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高地影评

136091574
  • paradox p
    2021/6/14 9:45:20
    不小心写长了,记录观影体验

    可能中午吃太饱,开场之后和引入各个人物的部分差一点睡着了。前一半都在迷茫这是个什么故事,怎么东边一榔头西边一锤子的,还好老奶奶离世后,各个支线开始收束总算是大概看明白了…刚好有朋友是因为奥观海慷慨的政策得以留美但也因此终身不能离开美国的墨西哥裔,讲undocumented immigrant面对自己的身份寻找自己和社群的出路的部分确实有那么一些动人…(但我

    可能中午吃太饱,开场之后和引入各个人物的部分差一点睡着了。前一半都在迷茫这是个什么故事,怎么东边一榔头西边一锤子的,还好老奶奶离世后,各个支线开始收束总算是大概看明白了…刚好有朋友是因为奥观海慷慨的政策得以留美但也因此终身不能离开美国的墨西哥裔,讲undocumented immigrant面对自己的身份寻找自己和社群的出路的部分确实有那么一些动人…(但我觉得这点也,痛苦表现一般,以至于成长力道不足,当然我可以脑补)

    没看原版舞台剧没有做过任何功课,观影过程中的几点想法:

    1)电影叙事节奏体感非常音乐剧,每一个小剧情结束切下一个的时候都仿佛在大声宣告舞台暗灯换布景进入下一幕,各个情节和场景明明是互相联系的,拍出来的效果却多少显得剧情支离破碎,脸盲症患者单纯厘清人物关系就带了半场痛苦面具。同理,因为十分舞台剧的叙事节奏,好几个剧情收束的小高潮都给我一种结束了吧/是不是应该有个15min的中场休息的错觉。

    2)在电影里,实在很难理解blackout对推进情节的作用,除了导致了老奶奶去世,其它角色的成长和blackout的关系似乎都不大,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显得莫名其妙。回来查了一下听说blackout在舞台的效果十分震撼,希望bway重开后有机会看现场。

    3)不太懂rap,但是有几首rap秒秒钟跳戏汉密尔顿,可能是因为相似的节奏和律动,也可能是歌词里相似的用词和押韵,实在很难说是好还是不好。

    4)有几个剧情的画面和编舞很有意思也很美,喜欢

    5)男主的故事结局原来是这样的(不剧透),这个小设计也喜欢

    6)哦,对了,女大学生那条线,Stanford哭唧唧.jpg(开玩笑)成长后得出的结论很好很正确很高大上,转变的理由…我个人没有很好的被说服,毕竟前面都偏执成那样了,咋就瞬间升华了啊,但可以理智上接受。这条线要我说更有意思的是女大学生的发型的变化,发型和她心态的转变对应得很好。

    最后,讲Latino的剧也有了,啥时候有一部不带偏见和刻板印象的剧好好讲讲Asian这个社群呢~

    【详细】
    136081066
  • 普通人类材料
    2021/6/13 0:30:07
    狂舞纽约

    这个港译片名差点让我错过排片。港版的一些台词译得也有问题,比如把they are kicking out all the dreamers翻译成“他们要赶走所有有梦想的人”。

    在YouTube上提前看了前八分钟的歌舞,把期待拉满了。但越到后面节奏问题越明显,原剧中逻辑不太流畅的地方也被放大了,从大停电那场戏开

    这个港译片名差点让我错过排片。港版的一些台词译得也有问题,比如把they are kicking out all the dreamers翻译成“他们要赶走所有有梦想的人”。

    在YouTube上提前看了前八分钟的歌舞,把期待拉满了。但越到后面节奏问题越明显,原剧中逻辑不太流畅的地方也被放大了,从大停电那场戏开始就显得乱七八糟。优点是演员们唱得都非常好、编舞没有大毛病,也有服务于音乐剧粉的林漫威/华盛顿爸爸/Patrick Page客串。

    电影相比音乐剧更政治化,个人觉得这个改变并没有太成功。移民这个问题太大,影片给不出确切的解答,只能含糊地用希望、梦想之类的托辞糊弄过去。原剧中角色们面临的困境更私人化,反而比这种泛泛的政治化更能引起共鸣。(Nina和Benny的线尤其是这样)

    Vanessa这个角色我看音乐剧时就不太喜欢,觉得她让Ussnavi留下的说辞虚伪。电影里她戏份更重,我更不喜欢了……而且最后男女主两个人都有孩子了,歌词唱得还是getting a second with Vanessa,怎么不给改改……

    【详细】
    13606559
  • 有生之年
    2021/6/12 23:18:41
    完全主观地被冒犯到,映后胡说八道

    预警,一个文盲土狗的无责任差评。

    剧情杂乱稀碎,音乐毫无记忆点之类的都懒得说,第一遍看完观众能哼出in the heights之外任何一个调的都是乐届奇才。

    宽街试图下沉理解普通人却能只能整出特权社群对底层的尴尬想象不是一年两年了。

    预警,一个文盲土狗的无责任差评。

    剧情杂乱稀碎,音乐毫无记忆点之类的都懒得说,第一遍看完观众能哼出in the heights之外任何一个调的都是乐届奇才。

    宽街试图下沉理解普通人却能只能整出特权社群对底层的尴尬想象不是一年两年了。

    LMM作为一个二代移民写的东西更像美国白人对少数族裔的优越幻想这事也不出奇吧。In the heights是部当年看了不到一半就走人的剧,但至少还记得开头nina的情节还蛮能让我共情的,电影版只能让我反复白眼。

    找crazy rich Asian的导演来拍,是觉得那部电影特别能代表华裔群体吗?

    不过男主看到拉美海滩照片决定祖国才清新快乐是我梦想之地,决定回祖国海边开酒吧的情节。确实相当于华裔看了李子柒视频决定回国种田。

    对自己父辈的挣扎没有作出任何理解的意图,我知道二代对于美国是没有幻想滤镜的,说不定还反而觉得一代是短视愚蠢不知道珍惜田园生活的物质动物。 这作品对于拉丁移民潮的解读就停留在【国内找不到工作,出来赚钱】这种级别上,为了生存离开桃花源的人真可怜啊,但凡认真跟你爹聊过天都不至于这么傲慢。

    更离谱的是居然还安排二代指责一代移民经历过的歧视没有自己深刻。我,嗯????“你和妈妈当年到纽约就有当地Latino社区张开怀抱欢迎你们,我在大学里面没有自己的community”, 这说的是人话吗???我随便看一眼历史,70年代纽约承认削减bronx消防预算为了用火灾赶走当地移民这事你知道吗???小姐你眼里拥有一个当地老乡聚集地就能抵消整个社会施加的歧视迫害,被室友歧视抵得上非英语打工人来到陌生国家遭受到所有苦难???哈???

    这组戏剧冲突,有一意孤行当头砸下重担的父亲,也有二话不说辍学不跟任何人商量的女儿,半斤八两的偏执人格吧,也没看出谁有尊重谁,父亲更弱势一点因为nina掌握了主动权,反正不读书也不可能被硬逼着读,于是要安排父亲低头和解,哪怕你本科第一年辍学,你说看到自己未来一片光明我也相信你。至于家里半辈子积蓄都被你拿去打水漂这事想必完全不用还钱,年轻人挣脱枷锁毕竟需要(父母)付出代价。

    作为一个同样苟在纽约郊区的穷逼签证难民,我共情一代真的不是因为东亚人特别能被父辈情感绑架,而是创作者对于移民社群的困境想象实在是太单薄了。拿着合法身份生长在纽约的人随随便便就把一代的经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不就是美国嘛,不就是社会上层嘛,有什么值得珍惜的,有必要去融入吗,不接受高等教育我也可以走自己的花路,你们好物质,在这打一小时10刀的底薪苦工,家乡海滩不美吗?我在同龄人那受到的白眼你们能想象吗?

    我好酸,我好酸。

    当然了,电影不是没提社群困境,提的地方多了,生活劳累工资低的痛苦翻来覆去唱了两个多小时,正常观众看了都要同情一下你们好惨,然后把这个群体跟世界上所有挣扎穷人划分到一起。

    你们作为Latino,作为移民(大概率早年非法)的独特挑战在哪里,奶奶你的生活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有什么区别,LMM你能不能讲讲少数族裔社区的公立学校本质垃圾,比正常学校严苛100倍的处罚标准导致青少年稍不注意就直通监狱的school-to-prison pipeline, 没有身份就没有SSN没有保险和驾照(现在改了),遭受剥削不敢报警时不时就打个白工,想接受教育考个证提高工资社区中心排队到8年以后,政府还隔三差五威胁要把接收非法移民亲戚居住的福利房全家赶出来..........

    这些你都不讲,你隐藏一切背景和成因,就讲工资好低打工累。

    我相信这电影或许的确是二代移民们的真实想法,毕竟他们已经更加无限接近于美国而非父辈文化社群,他们的解读可以用英文写下来,登上宽街舞台,让其他美国人掏200刀一场的票进来欣赏鼓掌,他们的叙述可以覆盖掉上一辈的真实声音,并终生幻想自己有个被抛在身后的乌托邦故乡。

    也挺好。

    【详细】
  • 136061965
  • 暖_安然
    2021/6/12 9:51:56
    身在高地的一些文化背景

    这部改编自 Lin-Manuel Miranda (LMM) 宽街首作的身在高地,说是今年最受期待的电影,也不为过吧。音乐剧我不太懂,本剧宽街首演的时候我还没来纽约,自然也没看过原作。但我在高地住过几年,昨天看了电影非常喜欢 —— 开场的那八分钟真是精妙地捕捉到了这个社区的生命力 —— 剧里的文化背景我也尤其有共鸣,就来写一写吧!联系到音乐剧的创作从

    这部改编自 Lin-Manuel Miranda (LMM) 宽街首作的身在高地,说是今年最受期待的电影,也不为过吧。音乐剧我不太懂,本剧宽街首演的时候我还没来纽约,自然也没看过原作。但我在高地住过几年,昨天看了电影非常喜欢 —— 开场的那八分钟真是精妙地捕捉到了这个社区的生命力 —— 剧里的文化背景我也尤其有共鸣,就来写一写吧!联系到音乐剧的创作从LMM学生时代就开始了,而电影有不少紧贴时代的内容,估计不少是改编,所以这里只讨论电影内容。1. 华盛顿高地 (Washington Heights)身在“高地”指的是曼哈顿西北边的社区(neighborhood)华盛顿高地。一百多年前纽约地铁建成后,这里被1/A/C线和中下城连接起来(现在还是这几条线,虽然在很多区域重合,但坐字母线和数字线的人群差异极大,所以Usnavi才会强调take the A train),最早是爱尔兰和东欧移民的聚集区。剧里Kevin和Nina讲起自家出租车调度公司的历史时,也提到店铺最早是从爱尔兰人手里买过来的,“当时整条街都是爱尔兰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拉丁裔,尤其是多米尼加裔,开始大量涌入华盛顿高地和周边地区。现在这里超过七成的居民都是拉丁裔,剧里的主要人物来自加勒比海的好几个区域,Usnavi来自多米尼加,Nina和Kevin是波多黎各人,整条街的奶奶Claudia古巴人。但是同样讲西班牙语,文化上也非常近似,都带着海岛文化里对音乐舞蹈和阳光的热爱,所以这个社区的居民不管来自哪里,都对社区本身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有非常深的认同感。Nina在大学受到文化冲击后回到家里,会说“Let me just listen to my block”。但因为曼哈顿西北边地势的原因,高地其实并不止这一个。华盛顿高地往北是Inwood,LMM就在这出生长大;南边呢,紧邻着汉密尔顿高地(Hamilton Heights)。没错,就是让LMM名声大噪的汉密尔顿。那个用一生实践hip hop精神的美国国父,人生的最后两年住在这里。那时可还没地铁啊,能住在这种飞地的人,交通都得靠(马)车,那都是豪啊!汉密尔顿高地非常独特,它传统上属于著名的非裔社区哈林区(Harlem),居民非裔和拉丁裔差不多一半一半,所以又叫做西哈林(Hispanic Harlem or West Harlem),文化上和华盛顿高地更接近。我当时住在汉密尔顿和华盛顿两个高地的交界,夏天每到周末就有block party,邻居们把路封起来,打开消防栓放水降温,在街边放很大声的拉丁音乐,唱歌跳舞,一定会有是啤酒和波多黎各挫冰——就是LMM在剧里推着小车卖的piragua。是让人怀念的夏天啊!(电影里也有汉密尔顿的小彩蛋:Kevin为Nina给斯坦福交学费的那通电话,等待音乐是you‘ll be back——是暗示Nina最终会回到斯坦福吗!华盛顿本人也有客串出场哦!)

    136041407
  • 小慢
    2021/6/12 7:21:59
    IN THE HEIGHTS 长大了

    【迷妹视角】【剧透慎入】

    -

    2016年之后,功成名就的 Lin Manuel Miranda 又是拍电影、拍电视剧,又是搞慈善、接手书店。我心想您老人家怎么不多花点时间在剧院里、在创作上呢?五年未见新作我可要粉转路人了哦?

    扭头见他满脸胡子推

    【迷妹视角】【剧透慎入】

    -

    2016年之后,功成名就的 Lin Manuel Miranda 又是拍电影、拍电视剧,又是搞慈善、接手书店。我心想您老人家怎么不多花点时间在剧院里、在创作上呢?五年未见新作我可要粉转路人了哦?

    扭头见他满脸胡子推着个刨冰摊位笑眯眯地走过来说,你敢?

    昨晚在IMAX大屏幕上看完《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 电影版,真觉得是我看过的改编最棒的音乐剧电影,制作上对舞台版初衷不失敬意又别出心裁,剧情改动显露出的提升,也许是 Lin 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到北美娱乐圈制作人 / 演员 / 大佬 / 谐星(划掉)多年来的成长和跨越。

    13604553
  • Luna_Tennant
    2021/6/11 10:54:50
    In the heights 主观repo想不到什么题目

    昨晚因为网速断断续续高糊画质在hbo看完了,感觉总体不错,但是我期待的高光没了,加的叙事对我个人来说共情不够。

    enough没了,我很喜欢父母不同态度的表现没了,家庭矛盾都没了。

    sunrise没了,nina和benny那段教学,看musical的时候awsl,

    昨晚因为网速断断续续高糊画质在hbo看完了,感觉总体不错,但是我期待的高光没了,加的叙事对我个人来说共情不够。

    enough没了,我很喜欢父母不同态度的表现没了,家庭矛盾都没了。

    sunrise没了,nina和benny那段教学,看musical的时候awsl,诶。

    最喜欢身在高地和ham的时候,我在海外留学,所以nina的经历我特别共情。

    每个人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在作品里看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我在ham和高地能共情身为“外来者”,“immigrant”的负责心态和出境,与我曾经的旅居海外经历肯定有关系。

    电影里面似乎削弱nina的矛盾和脆弱?(个人感受),然后后面的坚定让我直接出戏,就这么短时间就找到方向真的,只能说下定决心找出来,但是一个迷茫到退学的能直接找到人生目标,我真的觉得有点跳和鸡汤了。

    父母倾尽所有把压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也是real感同身受。

    现在家里人都会用当初花了多少钱送你出去读书,你回来怎么混成这样挂在嘴边,就。。。虽然留学是个人选择不存在有人逼迫,但是这种情感捆绑确实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电影里面V加了设定和故事,感觉很cheesy,小妞电影那种feel,不是很喜欢。

    musical 里面nina和benny戏份比较多,usnavi是讲述视角穿针引线,电影usnavi和v似乎更像主角,[笑cry]个人观感有点落差吧。

    ps 不知道lmm是不是故意的,现实里in the heights 拿奖之后娶女神V,电影结尾似乎对应了现实。

    13602109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