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2986
  • 抑尘
    2017/11/1 22:59:53
    科普向:探长及罪犯原型详解
    Criminal Minds 是我的美剧启蒙,整整十二季,从对BAU(行为分析小组,BSU行为科学小组的前身)一无所知到跟着主角一起「侧写」(Profile),几百种犯罪心理于我像是对现代犯罪史的总括。所以这次看Mind Hunter时特有亲切感,整个第一季在内容上是《犯罪心理》的序,形式上相对于CM二十多分钟一集的长度,不再是从果到因摆在你面前,而是拖着你一起将罪犯的心路历程榨取、摊平,事后回味
    Criminal Minds 是我的美剧启蒙,整整十二季,从对BAU(行为分析小组,BSU行为科学小组的前身)一无所知到跟着主角一起「侧写」(Profile),几百种犯罪心理于我像是对现代犯罪史的总括。所以这次看Mind Hunter时特有亲切感,整个第一季在内容上是《犯罪心理》的序,形式上相对于CM二十多分钟一集的长度,不再是从果到因摆在你面前,而是拖着你一起将罪犯的心路历程榨取、摊平,事后回味这种代入感是酣畅淋漓的,也是和其他犯罪剧集最大的不同。

    Mindhunter 的主角Holden Ford,原型是FBI的探员John E. Douglas,他就是将罪犯侧写人员(Criminal Profiler) 这一职称确立起来的元老之一。CM中,前期的Jason Gideon和后期的David Rossi都是对他形象的描摹;而在《沉默的羔羊》里,Jack Crawford这一角色也是以他为原型。

    事实上,包括Profile、Serial Killer,还有剧中尚未提及的Signature(「签名」,用来描述能够代表罪犯的个人强迫力和独特个性的因素)等名词,都是由John和他的搭档们创立的。

    Douglas于1945年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没错就是剧里Holden一再向他人辩解的布鲁克林。而Holden在前两集中到处拉人聊人生,还时不时往学校跑一跑的旺盛求知欲也和Douglas的学霸形象非常符合。Douglas本科念的是社会学和体育学,随后拿了教育心理的硕士,然后又在成人教育的监督管理方面获得教育学专家学位,最后,就“教警员如何将杀人犯进行分类”这个课题获得了博士学位。

    之后与剧中有出入的是,Holden和小女友Debbie早在他被boss派去各地招募之前就已经订婚,求婚过程还略浪漫,更甚的是,Holden尚未在匡提科大展拳脚前,现实中的Douglas连娃都有了(好像一不小心剧透了诶...不过也保不齐编剧处理感情线时另有安排嘛)。


    绕回主线来,现实中的Douglas起初调来匡提科时,行为科学组(Behavioral Science Unit, BSU)主要负责人质谈判,但实际地位相当低,在FBI,包括整个执法单位的眼中,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是鸡肋都不如的存在。但即便如此,Douglas在匡提科开设的心理课程在后来的几年很受好评,Douglas的境遇也较Holden顺遂得多。

    关于Holden找的第一个重刑犯,「大学女生杀手」艾德?肯培(Ed Kemper),剧中用了大量笔墨来塑造对Holden意义重大的「第一次」,因此也几乎还原了现实情况。包括射杀自己的祖父母;顺利完成心理状况的定期检查的同时被害人的头颅就在自己的后车厢里;因为自己的母亲要人“仰望”,所以将尸体的头颅埋在后院,脸朝上对着母亲卧室的窗口;强暴母亲的尸体,并将喉咙切下丢进垃圾处理机,因为母亲多年来一直对自己又吼又叫等等,都是真实的。

    在此补充几个Douglas书中写到的细节。

    1、Kemper智商高达145。
    2、Kemper以八项一级谋杀案被起诉时,当被问及该受什么样的惩罚,他答道:「折磨至死。」
    3、Kemper十岁时因体型原因被母亲嫌弃,让他睡在没有窗的地下室。他没有做错事却像囚犯一样被关在地下室里,心里觉得肮脏而危险,这也滋生了他的敌意,是导致他虐杀猫的重要原因之一。后来,Douglas归纳出了杀人犯最可能具备的三种性格行为特征:幼小时喜爱虐杀弱小动物、热爱纵火和超过正常年龄的尿床,日后被称为「杀人犯三角要素」(在剧中的校长事件中,Holden对学生的宣讲中有「委婉」提及)。
    4、Kemper是一位「警察迷」。他试图融入警察以获得一种警察权力的替代性亢奋,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一渠道预知警察接下来的行动。Douglas的分析是:警察代表了权力和公众的尊敬,像Kemper这类的连环杀手大部分是愤怒而无力的输家,他们经历过某种生理或情感的凌辱,而连续杀人犯最常见的三种动机:支配(Domination)、操纵(Manipulation)和控制(Control)都能在警察这一身份上得到满足。
    5、Kemper早年和妹妹玩的「死亡游戏」,是让妹妹将他绑在椅子上,好像在毒气室里一样。他所形成的这种「幻想」,发展成和伴侣的关系以死亡和肢解来结束。Douglas认为,在一个强暴或连续杀人犯的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或许就是「幻想」。

    在Kemper的案子中,他进行的肢解都是在受害者死亡之后。这里的肢解是拜物,而不是虐待,这或许与「幻想」有更大的关系。


    接下来说剧中Holden因此而颇受挫折的「八位淫娃」案。罪犯原型是理查德?史派克(Richard Speck),他在南芝加哥一处屋内杀害了八名护理学生,但接受Holden的问询时强烈表明:「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疯子,我可不是连续杀人犯。」

    和Kemper的温驯、高智商、好口才不同,Speck的性格相当暴烈。他情绪激昂地对搜查牢房表示抗议,他制作迷你蒸馏器以此自制,他在左前臂上纹了「Born to Raise Hell」(天生煞星)的刺青。更具代表性的一幕是,Speck收留了一只跛脚的麻雀,照顾它恢复健康,但在被警卫告知牢里不准养宠物后,他将小鸟扔进了开着的电扇中(在剧中是Holden触发了他的这一行为)。面对惊恐又困惑的警卫,Speck说:「我是喜欢这只小鸟,但如果我不能拥有它的话,别人也休想。」


    在问询过程中,Holden为了让Speck开口,故意以「八位淫娃」称呼被害者,以此引起了搭档的不适,当然也顺利撬开了Speck的嘴。但现实中还有一位监狱里的辅导员帮衬着Douglas唱双簧,以高中男生的口吻调侃Speck犯下的罪行,激起了Speck纠正的欲望。

    Douglas分析说,任何警察型的侦讯都是一种引诱,每一方都想诱使另一方给他所想要的。对于Kemper这类罪犯来说,当他确认你已经知道事实后便会开门见山,侃侃而谈;而对于Speck,则需要采用更具攻击性的方式。


    问询开始后,Speck纠正了「上了八个女人」的说法, 表示自己只强暴了沙发上的那一位。也正是这一说法让Douglas确定,Speck并没有什么阳刚的自我形象,尽管他极力塑造。一来,他是个投机分子,他只选一个来强暴,因为他深知自己无法控制所有人;二来,根据犯罪现场的照片,Speck选定的女子是脸朝下趴在沙发上的,对他而言,她只是一个非人化的物体,而他不必与她有任何属于人的接触。


    现实中,Speck后来心脏病发作,死于狱中。结合一些剧中未提及的细节,Douglas给出了几点分析。
    1、Speck不应被归入连续杀人犯 (Serial Killer),而是「大屠杀凶手」(Mass Murderer)。连续杀人犯有某种情绪的周期,或是犯行之间的冷却期,而大屠杀凶手则指在同一次行动中杀的人超过两名以上。
    2、Speck是「无组织」类的罪犯。他把一次成功的抢劫变成八人丧生的血腥命案并未多加考虑,而犯案也不是因为杀戮的狂热,仅仅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就没人能指认他了。

    3、Speck的行为层次是未成年的。他娶过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杀过低级酒吧的侍女,还曾攻击过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这一系列经历表明他虽然年龄渐长,但成熟度和自信心却相对较低。



    第三位要说的是「高跟鞋爱好者」杰利?布鲁多斯(Jerry Brudos)。在前两位之后,根据Douglas的归纳我们首先可以得出Brudos「爱幻想」的特征。


    Brudos五岁时捡到一双高筒靴,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存在,因为他的母亲没有这样的鞋。于是他带回家,穿上,母亲发现后呵斥他丢掉。接着他藏起来,偷偷穿,母亲再次发现后以烧掉鞋子的方式处罚了Brudos。高跟鞋,成了Brudos的禁果。

    但当Brudos在母亲那儿受挫,转而偷窃老师的鞋子时,老师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对他的行为产生好奇。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成年女性身上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反馈,Brudos困惑了,他得不到解答或正确的引导,于是一种冲动在不断刺激下渐渐转为一股邪恶的力量。

    于是从偷穿鞋子变成偷窃内衣、闯空门,十几岁的Brudos开始将女孩骗到谷仓,并强迫她们拍裸照,这在他以后的犯罪中能窥见延续。成年后的他继续自己的「幻想」,要求妻子穿着他收藏的服饰进行拍摄,即便妻子不愿意,但对丈夫的害怕让她屈从。

    Brudos的行为不断「升级」,他开始要求女孩子让她拍照,如果她们拒绝,他就持刀威胁。终于,在一次女生反抗的触发下,他实施了第一次谋杀。可一旦行凶开始,Brudos的行为只会不断「升级」,结果也只有越来越多的受害者。

    正是罪犯这种沉迷于对幻想中细节的「改进」的特征,让Douglas(剧中对Holden这部分的描绘已经相当到位了)对那位小学校长放心不下。Douglas在后来清楚地意识到,当罪犯实施了第一次行凶后,再对其犯罪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干扰使其放弃都为时已晚了,如果要让制止犯罪成为可能的话,只有在更早的阶段,即幻想成为现实之前才有希望。


    并非每一个对高跟鞋有特别感受的小男孩最后都会成为杀人犯,但当冲动无法抑制或疏导时,看似无害的癖好也会达到致命的程度。


    接下来要说的强暴杀人犯蒙特?李瑟尔(Monte Rissell),就是剧中爱喝Big Red汽水的那位。他和Brudos、Kemper三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母亲都对他们罪犯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Brudos的母亲霸道、好惩罚,Kemper的母亲奚落、轻视他,而杀害了五名十几岁少女的Monte告诉Douglas,如果在父母离异时他跟着父亲而不是母亲的话, 他将是一名律师而非无期徒刑犯。


    父母离异时Rissell才七岁,是三个孩子中最年幼的。他的母亲在离婚后先将他们带到了加州这个陌生的环境,再婚后更是多和新任丈夫独处,对三个孩子鲜少过问。于是无人照管的Rissell在童年时期就行为不端:在学校的墙上涂写猥亵的字句,嗑药,用BB弹射伤表兄的眼睛。而十二岁时,母亲婚姻的二次破裂,他们又举家迁回维吉尼亚。这时Rissell的犯罪行为不断「升级」,从无证驾驶到偷窃,甚至是强暴。
    终于,亲眼见到异地女友和新欢缠绵的景象给了Rissell巨大刺激。他没有对女友痛下杀手,还在停车场坐了几个小时,反复思索,但当一个年轻女性驾车出现时,他决定对她实施强暴。


    第一位被害人碰巧是一位风尘女子,她轻挑的举止在他眼里是妄图控制局面,不仅没有使Rissell缓和下来,反而激发了他的怒意,而这次强暴也「升级」为了灭口。第二位被害人连珠炮似的发问和试图逃跑的行为令其也难逃一死。再之后,Rissell已经形成了观念:「我已经杀了两个人,我可能也会杀掉这一个。」

    尽管最终Rissell犯下五桩人命案,但他还是放走一名照顾癌症父亲的妇女,原因是Rissell的哥哥也得了癌症,他和她有共情。

    在Rissell的案子中,有几处值得深思的地方,尤其对归纳同类的强暴杀人型犯罪

    1、Rissell的智商在120以上。
    2、在Rissell的案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后被总结为「压力来源」(Stressor)的存在。「压力来源」是连续杀人案的动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压力来源」,但最普遍的就是失去工作和失去伴侣。
    3、在「压力来源」的驱使下,第一位受害人的逢迎刺激Rissell将女性「非人化」,杀人的念头也随之产生。但他放走的女性由于和他有相似经历,在他眼中是有人格的,「非人化」在她身上就不存在了。
    4、受害者的行为和嫌犯一样重要。面对强暴型罪犯时,配合听从和奋力抵抗都可能带来一线生机,也都可能触发犯罪行为的「升级」,这主要根据罪犯的性格和动机而定。但有一点,应对性方面有不足的罪犯时,反抗一类的行为只会让他更愉快。他们的犯罪多源于愤怒和敌意,目的在展现力量,而性只是陪衬。
    5、Rissell的「幻想」也早就根植在他脑海中,远早于实际的强暴或谋杀发生之前。当Douglas询问他幻想的来源时,他说其一就是读到了「山姆之子」的报道。

    最后剧透一下每集片头的那位,很高概率应该是丹尼斯?瑞德(Dennis Rader),他甚至给自己起了外号「勒颈者」(BTK, Bind Torture Kill murderer)。

    从1974年犯下第一桩罪行起,直到2005年他才被捕认罪,而在之前的近三十年间他谋杀了至少十人。在Douglas这本书出版前他尚未被捕,而Douglas将这一案件归入最后的章节,名为「有时魔龙会战胜」。如今这位杀人狂已经72岁了,根据审判结果,他的释放日期在2180年,看来Rader是等不到了。

    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侦讯,包括「山姆之子」、曼森、「丝袜杀人者」等,相信在之后一季或几季中会有呈现。对比文字和剧集,编剧更侧重于构建主角的复杂性,虽然以案子为主,但通过其伴侣、上司、同事关系的相互交织将人物性格塑造得更立体。另外,书中多以第一人称视角对罪犯进行描述,而剧里形色各异的罪犯个性更加鲜明。初见高大温驯的Kemper相信引起了很多人追剧的兴趣,而季终Kemper那个「结实的」拥抱也无疑是点睛之笔。


    全文及资料图片在公众号
    野鹿 barbaric deer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详细】
    88985730
  • kenheart
    2020/10/15 0:33:51
    评分偏低,硬汉+温情不值合格?

    1)这篇场景设置特别,雪山困兽斗不多见

    2)男主跟毒贩既博弈,又斗智斗勇

    3)后面男主、老爸、女儿三条线看的很紧张捏把汗

    4)父子情加持,加上老头有间歇痴呆,更抓人心啊

    5)这就是一部亲情为基底的爆米花动作片,而且雪山拍摄得感觉很真实,反派头目智商高其他智商低不是很正常?主角有不死光环不也很正常?搞不懂有些人偏要当碟中谍看秀自己所谓智商

    1)这篇场景设置特别,雪山困兽斗不多见

    2)男主跟毒贩既博弈,又斗智斗勇

    3)后面男主、老爸、女儿三条线看的很紧张捏把汗

    4)父子情加持,加上老头有间歇痴呆,更抓人心啊

    5)这就是一部亲情为基底的爆米花动作片,而且雪山拍摄得感觉很真实,反派头目智商高其他智商低不是很正常?主角有不死光环不也很正常?搞不懂有些人偏要当碟中谍看秀自己所谓智商

    整部片感觉除了前面稍显拖沓,铺垫太久,其他还是很紧张刺激的,怎么都值6.5分+

    PS:骂反派智商低的,你以为他们常看电影啊,不然也不会去惹海王+上校的彪悍一家

    【详细】
    12914292
  • 红军梦比优斯
    2017/10/8 1:09:47
    圆谷的魂没有了

    看完这部剧场版我很愤怒。

    制作也就算个加长TV版,不配剧场版三个字。

    剧情大乱炖,特别开头那位小姐姐穿的紧身衣,我以为是有伏笔,结果到最后发现这段完全可有可无,它存在的价值应该只是留给人想象小姐姐换衣服的场面的空间吧。

    卖情怀就不说了,反正卖了12年了……

    那宇宙人完全是隔壁东宝假面战队风好吧!万代很开心,可以生产多少种奥特曼玩具是个排列组合问

    看完这部剧场版我很愤怒。

    制作也就算个加长TV版,不配剧场版三个字。

    剧情大乱炖,特别开头那位小姐姐穿的紧身衣,我以为是有伏笔,结果到最后发现这段完全可有可无,它存在的价值应该只是留给人想象小姐姐换衣服的场面的空间吧。

    卖情怀就不说了,反正卖了12年了……

    那宇宙人完全是隔壁东宝假面战队风好吧!万代很开心,可以生产多少种奥特曼玩具是个排列组合问题,反正任意两个及以上人物都可以合体在一起,不管产物视觉效果多违和。

    以上都不是重要的,最让我生气的是,当年奥特兄弟冒着泰罗要被打死的风险,也不愿把东京当成战场,小梦第一集就强调奥特曼是保护地球的,怪兽打死了城市毁了就跟没保护一样。 这部里最后打完了城市全毁了,注意是全毁了,一个城市就这么全毁了!!!重建工作至少得花几十年!!!结果那几个地球人还能乐的出来?

    奥特曼越来越子供向,不过确实挣到钱了,但钱是挣到了,多年苦心孤诣,经过几代人形成的有别于其他两家的魂没有了。不追求剧情和传递的价值观,只追求特效和爆炸,最后还得是靠卖情怀把整部剧撑起来,这种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是对这个50年的ip的巨大伤害!

    子供向就应该小孩子看嘛,我以后不会再看了。

    【详细】
    8853546
  • 电影头条
    2019/11/24 9:27:15
    她的美,从不需要靠肉体

    有时候条姐在想。

    性感到底是什么样的。

    肤白貌美大胸大长腿,这的确叫性感。

    要是我们用这个解释来定义这个词,它究竟是个好词还是不好的词?

    如果说这个词不好,试问哪个女人不想变成这样?<

    有时候条姐在想。

    性感到底是什么样的。

    肤白貌美大胸大长腿,这的确叫性感。

    要是我们用这个解释来定义这个词,它究竟是个好词还是不好的词?

    如果说这个词不好,试问哪个女人不想变成这样?

    但如果说它是好词,为什么中国人似乎一提到就讳莫如深。

    因为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就意味着你做什么都只会被认为是个花瓶。

    12050460
  • 元气少女
    2014/2/21 13:14:27
    大人们的恋爱才更对我口味
           昨天晚上看完11 12集,欲罢不能。从第一部开始看需要浪漫,第二部没有追,最后也没看完,这一部是从卡司一出来就决定追下去的。
           已经有很多人说过,因为韩剧出众的男演员层出不穷,而女演员青黄不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剧谈起了姐弟恋
           昨天晚上看完11 12集,欲罢不能。从第一部开始看需要浪漫,第二部没有追,最后也没看完,这一部是从卡司一出来就决定追下去的。
           已经有很多人说过,因为韩剧出众的男演员层出不穷,而女演员青黄不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剧谈起了姐弟恋,顶着美好的title说是剩女也会有春天,而实际情况正如前面有篇影评说的,谈恋爱早就从娃娃抓起了。
           关注成俊是在看 对我说谎试试 的时候,这部剧前面还不错,后面太烂,成俊演的男二演技还需磨练,戏份也颇少,可是我就是很爱他长腿细腰拽里拽气的样子。后来接着看了他的 我们可以结婚吗 和 闭嘴花美男乐队,总之就是很喜欢啦。这部剧里,成俊简直把小鲜肉气质发挥到了极致,美国长大,父母不管,还玩儿音乐,居然没有长成定日那样成天对着狗仔脱裤子竖中指,居然长成了纯真善良,只应天上有的小天使。我们的地瓜自己心里觉得,是因为星星小时候对他的教导。
           先不说女主角,需要浪漫系列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对于其他人物支线的描述(当初没看完第二部就是因为对女主两个好朋友的线不感兴趣),以及魅力值爆表的男二们。这一部里面南宫民的男二挺让我惊艳的,他以前老演那种苦大仇深命途多舛的角色,清潭洞爱丽丝 里面的打酱油太让人印象深刻了。而这部剧里,他摇身一变成了魅力不凡充满sense的冷都男,前几集里面和女主的互动很讨人喜欢,可是作为男二,哪有那么简单!他在后面拿女主当挡箭牌的行为的确很渣,可是我就是讨厌不起来,后来知道女主喜欢自己后跟女主表白,两人在一起后因为太长时间的前后辈关系,会分不清工作还是私事,两人相处其实很尴尬。但是男二完全是选手级别,他会带着女主谈恋爱,一步步引导。
           女二的设定也跳出了一般套路,嚣张又坦荡,行为乖张其实内心脆弱,女一跟女二之间的感情纠葛简直相爱相杀,搁到另一部电视里面作为主线就是女版 学校2013 了。女二分明是双性恋的节奏,所以她后来很不能接受自己的两个姘头在一起了(耸肩)~
           乱七八糟写了一下,btw,我实在太喜欢女三那一对的设定了,独身主义,所以在韩国的陌陌上面约到了和她很match的人,后来居然还搬到她隔壁哈哈,真的好好奇他们的发展~~ 还有,需要浪漫系列的配乐都好洋气。
    【详细】
    65561172
  • Bla?kie
    2015/6/23 21:43:02
    电影与小说的改编对比(附主创采访解说)
    =====6月电影节时一刷,8月公映后二刷,前后错误有更正=======
    ===========大量剧透,小说和电影一起透,慎入=============
    ===推荐白水大大做的OST(http://site.douban.com/baishui/)=========6月电影节时一刷,8月公映后二刷,前后错误有更正=======
    ===========大量剧透,小说和电影一起透,慎入=============
    ===推荐白水大大做的OST(http://site.douban.com/baishui/)====
    (片尾曲《三个星星爸爸》原曲为白水专辑《雨来》中的《曾厝垵》)

    【关于人设】
    最大的变化是陈比觉
    小说:是个神经正常的天文爱好者,主要是他在船上带尾巴,闲暇时还跟尾巴讲很多星座的故事。小说中有个笑点就是杨自道见义勇为受刀伤感染住院,同时伊谷春对他们仨的怀疑越来越深,他跟另两人说“别tm急着送死,我还等着观看十一月两百年来最壮观的流星雨呢!”最后死刑时,每人出现了不同的幻觉,他的幻觉就是飞翔在狮子座的流星雨中。
    电影:是个装傻的傻子。不知编剧设置为装傻有啥深意,因为1)他平时面对的就是尾巴和另两个兄弟,装傻有啥必要?2)如果杨自道和辛小丰真当他傻还让他独自一人在偏远的船上带小孩,那他俩心也真够大的。
    -------------主创talk-------------
    凤凰娱乐:其实电影里的最后一段,您用了一个主观镜头,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最后那一场戏,就是跳海。
    曹保平:明白,就是因为那个是你藏在里面的一个东西,就是因为从一开始这个角色,其实是没傻,但是他的智商太高了,所以他就用装傻来把自己(伪装起来)。其实早早的就为自己将来的逃逸铺了一条路,当然不到那个时候,他也没必要,而且想法和实施之间永远都不一样,有距离。而不是说我们要想到但观众不知道,因为我们给观众的就等于是插进的树枝,导致他其实傻掉了,就像一个半傻一样。而最后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剧情可能需要,是一个技术化的处理。
    -----------------------------------


    其次是吕颂贤演的台湾人
    小说:是辛小丰突发奇想去gay吧认识的,硬要跟辛小丰交换电话,辛把他存在手机里叫“树林里”。(出于人民警察的保密意识)到死他也不知道辛是警察,辛跟他接触(并且上床)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性向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他那拿钱(当然不是辛开口要,是台湾人主动给),而不是为了故意做给伊谷春看。这事他一直背着伊谷春和其他两兄弟(毕竟搅基卖身不光荣),倒是某个机缘巧合下伊拿到辛的手机,看到“树林里”给辛发的种种肉麻的短信,这才发现辛真是同性恋,进而彻底怀疑起自己以前的推测。
    电影:电影的改编还是很有意思,“一个人跳楼自杀,自杀者的同性恋人去现场看了看也跟着自杀”这在小说里是确实发生了的案子,只不过电影里台湾人变成了那个“跟着自杀的人”,这样就让台湾人通过案子认识了辛小丰,然后当着伊谷春的面追求辛,还安排了伊把他俩“捉奸在床”(老段震惊脸好好笑),比较快地让伊“推翻”了对三兄弟的怀疑,也淡化了辛小丰“卖身救女”的实质。


    【关于基础梗】
    三兄弟的凶案真相
    小说:灭门案就是三兄弟干的,但那是十三年前,三兄弟还是中学生(杨自道是职高生),因为这事本来很有希望的陈比觉和辛小丰大学也落榜了,三人干着最底层的工作(辛当协警以前是保安),只求泯然众人矣。不过小说也没明写当时的杀人动机,只是“一不小心铸成大错”,类似激情杀人。
    电影:灭门案是七年前,那么以兄弟几人30多的样貌(总不能骗观众说他们是20几岁的青年吧),案件发生时他们也起码20出头了。似乎电影觉得三兄弟“不应该是那么坏的人”,所以安排除了辛小丰是真把人强X至死,其余的受害人都是“第四人”动手杀的,他们仨只是从犯。电影这样改是给三兄弟“洗白”?如果是为了过审而让“看起来是好人的杀人犯不是真的杀人犯”,那么被执行死刑岂不是冤案误判?

    其实《太阳黑子》最大的主题是关于人犯罪后的赎罪,三兄弟之所以拼命逼自己赎罪(杨和辛做好事及抓坏人都非常拼命不计后果),是因为之前的罪孽实在深重。如果这个“罪孽”到头来其实没那么重,那赎罪的力度似乎也没那么强了。

    -------------主创talk-------------
    凤凰娱乐:就是这三个人,它原著中应该是真正犯了这个罪行,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反转在那,这个是怎么考虑的?
    曹保平:这个是两方面的考虑,因为我觉得电影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介,你是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然后有一些问题要考虑,(比如)它的接受尺度和这个范围。就像我们公众电视台,你是不可以像电影院里放电影的尺度一样,是因为你这个传播媒介面对的受众,决定于你的这个电影的界限在哪。我是觉得如果要是这个惨案就是他们做的,然后那么惨的一个案子的话,我觉得这个恕罪无论如何观众是接受不了的。他(观众)对人物没有爱的,他不会爱这几个人,我觉得观众会非常讨厌和反感。(所以)我觉得这个作为一个剧情片和类型片,然后又是规模比较大的商业制作,我觉得它会有问题,就是观众很难接受。
    当然人性有各种复杂性——我们都承认,我们都尊重,我们都觉得各种可能都有——但是作为个人的道德价值来判断,我其实觉得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也会有接受不了的,就是这个罪是恕不了的。所以就像我们这个片子,核心表达的意思一样,就是恕罪有时候是不可能的,这是你的片子的主旨,也和我的价值观一样,我是觉得从这个角度考虑。在一开始要改(电影)的时候,我就对这个影片做了一个很清晰的判断,就是我觉得它不可以那个样子。

    凤凰娱乐:但是一般的这种国产片,可能在作为警察的这个形象到最后是应该不能断错案的,这部电影其实最后有一点他们抓错人了那种感觉,这个有没有出现问题?
    曹保平:我觉得好像不会吧,因为其实这个也谈不上是(错案),当然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但是我觉得在我的故事形态里,这个不是重点,因为这样的事情很多。
    -----------------------------------

    尾巴的身份
    小说:尾巴本是陈比觉姐姐收养的弃婴,也是真·五岁。姐姐姐夫意外去世后,他们仨接着收养,具体是谁的亲生孩子没提,只提到尾巴的生日跟灭门案是同一天,所以他们第一次知道尾巴生日时就惊了,辛小丰震撼最大,当她是被他害死的那女孩转世来的。所以兄弟仨抚养尾巴也是“赎罪”的一部分(作为对可能是受害女孩投胎转世的灵魂的补偿)。
    电影:八点档地增加了尾巴直接是受害女孩私生子的设定(也许是因为尾巴和受害女孩都有心脏病而开出的脑洞),好让“赎罪”的因由更直接一点(抚养受害人的小孩),同时又以“尾巴慢慢长大,以后肯定无法面对养父们是杀害亲生母亲的凶手这个事实”这一点,蹩脚地去圆为什么他们被抓起来被冤判了死刑也不申述也并未供出“第四人”。
    --------------------
    三刷后抓到一个bug:电影中伊谷春去到天界山,发现房东窃听处有一大堆画外音和特写镜头,其中桌上记录窃听对话的本上“投胎转世?”几个字一闪而过——“投胎转世”是小说里的梗,是陈比觉某次跟杨自道打电话“他(辛小丰)怎么不理性?他已经把尾巴看成那个姑娘投胎转世,你看不出吗?!”被房东听到而记录在本子上分析,按照电影的设定,既然尾巴就是受害女的女儿,“投胎转世”这个词就不应该出现在他们对话中。——侧面可看出编导对于基础梗的设定也是在创作过程中几经变动的吧?…


    【一些漏掉的点】
    去拿小金鱼
    小说:是辛小丰买了送给尾巴的,尾巴第一次心脏病发作住院后想看小金鱼,辛就去替她拿,为此找伊谷春请假,伊不准,但后来看到辛非要去,就开车送他。在小金鱼之前就发生了杨自道+辛小丰+伊谷春兄妹在医院碰上的一幕,那之后伊谷春就知道了尾巴的存在,所以辛以拿小金鱼请假,伊大概就知道是为了尾巴。
    电影:出现在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在这之前尾巴从未出场,也没提及生病住院的事,突然就在辛与伊的对话中来了句“去拿小金鱼”非常突兀,虽然后面车上两人对话交待了尾巴以及生病,但时间线的调换也会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产生困扰。
    --------------------
    二刷公映版后更正:电影在“去拿小金鱼”之前尾巴已出场(镜头非常短),在鱼排上跟辛小丰打电话“老陈在给金鱼消毒呢”,甚至金鱼都出了场:被陈比觉从嘴中吐到鱼缸里(这是哪门子的消毒?)。好吧导演至少是给过“上文”了。


    为什么那么快就被抓起来
    小说:虽然故事中一直是伊谷春在怀疑兄弟仨且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收集证据并且最后非常肯定了三人是真凶,但其实最后告发他们仨的人是变态房东。而房东告发他们是因为陈比觉把房东的狗踢了两脚导致狗生病死了,房东一气之下(加上之前靠着窃听和入室收集的素材推断得出)就写信告发了,根本没给伊谷春劝他们自首的机会。
    电影:高楼追凶结束后伊谷春的师傅马上就带人来抓辛小丰,所以理论上也应该是房东告发的,但电影并未直接说明,只有一个房东骑车带狗去看病与伊谷春插肩而过的镜头,以及紧接着伊谷春发现窃听装置以表明房东已知道他们是凶手。光是这样,没看过小说的人谁知道“小狗生病”与“房东告发”的联系啊!
    小说中变态房东卓生发是个内心戏很丰富的变态人物,他的窃听、推断,以及他与三兄弟的生活矛盾都是一步步展开的,特别有意思。电影因为篇幅的关系只点明了他是个变态,具体怎么变态略去了。
    --------------------
    二刷公映版后更正:
    1)电影中房东的宠物只有鸡没有狗,是我记错啦;
    2)根据辛小丰被铐起来后伊谷春跟他的对话“我必须这么做”“你恨我吗?”可知是伊谷春在从辛小丰住处去往双子大厦的路上打电话通知师傅来抓人的(话说立马办好逮捕令从西陇赶到厦门这效率真够高的),跟变态房东没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伊在吊着的时候劝辛小丰放手,并劝他“你们三个去自首吧”,那时他难道认为,辛放开他转身去就能抓到歹徒,抓完后还有空闲时间赶在他师傅来厦门前优雅地去自个首?又有资料说“去自首吧”是后来配的音,老段的口型原本说的是“放手吧,我去过天界山了”——难道他言下之意是“我死了,就没人知道你们的秘密了”??难道他认为他最好的下属是可能为了守住自己秘密而置自己上司于死地的人???(再说他自己已经告发了啊,他死不死这个秘密都会马上曝光)
    俺的智商已不足以圆掉伊谷春这句“去自首吧”了……


    伊谷夏的智商
    小说:伊谷夏一开始出场是个咋咋呼呼的姑娘,她与杨自道算不上标准的一见钟情(并没有亲眼目睹杨见义勇为),而是吵吵闹闹中两人逐渐加深了解。伊谷夏的语言风格有点意思,不是纯粹的“脑残”,作为富家女也有普通女孩的烦恼,被父母逼着相亲,被痛经折磨得死去活来,她跟她哥的对话也有很多笑点。快结尾时伊谷夏表现了身为警察妹妹的智商,她其实也早就猜出了三兄弟是灭门案的逃犯,对杨表明她愿意跟他们一起逃走(同时也伤心杨不信任她这个警察的妹妹),也做了很多手脚来侧面迷惑伊谷春(虽然后来还是被她哥识破了)。个人比较喜欢这段BG,因为伊谷夏的智商情商是慢慢体现出来的,她跟杨自道的感情也还算令人信服,最后的表白也很感人。
    电影:可能因为戏份不太多,为加快节奏直接让她目击杨自道见义勇为的过程而爱上杨,省去了一个富家女跟一个穷司机本会有的一切三观磨合。最后伊谷夏帮三兄弟迷惑她哥的手脚,仅保留了“她在她哥面前哭哭啼啼说三兄弟都是gay”这一点,可能一般观众还看不出来她这是故意做出来的(因为前面她在杨面前脱衣服那一段,的确像是在纠结杨是不是gay)。
    --------------------
    二刷公映版后更正:电影还是很细致,用几个快切镜头表现伊谷夏在脱衣被拒并被杨自道告知“回去问你哥吧”后回家翻了伊谷春的案件综卷,自己猜出了灭门案真相。而正因为她的翻箱倒柜不小心漏了个便签在地上,反而促使她哥识破她“哭哭啼啼他们是gay”是在做手脚,进而推翻辛小丰是gay的结论,重拾对三兄弟的怀疑,然后直接去辛小丰家调查。电影虽然把“伊谷夏做手脚”给简化了(原著中的手脚可花心思了),但“怀疑——撤销怀疑——再度怀疑”的逻辑链条还算符合原著。
    另外还有个小问题也跟了过来:按说案件综卷不能被外调的警察随便带出当地警局吧?电影中伊谷春时常在翻动他那袋宿安水库灭门案的档案袋,一开始我脑补:可能是他自己私人收藏的资料吧。结果后来发现里面还有指纹图片、现场照片…这些东东伊谷春不在西陇任职了还能随身携带?不光带到厦门,还带回家放卧室……为了圆“伊谷夏自己发现灭门案真相”这一点这个档案袋出场也够勤劳的。


    【电影的观后感】
    作为一个犯罪悬疑故事,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首要任务是要把故事编圆,其余才是探讨人性善恶、法制人情、社会心理等blabla。前面说的关于基础梗的变动,导致电影的剧情有硬伤,故事不圆了。
    小说改编电影容易出现这种毛病,本来处理得好也可以避免的,然而剧本的一些处理上,比如开头,小说中三兄弟的生活是徐徐展开式的,关于他们是逃犯的身份,也是从三兄弟日常对话和事件中提及以及伊谷春对灭门案的心理活动两方面来慢慢点明的。虽然“灭门案谁是凶手”并不是整个故事藏着掖着的“悬疑点”(悬疑的他们如何一点点暴露在伊谷春眼前),但像电影这样开头以说书的口吻直接就把“凶手是谁”给抖出来,貌似也不太妥。而且这是个发生在南方城市的故事,北方口音的说书搭配起来很别扭。
    再比如结尾,小说在死刑后就很快结束了(只是多了一段伊谷夏猜出告发人是变态房东跑去当面骂他也是自私自利的人),但本就篇幅有限的电影,却在死刑后硬生生多了段“杀人犯不是真的杀人犯”(直接凶手是第四人)的剧情反转,还多了段“傻子不是真傻子”的自白,这样绕个弯是何苦哇?观感上也显拖沓。
    电影中强化了伊谷春兄妹与杨自道、辛小丰两兄弟的对手戏,淡化了三兄弟抚养尾巴的戏份,其实也比较可惜,因为三个大男人与尾巴的相处体现了“那是男人内心最美好的真情”(伊谷夏语),另外他们常常为了尾巴的医药费焦头烂额,现实的难题又引发对陈年旧事的互相指责,指责没卵用后三人只好互相沉默着抽烟——这都是小说中非常有画面感的场景,电影也都看不到了。
    -------------主创talk-------------
    【关于说书旁白】
    凤凰娱乐:电影里面也有一个就是跟小说不同的一个地方,就是用了这种说书人这么一个旁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处理呢?
    曹保平:我觉得它可能会更有趣味,也会更独特吧,就像你说昆汀(即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当时拍《落水狗》甚至最后大红的《低俗小说》,他为什么不把故事好好顺着讲,他要倒着讲呢?其实道理一样,我觉得有时候不同的叙述的方法代表着你的态度和创造者本身的审美趣好,这其实是一个黑色犯罪的、很激烈的一个故事,然后评书又是最大众化、最世俗化,是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讲述故事的方法。另外呢,这个片子本身其实想要变得很黑色,我觉得那个评书,包括我们选用了那样的一种声音,包括评书里面有大量的俚语,很下里巴人的那个语感和方法,我都觉得它可能会很好玩,会有一种反讽。
    其实我们后来评书(部分)原来应该更多一些的,中间和结尾部分其实都有,后来我是给它拿掉了,因为这个片长的问题,可能会(显得)有点臃肿,有点多。本来在原来的形态里,这个评书从那个开板开始其实是站在一个最一本正经的立场上去谴责这三个坏人,但是经历了这个故事的完成过程之后,到了结尾的时候,这个评书人最后再提到这三个人的时候,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不会说那三个恶棍,他会变成说那三个人。就是原来最早的版本设想是评书是作为一个不出现的人物,只是一个声音的叙述,就是一个讲述者最后在故事经历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心态的改变,当然现在是因为一些原因就把这一层放弃掉了。
    【关于杨自道与伊谷夏戏份的弱化】
    凤凰娱乐:因为他们(辛小丰和伊谷春)两个的戏份比较的突出,会不会导致郭涛跟王珞丹的那条线就是稍微弱一点?
    曹保平:对,因为这个是不搭着的,他们俩这边这条线是猫鼠游戏,就是最紧张的那条线。然后那边那条线其实是一条情感线,和这边的肯定会关联在一起,但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关联,那完全是王珞丹和郭涛之间的那一种状态。那状态是我觉得可能也与片长有关系,是因为我们这个题量太大了,最后就没有把他那些拿下去。拿下去的时候这边这条线是主体趋势的一个线,就你不好动。就你要动了,可能在一个需求环节上他都就不太能讲的明白了。然后那边就被迫拿掉了一些,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才会影响到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吧。
    ----------------------------------

    电影改编也还是有惊喜的地方,比如很重要的“伊谷春第一次怀疑起辛小丰”的戏,小说中是有一条伊谷春收养在警局的狗叫哈修(电影去掉了),辛小丰经常没事就遛狗玩,某次伊谷春跟辛小丰一起遛狗,辛在跟狗上药时伊无意中第一次对辛聊起灭门案,辛在听伊讲的时候中很震惊,上药棉签都掉了一根,但从头到尾他并未抬头看伊的脸,也没多问问题。伊事后觉得辛并未表现出普通人听到这种大案时应有的好奇和追问,就此开始注意上了辛。
    电影里伊第一次对辛讲灭门案是在拿小金鱼的路上,开车的辛小丰因为震惊(心虚)而闪了方向盘,紧接着车后出现一条小狗,以表示辛开车失误好像是为了避开狗。
    小说的场景比较平淡,伊注意起辛主要是伊自己的心理活动(他善于从平淡的表象下发掘一闪而过的异常瞬间),电影的改编一方面加强了戏剧效果,让观众也不得不注意到辛的异常表现,另一方面也呼应了小说中这个场景“跟狗有关”。
    -------------主创talk-------------
    段奕宏:你能想到我们第二天六点半要出发拍摄,第一天晚上,我,他,小丰,我们仨聊到三点。就是在汽车里我开始洞察小丰的那场戏,因为心里没底,到底要怎么呈现。我们就开始设想一个车里的空间,搬了沙发坐在那比画,已经魔怔了,特别像三个变态。
    ----------------------------------

    基本来说,电影对小说的完成度还是比较高,保留了不少精华片段,赶脚得出编导还是尊重原著故事的逻辑和智商的。曹导特有的凌厉剪辑风格让节奏保持得比较好,另外选景不错,南方城市那种湿漉漉的色调质感处理得很好,日光透过百叶窗缕缕照在人们若有所思的脸上,光线并不强烈,灼心的是对法律的坚守和对道德的敬畏。


    【关于伊丰的“JQ”】
    好吧终于讲到重点……(ˉ﹃ˉ)
    小说中伊谷春的心理描写比较丰富,因为那条狗的关系,他跟辛小丰很快亲近起来,另外辛小丰工作很卖力,抓罪犯不遗余力,伊很欣赏他的头脑和胆识,但他对辛的欣赏总是与他对真相的推测、对辛的刨问纠缠在一起。最精彩(我个人也最喜欢)的一处心理活动就是“取到指纹”后——
    『辛小丰的指纹,就躺在伊谷春的抽屉里。是一个磨损比较严重的指纹,识别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宿安水库凶杀现场留下的唯一指纹,就是左手指纹。伊谷春独自比对琢磨了很久,清晰度是比较糟。但是,越模糊就越有意味——这个人,为什么要反复磨损这个指纹呢?
    要走进这个迷宫并找到出口吗?伊谷春感觉自己站在万丈悬崖边。
    他站得太外边了。看到辛小丰骁勇玩命地工作,回望辛小丰完全不计报酬和后果的无声付出,伊谷春简直担心,悬崖边,随便来一阵风,就会把自己吹下法律的深渊。在办公室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伊谷春几次拿出指纹纸,独自看着它,推想着。有时他看着自己的电话,这里面,也连接着更精准、更冷酷的猎人的枪口。师傅看到这个模糊的指纹,他会想追踪比对吗?会,肯定会。一定会。他太了解师傅了。职业精神的极端境界,和赌徒是没有两样的,他的眼睛里只有一个目的,看不见任何路边风景。
    伊谷春仔细看着,又小心收藏回去。他想,辛小丰的指纹,也许还要再弄一次,但也许,他的抽屉,就是这几个指纹永远的归宿。』
    -------------
    二刷公映版后发现:电影中对此的表现是:伊警长随时携带了灭门案卷宗,取到指纹后直接就与案件指纹图片比对了!不过貌似采集的指纹太模糊,一开始没比对出结果,本来把辛小丰指纹先放回让抽屉,想了想,又从抽屉拿出来塞包里,好像要再研究研究的样子(并没让抽屉成为“这几个指纹永远的归宿”)。
    -------------
    小说中伊一直给辛施加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到后来专门挑跟辛独处时跟辛反复讲灭门案,就为了观察辛的反应。面对这种心理攻势,辛小丰只能以沉默来勉强招架。『辛小丰感到伊谷春就像一个来自天空的阴影,鹰隼一样地张翼,越来越暗地笼罩在他的身边,他感到自己走不出这个阴影了。』
    电影中因为没有了哈修这个“两人感情的纽带”,倒是比较正面地描写了伊对辛的好,比如工作中救辛的命,猜测辛与大款交往可能是因为缺钱,主动给辛银行卡,即使在“当时就震惊了”地撞见辛的好事后,也故作平静地安慰辛“你的取向是你的私事,我不会过问,你不要有负担”(在当今天朝,主要角色在电影中能说出这种话挺有正面意义)。电影中的伊警长似乎温和了很多,没有那么多暗地里给辛施加精神压力的心理折磨。而辛对伊也表现出后辈对前辈、下属对上级的依赖和信任,称呼他为“头儿”(小说里都没出现过辛小丰对伊谷春的日常称呼)。小说中的辛小丰心是无底洞,更像个凹孤独忧郁造型的文艺青年(“你那个眼神……让我感到,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孤独和忧伤。”(台湾人语)),电影中的辛小丰更傻更楞一点,底层青年的“俗气”更多一点。
    总结两人的感觉,小说中伊丰更多心理较量,更虐心,电影中伊丰更多互动,辛小丰甚至还能小小的扳回一局(比如在伊眼皮子底下拌gay)。

    -------------主创talk-------------
    曹保平:我觉得在这个戏里,他们俩这个做的非常好,而且我觉得他们俩也互相爱上对方了,就是他们在那个人物上都会很惺惺相惜,而且我觉得他们俩自己也会,在拍的那种状态和关系都很好,又彼此珍惜和彼此欣赏,那个劲儿挺好的。

    邓超:老段根本就没有塑造好,他没有掩饰住他生活中对我的爱。……他生活中很爱我,然后他在戏里也都这么爱我,他就不对,他塑造的不好,你不觉得吗?我生活中很爱他,在戏里你看不出来,对吧?我塑造的很好。

    段奕宏: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男男也好,女女也好,老与少也好,很多瞬间是不确定的,我愿意去捕捉那些不确定性的东西,你能说明白你自己许多时间里的感觉,只是一个朋友关系?未必。电影的魅力,这部电影的力道就在于,我跟他(邓超)之间的关系,有些时候不只是协警和民警之间的工作关系,我是他的上级,也不只是一个同志关系,还有朋友、兄弟情,你看到的所谓的男男、基友关系,我觉得有点搞笑。戏中辛小丰之所以发生同志关系就是要迷惑我。拍摄时,导演曾叫我来看看他怎么操练这场戏的,我说不要,我就要第一眼看懂的感觉。我要那种不确定性。
    ------------------------------------


    ==================LZ逼逼个没完的分割线=================

    【改编出彩的段落】

    三刷后,俺已经是秉持“凡事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对bug视而不见了~( ̄▽ ̄~)  
    除了百看不厌的老段的眼神,前半部分几个改编的段落回味了下还是挺出彩的。
      
    比如“雨夜初见”,小说根本没提两人的初见的场景,电影中倒是浓墨重彩,除了几个特写镜头表现辛小丰“气质与众不同”“手指掐灭烟头”“神色惶恐”,伊谷春方面,又是雨靴特写,又是黑暗中射来的两道目光,又是拿腔拿调的港片做派,又是意味深长的“回头聊”,这个初见足以让双方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腐女观众表示很受用~)(除了老段自身的表演功力,剧本也真的是把伊谷春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比如“看一眼就拔枪”,小说中只是辛小丰在一次谈话中略略提及,而且是伊谷春自己开的车,电影里正面拍了这一幕,改成了辛小丰开车,这样在表达“伊谷春眼睛很毒”的主题之外,还顺带表达了“辛小丰跟伊谷春在工作上有天然的默契”(看到伊眼神不对就马上踩油门别车)。
      
    比如“去拿小金鱼”,小说中的伊谷春其实还更“体贴”一点,往返的路上都是他在开车,让疲倦的辛小丰睡觉休息。去程睡觉无话,回程也就抱怨了下一根筋拿金鱼,也从绿笋聊到了水库灭门案,但辛小丰表现蛋腚,并没有惊慌失措。总体而言“拿小金鱼”是两人关系中一个有趣的插曲(主要是表现伊谷春“内心泛起的一点温润”)。
    电影中的“去拿小金鱼”扩容了好多。因承接“污水救援”伊谷春水中开枪自己的脚被擦伤,所以他让呵欠不已的辛小丰开车,自己在副驾上一会侧躺一会看窗,眼神像毒蛇一样不断地向辛小丰吐着信子(但扭来扭曲又莫名傲娇)。而车内两人的聊天也承载了电影开片以来最大的信息量:去程有绿笋—水库灭门案—现场证据—案情推断—案子跑偏—等待天谴,返程有养女儿—有兄弟—女儿是弃婴—兄弟三人共同抚养。聊天中还有心虚闪方向盘引发怀疑的小高潮。
    总之电影从污水救援——去拿小金鱼——杨自道见义勇为负刀伤——辛小丰送医院——尾巴又出事这一大段看下来,节奏明快,一气呵成,高潮迭起,五星品质。
      
    比如“伊谷春说法+包庇下属4500”,小说里比较偏辛小丰视角,在“伊谷春说法”之前辛小丰有一段跟杨自道的很长很压抑的谈话,杨自道问了好几次你这4500拿来的?辛小丰说“你不要管了”,又略带“愤世嫉俗”地说道“人和人差别真是很大。昨天那一大摊,那些家伙看上去大多数像白痴一样,那种弱智的眼神,看了就想踹,真让人瞧不起,可是,他们所带的钱,我想比我一辈子挣的都要多”。没过多久他就被伊谷春叫去聊,伊谷春对他“说法”,说完法后又扯到了宿安灭门案走了弯路他师傅因为一直没破案心情苦闷曾抱着他大哭但干我们这一行冥冥之中会一直等待“天谴”什么的(电影里把这段话揉到了“小金鱼”段落),然后辛小丰就再也绷不住了,承认自己拿了4500——小说看到这一段,给人的感觉就是:伊谷春真是会补刀啊(即使小说中他也包庇了辛小丰),而且一刀还不够,一插就是好几刀。
    但电影中,这一幕说法的台词比小说里“润色”了一些,伊谷春说完法,辛小丰就承认了,然后伊谷春就马上表示“我会包庇你”——电影看到这一段,给人的感觉就是:伊sir刚刚还说法律是信仰,立马就包庇下属,这也太不把自我打脸当回事了吧?关爱下属的心意也太明显了吧?
    书中这一段的重点落在“辛小丰在伊谷春施压下承认私拿赌资”,电影中这一段重点落在“伊谷春包庇辛小丰(并且以很温和很人性的方式)”,立意变了一大截。——当然,老段表演的魅力功不可没。



    【再论结尾,再论主题】

    关于结尾的第四人“反转”,从电影本身来看,加一个真相大白的反转倒也是跟电影强情节高密度信息的整体风格相符,也是一般观众喜闻乐见的(不过鉴于犯罪悬疑类型片的套路以及《李米的猜想》这种曹保平传统,“反转”本身也变成不那么意料之外的俗套之一了,就像歌手开演唱会总是会有encore的,没有encore反倒是异类)

    但是先从小说一路看过来的观众,第一次看电影故事,就会对结尾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我发现很多先看过小说的网友感受都比较类似,对电影第一印象评价都不高)

    刨开所谓的“原著党对影视剧改编所必然有的失望”(话说原著小说也不是什么传世名作,很多人(包括我)也是因为先关注电影才看的小说,面对电影其实心中并没有一般文学名著粉的那种“改编壁垒”),我觉得还是小说和电影表达主题的倾向、手法上的区别造成的。

    小说中借警察、的哥等“接地气”的人物的活动写到了很多社会世俗人情,基本上是画了个人性的“善恶正太分布坐标图”:

    三兄弟比较极端,既出现在箭头“善”方向很上端(长年累月带着宗教般虔诚苦行僧似的在“行善”),又出现在箭头“恶”方向的很下端(犯过的“恶行”严重触犯法律底线,也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这种善恶大跨度的逃犯故事一般人看来太过奇情(狗血),但可能正是因为小说作者法制晚报记者的出身,见识过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真实人性的参差多态,才会拧出这种非典型人物来创作。

    伊家兄妹是落在箭头“善”方向比较上面的,哥哥伊谷春偏“理性”象限,代表对法律、秩序、社会公义的信仰以及身体力行;妹妹伊谷夏偏“感性”象限,代表人情中纯真善良、重情重义那一面。但伊家兄妹的“善”建立在衣食无忧且家教良好的基础上,让他们可以不计得失地投入事业或者爱情。——不过这种前提在现实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且这种“不经世事的天真”出现在故事中一定会面临挫折,搞不好还会“黑化”。

    房东卓生发是落在“善恶”坐标中比较中间偏下的位置,他并不大奸大恶(窃听应该也违法,但还算没有犯罪),但极其自私自利,小恶不断,代表芸芸众生中那些“平庸的恶”。

    小说中还有各种路人甲,带着各种善意或恶意出现在猪脚们的生活中,大体而言,小善小恶居多,代表社会人性整体呈正太分布的样子。

    画好“善恶分布”坐标图后可发现,图中有“极端的善”、“正常的善”、“平庸的恶”、“极端的恶”等好几种状况,黑白灰各有千秋,也互有牵制。

    而人性最复杂有趣(也最真实)的是,虽然每个角色一出场就有各自的坐标,但随着故事发展,每人的位置会有或多或少的游移。这种“善恶的游移”体现在观念上,更体现在行为上。

    三兄弟——大部分时候,他们的道德标准都超出常人,但杨自道也会咪乘客的钱(虽然情有可原),辛小丰也会私拿赌资(虽然情有可原)+疑似性交易(虽然有感情成分/非主动),陈比觉也会跟老板娘偷情(虽然半推半就)。

    伊家兄妹——从伊谷春与辛小丰的关系来说,虽然他对辛小丰有长者的关怀、强者的保护,但他对辛的心理折磨也是有些冷酷无情的(如果不是辛小丰本身带有guilty的自毁倾向,应该没几个人能受得了伊谷春的心理攻势);伊谷夏这边也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知道真相后一边做伪证干扰视听,一边哭着喊着要跟杀人犯私奔。(兄妹在理性/感性的象限上也是双向游移,伊谷春也会感性地“饶过”辛小丰,伊谷夏也会理性地帮助解决尾巴的难题)

    房东卓生发——他私德方面再不堪,也会对尾巴和伊谷夏有起码的友善,也会同情路边走投无路的大妈,看杨自道有性命之忧也稍微帮了点忙。


    跟小说中完善丰富的“人性善恶坐标图”相比,电影的坐标图就显得比较失衡且单薄:

    三兄弟——原本“罪无可恕”的恶行变得不那么“极端”,仍然触犯法律底线,但罪不至死;另一方面,在电影的设定上,他们的善仍然很高标准,甚至极端到“明明不用死但为了小女孩的未来而一心赴死”(顺便让天朝的死刑审核制度躺枪)(——这里并不是说三兄弟非得罪孽深重才有“资格”去高强度赎罪,而是原本三兄弟身上那种强烈的善恶对比给冲淡了,艺术效果上有点失衡,逻辑上也不太圆);另外限于篇幅关系三兄弟中仅表现了辛小丰的“游移”(私拿赌资+假扮基佬洗脱嫌疑),杨自道扁平了很多,陈比觉更是约等于无。

    伊家兄妹——伊谷春没了那些阴暗的心理折磨,成了正直正气内心温润的好警长(而且貌似头脑“简单”了点,一目睹搅基就放弃怀疑,一听到对话就马上报警);伊谷夏的做伪证和私奔也显得不那么处心积虑。

    房东(电影中没有名字)——完全符号化地乱入,存在意义仅是为了伊谷春开金手指。

    整体而言,电影中表现“善”有所删减(除了伊谷春因为演员的表演显得超出原著的“温和又人性”),展现“恶”更是比较单一且蜻蜓点水(可能为了平衡恶的“缺失”,“极端之恶”由第四人大包大揽,然而这第四人前面没有一点铺垫,观众对他并无感性上的理解),主力聚焦到一个充满奇情与巧合的故事,而少了一些批判人性的思想深度。


    说回到那个电影“本来不该死但一心求死”的结尾,曹保平某访谈说是为了表达“逃无可逃,罪孽不可救赎;垂死挣扎,不如自行了断”的主题,用大白话说,电影里的赎罪最后变成一个人伦上的困局:三人一心只想对尾巴好,但越是对尾巴好,尾巴越是依赖他们的话,未来得知真相也就越痛苦。所以只有死(并且早一点死),才是解脱,才是最大的救赎(给尾巴一个没有负担的未来)。——以此呼应片名“The Dead End”。

    但小说中,通过辛小丰的那个画正字的记事本细节,在“死亡是终结”的主题上有更进一步的表达:死亡是罪恶灵魂的终极解脱,所以鞋掉下来并不可怕。但在死亡的解脱与活着的煎熬之间,他选择煎熬。只要一天鞋不掉,就会像西西弗一样,负担巨石跋涉在永无止境的救赎之路上。——个人更认可这种震撼人心的杯具力量。
    【详细】
  • 750713680
  • Super Mario
    2020/1/20 13:35:38
    想要重生就必须溯本

    《高更:爱在他乡》表现了画家第一段在大溪地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他的周折,他的颠沛流离,他与贫困和孤独所进行的斗争。人也好,爱也好,都是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通过电影,我们终于看到了他那些伟大作品的人物原型,他的爱与他那些作品是一致的。编导通过这部电影,似乎为我们解除了画家那些作品的固化,演义出了鲜活的人物和生活。

    高更作品所表现的那种原始的美感,自然、

    《高更:爱在他乡》表现了画家第一段在大溪地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他的周折,他的颠沛流离,他与贫困和孤独所进行的斗争。人也好,爱也好,都是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通过电影,我们终于看到了他那些伟大作品的人物原型,他的爱与他那些作品是一致的。编导通过这部电影,似乎为我们解除了画家那些作品的固化,演义出了鲜活的人物和生活。

    高更作品所表现的那种原始的美感,自然、野性、简单、纯朴,充满力量和光明,都可以看作是现代社会的来源。原来我们有着如此美好的开始,人间正道是沧桑,邪恶、虚伪终究会消亡,这些作品自然也让我们涌起对未来的希望。我理解这就是高更所说的,想要重生就必须溯本。

    现在我们去巴黎、罗马、伦敦,在画廊,在书店,都能看到高更作品被印制在各种文化用品上出售。令人遗憾的是,画家生前却看不到自己作品受到如此广泛认可,取得如此巨大的商业收获。这绝对不是高更的个案,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画家脱离不卖家,再伟大的画家也要有人赏识,再伟大的作品也要有人购买。而有钱的卖家少不了附庸风雅,不大可能赏识那些横空出世、具有创新突破的作品。所以画家的孤傲,画家的贫穷与卖家的无知,算得上是上天制造的遗憾和不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天也没有无缘无故地折磨画家,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苦其神,贫穷造就了伟大的画家,安逸和平淡才是艺术家的坟墓,这一道理通过电影再次得以证明。

    【详细】
    12177618
  • 人谷人
    2021/2/17 19:29:17
    傲椒的背后,必定离不开诸多人的努力

    把平凡的变得不平凡,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傲椒的本质皆是人的努力,傲椒的湘菜深知这一点,所以展现给我们的绝不仅仅只是一道孤立的美食,还有背后的湘人,它也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美食纪录片,更多的是探讨人与美食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我们方能更好的理解美食,理解美食背后的人文精神,立体,全面,短短三十分钟,个人觉得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把平凡的变得不平凡,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傲椒的本质皆是人的努力,傲椒的湘菜深知这一点,所以展现给我们的绝不仅仅只是一道孤立的美食,还有背后的湘人,它也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美食纪录片,更多的是探讨人与美食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我们方能更好的理解美食,理解美食背后的人文精神,立体,全面,短短三十分钟,个人觉得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详细】
    13244169
  • 五十米深蓝
    2014/6/23 9:02:35
    死亡邮件
    电影《死亡邮件》是青年导演李彧执导的电影处女作,是一部创新的惊悚悬疑片,内容主题取材于“绝密档案”中“最灵异的一封家书”事件。“绝密档案”收录了中国民间流传的十大真实灵异事件,这些事件远至南宋、近至新中国成立前,时间跨越了近千年的历史,会被收录的共同点也是因为都充满着无法解释的灵异色彩、案件发生时多人在期间离奇死亡,并且一直无法获知事实真相的历史悬案。而《死亡邮件》中沿用到的“最灵异的一封家书”事
    电影《死亡邮件》是青年导演李彧执导的电影处女作,是一部创新的惊悚悬疑片,内容主题取材于“绝密档案”中“最灵异的一封家书”事件。“绝密档案”收录了中国民间流传的十大真实灵异事件,这些事件远至南宋、近至新中国成立前,时间跨越了近千年的历史,会被收录的共同点也是因为都充满着无法解释的灵异色彩、案件发生时多人在期间离奇死亡,并且一直无法获知事实真相的历史悬案。而《死亡邮件》中沿用到的“最灵异的一封家书”事件是据该档案记载,民国初年有一大户人家姓沈,两个亲兄弟及他们的妻子都相继收到一封“灵异家书”,之后沈家便怪事不断,兄弟相残、妻子自杀,最终造成三死一疯的惨剧,更离奇的是,负责调查此案件的警察查出该家书是从20年前寄来的,并且自己也在后来收到同样的信件后神秘失踪。诡异又恐怖的发展在当时轰动一时,也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当地人甚至因过度恐惧而不敢再收寄家书。电影《死亡邮件》讲述的正是关于这封“灵异信件”的后续故事,讲述的是杂志《玖周刊》的摄影师赵勇(乔任梁饰)意外失踪了好久,警方排查并得到的消息是他早在几个月前就死了,但之前他身边与他相关的人们却开始接二连三的收到赵勇从”阴间“发来的邮件,事态诡异却又无从下手,收到邮件的人也纷纷离奇死亡。赵勇的好友司徒浩明(任泉饰)在最后也收到了”死亡邮件“,为了查明真相,他开始只身涉险,在他的调查下,越来越多的秘密被公之于众。这到底是邮件杀人?还是冤魂的报复?难道世间真的有诅咒吗......
    【详细】
    6712623
  • 尹伊伊
    2018/11/4 16:36:46
    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失与得

    片名叫《私人生活》很是笼统,其实完全可以叫《求子日记》。本片从女主屁股打针开始就一直围绕着这对中年求子的中产阶层的日常取卵、取精、求卵、体外受精等一系列现实生活纪录来代入现实生活对当下中产人群所产生的无形压力与无奈。正如片中一句二次女权运动的提醒,城市社会生活的现实对女性权力的提高产生了奇特的影响,一方面女性的职场能力与形象在当下越来越为世人承认,相比以往的社会,更多的女性展露社交与管理才智

    片名叫《私人生活》很是笼统,其实完全可以叫《求子日记》。本片从女主屁股打针开始就一直围绕着这对中年求子的中产阶层的日常取卵、取精、求卵、体外受精等一系列现实生活纪录来代入现实生活对当下中产人群所产生的无形压力与无奈。正如片中一句二次女权运动的提醒,城市社会生活的现实对女性权力的提高产生了奇特的影响,一方面女性的职场能力与形象在当下越来越为世人承认,相比以往的社会,更多的女性展露社交与管理才智,成为政党或企业的领导者,但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本身具有的矛盾也在这样的女权鼎盛期暴露出其天生的弱点,如何在事业、婚恋、家庭、生育方面进行选择与平衡已不仅是每位身处这些复杂事件中的女当事人的事情,这也成为一个社会难题。片中女主一直用事业或因事业发展推迟生育计划,而当其有意当妈之际,却要面对卵子质量老化,不宜人工授精的事实,得不到的立刻成为一种迫切的欲望,当她与其夫想尽办法以求在世间留下她们遗传基因的过程中,有喜有泪,有惊有险,现实的无奈与可能不断地让二人失望。影片用轻松幽默的剧情表达了一个严肃的事实,我们在生活面前如此无力无奈,不可随心所欲,当然,正如片尾的万圣节小童们敲门时说的一样,"不给糖,就捣蛋!",生活给予每个人的捣蛋,我们也只能用信心与乐观去面对。片子很不错,演员的表演很出色,对白很有意思,很耐重刷。

    9741739
  • 戴圣诞帽的楼主
    2016/11/9 2:31:58
    我欲度你成佛,却被你累成了魔
    《灵魂摆渡3》完结了。评分还蛮高的,但我觉得这一季其实乏善可陈。天人大战什么的主线内容实在是很没意思,至少在我看来是没意思的。不过,有几个故事是闪光点,这几个闪光点就足够给它四星了。 阿春与赵吏前世的故事拍得太仓促,可惜了。明明是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哪怕只是听...  (展开)
    《灵魂摆渡3》完结了。评分还蛮高的,但我觉得这一季其实乏善可陈。天人大战什么的主线内容实在是很没意思,至少在我看来是没意思的。不过,有几个故事是闪光点,这几个闪光点就足够给它四星了。 阿春与赵吏前世的故事拍得太仓促,可惜了。明明是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哪怕只是听...  (展开)
    【详细】
    8164216
  • 你好棒棒哦
    2023/2/1 15:05:58
    这部剧偏唐朝的奇幻诡丽风

    第六集舞蹈戏很舒服(有种敦煌风的味道) 第一集美工画面也很舒服:男主兰珏滤镜暖洋洋通透真实 没有古偶的死白滤镜 傀儡戏bgm风格有点像跟天官赐福动漫里的插曲新嫁娘 比较贴剧 音乐监制下苦心了 我顺便问问君子盟的音乐监制老师是谁 感觉有一定功底 编剧的话靠后面剧情我再来跟帖。

    第六集舞蹈戏很舒服(有种敦煌风的味道) 第一集美工画面也很舒服:男主兰珏滤镜暖洋洋通透真实 没有古偶的死白滤镜 傀儡戏bgm风格有点像跟天官赐福动漫里的插曲新嫁娘 比较贴剧 音乐监制下苦心了 我顺便问问君子盟的音乐监制老师是谁 感觉有一定功底 编剧的话靠后面剧情我再来跟帖。

    【详细】
    14956155
  • 远方
    2022/7/12 9:05:26
    他驾驶着最好的渔船,却冲不破马耳他政府一纸禁令
    说到生存,不论人种,不论国家,这两个字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生存意味着放弃,而所有被放弃的东西中,可能有自己最不愿意割舍的,然而面对生存的压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的抵挡出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生存压力之下,一个普通人做出的无何奈何的...  (展开)
    说到生存,不论人种,不论国家,这两个字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生存意味着放弃,而所有被放弃的东西中,可能有自己最不愿意割舍的,然而面对生存的压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的抵挡出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生存压力之下,一个普通人做出的无何奈何的...  (展开)
    【详细】
    14508214
  • 式微
    2014/3/27 17:45:21
    《盗马记》全心全意向黄金时代港片致敬
    看《盗马记》之前,对导演李志毅的印象还停留在《不夜城》的阶段,发生在日本的那一次暗潮涌动的黑帮厮杀,让观众感受到的却是抑郁般的风平浪静。这是一个像刀刃般的导演,显然,这个导演在《盗马记》中一改往日的凌厉做派,换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浪漫色调,来给观众编织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童话。
    《盗马记》更像是对黄金时代香港电影致敬。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对港片的评价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称其是一
    看《盗马记》之前,对导演李志毅的印象还停留在《不夜城》的阶段,发生在日本的那一次暗潮涌动的黑帮厮杀,让观众感受到的却是抑郁般的风平浪静。这是一个像刀刃般的导演,显然,这个导演在《盗马记》中一改往日的凌厉做派,换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浪漫色调,来给观众编织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童话。
    《盗马记》更像是对黄金时代香港电影致敬。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对港片的评价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称其是一种娱乐的艺术。《盗马记》发扬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或许有观众会对它的剧情逻辑产生质疑,认为不论是盗宝的还是抓贼的都不够严肃,没错!看完之后,才会明白《盗马记》走的就是一种风格,它把一件严肃的事情用一种特别不正经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感觉像是生活在乌托邦一样,或许是因为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导演才想用这样的方式来给观众减压。《盗马记》的精细制作是显而易见的,从片头各种用心的设计,到书签式地点标识的展现能感觉到导演的用心。当然,片方最大的诚意还是要带观众玩转欧洲,这也是港片曾经的思路,从《纵横四海》、《玻璃之城》到《甜蜜蜜》、《嫁个有钱人》,带有浪漫、慵懒气质的欧洲是香港电影走出国门的“如意之选”。《盗马记》中把故事放在了缓缓开过的双层电车、美轮美奂的中世纪教堂、气势恢宏的博物馆、带有奇幻色彩的游乐园,色彩缤纷的不同美景,都让观众流连忘返。《盗马记》向老片致敬的另一个标志是影片没有威胁性的大BOSS。这也是香港喜剧片的常用模式,拿经典港式喜剧《东成西就》来说,梁朝伟饰演的欧阳锋该算是大反派吧,但他的危险指数几乎为零,还常常扮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角色。开反派的玩笑在《盗马记》中亦有呈现,从孪生双胞胎杀手到盗卖国宝的“九尾狐”徒弟,作为影片中的反派,他们更多呈现的是滑稽、可爱的一面,连出手杀人都设置得很Q。正因为没有威胁性的大反派,观众的神经才会放松下来,欣赏梁家辉的百变大咖秀,再加上曾志伟和王祖蓝这一对“活宝”的点缀,《盗马记》才能在轻松氛围中欢乐收官。
    【详细】
    6608841
  • kid592572500
    2021/12/21 6:29:08
    这部剧根本就是对人类智商的侮辱

    三位主角各个苦大仇恨,在我看来不过是娇柔造作无病呻吟。感情线不提也罢。

    《谁是凶手》从头到尾充满BUG,动机和逻辑完全无法成立。据说原著或是未删减版处理得更好,可惜看了删减版,我也没有兴趣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以下将会按照时间线一一罗列《谁是凶手》剧情如何摧残折磨人类,部分

    三位主角各个苦大仇恨,在我看来不过是娇柔造作无病呻吟。感情线不提也罢。

    《谁是凶手》从头到尾充满BUG,动机和逻辑完全无法成立。据说原著或是未删减版处理得更好,可惜看了删减版,我也没有兴趣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以下将会按照时间线一一罗列《谁是凶手》剧情如何摧残折磨人类,部分细枝末节不重要的剧情我放你一马。

    1.胡山泉心理扭曲杀害夏金兰,沈海洋发现端倪跟踪被反杀。沈海洋是赏金猎人还是胡山泉要潜逃境外?沈海洋明明有无数机会无数方法制止犯罪或是举报罪犯,他却选择强行降智,这与金发圣母大波妹作死推动剧情有区别吗?有,金发妹一般出现在爆米花电影,而且死了大快人心。

    2.冷小兵未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这算啥秘密啊,你说自己良心过不去我还能够理解,后续剧情三番四次屡遭威胁,我直接无语了。知道警察配枪开枪要求有多严格吗?鸣枪开枪要写多少报告吗?更别说当场击毙犯罪嫌疑人,冷小兵当时不开枪即便是不敢开枪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3.夏木背负血海深仇又是精神幻觉,一边自视甚高一边阳奉阴违。出场装了一波分析脚印,剩余时间全程酱油,他的支线剧情湿地姥爷篇故弄玄虚莫名其妙,主线剧情搞了半天结果还没照相馆老板作用大。警校第一,就这?

    4.沈雨这家伙人蠢心还坏,好不容易自食恶果,导演编剧还把她塑造成了悲情人物,想让观众共情。我是恨不得上去拍死她,医德败坏从头到尾没做过一件好事,天天装B还真就给她装。导演编剧对于心理医生的了解几乎为0,现在谁还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那套啊?以至于她的蠢事下面单独开讲。

    4. 马煜案明明有两个犯罪嫌疑人,其中一个自杀身亡,另一个不管了草草结案,还光明伟岸正向操作一波。好家伙扫黑风暴应该去海舟市拍。轮椅哥就是一工具人,我都不想讲他,你说沈雨知道了虐狗事件,不去报警反而私自传播,刺激肖华军。而肖华军也落得个畏罪自杀身亡的下场,这就是口口声声要保护人家?还不如放过人家,说不定过得更好。沈雨明知肖华军过失致人死亡,放火纵火,故意杀人,已经构成包庇罪及其从犯,为了萍水相逢毫无利益瓜葛的人,圣母基因是显性基因坐实,白左圣母给你点赞。

    5. 曹瑛侠杀夫案,我估摸着应该是从侧面说明精神控制的危害及其可操作性。虽然精神控制的成因完全由导演编剧脑补,我也不做过多要求,假设《谁事凶手》平行宇宙中是成立的,这件案子也完全不符合逻辑。丈夫通过手机震动触发曹瑛侠PTSD,你这手机是震楼器改装的?而且手机埋在地板下,你发那些短信做什么用,给地板看让它震得更厉害?最后来了一波母子情深,令人作呕。值得一提他们家设定住别墅,这波导演编剧在第五层,属实用脑了,但凡住高层楼上楼下早安装震楼器24小时工作不停歇,别说曹瑛侠,他们一家都要精神崩溃大开杀戒了。

    6. 何伟光这倒霉蛋得好好说道说道,先后经历精神控制、模糊时间、篡改记忆、拍摄录像、制造伪证、第三方人证物证。这里我必须插一句,你想刺激何伟光真不用找个房子故意去吓他,看到沈雨803 903这种把戏,我就知道导演编剧身心非常健康,这已经是他们能够想象出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了。回归正题,正当何伟光这个替罪羊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变成了植物人。没看到这之前我真的以为这部剧讲是模仿犯沈雨利用何伟光与冷小兵夏木之间的针锋相对斗智斗勇,结果你告诉我这条故事线结束了。好比燕太子丹好吃好喝招待荆轲刺杀秦王,结果荆轲渡易水翻船淹死了,留下樊於期死不瞑目。

    7.胡山泉是个变态,我能理解。他拥有神乎其技的反侦察能力和近乎上帝的全盘掌控能力,我也能理解。他明明深爱沈雨默默付出不计回报苦心等待17年却将其裹为人质划伤威胁,我同样能理解。 我不能理解的是,他如何忍受WIN自带图画做的换头照片,但凡你敢说那是PS做的Adobe股价直接崩盘。一个摄影师,一个具有自我审美意识的摄影师,一个偏执疯狂被仪式和妄想深深束缚的具有自我审美意识的摄影师,如何忍受粗糙简陋不规则形状且充满毛边的换头照片。他整整忍受了17年,犹大去了地狱受到的折磨也不过如此。

    8.冷小兵夏木沈雨,三人轮番上演苦情戏码、无间反叛、追踪调查、绞尽脑汁白忙活。把这三人的戏份全删掉,每天打情骂俏办喝茶摸鱼办公室斗争外加三角恋,完全不影响剧情走势,甚至可以避免两个无辜的群众被害。冷小兵夏木这两个人物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也没有推动任何剧情发展。胡山泉要么去杀沈雨,要么沈雨反杀胡山泉,或者就这样度过一生,各自安好。看完结局,颇有古希腊宿命悲剧的神韵,可惜导演编剧晚生2500年,不然希腊诗人必然有其大名。

    【详细】
    140812114
  • Lemonspirit
    2015/9/26 20:18:27
    打动我的还是时间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笑着走出电影院的。上一次还是About Time。尽管情节老套,但真是温情又轻松,看完绝对百分百舒心。如果你不排斥这类电影,墙裂推荐。Ben,实在是本片中最温情的一个角色。他智慧,懂得助理小妹需要得到一点夸奖。他友好,主动提出为配角1提供住处,并帮助配角2追助理小妹。他善良,不忍心让Jules和Paige知道Matt出轨。他情商高,知道Matt需要的肯定以及最后Jules想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笑着走出电影院的。上一次还是About Time。尽管情节老套,但真是温情又轻松,看完绝对百分百舒心。如果你不排斥这类电影,墙裂推荐。Ben,实在是本片中最温情的一个角色。他智慧,懂得助理小妹需要得到一点夸奖。他友好,主动提出为配角1提供住处,并帮助配角2追助理小妹。他善良,不忍心让Jules和Paige知道Matt出轨。他情商高,知道Matt需要的肯定以及最后Jules想要的答案。他不死板,尝试fb与入室“盗窃”。对待爱情,不但有一个“grow old together”的念念不忘的老婆,更是明白人生总是要不断move on的。那段他和Fiona在夕阳下牵手散步的场景实在太温情了。这样的一个男主人公的确完美,如果年轻几十岁,一定是国民男神。结果本片把他设定为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慈祥睿智的长者。在许多场合,他们穿着得体,沉稳庄重,满脸沧桑,可是又亲切的像一个大朋友。他们与我们交谈时,满满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没有一丝闪躲,顾虑,与夸耀。他们会泡上一杯茶,娓娓道来。茶香缭绕间,我们看见了他们微微皱起的皮肤。那层层的皱纹,是时间的烙印,也是生命的智慧。对于时间,只有敬畏,只有感动,比如about time,比如interstellar。本影片最大的惊喜就是对这样长者的赞赏以及对这种智慧传承的影射。与其说传承,不如说是一种连结,生命和生命的连结,我们与过去的连结。印刷工厂几年后变成“淘宝”总部,副总裁变身实习生,开头的一个人打太极到最后的两个人一起打太极。Ben与过去的自己连结,而他也把这种连结带给了Jules。而这种连结,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存在感与延续感,让我们在怀疑和困难面前感受到了时间和生命的力量。另外,与其说本片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我更倾向于说导演是为了向老派绅士们致敬。很少会有人不爱《王牌特工》里的柯林叔吧。影片中的Jules说,where did all the “real men” go, men who could rock a pocket square, who had a handkerchief at the ready?不过,随着女性越来越多在职场上独当一面,家庭生活中角色的缺失的确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片中Jules关于men,boys那段说词十分有趣。虽然电影里是happy ending,但是Matt的出轨到底是不是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呢。

    【详细】
    76081013
  • 我爱洛阳
    2020/4/17 17:58:32
    勇敢面对
    片子讲述了,主角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看淡生死,放飞自我。这期间的剧情还是挺好玩的,比如答应自己的男学生给自己来了一发blow job,我真的没想到他会同意……我觉得这片好就好在主角放飞自我的尺度把握得不错,没有自暴自弃成为让人讨厌的混蛋,也没有自怨自艾一直搞...  (展开)
    片子讲述了,主角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看淡生死,放飞自我。这期间的剧情还是挺好玩的,比如答应自己的男学生给自己来了一发blow job,我真的没想到他会同意……我觉得这片好就好在主角放飞自我的尺度把握得不错,没有自暴自弃成为让人讨厌的混蛋,也没有自怨自艾一直搞...  (展开)
    【详细】
    12515218
  • 戒男
    2008/9/2 23:04:23
    何必尽善尽美
    现在看电影很怕把期待指数预定太高
    否则失望后悔未能值回票价
    看这样一部电影完全不在我的预算之中
    之前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部作品
    那天是和朋友闲暇无事
    去到影城打探近期的电影消息
    没想到影城竟然排起长龙
    凑近一看
    国产片
    喜剧片
    立威廉
    黄奕
    十全九美
    O MY GOD
    四川人就是喜欢凑热闹
    既然这么多人都在选择
    现在看电影很怕把期待指数预定太高
    否则失望后悔未能值回票价
    看这样一部电影完全不在我的预算之中
    之前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部作品
    那天是和朋友闲暇无事
    去到影城打探近期的电影消息
    没想到影城竟然排起长龙
    凑近一看
    国产片
    喜剧片
    立威廉
    黄奕
    十全九美
    O MY GOD
    四川人就是喜欢凑热闹
    既然这么多人都在选择它
    一向口味甚广的我也欣然掏出了腰包
    迷迷糊糊进了放映厅
    浑浑噩噩进入了剧情
    嘻嘻哈哈度过了一个多小时
    滋味还算不错
    故事构造很“山寨”
    十足中国版“恐怖电影”
    除开两位娇揉造作的男女主角
    其他的从2号到路人都算合格
    至少没有像汉考克一样让人垂首痛惜
    国产电影其实不乏精品
    特别是近几年的国产电影
    很多时候总会打动心弦
    没想到李湘初试牛刀
    竟会带来小小惊喜
    或许是武林外传之风盛行
    造就了今天的十全九美
    很多朋友会挑剔这样一部电影的总总不是
    但是作为一部娱乐片
    至少她及格了
    甚至是成功了
    因为她给观影者带来了快乐
    从观影途中此起彼伏的笑声就可见一斑
    走出影院
    还有很多朋友在回味
    在批评
    在探讨
    还好
    我有了可以山寨的台词
    淡定!
    这样一部作品
    千万不要拿她和斯皮尔伯格 库布里克衡量比较
    作为一部讲究“淡定”的作品
    如果尽善尽美
    也许就没有味道了


    【详细】
    1487692
  • Melanie
    2009/1/14 12:50:14
    但愿我们的爱情遗臭万年
    "如果这段感情注定是臭的,那么我希望我和你的爱情能遗臭万年。"当我看到沈梦溪对含香认真的说出这句话时,情不自禁的又笑了起来。这部影片真的很有搞笑的气氛,但是越往下看,就越能看到一些感人的小小道理。

    沈梦溪一心为了他的芳香事业努力研制着,为了一个他未曾谋面的公主,为了摆脱掉自己不好的出身,甘愿折磨自己的鼻子,付出心血。但是,直到最后,他才恍然醒悟:公主,地位,成就,
    "如果这段感情注定是臭的,那么我希望我和你的爱情能遗臭万年。"当我看到沈梦溪对含香认真的说出这句话时,情不自禁的又笑了起来。这部影片真的很有搞笑的气氛,但是越往下看,就越能看到一些感人的小小道理。

    沈梦溪一心为了他的芳香事业努力研制着,为了一个他未曾谋面的公主,为了摆脱掉自己不好的出身,甘愿折磨自己的鼻子,付出心血。但是,直到最后,他才恍然醒悟:公主,地位,成就,都不是他真正需要的,他最需要的是那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无怨无悔付出的臭臭姑娘含香。

    不过有哪个男人真的愿意在爱情和事业之间作出抉择呢?也许男人更喜欢折衷和在权衡中寻找某种妥协。

    影片轻松搞笑,到快结尾的时候竟然也有了些悲情与感动。在最后那一幕,太医告老还乡,手挽着夫人,两人十分恩爱,慢慢退出了皇宫。失去嗅觉的太医不愿意点醒自己的迎香穴,其实是因为这样能和自己那个放臭屁的妻子更好的相处,不用忍受刺鼻的恶臭。沈梦溪望着他们离去的背景,若有所悟。

    还有一幕十分有意思的剧情,就是沈梦溪在皇上面前试探太医的味觉,当他说这是皇上掉在台阶上的手巾时,太医说他闻到了龙体的芳香。当他说这其实是自己从茅厕带出来时,太医马上又改口说这十分的臭。最后,沈梦溪说其实这手帕什么味道也没有,太医尴尬得无话可说。他想论证的是什么呢?——其实是“感觉”。

    换句话说,就是当你觉得眼前的人是公主时,不自觉的便仰望她的高贵,即使她也许气质恶俗。当你觉得眼前的人是一个乞丐时,自然的就觉得肮脏和鄙夷,即使他只是一个伪装的演员。

    当你爱上了一个人,便不顾一切的跟着感觉走。就算她很丑,在你的心里也是美美的。就算她很臭,你也会紧紧的抱着她,把习惯变成依恋。真实是一回事,感觉却又是另一回事。爱情用感觉来回答,和理性的逻辑无关。

    "如果这段感情注定是臭的,那么我希望我和你的爱情能遗臭万年。"当沈梦溪对含香说这句话时,她身上的体臭还没有消失。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他觉得这种特殊的气味闻起来特别舒服特别安心呢。
    【详细】
    1619889
  • 芸淡风倾
    2020/12/16 19:04:37
    隐婚同事的浪漫小心机:要什么逻辑?齁甜就对了

    小冒坚持原创的625篇 看纸片人的甜甜恋爱,更香更开心!

    日剧总是会出一些,没头脑,但是让人很快乐的小甜剧。

    最近热播的《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

    小冒坚持原创的625篇 看纸片人的甜甜恋爱,更香更开心!

    日剧总是会出一些,没头脑,但是让人很快乐的小甜剧。

    最近热播的《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并不能算作这个范畴,因为我觉得有很强的同理心,并不会让非爱好者的观众感受到违和和不舒服。

    少女漫画方式,打开纯爱故事:30岁的甜蜜非主流罗曼史

    今年的爆款热剧《下辈子我再好好过》则其实更加夸张地扎心真实,凸显现代青年亲密关系的“爱无能”,甚至不再需要和依赖“爱”来维持一段关系。

    2020开年18部新日剧盘点:稳定发挥?无功无过?一话弃剧?

    这类型的剧,纯粹轻松下饭,不费情绪不费脑,可以不带道德三观,不需要苛责逻辑自洽,只要让人心情短暂美好,就可以。

    甜美泡面番合集推荐:幸福的选择困难小甜剧合集

    5部甜美泡面番推荐:治愈养眼,放松简单的追剧小快乐

    治愈系泡面番合集推荐:那些振奋人心的“小而美”网剧

    最近,这个类型的日剧,我也看了不少,一 一盘点起来 ——

    《新婚甜心是同事》

    130602291
  • BIRD
    2020/4/30 2:50:05
    渣男小三罪有应得,只是可怜了孩子们

    (有剧透)

    看完电影照例上豆瓣看看评论。发现大多是同情小三,痛骂熊孩子。看电影的过程中隐约能感觉出导演也在传达同样的想法,但是我觉得这起灭门惨案渣男和小三要付主要责任。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渣男是先跟原配分开再认识的小三,还是先认识的小三然后提出跟原配分开。如果是前者,渣男不再是渣男,小三也不再是小三,两人的行为情有可原,大家不用继续往下这篇文章了。但是我认为是后者。影片

    (有剧透)

    看完电影照例上豆瓣看看评论。发现大多是同情小三,痛骂熊孩子。看电影的过程中隐约能感觉出导演也在传达同样的想法,但是我觉得这起灭门惨案渣男和小三要付主要责任。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渣男是先跟原配分开再认识的小三,还是先认识的小三然后提出跟原配分开。如果是前者,渣男不再是渣男,小三也不再是小三,两人的行为情有可原,大家不用继续往下这篇文章了。但是我认为是后者。影片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有不少间接证据:

    - 原配的表现:如果渣男先跟原配分开(感情破裂),她不大会在离婚上拖拖拉拉,以及后来得知渣男小三要马上结婚而毫不犹豫的自杀。

    - 小三的忏悔:"I repent the harm I've brought to this family. I repent the lies I told and my desire and my fonication and my impurity (我忏悔,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我的谎言,欲望,通奸和不洁)"。

    - 大儿子的话(最直接的证据): "You left mom for a psychopath(你为了一个精神病抛弃了妈妈)"。

    确立了这点之后我们再看渣男的行为。婚内出轨其实罪不至死。如果他能在原配自杀之后认识到发妻受到的伤害跟小三决裂,我到可以敬他是条汉子。等几年之后孩子们的伤痛平息再回头去找小三小四都无可厚非。我们再看他干了啥:短短几个月原配尸骨未寒就急不可耐跟小三结婚,当着孩子的面跟小三卿卿我我,更骚的操作是为了撮合他们,“强行”把两个孩子跟小三关在大雪封山的房子里。可以说完全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后来发生的事渣男付主要责任。

    再说小三。跟渣男一样的问题,在逼死孩子妈之后,但凡有一点良知和愧疚心就不应该再跟渣男继续纠缠。当然我也不是没有同情心,考虑到小三儿时的遭遇,心理疾病,以及美貌(大误),她后来被整的这么惨确实挺可怜。但是我确实无法因为这些忽略到她的原则性错误。这件事她负次要责任。

    然后说孩子们。大家设身处地想一想:本来家庭幸福,突然来只狐狸精抢走了爸爸,逼死了妈妈,还假惺惺的过来跟自己套近乎。我要是大儿子砍死小三的心都有。但是又处于弱势地位,除了搞搞恶作剧吓唬一下,能做的事情不多。可错就错在涉世未深,低估了精神病人的破坏力。这件事他们(尤其是大儿子)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最后说下原配。看到有网友说影片最悲惨的人物是小三,不知道你把原配放在什么地方。有个小细节,她在带孩子们去渣男那儿之前还在卫生间细心化妆,开车时候也在喵口红,显然对渣男有感情,希望能挽回自己老公。但是也在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多么无力的时候在洗手间失声痛苦。有不少人可能会想为什么这么傻,为了渣男付出生命,退一步海阔天空。对这些人我只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对很多像她一样的女人来说家庭就是全部,老公被人抢了,最后大概率孩子可能还保不住(看起来渣男应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离婚后孩子们十有八九会判给他)。继续活着确实也没多大意思。所以她才是影片最无辜最悲惨人物。希望大家同情小三的时候不要忘记她的眼泪以及,呃,墙上的脑浆。。

    最后作为已婚男奉劝各位女同胞找对象的时候远离已婚男,这世界能少不少悲剧。

    【详细】
    125521414
  • 落落石
    2019/3/28 19:04:41
    战术问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当初 T34 冲出集中营/军营之后,犹如闲庭散步,停车接妹子,广场抢劫,油站加油,为啥一个德国士兵或者车辆都没有跟上来? 就算德国人搞不明白为啥 T34 就有了炮弹,但是它没有机枪蛋啊,完全可以派车跟上去,有机会就打履带,没机会也可以随时报告行踪的。 我不信有军官命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当初 T34 冲出集中营/军营之后,犹如闲庭散步,停车接妹子,广场抢劫,油站加油,为啥一个德国士兵或者车辆都没有跟上来? 就算德国人搞不明白为啥 T34 就有了炮弹,但是它没有机枪蛋啊,完全可以派车跟上去,有机会就打履带,没机会也可以随时报告行踪的。 我不信有军官命令...  (展开)
    【详细】
    10073258
  • ?巫小仙?
    2019/3/7 15:55:20
    痛苦到不行的时候,依然不惧给生活继续“加码”

    说实话,这是一部6分电影,但其中5.5分都是给了这个剧情。


    说实话,这是一部6分电影,但其中5.5分都是给了这个剧情。


    【详细】
    1002778
  • 请叫咪哆哆
    2017/8/23 14:10:54
    百老汇

    《查尔斯三世》是由鲁伯特·戈尔德(Rupert Goold)导演,迈克·巴特利特(Mike Bartlett)担任编剧的一部90分钟迷你电视剧。2017年由BBC出品。

    《查尔斯王三世》讲述的是查尔斯王子想象登上王位而展开的一系列剧情故事。该影片改编自迈克·巴特利特(Mike Bartlett)的一部舞台剧。2014年在伦敦北部的阿尔梅达剧院首演后,转入了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演出

    《查尔斯三世》是由鲁伯特·戈尔德(Rupert Goold)导演,迈克·巴特利特(Mike Bartlett)担任编剧的一部90分钟迷你电视剧。2017年由BBC出品。

    《查尔斯王三世》讲述的是查尔斯王子想象登上王位而展开的一系列剧情故事。该影片改编自迈克·巴特利特(Mike Bartlett)的一部舞台剧。2014年在伦敦北部的阿尔梅达剧院首演后,转入了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演出[1]。

    【详细】
    8770208
  • 缘叶
    2022/3/16 12:01:24
    《自称贤者弟子的贤者》第十话福利局,却发现“叔叔”又加了衣服
    本文首发于公号:缘叶二次元(yydacg) 前面几话的《自称贤者弟子的贤者》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至少经费上面还是增加了蛮多的,所以看着已经没有那种ppt了。而随着故事的节奏发生转变,也可以看得出来本次的《贤者弟子》还是有点意思的,毕竟直接放福利,你们说,这次我是不是...  (展开)
    本文首发于公号:缘叶二次元(yydacg) 前面几话的《自称贤者弟子的贤者》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至少经费上面还是增加了蛮多的,所以看着已经没有那种ppt了。而随着故事的节奏发生转变,也可以看得出来本次的《贤者弟子》还是有点意思的,毕竟直接放福利,你们说,这次我是不是...  (展开)
    【详细】
    14277219
  • 我爱。。。。
    2019/7/6 12:57:11
    观后感

    今早十点零五分去看的。场面火爆,枪战,爆炸,撞车(还不够,那就撞地铁,哈哈)这些动作片必备的 元素一个不少,紧张刺激,来不及想象剧情的合理性,有个别地方煽情了,比如林警官的女儿去求余顺天扫毒这点,自己老爸是警察,专职扫毒的啊。林警官对余顺天说,他们去夜店只能抓小喽喽,幕后的大老板却抓不到,这点引人思考,现实社会中也确实存在这些人,但剧情没有铺开来讲,会不会有保护伞,哈哈。因为篇幅有限,兄弟之

    今早十点零五分去看的。场面火爆,枪战,爆炸,撞车(还不够,那就撞地铁,哈哈)这些动作片必备的 元素一个不少,紧张刺激,来不及想象剧情的合理性,有个别地方煽情了,比如林警官的女儿去求余顺天扫毒这点,自己老爸是警察,专职扫毒的啊。林警官对余顺天说,他们去夜店只能抓小喽喽,幕后的大老板却抓不到,这点引人思考,现实社会中也确实存在这些人,但剧情没有铺开来讲,会不会有保护伞,哈哈。因为篇幅有限,兄弟之情描述的有点淡薄,突然由一个小混混变成了投资理财专家,又娶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做老婆,对于这一点是不是很励志啊,羡慕还是怀疑⊙?⊙?林警官口口声声说抓坏蛋要有证据,要通过法律来制裁他们,不能以暴制暴。但最后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他选择开枪射地藏,看见二人倒地,心中难免有遗憾。个人认为此片不是经典,但也不是烂片,值得票价,六分以上,七分以下。没看电影前,不要相信影评,也不要看。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影评家,一部电影是让少数影评家喜欢才是佳片,还是让大多数普通人喜欢,才是佳片呢?(最后一句题外话,父母请不要带初中生以下年龄段的孩童一起看。今早有一女士带着约莫估计不超过五岁的女娃去看,哎呀我去,这什么父母,自己在那里拍照发朋友圈,全然不顾小孩子的不爽,小孩一直嚷着要走,不爱看,不想看。我老爸在我上学前班时,带我看《新龙门客栈》,最后甄子丹演的太监,手脚被削的只剩下骨头,血淋淋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成了我那时的噩梦。)

    【详细】
    10289613
  • 不存在的你
    2020/4/3 14:43:55
    能力越大,越被弱化。

    大多数人都认为超女在前四季中第二季拍的最好,为什么啊?个人认为第一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二季。第一季特效好,每集平均质量高,反派平均能力强,女主人物塑造也最好。第三季一直打灭世者,反派不错,剧情以及对蒙艾尔的心理变化也不错,只是最后两集有点多余。第四季亮点应该是红色之女,莱克斯表现也还行,但女主被弱化过于严重,各种小人物都可以打败她,每次我认为这反派应该被秒杀时,女主就

    大多数人都认为超女在前四季中第二季拍的最好,为什么啊?个人认为第一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二季。第一季特效好,每集平均质量高,反派平均能力强,女主人物塑造也最好。第三季一直打灭世者,反派不错,剧情以及对蒙艾尔的心理变化也不错,只是最后两集有点多余。第四季亮点应该是红色之女,莱克斯表现也还行,但女主被弱化过于严重,各种小人物都可以打败她,每次我认为这反派应该被秒杀时,女主就被秒杀了。第二季更是如此,每次她被小反派打倒,我就想说,别打了够丢人了。第二季反派没意思,谈恋爱也令人作呕,蒙艾尔不管是能力还是服装都像盗版超人。不过超女打超人那一段不错。看了这么多集,我想说像玩具人这样的反派不应该给闪电侠绿箭侠他们吗?虽然说能力越大越被弱化,可这样的反派和毁天灭地的氪星人相差太大了,导致女主显得很差很无脑。每季女主身边来一的新角色只有两种可能,大反派或她的男朋友。闪电侠绿箭侠都见过自己的孩子了,就差她了。

    【详细】
    12467418
  • 方聿南
    2015/7/2 13:00:55
    十万个脑朋友
    为什么有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找理由使自己开心?而有时候,你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意义?丢失的记忆去了哪里?洗脑神曲为何循环不断?第一人称的梦境为何那么逼真?潜意识里又隐藏了什么秘密?青春期少女因球赛失利而离家出走,是什么驱使她做出傻事?是理性的崩塌,还是情绪的暴走?欢迎收看本期的《走近科学之头脑特工队》。

    说真的,我没有想到《头脑特工队》是一部这样的“科普”电影,比起蓝天、索尼,皮克斯
    为什么有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找理由使自己开心?而有时候,你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意义?丢失的记忆去了哪里?洗脑神曲为何循环不断?第一人称的梦境为何那么逼真?潜意识里又隐藏了什么秘密?青春期少女因球赛失利而离家出走,是什么驱使她做出傻事?是理性的崩塌,还是情绪的暴走?欢迎收看本期的《走近科学之头脑特工队》。

    说真的,我没有想到《头脑特工队》是一部这样的“科普”电影,比起蓝天、索尼,皮克斯的动画风格,一向比较写意,类比到武侠片,就是《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那样的新武侠,见不到硬桥硬马的招式,只有飞来飞去的影子。皮克斯从不按理出牌,却又能立足于真情实意的支点,这是他们艺术上的至高成就。《头脑特工队》像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人体大漫游”那样浮涌着科学精神,相比《盗梦空间》,《超体》对意识世界、大脑奥秘作宏观处理,它钻进了小灰细胞之下,揭示一切思维活动、情绪反应都是有源之水,而且源头的故事异常五彩缤纷。

    它告诉我们,任何情绪都有独特的功能,乐观开朗固然是极好的,但也不该占据永恒的主导,愤怒、恐惧、厌恶等负面情绪亦不是敌人,它们引导我们远离麻烦,保护自己,更深刻地体验生活,更睿智地规划人生,塑造我们的性格与品格,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片中,惹出了大乱子的伤心,最后化为拯救局面的关键角色,更与我们的情感经验挂上钩:回忆起曾经的欢愉,时光已逝,唯有记忆相随,不免笼上了一层天蓝色的伤感。

    一座座宛如天空之城的个性之岛,构成我们与众不同的核心人格。激活时充满活力,休眠时黯然沉寂,有时轰然倒塌,形象的展示了“三观的崩毁”。我们的成长中,很多价值观、兴趣点一去不返,也有更多则是经历这样的崩塌后重建,变得更宏伟和牢固。我们需要类似的考验,对生活做出取舍,懂得捍卫那些值得坚守的信念。

    然而也有些东西,从诞生之初就注定终将逝去。童年时的虚拟玩伴,造型拼凑,举止滑稽,不管曾经多么亲密无间,当你不可避免地长大成人,拥抱更多的新玩意时,它的最终归宿都是暗无天日的遗忘深渊。当然,你至少可以让它离开地像个英雄,那也是影片最催人泪目的一刻。它明白自己的命运,对此并无怨悔,并衷心祝福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们与童真的诀别,不也总是这样笑泪并存。

    幽暗的潜意识里藏了许多我们尽力想忘记的东西。他们通常挥之不去,顶多躲在厚厚的大门后面打个盹,一不留神受了惊,就会跑进你的噩梦大闹一番。小丑在美国少年的文化中是恶意陌生人的恐惧化身,斯蒂芬?金还专门写过一本《死光》,而我的梦魇中经常包含小学时看过的《异形》。皮克斯电影主调阳光灿烂,但他们绝非不擅长吓人伎俩,《怪物工厂》是变奏的惊悚片,《玩具总动员3》有巨婴和焚化炉,再稍微用力一点,就能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而他们总是一触即放,迅速嫁接到喜感场面,保证可怕的东东不会潜入观众的梦境。

    将大脑组织拟人化,很喜人地呈现了我们想象中脑部的工作状态,并让我们有兴趣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比BBC的科普纪录片更启发求知欲。片尾一节指明了续集的方向,人人都有一个精彩无限的脑内指挥部,其中的情绪司令官们造型、个性迥异,遭遇千奇百怪,按照这个思路,银幕上的每一部电影,都可以衍生出一部“头脑版”。而同样传奇的故事,正在我们每个人脑内上演。皮克斯的动画,从来不止是一个虚拟空间里一群萌态角色的打打闹闹,它的世界观总能让人在现实中找到照应,不仅刺激视听,也轻轻触碰着心灵。

    《头脑特工队》的真正魅力在电影结束后才开始发酵,它带我们引见了每个人脑中独有的情绪小伙伴,在你清醒的时候,它们想尽办法逗乐你,惹恼你,警告你,让你百感交替,保持鲜活,在你入眠的时候,他们也在不遗余力制造精彩的梦境剧场,让你的生命不至于在床上荒废。你的每一次情绪变化,都是跟这群小伙伴玩耍的结果。无论你身在何处,它们永远与你同在,它们是绝不抛弃你的朋友,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后,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被群体遗弃而落单,是皮克斯动画一贯的母题,它们也总是提供各种治愈,但从没有这样inside out的颠覆疗法。因此,我挺喜欢香港的译名《玩转脑朋友》,大陆翻译海外动画,不是“总动员”就是“特工队”,冰冷无新意,为了商业增值而罔顾艺术的做法,是对皮克斯创新精神的极大侮辱。

    PS。开场7分钟的成长蒙太奇,犹如《飞屋环游记》那十分钟年华老去,我还担心会像《飞屋》一样好戏全在开头,还好越看越精彩。谁说皮克斯才尽的。据说本片包含了对《玩具》、《海底》、《赛车总动员》,《料理鼠王》,《飞屋环游记》的致敬,可我只能看出戏仿《唐人街》的那句“算了,杰克,这里是云彩镇”。

    PPS。彩蛋必须加分,主创还巧妙表明了一番“狗比猫聪明”的立场,狗具有自我意识,虽然没有人类那么理性和井井有条,至少行为发自明确的因果,所以能担当忠诚的守卫;而猫纯粹是喜怒无常,捉摸不透,难怪象征着神秘与各种迷信仪式了。(文/方聿南)
    【详细】
    7516205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