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6612
  • 明年今日
    2016/5/8 13:55:50
    我在香港看《行规》
    【本文写于2014年12月,电影看于2014年4月。】
    ------------------------
    对自己表示一下无语,其实是四月份的事情啦。

    不过我虽然拖延症懒癌到4月看年底写文,但我却是为了看它,生生缩短了我的复活节假期,从新加坡樟宜机场直飞香港之后,提着行李箱就来到了位于西湾河的香港电影资料馆,因为我知道这个机会一旦错过,就冲着《行规》这片名声在外的“神龙见
    【本文写于2014年12月,电影看于2014年4月。】
    ------------------------
    对自己表示一下无语,其实是四月份的事情啦。

    不过我虽然拖延症懒癌到4月看年底写文,但我却是为了看它,生生缩短了我的复活节假期,从新加坡樟宜机场直飞香港之后,提着行李箱就来到了位于西湾河的香港电影资料馆,因为我知道这个机会一旦错过,就冲着《行规》这片名声在外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肯定是过这村就没这店儿了。

    而且这次放映活动,还请来了导演翁维铨。

    《行规》,新浪潮扛鼎之作。由于种种原因,音像制品一直未能得见,几乎已成为港片圈里的几大“资源悬案”之一。像许鞍华的《疯劫》、严浩的《似水流年》等都在近几年出现(当然效果跟录像带差不多不能强求),更显得《行》片的每一次放映都弥足珍贵。

    香港人还是识货的。放映厅坐得满满登登,有很多观众并不是第一次来欣赏本片。未几,灯灭,上正片。粤语,无字幕。还好本人的广东话麻麻。画质么,这个拷贝肯定是未经修复的,后来观众也呼吁过资料馆给予修复并出版音像制品,这就是后话了。

    剧情就不再赘述,想必诸位都很清楚。就简单谈谈感受,以及回忆一下映后谈的内容吧(过去7个多月了。。。)。导演翁维铨出身摄影师,并拍纪录片起家,《行》片的剧情也取材于他所拍摄的毒品题材纪录片,真实性毋庸置疑。片中为人称道的几场窃听、跟踪戏都非常紧张刺激。最精彩的一段就是白鹰派出的狗仔队分批跟踪贩毒集团分子的戏。毒贩反跟踪意识很强,在小巷中左右穿梭,又不停换乘交通工具。有一个固定镜头,毒贩从佐敦一处地下通道钻入,数分钟后,镜头拉远,又从马路另一侧通道出口钻出,一镜到底,十分过瘾。据说翁维铨在拍摄时也未曾申请封路等措施,而是半偷拍的方式(当然不会似当年麦当雄《省港旗兵》搞那么大阵仗,总体来说,《行规》是文戏居多的)。再说几句题外话,港片由于预算等原因,场面上不如好莱坞大气磅礴,但可以说,本片的窃听及跟踪场面,在其有限的框架内,不能说堪比《对话》和《法国贩毒网》,但已经是做到最好!这也充分体现了香港电影工作者超强的适应能力和水平!

    另外,由于本片同样涉及跟踪场面,让我不禁回想起去年韩国翻拍的07年银河映像游乃海之《跟踪》。时隔30余年,虽然韩片拍的是有声有色,在电影院看的也很痛快过瘾,但始终却了些自己的东西。什么的自己的东西?当我看到《行规》里充满潮州特色的民俗文化,油尖旺的穷街劣巷,这种符号化的东西虽然看似浅显,但却是属于港片自己的东西!那种当你看电影的时候就置身于该片赋予的大环境中,感受其剧情之外延伸出来的周边环境,乡土文化,是所谓这些年来大红大紫的韩国电影最缺乏的(反之日影和港片则有的极强的文化符号),当然这是由于本人曾经喜欢过一阵韩片,故特此引申出一些感想。

    电影在“非常突然”中画下句号(似乎游达志的《非常突然》也不过如此?),宿命般的结局,银河最拿手的题材,却早在二十年前就由翁维铨把玩过。又不禁想起胡金铨导演,他于60年代开创的胡式武侠,结合了中国传统戏曲,以灵动的剪辑超越了时代,故张建德在撰写胡金铨导演的纪念文字中说,当大家惊诧于《伯恩》系列的剪辑风格时,殊不知胡早已将其融入他的武侠世界(刚刚搜到张建德的《胡金铨与侠女》已经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中译本,一定要入手,另外要了解胡的创作理念必须要读日本人那本《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似乎离题更远了,呵呵。

    说回电影吧。放映结束,导演在掌声中徐徐入场。当年那个游走金三角,与坤沙等毒枭谈笑风生的一代侠导已经成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带来了当年行规的分镜头剧本,并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分享当年拍摄的往事。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开始用普通话,但后来干脆说广东话了。第一个问题是,《行》片有无在内地上映之可能。其实我在豆瓣上看到过一些人通过几种渠道曾经有幸观摩过,但我的提问还是引起了在场香港观众意味深长的笑声。导演思忖之后回答,本片其实在1980年就在当时的侨办主任廖承志的斡旋下由银都机构的前身买入了拷贝,但当然是尘封至今(或许有过极小规模的放映,而豆瓣所提及的放映的似乎是国外的拷贝)。另外我有提问为何会选择白鹰和石坚主演。其实这种问题导演一般都是说他们适合角色云云,故翁导对于此问题也未能给出什么新鲜的答案。当然,两位演员确实成为了影片的亮点。当有人问起白鹰饰演的角色在大屿山行山,并在山中木屋过夜那段,导演笑言那幢木屋其实是他自己所有,而当时的白鹰,那个于雾气蒙蒙山中踽踽独行的孤胆英雄,其实是导演本人的化身。于是,就地取材,诞生了经典的以红色背囊青色木屋为背景的《行规》海报。

    有时候,我判断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就是它放在今天欣赏,是否会过时。显然,《行规》是优秀的。它在那个短暂而辉煌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中甚至不是最灿烂的一颗星,但它作为一部警匪题材的作品,却走了一条“半纪录片”的路,更难得的是,动静皆宜,当然,这根导演翁维铨的创作是分不开的。于是,这部导演自掏腰包拍摄的作品,无愧于当时香港电影评论界给出的评语:“最出色的警察问题片”。
    【详细】
    78852146
  • Ethel
    2017/8/18 22:28:27
    电视剧没能呈现好原剧本的野心
    这部剧从剧本和随机穿越的设定上看应该是很不错的,原剧本还获过奖,但剪辑呈现真的是有点迷,尤其一二集的节奏跳跃混乱,加上为了符合“喜剧”设定的夸张表演和咋呼台词,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真爱男主差点想弃剧[允悲]。三四集后剧情总算渐入佳境,终于有种抓心挠肺想知道下一集剧情的感觉。但话说回来每次随机穿越的未知性和跳跃性,多少给人断片的不连贯感,削弱了对于电视剧而言最重要的剧情性,不止男主总是一脸懵逼,我也常
    这部剧从剧本和随机穿越的设定上看应该是很不错的,原剧本还获过奖,但剪辑呈现真的是有点迷,尤其一二集的节奏跳跃混乱,加上为了符合“喜剧”设定的夸张表演和咋呼台词,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真爱男主差点想弃剧[允悲]。三四集后剧情总算渐入佳境,终于有种抓心挠肺想知道下一集剧情的感觉。但话说回来每次随机穿越的未知性和跳跃性,多少给人断片的不连贯感,削弱了对于电视剧而言最重要的剧情性,不止男主总是一脸懵逼,我也常常看得莫名其妙。还有穿越回过去后反复reset的设定,看似回到过去将会改变未来,可实际上下一次回到过去时,时间线又被重置,一次次重新回到原有的轨道上。唯一累积下来的,可能就是男主对过去的反思、对自我的认识。
           编剧似乎是想用这种放射性结构下的倒叙形式,来讲述回忆男女主往昔互相暗恋与不断错过的故事,同时也是警醒人们做好每个当下的选择,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造就未来完全不同的结局。这种叙事模式倒颇为新颖,随机与重置结合的穿越之前也都没在别的剧见到过,背后呈现出来的内涵其实完全有值得升华和引发观众思考的潜力;很多细节留心推敲的话,可以找出不少有趣的线索,比如经常被呼来喝去日常遭受无视并且还曾经喜欢过女主又有些小心思的男二、比如父母对男主可有可无的态度……个人目前看来觉得这部剧可惜之处在于拍摄剪辑并没有将剧本原有的野心呈现好,风格定位上略显诡异,开篇或许埋有铺垫与伏笔,却没有能留得住更多观众的出彩点。
           韩剧一贯是边拍边播的模式,如今开播两周持续低迷的收视不知道能否反转,否则可能免不了缩短篇幅遭遇腰斩的命运。真的希望制作和剧情呈现上能根据市场反馈作出适当调整,也希望之前的铺垫可以在之后厚积薄发、给人以意外之喜。
    【详细】
    8760796
  • 叶秋臣
    2019/11/25 9:54:47
    内蒙古除了美食美景,还有《海林都》讲述的感人故事温暖你的冬天

    文/叶秋臣

    提到内蒙古,好看好玩好吃的简直太多了!

    文/叶秋臣

    提到内蒙古,好看好玩好吃的简直太多了!

    12052250
  • KitajimaJunko
    2016/12/18 22:07:43
    32倍高速快进的上海往事。
    0. 《上海王》因在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包揽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五大奖项而在上海举办了几场放映。今年上海电影节虽没看上,好歹也在公映前先睹为快了。 1. 各演员的表演在这部电影中是完全值得被认可的。常爷的霸气,黄佩...  (展开)
    0. 《上海王》因在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包揽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五大奖项而在上海举办了几场放映。今年上海电影节虽没看上,好歹也在公映前先睹为快了。 1. 各演员的表演在这部电影中是完全值得被认可的。常爷的霸气,黄佩...  (展开)
    【详细】
    8238218
  • 破词儿
    2018/9/10 19:44:42
    关于「恋童癖」,你知道的还是太少
    在追求性平等、多元、自由的时代,但对于恋童癖,全世界还是零容忍。
    在追求性平等、多元、自由的时代,但对于恋童癖,全世界还是零容忍。
    9644222
  • 朝暮雪
    2019/5/31 5:34:29
    林耀东:破冰行动,返工!

    《破冰行动》完结了,评分一天之内从8.0降到了7.6,看样子还要继续降,和《权游》是差不多的待遇。

    高开低走,前半部和后半部仿佛是两部完全不同的剧。

    前半部是佳作,后半部质量有所下降但也还算可控,然而最后几集直接毁了整部剧。

    按照林耀东的话说就

    《破冰行动》完结了,评分一天之内从8.0降到了7.6,看样子还要继续降,和《权游》是差不多的待遇。

    高开低走,前半部和后半部仿佛是两部完全不同的剧。

    前半部是佳作,后半部质量有所下降但也还算可控,然而最后几集直接毁了整部剧。

    按照林耀东的话说就是:这种纯度的东西,你好意思拿得出来吗?告诉他,返工!丢人!

    10213413
  • 伪减肥中的阿谦
    2014/3/27 21:58:48
    整部片子都可以吐槽了。
    嗯,真的一般吧,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了。除了透明手机和更加蓝色系,就没看出未来在哪了,连保险箱钥匙都不是指纹的声控的,是那种小时候小卖店卖的日记本上才会配的钥匙,只是放大了一点;做伪证怕被揭发也不至于愿意去抢银行啊,你脑子给门挤了;戴立忍的口音太特别了,以至于就算变成神秘人也能听出来;凯迪拉克出镜率好高啊,太明显了,反正是广告,人家奥迪就在<机械公敌>里弄个酷毙了的概念车;神秘人那么厉害能黑进全市各大
    嗯,真的一般吧,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了。除了透明手机和更加蓝色系,就没看出未来在哪了,连保险箱钥匙都不是指纹的声控的,是那种小时候小卖店卖的日记本上才会配的钥匙,只是放大了一点;做伪证怕被揭发也不至于愿意去抢银行啊,你脑子给门挤了;戴立忍的口音太特别了,以至于就算变成神秘人也能听出来;凯迪拉克出镜率好高啊,太明显了,反正是广告,人家奥迪就在<机械公敌>里弄个酷毙了的概念车;神秘人那么厉害能黑进全市各大摄像头,直接银行转帐算了,还费那么大劲;结果是那伙人故意的,那得有多少巧合啊,还打开主角光环一枪未中;你们就没有中文名字吗?马克杰西的都得去想谁是谁;戴立忍做这么大的事居然连再买一个手机也不愿意;最后的反转电话一点都没有给人SHOCK,哪来哪去。
    不过我很喜欢几大主演,就给个还行吧。
    【详细】
    6608345
  • 壹戈
    2019/1/15 9:33:06
    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导演是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物,华语电影巨匠,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大师,人称“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大部分电影都是,以影片同时代的台北都市为背景,但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却是一个例外,讲的是1959年前后的故事。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这个谋杀事件可以看作一个点,主角小四怎么认识女主小明,以及为什么杀了她是一条主线,其他的还有小四的家庭生活,父

    杨德昌导演是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物,华语电影巨匠,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大师,人称“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大部分电影都是,以影片同时代的台北都市为背景,但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却是一个例外,讲的是1959年前后的故事。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这个谋杀事件可以看作一个点,主角小四怎么认识女主小明,以及为什么杀了她是一条主线,其他的还有小四的家庭生活,父亲遭受政治迫害是另外一条线, “小公园帮”和“217帮”的帮派斗争也是一条线,众多线索和一大帮人物,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格局,看起来就像一个长达4小时的纪录片。如果不能理解导演为什么这么拍,大概率会看不下去,即使勉强看完了,也可能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

    壹戈十几年前看这部电影,是分几次看完的,开始只是觉得主角小四的生活,和自己的青春岁月有像似之处,但看着看着就迷失了,不明白电影里面人物的动机和抉择。后来随着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尤其台湾的一些历史,才慢慢的看懂了一些,然后是看了杨德昌导演的朋友,台湾电影大师焦雄屏的解读,才对这部电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

    先理一条主线出来

    民国48年也就是1959年,是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的第10年。1949年有两百多万人一同逃往台湾,他们的后代也逐渐长大进入青少年期,全新的一代人,生活在一个奇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之下。两百多万人来自中国不同的地方,各种奇奇怪怪的方言,巨大的文化冲突,让他们无所适从。

    小四一家是从上海迁往台湾的,但父亲是广东人,一激动就说粤语。父亲是政府公务员,母亲是小学老师,家庭收入不高。小四名叫张震,用的就是演员的名字,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家7口人住在一个不大的日式平房里,小四和哥哥老二就只能睡壁橱。

    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小四的学习成绩本来不错,但小升初的考试,语文分数意外很低,父亲要求查阅试卷没有成功,小四就只能去建中夜间部读书。这个学校风气很差,学生们惯常逃学打架混帮派,小四的朋友小猫王就是“小公园帮”的成员。

    建中夜间部对面有一个拍电影的片场,小四和小猫王在片场偷看拍片,被发现驱赶,顺手偷了片场保安的手电筒,当作自己狭窄壁橱里的照明灯。可能是经常在光线不好的地方读书,小四的视力不好,家里没钱给他配眼镜,也怀疑是不是假性近视,就让小四经常去学校医务室打针,由此认识了同年级的女同学小明。

    小明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有哮喘病,在别人家做佣人。母亲把生活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尚未成年的小明身上,让小明的心理负担很重,也显得早熟。她有意无意间总在寻找依靠,经常换男朋友。据说小公园的帮主Honey就是为了她,才和217的前任帮主红毛决斗,Honey杀了红毛跑路了。

    两个帮派的人都紧紧的盯着小明,小四和小明交往就难免惹火上身。先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了,小明和小公园的滑头在一起,被滑头报复,导致记了一次大过。

    后来小四带着小明在军训靶场玩,被217成员看见,小四第一次为了小明和217打架,以一对四毫不退让。再后来被217报复,围堵在学校,幸亏新来的同学小马给他解了围,小马是马司令的儿子,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小明的前男友,小公园的帮主Honey回来了,正碰上小明和小四在一起,但Honey并没有为难小四。Honey随后被217的帮主山东害死,小明因此大病一场。

    小公园帮为了给Honey报仇,联合台客帮血洗217,杀了山东。小四参与了行动,虽然没敢动手,但目睹了全过程。这件事情之后,那些平常欺负他的人反而对他很客气。

    小四的父亲被人陷害,遭受政治审查,工作职位丢了,家庭生活更加拮据,人也变得很神经质。

    后来小四因为小明的关系,在医务室和医生护士大闹,被学校教官抓到又要记大过,父亲到学校低声下气的请求教导员从轻发落,被教导员羞辱。小四当场发作,用棒球棍攻击了教导员,然后被退学。这里镜头是击碎了一只灯泡,但后来的对话小四说是攻击了教导员。

    后来小四带着小明去小马家玩,因此让小明认识了官二代小马,随后小明说服了马家雇她的母亲当佣人,就住进了马家,小明又和小马搞到一起了。

    小四又为了小明和小马翻脸,带着刀去学校门口堵小马,正好遇见了小明。小四劝小明不要这样经常换男朋友,会被人瞧不起。小明反而说小四自私,说她就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改变的,愤怒的小四捅了小明七刀,一边捅一边骂她不要脸、没出息,直到小明倒地死去。

    这只是一条主线,单看这一条线会以为,不过是一帮不懂事的小孩瞎胡闹,但其实小四的暴力转变,家庭和帮派的斗争都有影响。

    帮派斗争

    所谓“小公园帮”是以冰果室为聚集点的一个帮派,他们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像小四一样的孩子,是政府公务员的家庭,住在日本人留下的平房里。台湾在抗战前就被日本统治了几十年,这段历史参考一下电影《赛德克·巴莱》。像小四这样的家庭有很多,条件有好有坏,但整体来说,比217还是要好一点。

    所谓217是军部对数字的叫法,217帮都是眷村子弟,眷村是为大陆逃往台湾的军人家属,集中建设的房屋,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普通士兵的家庭,人员背景复杂、文化多样,生活也更加艰难。眷村是台湾独有的文化,杨德昌本人就在眷村生活过,台湾政界和演艺圈很多名人都出自眷村。

    217也都是些半大孩子,两个帮派的争斗无非就是为了争地盘,说到底就是为了挣钱,电影里面的核心事件就是在中山堂开演唱会,为了门票钱引起的利益纷争。但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聚集在一起,总避免不了为女人和面子大打出手,小公园帮Honey和217帮的恩怨,就是因为小明引起的。

    无论是小公园还是217,其实都是不成气候的小混混,但后来血洗217的主力,本省“台客帮”是成人帮派,他们才是真正的黑帮恐怖分子。

    小四倒霉地进了建中夜间部这个垃圾学校,认识了小明,卷入了帮派斗争,很明显的是“近墨者黑”。他的眼睛不好可能是个隐喻,包括他偷手电筒,都是一种渴望,想要看清楚现实,但就是很多事情闹不明白。

    黑帮的打打杀杀对小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家庭情况糟糕,被学校退学前途渺茫,情窦初开又无力为女朋友提供资源,这一切的压力都转变成为一股无名的怒火,最终酿成了大祸。

    再来说说家庭的影响

    家庭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像小公园和217的这些孩子,之所以混社会,都是因为成人世界的无序和混乱,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根本因素。

    杨德昌在电影DVD的导演音轨里说,创作这部电影的动机,是他对于中学课本里学到的历史表示怀疑,原因就是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他小心翼翼的把众多的历史真实编织在电影里面,没有批判没有控诉,让观众自己去感受。

    国民党政府在逃往台湾之后,几百万人需要安置,要组织生产维持生活,还要时刻提防着大陆这边解放台湾。他们还曾经妄想着反攻大陆,但十年过去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基本都明白,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台湾的出路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整体的迷茫。

    二战之后最强势的美国文化,对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多人都向往美国,比如小四父亲的朋友汪狗,就经常感叹美国各种好,小四的大姐也梦想着移民美国,这都是典型的逃亡派思维。少年们在电影院看着美国西部片,在书摊上看美国大兵扔掉的《花花公子》杂志,来自美国的摇滚乐,本来也是美国新青年反叛社会的产物,迅速在台湾掀起了狂潮。

    电影里面小猫王这个人物也是根据真实的事情改编。当时有一个摇滚乐团叫电星合唱团,主唱徐庆复以模仿猫王的声音出名,后来他把自己的演唱录音带寄给猫王,猫王竟然寄了一枚戒指给他,说“没想到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也有我的歌迷”。电影最后小猫王去看望被判了刑的张震,没有见到人,录音带也被扔进了垃圾桶。

    小四的父亲是清廉正直的读书人,不懂得变通,也不愿参与官商勾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造成的道德困境。汪狗却是很能变通的那种人,他为小四父亲升官,为的是拉帮结派,方便自己捞钱。他不止一次的暗示,小四转日间部的事情,他可能有办法,条件就是小四父亲要批准他的官商勾结计划。小四父亲就是没转过这个弯来,他觉得一码归一码,你帮我是因为我们几十年的老朋友,但违反章程的事情我不干。

    到后来,汪狗为了扫清障碍举报了小四父亲,让他遭受了很长时间的政治审查,导致工作职位也丢了,这一段是对应了台湾的“白色恐怖”历史。台湾的戒严令一直到1987年才解除,大陆和台湾两边才可以探亲访友,之前一直对政治问题非常的敏感,稍微有点蛛丝马迹绝不放过。根据历史记载,台湾“白色恐怖”有接近20万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迫害,几乎是去往台湾人口的十分之一。

    小四的父母和夏老师关系很好,夏老师一家去往台湾之后,夏老师又单独回上海去接人,结果上海解放了,夏老师和夫人就只能隔海相望,当时像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但这就成了小四父亲的理污点。大陆这边情况也差不多,只要哪家有个台湾亲戚,成分基本就好不了。

    也幸亏是小四父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最后还是放出来了,但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父亲。母亲猜测可能是汪狗为了扫清障碍举报了他,但父亲听到这话却大发雷霆,打死也不愿相信多年的老朋友会这样陷害他。他说:“我们已经够辛苦了,我只剩下你和孩子,不要再吓我!”,然后夫妻两人抱头痛哭。意思就是说如果人心变得这么坏,那这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那时的人不可能知道,资本主义萌芽之后的道德滑坡,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个在杨德昌的《恐怖分子》和《麻将》里面,也包括2000年的《一一》,都有着深刻的批判。后来台湾经济腾飞了,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整个社会的道德问题却更加的严重,杨德昌用电影形容每个人都是“恐怖分子”。

    电影里有两次小四和父亲推着自行车的长镜头。第一次是小四被滑头欺负反而被记大过,父亲在学校和教导员据理力争之后,说人不可能为了自己还没犯过的错去道歉,读书就是要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第二次是他被审查之后,小四这次是真的大骂医生被教官抓了现行,然后父亲只会低声下气的哀求,小四反而爆发用棒球棍打碎了吊灯,然后被退学。回来的路上,小四提起父亲之前说过的话,父亲却心不在焉的说,如果自己戒烟就可省下钱来给小四配一副近视眼镜,什么公平正义、诗和远方都敌不过眼前的苟且。

    小四说这样的学校不上也罢,自己再努力考插班生进比较好的日间部,他是对学校的那些老师和和教官深深的失望了。

    这里有几个典型的场景。一个是在课堂上,老师吐槽英文不如中文简洁,比如“山”这个字,英文单词mountain就太麻烦了,小猫王就问老师,那“我”这个字又怎么说呢,明显的单词“I”要比中文“我”简单,老师罚小猫王在黑板上写100个“我”。这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老师混蛋,他这是在纠结文化入侵,不愿意放弃博大精深的中文转而去学习英文。

    另外一个典型人物是军训教官,他和任何人的对话都可以瞬间拉扯到大陆,他说他来自青岛,

    青岛好啊,那是德国人建的,尤其下水道很宽大,无论下多大的雨地面从来不积水,而台北只要下雨就会积水。

    这个人物的情绪,代表了迁往台湾的那些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基本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问题,成年人的世界全都是贫苦和穷困。中文里的“贫”和“穷”是两个概念,贫是贫苦,是物质和金钱的匮乏;而穷是穷困,是精神世界的问题,不知道这种贫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希望。

    导演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渲染贫穷,比如小四家最小的妹妹,每一次出镜都是在纠结她的衣服小了,扣子扣不上,得用别针别上。大姐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没钱买新衣服,自己按照杂志上的样子做了一套。母亲总是为了工作和薪水的事情和父亲拌嘴,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师母当年送的手表。老二打台球被217坑了,曾经把那个手表当了,大姐又给钱让他赎回来。小四后来心情烦闷又卖了手表去泡小翠,就是想忘掉小明,回家之后正遇上父亲暴打老二。

    老二知道是小四拿了手表,去217的台球厅赢了很多钱回来,是准备让小四赎回手表的,没想到被小妹提前举报了,老二一句都没辩解,父亲一边打一边大骂“不要脸,没出息”,小四后来杀小明的时候,就不断的重复这句话。

    小四唯一救赎的机会是二姐对他的教导,二姐是虔诚的基督徒,她在小四杀人的前一天还劝小四和牧师谈一谈,而小四放弃了,他去了片场归还了之前偷的手电筒。这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隐喻,小四已经不想再看清这个混乱的世界,他已经看得够多了,全都是肮脏和黑暗。偏偏小明还在他面前唱衰,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当小四听到这句话之后,就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怨恨。

    小四或许是喜欢小明,但他并不理解小明的痛苦和抉择。可以看出来小明对Honey是有真感情的,她曾经对小四说,其实Honey和小四很像,内心都很老实,外表忧郁平静,只是看不惯周围的一些人和事。Honey死后小明挺过来了,也可能真的是喜欢小四的,但她的心里清楚的知道,喜欢一个人和现实的生活压力是两回事。她勾引小医生,无非就是为了给妈妈看病,她们家付不起医疗费。她后来住到小马家和小马鬼混,当然还是为了母亲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同样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一个正常的家庭都没有,其他人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她呢?

    小四刺向小明的屠刀,并不是单纯的少年的情感困惑,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抗。少年杀人事件,其实是成人世界的混乱所造成的结果,这就是历史,杨德昌通过电影重构了一段历史,焦雄屏大师对《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定位,是深刻的史诗片。

    杨德昌说这部电影是送给父辈的电影:

    “他们吃了很多苦,就是为了让我们少吃苦”。

    杨德昌杰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
    【详细】
    98966261
  • 芳菲小猪
    2014/8/27 8:44:10
    车永莉用一生去演戏!
    文/芳菲小猪

    如今的卖座的影视作品大多数都打着复古怀旧的温情牌。从《致青春》到《中国合伙人》,从《老男孩》到《同桌的你》,这些电影卖座其实并不是因为演员,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以至于老明星翻场的《我是歌手》也成为最受大家喜欢的音乐节目。正因如此,能够翻动观众怀旧感的年代剧也开始热播起来,像正在广东、辽宁等卫视播放的《用一生去爱你》,就是其中之一。

    电视剧《用一生去爱你》由沈
    文/芳菲小猪

    如今的卖座的影视作品大多数都打着复古怀旧的温情牌。从《致青春》到《中国合伙人》,从《老男孩》到《同桌的你》,这些电影卖座其实并不是因为演员,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以至于老明星翻场的《我是歌手》也成为最受大家喜欢的音乐节目。正因如此,能够翻动观众怀旧感的年代剧也开始热播起来,像正在广东、辽宁等卫视播放的《用一生去爱你》,就是其中之一。

    电视剧《用一生去爱你》由沈傲君、许亚军、车永莉、侯勇等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与致青春一样主打温情牌,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几人之间的爱恨纠葛,剧中以沈傲君的坎坷情路为主线。而与之对手戏最多的就是车永莉。剧中,车永莉扮演的谷燕燕是沈傲君扮演的秦珍的闺蜜+对手。如果说秦珍在剧中是大爱无疆高大上的完美女神,那么谷燕燕就是敢爱敢恨接地气的寻常女人,所以观众在她的身上可以找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因此,车永莉在这部剧中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把谷燕燕的内心和外在都表现到了极致,完全可以说是用一生的力量在演戏,因此格外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女人的心思最难揣摩。尤其是在闺蜜之间。谷燕燕和秦珍原本相安无事,甚至她还算得上是秦珍的第一个朋友。但闺蜜毕竟是一种不牢靠的关系,尤其是在爱情和男人面前。女人是虚荣的,所以谷燕燕特别追求上进,但秦珍的到来让她有了很大的危机感,很多原本属于她的东西都给了秦珍,甚至她爱的男人也喜欢秦珍,这个时候,好强心和自尊心让谷燕燕开始扭曲,从此走上了和秦珍势不两立的局面。而车永莉则把谷燕燕的努力,对荣誉孜孜不倦的追求,被横刀夺爱时的愤恨,和遭遇挫折时歇斯底里的发泄都表现的惟妙惟肖,非常走心,整个人都完全投入到了角色之中。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谷燕燕的这个角色是容易遭观众嫉恨的。但正是这种与主流对立的人物,才真正能够体现出演员的自我修养。演员塑造人物要有血有肉,高大上的角色其实最容易诠释,只要摆出一副苦逼相就足够了。但性格复杂、前后变化很大甚至逐渐人生扭曲的角色,则是最难呈现的。正因如此,车永莉的演技在这部《用一生去爱你》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不仅演技派女星的名号尽显,也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车永莉会凭借《三个未婚妈妈》荣膺第8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作为不折不扣的演技派,车永莉近年来的佳作不断,主演的影视作品都有很好的收视和表现。甚至她本人也成了影视作品的品质保证。而在《用一生去爱你》中,车永莉饰演的谷燕燕是一个颠覆常规的女性角色,这也正是她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善于摸索的精神和对不同性格人物具有全方位塑造能力的全面演技的表现。所以,在剧中她的演技和敬业精神令老搭档侯勇和导演汪涛都极力赞赏。

    在《用一生去爱你》的最后,秦珍的大爱最终令谷燕燕大彻大悟,长跪不起为自己一生的错误赎罪。而姐妹最终再度言归于好,故事最周回归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人之常情上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谷燕燕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老师,到与秦珍争风吃醋变本加厉的革命先锋,再到看破世俗回归初心的忏悔者,其经历的人生风浪和心理变化都被车永莉以完美的演技得以表现。可以说,像车永莉这样脚踏实地的明星,才真的无愧“演员”的这个神圣之名!
    【详细】
    68501337
  • dzk
    2022/6/3 14:03:26
    真的不如第一部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4集,就女主开头做梦、收到短信和男主的画有点意思,其他的事情感觉都和“十八年”没啥关系。 看第一部的时候第一集就很吸引人,然后就是一直追着多年前的悬疑点讲述事情。而且女主人设要比2.0这部好得多,这部的女主真的烦死人,出轨,还唧唧歪歪极限拉扯害死人。一周都快...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4集,就女主开头做梦、收到短信和男主的画有点意思,其他的事情感觉都和“十八年”没啥关系。 看第一部的时候第一集就很吸引人,然后就是一直追着多年前的悬疑点讲述事情。而且女主人设要比2.0这部好得多,这部的女主真的烦死人,出轨,还唧唧歪歪极限拉扯害死人。一周都快...  (展开)
    【详细】
    14434255
  • 请叫我小圆子
    2021/8/27 20:06:11
    拯救别人的同时也在治愈自己

    我还蛮喜欢这部动画片的,也没有看过原漫画和其他版本,所以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在乔西和管理员被奶奶关在那间小屋子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声之形》,想到了将也跟硝子的故事。明明自己一无所有,却依然为喜欢的人拼命准备糖果的故事。

    明明已经写好了遗书,甚至已经站在了大桥上,但是当将也遇到硝子的时候,却一心想着弥补自己曾经带去的伤害,把她从轻生的悬崖边拉回来,告诉她不要放弃

    我还蛮喜欢这部动画片的,也没有看过原漫画和其他版本,所以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在乔西和管理员被奶奶关在那间小屋子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声之形》,想到了将也跟硝子的故事。明明自己一无所有,却依然为喜欢的人拼命准备糖果的故事。

    明明已经写好了遗书,甚至已经站在了大桥上,但是当将也遇到硝子的时候,却一心想着弥补自己曾经带去的伤害,把她从轻生的悬崖边拉回来,告诉她不要放弃。

    因为那是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呀。

    你曾经用那双大大的翅膀保护了我,现在你的心里也有一双翅膀,有了它,你可以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最终,失去翅膀的青年乘船到达了光之海,里面有成群结队的橙仙鱼在游泳。

    虎是恐惧,鱼是向往。乔西的虎是未知的世界,鱼是自由,恒夫的鱼是曾经幸福完整的家,虎是突如其来的腿伤。他们最终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鱼群,是happy ending。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却依然一往无前,就像与硝子以及自己和解的将也终于摆脱了那一幅幅X号,看到同学鲜活的笑脸。

    画外音:所以,你评的到底是《乔西的虎与鱼》还是《声之形》。

    要你管。

    【详细】
    13828514
  • 123123
    2023/1/3 15:30:36
    婚姻
    婚姻中最可怕的变量其实是时间。 它总是自顾自在的滴答向前,没有任何事物能摆脱它的固有引力。 因此,婚姻里,两人之间的爱与恨,甜与涩总是伴有阶段性的阵痛和起伏。 在时间的挑拨下,婚姻绳索两端的夫妻实际上时刻保持着博弈关系,缠绵悱恻总是浮于表面,虚张声势;而绵延恨...  (展开)
    婚姻中最可怕的变量其实是时间。 它总是自顾自在的滴答向前,没有任何事物能摆脱它的固有引力。 因此,婚姻里,两人之间的爱与恨,甜与涩总是伴有阶段性的阵痛和起伏。 在时间的挑拨下,婚姻绳索两端的夫妻实际上时刻保持着博弈关系,缠绵悱恻总是浮于表面,虚张声势;而绵延恨...  (展开)
    【详细】
    14862216
  • chanchanchan
    2019/12/5 22:20:17
    观后感

    刚开始剧情一直走,其实说尽了都是繁华背后隐藏着一些噁心的交易(外来务工人员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从事着高危的职业)当时想这剧本真的有这么好吗,值得拿金马最佳剧本?但到后来加入了cs对战死后画面,伴随上帝视角跟着各路好友看他们的射击画面再加上一些bug,这个镜头就如同电影主题一样!两段故事线互相呼应,究竟谁才是谁的梦?那两位外来务工人员有没死呢?究竟我们所知道繁华背后的金融城市新加波背后真的有这

    刚开始剧情一直走,其实说尽了都是繁华背后隐藏着一些噁心的交易(外来务工人员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从事着高危的职业)当时想这剧本真的有这么好吗,值得拿金马最佳剧本?但到后来加入了cs对战死后画面,伴随上帝视角跟着各路好友看他们的射击画面再加上一些bug,这个镜头就如同电影主题一样!两段故事线互相呼应,究竟谁才是谁的梦?那两位外来务工人员有没死呢?究竟我们所知道繁华背后的金融城市新加波背后真的有这种不法的勾当吗?电影最后也没有解释。观感的确非常凸显到‘幻’这个词。

    【详细】
    12076238
  • 江南
    2022/2/19 18:36:21
    电影里出现了 网络流行语 走你。

    .......................................................................................................................................................................................

    .....................................................................................................................................................................................................................................................................................................................................电影开始没有多长时间,当时他们4个活下来的人,到了部队。在战壕里向美军扔手榴弹的时候,说了句, 走你。我就换台了。

    【详细】
    1422941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