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9262
  • Eco
    2021/3/1 3:03:51
    论电影的叙事外壳与情感内核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大的的地方,在于如何对于大鹏的这次文艺片处女座做一个客观的评判。几点感受,零散的做一记录。

    1.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导演是非常鸡贼的。这部电影占尽了纪录片、剧情片与文艺片三者的优势,当我们想用纪录片的标准衡量它时,整部电影从画质到人物表演又非常精致,一些空镜与专业演员刘陆的情绪渲染都很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大的的地方,在于如何对于大鹏的这次文艺片处女座做一个客观的评判。几点感受,零散的做一记录。

    1.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导演是非常鸡贼的。这部电影占尽了纪录片、剧情片与文艺片三者的优势,当我们想用纪录片的标准衡量它时,整部电影从画质到人物表演又非常精致,一些空镜与专业演员刘陆的情绪渲染都很到位,这远超纯纪录片导演的一般水平。当我们用剧情片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导演又给你完了一把结构的精巧反转,一般观众看到王吉祥在雪地里徐行,镜头一拉猛的发现原来是在电影院里看了一部40分钟的短片,这让看惯了商业电影的普通大众眼前一亮,感叹电影原来可以这么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半段非常拉垮的素材拼贴变得易于接受了,与其说后半段是在回应观众的提问———作为一个商业导演问什么要创作这么一部文艺片,不如说仅仅是在延续一位导演的自恋,而这一点上倒很像我们所熟知的那位拍屌丝男士和缝纫机的那个大鹏。当我们用文艺片的角度衡量,又会轻松放低对一个商业导演的低姿态的家庭叙事的评判标准。总之,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糅合了多种电影类型,并让观众在不同的评判体系之间失去原有的评判坐标。

    2.第二点我想谈谈关于电影的情感。一位纪录片导演有没有呈现家庭矛盾的自由?贯穿这部电影的,不是大鹏的老舅王吉祥,而是演员刘陆的情感:前半段呈现的是对自己饰演的不孝女儿的愧疚的某种救赎,所以她才会在大年夜的饭桌上对着所有亲戚磕头流泪;到了后半段则是对真丽丽十年未归的不解与怨恨。真假丽丽同框的一幕,我想也许是神来之笔,但鸡贼的大鹏再一次捕捉到了这一刻,而这一刻也正是后半段的情感内核。大鹏用对丽丽十年不归这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替换了自己本该回答的那位观众的提问。而真假丽丽也成为全片最大的叙事爆点,年夜饭的家庭矛盾,反而似乎变成对这一矛盾冲突的铺垫了。关于情感的另一问题,救是一位导演用整部电影用纪录片的方式,非常主观的将个人好恶与判断以一种隐晦含蓄的方式附加到人物身上,尤其当这些人物是自己的亲人时,导演有没有这个自由?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是没有了,如果这样做了,只能说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纪录片,它失去了纪录片最本体的特质:客观的呈现,而非主观的记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后半段完全变成导演的某种自恋,一点也不为过。尤其当电影涉及到自己姥姥去世与自己老舅的赡养问题时,这一点显得越发突出与不合时宜。同时这也让专业演员替演的原初动机变得可疑。

    关于情感我想再说一点,因为这是整部电影表达的核心,也是最为诡辩的地方。如果我们冷静的反思,这部电影触及了家庭伦理中哪部分情感内核?最打动观众的情感表达在哪里?大鹏对姥姥的爱?三舅对自己母亲的情感?兄弟姊妹间的情感纽带?三舅与十年未见的女儿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不管电影呈现了哪种或哪几种情感,大鹏都是蜻蜓点水式的,而且电影的第二段落又极尽可能地把这种在第一段落里积攒的情感给冲散了。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将这种过年团圆的非常脆弱的家族情感,深入的追问问题的根本是什么。这一点在年夜饭一场戏中有所涉及,但最后草草收尾,并且将重点落在了两个丽丽身上。整个电影的情感重心没有落在吉祥身上,而片名更应该叫《大鹏的返乡困惑》。

    3.当然这部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整体制作的精良与结构上的巧思的确值得肯定,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冷静,评判这样一部电影,它博取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宽容度,而这也需要我们更加苛刻,毕竟它是一部商业电影,这部电影的豆瓣页面里演员表里只有两位演员,而制片人也是却是三位(加上大鹏)。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吉祥如意,前半部分的重点是老舅,后半部分的重点是导演的身份认同,而矛盾冲突却给了真假丽丽,加上外婆去世对电影情感的对冲(让对老舅与家人的情感,分支出一部分对逝去亲人的怀恋),整部电影实在经不起仔细推敲。但反过来想想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大鹏给观众呈现了一部非常考验评判能力的作品,就像他在一份极度令人不适的访谈里所表达的,原来文艺片也就那么回事。而这种片子看多了,观众自然会有自己的电影评判光谱。

    【详细】
    132901792
  • 大白
    2020/1/3 16:22:56
    《那人那事》:对青春主旋律影片创作的一次有效探索

    由陕西志晟影视传媒公司出品的《那人那事》因其较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而具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色彩;当然,跟以往同类的主旋律影片不一样,这部影片在具有强烈的主流话语气息之外,也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青春气息,实现了主旋律叙事与青春叙事的较好融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国家政策方针影响下,体现主流话语意识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类影片

    由陕西志晟影视传媒公司出品的《那人那事》因其较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而具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色彩;当然,跟以往同类的主旋律影片不一样,这部影片在具有强烈的主流话语气息之外,也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青春气息,实现了主旋律叙事与青春叙事的较好融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国家政策方针影响下,体现主流话语意识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类影片具有着重塑中国社会政治信仰以及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代表性作品有九十年代中期的《孔繁森》《焦裕禄》《索南达杰》《一棵树》等,近年来的代表性影视作品则有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电影《十八洞村》等。《那人那事》承继了以往主旋律影视剧的基本叙事范式,讲述了一位90后青年临危受命去陕北神木县神隐村担任第一书记并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故事。影片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主旋律影片宣教性色彩浓郁的桎梏,没有对党的扶贫政策进行机械、生硬的图解,而是在较好地隐藏党的政策性的解说、符号、叙事范式的前提下,立足于神隐村的真实地域环境以及生存处境,既生动地塑造了德胜爷、村主任、懒汉等的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更真切地书写了男主人公艾民在神隐村的真实遭际与心路历程。作为一名90后书记,艾民的青春、激情、热血、情感使本片又又有着很强的青春气息与励志意义。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我们总能寻求到关于青春的踪迹与注解,有探讨关于青年命运与抗争的,也有呈现青年反思与成长的,也有关于青年精神与梦想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影像世界里,关于青年的演绎与讲述是从未被遮蔽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青春与使命,影像对于青春的关注,更可以让当下的青年更准确地去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作为一名城市90后青年,艾民有着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但当他接到上级的命令时,艾民义无反顾地在结婚纪念日就奔赴了扶贫第一线,当他到达神隐村时,因土豆出售问题而着急的村民一开始就给他了下马威,虽然村民对艾民的承诺将信将疑,但随后艾民还是靠自己同学的关系顺利解决了村民的土豆积压问题。而当艾民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积极实施乡村旅游计划,号召村民种玫瑰花时,又遭到了村民们的漠视和不解;这期间,虽然艾民也曾想过放弃,但那种青年人的坚韧、执着以及百折不饶的初心使命,终于让年轻的艾民书记为神隐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虽然影片在叙事情节的张力上稍有不足,但影片对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下青春叙事母题的兼顾,使其在同类扶贫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具有着较好的新颖性。

    【详细】
    121411045
  • 于热
    2020/11/24 15:23:54
    还好,不算失望

    21岁的贾宏声 眼神怎么可以这么坚定 疯狂的这么坚定看到演职员表 美术指导是我们专业一个师姐的爸爸1蛇和乔大声娇喘的恳求让人联想到的是太直白的性压抑,略有不适还以为蛇钻她裤裆里了2排着队的孩子齐步走,像背课文似的连喊三声叔叔好3“你以为看了几本书就能破案了”“想当女侠,当外国电影里的侦探?孤胆斗群雄轻而易举地就把案破了?” 导演肯定知道孤胆英雄哪有那么好当4地铁里那段rap是认真的吗5电梯夹

    21岁的贾宏声 眼神怎么可以这么坚定 疯狂的这么坚定看到演职员表 美术指导是我们专业一个师姐的爸爸1蛇和乔大声娇喘的恳求让人联想到的是太直白的性压抑,略有不适还以为蛇钻她裤裆里了2排着队的孩子齐步走,像背课文似的连喊三声叔叔好3“你以为看了几本书就能破案了”“想当女侠,当外国电影里的侦探?孤胆斗群雄轻而易举地就把案破了?” 导演肯定知道孤胆英雄哪有那么好当4地铁里那段rap是认真的吗5电梯夹死老胖子6最外层幕墙拉开是巨大的吐着舌头暴露上半身的女人,和片头xiong下垂的老妇呼应,再拉开是死尸7时装t台秀 波点和长腿8车站公共储物柜9黑白的乔治格罗兹+汉密尔顿般的拼贴空间10最后的扫射11死前的记忆全是样板戏和抗日片80年代末的艺术 反传统的实验不再向外扩张,把压抑内化转而寻找别的出口,不还是成了商品市场上的流通物

    害,没那么容易,可总要试试

    【详细】
    13003388
  • 恶魔的步调
    2008/6/24 21:45:35
    自杀者之歌
    虽然对布达佩斯之恋这部电影早有耳闻,但完全没能和Gloomy Sunday这首歌联系起来;关于这首自杀者之歌的怪谈一直让人记忆犹新。

    这首歌听起来也确实是相当的绝望,但又非常的优美。凄美。对于抑郁质和粘液质的人来说,这首歌可能就是他们生活的空气,而对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来说,这首歌对于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意义呢?也许他们情绪中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会更为频频表露出来。

    影片里那个
    虽然对布达佩斯之恋这部电影早有耳闻,但完全没能和Gloomy Sunday这首歌联系起来;关于这首自杀者之歌的怪谈一直让人记忆犹新。

    这首歌听起来也确实是相当的绝望,但又非常的优美。凄美。对于抑郁质和粘液质的人来说,这首歌可能就是他们生活的空气,而对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来说,这首歌对于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意义呢?也许他们情绪中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会更为频频表露出来。

    影片里那个对女角着迷的德国人说了这么一句:真是首奇怪的曲子,就像有人跟你讲了不想听的话。

    悲伤的旋律就是有这样的杀伤力。会把我们刻意或者无意识掩埋深藏起来的东西一股脑地挖掘出来。

    不过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真正绝望的人去听这样的一首歌曲——如果真的存在着这么一首绝望之歌的话——Gloomy Sunday现在肯定是不能为人口问题做出贡献了,那我觉得他可能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一个绝望的人,一个真正绝望的人,他可能对绝望这种东西也绝望了。也许他会像一出生时就聋了瞎了失去了味觉嗅觉的那种人一样,这个世界失去它存在的真实感,在他眼里——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可能呈现在他眼里。可能那样的人根本就不会存在任何的意识,可能已经是另一种生物了。


    Gloomy Sunday
    黑色星期天

    Sunday is Gloomy,
    绝望的星期天,
    My hours are slumberless,
    我的时间在沉睡,
    Dearest, the shadows I live with are numberless ,
    亲爱的,我生活在无数暗影中
    Little white flowers will never awaken you ,
    白色的小花将不再能唤醒你
    Not where the black coach of sorrow has taken you
    黑色的悲伤轿车(灵车!)上载着你
    Angels have no thought of ever returning you
    天使们将不会回顾到你
    Would they be angry if I thought of joining you
    他们是不是愤怒了因为我想加入你
    Gloomy Sunday
    绝望的星期天

    Sunday is gloomy
    星期天是绝望的
    with shadows I spend it all
    和暗影一起我将它结束
    My heart and I have decided to end it all
    我的心脏和我都相信这是它的终结
    Soon there’ll be flowers and prayers that are sad,
    很快这里的鲜花和祈祷文将是悲伤的,
    I know, let them not weep,
    我知道,(这祷文)让他们不哭泣,
    Let them know that I’m glad to go
    让他们知道我很高兴离开
    Death is no dream,
    死亡不是梦
    For in death I’m caressing you
    因为我在死亡中爱抚着你
    With the last breath of my soul I’ll be blessing you
    在我灵魂最后的呼吸中我祝福你
    Gloomy Sunday
    绝望的星期天
    Dreaming
    梦中
    I was only dreaming
    我不只是在梦中
    I wake and I find you
    我醒来并且寻找你
    Asleep in the deep of
    我的心脏陷入深深的睡眠
    My heart
    Dear 亲爱的

    Darling I hope that my dream never haunted you
    心上人我希望我的梦不会让你苦恼
    My heart is telling you how much I wanted you
    我的心脏告诉你我有多么想你
    Gloomy Sunday
    绝望的星期天



    关于Gloomy Sunday的怪谈三则——真实与否都已经不重要了,应该都是网上流传很广的版本:

    part i

    它是由匈牙利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在上世纪初创作的一首乐曲。“黑色星期天”是音乐史上真正的“绝世”之作,不在于它的艺术方面,却在于绝大部分听过这首乐曲的人都自杀了。

    它诞生于1932年的法国。可惜它在1945年被毁了。因为在这首歌存在的13年里,听过的人纷纷自杀.竟数以百计。自杀者留下遗书都说自杀是因为无法忍受着无比忧伤的旋律,此间还有无数的吉他,钢琴等艺术家弹过辞曲后从此封手。作者死前深深的忏悔,他自己也没想到此曲会害死如此多的人。于是和欧洲各国联手毁掉了此曲。

    有记载第一个自杀的人是一个英国的一位军官,他在家里一个人安静地休息,无意中就开始听邮递员送过来唱盘,第一首乐曲就是鲁兰斯*查理斯的“黑色星期天”,当他听完这首曲子以后,他的灵魂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刺激,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下来。不一会,他拿出家中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枪声响起的同时,还正放着那首“黑色星期天”,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死亡线索。警方经过彻底调查和推测,结果得出一个结论:他确是属于自杀,但这首“黑色星期天”是间接杀手!并警告人们不要去听这首乐曲-------因为警方在听这首乐曲的时候也差点有人自杀!接着这件事就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感到不可思议,惊恐而好奇,不少自认为心理素质可以的人好奇地到处搜集并亲身体验,去探险。

    其中一位美国的中年男子,听了几篇这首“黑色星期天”以后,开枪自杀,在他的遗言中写道:“请把这首曲子作为我葬礼的哀乐“。接着类似自杀消息一个接一个,从欧洲到美州,到亚州,整个世界为之恐慌。

    当时欧洲的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名人在出席一个音乐演奏会的时候,他坚决要求在场的一位音乐家用钢琴弹奏那首“黑色星期天”,钢琴家开始坚决不答应,但迫于好奇的观众的压力和要求,但只好演奏。演奏结束以后,这位钢琴家发誓:以后永远不再摸钢琴!而那位提出要求的名人从此以后也隐名埋姓,销声匿迹了

    从此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开始销毁所有有关这首乐曲的资料。

    “黑色星期天”的作者临终时也非常内疚。他说没想到这首乐曲给人类造成了这么大的灾难,这并不是他的初衷的.

    part ii

    音乐史上曾发生过一桩著名的“国际音乐奇案”:人们为听一首乐曲而自杀的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当时某天,在比利时的某酒吧,人们正在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听音乐。当乐队刚刚演奏完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的《黑色的星期天》这首管弦乐曲时,就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实在受不了啦!”只见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枪朝自己太阳穴扣动扳机,“砰”地一声就倒在血泊里。

    一名女警察对此案进行调查,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查不出这青年为什么要自杀。最后,她抱着侥幸心理买来一张那天乐队演奏过的《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心想,也许从这里可以找到一点破案的蛛丝马迹。她把唱片放了一遍后,结果也自杀了。人们在她的办公桌上发现她留给警察局长的遗言:“局长阁下:我受理的案件不用继续侦查了,其凶手就是乐曲《黑色的星期天》。我在听这首曲子时,也忍受不了它那悲伤旋律的刺激,只好谢绝人世了。”

    无独有偶。美国纽约市一位开朗活泼的女打字员与人闲聊时,听说《黑色的星期天》如何使人伤感,便好奇地借了这首乐曲的唱片回家听。第二天她没有去上班,人们在她房间发现她已自杀身亡,唱机上正放着那张《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她在遗书中说:“我无法忍受它的旋律,这首曲子就是我的葬礼曲目。”

    在华盛顿,有位刚成名的钢琴演奏家应邀参加一个沙龙聚会,并为来宾演奏。席间一位来宾突然接到她母亲车祸身亡的长途电话,因为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便请钢琴家为其母演奏《黑色的星期天》以示哀悼。钢琴家极不情愿地弹了这首曲子,刚演奏完毕,便由于过度悲伤,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扑倒在钢琴上,再也没有起来。

    在意大利米兰,一个音乐家听说了这些奇闻之后感到困惑不解,他不相信《黑色的星期天》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便试着在自己客厅里用钢琴弹奏了一遍,竟也死在钢琴旁,并在《黑色的星期天》的乐谱上写下这样的遗言:“这乐曲的旋律太残酷了,这不是人类所能忍受的曲子,毁掉它吧,不然会有更多的人因受刺激而丧命。”

    《黑色的星期天》当时被人们称为“魔鬼的邀请书”,至少有100人因听了它而自杀,因而曾被查禁长达13年之久。关于作曲家本人创作曲子的动机,连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学家也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由于自杀的人越来越多,美、英、法、西班子等诸多国家的电台便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号召欧美各国联合抵制《黑色的星期天》。

    这首杀人的乐曲终于被销毁了,作者也因为内疚而在临终前忏悔道:“没想到,这首乐曲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多的灾难,让上帝在另一个世界来惩罚我的灵魂吧!”


    part iii

    匈牙利钢琴手 Rezso Seress 与其女友的爱情破裂之后,在1933年写下一首充满哀愁的歌曲,名为《忧郁的星期天》(Szomorú vasárnap)。此歌的英文译名是 《Gloomy Sunday》。起 初,作者试图出版这首歌曲时遇到了些许麻烦。一位出版商曾说:“(拒绝出版)并非因为它是一个忧伤的调子,而是因为该曲之中流露出的那种魄人心魂的绝望情绪,我以为这对任何听者均 无益处。” 不过几经周折后《忧郁的星期天》终于在布达佩斯得到了发行,并在两三年内变成最为畅 销的歌曲。没人料到的是,这首歌曲流入世间之后引发了许许多多悲惨离奇的事故(当地的报纸 曾对有关事件作过大量的报道),就象古老的神话所描述的那样:潘多拉盒子一经打开,无数妖 魔和灾难便被释放到人间。然而,潘多拉盒子中最后一个出来的是“希望”,正是它让这个不甚 完美的世界得以延续;而《忧郁的星期天》给人们带来的则是一片绝望之声。


    歌中描述了一位不幸的男子无法将其所爱的人重新到召回身边,他在一个忧郁的星期天频频 冒出殉情自杀的绝望念头,而这个念头伴随着对其爱人极度的思念难以排遣。

    《忧郁的星期天》在1936年左右流传到了美国。它的第一个英语版本是由爵士艺术家 Paul Robeson 于1940年录制的。1941年8月7日,黑人女歌手 Billie Holiday 用她自己独到和精湛的 方式重新演绎了该曲,使其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热门歌曲。

    多年来,一些难以置信的报道和传闻给《忧郁的星期天》披上了极度神秘的色彩。据

    《Cincinatti Journal of Ceremonial Magick》创刊号上 MacDonald 的文章所述,1936年2月布达佩斯警察调查过当地一起制鞋匠 Joseph Keller 的自杀案。他们发现 Keller 留下了一份遗书,其中抄录了那时刚刚流行起来的这首歌的歌词。某份遗书中抄录一段歌词本身或许并非是一 桩离奇之事,离奇的是在后来的岁月中此歌据信要对超过100人的死亡事件负直接的责任。很多自杀者临死之前总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这首歌发生 联系。在匈牙利,有两名自杀者是在听吉普塞人演奏该曲时饮弹自尽的。另外,相当多的人赴多 瑙河投河自尽时手里总是抓着《忧郁的星期天》的乐谱,这其中包括一个14岁的小女孩。一位年 过80的老人呜咽地哼唱着这首曲调从七层跳楼自杀。据报导,一名走出某夜总会的绅士用子弹把 自己脑袋打开了花,而此前他刚刚请求夜总会的乐队为他演奏了《忧郁的星期天》。更有一个流 传颇广的报导涉及到作曲者 Rezso Seress 本人。据说,当该曲开始成为畅销歌曲时,Seress 与 其前女友进行了联系并提出重聚的设想。未料想第二天这个女孩便服毒自杀了,其身旁的一张纸 片上写着两个字:“Gloomy Sunday”。因为深信这首“自杀之歌”对人具有灾难性的影响,布达 佩斯的警察们认为最好将其列为禁歌。

     除了匈牙利,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也都有关于《忧郁的星期天》触发自杀行为的报导。柏林 有个年轻店员上吊自尽,其脚下飘落着一张此歌的歌谱抄件。在罗马,一个报童在街上听到乞丐 哼唱《忧郁的星期天》的曲调时,停下了自行车走近乞丐,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交给了他,然后 从临近的一座桥上跳河自杀。在纽约,一位漂亮的女打字员采用煤气中毒的方式自杀,并留下了 遗书请求在她的葬礼上播放《忧郁的星期天》。由于这些可怕的自杀事件,英国BBC电台曾经禁止 播放此歌,美国的广播网络也随即效仿这一举措;华盛顿的参议员 Stevan Carl 呼吁将《忧郁的 星期天》列为禁歌。在法国,甚至有家广播电台在节目中专门请灵学家来研讨这首歌的影响,但 这些节目的播放对当时自杀事例的不断增长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抑制作用。时过境迁,当公众对 一系列自杀事件引起的恐慌逐渐减退时,BBC 同意重新播放《忧郁的星期天》,不过仅限于该曲 的器乐版本。这一版本很快就被灌制成唱片。有一天,伦敦的一位警察听见这首器乐曲从附近的 一所公寓中传出,音乐声一遍又一遍无休无止地重复着,便觉得此事蹊跷,值得调查。进入公寓 后,他发现一个自动唱机正在反复播放这首曲子,在唱机的旁边躺着一位过量服用了巴比妥盐酸(一种镇静剂)的妇女。

    这首歌曲的作者 Rezso Seress 最终也未能逃脱厄运的诅咒。1968年冬季一个寒冷的日子, 他在年近七十之际跳楼自杀了。据报导, Seress 是位个头矮小、生性诙谐的犹太裔男子,一个 差劲的钢琴手,并一直为自己没有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而感到遗憾。他的一生,除二战期间被集 中营关押过一阵外,主要是在布达佩斯的 Kispipa 酒店中度过的,在那儿他为客人演奏钢琴。由于身材矮小,他弹奏时整个身子被 一架棕色的钢琴所遮挡。每当有新客人,特别是熟悉的朋友进来时,他就举起左手(其粗短的无 名指上套着一个引人注目的金戒指),探出脑袋,面露滑稽的笑容表示欢迎。这种致意方式是他 耍弄的一个滑头,以此来掩饰他事实上只会用右手弹奏曲子。据说,仅仅是为了炫耀,他时常弄 来一些乐谱放在钢琴琴架上,并把自己的鼻子凑在琴架跟前,装出按谱弹奏的样子,而实际上他 并不能熟练地读谱。《忧郁的星期天》一曲成名之后曾经有许多音乐、艺术名家和社会名流来看 望他(或在他死后到酒店朝圣),这使得他的访客记录看起来就象是一本 “二十世纪名人录”,其中来访的人物包括 Arthur Rubinstein,Jehudi Menuhin,Arturo Toscanini,Luchino Visconti,Spencer Tracy, Wallace Beery,Sonja Hennie,Nikita Khruschev,John Steinbeck,the Prince of Wales,Louis Armstrong,Ray Charles,Farah Dibah, the shah Reza Pahlavi,Paul Robeson,Cyrus Eaton,U Thant,Benjamino Gigli,Conrad Veidt,George Cukor, 等等等等。

    每当 Seress 被告知音乐界的某个大腕要来看他时,就会变得十分紧张,常常要花几天工夫躲在酒店厨房的尽头,在一块画有钢琴键的大切菜板上使劲地练习他的曲 子。Seress 实际上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过着双重生活。他以弹奏钢琴为生,但他的钢琴弹得很糟 糕。他长相猥琐,可他太太 Helen 却是布达佩斯最漂亮的美人之一。Helen 不仅仅比 Seress 高 出几乎两头,而且还是个基督徒(在当时的欧洲基督徒很少与犹太人通婚)。为了嫁给 Seress, 她居然离开了前夫,一名英俊富有的军官!Seress 因为创作《忧郁的星期天》在全世界变得很出 名,但他的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布达佩斯(除了曾被赶进过集中营)。Seress 一生都很贫穷,但 他死后却在纽约的 Irving 信托银行积存了几百万美元,这些钱是他生前无法支取的、别人支付 给他的版税。1947-1950间在布达佩斯指挥了一系列音乐会和歌剧的 Perharps Otto Klemperer 曾经访问过 Kispipa 酒店,并在 Seress 的访客记录册上留下了这样的句子:“Er ist kein Musiker - er ist nur em Genie” (He is no musician - he is just a genius) ,意指 Seress 够不上一个音乐家的称号,他仅仅是个天才。关于 Seress 自杀的原因,一种说法是他感 到再也作不出象《忧郁的星期天》那样的好曲子了,因此在长期的绝望之中选择了死亡。

    Billie Holiday 灌制的唱片极大地推动了《忧郁的星期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许多通俗 乐队和歌手常在演出时将此曲作为保留节目。除了前面提到过的 Paul Robeson 与 BillieHoliday 外,尚有不计其数的艺人和乐队演唱或演奏过这首曲子。最近十年来该曲仍旧被歌手们 不断地翻唱,并且它依然经常出现在一些爵士乐队的节目单中。
    【详细】
    14197449
  • 疙儿
    2014/2/27 16:46:47
    国内的家庭剧也就能写成这样了吗
    先国内很多家庭剧还算一线(好歹阵容平台算得上一线)都这样,20集内容拍四五十集,看前几集人物亮相性格展示完了觉得还行,后面就刹不住车了,个性最后都要发展成神经病,看得观众抓狂甚至弃剧才罢休。李小冉王志文结婚前后李爹的反应倒像是古装戏里女儿嫁了杀父仇人,民国戏里资产阶级女儿投身红色革命或者建国初女儿嫁给了日本鬼子,那凄惶的配乐和老泪纵横的样子忒夸张了,闹闹差不多了,情绪都没点转变会觉得这个老头真的智
    先国内很多家庭剧还算一线(好歹阵容平台算得上一线)都这样,20集内容拍四五十集,看前几集人物亮相性格展示完了觉得还行,后面就刹不住车了,个性最后都要发展成神经病,看得观众抓狂甚至弃剧才罢休。李小冉王志文结婚前后李爹的反应倒像是古装戏里女儿嫁了杀父仇人,民国戏里资产阶级女儿投身红色革命或者建国初女儿嫁给了日本鬼子,那凄惶的配乐和老泪纵横的样子忒夸张了,闹闹差不多了,情绪都没点转变会觉得这个老头真的智商有问题。
    再者这几次粗看了几部家庭剧,敢不敢有一部没有“家长到单位闹”的桥段,看来编剧界是认为戏剧冲突等于肢体冲突,没有打起来不算完事儿。不过这戏还是要比咱们结婚了好,起码吧这次的根本冲突是超大的年龄差加上支线剧情婚外情还有孩子。。。咱们结婚吧那个真是属于没事儿找事儿闹的出的矛盾,特别是杨桃和黄海波分居吵架那真是莫名其妙。。。国剧真的就只能这样拍了吗?还是说现代中国城市家庭的主流氛围就是这样哭爹抢地?。。。。
    【详细】
    6565410
  • 林曼 禮
    2017/12/28 16:06:50
    吐槽

    1 不是喜剧吗 一点也不好笑 只笑了一次

    2 为了男女主看的 赵明秀太TM帅了 演技了可以 在剧里好可爱啊 哦游戏公司不应该穿卫衣帽衫运动服吗为什么穿大衣西服。。。还。。。这么帅。。。。。。朴宝英颜值不用说 但是我实在不喜欢他的声音好奇怪啊!!而且要不是你长得好看我肯定认为你是恶意卖萌。。。另外始终不能理解金志洙 太TM丑了。。。。还有啊你有女朋友还对女主这么好干嘛搞得好像是女主

    1 不是喜剧吗 一点也不好笑 只笑了一次

    2 为了男女主看的 赵明秀太TM帅了 演技了可以 在剧里好可爱啊 哦游戏公司不应该穿卫衣帽衫运动服吗为什么穿大衣西服。。。还。。。这么帅。。。。。。朴宝英颜值不用说 但是我实在不喜欢他的声音好奇怪啊!!而且要不是你长得好看我肯定认为你是恶意卖萌。。。另外始终不能理解金志洙 太TM丑了。。。。还有啊你有女朋友还对女主这么好干嘛搞得好像是女主南朋友似的。。

    3 剪辑太差劲 剧情不连贯 有时候我以为是我快进了其实没有。。

    4 音效好可爱

    【详细】
    9023263
  • 姑娘
    2017/2/7 8:58:39
    大唐荣耀真的是选对了男主

    哈哈??平地炸出一堆广平王妃 我也是自来水中冲来的广平王妃 说真的男主的演技在线!!眼神及脸部表情处理的精准到位,当然导演也指导的好!比起现在大多的流量小生或者面瘫演技单靠颜值和人气来撑收视率好的太多了!里面大甜甜的少女娇羞演绎的也很符合不做作,看的没让你出戏起鸡皮反而是惊喜到了!!!以及里面的老戏古和所有演员配角群演都是演技在线的,真的是挺不错的一部剧,我原本是不追新剧也不写评论的然而

    哈哈??平地炸出一堆广平王妃 我也是自来水中冲来的广平王妃 说真的男主的演技在线!!眼神及脸部表情处理的精准到位,当然导演也指导的好!比起现在大多的流量小生或者面瘫演技单靠颜值和人气来撑收视率好的太多了!里面大甜甜的少女娇羞演绎的也很符合不做作,看的没让你出戏起鸡皮反而是惊喜到了!!!以及里面的老戏古和所有演员配角群演都是演技在线的,真的是挺不错的一部剧,我原本是不追新剧也不写评论的然而被惊喜到了(现在都是宁愿看过去演技在线的老剧)

    【详细】
    8342227
  • 老同志??远去
    2014/4/13 10:46:24
    (转) 《大河儿女》主要人物小传
    贺焰生:男,出场年龄四十岁左右。
     
    这部剧,写的是一个河南人的一生,写的是河南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间一段往事的传奇。
    剧中故事从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局势最动荡的一九二六年讲起,到血雨腥风、民族饱受危难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
     
    作为河南人形象代表的平民人物贺焰生,以烧制钧瓷、经营自家的瓷器作坊为生,虽然人人称他为“贺窑主、贺老板”,但是在拥
    贺焰生:男,出场年龄四十岁左右。
     
    这部剧,写的是一个河南人的一生,写的是河南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间一段往事的传奇。
    剧中故事从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局势最动荡的一九二六年讲起,到血雨腥风、民族饱受危难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
     
    作为河南人形象代表的平民人物贺焰生,以烧制钧瓷、经营自家的瓷器作坊为生,虽然人人称他为“贺窑主、贺老板”,但是在拥有七十二窑的“风铃寨”,在因出产优质钧瓷而名动天下的“三河县”一带,他依然认为自己是个手艺人。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手艺人,继承了祖传的烧窑技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打破自古以来“钧不盈尺”的宿命,烧出一尊钧瓷大鼎,来告慰祖宗。
    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手艺人,生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身不由己地被推到了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从而演绎出了一段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剧中的贺焰生——
    因为性格刚烈,在与风铃寨另一家窑主叶鼎三“斗瓷”中意外失手,愿赌服输,要离开风铃寨,永不烧窑;
    因为嫉恶如仇,与三河县有名的大瓷器商邓绍光结下仇怨,围绕烧瓷与卖瓷以及对钧瓷的挚爱与痴迷,展现了不同的理念斗争;
    因为机缘巧合,无意中一窑烧出了“龙凤盘”,竟引得各路军阀、土匪、警察、政客、商人、日谍垂涎三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
    因为家族宿怨,他和叶鼎三分分合合,最终成了欢喜冤家;
     
    在贺焰生的身上,无不闪现着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的河南人所拥有的独特品质,为讲一个“义“字,他被贪婪的军阀高高吊上了旗杆,九死一生;为争一个“理”字,他在省府衙门前赤身滚钉板,用淋淋的鲜血来为风铃寨七十二窑求生存;为酬一个“情”字,他毅然走进鬼门关,陪叶鼎三一起坐牢,生死与共;为传一个“技”字,他摈弃门户之见,打破清规戒律,把一身烧瓷绝活传给了非亲非故的“贺大河”。
     
    在艰难的生存坏境中,河南人从来不是鲁莽武夫,贺焰生也不例外,他在与柴殿金所代表的军阀、以邓绍光所代表的买办商人以及与加藤所代表的侵华日军的斗争中,智勇兼备,屡屡挫败他们觊觎龙凤盘和钧瓷大鼎的阴谋。
    但河南人是有血性的,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在面对日寇的铁蹄与刺刀,“义、理、情、技”都无法满足侵略者贪婪的时候,他最终选择用生命来殉“道”——投身大鼎与日寇同归于尽。
     
     
    叶鼎三:男,出场年龄四十岁左右。
     
    钧瓷烧窑世家,风铃寨七十二窑窑主之一。
    烧窑人中间流行这么一句话“贺家的窑、叶家的釉、邓家的型。”叶鼎三与贺焰生从小一起长大,他凭借祖上传下来的烧窑技艺,尤其是调釉的技艺,暗中不服贺焰生,两人常常较劲。但因叶鼎三生性懦弱,贺焰生往往都占了上风。
    但是自从叶鼎三烧出了“苍龙飞天”大盘,而被邓绍光送到东京博览会获了金奖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家里要挂一块“钧瓷魁元”的匾额,他与贺焰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叶鼎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人的韧劲与执拗、孤傲的品格,如他在发现贺焰生烧出了“龙凤盘”之后,砸锅卖铁也要自己烧出一个;如他在贺焰生被柴殿金吊上旗杆,命悬一刻的时候,抡起了大锤,但不是砸向柴殿金,而是砸了自家的窑,这种“自虐”式的抗争更让人心灵震撼。
    叶鼎三的“义”,反映在贺焰生滚钉板的同时,他扎向自己胸膛的那一刀;他的“理”,更多地表现在烧窑技艺和因儿女婚事与贺家的“争理”上;而“情”则显得更浓更醇,例如,在贺青被军阀通缉的关键时刻,起先反对贺青跟自己女儿飞霞来往的叶鼎三,毅然破了祖宗规矩,让贺青藏进配釉密室,化解了危难。又是他,几次三番暗暗救了贺家。
    外冷内热、老实本分的叶鼎三在剧中虽然屡次被邓绍光所挑唆、利用,但他始终坚守内心的善良,跟贺焰生由尖锐对立,到互相尊重,再到生死与共,展现了一条完整的人物成长轨迹,使得他在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最终跳出了技艺之争的小圈子,把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邓绍光:男,出场年龄三十八岁。
     
    “三河县”上大名鼎鼎的瓷器商人,“钧宝斋”瓷器店的掌柜。
    邓家祖上原本也是烧窑的,凭借在瓷器造型上的优势,与贺家、叶家齐名,后因有人坏了烧窑规矩,邓家从此离开风铃寨,不再烧窑。
    邓绍光对钧瓷的喜爱,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经营着“钧宝斋”,见多识广,结交了不少富商巨贾、达官显贵;他了解外国洋人对河南钧瓷的喜好,他也知道“龙凤盘一出,就要改朝换代”的传闻对抱有野心的军阀来说意味着什么。
    跟贺焰生和叶鼎三相比,邓绍光算是有文化的人。但是,他走的却是一条邪路。
    邓绍光这个人物在剧中有两次大的人生转变。起先他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断挑起叶家与贺家的争斗,虽然手段卑劣,但还仅限于烧窑技艺门户之争以及他垄断钧瓷销路的野心,例如,在得知了贺家有“龙凤盘”之后,他先是要买,买不成就偷,偷不成就抢。这一阶段他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
    随后,军阀柴殿金的介入,让他觉得有恃无恐。但是,作为有钱的商人,他也饱受军阀的敲诈和欺压。直到他投靠了日本文化间谍加藤,他便从一个商人,彻底变成了日本人的买办和走狗。
    邓绍光对于钧瓷这一民族瑰宝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得不到的,你们也别想得到。”
    因为他有文化,所以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坏事都能找到理论依据;因为他对钧瓷痴迷,所以他一直乐此不疲地对贺家、叶家施展一个又一个阴谋,设下一个又一个圈套。但是由于两家人的抗争,到头来他总是落个鸡飞蛋打,而自己也一步步走向了覆灭的深渊。
     
     
    贺青:男,出场年龄二十左右。
     
    贺焰生的大儿子,省城国立高中的学生。
    贺青作为大革命时代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在上学期间受到他的老师、革命党人杜一鸣的启蒙,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积极投身于大时代的革命洪流。
    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革命者,相反,他是风铃寨唯一一个在省城上高中的学生,这一点不仅让贺焰生感到自豪,也让整个风铃寨的烧窑人都以他为骄傲。他是一个书生,而且是一个多情的书生。
    因为两家人的公开反对,贺青和叶飞霞的恋情是隐秘的,两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通过彼此相爱来改变家族门户之间的对立。
    贺青因撒传单被军阀通缉,在逃回风铃寨后,又遭到邓绍光与警长马继先的追捕,不得已浪迹天涯。在饥寒交迫之中遇到了好心的六姑,从此他成了黄河上的一名纤夫,经历了长期的风餐露宿和闯荡激流险滩的磨练,他逐渐变得成熟与坚强。在目睹了杜一鸣被捕之后,他组织六姑等一帮纤夫们劫了法场,跟随杜一鸣走上了革命道路,但他的救命恩人、一直暗恋他的六姑却倒在了他的怀里。
    贺青参加过察哈抗战,杀过日寇,坐过国民党的大牢,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对飞霞的爱是真诚的,在六姑对他敞开胸怀的时候,他想的依然是飞霞。可是等他满怀愧疚安葬了六姑重回风铃寨时,飞霞却已经嫁给了邓绍光的侄子邓明轩。命运的阴错阳差使飞燕成了他名义上的妻子,而飞燕又在千里寻夫的路上落入了土匪的魔爪……
    贺青是被反动军阀逼迫着走上革命道路的,感情的磨难使他变得意志更加坚定,最终成为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
     
     
    贺晨:男,出场年龄十七岁。
     
    贺焰生的二儿子,性格活泼开朗,从小喜欢唱关公戏,舞枪弄棒,最崇拜的人是祥符调蒋家班人称“活关公”的蒋福顺,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冠上“关公”的美名。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因父亲让他烧窑继承祖业的期望与自己想当“活关公”的理想不相符,所以逐步变成了一个性格叛逆的人。同时,贺焰生的滚钉板、叶鼎三的刀插胸膛,父辈淋漓的鲜血让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与震撼,从而使他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可言,强权就是理、就是法。
    他不愿在风铃寨烧窑,跑到了省城学戏,为求生存入了青帮,成为帮主柴殿金手下第一杀手,以冷血嗜杀在帮会中迅速树立起了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但是,在与柴殿金的女儿柴婉芬相恋之后,他便具有了双重性格,一方面对柴殿金讲江湖义气,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单纯多情的柴婉芬面前要装出经商求上进的形象。
    贺晨的两幅面孔,骗得了柴婉芬、骗得了贺焰生,但却骗不过自己的良心,当他得知柴殿金投靠了日本人时,他的偃月刀便染上了这个汉奸的鲜血,最终,为给惨遭日军蹂躏的柴婉芬报仇,他借唱戏的机会,斩杀了加藤……
     
     
    叶飞霞:女,出场年龄二十岁左右。
     
    叶鼎三的大女儿,因她娘去世得早,叶鼎三把她当儿子养,期望她能够顶门立户继承祖传烧窑技艺。
    她真心爱着贺青,总是在下意识地以贺家儿媳的身份自居,例如,在贺焰生要举家迁出风铃寨时,是她跪在马车前把贺家人接了回来;在贺青遭到追捕时,又是她冒着风险把贺青送出了风铃寨。
    但是,在叶家受到邓绍光的逼迫,即将在风铃寨无法容身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担起了拯救家族的责任,放弃了自己跟贺青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嫁给了因抽大烟而毁了身体的邓明轩,成了邓家的少奶奶。
    叶飞霞性格刚毅,为人聪慧,办事果断。作为邓家的当家人,她多次识破了邓绍光图谋家产的企图,暗中资助水东游击队打鬼子,并最终配合贺青,出色完成了刺杀吉川的任务,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六姑:女,出场年龄二十岁左右。
     
    一个侠骨柔肠的传奇女子。
    她原本是铁路工人的女儿,父亲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在大罢工失败之后,按照父亲的遗嘱,带领逃脱出来的一帮铁路工人,在黄河滩上以拉纤为生。也由于这个缘故,她这个弱女子无形中竟成了一帮拉纤爷们的主心骨。
    她救贺青纯属偶然,但随后被贺青所吸引,在同甘共苦中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她的关爱下,贺青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磨砺出了坚强的革命意志。
    六姑的身上无不显示出侠义的风范,尤其是在得知杜一鸣被捕之后,她率领纤夫们跟随贺青积极营救,并设计劫法场成功营救出了杜一鸣,而她自己却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黄河滩上……
     
     
    叶飞燕:女,出场年龄十八岁左右。
     
    叶鼎三的二女儿,是个心灵手巧,性格活泼开朗的姑娘。
    她内心单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还有点任性。例如,为了阻止自己的老爹跟贺焰生斗瓷,她擅自辞退了自家窑上的把桩师傅,生生毁了一窑的瓷器。
    她情窦初开,竟然偷偷爱上了自己姐姐的恋人,但她知道,贺青一直把她当妹妹,而她也衷心祝福姐姐跟贺青的幸福。
    当看到姐姐嫁给邓明轩时,她又为贺青感到委屈和不平,她暗自发誓要把自己的爱和姐姐的爱统统都给贺青。
    她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贺青坐牢之后,在探监回来的路上被土匪黑杀狼所劫持,被逼迫着当了压寨夫人,随后便生下了大河。直到贺青出狱后,收容、整编了黑杀狼的部下,她才与贺青再次重逢。
    面对黑杀狼,她曾刚烈地抗争,甚至在临产时以自己性命来要挟黑杀狼,只为能够自由的见贺青一面。同时,在贺青收编黑杀狼这股武装的过程中,她又起了关键作用。
    尽管贺青对她的经历并不计较,尽管贺青努力用感情来淡化她心中的伤痛,但是面对贺青的真诚,她满心的愧疚。
    在一次捣毁日军军火库的战斗中,贺青的游击队遭到了日军的合围,危难关头,飞燕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战友的安全和战斗的胜利。
     
     
    柴婉芬:女,出场年龄十七岁。
     
    开封静宜女中的学生,军阀、青帮头子柴殿金的养女。
    在她两岁时,父母被柴殿金误杀,因柴殿金的一点愧疚之心,她便成了柴府的大小姐,而她本人则对幼年的事情一无所知。在与贺晨相识后,贺晨说什么她信什么,丝毫没有察觉贺晨的另一面。
    她的世界是纯净的,她生活的范围基本上是学校、教堂和琴房。爱情占据了她整个身心。
    她也喜爱戏曲,共同的爱好使她与贺晨相识、相知,作为一名思想单纯的女学生,贺晨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侠气与霸气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她生活在自己美好的梦境里。
    所有这一切,在她发现贺晨是自己的杀父仇人那一刻完全破灭了。她由此变得偏激和自弃,生活在痛苦与矛盾之中,她也想忘记仇恨,做贺晨的新娘,可是却在新婚之夜拔出了匕首……
    柴婉芬爱的盲目、恨的盲目,没有发现贺晨“邪”的一面,是她犯的一个美丽错误,而看不清柴殿金的真面目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她的死,成为了贺晨心中永久的伤痛……
     
     
    常月娥:女,出场年龄四十三岁。
     
    贺焰生的妻子,她年龄比贺焰生大,属于“女大三抱金砖”。
    她朴实、贤惠、通事理,是非恩怨都看在眼里,一碗水端的平。多次劝导丈夫要跟叶鼎三和解,竭力想成全贺青与飞霞的婚事,为了家庭的平安她使尽了浑身解数。在贺焰生与叶鼎三斗瓷的过程中,她先是劝阻,劝阻不成便跟贺青合谋藏起了凤盘,从而保全了叶鼎三。
    她也有刚强的一面,在贺焰生被柴殿金吊上旗杆的时候,她选择跟丈夫一同赴死;她默默地支持贺青投身革命,她慈爱地把飞燕的儿子大河抚养成人;在日寇囚禁她以逼迫贺焰生时,她宁死不屈……
     
     
    柴殿金:男,出场年龄四十左右。
     
    军阀、青帮头子。他是一个变色龙式的人物,先是袁世凯的童子军,后是张作霖手下旅长,其间又投靠阎锡山出任开封镇守使,在军界失意后,回到青帮独霸一方。
    为了能够得到用以改朝换代的“龙凤盘”,他不择手段地逼迫贺焰生一家和风铃寨七十二窑。作为一介武夫,柴殿金对钧瓷一窍不通,他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巴结这个大帅那个大帅,以便自己官运亨通,出于这个目的,他跟邓绍光之间达成了一次又一次金钱与权利的交易,而每一次交易都给贺焰生和风铃寨带来了巨大灾难。
    柴殿金退出军界之后,在婉芬面前以慈父的面目出现,决不让她知道自己在青帮所干的任何事情。在见到贺晨之后,他便有预谋地一步步把贺晨培养成了一名冷血杀手,用他的话说“贺焰生,我斗不过你,我收了你儿子,让他接着跟你斗。”
    日寇全面侵华以后,柴殿金原本是持不合作态度的,这一点让贺晨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但是,日军对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一个治安军司令的头衔又勾起了他重新掌握枪杆子的欲望,最终投靠了日本人。由此,他跟贺晨之间便产生了新的矛盾,展开了新的较量,在“第四胡同”事件中,柴殿金因为出卖帮众,被贺晨斩杀。
     
     
    吴德生:男,出场年龄六十岁。
     
    怀才不遇的老秀才,在风铃寨开办私塾,德高望重。
    吴德生是风铃寨各家窑口兴衰的历史见证人,对光绪三十四年因“龙凤盘”的传说而给风铃寨所带来的那场巨大灾难记忆犹新,他积极调解贺也两家的纷争,不愿看到贺焰生因争强好胜而泄露家中秘密,更不愿看到当年袁世凯血洗风铃寨的悲剧重演。可是,面对强权,他无能为力。
     
     
    加藤:男,出场年龄四十岁左右。
     
    日本文化特务,早在日军侵入中原以前就来到了三河县,以樱花洋行商人面目出现,他是研究瓷器的专家,来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宋朝钧瓷官窑遗址,借以证明日本的濑户古窑才是钧瓷的正宗,以此来篡改钧瓷发展的历史,一笔抹杀中国人对钧瓷发展的贡献。
    他是个学究型的侵略者,对贺、叶、邓三家恩怨了如指掌,知道贺焰生和叶鼎三都有恢复钧瓷古制的能力,所以他联合邓绍光,从中推波助澜,兴风作浪。
    日军进占开封后,他恢复了特高课高级顾问的身份,一方面拉拢收买柴殿金,另一方面不择手段地逼迫贺焰生和叶鼎三,企图掠夺贺焰生成功烧制出的钧瓷大鼎,把它作为敬献天皇的礼物。在贺焰生以身殉道时,他侥幸逃脱了炸弹的袭击,却死在了贺晨的刀下。
     
     
    高有德:男,出场年龄三十五岁。
     
    邓绍光的心腹、“钧宝斋”的管家,叶鼎三的小舅子。
    高有德是个奴性十足的人,虽然跟叶鼎三有亲戚关系,但是在邓绍光施展阴谋的时候,往往都是他跑在前边。他的为人就像剧中的台词一样,名叫“有德”,其实无德。
    他生性蠢笨,却总喜欢耍点小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邓绍光招惹了不少麻烦。
    在贺焰生死后,为虎作伥的高有德被愤怒的叶鼎三一斧头劈碎了脑袋。
     
     
    杜一鸣:男,出场年龄三十岁左右。
     
    开封国立高中的教书先生,革命者。是他启蒙了贺青,引导贺青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
    他先是贺青的老师,后又是贺青的战友,参加过察哈抗战,在日军大举入侵后,他成为中共水东根据地的领导,与贺青、飞霞一起在黄河沿岸与日寇展开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马继先:男,出场年龄三十六岁。
     
    三河县警察署警长。
    生性贪财好色,在邓绍光的收买下徇私枉法,成为搜捕贺青、杜一鸣,欺压风铃寨各家窑主的帮凶。
    日军入侵后,三河县政权土崩瓦解,马继先却没有投靠日本人,而是辗转进入了国民党军统,但是,在贺青和飞霞执行刺杀血债累累的日本特务吉川的行动中,由于贪生怕死,致使飞霞身负重伤。
    在贺晨刀劈加藤的事件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马继先死于日军的乱枪之下。
     
     
    邓明轩:男,出场年龄二十五岁。
     
    邓府的大少爷,邓绍光的侄子,邓老太太的独养儿子。
    邓府是三河县有名的大户,邓明轩的父亲跟邓绍光兄弟反目,因为去世的早,邓府虽然富甲一方,但常常受邓绍光的欺负。
    邓明轩早年因一场大病,被邓绍光在药中暗地里加了鸦片,所以吸毒成瘾,成了远近闻名的瘾君子。但是他内心善良,也真心喜欢飞霞,因为身体不济,常感觉亏欠飞霞。
    他是邓府唯一的男人,觊觎邓府家产已久的邓绍光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虽然飞霞和邓老太太处处留心,但百密一疏,邓明轩还是被邓绍光和加藤等人合伙害死了。
    对飞霞一往深情的邓明轩在临死前办了一件蠢事,为了得到邓绍光从此不再找飞霞麻烦的承诺,他把祖传的一幅《大宋官窑遗址图》交给了邓绍光,从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若不是贺焰生与叶鼎三及时出手保护,加藤的阴谋就真的得逞了。
     
     
    邓老太太:女,出场年龄五十八岁。
     
    邓明轩的母亲,邓绍光的嫂子。
    在丈夫死后,她抚养着邓明轩,守着邓府的一份家业,时时都在提防着邓绍光,直到飞霞嫁入邓府,她才如释重负。
    邓老太太是眼明心亮的人,邓绍光的所作所为令她不齿,在邓绍光逼迫叶鼎三的紧要关头,是她出于对邓绍光的憎恨,也出于对自己儿子的爱,三番五次找上叶家,说服飞霞嫁给邓明轩。
    在飞霞嫁入邓府后,她完全放权,把家业统统托给了飞霞,给了飞霞应有的尊重和信任。邓明轩死后,她把飞霞当成了亲闺女,默认了飞霞跟贺青的来往,支持飞霞资助抗日游击队。
    在加藤带领日本宪兵来抓捕飞霞和贺青的危急时刻,不愿成为飞霞累赘的她,在成功掩护飞霞贺青脱险之后,独自坐在当院,对扑空的敌人报以轻蔑的冷笑……
    【详细】
    66328090
  • 我是谁我在哪
    2023/1/28 18:23:16
    大理寺特别特别好

    大理寺看完了,浅来写一下观后感。看得出第二季好传想要剧情画面两手抓,很好,支持,第二季画面相比第一季好了太多,打戏依旧很流畅,看得很爽,如果好传想要出第三季或者大电影的话继续保持即可。第二季我更在意的其实是剧本,优缺点皆有,先来说一下缺点:拖沓。原作这一部分的剧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没有过多的讲解也没有出现看不懂的情况,理解制作组想要丰富丘神纪的人物形象,毕竟原作他风光后没多久就惨死确实很意难

    大理寺看完了,浅来写一下观后感。看得出第二季好传想要剧情画面两手抓,很好,支持,第二季画面相比第一季好了太多,打戏依旧很流畅,看得很爽,如果好传想要出第三季或者大电影的话继续保持即可。第二季我更在意的其实是剧本,优缺点皆有,先来说一下缺点:拖沓。原作这一部分的剧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没有过多的讲解也没有出现看不懂的情况,理解制作组想要丰富丘神纪的人物形象,毕竟原作他风光后没多久就惨死确实很意难平,但是加太多了让人看着有点疲劳,他和朗百灵,和李饼这两条线简单讲一下就好,适当的留白,留有些想象空间,比讲得面面俱到要好一些,……剧本上的优点其实蛮多的,能让丘神纪圆满落幕,能讲明白博州的事,说明制作组有好好打磨过。丘包回忆线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能看的出两个人的成长,意气风发的将军和天真的包包刻画得太好了。另和朗百灵这条线也走得很好,第十二集的百灵姐姐长镜头让她这个人更丰满了,百鸟朝凤像是在报恩,看得我哇哇哭。“是我啊”名场面虽然没按照原作拍,但这个版本我也很喜欢,和前面的原创呼应了,而且相当得当,“现在这样又是我的错吗”让我觉得包包还是那个没长大、还需要依赖丘护卫的宝宝……我估计没拍“原来活下来的是你”(我真的很喜欢这一句),会不会是因为前面已经揭露过了,啊啊啊好可惜!!人设部分的话,少卿确实有点崩……原作里挺稳重的,为啥第二季像个愣头青,不理解。大理寺配角团各有各的高光,不错。不过为什么不拍丘神纪死后一帮人在床上聊天那一块,原作那一块真的把陈拾的老实憨厚和王七的圆滑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十二集户外聊天把王七弄得没啥情商……总之大理寺日志可圈可点,值得一看,也值得从这里入坑,只要好传还拍我就支持,大电影也可以有,外传拍拍也不是不行。请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啊!(好传和角色都是)(补充:丘神纪问斩这里特别特别好,白发伤残美人,不懂的有难了!)

    【详细】
    14940779
  • M______Y
    2018/3/30 23:44:04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作者: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宣传中国电影资料馆团队 ID 作为戛纳电影节最为青睐的日本导演之一,河濑直美在去年的主竞赛献出了她的新作《光》。 作为她的电影之树新结的果实,这部电影的清新影像与自然脉动,与她的其他作品一样体现着她的个人特质。但是,这部作品通过十...  (展开)
    作者: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宣传中国电影资料馆团队 ID 作为戛纳电影节最为青睐的日本导演之一,河濑直美在去年的主竞赛献出了她的新作《光》。 作为她的电影之树新结的果实,这部电影的清新影像与自然脉动,与她的其他作品一样体现着她的个人特质。但是,这部作品通过十...  (展开)
    【详细】
    9260217
  • 豆沙包
    2013/6/3 10:06:15
    我的
    两岁的宝宝最近学了一句话,
    后果很严重,
    这句话是——我的。
    现在很多东西都是他的了,
    只要是他喜欢的都是——我的。

    专家说,
    这是儿童的性格敏感期,
    是一个儿童性格建立的时候。
    多鼓励,有问题讲清楚道理,
    尽量不要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对于潜艇系列,
    其鼻祖是好莱坞三大导演联袂执导的《魔比斯环》,
    这个说法当然
    两岁的宝宝最近学了一句话,
    后果很严重,
    这句话是——我的。
    现在很多东西都是他的了,
    只要是他喜欢的都是——我的。

    专家说,
    这是儿童的性格敏感期,
    是一个儿童性格建立的时候。
    多鼓励,有问题讲清楚道理,
    尽量不要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对于潜艇系列,
    其鼻祖是好莱坞三大导演联袂执导的《魔比斯环》,
    这个说法当然是开玩笑,
    但是,
    当初没有实现的票房,
    今天潜3实现了,
    虽然两天也只实现了三千万,
    但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势头,
    是市场对GDC营销的认同,
    是市场对GDC创作的认同,
    这已经不仅是抓住机遇了,
    这几乎可以称为礼遇。

    是的,
    这电影是——我的,
    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骂,
    喜欢他没有理由,
    听到五岁的侄子在电影院里开怀大笑,
    我心里很开心。

    低龄儿童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受色彩的饱和度影响很大,
    说白了,红、蓝、黄、绿……单纯的颜色,
    怎么鲜艳怎么来,
    所以潜3在色彩上是比同类竞品高出一筹的,
    就现在我家宝宝,
    一放到地下就跑到潜3的异形展板哪里又跳又拍,
    是的,他喜欢那些笑脸和鲜艳的颜色。

    而让我的侄子开心大笑的包袱,
    也不是什么大笑料,
    只是里面的鲨鱼出丑的段子,
    我儿子也有这个特点,
    看别人出丑他就会笑,
    原来所谓低级趣味,
    其实是根植在DNA里的吗?
    我很汗哦。
    但回想起《猫和老鼠》也不过SOSO了。
    莫非人类共性?!

    今年的票房很有特点,
    就是黑马成群,
    票房没事就翻翻,
    翻得都没惊喜了。
    我家楼下都建了个影院,
    生意居然也是非常火爆,
    难道中国电影的GC就这样来临了吗?
    也许是吧!

    GDC,加油,
    期待潜4!

    PS,
    我个人十分看好你们一个布偶的造型,
    为什么不制作一个电影版呢?

    PS+
    除了六一,
    GDC就不给我们成年人一些作品吗?
    【详细】
    6001951
  • 秦佘
    2016/8/20 10:51:14
    十几年后,我又感受到火山的威力
    【为什么去看】 其实这周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电影,但是出于忘记退票又心疼低价票的钱还是去看了。 【视觉效果】 或许是3D效果已经融入画面,我居然对于3D效果的感觉什么都没有,但是火山岩浆扑过来还是有点感觉的。 里面的飞机感觉很真实,无论是飞行还是毁灭,没有感觉特别假...  (展开)
    【为什么去看】 其实这周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电影,但是出于忘记退票又心疼低价票的钱还是去看了。 【视觉效果】 或许是3D效果已经融入画面,我居然对于3D效果的感觉什么都没有,但是火山岩浆扑过来还是有点感觉的。 里面的飞机感觉很真实,无论是飞行还是毁灭,没有感觉特别假...  (展开)
    【详细】
    8051218
  • geraint
    2014/9/7 16:15:28
    算不上影评,只是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感而发
          也许导演是想表达对网络暴力和无良媒体的谴责,但我想从【美姬】说起。
           或许是自己曾经也被别人的光环压制得无法透气,或许是自己本身就有点自卑,感觉美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尽管片中一直使用轻快明亮的背景音乐,还是感觉十分压抑。
    &
          也许导演是想表达对网络暴力和无良媒体的谴责,但我想从【美姬】说起。
           或许是自己曾经也被别人的光环压制得无法透气,或许是自己本身就有点自卑,感觉美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尽管片中一直使用轻快明亮的背景音乐,还是感觉十分压抑。
            我们的美姬,很平庸,少言寡语,名字还被别人哪来开涮,十足的灰姑娘,可是又有哪个灰姑娘不期待有一天会变成真正的SnowWhite呢?正如她在毕业留言上说的,希望会有好事发生。可是无情的社会依然在不停的摧残着她脆弱敏感的心,工作上因为长相平庸,不善言辞,受不到重用;感情上,对系长一片痴心,却不想这是个人渣。然而美姬太善良了,受伤了会一个人默默舔舐伤口,从没想过报复。即使是走进里沙子的圈套,拿走典子的票都犹豫再三。
           幸运的是,就像安妮与戴安娜一样,美姬还有夕子,两个被排挤心存自卑的人,像是茫茫沙漠中仅存的两个人,拥有了超乎平常的友谊。夕子一直在网络上为美姬辩驳,网名正是戴安娜。影片的结尾确确实实把我感动到了,“哪怕要与全世界为敌,我也是你的伙伴”,两个人的友谊在烛光下显得更加动人。还有最后美姬向赤星传递正能量,让影片一扫前面的压抑,给我温暖的感觉,也体现出了人物的性格。
           所幸美姬在准备自杀的时候真相水落石出。美姬,以及所有在人海中挣扎的人们,愿勿忘初心,会有好事发生的。

           再说说【赤星】,虽然是做错了事情,但是也是情有可原。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打杂的,却渴望成功,在网络上写美食评论获得一点点存在感。他想通过这件事一夜成名,他付出了很多去调查,去采访,他并不是胡编乱造,只是把主观带入了原本应该客观的新闻报道,同时因为获得大量的关注而爆棚的自信心迷惑了他,让他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这跟现在的媒体很像,极尽功利的心理让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天天想爆出大新闻提高自己知名度,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刻意编造吸人眼球的标题,引导舆论方向,许多情况下只要点开正文就会知道根本不是标题说的那样,可是就是有很多人看了标题就大放厥词,圣人圣母频出,傻傻的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成为媒体的工具。

          最后,我希望大家要与人为善,特别是孩子,你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很容易造成孩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性格、人格。
         第一次写这么多东西,纯粹有感而发,逻辑混乱,还望大家见谅。
           
    【详细】
    68921351
  • 杨子
    2019/7/24 2:37:33
    呵呵

    惊悚?悬疑?鬼片?拍摄成本三个人加层栋破楼房,一开始的剧情就让人看了不想看,但尼玛这个影片名字蛮吊的,我就像看看他到底讲述的啥,看完后别谈多后悔了,真的是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没见如此烂片,网络剧都比这个看好,演技比业余的都差,一个男人幻想与俩个女人在一起的结果成了鬼片?跟跪8楼有个鬼的关系啊?

    惊悚?悬疑?鬼片?拍摄成本三个人加层栋破楼房,一开始的剧情就让人看了不想看,但尼玛这个影片名字蛮吊的,我就像看看他到底讲述的啥,看完后别谈多后悔了,真的是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没见如此烂片,网络剧都比这个看好,演技比业余的都差,一个男人幻想与俩个女人在一起的结果成了鬼片?跟跪8楼有个鬼的关系啊?

    【详细】
    10332158
  • 快乐的欧菲莉
    2016/1/27 13:26:11
    一个人生活很快乐,多个人陪陪好像也不错
    无论结婚或者独身主义都是自己的选择,坚持传统家庭观念结婚生子重视家庭的人不应该被看不起,而崇尚不婚主义的独身者也不应该受到指责与嘲笑。

    年关将至,很多人都会被一本正经的长辈问同样的问题:结婚了吗?怎么还不结婚呀?年纪大了就不好结婚了哦。结婚啦?结婚啦那你什么时候生孩子?现在二胎了,你们要抓紧哦……
    但我相信,我们更多的人心里阴影面积都可以用男主角的那句话概括:我不做父亲得罪谁了
    无论结婚或者独身主义都是自己的选择,坚持传统家庭观念结婚生子重视家庭的人不应该被看不起,而崇尚不婚主义的独身者也不应该受到指责与嘲笑。

    年关将至,很多人都会被一本正经的长辈问同样的问题:结婚了吗?怎么还不结婚呀?年纪大了就不好结婚了哦。结婚啦?结婚啦那你什么时候生孩子?现在二胎了,你们要抓紧哦……
    但我相信,我们更多的人心里阴影面积都可以用男主角的那句话概括:我不做父亲得罪谁了吗?还是犯了什么法了?

    而问出这些问题的长辈内心也肯定是在想:是没什么问题,但是……
    但是,这不符合这个社会古往今来的社会模式和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

    我记得当年大学的外语老师就是一个坚持丁克的人,她和她的老公结婚四年,两个人非常默契地选择了不要孩子。
    看吧,这些事情在我们身边不是做不到的。
    只是可能,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完美理解和体谅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吧大概。老师在这过程中付出过怎样的心酸又经历过哪些不被理解的指责,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总归一定不会轻松就对了。

    在电视剧的男女主角身上多多少少都会看到我们自己的一点影子。
    每天出门的时候都会仔细想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关好电源、锁好门,因为我们是自己一个人住。
    下班的时候偶尔会接到突然的加班请求或者朋友的聚会邀请,这时候我们不需要担心赶不及回家做饭、接小孩,因为我们是一个人住。

    但是一个人住的每一个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已经跟这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怎么还能说我们是孤单的一个人呢?

    当然,我们其实很乐意跟趣味相投的家人或是朋友相亲相爱地共处,但前提是,能不能别再用“结婚没有””有没有小孩“这种问题强行限定我们的家族形式。
    -----------------
    2016.4.3更新

    上个月底,父亲查出来与剧中西田敏行饰演的爸爸一样的疾病,幸运的是,我的父亲现在还没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所以全家都在积极寻找治疗的方案。
    当我在远方看到母亲传来的报告时,不需要任何刺激眼泪就自己流了下来。就在过年的时候,我还和父亲讨论,我可能不会结婚之类的话,但就在知道他的病情后,搜索了相关的两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我想到的却是“怎么办,老爹还没看到我结婚呢”。
    不是没有害怕也不是没有后悔,但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任何用,当我想着要放弃学业的时候,朋友对我说的却是“你放弃了我们就打断你的腿”,然后再看到电视剧的结局,真的就很能理解剧中大介的感受。
    不过,我们当然不会为了实现父亲看着我们结婚生子的愿望就匆忙找个人凑合,因为我相信,我会陪着父亲走很长很长的路,让父亲看到我过得很幸福。
    【详细】
    77511134
  • 简单心理
    2018/1/15 15:33:08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黑镜》的答案是:保护Ta

    你的父母控制欲强吗?

    也许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

    也许他们用360度无死角的“关心”,逼得你透不过气来。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是本能,但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

    《黑镜》第四季中的一个故事,就引发人们关于亲子关系、养育方式、以及人性的

    你的父母控制欲强吗?

    也许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

    也许他们用360度无死角的“关心”,逼得你透不过气来。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照顾是本能,但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独立和放手。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

    《黑镜》第四季中的一个故事,就引发人们关于亲子关系、养育方式、以及人性的思考。

    (剧透预警!

    9073425
  • YAGA
    2022/12/6 0:17:50
    挺好的一部体育题材电影

    关于给妹妹买鞋的这个细节就很到位,两位主人公各自的身世刻画的也很朴实生动,电影比较慢热,逻辑自洽。是很有诚意的一部电影,虽然是励志类型的但看完有种蛮温暖的感觉,就是翻译的有点捞 杜马有点给我翻滚吧阿信那种感觉,两位主人公彼此接纳互相磨合的过程也不像有些电影显得矫情,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配乐也很有感觉

    关于给妹妹买鞋的这个细节就很到位,两位主人公各自的身世刻画的也很朴实生动,电影比较慢热,逻辑自洽。是很有诚意的一部电影,虽然是励志类型的但看完有种蛮温暖的感觉,就是翻译的有点捞 杜马有点给我翻滚吧阿信那种感觉,两位主人公彼此接纳互相磨合的过程也不像有些电影显得矫情,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配乐也很有感觉

    【详细】
    14803161
  • 小斑
    2015/10/10 5:45:15
    夏尔巴人喊你们回家吃饭
    上山上山哎的电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21966/?start=100#comments
    一旦评论翻页,楼主就不大会翻去后面看了。请大家自觉文明发言。
    上山上山哎的电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21966/?start=100#comments
    一旦评论翻页,楼主就不大会翻去后面看了。请大家自觉文明发言。

    ====================正文==================

    四支团队同天攻顶,五人死于南坡,三人死于北坡。96山难保持“珠峰史上最大事故”的头衔,直到2014。雪崩事故之后,铺天盖地的报道,终于把目光投向了用生命换取微薄收入的本土向导。当然商业登山队的利弊还是要总结的。记者一支笔两片嘴皮,从来不满足于“事实及其全部”。

    随AC队攻顶却并未与Rob走完最后一程(各种意义上)也没有参与11日的救难工作,记者Krakauer以“第一手资料”的立场写了Into Thin Air,话里话外,文前文后,是要总结血泪教训以便寡人悟道的。

    本片主要改编自该本——算是纪实报道——吧。但是撇去了Krakauer各种“真知灼见”的批斗,只保留了事件的部分。在风暴这一节则加入了在10日攻顶并最先进行救难工作且成功捞出三人的MM队职业向导Anatoli Boukreev在其口述的回忆录The Climb中的情节。

    Anatoli就是Krakauer在ITA一书中选择的主要撕逼对象。

    所以可以想见,影片是极力淡化了Krakauer的主观立场——乃至他的存在感。这个ITA的第一视角,在影片里几乎只有名字在不断出场。很显然的,是要在至今没有消停的撕逼大战中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

    那么问题就来了。电影在容量上不如书本,在表现形式上也难以做到“文字分析批判”的效果。
    拍灾难片,不可能面面俱到,以下三个角度只能取舍:要么条分缕析事故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后果,以便发人深省耐人深思避免事故重演;要么重现灾难全程,务必细节详尽画面冲击让人身临其境,末了感叹人之渺小而生命之可敬,刺激观众的肾上腺;要么以灾难为背景,表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面对死亡之危胁时的多面及深刻。

    三条大路只要一心走到底都可以通向罗马,本片却是每一条都只走了三分之一。就这么吊在那里了。

    The Climb中倒是对于登山的各种前期准备(找钱找人找装备)有十分详尽的描写。这部分作为“顾客”的身份出现在AC队的Krakauer并不通晓。于是电影里也就没有了。
    而实际上,这一段才是让一般观众了解“商业登山队”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队中的人物到底都有什么义务和责任,在登山过程中有什么具体的工作,会因登顶的成败而受到什么样的人生影响。
    如果对这些都不了解,那么影片中Rob和Scott一开始的紧张感就显得没来由,后面交涉中南非队的不合作也就只有“任性”这一解释了。
    不知道Guy这个角色的身份及工作内容的观众们快举起你们的电影票让我看到!

    造成96山难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影片里倒是都点到了——也就只有点到为止。

    原因一:路没有准备好。因为各方对此事说法不一,目前未有定论。但是夏尔巴向导与领队之间沟通不良是肯定的。至于为什么沟通不良,影片不揣测之余,干脆那些众说纷纭的情节全都省了。

    原因二:Rob未能阻止Doug登顶,反而陪同其前往。以至于身为领队的他未能尽到护送其他顾客下山的责任。Doug,难波康子和本队向导的死亡,Beck的重伤,他这个不理性的决定都脱不开干系。
    但是前文已经说了,Krakauer主撕Anatoli,于是影片也就极大淡化,甚至可以说美化了Rob的动机。

    原因三:AC队的向导Andy Harris以为南顶的氧气瓶是空的(其实都是满的),致使Rob和Doug未能及时得到氧气。普遍认为Harris是因为大脑在高山上工作不良产生了误判。
    电影迫于时间,没有太多着墨刻画人在“死亡线”以上的状态。外加剪辑混乱。应该说氧气事件的内因外情,真是只有本身知道96山难的观众才能看懂了。

    商业登山队的背景,及这几项灾难主因都说得不清不楚,外加两边不得罪的暧昧立场,无论是分析还是反省自然都是不可能的了。

    再说灾难的实况转播。
    除了AC和MM这两支队伍之外,遇难的还有台湾登山队。风暴时,高铭和是跟Scott躺在一起的,只不过在夏尔巴向导救难时,发现后者已经失去意识,选择救出了前者。这一段,连同北面攻顶三人死亡的印度登山队,通通被编剧给吃了。
    由于过程细节的缺失,众多明星脸毫无必要的出现(什么打酱油角色都喊大牌来演,这股壕气冲天我是服的),反倒令得影片的“真实感”大打折扣。

    最后就说人物塑造。

    身为主角的Rob始终处于一个“面目模糊”的状态。还不是Beck来得性格分明,跟一出场就活色生香的Scott更是没法比。好像只不过是因为他们队上死的人最多,加上有妻子待产的他死得最符合好莱坞戏剧原则,所以他才成了主角。

    至于另一领队Scott,性格是有了,却因为没有“主角”这个光环,其行动线索和动机被写得七零八落。他之所以未能及时下山,主要是缺乏休息。他缺乏休息是因为他的一位顾客——也是他的好友——因健康问题不能如愿攻顶,他特意返回本营去通知并安慰。这一段故事,影片拍是拍了,但我怀疑有任何观众看清楚他这一条情节线了。

    两大主角都成这样了,关于配角们有什么家庭背景身世故事,为了什么理由登珠峰,真是能有一两句台词说白说白就大幸了。戏分这么一摊,结果就是谁都没有说通说透,什么“我有抑郁”什么“为了孩子们”都不过通俗故事片里一句苍白的口号,没有任何说服和感动人的力量。
    如果不是本身喜欢登山的观众,看到这种人物描写,应该只会觉得这批人no zuo no die为毛try吧……

    于是在看片的整个过程中,我心里不断盘旋是这么想法——导演对于事故既没有立场,看起来也不是登山爱好者,无论对于人性还是天灾也都没什么兴趣的样子,也不是考据癖资料搜集狂,更没有做伪纪录片的意愿,所以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到底是个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干巴巴地讲说有这么个事儿,看wiki好像更省时省力省钱。全片只要出一行字幕“请各位观众回去google 1996 珠峰 故事这三个关键词”足够了。电影这个东西,ms不是“影像wiki解说”这么个定位吧。

    -----------------我是夏巴人的分割线---------------

    影片情节既然主要取材于ITA,自然是以AC队为主。实际上这次山难中,是MM队更具有戏剧性。

    领队Scott和向导Anatoli以及他们的夏巴向导Lopsang都很有个性。与AC同天攻顶也遭遇到风暴,全队最后只有Scott一人遇难。

    Krakauer吐Anatoli的槽点我其实一直没有get到。Rob倒是带着氧气登顶也留在最后帮助他的顾客Doug,结果呢?Anatoli没带氧气,最后他队上一个顾客都没死,他如果带氧气,最好的结局就是一个顾客都不死嘛,有什么差别么?

    最坏的结果呢?

    我同意Anatoli的看法——氧气瓶会给一种“错误的安全感”。Rob敢于违反2点原则帮助明显已经体能不济的Doug登顶,是因为他以为夏尔巴向导在山顶储放了足够的氧气。却没有想到人为(Andy的误判)和天气(氧气瓶结冰)令得他没能用上这些氧气。

    假使Anatoli也像Rob一样携氧上山。没错,他是能够在顶上多留一个小时。然后呢?当风暴来到,他的氧气瓶会不会因天气而无用?没有氧气又在8000米以上停留了那么久,他会不会出现幻觉?还能不能成功下山?如果他无法安全下山,留在风暴里的其他人也就失去了第一波救助。他队上三枚遇难的顾客还能不能生还?

    “Anatoli不携氧登顶就是没有职业道德”完全是Krakauer站在顾客立场上的一厢情愿。

    比如说跑马拉松。姐付给组委会报名费,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比赛前的信息供应,比赛中的食物与水份补给,紧急医疗救护,道路疏通安全,比赛后的服务。就是这些,至于那42公里,不管是天上下雨下雪下刀子,都必须是参赛者自己独立跑完的,不能有人推不许有人拉不准抄近路。如果参赛者因为准备不足或者意外状况,猝死在途中,不关其他任何人的事。如果参赛者因为能力不够或者意外状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终点,终点一关绝对不因为任何理由延时。

    这是“运动”起码的尊严——自己选的路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我想任何一个以“挑战自我”为理由(无论是否嘴上说说)去长跑去登山去越野的人都会同意这个说法。

    但是在商业登山队里,这种运动者与运动本身的责任与义务关系被扭曲了。有些人似乎是抱着“我花了钱,你就算是背也要把我背上山再背下来”的想法在要求登山向导。像这种人,登的不是珠峰,只是内心的虚荣而已。正是这种人的理直气壮,令得“登上世界之颠”不复有昔日的意义。正是这种人的活跃存在,才使得1996年5月10日的珠峰拥挤不堪。而正是这种人,在拒绝回去救援队友之后,回来写下了“责任需要由向导来负”的话。

    96山难中,没有夏尔巴向导遇难。而他们从不自夸为珠峰的征服者,从不以登顶为炫耀。他们了解山了解自然也了解自己的能力。

    他们不但不用携氧登顶,还能把满的氧气瓶背上去,把空的氧气瓶背下来。多少“登山爱好者”把垃圾留在了珠峰,要不是Scott Fischer开启志愿清除垃圾的活动,还得有”登山爱好者“继续把他们的空氧气瓶留在那里?

    这些以为自己花了几万美金就有资格登顶的人,才是最没有道德的最厚颜无耻的,跟携不携氧没有关系。夏尔巴人喊你们回家吃饭。

    -----来!干了这碗鸡汤---------------------

    我第一段说了夏尔巴人是以向导谋生的。不知道为毛还有这么多心里有鸡汤看谁都是鸡汤的同学要和我干杯。

    如果卖命赚点微薄的薪水养家是“鸡汤”的话,那些“因为山在那里”就去登珠峰的说法,应该都是甲鱼汤了吧。
      
    为了帮助这些被鸡汤糊了眼的同学,我不得不把本文以夏尔巴人为题的“字里行间”意思整理出来裸奔一下。

    在“爬山”这件事情上,夏尔巴人是天生的。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基因已经适应了环境。
    每次有队伍登珠峰,他们都是最早上去最晚下来做最危险的工作经历过比领队(就别说客户了)更多的凶险情况。有人遇难也是第一时间被委托去救援。
    而他们能够全身而退以登珠峰谋生(而不视其为“极限挑战”),那是因为他们自然(天)了解山(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人),知道路会看天气会正确估量自身。
      
    反观某而告称热爱登山的人,没有天生基因就算了连后天强生都办不到。
    不了解山就妄欲征服之,不了解自然就任性冒进之,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就随便挑战之,想花钱去珠峰“观光”一番,这种行径不说“道德沦丧”但至少是不尊重生命连累别人还祸害群体。
    商业登山队造成珠峰拥堵。不用绳路不用带氧就能登上珠峰的专业登山者还不得不给花了钱就是大爷的观光团们让路。这给专业登山队造成了多少麻烦和危险?真的你花了钱就以为自己是上帝,别人被你拖累甚至丢了命都是活该自找的?
      
    我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希望各位走到哪里都要跟人干一杯鸡汤的同学们能把你们心里的鸡汤清一清。否则你们看这个世界只怕都是鸡汤色的了。
    【详细】
  • 76214886
  • Keith Lee
    2021/10/7 1:07:01
    B级爱好者速评生肉《V/H/S 94》:等待了7年的惊喜

    时隔7年,vhs系列终于在万众期待下迎来了第四部。作为一名b级爱好者,我这七年你知道怎么过的吗?你知道嘛!!!从VHS前三部曲爱上以至于无法自拔的我这些年把大大小小的伪纪录电影都看了个遍,虽然说各有千秋,但如果提到爽感和震撼程度排名第一的,那必然是VHS系列。这是由《你是下一个》亚当温佳德、《突袭》加雷斯埃文斯以及有着东

    时隔7年,vhs系列终于在万众期待下迎来了第四部。作为一名b级爱好者,我这七年你知道怎么过的吗?你知道嘛!!!从VHS前三部曲爱上以至于无法自拔的我这些年把大大小小的伪纪录电影都看了个遍,虽然说各有千秋,但如果提到爽感和震撼程度排名第一的,那必然是VHS系列。这是由《你是下一个》亚当温佳德、《突袭》加雷斯埃文斯以及有着东南亚cult之神的timo导演(《杀手们》、《恶魔的请柬》)的团队共同打造的伪纪录片佳作系列。这一次,这几位大师的幕后团队再次合作,奉献了又一次的邪典b级片盛宴。

    如果说第四部和前三部有什么关系的话,除了幕后阵容,基本上就可以看作是一部外传电影,它的风格不再限于现代,而是回到了复古的94年风格。和前三部曲一样,这一次的故事依然由一个主线剧情夹杂着几个伪纪录片段组成。故事主线开始,一只S.W.A.T小队前往一处偏僻的地方调查一个邪教组织,期间发现了不少邪教组织拍摄的录像带,支线剧情由此展开。。。

    第一段录像展现的是新闻纪实风格,可以称作是rat man(鼠人)的故事,某个美国城市,流传着一个关于鼠人的都市传说,一个第六频道的新闻女记者带着一名摄影师前往了某个地下水道排水口进行调查,不料遭遇不测。。第一段的结尾相当渗人,可能是因为女主的惨叫声太惨绝人寰了。。。

    第二段录像就很一般,一个教堂里的女子因为停电遇到了变成丧尸的男子,最后不幸遇难。

    第三段是由印尼鬼才导演timo指导,我关注过他的ins,可以说基本上每天都在发各种怪奇的东西(当然包括宣传vhs94的一些设计图,还有自己看过的其他的一些灵感来源的b级片)。回到正文,第三段展现的是一个变态研究者进行人体和机器结合的实验,这一段不做剧透,大家喜欢的可以去仔细看看原片,这一段可以说是第二部印尼恐怖片那段(爆头学校)的延续(第二部那段正是大名鼎鼎的突袭导演加雷斯埃文斯知道的)。这一段所展现的东西并没有多么吓人,但却是本片最为精彩的部分,为何如此?真正的恐惧其实是来自于人本身,这一段研究人体机器结合实验的变态老头的表演可比什么牛鬼蛇神让人毛骨悚然多了。。。

    第四段由于是生肉不太好确认主人公们的身份,感觉像是什么民兵组织,遇到了丧尸之类的故事。。

    故事结尾,回到主线,swat小队中的光头佬发现自己被亚裔女警和另外的一个女警给骗了,原来他们俩就是邪教组织的人。

    看完了整部影片,感觉还是相当刺激的,算是国庆节的礼物了,昨天看了丽贝卡豪尔的《夜间小屋》,没什么感觉,但今天这部V/H/S 94算是让我的浑身再次达到了7年前自己还年轻时候的高潮状态。。。

    13908141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