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买票去看了,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是我没想到的。
后来也有看到说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太尽人意。
其实,看电影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相关的信息,也是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是一部帮妈妈追忆的电影。
它想要说:妈妈也曾经是女孩,也有关于她的少女的梦。
即使是看完电影之后,它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并没有引起我很大的共鸣,
我想可能是母子间的关系、情感铺垫太少,又要在这基础上加上科技化、智能化的天马行空,而削弱了感情上的沉淀。
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我看电影时的投入,因为吸引我的不是帮妈妈追忆的原因,不是追忆的过程,当然也不是结果,而是所追的那个“忆”本身。
让我动容的不是 经过种种,儿子终于发觉妈妈不是铜墙铁壁,也不是满口胡言,也和他一样也为爱执着,为梦狂奔;
让我动容的是 妈妈一直以来追的那个“梦”。
我不知道,当儿子了解妈妈的那段记忆后是不是会觉得妈妈当年就是个傻傻的追星女孩;又或者会佩服妈妈当年的勇敢与激情。
我只知道,无论别人怎么觉得,无论别人怎么说,那都是妈妈最舍不得的青春,最珍惜的爱。
那是说出来很轻,但是一字一句,一呼一吸都重重的只有我知道的爱。
每天下班后,都会路途迢迢,准时出现在酒吧,听他唱歌,给他捧场,
那时的心情一定和我在电影首映前一周就不停的刷新票务,前一天就抢好票的心情一样吧,
怕赶不上公交车,怕抢不到第一场最中间的位置,即使明明你都看不见我,也不想错过看着你的机会的心情是一样的。
打扮的漂漂亮亮,在去见他的路上心情雀雀起舞时,
那时嘴里哼的曲调一定和我在出发前几天就开始搭配衣服时哼的歌曲很像吧,
因为激动的心情,喜欢的感觉和被幸福充盈的音符是一样的。
独自坐在麦当劳里,面前虽然是全中国第一份巨无霸,但仍旧直直的望着窗外的眼睛,
和我在人群中默默地注视着他离开时的背影的眼睛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明明感觉眼泪就要控制不住的涌上来了,也硬生生的把它压下去,
怕泪水让眼睛蒙上雾气,看不清那个快要出现或者将要消失的你,
装着害怕和倔强的眼睛一定是一样的。
可能时间不一样,地点不一样,情形也不一样,但爱一个人的心 一定是一样的。
电影里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个是高蓓第一次去叶伟军家时,捧着一本泰戈尔的诗集本,一字一句念了起来。
叶伟军不想让她念,便去抢她手里的诗集本,
他追,她逃。
她在停留的每一处,都会点亮一盏灯,每打开一盏灯都会念一节诗句,
那一刻,她不是逃跑者,也不是引导者,她想要做一个同行者,想陪他一起追梦,
在陪伴的路上,她努力的想要快一步,快一步去打开那盏灯,好让那盏灯照亮他的路,
让他不要害怕,也不要退缩。
看着他们在屋里周旋,原本昏暗的房间,亮起一盏盏灯,
点亮的不仅仅是她手里的诗,还是他晦暗的心情和暗淡无光的梦。
点亮的最后一盏灯在他们慌乱的追逐中被撞倒在地,灯光一闪一闪,明暗交替,
像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梦想的犹豫,
但更像是悸动的心跳,有不知所措,更有期许与憧憬。
第二个场景是高蓓骑着自行车去追乐谱那段。
导演说那种飞跃山海的能量,是女孩恋爱时发出来的光芒。
不过触动我的反而是高蓓抓住乐谱从天上坠落的那一刻,
那一瞬间她稳稳地落在了叶伟军摩托的后座。
那一刻,他就像是骑士伸臂在面她前,把她的莽撞,无措和歌曲变成云彩,带回放在他的足边。
让我觉得,你看,我的飞跃山海不是自以为是,是何时你都会出现的自负;
我的满腔热情也不是一厢情愿,是何地都有你陪伴的自信。
你的梦,不只是你的,也是我的;
我的爱,不只是我的,也是我们的。
或许我GET到的点,并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但我这个人总是这样,喜欢去西餐厅点一碗炸酱面,去川菜馆点一盘饺子,
你要是问我他家的主打菜好不好吃我不知道,不过我喜欢去,
就像是你问我这部电影拍的好不好,我无法评价,只是我爱看。
爱看的原因也很简单,和电影里的女主一样,
因为里面的那个人,也是我曾经和永远的梦。
他在我的整个青春里闪闪发光,
那个人是我随时随地都愿意去奔赴的人,也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忘记的人,
是我遇见过的 最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