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712054
  • 道在瓦砾
    2018/1/5 14:10:22
    诚意之作,动漫里的重庆!
    (转载图片请注明出处)

    主城:
    (转载图片请注明出处)

    主城:
    9045190
  • 不愧是我??
    2021/10/13 17:37:22
    沉郁的探长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Striker 案件结束的突然,感觉Morse还没有进入状态。本集主要作用是Thursday 对Morse的鼓舞。一如既往埋着社会问题,但没有深入去拍。不知如何评价,是涉及敏感问题想得深讲得浅,将深度讨论隐在剧情后,还是社会问题仅是个噱头作用的背景板,且看后续。 Sche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Striker 案件结束的突然,感觉Morse还没有进入状态。本集主要作用是Thursday 对Morse的鼓舞。一如既往埋着社会问题,但没有深入去拍。不知如何评价,是涉及敏感问题想得深讲得浅,将深度讨论隐在剧情后,还是社会问题仅是个噱头作用的背景板,且看后续。 Scherzo 案件核心是复...  (展开)
    【详细】
    13922270
  • tuntun
    2018/10/23 15:41:21
    画虎不成反类犬
    电影导演试图模仿印度电影的模式,但最后的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你可以说好莱坞式印度版80天环游地球,魔术师上天入地,然而魔术并没有帮上忙,虽然一路艰辛,但总是逢凶化吉,尤其是在船上船长抢了钱的正确处理方式当然是杀人灭口,却毫无原因的选择了留活口。女明星的前夫...  (展开)
    电影导演试图模仿印度电影的模式,但最后的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你可以说好莱坞式印度版80天环游地球,魔术师上天入地,然而魔术并没有帮上忙,虽然一路艰辛,但总是逢凶化吉,尤其是在船上船长抢了钱的正确处理方式当然是杀人灭口,却毫无原因的选择了留活口。女明星的前夫...  (展开)
    【详细】
    9721215
  • 里余也是锦鲤
    2018/11/23 21:47:40
    夭寿啦,英俄联手反美啦

    今天正好工作日,就去看了《憨豆特工3》,哈哈,包场的感觉不错。

    今天正好工作日,就去看了《憨豆特工3》,哈哈,包场的感觉不错。

    9779215
  • 封心锁爱大师
    2020/2/5 0:52:16

    “我曾无数次地想从我现在这种荒诞可笑颓靡的世界走出来。可我不行,过去的痕迹无法被抹去。那些绝望悲伤痛哭流涕痛苦到恨不能杀死自己杀死他人的夜晚构成了我,我只要活着,我就在被那些过去折磨。我还是无法去选择那些我不可能做到的路线。遇到困苦时,我还是会依旧蜷缩着,软弱地选择逃回我那个糟糕的世界。我畏惧像阳光一样的人。他们像镜子一样让我清楚我是个多么卑鄙无能消极的人。我没有生存的能力。我软弱得只要有一

    “我曾无数次地想从我现在这种荒诞可笑颓靡的世界走出来。可我不行,过去的痕迹无法被抹去。那些绝望悲伤痛哭流涕痛苦到恨不能杀死自己杀死他人的夜晚构成了我,我只要活着,我就在被那些过去折磨。我还是无法去选择那些我不可能做到的路线。遇到困苦时,我还是会依旧蜷缩着,软弱地选择逃回我那个糟糕的世界。我畏惧像阳光一样的人。他们像镜子一样让我清楚我是个多么卑鄙无能消极的人。我没有生存的能力。我软弱得只要有一击,就能让我倒地不起,让我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可我又畏惧死亡。这种反复升起又坠落的希望像烟花一样,在我一个人的地狱里折磨着我。无人知晓。我想过要一个人独自活在世界上。我恐惧一切的情感和亲密关系,它们会伤害我。可这样又怎么能好好活着啊。我无法养一只宠物,因为我会无比地渴求它的关注和依赖。他们是如何做到好好的活在世界上,拥有家庭朋友和爱人的呢。我感到困惑。我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我就像一只在空中轻飘飘的气球,随时可以消失。没人需要我,我也不需要任何人。有时候我以为我能完全开始新生活,可是我会在无数个隐秘的时刻感到细微的痛苦和悲伤,像小石子一样,磨动我的心脏,让我几乎崩溃。我好像不是正常人。但我装的像个正常人。我是一个神经病,这样描述会让我感到痛快,我是傻逼。有时我会安于现状,感觉生活好像可以变得很好。可是当触及我的过去,我的内心,我所有的悲伤和经历时,我好想发疯。那压抑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想要毁灭一切。我感到不甘和痛苦。可我知道,明天我又会变得麻木了。周围的人生活地那么幸福,只有我是异类。我想认真生活时,我又浪费了大把时光。我什么都不会,去勇敢地面对又需要很多很多超过周围人的努力。好累啊。我不想要那样了。我只想消失。不想死去,只想消失。像是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详细】
    12216737
  • 十八爷
    2023/1/18 0:03:58
    “享受你的症状”:《失去的女儿》与归还的自己

    在刚刚过去的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主竞赛单元就有三部与“母亲”有关的电影: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平行母亲》(Madres paralelas),把抱错孩子又相恋这样一个听起来有点狗血的故事融入到生命的传承和历史伤痛中;奥黛丽·迪万(Au

    在刚刚过去的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主竞赛单元就有三部与“母亲”有关的电影: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平行母亲》(Madres paralelas),把抱错孩子又相恋这样一个听起来有点狗血的故事融入到生命的传承和历史伤痛中;奥黛丽·迪万(Audrey Diwan)的《正发生》(L'événement)带着强烈的痛感展示了一个60年代的残酷堕胎故事,最终斩获金狮奖;相比之下,玛吉·吉伦哈尔(Maggie Gyllenhaal)的《失去的女儿》(The Lost Daughter)则显得有点普通,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典型妈妈的故事,曾经她和丈夫离婚,三年不见女儿,如今功成名就,也孑然一身。

    一直以来,影像中的母亲都被看作是社会征候的显影,因此最被关注的也是其作为社会形象的价值和意义。但即使只作为符号,“母亲”也不该像唐三藏一样被圈禁在指定范围里。成为母亲,首先意味着具体的身份冲突,同时,母亲将要遭遇的困境也隐含了结构性的社会观念冲突。因此,矛盾冲突而不是整合统一,或许才是理解母亲的关键。这也是近年来母亲题材内转的方向:做母亲还是不做母亲,这可以是个问题。

    《失去的女儿》改编自埃琳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的同名小说,尽管对熟悉费兰特作品的观众而言,这样的主题并不让人意外,但吉伦哈尔的改编和执导还是让这个故事更有挑战性,也更出彩。凭借这部相当优秀的作品,吉伦哈尔收获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第8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首作奖,并提名第79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Olivia Colman)也在《宠儿》(The Favourite)之后再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但对观众来说,观看这样的非典型故事却又是个挑战。该片的豆瓣评分为7.5(11348人评分),IMDB评分则仅有6.7(52771人评分),更有趣的是烂番茄网(Rotten Tomatoes)的反馈,专业影评人给出的番茄指数高达94%,而观众给出的爆米花指数则只有48%[1]。也就是说,当我们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时,主要指的是影评人的标准,对观众而言,这完全不是一部好看的爆米花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母亲既不是我们熟悉的政治隐喻(伟大的祖国母亲),也不是很好理解的社会身份(为家庭牺牲奉献的母亲),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症状——作为母亲的莱达竟然完全不像母亲。

    大学教授莱达拖着一大箱子书独自前往海滩度假,不喜交际的她享受着这种离群索居的悠闲生活。可突然到来的大家族却打破了这种宁静,为了聚会他们打算重新规划海滩。莱达拒绝配合换位置,与之产生摩擦,同时却又被大家庭里的年轻妈妈吸引,妮娜母女总让她想起过去。故事到这里再起波折,妮娜的女儿埃琳娜走丢,莱达帮忙找回孩子,却又顺手拿走了她的玩偶,失去玩偶的小女孩日夜哭闹。莱达明知妮娜一家被丢失的玩偶搞得焦头烂额,却始终没有归还。当她终于把修整之后焕然一新的玩偶还给妮娜时,妮娜怒不可遏,用莱达送的帽针捅了她。莱达连夜驾车离开,影片的结尾又回到了片头,身着白衣的莱达倒在海滩上。次日清晨,她醒来,在海边一边削橘子一边给女儿打电话。似真似幻中,影片结束。

    影片中,莱达的举动常常让人感到费解,当这些举动和母亲的身份叠加在一起时,就更显奇怪。假如换成其他人,把玩偶藏起来不过就是让人讨厌的恶作剧而已,但一个母亲这么做,就让观众觉得难以解释——她为什么这么做,她是不是不正常?产生这种疑问当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所面对的影像中的母亲形象总是处于一种清晰的叙事逻辑中。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Vsevolod Pudovkin)的《母亲》(1926)改编自高尔基同名小说。影片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母亲形象,她在苦难中从无知走向革命,用爱和信念接过儿子的旗帜。这种觉醒也成为20世纪女性启蒙的经典模式,在伤痛中成为革命者。如果说革命的母亲具有时代限定性,那么我们更熟悉的还是传统的地母形象,大地母亲既是最为古老的女性原型形象之一,也是民间观念对母亲角色的全部期待,她要承受一切,包容一切,让自己成为孕育家庭的养分。国产影视剧中最有观众缘的母亲通常都是这样的形象。

    与无限包容相对的,是《告白》(2010)和《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2010)中忍无可忍绝地反击的“复仇的母亲”,如果法律不能保护自己和孩子,那就亲自来制定惩罚规则。当一个母亲决定惩罚凶手,她将比凶手更残酷。从这个意义上说,“复仇的母亲”是以另一种牺牲表明了残忍与伟大乃是一体两面。相比之下,近年国产影视剧中的“剥削的母亲”则彻底宣告了母亲形象的坍塌。如果说电视剧中的妈妈主要是物质剥削——《欢乐颂》(2016)中的樊胜美妈妈,《都挺好》(2019)里的苏明玉妈妈,《安家》(2020)中的房似锦妈妈——让女儿为家庭造血,越优秀越值得压榨;那么电影中的妈妈则更多体现了情感剥削——《柔情史》(2018)、《再见 南屏晚钟》(2019)、《送我上青云》(2019)、《春潮》(2019)等影片中的妈妈——她们不仅不能再给予家庭力量,反而成了情感包袱和控诉对象。

    提出两条粗疏的线索并不是为了论证母亲形象如何具体变化——在这里也不去探讨变化背后的征候性,比如残酷母亲的形象目前主要集中在东亚影像中——而是想通过变化来指认形象的结构性:无论如何变化,母亲都始终处于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结构中。也正是这种结构性,让我们得以准确地理解银幕上的母亲,无论她处在哪一个位面,至少都表明了一点,一个母亲不会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而观众也总是通过干了什么来审视她们。不同的是,莱达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正如费兰特在小说中写到的,“最难谈论的事情是我们自己也无法理解的事情”[2]

    神秘作家费兰特享誉全球的知名度来自于《那不勒斯四部曲》,HBO将其翻拍成了爆红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L'amica geniale)。与女儿们大受欢迎的成长不同,妈妈们的内心世界却很少被关注,也因此,难以被纳入类型化的影像表达中。在《失去的女儿》之前,费兰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讨厌的爱》(L'amore molesto)也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在费兰特的笔下,塑造母女关系的其实不是彼此,而是强大但却隐身的历史和暴力,在失去母亲之后,女儿才终于明白了这一点。费兰特想要表现的正是这种对母亲的无视,正如她所喜欢的作家艾尔莎·莫兰黛(Elsa Morante)所做的:“没有任何人,包括母亲的裁缝会想到,母亲会有一具女性的身体……(以男性第一人称写作)这种伪装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学,实现母亲的裁缝无法完成的工作:把母亲的形象(死去的母亲、农奇亚蒂娜、同性恋父亲)从包裹里拯救出来……让母亲本来的身材显露出来,讲述女性体验中没有讲述过的东西”[3]。把母亲还给自己,这大概是玛吉选择费兰特作品的真正原因。

    但电影与小说又截然不同。小说的第一人称视角能让读者迅速了解人物内心,但对电影而言,除非借助旁白,否则无法直接转译。电影更常采用的办法是通过叙事突显因果,通过逻辑理解人物。正因为如此,吉伦哈尔的改编才显得大胆,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完整讲述莱达的经历,那么这个人物形象将更清晰,当下的故事或许也会更有张力,但是玛吉没有这么做,她把莱达的故事仅仅限定在海边度假。两个小时用来讲述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太短,但用来讲述一种体验却足够长,在理查德·布罗迪看来,正是这种大刀阔斧的削减让《失去的女儿》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元电影”:把女性的生命体验还原到微妙的细节和深刻的经历中。这恰恰是当下电影所缺乏的。[4]

    虽然都改编自费兰特的小说,但《失去的女儿》和忠实原著的《讨厌的爱》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不在于取舍了多少,而是取舍本身就是一种重塑。因为无法把莱达放入既有的形象谱系中,所以我们反复追问,为什么她要把玩偶藏起来,她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女儿?顺着这样的疑问,叙事的合理性被放到了第一位:莱达可以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观众却必须知道答案,否则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故事。但影片从未解释莱达的行为,这种不解释与其说呼应了费兰特所说的“自己也无法理解”,倒不如说是一种更彻底的回答:把母亲从叙事中拯救出来,面对她的症状。因此,读解(read)莱达的症状而不是解释(explain)她的行为,就成了观看这部影片的关键。

    要解释莱达的行为,就得把她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再从这个位置出发追问是什么塑造了形象,是什么促使她这样做。于是,影片中的回忆就成了唯一的线索,我们从中寻找因果关系。长期以来我们都凭借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读人物,但这一方式在这里却恰恰构成了障眼法,因为母亲的全部秘密并不在于形象背后有什么,而在于形象本身是什么。如果说只有当一个母亲服从于母亲叙事,她才能被我们理解,那么莱达真正让我们迷惑的恰恰不是她做了什么,而是她没做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对母亲的解释其实都是误读,因为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背后真正有什么。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正是为了给母亲带上一张合适的面具,面具能帮我们回避来自母亲的真实面庞——危险的无意识。

    钟孟宏的新作《瀑布》(2021)也讲述了一个让人压抑的母亲故事。正是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旦母亲失去面具,生活将变得如何不可理解,如何恐怖。疫情之下,女儿和妈妈轮流成为病人,只不过女儿被隔离的是身体,妈妈被隔离的是精神。自从患上思觉失调症,妈妈就成了家庭的恐怖之源,幻想和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瀑布”既是妈妈思觉失调发作时脑中出现的声音,也象征着母女关系的张力和涌动。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母女争吵场景里,灯下的女儿和暗处的妈妈形成鲜明对比,一如失衡的母女关系,摘下面具女儿可以释放,妈妈则只能崩溃。妈妈生病之后,母女关系重新流动,女儿开始成长为“母亲”。女儿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通过精神病的症状来重新理解妈妈,就像我们也从来没想过,恰恰是变化莫测的无意识而不是精心编码的意识,才是理解母亲的关键。

    来自母亲的无意识之所以危险,就在于它的不合情理和不可预测,面对偶然泄露的伪装,斜目而视或许能发现端倪,一旦主动捕捉,反而成了对母亲形象的再次框定。2021年春节档,贾玲带来了她追忆母亲的导演首作《你好,李焕英》,这个感人的故事最终收获了54亿票房,让贾玲出道即巅峰,成为全球单片票房最高女导演。在母亲李焕英发生意外的弥留之际,女儿贾晓玲穿越回了母亲的青春时代,她决定帮李焕英改变命运。几经波折命运依旧,在离开之际她才意识到,不是她在帮助李焕英,而是李焕英一直在成全她的帮助。对于重视家庭伦理且崇尚地母精神的中国观众而言,李焕英对女儿的爱与包容让人很难不动情。但问题也正在这里,看起来影片最动人的就是李焕英对贾晓玲知情不报的“再次付出”,但真正的重点却在“知情不报”,对于女儿而言,母亲的付出只能是也必须是无言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完全按照女儿的意愿重新讲述的母亲故事,也是一个排除了母亲的母亲故事。在这里,想象母亲如何伟大透露的恰恰是女儿的无意识,妈妈请你像从前一样,再为我牺牲一次吧。

    与李焕英迥然不同的是,在《失去的女儿》中,莱达是一个没有女儿的母亲,女儿只在她的回忆里、描述里和手机里。有意思的地方正在这里,没有母亲的母亲故事激发了广泛的共情,每个人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打动自己的细节,没有女儿的母亲故事却疑点重重,面对莱达这样一个不可靠叙述者,观众更想做的还是破案:面具为什么不见了?这种对比恰恰说明了母亲的处境,与其说母亲总是处于某种关系中,不如更准确地说,母亲总是对象性的,服从母亲叙事就是成为欲望对象,只有成为欲望对象,才能召唤属于自己的孩子。如此一来,还有归还母亲主体性的可能性吗?这或许是吉伦哈尔和莱达共同的疑问。这也是莱达症状的真正由来,为了拒绝成为欲望对象的母亲,宁愿释放“本它”[5],让面具背后的另一个我显影。

    到这里,我们虽然理解了莱达的不同,但偷拿玩偶的一系列行为仍然有待进一步解读。影片中给埃琳娜带来陪伴和安全感的玩偶,一旦到了莱达手里,就成了诡异之物(the uncanny)。无论是从玩偶中爬出的虫子、流出的黑水,还是莱达对待玩偶的方式——她不过是像埃琳娜一样,让玩偶成为了自己的陪伴物——都让人察觉到一种诡异的氛围。但显然,诡异的并不是玩偶本身。玩偶之所以能触发诡异,是因为它暴露了莱达的被压抑的爱正在以这种诡异的方式向她回归。这也是诡异物的真正含义,它原本不过是普通之物,只因为承担了无意识的伪装才压抑变形,显得诡异。相比藏玩偶,更值得琢磨的是反复藏玩偶,即使被管理员看见了,莱达也没有第一时间归还,归还玩偶的那一刻总是被延迟。也因此,我们需要为莱达的症状重新正名,她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是始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就是说,掩藏玩偶的强迫性重复(compulsive repetition)才是莱达真正的症状。

    通过回忆我们得知,莱达曾经把自己儿时心爱的玩偶作为礼物送给大女儿,但大女儿却因为得不到关注,就把玩偶看作母亲的替身加以报复,用彩笔画得乱七八糟。暴怒的莱达为了惩罚女儿把玩偶扔出窗外,玩偶碎了一地。如果把从海滩带回的玩偶看作是被摔碎玩偶的替身,那么清洗的确是一种象征性修复,我们猜测莱达也许希望再次回到那个现场。但更重要的是,清洗并不是终点,在妮娜一家到处找娃娃,家族众人对她充满敌视的情况下,莱达还是冒险去店里买了物料,给娃娃换上了新的衣服。焕然一新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把玩偶还给自己,而不是女儿。只有以莱达为目的,我们才能重新审视带走玩偶的真正意义。带走玩偶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召回新手妈妈的焦虑,这才是莱达想回到的现场。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反复回到创伤场景虽然不合情理,但仍然是符合快乐原则的,只不过是另一种变体:通过不断重返,主体把被动创伤变为主动体验,从不可控变为可控,从不愉快变为愉快。也就是说,莱达想要回到现场的原因,也许和我们预想的正相反,要修复和控制的不是女儿的创伤,而是作为母亲的自己。

    失去的女儿到底是谁,是影片留给我们的最后疑问。很多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多重关系的指代,在每一对母女关系中都有一个失去的女儿,对茫然的莱达而言,这个女儿其实是她自己。这么说当然没错,只是或许仍然难以抵达没有面具的真相。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失去的女儿”并没有任何隐喻,在摔碎玩偶的那一刻莱达和女儿都遭遇了情感危机,那一刻她的确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对女儿的控制,也失去了对女儿的依恋——这让她感到十分遗憾。但更遗憾的是,她并不后悔。莱达既没有后悔成为母亲,也没有后悔在那一刻离开女儿,这才是故事的残酷真相。这也是我没有沿用豆瓣译名《暗处的女儿》的原因,让母亲离开隐喻,或许能看到更多。

    莱达和妮娜之间的互相吸引在影片中也耐人寻味,如果我们把莱达对妮娜的关注看作是母亲之爱的移情,那么妮娜对莱达的诉求仍然是欲望对象的投射,因此这种召唤注定失败。归还玩偶的惨烈场景也向我们说明,摔碎的玩偶已不可能再还给女儿,只能还给自己。但问题也在这里,一个离开女儿的母亲,在我们原谅她之前,她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吗?这或许是《失去的女儿》留给观众的真正难题。

    此时此刻回头再看莱达,或许我们可以赞同齐泽克,“享受你的症状吧!”(Enjoy your symptom!)。

    本文已发表于《戏剧影视评论》2022年第3期


    【详细】
    148947630
  • 路人甲
    2016/12/17 22:32:38
    脑残剧

    家里老人在看,我每天陪着煎熬,这是我知道的最脑残的电视剧,没有之一:1,李寛入狱后离婚的结果是:丁洁住的房子被大姑姐收回只好带着孩子和疯婆婆(为什么亲生女儿不养妈,是为了突出女主的高大上吗?)进城讨生活。2、丁洁一家住着四室两厅的房子,开着小车,用着苹果手机,然后她儿子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家的条件,就是考上大学也上不起”。3、两个孩子请老师补课居然都是在宾馆开的房间,尤其是嘉嘉,还没有家里

    家里老人在看,我每天陪着煎熬,这是我知道的最脑残的电视剧,没有之一:1,李寛入狱后离婚的结果是:丁洁住的房子被大姑姐收回只好带着孩子和疯婆婆(为什么亲生女儿不养妈,是为了突出女主的高大上吗?)进城讨生活。2、丁洁一家住着四室两厅的房子,开着小车,用着苹果手机,然后她儿子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家的条件,就是考上大学也上不起”。3、两个孩子请老师补课居然都是在宾馆开的房间,尤其是嘉嘉,还没有家里人陪着。

    【详细】
    8235208
  • 深白
    2014/2/1 3:52:24
    装逼是装逼者的通行证,有感于那些大言炎炎的喷子们。
    《小时代》上映时,我压根没关注过。对于这种片子,如果注意到它的存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打一星吧,喷它吧,显得很无聊——又没人强迫你去看。所以于我而言,碰上这种电影,最好就是无视,当不存在。

    但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自己掏了几十块钱,屁颠屁颠跑到电影院里看完,然后去豆瓣跟小时代的脑残粉对喷。今天《爸爸去哪儿》上映,这些喷子们又出现了。我向来很困惑,这需要闲得蛋疼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这种花
    《小时代》上映时,我压根没关注过。对于这种片子,如果注意到它的存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打一星吧,喷它吧,显得很无聊——又没人强迫你去看。所以于我而言,碰上这种电影,最好就是无视,当不存在。

    但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自己掏了几十块钱,屁颠屁颠跑到电影院里看完,然后去豆瓣跟小时代的脑残粉对喷。今天《爸爸去哪儿》上映,这些喷子们又出现了。我向来很困惑,这需要闲得蛋疼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这种花钱找气受的事情?

    像《致青春》这部片子,我喷它,是因为它装逼,装作一副很有艺术内涵的样子。结果一看之下,发觉上当了,这片拍的不是一般的烂,我当然要喷它。但《小时代》人家摆明了就是一部物质炫富电影,也没装逼,既然有人喜欢看,碍着你什么事了?你非要自己花钱忍受俩小时视觉污染,然后去豆瓣教育脑残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逼精神?今天《爸爸去哪儿》上映后,一帮喷子们又有新的说辞了,“娱乐节目也能进影院,中国电影完全毁了”,一幅痛心疾首苦大仇深的样子,仿佛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救世主,众人皆醉他独醒。他有义务来教育脑残粉,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我向来觉得这种人比那些脑残粉更恶心。存在即合理,有人爱看,这就足够说明一切了。人们自己有用脚投票的自由,有谁规定娱乐节目不可以进电影院了?我真是不懂这些喷子们有没有正常的思维和逻辑,居然还在大言不惭地指责那些打四星五星的粉丝。

    换一个更形而上的视角,也可以看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恰恰正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结果。市场经济的本质,乃至艺术的规律,核心就是自由。导演有拍电影的自由,观众也有看电影的自由。而总有一帮喷子们,指手画脚,动辄指责这个是文化垃圾,那个是艺术倒退。有人逼你看这些文化垃圾了?

    前些年很多恶俗的网络歌曲广为流唱时,怎么豆瓣这帮高端艺术逼没出来叫嚣中国音乐已经毁了?我所看到的现实是,听王菲的还是听王菲,听周杰伦还是在周杰伦,听重金属的还是在听重金属,听凤凰传奇的依旧在听凤凰传奇。

    道理其实很简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同的人,精神需求不同。你不喜欢没关系,但是你摆着一副高姿态指手画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中国电影真的被一部真人秀电影毁了,那说到底也是因为大陆民众的艺术修养太低了,因为像你们这样高端优雅有内涵的人太少了。你们这帮高端艺术家们,应该做的是发起一场“新文化运动”,来提高蒙昧大众的艺术修养。现在为难一部真人秀电影,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么?你们高贵的逼格和品味与低下的智商和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何况,有你们这帮冷艳脱俗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电影怎么会毁。你们大可以去拍一部牛逼闪闪的杰作,把《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的脑残粉争取过来。这样做是不是比只会在那瞎喷效果要更好些?这些电影不好,问题是还有更好的选择么?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没烂过?这时候出现一部大家喜闻乐看的电影,难道不比当年大银幕皆是空洞大片的时候要好些?

    如果一部电影明明拍的很烂,但它打着电影艺术的旗号来忽悠你掏钱包,比如《致青春》《富春山居图》。你看完之后发现上当了,当然可以喷。但是《爸爸去哪儿》人家压根就没标榜自己多么艺术,人家摆明就是为了圈钱。只要有粉丝愿意贡献票房,这碍着您什么事了?


    你要追求阳春白雪,没人有意见。我没见过《小时代》的脑残粉们去喷《肖申克的救赎》。相反,那些稍微看几部艺术电影的货们,倒是很喜欢出来卖弄格调,显摆品味,教育他眼里的“下里巴人”。

    我就纳闷了,这些人到底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干涉别人的自由?这是要幼稚和无脑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事?我绝对不会看《小时代》,但我从来也不会对《小时代》的脑残粉指手画脚。

    大张伟昨天在采访里说了一句话深得我心,他说:“有人觉得SM特别不能接受,但有人觉得被抽鞭可爽了,关键是你看站在谁的角度上,所以人没有底线之分,只有角度之分。”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些人总觉得自己偏好的才是唯一的,正确的。别人跟他不在一个队伍,就是垃圾,就是低俗。

    即使这些电影真的很脑残、很垃圾,但国外的暮光不也大卖,加拿大吸毒的那个小JB不是照样粉丝无数,这世界无知的少男少女、无知的脑残粉多了去了,都需要你去拯救?你特么是不是感觉太良好了。

    法国人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如果没有女人,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有商业广告。说白了,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很多事物都是为了迎合乌合之众而存在的。你境界这么高,你批判的过来么?是不是干脆所有的广告和娱乐都要取消,每个人每天都精研佛经、哲学,你这个装逼货就满意了?


    往往这些货们,连基本的辨理逻辑都没有,数学考30分,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构架期,看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能把他洗脑。这些货们大概就是看了几部诺兰的片子或者基耶斯洛夫斯基之类的文艺片,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指手画脚,要指摘超度那些他看不起的脑残粉。

    但其实就如冯小刚在微薄上说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连什么是蒙太奇都搞不懂,就出来大谈特谈什么电影艺术。你丫有数千部的阅片量没?是否对各国电影各种类型的杰作都了如指掌?你了解电影史吗?你丫看过几本电影理论书籍?你知不知道有相当部分的“CULT”类型片,在当时是很烂的片子。

    什么是艺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逼格很高、远离世俗的东西才是艺术的唯一形式?你怎么不说现代的大部分艺术形式都是垃圾?二十世纪的流行音乐和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还有什么逼格可言。我相信,当上个世纪古典音乐式微,流行音乐取而代之时,肯定有相当部分的人在哀叹真正的音乐已经毁了。


    费里尼曾经对斯皮尔伯格说,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所喜欢的东西是大众喜欢的。这些喷子们如果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恐怕也要喷斯皮尔伯格低俗吧。不过是稍微看过几部不错的片子,就不可一世了,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少年凯歌》里有句话说的好,“当你觉得你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才刚刚原谅你的幼稚”。


    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依我看,当初叫嚣着《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改写影史的人,也是这帮装逼装清高、秀优越感的货们。因为真正懂电影的都知道,诺兰的片子给当年的《黑客帝国》提鞋都不配。而《小时代》《暮光》之类电影的脑残粉显然又不会对这种电影表示这么高的评价。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最恶心的不是那些一无所知的人,当一头猪也有猪的幸福,《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的脑残粉自有自己的幸福。最恶心的其实是这种人,稍微知道一点东西,就觉得自己理解了全宇宙,觉得自己高贵典雅,高人一等。


    就像一句话说的,你永远无法战胜一个纯傻逼,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和他一个层次,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战胜你。上述的这种人就是这句话里的纯傻逼。


    今日《爸爸去哪儿》上映,又有一帮货们在豆瓣狂喷。吾为二货们的那幅大言炎炎的正义精神所感动,故作此文。文字里出现了一些不雅词汇,那是因为——这些词汇再怎么不雅,也是对这帮货们的真实写照。



    ----------------------------------------------------------------------------------------------------


    PS: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讨论《爸爸去哪儿》究竟算不算电影。只是看不惯那些装腔作势的人。这些感想也不单单是因《爸爸去哪儿》被喷而起的,里面说的一些东西,也是长久以来,豆瓣这些装逼货们给我的印象。

    有些说辞可能有点拔高这部片子的嫌疑,那只是因为过于反感这帮拿着大棒到处倾轧的货们。你当然有评论的自由,所以我也有骂你的自由。


    话说回来,电影美学理论一直在发展,当代的电影美学观念和五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就我个人的感悟,不管什么学科,当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他下结论反而越谨慎。很多问题到头来,其实是哲学问题。为什么要说“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我始终觉得,乱下结论、乱扣帽子是种很浅薄很无知的表现。

    批评一部片子剧本空洞,演技有瑕疵,镜头语言不纯熟,这些当然都可以。只是当讨论层面上升到“什么是电影”这么深刻的本原性的话题时,这个连新浪潮大师们都不能穷其究竟的话题,这些货们居然能洋洋自得地谈个不休,还拿着他自认为的所谓的“电影艺术”的定义来压人,我觉得这实在太不能忍受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这帮高端艺术逼们恶心的原因之在。
    【详细】
    65313586
  • 豆友-nhz1tX27o
    2022/4/22 11:42:47
    一代洪商干货满满,还原力度大,值得一看!

    一代洪商所描绘的时代正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危亡之时,通过对洪江城内两大油号巨头家族几十年复杂交织命运的立体化、形象化、精准化的描绘,展现了由落后封建任人挨打、满目疮痍的旧社会到新潮涌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全社会戮力同心共同抗击外敌这段历史,剧中人物饱满立体,服化道精良考究,国家、民族、个人融为一体,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历史细节,在每一集的播放中与剧中人物

    一代洪商所描绘的时代正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危亡之时,通过对洪江城内两大油号巨头家族几十年复杂交织命运的立体化、形象化、精准化的描绘,展现了由落后封建任人挨打、满目疮痍的旧社会到新潮涌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全社会戮力同心共同抗击外敌这段历史,剧中人物饱满立体,服化道精良考究,国家、民族、个人融为一体,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历史细节,在每一集的播放中与剧中人物同频共振,同向而行,以几代人的生活巨变折射时代巨变,是一部真正的良心好剧,值得一看!

    【详细】
    14353246
  • 得尼
    2015/11/8 21:03:09
    粗糙又美好的青春成长故事
    预警:高度剧透

    青春成长中,杀人事件大约会一直在发生,杀掉过去的我,和我心中的你。

    午饭时间,外面的天气很不好,热了两天之后的突然降温打得人措手不及,也许花与爱丽丝的杀人事件会有升温的效果,听说这是治愈派。

    电影的开幕是爱丽丝,或者是彼时还被称作是黑柳的彻子,在芭蕾舞教室里练习的画面,用简单地线条和大片的粉色,渲染出一个轮廓清晰却性格简单的少女形象。预警:高度剧透

    青春成长中,杀人事件大约会一直在发生,杀掉过去的我,和我心中的你。

    午饭时间,外面的天气很不好,热了两天之后的突然降温打得人措手不及,也许花与爱丽丝的杀人事件会有升温的效果,听说这是治愈派。

    电影的开幕是爱丽丝,或者是彼时还被称作是黑柳的彻子,在芭蕾舞教室里练习的画面,用简单地线条和大片的粉色,渲染出一个轮廓清晰却性格简单的少女形象。
    开头曲目结束后,穿着运动服到处吵闹的姑娘的形象就清晰又完全地呈现出来了了。因为父母离婚,彻子也需要改头换面,从黑柳改成了妈妈的姓氏栖川;从城里来到乡下小镇,需要重新准备房子和学校;朋友和自己。
    但此时的爱丽丝就和他转校还没准备好的手续,申请还没有制作的校服,以及上课却没被接纳班级一样,爱丽丝还没有准备好成为爱丽丝。
    但所幸的是她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扫清成长的阻碍,然后才能在遇见原先芭蕾舞班神神叨叨的风子,充满神秘色彩来自魔界的少女睦,最后遇见花,和花一起告别过去的自己和过去心理的那个“犹大”。

    ? 商务公司的老爷爷说:真年轻啊,你们才来到这个世界14年。
    1. 年轻的岁月,面对陌生和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指引。
    爱丽丝的成长故事中家庭的所有角色都是缺失的。妈妈就像是姐姐,完全无法给女儿成长的安全感。有作家的职业病,将什么都写进小说里。
    少女心的妈妈对着女儿的老师表示真是帅气了,如果爱丽丝能进入老师的班级就好了,而面对结果后又毫不在意他人感情后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似乎并不会考虑到是不是这样的表现会给女儿的转校生活带来什么困惑。
    爱丽丝完全没办法把自己的心事说给妈妈听,终于在收到莫大的惊吓后嚎啕大哭,擦完眼泪之后的自己却只会十分庆幸于“好险”,还好没有把事情告诉妈妈,虽然妈妈已经承诺不会把事情写进书里。真是让人又哭又笑。

    爸爸的存在更是虚幻,一个穿着西装套着驼色大衣的男人,在和女儿吃完了一场饭,伴随着一些没有营养的对话一起咽下去。轻浮的爸爸会对着年轻的女服务生说些不找边际的话,爱丽丝治好自己把场面拉回来。
    而饭后在相处没有两分钟之后就接了电话表示要离开。
    而爱丽丝发现妈妈拜托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只能用双脚的奔跑去追上载着爸爸离开的的士,所幸,爱丽丝的跑步技能还是很够用的。
    这两个本该在爱丽丝成长岁月中的指引之人却双双缺席。

    2. 有人的地方,不平等和欺凌似乎就不会结束。
    爱丽丝在转学到新学校后,被指令坐在那个尘封许久的座位上。灰尘很厚,没有人打扫,在新教室的第一个喷嚏就是这个学校和班级欢迎他的姿态。不和他说话,值日也没人叫他。正如爱丽丝身上的旧校服一样,从材质到款式都和新学校格格不入,学校中唯一与爱丽丝过去相交的风子也还在叫她黑柳。
    欺凌和不平等的故事在现在的社会新闻和是哪个也愈演愈烈。爱丽丝转学的这所乡下学校也是如此,全世界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性都是差不多的。善恶就像能量守恒一样是固定会存在的。
    但是爱丽丝直爽的性格似乎已经化解了不少尴尬,妈妈还在不痛不痒的宽慰这他,说受欢迎的女孩子总是会被孤立的,这没什么,我以前也是这样,这没什么。
    可能曾经有过相同境遇或者更糟糕的神婆睦却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爱丽丝。

    3. 学校真是一个中二传说和幻想起飞的地方。
    十几岁正是中二病最严重的时候,爱丽丝的同学们似乎也都是这样,妄图通过可笑又幼稚的手段来不断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就和被爱丽丝揍得鼻青脸肿的尿布君一样。小孩子们的中二病不停地犯,但其实也都很好治,掐住要害一下子就治好了。
    于是,擦掉了结界的爱丽丝莫名其妙的被卷入了“犹大之死”的案子里,被指责和鼓励,而且似乎自己的新房间也和“犹大”这个似乎已经死掉的人又莫名的关系,而自己是不是会谁在一个死人的房间也让这个直率的姑娘受到了惊吓。

    还好,爱丽丝这决定主动出击搞清楚状况,这一路上也是状况百出,但还好我们都完成了自我击杀成为更好的人。


    ? 犹大被四个妻子中一个杀害
    传说犹大被四个妻子中的一个杀害,杀人的是谁,而一个初中生为什么会有四个妻子,谁又是犹大,谁也说不清楚。

    还什么都没有做,坐在犹大作为上的爱丽丝就已经破坏了结界而被孤立。
    哪怕是她伸出帮助的手也一样会被拒绝。
    因为经济负担而放弃学习了7年的芭蕾舞,又没有朋友的爱丽丝是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是“犹大的一个妻子”出现了。

    1. 风子。 风子是爱丽丝原先芭蕾舞班级的同学,,风子的出现就像是一个标志,开启爱丽丝命运齿轮的反方向。
    她带爱丽丝来到乡间的芭蕾舞教室,装修和老师都很不错,但经济负担却成为了爱丽丝的考虑之一,似乎会给妈妈带来负担的想法使得她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但可爱的老师却完全不在意的开始询问鞋子的尺码。出现在联系群里的爱丽丝是从影片开始都一直没有见过的美丽的样子,不是调皮地像男孩子,或者是出手利落地走人,又或者是刷着碗筷的模样。

    2. 睦。 睦是曾经被欺凌严重的女孩子,短发不说话,被很多女生欺负,也被男生欺负,这些事情都是后来被睦亲手收拾过的尿布君嘴里听说的。
    睦被犹大附身,一夜之间成为了来自魔界的女人,风头无人能敌,并且反过来收复了许多原先的恶霸们。
    这么中二的情节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是却可以猜测出是不是为了什么而演戏。果不其然在运动会后睦坦诚了自己的目的是为了不被欺负相处的计策,借助这个已经被死亡的犹大的形象。而施了一些小伎俩之后的睦也成功地让爱丽丝拜托了孤立。

    3.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 爱丽丝发现案情的关键人物花,居然就大着胆子私自闯入花家里,而和开头描述的不同的和花的名字相称的是他们家的花房和屋里子面满是阳光和花朵的样子。正面相见之后发现花就是一个有高智商坐姿的像男孩子嗓音的女生。
    和花的对话中,爱丽丝知道了确认了犹大就是自己房间的钱主任汤田,不能确定他是不是死了,大抵是对汤田怀着一份愧疚和惶恐,花要求爱丽丝帮她证明汤田是否还活着。本来在花的计划中应该是一个很快就能够被证明的事情却因为爱丽丝的和老爷爷的一个阴差阳错产生一大堆鸡飞狗跳的事情。

    根据指示应该将自己伪装成为汤田同学去找他的爸爸,可是爸爸在开会,遇见了刚好闲着的老爷爷。误打误撞的认定老爷爷是爸爸,一路跟踪,没有钱付车费,假装老爷爷是自己不回家的爸爸,司机师傅不仅不收车费还载着他一路跟到了底并拜托老爷爷一定要见见爱丽丝。

    爱丽丝大概是一路上把那九千万分之一的超级好运路线走了个遍。
    老爷爷不仅没有赶他走, 反倒是请他去高级餐厅吃饭。人老了之后总是会感叹年轻的时光,然而爱丽丝自己以为机智取得老爷爷的信任之后才被花告知自己跟错了人。真是乌龙有美好。
    老爷爷带着他去吃饭,碰上聚会,听那医生令人激动的Happy Birthday,在街上散步找车站,在公园荡秋千,爷爷的存在似乎比爱丽丝那虚幻的父亲的形象更加清晰。爱丽丝在这半天的时间里就像个女儿一样撒欢。
    告别了老爷爷之后被花指示来到汤田家附近的车站,两个人看着远处亮着灯的大楼猜测汤田的家是哪一间。
    电影到达此时,汤田这个犹大的存在似乎变得更加虚弱了,仿佛他的存在就像是一种契机。一种用来串联起花和爱丽丝的链接而存在。
    因为天气太冷,原本坚定要等汤田出现的花也坚持不住想要撤,两人在奔赴车站的路上顺便拐进了拉面店,庆幸比一大波人来的早,结果人家却提前预定。看着赶不上末班车的话只能放弃拉面了,结果前面的人却选择把自己的面让出来给这姐妹俩,似乎拉面的热气热得人只想流泪。
    不过最终还是错过了班车,因为太远两个人像流浪猫一样蜷缩在车子下面取暖,也是在车子下面,爱丽丝第一次正面的了解了犹大和花的故事,年幼的花大概也被自己的幻想和周围人得言论吓得认为,那个曾经疯狂喜欢的犹大被自己冲昏头脑之下,在他的衬衫里丢一只蜜蜂给害死了。
    冲动的花向汤田直接递交了结婚申请,似乎直接得把男孩吓到,而男神同时与三个女孩的结婚申请也激怒了被遗漏的花。才会在这冲动之下网男孩的衬衫里塞一个蜜蜂吧。

    有些心里的故事都是被自己幻想出来的,就像当年那一场杀人事件一样,当故事最终被花说出口的时候,反倒是爱丽丝哭得更加厉害了。

    后来就看见了电影里最美的一段场景,在星空之下的花与爱丽丝的旋转,他们两人手拉手的旋转像是和地球和星空一起旋转,在好像被加快的时间里迅速地成长起来,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牢固。星空和人都美丽得让人窒息。记得在电影播放的同时,手一刻不停得截下每一张画面。

    而后醒来得第二天,叫不醒爱丽丝的花选择独自去汤田家对面的栅栏前继续督查,被移动的卡车吓醒的爱丽丝却傻傻地以为花被车带走了,于是自己的长跑神功又再一次发动,并得到了一路上上学男生们的帮助。
    然后再一切乌龙都背摆平后的一个偶然的擦肩而过,就为过去那段被传说和猜想捆绑的时间写下了一个大写的结束。爱丽丝选择叫停这位在想象中已经死亡的男生,拽着花的帽子,掰过她的脸,说两句话,然而似乎过去的一切炙热的感情都消失了,只剩下“好久不见,你过得好么”,还有那些在心里的吐槽,这件校服可真不适合他。
    汤田的回答也大大的满足的了花的期待,因为放进衬衫的那只蜜蜂,这种疼痛让我一辈子都记住你了。

    然后的然后就是一切都重新开始了,和过去的自己,被黑暗捆绑的自己说再见,爱丽丝拿到了新校服,而花也重新出门上学。
    有些成长的粗糙真是令人刚到疼痛,但是有人相互陪伴的日子似乎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最后画风问题,很多人都吐槽说画面帧数不够,整个人物都很不流畅。
    这个可能是要承认,但是采用了电影真人角色配音的效果是整个人物的把握听上去更加的精准。
    而关于画风和帧数的问题似乎在被人物动作描写的高度真人化的震惊中被遗忘了。
    而且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这样线条的人物和画风,也正符合那粗糙的青春成长的样子和感觉。

    另一主角花从一开始就出场了,和爱丽丝有过短暂的眼神交流有就快速地消失了,他在房间的窗户前拉上窗帘,只留下很小的一部分偷偷注视着对面的新邻居。
    在股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忽然觉得,在花没有出场的那一段时间里,时机和命运都在等待,等待在最合适的是时间相遇,躲避事实的花和努力适应生活的爱丽丝,花在等待爱丽丝的成长和发现,而爱丽丝的命运转动也绕不开当年的“杀人凶手”花。
    每一段友情岁月都妙不可言,是命中注定在这段时间彼此认识,相互扶持在这陌生的世界踽踽前行。
    【详细】
  • 76534427
  • 飘荡的阿珂
    2009/4/8 5:57:36
    失败的连续剧,成功的情景剧
    S向我推荐“金婚”时说:太真实了,真实得不用演。我被这句话诱惑,硬是把“金婚”看完了。感觉作为情景剧,“金婚”是真实的;作为连续剧,却有些失败。


    失败的连续剧
    连续剧里,主角性格当然要连续,前后是一个人,而非判若两人。可惜,“金婚”做得不够好。
    首先是妻子文丽的转变。文丽新婚头几年是甩手掌柜似的公主,后面突然变成百事包圆的家庭主妇——因为当了家庭主妇,文丽才取得怨
    S向我推荐“金婚”时说:太真实了,真实得不用演。我被这句话诱惑,硬是把“金婚”看完了。感觉作为情景剧,“金婚”是真实的;作为连续剧,却有些失败。


    失败的连续剧
    连续剧里,主角性格当然要连续,前后是一个人,而非判若两人。可惜,“金婚”做得不够好。
    首先是妻子文丽的转变。文丽新婚头几年是甩手掌柜似的公主,后面突然变成百事包圆的家庭主妇——因为当了家庭主妇,文丽才取得怨妇资格,才推动了后面的情节发展,所以这个转变很关键,但剧情没有给出合理解释。举一个细节为例,常识上,夫妻俩婚后谁先做饭,谁就会一直做下去,这是路径依赖,也是很多新婚笑话的来源。“金婚”头几集,一直是佟志做饭,由此还引发婆媳矛盾;可从某一集开始,文丽却拿起锅铲,甚至还有取笑佟志不会做家事的对话。虽然在老年有佟志做菜的情节呼应,却不能掩盖这个转变的突然。
    其次是丈夫佟志的转变。佟志对文丽的冷淡,让文丽变得越来越不理智;文丽的无理取闹,转而让佟志更加冷淡,这种恶性循环是两人感情破裂的原因。但是,佟志是怎么从对妻子百般疼爱变成不耐烦的呢?剧情里是三大步:文丽生儿子冷落佟志,婆媳矛盾再加上中年事业压力,最终让佟志去了三线;遇见李天骄;李天骄事件平伏后,文丽又阻挠佟志去深圳。应该说是合理的,但总觉得不怎么让人信服,虽然说不出具体缘由。相形之下,两人分居后的和好演得更顺一些。
    第三是夫妻两人的性格磨合。夫妻俩吵了50年,有的性格双方可以容忍了,那么就不必再吵;有的性格,吵了50年还是不能容忍,就会继续吵下去。可是剧情没有把握住这一点,前面解决的性格矛盾,后面还是会冒出来,甚至用来推动情节。
    比如最后一集,佟志和文丽为了穿婚纱还是唐装争吵就很无稽。佟志和李天骄一起工作时,他就喝咖啡、听交响乐、明显小资起来;10年之后,他和文丽一起听交响乐;再过10年到金婚,他的行为即使没有更小资,他的心理也应该更能理解小资情调,这样,他不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文丽想穿西式婚纱。另一方面,编剧低估了老人的智慧和包容。70多岁的老人,并且以佟志这种一直在思考、精神追求很高的老人,怎么可能看不透、西式婚纱和唐装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呢?如果佟志真的在乎面子、在乎站在大酒店里丢人现眼,那么他和文丽争吵的应该是到底办不办隆重的金婚庆祝仪式,而不是在同意仪式之后为了穿什么礼服吵到儿女落泪的境地。

    顺带提及两个重要配角的漏洞。一个是李天骄。她苦恋12年,老年再见佟志时,却表现得麻木而漠然,这不符合人之常情。编剧希望表现的,是李天骄有了自己的生活,对往事不再有感觉。但相逢后李天骄的忘性大得过了头,连沃尔塔瓦河的音乐都模糊了,这若不是编剧夸张,就是李天骄根本没有忘记佟志,在假装遗忘。而这两种可能都不符合编剧本意。

    再一个是大庄。前面的大庄,虽然喜欢跟女人调情,但他和佟志的对话表明,程度不过限于眉来眼去和打情骂俏。改革之后,大庄和佟志的对话,却把大庄陷入完全乱搞的境地,甚至还为此“坏了一个腰子”。这明显是剧本编排的前后不一致。不过,这个并不影响剧情,因为不管程度如何,表现的都是大庄嫂对大庄的忍让和宽容。

    佟志夫妇性格塑造的失败,还可以从大庄夫妇的成功看出。大庄和大庄嫂明显是作为佟志夫妇的对立面出现的。大庄嫂是童养媳,两人结合是无爱情的封建婚姻;在佟志夫妇感情越来越平淡的同时,大庄夫妇却越来越恩爱。这个逐渐恩爱的过程在剧情里更为可信,因为大庄夫妇是点缀,而不是镜头追踪的对象;是跳跃性的略写,所以容易出彩。这从侧面表现出编剧功力的不足,无法写出性格渐变的过程。

    当然,这些都是对剧本的高要求了,在没有名家剧本的情况下,这种跳脱很容易发生。跟同级电视剧比较,“金婚”还是相当不错的。


    成功的情景剧
    情景剧不看重主角性格和行为的连贯性,只要单个故事可信就行了。“金婚”的成功就在这里。
    如果割裂开来,把每个阶段的佟志和文丽当成不同的夫妻来看,“金婚”大部分的剧集都内容充实、贴近生活。50集剧情,涵盖了夫妻间的城乡矛盾、婆媳矛盾、性格矛盾、家庭背景矛盾、教育子女的分歧等几乎所有问题。每一集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一个镜子,照照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事实上,“金婚”在老两口更年期结束之后,更是变成了典型的美式情景剧:每一集蹦出来几个相关人物,发生一个小故事,再以故事的圆满解决告终。


    剧情及其它
    50年婚姻,一年一集,这个容量很可观,难免出现凑数之作。总体而言,佟志第二次和李天骄一起工作之前,剧情充实,各种家庭矛盾表现得有声有色;之后,有一半的剧情流于形式,佟志和文丽缺乏吵架的心理动机,变得为了吵闹而吵闹。编剧大概自己也不好意思,反复通过剧中人物之口说出夫妻吵架就是恩爱之类的话,教条而生硬。
    为什么会有这种虎头蛇尾的剧情?我猜测,一方面后力不逮是任何事情的通病,很难克服;另一方面,编剧自己对婚姻的后半程缺乏体验和思考,变成纸上谈兵。

    最喜欢的一集是文丽的婆婆冲进医院阻止文丽流产,扣人心弦。其实整部电视剧,最大的亮点就是文丽的婆婆了。从性格上讲,文丽的婆婆大事拿得定、有见地,对生活看得透;文丽的妈妈作为知识分子,牙尖嘴利,却越老越糊涂。这个对比很有趣,分寸也拿捏得不错。
    大庄和大庄嫂演得很好,可惜出现的时间太长,受编剧水平所限打了点折扣,不如短期出场的婆婆那么完美。
    更年期的几场争吵是个亮点。

    佟志和李天骄故事的结尾,绝对是一个败笔。首先佟志没有反省这一段精神出轨对妻子造成的痛苦,其次李天骄的改变和对往日情怀的不在乎,成为佟志幻想破灭、彻底忠于家庭的理由,这是编剧在逃避矛盾,而不是面对和解决矛盾。

    随意挑些小毛病。老年佟志出院之后,面貌没有改变,跟老人住院一次老一截的现实不符。七十岁的佟志和文丽,手却光滑如许,还给了一个特写,非常失败。年轻演员的脸太嫩,夫妻俩的女儿,20岁到50岁没区别——怎么现在的电视剧全成了娃娃脸,不喜欢。


    总结
    大的感想就是上面那些,小的感悟一集一点,可以写出无数。感觉“金婚”属于夫妻相处技巧的电视剧,夫妻俩如果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吵架,就可用这个作为教材共同学习,形象生动。
    【详细】
    19532610
  • 可可甜心??
    2019/9/13 9:02:06
    大致阔以
    10487227
  • 三三
    2009/11/5 13:16:06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

    我是真的不喜欢Astro Boy这部电影阿。
    我在我现在在的美国小镇看的阿童木,整个小影厅除了我和我的朋友之外只有一对祖母和孙女。当阿童木对着自己屁股上的机关枪说:“ah, I have guns in my butt..”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笑得天真烂漫,我的心却好凉。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地方台每天6点到7点都会放阿童木,那首琅琅上口的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

    我是真的不喜欢Astro Boy这部电影阿。
    我在我现在在的美国小镇看的阿童木,整个小影厅除了我和我的朋友之外只有一对祖母和孙女。当阿童木对着自己屁股上的机关枪说:“ah, I have guns in my butt..”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笑得天真烂漫,我的心却好凉。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地方台每天6点到7点都会放阿童木,那首琅琅上口的主题曲是我一大快乐,阿童木头发上有两个角,脚上穿着好好看的红色的火箭靴,他飞在天上的时候,作和超人一样的动作。只是阿童木和那个时候的我,都从未想过拯救地球要带上某个姑娘。
    我好怀念我亲爱的阿童木。我好想念他永远的太勇敢和太善良。
    我想客观的讲,不管是从技术上,情节上,还是改编融入市场上,电影版都并不失败。失败的只是坐在屏幕前的我,和复活的身躯带着不一样的回忆。我丝毫没有感受到这个一模一样甚至更加逼真的机器男孩起飞时,伸手触摸到我虔诚的梦想。
    导演们,编剧们,请你们当一下我虚拟的说话对象,阿童木他是一个梦,藏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如果你举着他发光的眼睛和十万火力,我永远毫不犹豫会飞身而去。可是我好怕好怕我再次对上他无敌的铁臂,这一次终于体会到金属的冰凉。
    【详细】
    2705539
  • 银古
    2019/11/17 3:16:19
    我竟然是看完了

    我的眼,我的脑,都被伤害了。我怎么也凑不够那么多字,只想说真的别看,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

    我的眼,我的脑,都被伤害了。我怎么也凑不够那么多字,只想说真的别看,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除非你很无聊…

    【详细】
    12034152
  • 电子鲤鱼
    2018/3/24 19:26:57
    随剧碎念

    2 最后跟爸爸交锋,为花生大姐姐疯狂打扣/

    怎么变得lalagaygay的,笑哭/

    感觉像是俩幼儿园宝贝儿开始谈恋爱了哈哈哈,花生一妈带俩/

    17 撕开新午夜游侠衬衫时候阿福夸他好看,一瞬间gaygay的??结果最后还送他半人高的一摞书??老哥你撩那程序员妹子的时候也只送了一本书啊!

    18 i..i don't not want to

    2 最后跟爸爸交锋,为花生大姐姐疯狂打扣/

    怎么变得lalagaygay的,笑哭/

    感觉像是俩幼儿园宝贝儿开始谈恋爱了哈哈哈,花生一妈带俩/

    17 撕开新午夜游侠衬衫时候阿福夸他好看,一瞬间gaygay的??结果最后还送他半人高的一摞书??老哥你撩那程序员妹子的时候也只送了一本书啊!

    18 i..i don't not want to have..

    【详细】
    9245211
  • 2019/5/14 9:26:31
    众生皆说话 智者自不同

    周末上午,去看<Roma >。等待进场时,看到门口《进京城》的广告牌,好像还不错哦。一查下午一点多就有一场,于是吃了简单中饭,又坐进电影院。

    电影一开始,看到什么出品方制作方,就预感不妙。看下去,真想抽自己划手机的右手,心里忿忿然:都是电影,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人家阿方索在肥皂泡沫水反复冲刷的方砖地上倒印出天空中划过的飞机,第一个镜头就如此高妙,而我们著名

    周末上午,去看<Roma >。等待进场时,看到门口《进京城》的广告牌,好像还不错哦。一查下午一点多就有一场,于是吃了简单中饭,又坐进电影院。

    电影一开始,看到什么出品方制作方,就预感不妙。看下去,真想抽自己划手机的右手,心里忿忿然:都是电影,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人家阿方索在肥皂泡沫水反复冲刷的方砖地上倒印出天空中划过的飞机,第一个镜头就如此高妙,而我们著名的编剧导演还在用哭闹喊叫推动情节。不高兴咱就打架骂人,高兴咱就在雪地里打滚,快死了就有带血的小手绢,生气了咱就来几句豪言壮语……问题是这么些手法还不管用,还得不断配字幕。

    而最让人产生“电视剧”观感的是熟悉的影视城布景以及那些穿着不合体戏服、拖着脏辫子、表情和眼神或呆滞或犹疑民工气质的群演们。

    简直就是,别人在画“蒙娜丽莎”,我们在临摹石膏像;人家在跳探戈芭蕾,我们在做第六套广播体操;大家各唱天籁之音,我们齐唱“东方红”。

    如果说三四十年前,第五代导演走在观众和时代前面,这几十年他们都在干什么?哦,他们也都忙着拍电影,还得奖呢。

    电影唯一的收获是富大龙的表演,挑战男旦,成功了。焦晃老师不是演得好,他不用演,换上行头他就是皇帝(当然必须是乾隆康熙这样的大帝)。马伊琍演的不错,但我以为这个格格角色不难演,我脑子里闪过相似的几个女演员的定妆照,好像都行。

    更有意思的是,两场电影,票价只差一毛,满场都是五人。中国市场对它们倒很公平。

    【详细】
    10179652
  • 木林森
    2018/4/16 0:25:26
    初生牛犊不怕鬼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就是三把火,七魄就是七盏灯。一个人要想不怕鬼,首先这三魂七魄是不能丢的。

    自信。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凡人的火足以化刀,灯足以辟邪。但是疑心自生暗鬼,一旦滑落到此一境地,邪祟就驱之不离,离之不去了。

    正气。注意不是正能量。你正能量再多,鬼该找你还是要找你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其实就是要心存敬畏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就是三把火,七魄就是七盏灯。一个人要想不怕鬼,首先这三魂七魄是不能丢的。

    自信。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凡人的火足以化刀,灯足以辟邪。但是疑心自生暗鬼,一旦滑落到此一境地,邪祟就驱之不离,离之不去了。

    正气。注意不是正能量。你正能量再多,鬼该找你还是要找你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其实就是要心存敬畏之心。不能暗室欺心,做事情只求结果,不论手段。这是很危险的。

    信息和资讯的摄入。鬼不像人,因为鬼是死去的人遗留的反物质,所以都是以光速飞行的。换句话说,你一想,他就到了。我们都知道,我们正常人的步幅和光速比起来就是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资讯的摄入会影响你的脑电波的输出,这个讯号一旦对上了,你就被鬼跟了。

    四阴之地和八字属阴。这个就比较麻烦了,一般都有种命中注定的感觉。风水学,命运学,人类灵魂学对此都有过专门的阐述,在此恕不赘言。

    【详细】
    9299441
  • 铉黯
    2020/6/5 20:57:38
    原来是拍给后浪看的

    原来是拍给后浪看的,并不是拍给我们这些人看的。

    据说中国有九亿多人一生没有坐过飞机,更别说出国了,第一集一开头就是一身潮牌和高级口红的女主从国外回国了,我就奇了个怪了,国外连空气都是甜的,还回国来做什么,国内的空气不是被污染了么,你就不怕你这脏空气污染到你那娇贵的鼻子吗。

    然后我忍着这

    原来是拍给后浪看的,并不是拍给我们这些人看的。

    据说中国有九亿多人一生没有坐过飞机,更别说出国了,第一集一开头就是一身潮牌和高级口红的女主从国外回国了,我就奇了个怪了,国外连空气都是甜的,还回国来做什么,国内的空气不是被污染了么,你就不怕你这脏空气污染到你那娇贵的鼻子吗。

    然后我忍着这扑面而来的贵气,又坚持看了几分钟,直到我看到本剧的男主之一,说了一句台词。

    那椅子那么多人坐过,你就不怕上面那么多的细菌?

    然后,我们的这位男主,把接人牌子,垫在有细菌的长 椅子上,坐了上去。

    哦,原来举着接人的牌子是无菌的,真的长知识了。

    【详细】
    12643391
  • 绿毛水怪
    2010/3/12 22:24:02
    我喜欢看别人笑
    看片头时三哥牌桌旁仅一眼,才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窒息,足足过了好长一片空白才起死回生,有意识地惊觉自己的傻笑声,模样痴呆。三哥兜兜转转卖了圈眼镜回来,那气场拿捏得大大方方,当年看杨康时只是说笑路过,现在更是真心诚意拱拱手叹服叹服了。
    原来面对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动摇,心甘情愿丢了底线,所有原先很明朗的道德标准都是可以有待商榷的。“第一次犯错可以原谅,但一次次的犯错就是有预谋、有安排的”,阿畅其实说
    看片头时三哥牌桌旁仅一眼,才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窒息,足足过了好长一片空白才起死回生,有意识地惊觉自己的傻笑声,模样痴呆。三哥兜兜转转卖了圈眼镜回来,那气场拿捏得大大方方,当年看杨康时只是说笑路过,现在更是真心诚意拱拱手叹服叹服了。
    原来面对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动摇,心甘情愿丢了底线,所有原先很明朗的道德标准都是可以有待商榷的。“第一次犯错可以原谅,但一次次的犯错就是有预谋、有安排的”,阿畅其实说的很好,可是要承认这一点,我很不情愿。虽然看之前也略知大概,满心好奇不当回事儿,看到中途就忍不住了差点看不下去,第一次看部戏整颗心就像毛巾一样拧了起来,拧得紧出勒痕,但总有些湿漉让人不甘心。本来舒了口气,没想到最后监狱里也是强作言笑,心都化了。一直都是屏着呼吸看每一次出场,过了很久才突然发现三哥真的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很是感触,但也没有太大激动,好的人无论什么时候,看出去总是那么正正好好的安心。
    第一次看到阿初看望母亲的时候傻乎乎地掉了泪,反正就这么轻而易举地丢了魂,也不羞,反而乐得姑娘痴癫样毕露。尽管到了后半段,剧情还是意料之中地有脱了缰的趋势,但连追了三天到了剧终还是有点不舍,本来就是个容易偏爱的人,这次更是有了正当理由没头没脑地喜欢一场。最初目的单纯只是看三哥,结果连带着喜欢了欧阳震华和宣萱,Bosco靓仔。看着阿荣神神叨叨,念起好久不吃火锅了。
    阿初告诉青云喜欢看小丑节目,
    ---你看那么多遍都不会笑吗?
    ---不,我喜欢看别人笑。
    随口说说,花痴文,路过看官莫见笑。
    【详细】
    3068658
  • 评欣而论
    2019/4/24 16:03:23
    反转复活我闭着眼。

    2018年,悬疑惊悚奇幻冒险电影《果戈里·复仇 | Гоголь. Страшная месть

    果戈里果然是注定孤单一生啊,可怜的两个妹子。

    还好这个电影有个前情提要的说,看这样子,我不看前两部应该也没啥问题。(偷笑),但是似乎这部的评价是最低的,真实非常尴尬。

    <

    2018年,悬疑惊悚奇幻冒险电影《果戈里·复仇 | Гоголь. Страшная месть

    果戈里果然是注定孤单一生啊,可怜的两个妹子。

    还好这个电影有个前情提要的说,看这样子,我不看前两部应该也没啥问题。(偷笑),但是似乎这部的评价是最低的,真实非常尴尬。

    据说鲁迅先生也是很习惯果戈里呢~ 当然这有点跑题了。

    对于奇幻电影。。我感觉悬疑解密,什么侦查探案我感觉都是没有意义的。。都超自然了,还推理个毛线。

    对了,里面的稻草人小姑娘,我很喜欢啊~ 日后肯定大有作为~

    毛子的女性是这么随性的吗?姐姐这真的是鬼迷心窍,痴女无疑了,不过这样的剧情安排还会感觉太唐突了。

    复活又复活,反杀又反转,真的是在最后一部把能用的人物还有事情都串在一起,然后一锅端了就完事了。狗血不狗血估计已经无法考虑了,毕竟先要自圆其说。

    果戈里的造型别说和真实的肖像还是有点相似的说~

    -----------我是稻草人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6/10分),反转复活我闭着眼。

    【详细】
    1013459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