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影评

34372723
  • 阿泽
    2020/8/29 21:19:32
    脱离了客观与公正,一切都是神。

    现在拍的这些片子,无论是抗战片还是现代题材的,有一部是客观公正反映实际历史情况的吗?现在拍着拍着全拍成了神剧。不想神都难。如果真实的历史,真是如电视所说,现在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变一变?我们的英雄人物英俊潇洒,有勇有谋,俊俏可爱。敌人又傻又笨又滑稽,真不知道日本人那8年是怎么混过来的。在中国简直是遭罪遭偷透了。

    现在拍的这些片子,无论是抗战片还是现代题材的,有一部是客观公正反映实际历史情况的吗?现在拍着拍着全拍成了神剧。不想神都难。如果真实的历史,真是如电视所说,现在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变一变?我们的英雄人物英俊潇洒,有勇有谋,俊俏可爱。敌人又傻又笨又滑稽,真不知道日本人那8年是怎么混过来的。在中国简直是遭罪遭偷透了。

    【详细】
    12836167
  • 任心
    2013/2/4 10:09:09
    且说道德沦丧与返祖
    事实证明,从众这种心理果然要不得,往往耗时,伤心又动气,大大的划不来。
    虽然深知这个道理,但俗人嘛,谁没个从众心理,于是在众多网友强推的情况下,我终是没忍住,看了这部片。
    没看前,是有些期待的,韩国这些年也算拍过几部不错的悬疑片,都是主打复仇的基调,不能说赞同,但起码师出有名,行为也就因此显得高尚了几分。
    但这部电影确实配不起它所获的那些殊荣。
    这不是评审水准的降低,而是人
    事实证明,从众这种心理果然要不得,往往耗时,伤心又动气,大大的划不来。
    虽然深知这个道理,但俗人嘛,谁没个从众心理,于是在众多网友强推的情况下,我终是没忍住,看了这部片。
    没看前,是有些期待的,韩国这些年也算拍过几部不错的悬疑片,都是主打复仇的基调,不能说赞同,但起码师出有名,行为也就因此显得高尚了几分。
    但这部电影确实配不起它所获的那些殊荣。
    这不是评审水准的降低,而是人类道德的沦丧。
    有些人看到这里怕是要勃然大怒,说出诸如“爱情没有界限”之类的豪言壮语。这就像很多人在同性恋的问题上拿出动物之间的同性交配行为去比喻,这里要强调的是交配两字,交配不是爱情,披上爱情的外壳也改不了发情的实质。
    这个时代,人们喜欢说谎,总是把“爱”挂在嘴边,把“做”字隐去不说,化作实际的行动。
    于是,社会上多了很多发情期的交配行为,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时间。
    于是,电影里多了很多极尽扭曲的变态情节,说是宣扬真爱,却不过是拿畸形作为嚎头和卖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好这一口。
    我不禁要想导演是以何种心态去拍这部电影,是为了抵制或是为了提倡?真相永远也不会浮出水面,因为人们习惯听谎言,习惯把谎言当做真相。
    于是就有了那些5星好评中所谓的“真爱”。
    李有真真的爱他的姐姐吗?或者说,李有真真的有爱过他的姐姐吗?
    我没看出来,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用充满欲望的手抚摸他姐姐的胴体。性和爱虽然存有纽带,但若硬有人要将两者划上,不是疯子就是变态,不认识这两个字的人是例外。
    性,是为了满足自己。
    爱,是为了圆满两个人。
    再说吴大修和他的女儿。
    (打这行字的时候,我突兀想到了《女魔头》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男人让女主人公在为他提供性服务的时候喊他爸爸,女主人公问了他一句话,大约是他真会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干这种事吗?因看得已有些年头,记忆难免模糊,此处或有偏颇,较真者不妨自己去查《女魔头》的片段。)
    吴大修爱他的女儿吗?
    这里的爱是个模糊的字眼,它可以导向两个方面:
    一、是情人对情人的爱;
    二、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先说第一点。
    似乎颇多人认定吴大修是爱他的女儿的,以情人的方式。
    很纳闷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
    因为剪舌头的那段戏吗?还是因为最后的场景?
    被设定和操纵的交配行为怎么就突然和爱挂上钩了呢?这中间得跳跃多少逻辑啊!更不用说一个被“无故”(吴大修在被关时并不知道是谁,为了什么要关他)关了那么多年,有足够的时间去仇恨、去愤怒、去坚定复仇信念的人居然那么轻易地就被人催眠了。
    我承认,看到这个设定,我恍惚间如同看到了滚滚天雷。
    这种粗制滥造的情节就像这些年在各本书籍,各部电影、各个电视连续剧里大剂量重复的失忆桥段,完全是为了剧情的需要牵强附会。
    一个人,在那样的孤独中,该疯早疯了,该死早死了,能活下来,不说意志力强到让世人皆望尘莫及,起码,不会是被催眠师操控的种。
    打到这儿,我又有些忍不住想要吐槽,为什么吴大修同志从被关到被放,那么常的时间里,行为举止及思想居然全部都未见一点点成长。似乎不是被关了很多年,而只是我们看电影时进行的那一小段时间。
    于是莫名其妙地被个没有职业操守的女人催了眠,又于是莫名其妙和其女儿滚上了床,再于是莫名其妙就被很多人说成了“真爱”。莫非是都信了那句“通往女人的心经过阴道”?(全文文字或有不同,较真者请自行查证。)
    不管这句话说得是否有理,显然,它都未将阴道和男女两人间的爱情联系在一起,因为爱情是双方的选择,不是单方的定夺。
    说到双方,我就又纳闷了,为什么给这部片写好评的人就压根没想过要去探究李有真的姐姐是否爱自己的弟弟,吴大修的女儿又是否爱她的父亲这样的问题呢?
    是因为没法往他们宣扬的“真爱”主题上靠而刻意忽略吗?
    显然那些打高分者可以借着李有真的变态复仇而硬说李有真爱其姐,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说那个光凭怀疑自己怀孕就要自杀的姐姐对她的弟弟存有爱情,尤其这位姐姐还有在干限制级的事情时随身带着镜子的古怪习惯。它奇异地让我想到陈冠希的艳照门。估计没哪个人会脑残到说陈冠希爱过所有那些和他有染的女人吧!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压根儿不可能。
    至于吴大修的女儿,那些宣扬“真爱”主题的高分评价者们就更无法自圆其说了。因为片中吴大修的女儿根本就不爱吴大修,所谓的爱是催眠的结果,是不知道真实身份的结果,说什么“爱没有界限”,其实这个可怜的女孩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更谈不上爱到能冲破界限了,这是最基本的逻辑,连这都无法理解的人,是不适合生活在正常社会里的。
    也许有人会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会引经据典说出自认很有哲理的话,比如“父亲是女儿心中最完美的情人”,我倒是不介意为说这话的人做个简易画像——母亲嫌他不如别家孩子,妻子嫌他不如别的男人,身边的女人都瞧不上他,于是他只能通过对天真不知事,在中国传统教育下对父母有种盲目崇拜的年幼女儿的意淫,来给自己圆个是男人都有的征服者的梦想。多么自卑而可怜的人啊!即便其女儿年纪渐长后也许越看他越不顺眼,他也依旧会安慰自己,这是女儿看着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恩爱在吃醋呢!
    估摸着看官都要觉得可笑了吧!
    因为这是典型的自卑怯弱、逃避现实的表现。
    和爱没半点关系。
    和其女儿对其的想法也没有半点关系。
    不是父亲是女儿心中最完美的情人,而是,那些个变态父亲自认自己是女儿心中最完美的情人,自认因为女儿是自己的血脉延续,所以如同自己的所有品。他们把自己假想成了造物者,认为由他们创造的女儿理应归属于他们所有。这种想法,即不尊重自己的女儿,也不尊重辛苦诞下孩子的妻子;即不合情,也不合理。
    打了这么多,估摸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太多,但既然有了吐槽的心,不吐出来怕是就要显得扭捏了。
    所以,继续吐槽第二点吧,父亲和女儿,亲情的爱。
    电影里同样没有任何刻画。
    因为电影总在极力模糊情爱和亲情之爱,用意是很明显的,没有这些乱伦、情色、血腥的画面,要如何才能刺激市场呢?
    显然,如今的导演已经不再心心念念想着提升自己了。
    他们满脑子装着票房,装着龌龊的有毒思想,当这两者被搅和在一部电影里,我仿佛看到了前不久刚在网上看到的一副漫画——电视的屏幕上是一个人的光裸的屁股,屏幕前坐着的是两个特殊的人,特殊,是因为他们的头变成了座便器,只装粪便。
    这就是眼下很多观影人的状态。
    是一种被毒害,却还津津有味的状态。
    当道德沦丧至此,似乎说什么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悲哀。
    现代人对道德的漠视正让人类走向返祖的道路,长此以往,一切的文明都将不复存在。杀戮和掠夺会变成随处可见的平常现象,发情和交配也会变成随处可见的平常现象。人类会只记住原始的本能,退化为禽兽,互相厮杀,甚至互相吞噬。
    那就是人间地狱。
    这便是很多人在憧憬的未来。
    当然啦,他们不会承认,他们会坚称他们要的只是一点自由。但是说穿了,他们要的是伤害别人的特权,是控制别人的特权。
    无奈,颠倒黑白的本事嘛,这些人厉害的很,就像本片的主创们,这些人实在都应该去做演员,专扮披着人皮的禽兽,那真叫一个契合!
    言至此,已近尾声。
    我不是卫道夫式的人物,尤能分清新思想和返祖现象的不同。道德沦丧不是新的思潮,而是可耻地倒退,是人类对文明的毁弃,对自己“人”这个身份的背叛。
    人,不是一撇一捺,它所传递的是撇捺相依、顶天立地,毫无疑问的正能量!

    任心
    于2013年02月04日早07点59分
    【详细】
    57673175
  • Lotus.
    2009/11/15 6:02:44
    美人依旧。
    美人,
    美人,
    很美的名词,
    不是么。
    形容女人,
    觉得很完美。
    前些天在某处看到这句话,
    “女人不坏,请用力爱”
    读后,感觉振奋,
    觉得这是应该如共产党标语一样用红条幅题上悬挂起来的,
    它是需要瞻仰的。
    然而,
    有爱 就会牵扯到感情,
    感情, 就是自私的产物,
    女人一旦自私,不会不坏,
    美人,
    美人,
    很美的名词,
    不是么。
    形容女人,
    觉得很完美。
    前些天在某处看到这句话,
    “女人不坏,请用力爱”
    读后,感觉振奋,
    觉得这是应该如共产党标语一样用红条幅题上悬挂起来的,
    它是需要瞻仰的。
    然而,
    有爱 就会牵扯到感情,
    感情, 就是自私的产物,
    女人一旦自私,不会不坏,
    只是旁人会因为她的原始动机而宽恕她的罪过。
    所以,
    没有不坏的女人,
    但仍然需要用力爱,用力爱,
    在你明白什么是爱的时候。
    如果说女人可以去评判,
    那男人就没什么可评判的了。
    就像是选择题,但只有一个选择。
    乌鸦放在哪里都是黑的,
    只是有的时候一群乌鸦聚集在一起时,
    你便不太注意哪个个体更黑了。
    那时你便不会去意识到黑其实是白的反义词,
    而只是觉得那是一个外壳,
    一个普遍通用的外壳。
    所以童话故事里,
    总有成群的乌鸦扑腾着向女巫身边飞。
    这 便是全世界了。

    那个老男人在床边对女人说“你是个腐朽,愚蠢,落后的女人”
    女人便撇嘴啜泣起来,
    脸上黏有残妆。
    “为何你几年前不这么说我”
    女人这样反问,
    只是语气是那么软弱。
    我想,
    如果彼此无关,
    同样的话,
    后果想必会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我期待这个时刻。
    十分想像个伟大的领袖一样站在主席台上拿着麦克风做演讲,
    意味深长的对着台下千万万妇女说,
    “你们很美丽,真的很美丽, 如果你的男人说你半点不好,请你不要哭泣,离开他。”
    你抬抬头,太多黑色皮毛的鸟在扑腾着翅膀,
    它们比谁都想要个归宿,
    虽然最后面对的只是个有着充分食物的囚笼。

    老男人与少女亲近,
    紧贴的感觉,
    男人心里相比翻滚的太多。
    如此新鲜的花骨朵,
    没有盛开的妖艳,
    但足以让其窒息和流连。
    你已戒不掉如此沁人心脾的感觉。
    反复递进达到各自极限,
    但当你们站在底线的边界时,
    就会发现你们相隔的如此之远。
    也许没有比此更让你失望。
    好像那个红衣服的女人在沙漠的木屋里倚着窗口对着镜子哀叹
    终于是自己输了。
    年华老矣
    【详细】
    27531070
  • 画蛇点睛
    2020/3/29 3:19:46
    套路确实有些老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冷冻》这部《生死缆车》有些类似。这类小成本电影的手法,基本都是用密室的手法,在小空间里人们无法与外界联系,而产生心理上的变化的过程来描述,往往这类片子放到最后,都会变成情绪失控、做出过激行为的事,真的是百试不爽...

    这片让我最想吐槽的是,女主角真的是超作,而这样的作法,却只是害死了周围这一群朋友,好无语??

    生死缆车.Breakaway.2019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冷冻》这部《生死缆车》有些类似。这类小成本电影的手法,基本都是用密室的手法,在小空间里人们无法与外界联系,而产生心理上的变化的过程来描述,往往这类片子放到最后,都会变成情绪失控、做出过激行为的事,真的是百试不爽...

    这片让我最想吐槽的是,女主角真的是超作,而这样的作法,却只是害死了周围这一群朋友,好无语??

    生死缆车.Breakaway.2019.BluRay.1080p.x265.10bit.DTS-HD.MA.5.1.mkv

    12448425
  • Wongwongwong
    2022/1/25 15:43:54
    俄狄浦斯

    结尾可以更残酷一点——弑父娶母,“娶母”已经有了,干嘛不来个“弑父”呢?比如:父子引出无数个妖怪以后,儿子故意把父亲推出圈子,自己趁机狂捞金币。。

    几个疑问:

    小儿子去世以后,母亲从大宅回来带大儿子出走,拿出一枚金币,但脸上莫名出现一道疤,什么意思?难道母亲

    结尾可以更残酷一点——弑父娶母,“娶母”已经有了,干嘛不来个“弑父”呢?比如:父子引出无数个妖怪以后,儿子故意把父亲推出圈子,自己趁机狂捞金币。。

    几个疑问:

    小儿子去世以后,母亲从大宅回来带大儿子出走,拿出一枚金币,但脸上莫名出现一道疤,什么意思?难道母亲也知道获取金币的秘密?只是她不贪心,拿了一枚就好?

    为什么里面小男孩和合伙人的发型装束都像清朝人?还是正儿八经的“ “金钱鼠尾”,好奇当时的地缘情况。

    儿子的一只腿是跛的,一直垫着脚走路,男主曾说“小心我把你另一条腿也打折”似乎能解释,但影片最开始,镜头一路跟着母亲走进大宅,母亲的内八字也很不正常,不知这两处有什么特殊寓意?

    【详细】
    14165463
  • 小鸡炖蘑菇
    2021/7/31 16:54:05

    为什么我看女主傻了吧唧的呢。不太喜欢反正,女配都很有特色,都不是好看的那种,但演技都还行,顶多我还能看进去,只不过要是把每集最后的几分钟弄成一集就好了,不然断断续续的,看着挺烧脑的,然后故事挺老套的,就没啥新颖的地方,当一个偶像剧看确实不错!周柯宇真的挺宝藏的,在里面就是有点晒黑了吧,但还是很精神的!!

    为什么我看女主傻了吧唧的呢。不太喜欢反正,女配都很有特色,都不是好看的那种,但演技都还行,顶多我还能看进去,只不过要是把每集最后的几分钟弄成一集就好了,不然断断续续的,看着挺烧脑的,然后故事挺老套的,就没啥新颖的地方,当一个偶像剧看确实不错!周柯宇真的挺宝藏的,在里面就是有点晒黑了吧,但还是很精神的!!

    【详细】
    13718159
  • lengshan
    2013/7/7 19:37:21
    《咒丝》的人文关怀
        咒丝的出现赋予了惊悚片新的意义,它不再只是充当人们寻求茶余饭后刺激的手段,它同样可以担负起人文关怀的责任,这是比感官刺激更高的层次。恐怖片不是仅有娱乐的效力,甚至可以从反面推动人们对某些现象的反思。
        记得初中时观看日本恐怖片《裂口女》,之后好几天都蒙着阴影。这样的阴影不是精神的层面,而是感官的恐怖
        咒丝的出现赋予了惊悚片新的意义,它不再只是充当人们寻求茶余饭后刺激的手段,它同样可以担负起人文关怀的责任,这是比感官刺激更高的层次。恐怖片不是仅有娱乐的效力,甚至可以从反面推动人们对某些现象的反思。
        记得初中时观看日本恐怖片《裂口女》,之后好几天都蒙着阴影。这样的阴影不是精神的层面,而是感官的恐怖,因为即使独自呆在家里的小院内,都要不住的警惕张望,生怕一个手拿大剪刀的女鬼在我不经意时出现。然后是《稀人》,同样是描述了精神病人的世界,但是里面的血腥以及精神病人变态的思想余毒几乎像浓浓的黑云般令人压抑很长时间。如果让我重看一遍,我会坚持拒绝。画面的血腥以及恐怖是次要的,我拒绝此类影片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里面几乎没有正面的东西,没有人情的东西,换句话说,影片的出发点以及所宣扬的就不是健康的,为了恐怖而恐怖,为了扭曲而扭曲。
        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人性以及现实生活关注的增多,出现疑问,之前推崇日韩泰的一些恐怖片,除了恐怖氛围或是画面的营造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什么值得人们去保留的呢?我们追求的目标难道就仅仅被吓一吓,然后带着满意的表情向它们致敬,并且冠以经典恐怖片的头衔。起码现在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日韩的恐怖片的模式,因为咒丝的出现能让我们从道德以及精神层面思考恐怖片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惊悚片,出色的恐怖氛围的营造是必要的,否则就不是惊悚片了,但正如人不光有物质的躯壳,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内容丰富的不得了,有情感,有思想,有道德,有良心,这个精神世界使人称之为人。假如真有野人,虽有与人类似的躯体,但没有人类的精神层面,它也仅仅是动物的层次。但精神世界也有区分,有高尚的,有罪恶的,有圣洁的,也有污秽的,人的精神层次使人有三六九等。
        同样,我们可以到影院追求漂亮的躯壳,就是感官的惊悚,寒气逼人的营造,这是物质层面的追求,好像每天都要吃饭,而且要吃的好,虽是物质的,也必不可少。还有一种追求,就是精神层面的,里面又有区分,有让你蒙上心理阴影的,也有让你对现实状况进行反思,以便修订今后生活的。对我来说,我崇尚最后一种,惊悚片不仅要有躯壳,还要有灵魂,不仅有灵魂,这个灵魂应当是正面的。这点,咒丝具备了。
        别人可以继续推崇他们的日韩惊悚,我虽并不感冒,但也尊重他人的个人意愿。但是,关于咒丝,不管别人如何评价,在表达的人文关怀的主题方面,我一直挺你。起码,我自己能够反思,有和睦的家庭比什么都重要,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详细】
    61511187
  • haru_浅花迷人??
    2022/12/9 13:25:11
    试问女主有多茶

    每天下午奶奶都在看,因为居家办公墙不隔音被迫一起看,真是天雷滚滚五雷轰顶,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女主,现在已经到了出门接杯水看到女主脸都反胃的程度????(心疼演员得演这种垃圾东西)气得我跑来豆瓣写影评来骂人,太痛苦了,哪怕拍雷锋故事都别拍这种东西来洗钱啊这是精神污染啊。反派虽然脑残也不干好事饭此时此刻我只希望她一刀把女主捅死,我受不了了

    每天下午奶奶都在看,因为居家办公墙不隔音被迫一起看,真是天雷滚滚五雷轰顶,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女主,现在已经到了出门接杯水看到女主脸都反胃的程度????(心疼演员得演这种垃圾东西)气得我跑来豆瓣写影评来骂人,太痛苦了,哪怕拍雷锋故事都别拍这种东西来洗钱啊这是精神污染啊。反派虽然脑残也不干好事饭此时此刻我只希望她一刀把女主捅死,我受不了了

    【详细】
    14810194
  • 影探
    2018/6/28 15:15:48
    这种爱,比强奸更恶心!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今年的圣丹尼斯电影节上,有这样一部电影,当它播完之后,所有观众都陷入了沉默。

    这就是《信笺故事》。

    信笺故事

    The Tale<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今年的圣丹尼斯电影节上,有这样一部电影,当它播完之后,所有观众都陷入了沉默。

    这就是《信笺故事》。

    信笺故事

    The Tale

    9470368
  • MioChung
    2021/1/28 14:05:41
    公众人物不能为所欲为,舆论就可以吗?

    霍伟伦的明星女友和男演员恋情的消息被曝出,在林中硕的公关下这个事件终于得到平息。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媒体的疯狂,女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被放大,因此没有某种程度的选择权利。我想到了之前的马林女友案,他们只是普通人,但媒体却为了热点蜂拥而至,如果不是公关及时解决了这件事,那么媒体说不定会成为这起事件中毁灭马林的“凶手”。在当下网络大爆炸的时

    霍伟伦的明星女友和男演员恋情的消息被曝出,在林中硕的公关下这个事件终于得到平息。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媒体的疯狂,女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被放大,因此没有某种程度的选择权利。我想到了之前的马林女友案,他们只是普通人,但媒体却为了热点蜂拥而至,如果不是公关及时解决了这件事,那么媒体说不定会成为这起事件中毁灭马林的“凶手”。在当下网络大爆炸的时代,舆论如此之疯狂,难道就没有底线吗?

    今晚躲猫猫案发生,鹰瞳率先报道了这起事件中的两个主角:田凡、唐方舟。这篇报道虽然是一篇实事求是的报道,但是也无法忽视它在公众中的引导性,田凡和唐方舟的个人恩怨是引起人们讨论的焦点,根本没有人在乎凡今和凭舟这两家公司到底谁会赢得官司。舆论的可怕也反映在,它往往影响到事件本身的结果,许多次公关危机的解决都主要取决于舆论的平息。

    如何控制舆论?它是不可控的,和媒体不同的是,媒体从业者可以选择性地、有倾向性地去公开和报道某个事件,但舆论没有那么强的选择性和辨别能力。舆论涉及到的主体太过于广大,“吃瓜群众”络绎不绝,永远占据在热点最前线。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还看到了两个不同的角度,一个是媒体,它是舆论的引导者,许雯雯这样有职业操守的记者还好,起码会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但在生活中却不是每个人都是许雯雯;另一面是公关团队,负责处理和善后舆论带来的危机事件和影响,但是公关团队亦需要职业道德。公关行业要周全地不只是客户的利益,还有整体的社会价值观,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公关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舆论看似可以为所欲为的当下,我们更应当思考,是什么促使了这一切?从这些公关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详细】
    13171802
  • 阿枭枭
    2021/12/8 23:55:05
    星星之火,反正燎到我了

    并不是小说党,机缘巧合下有幸看了首映,按捺不住立刻来写写,即时感受,会随缘更新一下内容。

    并不是小说党,机缘巧合下有幸看了首映,按捺不住立刻来写写,即时感受,会随缘更新一下内容。

    14054235
  • 豆瓣酱
    2020/1/21 10:52:32
    童年经历对成年影响的探讨

    最近看了新恐怖片《夺皮》,影片有一些儿童期经历对成年影响的讨论,我查了查选择了几篇内容比较详实的文章,转载过来,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如果想从心理学的层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恋爱方式的成因,你可以读一读发展心理相关的书籍。下面是从人格发展阶段尝试来解读人格类型。依恋期:(0-18个月)婴儿出生前,母亲的子宫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世界,

    最近看了新恐怖片《夺皮》,影片有一些儿童期经历对成年影响的讨论,我查了查选择了几篇内容比较详实的文章,转载过来,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如果想从心理学的层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恋爱方式的成因,你可以读一读发展心理相关的书籍。下面是从人格发展阶段尝试来解读人格类型。依恋期:(0-18个月)婴儿出生前,母亲的子宫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世界,此时与母亲是共生关系。婴儿的出生是与母亲的第一次分离,之后他将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一切都使他感到自己生存受到了挑战。 如果他在需要的时候立即能得到母亲的奶头和怀抱,他便感到回到了原来安全舒适的母体里。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也就成为他的最基本需要,如果这一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即造成了婴儿的心理伤害。由于婴儿对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类型并伴随他们终生。1儿童:对遗弃的恐惧一些母亲对孩子依恋需要的反应不稳定:有时候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有时候则不能。这样的孩子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安全感,他一方面使出全身解数,努力地用哭闹吸引母亲的注意,从而使自己的依恋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却又为自己受到冷遇而感到愤怒。母亲成为他愉快与痛苦的同一源泉,他在生理和情感体验上的愉快、满足与愤怒、伤心交替出现,因而形成了他对母亲的爱和恨并存的矛盾情感。这种儿童我们称之为依恋儿童。成年:依恋型人格如果依恋的处境不能在后来的成长阶段中得到改变,在这一阶段中没有得到的需要将会成为他们的基本人格特征而伴随终生。在成年之后他们对依恋的需要始终存在,当他们进入了一个亲密关系时,这种依恋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矛盾中心不满就是:“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每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对方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要求对方时时刻刻的关注,不能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他们总是在埋怨对方对自己不够关心,辜负了自己的爱,并总是试图用生气,吵闹,和威胁等手段来迫使对方来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和他们在婴儿时期用哭闹的方式来获得母亲的关心是一样的。由于强烈的不安感和对遗弃的的恐惧,他们心中充满了嫉妒和猜疑,无论对方如何表白,他们还是难以给对方以信任。生气,哭闹,吵架,猜疑嫉妒都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归根结底,这是源于他们早年对母亲怀有的爱与恨的矛盾情感。2儿童:对拒绝的恐惧另一种母亲是持续的情感冷漠的妈妈。出于种种原因不喜欢孩子,这种母亲对孩子在情感上是冷酷的,甚至很少愿意去抱一抱孩子,打骂孩子也是家常便饭。这种母亲的孩子相对是比较孤独的儿童,他们往往惧怕亲密的接触,虽然事实上他们也曾象其他儿童一样需要妈妈的爱护,但是每次对母亲依恋的渴望和要求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因此他构造了一个不真实的自我,他们看起来很独立,实际上是否定自我的需要,恐惧与他人接触,其目的只是为了回避由此可能带来的痛苦。这样的孩子常常被认为是“好孩子”、“乖孩子”,妈妈为孩子早早就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而感到骄傲,在后来的生活中,孩子的这种所谓“独立性”也许会受到社会的赞许,甚至他自己也会为自己的“独立性”骄傲,但是婚姻生活里有痛苦在等着他。成年:孤独型人格如果孤独儿童的生长环境不变,他在幼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将随着他的成长而成为他的人格中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如同在幼年一样,他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事实上他不是没有亲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时期把这种需要放弃了。他们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因为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他们显得似乎很独立。他们在配偶的选择上往往与依恋型的人有缘份,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依恋型的人往往较为主动,从而缩短了由于他的冷漠和退缩造成的距离空间,使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建立。当然,回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是一但亲密关系确立之后,因为过多的亲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退缩特点就会浮出水面。探索期(分离期)(18个月-3岁)当孩子的生存环境稳定后,他们的兴趣从如何吸引母亲的注意力逐渐地转向了周围的世界,开始要离开母亲的呵护去探索他的周围空间了,这就是孩子的人生的探索阶段。这时候的孩子一方面需要尝试着越来越多的离开母亲身边,从而证实自己日益增长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心中充满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失去母亲呵护的不安全,因此他们同时又要求不断地得到安全感。这是个矛盾的心理要求。1儿童:对被控制的恐惧有一些溺爱孩子的母亲可能在孩子的第一阶段(依恋期)做得较好,可以较多地满足孩子对依恋的需要。但是她在第二阶段上往往出现问题。她可能过分呵护孩子, 生怕孩子出现意外而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动。她们总是在冲着孩子嚷嚷:“回来,那儿不能去。”“回来,那儿会摔倒的。”这样,她就关闭了孩子通往外面精彩世界之路。她们这样做,可能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但更可能是出于自己对遭受孩子遗弃的恐惧,和自己对孩子的依恋,她不能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孩子的反应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拒绝回到母亲身边,总是设法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逃离母亲的控制。另一种则是虽然人回到妈妈身边,但是情感却对母亲关闭了,即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孩子,他们允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拧到一边,不让妈妈亲,他们最担心的是不要被妈妈控制和“吸收掉”。成人:回避型人格距离儿童长大以后成为回避型人格,他们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身体还是情感都是疏远的。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回避家庭生活:长时间忙于工作,喜爱经常出差的工作, 喜欢参加各种室外活动,即便在家里,也总是埋头忙于各种事情也不愿多坐下来陪陪自己的配偶。回避型人格需要自己的空间,配偶的亲密表示往往使他们浑身不自在。“你总是在控制我”,“你太粘人了”,“我需要一点自己的天地”,是他们经常发出的抱怨。他们与孤立型人格不同,孤立型人格否认自己对亲密的需要,而回避型人格则会正面显示他们对亲密的需要。他们最喜欢那种来去自由的关系,当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对亲密的需要时,特别是当他们感到某种内疚或对遭到遗弃的恐惧时,便会从自己的小天地里走了出来,向自己的配偶频频示好,去取悦对方。当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特别是当他们感到了对方企图保待这种亲密状态,或对自己有进一步需求时,他们便会立即退缩,甚至生气:“你怎么没完没了?你的要求得太多了。”迫使对方离开自己。等他们再次“出山”的时候,他们会“忘记”与 对方之间的不愉快,会奇怪对方为什么如此不高兴。他们会试图改变对方的情绪,或批评对方对自己的冷淡:“我都有没事了,你怎么还没完没了?”如果气氛不能得到改善,他们会再次走回自己的小天地里去。回避性人格的另一个类型是我们常说的“花花公子”类型的人。他们需要不断地吸引异性的注意力,正如小时候需要不断地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一样,但是又不能保持与异性的关系。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来获得异性的爱,可是一旦进入一种稳定的爱情关系,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厌烦,因为他们感到了被控制和被“吸收”的威胁,于是就又想方设法摆脱和终止这个关系。同时他们对依恋的需要并不因此而消失,他们就又开始了另一段恋情。对他们而言感情是矛盾的,既有对依恋的需求和对被遗弃的恐惧,也有对独立的需求和对被控制的恐惧。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的依恋期不能满足他对母亲的依恋要求,又在孩子的探索期严重地限制了他对独立和探索的需求,那么她就很可能造就了一个未来的感情不专一的“花花公子”。2儿童:对失去的恐惧矛盾儿童的父母通常是那些缺乏耐心的人,他们总是想总是鼓励甚至是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始他们的探索和独立阶段,而忽视了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又要回来以确认安全感的心理需要,使孩子在片刻的“探险”之后常常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从而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他们常对孩子说:“去,自己一边玩去!”“没看见我正忙 着吗?”“你是个大孩子了,别老缠着我。”结果造成孩子对独立的恐惧,害怕离开妈妈,这些孩子需要不断反复地确证父母是否随时都在关心着他们,爱他,他们总是眼睛盯着父母,唯恐自己稍有疏忽,父母就会消失。他们需要父母时刻都在身边。他们使用一切手段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他们与依恋儿童不同,生气、哭闹、抱 怨不是他们手中的武器,相反,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讨好妈妈,作出好孩子的样子,或者找出各种借口来得到母亲的注意力。成年:追求型人格矛盾儿童到成年后即形成追求型人格,他们总是想出各种方法去保持与配偶的亲密关系。与依恋型人格一样,追求型人格也惧怕被抛弃。但不同的是,如果说孤立型人格是害怕被:“拉回家”,那么追求型人格则是害怕“害怕找不到家”。对追求型人格来说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的灯是黑的,早上看到配偶不在身边都是很难以忍受的。他为了能够保持与配偶的亲密关系,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伺候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生怕与对方产生矛盾或不高兴,因为他们怕对方离开自己,所以总是设法安排各种共同的事情:出外郊游、看电影、逛街、上餐厅、运动等等。他们总是压抑自己的需要,将对方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不像依恋型人格那样总是在抱怨生气,他们很少抱怨生气,总是努力抑制自己的不快,习惯于看着别人的眼色,生怕对方不高兴。可是他们的种种努力往往并不讨好,而是使对方感受到窒息,没有一点个人的空间。对于失去的恐惧常常造成猜疑和嫉妒,他们十分留意对方的行踪或者表情,对可能出现的所谓“第三者”非常敏感。这种人常常在暗暗地伤心落泪,感叹“活得太累”。自我的确认和能力的形成(3-7岁)这时的孩子开始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现实世界,他想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周围世界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他开始了自我形成的生命历程。为此,他必须完成两件事情,这些都会在一生中影响到他与自我的关系和与他人的关系,这就是:(1)他必须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起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自我形象,以及一个稳 定,持续的他人(主要指亲人)形象。(2)确定对自己的能力的自我评价,从而确立自己的自信心。【自我的确认】在三岁之前,孩子在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时立即感到焦虑和被遗弃的恐惧。现在,大约在三、四岁左右,孩子仍像以前一样,需要安全感。于是他就开始将父母的形象装进自己的头脑里,以便使自己在离开父母身边时仍然保持与他们的精神联系,保持着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孩子开始把自己从精神上与父母开始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就是开始独立了,他立即面临的一个任务就是需要逐步地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的内心形象,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完成这一任务的。他们装扮成各种动物、人物、 卡通角色,等等,将特定的角色的特点经过自己的认同后组合成一个独特的个性特点固定下来。孩子在扮演各种角色中寻找自我,形成自我。这时的孩子表现为非常地注意父母对自己所扮演的各种游戏角色的反应,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并强烈地希望和要求自己的父母与自己一起来玩游戏。1儿童:对羞辱的恐惧然而,大部分的父母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方法是有问题的。这样,孩子的人格就被按照父母的意愿来扭曲形成了。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对孩子的“家教”,于是很多父母对那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点给予批评、拒绝、压制或惩罚:“女孩子不要那么疯,丑死了!”“这些东西是女孩子玩的,你是男孩子,羞死了!”“不要这么闹,静静地坐在那儿才是好孩子,”好孩子应该这样,好孩子应该那样……于是,孩子的人格就分裂成了两部分:一个是受到父母和社会赞同和强化的部分,所谓光明面的部分,另一个是受到父母和社会否定因而被压抑下去的部分,所谓“阴暗面”的部分。从此,孩子形成一个单一的,片面的人格,不再是一个拥有完整的自我的人。孩子会本能地对自己的“阴暗面”感到羞耻,甚至否定了它的存在。孩子将自己分裂成了“好的”和“坏的”,他会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所谓“坏的”一面,表现自己的所谓“好的”一面,并将它作为自己唯一的自我形象固定下来。他总是在努力地控制自己,控制他的自然的人性中被否定和压抑下去的部分不要“露”出来,以免受到羞辱。成年:古板的人格刻板的儿童到了成年之后即可能形成古板的人格,这种人性格固执,通常自我中心,缺乏灵活性,较少有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缺乏同情心。他以自己的“精确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性思维”以及高度的理智为骄傲,而以流露内心情感为耻。这种人显得比较冷静、理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计划性强,在社会的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常事业成功,是公司或机构中的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他们的这些性格特点也往往吸引了很多那些性格上较为感性、不理智、依赖性强的异性。他们也往往会选择一个与他性格相反的异性作为伴侣,因为她的身上具有自己失去的那些人格特点,只有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才会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完整,即我们常说的“性格互补”。但是这些性格特征很快就成为配偶痛苦的源泉。要不了很久,他就会开始不断地挑剔对方的毛病,正如他的父母当年对自己一样, 不能忍受对方身上的自然的、自发的和任何看起来“不符合理性”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应该是预先设计和计划好的,因此常常指责配偶:“头脑不清楚”,“自己都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好好想想再说。”他们视配偶为自己的支配对象。他们通常情感冷漠,甚至不近人情。他们最怕丢脸,过分强调自我控制,认为做人不要随心所欲,要有理性。他们把真正的自我深深地藏起来,于是显得很有城府。在恋爱婚姻中他们控制欲很强,固执己见,并喜欢用冷漠来惩罚对方。2儿童:对被忽视的恐惧另一些父母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这种自我确认的重要心理过程,完全不在意孩子在玩一些什么游戏,对孩子的游戏认为是幼稚可笑,不屑一顾,更不会对孩子在有些中扮演的角色给与积极的反应。如果父母从不参与孩子的游戏,不给予肯定,结果,孩子缺乏自我认识,缺乏个性,他们总是表现出多重人格的特点,并在自己的不同人格特征中间徘徊不定。他们情绪往往不稳定,常会无道理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一会儿生气。他们害怕被别人忽视,他们最受不了别人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因为这样会为使他们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成年:顺从型人格不被重视的儿童在成人后常常会抱怨:“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你无视我的存在”。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甚至情感,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情感,而不敢成为真正的自我,象变色龙一样,随时会根据环境来改变自己的颜色。他们总是在察言观色,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总是过分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对自我的认识完全依赖于别人的反应,他们的精力总是集中在如何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和关注。他们最怕被忽视,不被关心和关注。他们做人的标准是不要出风头,不要太有主见。他们总是努力地讨好和取悦对方,相信只要对方高兴自己就会得到关注、爱和幸福。然而无论对方给与他多少关注, 他仍然在抱怨自己没有被重视,没有被爱,或没有被承认。他们总是在抱怨对方控制欲太强,情感迟钝,他们常说;“你从不关心我,什么事情都要按你的意思去做。”能力的确定孩子在确定自我的同时,通常从四岁开始,试图确定自己对外界世界的影响,看看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和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自我评价。他们开始与同伴甚至父母竞争(如争夺关注),炫耀自己的能力。他们尝试做各种恶作剧,并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如果得到父母的赞许,他们就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尝试,直到受到父母的禁止或责骂,他们才会停止。1儿童:对失败的恐惧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尝试努力不是给与持续的鼓励和强化,他们生怕孩子会由于得到过多的奖励而“骄傲自满”。当孩子考试拿了95分而欢欢喜喜地回到家,向父母报喜时,他们就会说:“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怎么不跟人家得100分的比?”由于父母的鼓励和赞扬是如此的不易得到,孩子感到永远不够好,于是永远在追求成功和赞扬。他们不能面对失败,成功使他们自大,而失败则使他们自卑和抑郁。但是无论多么成功,他们都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成功。成年:强迫性竞争型人格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成为一个狂热的竞争者。他们往往事业成功,蔑视道德,缺乏同情心。他们总是指责别人不努力,太笨。他们生活的一切目的就是竞争,竞争,再竞争。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不断获胜,才能维持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不能容忍和承受任何失败。他们做人的标准是不要失败,不要犯错误,永远在追求完美。因为他们深信:“如果我是最优秀的,就会得到爱。”他们在恋爱婚姻中总是要居高临下,控制对方,家庭也是他们竞争的战场,而对家庭的支配权就是他们竞争的目标。他们倾向选择一个能力明显比自己差的人作配偶,一方面要求配偶服从自己,崇拜自己,但又同时不断地抱怨对方胸无大志,太笨。2儿童:对竞争的恐惧有些父母从不给与孩子鼓励,总是在批评和指责。他们总是对孩子说:“你看人家xxx多聪明,xxx多优秀。”“这孩子好不了”“这孩子将来怎么办?”这样的教育是孩子不知如何表现自己的能力,即使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也往往不被父母认可;“学习不好,歌唱的再好也没用。”“这都是些歪门邪道的玩艺。”孩子常常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敌意。他们从不公开地与他人竞争。他们表面上从不竞争,也不愿意参与那些与竞争有关的游戏,但他们胜利的方法是如何让别人失败,如背后说一些坏话,告状。他们为了避免失败或批评总是回避做出决定,却对别人的决定充满了不满或敌意,而且常常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等着别人的失败。他们缺少同情心和良心。他们回避一切竞争,却总是在抱怨不公平。成年:巧妙的妥协型人格这些孩子长大后,如同他们小时候一样,不喜欢参与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和运动。在人际关系中,喜欢当面奉承但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或用手段贬低和破坏别人的名声和形象,使别人痛苦而从不自责。他们通常从事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从不公开与看起来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竞争。而是表示无兴趣参与竞争,说:“我从来不愿出风头”然后通过贬低别人而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们在恋爱中表现为表面上顺从,实际上消极抵抗,或通过巧妙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他们总是指责对方太要强:“什么都要听你的”“你什么都要占上风”。总是抱怨自己被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被对方承认。

    【详细】
    121787459
  • 盐海
    2014/10/22 21:02:54
    【S4E05有感】纵然所有人的世界都一片黑暗,我依然能看见一丝光。
    (411有感: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328972/

    这是开季以来最棒的一集。

    这集POI涉及竞选内幕,还有谁能瞬间干扰十几万选票?

    Ofcourse Samaritan!它
    (411有感: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328972/

    这是开季以来最棒的一集。

    这集POI涉及竞选内幕,还有谁能瞬间干扰十几万选票?

    Ofcourse Samaritan!它现在不仅招募了大批特工执行人,还开始操纵政治傀儡了。金发女人的编号是ASSET 029,那么它旗下的asset总计至少是三位数。一次州长竞选就推上位了58个政客,而且是以各种间接的不留痕迹的方式,就连杀人都不需要ASSET出马了,直接利用目标身边的罪犯。基因编码,指数级自我更新学习,思考的方式拐了一重又一重,你这么牛你爹亚瑟造你时知道吗?creepy AI!

    另一边TM小分队呢,用根妹的话说,加上小熊也才六个人,还是偷偷摸摸改名换姓战战兢兢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难怪根妹说 Im scared we are losing……这简直毫无胜算。不过反派就是越强大越牛掰这仗打起来才越好看嘛。

    就跟哈利波特一样,伏地魔不懂爱,小撒不会care people。但是TM就是真的care people吗?43个版本里才一个不会想骗宅总杀宅总,而且是在搞残了它的情况下,而余下的版本不仅想骗宅总杀宅总还互相残杀。现在TM还不残了,它真的学会人类的道德了吗?根妹对它来说是用得顺手的asset还是special chosen one?

    我全身心希望是后者。但是正如宅总说的,objective不是善,难以说服自己TM不会在榨完root后果断抛弃她。

    但是,但是,根妹也说了,TM和小撒唯一的区别,就是宅总。宅总之于TM好比邓布利多之于哈利,根妹对TM等同宗教的信仰追溯起源也有对宅总的信任。从S3季末到现在,宅总无视TM这么久后,集尾终于决定走出来和乖女儿好好谈一谈了。

    真希望根妹是对的,希望TM loves you guys,而不是宅总一个人,或者一个人都没有。

    说回根妹,这一集简直365度全方位怜爱根妹,看完这一集还有人舍得黑她吗?

    几天就要换一次身份,其他三人只用扮演一个人,她得扮演一千个人(高智商高情商就是技能点那么多什么职业都玩得转)。TM不能直接说话,她就要从电话杂音垃圾广告里破解指令。有危险了她先上,暴露自己也要掩护宅总。帮POI逃命,干脆扔掉枪降低自己存活率吸引小撒改变目标优先级。

    和宅总的两场戏简直让人对根妹的怜爱度飙升一个等级。根妹和宅总从第一季到现在,整整四年,两个闲聊间就能随手黑掉谷歌和雅虎的顶级黑客,终于在他们的领域并肩战斗了一次。好吧,算不上战斗,黑掉谷歌雅虎对这俩货来说简直太容易了嘛,一二三搞定。但是宅总终于放下对根妹的敌意了,甚至说出了friend这样的话,天呐,在这剧里friend这个词简直是不能承受之重啊。根妹说it is so nice时,宅总转过脖子看了她一眼,浅笑了下,终于被一直以来仰慕(真·仰慕,非男女之情)的人接纳,我都要替根妹激动一把。还记得317里根妹对宅总说you may not believe but Im sort of good guy now,到现在405,宅总终于信了。而且不止信了,同是高智商计算机天才,宅总在某些方面大概算是唯一理解root的人,说出you must be so lonely后,根妹眼里就一直水汪汪的啊,看得人抓心挠肝。之后酒店里的告别戏和大厅里的枪战,根妹又一次告诉观众啥叫无条件的相信和毫无保留地牺牲。她知道胜算渺茫,但还是要前行,“纵然所有人的世界都一片黑暗,我依然能看见一丝光”。她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也知道自己将去往何方。精神力量得强大到哪个层次,才会让一个视世间准则为无物的人毫无保留地相信一台AI把它当做神,之后又学会value life,情愿为这场战争牺牲生命?

    而根妹在和宅总精神交流完毕准备赴死后,遗言般的信息竟然是leave shaw a message,而宅总竟然直接抢答she already knows…………观众不知道啊!你就不能让她说出来吗!!知道cp粉是什么心情吗!!肖根组调戏夕阳红这么久之后终于轮到夕阳红反击了!可是能别在flag立得这么明显的情况下发糖吗!根妹这集简直把flag立得高到天上去了,什么“我这一生本就不打算善终了”“战争会胜利但总要付出代价”……oh no!!!编剧一直说季中会有大转折,我要烧香祈祷根妹别挂……

    说回肖,刚见面就能察觉到根妹状态不对,肖大锤你的第二轴人格障碍什么时候治好了?!根妹也完全不设防地展现自己的疲惫,you are really close!!……肖最后又几乎是潜意识觉得根妹出问题问宅总口信,瞬间僵在原地这个小动作,虽然看起来是很克制的表现,但对第二轴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已经算波涛汹涌了吧。根妹到底想跟肖说什么真是好在意。POI的编剧都是磨人的小妖精。

    以上,这一集最出色的就是AI和根妹的戏了。


    ————————————————————
    10.28补充

    1、我觉得宅总并不知道根妹的message是什么,他的重点在说服根妹we will win this war,算是拔旗
    2、在机器要杀宅总的那个闪回里,奈森建议宅总考虑放弃时,宅总的反应是很让人回味的,有点不屑,有点自傲,完全没把自己差点被杀当回事,也完全不惊诧于TM版本间的互相残杀,十分坚定地说已经教会了它思考,现在只需要教会它care。对比现在宅总对TM的不信任,可见宅总这些年对AI的思考有了极大的变化。
    【详细】
    71582425
  • 十四十四
    2021/9/11 10:38:45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一说起tvb,许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无限感慨。 曾经,它是当之无愧的电视王者,制作过无数经典作品。 但到了现在,它就像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亦趋亦步得迈向终点。 似乎属于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所以,如果不是经过朋友的推荐,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今年国综最高分9.6分,居...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一说起tvb,许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无限感慨。 曾经,它是当之无愧的电视王者,制作过无数经典作品。 但到了现在,它就像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亦趋亦步得迈向终点。 似乎属于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所以,如果不是经过朋友的推荐,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今年国综最高分9.6分,居...  (展开)
    【详细】
    13859257
  • ナツ
    2022/12/31 2:50:54
    结局败笔

    很不喜欢的结局,但想想又好像逻辑是顺的。每个人都想变成黄泰勇所以有了李承天存活,但这样的话岂不是“黄泰勇”这个位置上的人一直就是在变来变去的?别说是接近有钱人的人本身就少,园艺小伙就能混得进来,要真的欲望强大到能看到怪婆婆,也能通过谋工作进到富家里工作来变成黄泰勇。总之就是逻辑好像顺了又好像没顺。

    另一点就是

    很不喜欢的结局,但想想又好像逻辑是顺的。每个人都想变成黄泰勇所以有了李承天存活,但这样的话岂不是“黄泰勇”这个位置上的人一直就是在变来变去的?别说是接近有钱人的人本身就少,园艺小伙就能混得进来,要真的欲望强大到能看到怪婆婆,也能通过谋工作进到富家里工作来变成黄泰勇。总之就是逻辑好像顺了又好像没顺。

    另一点就是李承天原本炒股失败过,然后突然变成隐世的炒股达人了,这里就完全是为了happy ending而happy ending。权约翰前面说不想要小孩回来知道徐俊泰是自己小孩时候又崩溃了,这里也是一个bug。总之结局就是合家欢然后恶有恶报,但很多人的结局都跟前面的行为点和人物动机是不一致的。到权约翰出狱快活又掌控商界,李承天就此下线反而剧情更顺。

    一整个剧里最真实的是李承天的爸爸,不跟妈妈一样清高(完全不受任何形式的金钱诱惑,很不现实)。这一个hero‘s journey是很完整的。不仅在于金钱观念和金钱诱惑这条线,追逐梦想-为了家人打工-因为打工受伤不得不放弃梦想、知晓儿子为了财富放弃家人愤怒心疼又不舍最后为了救儿子而死这两条线也很通顺,可以说是编剧刻画作为用心的一个角色,不是一个是金钱如粪土的刻板“好穷人”,而是一个也会受到诱惑但同时自尊和其他美好品质仍会高于易受诱惑的短处。这一点在黄泰勇身上也可以看到:虽然恢复自身身份纵享荣华很重要,但受到的来自李承天的家庭的爱对他来说更具价值。整部剧里这两个人是最讨人喜欢的,因为他们俩都很真,李承天最开始的人物动机都是非常清晰的也很出彩,等到变成黄泰勇以后就在走大男主的套路剧本了,就是有这样的刻画才会让更多人想着能一夜暴富有多好。

    【详细】
    14854768
  • 牧羊女孩
    2015/11/14 22:34:18
    老太太的裹脚布
        下午考完试没有吃饭和好闺蜜去了较偏远的一个影院(因为有特价优惠)看了这部无比期待的片子,然而当我看到一半的时候,闺蜜在旁边昏昏欲睡,旁边的女生也是,但坐我前面的一对情侣讨论的津津有味,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电影院了,座位安排不合理,阶梯感不强,前面的人挡住了字幕,然后英文又听不懂,这也是闺蜜昏昏欲睡的原因之一。
       
        下午考完试没有吃饭和好闺蜜去了较偏远的一个影院(因为有特价优惠)看了这部无比期待的片子,然而当我看到一半的时候,闺蜜在旁边昏昏欲睡,旁边的女生也是,但坐我前面的一对情侣讨论的津津有味,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电影院了,座位安排不合理,阶梯感不强,前面的人挡住了字幕,然后英文又听不懂,这也是闺蜜昏昏欲睡的原因之一。
        片子中有很多的地方比较幽默,但不会让你捧腹大笑,属于冷幽默那种类型,尤其是Q和007的对话,让人感觉稍微欢乐点,不那么枯燥。这部片子的其中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太长了,150分钟,两个半小时,有点老太太的裹脚布的感觉,很多地方可以直接cut掉,比如飙车的地方,一点都不刺激,那么牛逼的车居然死活甩不掉那个大块头,最后还是靠飞的。比较出彩的部分是女主出现的部分,旁边的男生说她有种黑寡妇的感觉,拿枪的时候确实有那种感觉,很帅气,眼神很坚定,虽害怕但更多的是坚定。另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配的音乐不太好,没营造出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光线视觉不是很好,很多地方都是幽暗昏黄的,有种看复古片的赶脚,这点让人更加想睡觉了。总而言之,槽点很多,但也有很多的地方还不错,丹尼尔深邃迷人的眼睛,冷峻而不失幽默的话语,帅气挺拔的身材满足了我的颜控。不过我更喜欢的是Q,觉得他是个小可怜却不可或缺,很可爱。结局不错,美女有了,香车有了,从此天大地大,任尔翱翔。
    【详细】
    7658623
  • Luna
    2009/10/9 1:03:52
    Sunnie的故事
    万万没想到在陀枪师姐4里遇到心仪的Sunnie Fong。
    喜欢她,因为她慧眼从人群中识出一个好男人,因为她有勇气在他失恋时出手追这个男人,因为她自从决定追这个男人便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因为她愿意为自己中意的人退让很多,因为她即使在局中,也清醒地看到小生原来还是最爱阿姿。喜欢她,因为她在离得到这个男人最近时也能洒脱的抽身离去,因为她虽未得到这个男人的心,但直到最后,也没有让自己最初对爱情的期待
    万万没想到在陀枪师姐4里遇到心仪的Sunnie Fong。
    喜欢她,因为她慧眼从人群中识出一个好男人,因为她有勇气在他失恋时出手追这个男人,因为她自从决定追这个男人便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因为她愿意为自己中意的人退让很多,因为她即使在局中,也清醒地看到小生原来还是最爱阿姿。喜欢她,因为她在离得到这个男人最近时也能洒脱的抽身离去,因为她虽未得到这个男人的心,但直到最后,也没有让自己最初对爱情的期待向现实妥协。

    是谁都看得出来,小生从始至终最爱的是阿姿。即使在他答应做Sunnie男朋友甚至向她求婚之后,他对她的态度也更多是躲避和拖延。正因为他并没有那么的爱Sunnie,他所做的一切也似乎是出于责任或亏欠。小生可以为阿姿做很多事却很快乐,但是面对Sunnie为他所做的种种却是一脸无奈。

    在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但我还是更愿意假想,编剧只是不想让小生看起来更花心才安排他对阿姿专一;更愿意相信,如果在现实里,小生会和这个“贪玩鬼”终成眷属。

    记得小生第一次在酒吧遇到Sunnie,他们一起唱的那首歌,最爱是谁。Sunnie说这是她的歌。无意中搜来一听,发现了编剧此处的良苦用心:

    在世间寻觅爱侣
    寻获了但求共聚
    然而共处半生都过去
    我偏偏又后悔

    别了她原为了你
    留住爱亦留住罪
    谁料伴你的心今已碎
    却有她在梦里

    为何离别了却愿再相随
    为何能共对又平淡似水
    问如何下去为何猜不对
    何谓爱其实最爱只有谁
    任每天如雾过去
    沉默里任寒风吹
    谁人是我一生中最爱
    答案可是绝对
    何谓爱谁让我找到爱的证据

    如果Sunnie当真嫁给小生,可能只会是这个结局吧。即使她在千万人中寻到了这个如意郎君,但小生在心里永远无法放下阿姿,对小生来说,共度一生的人不是自己的最爱,对Sunnie,每天也只是对着一个不专心的老公过平淡的生活。这样看来,倒有些庆幸Sunnie的离开。即使手里只剩下一幅简单的铅笔画场景,即使脑子里只有回忆,但她仍然握着自己的爱情。
    “但是由始至终,我要我的另一半,是一生一世,毫无保留的爱我,但我知道这个人不会是你。不过不要紧,我不会放弃。所以我希望你也可以同我一样,最后也找到一个,全心全意爱自己的人。”

    在现实里,有几人可以像Sunnie这样,放下女人的矜持,去追求一个值得追求的好男人呢?有几人,可以接受努力全部白搭的事实呢?又有几人,可以不气馁,一生坚持不放弃对爱情的浪漫期待,等待自己可以全心全意去爱,又可以全心全意爱自己的那个人出现?


    人生若只如初见。在我的头脑里,小生和Sunnie那么美的相遇,最后总可以有一个相爱的结果。不妨安慰一下自己,篡改一下故事的结局——再回到,两个人初相遇的那个夜晚:
    正失意的小生对卡拉OK唱情歌,一个喝醉的漂亮姑娘偏过去抢他的麦。
    — 小姐你怎么拿我的麦克风?
    — 你怎么唱我的歌?
    ……
    【详细】
    24731297
  • Libey玛格与海
    2021/8/10 18:08:35
    浓烈的小清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bey玛格与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bey玛格与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09880653/

    又是校园剧。而且现在的校园剧,高中的居多,大学的反而少了。

    的确要承认,高中是人生最清新的几年,开始懂事明理了,又尚未沾染世俗。这时候遇到的爱情,才应该被称为初恋。幼儿园小学那些无意识的,算什么爱情啊。

    所以高中要好好选择啊。可以去市重点,就别去区重点。可以去省重点,最好。

    女主长了一张自然熟的颜,浓的化不开。跳芭蕾的形象不够美啊,动作不太舒展,腿也有点粗,不够空灵。表情倒是很灵动,挺可爱的。

    男主的颜很一般,太一般了。也不高,不知道出道的助力是什么?真是画画么?

    剧情很校园。我的高中离得太远了,现在高中发生的事情,看不懂也正常。反正就是学习啊友情啊,既没说讨厌的老师,也没怨烦人的学习。

    发展一下副业是很高明的。青春需早为啊!画画也好,芭蕾也好,篮球也好,哪怕塔罗牌也好,凡事做到极致,都是大成。

    这剧里要是再完整的教一下怎么种薄荷就点题了。我一直种不好,买回来一个月就死了。

    豆瓣的分数比较中肯,7分,可以看。一帆的8.5就高估了,也就只是能看的级别。我只能打三星了。

    【详细】
    1378584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