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野史记载,寇连材是慈禧派到光绪身边监视他的小太监,但是日深月久,寇连材被光绪忧国忧民的言行所感动,有一天,他突然跪在慈禧面前,极言皇上英明仁孝,忠勤为国,劝慈禧不要掣肘,慈禧大怒,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寇连材作为一个太监,心怀家国而不惧死,是值得为他作书立传的。当满朝文武还比不上一个太监,那大清它能不亡吗?本片据说给寇连材加了很多戏,既然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已经被无数
据野史记载,寇连材是慈禧派到光绪身边监视他的小太监,但是日深月久,寇连材被光绪忧国忧民的言行所感动,有一天,他突然跪在慈禧面前,极言皇上英明仁孝,忠勤为国,劝慈禧不要掣肘,慈禧大怒,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寇连材作为一个太监,心怀家国而不惧死,是值得为他作书立传的。当满朝文武还比不上一个太监,那大清它能不亡吗?本片据说给寇连材加了很多戏,既然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已经被无数次地歌颂,研究,展示,那给这个不畏强权的小人物以更多的关注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戏加的倒也并不算多,何况姜大卫塑造的小太监又是那么的可爱呢。
姜大卫确实是实力派,活泼可爱他可以,凌厉肃杀他也可以,温柔缱绻他可以,心狠手辣他还是可以,总之姜大卫是独一无二的,有人说梁朝伟像他,但是梁并不具备那种冷峻的气质。在姜大卫那张并不完美的脸上,有种摄魂夺魄的魅力,让我擦下口水先----以至于不管多烂的剧,只要是他演的,我都能看下去。
真实的李莲英其实绝对不可能像片子里这么傻,太后年事已高,皇上正值壮年,敢得罪皇上?不给自己日后买个保险?据传光绪和李莲英关系还是不错的,李莲英宫里服侍那么多年,这点心机没有,怎么当总管太监?但是这部电影里必须得有个奸角,舍李莲英其谁呢?也可以理解。杜撰他有个妹妹,还去选妃,这就有点扯了吧,太监妹妹有资格选妃?兄妹俩都有些脸谱化了。
片子里把恭亲王抬得挺高,实际上你给恭亲王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慈禧面前挺腰子。慈禧用得着他的时候是小叔子亲嫂子,用完了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了。至于恭亲王说文宗留了什么遗诏,这真笑话了,文宗最防备的就是他。假如当年顾命大臣里加上恭亲王的名字,慈禧能否掌权半个世纪之久就是未知之数了,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人是受限于自己的识见的,慈禧只是一个27岁就死了老公的小寡妇,让她挽大清狂澜于既倒,属实难为她。片中寇连材的质问掷地有声,大清亡了对太后又有什么好处呢?但慈禧是没有这个见识的。或者这么说,一个人一旦陷进权力的漩涡中,他就会反过来被权力所控制,难以挣脱,最后仅仅为了维持权力而活着。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慈禧要守住自己至高的权力,就必然要牺牲其他人和国家整体的利益。权力又是任性的,海军军费可以拿来修园子,过生日穷奢极欲,再苦一苦百姓而已,有什么要紧?“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被时人改成“一人庆有,万寿疆无”,多么辛辣的讽刺。识见不足以支撑治国的能力,这是慈禧的悲剧。
片里有一个情节蛮可信的。寇连材天天去敬事房翻光绪召幸过谁的小册子,“没那么八宗事”。咱们也都看过隆裕皇后的照片,怎么说,演隆裕的演员还是长得太好看了点。不止是隆裕和瑾妃,还有同治帝留下的几个妃子,看过一次照片,长的叫一个一言难尽,谁看了不流一行清泪?狠狠地理解了同治为啥要去逛窑子!当皇上也不容易呀,哎。
好在光绪还有个珍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演珍妃的演员真美貌,和狄龙的光绪真可谓郎才女貌,一对璧人。狄龙有贵族气,往那一站天然就是个九五至尊啊。光绪那种委屈,愤懑,忧虑,狄龙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如果光绪是个昏庸之辈倒还罢了,可他偏偏是个胸怀大志的有为青年,所以后世对他的遭遇就给予了更多的唏嘘与同情。慈禧对自己亲儿子尚且不念母子之情,何况对自己外甥呢?虽然不至于当着大臣的面掌掴光绪,但是据传慈禧曾打落过光绪牙齿。作为一国之君,于公于私,光绪的反抗都是必然的。但是想靠政变除掉慈禧,光绪显然还是幼稚了点。慈禧可是靠政变起家的,顾命大臣哪个不比光绪狡猾百倍?到头来还不是输给慈禧作了刀下鬼?光绪变法急进是为拯救清王朝江山,但以他处境来说,不如慢慢熬死慈禧,再作打算。
虽然情节不经推敲,但是片子的色彩和场面是真的经典。不当它是电影,当成一帧一帧的彩画看也是极美的。但是有一幕我愿意把它看成是真的。在那个暖洋洋的午后,皇帝和小太监在屋子里嬉戏打闹,那是紫禁城里遍寻不见的童真的快乐,那是两个悲剧人生互相的珍惜,那是残存在记忆中的温暖,是沉重影片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光绪和寇连材,不,是狄龙加姜大卫,才真正当得起倾国倾城啊!
行文应有中心,但这是豆瓣叫我从短评强转过来的,信手而写,找不出什么中心主题,干脆学李导的命名方式,就叫《没头没尾粗说<倾城倾国>五条》吧。
寇连材并不突兀,相反,这出戏有了寇连材这根线才能串起来,要不然就是紫禁城小品流水账,断没有这出丧权辱国倾城倾国的激烈。观众通过寇连材看紫禁城繁华下的日薄西山(背景的黄昏日落很有象征意义),看光绪帝那匹配不上志向的软弱,看慈禧的专横
行文应有中心,但这是豆瓣叫我从短评强转过来的,信手而写,找不出什么中心主题,干脆学李导的命名方式,就叫《没头没尾粗说<倾城倾国>五条》吧。
寇连材并不突兀,相反,这出戏有了寇连材这根线才能串起来,要不然就是紫禁城小品流水账,断没有这出丧权辱国倾城倾国的激烈。观众通过寇连材看紫禁城繁华下的日薄西山(背景的黄昏日落很有象征意义),看光绪帝那匹配不上志向的软弱,看慈禧的专横和李莲英的狡诈,再看整个大清国的江河日下,所以才会在最后死谏时,一起动情,一起憋屈。所以我不大相信什么加戏说,说这话的人只信无稽八卦,而不知道创作者的用心。
寇连材的戏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从他看光绪帝、慈溪和朝政,其实是最好的角度。我记得《苍穹之昴》是用了这样的角度,人物关系挖掘深入,所以非常成功。相比之下《倾国倾城》的人物关系反倒少了且流于表面了,寇连材对光绪帝的忠心和同情被两位爷自带的友谊弥补了,但慈禧最后杀他的犹豫体现不出因果来。但这到底是李翰祥的问题,还是邵老板的问题(据其他友邻的影评得知有删减),就未可知了。总而言之,就因为这一点,电影只能算好作品,但不能算大师作。
此外并不觉得狄龙被抢走了光彩,其实狄龙演得出彩,他一个阳光健壮的小伙演出了有心救国但无力回天的懦弱,其实非常难得,绝对是一种突破。大卫灵气十足,狄龙功底深厚,哪怕是演纯粹的文字,他俩仍然是长靠和短打,永远相得益彰。
至于是否符合史实,其实主要看的是诠释的角度。影视作品毕竟是戏剧,你叫它严丝合缝地和史料接轨,反倒是苛责了。李翰祥的诠释不乏刻板之处,但相对于他拍片的时代而言,其实诠释得相当不错了。
再者,李大黑的布景真可谓邵氏第一,全须全尾搭出了一个似真似幻的紫禁城来,能当内参片的,那是需要点功力的。
今天看了李翰祥导演的倾国倾城(还是看了这一部[悲伤])上次看完良家妇女雷姑娘,今天再看娇憨可人寇贵妃[憧憬]其实我还蛮喜欢李风月的,他的经典三部火烧圆明园一代妖后,特别是垂帘听政我都喜欢,垂帘听政看了很多遍当然是因为明叔[偷笑]还有资源不太好找的八旗子弟(或者也叫烟壶),微博上认识一位在清东陵工作的老师曾经参与过李翰祥的电影拍摄工作,所以他的戏应该有一部分在东陵取
今天看了李翰祥导演的倾国倾城(还是看了这一部[悲伤])上次看完良家妇女雷姑娘,今天再看娇憨可人寇贵妃[憧憬]其实我还蛮喜欢李风月的,他的经典三部火烧圆明园一代妖后,特别是垂帘听政我都喜欢,垂帘听政看了很多遍当然是因为明叔[偷笑]还有资源不太好找的八旗子弟(或者也叫烟壶),微博上认识一位在清东陵工作的老师曾经参与过李翰祥的电影拍摄工作,所以他的戏应该有一部分在东陵取景,那些年拍戏都是实景,所以人都是乌泱泱一大片,拥挤局促又真实。卢燕扮演的慈禧太后就是红薇配的音,尊也是自己为自己配音,当年母子同去配音还上了新闻,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戏里所有的“去”都被读成“克”了呢[疑问]有什么历史原因吗?你克不克,好像包大仁哦[允悲]以及十三?? 要是也是尊自己配音就好啦,想想就觉得很萌[偷笑][憧憬]咩咩~这次谷峰老师出演了李鸿章,少年不知李鸿章,年长方知真中堂,希望道明叔能早点实现他的梦想:出演李鸿章!因为尊的出演我才知道寇连材这号人物,原来历史上真实的小寇子早在进宫前已经结婚生子了,冒死进谏的时候也快30了,才不是什么18啦哈哈哈哈,不过年近30的尊演起十七八岁的小孩子来毫无违和感[太开心]历史知识又增加了[并不简单]而且历史上的李莲英也没那么猖狂啦,他还是一个懂得分寸的人,光绪皇帝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李安达尽力照顾很是心疼[悲伤]清晏舫,乐寿堂,排云殿等地方可是太熟悉啦,毕竟我是一天只爬两次万寿山的人[doge]其实龙哥演的真的非常好,他还蛮适合委屈懦弱但又想振兴大清,不甘受辱,又反抗无能的傀儡天子的,眼睛里有倔强又有屈服[泪][泪]第一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伤心]第二组:皇帝不急太监急,小寇子为了皇帝的子孙也是操碎了心[挖鼻]第三组:李莲英被打小寇子很开心但小寇子不说还要装好人啦啦啦啦[太开心]你不来演员请就位谁来?[挖鼻]第四组:太后大寿忙前忙后,醉醺醺还忧心忡忡惦记皇帝惦记贵妃的小寇子[熊猫]第五组:冒死进谏真烈宦,感觉尊自己都喊岔音儿了[允悲]第六组:我是叛变小能手,前脚还在做眼线,后脚就开始反目,以及有一张截废了的图,但却意外地好~[爱你]第七组:最后终于把帽子摘下来了,头没白剃[二哈]我一直觉得龙哥为尊剃头的那张,尊的手摆的很好看,就……很文雅?[思考]第八九组:其实光绪和翁同龢的这段戏很让人泪目,别让翁师傅走吧是在求太后啊,可是太后太坏了她不听[泪]翁师傅在叩别的时候,小皇帝把头别了过去,他不忍心也不敢看啊[泪][泪][泪]虽然历史上这对师徒君臣甚至是父子告别其实是在颐和园东门,但这一幕真让人心碎,龙哥我为你点赞[赞]告别以后翁同龢在日记里写下:上回顾无语,臣亦黯然如梦。同样也委屈屈哭唧唧但是却不能闹的小皇帝啊![失望][悲伤][泪]
翁同龢对慈禧说:“失掉土地、失掉金银还算小事。最可怕的是失掉人心。全国的老百姓看出这朝廷软弱无能,无力保全他们的身家性命,那可就危险了,老佛爷。”
翁同龢对慈禧说:“失掉土地、失掉金银还算小事。最可怕的是失掉人心。全国的老百姓看出这朝廷软弱无能,无力保全他们的身家性命,那可就危险了,老佛爷。”
李翰祥清宫戏的首响。现在人刻板印象认为港片商业化娱乐至死,别忘了早年的香港电影圈都是一群上海北京过去的文化精英在主导。绝对良心大制作正剧,否则怎么能打动海里的领导,延禧宫略里被盛赞的一耳三钳在本片也能见到。就是剪辑的太多,有些地方有点跳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最完整的加长版。
经历过民国北平的人拍清末,时间空间距离最近,没有臆想编造感,人物形象、
李翰祥清宫戏的首响。现在人刻板印象认为港片商业化娱乐至死,别忘了早年的香港电影圈都是一群上海北京过去的文化精英在主导。绝对良心大制作正剧,否则怎么能打动海里的领导,延禧宫略里被盛赞的一耳三钳在本片也能见到。就是剪辑的太多,有些地方有点跳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最完整的加长版。
经历过民国北平的人拍清末,时间空间距离最近,没有臆想编造感,人物形象、说话、做派都非常生动,感觉真实的历史年代就该是那样的,比如慈禧的口音和德龄的纪录片就完全一样,估计以后两岸三地都再也拍不出那种味道了。
除了美工之外,演员选角演技都很到位,特别是慈禧,坏的地方和厉害的地方都很真实很立体,没有脸谱化,卢燕的最佳女主角实至名归。
至于一代烈宦寇连材嘛,看得出来导演疯狂加戏了,不过基本结构还算正常,寇在最后爆发是合理的,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段姜大卫演技炸裂。当然狄龙的光绪也演得好
抛下电影中种种不合乎历史的一切,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他想要表达出的男儿血性,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不得不说,寇连材这个角色是出彩的,我也看了一些影评,看到有人说寇连材和皇帝的饰演者之间有矛盾,但我觉得二人的戏份其实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二人给人影响的方式不同。
寇连材这个人物是宫廷中少数敢于直言的人,在慈禧大寿他喝醉酒也能看出来,他和皇宫中的诸人是多有不同的。他和皇
抛下电影中种种不合乎历史的一切,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他想要表达出的男儿血性,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不得不说,寇连材这个角色是出彩的,我也看了一些影评,看到有人说寇连材和皇帝的饰演者之间有矛盾,但我觉得二人的戏份其实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二人给人影响的方式不同。
寇连材这个人物是宫廷中少数敢于直言的人,在慈禧大寿他喝醉酒也能看出来,他和皇宫中的诸人是多有不同的。他和皇帝笑着要闹之时,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鹿鼎记吧。就像影片中说的,他就是个孩子。因为是个孩子,才能心思醇厚,李莲英让他去监视皇帝他高高兴兴打着包票的去了,但是当他认识到他所在的国家内忧外患危在旦夕之时,他说出了多少人不敢说的话,他说,我去劝!
这是一个人物特征鲜明的人,尤其最后以死进谏,更是让人感受他一腔少年热血,爱国之情。
而皇帝,他一直是一个优柔寡断犹犹豫豫的人,可以看得出他在当时有很多人对他这个皇帝其实并不在意,很多都是以慈禧太后马首是瞻。所以他这个皇帝做的并不容易。但是他依旧希望能够有所作为,做一个好皇帝,他实则也是有血性的,他实则也是与寇连材一样的男儿。
且看打了胜仗之时,他跑跳着尽是兴奋的进了屋子,他的高兴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当他面对逆境之时,却因为骨子里的维诺,他做不到像寇连材那样至生死于度外,他只能顺从的装病,对慈禧苦苦哀求,当他听到大臣们为了慈禧高兴说的荒谬之言后,更是直言,大清必亡!
他与寇连材是不同的,但他一样是感人至深的。
清明替鼠尾入关,八旗骑炽焰嚣张十日屠扬州,满汉腥风胆气丧金殿上,五代皇帝小皇太后面慈心黑,顾命臣结党议非深宮里华灯起,黑云压城城欲摧玉阶下,小太监最鬼公车光绪新政,惊动英美日本凭口正气烈祖宗英魂慈禧端佑显圣,西太后康颐庄诚李中堂恭亲王嘴笨零落策选二美入被乱世情随风雨飘摇坠为只为不听奴言醉,致使香魂入幽扉德宗被退位,享朝卅四岁
清明替鼠尾入关,八旗骑炽焰嚣张十日屠扬州,满汉腥风胆气丧金殿上,五代皇帝小皇太后面慈心黑,顾命臣结党议非深宮里华灯起,黑云压城城欲摧玉阶下,小太监最鬼公车光绪新政,惊动英美日本凭口正气烈祖宗英魂慈禧端佑显圣,西太后康颐庄诚李中堂恭亲王嘴笨零落策选二美入被乱世情随风雨飘摇坠为只为不听奴言醉,致使香魂入幽扉德宗被退位,享朝卅四岁
本来我是极为讨厌宫廷戏的,勾心斗角,看得人窝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屈辱事件,更是让我义愤填膺、大动肝火,这也是我不愿看这类戏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看了一半的时候,让我又产生了这种想法,几乎不欲再看。但是强忍悲痛看完此片,我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此片中最为出彩的乃是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此乃是此片的画龙点睛之笔,乃以小博大的绝佳展示。试想,一个小太监都能有如此大的胸怀,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大清真
本来我是极为讨厌宫廷戏的,勾心斗角,看得人窝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屈辱事件,更是让我义愤填膺、大动肝火,这也是我不愿看这类戏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看了一半的时候,让我又产生了这种想法,几乎不欲再看。但是强忍悲痛看完此片,我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此片中最为出彩的乃是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此乃是此片的画龙点睛之笔,乃以小博大的绝佳展示。试想,一个小太监都能有如此大的胸怀,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大清真是气数已尽,必亡无疑。慈禧权倾朝野,李莲英狗仗人势,光绪帝懦弱无能,恭亲王义愤填膺,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中恭亲王的扮演者演得真是好啊,最后一番慷慨激昂的发声让我感慨万千,泪流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