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的片子很多,应该说质量也是层次不齐,不过,他和银河创作组拍的片子我却一直很喜欢。看看他们之前合作过的片子吧:《枪火》、《大事件》、《文雀》等等,每部片子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不敢说百看不厌,但的确是诚意之作,片子之间少有雷同之处,多为创新发掘之作。而这一次的《夺命金》让我更加期待他们的下一次合作。杜琪峰自己说,他对香港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而这一次,他融入了更多大陆的社会情
杜琪峰的片子很多,应该说质量也是层次不齐,不过,他和银河创作组拍的片子我却一直很喜欢。看看他们之前合作过的片子吧:《枪火》、《大事件》、《文雀》等等,每部片子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不敢说百看不厌,但的确是诚意之作,片子之间少有雷同之处,多为创新发掘之作。而这一次的《夺命金》让我更加期待他们的下一次合作。杜琪峰自己说,他对香港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而这一次,他融入了更多大陆的社会情感在里面。通过他的视角,来揭示出这个社会更加客观的一面。在杜老的眼里,这部片子映射着社会的众生百态。尤其是在这部片子中,他第一次揭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残酷、冷峻、讽刺,而又带着一些少许的无厘头。可以说,这个社会,只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黄日华这样做废纸生意的,踏踏实实的一份一份挣钱,很累也很辛苦,但是过的也比较知足,不求自己大富大贵,只是想安身立命。而且还能仗义相助自己以前在黑社会混过的“兄弟”。有些人可能认为黄日华最后可能像那位拿煤气罐想自杀报复社会的老头一样,但是我觉得可能性还是不大的,这个社会再怎么样,这些生活在最底层踏踏实实的人,还是会有一口饭吃的。第二种人,梦想很大,欲望很强,需求旺盛,天天都在考虑怎么一夜致富,这是片子里面的绝大部分:何韵诗想着办法卖她自己也不懂更不会买的基金,骗老太太买她承受能力之外的金砖四国。片子里面这时候特意安排了很长的场景,何韵诗在给老太太反反复复的做投资自担的流程,老太太那时候还高兴的对何韵诗说“等赚钱了请你吃饭”。我们都知道随后发生的事情,然后只能是无奈的叹息。另一方面,她很巧合的得到了放债人的五百万,终于实现“致富梦想”了……刘青云不是一个看重钱的人,可是周围的人不这么看,他追求的兄弟义气,到头来也只有凸眼龙一个人。他太看重所有人,结果大部分人都只是利用他而已。最后一幅戏剧性的场面,他用赌马的方法“算准”了股票走向,而凸眼龙这样的职业炒股家,却在悲愤中吐血而死。胡杏儿想要房子,想要养孩子,自己却没有稳定工作,老公任贤齐的压力也很大,情急之下胡乱投资。而这样的家庭更多的是我们生活中的写照:能力不足,承担太多。当然导演还是网开一面,让他们幸免于危机。但是在现实里面,又有多少人能够拯救他们呢?任贤齐,有人觉得他存在感太差,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但是现在想想,导演有意安排他和这样的角色,也是在折射社会上的一种人。在导演眼里,这样生活的太平淡而且没有想法的人,也是一种欲望。在电影中,任贤齐做着别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像一个路人——更难听的说,像一个傀儡,在这个城市程式地生活着。没有自己的兴趣,没有自己的理想,跟随社会的脚步在走。没有高潮、没有低落——这种生活看上去没有欲望没有梦想,可恰恰是这样,却也是一种欲望和理想——像蝼蚁一样的生活。所以他很不喜欢打破自己现有的生活,不想买房子,不想养自己的亲生妹妹,甚至看到那个煤气罐老头的遭遇也没有产生怜悯之心,更没有思考过自己应该怎么生活。而他所有的,只是一种冷漠的围观。四个主角,四种生活,导演安排的这四个角色,都不是那种很极端的角色,反而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人。每个人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而导演的刻画也给予了无情的否定。何韵诗为了钱可以做任何事情,刘青云为了兄弟义气不分好坏,胡杏儿不评估自己能力承担太多责任,任贤齐放弃任何思考的努力。每个人看似正常,实际上都陷入了极端。我们在生活里总是能看到这些人,他们甚至就是我们自己。而这里,还有非常非常多的小角色,导演通过他们,更充分地展示形形色色的第二种人:有人想买包包,买化妆品,买衣服,所以找自己所谓的男友去抢劫,结果抢劫失败立刻不管男友就跑了。有人利用以前黑社会身份,年年办寿宴,就是为了收礼钱,还想着办法“节省”宴会开支。有人把弟兄就当做敛财工具,帮对方一个忙就要收一次钱,被别人帮忙了还要收别人的钱。有人趁火打劫,放高利债不顾人情,结果被人暗算。有人开公司做黑市股票生意,表面看着风光,实际上输不起,暗地偷偷修改交易数据,被抓了还逃,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从股票里面赢回来。还有那位老头,他期望的生活,离他越来越远,所以他想自杀。………………………………如此种种,不一而提。还有第三种人,那就是宋先生。宋先生是我们平常很难看到的人,这个社会却是宋先生这样的人建立的,他给这个社会建立了各种规则。要求其他的人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对那些违反规则的人毫不手软。宋先生给第二种人许诺一个未来,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得到。而宋先生可以从其中获利——过桥收费,坐地生钱。而现实里的宋先生更加的变本加厉,不仅不像在电影里面那样低调行事,还要高调出场,告诉第二种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娶妻不买房,别见丈母娘;爱美是天性,只有懒女人;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其实这些话,都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一个词:“听话”难道不是?宋先生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人家的,你不听的话,那你的下场………………如果你想反抗,那就是违背游戏规则,那你就会成为他们重点清理的对象。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像电影那样亲自出马,其他的第二种人就会先把你处理了。有人说,这都是贫富差距造成的,但是我觉得,贫富差距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原因是什么?应该是欺骗吧。有些悲观么?我不觉得,我觉得这是客观。这是地狱又如何?做第一种人,没什么不好,起码踏实。做第二种人,做好随时完蛋的准备就OK了。而第三种人,我想,他们应该是不上豆瓣的。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如今,纯正的港片已经越来越少,像《夺命金》这种有质量保障,香港一年都不会超过五部。影片的故事场景、演员人物几乎全来自香港,搭配银河映像的固有班底,精粹打造。《逆战》里,林超贤试图重现昔日港片的阵势,飞车爆破无所不用,可银河映像自成立之初便自成一路,它在港片的传统上进行了作者式的提炼突破,《夺命金》亦是再往前一步走。经过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如今,纯正的港片已经越来越少,像《夺命金》这种有质量保障,香港一年都不会超过五部。影片的故事场景、演员人物几乎全来自香港,搭配银河映像的固有班底,精粹打造。《逆战》里,林超贤试图重现昔日港片的阵势,飞车爆破无所不用,可银河映像自成立之初便自成一路,它在港片的传统上进行了作者式的提炼突破,《夺命金》亦是再往前一步走。经过十余年发展,杜琪峰在《复仇》就有遭遇创作瓶颈的说法,往后是合拍片还是国际化运作?这成了一个困难的选择。好在面对《夺命金》,很庆幸杜琪峰依然选择了香港制造。《夺命金》有三条主要的人物线索,警察、黑社会以及银行职员,他们的身份基本就是整个社会的人物缩影。如果按照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线叙事风潮,几组人马必然会发生关系,甚至在最后相遇。然而,《夺命金》抛弃了这点,完全放弃了对戏剧高潮的追求,转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这实在是非常大胆。对普通观众而言,他们对《夺命金》的抱怨可能是进入太慢了,尤其是杜琪峰擅长表现的黑社会一线,刘青云过了近半小时才出现,简直是对人的折磨考验。而前半小时除了介绍任贤齐的困境,剩下就是何韵诗的工作情况。电影把她的活动空间完全压缩在了银行里面,那是一个相当逼仄的白色隔间。上司冷眼、人声鼎沸,置身其中,观众也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压迫感和冷漠关系。即便到了下班,她也被工作所绊,不得解脱,这分明就是都市人群被工作所缚的真实写照。很多人肯定会夸奖刘青云的一条线,因为这是杜琪峰的老本绝活。三脚豹的黑色遭遇,走马观花式的场景变换,那就如同银河成立之初的帮派片,充满了未知因素和不可预测性。黑社会在《夺命金》里的没落,它不像单纯为了搞笑的《飞砂风中转》,而是依附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就连黑社会都无法置身事外。但同样看得出,杜琪峰还有意识去强化何韵诗的一条线,放手表现,加以探讨。抛开前面说的工作压力,卢海鹏和苏杏璇的出现也成就了这条线索。一个自认为看透一切,随意放贷,大发横财,足以压倒银行。岂不料,他能看清国际大局势,却无法预料几分钟后的索命危险。一个明明稀里糊涂,却接连答出了“清楚明白”。这当然不是贪图小利,而是市井小民的命运被大局势和金融机构所操纵。重复录音、重复问题回答,近乎压迫、不予省略的表现方式令人烦躁,同时也加重了整部电影的危机感。相比较这两线,任贤齐的一条线受制于表演能力,他和胡杏儿的组合实在有点貌合神离。照理说来,这也是一个充满深度的人物,他内外交困,可惜没能有更好的发挥。或者换一种说法,并不是任贤齐演的差,而是刘青云和何韵诗的线索实在太出彩了。像黑社会那边,抠门的大佬、改行的道友,每一个人的嘴脸都活灵活现。就连那个讲着普通话的BOSS(尹子维),他也阴阳怪气得有些搞笑。可以说,《夺命金》所要表现的荒谬感,它在黑社会的一环上下了最多功夫。一般说来,黑社会因为离现实生活远,人物会把它当做镜子,当成做戏的舞台。可何韵诗那边,《夺命金》又不断强调真实,跳动的数字、众多的专有名词、不厌其烦的解释再解释。这种并行齐进的结果是在结尾街角,两个人完成了一次“并不存在”的相遇。他们不知道曾经为同一个人的命运而紧张焦虑,更不知道彼此的大笔钱财背后又牵涉到命运的搏动。当然,对观众来说,他们的命运结局好像不该如此,也不止于如此,杜琪峰放任自流。把金钱和命运的主题安放在香港,这是很恰当的处理方式。对杜琪峰来说,《夺命金》只是再一次回归了银河映像的宿命主题,平息了刀与枪的火气,模样寻常。这座城市本就充斥着各种追逐金钱、索取利益的无良行径,每个人都知道寸土寸金,也感受着贫与富的命运不同。人被金钱所奴役,被体制和规则所奴役。他们服从一切,相信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神。可事实上,神也未必知道自己的命运。更何况,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神。到头来,无知小民还是要为每一个选择付出代价,头破血流,难以全身而退。【北京青年报】
當今香港影壇,好導演屈指可數,而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更是鳳毛麟角。杜琪峰領軍的銀河映像無疑是香港僅存的本土電影創造力量代表,從《一個字頭的誕生》,到最近的《神探》,銀河映像一直在堅持其特有的風格化創作路線,在顧及商業的同時,亦不忘探討人性,堪稱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香港電影典範。然而,我實在想不到,此次杜琪峰竟然改變了自己固有的風格,轉向關注社會這個大環境。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這次轉型十分成功
當今香港影壇,好導演屈指可數,而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更是鳳毛麟角。杜琪峰領軍的銀河映像無疑是香港僅存的本土電影創造力量代表,從《一個字頭的誕生》,到最近的《神探》,銀河映像一直在堅持其特有的風格化創作路線,在顧及商業的同時,亦不忘探討人性,堪稱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香港電影典範。然而,我實在想不到,此次杜琪峰竟然改變了自己固有的風格,轉向關注社會這個大環境。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這次轉型十分成功,《奪命金》也堪稱近年來金融題材香港電影的頂峰作。在香港這個金錢至上的城市,樓市泡沫和金融危機無疑是社會中不容逃避的話題,而其折射出來的扭曲人性,更是不容忽視。以樓市泡沫為題材的《維多利亞一號》上映時,我便抱著極大的期望走進電影院,無奈卻只看到了一部單純發洩血腥暴力的B級片。電影是很有趣,可是對人物的探討薄弱至極,完全浪費了一個如此好的題材。而關於金融危機的《竊聽風雲》系列,麥莊二人則過於注重其商業外殼,對情節的曲折追求得走火入魔,結果就僅僅拍出了一部賣座的“商業劇情片”。幸好,我們終於等來了杜琪峰的《奪命金》。一場兇殺案,揭開了故事的序幕。這是杜琪峰的風格。然而,這種視覺衝擊沒有維持幾分鐘,敘事的風格便突然變得寫實。在接近20分鐘的時間裏,沒有漂亮的光線設置和人物站位,沒有緊湊的驚險情節和故事發展,有的,只是簡單卻又殺機四伏的一系列對話。我認為,這系列對話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不知不覺間,把何韻詩的猶豫不決,和其內心僅存的善念和現實金錢的誘惑的拉鋸,展現得淋漓盡致。而蘇杏璇的對手戲,更是把戲劇張力拉到緊繃的狀態,看似可笑的對話,其實正是社會上大部分人的投影。隨後,電影進入了劉青雲的故事。這是一條荒誕的敘事線,杜琪峰以一種誇張的手法,詮釋了何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而穿插其中的任賢齊胡杏兒故事,則表現得較為中規中矩,但從角色性格的設置(任賢齊的堅持和理性、胡杏兒的衝動和無明),我們亦能從中看到整個社會的縮影。事實上,《奪命金》雖使用了三線敘事,但卻不是以情節為主導。電影沒有特別巧妙的曲折佈局,亦沒有單純為了取悅觀眾的意外結局,有的,只是一系列豐富的電影手法綜合起來而展現出的荒誕世界。現實的荒誕,和荒誕的現實。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間過場的鏡頭是建設中的中環碼頭,滿目鋼筋水泥和吊臂,冰冷無比。而背景音樂,卻偏偏是一種輕快的小調。面對這種刺骨寒心,我們是要用一種輕鬆的態度去適應改變?還是已經對其見怪不怪。同一曲調,節奏改變,加上林夕的詞,化為主題曲,終於把這種隱秘的悲哀赤裸地傾灑出來。三線故事結束後,悲情溫情相互混雜,把故事帶入了尾聲。此時,杜琪峰給了我們一個戲謔式的結局:完全不懂金融的劉青雲,通過期貨意外賺得一筆大錢後,得意地抽起了雪茄;而一直浸淫在金融行業的何韻詩,在意外獲得盧海鵬留下的一筆大錢後,決定撒手不幹,吃著雪糕走在這個眼中只有錢的石屎森林。一個狼虎野心,一個赤子之心。數年後,他們的命運會是怎麼樣呢?「水漫金山 / 波瀾壯闊 / 小題大做 / 煽風點火 / 水漫金山 / 傾城傾國 / 將錯就錯 / 吹起更多泡沫 / 泡沫 / 水漫金山 / 卻剩下 / 沙漠 / 沙漠」。在這個價值觀逐漸單一的浮躁國度,我們的命運又會何去何從?
第二次看完《奪命金》後,觀感相對來說已較完整,所以不妨說幾句。對於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是導演難能可貴的在今時今日的電影環境中描摹了一個真實的香港,這個“真實”是相對類型電影中的“香港”而言,這種寫實是對一個城市的坦誠和承擔(如非有切膚之痛,拍不出這樣的戲),而這份難能可貴,可以說是《奪命金》之於香港電影,也可以說是《奪命金》之於杜琪峰自己。觀眾究竟對類型片中描摹的“香港”還有多大的興趣?不妨
第二次看完《奪命金》後,觀感相對來說已較完整,所以不妨說幾句。對於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是導演難能可貴的在今時今日的電影環境中描摹了一個真實的香港,這個“真實”是相對類型電影中的“香港”而言,這種寫實是對一個城市的坦誠和承擔(如非有切膚之痛,拍不出這樣的戲),而這份難能可貴,可以說是《奪命金》之於香港電影,也可以說是《奪命金》之於杜琪峰自己。觀眾究竟對類型片中描摹的“香港”還有多大的興趣?不妨以曾志偉年前的《我愛hk開心萬歲》和彭浩翔早兩年的《維多利亞一號》來做例子(因這兩部戲同樣以“香港”這座城市作為切入點,並多少帶有主觀性”城市“母題的基調),前者依舊走的是80年代的合家歡路數,用人情味來做包裝;而後者則以”民生“話題做包裝,拍出一部嗜血電影。雖然這些電影某種程度上依舊受歡迎(無論是糖衣炮彈的人情味,或是借樓殺人的洩欲,本地居民似乎樂於接受),但不客氣的說,雖這些電影以城市為母題,但和一般的類型片比,簡直是徹頭徹尾的”偽善“。因為他們並不關心任何與這”城市“休戚相關的變化,亦不關心任何活於期間的人,實際上,電影中所有涉及與這”城市“相關的討論都是道貌岸然的掛羊頭賣狗肉。事實上,在香港近15年的變化中,真正有電影創作者以”香港電影“的身份,真正看”香港“這座城市的作品確是鳳毛麟角。而《奪命金》的意義就在於它的這份勇氣與擔當。電影中的香港混亂擁擠,嘈雜浮躁,維港上空烏雲密布透不過氣。電影裡對於城市之中人對於金錢的某種瘋狂已經說得再細致不過,我們再看看電影中的一些細節處理,無處不透露著作者對這個”城市“的愛之深責之切。如果你記得電影中的那一幕,姜皓文扮演的凸眼龍死的那一刻,在人群圍觀的時候,眾多香港男女爭相拿手機在拍照留念,並熱烈的討論,這大概與進來內地的許多新聞毫無二致,而如果你還相信類型片中那些滿口”人情味“的香港人,你也許不願意承認,其實香港人(更嚴重是下一代)的自私冷漠無情簡直已經病入膏肓。所以說《奪命金》是一套難得的香港電影,按主流電影習慣大可以去從類型角度看待這城市(如早前的《竊聽風雲2》),但那效果和現在這種寫實旁觀的基調相比則是天差地別。我們接著說說,《奪命金》在導演角度看來對於杜琪峰的一份難得。每個人都會看出杜琪峰這次的不同,顯然他沒有再用過去的燈光布局(因這戲連夜景也不多),沒有再如過去那般的復雜調度(何韻詩就在一小隔間做戲,如何調度?),沒有再如過去一般畫面精簡(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的群眾演員走來走去,混亂的背景)……我們暫且不說對於杜琪峰這樣業已成功的導演,大可以靠那幾招養老,不用謀求改變。而我們光看這些改變的時候,是否可以想象到,這樣的改變,對於一個有固定風格的導演來說,究竟是多大的難度和挑戰,究竟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夠做到?白天的戲多,杜琪峰便不再能夠像過去一樣用燈光來擋掉畫面中殘余的元素(按他自己的話說,燈光是為了”強調看見的,遮掉不想看見的“),而他這次則要學習如何去控制畫面裡越來越多怎麼遮也遮不掉的東西;何韻詩的戲基本在狹窄的隔間中完成,無論是盧海鵬還是蘇杏璇,坐下倆人就對話,這種拍法等於把自己逼到死角,機位怎麼再擺?人怎麼走位?沒的走還是杜琪峰?群眾演員眾多,光銀行裡的群演就多不勝數,如何控制走位(對於強調畫面構圖的杜琪峰而言,這次仍留有很重痕跡)。所以輕易的說杜琪峰”變了“固然簡單,關鍵是這背後,作為一個導演,究竟做出了多大努力,去一一挑戰自己原先並不熟悉的方式,中間不停的逼自己,一定要不斷克服從未見到的困難。這就是這部電影之於杜琪峰的難得,一個56歲的成功導演,所表現出來的勇氣,以我看來,值得尊敬。我們其實也能看出杜琪峰這次在戲劇性上的學習。還是舉何韻詩在狹小隔間中的戲份為例──沒有走位,空間小,機器運動少,沒有特別的燈光,如何才能引人入勝?杜琪峰用戲劇性的嘗試交出一份滿意答卷。蘇杏璇與何韻詩的對話相當長,就算是簽定合約的錄音部分,也來來去去由頭到尾講了幾次,也許有些觀眾會覺得有些冗長(為何不cut掉重復的對白呢?)事實是,他不這樣事無巨細紀錄片式的展示這個過程,他不這樣一次次重復這錄音的台詞,你根本就不能夠體會到,這看起來完全真實的一個情境,是多麼的荒誕、扭曲、滑稽、殘酷……而這“寫實”的真正的社會,真正的香港,則遠比這情境可怕得多。我們同時也看到,杜琪峰刻意用寫實的方法來拍何韻詩任賢齊兩條線,而用荒誕的手法來操作劉青雲那條線,這方法本身已經很冒險(因兩種風格格格不入),但杜琪峰完全用一個主題先行的”荒誕“基調將幾者統一起來,劉青雲一條線索是”明荒誕“,而何韻詩任賢齊則是”暗荒誕“,銀行裡交易的荒誕程度不亞於劉青雲的擠眉弄眼,任賢齊突然有了個五六歲大小的妹妹,則涉及荒唐的上一輩──原來荒謬瘋狂的香港,一早已種下了因。另外值得一提的幾點,一個是杜琪峰在聲音上的使用,這次強調音樂的反諷,在最荒誕處唱出輕快的和聲,一如洪偉良(飯店伙計)在開壽筵前敲打的優雅樂器聲(叫什麼?),反諷意味再明顯不過,而背景聲(包括電視,電話,廣播等)則充斥著整部戲,更加詮釋了電影所需要的那種繁雜混亂的氣氛;而另外一點是,在結尾起主題音樂時,杜琪峰竟然用了定格這一法國新浪潮年代的時髦紀實技巧(當然,那定格中的女孩表情確實讓人失笑),如果沒記錯,之前似乎並未見過杜琪峰玩此類技法,確實有點驚訝,不知道是導演本人的意見還是剪輯的決定。就戲來說,《奪命金》並非那種高潮迭起的電影,也並不像杜琪峰的過去電影一樣有那樣細致的影像氛圍值得細細品味;但值得稱贊的是這部戲本身的視角和主題,杜琪峰做出的勇敢改變,當然,最重要的是,杜琪峰仍舊對得起”香港導演“這頭銜(已有許多人名不副實),他對於這城市,仍舊保有一顆赤子之心,以致於我們沒有理由對他失望,尤其是我們說起熱愛香港電影時,可以負責任的說:還有杜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