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电影史上,有一部票房大卖的恐怖影片一直被观众记忆,那便是由马徐维邦于1937年执导的《夜半歌声》,讲述了一个中国版的"歌剧魅影"故事。这部影片后来又几经翻拍,包括电影版、电视剧版等等,无不令人印象深刻。而今,一部恐怖电影《夜伴歌声》即将于3月22日登陆全国院线,虽然彼"夜半"与此"夜伴",在剧情上无甚关联,但在"惊
在中国的电影史上,有一部票房大卖的恐怖影片一直被观众记忆,那便是由马徐维邦于1937年执导的《夜半歌声》,讲述了一个中国版的"歌剧魅影"故事。这部影片后来又几经翻拍,包括电影版、电视剧版等等,无不令人印象深刻。而今,一部恐怖电影《夜伴歌声》即将于3月22日登陆全国院线,虽然彼"夜半"与此"夜伴",在剧情上无甚关联,但在"惊悚+深情"的故事内核上,却有一些共通之处,值得关注。
看豆瓣的排行榜不难发现,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有动画或者动漫上榜,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则是个例外,豆瓣上评分都非常高。很多人说不就是动画电影,有什么值得这么高分,我想这类人一定没有看过宫崎骏的作品,或者就是这类人内心的童真几乎不见了。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有灵魂的,他是一个连一幕人物转头场景都要描绘到极致的人,就比如影片中的开头,我们的小毛毛虫刚刚破壳而出探头看外面的世界,CG动画表现出来的在常人来看可
看豆瓣的排行榜不难发现,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有动画或者动漫上榜,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则是个例外,豆瓣上评分都非常高。很多人说不就是动画电影,有什么值得这么高分,我想这类人一定没有看过宫崎骏的作品,或者就是这类人内心的童真几乎不见了。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有灵魂的,他是一个连一幕人物转头场景都要描绘到极致的人,就比如影片中的开头,我们的小毛毛虫刚刚破壳而出探头看外面的世界,CG动画表现出来的在常人来看可能是很好的,但宫老爷爷却说,刚刚出生的孩子是不会这么表现的,可见他内心对于童真对于儿童有多么的了解,多么的细腻。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画出真正有灵魂,直击人心的作品。这部纪录片应该是我看过那么多部宫老爷爷的动画加起来流的泪还要多的片子了。老爷爷一直在说“来不及了”,每说一次心里就揪一下,多么希望他可以长命百岁,可以完成更多美好的作品。宫崎骏是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国家地理频道又出了一部迷你剧,今年上半年的爱因斯坦让我十分失望,叙事线索人物构造全线崩塌,但一看到伊拉克战争题材,我又情不自禁的进来了。
国家地理频道又出了一部迷你剧,今年上半年的爱因斯坦让我十分失望,叙事线索人物构造全线崩塌,但一看到伊拉克战争题材,我又情不自禁的进来了。
早就想写一写晒后假日,但我总觉得自己写不好,一直搁置着,片子劲儿确实很大,甚至我越想越觉得上头,都有点自我高潮的意思了。
就像那晚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本来缓慢的节奏让我昏昏,就最后那一个镜头突然将我击醒,我楞了一分钟,我从头又开始回忆这部电影,是的,结尾了,我甚至又开始怀念起这部电影了。
早就想写一写晒后假日,但我总觉得自己写不好,一直搁置着,片子劲儿确实很大,甚至我越想越觉得上头,都有点自我高潮的意思了。
就像那晚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本来缓慢的节奏让我昏昏,就最后那一个镜头突然将我击醒,我楞了一分钟,我从头又开始回忆这部电影,是的,结尾了,我甚至又开始怀念起这部电影了。
它讲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父女假日故事,但讲故事的方法却实在是私人至极,隐晦至极,这是一封女儿写给父亲的情书,或者叫家书。
镜头的暧昧,流动,留白,是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随意DV拍摄的一角,对,就是“一角”,用这一角来涵盖整个故事的情绪。
追忆的感伤,缅怀的伤痛。
它夹杂着成年后女儿对父亲的回忆,而镜头里的假日,正是成年后女儿翻看DV录像带后的回忆和遐想,当时11岁的她有太多不懂父亲的地方,比如父亲的短暂失踪,不愿意舞台跳舞,亦或是深夜哭泣。
这些大人的信息她根本不懂,成年后的她才恍然大悟,一遍遍的看录像带,才察觉到父亲的隐忍,痛苦,乃至无奈的不堪。
才知道父亲的辛苦,和内心深处的伤痕累累。所以为什么导演安排了舞池的闪现戏份,灯光一闪一闪,30岁的父亲就在那里,独自舞蹈,长大后的女儿向前和父亲拥抱。
作为导演的自传性影片,显然这段情节是女儿在向父亲做情感的弥补,但背后的调子确实无比悲伤,因为导演比我们更清楚,一切皆是不复返,她无法回到11岁的夏天,她只有通过电影的魅力来“偿还”这一切。
我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喜欢它的真,它的藏。侯孝贤以前也说过,拍电影是要藏的。它真在诚挚的情感,全片没有直白展现父亲对女儿的爱,但就是各种细节,以及流动 特写的镜头来直对父女的关系,甚至那种情感似恋人般,却又点到为止。
它的藏还是在于隐匿了太多父亲的信息,因为视角是一个11岁的女儿,我们不断从她的视角以及成年女儿的视角相互对比,相互揣摩,甚至可以找到共鸣,去充实这段信息。
你可以是创作者去弥补未知的情节,去参与,去构建。前不久,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我是相当喜欢。然后我就是在看这片子时,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触,我甚至在想我女儿11岁后会不会像晒后假日的女孩一样也会问我:我11岁时我的生日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我和11岁的她一起假日是什么感觉?真的很奇妙。这部电影甚至也给了我一些灵感,我打算也拿起相机去记录。所以以上我说的这些,是不是也是对这部电影情感的一种延伸?
我痴迷时光的穿越,就像普鲁斯特吃蛋糕就能穿越,安哲通过镜头魔法就能今古衔接。所以我更是喜欢《晒后假日》的结尾。
成年后的女儿看着机场父亲给她拍的录像带,镜头从电视录像带开始摇或者移也好,一直摇到空白的墙壁,突然时光交接,30岁父亲拿着DV赫然出现在镜头前,那个摄像机后面的人乍现!
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
就好像死去的亲人突然复活一样,宛如一股神迹,感动至极。导演真的很聪明,她将客体和主体做了一个绝妙的对抗,这是父与女的一次对面,是女儿理所当然的想象,是父女情感的一次救赎。
这是一部情感充沛的电影,是不能二刷的电影,理智会让你丧失情感。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下班,回到家中,去抱一抱我亲爱的女儿,告诉她:爸爸爱你。
开头的奇妙配合:周润发+黑帮果然能吸引人的眼球。只是开头没多久,剧情就往崩坏的方向发展了。
洪兴老大带人去敌对方谈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被杀,哇!好合情合理。
发哥回到香港,死活不愿意接受洪兴掌舵人的身份,可却一再的为黑帮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妻子叫他回美国也不会。太合情合理了。
张耀扬饰演的角色情绪暴躁,后面崩坏确实合情合理,可是他把成奎安打死,为何电影没有
开头的奇妙配合:周润发+黑帮果然能吸引人的眼球。只是开头没多久,剧情就往崩坏的方向发展了。
洪兴老大带人去敌对方谈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被杀,哇!好合情合理。
发哥回到香港,死活不愿意接受洪兴掌舵人的身份,可却一再的为黑帮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妻子叫他回美国也不会。太合情合理了。
张耀扬饰演的角色情绪暴躁,后面崩坏确实合情合理,可是他把成奎安打死,为何电影没有一点解释。太合情合理了。
最后年结局的设定,像极了那个年代黑帮片两人组的悲惨结局,可这一次,一点也没打动我。
比抖脚还让人难受。想杠的学着他这么晃着说话1分钟试试。剧情离金融越来越远,人物越来越脸谱化、戏剧化,不少情节缺乏合理性,江南才尽
比抖脚还让人难受。想杠的学着他这么晃着说话1分钟试试。剧情离金融越来越远,人物越来越脸谱化、戏剧化,不少情节缺乏合理性,江南才尽
比
比抖脚还让人难受。想杠的学着他这么晃着说话1分钟试试。剧情离金融越来越远,人物越来越脸谱化、戏剧化,不少情节缺乏合理性,江南才尽
比抖脚还让人难受。想杠的学着他这么晃着说话1分钟试试。剧情离金融越来越远,人物越来越脸谱化、戏剧化,不少情节缺乏合理性,江南才尽
比抖脚还让人难受。想杠的学着他这么晃着说话1分钟试试。剧情离金融越来越远,人物越来越脸谱化、戏剧化,不少情节缺乏合理性,江南才尽
15年的剧,现在补。黄秋生演技好赞,撑得起主角,错错有余,黎耀祥,汤镇业都演的很有层次,台庆剧果然比较精良。觉得桂生姐就该跟天哥在一起,时代的无奈导致了有缘无分。“烂片之王”黄秋生这个名号根本不在乎。记得某年一个内地访谈,主持人问,你为什么接这么多烂片。黄秋生直白的回答,因为我要生存。是呀,当年tvb的低时薪,文艺片向来的低片酬怎么养活的了人,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活下去。许鞍华到现在还和妈妈
15年的剧,现在补。黄秋生演技好赞,撑得起主角,错错有余,黎耀祥,汤镇业都演的很有层次,台庆剧果然比较精良。觉得桂生姐就该跟天哥在一起,时代的无奈导致了有缘无分。“烂片之王”黄秋生这个名号根本不在乎。记得某年一个内地访谈,主持人问,你为什么接这么多烂片。黄秋生直白的回答,因为我要生存。是呀,当年tvb的低时薪,文艺片向来的低片酬怎么养活的了人,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活下去。许鞍华到现在还和妈妈住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就算她拿了这么多导演的大奖。有些圣神的东西是需要人去守护的。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最后那幕。演员们看着“保罗”所在的沙滩流露的眼神总让我禁不住想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心情,去想象无法再见的朋友平安喜乐的场景。Dom悄悄驾车离开而Brain赶上来和他并肩齐驱,大概是自始而终的他们两个人,纵使剧里剧外都已经隔了无法碰触的距离,但思想和灵魂上的共鸣却依旧相伴一生。虽说对罔顾生死的飙车戏码已经淡去了少年的狂热神往和倨傲不羁,现在想的更多倒是城市中群众的性命,感觉侧面来讲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最后那幕。演员们看着“保罗”所在的沙滩流露的眼神总让我禁不住想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心情,去想象无法再见的朋友平安喜乐的场景。Dom悄悄驾车离开而Brain赶上来和他并肩齐驱,大概是自始而终的他们两个人,纵使剧里剧外都已经隔了无法碰触的距离,但思想和灵魂上的共鸣却依旧相伴一生。虽说对罔顾生死的飙车戏码已经淡去了少年的狂热神往和倨傲不羁,现在想的更多倒是城市中群众的性命,感觉侧面来讲也反映了我心态的老化啊。但是与车融为一体仿佛身躯无限延展开去痛快畅达到天际与地平线的交界,到达这种境界的出神入化也是令人艳羡,把生命交给未知果然既恐惧又压倒性地快意。最喜欢整部电影的是强调家是属于他们的归属。在感受过浸染过铤而走险超生越死的大冒险后还能平静收心明白最珍贵的事物就在身边而不是迷失在道路上,真是我非常向往的高度。另一个最喜欢的点是,最后笑着的告别是多么豪迈豁达,自然而然,驶入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里,却是无人知晓的绵延山峦广阔天地。
只要最后是你,中间怎么样曲折错过都没关系。她是他十岁时的小哥哥,是他二十岁的城主夫人,是他年少交换名符的小丫头,是他此后漫长余生里的心上意中人。大概田三七自己也意想不到,一路迤逦辗转,遇见又错过,转身再回首,从头至尾,她的小哥哥一直都是赵错。他们幼年相遇,十方村里情之所至,大榆树下约定终身,是年幼懵懂也是真诚热切,起于青梅竹马,终于皑皑白首,纵然中间错过八年,再见面也心动如旧。大概赵错也想不
只要最后是你,中间怎么样曲折错过都没关系。她是他十岁时的小哥哥,是他二十岁的城主夫人,是他年少交换名符的小丫头,是他此后漫长余生里的心上意中人。大概田三七自己也意想不到,一路迤逦辗转,遇见又错过,转身再回首,从头至尾,她的小哥哥一直都是赵错。他们幼年相遇,十方村里情之所至,大榆树下约定终身,是年幼懵懂也是真诚热切,起于青梅竹马,终于皑皑白首,纵然中间错过八年,再见面也心动如旧。大概赵错也想不到,心底深处背影模糊的小丫头会以一种如此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一惊一乍,单纯良善,从春楼到府衙,从田野到南府,一路追随,打打闹闹,乐此不疲。失忆赵错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三七的呢?或许是她大言不惭为救他努力破案的时候,可能是她孤身犯险出现在山贼面前的时候,也大概是一个月来的朝夕相处进退与共。终究,赵错还是喜欢上了这个他以为自己不可能喜欢的人,这种喜欢,或许他自己的说不清楚,赵老爷开口嬉笑他喜欢三七,赵错张皇失措的否决;李嘉调侃他对三七上心,他犹豫推诿,很长一段时间,赵错都是喜欢而不自知,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喜欢田三七? 那怎么不是喜欢,遇到危险以身相护,看到她与别人亲近不是滋味,看到她快乐也替她开心……说不清楚喜不喜欢的,大抵都是喜欢上了。向来只有喜欢的才想不明白,不喜欢的人心里从来就跟明镜似的。赵错和三七是如此,白一飞与何若瑶也是一样。在喜欢一个人上,赵错对自己与三七的感情不自知,白一飞也曾对何若瑶迟疑犹豫;而对于不喜欢,赵错明确知道自己对段雪薇是什么感觉,白一飞后来也明白自己对三七也没有执念。我感叹赵错三七的因缘巧合,也惋惜何臻与三七之间的阴差阳错,三七一直在找幼时遇见的小哥哥,所幸她找到了,可是,何臻也一直在找幼年的那个小姑娘,然而他找的的小姑娘却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心心念念,那年少的陪伴与承诺或许是来自赵错,但那遍布草丛的萤火,满城的烟花,也是何臻的一片真心啊。有时候悲剧结局的人物更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我格外心疼何臻这个人物,从小他便做不了自己的主,他是少城主的影子,是副城主的棋子,是阴谋下的身不由己的悲惨人物。他爱的姑娘,小的时候不能以真面目见她,只能藏在一片面纱之下和她一切仰望灿烂的星空,长大之后也不能成为她的意中人,即便是在一起过,也只是藏在别人的经历下,苍白而又难过。
何臻心心念念的那场大婚,或许是他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刻,虽然,转眼即是大梦初醒,转身便是残忍的真相。何臻也想啊,也想成为赵错,和三七有年少之约,然后白首与共。即使不能成为赵错,不能是少城主,他也希望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平安喜乐,简单成长,不是别人的影子,不是别人的棋子。可是,他不是,他既不是如假包换的少城主,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普通人,他与三七,从来都不可能。很喜欢故事里白一飞讲的买椟还珠的故事,买珍珠的人以同样的价钱买了那个装着珍珠的匣子,却退回了珍珠,只要匣子,别人都觉得此人有眼无珠,错失明珠。然而白一飞却说,那是因为买匣子的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个人从一开始要的就是匣子,即使遇上了比匣子更好的珍珠,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买椟还珠的故事常常让我想到赵错和何臻,他们何尝不是买椟还珠人,那八年里,他们的身份,一个是南府太府令的少爷,一个是少城主,期间他们遇到的姑娘中,必然有比三七好的明珠,然而他们想要的也一直是最初遇到的那个匣子。想起村上春树说的话:“错的人迟早走散,而对的人终会相逢。我并不害怕我们暂时分开,如果好的爱情需要绕一大圈后再回来。到那时我也可以笑着拥抱你说,你看,兜兜转转,到最后你还是我的。”
布景可,大气壮观,也算得上真实,不太出境,演技大部分可,个人觉得除了二小姐其余还不错,吴磊王俊凯值得点赞,尤其吴磊,角色把握的刚刚好,人物很饱满也很细腻。这部剧整体来说还行,但剪辑真的要扣鸡腿??,让整体看起来很不流畅,也可能是拍摄过程中的问题,我不太专业,不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就是看起来觉得很别扭。
布景可,大气壮观,也算得上真实,不太出境,演技大部分可,个人觉得除了二小姐其余还不错,吴磊王俊凯值得点赞,尤其吴磊,角色把握的刚刚好,人物很饱满也很细腻。这部剧整体来说还行,但剪辑真的要扣鸡腿??,让整体看起来很不流畅,也可能是拍摄过程中的问题,我不太专业,不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就是看起来觉得很别扭。
《天使之城》人物关系是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一点,不同于那些“三女主”的电视剧,剧中把马苏出演的陈爽、袁姗姗出演的于莎莎和应采儿出演的赵苏杭,首先设置互相看不惯谁,谁也不理谁的敌对关系,尤其是陈爽和于莎莎,还有一段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旧日恩怨。于是在第一集当中,二人刚一碰面就大打出手,从而奉献一出精彩纷呈的“撕逼大战”。由此一来,三个人如何化敌为友就成为了一个暗暗埋下了一个“始于撕逼,止
《天使之城》人物关系是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一点,不同于那些“三女主”的电视剧,剧中把马苏出演的陈爽、袁姗姗出演的于莎莎和应采儿出演的赵苏杭,首先设置互相看不惯谁,谁也不理谁的敌对关系,尤其是陈爽和于莎莎,还有一段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旧日恩怨。于是在第一集当中,二人刚一碰面就大打出手,从而奉献一出精彩纷呈的“撕逼大战”。由此一来,三个人如何化敌为友就成为了一个暗暗埋下了一个“始于撕逼,止于闺蜜”的人物情感线索,从而赋予了这部剧多一些的看点和悬念,正是这样的一个开局,才把这个其实没有太多新意的都市情感剧有了些看头。
我本来只是例行重温一下这部电影,再顺手打个分。虽然在我心里这部电影并不是完美无缺,我还是给了五颗星,三颗给歌,一颗给精神,一颗给情怀。
然后看了一下这部电影的短评和影评里不乏贬低的话语,多数是认为《刘三姐》当中过于强调阶级斗争,甚至侮辱、抹黑读书人。我不知道说出这种话的人到底有未好好看过电影,又或者是否家里已经没有长辈在世了?对曾经封建社会的中国没有了解,是天真地认为地里的粮食都
我本来只是例行重温一下这部电影,再顺手打个分。虽然在我心里这部电影并不是完美无缺,我还是给了五颗星,三颗给歌,一颗给精神,一颗给情怀。
然后看了一下这部电影的短评和影评里不乏贬低的话语,多数是认为《刘三姐》当中过于强调阶级斗争,甚至侮辱、抹黑读书人。我不知道说出这种话的人到底有未好好看过电影,又或者是否家里已经没有长辈在世了?对曾经封建社会的中国没有了解,是天真地认为地里的粮食都是凭空长出来的,还是地主老财也会下地插秧?这部电影抨击的难道是真正一心读圣贤、有知识有学问的读书人吗?
首先,看一下这部电影当中主要出现的反面人物,有莫老爷和他的管家,以及三个读书人。那么看一下他们的身份:剥削农民的地主和他的走狗、与其勾结的腹中空空的迂腐酸秀才。
其次,看一下刘三姐等农民为什么要反抗:很简单,被剥削。什么叫做被剥削?我看有些人竟然还说刘三姐这些农民在莫老爷的地上种地交租是应该的。是,交租天经地义,那敢问在江里打鱼也收租、收十交九也是应该的吗?在电影当中不难看出莫老爷已经把自己上升到比皇帝还高的地位了!天上、地上、水里,都是他莫怀仁所有,更不容许人反驳他、反抗他,哪怕他做的是要逼死人的事情!
况且,莫老爷只是当时地主阶级的一个缩影,刘三姐来到他的“地盘”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她在原来的地方被当地的地主老爷所不容吗!甚至还派人在她攀藤砍樵的时候砍断树藤让她掉进江里里淹死。这些都是要人性命的事情!当性命受到威胁,人格受到侮辱的时候还不反抗,就是短评当中某些自称为文人不平的人的气节?
再次,看一下刘三姐是否真的瞧不起读书人?对歌的时候,刘三姐唱“劝你莫进圣人门,留心板子打手心”说明她知道这三个所谓的风流名士根本没有才识学问,在面对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时候是被看不起、要被人奚落的。并且其中姓李的那一位,甚至在对歌过程中对舟妹出言不逊,叫她给莫老爷做小老婆,请问这样的人,也担得起你们心中“读书人”的形象,可以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吗?!
最后,我想说,看了一下某些短评和影评的发表时间,八瓣真的是由来已久的。有些人只恨自己的250块钱仅能离开这片文化的“地狱”,却去不了自己心中的“天堂”。也不要说我上纲上线,扪心自问一下,你们的批判到底是狭隘地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却非要口口声声说为文人着想,还是真的以国家文化进步为先吧!
PS:说电影里的歌从头到尾一个调的,麻烦疫情过后去医院看看耳朵还有没有救再来重新打分吧。
经典反特谍战老电影怀旧系列第十三期之《蓝色档案》。
1978年,女演员向梅因出演了经典谍战电影《保密局的枪声》。
次年,她又受邀出演了一部谍战电影《蓝色档案》。
该片是八零年代谍战惊险电影的又一高峰之作,也是一代观众记忆里的经典电影。
经典反特谍战老电影怀旧系列第十三期之《蓝色档案》。
1978年,女演员向梅因出演了经典谍战电影《保密局的枪声》。
次年,她又受邀出演了一部谍战电影《蓝色档案》。
该片是八零年代谍战惊险电影的又一高峰之作,也是一代观众记忆里的经典电影。
1948年的东北,日本情报官冈田在战败前,藏了一份代号为“蓝色档案”的特务名单,这份关系战局成败的重要名单引来各方势力的觊觎和争夺。
国民党派出军统特务、美国情报部门派出要员,而我方也指派地下工作者沈亚奇深入敌人腹地争夺情报……
这电影弄得人很不舒服,因为太多坑和无法解释缘由的事呈现给观众,到底是编剧逻辑有问题,还是背景没交代清晰,又或者是观众推理能力不够,还不得而知。
这里按照近年来的科幻片原理来讲下1504的事,没有任何证据的推测,只是当个阴谋论给好奇心重的人看。
如果柜子里的黑洞任务就是吸取人类灵魂,那
这电影弄得人很不舒服,因为太多坑和无法解释缘由的事呈现给观众,到底是编剧逻辑有问题,还是背景没交代清晰,又或者是观众推理能力不够,还不得而知。
这里按照近年来的科幻片原理来讲下1504的事,没有任何证据的推测,只是当个阴谋论给好奇心重的人看。
如果柜子里的黑洞任务就是吸取人类灵魂,那为何建在15楼而不是1楼呢,多方便哈,这里不用人心来讨论,什么为了不张扬啊,为了藏的更深啊,只用科学来讨论,就是地球的这个空间位置出现了黑洞,就这么巧,被光林教众发现了,于是乎,平地盖起一栋居民楼,这样才得以接近神迹,第一个触碰的人应该被转化了,并且应该释放了一些不知名的生物出来,否则无法解释1234这4个故事,尤其是2和4,医师与留学生的故事,已经不是附身这么简单了,有穿越和循环的假象,有不知名的霉菌生物。
当然,也可能是先有的神迹,后有的光林教,因为电影主线的男主就是循着光林教的信息进入黑洞的,他的漫画已经发行了,日后会有更多的人循着漫画的轨迹再次进入黑洞,比起当代人不相信教派,不能骗来更多人献身了,漫画反而会继续吸引好奇心重的人继续献身,所以,按道理电影应该会拍摄第一个碰到黑洞的人的故事才对,正是这个人导致了后面对黑洞的无尽献身。
以上推测毫无根据,全是阴谋,谨希望电影能继续拍下去,背景多交代交代,坑多填一填。
女性题材烧脑惊悚片《夜·守》。
女性题材烧脑惊悚片《夜·守》。
我真的要把陈翔的演技夸爆父亲去世 高兴痛苦 在医院里面那段和拳馆先说在医院里吧慢慢走向姐姐和助理 笑着问 :我爸呢?!!!!!!他的眼神和动作 充满了期待 可是姐姐那一巴掌(能看的出来是真打,为努力的演员点赞??)彻底给他证实了一个残忍的事实 父亲去世了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看着他的背影,他恨,他无助 (看到这里我就已经泪流满面,我真的好想抱抱高兴????????????)拳馆
我真的要把陈翔的演技夸爆父亲去世 高兴痛苦 在医院里面那段和拳馆先说在医院里吧慢慢走向姐姐和助理 笑着问 :我爸呢?!!!!!!他的眼神和动作 充满了期待 可是姐姐那一巴掌(能看的出来是真打,为努力的演员点赞??)彻底给他证实了一个残忍的事实 父亲去世了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看着他的背影,他恨,他无助 (看到这里我就已经泪流满面,我真的好想抱抱高兴????????????)拳馆 父亲的去世给他的打击太大,他用力的发泄着,他回想父亲生前和他说过的话,以及姐姐的"如果你非要找那个肇事者,那么你就是,你想想你都对爸爸做了什么"坐在地上喝酒,向朋友宣泄,最后的那句"我爸就是我害死的",他的自责,无助,内疚,悔恨....所有的感情交融碰撞,彻底燃爆,感情喷发,溢屏而出????????????陈翔的演技??????????????赞!这段真的是全程哭着看完,陈翔,加油!?????
编剧通过特优生和差生的不同待遇探讨了单一标准的教育观,再由此延伸到了适者生存的社会法则这一主题。在一众狗血抓马和恋爱小清新剧里,这种“有点东西”的奇幻校园剧确实很吸睛。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一度觉得每一集的结尾有些草率。看到后半部分时,才发现编剧的真正用意。
这部剧比较惊艳的部分是对人性
编剧通过特优生和差生的不同待遇探讨了单一标准的教育观,再由此延伸到了适者生存的社会法则这一主题。在一众狗血抓马和恋爱小清新剧里,这种“有点东西”的奇幻校园剧确实很吸睛。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一度觉得每一集的结尾有些草率。看到后半部分时,才发现编剧的真正用意。
这部剧比较惊艳的部分是对人性的描绘和事实的陈述都带着两面性。特优生虽然拥有异能,但是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将自己的本领运用自如。由于出色的成绩和异能,他们被赋予各类特权,也能享受最优的待遇。从表面上看,他们总是很享受众人投来期待又羡慕的目光。实际上,被他人无法涉足的光环包围的背后是他们对成绩第一的病态执着和对假想敌的怀疑猜忌。
站在男主的立场上来说,他揭发和推翻校长罔顾法理、泯灭人性的教育制度是因为追求公平正义。站在天赋班学生的立场上来说,谁又愿意在拥有丰富的优势、特权、资源之后,只凭一腔热血而让自己重新变得一无所有?
香车美女,摩托特技,飙车,一样不落下,正宗的美国大片,一个老套的拯救世界的故事,却被各种特技给征服,看这种大片,必备元素,辣妹,香车,惊险刺激,喜爱极限运动的小混混桑德,为拯救城市,转变观念,为人类战斗,打斗精彩,跳伞更刺激,特别是雪地那个场面,人为制造雪崩,在雪的前面奔跑滑行,真是让人紧张万分,十分不错的片子,推荐大家观看。
香车美女,摩托特技,飙车,一样不落下,正宗的美国大片,一个老套的拯救世界的故事,却被各种特技给征服,看这种大片,必备元素,辣妹,香车,惊险刺激,喜爱极限运动的小混混桑德,为拯救城市,转变观念,为人类战斗,打斗精彩,跳伞更刺激,特别是雪地那个场面,人为制造雪崩,在雪的前面奔跑滑行,真是让人紧张万分,十分不错的片子,推荐大家观看。
是昨晚在HKAFF看的,放完后张律意外现身,非常惊喜。很喜欢前半部,是《庆州》《春梦》半真半幻、亦轻亦重风格的延续;后半部拍得就太实了些,幽默感也主要靠情节编排实现,并非我爱的张律式幽默。因为全程英文字幕,可能有些地方有记错了。
1、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
影片的最大特征,应该就是非线性剪辑带来的叙事时间的复杂。虽说是非线性剪辑,但每个段落内部依然是线性叙事(复杂如《记忆
是昨晚在HKAFF看的,放完后张律意外现身,非常惊喜。很喜欢前半部,是《庆州》《春梦》半真半幻、亦轻亦重风格的延续;后半部拍得就太实了些,幽默感也主要靠情节编排实现,并非我爱的张律式幽默。因为全程英文字幕,可能有些地方有记错了。
1、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
影片的最大特征,应该就是非线性剪辑带来的叙事时间的复杂。虽说是非线性剪辑,但每个段落内部依然是线性叙事(复杂如《记忆碎片》也是如此)。大致说来,我们可以将故事按线性顺序重组为三段:A. 男主、女主在首尔重逢,这段的主观镜头基本都是男主视点(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意味着它呈现的是男主的日常生活,包括其与女主的交往;B. 两人前往群山,遇到屋主及其女儿;C. 男主回到首尔,再次来到药店、诊所,再次遇到街头政治家,等等。不过影片叙事采用的顺序却是BCA,这种叙事时间的变化在电影感知方面带来的效果首先是观众被剥夺了全知的观看位置,比如我们看前半部时跟女主一样不知道群山是男主已逝的母亲的故乡;于是它也意味着一种解谜式(puzzle-solving)的认知活动的强烈存在,我们看完整部影片、得到全部信息后,才通过解谜活动完成对故事的回溯性建构。这种非线性剪辑+关键情节的删减+”无用信息“的插入,带来了一种类似悬疑片的观影快感(不同的是悬疑片结局是闭合的)。
不过这种BCA的重组仍有问题,在B的开头不久有这样一个场景:男主在屋中睡觉,随即出现了一个女生进入树丛的背影,非常短暂的黑白影像,我们后面会知道这其实是B段最后男主和女孩在岛上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即使在B段内部,也依然出现了非线性剪辑(闪前)。如果我们确实不可预知/感未来的话,这就只能解释为整个B段其实都是回忆。但到底是谁的回忆呢?不得而知,因为四个主要人物都有他人不在场的主观镜头。所以那个黑白镜头的插入似乎是一个失误?
另一个问题在于C与A的剪辑界点,也就是线性故事结束的地方。因为AC风格完全一致,我现在记不太清了,似乎是男主拎着水果探访父亲,然后重回药店、再次遇到街头政治家这一段落。如果确实是,那么它意味着一种重复。也因此我们最好将影片主题理解为巴赫金意义上的”相遇“(对他来说,相遇是文学的永恒母题,因为它意味着离开、改变和新生),因为就影片而言,我们很容易看出,重复显然只是表面上的,潜藏之下的变化及引发变化的相遇才是最重要的。
2、视觉
影片没有继续《春梦》的强烈实验性,只有一处的场面调度让我想起《春梦》,就是男主进入废弃空房的那个长镜头:固定镜头,男主从右入画,穿过房间,从左出画;360度panning,拍摄房间空镜头一周(很像《春梦》出title前的那个镜头,不过《春梦》里是主观镜头,这里是无人称镜头);男主再次从右上入画(应该是在庭院里绕房半圈),从左下出画;摄影机没有追踪男主,而是向前推到窗前,男主从窗外走过。这个好像是整部影片唯一秀调度的镜头。另一个印象深刻的镜头是因为其反-正反打:日式旅馆,男主在室内走廊深入往庭院看,摄影机在男主身后;机位不变,但接着就剪到男主在庭院里往长廊处看的镜头,男主直视摄影机。非常诡异的剪辑,吓我一跳。
比较显著的是用了很多黑白监控录像,但导演用意不在于批判监控社会,而且与情节的融合做得相当好。第一次出现于男女主扣门时,应该是女孩或屋主的视点,用了广角,表示对陌生人的警惕。其他大多是女孩对男主的窥视,这种窥视应该理解为被锁在死亡记忆中无法动弹的人对他者和亲密关系的渴望。
在导演自己的谱系里,整体视觉风格更像《庆州》,固定镜头+精致构图,又没到《庆州》那么精致,但也很好。因为室内戏很多,动用了很多建筑物形成的遮挡。这种遮挡带来的困惑、无力和囚禁感跟人物形象是相称的;但导演并没有在视觉上刻意激化或凸显人物与空间的冲突,这跟人物形象也是相称的。
3、听觉
影片用的是同期声录音,所以听觉非常好,风声、雨声、海浪声、飞机的轰鸣声都非常真切。配乐基本是钢琴曲,听不出来是什么,有一处女主在庙里108拜时用的也是钢琴曲,不过倒是不太违和。《豆满江》让我最震撼的其实是两个声画分离场景,本片里也出现了一个:女孩把面送到男主屋里,关门;男主醒来,在门口坐着吃面;镜头一切,女孩在门外低头坐着,门内传来吃面条的声音——太感动了!
4、主题
——个体救渡
影片其实没有拍最关键的部分,即男主和女孩去岛上发生了什么?我们知道:他们两人去了一座岛;这座岛很像是那幅多次出现的黑白风景照中的那座;女孩受伤了;女孩说男主救了他,并宣称“你们对他一无所知”......大概就这么多了。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这种救渡应该理解为双向救渡,但我们始终不知道它是如何完成的。先回到人物。
男主和女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他们的母亲都非正常死亡了(男主母亲卧轨自杀,女孩母亲因与屋主吵架,出车祸而死),而他们与父亲的关系都非常紧张。一个不太离谱的建构是:他们囿于母亲的死亡,并认定此死亡跟父亲有关。换而言之,他们是忧郁的人:按精神分析的说法(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哀悼跟忧郁不同,在前者,生者可以完成对爱者之死亡的赋义(make sense of),而忧郁则是爱者的丧失带来的生命意义的缺口,是永恒的痛楚、幽禁和无法理解。这一点在女主身上尤其明显,她几乎不说话(只在雨天唱过一手怀念母亲的日文歌),唯一正常说话是从岛上回来后,对警察说“那个男人救了我”——如果“救”一定意味着什么的话,那么它直观的部分就是对其语言能力的恢复,因为我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对生命赋义。影片中最令人困惑的人物其实是餐馆老板,她似乎知晓一切,深谙世间沧桑,又怀有令人惊叹的善意,以自酿的米酒来款待(drink with而不是let sb to drink)每一个食客,甚至连女孩也只有在她面前才能畅笑。那么,她占据是是母亲的位置么?再想到影片后半部花大量篇幅讲述了男主去群山之前与父亲的日常,而且如前所述影片的故事时间结束于男主探访父亲之际,那么,影片主题相当大程度上可以解读为“父与子”式的冲突与和解——男主与父亲、女孩与父亲。这基本上会导致一个去性欲化的解读,当然并不排斥其他解读路径。昨晚其实有问导演岛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回复说“我知道的跟你一样多”(骗人!)。
——东亚性
昨晚问张导的另一个问题是“东亚对你意味着什么”,他说“现实”。张律一定是个历史感非常深重的人,而东亚是其历史感主要的投射对象。《群山》里继续出现了大量铰接在一起中日韩元素,但这些元素的征引是复杂而有趣的。男主对街头的身份政治、对父亲的政治态度基本表现出一种轻微的反讽和错位姿态;但在更深处,《咏鹅》吟唱、不断被提及的诗人尹东柱(?)、复杂的身份经验,又都意味着男主其实更深地被固定在了东亚历史之中。
我觉得对张律来说,东亚具有辩证性,兼有暴力和救渡双面性。基本上在张律去韩国之前(《豆满江》《芒种》),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历史暴力+个体生命困境所带来的焦灼和沉重感,这两部片都以人物自杀而告终。但在《庆州》《春梦》《群山》中,历史暴力成为一个遥远的低音,一个无法忽视但又不构成主导的远山淡影,张律处理的是轻与重、生与死、狂热与压抑、真实与幻觉、个人与历史等一系列相互交织渗透的微妙地带;而其人物也携带着不可排解的死亡记忆(不仅仅是具体生活中爱者的死亡,还有美军基地、核恐惧、战争的历史图像和“我喜欢纳豆”,等等),展开与生活及历史的对话。在《群山》中,东亚的救渡性出现在“咏鹅”的时刻。
有东亚历史感的导演并不少,但张律历史感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方面,历史记忆内化在个体生命经验之中,成为其日常情思的一部分,避免了一种将人物放置在宏大历史链条中的僵死感(比如九苍老师对《霸王别姬》的批评);另一方面其历史感是多向度的,保持了对复杂性的尊重,从而不至于诱使观众进行单向度的解读(比如《江湖儿女》对历史符码的征引)。
——脱域旅行、异托邦与爱
总结一下,张律式的人物是忧郁的,而忧郁是因为他们都被锁在了悲剧性的记忆(历史记忆+个体生命记忆)中无可脱身。而当他实施救渡时,同样朝向记忆敞开,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记忆,当我们展开未来想象时依赖的也依然是记忆,所以他的人物进入陌生空间中时,总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在此,似曾相识的陌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在张律的韩国片中,救渡的展开一般都伴随着旅行。
可以用“脱域”来表示这种对另类空间的进入,当然这里的“脱域”不是欧洲左派们所指的“帝国”时代的资本和劳动的脱域。脱域意味着暂时脱离日常的生活状态,为什么需要脱离?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与世界牵连不断、事事操心,常常忘记了根本的有死性(mortality)。由此我们注意到张律式的人物旅行所去的地方是极为特殊的:庆州是友人死去的地方,也是韩国故王宫所在地;群山是已死的母亲的故乡,也是跟日殖历史瓜葛深重的地方。换而言之,脱域意味着对闷重、琐碎的日常生活的脱离,却并不意味着对整体生活世界的褫夺,有死性反而得以更直接更尖锐的现身。“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渡”——救渡的可能性就在于与有死性的对话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庆州也好、群山也好都构成福柯意义上的异托邦。对福柯来说,异托邦不是乌托邦,因为它是实在空间;同时异托邦又不同于日常空间,相反,它以其异质性,像镜子般映照出日常空间的运作逻辑。有趣的是,福柯在阐述异托邦时,举的例子也不仅仅是监狱、精神病院和老人院,更重要的是关于流徙和旅行的例子,比如“蜜月旅行”、船、火车等。在张律影片中,人物通过脱域旅行进入异托邦,与陌生人不断相遇、结合、分离,在亦真亦幻的氛围中直面有死性。
那么,异托邦中的人物相遇发生的究竟是什么呢?《群山》没有拍岛(又一次旅行)上故事,我们无从得知;不过《春梦》似乎提供了非常好的答案,虽然《春梦》并不能解读为一部异托邦电影,因为它讲的恰恰是脱域的人在地的故事。但张律如果确实提供了一个答案的话,我觉得那就是《春梦》中一女三男的“爱”的情感共同体(还需要详细说明,目前是写不下去了。。)
5、媒介自指与互文
跟张律几乎所有的韩国影片一样,《群山》同样出现了大量的媒介自指。我觉得从暴露虚构性的角度来谈论这种自反非常无聊,如果从电影媒介性(运动摄影、蒙太奇)来谈其与记忆的同构反倒会有趣一些,在跟深焦的访谈中张律已经谈了一些了。同样,《庆州》《春梦》中出现的所有梗都在《群山》中都再次出现了,当然具体情境是很不一样的,不过感觉打开张律的最好方式还是互文,但会增加很多观影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