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1643
  • 牛奶爱上帅瓜
    2017/7/30 23:07:02
    吐槽一下

    我之前对电视剧很挑,现在温和多了,但是一些国产电视剧我还是耐不下心去看。于是,一直刷豆瓣,希望找一部国产电视剧陪家人一起静下心看看,因为老看电影,太短,不过瘾,看外国电视剧,家人表示看不懂。

    于是,真的很想找一部好的电视剧看看,重找一下儿时追电视剧那种忘记吃饭的感觉来。我自认为自己的品味不错,也一直因为看电影之前先看豆瓣评分多年养成的习惯,便自告奋勇的找一部合家欢的

    我之前对电视剧很挑,现在温和多了,但是一些国产电视剧我还是耐不下心去看。于是,一直刷豆瓣,希望找一部国产电视剧陪家人一起静下心看看,因为老看电影,太短,不过瘾,看外国电视剧,家人表示看不懂。

    于是,真的很想找一部好的电视剧看看,重找一下儿时追电视剧那种忘记吃饭的感觉来。我自认为自己的品味不错,也一直因为看电影之前先看豆瓣评分多年养成的习惯,便自告奋勇的找一部合家欢的电视剧,晚上没事和家人一起看看。

    便首先在豆瓣上找起电视剧,评分低的一律pass ,年代久的一律pass ,因为老电视画面和色彩由于当时技术原因很粗糙,对于对色彩画质很挑剔的我,实在不想看,更何况他们还是4:3的画面。刷了好久,终于在评分比较好的国产电视剧中,并且没有看过的电视剧中发现了《少林问道》这部电视剧,评分竟然8.7,算的高分了。

    看之前,特意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这部电视剧的新闻。说剧组穷,投资才750万,还从别的剧组借衣服,导游中途还跑了,最后好像是男一的扮演者周一围借钱才把后面电视剧拍完的。说不能当做历史正剧看,这是一部原创的武侠片,什么良心之作,还上央8,但是收视率不高,反正都是溢美和惋惜之词。

    我心中很激动,心想总算淘了一部好看的国产电视剧,管他历史严谨不严谨,反正我又不是搞什么历史的,管他有没有小鲜肉,反正我对小鲜肉的态度是不反感也不期盼,只要好看就行,别无他求。

    结果,我看了三集,准确的说是二集多,不到三集,就弃剧了,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而且看完这二集多,还惹来心中一阵阵不愤,不吐不快。

    不是剧情,是人物,是人物,准确的来说,是正面人物塑造的太奇葩。

    首先,女一,在程家满门抄斩时,杨秀过来劝说自己的父亲上书告严嵩父子,女一父亲有些犹豫,因为上书会满门抄斩,这时女一竟然怂恿自己父亲,力主上书,于自己的父亲的生死都不顾,好,你说为了爱情救闻道,或者你说什么民族大义,好,我忍,反正看着超级不爽,就有弃剧的想法了。结果,后面的更奇葩,自己的父亲上书后毫无疑问被截,皇上下旨撤王爷捉拿邢部,于是父亲上吊自杀了。这事,女一竟然怪起了杨秀,说要不是他,自己的父亲就不会死,自己也不会被逼买到青楼。这,这……而且说的义正言辞,大姐,当初你父亲犹豫,是你力劝自己父亲上书的,好不,现在又怪人家,我想对你说脏话。

    这还不算完,当初郭京飞过来劝你和父亲不要上书,人家一番好意,你一个个满口仁义道德把人家骂走了,还对父亲说,你是王爷,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怎么着咱了。结果啪啪啪打脸了吧,父亲死了,你骂人家郭京飞没有一点良心。我已经无语了 ,郭京飞好歹有点良心吧,还说,自己要是做尼姑了,会诅咒郭京飞一辈子。大姐,逼你父亲死的是明德和严嵩,就算郭京飞不过来抓你父亲,别人也会抓你父亲,你可以骂郭京飞抓你父亲,但是更应该骂明德和严嵩啊,这智商,脑残啊。

    杨秀更脑残啊,满口仁义道德,劝女一父亲上书,这不摆明让人家送死啊,还说的大义炳然:出来事我一个人承担。结果人家出事了,你倒是承担啊,还有很多糟点,简直坑队友中的战斗机,我严重怀疑:是不是严嵩派来的卧底啊。

    郭京飞 ,哎,人家都这样对你了,你处处维护他们,还骂你一点良心都木有,你还……我也醉了……

    别给我说,这是人物塑造,人物是这样塑造的,分明都是脑残啊,可不可以有更高明的塑造方法啊,看着很不爽,很脑残。塑造的人物性格是出来了,可是很失败!

    看了二集我就严重看不下去了,这和其他的狗血剧有啥区别啊,豆瓣评分怎么可以8.7分啊。我不明白。我完全木有想知道后面剧情的欲望,我完全看不下去。不知道它好在哪里,看来,收视率低是有原因的,不推荐。

    【详细】
    87081635
  • 一个善良的女子
    2017/9/20 20:42:19
    编剧,你还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什么样的一部剧吗

    这部剧从迪化部分开始就弃了,因为隐隐感到了全世界男人都爱我的玛丽苏套路,刚才看了一圈评论,我不幸言中。不明白中国的编剧们是怎么了,从武则天,到羋月,再到今天的周莹,为什么演绎这些历史传奇女性的故事,最后通通都变成看她们和一堆男人在感情的世界里纠缠不休,女政治家的杀伐决断,远见卓识在哪里,陕西女首富的商海沉浮,创业艰辛又在哪里?为什么她们的政治头脑,商业天分最后的本质都变成了征服男人???这就

    这部剧从迪化部分开始就弃了,因为隐隐感到了全世界男人都爱我的玛丽苏套路,刚才看了一圈评论,我不幸言中。不明白中国的编剧们是怎么了,从武则天,到羋月,再到今天的周莹,为什么演绎这些历史传奇女性的故事,最后通通都变成看她们和一堆男人在感情的世界里纠缠不休,女政治家的杀伐决断,远见卓识在哪里,陕西女首富的商海沉浮,创业艰辛又在哪里?为什么她们的政治头脑,商业天分最后的本质都变成了征服男人???这就是所谓的女强,大女主?你们到底强在哪,大在哪?

    这部剧目前的走向让我非常失望,我直接打了一星,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在,这种高开低走的剧带给我的伤害远比那些一烂到底的剧更大,因为那种烂剧基本看上半集我就知道它是个烂剧,直接弃,可是花开前二十多集还挺恢宏大气的铺陈让我还着实惊艳了一下,然而后续质量的急转直下让我觉得前面的精彩不过是包裹着屎的糖衣,其目的就是为了哄骗我把这坨屎吃下去,这种感觉很恶心人,所以我给一星,当然剧还是近一半没播,我欢迎后面的剧情让我打脸

    最后问一声编剧,你到底还知不知道自己在写一部什么剧!!!

    可能有人觉得一星有点偏激,但我确实太失望,我们十多年前就拍出过大宅门,乔家大院这样恢宏大气的精品,按说现在资金更雄厚,技术更发达,可作品的格局却越来越小了。花开前二十多集的精彩要得益于两个非常出彩的配角,吴家父子,他们是真的有大秦义商的风范,这部剧男女主人设包括他们的人物关系都一点不高级,很俗套,全靠演员演技在撑。想表现周莹的与众不同本可以有更高级的方式吧,但编剧只是给了她一个外挂升级版小燕子的人物基调,以此来体现所谓的离经叛道吧,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真的很low。沈星移一个纨绔子弟,一直被众星捧月,突然遇上个对他很不屑一顾的女主,就不可自拔的爱上了,这种桥段我们看的还少吗。

    一部剧就像一篇文章,也得讲个主旨。一部打着大秦义商副标题的剧应该体现更高的立意才对。

    刷一些评论貌似说剧情从迪化部分结束好了一些,但已没了追剧的欲望。貌似现在好多人被赵白石圈了粉,我也挺喜欢这个人物的,如果他没有爱上周莹就完美了

    第三次更新:

    今天上豆瓣一看,吓我一跳,居然这么多评论,所有评论都看了一遍,基本不赞同的声音有两类,一类是说优秀的女人就是会被所有男人爱,这很合理,大概编剧也是这么想的,这大概就是玛丽苏长盛不衰的原因了,还是很有市场的,另一类就有些无厘头了,莫名抨击我跪舔国外剧,我全篇有哪里跟国外剧做比较了吗?但既然提起来,也想说一句,你不得不承认,英美剧,甚至韩剧,平均质量是远高于国产的,这个差距我们得正视,得认真想想我们自己的不足在哪儿。

    前两天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音乐之声,这部拍摄于六十年代的电影到今天看起来依然温暖感人。我这次看的时候有一点特别有感触,就是电影里的女二号男爵夫人,因为女主玛利亚的出现,她和男主的婚约破灭了,试想一下这样一个人设,如果放在我们国产剧的套路里会怎样,一定是嫉妒成狂,用尽一切手段迫害女主,就这样的黑化剧情怎么也能扯上十几二十集吧,就比如花开里胡小姐和吴漪的存在,以及其他我不说大家脑子里也能蹦出的无数恶毒女二女三。可音乐之声里又是怎么塑造这个人物的呢,当她发现男女主互生情愫,她告诉玛利亚她知道她和上校互生爱意,她承认玛利亚是个好姑娘,但她和上校早有婚约,而玛利亚是修女,整个过程男爵夫人没有说任何一句尖酸刻薄的话,始终维持应有的体面和礼节,只是点到即止,旁敲侧击的暗示玛利亚她已经不适合再留在这里,而当上校最终向她坦承对玛利亚的爱,要终止婚约的时候,男爵夫人也没有任何歇斯底里,或者因爱生恨的举动,她保持着高贵的姿态,微笑着打断上校的话,告诉他,我仔细想想,我们还是不太合适,这些日子和你在一起我非常愉快,我要回到自己的家了,再见(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然后尊严的离开。我想这才是爱情高级的表现方式,无论何时,不会因爱丢掉自尊,丢掉良知,丢掉理性。这是拍摄于半个世纪前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故事,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影视作品又在表现些什么呢?

    说实话,像男爵夫人这样的人设在现今的影视作品里真的鲜少看到,更多的就是为爱抓狂,各种黑化,各种你死我活,这样真的好吗?偏偏越来越多剧打着什么女强的名号,这还真是应了一句老话,越是缺失什么,就越爱显摆自己有什么。我想要塑造一个大女主也不一定就得靠着所有男人都爱我,所有女人都恨我这样的方式吧,反衬也不是这么用的。

    今天这些更新不只针对花开,只是迫切的希望国产影视的低俗套路少一点,再少一点,我希望看到更高级的剧情,更高级的人物关系,更高级的爱恨情仇。

    【详细】
    88231945
  • 归来去兮
    2022/8/24 20:30:13
    一部流水线产品

    没看过前2部,但也不影响直接刷这部,总体能看,偏无聊,主题不明确,说是喜剧但效果不明显,说是甜宠偶像但也没什么糖,说是都市情感但不现实也不生活剧中恋爱脑角色太多,男主,男二,男三全是舔狗,一个赛一个能舔,就挺离谱,“富不过三代”是有道理的,龙一就是最好的例子。有2个角色比较奇葩,一个是阿拉努什,虽然是外国人,但当着人老公面泡别人老婆,明目张胆的挖墙脚,挖的还是忘年交好友的孙媳妇,无关于人品和

    没看过前2部,但也不影响直接刷这部,总体能看,偏无聊,主题不明确,说是喜剧但效果不明显,说是甜宠偶像但也没什么糖,说是都市情感但不现实也不生活剧中恋爱脑角色太多,男主,男二,男三全是舔狗,一个赛一个能舔,就挺离谱,“富不过三代”是有道理的,龙一就是最好的例子。有2个角色比较奇葩,一个是阿拉努什,虽然是外国人,但当着人老公面泡别人老婆,明目张胆的挖墙脚,挖的还是忘年交好友的孙媳妇,无关于人品和道德,就是三观不正。还有一个罗小小,毕了业就嫁人当起了阔太太,堪称“中国好后妈”,被一个只存在于台词中的渣男骗婚帮他带娃,就这样,阔太太是没当成,却多了一儿子。还有男女主的爱情说明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各自成长,待羽翼丰满时再续前缘。那么爱情岂不是多余的?他们并没有因为在一起而变成更好的自己,反而因为在一起变成了彼此的累赘抱歉,我欣赏不来这样的爱情,也嗑不动这样的cp,一星致敬。

    【详细】
    14604403
  • Ditaaaaaa
    2021/2/23 15:15:58
    实践暴力的永恒自由

    布兰登·柯南伯格的《占有者》中的故事设定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电子游戏,我们在玩游戏时,通常会“进入”一个游戏角色的身体,操控其行为,并且完成一些通常与暴力与杀戮产生联系的游戏任务。但我们很少考虑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道德与否,这些行为虽然完全臣服于欲望发泄,但并不会产生任何道德困扰,因为我们知道这都是虚拟的。

    电影中女主角沃斯通

    布兰登·柯南伯格的《占有者》中的故事设定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电子游戏,我们在玩游戏时,通常会“进入”一个游戏角色的身体,操控其行为,并且完成一些通常与暴力与杀戮产生联系的游戏任务。但我们很少考虑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道德与否,这些行为虽然完全臣服于欲望发泄,但并不会产生任何道德困扰,因为我们知道这都是虚拟的。

    电影中女主角沃斯通过电脑技术入侵到他人身体中来完成杀人任务。对于沃斯来说,不断侵占他人身体来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次次进入游戏角色进行杀戮的过程,但沃斯杀的都是“真实”的人,电影从这一角度为沉浸在游戏世界的我们提出了一个隐喻性的道德困境问题:不去考虑游戏世界真实与否,我们在游戏中杀人时,到底是以何种身份来完成的?是我们自己?还是游戏中的角色?很显然,杀人者的身体是属于游戏角色的,但意识却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在沃斯杀人时,她究竟谁?或者说,她到底是以谁的身份来完成杀人的呢?在电影中,沃斯执行任务时,她的身体和意识是分离的。而正是这种身体与意识的分离,模糊了当事人的道德抉择,她既可以说杀人的是自己,也可以通过身体的否认摆脱这种谴责。沃斯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疯狂的虐杀嗜好。每次当沃斯杀人时,即便有枪,她也会选择用刀或利器在受害人身上留下无数伤口以满足自己的嗜血欲望。结束任务后,都需要沃斯开枪“自杀”(即杀死身体本来的所有者)来回到她自己的身体内。沃斯每次都会犹豫,她无法开枪杀死这具身体。这具身体满足了她的杀人欲望,而回到自己的身体后,她将不得不为自己的文明社会人类属性负责,她不可能在自己的身体里进行杀戮,否则将直面道德谴责。只有在别人的身体里,她才能感受到自由。

    这一点在影片后半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沃斯与丈夫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她对此有种隐动的破坏欲望,希望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男主角泰特的身体中,她得以完成“杀夫”这一有悖伦理的举动。而泰特同样存在着对于杀戮的欲望,因此最后当泰特和沃斯的意识融为一体重新回到沃斯的身体后,沃斯面对着第一次杀人时得到的蝴蝶标本不再流露出愧疚之情,对于这一合体意识来说,它既不是沃斯,也不是泰特,但又同时是他们两者,沃斯原本的身体也成为了他人的身体。拒绝认同这具身体,也就拒绝了自己的社会属性和道德束缚,沃斯和泰特进入了一种“邪恶”灵魂所梦想的状态——绝对自由。

    这种自由大概也是我们在电子游戏里所能感受到的。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真实的身体不再存在,个体身份不再被认知,道德束缚由此变得无力,在此基础上,暴力被不断复制,蠢蠢欲动的意识被不断合体和加强,成为一种不死的力量,驻留在每个人空洞的虚拟身体里,梦想着永恒。

    【详细】
    132751187
  • 花儿
    2019/1/19 12:23:02
    《脱欧:无理之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哪些探讨?

    这部片子可以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去看的。权力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政府、百姓、政客?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掌握什么,才最有可能掌握权力?掌握钱,掌握信息? 编剧应该是个福柯粉。

    就普通百姓来说,你的电脑不是你的电脑,你的人脑也不是你的人脑。你的电脑记载着连你自己也记不起的信息和你想隐藏的东西。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并

    这部片子可以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去看的。权力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政府、百姓、政客?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掌握什么,才最有可能掌握权力?掌握钱,掌握信息? 编剧应该是个福柯粉。

    就普通百姓来说,你的电脑不是你的电脑,你的人脑也不是你的人脑。你的电脑记载着连你自己也记不起的信息和你想隐藏的东西。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并且无需利益引诱的出卖你。Facebook光凭你的点赞就可以判断出你的性别、性向、种族、工作、爱好。你的人脑也在浏览电脑的时候被不知情的洗脑,比如推送的文章,推送的明星八卦。你被这些推送不断塑造与重塑了价值观。接着会发生什么呢?看似某件事情是一个个人选择的结果,但实际上这既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一个选择。比如“脱欧”。“脱欧”如果离你有点儿远,那么,不妨想想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你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决定。如果说盗梦空间里影响你的决定的方式是进入到你的梦境里,那太费劲了。现实生活中,你只要接受推送,浏览推送。就完成了。所以说交给百姓投票,是一种“伪赋权”。

    所以说,未来掌握信息数据的人也许会真的站在权力顶层。注意,是掌握数据的人不是分析分析数据的人。

    乱扯一句,联想到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Neo-liberalism)。一直被诟病的一个弊端就是摧毁民主。又想到片名,uncivil war “civil”本身是有“公民”的意思的。“无理之战是”一种翻译。“民主的崩塌”,也是一种。

    【详细】
    9905716
  • 圆首的秘书
    2020/2/2 16:39:24
    一个关于胜利的难题

    今年,由康捷米尔·巴拉戈夫执导的影片《高个儿》代表俄罗斯参加了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前身是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尽管今年强手如林,但于笔者而言,《高个儿》仍有很大希望凭借其高超的导演水平和强烈的视觉呈现进入最终的短名单,最终结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巴拉戈夫作品不多,但起点可不低,他师从俄罗斯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俄罗斯方舟》),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确乎能够看到索科洛夫的影子

    今年,由康捷米尔·巴拉戈夫执导的影片《高个儿》代表俄罗斯参加了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前身是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尽管今年强手如林,但于笔者而言,《高个儿》仍有很大希望凭借其高超的导演水平和强烈的视觉呈现进入最终的短名单,最终结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巴拉戈夫作品不多,但起点可不低,他师从俄罗斯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俄罗斯方舟》),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确乎能够看到索科洛夫的影子:沉重的主题、极度风格化的色彩、对主流价值的叛逆、对电影文学性和诗性的关注……他的第一部长片作品《亲密》(又译“狭隘”)就入围了2017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且在法媒中获得了一致好评(法国电影网站AlloCiné媒体评分4.1)。实际上《高个儿》也只是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而这部电影甫一出现在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入围名单中便颇受关注,最终也获得了这一单元颇为重要的最佳导演奖。由此看来,年仅28岁的巴拉戈夫的确已经在戛纳“亲儿子”之路上越走越远,一些影迷戏称其为“俄罗斯多兰”也是所言不虚。

    虽然作品不多,但从这两部来看,巴拉戈夫一以贯之的是对女性地位的表达:《亲密》里的女性被自己的家人出卖,为了将被绑架的儿子赎回,父母甚至意图将女儿嫁给一户富人家庭以换取礼金,俄罗斯女性的地位和生存状况可见一斑;而在《高个儿》当中,女性的身体仍然成为某种可以交换的“物品”:我们从一名女官员的口中我们才得知,二战期间奔赴前线的女兵(女主角玛莎也是其中一员)并不全是上战场打仗,她们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在后方充当男性士兵的慰安妇,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二战中苏联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建立在男性身体的牺牲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对女性身体的蹂躏之上的,这是编导对卫国战争的一种“政治不够正确”的新阐释。从当代的《亲密》回溯到二战结束后的重建时期,巴拉戈夫似乎为他对俄罗斯女性命运的书写找到了一种历史的连续性和纵深感。

    不过,《高个儿》也不完全是站在弱势女性的立场上对俄罗斯的历史和社会进行某种单一向度的批判。事实上,片中的女性形象非常立体丰富,一些女性是如此的自主和清醒,以至于很多面对她们的男性成为了真正的弱势群体。在全片最值得玩味的的一个段落中,玛莎来到男友亚历山大家中,准备和他的父母见面、订立婚约,然而在政府中担任职位的母亲却完全不同意二人结合(有趣的是,父亲则一直不置可否地坐在“主位”上吃饭,只是在最后才说了一句“把门关好”),这既是因为她对于战争期间前线出现的慰安现象心知肚明,对玛莎的“为国捐躯”敬而远之,但更重要的是,她因为二人共同的女性身份而对玛莎抱以极大的同情(虽然是一种冷酷的同情)。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情感经验,也真情实意地向玛莎透露亚历山大根本无法担负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直到最后,亚历山大倍感羞辱,拍案而起夺门而出,一场大戏不欢而散。女性之间生动细腻的互动,可以说把整部电影带向了一个更为真实而暧昧的境地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人性是何等复杂矛盾。

    更进一步说,巴拉戈夫的高明之处也在于,他并没有试图把片中的任何人物塑造成单纯的受害者,而是让所有人成为整个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可以看到,在整个故事当中,玛莎固然是战时慰安制度的受害者,但她反过来也在对自己的挚友“高个儿”施暴,强行要求她与医院的医师为自己生孩子,给对方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创伤;“高个儿”本人看似无辜,却先是在其PTSD病发时无意之间闷死了玛莎的孩子,然后又“解脱”了一名全身瘫痪的士兵,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医师的“同谋”。应该说,《高个儿》所展现的是一种相互戕害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畸变的伦理关系表征了战后初期整个苏联社会的残缺和崩溃,不管是生理上的、精神上的,还是个体的、国族的,这也使得这部作品在格局上更显宏大,立意上也远比上一部更加发人深省。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巴拉戈夫今年的这部影片都比以往更加大胆:影像风格更加极致,光影对比更加明显,油画质感异常浓烈,全片使用了极度鲜明的红绿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营造出一种令人不安和压抑的反常氛围,在一个场景中,鲜绿色的油漆从墙上流下,就像是墙壁上渗出绿色的血。隐晦曲折的叙事再次加强了这种不安和反常感,各色人物怀揣着自己的前史进入画框,每个表情、动作,每句短小的台词看似细微轻盈,一晃而过,实则又另有所指,整部影片看下来给人一种讳莫如深的感觉(所有这些特质,都很难不让人联想起他的老师索科洛夫)。巴拉戈夫还在影片里安插了很多非常值得玩味和深思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又编制成线索,等待观众自己去组合、发掘和阐释。

    譬如对于玛莎腹部那道伤疤的成因,片中从头到尾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如果真的像玛莎晕倒之后对医师所说,仅仅是被弹片划伤,她何以在公共澡堂里面对高个儿的询问时沉默不语?这难道不是某种保家卫国的荣誉证明?联想到之后玛莎在男友家中提及自己一次又一次堕胎的后方遭遇,提及自己换了一个又一个男友只为更好地生存下去,而她又从未被告知自己的子宫已被切除,我们似乎大体可以拼凑出一个新的答案。诚然,我们得到的也只是模糊的“多义”,是一些无从确证和考察的猜想,但这些猜想的共同指向,是比玛莎所言更为残酷的现实。

    也正是基于这种战后苏联社会现实的“残酷”,我们才明白从战场归来的玛莎为什么一定要费尽心思想借高个儿的子宫生下一个孩子——因为“孩子”是希望的象征,无论对于一个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还是对于一个正准备从废墟中重建的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无比重要。她甚至不惜挑战伦理和道德的底线来完成这项既是生理层面又是象征层面的“生育”,即使这种对生命延续的极度偏执带来了一连串的悲剧,把所有无辜者全都牵连了进来。从失去子宫到陷入疯狂,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玛莎的遭遇是一则暗示了二战之后苏联命运的终极寓言。巴拉戈夫似乎是在向他的观众寻求某种答案——希望固然是美好的,但畸形的希望值得去追求吗?如果说二战是一场必须要赢得的战争,那么善良美好的人性又应该在何处安放呢?

    这又让人想起S.A.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二手时间》里发出那句颇让人深思的疑问:“我想住在哪里?一个伟大的国家,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这个问题也许不难回答,但对于那些真正经历过胜利的人们来说,却成为了一个永久性的难题。

    【详细】
    122082586
  • 橘这这
    2016/12/20 18:33:48
    考虑到挖大坑后期可以拍好多季慢慢圆这个一贯尿性,我站女主是天使这一队
    科幻还是悬疑,两条线的证据都不少
    显然编剧给大家两条线的想象都预留了足够多的证据。
    我觉得,书那里可能是把大家拉向女主是精分的最主要的一个线索。但是如果书是那个受害者过度医生放进去的,就另当别论了。想想医生会在那个时间大半夜出现在女主家里,本来就很不正常。而且他的误导性言论也不像一个医生发现有闯入者之后的行为,更像是故意那样让四人斗舞团不相信女主。
    想起学霸小哥哥在厕所里照镜子竟
    科幻还是悬疑,两条线的证据都不少
    显然编剧给大家两条线的想象都预留了足够多的证据。
    我觉得,书那里可能是把大家拉向女主是精分的最主要的一个线索。但是如果书是那个受害者过度医生放进去的,就另当别论了。想想医生会在那个时间大半夜出现在女主家里,本来就很不正常。而且他的误导性言论也不像一个医生发现有闯入者之后的行为,更像是故意那样让四人斗舞团不相信女主。
    想起学霸小哥哥在厕所里照镜子竟然看到了自己变成Homer而头上也有疤痕。要么是OA根据同样在球队的学霸哥哥编纂了Homer,同时小哥因为打球有疤之后她也编纂了Homer的疤痕。要么就是已经去到另一个世界的Homer在这个世界与学霸小哥哥有某种关联。就好像那个医生也许跟另一个世界的Hap医生也有关联,所以在使坏。不过Homer确实是存在的,女主搜到Youtube之后那么开心地落泪。不像是从荷马史诗编完故事之后跑去Youtube搜完了哭那么无聊。
    另外女主从医院起来就叫自己OA,也不会是看完了Angels那本书才叫自己Angels的吧。书也不在医院。
    总的来说更倾向相信女主这一条线。
    另外如果一切都是女主神经病,那不就是是加长版“非常嫌疑犯”了吗?看着啥编啥编了一个好故事来疗伤?
    看本季片尾女主醒来就喊Homer,虽然也容易推理为确实到了另一个世界见到了Homer。但是编剧愣是给你写成现实中女主意淫的Homer本尊出现在医院了也可以。安排这样的结尾也是想给大家想象的空间吧,而且在最后才安排一箱子书那个线索也是想让大家误会女主神经病,但是又安排了医生不合时宜的出现以方便日后往回圆。
    无论如何,不觉得Netflex拍加长版“非常嫌疑犯”可以拍超过一季,考虑到挖大坑后期可以拍好多季慢慢圆这个美剧的一贯尿性,我站女主是天使这一队。
    想想后面编剧要构建一个多维空间世界的构想和空间旅行的宏大世界观就心疼他呢。比心。
    【详细】
    8242812
  • 神的法度
    2016/11/2 19:58:51
    《育婴室》&朱一龙:给他一双眼,他能给你一个世界
    相信《育婴室》中的蒙少晖给大家留下了一些印象。他明明有一个偶像派的底子,颀长的身形,棱角分明的侧颜,像湖水一般幽深的眼眸(笑),然而,至今为止,我没听到有路人观众评价说男主角好帅!(当然粉丝滤镜不算。)他不仅不帅,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病人,敏感而纤细,冲动而易感,眼神里时刻流露出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仿佛一碰就会崩坏。

    这样一个人却有一种执着,去自我补完的执着。失去记忆的自己是
    相信《育婴室》中的蒙少晖给大家留下了一些印象。他明明有一个偶像派的底子,颀长的身形,棱角分明的侧颜,像湖水一般幽深的眼眸(笑),然而,至今为止,我没听到有路人观众评价说男主角好帅!(当然粉丝滤镜不算。)他不仅不帅,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病人,敏感而纤细,冲动而易感,眼神里时刻流露出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仿佛一碰就会崩坏。

    这样一个人却有一种执着,去自我补完的执着。失去记忆的自己是个不完整的个体,这种缺失感让他没有归宿感,即便有了快结婚的女朋友,他还是要回到那个古旧阴森的临塘镇寻找自己的过去。越来越鲜明的幻觉,越来越恐怖的画面,他害怕吗?当然。但与其说害怕,他更决绝。这就如同一个在烈火上炙烤的人,他宁愿找到一把刀然后割喉,好给自己一个痛快。被精神幻想和内心的恐惧双重折磨,蒙少晖的故乡之旅带着自我毁灭的潜意识。

    正因为如此,蒙少晖的眼中只有死亡与痛苦,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眼前出现儿时的自己与母亲相拥的幻觉,他的眼里只有悲伤。看到阴暗的角落里自己幼年的涂鸦,他眼里只有惊恐。看到妹妹的无助和母亲的绝望自杀,他眼里充分了愤怒却又满是无力感。明明知道真实的世界是残酷而冰冷的,但是他还是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去等待一个答案。

    人最大的本能就是活着,他虽然想用自毁来结束这种濒临崩溃的痛苦,但最终他的脚步依旧是步向希望,实现自我救赎。在我看来,他的潜意识里是知道自己有罪的,所以他才那么执着要去了解真相,然而当真相血淋淋地摆在面前,他经过噩梦的洗礼才发现自己应该活在当下,最终选择了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吧。

    没有潇洒的身姿,没有酷炫的技能,就像中文主题曲《我会等》,蒙少晖在一个稍显平淡的故事里诉说着惊恐万状的人生,而所有的恐怖,所有的残忍都寂静如诗,只是在他一个人的脑海里翻涌,让我们心疼。朱一龙这位演员再一次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他可以很呆萌,如生活中的他自己。他可以很鬼畜,如《情定三生》中的迟瑞少爷。他可以很腹黑,如《新萧十一郎》中的连城璧。他可以很小市民,如《家宴》中的冯豆子。他也可以很荒诞,如《王明阳》中的朱厚照。他还可以很孤傲,如《新边城浪子》中的傅红雪。

    也许他还没有一个让全民共识的经典角色,但他的魅力却在于他的无限可能性。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他的每一个角色不仅性格迥异,连妆容都千差万别,完全不像同一个人。在和小伙伴的交流中,才渐渐发现,关键在于他的眼妆。眉毛的不同角度,眼线的不同画法,就能勾勒出完全不同的眉眼。他就像一张白纸,可以让你创造出各种经典形象,却不会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下一次他又是全新的自己。有了这样的外部条件,再加上他眼神的演绎,正所谓形神兼备。他的每一个眼神都是一句话,每一丝情绪都能在他的眼睛里找到痕迹。只要给他一双眼,他就能带你走入完全不同的人物世界。在每一个角色里,他最大的限度地忘却自己是谁,抹去所有属于朱一龙自身的东西,让自己彻底成为剧中人。也因为如此,他是活在“GIF”中的帅哥,静态截图里的他并不那么出彩,但一旦动起来,他就魅力四射,因为加持了角色自身的光环,成就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育婴室》里面的蒙少晖,一个带着情感创伤的画家,瘦得有些脱了形,没有半点高冷的把妹气质,剩下就是一种分裂感,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你却想紧紧把他抱在怀里,抚慰他内心的疼痛。此时,我又想起了傅红雪,他同样有着病态,狭隘,自私的一面,但却让人恨不起来。因为无论是傅红雪还是蒙少晖,他们都是真实人性的体现。在当下这个浮华、偶像、包装的世界里,特别希望能够被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演技所打动,这样才有心的共鸣。

    也许蒙少晖心中的确有一个恶魔,但谁又能指责他?我们自己,谁又能保证在那种环境中能做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们与他的区别,只是我们足够好运,我们没有被放置在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中,来吊打我们的良知。蒙少晖究竟还配不配得到幸福?这个问题太深奥我不想回答,但他一定得到了在座观众的原谅。
    【详细】
    81541667
  • 2022/8/28 22:04:45
    “接受是一件很难的事”
    “影视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 番外篇确实要比失去灵魂的第三季要好看的多,我觉得这可以是第四季最好的引子,但是再也不会有第四季了,可惜他们本该有个完整的大学四年。 说点剧情之外的,主演导演被换注定了这一季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剧本可能还是原来的剧本,但是剧本之外的...  (展开)
    “影视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 番外篇确实要比失去灵魂的第三季要好看的多,我觉得这可以是第四季最好的引子,但是再也不会有第四季了,可惜他们本该有个完整的大学四年。 说点剧情之外的,主演导演被换注定了这一季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剧本可能还是原来的剧本,但是剧本之外的...  (展开)
    【详细】
    14613215
  • 乌加特之眼
    2023/1/26 12:53:23
    《旺角揸fit人》:吴镇宇的黑色狂想曲
    14937165
  • 帕拉
    2013/6/15 19:04:01
    人性的深渊,残酷的剖白
    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鲁迅
    人性善恶论,如同蛋生鸡鸡生蛋般的争论得喋喋不休,却总是没有公认的结果。不管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如何思辨阐述吆喝,善恶就一念之间,人性的抉择总没有那么光明磊落。
    当天朝还在为《天注定》是否如期上映持怀疑态度,对《无人区》无限期延映,《天浴》《老井》《活着》等遭遇禁片待遇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却用电影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丑恶一面,揭开了表
    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鲁迅
    人性善恶论,如同蛋生鸡鸡生蛋般的争论得喋喋不休,却总是没有公认的结果。不管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如何思辨阐述吆喝,善恶就一念之间,人性的抉择总没有那么光明磊落。
    当天朝还在为《天注定》是否如期上映持怀疑态度,对《无人区》无限期延映,《天浴》《老井》《活着》等遭遇禁片待遇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却用电影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丑恶一面,揭开了表面光鲜下的血肉模糊,这本就不是人性的拷问,只是想让观者看到社会与人的黑暗侧面,这种剖白固然残酷,却是跨过这道深渊至关重要的手术。
    谈到人性,过于沉重。但是只有看到了伤痕,才能对症下药,等待结痂之后继续前行。看了几部电影很有感触,不管是影片的艺术价值还是引起的人性思考都值得跟大家一起分享。

    家丑外扬
    “家丑”永远是一个敏感词,何况是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庆典》(另译为《家变》)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表面风光无限的大家族的惊爆丑闻。导演将深藏于家庭内部的人性恶劣行径揭示在众人面前,迎接这一惊天逆转的是观者的瞠目结舌。
    一家之主父亲的60大寿,三个儿女从各地各怀目的赶了回来。与以往的奢华盛宴不同,这次大女儿的自杀而死让这次的聚会暗流汹涌,一触即发。在给寿星老爸说祝词的时候,乖乖的大儿子克里斯汀却一语道破父亲的猥琐之事。在场嘉宾完全搞不清状况,这是玩笑,可是玩笑开大了吧?不是玩笑,那得是多大的丑闻,父亲竟猥亵自己的两个孩子。宴会一下子冰冷了,客人懵了。弟弟极力维护父亲的威严与家族荣誉将哥哥赶出家门,妹妹虽然发现了姐姐自杀的真正原因,抑制不住哭泣的泪水,也终究是隐瞒事实。作为母亲,从来就知道丈夫的肮脏行为,却不为所动,对孩子不闻不问,对丈夫放任纵容,维护家庭一派祥和的气氛,努力做一个完美的贵妇才是她的目标吧,看到这我连唾弃都觉得苍白,这是母性吗?这是人性吗?
    影片探讨了上流社会奢靡的生活状态以及疏离的人际关系。有聚会大家都来参加,但有几个人带来了真正的祝福,聚会的目的可能是攀龙附凤,可能是卖弄风情,聚会成了欲望与金钱的代名词。当听到主人家丑闻时,众人只是置之度外,风波平息后,又继续狂欢,仿佛这一切从未发生,就像罪恶从来没有降临过人间,这是享乐主义的上流社会投影。本片的群戏堪称经典,生活化的表演,听到几次的惊人言语的反应都惊艳影坛。
    可能大家没听说过《家族庆典》,但一定知晓《狩猎》,两部作品都出自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之手,同样是探讨人性的作品,但显然《家族庆典》与《狩猎》的拍摄手法上有很大差别。这里不得不提到Dogma 95(链接),Dogma95又或Dogme95,译为“道格玛95”。道格玛95是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汀·莱文等于1995年发起的电影运动,该运动被称为道格玛95共同体,其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和后期制作修改及其它发明的自由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为进一步实现该目标,冯·提尔和温特伯格发展出了道格玛电影必须遵循的十条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纯洁誓言。
    《家族庆典》是第一部Dogma 95作品,是1998年的戛纳评审团大奖得主。时光和豆瓣的评分都不算太高,我却非常喜欢这部作品,也许是遵循“Dogma 95”十诫的原因,影片的效果完全的返璞归真,不经雕琢的生活化表达也使电影更贴近真实现状,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手持摄影的晃动的镜头,有身临其境之感,把焦躁不安的气质完全展现。
     
    部分人的民主
    “民主”多么响亮的词汇,然而当偏见占据上风,民主也就成了强势力量恃强凌弱的护身符。始终忘不了《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当一切真相大白后,一群白人评审团竟然依旧认为无辜的黑人有罪。
    孩子作为这个故事的亲历者与讲述者,目睹了这个略显残忍的故事。这是一个对黑人带有绝对偏见的国家与年代,黑人天生就是卑贱的,是无耻下流的。普通的黑人尚且遭到趾高气昂的白人的压迫,更别论被指范强奸罪的黑人。白人律师作为黑人的辩护人,也遭到了一众白人的黒眼,尤其是原告方的冷嘲热讽,恶言相向,甚至唾沫星子,孩子的安危也受到威胁。当律师辩论完后,空旷的的法庭反衬出他的孤独与落寞,律师的儿子吉姆目睹了这一切,目睹了这太不符合逻辑太不符合法律太过黑暗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回到家他哭了,不只是为父亲无功的劳碌与承受,也是为他道德世界的倒塌。
    所谓民主的国家,民主却只是白人的民主,当偏见根深蒂固,那种人性扭曲完全的暴露在观者面前,令人不寒而栗。对黑人的围追堵截,恶意侮辱,直至将其逼入绝境。最可耻的是白人女性在圣经面前发誓后,却信口雌黄,即使事实白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但她还是一口咬定是黑人的犯罪,因为白人引诱黑人必定会遭致众人的讥讽,她没有勇气承担坦白的后果,却将黑人推至深渊。这场审判,白人似乎取得了胜利,却是人性的失败,民主的失败,制度的失败,时代的失败。
    电影中的英雄的律师形象由好莱坞绅士代表格里高利·派克饰演,那场长达九分多钟的法庭辩护戏,激昂的台词更像是他的肺腑之言,全无表演痕迹,这一幕征服了我,不管是派克炉火纯青的表演,还是激昂正义又略带祈求的发言都震得我有一股流泪的冲动。
    《杀死一只知更鸟》改编自普利策奖得主哈柏·李的同名小说,这是一部前面看来略显沉闷,但是很快会渐入佳境的电影。它有一股神奇的吸引力,不管是强烈戏剧张力,还是格里高利·派克的表演都制造了异常的影片质感。影片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抽丝剥茧,其中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对时代的质疑的勇气,使这部风格老派的电影焕发了别样的光彩。在电影里,“知更鸟”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涵义,它象征着那些面临邪恶力量威胁的善良人性。

    孩子、流言能杀人
    提到孩子我们理所当然的想到纯真,然而在这个泛信息化的时代,天使般的孩子也变得不可捉摸,曾经天真烂漫的孩子,曾经不讲谎话的孩子似乎在离我们远去。《狩猎》中幼稚园的小女孩一席谎言,打碎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也摧毁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孩子总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当一个孩子指认一个成年男人对自己有性侵害行为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相信孩子。影片中的男主角卢卡斯就遭遇了如此境遇。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感知他的为人极好,在邻里同事间口碑也不错。奈何本可以一笑置之的谎言,却弄得无辜的他百口莫辩。本来是一个小女孩生气时编造的谎言,像个雪球般越滚越大,受到了邻里,同事,警察,媒体等等的社会关注,然后谎言变成了真实。
    影片中,在平静祥和的气氛总是会发生惊魂事件,就像是这个世界不容忍美好,一出现温情就要打破。受到污蔑的男主角卢卡斯好不容易与儿子相会,在厨房敞开心扉交谈的时候,破窗而入的子弹,将从狱中释放回家后的卢卡斯的希冀打破。还有,雨夜中死掉的小狗是情感的爆发点,对小狗的埋葬更像是对现实世界的美好事物的埋葬。另外,影片结尾处本应该是个善意的结局,可是毫无预兆的来了另外一枪,这就是人性的狩猎,当你成为猎物就必然要接受死亡,你不死,猎人会继续攻击。
    影片中的几场戏具有极大的震颤威力,教堂里那气愤的,无辜的,控诉的,沮丧的,绝望的,鄙视的眼神,我想观看了影片的观众都不会轻易忘记。教堂里说谎的小女孩在唱颂歌,底下一众人在祷告,而无辜的人儿却有郁结于心的说不出来痛苦,不能不说这是极大的人性讽刺。
    看来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备受戛纳亲睐,第二次参赛的他的作品倍受赞扬,本片主演麦德斯·米科尔森也因为完美的表演登顶戛纳影帝。

    青少年成长
    青少年一直被称为未来世界的主宰者,而《告白》里折射出来的青少年犯罪,以及消极的处世态度未免让人对未来灰心。这部电影接触的较早,是我第一次看完后觉得寒冷刺骨的电影,当时的心灵震颤层度可想而知。
    影片《告白》以女教师风平浪静的讲诉自己女儿被班里两个同学杀害的来龙去脉开端,随着情节的推进,可以想象她当时看似平淡无波表面下的惊涛骇浪。她说可以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只是在他们刚喝的牛奶里加了艾滋病人的血液,于是乎加速了一连串的悲剧的发生。本以为老师终究是善意的,受到伤害的老师报复后离开学校会使事件告于段落,没想到老师竟是整个杀戮事件的幕后黑手。影片就是这样给了我一次次希望,然而又一次次浇灭我的希望,甚至影片的结束都没有放弃这个模式,让我耿耿不能释怀。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学校老师的指导,以及社会的呵护。然而如今的世界,家庭破碎、父母离异的家庭千千万,为人师表的老师也不是个个都正人君子,社会道德更是出现滑坡的迹象。家庭温暖的缺失,教育的不作为,社会的坏现象,这一切都是青少年悲观情绪和犯罪行为的诱因。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外界的引导至关重要,作为人类社会的未来,真心希望他们在阳光下成长。
    《告白》虐心程度超过我之前观看金惠子主演《母亲》的感受,是一部比恐怖片更令人心颤的影片。至少《母亲》中有强大母爱关怀,而《告白》中却是彻骨的寒冷。观影过程中,想努力搜寻哪怕丝丝的温暖,却始终一无所获,影片结尾希冀着能有一丝转机,尘埃落定之时却来一句:“开玩笑的。”泼了一身冷水。这一情节颇似《狩猎》的最后一枪,同样具有反思人性的作用。
    得力于原作小说推理的缜密性,本片的情节处理十分出彩。虽不知《告白》一片导演的意图是否是一意孤行的挖掘人心的险恶,但是滴水不漏的剧情,巧妙绝伦的构思,聪明的电影画面的运用,确实值得电影人顶礼膜拜。

    电影反映生活,电影里的残酷人性也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关于人性的追问,永远不会停止,但我还是相信人性本善。毕竟,人类是一个进步的向上的群体。
    【详细】
    6077398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