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61928
  • 项平
    2021/6/13 15:03:43
    “宋薇怎么没有来?” | 马克思原著课影评作业

    在去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里,阐教教主元始天尊高高在上,掌控时局,借大义以为己谋,遭姜子牙“撕下假面目”后亦不悔改;于全剧末,便只得由更加至高无上的鸿钧老祖来施以惩罚。观众或许一眼看出,在《天云山传奇》的片尾,也是由更“正确”,代表着新时代党的前进方向的“第一书记”,来惩罚曾被视为这一“秩序”代表的吴遥。而元始天尊和吴遥的反应可谓高度相似:表示惊惧,随后臣服。

    在去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里,阐教教主元始天尊高高在上,掌控时局,借大义以为己谋,遭姜子牙“撕下假面目”后亦不悔改;于全剧末,便只得由更加至高无上的鸿钧老祖来施以惩罚。观众或许一眼看出,在《天云山传奇》的片尾,也是由更“正确”,代表着新时代党的前进方向的“第一书记”,来惩罚曾被视为这一“秩序”代表的吴遥。而元始天尊和吴遥的反应可谓高度相似:表示惊惧,随后臣服。

    《天云山传奇》上映五年后,另一部纪实政治电影《T省的84-85年》也被指出类似弊病。在“党大还是法大”、“法治”(rule by law,用法律来治理他人)还是“法制”(rule of law,建立法律制度)之间择后者站队,似乎实为80年代伤痕电影的一大主旋律。法律看似忽然得到了胜利,然究其背后推手,却总只是党内另一批政治力量在活动,是另一崭新政治路线在谋求“新的胜利”。于是许多人纷纷创制文艺作品,画出最好看的“新时代”脸谱,要在电影里把过去的丑恶一棍子击昏在地,继而两头都有了交代。

    但谢晋不愿给出这个交代。

    电影细节中,那隐隐约约对这一主旋律“胜利”叙事的不满,是可被窥见的。试举两例。吴遥也曾被打入牛棚,而这一幕直到影片将近结束,才通过宋薇的讲述,配以一个平行运动的中景镜头(而非以特写来凸显其落魄),来将此文革往事呈现。为什么要在临近片尾处再添波澜呢?汪曾祺回忆文革时为江青创作样板戏,反派人物,丑恶言语,是不必给他们留出人性空间的;要悔改,找党,找正面人物去。与之相反,谢晋不仅要给吴遥写清楚这一条人性中潜藏的悲剧来路,而且似乎更是想说:有了什么什么经历,这些通通不是你今后整人的借口。这一感慨,于经历年代末风波的北岛一代诗人眼中再度重来。

    “宋薇怎么没有来?”这是冯晴岚病卧榻中、弥留之际的虚弱疑问。在剧本设计上,这使本已合拢的故事线,像沥洗白菜一样忽地被拿出水,洒落晶莹莹的大片水花;宋薇一来,便是用“总结思想”的几串草绳胡乱困扎,拍完了,白菜垒垛,拿去卖了,那样便不好看。即使是“反思三部曲”中的这样一部《天云山传奇》,谢晋仍不愿意将自己的反思草草售出。他再也不讲罗群今后的事情,不再讨论罗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吴遥;回头自宋薇处起笔,速写了小学儿童们手中的鲜花,感叹“失去的,永远是失去了”,复展开新时代建设的腔调熟悉的蓝图画卷。

    宋薇走后怎样?这似乎才是谢晋借晴岚之口抛出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天云山传奇》才得以被称作谢晋的“个人电影”。这些思想上的张力,与人物台词的反日常化结合起来,体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失语”:他笔下的人物,再也不能用他们的语言来叙述未来了。谢晋期待着新语言的来临,正如晴岚临终之际,期待着故人的到来。

    【详细】
    136071228
  • 尤里卡
    2021/1/30 18:00:37
    意识形态腹语术

    作为谢晋“反思三部曲”的第一部,《天云山传奇》大致完成了“新时期”中国主流电影的性别叙事与政治叙事模式。影片通过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借诸“意识形态腹语术”,反思了那段不堪回首却又不该忘记的历史,体现出创作者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与沉重的自我忏悔意识。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在那段政治生活极为不正常的年代,许多像罗

    作为谢晋“反思三部曲”的第一部,《天云山传奇》大致完成了“新时期”中国主流电影的性别叙事与政治叙事模式。影片通过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借诸“意识形态腹语术”,反思了那段不堪回首却又不该忘记的历史,体现出创作者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与沉重的自我忏悔意识。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在那段政治生活极为不正常的年代,许多像罗群这样真正的共产党员无奈成了历史暴力的承担者与政治运动的受害者。《天云山传奇》将镜头聚焦在反右运动,不讳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以赤诚的姿态与热忱的情感,直面那段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在弗洛伊德看来,悼亡是为了遗忘与埋葬,让幸存者延续自己的生命。同时,悼亡作为特定时期(“文革”结束初期)创作者不约而同的创作主题和书写路径,也暗含着一种十分有效的文化政治功用(如影片结尾冯晴岚的新坟)。但对于那段历史,我们不应遗忘与埋葬,而是反思与纪念。置言之,我们不仅仅是被特定年代“审判”的被动角色,我们也可以“审判”特定年代。

    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清醒与警惕,坚持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绝不可尺蠖般在循环往复中重蹈覆辙。这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规训,要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敢说真话,敢讲真理,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让我们的政治生态更加优化,早日实现我们党伟大的目标。

    【详细】
    13176629
  • 东方不睡
    2020/2/27 21:20:39
    这样的电影,我们再也没有了

    1.封建守旧势力非常顽固,他阻挠一切进步思想进入天云山。他为自己歌功颂德,好像咱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再也不能发展了。2.党委书记给知识分子牵马?他新鲜花样太多了,会不会引起别人议论?3.你爱他,就该探究他的灵魂。4.——听说特区党委把你尅了?——是,说我讨好知识分子,有失政委身份。5.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官大,架子也大,连说话的真理价值似乎都大了,这不是正常现象。6.这个白马,也

    1.封建守旧势力非常顽固,他阻挠一切进步思想进入天云山。他为自己歌功颂德,好像咱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再也不能发展了。2.党委书记给知识分子牵马?他新鲜花样太多了,会不会引起别人议论?3.你爱他,就该探究他的灵魂。4.——听说特区党委把你尅了?——是,说我讨好知识分子,有失政委身份。5.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官大,架子也大,连说话的真理价值似乎都大了,这不是正常现象。6.这个白马,也和某些人一样,好(去声)欺负怕它的人。7.你这么着急找这份材料,是不是有哪位首长吩咐了?哦,吴尧书记打电话来了?要不就是,有什么重要人物有暗示?8.宋部长,有几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讲。你是吴尧书记爱人,我是他的老部下,我觉得,我们要认真领会吴书记的指示。吴书记的指示是最明确的,不予复查。这不仅因为,这个案件当时是吴书记亲自处理的。就罗群本身来说,他的那些问题也是不能平反改正的。……当然,现在看来他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总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吧?……要考虑这件事的后果。8.我悲观过,也失望过,可是后来我想,有人把我开除了,但革命没有开除我,人民没有开除我,我自己更没有开除我自己。我想,要在可能的范围里,继续努力,为党工作。9.——你知道你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吗?你的家庭怎么看你?社会又怎么看你?你们怎么生活呢?靠你们的几十元工资吗?还有,你为什么要背上这么沉重的十字架?——我要去看罗群了,他现在正病着。再见吧,谢谢你。10.——沉重的包袱,我一个人背,一个人背。——走吧,傻子。我现在身上还有五块钱,五块钱结婚,也够了。11.我们的生活是清苦的,甚至可以说是穷困的,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是昂扬而丰富的。12.我一开始就告诉你了,即使今天就离开人世,我是幸福的。宋薇同志,你呢?……再见,我青年时代的朋友。13.这么多年来,我怕犯错误,怕挨批评,怕被人瞧不起,我丝毫也没有敢想过要独立思考,丝毫也没有啊。14.——她说,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快死了,她很难过。妈妈,那个人是谁呀?——一个女人,一个不可多得的女人,你妈妈远不如她。15.人家整你是错的,你整人家就是正确的,有这个道理吗?16.吴尧同志,你就这样对待人呢?你现在不能随便整人了,就整自己的老婆,太可怕了!17.不要这么说,是你给了我最宝贵的——革命的理想、信念、情操和爱情。18.我望着他们,我忽然感到羞愧,我在想些什么呢?失去的永远是失去了。人生应当有更高的境界,有更重的需要我完成的任务。(以上皆为影片台词,前面加破折号的是对话。)摄影、美术、剪辑俱佳,尤其运镜非常喜欢。那时候的海报也好看。人物扎实,人物关系紧凑,故事完整、流畅,且自始至终与人物及人物关系严密黏合。表演真实可信,细节动人,尤其对人性细微处的表达传神,无论阴暗或温暖。不回避问题,同时也给人希望。这样的电影,我们再也没有了。

    【详细】
    123081179
  • 张房房
    2018/7/26 21:58:50
    看电影《天云山传奇》有感

    仍旧为传统的东方人伦故事结构,以家庭悲剧来展现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教化。仍旧延续着进步电影运动的传统。影片的展开与情节的推动,开始用女主的视角来作为讲述主体进行,而非直接用大段解说词表达,有进步性。影片有通过直接的对比,人物的视角交叉来进行导演意识的表达,如二主不断呼喊着男主的名字,画面表现为男主转头看着镜头,似乎男主能听见女主的呼唤,似乎两人的心灵交流在继续。影片仍旧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意识的宣

    仍旧为传统的东方人伦故事结构,以家庭悲剧来展现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教化。仍旧延续着进步电影运动的传统。影片的展开与情节的推动,开始用女主的视角来作为讲述主体进行,而非直接用大段解说词表达,有进步性。影片有通过直接的对比,人物的视角交叉来进行导演意识的表达,如二主不断呼喊着男主的名字,画面表现为男主转头看着镜头,似乎男主能听见女主的呼唤,似乎两人的心灵交流在继续。影片仍旧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意识的宣传的产物。同时,令人欣喜的是,影片用了声音转场,当路人告诉上帝视角,男主的名字时,画面立刻转接到女二回忆着呼叫男主的名字。同时,影片还通过塑造男主的隐秘性而增强悬疑,吸引人继续看下去。影片未完全摆脱戏剧与文学的影响,演员戏剧化表演与影片开头大段内心独白。也展现了时代在变,我们的思想也应该随之改变的意识,上帝视角说我们要突破,人与人之间不要有太多戒备,虽然上帝视角与女主第一次见面。上帝视角也参与到叙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有意识的镜头去表现人物感情,如桌前酒杯不断碰撞,呯呯呯的声音使女主感到心烦意乱。与《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一样,都是女主的姐妹或女性朋友来辅助展开叙事。罗生门叙事,女主的客观叙事,女二与男主分手的回忆叙事。把握观众心理的大众化叙事,与弱化的影像表现。影片仍旧呈现出的中华民族的脆弱精神特质——阴柔之美。

    【详细】
    9543576
  • 别问我是谁
    2017/8/26 11:29:51
    过去的不会重来,抛弃包袱向前看

    影片结尾谢晋导演的升华令我念念不忘,宋薇在二十年后重上天云山,她似乎是想挽回当年的爱情和友情,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冯晴岚已经不在人世了,而罗群也被平反昭雪,恢复了工作,并且好像找到了新的伴侣。终于宋薇没有鼓起勇气和罗群见面,而是悄悄的躲了起来……或许善良的冯晴岚根本就没有怪过宋薇,可如果宋薇与罗群再次见面,罗群会原谅她吗?就算罗群原谅了她,她还能和罗群在一起吗?我们不得而

    影片结尾谢晋导演的升华令我念念不忘,宋薇在二十年后重上天云山,她似乎是想挽回当年的爱情和友情,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冯晴岚已经不在人世了,而罗群也被平反昭雪,恢复了工作,并且好像找到了新的伴侣。终于宋薇没有鼓起勇气和罗群见面,而是悄悄的躲了起来……或许善良的冯晴岚根本就没有怪过宋薇,可如果宋薇与罗群再次见面,罗群会原谅她吗?就算罗群原谅了她,她还能和罗群在一起吗?我们不得而知。我个人认为,于情于理罗群原谅宋薇很容易,但还和她交往在一起很困难。爱情就是这样,一旦错过就不在。任何事物只有等到失去了 才知道弥足珍贵。反右,文革那个疯狂年代,颠倒了黑白,泯灭了人性,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撕的粉碎。虽然冯晴岚品德高尚,人格伟大,但我们不可能要求那个时候千千万万像宋薇一样的弱女子都立场坚定不移,不畏淫威。毕竟她们也是极左路线的牺牲品。谢晋导演正是看透想通了这些,他才会在影片末尾呼吁当时正处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时期的人们:不管过去怎样,都抛去历史包袱,吸取经验教训,团结一致向前看!过去的不会重来,失去的一切也不可能挽回,一个国家一个党也好,一个家庭一个人也罢,对过往的伤心苦痛我们要铭记在心,但不是纠缠不放,更别幻想挽回损失,因为还有更大的事业等着我们去做;还有更大的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还有更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

    【详细】
    8775573
  • 会笑的昨天
    2016/1/31 12:17:39
    时代的脉搏
            《天云山传奇》是新时期电影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导演悲剧式地深刻提示出中国“反右“运动斗争以来在人民政治生活中,由于极”左“思潮盛行的严重后果。作品以可贵的勇气、胆识、社会责任感对这一历史作了深刻的反思。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关系来体现的。
       &nbs
            《天云山传奇》是新时期电影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导演悲剧式地深刻提示出中国“反右“运动斗争以来在人民政治生活中,由于极”左“思潮盛行的严重后果。作品以可贵的勇气、胆识、社会责任感对这一历史作了深刻的反思。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关系来体现的。
            影片中女主人公冯晴岚朴素崇高的人格与美好情操,在全片中浓墨的悲剧情景氛围中,淋离尽致地展现现出动人的鲜亮色彩。另一女主人物宋薇的刻画也非常成功。宋薇的形象意义在于:人们都可以看到她,像我,又像你,是一个有我、有你、又有她的角色。当作是一代人受蒙蔽、受愚弄,最后觉醒了的人物缩影。宋薇的觉醒转变正是当时社会民众思想觉悟解放的真实写照。
           影片反映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地上的曙光。
    【详细】
    7755463
  • 轻罗小扇
    2013/3/9 15:11:33
    很庆幸我看到了这部电影
           上周日去电影博物馆参观公益影展时,恰巧放的是这部电影。在这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天云山传奇》这个名字的时候,尤其是传奇两个字给我的联想是:难道是老的武侠片?眼前似乎都浮现出狄龙演的旧式武侠片的场景。而谜底随着电影的开始也很快揭晓,原来是讲旧社会文革时期的故事。
      &nb
           上周日去电影博物馆参观公益影展时,恰巧放的是这部电影。在这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天云山传奇》这个名字的时候,尤其是传奇两个字给我的联想是:难道是老的武侠片?眼前似乎都浮现出狄龙演的旧式武侠片的场景。而谜底随着电影的开始也很快揭晓,原来是讲旧社会文革时期的故事。
        我满怀期待地看完了这部电影,而电影不仅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旧电影也有这么有思想这么触动人心且发人深省的电影啊。
        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精神上来说,这部电影都是无懈可击的。人物形象性格相当丰满,演员演得也很到位,有革命、有思想、有小人物在特定时代里的感情、命运,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性的光辉,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虽然是老片子,但它对于人性的探讨、思想的启蒙直至今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很庆幸,我看到了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这弥补了我观影的一块空白。看着如今中国电影层出不穷的烂片,本来已经对中国电影比较失望的我这次终于又重拾了不少信心。。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讲究中庸之道,在中国更多的是跟随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凡事喜欢从众的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从小没有培养起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另一方面,中国还比较穷,对于基本的物质生活还没有保障好,谈何精神生活呢?政治里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对于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和精神世界的人而言,即使自己心里隐约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安全是第一位的,为了不让自己被孤立、陷入生活困境,只能紧紧跟随和依附别人、组织、集体或社会,一步步丧失自己的底线。事实上,学会保护自己没有错,但如果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那就很可怕了。这不仅对于个人,而且对于集体甚至于民族都有深远的意义。
        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是说话腔调有些做作,画面有些杂点,毕竟是老电影,1981年的,但瑕不掩玉。
    【详细】
    5804912
  • 忆故
    2012/11/27 16:54:14
    大写之前——看《天云山传奇》有感
            研究生生涯行将结束,两年多不着调的“研究”生活让我的专业学习兴趣从“一丁点”逐渐缩减到了“无”。我不知道这庞大的研究队伍里还有多少像我这样不务正业的,但我绝对算是不务正业队伍中名副其实的歪瓜裂枣一枚。对专业研究的真心畏惧和绝望,让我不得不劈腿去散步游荡,找点意思出来。这种散漫自由的状态换句时髦的话就是:
            研究生生涯行将结束,两年多不着调的“研究”生活让我的专业学习兴趣从“一丁点”逐渐缩减到了“无”。我不知道这庞大的研究队伍里还有多少像我这样不务正业的,但我绝对算是不务正业队伍中名副其实的歪瓜裂枣一枚。对专业研究的真心畏惧和绝望,让我不得不劈腿去散步游荡,找点意思出来。这种散漫自由的状态换句时髦的话就是:我是有些文艺气质的。是的,我也情愿被文艺。在大家搞研究搞学术搞文章等等各种搞都搞得风生水起烟熏火燎的时候我却有大把大把的时光用于消遣——看电影、看小说、逛网站等各种“闲”,而且隔三差五还来一次抑郁和虚弱无力。巴拉巴拉……废话真多,其实就是想严正声明我是一个有一些思想和文艺气质的有为无为青年。好,下面开始谈电影。
            谢晋执导的这部《天云山传奇》是我时隔两年后第二次观看。之所以还要动笔写一写就是因为与首次观看相比这次观影让我有了更多新的关于青春、理想、爱情以及人性的感悟。我也真心想把对这部电影的再理解收藏到我的成长记忆里,以告慰我终会一去不返的青春时代。
            影片是根据1979年发表的同名小说《天云山传奇》改编拍摄的,也正值文革结束后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转向的时期。影片故事也是在拨乱反正的新形势下浮现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和政治色彩。当然,我们以当下的视角和标准很容易把每个电影人物放进我们的道德谱系里去审视评判。特殊年代的极端氛围把每一个体的人性幽暗部分曝晒在阳光下,让它变得明晰可辨,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明显的道德分野。关于那个年代的人的一切似乎在我们的眼中都可以被理所当然地大写,罗群和冯晴岚们的屈辱、苦难、执着、理想、爱情等等我们都可以冠之以“伟大”,宋薇的懦弱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私无情,吴遥的麻木无情让我们咬牙切齿地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控诉和反思那个年代扭曲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但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反思我们人自身呢?环境和时代塑型着人,同样人也塑造着这个时代。执着和伟大、麻木和无情最终都让具体的个体来承担,时代和际遇只是大写了人,其实与善恶相关的某些人性因子甚至在人被大写之前就已经在了。看这部影片如果只停留在正义和道德的制高点,只会满足我们的控诉或感动的激情需要。其实在道德之外还有一条人性的逻辑线条横贯在故事里,让那些大写的人生不显得太过突兀而显得更加合乎理性,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冯晴岚为什么是冯晴岚而不是宋薇、罗群为什么是罗群而不是吴遥。下面我主要侧重于对电影人物的行为表现和人性特点进行关联分析,试图借助这部电影让人性的幽暗部分透些许光亮出来。
    两种真理
            在烟萦刺虻的一篇关于卡夫卡的博文里有这么一段关于真理的话:对人们来说,存在着两类真理,由知识之树和生命之树为代表,也就是能动原则的真理以及静态原则的真理。第一类真理关系到流逝中的时刻,第二类真理关系到永恒,正因为如此,第一类真理就在第二类真理中黯然消失。
            我觉得这段话用来理解冯晴岚和罗群最合适不过了。
            罗群就像一颗无所畏惧的赤子在执着追求着知识的真理,全身心投入到天云山的建设事业里,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光与热。在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追求真理、攀登知识高峰成为知识分子毋庸置疑的崇高人生理想选择。所以罗群是当之无愧的此类知识分子的楷模,知识的真理和对党和祖国建设事业的忠诚成为他的绝对信念甚至是生命之本。我想看过电影的大多数人都会为罗群对真理的执着精神所动容,对比当下知识分子的现状我们自惭形秽。但是如果电影要呈现给我们的意义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它就落入了俗套。这部电影是1980年拍摄,虽然文革已经结束,但是浓厚的传统意识形态色彩依然很浓。虽然这部电影依然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和政治正确色彩,但是它已经开始脱离窠臼还原个体本身作为人的特征。正如冯晴岚对罗群的评价——他就像一颗水晶,晶莹剔透般的纯净是罗群的重要品质,但是影片却为我们展现出了他的另一面——脆弱性和人格的非独立性。影片中罗群在受到政治迫害和感情伤害后,曾一度陷入了茫然和绝望,生命也因此受到严重摧残。关键时刻,是冯晴岚用无私的爱拯救了罗群,以其强大的生命感召力唤起了罗群活下去的信心。记得影片最后,面对奄奄一息的冯晴岚,罗群说:“这些(革命的理想、信念和情操还有爱情)都是你(冯晴岚)给我的,我不能没有你。”罗群这句话道出的不只是对弥留之际的冯晴岚的感情慰藉,更道出了一个人性事实——冯晴岚确实是一个有着绝对独立人格、自足丰盈的内心世界、强大的爱的能力和生命感召力的人。
            冯晴岚确实以她的人性品质撑起了一棵顽强的生命之树,以爱的行动诠释了关于生命的真理。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在冯晴岚身上感受到更加强烈的生命力量,也被这种力量所深深打动,知识性真理在生命真理面前黯淡了。我们渴望攀登知识高峰寻求真理,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却更加强烈的渴望向往和寻求生命的永恒真理。相比罗群,冯晴岚同样拥有革命理想和热情,但却没有执悟于其中而始终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也对人有更深的体察和认识。在面对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形势,她也敢于提发出质疑:“对党委提了意见就叫反党,改变了吴遥的做法就叫投降路线,跟宋薇谈了恋爱也叫道德堕落,团结知识分子就叫为右派讲话,这到底……我不会说假话……难道革命就需要人虚伪?人并不应该忠于事实忠于真理忠于同事吗?”罗群对于这场运动虽有疑虑和纠结却始终抱着“不能怀疑党”的态度,但冯晴岚却能坚持自己的判断:“我认为你没有任何问题。”也正是她的这份自我坚持与肯定,才谱写了与罗群感天动地的爱的篇章,也让生命和爱超越苦难得以升华成为永恒,因此她可以笃定地说自己是幸福的。
    两种爱情
            我对这部电影的最大不满之处就是为什么爱情的负担只让女性来背,在爱情里沦陷的是女性,付出最多的也是女性,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里先避而不谈。这里我就想结合剧情探讨一下冯晴岚和宋薇的爱情。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是爱作为能力讲的话主要还是一个人的事,它与个体的生命力密切相关。不知道是因为现代生活太稀松平淡还是咋地,爱情基本要靠“维持”。在我心里,“维持”是一个相当令人绝望的字眼,它和爱情有关吗?一个需要维持的爱情还是爱情吗?我相信一个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人也会是一个能爱敢爱的人,也是一个能创造爱情的人,而不是靠“维持”。
            影片中宋薇的悲剧性不仅仅是因为那个环境,更是与她缺乏独立性的个性有关。每当现实和内心的渴望相矛盾时,不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召唤,而是听从了旁人的意见。主动去向罗群表达爱意也是受到了好友冯晴岚的鼓励,和罗群划清界限也受到了他人的怂恿,在工作上也是听从吴遥的指示,甚至朱科长的话也能让她举棋不定,对罗群的平反也是受到周渝贞的启发。可以说正是这种性格缺陷让她丧失判断和认知力,丧失自我。即便放在当下,我想这种人也是爱情关系或婚姻关系中的绝对弱势一方,不是去争取和创造爱情而是把自己交给所谓的爱情和婚姻,我觉得婚姻对于这类人是绝对安全的坟墓。
            冯晴岚的一句“爱一个人就是要探讨他的灵魂”就奠定了她脱俗的爱情观。写到这儿,我不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是有境界高低的。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向我们传达的,正如影片最后宋薇说道“人生应该有更高的境界”,我想里面应该也包含了爱情。
            对比两人的经历,我真应该向命运讨个说法。冯晴岚是幸福的,却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宋薇最终寻获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可又得承受时间的残酷无情:“逝去的终将是失去了。”好像命运对谁都不好,总不能随人所愿,我想这可能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谁知道呢?
    两种正确
            在真理和谬误之间做选择,我们当然会选择真理,因为真理的正确性。但是我们选择的是真理,而不是正确。真理才是我们的真实需要,正确只是一种心理意义需要。
            从冯晴岚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得知罗群和周渝贞是同一种人,都是对真理执着追寻和坚持的人。而吴遥却只是一个只需要“正确”的人。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自己的生活“无意义”的人,但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特别讨厌个性化自由化事物的人,个人生活非常无趣,特别擅长以党和组织的名义来代替自己说话,骨子里是一个贬抑自我的人。他对正确的绝对需要达到了一种丧心病狂的地步,决不允许别人质疑或挑战自己。也是这种扭曲的心理导致他人性的偏执和冷漠。即使被四人帮整倒,他也会咬牙坚持,即使是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大势所趋,他也不允许否定自己。
    自己的一点感想
            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美好,但在善恶分野之前,我们身上又潜藏了那些秘密呢?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被大写之前的自己?其实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关于我们自身的知识都是在经历许多无奈后反思得到的。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但我看到的更多的人生实践事实是未经反省的人生也就那样过了。还听过这样一句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觉得这句话更能让我不那么绝望,让我觉得我的心灵的渴望与追求还不是那么虚无,活得明白些也算是一种意义吧!
            今天看了秋水为镜的一条微博觉得挺有意思,粘来引用做结尾:
            “对外物来说,我们拥有它们的一个目的,是舍弃、或至少在心理上舍弃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以为它是依靠和安全感的来源,紧紧抓住,但会有一天发现它们全都不可依赖。这时,真正能够依靠的本源就显现出来了,它常常发生在对外物的放下之后。这过程通常是残酷的,但灵光、顿悟、解脱却时常在灾祸之后。所以,怀才不遇事实上是不存在的,那些需要遇的“才”,实质是外物而非我所有。真正的才,不需要“遇”,它如同自性一样,一直在那里,属于自己,达成自己,是自己。同时,他可以把这才舒展开来,散发给周边,带来正能量和光芒。譬如康德和斯宾诺莎,在安静中独自伫立,成为山峦。”
            
    【详细】
    56714841
  • 于影同行
    2012/10/24 20:26:33
    应该看一看
    并不是什么传奇,而是一段历史的悲剧而已,撇开政治不谈,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悲剧下冯晴岚对罗群那真挚不移的爱情,文革大背景下,人人都会趋利避害(第一女主角就是这样),只有冯晴岚往“火坑”里跳,直至死亡,这样的女子才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第一遍看这个电影还是在大学,当时只觉得中国当时的政治开放程度、那样的电影制度下竟然还有这样的电影,对大的、错误的历史环境下普通人的身存与爱情及政治反思),也开始逐渐了解谢晋导
    并不是什么传奇,而是一段历史的悲剧而已,撇开政治不谈,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悲剧下冯晴岚对罗群那真挚不移的爱情,文革大背景下,人人都会趋利避害(第一女主角就是这样),只有冯晴岚往“火坑”里跳,直至死亡,这样的女子才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第一遍看这个电影还是在大学,当时只觉得中国当时的政治开放程度、那样的电影制度下竟然还有这样的电影,对大的、错误的历史环境下普通人的身存与爱情及政治反思),也开始逐渐了解谢晋导演,后又陆续看了《牧马人》和《芙蓉镇》也没太喜欢,最喜欢的还是这部。虽然《高山下的花环》还没看,但个人觉得吴贻弓的电影要比谢晋的好。
    【详细】
    5629266
  • 思想起
    2012/3/10 23:07:56
    《天云山传奇(Legend of Tianyun Mountain)》: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1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7631268.html

    天云山传奇 (1980)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7631268.html

    天云山传奇 (1980)

    继续看国产电影,本片同样获得1981年第1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两男两女在文化大革命前后二十年的生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宋薇刚刚被提升为组织部长,她就开始平反几十年间各种冤假错案。一天在家中,一个青春活波的女孩周瑜贞给宋薇讲述了她去天云山的所见所闻。这段旅程中,周瑜贞见到了三个人,一个叫做罗群的老右派,一个叫做冯晴岚的小学老师,和她们的孩子。他们三人艰苦的生活和罗群写作的科技著作,给周瑜贞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得她打算将罗群的书稿送往省里给领导看,并期望宋薇能为他们夫妇平反。听完这个故事,宋薇沉浸在回忆中。那是在五十年代,罗群是她的政委也是她的恋人,冯晴岚则是她的同学。因为罗群对组织上的生产方法不认可,他被逐渐划为右派,而冯晴岚则无私的陪伴着他并成为了他的老婆。那时的宋薇,则因为胆小与罗群划清了界限,还嫁给了将罗群划为右派的吴遥。罗裙夫妇的孩子,则是同事夫妇死后遗下的孩子。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宋薇与吴遥已经步步高升,而罗群夫妇则还在贫困的山区生活过着艰苦的日子。宋薇到单位,才知道冯晴岚多次申诉的材料已经被吴遥压下,这让她很矛盾,不知如何是好。随后冯晴岚的来信,坚定了宋薇为罗群平反的信念。可是宋薇在单位打算在为罗群平反时,却受到了吴遥老部下的阻挠。这时,吴遥修养回来,立即终止了宋薇的平反。这时,周瑜贞告诉宋薇,冯晴岚将不久于人世。这个噩耗迫使宋薇向省里汇报了罗群的情况,省里同意为罗群平反。第二天,宋薇急急忙忙要去看望冯晴岚,吴遥依然阻止她,并一怒之下打伤了宋薇。最后,冯晴岚去世了,罗群得到平反并升迁,而宋薇则与吴遥分开了。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天云山传奇》,可是电影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传奇”之处,有的却只是一幕幕悲剧,它叫做《天云山悲剧》才贴切一些。电影通过三个人物的回忆与讲述,将中国五十年代反右运动扩大后对普通人的伤害展现出来,并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七十年代末社会中新旧观点的对立,进一步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关于这个主题,是需要经历过那个的时代的人才会有所感悟的。对于我这个没有经历过的人,只能通过教科书和资料去理解了。

    关于“反右运动”运动,上学时的政治课本或者网上的资料已经写的很清楚,就不重复了。在本片中, 通过画面展示了反右运动扩大化对于那些正直、科学、坚定的知识分子的迫害。比如罗群与知识分子和睦相处就被扣上帽子,依照科学的观点生产同样被扣上帽子,违背上级的指示更是被扣上帽子!可见,那时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己的权利迫害异己:谁要是不听从指挥,谁要是不跟我同一个路线,我就让你变成右派!哎,那是个什么样子的时代啊!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更不用多说了,这是上学时政治学习的重点,摘录网上一句话“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确定了“‘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此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从此中国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走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因此三中全会亦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通过以上可以知道,三中全会为平反右派划定了基调。有了这个会议精神,才让罗群真正得到了沉冤昭雪,得以发挥所长。可以说,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打开了道路。

    从上面两个政治事件可以看出,电影表现的就是一群群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在二十几年政治浩劫中的生活。他们失去的不仅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青春,更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样的故事,怎能不称之为悲剧呢?

    此外,片中还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政治思想,更表现了人性的美好。罗群是一个忠党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坚持真理愿意牺牲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理想与生命。冯晴岚则代表了中国传统女人,温柔、善良、忠于爱情,同样也忠于自己的国家和党,愿意为坚持真理牺牲自己的所有。宋薇则代表了另一类人,虽然内心正直,但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趋炎附势、胆小如鼠、敢怒不敢言,以至于为了在政治上安稳甚至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这样的女人也是中国女人的一个典型——势力眼。至于吴遥,则是片中大反派,他代表了那个时代典型的一群人,就如华国锋一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露面不多的周瑜贞代表了中国的新生力量,年轻、朝气,对于自己的观点坦率直言,不惧怕各种势力,可见他们将是是八十年代的中坚力量。总之,本片的人物性格集合了七十年代末人们的各种思想,通过它们激烈的碰撞给观众们呈现了这一部非常真实且打动人的现实主义电影。

    前面说了很多电影的优点,但这些其实都是剧本的优点,因为本片的故事太完美了。然而从影片的拍摄上看,电影太烂了。电影的画面、镜头、视角,以及剪辑等等方面让我无法忍受。比如,画面的连接非常不连贯,镜头也都是刻板的人物特写与固定镜头。最让我受不了得是那段宋薇、吴遥在会议上的场景,镜头推拉个没完没了,看得我直晕!有没有搞错,这是哪门子的电影拍摄方法?让不让人看电影了!即使电影的结构与节奏各个方面都掌握的很好,可这还是剧本的功劳。总之,本片拍得不是一般烂,是很烂!烂到看起来都不顺畅!哎,谢晋大导演的拍摄技巧我是领教了。

    本片演员的表演也是让我无法接受的。五位主要演员分别是,施建岚、王馥荔、石维坚、洪学敏、仲星火。其中两位女演员王馥荔和洪学敏很漂亮,可以算是中国七八十年代标准的美女吧。但是他们五人的表演的太假了,做作得会让我开怀大笑,比如宋薇独白时的“啊,…………,啊,…………”就让我笑得非常开心。哎,中国电影教学都把演员教傻了!能不能来点真实的表演?与之相对的是,同样是1980年的电影,《巴山夜雨》中的表演就要比本片真实很多。为什么同时期的中国电影,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展示中国政治迫害的悲剧,戏剧冲突强烈,故事真实感人,是一部非常生动呈现那段历史的佳作。只是电影的表现方式太让人难以接受,谢晋不过如此。

    王馥荔

    王馥荔

    洪学敏

    洪学敏

    序列:0744

    [天云山传奇].Legend.Of.TianYun.Mountain.1980.DVDRip.H264-THLY

    2012-03-10
    【详细】
    53392905
  • 北方尘
    2011/9/4 20:53:24
    必有我师之《天云山传奇》
                                     &n
                                                               谢晋电影的借鉴价值
           谢晋,中国第三代导演,新中国第一代导演,自从看了谢晋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舞台姐妹》等经典影片之后,我对其产生了深深地敬佩之情,从他的作品里,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我进行借鉴的价值
           谈到谢晋的电影,首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时候电影故事里的人物,其次是传奇曲折的故事内容,最后,是影片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谢晋电影的人物特点
           谈到谢晋电影里的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云山传奇》里的冯晴岚,因为这个角色集结着人性的所有美好,虽然谢晋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政治伦理情节剧的感觉,在谢晋的前三个创作时期,人物基本上都是单纯而典型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但这并不能说这是一个片子的败笔。我想,现实生活中,需要这种集所有美好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对当代这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社会进行一次原始美好本性回归的洗礼与精神感化,当代社会,需要这样超我的人物。同时,建国初期,电影本身就被定性与政治宣传的手段,文革期,电影更是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在电影的功利性如此之强的条件下,运用典型单纯的人物更利于顺畅利落的讲述一个故事,简介明了的传递政治思想,更何况,那时的老百姓也较为单纯,复杂的人物是不利于政治目的也不利于观众理解的。因此,谢晋在创作的前三个时期作品里,塑造那些单纯典型、善恶分明的人物,对于其电影的目的来说,是一种实际而有效地手段,毕竟那是一个人们需要模范、需要榜样、需要神来崇拜的年代

           谢晋电影的故事特点
           谢晋本身就是戏剧出身,其作品被公认属于政治伦理情节剧。情节剧的主要特点是:
           注重影片故事性,以剧情见胜。调动曲折、传奇手段,与主流文化传统有关。
           结构清晰,段落完整。
           建立在伦理文化基础上的功能观,具教化作用。
           服务于多数人群。
           体现的社会理想是十分朴素的平等观念。
           建立在观众而非作者的艺术观念上,在适应中求征服,一般采用家庭情节剧形式。在场景和人物设置上体现“二元对立”原则,有时用道德判断代替理性分析。
           关注女性命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谢晋的故事,与情节剧的故事特征相当的吻合,情节剧的特点就是谢晋故事的特点

          谢晋电影的思想特点
          谢晋创作前三个阶段的每部片子都几乎与政治挂钩,通过片中角色思想的转变来向观众传达出影片表达的思想,而这种传达并不是露骨的填鸭式的说教,而是将人物置于历史发展的典型性阶段,比如《芙蓉镇》是讲述17年和文革,《天云山传奇》讲述的是文革之后,《高山下的花环》讲述越南战争,《牧马人》则讲述改革开放。在这每一个阶段里,都有着鲜明的政治思想,谢晋正是通过故事、通过人物来对观众进行感化与教诲的。
          朱大可曾批评谢晋模式,认为“它恪守从“好人蒙冤”(辛德瑞拉遭继母虐待),“价值发现”(王子一见倾心)、“道德感化”(继母回心转意)到“善必胜恶”(终成眷属、成为皇后)的深部结构”,“最明显的例子是它的情感扩张主义:道德激情以影片主人公为中心机智而巧妙地向四周震荡、激励出观众席间人们的无数热泪,观众被抛向任人摆布的位置,并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
    其实,通过将政治思想置换为伦理道德,凭借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通过煽情使观众限于情感昏迷,趁机博取观众对人物所坚守价值或者价值转变的同情与认可,进而潜移默化中向观众“灌输”片子的思想内涵,我认为这是一种极为巧妙的手段。当代许许多多的主旋律大片,如果采用了这种手段,相信会得到不少观众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所认为的谢晋模式是:
          有明显的宣传某种政治思想的目的
          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同情和认可,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对其所宣传的思想的认同
          剧中人物单纯而典型,善恶分明,正面角色有着强烈的模仿榜样效果
          遵循情节剧的故事特点,故事发生于一段特定的历史年代

          其中最为有价值,最为值得借鉴的是第二条,如果将来我的片子要传达目中思想的话,我不仅要通过道德认同转化为思想认同,还要从人的本性上,进行置换,其实,相对于道德,人们对人性的认可将更为深刻,我的作品要试图挖掘人性,阐述人性,并且激发人们对于人性的觉醒与维护,潜移默化中,通过人们认可人性维护人性,达到人们认可思想并维护思想的目的。
    【详细】
    50873053
  • 曹寇
    2010/11/2 23:17:00
    站在冯晴岚的墓前
    没看过,现在看了,被严重打动了。
    我决定给它五星力荐。在被严重打动的我看来,这部电影无懈可击。时代印迹以及政治话题从来不是文艺作品的桎梏,不是问题。这部电影的成功再次讲了一个道理:就是真诚是多么地稀缺和重要。我一点儿不怀疑当年这部电影主创人员的真诚度,虽然从今天看来,那种真诚等同于傻逼的执着,但绝非左粪的顽固——这是一部有教养的电影,是一部提倡教养的作品,它是反流氓主义的,左粪与此背道而驰—
    没看过,现在看了,被严重打动了。
    我决定给它五星力荐。在被严重打动的我看来,这部电影无懈可击。时代印迹以及政治话题从来不是文艺作品的桎梏,不是问题。这部电影的成功再次讲了一个道理:就是真诚是多么地稀缺和重要。我一点儿不怀疑当年这部电影主创人员的真诚度,虽然从今天看来,那种真诚等同于傻逼的执着,但绝非左粪的顽固——这是一部有教养的电影,是一部提倡教养的作品,它是反流氓主义的,左粪与此背道而驰——总之,这种真诚已经被这个时代彻底埋掉了,不知道以后是否还会出现。
    从戏剧原理上讲,这部电影的戏剧冲突及其安排非常严谨,堪称典范。震撼力源于悲剧。即便“好人得救”的明媚结尾也无法冲淡悲剧的沉痛感。矫情了说,恰恰是一种对比式的强化,即结尾强化了悲剧。从现代意识来看,它的悲剧意味更为浓烈,那就是电影中那群真诚的傻逼完全是一架吃人机器上的螺丝钉,他们的一切美德都是为了实现做螺丝钉的愿望。还有什么比这一点更悲剧的?这是这个民族的悲剧。当然,至于这点,是我们现在的引申,与电影关系不大。
    冯晴岚这个角色才是第一主角,绝对不是王馥荔,后者只是叙事者。冯晴岚是人类历史上的道德美人。虽然他们并不存活于现实,但正如梁祝的极端爱情那样让我们传诵千古而永远仰望。她不是天生的道德美人,她是肮脏人世中通过学习、修炼或成长而与世决绝的圣女。她们唯有死路一条,她们通过死亡嘲讽肮脏人世的同时,也净化了后者。如果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女人,她若能向我投来一瞥,我会自我了结,无须她亲自动手。也就是说,圣女或圣徒在经传中的形象,照耀的仍然是现实悲剧。还有什么悲剧比梁祝化为蝴蝶那样更让人悲伤?!
    如果在1981年,我会在报纸上写个影评说,男主角如果由王心刚扮演,效果会更好。可惜三十年过去了,它成为了不被提及的历史,日见萎缩。
    啊,亲爱的冯晴岚,你的墓被抹平了没,你的墓真的有吗?
    【详细】
    4317786
  • 日烟火
    2009/4/13 23:46:10
    人心不死
    那天下午迟到了,匆匆忙忙进教室坐下,电影上漂亮的姑娘一扭身,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笑容说了一句,不!这不是你的真名!我当即喷了。

    于是略略有些别扭的看下去了,看到一半发短信给老爸,问,《天云山传奇》是谢晋的三部曲吧?一向懒得理我的老爸迅速回复,不然你以为还有谁?

    没错,除了谢晋不会有别人,这么正统这么主流,然而这么激情饱满这么纯净动人。



    我们这
    那天下午迟到了,匆匆忙忙进教室坐下,电影上漂亮的姑娘一扭身,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笑容说了一句,不!这不是你的真名!我当即喷了。

    于是略略有些别扭的看下去了,看到一半发短信给老爸,问,《天云山传奇》是谢晋的三部曲吧?一向懒得理我的老爸迅速回复,不然你以为还有谁?

    没错,除了谢晋不会有别人,这么正统这么主流,然而这么激情饱满这么纯净动人。



    我们这一代,对所谓“主流电影”的直接感观,来自于从小看的那些由学校组织学习的“政治片”,因而多斥为僵化刻板。然而除开那些充满目的性的生搬硬套的电影,之前的很多年,我们从未曾试图了解其他的某些“主流片”,比如谢晋电影。

    谢晋的三部曲,《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是他电影生命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虽然同是对中国人命运和历史的痛苦反思,与之后田壮壮的《蓝风筝》,张艺谋的《活着》等不同,谢晋的思考更深刻,但相对的,他对未来的祈望却远比王小帅、张艺谋来的更热情。

    在谢晋电影中,每个人都不应该被恨,他们各自有无边的甘苦,然而各自恪守自己的信条。晴岚、罗群、胡玉音、秦书田,他们选择理想,他们当然是值得爱的,但是当宋薇、王秋赦选择了生存,谁又能站得理直气壮的去指责他们的不是?甚至还有吴遥这样的人,当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判断和信念去伤害别人的时候,你能说他的信仰是错误的吗?


    谢晋最大的特色是他的个人意识,并将它推进到同时代导演还没来得及行进到的深度上。他发掘了人性之美,使得它在最混乱的年代更加熠熠生辉。他永远知道在什么时候给人最温柔的一击,《天云山传奇》中晴岚说,“我现在身上还有五块钱,”……(这时她抱紧了怀里发着高烧落魄极了的罗群)……“五块钱结婚,也够了。”她脸上泛出模模糊糊的既苦涩又幸福的笑意,眼眸发出光来。之后就是那段著名的《山路弯弯》,当看到一个女人以那样柔弱的身姿扯出那么强大的保护姿态来,被打动到流泪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


    大环境风雪交加,但小世界却能充满温情,这种状况下的温情必定是灵魂的温度。在这之前的数十年,我们强调了许多次集体,强调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光发热,个人的力量甚至个人的理想都是微不足道的,而谢晋用他对小人物命运的情有独钟体现了他对“人”作为个体而非“社会螺丝钉”的关注,说到底,之前的几十年中国的文化虽然常常标榜“人民大众”,但是个人崇拜的不可避免仍然体现了了“英雄造时势”的旧观念,“人民大众”往往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名词,在某些情况下,只能被指引着去木然。谢晋反思出的结果是,普通人也有说“不”并且坚持说“不”的权力,当一个人以个人力量去对抗整个社会的舆论和疯狂,这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在过去被称作冥顽不灵,而谢晋正视并褒奖了这种勇气的价值。


    然而正视了曾有的不堪不代表失望,事实上,谢晋在他的电影中对未来所抱有的期望远远大于经历了对现实失望的第五代。谢晋的电影常常让我感动于他对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这个体制的热爱是实实在在的,三部曲每一部的结局都有明媚,而且那么自然,丝毫不让人感觉有强制力的阴影,而是完全出自导演本人的内心。不过也应当如此,一个能够在肮脏混乱中挖掘出大美的人,他应当是光明的。


    也许对我们来说,谢晋确实和他的生命一样,是一个渐渐远去的影子。然而他丰富的内涵,敏感却坚韧的思考,滋养了至少两代人。谢晋电影中或许有着已然不合时宜的政治符号和表演方式,但除却这些,他电影中那不可忽略的人文光辉却历久弥新。幸而有谢晋,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商业与小众、政治思辨与独立意识之间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更多了一分暖色;幸而有谢晋,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在纠缠挣扎中也更多了一分深思。



    如今,虽斯人已逝,但我们都知道,他还是留下了丝丝缕缕,而这看似微妙的丝络,在将来的某些特定时刻,却定能成为支撑着那些仰赖过他滋养的人走下去的精神动力。
    【详细】
    19611663
  • 木卫二
    2008/11/24 22:11:50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
    标题并不陌生,《天堂电影院》里,Alfredo跟Toto说了差不多的一句话。

    小青说今天也算很特别的经历,我想了想,特别倒不在于旁边年逾七十的老者问我:你们怎么会想来看这个片子啊(《天云山传奇》)。不等回答,他说来看看也好,了解下那个陌生的时代。

    特别是指放映中间出现了问题,一位老者气得暴跳如雷,边骂边准备离场。嘴里大声念叨自己是还没平反的右派(?),这个片子就应该年年
    标题并不陌生,《天堂电影院》里,Alfredo跟Toto说了差不多的一句话。

    小青说今天也算很特别的经历,我想了想,特别倒不在于旁边年逾七十的老者问我:你们怎么会想来看这个片子啊(《天云山传奇》)。不等回答,他说来看看也好,了解下那个陌生的时代。

    特别是指放映中间出现了问题,一位老者气得暴跳如雷,边骂边准备离场。嘴里大声念叨自己是还没平反的右派(?),这个片子就应该年年放、天天放,他今天特地来看,不想居然如此扫兴。后来他被其他中老年观众劝下,放映也好了,于是继续观看。

    周围的观众跟现在的影迷一样,哪怕是第四、第五配角的演员都能念得出名字,讲解一番。老马说天云山的爱情太动人了,这点我并不反对,尤其是风雪归家的一段。这种煽情方式看起来也不高明,同时对全片大量的闪回、推拉强调和画外音旁白,只能归结为比较老派。那些忍俊不禁的名词新解和无奈笑场,令自己都觉得太不严肃了。

    看完离席时,右派老人边说边哭,55万右派……自己儿子死去时都没能见上一眼……阿共还需要做太多的事情……然后,又是其他人围了上去,安慰他。想想啊,阿共这些旧账真是翻不来,何况现在钳得还越来越紧。50年过去如此,20年前的呢。从说话的气派和年近80的岁数来看,利用Google搜索并不难查出他是哪位据理论争的右派老人。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尤其是面对谢晋作品好人有好报的结尾惯例。如果你对比之前20年的电影,它在80年代来看已经做得不错了。这是一种讨好,会得到观众的支持也能够引起足够的共鸣。对于电影导演来说,那确实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05332/
    【详细】
    1565828
  • 考拉
    2008/10/23 22:44:17
    《天云山传奇》观后
    天河娱乐广场这一周都在中午12点半放映谢晋的电影,每天一部,应该是纪念谢晋的一种方式。因为不是纯商业操作,所以票价也很低,每场仅仅10元。昨天在《南方都市报》看到这个消息,正好今天是《天云山传奇》,于是二人同行,不愿走路,就坐了一站地铁,直达天娱广场负一层。
    原以为没有什么人会看,没想到我们差不多12点35到的时候,竟然已经已经卖完。准备败兴而归,只见旁边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女孩在跟卖票员说,
    天河娱乐广场这一周都在中午12点半放映谢晋的电影,每天一部,应该是纪念谢晋的一种方式。因为不是纯商业操作,所以票价也很低,每场仅仅10元。昨天在《南方都市报》看到这个消息,正好今天是《天云山传奇》,于是二人同行,不愿走路,就坐了一站地铁,直达天娱广场负一层。
    原以为没有什么人会看,没想到我们差不多12点35到的时候,竟然已经已经卖完。准备败兴而归,只见旁边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女孩在跟卖票员说,她昨天就来了,也因为迟到没有看到。或许是被她的诚意打动,人家就指点她上楼去,我和妻也就跟着她。原来是去七楼办公室,办公室的那个年轻人极为和气,马上就带我们下楼,安排给我们加座。在加座的时候,他还一边歉意地跟我说,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看这种片子,所以才选了一个较小的厅。的确,谁会想到将近三十年前的片子会有如此多的人来追看呢?其实来看的人大都是像我们这样有一把年纪的人,而且还有年纪很大的老人家。不过,也有像那个女孩那样的年轻人。
    电影刚开始,我们的加座都在墙边,一溜。我最后一个,还是一个下坡,需要仰头、探着头才能看到,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看的兴致。
    现在的电影院,与过去我经常看电影的时候相比,设备先进了很多。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的,最大的娱乐就是全家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晚上吃完饭,就带好一家要吃的炒瓜子,边走边说笑着,去电影院。夏天蚊子多,还顺便折下路边的柳枝,用来赶蚊子。到了那个很大却很破旧的电影院,都已经是人山人海。那时只有这样的娱乐,所有人家几乎都一样。所以,我虽然不是一个电影迷,后来更不是,但那时的老电影,却几乎很少有没看过的。那时的影院,永远是欢声笑语,瓜子则是从头嗑到尾。散场的时候,人们兴奋地交流着感想,留在影院里的,则是厚厚一层的瓜子皮儿。我那时爱看打仗的片子,什么《上甘岭》、《小花》、《东进序曲》、《南征北战》之类的,看过的小孩给那些没看过的讲,活灵活现的,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等那些孩子看完回来,又会谈论他们记得的细节。
    或许是那时留下的后遗症吧,虽然对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极为反感,但还是喜欢看这类的战争片。或许,是因为那里面有属于少年时代的印记和味道。
    扯远了,还是回到谢晋的这部片子。罗群和宋薇都是烈士遗孤,他们一同到天云山参加建设,彼此相爱。单位原先的领导吴遥是个严厉的、假正经的干部,也是一个单身汉。他高升之后,罗群成了单位的政委。但吴遥对于罗群深得人心,颇为怀恨,又暗中很喜欢宋薇。在1957年反右的时候,罗群直率、敢言,吴遥借故把罗群打成右派,借着组织的帮助,逼迫宋薇给罗群写绝交信。最终吴遥、宋薇在上级的撮合下结婚。而宋薇的好友冯晴岚却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子,他为罗群的正直和遭遇而感到不平,最后宁愿忤逆上级的意思,也要和罗群在一个山村相守。文革十年,罗群因为不断的反思和写作,被打成反革命,备尝艰辛,晴岚则因为无休止的心灵和肉体的折磨,身体全部毁掉,时常在上课的时候晕倒。文革结束,吴遥和宋薇也从牛棚被解放出来,成为地位颇高的干部,而罗群却还是一个干杂活的苦力,还在不停地思考和写作。晴岚则不断地给上级写申诉信,要求给罗群平反。但这些申诉材料都被吴遥悄悄地压下。宋薇在接到晴岚一封长长的对于十九年遭遇的信后,了解了真相,最后与吴遥发生冲突,并在他人的帮助下,把罗群的事情向上级汇报,罗群的著作也引起了政府内部的关注。吴、宋离婚,晴岚去世,罗群复出。宋薇到天云山去祭拜晴岚,却觉得无颜面对生者与死者。故事结束。
    今天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时代的潮流和错误常常可以掩盖很多的个人责任,但谢晋在此的处理还是非常细腻的,没有把悲剧简单地归罪于时代,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的一面,比如吴遥处于嫉妒、争夺女人乃至感到威胁,除掉罗群。一切冠冕堂皇的言论都不过是借口而已。
    我叙述的太粗略了,整个故事看得我们都忍不住掉了眼泪,为了晴岚这个善良、正直和坚忍的女性,同时也为他们在苦难中甜蜜的相濡以沫的感情。原以为那个时代的故事,已经感动不了我们这些见过了不少新鲜玩意儿、也自以为很有人文色彩的人了,但是,那个苦难的时代的苦楚,却是我们永远无法真切感知的。因此,还是感到今天简单地谈论人道主义这样的话题,似乎还是很容易流于轻浮和形式化。
    原来,老故事还能感动我们那久已麻木的心灵。
    应该说,中国电影在那个时代还很难改变一些思想和形式上的制约,但那个时代的电影人对于建国以后的人祸的反思是真诚而深刻的。可惜的是,伤痕电影(或者说反思)并没有持续很久。这其间自然有社会生活不可能总是停留在过去,人们为新的生活前景和观念所吸引的一面,但不能不说宣传机器在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反思。最近这十几年里,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对于1949年到1978年连续不断的政治风潮、社会动荡的反思,凡是涉及到那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种怀旧的、娱乐的幻化。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我始终都有一种感觉,这样的变化其中不能忽略执政者的意图,反思的彻底,会给政权的合法性带来威胁。
    不过,谢晋的电影,我总觉得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跨度太大。时间跨度常常会造成选角儿的困难,选择年轻的、年纪偏大的,都很难胜任,比如王馥荔在这里饰演年轻的宋薇,明显让人有做作之感,也完全没有台词里所说的“太年轻”的感觉。到了八十年代末,他老人家的《最后的贵族》就更让人不忍卒观。潘虹那时大概已经有四十多岁了,还要强扮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真是把我恶心够呛。后来想起谢晋,其他的《小花》、《芙蓉镇》反倒很少想起,最多就记住的是《最后的贵族》。看来还是太苛求他人了,其实今天看《天云山传奇》,还是很有收获。
    真没想到,老故事还能感动我们。虽然已经不能再重新回到少年对于电影的感觉。以后连续几天还会有的。我记得的,就是26日还有《芙蓉镇》,如果有时间,还是会去看。不过这回要早些去。
    【详细】
    15342411
  • 歌尔德蒙
    2008/4/24 0:57:00
    从两个世界爱一个人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坚强,其实内心如草一样软弱,而很多看起来软弱的人,到了关键时刻,其表现的往往比磐石还要坚强。这是我前天看电影是忽然想到的。
    前天政治课,老师让看《天云山传奇》,估计他的本意是想让我们了解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其对国家和党的忠诚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在我们看来都只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已,反而使那些革命时期的爱情更能让我们感动。
    冯晴岚说,爱一个人,就要探讨他的灵魂。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坚强,其实内心如草一样软弱,而很多看起来软弱的人,到了关键时刻,其表现的往往比磐石还要坚强。这是我前天看电影是忽然想到的。
    前天政治课,老师让看《天云山传奇》,估计他的本意是想让我们了解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其对国家和党的忠诚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在我们看来都只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已,反而使那些革命时期的爱情更能让我们感动。
    冯晴岚说,爱一个人,就要探讨他的灵魂。爱一个人,首先你的了解他,他的优点、缺点、理想和抱负,然后你才能爱他的一切。虽然有人说爱情本来就是盲目的,但我觉得爱其实挺容易,难的是爱一辈子。那种盲目的激情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呢?这我们谁都说不准,有可能是一辈子,但也有可能明天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认识和了解才是爱的基础。
    记得以前读过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一本诗集就叫《从两个世界爱一个女人》,爱一个人,不但要爱她的肉体——美丽的容颜,也要关心她的灵魂和精神。就如诗人叶芝所说得那样,“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详细】
    1360479
  • xīn
    2008/2/19 22:22:27
    传奇也罢 人生也好
    传奇也罢 人生也好
    文/caesarphoenix

       28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中人物对话的节奏腔调和对一些问题革命化的表达已经不太符合当下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需求,但无疑这部电影蕴涵着某些永恒的潜质,也是对曾经的那个时代的某种解释。
       影片涉及的层面很多:
       有关于革
    传奇也罢 人生也好
    文/caesarphoenix

       28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中人物对话的节奏腔调和对一些问题革命化的表达已经不太符合当下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需求,但无疑这部电影蕴涵着某些永恒的潜质,也是对曾经的那个时代的某种解释。
       影片涉及的层面很多:
       有关于革命的正义性(历次的反右、反右倾、文革运动、大炼钢铁、大跃进,这些在那时冠冕堂皇天经地义般的事情在后来都被证明是完全错误、不切实际、杀人于无形的)
       有关爱情(是像晴岚那样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灵魂,与之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还是像宋薇那样在组织的压力、外人的眼光、政治上的前途的威逼利诱下抛弃那一段小小的罗曼蒂克)
       有关真理(一个人是应该无愧于天地做个大写的人,还是低下头颅让不公义不合理狞笑着践踏过去)
       有关坚持(人也许有勇气背负一天、一个月、一年的不公正的责罚,但如果二十年,你仍会有信心见到朝阳吗?你难道仍然能不被这个非人的社会所逼疯崩溃吗?)
       有关理想主义和独立思考(罗群是个理想主义的共产党人,周瑜贞则是新时代新思想的化身。《再见,列宁》的最后有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有着一个美好国家的理想固然是不错的,不过更要有为实现它做出的真正努力。 罗群和周瑜贞是做着真正努力的人,也是独立思考并带动别人独立思考的人,在当时的社会起着近于启蒙的作用,“以先觉觉后觉”)
       有关希望(这部电影拍摄公映时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传奇的时代:八十年代,这是一个诗歌、音乐、艺术、哲学的时代,一个各种思潮疯狂涌入,极端开放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民敢于思考敢于争取并使用话语权的时代,充满希望的时代 这部电影无疑是顺应了那个时代的潮流的 以众所周之的某个事件为标志那个时代终结了)

       这部影片的导演谢晋在中国电影史上是被大书特书的人物,其中的一位副导演黄蜀芹也是非常人物(后来拍出大陆第一部带有女性意识的电影《人。鬼。情》,从《天云山传奇》中对女性角色刻画的细致到位就可瞧出端倪了)。所以无论从影片内容还是影片的电影史地位而言,个人都是比较推荐的,但前提你要静下一颗心来,用心去感受电影的幻象万千。 另外不妨留意一下罗群刚出场时的一些台词,如今也有很切实的现实意义。
    【详细】
    1308110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