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追完了《都挺好》,一个美满和谐的大团圆结局,却让我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大家但凡有一点基本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应该都会和我有同样观感吧。年度爆款剧就这水平?
虽然这剧前面也有不少槽点,但优点也是明显的:三位主演的扎实演技(姚晨倪大红郭京飞),难得一见的现实题材(原生家庭伤害,养老问题,反思孝道),还是可以让人真情实感投入其中的。
而现在回过头纵观全剧,我
终于追完了《都挺好》,一个美满和谐的大团圆结局,却让我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大家但凡有一点基本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应该都会和我有同样观感吧。年度爆款剧就这水平?
虽然这剧前面也有不少槽点,但优点也是明显的:三位主演的扎实演技(姚晨倪大红郭京飞),难得一见的现实题材(原生家庭伤害,养老问题,反思孝道),还是可以让人真情实感投入其中的。
而现在回过头纵观全剧,我只觉得精神和情感受到了侮辱。
这绝不只是最后两集烂尾的问题,而是全盘皆垮。
本以为要通过苏明玉鼓励大家勇敢挣脱原生家庭阴影自立自强,结果她一直都陷在家庭的泥潭里根本脱不开身,家里但凡出事都是她在后面收拾烂摊子,最后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把好好的工作都辞了。
本以为要通过苏大强让大家反思传统孝道,当父母提出无理要求绝不能纵容,结果他每一个无理要求最后都得到了满足,而那些恶果都要子女默默吞下,苏大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而在我看来整部剧提出的最核心也最尖锐的命题——“父母如果不爱自己的子女,子女该如何面对。”也一直是在和稀泥,最后干脆把问题都收回了。之前一直都自私自利对子女看不到半点关爱的苏大强,竟然因为生病就性格大变,忽然知道关心子女了。编剧还有这么耍赖的吗?
于是我所期待的开创性、现代性、反思性,最后一个都没落实,恰恰相反,我感受到的只有保守、陈腐、愚昧。
现在大家之所以都把问题归结为最后两集的烂尾,因为这两集的转折太生硬,煽情太尴尬,只是为了大团圆而强行和解。而之所以要大团圆结局,又是为了过审为了和谐为了正能量价值观。
但我觉得这和过不过审、和不和解关系也并不大,纯属主创自己玩砸了。
全世界的家庭剧家庭片,至少90%最后都是要和解的。即便是在动不动就渲染暗黑价值观的美剧日剧里,也很少有父母子女从头撕到尾都互不原谅。而且时间越近,这样的作品就越是难得,因为影视成了工业,要顾及大众的心理预期和承受力。
我印象中到最后仍不和解的作品,都是年代很久远的经典,中国有曹禺编剧的《雷雨》,西方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都是大悲剧,而且父亲都是有重大性格缺陷的反面人物。《雷雨》里的周朴园专横冷酷,《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昏庸偏信,最后都害死了子女。
至于比较近期的家庭题材,基本上都会和解。加拿大年轻导演泽维尔·多兰的处女作叫《我杀了我妈妈》,片名耸动,但不过就是青春期叛逆儿子和控制欲母亲之间的争吵,吵到最后发现他们还是互相爱着的,只不过这种爱常常会扭曲,那些争吵只是为了沟通理解而已。看完后你不但不会想要杀妈妈,也许还要自责对妈妈有过的误解。
我看过的家庭撕逼题材影视剧,最精彩的应该是美国电影《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在中国被翻译成《朱门巧妇》),编剧是赫赫有名的田纳西·威廉斯。整部片全程高能,父子翻脸,夫妻对骂,鸡飞狗跳,歇斯底里,金句密集堪称撕逼教材。但最后还是和解了,而且和解得让人服气,因为他们经过了充分的沟通,达成了理解。看完你还是会觉得这是个牛叉作品,而不会觉得有任何俗气和妥协。
中国也有成功和解的经典例子。许鞍华早期有部自传性作品叫《客途秋恨》,讲的就是她和她妈妈的故事,张曼玉那个角色其实就是许鞍华本人。许鞍华的妈妈是日本人,战争时期来到中国嫁给了她爸爸,婚后生下女儿,但母女俩关系一直不好,有很深的隔阂。后来许鞍华去了趟日本,终于体会到了身处异国他乡独自飘零的孤独和艰难,于是理解了母亲,自然也就和解了。
前两年有部台湾记录片叫《日常对话》,女导演黄惠侦把镜头对准自己的妈妈,这个妈妈是个女同性恋,在外整天风流交了很多女朋友,对自己女儿却不闻不问极其冷漠。于是女儿就努力想探究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妈妈年轻时在家人安排下和毫无感情的爸爸结婚,婚后爸爸经常对其实施家暴,甚至还性侵女儿,妈妈虽然知道此事但还是不敢声张,因为太恐惧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逃避型人格,后来离开了父亲也还是改变不了。这样的母亲,纵然千错万错,你还能恨得起来吗?
所以和解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和解。和解虽然看起来很俗套,但要让人信服是很难的,比从头撕到尾可难多了。所有成功的和解,要么双方经过了充分的沟通理解,要么自己经过了足够的反思和转变,这些情节铺垫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写出来的。
苏大强和子女的沟通充分吗?不充分。他对自己的错误有足够的反思吗?没有。我们最后能理解苏大强为什么那么奇葩吗?不能。
他为什么那么自私那么贪婪那么没脸没皮,编剧都没有足够的交待,好像这个人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基因里就写满了恶。
让这样一个纯粹的恶人当男一号,去搅动所有的矛盾,还不能得到任何理解,这就已经堵死了后面和解的路,怎么和解都不对,都说不通。
如果您就是奔着最后和解去的,前面但凡让苏大强显露一点点可爱之处,都不会让结局来得这么让人错愕。
苏明玉为什么得不到母亲赵美兰的爱,编剧倒是给了一点交待:因为女儿的出生断送了自己出走攀高枝的梦想。可这恰恰说明赵美兰就是个自私的人,她对女儿也确实没有爱。
这样的父母,根本不配得到子女的和解啊。你不爱子女,子女为什么要爱你?
这种情况要达到和解,唯一可行的逻辑,就是靠“愚孝”。结果就让这部剧从先锋犀利一下子降格为落后保守。
我依然觉得这部剧的出发点是难得的,它提出了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如果父母并不爱自己的子女,子女该如何面对父母?
这个问题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尖锐的,不光在中国。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到一个正面表现这种父母的国外影视剧。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爱,造成性格上对爱的极度饥渴。但这部分情节很短,只是开头交代了一下,很快就转到松子的恋爱故事上去了。
另一部日本电影,是枝裕和导演的《无人知晓》,母亲抛弃了四个孩子离家出走,后来就再无音讯。电影的重点是几个孩子如何互相照顾艰难生存,失责的母亲就只有一个模糊背影。
为什么要模糊化处理?因为太难了。该怎么解释呢?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难接受父母对子女会毫无爱意,毫不负责。即便社会新闻经常会出现父母残害孩子的惨剧,我们会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我们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
即便那些曾经受过父母的苛待,甚至大声囔囔着“父母皆祸害”的人,多半也觉得那只是爱的方式不对,是扭曲的,或者是不彻底的,但不可能一点爱都没有。
哪怕周朴园和李尔王,我都不曾觉得他们完全不爱子女。而在苏大强身上,至少在得阿尔茨海默症之前,我真的看不到他对子女的哪怕一点点爱。把这样一个人物当男一号塑造,是绝对的超高难度动作。
而编导采用的,却是最简单最偷懒的办法,就是把他当成一个极品大奇葩,集合各种正常人都难以忍受的缺点,把各种缺点都极致化,极致化到了丧失人性的地步,再靠倪大红老师的演技增添一点喜感,最后就成为众人争相转发的漫画表情包,而不是一个具体可以感知的人物形象。
为了煽动观众情绪,一味追求戏剧化,放弃逻辑,简单粗暴地处理人物和剧情,没有任何深挖人物的意愿——这就是我们的年度爆款电视剧,和无数爆款营销文案一样,只不过是在把我们当傻子一样,企图任意操纵我们的情绪和注意力。
你为什么会气愤。
当你真的投注感情,跟随剧情发展,为一个角色所受的诋毁而悲,为她获得的赞扬而喜,跟着她全部的情绪捶胸顿足、击节赞叹,你会明白当她被轻描淡写地拉入戏内必然的欢喜团圆的沉重枷锁时那份无所宣泄的滞胀和郁结。而你无能为力。
你屈服于众口,他们告诉你这是应当的,运用一种无懈可击的组合拳法,“事已至此”,“出于你明白的原因”,“也只能这样了”,“不要太强求”,“毕
你为什么会气愤。
当你真的投注感情,跟随剧情发展,为一个角色所受的诋毁而悲,为她获得的赞扬而喜,跟着她全部的情绪捶胸顿足、击节赞叹,你会明白当她被轻描淡写地拉入戏内必然的欢喜团圆的沉重枷锁时那份无所宣泄的滞胀和郁结。而你无能为力。
你屈服于众口,他们告诉你这是应当的,运用一种无懈可击的组合拳法,“事已至此”,“出于你明白的原因”,“也只能这样了”,“不要太强求”,“毕竟比起其他的”,“难道不应该吗”。每一句话在你的脑子里都能毫无障碍地接下去,但又有另一个声音在说。
它很好,各方面,都挺好,演员一流,镜头表现力过关,各种细节到位,甚至连流浪狗在海报上都有一席之位,你很难忍心去挑什么毛病。但是。但是。
哦……原来四十多集就是为了说这个呀,好一个先抑后扬,好一个包藏祸心,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变成了真实可笑,好了你骗我看完了,但是,你休想骗我给四星。
苏明哲是和苏大强最像的人。苏大强一直同大哥亲近,是因为他了解苏明哲懦弱又无主见,你只要咬着他不断欺负,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样的人比苏明成更可怕。苏明成是一颗你清楚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破的炸弹,他是有逻辑的(虽然这个逻辑自相矛盾,稍后说),你可以讲理,虽然讲理的后果可能是挨揍——但就算是挨揍也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通路。
苏明哲不是,苏明哲只会拿一些如今被贬义化的“儒家的”、“中庸的”惯用理论来道德压制别人。“我是家里的大哥,我不管谁管。”“XX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你就别再跟着添乱了。”气到你原地爆炸。这种人和稀泥的手段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通常会用一个或几个常识性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由于常识和公理是不会出错的,你如果去反驳他,就会进入他的逻辑圈套: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但问题在于,通过论据A能够证明论点A,不等于通过论点A能得出结论B。假设苏明哲说,爸病了,我必须回到爸身边去,因为我是家里的大哥,明成照顾得不好,明玉又不管。这句话中,已知条件“爸生病”,结论是“我得回去”,论据1是“别人没照顾好”,2是“我有责任和义务”;隐藏的论点是“我照顾得好”和(或)“我不管没人管了”。
事实1,苏明哲铁定照顾不好,别人没照顾好不能作为他能照顾好的必要条件,故结论不成立。事实2,大哥的盲目责任滤镜下“没人管”并不真实,故结论不成立。事实3,同样由于盲目责任感(与同等或更高程度的自大)作祟,他对自己的实力十分没有清醒认知,故论点和结论都不成立。
须知人的精力极其有限,分摊在几件事上注定此消彼长,排序取决于重要程度,你选择过度关注某一个事项,就必然有旁人替你承担其余事项里你那一份义务。这些义务在剧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鲜明地转嫁在了他周围人的身上,他滥用别人的爱、同情与善心,只是因为即便如此他过得也挺惨,由此引发了二度怜悯,使他看上去是个“善良又没用的老好人”。
他是吗?他不是。苏明成是一种儿童式的、令人可以直言厌烦和憎恶的坏,甚至苏大强都是一种理直气壮的坏,而苏明哲是伪装成“没用”和“无可奈何”的,看起来甚至是“好得可怜”的坏。他是一块渺小的、不会过度恶化却永远在那里的疮疤,他好不了,你也觉得他可怜兮兮而不忍责骂。这种人会永远拖着你,因为他“尽力”了,天知道他的力都尽在了哪里但他真的没落好,他比你惨了,你又怎么能扔下他呢?
吴非,请问你为什么不跟苏明哲离婚。作为电视观众,我们期待逻辑。不离婚当然有不离婚的逻辑,剧中以冗长的集数渲染了矛盾,就像苏明哲的A证明不了B一样,矛盾飞速地解决了,这个剧里面的大部分情节攀升导向的剧情高潮都如此,生怕观众看得太仔细似的,总是过分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讲道理,我国观众已经很宽容了,体谅审查,体谅导演的不能拍,体谅编剧的语焉不详,但你们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原因而枉顾角色行为的延续性,既然吴非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人,她的忍气吞声便理应被渲染得更温柔和妥帖些。
苏明成更奇怪。我们知道妈宝是什么样,我们也知道妈宝不会是什么样。妈宝是苏明成这样,妈宝也绝不会是苏明成这样。现在你可以想通了,这是一个奇怪而割裂的角色。在编剧和演员的角度上他当然不奇怪,如果我们把洗白当做一种必然走向,或者说得委婉些,要展现出一个不那么正面的人物的层次性,必得赋予他一些可爱的特质。但这样的人真实存在吗?不能的。
不谈洗白后的越来越多的加分项,这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的剧,我们谈谈现实的可行性。一个从小在家横着走的男孩,母亲帮亲不帮理,成长环境中仅有的两位女性一个常年受他压制、毫无社会(家庭)地位,比起妹妹更像个谁都可以随意呼来喝去的用人,另一个无条件地纵容和溺爱他,为他所有不人道也不正确的行为撑腰。
他学会了花言巧语和阿谀奉承,却从不懂得理解、体谅和尊重,他所属的家庭关系是一种封建强权式的:母亲和妹妹分属这个家鄙视链的顶端和底端,女性对他来说是十分两极化的权力符号,你只能畏惧她——或者欺压她,凌辱她。
同时,辈分在他之先的两位男性也为他提供了侧写,他害怕大哥,那是一种顺带的谄媚,母亲因大哥成绩好而倚重他,他对大哥的敬重是出于对母亲威严的顺从。成绩好在这个家里是与地位相互捆绑的加分项,妹妹的成绩也很好,却仍然位列最底层,这教会他的只能是一个道理:性别原罪。女性是最低劣多余物品,只有当她有了儿子,社会地位才能自然而然地提升,那之后她便成了家中话语权的掌握者,所有的男性变得需要俯首帖耳。父亲就是一个典范。
这男孩后来结了婚,可想而知他在婚姻关系中会怎么对待他的妻子,何况他们结婚至此已经有了不少年头,却连孩子都没有一个。
苏明成的成长环境与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剧中呈现的样子。他只能是绝对自私的,除此之外,他是一个打女人和家暴的人,朱丽的父亲在听到明玉的事之后说了一句,害怕女儿以后也会挨揍,这个担心后来被印证了。一个人的暴力倾向是不会因为人生中的一两次受挫被消去的,阻止他再次跟人动手的只有他自己的道德约束,还是那句话,就剧里的表现而言,作为观众,不能确切感受到苏明成这个人在道德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发展和转变。
在这里也不得不郑重地指出另外一点,电视工作者面向的是未经分级的广大受众,绝不应该在没有明确的是非引导下纵容和宣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因为你为了剧情发展这么写,很多人可能当了真,在自己遇到相似情况时选择原谅。
女性和男性有着蚂蚁和大象之别的力量差异,而人在愤怒中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力量,这一点剧中也有相应的呈现,明玉的表现到位了(尽管拍摄上还可以将恐惧的力度再放大些)。这也是那么多人在原则上不能接受男人打女人的原因。女性朋友们,你们挨打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还手余地的,那些想看两年后和复婚的请清醒些,其他任何是,家暴也不是能洗白的污点。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电视剧不要强求真实。那你宣传的时候就不要吹咯,用真实当卖点,把我骗来又喂我吃屎还不让我骂街?事实上,这个剧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不真实的地方。一整部剧都是割裂的,反映现实和不得不为团圆美满而铺垫双线并行,于是所有角色都存在着奇怪的自相矛盾。
明玉是个万能挂神,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有钱。被叫作“现实”的童话背后是个充满着非现实主义逻辑的赤裸裸的霸道总裁故事。
给妈办葬礼,出钱。爸被非法集资坑了,出钱。大哥没工作了,给找。二嫂没工作了,给找。大哥大嫂回国了,出钱。大嫂没地方住了,来我家。爸卖老房子,出钱。爸买房子,出钱。爸请保姆,出钱。爸没地方住了,来我家。矛盾被一次次用钱化解,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她有个开饭馆的男朋友,每天随缘开张为了苏家鞍前马后被警察抓还要被棒球棍打头,比苏大强亲儿子还上心,当了苏明玉男朋友之后全家吃饭都不要钱了,地位好像还不太如前几集的免费保姆。最后说这个人是个富二代。那好巧啊,石天冬是挂神的挂神。
苏明玉向来不在乎家庭关系,恨不得没有关系才好,出钱是为了堵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能叫问题吗。那换个问法,如果苏明玉没钱的话,故事能进行得下去吗?
需要强调的是,角色外在的社会属性和加持在其身上的标签,都是为了让故事和人物增加趣味性的变量,而角色本身不会随外物转移的性格、原则、立场,才是维持角色独特性的根基。没有金钱,没有分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如果苏明玉还是她本人,保有她那独特迷人的性格魅力,我们才能够说,这个角色立住了。
故事和人物这么设置,当然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最末尾几集价值观的输出。
明玉的人设之崩起于老蒙闹离婚。她可能不至于劝离,但也绝不至于去劝和。离婚避免分股权的方法有很多,苏明玉这样的人早该明白,人和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师父好不意味着师母也好,站在她的立场上不会幼稚到希望以“家庭”为限把已经想要离婚的人继续绑在一起,更不可能去渴望有个“正常美满”的家。老蒙的儿子都明白家庭是个伪概念,明玉被这样强行为最后回归家庭做铺垫,其心可昭。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没有家便会产生相应的替换。对于苏明玉来说,她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众诚好”,她的角色的立意是,通过实现人生价值和付出劳动换取社会价值,从而获得师父的认可,以得到归属感和自我满足。这一切都建立在“通过自身能力作出奉献”上,而不是牺牲自己来获得补偿性的快慰。
她被屈服了。
她确实也许会变成赵美兰。她先前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不懂事的挣扎和叛逆,她甚至被和苏明成放在同样的位置:你们都改掉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而大哥是个很好的榜样——远在美国,有像样的家庭和孩子,尽管这个剧里的外国人都异乎寻常地坏。她终于摆脱了前四十多集里让女孩子们羡慕和喜欢的一切,变成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的模样。
你们,做得好。
我就有过类似的童年,我是独生女,但是在姥姥家受尽了委屈。我爸妈却一直觉得我不够谦让不能宽宏大量,不能释怀是因为我小心眼,老人都那么大年龄了我不能原谅是因为我刻薄。我看到这部剧,欢天喜地的介绍给爸妈看,本以为他们会通过这部剧理解我的痛苦,结果结局是这样的。我就是那个被钓鱼执法的,抗争了这么多年,哭过闹过,终于找到被理解的可能性了,又一杆子把我打死了。本来我是想通过这部剧获得爸妈的理解的,但我现
我就有过类似的童年,我是独生女,但是在姥姥家受尽了委屈。我爸妈却一直觉得我不够谦让不能宽宏大量,不能释怀是因为我小心眼,老人都那么大年龄了我不能原谅是因为我刻薄。我看到这部剧,欢天喜地的介绍给爸妈看,本以为他们会通过这部剧理解我的痛苦,结果结局是这样的。我就是那个被钓鱼执法的,抗争了这么多年,哭过闹过,终于找到被理解的可能性了,又一杆子把我打死了。本来我是想通过这部剧获得爸妈的理解的,但我现在可以想象到,下次回家爸妈一定拿明玉的大度来教育我让我理解他们。我简直想打12315举报这部剧,诈骗,挂羊头卖狗肉,欺骗消费者!!!原答:就是烂尾。不只是烂尾,而是作恶。把那些有着痛苦童年的人遛出来,然后告诉他们“就算对你再不好,那也是你亲人,你有能力了也得对他们无私奉献心甘情愿”这简直是钓鱼执法,把默默抗争的人全都钓出来,当大家以为看到社会觉醒时,又一网打尽。原来的剥削者面对抗争时可能还有所愧疚,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心安理得了。“毕竟明玉那么不公也是要给全家花钱的啊。”“虽然你委屈,但我儿子因为从小得宠没受到社会历练所以现在没大出息所以穷,所以我还是把钱都给我儿子吧你以后可得帮衬着我儿子啊”“虽然你哥打你但那是你哥你不能做让这个家有污点的事啊”“虽然全家都对你不好,但我们知道你委屈了,但事情已经过去了所以在我们需要你的时候你要回来与我们成为和谐美好的一家人啊”这些口号,本来还不那么好意思喊出来,现在终于合理的喊出来了
苏大强家的那点事,本来只要说开了,就很容易解决。
然而一堆屁大点的事,父子三人都拐弯抹角,逃避迁延。
谁都不肯面对真实,才带出了《都挺好》这一大堆事。
大团圆结局,竟成了洪水猛兽,遭到“联名抵制”。观众再一次自我赋权,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拒绝假大空、瞒和骗。正如尼葛洛庞帝(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著有《数字化生存》)预测的那样,数字化时代里,“沙皇退位,个人抬头”。
没错,说的就是2019年的首款爆剧《都挺好》。在这部剧的豆瓣评论里,热度最高的当数“编剧千万不要给我大团圆”。其实在播出早期,心明眼亮的网友就从“都挺好”的标题与片花中觉察
大团圆结局,竟成了洪水猛兽,遭到“联名抵制”。观众再一次自我赋权,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拒绝假大空、瞒和骗。正如尼葛洛庞帝(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著有《数字化生存》)预测的那样,数字化时代里,“沙皇退位,个人抬头”。
没错,说的就是2019年的首款爆剧《都挺好》。在这部剧的豆瓣评论里,热度最高的当数“编剧千万不要给我大团圆”。其实在播出早期,心明眼亮的网友就从“都挺好”的标题与片花中觉察出走向大团圆的迹象,愤然表示,若果真如此,势必怒打一星或给编剧寄刀片,宣称“美杜莎的目光可以杀人”。
苏明玉是苏州人。
苏州什么地界儿,曹雪芹笔下“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人称“苏老五”——GDP总量仅次北上广深。
余秋雨说,“这里河道船楫如梭的时候,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此言不虚。尤其近两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超
苏明玉是苏州人。
苏州什么地界儿,曹雪芹笔下“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人称“苏老五”——GDP总量仅次北上广深。
余秋雨说,“这里河道船楫如梭的时候,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此言不虚。尤其近两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超过上海,又成了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经济学人智库2018年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指数报告》,苏州是第72名,位列中国内地第一。
就是在这样一座城市里,苏明玉有车有房,吃穿不愁。给她妈买墓地,一出手就是20万,帮他哥填平一个买房子的缺口儿,一出手又是20万。
直接导致但凡有人提她,苏明成就怒发冲冠一蹦三尺,嘴里骂骂咧咧“不就有几个臭钱嘛至于吗”。
这部剧真实的再现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是如何将一个女人的情感耗尽,女人不得不在孩子身上找回情感慰藉,而这种期望和慰藉却不是真正的爱,反而绑架了孩子的人生,使得孩子活在母亲强烈的情感需求中,而从未发展出自己独立的人格。
苏家两个儿子都是如此。
所以,苏母赵美兰才是整个苏家的关键人物,在她身上,既有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和局限,也有着女性的坚韧和强硬。
阿耐的开头写的
这部剧真实的再现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是如何将一个女人的情感耗尽,女人不得不在孩子身上找回情感慰藉,而这种期望和慰藉却不是真正的爱,反而绑架了孩子的人生,使得孩子活在母亲强烈的情感需求中,而从未发展出自己独立的人格。
苏家两个儿子都是如此。
所以,苏母赵美兰才是整个苏家的关键人物,在她身上,既有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和局限,也有着女性的坚韧和强硬。
阿耐的开头写的很巧妙,一开始,苏母就已经不在人世了,关于苏母的点点滴滴是通过丈夫、儿女各自的回忆带给大家的,这样的视角能让旁观者更清楚的了解这个家庭,这些子女、丈夫是如何一步步活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能干、要强的农村姑娘想冲破城乡壁垒,要以婚姻为代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想要农转非,那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为了能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很多能干、漂亮的农村姑娘不惜嫁给外形条件明显不如自己的城市男人,来获得一纸城镇户口。
甚至有的漂亮姑娘会嫁给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因为当时孩子的户口是要跟着妈妈的,如果妈妈的户口来自农村,孩子出生后也是农村户口。为了后代,为了更好的生存条件,跳出农门,很多人义无反顾的做了选择。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书中明玉都是很漂亮的,而明哲和明成也都是相貌堂堂,可以推断出苏母年轻时长得也很好看。
《都挺好》的制作班底、演员阵容和现实题材基本就是爆款标配,上映之后果然热议不断,这也是我主动追的第一部国产剧,但是现在已经气到决定弃剧。对于豆瓣给到8.4分的好评表示惊讶,我认为这部剧低于期望,但是它本来可以更好。故事聚焦的社会问题值得深挖和探讨,演员们的实力更是可圈可点,但是我真的不能理解编剧对于剧中人物的设定,这样搞,真的合适么?
《都挺好》的制作班底、演员阵容和现实题材基本就是爆款标配,上映之后果然热议不断,这也是我主动追的第一部国产剧,但是现在已经气到决定弃剧。对于豆瓣给到8.4分的好评表示惊讶,我认为这部剧低于期望,但是它本来可以更好。故事聚焦的社会问题值得深挖和探讨,演员们的实力更是可圈可点,但是我真的不能理解编剧对于剧中人物的设定,这样搞,真的合适么?
和汪总谈生意,公然失约,而且当时不说清楚原委,事后也不说不解释,宁可去成都赔罪喝酒补救!赔罪时当面也不和汪总说清楚失约原由!!!跟踪孙副总和老樊见面,就因为一个老爹住院,也不是很急很紧的事,转头就去医院!然后放蒙总鸽子!我觉得这是连一个基本的业务员都不会犯得低级错误,孰重孰轻,轻重缓急都不知道,做事东一下西一下的,还谈什么把公司利润自身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的公司总经理!扯淡!塑造矛盾冲突,是需要
和汪总谈生意,公然失约,而且当时不说清楚原委,事后也不说不解释,宁可去成都赔罪喝酒补救!赔罪时当面也不和汪总说清楚失约原由!!!跟踪孙副总和老樊见面,就因为一个老爹住院,也不是很急很紧的事,转头就去医院!然后放蒙总鸽子!我觉得这是连一个基本的业务员都不会犯得低级错误,孰重孰轻,轻重缓急都不知道,做事东一下西一下的,还谈什么把公司利润自身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的公司总经理!扯淡!塑造矛盾冲突,是需要逻辑的,编剧强行制造不合情理的误会误解,我觉得有点low
对于这样的家庭,真的感同身受!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很喜欢明玉,希望她一定要得到幸福,就像在祝福自己一样!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长大了也无法消散!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没有看头!真的很气愤这样没有原则毫无底线的好人人设!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就开始偏向了一条道路——圣母之路!
从来没有给过明玉父爱的爸爸,可以无理取闹,可以挑拨离间,可以自私自利,并且可以毫无悔意!没事
对于这样的家庭,真的感同身受!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很喜欢明玉,希望她一定要得到幸福,就像在祝福自己一样!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长大了也无法消散!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没有看头!真的很气愤这样没有原则毫无底线的好人人设!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就开始偏向了一条道路——圣母之路!
从来没有给过明玉父爱的爸爸,可以无理取闹,可以挑拨离间,可以自私自利,并且可以毫无悔意!没事,可以原谅!可以毫无底线的对你好,因为你是我的爸爸,我就得对你好!
从小对我冷漠的大哥,从来没有把明玉当妹妹看待的大哥,在出了事就知道找弟弟妹妹,平时从来不关心他们,在大哥失业了之后,无缘无故在饭桌上恼羞成怒把怒火全部发泄在明玉身上,没事,明玉原谅你!还要帮你找工作。
让自己的命运改变的师傅,多年一起打拼的同伴,这都不重要,家里人最重要!因为不想提家里的事,便可以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不给他们一个解释。毕竟家人最重要!是不是还要在心里面想着自己那么可怜了,所有人都得原谅你呢?
这部剧,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些困扰我多年的观念: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都是一家人,没有什么不能原谅;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这是对的吗?为什么因为是一家人所以可以毫无原则毫无底线的原谅?他们对于自己的错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就可以轻轻松松获得女主的原谅?女主不恨那个应该给她父爱和安全感却从来都是躲在一旁冷漠的父亲,不恨那个一样冷漠自私的大哥,只恨自己的母亲和二哥,可笑!长大了的明玉很有钱,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出钱便是,但是明玉给了太多我看不懂的情,我不知道那些情从何处起,所以我看不懂明玉的人设!
想问问编剧,是想告诉大家不能重男轻女,还是想告诉大家自己家的女儿随便欺负,毕竟子女不论发生什么都得以父母为天?写的很乱,编剧可能没有亲身经历,并不能感同身受,所以这样的三观真的正确吗?只是想问一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最近在看《都挺好》,虽然剧情有些人物设置有点夸张,但静下心来看,还是能体悟到很多东西的。具体剧情我就不说了。剧情节奏明快、不拖沓、人物设置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所以很符合我的口味。
在看这部剧的同时,我发现不仅明成家的软装很多来自宜家,朱丽她爸妈家也有,甚至是远在美国的明哲家也是。所以我就索性整理了一辑,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
最近在看《都挺好》,虽然剧情有些人物设置有点夸张,但静下心来看,还是能体悟到很多东西的。具体剧情我就不说了。剧情节奏明快、不拖沓、人物设置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所以很符合我的口味。
在看这部剧的同时,我发现不仅明成家的软装很多来自宜家,朱丽她爸妈家也有,甚至是远在美国的明哲家也是。所以我就索性整理了一辑,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
中国的男人,都想挣个面子。老大明哲是清华的高材生,自尊心让他不能够接受失业后的低谷,更不愿意去当临时工。老二明成有的自尊心让他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啃老的事实,在爱“折腾”的父亲和贤惠的妻子面前进退失据。父亲苏大强,在同事面前炫耀了自己的儿女后,蓦然发现自己除了去美国没有任何退路。所以一旦去美国的事情出现了变数,整个人就失了魂。
相反,剧中的女人都是注重里子
中国的男人,都想挣个面子。老大明哲是清华的高材生,自尊心让他不能够接受失业后的低谷,更不愿意去当临时工。老二明成有的自尊心让他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啃老的事实,在爱“折腾”的父亲和贤惠的妻子面前进退失据。父亲苏大强,在同事面前炫耀了自己的儿女后,蓦然发现自己除了去美国没有任何退路。所以一旦去美国的事情出现了变数,整个人就失了魂。
相反,剧中的女人都是注重里子,大嫂考虑到丈夫失业和孩子的嗷嗷待哺,忍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丈夫硬撑着面子不告诉家里失业的事实的时候,她让丈夫跟家里说清楚。二嫂丽丽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女的典型,人物塑造特别立体。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这一代女同学的影子。小别扭后面,却有大多数女生都不具备优点。敢于承担责任,愿意为苏家付出。将推诿扯皮的一家人拉到台面上讲清楚。在核对完账目算完之后,主动提出要还钱。试想,婚前知道有今天,哪个女生还愿意嫁呢?明玉更是一个优秀女生的代表。君不见,那些被家里冷落的孩子,都很难有这个志气突破自我。甚至最后花四十万给抛弃自己的母亲养老送终。而苏母为了让男孩子有出息,不惜牺牲女儿的利益。她肯定知道,这样会造成女儿的不满,然而她不在乎。她只知道大儿子有出息,二儿子成家了,家庭就一定会更好。
本剧中中国的男生的面子问题,分为几种。第一,好孩子的面子。一个能够考去清华的高材生,一路顺风顺水的知识分子。怎么能够接受别人一分一毫的否定呢?然而,这也为这一群群天之骄子陷入了“不优秀即失败”埋下了隐患。越是成功,越是害怕失败,最后演变成逃避问题,郁郁寡欢,丧失动力。能够满足自己成就感的阈值越来越高,自己也越来越不快乐。第二,作为丈夫和儿子角色的面子。越是想表现自己孝顺的一面,就越需要自己投入现有家庭资源。越是想表现自己作为丈夫的担当,就越没办法完全尽孝。作为儿子,一方面要和父亲说自己不在乎老婆,不能惯出脾气。但另一方面又要去媳妇娘家给媳妇跪下。第三,作为兄长的面子。从小作为楷模的老大,空有老大的架势,隔海理直气壮地指责弟弟妹妹们的不称职。作为万千宠爱一身的老二,无法理解妹妹为何如此难缠。他们都想给自己的弟妹们留下一个能够说一不二的兄长形象,最后却都失败了。第四,作为老年男性的面子。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男性。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心里憋了一口气。如果我这一辈不行,我下一代至少要出人头地。“老年人比什么,不就是比子女么?”苏大强又好气又好笑的性格,就是一个窝囊了一辈子的中国男人的典型。在家里受气了,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发泄。最后却让自己骑虎难下。
相对于男人们的优柔寡断,女生显得杀伐果断。女生往往更加注重现实层面的问题。具体来看:首先是家庭经济问题。家庭经济问题是女生最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子女教育,父母医疗方方面面都是需要不断地规划与妥协。当下一些舆论喜欢随意给女生贴上拜金女的标签。殊不知,这种为了繁育后代而天生的忧患意识是母性作为动物的本能,而也让她们不得不关注于一些现实层面的问题。男生们大可以去谈什么家国情怀,天下为公,但哪个好男儿背后没有家庭的支持呢?去年夏天,我去了湖南伟人们的故乡旅游。惊觉,出来干革命的前辈们,一方面家境殷实,另一方都不是家里的长子。不是长子很重要,因为老大基本上都留在家里种地,为父母养老送终。这样才能够解放他们出来干革命。女生帮助男生成熟的重要方面就在于,把他们从浮躁的抉择中尽快地拉回现实面,承担起真正的责任。“先立业后成家”这句话我是不赞同的,我身边有所成就的年轻人,很早就把自己的感情稳定下来了。他们收了心,所以才能够更加专注 。其次是家庭地位问题。妯娌之间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都想被婆家人夸奖,也都不愿意被别人说成“坏儿媳”。二嫂能够舍得为公公买四千多的衣服,能够为公公安排高档餐厅的外卖,希望在明玉面前理直气壮,希望还父亲钱。无不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真正成为家里的“男人”。最后是子女发展问题。前几天的某综艺引发大家讨论父母催婚的原因,最伤感话的莫过于:父母是你和死亡之间的一堵墙,墙塌了你将直面死亡。儿女是你和死亡之间的一条绳,在死亡面前你想紧紧抓住这条绳。有些母亲选择了一碗水端平,有些母亲选择了重男轻女。无论何种抉择,女性内心深处都是希望牢牢抓住孩子们这一根生命之绳。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开放的。它能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影子。当九零后的我们逐渐步入而立之年,面临着衰老的父母和逐渐远去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面临着壮志未酬的时间压力和家庭生活的现实需求。新时代的家庭伦理是时候进入到我们讨论的视野了。当下的中国正在从一个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商品经济带来的新的家庭伦理与既有建立在农业文明根基上的儒家文明有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我相信,中国人是有智慧的,一切都会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的。
第三集,苏明玉靠在老屋走廊的墙上,她的哥哥在屋里哭的声嘶力竭,一声声的妈妈喊着,泪水与不舍弥漫在整个走廊里。而苏明玉,只是靠在墙上,眼泪默默留下来,连声音都没有。
看到父亲穿着很久以前的旧衣服,她没说什么,就拉着父亲去商城买了一堆高档货。
母亲的葬礼是她一手操办的,虽不说豪华,却一定是高档的。
可是最终,她因为不肯对二哥让步,被二哥打的落荒而逃,连母亲的最
第三集,苏明玉靠在老屋走廊的墙上,她的哥哥在屋里哭的声嘶力竭,一声声的妈妈喊着,泪水与不舍弥漫在整个走廊里。而苏明玉,只是靠在墙上,眼泪默默留下来,连声音都没有。
看到父亲穿着很久以前的旧衣服,她没说什么,就拉着父亲去商城买了一堆高档货。
母亲的葬礼是她一手操办的,虽不说豪华,却一定是高档的。
可是最终,她因为不肯对二哥让步,被二哥打的落荒而逃,连母亲的最后一程都没送上。
她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最大痛苦,不是没让她考清华,不是卖掉了她的房间,不是让她为哥哥们洗衣服做饭,而是没有教会她爱与被爱的能力。
一、坦然地被爱,不带任何的愧疚与自责。
这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很多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爱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身边人但凡对你说一两句好听的,做一两件感动的事情,你就会恨不得把命都给他。
原谅他对你做过的一切。甚至不仅仅如此,心中还生出很多的愧疚感,觉得对方的爱自己无以为报。在这样痛苦的经历中,有的人甚至干脆把自己冰封起来,免得遭受伤害,外表看上去就像一个麻木冰冷的王八蛋,更可悲的是,有的人依然渴望被爱,不懂得包裹自己,外表看上去便十分的“轻贱”。
苏明玉是这样的人,当她听父亲说母亲也会想她,只是嘴上不承认的时候,她的心马上就软了,当她看到父亲可怜兮兮地害怕存款被瓜分,跟自己老实交代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她马上就带父亲去疯狂购物,把最好的全给父亲买下来。她总是对一点点的温暖报之以热烈的泉涌。
二、直接地表达爱与痛苦的能力。
苏明玉哭不出来,也说不出像哥哥们那样伤心露骨的话。
她只会默默地流眼泪,心中是有一点不舍,或者比一点多一点。
她自己都不清楚。
有时候,她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当然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恨不恨自己的妈妈。
或许她纠结过,我其实应该是不爱的,但是又好像有点难过,我其实应该是不恨的,但好像又有点放不下那些伤痛。
她的哥哥们永远不能理解,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冷漠。因为他们俩从小就被爱包围着,所以他们具备感受一份正常的,自然而然的被爱的能力, 在他们的人生中,所有的关系和感情都是正位的。
他们无法感知到苏明玉心中的那种自我矛盾,那种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残缺。
所以他们想妈妈了就去抱母亲,母亲死了,他们就大声痛苦。
苏明玉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她心中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答,那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的母亲能给,现在这个母亲就这样突然离开了,那些问题在她的心中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
她的人生,注定只能伴随着这些印记,假装没事一样地走下去。
她是可悲的,永远只能躲在自己坚硬的盔甲里拼命付出自己已有的全部,却永远无法说出自己需要的。
愿上天,都能多多眷顾一些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给他们一个正常的原生家庭,那么至少给他们一个重建正常家庭的机会吧。
写于2019年3月21日:
第一次写剧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谢谢大家,谢谢这么多瓣友的安慰,评论我都认真地看了,心理很温暖,谢谢。
还有部分瓣友的话我不太认同,但是我尊重大家的言论自由,毕竟不同的生活经历,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认知。
为什么写这篇文呢?
2018年11月初,我偶然间看了《都挺好》这部小说,相似的生活情境引发了我的共鸣,花了一周
写于2019年3月21日:
第一次写剧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谢谢大家,谢谢这么多瓣友的安慰,评论我都认真地看了,心理很温暖,谢谢。
还有部分瓣友的话我不太认同,但是我尊重大家的言论自由,毕竟不同的生活经历,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认知。
为什么写这篇文呢?
2018年11月初,我偶然间看了《都挺好》这部小说,相似的生活情境引发了我的共鸣,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小说,情绪很复杂。当知道正午拍了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特别开心,也特别放心。
开播以来,我一直在追剧,每看一集感慨就增加一分,于是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博取同情,更不是为了谴责谁,只是想写下这些年的心路历程而已。写完之后,我的确觉得放下了很多东西。
《都挺好》第36集,明玉一家智斗舅舅的情节看得我好过瘾,舅舅慌忙逃走之后,一家人大笑的场景突然让我泪湿眼底,多么难得的和睦场景啊,多么难得的“一家人”。那些如明玉一般嘴硬说“我不是苏家人”、“苏家的事与我无关”的,只是把自己包裹起来,害怕再受伤而已。她们比谁都渴望家庭温暖,这些是再多钱都买不来的。
之前的文章删除了,之后,愿所有的“苏明玉”都能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安然相处。
花了七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都挺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一丝拖沓,酣畅淋漓。在这之前,很难得有一本构建于家庭伦理之上的小说能做到如此具有吸引力,仔细想一想,只有笛安的“龙城三部曲”让我对那一大家子产生了类似的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两本书截然不同。读完之后,又看电视剧前几集,改动并不大。
我读的阿耐老师的第一本书
花了七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都挺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一丝拖沓,酣畅淋漓。在这之前,很难得有一本构建于家庭伦理之上的小说能做到如此具有吸引力,仔细想一想,只有笛安的“龙城三部曲”让我对那一大家子产生了类似的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两本书截然不同。读完之后,又看电视剧前几集,改动并不大。
我读的阿耐老师的第一本书是《食荤者》,《食荤者》的开篇是我读过的小说里最好的开篇之一,短平快,迅速进入节奏,也迅速给了我一个直接的印象,让我得以判断我要不要继续读下去。但我并不喜欢《食荤者》里谈情说爱的部分,尽管那一点也不多,但那一点点,我也不喜欢,不知道为什么。
《都挺好》中,三对恋人,他们的爱情却让我十分接受。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幸福。
但在《都挺好》中,最难得的苏明哲、苏明成和苏明玉三兄妹这三个人物,真是写得好极了。苏明哲试图顾全大局、但是却没有相匹配的能力、只能竭力维持平衡的大哥形象,从小被母亲宠爱、对母亲盲目信任、养出了无知又有些无耻性格的二哥形象,以及从小不受母亲待见、被逼离开家庭、试图与家庭切断所有联系却果断独立、不愿意欠下任何人情的小妹形象。
得知姚晨要演苏明玉,我倒是很放心,她的外形与苏明玉非常贴近,瘦,高,不是大美人,但是也漂亮,有些冷漠,但在工作外又有些善意和热心肠。
其实,这个故事真的非常适合拍电视剧。这个故事高明就高明在,所有不幸所产生的核心——苏母,在故事一开篇就因为打麻将太兴奋去世,以至于后面所有的妥协与矛盾的再次激化,都既不显得过于坏,又不会过于圣母。
为什么有些人物常常被说圣母?因为她们竟然轻轻松松原谅了曾经狠狠伤害过她们的人,并且还可以摒弃前嫌、同归于好。苏明玉不圣母,她也没有摒弃前嫌,直到最后,她都没有原谅,她只是选择放下,放过自己。这是我读到后面,最觉得牛逼的地方。而最最牛逼的地方就是在苏明玉报复了苏明成之后,她惊觉自己的模样已经跟她憎恨的母亲别无二致,她惊觉她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以至于她选择放弃复仇。这一点,在这个故事中,安排得合乎情理,又水到渠成,不突兀。因为,真正伤害她的那个人已经死了。她要放下的,并未真正如鲠在喉地梗在她的心中。
而苏明成,看到后面,只能接连叹气。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妈宝男——但从苏明成这个人物身上,又会发现苏母的另一面,她真的很牛。对于自己的妈宝男儿子,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儿子的德性,当她儿子娶了妻子之后,她完全没有制造出婆媳矛盾来激化家中矛盾,而是把儿子的妻子都好好地照顾了,让朱丽对她的婆婆非常依赖。夫妻之间的矛盾都需要靠婆婆来协调。苏母之能耐,可见一斑。
难怪苏明玉到后面听到小蒙感慨他爸是个好领导,不是个好父亲,这并不矛盾的时候,苏明玉内心会那么感慨。
一方面,苏明玉承认着她母亲的能耐,另一方面,她无法释怀家庭对她造成的伤害。这种矛盾一直是悬在她心中的梗,她无法妥善处理,以至于她非常容易陷入激动的情绪。小蒙一句话倒不是说点醒了她,而是让她终于在这一点上释怀了。没错,苏母不是一个好母亲,至少对于她而言。
这故事最重要的三个女性角色,苏明玉,大哥苏明哲的老婆吴非,二哥苏明成的老婆朱丽。三个女性人物都好到爆炸,如果说吴非一开始出场属于那种典型的贤妻良母,到后面,她开始唤醒自己的独立意识,意识到靠丈夫是靠不住的,必须靠自己这种前后的转变,恰恰是这些年最主流的女权思想(我指的不是那种田园女权,不要误会,是褒义的那种),而这个人物却在那么多年前就写出来了。
另一个人物,朱丽,一个精致的白领。她是这本书中最大的惊喜,准确的说,她是这本书中最最纯粹的一个人。她的原则、她的标准、她的爱,从来没有改变。看到这个人物就想了解她的成长史,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成长得这么好。书中关于她父母着墨不多,但有一件事就可以见到她父母对她的教育有多么好。苏明玉住院,她想要去探望,顺便给苏明成求情,但是苏明玉不肯见她。朱丽决定去把医院每个病房都找一遍,总能找到她。她的父母听说后,一开始婉言阻止了一下,但见阻止不了女儿,也不强行镇压,立即转变策略,朱丽母亲提出自己陪她过去,明明是怕她冲动,却对女儿说,病房里什么人都有,女儿年轻,强行闯进去不方便,她来做这件事,以理说服女儿。再到苏明玉面前,朱丽什么作用都没有起到,朱丽母亲却靠着自己的人生经验,硬是让强硬又冷漠的苏明玉松动了态度。父母的做法对子女的影响之大,不用多说。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到朱丽成长环境之好。这里的好,指的是教育环境。
很多人疑问,这个故事最终的结局是大团圆吗?这得看怎么理解大团圆这个概念。如果说只要不是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人死就是大团圆,那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团圆结局。但是,事实远非如此。我只能说,这个结局,没有一丝不合情理,就像对于苏明玉来说,最伤害她的那个人已经去世了,剩下的人,她不是原谅,只是放下。仅此而已。
By 川者(欢迎关注)
千万不要最后来个和解谅解原谅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还是血浓于水相亲相爱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们重新一起来帮助不争气的二哥关键时候亲情爆发最后抱在一起哭!
千万不要!千万不要!千万不要!
撕他!撕你哥撕你爸撕你舅!苏明玉你要争气!不能心软!不能心软!不能心软!
然后各种恋爱谈起来! (????д????)台湾男小少爷马屁下属都谈起来!做你自己的女王!
千万不要最后来个和解谅解原谅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还是血浓于水相亲相爱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们重新一起来帮助不争气的二哥关键时候亲情爆发最后抱在一起哭!
千万不要!千万不要!千万不要!
撕他!撕你哥撕你爸撕你舅!苏明玉你要争气!不能心软!不能心软!不能心软!
然后各种恋爱谈起来! (????д????)台湾男小少爷马屁下属都谈起来!做你自己的女王!
导演挺会调动观众的情绪,先将三妹自私、冷漠、无情的一面展现给观众,等三妹给观众留下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之后再交代以前发生了什么,又瞬间让人觉得三妹这么做很合理,甚至很解气。
虽然套路,但是管用。
三妹先是说出三条理由解释苏母去世时自己不在身边的原因,就已经足够让人觉得她性格太直了,没有一点人情味。
那句“这种东西都是办给活人看的,
导演挺会调动观众的情绪,先将三妹自私、冷漠、无情的一面展现给观众,等三妹给观众留下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之后再交代以前发生了什么,又瞬间让人觉得三妹这么做很合理,甚至很解气。
虽然套路,但是管用。
三妹先是说出三条理由解释苏母去世时自己不在身边的原因,就已经足够让人觉得她性格太直了,没有一点人情味。
那句“这种东西都是办给活人看的,花太多钱确实没意义”更是让人好感全无,觉得她就是个不孝子,眼里只有金钱,没有亲情。
我们只看到了她的冷漠,但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原来,苏母一向重男轻女,为大哥、二哥掏心掏肺,却对三妹太薄情寡义。
对于大哥,她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去美国读书,甚至卖了原本属于三妹的那间房;
对于二哥,她又卖了第二间房,只为给他筹办婚礼、买婚房;
但对三妹呢,她反倒把属于三妹的东西给两个哥哥。
三妹高考在即还要给二哥洗衣服,还不能抱怨;
哥哥有独立房间,三妹只能和父母一起住,或者睡过道;
二哥可以要2000块去旅游,三妹却不能要1000块去报个补习班;
二哥可以花钱走后门读大学,三妹却不能凭自己努力考清华;
哥哥的早餐是火腿加鸡蛋,三妹就是一碗泡饭,哥哥喝果汁和牛奶,三妹只有喝白开水,还要洗碗、擦桌子、扫地……
因为“你一个女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你只是个女孩,你怎么能和两个哥哥比呢”?
三妹成绩好没错,爱学习没错,勤快没错,她什么都没错,错就错在她是个女的。
二哥是男的,他游手好闲,啃老吸血也是合理的;
三妹是女的,她连呼吸都是错的。
不是说不允许苏母对两个哥哥好,但你对他们好就是了,怎么能把三妹的拿走给两个哥哥呢?怎么能损失三妹的利益去充实哥哥呢?
就像三妹说的:我让你生我了吗?我让你养我了吗?你把我生下来你就要负责。你嫌弃我是个女儿,你为什么要生我?
于是,三妹在大二的时候就宣布和苏母断绝母子关系,从此再也没回过家。
对于三妹的做法,一方面是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很解气,引起极度舒适。
她原本有机会冲刺清华,可是母亲剥夺了她的机会。她至少可以参加高考试一试,看能不能考上,但母亲连让她试一试的机会都不给她,私自帮她决定了人生。原因不是读师范有多么好,只是因为是免费的。
母亲耽误了她,葬送了她的大好前途,浪费了她的青春,辜负了她为高考付出的十二年……
她能有离家出走、自力更生、再也不花家里一分钱的气魄,是好事。
既然你从来都不待见我,我又何必呆在家里受气?
不是只有三妹一个人遭到亲妈的不待见,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扬言要离家出走,但最后只有她一个人真正付诸行动,说到做到,而且还成为了家里最成功的那一个。
她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单是这一点就酷到没边了。
当年苏母说过: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看她的表情,她是认真的,不是客套话。
三妹不欠她什么。
可是三妹仍然选择了打理苏母的后事,墓地是她买的,葬礼的钱是她出的,反倒是最受到偏袒的二哥一分钱没出,反而还搜刮父母的血汗钱。
结果呢,二哥说“你出点臭钱能怎么着,妈白养你了吗”,大哥说“你变了”,苏父也说“家里是亏待你了,可那也不赖我呀,我这辈子不也是受气吗”。
而二哥呢,苏母却告诉大哥:二哥和二嫂对她挺好的,挺孝顺的,还经常给她买东西。
他们对二哥太宽容,却对三妹太苛刻。
他们只会叫三妹洗衣服,却不叫二哥自己动手;
他们只会说补习班太贵,却不叫二哥别乱花钱;
他们只会说三妹应该出钱,却不说二哥:你没出钱,你就没资格去说出了钱的人。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苏母生前对她那么刻薄,她出钱是情分,不出是本分。在享受孩子的孝敬前,她应该先尽生为人母的义务,况且是她自己说的老了也不需要三妹养。
大哥也不是什么好人,他明知道苏母重男轻女,对三妹那么不好,却还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看问题,好像都是别人的错,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表面上他是和事老,其实他才是最懦弱的,谁也不愿得罪。
“你变了”“三妹这脾气变得确实不太好,有的时候说话呀,挺伤人”“爸,你一定要跟我说说清楚,三妹和妈到底怎么了”……
三妹和妈到底怎么了,你心里没数吗?
当然,最恶毒的还是苏母。
苏母说: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我们容易吗?
你确实生了她,但你没养她。她如今这么优秀不是你的功劳,全是靠她一个人的努力。
三妹应该感谢母亲、二哥当年对她这么无情,所以现在她才是过得最好的。不不不,她应该感谢自己的强大,所以才没有被母亲和二哥打倒。
不是“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而是正是三妹让自己变得强大,所以才没有被杀死。
苏父
先从苏父说起吧,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妻管严,三妹小时候受到不平等待遇他从来不吭声,他没有履行身为人父的义务,自然也没有资格要求三妹长大后要对他好。
他太自私,自己贪吃鸭脖进医院,导致二哥被骂一顿。
他去理财,二哥劝他他不听,被骗了又说要去跳楼。不听劝的是他,吃亏上当了耍无赖的也是他。
二哥打了三妹,他竟然说:“他俩从小打到大,兄妹打闹怎么还动用警察了?”
“不就俩孩子打个架吗,有那么严重?”
一个孩子被关进去了,一个孩子住院了,他还只想着自己,叫大嫂赶紧帮他看新房。
即便是到了医院,他也假惺惺地说二哥太过分了,真实目的还是想让三妹放过二哥,实在是不配做父亲。
三妹从小到大受了那么多委屈他都没帮她说过一句话,如今三妹被打了,他却帮二哥求情。
大哥
而大哥呢,他每天最爱说的话就是“作为苏家的长子”“XX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他有责任感没错,但总是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他老是说这个让他失望,那个让他失望,其实他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他自己也没履行到苏家长子的义务。
他失业了还强行要带苏父来美国,幸亏大嫂偶然接到苏父的电话,及时阻止了丈夫,否则丈夫就真的把苏父接过来了。
说起暂时不接苏父来美国的原因,大哥还要维持他那一文不值的面子,对三妹谎称是想换个大房子,再把苏父接过来。
幸亏是同事无意拆穿了他,否则不知道他还要瞒多久。
也幸亏是同事无意拆穿了他,三妹才知道实情,也才好帮助他找工作。
后来买新房的事,大哥又是打肿脸充胖子,擅作主张一个人出钱。又要买房,又要请保姆,又不叫二哥出钱,又不叫苏父卖掉老宅……
就为了面子,牺牲自己就算了,还要让妻子、女儿一起牺牲,太自私了。
甚至第17集他还对大嫂说:我和三妹说苏家的事,你插什么嘴?
这种话都说得出口,过分了。
大嫂说得很对,大哥就是那种有钱了就立马膨胀的人,况且他还不是有钱了,只是刚刚找到新工作而已,而且工作还是三妹帮他找的。
第17集,大哥对三妹说“钱不用你出,你不用管了”,事后他又说“三妹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叫三妹不用管这件事的是他,说三妹令他失望的也是他,什么话都让他说完了。
要我说三妹就不该帮他找工作,只有这样他才会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你还是多花点心思在妻子和女儿身上吧,不该操心的就别瞎操心。
大嫂
最懂事的还是大嫂,当然最受气的也是大嫂。
她嫁过来不但没有享福,反而跟着丈夫一起受苦,最让人郁闷的是这些苦原本是不用受的,完全是丈夫在自讨苦吃,自己吃了还要让家人一起吃。
先是大哥失业,她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又是大哥想把苏父接过来,让她一个人养三代人;再到她帮忙卖老宅、选新房、处理二哥打三妹的事……她是最不该管这些事的,却是最忙的那个人。
苏父自想着自己,大哥忙工作,二哥被关进去了,三妹住院了,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大嫂和二嫂身上。
他们苏家的事自己不处理,却去麻烦两个儿媳,实在让人心寒。
就像大嫂说的,她都还没来得及给她的父母买房,凭什么先给苏父买房;她都还没好好孝敬她的父母,就已经为苏家的事操碎了心。
大嫂和二嫂嫁过来实在是太受委屈了。
二哥
二哥是公认的整个苏家最渣的一个人,啃老、脾气差、不孝顺、打亲生妹妹……什么坏事都让他占尽了。
第14集,他又说三妹不是苏家的人,又要三妹帮忙想办法把苏父被骗的钱要回来。
第18集,他又不肯为买新房出钱,又不肯卖老宅,两头都要占齐,甚至还想用卖老宅的钱投资,到最后还觉得其它人都是错的,自己是对的。
“我就不明白了,我作为子女,花点父母的钱怎么了?妈在的时候对我的好,现在全都变成我的错了?”
“大哥在美国念书,三妹根本就不拿自己当苏家人,妈说就我一个儿子,她就想天天看着我。我就一直陪着妈,妈走了,我成废物了。你们要求也太高了吧。”
他从头到尾都没意识到自己的错,不过这也很容易想通,毕竟啃老的人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他要是觉得有问题的话就不会啃老了。
同时这也成为他的一个痛处,每当有人这么说他,他就会暴走。
第2集三妹说他啃老,他就想打她,幸亏被其它人拦住了。
三妹还放出狠话:大哥,你把他松开,我看他敢怎么样。
第18集大哥又说他啃老,再一次让他到了愤怒的边缘。
其实他知道啃老的事是苏父告诉大哥的,而不是三妹告诉的大哥,但是二嫂失业这件事成了导火索,才有了他打三妹这件事。
苏父说他啃老,大哥不愿让他投资,妻子因为三妹丢了工作……他的一切郁闷,都撒在了三妹身上,通过打三妹来宣泄心中的苦闷。
他啃老,诬陷好心给苏父送饭的石天冬,不愿为买房出钱……他的一切错误,也将因此受到应有的惩罚。
苏父说要好好教育他,二嫂也说要好好教育他,可为什么一定要出事了才想起教育他?就应该让他受到法律制裁,他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错了。
每个观众自然都希望他被关个三五年,好好反省一下,但我猜导演还是会安排三妹原谅他,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或者说,不是原谅他了,而是算了。
至于他想投资的事,虽然没有明说这是骗局还是真的好项目,我猜测应该是后者。
正因为是真的好项目,而大哥、二嫂都不同意他去投资,才更让人揪心。
当然,大家都不相信他了也是有原因的,谁让他这些年来做了那么多错事呢。如果错过了这个投资的机会,那他也要怪自己。
二嫂
二嫂和大嫂是同病相怜,大嫂是各种帮苏家的忙,做那些本来苏家人该做的事;二嫂则是为二哥的错误买单,又要帮二哥还钱,还要去向三妹求情。
丈夫被骂啃老,她却要一起还钱;
丢工作的是自己,去求情的也是自己。
太憋屈了。
她要是不嫁进苏家,就不会因为和三妹有亲戚关系而被停职,反而还会加薪升职;她要是不嫁进苏家,就不会背一屁股债……
这种情况下正常人可能都会离婚,但她还是选择了留下来,还想办法把丈夫从警察局救出来。只希望她为苏家、为二哥做了这么多,二哥能不辜负她的努力吧。
三妹
三妹是最值得同情的,但她也有着明显的优点和缺点。
她的优点自然是对待工作,对老蒙是死心塌地,任何情况都绝不背叛他,甚至可以为了查清真相爬四楼的外墙。
但对待家庭上,她又是另一个极端。
她不把自己当苏家人我们都能理解,毕竟当年父母对她也一点都不好,但她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却是不太妥当。
比如苏父被骗了6万,她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二哥骂了一顿,其实这件事不能怪二哥,二哥每天都问苏父钱有没有存银行、怎么用的,可苏父拒绝回答他。
又比如她当众戳穿二嫂和她的关系,导致二嫂被停职。虽然她也向老蒙求助了,但并不代表她就没错了。
由于缺乏父爱和母爱,她把老蒙当成了她的父亲,把公司当成了她的家。
又因为家里对她不好,二哥对她不好,她对家人产生了偏见,有些不是家人的错她也认为是家人的错。
当然,她也有好的一面,也为家里帮过很多忙,但她就是不说出来。
比如帮大哥找工作却不说出来,请石天冬帮苏父送饭也不说出来,帮苏父垫付了被骗的6万块还是不说出来……
我倒是希望不要和好,不要委曲求全,不要大圆满,但既然导演安排三妹帮了苏父垫付被骗的6万块,帮了大哥找工作,后面可能还会帮二哥、帮二嫂,把全家都帮一遍。
三妹总是对家人有偏见不是办法,总是暗地帮助家人也不是办法,做好事不留姓名也不是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各过各的,没有必要非要搞个大团圆的结局,这样对谁都好。
苏大强
明成打了明玉,苏大强只在乎自己什么时候能搬进新房,还叫吴非买房子不要考虑钱的问题,价格高就价格高。
说得那么轻巧,买贵了难道明哲和明成不会怪她吗?
吴非走后,苏大强又不顾明哲需要上班,强迫明哲回来给他买房。
明哲回不来他就离家出走,石天冬告诉明玉,和她商量怎么办,这明明是关心他,他还说石天冬打小报告。
石天冬给他定酒店他不去,非要去洗浴中心。
他还对明哲撒谎说他去明玉家住了,明哲要给明玉打电话确认一下,他还不同意。
结果他晕倒了,住院了,大家都去把明玉说一顿。
其实谁有错呢?谁都没错,都是苏大强的错。
吴非没给房子交定金,他又把吴非骂一顿。明哲叫他不要怪吴非,他还不高兴。
后来明成打了朱丽,他不去,反而让明哲去道歉。
如果不是明哲劝他他,他根本不会去。
上次明成打明玉,他说:兄妹间打个架而已,有那么严重吗?
这次明成打朱丽,他又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明成和朱丽离婚了,他说的唯一一句话竟然是:房子也不商量商量就给人家了。
的确,这套房子他和他老婆都出了钱,他该关心,但他不关心儿子离婚了,只关心房子,太让人心寒了。
买了新房,他又要全部换新家具,旧家具不用了。
明玉和他讲道理,他还生气了,还和明玉对着干,前后换了好几个保姆,不是因为保姆不好,只是为了气明玉。
明成的舅舅来要债了,他又叫舅舅去找明玉,甚至叫石天冬叫明玉来还这个钱……
他需要明玉的时候,他就说我是你爸,你得听我的;他不需要明玉的时候,他就说明玉不是苏家人。
不仅是明玉,他对明哲、吴非、明成、朱丽等等所有人都这样。
很少看他给孩子做饭,他却给保姆做饭。
孩子给你请个保姆,就是让她来给你做饭的,你给她做饭是什么意思?
大家把保姆赶走,他非觉得大家是在害他。
他觉得所有人都有错,就他自己全是对的。
他对明哲说:你们都讨厌我,就别理我行吧。
真希望明哲说: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他对明哲说:我自己活着挺好,别瞎操心了。
真希望明哲说:好嘞!再也不管你了!
大家都太惯着他了,这种人就不该管他,没人管他他就不会那么作了。
明玉说得很好啊:一味迁就他,只会把他惯坏。
虽然苏母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我希望她能复活,像以前那样有她管着苏大强,苏大强就不会作妖了。
明哲
明哲其实就是另一个苏大强。
他叫吴非帮忙卖老宅、买新房,吴非说了苏大强的缺点,他竟然对吴非说:你别再添乱了。
你叫你老婆帮忙做你苏家的事,你还嫌她添乱?况且她还要照顾小咪。
买房要多交20万首付,他又强迫吴非给他打2万美金。
“别那么小气。”
“不就是两万块钱吗?”
“不给我我就去借高利贷。”
简直跟明成一模一样。
后来明玉知道了这件事,出了这20万,明成又去把吴非说一顿:你怎么能去找明玉要钱?
不给他钱也不对,给他钱也不对,就该让他自己去借高利贷,自己还。
吴非说:没钱就别装大款。你不充大款会死吗?
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
明成打了朱丽,明成却去怪苏大强,而明哲也是去怪吴非:你把事情搞成这样,你还嫌事不够大啊?
恕我直言,我不知道明成打了朱丽,为什么要让吴非背锅。
当明成和朱丽真的离婚了,明哲又去怪吴非,说是她借钱导致的明成离婚。
瞎话能被你说成这样,佩服。
后来才知道,他不和吴非商量就在房产证写苏大强的名字。
买这套房子吴非也出了钱,你凭什么自己做决定?
得知苏大强要和保姆结婚,吴非连忙给明成打电话,明哲还不允许她跟明成说。
真特么淡定 啊。
他不仅是对吴非这样,对明玉也是这样。
当初苏大强在洗浴中心晕倒了,他不分青红皂白把明玉骂一顿,然后不听明玉解释就直接挂电话。
后来,舅舅来讨债,他想多出一万息事宁人,还说他作为大哥赔礼道歉合情合理。
明玉说应该报警,他还把明玉说一顿,又是说她态度不好,又是说舅舅毕竟是长辈,没有必要做得这么绝。
简直就是一个猪队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什么忙都帮不上,只会拖后腿,不仅拖后腿还要说风凉话。
吴非
她帮苏家卖旧宅、看新房,发生各种问题都出谋划策,然而明哲只在乎苏家,不在乎吴非和小咪。
明哲永远向着苏家这边,什么事都觉得是吴非不对。
苏大强太作了,他怪吴非,明成和朱丽离婚,他怪吴非,吴非打电话告诉明成苏大强要结婚了,他又怪吴非……
希望她和明哲离婚,因为明哲配不上她。
明成
新房贵了20万,明成拿不出钱,朱丽只好找明玉借钱。
结果明成不但不感谢他,还说朱丽瞒着他藏私房钱,他要追加投资。
朱丽说钱是借的,他又怀疑她出轨了。
朱丽说这是明玉借给她的,他又说这钱一分都不会还,是明玉该出的……
真的是人至贱则无敌啊。
有人说,加入舅舅这个角色就是为了洗白明成。
其实洗不白的,无非是现在有一个坏蛋和一个更坏的坏蛋,用更坏的坏蛋来衬托出另一个坏蛋还不是特别坏。
他不坏吗?不是,他只是没有舅舅那么坏罢了。
舅舅肯定有错,而且是坏透顶了,但舅舅闹事是两个人共同的问题。
舅舅来讨债,正是因为他继续骗舅舅而不说实话,才把事情搞得更大。
虽然后来他帮明玉打人,但这剧情明显是有问题的,小蒙吃饭,他怎么恰好在场?
明玉帮他找了工作,后来苏大强被骗,他还去把明玉骂一顿,怪她非要给苏大强找保姆。
第一,小蔡是明哲找的,不是明玉找的;
第二,那不是苏大强非要找保姆吗?这是苏大强的错啊 ,为什么要怪明玉?
明玉刚刚帮了他,他转身就忘了。
明成啊,洗不白了。
他偶遇朱丽,还给朱丽送了生日礼物,最后都想开口提出和好了,结果朱丽接的一个电话让他误以为朱丽已经有男朋友了。
阴差阳错之下,他把“和好”两个字又咽了下去,决定去非洲工作。
其实我觉得不和好也挺好的,朱丽值得更好的男人。
明成说,他相信朱丽还爱着他,等他混出个人样,说不定还能在一起。
假如后面的剧情真的是明成去非洲工作了,两年后回来朱丽还等着他,这样就太坑爹了。
希望剧情不要这样发展,好聚好散,挺好的。
朱丽
明成打了她,明成怪苏大强,明哲怪吴非,而朱丽反而去反思自己:“我反思过了,我也有很大责任。”
“根源在我这儿,如果我不着急还钱……”
打人的人怪这怪那,被打的却反思自己。
我只能说,这婚离得好,该离。
当初是明成自己说要净身出户的,房子全归朱丽,结果朱丽卖了房子后还给了一半给明成,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女人?
她不仅给了明成75万,还把20万还给了明玉。按理说这20万应该她和明成一起承担,结果她一个人还了。
她有钱,有颜,有能力,有好工作,希望接下来她找个好男人嫁了,没必要在明成这一棵树上吊死。
明玉
苏母为什么这么讨厌的原因终于揭晓了,当年她遇到一个老相好,在上海当医生。
苏母想抛弃苏家跟着医生走,然而已经怀了明玉四个月了,医生得知后就消失了。
苏母生下了明玉,没有去成上海,还被降职了。于是,从此她就把一切愤怒都撒在明玉上。
是啊,你断了人家财路,她能对你好吗?
苏大强说:因为明玉,家里变穷了,你妈能不怨明玉吗?
这就很搞笑了,苏母当初没考虑过这些问题吗?没考虑过超生会被降职吗?
既然考虑过,为什么还要怀孕,怀孕了为什么不赶紧打掉,还要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受苦?
家里变穷了,能怪明玉吗?她有权利选择要不要来到这个世界吗?
苏母不喜欢她,嫌弃她。
可是你嫌弃她,为什么要把她生出来?
是啊,打胎容易出生命危险。
所以你就只在乎自己,不在乎自己的孩子了?
又想打胎,又怕有生命危险;又要生出来,生出来又不负责。什么事都让她占尽了。
小蒙说得很对,明玉是刀子嘴豆腐心。
对待公司,她当坏人,让蒙总当好人,帮蒙总解决问题,黑锅她来背。
对待家庭,她还是喜欢做好事不留姓名,以前是给明哲找工作不说出来,叫石天冬给苏大强送饭不说出来,给苏大强垫付被骗的6万块不说出来,后来又是借给朱丽20万叫她不要说出来……
她是全家最有能力的,面对蒙太的威胁,她巧妙化解危机,联合蒙总摆了蒙太一道;
面对恶毒的舅舅,她分分钟就把她打发走了;
面对保姆想骗房子,她欲拒还迎,三言两句直接让保姆露出了真面目,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高,实在是高。
总结
苏大强、苏明哲、苏明成、苏明玉各有各的缺点,其中苏大强最严重,苏明哲、苏明成次之,苏明玉只是脾气不好,其它没有太大问题。
明成渐渐要洗白了,我觉得有点突兀。
他从小啃老,怎么就突然想通了要还钱了?还把75万全部拿出来,自己一分钱都不留。
他从小欺负明玉,怎么就突然开始维护明玉了,还帮明玉打人?他又怎么恰好出现在小蒙吃饭的地方?这就是强行洗白啊。
明哲也要洗白,我还是希望吴非不要原谅他,希望吴非和他离婚。
苏大强要跳河了,肯定会被拉住,但我还是希望他跳,死了最好。
聂叔对明成、明玉说,苏大强之所以受骗,还是因为缺乏子女的陪伴。
看来最后几集应该是苏大强、明玉、明成要住在一起了,然后互相照顾,互相包容。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何必呢?
还是那句话,各过各的,挺好的。
《都挺好》的剧情太虐了,应该改改,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剧情:
《都挺好》开播了,最引人注目的角色应该就是姚晨扮演的苏家老三苏明玉了,在苏明玉的原生家庭里,妈妈强势偏心,爸爸窝囊懦弱,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她在这个家就像个小透明,妈妈把最好的都给了两个哥哥,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全都被忽视和牺牲掉了,她
《都挺好》开播了,最引人注目的角色应该就是姚晨扮演的苏家老三苏明玉了,在苏明玉的原生家庭里,妈妈强势偏心,爸爸窝囊懦弱,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她在这个家就像个小透明,妈妈把最好的都给了两个哥哥,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全都被忽视和牺牲掉了,她对父母、对这个家庭充满了失望,但因为血缘亲情的关系,这些遗憾和牵绊将会伴随她这一生。
原生家庭这四个字,是每个孩子所有幸福或者不幸的开端。
造物主所创造的人类所有缺点,自私,懒惰,傲慢,暴力等等,它们给当事人造成的痛苦都远不及缺少安全感,敏感以及迷茫,而后者的始作俑者都基本来自于原生家庭。
而那些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会用一生来和“如何放过别人,放过自己”这个命题做斗争。这场战役,要么生,要么生不如死。
那一地的鸡毛,始终是刺猬的刺。拔了
原生家庭这四个字,是每个孩子所有幸福或者不幸的开端。
造物主所创造的人类所有缺点,自私,懒惰,傲慢,暴力等等,它们给当事人造成的痛苦都远不及缺少安全感,敏感以及迷茫,而后者的始作俑者都基本来自于原生家庭。
而那些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会用一生来和“如何放过别人,放过自己”这个命题做斗争。这场战役,要么生,要么生不如死。
那一地的鸡毛,始终是刺猬的刺。拔了,流血。不拔,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