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是部科普紀錄片,沒想到整部片把敘事重心更多放在在各個疫情不同階段的現場工作者身上。
偵測疫情的人們:
1-1.由於近年毒性更強更危險的傳染病都來自於人畜共通病毒,美國政府有針對開發中國家農業與傳染病進行長期常態觀測的部門,其中主事在東南亞四處奔走的科學家
1-2.禽流感雖然擴散源於中國,但最終最嚴重的是埃及,中東地區常態偵測養雞場、畜牧業者、與蝙蝠的醫療專家
1-3.定期追蹤美國候鳥遷徙田野採樣調查隊的獸醫師
對抗疾病的現場:
2-1.美國中西部小鎮全鎮依賴的唯一一個女醫生
2-2.在非洲剛果對抗篩檢伊波拉病毒,又必須面對當地武裝組織認為自己是西方邪惡勢力的WHO特派員
2-3.麻疹重新肆虐期間,奧勒岡州反對疫苗的自然靈性派家庭與推動學童全員義務接種疫苗立法的參議員
2-4.印度豬流感肆虐期間,進入貧民區普篩的護士和公立醫院鼓舞病患的醫師們
替未來做準備:
3-1.推動紐約各醫院從事高危險傳染病演習培訓,希望推進國際合作幫助更多人的醫療顧問
3-2.開發泛流感疫苗,希望克服病毒突變疫苗失效限制的新創醫療團隊
以往並沒有意識到在防堵疫情的鏈條上有這麼多日常注意不到的角度,而這些默默努力的人又是多麼寶貴。畢竟疫情如果沒有大規模爆發,這些投入對很多政府來說可能都是沈沒成本,沒有付出代價之前,許多人並不一定覺得值得。川普刪除CDC國家疾控中心預算,以及片中提及近十年美國偏鄉醫療機構大量倒閉的數據,正反映了美國政府對於醫療這種公共財支出的態度。
由於科普病毒如何傳染、病毒的威脅等等並不是這系列的重心,各個「人」所面對的現場,他們的喜悅、煩惱、熱情、支持他們努力的力量與信仰變成這部作品的主軸。這樣的安排本來可能有可能是一種巧思,有機會舉重若輕呈現「Pandemic」不同的視角。可是,影集的結構和素材組合並沒有發揮最大效果。各個人的生活變得有點流水帳,沒有凝聚成某些典型的普遍性。而「傳染病」本身也弱化成為背景,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社會經濟政治議題都沒有繼續跟進,非常可惜。
譬如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點是,由於開發中國家富裕起來,蛋白質攝取需求大幅成長,促成更加密集的畜牧養殖業。然而這種畜牧養殖的密集度在人類史上前所未見,所以在人口稠密、人畜混居的亞洲更容易引爆頻繁的人畜共通病毒突變,這也是這幾十年來許多嚴重疫情譬如禽流感或SARS爆發或起源於中國的科學背景。比起盲目基於愛國心爭論病毒的命名與來源,我對這部片提到的這個科學線索更感興趣。若是如此,中國畜牧養殖產業現場與法規的改善,以及跨國畜牧業與傳染病影響因子的比較,甚至中國人飲食習慣的轉變與推廣,都可以為防範未來危機帶來更多提醒與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