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7902
  • 100%的专注
    2020/10/13 19:03:35
    艾米丽的高职商高情商

    看了2集,我觉得 it depicts a vivid "nice American girl" 并且也深刻体会了性格对人的影响,即使在打压之下,人物Emily依然选择乐观面对生活,没有被她的法国同事“散漫”的态度同化,而且她的价值观帮她赢取了大v的转发,意外地超出了广告效果。这种坚强,乐观,打不到,思维开阔的方式触达我。

    看了2集,我觉得 it depicts a vivid "nice American girl" 并且也深刻体会了性格对人的影响,即使在打压之下,人物Emily依然选择乐观面对生活,没有被她的法国同事“散漫”的态度同化,而且她的价值观帮她赢取了大v的转发,意外地超出了广告效果。这种坚强,乐观,打不到,思维开阔的方式触达我。

    3. 创意解决问题。因为美国法国男女性的认知问题与上司分歧,决定将选择权交给公众,选择用问题来让公众讨论,引起了营销关注。

    4. 大局观。讨厌的上司和合作伙伴吵架,马上决定劝架,因为知道如果在自己刚来就丢失重要客户有可能会被甩锅。在上司和客户面前提出要和酒店大亨见面是上司的安排,实际上是朋友的邀请,只是把好处安在上司头上,因为合作和利益带来,瞬间让上司和合作伙伴消火。

    5 口才,让酒店大亨印象深刻的话术或者开场,不是一味的表扬和崇拜,因为显然大亨在知道她是粉丝后马上想走,而是恰到好处地指出问题引起兴趣,毕竟人才总是喜欢提高的,然后,不仅指出问题,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且是马上可行的,太好了吧。

    6 台词,我给你礼物不是为了讨你欢心,而是为了鼓励你,一个勇敢的女性对于征服世界无所畏惧,但是我还是要道歉,我对你的底线的误解。

    7 餐厅那里,没订到餐厅哇真的很苦,但是她把换餐厅的尴尬变成了一个让人喜欢的good news和great news,瞬间就像原谅她。

    8 打赌他们的关系,怎么知道胜负,待到他们离开就可以。看来分不出胜负,我不在意结果,我只是想和你聊下去。wow impressive

    9 get out of my office,

    alright, it didn't

    10 Gabriel belongs to Paris 不应该放逐到诺曼底

    11 工作中应该有一些能帮你的同事,这样你在被开除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巴黎的离职手续要几年。。。

    12 Netflix never disappoint the audience

    13 美国的marketing真的是太有趣了

    14 Emily的口才和创意让我想起 另一部剧 公关

    15 我喜欢这个人物,不管多大的问题,这部电视剧都没有拍她大哭,她再沮丧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暂时写这么多。

    【详细】
  • 129121275
  • 渺渺
    2013/10/1 14:58:31
    “幸福时光”就是幸福时光
    2000年的电影,画质差甚至无字幕,13年后因为喜欢董洁完整的看下来。我给你四颗星,那一颗星被卡车撞飞了。

    老赵因为追求胖女人才帮忙安排女孩的工作,但我更愿意相信,他们之后的幸福时光是和胖女人没有丝毫关系的。几个退休工人一起做床,“装修”,做假钱,装大爷。他们忙里忙外的絮叨和讨论是整部电影最温暖的桥段。女孩在胖女人那过得很苦很隐忍,可是她的表情里分明还是那么倔强那么坚毅。女孩的笑是在
    2000年的电影,画质差甚至无字幕,13年后因为喜欢董洁完整的看下来。我给你四颗星,那一颗星被卡车撞飞了。

    老赵因为追求胖女人才帮忙安排女孩的工作,但我更愿意相信,他们之后的幸福时光是和胖女人没有丝毫关系的。几个退休工人一起做床,“装修”,做假钱,装大爷。他们忙里忙外的絮叨和讨论是整部电影最温暖的桥段。女孩在胖女人那过得很苦很隐忍,可是她的表情里分明还是那么倔强那么坚毅。女孩的笑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到按摩室,第一次吃冰棍儿,第一次和“主管副主管”吃饭。喜欢那个分明温暖却又飙泪的桥段,女孩第一次赚了钱,俩人一起坐在路边吃冰棍儿。老赵告诉她街上的每一个人,女孩摸着老赵的脸想象他的模样。而一帮退休工人他们什么都没有,在算着一个月两千多,算着一年18w的时候,只是为了给女孩一个希望,和一段短暂而幸福的时光。他们当时并不知道需要那样维持多久,不知道骗多久。老赵,悲惨的结局,会不会是一种“解脱”?

    张艺谋的眼光,那时的董洁我依然能看到冷清秋的影子,单薄甚至营养不良。可是还是那样一朵安静的百合花,不骄不躁,安静的开放,静静的等人来欣赏。却又有着君子的英气,倔强善良,不服输。赵本山在适合不过这个角色了,还有那帮退休的老人。突然想提起傅彪,对他的认识竟然是几年前轰动一时的他故了,这部电影里他是第三重要的人物我认为,出谋划策的又想法的都是他。

    后来发现这部戏是莫言的小说改编的,师傅愈来愈幽默。在莫言眼里是老赵悲惨善良而却悲凉的一生,平凡无望。(怎么突然想起张国立的一声叹息)。而在张艺谋心里,是对董洁的爱和怜惜,为了给她希望和幸福,“牺牲”了老赵的一生,留下我们长长的叹息。

    在我看来,老赵和女孩的幸福时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是这些所有退休老人的幸福时光,就像那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幸福时光”旅店,依然是给每个人的心底带来希望和幸福。
    【详细】
    6309797
  • 孙鹏
    2014/8/25 9:18:55
    《用一生去爱你》:车永莉上演爱之深嗔之切
    听到这个剧名,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故事。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会谈情色变。在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更多的记忆是红色、政治运动、大字报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在那个时代怎么会有自由主义的爱恋呢?而电视剧《用一生去爱你》便大胆得将镜头焦点放在了那个敏感时代中,将几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放在了那个特殊年代。
    影片围绕两对三角恋展开,一对是秦珍(沈傲君饰)、三猛子(侯勇饰)、郭良(许亚军
    听到这个剧名,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故事。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会谈情色变。在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更多的记忆是红色、政治运动、大字报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在那个时代怎么会有自由主义的爱恋呢?而电视剧《用一生去爱你》便大胆得将镜头焦点放在了那个敏感时代中,将几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放在了那个特殊年代。
    影片围绕两对三角恋展开,一对是秦珍(沈傲君饰)、三猛子(侯勇饰)、郭良(许亚军饰)的两男一女组合,另一对是车永莉饰演的谷燕燕、秦珍、勃阳这一对两女一男组合,两条恋爱线索架起了整部电视剧的故事结构。相比于前者中年人的恋爱故事,观众俨然更喜欢谷燕燕、勃阳、秦珍这三人的青年爱情,他们的爱情充满激情、勇于冲破桎梏的自由主义精神,是符合当下观众主流审美习惯的。
    在这6位主要角色中,如果说谁最爱之深,嗔之切,就要属车永莉饰演的谷燕燕这一角色了。在第一集中,她出场便令人眼前一亮,梳着一头双马尾,一身那个时代特有服装,显得清纯之余又叛逆十足。第一场戏便是和沈傲君上演了一出“撕脸”大战,将刚刚搬来的这位租客行李仍到屋外,强大的气场令沈傲君也畏之三分。不是冤家不聚头,随后她发现原来自己心上人在疯狂追求着沈傲君,自此,车永莉饰演的谷燕燕成为了后者一生的避不开的宿敌。
    故事的后半段,谷燕燕开始担任革委会重要职务。也就是说,这个角色已然不是一个傻傻的痴情姑娘,导演将赋予她一个女红卫兵的历史形象。在这两种身份的转变上,演员车永莉做得十分出色,将一个痴情女青年和激进女青年间进行了无缝转换,用自己纯熟的演技和对角色深刻的理解,令谷燕燕这个角色鲜明饱满。她虽没有姐姐的嚣张跋扈,没有秦珍的知性体贴,但她还是将这个角色带入了观众的记忆,她的痴,她的嗔,她的一切,都让人又爱又恨。
    谷燕燕这样的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位80后演员车永莉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看得出来,她没少去研讨和了解那段历史。无论是形态还是神态上,都将这个离自己半个世纪的人物驾驭得游刃有余,在这点上青年演员能做到的并不多。此次,车永莉无疑完成了导演交给她的角色任务,也为喜欢她的观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角色也是车永莉继《闯关东2》《工人大院》《捍卫者》后又一力作,让人看到了这位极具实力的女演员近几年的成长与蜕变。通过谷燕燕这个角色,让曾得过“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华鼎奖“老百姓最喜爱的女演员等多项大奖的车永莉再次证明了自己,相信“谷燕燕”也会成为她演绎生涯中又一经典角色。
    【详细】
    68441056
  • 哈姆谢特
    2020/5/3 23:09:27
    从伤害与利用走向谅解与互助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这可能是近两年来我看过的最惹人情绪化的韩剧了,追剧过程中我要么在捶胸顿足,要么在破口大骂,要么在拍手称快,要么在控制泪水。 这部剧揭示了太多阴暗面,人性的贪婪、虚荣、狡诈、自私、懦弱、愚蠢、恶毒、臭不要脸、得寸进尺在诸多人物身上暴露无遗。 每个周末心急地等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这可能是近两年来我看过的最惹人情绪化的韩剧了,追剧过程中我要么在捶胸顿足,要么在破口大骂,要么在拍手称快,要么在控制泪水。 这部剧揭示了太多阴暗面,人性的贪婪、虚荣、狡诈、自私、懦弱、愚蠢、恶毒、臭不要脸、得寸进尺在诸多人物身上暴露无遗。 每个周末心急地等着...  (展开)
    【详细】
    12563253
  • jacksontalk
    2018/10/26 17:29:41
    我宁愿相信这是历史——《走向共和》分集讨论大全

    对于历史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很明了,但是在心里都有一个印象,历史这玩意其实还是口口相传的,有些是经过一些个文人的笔来说的,一些个是由那些个戏啊曲啊剧啊的演出来的,也许我们听到的都不是历史,也许全是历史,我们既然不是学者,也无需考究真否,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听者体验不可能体验的事情,从而由史鉴今,以古人之事谈今人之不可为。只要历史足够精彩,真真假假,不足道也。对于1894年

    对于历史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很明了,但是在心里都有一个印象,历史这玩意其实还是口口相传的,有些是经过一些个文人的笔来说的,一些个是由那些个戏啊曲啊剧啊的演出来的,也许我们听到的都不是历史,也许全是历史,我们既然不是学者,也无需考究真否,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听者体验不可能体验的事情,从而由史鉴今,以古人之事谈今人之不可为。只要历史足够精彩,真真假假,不足道也。对于1894年到1917年的这段历史,我们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历史书的层面上,比如袁世凯是个大卖国贼,李鸿章是大卖国贼,慈禧是老混蛋,光绪倒是年少有为,谭嗣同是烈士,孙中山是革命先驱如此如此巴拉巴拉。这种思想一直存在我们的心中已经二十年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一部电视剧却真真正正的冲击了我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在经过了那个只有黑白非对既是错人云亦云的年纪,选择题也从双选改为了四选,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身体成熟的成年人,考虑历史的时候是应该重新审视,有自己的看法了。毕竟没有无来由的恨也没有无来由的爱,卖国贼不是生来就是为了卖国滴,革命烈士也不是根红苗正生下来就脚踏七彩祥云滴,当然卖国贼的一些人性闪光,革命烈士的污点不能改变我们对卖国行径的唾骂和革命的崇敬。然而,任何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在过了那个一棍子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的时代,在百年以后,是不是可以给出公论的时候?作为即将接管社会的新一代,我们是否对历史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

    1894年到1917年,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忽视的年代,每一个史学家都不能轻描淡写的年代,因为这几十年是我中国几千年历史里思想最为动荡习俗最为变动,人物繁多,重彩纷呈的一段。中国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从那个年代真正走出来,君不见,我们的西装革履电话电报咖啡汽车都是那个时代开始的,有人说中国人的悲哀不是 没有文化底蕴不是没有历史,而是张口闭口的五千年历史没几个人知道没几个人关心,中华的文化传统在整个二十世纪都是摇摇晃晃时断时续。十九世纪末的大清帝国如果是一位得了重病的东亚病夫,那么后来的共和革命也好社会主义革命也好,都是西医开的猛药。好似染了几百年的重病,只能靠西方的猛药才能醍醐灌顶,而西医终归治标不治本,革命的问题,有时是不够彻底,有时是过于彻底。《走向共和》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试图还原一个靠谱的历史,然今人看古人不免失之客观,但是好的出发点是好事的一半。《走向共和》着力描写的不是可恨者如何可恨,可敬者多么可敬,而是利用主旋律剧组独有的历史资源和独立的思考,给了我们这群从小革命歌曲长大的一辈人另一种关于这段历史的说法。在《走向共和》里我们看到了赤裸裸的愚昧腐败背叛懦弱,但是同样看到了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里,我们的先辈前仆后继的为了中华之自强民族之自强奋起,一次又一次变革,求新,变法的背后是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痛定思痛,在煎熬中苦苦寻求自强之路,在愤怒中用血泪谱写一段变革。

    第02集在朝上,面对李鸿章将日本视大清国为头等敌人的陈述,慈禧不以为然。朝后,新掌户部的军机大臣翁同龢公报私仇,拒不给北洋水师一钱银子。无奈,李鸿章来到颐和园工地,欲取得醇亲王的支持。孰料亲王正为缺银子修颐和园面临慈禧的怪罪而大伤脑筋,正等着李鸿章来,意欲从北洋水师的军费中将修园子的750万两的窟窿补上。   在南方的张之洞,此时焦灼不安,汉阳铁厂因焦炭不足,两座立炉只能一座开工,又因铁水质量不行,生产出的铁卖不出去,面对日日要赔进大笔银两的铁厂,张之洞苦无良策,无奈只好派人进京向朝廷要银子。   本以为进京能多少要点银子为北洋水师增添些许大炮,银子一两未得,反而要救亲王于水深火热之中,万般无奈之下,李鸿章帮亲王出点子,以北洋水师海防捐的名义,对外卖官,以补颐和园工程急需。岂料,此举招至全国众官反对,清流领袖张之洞更是上书奏陈,历述捐官之弊,在一片骂声中,朝廷停了“海防捐”。点评:本集的主题就是银子银子银子。清朝户部没有了银子,颐和园工程需要银子,北洋水师需要银子,连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也要银子。通过银子的事情,朝廷中间的派系争斗一目了然,翁同和因为李鸿章参过他哥哥怀有私仇,醇亲王战战兢兢,李鸿章左右为难,慈禧驾驭群臣,这个时候名为亲政的光绪帝毫无作为。海防捐一事基本上可以看出李鸿章和张之洞的不同之处,李鸿章是剿匪成名,算是平步青云,实干派,而张之洞是清流领袖,正经科举制度的佼佼者,讲究名正言顺。两位国之栋梁的较量比较一直延续。

    第03集“海防捐”停了,修颐和园的窟窿没补上。李鸿章一面派手下盛宣怀私下加紧与四国银行谈判筹措借款,一面利用张之洞汉阳铁厂矿石与高炉不符日日亏损的困境,密谋将铁厂由官办改成官督商办,断其官银。 朝廷里,翁同和与弟子密商,上折子参奏李鸿章,更利用身为国师之机,谗言李鸿章。见翁、李不和,光绪皇帝深为担忧。   日本天皇检阅海军,为与大清国水师一决雌雄,天皇决意每年从个人财产拨出30万银子交与水师,并秘密购买大清国在英国所定购的铁甲巡洋舰。   派人到朝廷要银子未果,张之洞为救铁厂,情急之下不知是计,将铁厂交由盛宣怀督办。为报李鸿章临危搭救,他在湖广狠抓赌场,八方筹钱,甚至不惜清名,亲手为人写“墓志铭”,终于为李鸿章筹措到了一百万两白银。点评:《走向共和》整体对李鸿章的着墨不可谓不重,使得以往为人唾骂的卖国贼,多了几分忧国忧民。客观上来讲,慈禧口中口口声声的同治中兴,正是李鸿章这类人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成就。摇摇欲坠之大厦之下,护危卵于万全,李鸿章是一个修补匠也是一个灭火员,能够在外患内困的晚清,左右时政达三十年之久,保证了清朝政府在英法战争以后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地位。李鸿章用经世治国之才没有做乱世的枭雄而是极力维持着即将倾倒的政府。李鸿章的才能这一集里尽显无疑,与洋人借款,派心腹盛德怀帮助张之洞,或者说截断其争夺官银的道路。从而一石三鸟,与张之洞双赢。从而可见,解决经济危机一事上,张之洞带有中国人特有的自大迂腐输于李鸿章的不按套路创新求路的精神。

    第04集在盛宣怀的全力筹办下,汉阳铁厂起死回生。重新购置高炉,炼出的铁水终于合格。湖广总督张之洞喜不自胜,盛宴酬谢盛宣怀,并将那一百万两白银捐赠于北洋水师。   修颐和园所差的银子也终于如数筹到,光绪皇帝大松一口气。每年一度的会试即将开始,各地举子陆续来京,其中就包括江苏的张謇与广东的康有为。在点评试卷时,作为主考官的大学士徐桐与副主考官翁同和为哪张卷子最好互不相让,面红脖粗地将官司打到了慈禧处,最后钦点江苏张骞高中状元。   出于对李鸿章筹措750万两银子填平颐和园窟窿的奖励,慈禧决定派醇亲王奕环代天阅兵。为准备朝廷阅兵,李鸿章急召盛宣怀回津,一行人秘访刘公岛。所到之处发现北洋水师军纪松懈,官兵为所欲为,更有甚者,贪污购炮弹公款以石头充之。大战之前军心如此,李鸿章杀心顿起。点评:百日维新的主角康有为出场了,狂妄之态尽显,安排后来的状元郎张骞和他同住一屋是个亮点,发榜之日,两人的遭遇可谓是天差地别。颇有范进中举的意思在,可见康有为在维新之前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学子而已。正是科举的失意,让其愤而著书,创立学会,既然制度不能容我,我也不能容制度。这种豪气冲天的主也不是谁都能当成的。甲午中日战争的主帅丁汝昌亮相,这位在电影中出尽风头的军门在《走向共和》里成了唯唯诺诺毫无魄力的窝囊废。而北洋水师的弊病也显露出来,纪律败坏,军官擅离职守,后勤贪污成风,因此可以说,北洋水师的失败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第05集在北洋水师议事会上,面对上有朝廷重臣弹劾,下面水师军心涣散,李鸿章怒从心起,他以日本小孩玩起“击沉定远号”游戏事例为契机,通过杀一个,赦一个,奖一个,激一个重新凝聚军心,焕发众将的英勇气概。 在科举上屡试屡败的康有为,此时在广州办起万木草堂,广招弟子,意欲从“制度”上改革清廷。   北洋水师驻地威海卫旌旗猎猎,水兵威风凛凛,醇亲王奕环代天阅兵。李鸿章还特意邀请中外记者等一行人,意欲让世人知晓北洋水师的军威浩荡。点评:又是李鸿章处理危机的一集。在北洋水师的议事会上,李鸿章这样一代枭雄的风采通过杀一个,赦一个,奖一个的方式展现,其政治手腕和统军能力都是一时无两。懒散的北洋水师被最高统帅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一群散兵游勇瞬间成为为国尽忠的忠良。这是李鸿章的成功,却是清政府的失败。甲午战争中的另一位主角邓世昌也出现在大家视野,刚直严明,舍家取国。就像最近热议的赵氏孤儿,好多人就问人家怎么就可能舍弃自己孩子保住别人家的孩子,傻啊,是傻啊,不过不是古人傻,是今人傻,用今人的价值观度量古人本来就是傻帽行为。所以邓世昌基本上还是保留了以往的角色。这也是《走向共和》的特色,它虽然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了解读,但是并没有偏的离谱。任何人的阴毒背叛不会显得毫无理由,任何成功失败都是由理可据。

     第06集奕环及各国使节记者在海上检阅了北洋水师,只见水师纪律严,英勇威武,弹无虚发,引起各国使节赞叹。太监不能上舰,为安抚李莲英与小德子,李鸿章与盛宣怀分别与之叙谈,却不想被他们套出北洋水师在外国的银行里存有银子。日本议会否决了内阁增拨军费的预算。伊藤博文首相急召小村公使回国,意欲用北洋阅兵所展现的宏大来逼迫议员同意增加军费。为尽早通过军费预算,日本天皇宣布即日起一天只吃一餐,直到日本海军超过北洋为止,以此给议会增加压力。醇亲王奕环回到宫里,慈禧见他得意忘形,遂训斥他别以为是皇帝的父亲而“生出许多妄想”,不想环当场被吓得昏死过去点评:莫里逊对李鸿章的评判客观而又颇具前瞻性,李鸿章盛极必衰,醇亲王代天阅兵与其说是北洋水师的荣耀不如说是对李鸿章个人的无上嘉奖。而恰好是这次阅兵,给了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的信心,正好是这次阅兵,李鸿章得罪了李莲英,正好是这次阅兵,醇亲王一病不起,李鸿章在朝中慈禧面前的优势尽失。接下来的失魂落魄只是时间了。另一方面,日本将北洋水师视为国家敌人,开始军备竞赛,却一开始就遇到了议会的阻扰,伊藤博文内阁岌岌可危,关键时刻,天皇声援内阁,稳定国民。日本民族特有的忧患意识和尊严情怀使得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与中国朝廷内的四分五裂,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走向共和》正是用了十集的长度告诉我们,甲午战争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的军备竞赛形成的必然。

    第07集在天皇与日本百姓的重重压力下,日本议会终于通过了内阁增拨军费预算方案,将本由清北洋订购的军舰卖回日本。日本海军在总吨位、航速与火炮射速三方面全面超过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阅兵,中外记者交口称赞,为大清挣足了面子。朝廷嘉奖李鸿章,李鸿章趁机再次提出请朝廷拨款为北洋水师添购炮弹,而户部尚书翁同龢挟私公报,硬是卡住未给北洋一钱银子。   醇亲王被吓死了,庆亲王顶了缺,成为颐和园总监工。此时工程即将完工,唯缺南洋木材。内务府小德子与太监总管马莲英趁机介绍奸商李光昭。李光昭暗自将翁同和及其父翁同书书法缀集成书,翁同龢痛痛快快地将本应给李鸿章北洋水师添购炮弹的60万两银子,批给了李光昭。 李鸿章得此消息,私下要盛宣怀看住海关口岸,决定将里面的蹊跷一并查出。点评:阅兵的遗风,北洋水师的阅兵震惊中外,直接迫使日本议会通过了内阁增拨军费预算,日本成功的将李鸿章在英国订购的军舰据为已有,这首名为吉野号的军舰在甲午中日海战中一战成名,成为中国海军永远的痛楚。日本水师力量全面超过中国。丁汝昌为李鸿章提出增加北洋水师上中下三条建议,六十万是底线。而李鸿章在朝中吃瘪,眼看着户部的六十万被奸商李光昭骗走。醇亲王从出场到死去就是一个杯具,父子都死在慈禧手上一点不为过。LZ对本片刮目的就是对翁同和的描写,以往LZ一直觉得翁同和是百日维新的发起人,是属于维新派的先进人士。由《走向共和》看出,人都是有很多面的,翁同和在本集里暴露他不可饶恕的腐败,贪名的和贪财的昏官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害了国家的权益。

     第08集   李光昭的南洋木材被海关扣住了,李鸿章亲自提审李光昭,方才弄明白其中的奥秘。60万两白银实际购木只用了10万两,其中40万两被各色官吏中饱私囊。李鸿章决定“这一单买卖,咱们只跟翁同龢做。”   光绪皇帝见了李鸿章的奏折,大骂翁同龢一生糊涂。由于户部连续五年未给北洋一钱银子,李鸿章决意联合美国商人合资办银行。本来十分秘密的事,无意间给底下的奴才泄露了出去。英国、法国等其他列强岂容美国独享,纷至沓来,提出抗议,因前有南洋木材一事,翁同龢不便上书奏陈,便夜访后王府,具陈合资之弊。   在与慈禧独对时,庆王力陈述合资不利于大清,不料遭到太后训斥,慈禧教导他,有事应多请教李鸿章。朝廷不给银子,与外人合资办银行慈禧又不允,李鸿章心事重重来到戒台寺,请教清皇宫中唯一具有雄才大略的恭亲王。点评:又一位晚清时呼风唤雨的主出场,历史上褒贬不一的恭亲王奕诉,这位咸丰帝的弟弟一手帮助慈禧太后上位,诛杀顾命大臣。却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中法战争的犹豫不定,后来启用后的一事无成,成为晚节不保的典范。也许正是帮助慈禧而获得了莫大的权力,而因为权力太大注定最后也要被慈禧抛弃。翁同和一下子失宠,但是仍然利用新晋的庆王爷来打击李鸿章,李想破脑袋跟美国合资办银行的主意也被慈禧否决。说起这个庆王爷的出场那也是很讽刺,这位落魄的王爷也出场就是去当铺赎回自己的朝珠。不仅大咧咧的白要了人家的珠子还一副趾高气扬鸡犬升天的奸臣相。就是这个落魄王 爷成为了醇亲王以后跟洋人打交道的主,从而可以看出慈禧的众叛亲离和清政府的无人。北洋水师的军费仍然没有着落,挟私仇报公愤的翁同和五年没有给李鸿章一分钱,李鸿章使出浑身解数仍然是两手空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祸根已经埋下

    第09集   李鸿章来到宫里,借请慈禧品尝西洋咖啡之由,陈述合资办银行之利。谁知慈禧恐李鸿章坐大,未予允诺,为示安慰,特派小德子将宫女红儿送与李鸿章。 苦于力量单薄,孙中山抱着希望来到万木草堂,欲与康有为一道策划反满革命。而康有为则不要革命,推崇君主立宪,两人志不和则道亦不同。   日本海军此时羽翼丰满,主战派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等人密谋利用朝鲜内乱,派兵登陆朝鲜,寻衅清兵,欲与大清开战。 李鸿章收到袁世凯从朝鲜发来的急电,并未看清日军出兵朝鲜的严重性。为参加太后万寿庆典,在家里与红儿练跪,并为送什么贺礼而焦急万分。   日本大使小村来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宣布日本与中国断交。宫里慈禧正在为自己60大寿试装,将战与不战的问题一古脑儿推给了光绪皇帝。点评:这是讽刺意味颇重的一集。李鸿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进宫跟慈禧巧进忠言,求其成全合资银行之事。阅兵时得罪李莲英的恶果成熟,慈禧怕李鸿章联合洋人骗自己的钱,像一个农家老太太一样护住了自己的钱袋。怕李鸿章不高兴,送了一个宫女给老头。李哭笑不得。日本借朝鲜内乱欲挑起战端,而大清朝正为太后的六十大寿忙的不亦乐乎,连一向警惕的李鸿章也被袁世凯的意气所用,派兵朝鲜。日本这个时候还有模有样的派大使来断交,慈禧的心思早已经不在朝政之上。国父终于出场了,虽是有点仓促但是还算精彩。一出来就点明了电视剧的主旨——走向共和。更是确立了自己男一号的地位。但是国父的前两次出场都显得有点突兀,不过倒是直接了当的跟康有为也是全剧中第一次论述了救国的道理。从而一开始就跟康有为的立宪制划清了界限。

    第10集   是战是合,朝堂上众大臣争执不休。翁同和弟子文廷式与张骞,在朝上指责李鸿章畏敌如虎,一口来避战。李鸿章则指责户部几年来不拨银子,无弹药何以能战?力主通过其他列强居间调停。   孙中山来到了天津总督府,幻想国难当头,能说动大清实力最强的李鸿章起来革命反满,遭李严辞拒绝。   故宫内,京城文武百官恭贺慈禧寿辰。光绪帝、翁同龢、李鸿章等君臣为是否开战在庆典上坐卧不安。恰在其时,传来日本海军于渤海击沉清廷兵舰,1000余名清军葬身海底,中日宣战。   李鸿章令北洋水师守住海口,按兵不动。光绪帝令北洋水师急线出动,寻找战机。水师提督丁汝昌万般无奈,只好遵行圣旨,出海与日决战。点评:中国第一次大的危机来临,甲午中日战争开战。而满嘴蕞尔小国的清朝大臣们没有预料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从中国来看,这一场战争将李鸿章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心血尽数毁灭,同时宣告了实业强国的失败,中国有识之士对封建君主制度彻头彻尾的失去信心,中国失去了制海权,胶州湾主要港口的失守为八国联军和日本侵华提供了方便,台湾在被清政府收归以后再次被抛弃,当然,直接激起了公车上书,推动了维新派的上位。对于日本,意义更加重大,首先是打败了自己仰望上千年的文明古国,大和民族自尊心爆棚,同时使得日本第一次尝到了明治维新的甜头,中国在日本眼里不再是庞然大物,使得二次侵华战争成为必然。日本的民族野心一下子膨胀,其君主立宪渐渐倾向于军国主义,内阁利用战争缓解了内部矛盾,使得军国主义在日本大行其道。孙中山和李鸿章的见面有点鸡肋,虽不说事实与否,但说逻辑上,也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但是孙中山一出山就满腔热血言辞义正的让人不适应。缺少成长过程的国父,还是有点脸谱化了。

    第11集中日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陆续攻占平壤、旅顺、威海卫等地,清军计有20余万被击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饮恨自尽。   朝堂上众臣一致请杀李鸿章。   派去日本议和的代表竟被日方拒绝,日方指名要李鸿章前来谈判。   在直隶总督府,李鸿章万念俱灰,欲自杀以避屈辱。   接到朝廷急电,李鸿章与恭亲王双双来到堂上,文廷式百般羞辱李鸿章,翁同龢也阴一句阳一句,大有问罪之意。面对众臣的责问,李鸿章拒绝去日本。但是,面对光绪帝恳切的要求,李鸿章再无退路,只好答应去日本议和。点评:11/12集是为李鸿章立传的两集。既然《走向共和》也不惜重笔墨描写甲午中日战争,LZ这里也不要免俗了,我们从头检视一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到底有没有取胜的可能?从历史的必然性来讲,没有,清政府对北洋水师的不管不顾,对比天皇对水师的一再增拨经费,从长远来看,此消彼长,中国铁定没有胜算。但是从具体上讲,当时日军水师却已经超越北洋水师,但是北洋水师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其中的关键就是李鸿章说的自保有余,进攻必败的观点上。也就是说如果北洋水师示弱,躲在港口里,等待着日本海军来进攻,北洋水师借助地利优势守住港口不难。但是如果北洋水师主动出击,基本上等于送死。说浅了是快与慢的较量,说大了就是中国人一贯的大、重、多的民族劣根性在作祟。而堂堂大国能在战争中示弱吗?这也是阅兵给的光绪的胆量。所以,中国是有守住的可能性,但是有战败的必然性,总体而言就是,中国注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中国战败了,日本点名要李鸿章谈判。这是对李鸿章这位对手的尊重,更是对这位洋务派领袖的羞辱。《走向共和》对翁同和带头的所谓清流派有种天生的厌恶,这帮只读过四书五经的迂夫子们只会高呼天朝V5太后万岁而已,真正遇到事情只会窝里斗。这时被骂成卖国贼的李鸿章临危受命。

    第12集   李鸿章来到日本,伊藤博文要求清国割让辽东、台湾、澎湖等地,赔款三亿。条件之苛刻,令李鸿章怒不可遏,初次交锋,双方不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翁同龢诸人嚷嚷与日再战;张之洞则与英领事密商,欲将台湾租借给英国,却被拒绝。   光绪来到新落成的颐和园,欲就对日和约讨得懿旨,却被慈禧搪塞过去,拒不表态。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谈判变成了争吵,事关国家重大利益,谁也不肯让步。在回使馆的路上,李鸿章遭到刺杀。   日方一面对李被刺深表歉意,一面威逼请清廷让步,向我山海关大举增兵。为保住京城,光绪密电李鸿章接受日方条件。   万般悲苦,李鸿章不甘却又无奈地在《马关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点评:《走向共和》里属于李鸿章独角戏的一集。LZ一直在想作为这样一位倡导洋务运动修铁路办商局创建北洋水师的晚清名臣,为什么会成为卖国贼那?也许《走向共和》里描述的不是历史,但是确实给了历史另一种说法。在这种城下之盟里,是没什么好谈的。李鸿章不是慷慨激昂的康有为不是山呼万岁的翁同和,而是一位久经沙场老谋实干的改革家,同时更是一位外交家。而在当时之中国,可以称得上外交家跟洋人打交道的,太少了。马关谈判那一段苦苦哀求有点过了,把李鸿章跟孔明相提并论也是有点神化了。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卖国了还可以考证,但是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也是有形势上胁迫。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立场上去行动,李鸿章作为一个终生报效国家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晚清大臣,他的所作所为,至少在《走向共和》里,让人敬佩不已。

    第14集甲午战败,痛定思痛,光绪想从朝政开始改起。改朝政,就须纳新人,可是在现有官吏中,他未发现一可用之人。这时,翁同龢将康有为写的两本书呈递给了光绪。   掌院大学士徐桐来到翰林院,给弟子讲授"坐怀不乱"。   李鸿章革职后,一直与红儿闲居在京郊的大觉寺,养望山林,休身养性,倒也其乐融融。这天西安大将军荣禄奉懿旨来京,特到李鸿章处拜访,二人二十余年未见,谈兴甚浓。   为赔日本款,朝廷拟向诸列强借钱,但翁同龢借口尊严拒不与洋人面谈,洋人气愤得一钱不措。   朝廷要练新军,得知道消息,袁世凯急不可耐,欲请荣禄举荐,荣悄声告知,人选由李鸿章定。为谋得其职,袁厚着脸皮,麻着胆子来到戒台寺,跪地哭求。李鸿章知其才干,不计前嫌,答应向朝廷举荐。   自从败于倭寇,慈禧、光绪夜不能寐,夜深独对。为保大清,慈禧决定放权,让光绪大展拳脚。   康有为来到京城,成立强学会,广招弟子,鼓动变法,百官捐银,以示支持。   孙中山来到香港,筹募资金,秘密成立兴中会,并欲联合三合会,在广州发动反清第一次起义。点评:袁世凯发迹。甲午战败,清政府要建立新式陆军,给了袁世凯等待已久的良机。袁上蹿下跳,工于心机,写兵书沽名钓誉,跪求李鸿章举荐,同时巴结了新旧两位中堂,有位名人说: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而袁世凯正是无耻到了这种地步,人至贱则无敌。就想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和左冷禅,伪君子和真小人,小人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本事。翁同和做了名垂青史的一件事,将康有为举荐给光绪。此时慈禧有意放权,京城变法之气日盛,清政府最后一次挣扎:百日维新,即将上演。

    第15集因三合会人员未到,孙中山酝酿已久的广州起义仓猝流产,革命志士陆皓东英勇就义,孙中山被清廷悬红通缉,被迫出走海外,投奔在美国檀得山的哥哥孙眉处。在卖掉家场的牛,筹到款后,准备到日本办革命学堂。   新任军机大臣荣禄来到军机处,看到各大臣无所事事,地方来的奏报草草一看并不处理,怒而去找太后。   袁世凯奉旨练兵,来到天津小站。原淮将领不把他放在眼里,幸而跟随他而来的马三俊,借着李鸿章的余威与闪闪发光的银子,才将众将收服。   老友徐世昌来到小站,袁世凯准备大展拳脚,欲将新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他们广招人马,安置亲信,不多久,小站亲军已达万人,兵强马壮,威力大增。李鸿章淮军之后又一傲视群雄的崭新军队诞生了。点评:前有曾国藩创湘军而扶清朝于危卵,李鸿章创淮军而保政府达三十余年,后有蒋介石借黄埔军校掌握国权,袁世凯小站练兵,虽然兵不过数万,却是未来统治中国二十余年北洋军阀的起源,由此可见,李鸿章嘴里的袁世凯才能大于为人的话是至理名言,袁世凯在李鸿章淮军渐衰之际,利用淮军旧部在乱世为自己建立了一支军队,掌握了未来几十年的话语权。相比之下的孙中山,思想仍处于启蒙期,仍然依靠哥哥资助,幻想利用三合会一群地痞流氓就可以一呼而百应推翻清朝统治。广州起义未动先败,陆皓东为革命党人流下了第一滴血,无论如何,从开始的游说到自己武装起来起义,国父是进步的,但是要实现革命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16集翁同龢一面派人查抄强学会,一面又在康有为被迫返回广东时,抢在京郊见康有为一面。   孙中山在日本办起了中山学堂,宣传共和革命思想;他用哥哥孙眉卖掉2000头牛的钱在日本秘密购置军火,为下一次革命做准备。   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吸引了大批当时的有为青年,清廷首批派到欧洲的留学生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人,也加入新军,更是如虎添翼,新军成为清朝廷的新锐之师。   新军迅速崛起,引起了朝廷的疑心,借口查处马三俊强奸民女案,派荣禄实地考察。袁世凯借刀杀人,除掉了马三俊,以示他是荣禄而非李鸿章的人;另一方面,在操练场上,他通过亲自给士兵发饷,使得与荣禄一同来视察的将军贝恩福对袁赞不绝口,双管齐下,打消了荣禄的疑心。   慈禧放权光绪,内务府的奴才们见风使舵,马上开始巴结光绪宠爱的珍妃,珍妃得意忘形,光绪龙颜大怒。点评:袁世凯的政治手腕和领导才能进一步展现,小站新军不拘一格降人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赵秉钧等等这些接下来的三十余年左右中华格局的一票人物,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系此时还只是袁世凯旗下的低级将官。袁世凯第一次使用了他的“窃国”才能,打压李鸿章淮军旧部,培植自己的亲信,将小站七千人马握在自己手里。对外,凭借政治嗅觉拉拢马上被光绪重用的康有为,投靠接替李鸿章的荣禄,为自己在百日维新时可进可退留下了伏笔。这里多嘴说一句光绪帝的珍妃,LZ觉得《走向共和》里的珍妃就是一个喜好新鲜物件,喜欢光绪的一个小姑娘而已。既没有贪污受贿,也没有帮助光绪帝力主维新等等,她只是普通的一个妃子,只是得到了光绪的宠爱。也会因为太监孝敬沾沾自喜,也会得意忘形。

    第17集向列强没借到款,加租加息又怕引起民变,对日赔款日期将至,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别无他法,只能打地方的主意。谁知各省藩台、臬台来到京城,无不叫苦,都恨不得讨点银子,哪有银子解朝廷之围?   光绪主政后,日益感到朝政不可为,苦于无人才,在看了康有为的几次上书后,起用康有为的念头更甚,于是来到颐和园请慈禧恩准。慈禧也有变法图强之意,只是告诫光绪:"不管你怎么变法,用什么人,都要记着,这江山是咱们大清的江山。"   接到圣旨,康有为北上京城,谁知半路被袁世凯派人强行"请"去,袁见康忽被圣上注意,料想今后前途不可限量,急欲在朝廷觅得后援,两人见面惺惺相惜。   恭王将死,临终遗言,告诉光绪,翁同龢是当今最大奸人。光绪罢黜翁同龢。   朝堂上,康有为慷慨陈述变法之利,招来大臣的激烈反对。徐桐、刚毅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根本就不容康有为细说。此情此景,康再也按捺不住,直陈光绪,诛杀反对变法的大臣,一时间,整个朝堂上的君臣都惊呆了。点评:康有为北上谈法。然而康不是孔明,没有在大殿上舌战群儒,而是直接向光绪建议杀掉反对变法的大臣,使得维新变法一开始就站在了守旧大臣你死我活的对立面,也就注定了维新变法一定会受到守旧官员的拼死抵抗。但是如果变法不流血,确实也不能令群臣默然,法令推行。究其原因,是康有为过于相信光绪手中的权力,维新变法尚未开始已露出败际。翁同和简直就是醇亲王之后的又一大杯具,往大了说就是大儒,往小了说就是一介书生,迂腐不堪,教书识字尚可,要是掌管户部,军机大臣,明显能力不够。又加上心胸狭窄,排挤洋务派,虽然本性还算纯良,但是看起来跟蠢驴一样。最后被罢黜也是被历史所淘汰。

    第18集光绪24年,1898年秋,光绪皇帝下诏实行新政,变法维新。康有为并未因皇上的召见而在官职上有所擢升,但他并不气馁:没有奏事之权,他就在奏议上大下功夫,发动弟子,从农、工、商、军事诸方面不断写出改革之策,然后通过御史上达天聪。光绪接到奏议后,则不断地下达改革诏书。慈禧见康有为太狂悖,欲重新启用李鸿章辅佐光绪,但李鸿章婉言拒绝,提出留洋考察。荣禄也见势不妙,提出辞去军机大臣,改任北洋大臣之求,欲为慈禧以防万一,控制北洋军及小站新军。光绪废四书五经,在会试中增设"经济特科",抬来众多官吏反对。其中吏部尚书刚毅与侍郎徐承煜更甚,公然抗拒圣旨,拒不代呈条陈,恰好被光绪碰上,一股脑将吏部六堂官革职。军机处内,老庸昏愦之官众多,占位不做事,光绪采取掺砂子这法,任命谭嗣同、刘光弟、林旭等人参与军机,处理朝政。点评:赫赫有名的百日维新隆重上演。康有为意气风发,发动弟子疯狂写折子为变法奏议。而光绪也是废寝忘食,立志做中兴之主,不断下诏改革。狂生遇到年少的皇帝,激进有余,沉稳不足,此时的光绪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唯唯诺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所以革职吏部六堂官,破格提拔维新四人进军机处,也算得上是开刀阔斧,理想主义者总是让人敬仰,但是可惜的是理想主义者不会是成功的改革家。而当时清政府的实权者却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荣禄辞去军机大臣,改任北洋大臣第一时间抓住了军权这根乱世的救命稻草,连甲午中日战争后有心维新的李鸿章也早早看出了端倪,抽身海外。慈禧也从一开始的让光绪试试看,变的越来越犹豫。百日维新,即将夭折。

    第19集皇上新任命的四个军机章京谭嗣同、刘光第待人来到军机任上,引起军机处原老官吏的强烈不满。康有为私下受意谭嗣同等人,欲通过免李鸿章官职来试探慈禧是否真心归政。   闲居在颐和园的慈禧,听闻皇帝免了李鸿章的官职,借斗蟋蟀散心将皇上请到了园里。太后的"护法金刚"与被称作"康有为"的蛐蛐激烈打斗。见爱臣康有为之名被人用蛐蛐戏称,光绪再也控制不住,一冲而起。慈禧收权了,所有二品大员均要到颐和园太后处谢恩。光绪自思不保,明里发诏命康有为赴上海督办报纸,暗里密诏要康梁等人寻机相救。就在这时,日本国伊藤博文来到大清国。光绪决意,无论如何都要见一见伊藤。点评:维新变法强弩之末。康有为打错了第一张牌,先对两世功臣李鸿章下手,本来是想痛打落水狗,反而因此慈禧的极度不满。李鸿章虽然下野,但是其在朝中的威望和在慈禧心中的地位未减。康有为想捏软柿子不想敲到了硬核桃。慈禧已起杀心。慈禧可以算是十九世纪末中国最厉害的权术家,她的领导才能和变通之法,经常被后人以腐败无能而掩盖。其实,扪心自问,在当时的中国,外患内困,一个女流可以统治半个世纪,可见,她的手腕和果断都是一般人所不能匹敌的。后人也有将慈禧跟武则天相比的,可见其的文治武功不逊于武则天。但是慈禧总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花费在了自己的事上,建颐和园六十大寿等等,虽有治国之才,但是无治世之心,举国而悦己身。所以成为清朝的葬送者。

    第20集光绪召见袁世凯,升其官职,命他与荣禄可各行其是。康梁等人欲谋杀慈禧以救光绪,谭嗣同来到在京袁处,晓以利害,袁答应派兵围颐和园。同时康有为秘密来到日本大使馆求见伊藤博文,欲借外人之力来帮光绪,但伊藤不赞成康之想法,劝其到日本避难。直隶总督荣禄发现情势不对,秘密调派军队,停发袁世凯小站军火。就在此时,袁世凯回到天津求见荣禄。本欲想请教伊藤博文如何变法自强的光绪,由于慈禧突然来到,也只能略而不谈。点评:维新派的最后挣扎。光绪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想破头皮寻找支援,但是直到此时才发现自己的后援是如此的可怜,唯一能求援的只是自己提拔的几个军机行走等虚官。康梁等人想破头皮想到了以前巴结过自己的袁世凯,殊不知袁世凯就是一个投机客,眼见荣禄早早把握兵权,停发小站军火,调派军队对小站新兵形成挟制之势,袁世凯其实既无退路,这也是LZ佩服袁世凯真小人的地方。袁世凯唯有先稳住维新派,再图后计。可以说既是慈禧说的首鼠两端,也是小平同志的两手都要抓,政治投机者自居的袁世凯,这时选择了有利的阵营。伊藤博文的来访在维新派看来是机会,其实是变法维新的报丧人。这里牵扯到一个后来会遇到的问题,为什么西方各国包括日本都选择支持光绪而不是选择更加有权的慈禧势力那?LZ觉得这跟为什么美国后来支持蒋介石一样,都是为了寻找对本国更有利的合作伙伴。慈禧虽有权但是不跟各国通无有,因循守旧,半推半就,不能使各国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其实想现在台湾跟美国的关系可以从李鸿章跟各国借款可以略知一二,谁借我钱,我就买谁的武器。

    第21集袁世凯夜访荣禄,告之与谭嗣同密会之事,荣禄转告慈禧,劝阻慈禧杀袁世凯,并恳请慈禧垂帘听政。谭嗣同不听梁启超的劝阻,执意以死唤醒世人,终于慨然入狱,而早已躲起来的康有   为,则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与梁启超一同出逃东瀛。小德子赴小站宣旨。令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严行禁止义和拳会。袁世凯接旨,并通过徐世昌向小德子行贿。康梁在日本鼓动民众,却遭到王照对《密诏》的置疑,一番唇枪舌战。瀛台,慈禧训斥光绪。点评:维新失败,戊戌六君子赴难。谭嗣同等人慷慨赴死,留名青史,康梁远涉重洋,再图后计,光绪被囚,慈禧训政,百日维新宣告破灭。中国第一次君主立宪制的尝试还未成型就已夭折。虽然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但是百日维新的意义重大。从此以后,变法之事深入人心,中华大地处处谈论康党,康梁在海外成立保皇党,清政府可以实行立宪制的形象留在了世人眼中,在海外多处成立了宪政研究会,有相当多的学子对清朝统治保留了最后的信心。走向共和是历史规律的必然,也是国人对各种体制的试验之后最后的选择。论成败,百日维新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可能。君不见,十年之后,慈禧谈变法,仍然阻力重重,最后仍然与旧势力妥协,指望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皇帝和一群纸上谈兵的秀才就能救国,绝对是异想天开。袁世凯虽然险些被慈禧杀掉,但是算是有惊无险,成功从一个小站练兵的军官升任了山东巡抚,此时虽然貌似是远调处理义和团棘手之事,实质上在马上到来的八国联军战争里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而山东虽属边疆但是离京师不远,也为后来袁世凯入住朝政提供了机会。

    第22集小德子授意太医谎称光绪有病,太医遵从。慈禧在乐寿堂召见李鸿章,询问关于废帝一事,李鸿章避而不谈,虚从委蛇,但答允慈禧让他接管两广之事。各国使臣向荣禄提出严惩义和团,并要求派西医为光绪诊治。荣禄拜访李鸿章,寻求对策,李鸿章劝他力谏不得废帝,荣禄依言禀承慈禧。经西医诊断,光绪无病。恩海杀死德国公使克林德,触发紧张局势,各国使臣纷纷要求本国政府进兵中国。   盛宣怀奉李鸿章之命拜会张之洞,恳请张之洞主持东南局势,张之洞答允此事。各国兵舰抵达大沽外海,情势危急。点评:维新之后,慈禧囚禁光绪,在是否废帝犹豫不决。李鸿章在经历过甲午中日战争后已经通达,非常先见的要求管理两广,对于废帝之事却是置若罔闻,这正是李鸿章的高明之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尽心尽力。其后对荣禄的劝诫尤为中肯,历史虽然处处彰显必然,但是具体到一件事上,一人,一言,一行,也许就可以改写历史。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李荣二人此时的力谏,虽看起来不比康梁在海外叫嚣保皇,却是实实在在的保住了光绪的帝位,也为清政府的立宪保留了生计。各国公使给清政府施加压力。慈禧隐隐有借义和团威吓洋人,转移国内矛盾之意。此时德国公使被杀成为八国联军战争的导火线。

    第23集慈禧由众臣陪同巡视义和团众。大沽炮台失守,提督罗荣光殉职,但荣禄等人为使慈禧心安,谎称此战获胜,东暖阁上,群臣商议对列强入侵是战是和,光绪主和却被慈禧驳回,并代拟圣旨,向英法美德等十一国宣战。李鸿章和张之洞均称宣战诏书是"伪诏",并俱不奉诏。张之洞派辜鸿铭与英国领事谈判,张謇对此举有些不解,盛宣怀一言点醒梦中人。交战在即,慈禧整编义和团众,组成"虎神营",义和团众士气高涨,跃跃欲试。点评:慈禧幻想利用义和团阻击八国联军。义和团是什么组织,为政府所用称之为义民,为义和团所弃谓之乱民。直隶山东闹义拳起因是因为传教士的飞扬跋扈,普通民众纷纷练习武术抵制洋教堂。往大了说是不堪忍受洋教会欺压,奋而抵抗,往小了还是守旧保守,不能接受西方教会宣扬的一些观点,尤其是女子解放,信奉耶稣等等。当然,西方教会一直有替殖民统治铺路架桥的作用,教会与殖民主义是不能分开的,而民众抵制也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既然存在,而如何处理就是清政府的事了。可惜慈禧虽然前前后后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中日战争仍然以天朝自居,再加上一般腐儒满臣的愚蠢冲动,西方各国欲扶光绪而废慈禧,老太婆终于按耐不住,愚蠢的向11个国家宣战。将中国推向万劫不复之地。李鸿章和张之洞联合张坤一东南自保,地方第一次分裂中央,从此中国南北之势渐成,清政府中央集权无力,为以后中国地方分崩离析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第24集清军节节败退,慈禧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反倒给众人论功行赏,直到列强攻破东华门,才得不换装出逃。珍妃阻止光绪离京,被慈禧令人扔到井里,光绪悲痛不已。袁世凯为众王爷准备住房,部属杨士琦凭一纸借据盘来十六处高宅,受到袁世凯赏识,让其跟随左右。出逃路上,慈禧等人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不想在关帝庙遇上陕西布政使岑春煊。岑春煊不远千里前来护驾,令慈禧大受感动,而光绪则始终郁闷不堪。点评:太后西行。义和团挡不住洋人的洋枪洋炮,当义和团的义民搬着牛头猪血冲锋陷阵的时候,忠勇的背后是愚蠢的落后,为了自己的国家免受践踏,抵御外强,是民族的灵魂和骄傲,但是悲壮并不能掩饰他们的愚昧和守旧。热血仗义的义和团只不过是慈禧打算威吓西方的工具罢了。八国联军进北京了,珍妃投井了,珍妃和光绪天真的以为八国联军进北京是为了清他的君侧,殊不知列强进了北京就暴露了他们的真面目。烧杀抢掠,曾经威震北方,彰显中华武力的北京成为了窑子铺,人家想来就来,想嫖就嫖。慈禧跑了,很狼狈,LZ始终认为慈禧是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的。但是一向举重若轻的太后,因为一己之愤选择了战争,将清朝推入最后的死胡同。袁世凯继续他政治投机客的投机。

    第25集载振赶来,迎接慈禧銮驾。列强攻陷北京,烧杀掳掠,分割区域,京城内的王爷官员纷纷自杀。袁世凯为众王爷安排住处,却在载沣那里碰了个软钉子。时局更加混乱,孙文却劝阻了郑士良积极筹备的起义,让其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    梁启超拜访李鸿章,提出救国的上中下三策,李鸿章坚持奉诏进京议和,梁启超唏嘘不已,请求为李鸿章立传,李鸿章允准此事,并交出全部文牍履历。慈禧住进岑春煊家中,无奈于时局,令毓贤再次启用义和团。李鸿章进京谈判,为筹借赔款和各国公使周旋,不卑不亢,八面玲珑。点评:李鸿章的谢幕演出。李鸿章完成了他最后的历史使命,奉诏进京与八国联军谈判,进而签订辛丑条约。以七十高龄仍然出山为大清排忧解难,条约签订不久,李鸿章就离开了自己奋斗一生的国家。应该怎样评价李鸿章那?有人说他是首倡洋务运动,开风气之先,东方的卑斯麦,有人说他是卖国贼,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自己穷凶极欲,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出卖自己的国家。LZ认为任何历史人物只能放在具体的历史阶段才能评价他的一生。李鸿章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思想,年纪轻轻就写出了“万年青史谁留名,三千里外觅封侯”的豪言壮志,而其正是终其一生实现其经世治国的宏图大略。早年创立淮军,救国于危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识到了中国的短处,接受西方事物,勇于学习西方技术,一生埋头苦干,招商造厂,坚信船坚炮利可以就中国,在腐朽的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夹缝里硬生生的创立了北洋水师和一系列的中国第一,一手缔造了同治中兴。李鸿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外交家,虽然他最终仍然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他的一生实现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理想。相比于早年叱咤风云,晚年毫无建树的恭亲王,李鸿章无论在政坛上得势还是失宠,始终以大局为重,从未心灰意冷,一次次担当起充当卖国贼的角色。 伊藤博文后面说过李鸿章是生不逢时,生不逢时。《走向共和》前二十五集尤为精彩,主要包括了中日之战,百日维新和八国联军战争,李鸿章的力挽狂澜,慈禧的飞扬跋扈,光绪的挣扎,故事紧凑,演员用力,将晚清行将就木的腐朽和日本的崛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政府企图苟延残息的希望此时已经破灭,等待的只是那个送殡人的出现。

    第26集慈禧为洋人要除掉自己而担忧,荣禄劝她宽心,说李鸿章自然会办好一切。在与各国将军的谈判中,李鸿章晓以厉害,一番唇枪舌战,终于使列强放弃惩办慈禧的打算,但要求慈禧惩办元凶的名单上仍有大臣一百七十余名,慈禧为求自保,一一允诺。   刚毅,徐桐父子、毓贤等主战大臣纷纷被杀。慈禧准备回銮。荣禄举荐袁世凯筹备一切事宜,袁世凯解忧,前往钱庄筹措银两。点评:辛丑条约。本集无事。来说说这个辛丑条约吧,跟以前几个条约相比,辛丑条约从清政府来看应该算是一次失败的战争成功的谈判,八国列强最后勉强同意了赔款四亿白银的条款。当然这里面有李鸿章的功劳,但是深层次的是八国的分赃不均,内部利益冲突,内耗掉一些精力。使得清政府得以只赔款不割地,但是从长远来看,八国联军的战争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首先对清政府,慈禧经过逃难,终于决定立宪,但是清朝元气大伤,最直接的就是屠杀了一百七十余名大臣,直接动摇了清政府的基础。而荣禄和李鸿章也在这次战争后先后辞世,后面慈禧一死,袁世凯兴风作浪的时候再也没有资历相近的人与之抗衡,从而也注定了清政府最后被袁世凯要挟的结局。八国联军的入京给了袁世凯发迹的机会。

    第27集杨士琦通过钱庄帐簿向众官员讹诈银两,为袁世凯筹集迎接太后回銮的费用。慈禧在保定驻跸,令小德子到山东宣旨,让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接管天津防务,并立赴保定迎銮。袁世凯周密布置,以警察代替军队进驻天津。慈禧为招募良才,向众官员出题考试,荣禄密召瞿鸿机前来应试,所做试卷得到慈禧常识,慈禧亲自面试瞿鸿机,瞿鸿机从容答对,即被慈禧任命为军机大臣任上行走,掌握国政大权,袁世凯得知消息,略有不安,因为二人以前曾有过嫌隙。回銮前夕,李鸿章病逝。点评:袁世凯得势。袁世凯第一次展现自己处理危机的能力。辛丑条约不让中国在天津驻军,袁世凯巧用了警察制度,让慈禧可以安心回鸾。自己兜里没钱还巧取豪夺的弄来了银子让慈禧安安生生回京。其实在这之前,慈禧对袁世凯实在是没什么好感,袁世凯政治投机客的身份不光慈禧李鸿章荣禄甚至谭嗣同也知道,但是那句才大于德是关键,虽然有狼子野心,但是确实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视金钱于粪土,这种人是很可怕的。另外一位活跃在晚清政坛的瞿鸿机上场了,也算是破格提拔。平步青云,在后面的几年里,瞿鸿机担任起阻击袁世凯的任务。还有时间聊聊荣禄,荣禄在LZ原来的逻辑里就是一个镇压百日维新的清廷走狗,但是看了《走向共和》以后,对荣禄应该还是有更深的认识的。他是一个满人,这是所有的前提,他忠于慈禧,甘愿当慈禧的刽子手,然而在废帝的事情上也坚持己见,尤其是太后西行以后在行在主持朝政,使得清政府大厦还不至于倾倒。如果说李鸿章是大清第二明白人,荣禄虽然稍逊一筹,也算是第三明白人。

    第28集慈禧銮列准点抵京。慈禧封赏群臣,令袁世凯辅佐奕劻主持洋务,更让岑春煊自选官职,光绪却仍回瀛台居住。岑春煊对奕劻入主魁阁十分不满,瞿鸿机与他密谈,商议扳倒奕劻,经过密谋,瞿鸿机让岑春煊求广东巡抚,以便查访奕劻谋求贿赂的证据。檀香山,孙眉为帮助弟弟孙文革命倾尽家产,令孙文大受感动,为创办革命读物《檀香山新报》,孙文四处筹借资金,终于,再次得到孙眉的帮助。点评:李荣二人一死,清政府再无明白人,因此平步青云的瞿鸿机,贪婪成性的庆王,护驾有功的岑春煊,迎驾有功的袁世凯,蛮横跋扈的新醇亲王载沣,几个人你来我往,明争暗斗,开始清朝临死前最后的呻吟。几人各怀鬼胎,唯一相同的就是再也不以大局为重,专心于党派之争。

    第29集岑春煊夜访谭锺麟,逼问周荣曜行赌证据,谭锺麟不肯就范。岑春煊连上九道奏折弹劾谭锺麟和周荣曜,矛头却直指奕劻,慈禧沉吟示决,召瞿鸿机独对。袁世凯向奕劻送上白银五十万两,奕劻因风声正紧忍痛拒绝,却向袁世凯求助除掉隐患,袁世凯妥善安置周荣曜。工于心计的奕劻在慈禧面前使尽手段,终于将岑春煊明升暗降,擢升为云贵总督,消除心头之患。慈禧感慨于西洋物件的精巧,对维新产生了兴趣。点评:这几集都显平淡。岑春煊和瞿鸿机都将矛头对准了大贪官庆王爷,两派处心积虑的相互拆台,最后还是袁世凯的介入才让庆王爷稍占上风,而袁世凯也敏锐的感觉到了当今的朝廷慈禧可以重用的人只有庆王一人,因此不惜顶风作案,在庆王收到弹劾的时候还大咧咧的上门行贿。这是袁世凯的过人之处,也是一个优秀政治投机客的表现。

    第30集康有为、孙文均借剧场演出筹措革命经费,但二人之间政见分离,互为不满,孙文更是对康有为的保皇言论深恶痛绝,在报上刊发文章驳斥康有为。梁启超与孙文会面,坦言自己也对康有为的言论有所怀疑,却始终不能背叛老师,孙文言明要和梁启超继续论战,因为"事不辩不明。"赵秉钧率众警察在北京街头执行公务,与载沣发生冲突,载沣一怒之下,将赵秉钧等人一律捆绑捉拿。慈禧与众人商议新政,瞿鸿机、袁世凯等人在许多事宜上俱有分歧,争论不休,载沣提到赵秉钧一事,慈禧令他放人。点评:袁世凯一步步掌握中央实权,甚至让自己的亲信赵秉钧进京了,而且是奉了老佛爷的懿旨。说起来袁世凯也是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始人了,而让天津的警察进京,其实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北京的控制。为后面的逼宫留下了伏笔,袁世凯通过联合庆亲王,在朝廷上风光一时无两。但是客观来讲,慈禧所谓的新政,实在是袁世凯一手经办的,而且袁世凯的维新是继承了李鸿章的维新思想,那就是不动根基,只是从新技术新事物着手。海外革命党和保皇党的斗争日趋激烈,梁启超终于自成一派,自成一家,从百日维新来看,梁启超并不像传说中的“康梁”那样有魄力,但是从这集开始,梁启超逐渐成为思想独立的新派,并在稍后的中国政坛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第31集孙文一路俭省前往东京,与此同时,远在美国加州的康有为正因为不满于梁启超和孙文的交往而对其痛加斥责。袁世凯在天津兴办新学,遭遇种种阻碍,困难重重。为儆效尤,袁世凯不惜拿反对新学的天津盐运使严风笙开刀,责令其停职辅助外甥女   吕碧城开办女子学堂。天津火车站,袁世凯恳请即将进京的张之洞面谏慈禧,废除科举,张之洞慨然应允。新学考试终于得以进行,然而瞿鸿机来报,几百应试举子绝食翰林院前。点评:袁世凯办新政。从场面来说,袁世凯的新政就像一场闹剧,尤其是办女学一段,很黄很暴力,袁世凯让自己的姨太太们出面支持办女学,虽然貌似讽刺。但是平心而论,袁世凯即使得到慈禧的首肯,但是办新政一点也不比百日维新的时候容易,阻力困难仍然在,比如为了科举,上百举人在翰林院绝食。但是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人,袁世凯无论目的如何,他新政所取得的成效确实实实在在的,清朝兴办新学,废除科举,废军机处,设政事堂等等,都是他运动的结果。此时的张之洞终于回到了权力的中央,但是与李鸿章时期已经截然不同,亲王族和袁世凯,还有瞿鸿机,朝中忙于互相争斗,此时之朝政没有李荣的大权独揽,只剩下了一些勾心斗角。廉颇老矣,力挽狂澜而不得。

    第32集瞿鸿机向慈禧力荐恢复旧学,慈禧左右为难,召张之洞、袁世凯商议此事,二人用心良苦,借烈女和乞丐为新学歌功,慈禧终于下定决心,废除科举。杨度被日本人打伤,幸遇孙文搭救,但二人却因政见分歧而争执激烈,互不信服。杨度力主立宪救国,却仍向孙文引荐了同他一样主张共和的好友黄兴。慈禧向各国公使夫人询问君主立宪的情况,心有所动,在颐和园和众皇族成员商议良久,最后决定,派载沣、端方等人出国考察立宪。点评:孙文经过30集的打酱油终于渐渐走向了中心视角,另外一位风云人物杨度出场了,这是一位经历很特殊的立宪家。并且向孙文推荐了以后并称为“孙黄”的黄兴,秀才遇到兵,孙文的革命终于靠谱了。杨度是个很特别的政治家,他一直没有成为主角,却在成为主角的那一天背负上了骂名。以后会提到。慈禧终于决定立宪了,俗话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十年前老太婆毅然决然的压制了康梁维新的火苗,十年之后,她不得不立宪保住大清的江山。是讽刺还是历史的必然,都不为过,只是清朝已成衰败,最好的立宪时机已经过去了。

    第33集孙文拜会黄兴,将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为一体。为阻止清朝立宪,孙文派人暗杀考察立宪的五大臣,却只炸伤了其中之一的绍英,载沣等依然如期出国,游历了美国、日本等26个国家,一百多座城市,拜会了罗斯福、伊藤博文等人,大有裨益,不觉时近年余。孙文对五大臣也谈"三民主义"嗤之以鼻,在美国演说,批驳清廷,并发行债券,筹措革命经费。杨度回国,被袁世凯重用,所办宪政研究院更是受到慈禧支持,立为国家机构。此时此刻深居瀛台的光绪却终日郁郁而不得志,以修钟消磨时光。点评:国内清政府一派欣欣向荣气象,五大臣出国考察。国外的革命党终于团结在了一起,进行着破坏活动,此时的革命党就是恐怖分子,他们的暗杀活动并不光彩,而且也没有组织清政府立宪的脚步。一方面发行根本兑换不到的国债,说此时的革命党是无赖也好游击队也好,革命党第一次发现它要推翻的政府还有得救的那种绝望,是不能掩盖的。清政府还是走出去了,去到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去考察。并且成立了立宪研究会,似乎立宪就在眼前。慈禧去赢台看望光绪是本集最大的亮点,话说光绪帝的扮演者虽然年轻但是绝对是抓住了角色的灵魂。在这段见面里,他脸上似有似无的怪异的笑容,慈禧态度的转变等等,加上乱钟齐鸣的场面,将慈禧洞察光绪苦心以后的愤怒和绝望表达的很好。也是此役,慈禧有了杀光绪之心。

    第34集立宪前夕,袁世凯忽生顾虑,担心立宪会削弱慈禧权力,惹慈禧不快,在和杨度商议之后,提出拖延预备立宪的时期,结果正合慈禧心意。载沣等人向慈禧回复出国考察见闻,并一一陈述立宪方案,慈禧将预备立宪的时间定为十二年,此举遭到远在海外的孙文等人痛加驳斥。新官制即将推行,各官员惶惶不安,载振等人趁机卖官鬻爵,中饱私囊。瞿鸿机闲居府中,对预备立宪深感不满却无可奈何。点评:清政府终于暴露出立宪最大的问题,立宪是因为慈禧一时兴起,而为了自己不受到威胁,她不惜牺牲这个新生婴儿。宣布立宪期12年,基本上表现了清政府立宪的死亡。慈禧为了一己之利置军国大事于不顾,将清政府最后一根稻草丢弃了。而新政带来的新的官僚体系给袁世凯带来了机会,他培植党羽,上蹿下跳,倒是一帮老官僚们着急了,纷纷凑钱到庆王爷处买官。一下子把立宪带来的新气象假气象撕开了,清政府的骨子里还是腐败不堪,权权交易,比如一个瓜,瓤已经坏了,还挖不得。里面专门塑造了一个想官成疯的户部侍郎,其卑躬屈膝求官不得的嘴脸是清政府官员的一个写照。还有那个公开捐官的小官,因为自己的银子少还被人鄙视,实在是讽刺之意浓厚。

    第35集立宪提案触及众多权臣利益,引发朝中不满,因为要废除太监,官内也一片恐慌。宏恩殿中,载沣与袁世凯针锋相对,激怒慈禧,福晋相劝仍然无济于事/慈禧让载沣从此退出新官制制定。朝中官员对新官制十分不安,一起到瞿鸿机处请教对策,吴毓鼎出面抚慰众人。朱宝奎在载振的授意下终于出卖了盛宣怀,六十万两现银存入载振帐上。袁世凯在宏恩殿陈述新官制条款,舌战群臣,激怒铁良等人,而庆王府的卖官之举愈演愈烈,户部侍郎唐庆昌也带着众官员筹集的百万现银来求官,载振收下了贿银。点评:清政府立宪的闹剧。《走向共和》电视剧的主旨就是通过还原历史,来表现在当时之中国,积重难返的国家,走向共和是历史的必然。而清朝立宪这一段,看似剧情拖沓,故事性不强,表现力也不够,但是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一段历史。中国为什么不能搞君主立宪?清朝为什么立宪失败,这几集都给出了答案。中国向来是喜欢搞权术搞政治的国家,每一个历史契机,都是当事人夺权挣利的绝佳时刻,从来不管国家的兴衰与否,中华民族在久经少数民族侵扰统治后,民族国家意识渐渐减弱,与流离失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相比,我们虽然有广阔的国土,但是没有心中的国家。新宪新官制,远在汉朝时的王莽就曾做过,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不变的是卖官买官,腐朽的本性。

    第36集慈禧召见瞿鸿机,谈及新官制一事,瞿鸿机劝告慈禧立宪不可突然。唐庆昌贿银石沉大海,情急之中神智失常。因朝中反对袁世凯的官员太多,慈禧投鼠忌器,终于免去袁世凯厘定新官制的大权,而将重任交付瞿鸿机。袁世凯自身也心存顾虑,担心军权在握,总是朝廷大忌。与此同时,瞿鸿机也正是担心新官制的厘定被奕劻左右,希望找到奕劻的把柄而将其除之后快。点评:清政府立宪渐渐演化为三国演义。以奕劻为首的满人亲王在立宪过程里,既是收益的一方,也是被削弱的一方,一面要通过新官制来谋取利益,一面要压制袁世凯避免袁趁机削弱皇权,同时提防瞿鸿机下暗手。这个阵营里庆亲王是领头羊,儿子载振是先锋官,载沣是个异类,马上要出现另一个名人恩铭。另外一方是瞿鸿机为代表的守旧汉臣,他们都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思想僵化,仍然以古时的忠信礼仪为天,行贪污受贿之实。最后就是袁世凯统管的北洋系军阀,这一派是新政里最活跃的,同时也是得利最大的,他们手中有军权,代表了新的势力。

    第37集奕劻得知蒋士星参劾他的计划,令恩铭去妥善处理此事。恩铭找到洋司事,绵里藏针,一番威吓,洋司事交出存单,并保证不让办案大臣查出问题。徐锡麟不满于日本人的歧视,欲回国有所作为,梁启超示意投靠恩铭以争取推动立宪的力量,此举遭到孙文的极力反对。徐锡麟依梁超之见投靠恩铭,即被委以重任。载振看上了歌妓杨翠喜,徐士昌看在眼里,许诺为他说合。孙文接受日本人捐款,受到众革命党人置疑,黄兴力排众议,为孙文正名点评:瞿鸿机首先发难,借机弹劾庆亲王,被恩铭化为虚无。梁启超终于成为此时立宪派的领袖,并且支持徐锡麟回国推动立宪,可见,清政府的立宪还是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能人的支持,梁启超,杨度等人对于国家制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可以通过效仿日本,完成自强。中华民族向来的自尊心,不屑于向西方学习礼义廉耻,但是小小日本的成功,加上对抗俄国的胜利,使太多的进步人士将希望押在了君主立宪上。而革命党的团体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孙文作为领袖在一些时候也体现了专制的一面,因此可见,没有绝对的民主和专制,在非常时期,专制是可以起到高效率的。从会旗一场戏中看出,黄兴对于孙文的重要性,或者说黄兴在革命党里充当了更为纯粹理想主义革命党的角色。

    第38集在上海吴淞口,孙文见到了宋嘉树的女儿宋庆龄。御史赵启霖家贫如洗,却是出了名的喜欢弹劾权臣,瞿鸿机对他产生了兴趣。岑春煊进京,被慈禧召入宫中独对,大谈奕劻祸国殃民,瞿鸿机冷眼旁观,隐忍不发,想等待时机成熟,助岑春煊扳倒奕劻。赵启霖弹劾载振纳妓为妾和袁世凯通贿奕劻,慈禧令载沣查办此事。审判庭上,新旧官制的审判程式又有一番争执。点评:清政府内部斗争升华,瞿鸿机处心积虑要扳倒庆亲王,虽然自己举着清贪官肃吏治的大牌子,但是实际上行的是勾引外臣,操作言官的弄权勾当,庆亲王卖官贪贿自然是可恶,而瞿鸿机自己践踏律法玩弄权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丘之貉。可见,无论你的初衷是多么美好,一旦你的过程违反了道德规则,就算你胜利了,你的正义感也丢失殆尽。倒是载振和袁世凯的审判游戏让人深思,先不论事实真相,载振一副作威作福主子样子下来兴师问罪,而袁世凯用新审判方法胡搅蛮缠。专制自是不可取,然而知法犯法比起专制来更为恶劣,专制还有可能因为统治者或者审判者的优劣来左右,而熟知法律却利用法律来行不法之事,在正义公平的口号下,为自己谋取私利,这是法治社会最大的弊病。

    第39集袁世凯耍弄手腕,杨翠喜一案查无证据,但慈禧对奕劻所为心知肚明,有心让他辞官不做,回家养老。吴毓鼎为了舆论效力,自作主张将慈禧心意通告《京报》报馆,不料反而引起慈禧不快。载振固然被免职,赵启霖也一同遭贬,永不叙用。袁世凯买通李莲英,在慈禧面前巧言令色,引起慈禧对瞿鸿机的怀疑,反倒断了慈禧让奕劻告老回乡的念头。同时,袁世凯与部属商议弹劾瞿鸿机。点评:此集是对分析慈禧性格很有用处的一段,慈禧对庆亲王的贪污心知肚明,只是满人里面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可以依靠的人物。慈禧用人向来取其长者用之。前几天去一家公司面试,人家问了我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你觉得某某人品怎么样?我当时就傻了,还有这样问的,人品固然重要,但是能力是不是更加需要。某所以为,人品差一点,遇到魄力的领导,仍然能物超所值。然而能力不足,人品再好,也只能好心办错事。跑偏了,话说回慈禧,慈禧为人必有过人之处,其用人识人的本事就是非同一般。但是,属下绝对不能侵犯她的权威,剧中当慈禧误以为瞿鸿机利用媒体压力逼迫自己罢免庆亲王时,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胁迫,愤然改变了主意。并对瞿鸿机心生猜忌。因此可以看出,慈禧是追求绝对权力的而又摆脱不了妇人之心的那类人。

    第40集袁世凯为扳倒瞿鸿机,有心收买吴毓鼎书写弹劾奏折,但吴毓鼎不为所动。岑春煊被慈禧派往两广剿匪,奕劻仍被委以重任。瞿鸿机看在眼里,终于明白慈禧心底始终存有亲疏离间,自知难逃一劫,索性自书弹劾奏折,让吴毓鼎交付袁世凯,换来现银五十万两。瞿鸿机最终被削除官职,开缺回籍。恩铭与徐锡麟密谈,告之其立宪是假的内幕。徐锡麟恍然大悟,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死恩铭。奕劻趁机在慈禧面前搬弄岑春煊的是非。点评:袁世凯收买吴毓鼎一段被浓墨重彩,LZ看来应该是导演组对读书人气节的欣赏,在LZ看来大可不必。无论过程多么艰辛,弟子收受重金出卖师父,说破天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瞿鸿机被罢免时说了一句,我就剩下这点名声了,你帮我留着吧!背叛,无论如何悲情都是一种背叛。倒是徐锡麟这个人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人,为什么一个刺客在史书上留下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还是恩将仇报,LZ看来,莫非亮点:一是其杀人之惨烈,死时之壮烈,二就是徐锡麟这个人代表了当时国内外对立宪抱有幻想的一批人幻想的破灭。所谓假立宪,必来真革命。徐锡麟从一个主张清政府君主立宪,帮助恩铭新政的一个人,转变为风之丧胆的革命党,其对清政府的绝望,与旧势力的决裂,是何等决断,是何等的愤怒,以至于在公共场合选择刺杀对自己有私恩的恩铭,由此可见,革命的精神,不是是你臣服,乃是要消灭之。

    第41集慈禧和奕劻等人议政,商议立宪事宜,张之洞认为立宪就应名符其实。李莲英到袁世凯府邸颁旨,袁世凯拐弯抹角向他打听慈禧和光绪的身体状况,李莲英避而不谈。慈禧自知时日无多,开始考虑身后之事,幽居瀛台的光绪看到了亲政的希望,慈禧却欲将大权交付袁世凯与载沣,又密宣张之洞进宫,让他为皇上想个谥号,张之洞顿时领悟了慈禧的心意。点评:左右清政府乃至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女人终于还是抵不过岁月的摧残,慈禧病重了,感觉到了自己的死亡,但是这位濒临死亡的皇太后仍然施展了自己最后的手段,扶植载沣的儿子登上皇位,并苦口婆心的安排了袁世凯和张之洞辅佐。相信精明如慈禧,唯一庆幸的也就是大清的皇位没有毁在她的手上,然而精明如慈禧,也知道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很难维持,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慈禧的一生是难以一言蔽之的。从她登上权力中心的宫廷政变开始,对于慈禧的盖棺定论就不得不跟整个近代史联系。如果没有辛酉政变,没有慈禧和奕诉铲除八大臣,相信中国的洋务运动也不会开展的如此轰轰烈烈。镇压太平军,收复伊犁,中法战争,都是慈禧重用汉臣,允许地方武装发展的结果。没有慈禧,相信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干治世能臣恐怕也只能终老田间。当然,由于地方武装的分割,也为以后的分崩离析埋下了祸根。后人抨击慈禧就是其血腥的镇压了戊戌变法,而从后来的立宪风潮来看,清政府的立宪几无可能。光绪和一帮读书人企图用一些政令就能改变中国的想法过于天真了。从维持清政府角度来看,慈禧做到了也许咸丰同治光绪都不能做到的功绩。有功必有过。慈禧因为一己私利置国家道义于不顾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其对权力的痴迷,使得清政府权力中心频繁更替,同治光绪两代帝王毫无作为。晚清两个祸国殃民的工程圆明园颐和园都是出自其手。搜刮民脂民膏,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至上,举国之力而独悦己身。其倒行逆施的做法也直接加速了清政府的覆亡。总而言之,慈禧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失败的统治者,其思想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其功过鲜明。

    第42集光绪驾崩。次日,慈禧驾崩。载沣之子溥仪承袭王位,载沣监国,为摄政王。亲贵掌权引起张之洞和袁世凯的不安,二人商议对策。杨度带来各省请愿书,请求立即立宪。众警察示威游行积极响应。袁世凯、张之洞就此事和载沣周旋,针锋相对,激怒载沣。张之洞见情势危急,不得以向载沣请求免去袁世凯官职而不予死罪,载沣权衡轻重,答应了请求。袁世凯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暂时避祸天津。   这段时间,孙文等人奔走海外,仍是举步维艰。点评:末代皇帝溥仪继位。而名义上的皇权实际掌握在摄政王载沣和不知所谓的慈禧太后的侄女手上。实质的政权和军权却在袁世凯手上。两派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一集中爆发,载沣欲利用皇权除掉袁世凯,幸好有识大体的张之洞力挽狂澜。试想如果载沣动了袁世凯,结果势必是北京警察大乱,北洋军阀大乱,中国之大乱。此役过后,袁世凯与清皇权的矛盾已不可调和。袁世凯以退为进,在天津静观其变,等待东山再起。至此,清政府最大的保护伞被自己砍断了,袁世凯注定不能成为李鸿章,只能成为赵匡胤。

    第43集辛亥革命爆发,风云突起。杨度号召各省联合请愿,呼吁袁世凯重新主持立宪,此举引起载沣不满。御史江春霖奏请捉拿袁世凯,张之洞极力为袁辩护,反遭载沣一番冷嘲热讽,又羞又急之下,被当即气死。宋教仁按孙文的指示,负责创建同盟会,又分别会见杨度、袁世凯,希望获得支持。   武昌革命胜利举行。黎元洪被迫担任大总督。孙文等得知消息,均打算回国举事。清王朝内部一片混乱,但载沣仍拒绝了奕劻举荐袁世凯带兵镇压革命的提议,将大任交于荫昌。不料军队将士均不听从荫昌号令。点评:辛亥革命爆发。千年未有之变局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一步,清政府和其依存的两千年的帝制终于将要走到尽头。辛亥革命之意义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然而就算孙中山也说武昌之成功是偶尔得之。从表面来看,只不过是同盟会数次起义中的一次,并且是因为事情败露为了活命提前举事,得了城池才发现连个领袖也没有,只能从床底下拉出黎元洪来充当大都督。然而其影响却是中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名副其实的丧钟。从历史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必然的。革命党人几十年的奔走呼吁,共和观念渐入人心,使得新军在局部终于取得优势并且成功的阻击了中央的围剿,给其他省份独立赢取了时间,使得武昌一声枪响,大清国分崩离析。袁世凯等待的时机很快就来了,辛亥革命给了袁世凯最好的出山时机。而此时的载沣还纠结于个人恩怨也好皇权威严也好,放弃了与袁世凯妥协的机会,袁世凯盗国已成定势。

    第44集荫昌无法调动军队,无奈只有向袁世凯求助,袁世凯顾盼左右而言它,再三回避。奕劻让徐士昌去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提出五条要求,载沣不得已而全部答应。袁世凯终于奉旨就任,但在养心殿上,和载沣仍有一番口舌之争。载沣引咎退位,内阁全权处理行政。为筹经费,清廷内部开始筹措公债。共和革命势力日益强大,已担任大总统的孙文力邀杨度加入,但杨度仍把希望建立在袁世凯君主立宪。点评:袁世凯出山。但是五条要求,已经葬送了清政府的统治。慈禧说的很对,载沣跟袁世凯相比,还是太稚嫩了。袁世凯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苦心经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势力,而载沣还不能算是袁世凯的一个对手,只能成为袁最后一块绊脚石,从此袁世凯独掌大权。清政府里再无人可以与之抗衡。慈禧精心准备的载沣和张之洞与袁均衡的算盘彻底落空。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士。孙文和杨度的会面也为接下来的十多集的共和和立宪之争拉开了序幕。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但是是仿效日俄还是仿效法美,中国的出路到底是不是国体的问题,这是一个横亘在20世纪一个世纪的大课题。

    第45集担任大总统的孙文日理万机,但最危急的情形是政府已没有经费。袁世凯和孙文谈判南北停战,但在国体是共和还是立宪上互不妥协。经过反复蹉商,谈判终于通过,孙文退位,改选袁世凯为大总统,条件是清帝退位,国体共和。清廷内部一片混乱,良弼组织满人宗社党,却被革命党人彭家珍暗杀致死。奕劻怒斥袁世凯背信弃义,但袁世凯依旧我行我素,翻脸不认人。点评:走向共和电视剧整个的一个含义就是在说历史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与其说走向共和是中国走向自强和兴盛的唯一出路,不如说走向共和是历史政体的总趋势,中国不能逆潮流而动,只能走向最成熟的国体。孙文虽然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困难重重,一是各国不予承认,二是没有经费来源。此时之中国其实是名义上的统一,实质上是军阀的分封统治。孙文幻想着像美国一样各州并举,最后再集中治理的想法太不实际了,美国之所以可以实行联邦制,很大程度因为当时的军队领袖赞同共和放弃了军权,虽然放弃了军权,但是军队却是对各邦形成了威慑。从而保证了税法的施行,而辛亥年的中国,只是各省借助民主共和之名行独立自治之实。由此可见,最后由袁世凯收拾残局,基本已成定局。革命党和袁世凯在推翻清政府统治这点上是一致的,至于分歧表面上是国体之争,实际上是由谁统治之争。

    第46集袁世凯敦促隆裕退位,承诺诸多优厚条件。隆裕退位,袁世凯就任总理大臣,组织共和政府。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投票选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但孙文坚持要求袁世凯赴南京宣誓就职,袁世凯担心身处南京会受制于孙文,一方面答应孙文的要求宣称即刻奔赴南京,一方面授意曹锟在北京制造混乱,以寻求时局不稳不能离京的借口。蔡元培被其蒙蔽,答应向参议院解释,准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点评:溥仪退位。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下台了,不像英国的退居二线不像法国一样送上断头台,中国皇帝以一种貌似几千年前的逊位结束了。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这是封建专制输给共和的结果,但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如此和平的政权交替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一直说袁世凯是窃国窃国,窃的谁的国,是爱新觉罗氏的国还是民主共和的国,LZ看来更像是大清的国。如果袁世凯选择了做袁承焕或者诸葛亮,就凭借孙文建立起来的貌合神离的中华民国,想要驱除鞑子,恢复中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物总是从内部开始溃烂,袁世凯原本可以做治世忠臣救国英雄,却选择了结束清朝的生命,这里面固然有私利因素,然而确实结束了封建的统治,从此,就算袁世凯本人企图恢复帝制,也只是痴心妄想。革命党在与袁世凯的第一次较量中就败下阵来,北京几个军人一闹,文人出身的蔡元培就吓破了胆,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从而开始了袁世凯挟持国会的序幕。

    第47集蔡元培等向众议员介绍有关迁都事宜的报告,引起了孙文的顾虑,从而决定必须制订一部能约束总统的根本大法。《临时约法》定立,孙文退位,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唐绍仪就任总理,组建内阁。   然而,袁世凯处处制约内阁权力,在许多事情上和唐绍仪反向而驰,甚至替唐绍仪准备了《辞职书》,唐绍仪愤而辞职,同盟会阁员随之全体辞职,第一届内阁宣布倒阁。点评:中国终于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然而每一步都是因为袁世凯的左右而变了模样,第一届内阁因为与袁世凯意见不合,直接倒阁。孙文等人妄图用一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以军旅出身的袁看来是非常可笑。袁是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正因为如此才选择了和谈而不是剿灭来统一中国,但是和谈双方并不对等,一边是整齐划一的北洋军阀体系,一边是各怀鬼胎以民主之名分治的南方各省,袁没有把握拿下一个个碉堡一样的诸军阀,只能与革命党玩权术游戏。而一旦游戏不占上风,袁马上就露出其军阀专制的本质。

    第48集同盟会阁员全体辞职,引起孙文不满。袁世凯提名新内阁总理陆徵祥重新组阁,却被参议院否决。袁世凯惺惺作态,一边假意再次组阁,一边对议员们威逼利透。武昌起义的元勋张振武会见孙文,对黎元洪的倒行逆施痛加批斥,提出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对此事十分关注,让张振武赴京解释。黎元洪密电袁世凯,列举张振武十五条罪状,请袁世凯除之而后快,却被袁世凯识破这是"借刀杀人"之计。点评:袁世凯强奸民主政治。利用手段扶植傀儡陆徵祥组阁,企图建立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内阁,可见在袁世凯的心中,所谓民主共和和封建帝制并没有本质区别,可以换名号可以换人,但是不能换的是皇帝或者总统的独断专权,当袁发现同盟会的一切的目的旨在削弱总统权力时,袁是绝对不能答应的。民国四大冤案的主角一张振武出场,这位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民国英雄,在起义后并不得志,不仅没有得到革命后的美好生活,反而处处受到黎元洪打压。不管是出于自己的私利还是确实感觉到新军阀的形成对民主共和构成了威胁,张振武提出了二次革命的口号,要么是历史出现偶然,要么张振武本身是一位觉悟非常之高的革命党。

    第49集袁世凯决定将计就计,搞臭黎元洪。袁授意陆军军法处逮捕张振武,将其"秘密处决",引起参议院置疑,对此事立案审理。袁世凯假意为参议院所逼而被迫交出黎元洪所发密电,虽然自称出于热爱民国而下令杀人,却把主要责任推向黎元洪,一时间,舆论哗然。孙文对二人利用共和勾心斗角十分不满,当面质问黎元洪,黎元洪有口难言,却奉劝孙文放弃赴京找袁世凯发难的打算。点评:辛亥革命首功的民国英雄张振武被秘密处决,民主政治被强权政治再一次强奸。这种事在20世纪后面还会发生很多,但是在当时民主共和兴起,人人说民主的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无疑是惊涛骇浪。张振武的死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次倒退,在没有闻讯没有审判的情况下被堵上嘴直接剥脱了生命,这是对人生命赤裸裸的无视,是对现在体制的第一次挑战。张的死也将袁世凯和黎元洪的政治斗争公开化,袁世凯仍然在做一统江山的工作,不是利用战争而是利用手段将自己的对手一个个击倒。黎元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他必须借助新体制才可以上位,然而又没有与袁世凯对抗的资本。

    第50集孙文终于赴京,受到袁世凯盛情款待,黄兴没有出席宴席,和杨度在郊外密谈,一心立宪的杨度已对袁世凯丧失信心,却仍不肯为实现共和出力。袁世凯会见黄兴,企图拉拢黄兴出任北洋军总参谋长,黄兴断然拒绝,并旁敲侧击地警告袁世凯不要借共和的旗号谋求私利。孙文和袁世凯谈起民国初建的诸多事宜,袁世凯闪烁其词,极力搪塞。孙文见到了隆裕,隆裕对袁世凯的首鼠两端恨之入骨。点评:这是一集颇具时代符号意义的一段故事。中华民国的前两任总统第一次会面,孙文与末代皇帝会面。袁世凯和孙文是当时可以左右中国政局的两人,一个手握重兵和实权,一个背后是先进的思想和同盟会。在溥仪退位后,民主共和的敌人从清政府转为了袁世凯,而孙文作为一个彻底的共和主义者,其历史使命仍然任重道远。孙文和隆裕的见面更多的是历史符号。孙文来到了那个自己奋斗几十年而推翻的清政府,见到的不过是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孩童玩耍罢了。

    第51集孙中山来到宫中见隆裕,二人话不投机。孙中山再次与袁世凯见面,商讨新政府诸事。孙中山表明自己不参加大总统竞选,并答应说服党同内成员,袁世凯松了一口气。高兴之余,袁答应自己的内阁成员全部参加孙中山的国民党。另一面,宋教仁积极筹备建党会议事宜。国民党正式成立,孙中山表明对袁世凯的信心和支持。袁世凯设宴,宣布让孙中山负责筹划全国铁路,并授黄兴全国铁路建设督办。孙中山拿出《建国方略》交与袁世凯。梁启超决定回国为国效力,康有为却表示要忠于大清,等待时机帮助幼主复辟。二人分道扬镳。袁世凯与宋教仁讨论国会大厦的建设,宋教仁认为议会权力最大,袁世凯、赵秉钧颇为不快。袁许宋教仁以内阁总理,宋教仁却说自己不想当"钦命"的官,而是要做民选的官,袁世凯大怒。赵秉钧又妒又气,认为国民党对自己的副总统之位是个威胁。点评:中国历史第一个政党:中国国民党成立。这是跟中华民国建立一样划时代的事件。从此中国的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几年后,另外一支后来统治中国的政党即将成立。孙文为了民国的稳定,做出了不参选大总统的承诺,并且极力说服国民党人支持袁世凯,同时自告奋勇承接了全国铁路规划的任务,并安置了黄兴,算是给袁世凯吃了定心丸。一定程度上自废武功,选择了实业退出了政权斗争,孙文此刻相信,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可以接过自己的枪来限制总统的权力。另一方面来讲,袁世凯作为回礼,让内阁成员全部加入国民党。这一举措貌似是扩大了国民党的势力,其实是稀释了国民党的党性,在斗争年代,一个政党的纯洁性往往决定了其坚决性,而其坚决性往往决定了其影响力和执行力。这也为二次革命的失败埋了伏笔。

    第52集袁世凯亲自接回国的梁启超,言谈中,对共和颇有悔意,对孙中山的约法和内阁总理制很是不满,认为限制了自己的权力。袁世凯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奉梁启超为党魁,欲与国民党抗衡。   另一边,宋教仁带领的国民党竞选国会议员运动,也在南京前总统府全面启动。梁启超亲自到南京,带人将国民党竞选宣传的过程拍下来,亲眼看到了宋教仁热情百倍的工作场面。   孙中山与宋教仁亲自到乡间,深入浅出地讲解民主思想。袁世凯看了梁启超带回的录相,深感自己的进步党竞争不过国民党。赵秉钧则担心宋教仁最终会当选总理。宋教仁与记者田沫到一家古董店买东西。与田沫颇为相熟的掌柜王阿发偷偷告诉她,有人要杀宋教仁。田沫大惊,宋教仁却不以为意。孙中山新居中,众人喜闻国民党在国会议员竞选中大获全胜。孙中山与宋教仁激动不已。孙中山准备东渡日本,为保宋教仁安全,托江苏巡查长应桂馨护送宋教仁赴京。上海火车站,众人为宋教仁送行,宋教仁遇刺身亡。点评:从筹建国民党和承诺不参选总统可见,孙文有功成身退之意。此时的国民党,精神领袖是孙中山,实际领袖却是宋教仁。从国民党气势汹汹要在大选中胜出可见,宋教仁即将成为新的内阁总理。第一位民选的总理却在上位之前被人暗杀,这是中华民国民主被又一次强奸,也是中国军阀黑暗统治的开始。本集里花了大功夫来展现这次大选,孙中山和宋教仁深入到乡镇宣传民选的实质和意义所在,在封建统治存在了两千年的中华大地,能不能实现真正的民选官,这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怎样体现民主,怎样集中是一个世界命题。只是通过演讲和媒体的轰炸是不是能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没有民主意识的选民参与的大选是不是可以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大选出来的精英们会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蜕变,因为步入上层社会而脱离其本身阶层的利益?民主共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第53集孙中山惊闻噩耗,立即从日本回国。梁启超怀疑暗杀为袁世凯所为,愤然找袁质问。袁世凯断然否认,并下令严查凶手。   黄兴等人怀疑应桂馨与刺宋案有涉,欲从他身上查出幕后指使者,却苦无证据。田沫设计从应妻手中拿到了应桂馨写给赵秉钧的信。上海检察厅检察长毅然向北京发出传票:传讯嫌疑人,中华民国国务总理赵秉钧。袁世凯陷入尴尬境地。宋教仁灵堂,孙中山悲痛万分,要为宋教仁做点什么。新落成的国会大厦中,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身为参议员的罗文在会上提议,在宪法起草之前,对本届内阁和国务总理赵秉钧进行弹劾,众议员纷纷附议。迫于压力,更为了保住自己,袁世凯态度坚决地表示同意罗文的提议,罗文等深感意外。宋教仁的死,令孙中山彻底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点评:宋教仁的死是中国民主政治之大挫折,中国的政党之父在政党未成熟之前死去,中国的和平政治演化就此结束,接下来是无休止的战争年代,第一次民主革命至此宣告失败。如果说宋教仁被刺杀先,孙文对袁世凯还是存有幻想的,幻想袁大总统可以以大局为重,做一个真正的民国领袖,然而对于袁世凯这种将政敌人类毁灭的做法,孙文终于了解了袁世凯的专制本心和对民主的血腥手段。然而就另外一个意义来说,由于宋教仁案跟袁世凯的特殊联系,为求自保,袁世凯对处理宋教仁案采用新式检察院方式处理给予了支持,促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大型案件的法制程序。意外的成就了民主法制的一步。

    第54集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黄兴等大多数人却还对袁世凯存有幻想,不同意立即发动革命。孙中山深感痛心。袁世凯正式宣布解了赵秉钧的总理之职,由段祺瑞代替。战战兢兢生怕被人暗杀的赵秉钧,千防万防,却没想到却被袁世凯灭了口。黄兴终于承认自己看错了袁世凯,同意发动二次革命,孙、黄二人再次携手走到了一起。   为了对付孙中山等发动的二次革命,袁世凯与段祺瑞商量,要向英、法、德、日、俄等国借钱。袁世凯向五国借款,并以利益为饵,让几国同意,不经过民国国会同意,只以他一个人的意见为准,向各国借2500万英镑。孙中山热情百倍地筹划二次革命,黄兴却对各省都督颇不放心,他分析经济、军事及各国态度,对战争忧心忡忡,并指孙中山是纸上谈兵。孙中山卖了新居,为革命筹款,黄兴感动万分。袁世凯以所借外债收买自己的旧部及各省都督,以使他们全心对付孙中山。善于用兵的袁世凯,将战争形式分析得滴水不漏,胸有成竹。十五省都督,只有两个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孙中山万分痛心,却执意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被迫再次流亡海外。点评: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孙中山之所以尊称为国父是因为其领导了辛亥革命。而实际上辛亥革命孙中山只是充当了思想领袖或者说精神领袖。而从二次革命开始,孙中山开始了自己一手领导革命的时代。而革命的对象已不再是清政府,而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系。一定意义上说,二次革命乃至后面的护国护法北伐战争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军始终没有将北洋军阀消灭,但是也正是其在二次革命后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后来取得大半个中国的主干力量。二次革命是必然失败的。可以分析四条原因:一是袁世凯确实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在未开始就开始借款买通各省都督,收买人马,运筹帷幄。二是民国初定,人心盼平,对于任何企图将国家置于战火的行为都不会给予多大支持。三是二次革命导火线宋教仁被刺案正在进行革命党自己确立的法制程序,在结果未明之前,孙中山发动革命不得人心,其中就包括了自己的革命战友黄兴。四是所谓的国内第一大党国民党没有严格的选拔程序和党纲培训,趋炎附势的人居多,一旦革命,党性不足,觉悟不高。

    第55集孙中山已走,袁世凯开始为竞选正式大总统费尽心机,并提出要先选举总统,后制定宪法。他让自己的儿子拜梁启超为师,请梁去为自己说服众议员。大多数国民党议员被假象所骗,投向了袁世凯。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却一语道出了袁世凯伪善的目的。孙中山危难之时,宋庆龄来到了他的身边。二次革命的失败,使得孙中山决意将"集权"之意列入新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党章草案,却遭到了黄兴不留余地的坚决反对。正式总统竞选开始,黎元洪成了袁世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选举会上,袁世凯纠集所谓"公民团"闹场,嚷嚷着要选袁世凯,梁启超却仍不愿相信袁世凯会使出这样的手段。袁世凯不顾众议员反对,以一人之意,强行制定了所谓的《新约法》,并狂妄地称自己不知道有什么"人民",他开始清除议员内的国民党党员,并公然地解散了国会。点评:二次革命失败了,给孙中山上了一课。如果说宋教仁被刺让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本来面目,二次革命的失败就让孙中山看到的敌我力量的悬殊,从而坚定了其改组国民党的决心。对于领袖的忠诚在中华革命党的组建过程中被着重体现,集权压倒了民主,民主必须通过集权才能强而有力,民主和集权就像一把双刃的剑,没有集权实现不了民主,没有民主集权必然形成专制。而在孙中山出走后的中国政坛,开始了选总统,制宪的闹剧。没有了共和之父的思想光芒照射,原本纯正的国民党人也开始了腐化。袁世凯极尽其能,上下其手,再无对手,甚至连碍手碍脚的国会也给解散了,从此,袁世凯没有了顾虑,踏上了专制复辟的道路。

    第56集袁世凯在《新约法》中,废除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内容,一再强调加强政府的行政权力,将参政院的权力变为了虚有,并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公然地实行**制度。袁世凯目的达到,遂解散责任内阁,将段祺瑞一脚踢开。段祺瑞当庭发难,辞去陆军总长一职,甩袖而去。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黄兴对颇为极端的誓词大为不满,愤然阻止党员打指模,与孙中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孙中山动情地回顾了国民党的失败,决心要像推翻清朝封建主义一样,去为推翻袁世凯的**制度而奋斗。黄兴黯然离去。中华革命党内部产生了分裂。徐世昌提醒袁世凯,原来皇上的手下都是奴才,而袁的手下都是敌人。家里下人一句"见到一条龙"的传言,让袁世凯下定了要当皇帝的决心。他将梁启超和杨度找来,提出要改变国体,让他们出谋划策。点评:专制像毒品一样侵蚀着人的灵魂,袁世凯越陷越深,不仅宣布了总统负责制,更是将参政院架空,最后解散责任内阁,逼得段祺瑞辞职,从而集军、政、财大权一身,形成了实际的专制统治。对于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袁世凯来讲,专制统治就是一颗毒瘤在心中是无法剔除的,一旦了无顾忌,无所惧怕,专制的心就抓住了这位埋葬专制的人。段祺瑞的辞职和徐世昌的劝告可以看到北洋军阀内部已经由于没有对手而产生分裂,段祺瑞作为陆军总长背后有相当大的军事力量支持,袁世凯一手培植的北洋军阀尾大不掉,已经早已不在自己的掌握中了。在北洋军阀产生分歧的时候,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在集权方面过了头,不仅将效忠个人写进了入党誓词,更是要求党员按指模才加以约束。却遭到了以黄兴为首的老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对,为了民主共和的目标,而采取个人崇拜的方式加强集权,在黄兴等人看来是民主共和的倒退。孙中山最大的支持者黄兴离开了,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知道国民党在蒋介石的时候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就是延续了孙中山先生这种集权主义,当然,另外一个政党同样也学习了不少。

    第57集袁世凯到天坛祭天,引起众人猜疑,以为他要将天下还于大清,袁世凯大怒,称自己祭的不是大清的天。徐世昌对袁世凯的做法也颇有微词,令袁世凯很不满。宋庆龄也不理解孙中山的做法,孙中山向她解释自己作为一个领袖,为了将来之计,必须实行权宜之计。孙中山去给打算离去的黄兴送行,却遭到了袁世凯派来的人的刺杀。黄兴终于不告而别。田沫不满罗文投靠袁世凯,来到日本找孙中山,告诉孙中山,袁世凯实行新闻管制,准备实行他的"家天下"。孙中山一针见血地指出,袁是想当皇帝,他坚定地表明:"只要我还活着,我绝不允许中国有皇帝!"袁世凯给"模范兵团"题了四个字:惟命是从,用以敲打段祺瑞。各国都表示支持袁世凯实行帝制,袁大是高兴。蔡锷与梁启超密议,准备起兵讨袁。徐世昌劝阻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却心意已定,徐世昌无奈称病告假。袁世凯正式称中华民国大皇帝。孙中山愤然提笔写下《讨袁檄文》。蔡锷往日本见孙中山,商议起兵反袁。点评:《走向共和》共59集,在宋教仁被刺后明显开始赶进度,在这一集里尤其明显,短短的一集里包括了天坛祭天,孙黄决裂,筹备帝制,登基大典,蔡锷和小凤仙等等,全然不见前30集的沉稳大气,不知道是因为剪辑还是成本,后面的民主进程显得仓促了许多,尤其在张勋复辟后戛然而止,非常遗憾。袁世凯还是走到了这一步,权力的膨胀和大半辈子对皇权的仰望而产生的奴性使他甘愿成为历史的罪人。在恢复帝制的问题上,所有人除了那个君主立宪狂杨度都站在了他的对面,众叛亲离,一片声讨声中,袁世凯坐上了梦寐以求但是遥遥欲坠的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如果说二次革命中,孙中山跳过司法程序直接挑起战端是背离了人心,那袁世凯称帝就是给了孙中山最好的口实,或者说暴露了自己的本性。这里捎带提一下梁启超先生,对于梁启超LZ是非常敬重的,这位学者兼政治家引领了中国政治风骚将近三十年,从开始的科举出身到变法维新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梁启超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可以说梁启超的身上恰恰是走向共和的主旨,走向共和是中国和中国先进人士的必然选择。虽然在民国大选时,他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支持袁与国民党抗衡。但是不能磨灭的是梁启超对于中国民主共和的影响。

    第58集蔡锷起兵,各地纷纷响应,贵州、广东、广西、浙江相继独立。袁世凯还在为新朝定立年号,各省督抚联名吁请停止帝制,袁世凯气极,想起徐世昌说过的话,知道自己上了这条船,想停都停不住。各国驻华公使联名照会,要袁世凯取消帝制,否则,各国对他称帝后的帝国,将不予承认。袁世凯这才知道,所谓各国同意他称帝的照会,都是自己的儿子袁克文伪造的。袁世凯怒打袁克文。一时之间,袁世凯内外交困,不可收拾。袁世凯病倒,却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错,坚持:"我要是输了,那谁都赢不了!"袁世凯万般无奈之下,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国体。他的皇帝梦只发了八十三天。病重的袁世凯要重组责任内阁,段祺瑞趁机要挟袁世凯,要他把大权交给自己,袁世凯无奈,亲笔写下了授权书。袁世凯病逝,黎元洪接任大总统。日本,孙中山与宋庆龄成婚。杨度代黎元洪来请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倍感兴奋,欣然应允。点评:纵横贯穿《走向共和》58集的最重要的人物袁世凯走到了末路。这位少时弃笔从戎,几经磨难,成为新式将领才俊,壮年入住北洋军阀执掌国家重权,晚年成为民国大总统最后登上帝位的乱世枭雄,在一片反对浪潮和讨骂声中,在自己的亲信段祺瑞的胁迫下凄惨死去,死后背上了万千骂名,张振武也好宋教仁也好,全部都算在了这个历史罪人头上。卖国贼,窃国者,刽子手等等,袁世凯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清政府以后民主共和最大的敌人。杨度误我也好,儿子误我也好,袁世凯走到这一步是自己一手酿成的,在清政府里对皇权的仰视使他在骨子里种下了皇帝的梦,虽然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也间接的为民主取得了成果,同时在民主初建的时候为后数十年的中国实际统治者北洋军阀树了一个坏榜样,从此,绑架国会,强奸民权成为他的继承者的典型特质。或者说,袁世凯只是利用了民主的成果,并没有将民主的制度建立,从而也造成了此后数十年的军阀混战。袁世凯因为其坐拥中国最大的军团北洋军系而可以一统江山,也一手造成了北洋军阀系的分崩离析。当然,袁世凯仍然在推动西式教育和思想方面提供了支撑,依然是封建统治的埋葬者,仍然是在共和立宪之争中选择了共和,间接的在中国的统一基础上促成了中华民国的统治,并且赢得了国际的承认。因此,说是袁世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也不为过。历史没有如果,不能顺应历史潮流,只能被后人唾骂,袁世凯在最后还是选择了背弃共和,当上了皇帝,却也因此背上了千古骂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第59集孙中山回到北京,却被段祺瑞派来的军警阻在正阳门火车站,称他是民国叛逆,不得进京。段祺瑞威逼黎元洪签署《逮捕令》,拘捕孙中山,并游说他,孙中山到了北京,黎元洪这个不太合法的大总统也当不成了。段祺瑞不理黎元洪的态度,下令在车站拘捕了孙中山,并将他驱逐出京。孙中山要求国会通过议案,公开审判。是黎元洪和段祺瑞各自为政,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天津。二人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都想拉拢徐州督军张勋。张勋召集北洋旧部,商议此事。张勋自有主意,两头不靠,自己拉起了大旗。在曹琨的提议下,十三省督军推举张勋为所谓大盟主,即督军领袖。张勋扬言,能让他心服口服的,只有当今的皇上。孙中山与宋庆龄避居上海。黄兴之子却带来噩耗:黄兴去世。孙中山失去了最好的战友,悲痛万分,并准备亲自主持追悼会。张勋要复辟,康有为去找梁启超,称自己多年的理想,终于要实现了。梁启超大惊,坚决不同意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梁启超去找段祺瑞,希望他能稳住大局,却正遇张勋。段、张二人一拍即合,决意毁掉共和。梁启超终于看清了段祺瑞的面目,失望而去。康有为陪张勋去见溥仪,声称如果复辟成功,他要当一回直隶总督。孙中山让裁缝按自己的设计,做出了"中山装"。张勋复辟。孙中山再次深情地讲述"平等、自由、博爱","民族、民权、民生",他依然坚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有实现共和的一天。点评:袁大头一死,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北洋军系各自为政,貌合神离,没有了袁世凯这个旗帜,许多势力只听从于自己的长官。其实在北洋军系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个人效忠的口号,袁世凯这个创立者,再无人能号令天下群雄。混战开始了,先是黎元洪和段祺瑞各自为政,后又引狼入室,张勋复辟,段再赶走张勋,博得“再造共和”的美名。后面还有曹锟,张作霖等等。张勋复辟是一种历史符号,在由封建到共和的和平演变中,民主共和更像是一种口号,广大人民的权力并没有因此加强,而民主意识也不没有像革命党想象的那样深入人心,而皇权奴性则是刻在骨子里的,只要有人吆喝,康有为仍然想做大清的奴才,张勋也只不过是想学袁世凯一样做个直隶总督。姜文看的很准:中国人,是谁打赢了就帮谁。后来被尊称国父的孙中山先生此时成为军阀斗争的棋子,并且在自己创立的中华民国首都被驱逐,先生此时已经明白,中国这样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通过一两次偶然起义就想迈入民主共和国家是不可能实现,对于民主共和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走向共和》在此戛然而止,让人无限惋惜。但是孙大炮最后解读中山装的演讲,仍然为整个电视剧点明了主旨。"平等、自由、博爱",人生来平等,无贵贱之分,无特权阶层。人生来自由,行动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自由才是完整的人。人应当博爱,常怀感恩爱人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同世界和谐社会。"民族、民权、民生",还有考试权和弹劾权,这是对现在民主共和的新注解。无民族则无国家,民族是人的归属感和自尊心的所在,是一个人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根。民权是将国家权力归于人民,虽然在实现手段上其技术层面仍在探讨。但是权力归于人民,是结束专制统治的标志,是保障人民生活生存的前提。民生则是身为民众组成的国家,应当为民众谋求福利,使民众生活无忧,才能拥护国家政权。后面提到的考试权和弹劾权更多的是实现三民主义的保障。考试权或者说选举权可以不断更新统治阶层的构成,防止统治阶层成为特权阶层成为蛀虫阶层,但是放眼世界,这一权利的使用都存在弊病。弹劾权则是防止统治阶层腐化,是监督国家政权的权力,就像袁世凯,在赶走孙中山解散国会后,没有了顾忌,必然会损害民众的利益。由此可见,提出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先生是一位纯正的民主共和的倡导者,堪称中国民主共和思想和实践的第一领袖。虽然孙中山的理想国度没有在自己创建的政党的领导下实现,但是另外一个政党同样继承了先生的思想和口号。然而,在民族、民权、民生的建设中,困难重重,为了真正实现三民主义的那一天的到来,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详细】
    972636975
  • HCS
    2023/2/13 20:33:40
    主观支持

    总体评价:这是一部我愿意重复观看的电影。小宝和二哥之间根深蒂固的兄弟情,和爷爷之间逐渐建立的亲情,和马露之间双向奔赴的爱情,和天意之间上天赐予的亲情,虽然剧情老套,但不乏笑点和温馨。同时,更看到了这部剧透露出的真诚。今天看了第二遍,突发奇想百度看了一下豆瓣评分,低到难以置信(毕竟我在爱奇艺上打了满分),为了给出自己的评价专门下载的豆瓣APP。虽然观影体验是主观的,并且自己的评价显然更加主观,

    总体评价:这是一部我愿意重复观看的电影。小宝和二哥之间根深蒂固的兄弟情,和爷爷之间逐渐建立的亲情,和马露之间双向奔赴的爱情,和天意之间上天赐予的亲情,虽然剧情老套,但不乏笑点和温馨。同时,更看到了这部剧透露出的真诚。今天看了第二遍,突发奇想百度看了一下豆瓣评分,低到难以置信(毕竟我在爱奇艺上打了满分),为了给出自己的评价专门下载的豆瓣APP。虽然观影体验是主观的,并且自己的评价显然更加主观,还是想支持一下这部自己喜欢的电影。

    【详细】
    14983221
  • stone
    2021/6/12 15:34:17
    我和秦岭神树的故事

    盗墓笔记被改编过很多次影视版本,但动画化还是第一回,首先说,纸片人就是坠吊的!当初看到首个动画化的篇章是秦岭神树时,其实有点出人意料,意外的点是,这个篇章并不是故事起始,也没有铁三角,而且老痒他妈缝纫机要怎么在过审的前提下呈现出书里描述的效果?总之存有很多疑惑。但另一面,又觉得似乎合情合理,作为盗笔系列相对独立的篇章,故事比较短,篇幅更适合动画改编,而且虽然短,但故事完整严密,脑洞巨大。

    盗墓笔记被改编过很多次影视版本,但动画化还是第一回,首先说,纸片人就是坠吊的!当初看到首个动画化的篇章是秦岭神树时,其实有点出人意料,意外的点是,这个篇章并不是故事起始,也没有铁三角,而且老痒他妈缝纫机要怎么在过审的前提下呈现出书里描述的效果?总之存有很多疑惑。但另一面,又觉得似乎合情合理,作为盗笔系列相对独立的篇章,故事比较短,篇幅更适合动画改编,而且虽然短,但故事完整严密,脑洞巨大。

    说到秦岭神树,仿佛梦回当年一边追更,一边吓得瑟瑟发抖的岁月。尤其是老痒他妈缝纫机真的是童年阴影,撕拉脸皮那段看得我毛骨悚然,从此之后一看到缝纫机,就忍不住回忆起这段情节。而巧的就是,姥爷年轻时是裁缝,家里存着好几台老式缝纫机T T,总之那段时间经常会忍不住多想。当然除了童年阴影,印象深刻的哲罗鲑、烛九阴,整个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得不配合三叔的脑洞。

    13605553
  • 因的因
    2018/9/16 21:36:50
    《mint to be》剧评(十):若为爱再相遇,请吃颗薄荷糖

    9654174
  • 爱看电影
    2018/2/27 5:44:20
    看得快要崩溃
    警犬太可爱,犬如其主,带犬的人也是一个单纯的年轻警官。
    犬得靠着主人生存,他们互相非常对脾气,能够相遇真是幸运。警官非常清楚他是华哨的依靠,华哨也就成为他的第一,他有一个善良的心。
    其实生活中总会遇到需要依靠你的人,比如你的亲人,家中的老人,不是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他们的依靠,能够不嫌弃都是不错的。再说犬对主人的忠诚和一心一意,让人感动得几乎要崩溃。看到这部剧才有点理解为什么有人情愿养狗
    警犬太可爱,犬如其主,带犬的人也是一个单纯的年轻警官。
    犬得靠着主人生存,他们互相非常对脾气,能够相遇真是幸运。警官非常清楚他是华哨的依靠,华哨也就成为他的第一,他有一个善良的心。
    其实生活中总会遇到需要依靠你的人,比如你的亲人,家中的老人,不是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他们的依靠,能够不嫌弃都是不错的。再说犬对主人的忠诚和一心一意,让人感动得几乎要崩溃。看到这部剧才有点理解为什么有人情愿养狗。。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不错,除了饰演曾妍的,如果你想你的剧没人看,就请她主演吧。
    【详细】
    9186243
  • ChokyiGyaltsen
    2021/9/14 1:38:51
    #??????????

    ?????????????????????????????????????????????????????????????????????????????????????????????????? ????????????????????????????????????????????????????????? ??????????????????????????

    ?????????????????????????????????????????????????????????????????????????????????????????????????? ????????????????????????????????????????????????????????? ???????????????????????????????????????????????????????????????????????????????????????????????????????????????? ?????????????????????????????????????????????????????????????????????????????????????????????????????????????????????????????????? ???????????????????????????????????????????????????????????????????????? ??????????????????????????????????????????????????????????????????????????????????????????? ??????????????????????? 云端之上?????????????????? ??????????????????????????????????????????? ???????????????????????? ??????????????????????????? ????????????????????????????????????????????????????????????????????????????????????????????????????????????????????????????? ????????????????????????????????????????????????????????????????????????????? ??????????????? ?????????????????????????????????????????????????????????????????????????????????????????????????????????????????????????????????????????????????????????????

    【详细】
    138631109
  • 水蜜桃弟弟
    2013/9/27 4:09:45
    婚姻没有好不好 只有合不合适
    花了两天看完了这个41集的电视剧 说实话一开始是不看好的 因为先前吃火锅的时候跟同学看了几集新恋爱时代 着实被里面变态扭曲的价值观给吓到了 以为现在的内地剧竟是这么个潮流了!但是这部内地剧竟然会第一次让我有了写影评的冲动..........

    先说说我对罗小葱和吴桐这一对的感触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要是林枫应该和小葱在一起 吴桐怎么怎么小男人又没钱又没本事.........可是在
    花了两天看完了这个41集的电视剧 说实话一开始是不看好的 因为先前吃火锅的时候跟同学看了几集新恋爱时代 着实被里面变态扭曲的价值观给吓到了 以为现在的内地剧竟是这么个潮流了!但是这部内地剧竟然会第一次让我有了写影评的冲动..........

    先说说我对罗小葱和吴桐这一对的感触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要是林枫应该和小葱在一起 吴桐怎么怎么小男人又没钱又没本事.........可是在我看来如果让我选 我也会选吴桐

    我就觉着 一个人 他爱你 受不得别人说你一点坏话或者诋毁你 他虽然天性善良不好斗 但却可以因为为你出头 而不惜对别人使用暴力 在别人讽刺你 你觉得无比尴尬与伤心的时候 站到桌子上对所有人说 她是我老婆!别吵了!

    他理性但他也会为你不时的制造小浪漫

    你是不计回报的为他好 但他永远也不觉得你是应该为他好的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为我付出的一切 真谢谢你 他会想方设法的报答你

    他从不对你说谎 他说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与诚实 他说了也做到了

    在你误认为那副长发美女图 画的是你的时候 他说 我喜欢的你 从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是短发 我干嘛要画一个长发的你啊

    他从不觉得你为他丢脸 在你穿错衣服 滑稽的出现在华丽的聚会上时 他紧紧地握着你的手 骄傲的走进去 介绍你是他太太

    他不会为你丢掉工作或者闯祸而过的怪罪于你 却会因为你欺骗他而大发雷霆 他最受不了的是谎言而不是你的失败

    如果一个男人是这样的 我没有理由不欣赏他 其实他没钱没权时而有些小脾气 可那又有怎么样啊

    而罗小葱 我真的很喜欢这样一个女孩儿(虽然在后二十几集后她是有点儿偏脑残了啊)

    她善良不拜金这些都暂且不说 她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并且她对所有人都有一颗真诚的心 在她的心里坏就是坏 好就是好 她说过她不会装 但她也不会给别人难堪顶多就是避而不见嘛

    第一集 张华出轨 被她偶然发现 一段争吵后 张华居然开始数落罗小葱的不对 这期间 罗小葱只是望着他 想说话却又说不出一句 张华当她傻好糊弄 其实她都懂 她不说 是因为她善良 并且她伤心了

    当所有人都说她傻 居然什么都不要就跟一无所有的吴桐结婚 她想的是他有才会画画 还有一个那么漂亮的前女友 她真的是配不上他

    她帮吴桐卖了所有的漫画书以后 吴桐敬酒的时候故意没敬她 小葱还傻笑着问怎么都不敬我呢 我也帮了忙啊 不过没关系 我敬你呗 祝贺你书籍大卖哈

    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已经凌晨四点多了 我没力气一一写下来了 不过我都记在了 脑海里

    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什么事情都要互相商量 这是因为尊重彼此,遇到什么事 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家人参扶着就过去了等等等 其实真的很感谢编剧和导演带给我们这么一部充满真正的正能量却又不做作的电视剧
      
    至于为什么不选林枫 我觉得即使罗小葱没有遇到吴桐没有结婚 她都不会选择林枫 为什么?因为他们才是真的不在一个世界 谈恋爱和结婚不一样 和林峰结婚以后就不是过小日子的普通夫妻生活了 作为一个企业的女主人 我想应该不会太轻松 以罗小葱的性格 她最后除了逃开应该不会有其他的选择.......

    所以最后导演还是让小葱和吴桐和好 并且铺下了相爱如初的伏笔 就是想告诉观众 婚姻生活没有好与不好 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在这漫长的生命旅途中你会遇到很多优秀与不优秀或者平庸的人 每一种可能都可以发展成一段恋情 可是在决定和谁共度一生的时候 你永远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那个看似最优秀的 优秀的人谁都欣赏谁都喜欢 可是本身的外在的又不优秀真的不能当做 结婚共度一生的第一要素

    我以前不懂为什么有些人结婚不会出轨 有些人就会 不是因为那些不会出轨的人都没有机会没有艳遇 只是他们知道他们现在所有的婚姻 爱着他们的那个人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缺什么 需要什么
      
    最后想还是想重复一句话

    献给那些还沉浸在林枫和女汉子罗小葱的YY恋爱故事中的众萝莉们:

    婚姻没有好不好 只有合不合适。 这句话希望你们记住 会让你们少走很多弯路
      
    【详细】
    63021826
  • 豆友5om_7Vf5J4
    2022/8/25 16:50:17
    新版熊出没就是个逼

    这部剧严重侮辱我智商,毁了我的童年,请编剧给我个交,熊出没这么好的一个IP就被你们毁成这逼样,他蚂特,求求你们了,编剧们的不要再这么颓废下去了!我求求你们了把真功夫用在刀尖上,以前的你们不是这样的,或许你们可能会说,熊出没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剧情可能会变,但你们也也不能摆烂呢,你们把剧写上这个逼样,你们的孩子看到会怎么想呢?有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说里面一个人

    这部剧严重侮辱我智商,毁了我的童年,请编剧给我个交,熊出没这么好的一个IP就被你们毁成这逼样,他蚂特,求求你们了,编剧们的不要再这么颓废下去了!我求求你们了把真功夫用在刀尖上,以前的你们不是这样的,或许你们可能会说,熊出没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剧情可能会变,但你们也也不能摆烂呢,你们把剧写上这个逼样,你们的孩子看到会怎么想呢?有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说里面一个人,叫天才危,他被一个机器人扒光的衣服,就剩个裤衩,你说这么低幼的剧情,你们是怎么过审的,或许真正爱这部动画的才会骂你们,不喜欢你们的人,连骂都会骂,我只是喜欢你们,单指以前,我只想把你骂醒,可是我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详细】
    14606311
  • 冲田总悟
    2016/11/21 20:17:54
    真正的童年记忆
    我最早记忆的电视剧应该就是还珠格格和西游记 还记得当年每晚全家围看还珠格格 后来也是每年暑假重播每年看
    当年的赵薇不是现在的成功女商人而是明眸皓齿一派活波天真的小燕子 假扮新娘吹起盖头那幕 真是漂亮得不得了惊艳
    当年的 林心如也不是现在的“心机女”窦漪房而是温柔娴淑吟诗弹琴无一不精的紫薇 一笑露出的酒窝不知道醉倒多少人
    还有五阿哥 福尔康 金锁 皇上 皇后
    我最早记忆的电视剧应该就是还珠格格和西游记 还记得当年每晚全家围看还珠格格 后来也是每年暑假重播每年看
    当年的赵薇不是现在的成功女商人而是明眸皓齿一派活波天真的小燕子 假扮新娘吹起盖头那幕 真是漂亮得不得了惊艳
    当年的 林心如也不是现在的“心机女”窦漪房而是温柔娴淑吟诗弹琴无一不精的紫薇 一笑露出的酒窝不知道醉倒多少人
    还有五阿哥 福尔康 金锁 皇上 皇后 令妃等等 或许以后还有更多版本的还珠格格 但这版永远是我的最爱
    【详细】
    8188234
  • 滕雅望
    2013/5/16 7:12:26
    钢琴木马:Cult片带来新锐导演创作机会
     《钢琴木马》全片带有一股浓烈的游戏感,以强情节牵引观众兴趣,类型元素杂糅企图与奇情噱头充斥在电影当中。以假定性的作为电影叙事大逻辑的外国不乏例子,如《恐怖邮轮》,《聊天弑》,《林中小屋》,《幻灵夹克》等均试图在以往的惊悚恐怖电影的类型创作规律中找到一些新的突破,而电视剧《黑镜》更是如此结合了犀利的话题以相对温和的视听手段,展示极具讽刺的现实生活。《钢琴木马》似乎有这样创作的企图心,以“
     《钢琴木马》全片带有一股浓烈的游戏感,以强情节牵引观众兴趣,类型元素杂糅企图与奇情噱头充斥在电影当中。以假定性的作为电影叙事大逻辑的外国不乏例子,如《恐怖邮轮》,《聊天弑》,《林中小屋》,《幻灵夹克》等均试图在以往的惊悚恐怖电影的类型创作规律中找到一些新的突破,而电视剧《黑镜》更是如此结合了犀利的话题以相对温和的视听手段,展示极具讽刺的现实生活。《钢琴木马》似乎有这样创作的企图心,以“琴谱密码”为线索勾出两个时空的故事,并试图表达其中关联的宿命命题,同时,将虚构的情节极力地拉回一个容易被理解的情境又让电影显得英雄气短。

        电影的面貌与风格显示出了导演视听系统的素养与偏好,行业内也有很多由广告行业跻身导演的例子,拿日本导演中岛哲也为例子,我们能从《下妻物语》,《讨人嫌的松子的一生》,《告白》等影片中感受到其不同寻常的视听系统,但是这些视听语言的奇思妙想建立在对于自身文化传统以及时代困惑的思考之上,并且深度挖掘人物个性与价值观,时时作品中透出了人文关怀,这不算伪善的廉价的道德卫士所作所为,更多是缘于电影创造的深层的思考,于是,这样的非同寻常的视听风格才迅速地被人所惊讶,绝非仅仅地外表包装的手段。《钢琴木马》直接地追寻一种视听快感,叙事快感,无论是极力营造诡秘气氛的“谍战时空”和还是极力营造气氛的“动作惊悚时空”同样显示出所追求的创作宗旨,然而在一通跌宕起伏的动作情节快闪式般呈现地时候,观众是否能理解主人公的困境,能投入关心与纠结他的命运变化成为至关重要的部分,《钢琴木马》在这个方面比较顺遂地推进,没有太多地方给人物带出亮点,直接表现出凡事别乱折腾,急于满足欲望,反倒陷入更大的困境。虽然这也是个有趣的命题,但是整体还有待提高对于情节的设置,毕竟依赖一个“琴谱密码”的设置来拉动整个剧情的推进还是略显单薄的,不得已才在结局翻转出更大的阴谋来烘推出冲突的高潮。

       也许从一个中小成本的制作规模中试炼一种创新的叙事方向,类型方向,《钢琴木马》算是独树一帜的,也是新锐导演投石问路的不错的题材,在有限的条件下,新锐导演更是要发挥故事的能量。越是强情节的叙事逻辑,越是对创作者挑战,无论从故事还是电影工艺。而像香港导演郭子健导演的《青苔》,台湾导演钱人豪导演的《纽扣人》,甚至更早前的郑保瑞所创作的《狗咬狗》,都属于华语邪典电影的一种类型试探,作为年轻导演的练手有一定的意义。

       
    【详细】
    59591082
  • 他胸前的小玫瑰
    2018/5/23 10:31:37
    《陈立农》

    很早之前想了一晚上的诗,本来是想写一首关于宝贝的歌,但是歌词想了两句就真的感觉太难了太难了,所以就想了一首诗??《陈立农》耳聆东墙现笑言,忽立忆起总角晏。唯宁嬉笑伴此身,三两农声浸吾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有点不要脸的说,我是把名字拆开来说的,意思大概就是我听到了隔壁东墙的笑声,现,有点惊现的意思,是農農的笑声,忽然想起我们小时候扎着两个小辫子一起玩耍(第二句很不要脸了我[跪了

    很早之前想了一晚上的诗,本来是想写一首关于宝贝的歌,但是歌词想了两句就真的感觉太难了太难了,所以就想了一首诗??《陈立农》耳聆东墙现笑言,忽立忆起总角晏。唯宁嬉笑伴此身,三两农声浸吾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有点不要脸的说,我是把名字拆开来说的,意思大概就是我听到了隔壁东墙的笑声,现,有点惊现的意思,是農農的笑声,忽然想起我们小时候扎着两个小辫子一起玩耍(第二句很不要脸了我[跪了],估计在梦里才会有的事情吧…[泪])笑声连绵不绝环绕着他的身体,而他的声音一直浸刻着我的一生。浸,是因为我想到一句歌词,浸润秋水全是你。

    希望未来一路有彼此!

    【详细】
    9388290
  • 冉7 _Pro4.01
    2011/2/16 20:24:03
    给爱情一个借口
    这里只说俊浩和顺佳,吴巨源这位新世纪为名利诱惑逃婚的男人不提。

    爱情的借口——汤姆饼
    从没去过一个城市的山顶,因而不知道它的历史痕迹,误以为就是单纯的顶峰观小。而看过又怎样,让我哭闹一番不成?
    难不成所有人都必须忍让你?恨或者不恨你,你都是要去和别人结婚,再也不回来我身边,那么,解释没有意义。
    婚姻都不可靠,更何况爱情?
    那么,给我一份吸引我的味道,女人也不都
    这里只说俊浩和顺佳,吴巨源这位新世纪为名利诱惑逃婚的男人不提。

    爱情的借口——汤姆饼
    从没去过一个城市的山顶,因而不知道它的历史痕迹,误以为就是单纯的顶峰观小。而看过又怎样,让我哭闹一番不成?
    难不成所有人都必须忍让你?恨或者不恨你,你都是要去和别人结婚,再也不回来我身边,那么,解释没有意义。
    婚姻都不可靠,更何况爱情?
    那么,给我一份吸引我的味道,女人也不都是为了男人的才能金钱事业和长相。

    说起来,我从不相信爱情的天长地久,因为真挚的感情从来都不是坚韧的,历史可鉴。

    或许只是一瞬间,就是一瞬间的故事,你才会觉得刻骨铭心。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详细】
    4640315
  • 棋不意
    2020/8/11 10:22:42
    你永远不要相信国产剧会不演爱情

    刚播两集,为了不失公允,三星观望。

    顺便再解释一下题目,我不是反对国产剧有爱情,只是反感国产剧里的爱情俗套狗血毁了原本很好的剧情。还有很多人在评论里给我例举不演爱情的国产剧,妈呀真没见过这么能杠的,这个题目只是一种反讽你们看不出来吗?算了懒得解释了??

    以下内容

    刚播两集,为了不失公允,三星观望。

    顺便再解释一下题目,我不是反对国产剧有爱情,只是反感国产剧里的爱情俗套狗血毁了原本很好的剧情。还有很多人在评论里给我例举不演爱情的国产剧,妈呀真没见过这么能杠的,这个题目只是一种反讽你们看不出来吗?算了懒得解释了??

    以下内容仅代表不要买菜女士个人观点!

    本来前两集刷完兴致勃勃,结果不小心看到片尾曲的吻戏,顿时萎了??

    12788567
  • MahooGing
    2017/2/25 16:59:36
    16年98届夏甲同步播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电影上映时间是去年夏天,百科上也写了正式首映是8月20日,差不多是甲子园全国大赛决赛前后。电影的内容选材非常贴近甲子园的现实情况,因此上映就是为了跟着甲子园的热度收一波票房。 如果没有看日本高校野球的爱好并且跟着看了夏甲,或者说对日本甲子园不太了解,而来看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电影上映时间是去年夏天,百科上也写了正式首映是8月20日,差不多是甲子园全国大赛决赛前后。电影的内容选材非常贴近甲子园的现实情况,因此上映就是为了跟着甲子园的热度收一波票房。 如果没有看日本高校野球的爱好并且跟着看了夏甲,或者说对日本甲子园不太了解,而来看这...  (展开)
    【详细】
    8383255
  • 韦成刚CMPak
    2020/5/30 18:42:10
    操蛋的现实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Loser电影,描绘了操蛋现实中的人们,却没有一个赢家。

    作为单身代表的Zoe,父母早逝,穷的一贫如洗,房东不停地催缴房车占地费,她也只能明日复明日的拖着。关于感情她也是一样的拖着,沉迷于无代入感的快餐式炮友交往,用拍立得记录着辉煌的曾经,大有向“百人斩”的目标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Loser电影,描绘了操蛋现实中的人们,却没有一个赢家。

    作为单身代表的Zoe,父母早逝,穷的一贫如洗,房东不停地催缴房车占地费,她也只能明日复明日的拖着。关于感情她也是一样的拖着,沉迷于无代入感的快餐式炮友交往,用拍立得记录着辉煌的曾经,大有向“百人斩”的目标挺近。自己开了间脱毛店,一边仇视地从生意红火的竞争对手门店前经过,一边惨淡地经营随时面临倒闭的小铺。

    作为已婚代表的Paul和Jane, 带着三个问题的孩子,纠缠在日常生活中苟延残喘。Jane的律师收入支撑整个家,试图讨好自己的老公却适得其反,强迫症的Jane无法正常和Paul过性生活,居然在外找牛郎,矛盾地压抑使她无所适从。Paul的音像店也门可罗雀,对于婚姻还是努力挽回,但事实已破碎地却不可救药。在妻子的怂恿下,他和对面同病相连的Zoe从最初的Affairs到最终的Love,我并不看好他们的所谓电影中的未来。

    作为订婚的一对情侣代表Claire和Justin,美女和帅哥的完美组合,但Justin在嘿咻时坚持让她带上面具,Claire多次尾随Justin,想找出未婚夫出轨的证据,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证明,于是他们破裂了。

    作为从结婚到生孩的一对,Lana和他的丈夫,有着完美的结婚典礼,顺利的怀孕生产,结局不落俗套的是他的丈夫出轨,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破裂是在每一个接近结婚或婚后,出轨就像每天的吃早餐一样稀松平常,操蛋的婚姻就像疯狗一样吞噬着一切,好像大家都是在劫难逃。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两个作为彼此的最后走到一起的人,需要用心去经营,不要试想下一次的遇见可能最美,要知道其实远处凝望的鱼缸,和自己的鱼缸一样,跳出的代价要么是从头再来,要么就是粉身碎骨。

    【详细】
    12631870
  • 渐渐融化的飘雪
    2021/11/19 15:11:25
    一些细节(剧透慎入)和想法

    没看过片子的朋友们就不用看这篇文章啦,没有那种全面的论述和评价,主要是针对作品里一些个人觉得值得注意的细节进行一个回顾和探讨。

    1 打从一开始,jack是个皮条客这件事就是个公开的秘密,除了sandie别人都知道,因为bartender一开始就说jack管很多女孩(而且明显结交jack获得机会比在巴黎夜总会演

    没看过片子的朋友们就不用看这篇文章啦,没有那种全面的论述和评价,主要是针对作品里一些个人觉得值得注意的细节进行一个回顾和探讨。

    1 打从一开始,jack是个皮条客这件事就是个公开的秘密,除了sandie别人都知道,因为bartender一开始就说jack管很多女孩(而且明显结交jack获得机会比在巴黎夜总会演出门槛低很多),真是把人往火坑里推……

    另外那个自称是owner但是sandie不信的油腻男在被拒绝的时候还说“jack不会介意的”,这句话之后还出现过好多次。油腻男被sandie拒绝之后看到她跟jack在一起就怒斥sandie是妓女、荡妇,除了他本身就对sandie心怀偏见和歧视之外,很有可能就是因为jack是皮条客所以才会说跟他在一起的就是妓女,而不完全是因为被sandie拒绝之后单纯的含血喷人。

    2 老警察年轻的时候见过sandie并且劝阻过sandy(虽然态度有点高高在上的傲慢),sandie也很不愿意听他的话那样顶回去了,说“如果我就是想要这样(不看镜子)呢”然后警察就说“maybe its too late”,所以老警察之后这么多年在心里对sandie是怒其不争的,他觉得sandie自己不听劝告、所以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但其实根据后面的剧情,sandie是听进去了,因为女主之后紧接着第二天看到的就是sandie被jack拿刀胁迫的画面,说明遇到警察之后sandie就想通了不想继续做风尘女想逃离,所以jack才会说不许sandie不听他的话。但因为后来sandie反杀了jack,所以她的梦想再也不能实现了,估计(为了复仇和生计)继续在做风尘女,所以警察就以为sandie没听他的话而是自甘堕落,其实不是这样的。

    不过多少想吐槽下红灯区警察跑到红灯区劝妓从良感觉还真是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毕竟沦落风尘的人如果没有合适的出口的话也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轻易脱离现状的呀……

    而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警察说“Alex killed Sandie,when you see Alex,tell her I said hello”,而Alex是警察第一次问sandie名字的时候说的话,而Sandie是警察又问了一次“你的真名是什么”才得到的答案。这里用alex指代sandie,并说sandie已经被alex杀死了,很有可能指的是警察觉得sandie已经抛弃了纯真的自我(sandie这个本名),而永久地戴上了作为alex这个作为风尘女的伪名的假面。只能说是一个悲伤的误解了。而在女主以为sandie死了之后警察说“向alex问好”之后警察也被车撞死了,两人阴差阳错鸡同鸭讲的对话里也有很多可以双面理解的遣词造句,真是一个可怕的巧合。

    3 女主看到的幻象应该是基于sandie内心想法滤镜过的过去回忆,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所以女主看到sandie被杀只是一种假象而非真相。而此前sandie被jack拖出房门的时候女主发出的内心的呼喊和挣扎,在打开房门的那一刹那也全都归于表面的平静,也就是说那些痛苦和挣扎很可能大多仅存于sandie的心底。

    那问题就是之前那么多回忆里有多少也是这种半真半假的内容呢。

    老警察和jack的鬼魂都说是sandy自己希望变成这样的、sandie自己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女主以为sandie是天使但其实sandie不是,which means他们认为sandie是自甘堕落、沦为妓女。但是sandie的回忆和她自己说的话都是彻底否定这一点的,她完全不想要这样。

    片子没有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全面地交代清楚sandie具体的情况,女主所看到的sandie的记忆也是经由sandie的内心加工过滤后的产物。而看sandy的回忆她是一个全然的受害者,但是别的“男人”却都觉得她是咎由自取,这个分歧让我联想到很多时候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曲解,总是认为“女性自愿的”、“女性自己拥有完全的性自由”,另一方面sandy个人的主观选择在其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少似乎也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此外片尾处女主逃到顶楼房间,鬼魂一会儿吓人一会儿叫女主帮他们沉冤昭雪,一会儿jack的鬼魂又去扇sandie耳光怒斥她咎由自取,而女主本想救sandie却又放弃,总让我觉得导演在刻画sandie的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双重身份的时候自己也有点迷失……

    4 搜了之后发现cilla black原来是真实存在的歌手,以及电影里她第一次出场在sandie第一次走进巴黎夜总会的时候唱的那首《you are my world》真就直接放原唱(

    5 虽然不是值得挖掘的细节不过个人深有同感的就是,女主开头遇到的出租车司机、还有说话让人怪不舒服的老警察,虽然应该都不是什么坏人,甚至还算是有点热心,不过讲话的时候下意识就会带出一些让女性感觉offensive的内容、方向或者措辞来。现实中真的也很常见……

    6 另一个很在意的点是感觉女主真的非常视金钱/个人物品为身外之物orz

    一开始开学带行李她别的没见带多少但是黑胶唱片塞了半个行李箱(有带播放器吗),因为跟室友不合就自己跑出来租房(估计是宿舍不能退所以需要额外打工挣钱才租得起),后面女主被闹钟吵醒一拳锤爆自己的闹钟,再后来女主从教室逃离包包都不拿,而且男主跑去图书馆把包和外套给她结果她在图书馆看到幻觉差点刺伤女同学之后逃离只拿了外套也没拿包,最后行李唱片啥的(可能除了被丢在图书馆的包之外?)更是全部烧光光……

    为了模仿sandie就一整个烫染+375磅的外套,好想感慨真的很潇洒(不要太纠结虚构作品里的真实感啦

    想说的目前就这些,欢迎补充和讨论~

    【详细】
    140032738
  • Y.
    2017/4/20 20:26:55
    散了吧,这剧不值得看。
    原著党,看过预告后曾对电视剧抱有不小期待。 直到正片放出来为避免太过失望,我强忘记原著剧情,拿它当独立电视剧看。 跳着看完一集,内心吐槽没断过。 从开头人魔大战浓浓的廉价感便扑面而来:人魔妖三族大战你告诉我才几百人?请不起群众演员再不济也好歹拿五毛特技粘贴几千...  (展开)
    原著党,看过预告后曾对电视剧抱有不小期待。 直到正片放出来为避免太过失望,我强忘记原著剧情,拿它当独立电视剧看。 跳着看完一集,内心吐槽没断过。 从开头人魔大战浓浓的廉价感便扑面而来:人魔妖三族大战你告诉我才几百人?请不起群众演员再不济也好歹拿五毛特技粘贴几千...  (展开)
    【详细】
    8489216
  • 感性的一串7
    2018/6/20 0:08:56
    印度战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歌曲太好听了 特别是男宠那首 果然是宝莱坞巨作 场景肉眼可见的烧钱啊 阿拉丁是拿了大男主剧本吧 枭雄演的太赞了 长得像印度的布莱德利库珀 看到一半居然想看看阿拉丁和王后同框时能够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了 虽然不能完全认同王后带领一众妇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行为 但是不畏强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歌曲太好听了 特别是男宠那首 果然是宝莱坞巨作 场景肉眼可见的烧钱啊 阿拉丁是拿了大男主剧本吧 枭雄演的太赞了 长得像印度的布莱德利库珀 看到一半居然想看看阿拉丁和王后同框时能够迸发出怎样的火花了 虽然不能完全认同王后带领一众妇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行为 但是不畏强权...  (展开)
    【详细】
    9442257
  • JP
    2021/9/15 12:01:14
    到底什么时候播?

    因为这个书在印度的时候专门去了那家雷波得餐厅。书的第二部都看完了还没有等到剧出来????(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

    因为这个书在印度的时候专门去了那家雷波得餐厅。书的第二部都看完了还没有等到剧出来????(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为什么要限制评论140个字?

    【详细】
    13865224
  • 闪电大王
    2012/6/14 12:54:16
    转摘剧评,佚名。
    男人和女人之间会互相吸引产生lust,但那并不一定是爱love,爱应该是心灵与肉体的完美和谐,心灵的lust与肉体的libido的双重满足,如果没有这个和谐,即使是能够性交满足了一时的lust 也不会保持长久对对方身体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应。一个人应该去寻找自己心灵的深处真正想要的性爱和精神交流,然后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她或者他,并能同时给与对方同样的满足,也许这样才是”性“福的人生。
    男人和女人之间会互相吸引产生lust,但那并不一定是爱love,爱应该是心灵与肉体的完美和谐,心灵的lust与肉体的libido的双重满足,如果没有这个和谐,即使是能够性交满足了一时的lust 也不会保持长久对对方身体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应。一个人应该去寻找自己心灵的深处真正想要的性爱和精神交流,然后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她或者他,并能同时给与对方同样的满足,也许这样才是”性“福的人生。
    【详细】
    546519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