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娜》
听说威尼斯场刊最低分?有我特别喜欢和特别不喜欢的地方。
前半段惊艳完整是因为超强的场面和镜头调度能撑起开篇话题的厚重;然而后半段崩塌是因为剧作对人物不理解、对素材洞察得太浅太直白。
开场长镜头写实且情绪强烈,这种情绪里观众一定会往当法国的现状去想。但不知道作者是否一定要去做古希腊悲剧式的东西,片子越往后边去运镜越精致、演员走位精准、交响乐配乐越来越满,风格越来越舞台化。一直到影像上的舞台化写意表达和写实的素材和场景相冲突。这么一来,作者到底是给观众点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文上透露的暗涌般的社会问题?还是让观众继续沉浸在舞台化的视听当中?最后作者给的导向变成了:人物为情节服务,情节为舞台化的形式感服务,之前隐藏的暗流似乎都不重要都可以舍弃了。最后明明白白地给你一个很具体的非黑即白的答案——(这点剧透不说了,想知道去看原片或者在下面问我)。该点明的地方不点明,该留白的地方不留白,那么我们思考的空间在哪里?不留给我们思考空间,它的广度在哪里?如果不在乎广度,那开篇给那么多和社会相关的信息干嘛?如果开篇给那么多和社会相关的信息,那是不是应该负责人地把它们讨论好?如果只为了讲那一个小问题,那就讲那一个小问题就好了,不要开那么多让观众期待度太多的东西。高开低走让人失望。
我一直认为一个现实题材的作品应当严谨精准,光讲完情节并不完整。和导演参演的《悲惨世界》在现实社会的洞察力上还是差好远甚至不是一个级别的。
好吧,除此之外,它的场面和影像仍然是相当优秀和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