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楼子,狄龙和姜大卫冷战前最后一次同框的电影,我一直没忍心看,一直放到昨天。
看了之后,我非常感动,我觉得看了这么久的张彻电影,这一部是张彻一直以来最想拍的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数数邵氏拍过几部战争片就知道了,邵氏拍电影不太讲情怀,什么赚钱拍什么,一个题材火了必然会把这个题材拍滥了,拍到不赚钱了才罢手。邵氏拍的大场面电影基本上都是张彻导演的,其中,十三太保尚且是赚钱的,但是水浒传、荡寇志就不太赚钱,加之七十年代嘉禾崛起邵氏减产,邵老板后来基本都不投钱拍这类大场面战争片了。张彻出走台湾,设立长弓电影公司,一定程度上也是想摆脱邵氏的摄影棚,拍摄一些自己更中意的题材,比如《八道楼子》。
《八道楼子》的制片,简直让我分分钟感受到了“经费在燃烧”……张彻大概是找了台湾陆军部的朋友借来的坦克,还有连续的爆破,精良的服饰,看得我眼睛都直了,这是不是那几年投资最高的华语电影之一?最让人不适应的是,电影竟然都是外景拍的,而不是邵氏的棚。《八道楼子》的主题也是邵氏罕见的严肃题材——抗日,家国情怀,民国万岁,还有什么比这样高尚的情怀更值得牺牲的场景么?还有什么比打日本鬼子更高尚的矛盾暴力元素么?好像没有,就连广电总局都无法拒绝这样暴力元素电影吧?有了这样高尚的大前提,血腥、暴力、和随之而来的漫长痛苦的惨烈死亡才会显得更加动容,这些英雄的血液不会白流,他们的牺牲会被后人永远铭记,不会像《马永贞》、或者《报仇》的小人物主角的死亡一样被人所遗忘。张彻电影中的男人永远是为了死亡这个终极目标而存在的,死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对于男人而言,似乎很少有比保家卫国更加高尚的死亡理由了。
张彻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商业片导演,既然是商业片,一定要考虑到其可看性,那么张彻擅长的功夫片元素:盘肠大战、肌肉、必然不会少,让那一众主角以五花八门的方式痛苦漫长的死亡镜头也不会少,什么拿个手榴弹炸坦克,一顶机关枪干掉一个连。而这些元素加入到抗日题材中,以现在的眼光看就不得不说像抗日神剧了。虽然他的很多情节设置,比如说最后日军放走了那个穿国军衣服的小孩,日军最后给这几位将士立了个碑(碑文是张彻的笔迹)这样的描述,没有矮化日本人,比现在的抗日神剧还是更加高明一些,但是依旧不讨观众喜欢。我也不是特别喜欢,为什么?本片的剧本设置明显是要把最后的牺牲作为全剧的矛盾高潮,而为了推进这种牺牲的伟大、渲染最后死亡的壮烈,前面的剧情设置都是为了这个牺牲而服务的。但是前面的剧情、基本上只是交代了八道楼子这场战役的背景、以及每个主演个人的生活轨迹。主演或是因为战争而夫妻分离的平凡男人、或是在坚定不移的军人、想要报仇的戏子。这些事件并没有特别丰富的曲折与矛盾,因此除了最后牺牲的高潮、主演五花八门的死亡之外,全片没有特别多的爆点。其在商业上的失败也就不难预见了。
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总是走神,我对傅生这类小男生,和戚冠军的腱子肉不太感兴趣……而且戚冠军开始露肉之后,狄龙露的就明显少了,这点让我很难过……很难过……很难过……还是喜欢看狄龙露??。狄龙姜大卫之间,明显不如以前对望的眼神来得透彻,这点也让我很难过……很难过……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