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1557
  • 大奇特(Grinch)
    2011/4/2 19:43:03
    观音山下醉生梦死
    尽管中国文艺片在这些年来呈现一片勃然景象,但多半不是卖弄情欲,便是过分戏剧化,真能探触出问题核心者并不多见,一直保持低调姿态的李玉可谓个中翘楚。多年前那部《苹果》激情四射、引人非议,这次的《观音山》便冷静沉重得多。李玉电影中的人物总是很饱满,她不拘泥于剧本,而是着力捕捉人物的真实性,尤其是女性角色,再由人物内而外拓展剧本的核心思想,舍弃戏剧性的情节,尊重剧中人的世故、持重和无奈,让他们默默地消化情
    尽管中国文艺片在这些年来呈现一片勃然景象,但多半不是卖弄情欲,便是过分戏剧化,真能探触出问题核心者并不多见,一直保持低调姿态的李玉可谓个中翘楚。多年前那部《苹果》激情四射、引人非议,这次的《观音山》便冷静沉重得多。李玉电影中的人物总是很饱满,她不拘泥于剧本,而是着力捕捉人物的真实性,尤其是女性角色,再由人物内而外拓展剧本的核心思想,舍弃戏剧性的情节,尊重剧中人的世故、持重和无奈,让他们默默地消化情感的苦果。
        
        
        
    「自由的向往」
        
    在很多人眼中,张艾嘉扮演的常月琴才是片中的主角,因为这个角色的以静制动,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直接影响了影片的走向。常月琴的潦倒晚景和三个年轻人的青春叛逆恰成对比,她失去的岁月,丧夫丧子及工作的失败,似乎都可以在同一屋檐下的三人中得到补偿。而她的人生经历、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左右着年轻人的感知。两者是相互牵引又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
        
    起初,常月琴甘心安身终老在这个充满伤感的空屋中,外在世界的一切对她来讲都已经不复存在。家是最能反映人物内心的映射,“囚禁”在这个破败萧条的家中顾影自怜,同时也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失去了“自由”,这里提及的“自由”不过是主观的情感意向而已,这个人被社会宣告失踪,却在后半段的观音山中找寻到自我。
        
    她一直保留着儿子车祸时那辆近乎报废的车,还经常躲在车里听那首出事时播放的歌曲《蓝莲花》,每到音质损坏的那一音节她便抽泣失声。我们知道这是她思念儿子的一种方式。莲花之于观音,《蓝莲花》也之于《观音山》 — 许巍的《蓝莲花》已经被无数电影用的烂俗。但是在本片中,它的歌词却更能贴近主题 —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地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正如歌词所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自由的向往,自由就在我们心中,一旦参透这些,自由的世界就是脚下的路。
      
    长年来消极的情绪积淀带来的阴影纵然无法驱除她心中的创伤,放不过她残留的生命。常月琴最后消失在观音山中,也许是跳下了山崖,也许是归隐在山林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她获得了解脱。如果说常月琴的第一次自杀是因为“孤独不是永远”的消极,那么第二次消失则是因为“在一起才是永远”的超脱。虽然在年轻人的热情感召下已经变得乐观,但乐观过后仍是孤独,她在心满意足之时熄灭自我,参透了和尚口中所谓“无生无死”对自己的人生定义:物质家园已经无法重建,只得寻求精神家园的重修。去极乐世界还是藏于观音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种重修的结果都可视为“在一起才是永远”的“自由”境界。生命就是这样,同样是被囚禁,生和死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片中的三位年轻人同样向往“自由”,但他们在影片前半段给予自由另外一种定义。离家出走对他们而言只限于身体上的自由,他们的心灵仍然是被禁锢的。因为自由无止境,所以逃往无尽头。无论如何逃亡,却依然逃不出自己的内心。常月琴的超脱,彻底改变了三位年轻人对“生命”与“自由”的重新认知 — 尾声处,三人再次搭乘火车启程,他们脸上泛现的是一股对生命的反思和微少却存在着的自由向往,我们能够看出,他们的人生也踏上了新的历程。加谬说过,“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正是人们有了这种不断的自我追问,才开始更加厌倦自己的生活状态,背叛自己的生活和阶层,追寻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状态。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在意、需要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生命的自由和生活的尊严。
           
        
    「精神的重建」
        
    影片伊始,随着丁波母亲遗像的撤下,我们了解到他父亲娶了一个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女子,父子之间矛盾出现;南风的父亲常年酗酒,冷漠妻女,在病倒后才回到母亲身边。但女儿依然不能原谅父亲;常月琴丧夫丧子,孤独终老,与死去的儿子相比,眼前三个年轻人却是如此虚度光阴。无论是亲近还是陌路的两代人,他们都缺少沟通,存在隔阂。但他们却又在无形之中微妙地融合在一起,毕竟都是心灵受伤者,需要彼此的慰藉。
        
    肥皂虽体型庞大,但内心却很脆弱,没有女人喜欢他,被人抢了钱还要女人帮着出头。他唯一的精神偶像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但是随着偶像的坍塌,他的精神世界也几近垮台。偶像在片中以符号化的形象过场,片名出现时定格的猫王照片,KTV里南风T恤上的梦露,肥皂T恤上的杰克逊以及那句“杰克逊都死了,还买什么单”。偶像已死,它们变为图腾成为一种符号化的精神领袖,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虽已消亡,但它们已经变得更加神圣了,它们与观音庙里师傅的真身一样,也是一种“精神重建”的表达。片中有许多破落衰败的景致(地震、观音庙、杰克逊去世、车祸遗留下的报废汽车)都是一种“心灵创伤”的隐喻符号,充斥着人们对旧时代的眷恋和惋惜,也对其脱胎换骨的“重建家园”寄予希冀(修葺观音庙、杰克逊T恤、焕然一新的车、重拾希望)。
        
    《观音山》具有李玉导演一贯游移于纪录片与剧情片之间的特质,再加之比《苹果》更频繁的虚焦更加突出了片中人物的迷失与不确定。影片着力表现人与现实的不断对弈,后重新界定人生观的问题。但仍有一些延伸的庞杂枝节无法一言蔽之,就像片中交叉的铁轨和疾速行使的火车,飞泻千丈的瀑布和湍急奔腾的溪流,都是人生路上的未知、流逝和变幻莫测,但静止时一切都已改观。

     

    by 2011.03.05
    【新浪潮.精品】2011/4期 Esse童鞋对本文有很大的的帮助
    【详细】
    48892374
  • 花二刀
    2011/10/22 22:05:55
    中国超人打小怪兽
    无意之间,发现了这部神作。
    中国式奥特曼顶着一大一小的鸡蛋眼大战冰河时期的怪兽!使用的招数有闪电拳、喷火弹、追魂腿 。
    怪兽们一个个囧囧有神,且十分敬业。当背景也欢快的蹦蹦跳跳。我要是快餐店老板一定雇佣他们发传单。多喜庆啊!
    “魔主”和“魔女”虽然是来自冰河时代,但穿的都很清凉。充分贯彻了“省”字当头的SB精神。
    总体看来这片子“天雷滚滚”烂的无比欢乐,但当年的主创们定然是
    无意之间,发现了这部神作。
    中国式奥特曼顶着一大一小的鸡蛋眼大战冰河时期的怪兽!使用的招数有闪电拳、喷火弹、追魂腿 。
    怪兽们一个个囧囧有神,且十分敬业。当背景也欢快的蹦蹦跳跳。我要是快餐店老板一定雇佣他们发传单。多喜庆啊!
    “魔主”和“魔女”虽然是来自冰河时代,但穿的都很清凉。充分贯彻了“省”字当头的SB精神。
    总体看来这片子“天雷滚滚”烂的无比欢乐,但当年的主创们定然是没想搞笑的。李修贤那张无比正义的警察脸从头板到尾。情节、台词也明显是按正剧走的。我很想知道当年的观众是如何看待这部电影的?貌似这片在当年也算是大制作,高科技的很!但是并没有卖座!
    --------------------------------------------------------------------------------------
    翻了下此片的创作背景。当年日本特摄片流行,邵氏跟风,混合将武侠、科幻抢占市场。
    导演是偶尔“披马甲赚外快”的华山华一泓;编剧是“三天交货,概不退换”的高产作家倪匡。武术指导是擅长设计“群殴”的唐佳师傅。如此题材、如此班底,必然是奔着票房去的。拍出来的效果也是天马行空、花哨可爱。至于深不深刻?开不开发智商?估计压根就没人想!
    而时至今日,这部当年的大烂片俨然已是中国邪典电影的NO1了,被众多影迷孜孜不倦的热爱着。能有今天的地位“必有原因”。
    华语影坛从来不缺少雷作,缺少的只是敢作敢为的导演。把装逼的时间拿出一半用到创作上也不会是现下的状况。明明就是奔着钱去的,还非要观众“感动”“思考”。难道观众都是去电影院“思考人生”的吗?商业片就要有商业片的样。何必“犹抱琵琶半遮面”。
    ------------------------------------------------------------------------------------
    并不是每一部烂片放上三四十年都会变成《中国超人》。科幻特摄题材今天怕是也没人敢碰了。为什么?这题材没逼可装。最怕的是尚未出师,一口气已衰了。连雷人都雷不彻底,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详细】
    5139911
  • 破词儿
    2018/12/13 23:40:56
    本文仅限于13号当天阅读
    晚宴,人都到齐了。 女主人换好了衣裳走进饭厅,支着一根食指清点餐桌边的座位,10、11、12,“13?老天爷。” 临时加进来一位宾客,先前定下的12人变成了13人,女主人质问身旁的女仆怎么回事,原是她的继子要来。她皱眉:我不要开13人的宴席,不吉利。 一脸猴急的神色,可眼见...  (展
    晚宴,人都到齐了。 女主人换好了衣裳走进饭厅,支着一根食指清点餐桌边的座位,10、11、12,“13?老天爷。” 临时加进来一位宾客,先前定下的12人变成了13人,女主人质问身旁的女仆怎么回事,原是她的继子要来。她皱眉:我不要开13人的宴席,不吉利。 一脸猴急的神色,可眼见...  (展开)
    【详细】
    9825223
  • 心路飞扬
    2021/2/14 17:44:33
    所谓“女巫”的受难记,拒绝撒旦,自救逃出升天
    满足了一应对女巫的直观印象。 变态的社会,一句出于求欢没得逞气急败坏后的主观臆断,竟然有这么多人迎合,还有长舌妇大喊口号,就这样将一个良家妇女变成了巫女。于是审判开始了,各种酷刑轮番上演,可是女主就是不愿承认自己是女巫,让那些冠冕堂皇的所谓圣人无计可施。社会...  (展开)
    满足了一应对女巫的直观印象。 变态的社会,一句出于求欢没得逞气急败坏后的主观臆断,竟然有这么多人迎合,还有长舌妇大喊口号,就这样将一个良家妇女变成了巫女。于是审判开始了,各种酷刑轮番上演,可是女主就是不愿承认自己是女巫,让那些冠冕堂皇的所谓圣人无计可施。社会...  (展开)
    【详细】
    1322321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