,甚至用这个功能制作了自己展览的海报。这个时代发生了许多大事,但她觉得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她并不担心未来,想必她总能找到最新的、表达自我的语言。如今她仍处于“习武”的阶段,最近正致力于练习巴西柔术。

    陈翠梅:又一次访谈

    Q:《野蛮人入侵》其实和您此前的两部长片《无夏之年》《爱情征服一切》都很不一样,有更复杂的类型和更强烈的表达欲,您觉得这是创作生涯中心态的变化吗?

    A:我创作的时候,每次都会希望不重复,其实这三部影片都是很不一样的,都是接近当时的年龄阶段面对的一些事情,或是思考的一些问题。《野蛮人入侵》是在2019年写的。2016那年因为怀孕无法工作,然后也觉得自己的身体遭到了破坏,体会到了一种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拉扯,可能怀孕也是一种“野蛮人入侵”。但这个故事当然主要是虚构,我觉得电影创作的好处之一,就像它像是人生的实验,其中有真实的元素,但你也不需要真正去经历。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字创作,可能都是我的一种思考方式吧。

    Q:您同时创作不同篇幅的艺术形式,包括小说、短片、长片,您是如何看待不同体量和媒介的作品的?

    A:我个人会比较喜欢短片,首先它不那么商业,它也因此比较自由,比较容易执行。其次呢,它的投资和回报虽然没那么大,但人家给你钱拍,你就可以去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工具或是理论,它也可以因此成为你的机会。我个人会倾向于拍短片,但很多人还是以长片看作是定义自己的标准,毕竟短片的推广度还是不如长片。我之前在微博上写的微小说(可参见微博@陈翠梅微小说),更像是一种艺术实验吧。当时是2010年我刚搬到北京的时候,我觉得微博的140字限制很有趣,就给自己安排了个任务,每天必须写一篇140字内的小说,当作自己的艺术实验。说是“每天”,其实每次都是到了23点50几分才写(笑)。

    Q:十年前您的微博也引发了很多讨论,您最近还在进行什么样的艺术实验吗?

    A:我其实之前学了编程,我之前还写了一个程序,可以自动写小说。我只要输入一个题目“悲伤的故事”、人物、场景什么的,它就可以自动生成一篇小说,挺有趣的。但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编程学了一段时间也没学了,我本来学的时候是想要用程序来写一个短片的,因为它确实挺适合写剧本。最近我在玩AI绘画,比如我最近做了一个艺术展览,它的海报就是我用AI画的(笑),你可以输入你想要的知名设计师的风格,再加上一些主题和元素,就可以自动生成一张图画。

    Q:您对于体验AI艺术创作的领域真的非常热情。

    A:其实《野蛮人入侵》也有类似的思考。有人跟妈妈的角色说,“小孩就是你最好的作品啊”,其实也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一开始听到是很生气的,因为我觉得我根本没有任何创作,这个小孩完全就是DNA自己创造出来的,我最多也只是一个“3D打印机嘛”!但我接下来慢慢就会思考,我其实也只是以为自己创造了作品,但其实所谓的小说、电影是完全不受我们控制的,只是我收集、组合了一些元素而已,这些想法很少有属于我的。我们只是进行了重组,然后就说这是自己的作品,未免有些太自大了。到了AI时代,这个问题就更明显了,凭什么你画的画、拍的照、组织的语言编码就是自己的作品?这其实与DNA重组没有太大的分别,你只是提供了一个载体或者视角而已。就像我们质疑AI不懂爱、哲学和情感,好像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来分辨AI,但其实真正懂得这些的人类又有多少?

    Q:这是非常有趣的视角。您也提及了语言的编码,您的影片里语言的构成很多样,包含了普通话、粤语、闽南语、马来语等等。您可以聊聊这种语言文化的混杂吗?

    A:马来西亚人的语言环境本身就很复杂。比如我自己小时候只和家人说闽南语,到了上小学,老师才教我们普通话。等到上中学,我当时上的是马来西亚的公立中学,而马来的官方国语是马来语,所以就也要开始学习。而到了私立大学和工作的时候,又需要用英文来沟通交流。其实我的电影已经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真正的生活里,有时你讲一句话就要混杂很多不同的语言,就像是“马来沙拉”(马来语“rojak”,混合各种辣香料与水果的拌菜)一样。我在创作的时候,一般一开始是先用中文思考,然后再翻译成英文,这样和国际团队沟通会比较方便。当然,不同语言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反而会发现一些新的灵感。而到了片场,我许多演员只会说特定的方言,这也会影响影片的调性,我都会在这些过程中补充自己的创作。

    Q:这种混杂在东南亚可能比较独特,您可以谈谈东南亚华语创作者的状况吗?

    A:东南亚不同国家的状态都不太一样。马来西亚其实有比较完整的中文教育系统,所以除了我们这些马华(马来西亚华语)导演之外,你还可以听说很多马华作家,比如黄锦树、张贵兴,或是许多马华歌手,像是梁静茹、张栋梁、戴佩妮等等。但马来的中文教育在全球其实是很特殊的现象,这里有很完整的中文报章、杂志。最独特的是,它其实是一种不受国家承认的、民间自发组织的教育系统,马来西亚华人其实是有一段抗争的血泪史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也说明马来西亚华人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并没有完全融入社会。他们不像印尼华人或是泰国华人,他们可能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我觉得你们应该没怎么看过泰国华语电影,但我其实有很多泰国导演朋友。他们很少说自己是华人,他们的创作中也不会有太多的华语元素。这一方面跟印尼、泰国等地的排华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这两个国家的华人尤其有钱,他们倾向于把孩子送到欧美去留学,可能也因此跟华人文化越来越远。

    但我觉得马来西亚的华语文化里有一种比较讨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悲情感。好像只要你是华人,你就有义务去捍卫“华教”,有时我会觉得这太过民族主义,这其实是不太符合当下时代趋势的东西。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有一种优越感,就觉得我们的根基属于文明古国,老师也会教我们拥有几千年的文化。这很容易让我们歧视、或是不愿了解其他族群的文化,这种优越感也会在马来西亚制造一些社会问题。

    Q:那么马来西亚的主流电影是什么样的?

    A:马来西亚的爱国电影主要聚焦于各大族群的团结吧。其实马来西亚华人也只占了20%,而华人市场也比较分裂,马来的三大族群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所以主流电影就是要让这三大族群和谐共处,比如马来人和华人恋爱什么的。我自己可能其实对社会议题不是那么关心,所以像《野蛮人入侵》这样的电影,虽然也有一些现实因素,但在马来人看来可能不太真实。

    Q:您自己也推动了马华电影的发展,包括2005年创办的大荒公司,这些年来主导制作了17部长片和8部短片,扶持了许多青年创作者。可以聊聊这十几年来的经验吗?

    A:其实一开始也非常自然,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当时都是在马来电影学会放映自己短片的朋友,就想到自己组建一个公司。当时刚好数码相机和非线性剪辑兴起,很容易就能自己拍电影,也刚好遇到电影节要放映。我们拍的东西在马来西亚是没有人会看的,但对欧洲人来说,忽然看到这种东南亚电影可能觉得很新奇。

    可能所有的文明在发展到某个阶段都会遇到瓶颈,需要更多的新意和刺激。所以我们也是恰逢其时,当时进入电影节很容易。我当时在釜山电影节上拿了三万美金奖金之后,就把奖金分给了两个朋友拍片,慢慢就越拍越多。但如今这种情况很难再复现了,现在东南亚的电影可能比之前多了五倍,电影节可以选择的影片太多了。而且现在国际市场的情况比较差,电影节的选片策略也倾向保守,大多会放映更适合他们本土观众观看的作品,不太会像以前那样冒险了。

    Q:您这十几年来一共也接触了许多亚洲不同地区的电影创作者,您觉得当下的年轻创作者有什么特质?

    A:现在许多经过电影节挑选的片子有一种特质,就是很多评委、课程、讲座一系列改下来,每个青年导演的片子都像是大师之作,各方面都很优秀,我可能称之为“大师班”电影。电影是很优秀没错,但我有时候就觉得太标准了,或者是在模仿一些东西,反而失去了灵气。而且现在很多导演好像其实没有想要表达的东西,只是觉得自己“可以成为导演”才去做,这样可能就会让电影显得比较空洞。其实有时候可能不必太在意电影节或是其他的评判标准,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才最重要。

    Q:您最近的阅读与创作状态如何?

    A:我很久没有阅读和创作的状态了,看电影就更少了,我读书一直比看电影多。最近我都在练习巴西柔术。其实电影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只是我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像《野蛮人入侵》里讲,宫本武藏说“一切都是剑”,对我来说也一切都是电影。

    【详细】
    147458079
  • I'm Greyson.
    2021/1/14 17:07:40
    诙谐版的“少林足球”
    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轻松诙谐,看完后,我和朋友就在水木秦淮一起吃了个下午茶,期间我俩起了不同意见,朋友认为,这部《足球爸爸》颇像少林足球,弱旅逆袭,在中国传统文化光环加持下,一路开挂,最后夺冠。我却持不同意见,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在我看来,逆袭一词...  (展开)
    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轻松诙谐,看完后,我和朋友就在水木秦淮一起吃了个下午茶,期间我俩起了不同意见,朋友认为,这部《足球爸爸》颇像少林足球,弱旅逆袭,在中国传统文化光环加持下,一路开挂,最后夺冠。我却持不同意见,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在我看来,逆袭一词...  (展开)
    【详细】
    13137214
  • 何牧歌
    2015/1/19 14:45:34
    美剧风重新审视医患关系
    文/公元1874
      
    中国当下最被大家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医患关系。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新闻里,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种种纠纷,成为了一个难解的问题——一方面,医生要救死扶伤,投入大量精力去挽救病人,却又不得不面临医院各种纷繁行政所造就的杂务;另一方面,中国的医保制度尚不完善,人生病了不敢看病,看不起病,一旦住院很可能就倾家荡产的现状又不在少数。于是乎,无论医生还
    文/公元1874
      
    中国当下最被大家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医患关系。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新闻里,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种种纠纷,成为了一个难解的问题——一方面,医生要救死扶伤,投入大量精力去挽救病人,却又不得不面临医院各种纷繁行政所造就的杂务;另一方面,中国的医保制度尚不完善,人生病了不敢看病,看不起病,一旦住院很可能就倾家荡产的现状又不在少数。于是乎,无论医生还是病人,大家的神经都紧绷着,彼此紧张得犹如火药桶一触即发。

    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去慢慢研究,细细分析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医患关系已经是当下的焦点,影视剧去反映这件事,是情理之中。前几年有一部贺岁喜剧《一年到头》,当中就涉及到了医患关系,难得的是里面既有医生的视角,也有患者的视角,而且不偏不倚,客观公允,看了之后心情复杂,却也印象深刻——患者有自己的苦处,而医生也不好做。可惜这样客观反应医患关系的影视剧,却并不多见,荧屏上充斥着的,还是以抗日神剧和家长里短婆媳剧为主。
     
    直到最近看了《急诊室故事》,才又重新想起这类题材,真的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了。很多时候国产电视剧的行业剧,都是打着行业的幌子,骨子里却在说情情爱爱家长里短,但《急诊室故事》不一样,里面大部分时间对准的都是医院急诊室,讲述王茜、张磊、刘钧等为首的一众主角如何去处理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例,每集都有身为普通大众没见过的医疗专业名词,专业范儿十足。不过虽然专业,但剧集本身还是很接地气的,有很多案例皆为新闻或者身边发生过的真事,更从台词、情节编排方面增加诸多幽默元素,让人一边揪心一边捧腹大笑。

    其实,美剧这类题材倒是源源不绝,作为一个美剧爱好者,虽然不刻意挑医疗题材来看,但这些年也或多或少的随大流看了点诸如《实习医生格蕾》或者《豪斯医生》的医疗剧。限于意识形态和观众口味的差异,我没指望国内能弄出像《豪斯医生》这种走“批判灵魂”路线的反医疗的医疗剧,但看到《急诊室故事》里,一干医生和护士以尽职敬业的态度去处理一宗又一宗突发病症事,肾上腺素还是会不由自主的飙升。
    《急诊室故事》的剧情不用我阐述,看剧名本身就已经非常明显。女主角王茜早在《重案六组》的时候就已经很熟悉,这次原班人马来打造《急诊室故事》,从警匪题材变成医疗题材,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套电视剧大走美剧风,在叙事节奏上很快,单看前三集就有种和别的国产剧不一样的气质,和同期那些动辄7、80集的大部头比起来,更是有种轻装上阵的感觉。王茜在访问里说过拍这套电视剧的初衷,是为了要为缓和医患关系做点事儿,要医生和患者协同,才能战胜病魔。同时,也是给社会搭建一个了解医生的平台,别觉得进医院就是跟进了绞肉机一样,要粉身碎骨才能出来。

    除此之外,我觉得《急诊室故事》有意思的地方,是在展现医生在工作时的状态。做手术的时候就不能听音乐?有的手术十多个小时,医生也很累,必须找一些方式去放松;医生也是人,需要睡觉,所以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保持亢奋状态,如何休息,如何调节自己的身体,也是一门学问。

    至于感情戏,在目前华语电视剧的环境里,不能不提,不过《急诊室故事》已经算是做得可以的了。毕竟之前这套班底的《重案六组》就做得不错。医生本身是很崇高的职业,但医生本身也是人,当然有七情六欲,也会生气,也会愤怒,也会失恋,也会有很多复杂的情感。《急诊室故事》,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的故事,也是医生自己的生活故事。
     
    《急诊室故事》这种大走美剧风的电视剧,对于我这类口味被英美剧吊得很高的观众而言,确实有种对国产电视剧刷新观念的感觉。但是这种电视剧能不能被更多年长的观众接受,似乎又是一个问题。其实国产电视剧长久以来拍出了一种惯性,好像观众只能看那种慢吞吞节奏的电视剧;不过,搜了搜《急诊室故事》的评论,好评的不少,这让我欣慰,至少证明大家还是喜欢看这类节奏快,真正专业的“职业剧”。曾经看过访谈里,王茜说一个急诊室主任接诊了一个摔伤的老人,本应该马上救治,但他却面对一拨又一拨不停赶来的患者家属,耐心地解答应该如何救助……虽然会耽搁患者的病情,但安抚家属的情绪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目前医患关系显得很紧张的当下,这种安慰更显得必须。

    王茜把这些源自于生活的真实事件放到了《急诊室故事》当中,于是乎我们可以通过这部剧集,也看到这些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情节。其中打动我的是第二集在火场里救出小孩子的乘客,弥留之际想见已经失散许久的未婚妻,那一幕里,急诊室的医生不再是单纯的救死扶伤,更是要帮患者完成最后的心愿。除此之外,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面对不能救治的患者,刘钧饰演的关大夫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叔叔是笨蛋,叔叔没本事治好你的病,别恨叔叔。”剧中张磊饰演的汪晓寒看上去桀骜不驯、性格冷漠,却因为没有挽救一名患者的性命,没办法让他与初恋看上这场错过20年的演唱会,而悲痛哭泣,医生和患者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更是最陌生的朋友。而隋兰出演的护士长刘亚萍不顾辐射拍摄胸片,年轻医生左洛、姜浩然面对死亡、面对忙碌急诊工作的压力和压抑,均反映出医生这一职业的真实生活状态。
    这种对于医生职业的客观、直接、真实的表现,在《急诊室故事》里比比皆是,这也是显得这部电视剧不仅仅只是讲“医生”那么简单,更是对拯救生命这个课题的严肃思考。

    医生这一行业,究竟是什么样,可能平常很多人都不知道;藉着这套电视剧管中窥豹,其实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不错选择。最起码,平常真是没什么机会也更没兴趣去太平间的我而言,看着电视剧里王茜旁若无人的出入……也就当是代入自己,去体验一把了罢!
    【详细】
    73482372
  • 105au
    2021/5/14 14:15:29
    衝著Tilda swinton來看

    起初是衝著Tilda swinton來看的,看看著實有喜感,尤其一開場爸爸對女兒的自白,以洋娃娃為比喻笑破肚皮........LeBron James演自己自然得很,這點很有驚喜,tilda做的衰神上司當然亮眼,最後結局算是有驚喜,可惜男女主皆外型及演技一般,浪費了整體感觀,浪漫輕喜劇就是要看俊男美女這個是基本吧?!

    起初是衝著Tilda swinton來看的,看看著實有喜感,尤其一開場爸爸對女兒的自白,以洋娃娃為比喻笑破肚皮........LeBron James演自己自然得很,這點很有驚喜,tilda做的衰神上司當然亮眼,最後結局算是有驚喜,可惜男女主皆外型及演技一般,浪費了整體感觀,浪漫輕喜劇就是要看俊男美女這個是基本吧?!

    【详细】
    13545184
  • Pegs
    2017/12/17 14:01:01
    成长里那些必然的抗争
    作为一部成长型(coming of age)青春片,Lady Bird的剧情熟悉而琐碎。全片围绕高中生女主想要离开加州小城去纽约上学的主线展开,中间穿插了成长路上亲情友情爱情的起起落落。社团、男友、失恋、初尝禁果、报考大学、还有最老套的和最好的朋友决裂又和好,都是看过太多遍的情...  
    作为一部成长型(coming of age)青春片,Lady Bird的剧情熟悉而琐碎。全片围绕高中生女主想要离开加州小城去纽约上学的主线展开,中间穿插了成长路上亲情友情爱情的起起落落。社团、男友、失恋、初尝禁果、报考大学、还有最老套的和最好的朋友决裂又和好,都是看过太多遍的情...  (展开)
    【详细】
    899222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