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22410
  • 小斑
    2014/6/3 3:46:20
    很久很久以前……
    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Olivier Dahan是很难被分到导演班「差等生」行列。毕竟他这般精细地讨好着——开画的前五分钟,从小山坡上的俯镜、希区柯克的剪影到女主角以背影转正面的过程,都不动声色地向悬疑大师作360度标准敬礼。有心的人自觉有趣,却不至打搅无意人观影的情绪。

    我说某个导演「好玩」与否,基本分也就在这里。

    只可惜,太不合时宜。人物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种:说人的
    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Olivier Dahan是很难被分到导演班「差等生」行列。毕竟他这般精细地讨好着——开画的前五分钟,从小山坡上的俯镜、希区柯克的剪影到女主角以背影转正面的过程,都不动声色地向悬疑大师作360度标准敬礼。有心的人自觉有趣,却不至打搅无意人观影的情绪。

    我说某个导演「好玩」与否,基本分也就在这里。

    只可惜,太不合时宜。人物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种:说人的,以及借人讲事的。《玫瑰人生》是说人的,而本片无疑是吾辈「熟读唐读三百首」的逼样童年中「借景抒情」的那一类。

    Grace Kelly的精致美貌于我这种脸盲症患者而言有如浮云,远不如嘉宝的眼睑和费雯丽的眉梢有记忆点。然我毕竟记住了这枚五官全无瑕疵(以个人标准而言,也就等于与「乏味」)的女子。因为在看某部导评时,那蘸足了笑意的声音道「Grace最大的美德是慷慨(停顿三秒)希区柯克说她睡遍了整个好莱坞。」

    这句简短的话,远比这一部电影,将Grace勾画得更为生动富致,多得多。

    Dahan不吝牺牲这枚传奇女子的精彩私生活与动人天性,刻意将她描画成上世纪迪斯尼公主系列中的标准「傻白甜」,只为粉饰片首打出的这行字幕: The idea of my life as a fairy tale is itself a fairy tale。

    在家有土豪老爸、出嫁有歌王情夫的奥斯卡影后捧起国王老公的脸道「了不起我们去当地主终老」。看到此处,影院中轻声观众嗤笑。图森破,乃已无啊,导演君。

    天朝人民许不知道,美国人民或不知情,然而身为法国佬的你岂不知欧洲正走到二战后最为紧要的关头?在这个民族主义高涨的年代(5月25号结束的欧盟议会选举中,极右派达成了半世纪的首度复苏),还在作品中大肆宣扬美式的个性与价值观,这是作大死。

    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简单粗暴脸谱化地将嫁与君主为妻的美国大妞描绘成为自由而战的猛士,而将光复法国、人民票选的本国历史最伟人戴高乐将军(「戴高乐主义」被视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刻画成暴君与跳梁小丑,不但毫无宣传自由之理念、缓解社会之矛盾的功效,反倒更为助长「厌美」的情绪(欧洲极右派大多「亲苏」)


    连我这粒外人都觉得「红十字鸿门宴」这一段高潮中Grace的演说既假大空泛又矫揉造作。是以本片的情节高度模式化、人物高度脸谱化、桥段高度韩剧化反正成了「优点」——不卖座,就是本片最大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了。
    【详细】
    66901058
  • 羊先生
    2021/7/16 2:13:27
    每集觀感 2021.10.01 更新(Bangumi优先)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集 【1】從SSSS戴拿羅伯特過來。現在日本人真的很喜歡做一些後現代設定,比如兩眼無神癱軟無力的男主和不知道爲什麽總是看上去很有精神的女主。關注著一些和劇情主流發展路綫毫無關係的細枝末節。可能是觀衆各種套路都審美疲勞所以需要一點怪味豆吧。 【2】才第一集,完全...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集 【1】從SSSS戴拿羅伯特過來。現在日本人真的很喜歡做一些後現代設定,比如兩眼無神癱軟無力的男主和不知道爲什麽總是看上去很有精神的女主。關注著一些和劇情主流發展路綫毫無關係的細枝末節。可能是觀衆各種套路都審美疲勞所以需要一點怪味豆吧。 【2】才第一集,完全...  (展开)
    【详细】
    13681256
  • 王小民的吐槽
    2018/3/25 0:40:44
    《监察役 野崎修平》:泡沫之后的银行,愤怒的丸子

    《监察役 野崎修平》,豆瓣评分6.9,在豆瓣的日剧中,算是偏低。

    重点是,评分人数只有,319个,可以说是无人问津了。

    也难怪,这部剧,太老。

    主演的织田裕二和松岛菜菜子,一个50一个45,虽说有个17年后再次合作的噱头在,可问题是……谁他妈知道?

    故事时间是1998年的,20年前,看剧吐

    《监察役 野崎修平》,豆瓣评分6.9,在豆瓣的日剧中,算是偏低。

    重点是,评分人数只有,319个,可以说是无人问津了。

    也难怪,这部剧,太老。

    主演的织田裕二和松岛菜菜子,一个50一个45,虽说有个17年后再次合作的噱头在,可问题是……谁他妈知道?

    故事时间是1998年的,20年前,看剧吐槽的主力一半还没生一半还没懂事。我在看的时候还想应该是过去现在穿插着来吧,根本没那回事,整部剧就是讲那个时候的事,到最后也还是20年前。20年前的日本的事,谁他妈关心?

    也就是我这个奇葩了吧。

    你这个奇葩,关心点啥?

    泡沫经济,银行,还有,松岛菜菜子和那个小秘书,都挺美的。

    前银行败犬的视角:别样趣味

    要说日本的银行剧,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半泽直树》了吧。

    雅人叔当年奋《Legal High》之余威,从大律师变成了银行员,靠着手段和决心在人人都是野兽的职场修罗场上上演了热血翻盘的好戏,其快意恩仇的“加倍奉还”更是令人激动不已。

    虽然现在都记不清具体的剧情了,但是写下上面这一段时,还是能想起雅人叔决绝的表情和报复的爽快感。

    倒是银行的部分,依稀只记得去偷金库和各种当年不专业的吐槽了。

    说到底,银行只是外衣,热血和报复才是主轴。

    所以比较起来,这部《野村修平》银行的部分还多了。

    看前两集时,我甚至以为这是一个关于银行各种案例的单元剧,每一集一个银行融资案例,票据,固定资产贷款,主线什么的,都是点缀。

    作为一个曾经的银行败犬,我津津有味的看着这部剧的每一幅画面。尤其是里面的职场戏,除了镜头前的主角,更喜欢看里面的分行和支行,出现的桌椅,资料,铁皮柜,隔断,OA系统,制服,工牌……

    几乎和我当时在银行的工作环境一模一样,只不过当年我的6S做的不好,桌子都特别的乱。

    说到6S,真成了职业病,看剧的时候只要有工位的画面,或是打开抽屉的画面,就喜欢看他的6S做的怎么样;

    不愧是6S发起的地方,做的还是真好,自愧不如;

    出来一个穿西服的男角色,下意识的就会看他有没有系领带,带工牌,然后会看他的西服几个扣,最下面的那个扣子有没有留。

    出来一个穿制服的女角色……哦那就直接看脸了。

    报头衔的时候,直接就拿来和我们系统内的部门和曾经的领导对应了。

    监察役,嗯,应该是内审,不过权力那么大,怎么感觉都有点像监事会了,那么高的就没接触过了;

    业务推进部,说起来应该是公司部吧,不过到后面怎么又像是资产保全部;

    专务,嗯,大概就是COO+办公室主任吧。

    而当票据,固定资产贷款这些名词出来的时候,心中抑制不住小激动,这个我做过啊……

    顺便回忆前以前的心路历程balabala五千字。

    上面这些,不懂当然也不耽误你看剧,不过懂得了再看,就有别样的趣味了。

    同时,看完这部剧我更加坚信我国的银行制度和组织绝对有好多都是照抄/照搬日本的,晨会,白板,6S,制服,工牌……

    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放飞自我打住,说说故事。

    这是一个一片好心一腔正义的银行人费尽心力把自己所在的银行搞死的故事。

    满脸写着代表正义消灭你的野崎修平同学,不断的同各种行里的黑恶势力做斗争,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银行的长治久安……

    他把大空银行从邪恶的京极老行长的手中拯救过来,从看不见未来的合并中拯救过来。

    最后,他走上了人生巅峰,成为了锐意进取的新行长。正当他打算励精图治,放开手脚,大干一番时……

    因为自己当年上呈的一份内部资产表流出,伟大的大空银行的大空真相大白于天下,于是被政府收编了。

    兜兜转转,亦是徒劳。

    剧中的野崎修平,是个很轴的聪明人,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绝不退让。有正义感的同时,并不缺职场智慧和手腕,放贷时布好后手,找到上层支持,联系基层政变,都体现了主角的精明和不简单。

    但是即便如此,即便再加上剧本对其主角光环和立场的加成,这个人物,依旧让我觉得不舒服。

    这个可能就涉及到银行内部那个亘古不变的争论和对立:业务和风控。

    站在吃瓜群众的角度看,无疑是风控的角度更讨喜,美德的代表,清廉,正义。

    业务,满身的铜臭气,只认钱,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就顾着打自己的小算盘。

    然而事物从来都是在矛盾中发展,风控和业务,两方互相制衡又相互倚重,达成微妙的平衡时,银行才会良性发展。

    前面的剧情,只是有些不舒服;但是最后他反对合并,我是不赞同的。

    要说也是立场先行,毕竟作为一个前银行客户经理(业务),又是在以规模为王的国内银行业耳濡目染的这么多年,能赞同他才怪。

    不过赞同或者不赞同也都没有用,因为这部剧说的,是大势。

    泡沫之后,经济萧条,市场这个池子根本装不下那么多的鱼,空有其表的大空银行的下场,早已经注定。

    而在大势面前,无论你是行长,还是监察,都只能被碾压。

    寒冬来临,要么和其他银行抱团取暖,要么就被收编,只有这两条路。

    说实话,即便是没有最后的转折,我也不太相信在兼并潮中早已成为强弩之末的大空能残存下来,规模为王,大势所趋,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腔热血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的。

    提前被收编,未尝不是个好结局。

    愤怒的丸子

    低头,瞪眼,是我对里面的织田裕二的最大印象。

    与半泽直树比起来,监察同学没有那么的快意恩仇,总是纠结请示(也算是符合银行实际),也让整部剧看起来没有那么的爽快。

    而且织田裕二在热血的时候总觉得浮夸,声音算是坚决,但是算不上铿锵。

    不功不过吧。

    松岛菜菜子的角色,一心为出人头地不择手段的美女行长,人设是这样,可是好像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美颜我也不太能欣赏得来,也只能算得上是不功不过吧。

    还是更喜欢小秘书。

    ?前面4集职场剧,后面4集宫斗剧,就是宫斗的水平一般;

    ?行长的智商和气场都是直线下滑,老老实实的专务踢走,找了一群白眼狼和自己作对,也是够够的;

    ?按剧里表现的,日本的银行股东都是黑社会?有趣。

    【详细】
    92463166
  • 恩来居士
    2007/8/30 20:18:54
    武术与搏击
    推开其他关于影片的一切不谈,在这部包着民族英雄传奇故事的华丽外表,实则在探讨武术精神的电影中,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术观念的更新,这在以往的武术片中是很少见的。一种更具时代感,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这部影片中被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那就是,实战的精神。

    在影片中,饰演陈真的李连杰多次谈到了“搏击”这两个字眼,而并未拘泥于“武术”,而关于武术精神与哲理的探讨,则更多地是在修为的层次上。而思考的主
    推开其他关于影片的一切不谈,在这部包着民族英雄传奇故事的华丽外表,实则在探讨武术精神的电影中,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术观念的更新,这在以往的武术片中是很少见的。一种更具时代感,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这部影片中被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那就是,实战的精神。

    在影片中,饰演陈真的李连杰多次谈到了“搏击”这两个字眼,而并未拘泥于“武术”,而关于武术精神与哲理的探讨,则更多地是在修为的层次上。而思考的主题则交给了代表着上一代的智者的船越文夫身上,他的黯然离去,他最后的一句话,也代表着一种在武术本体上的观念更替,强调精神,修为的武术观念的人,在现代搏击中已经不是最强的了,如他所说,把人打倒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枪,他们更强调在思想上的作为。而我在这里不想探讨关于这方面的深刻哲学,我更关注的是以陈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以实战为主的“搏击”观念。

    之所以用“搏击”,是因为陈真在影片里也多次提到了这个字眼,而它也代表着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以陈真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能打倒你的就是好拳法。”。这与中国传统武术的观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而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迂腐也使得自己在观念上面落后于世界的整体水平。就像李连杰说的,中国传统武术最讲究的是套路,你来我往,见招拆招,所以他进武术队,都是从套路开始练起的。而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成了阻碍中国格斗水平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由于本人是个格斗迷,因此对这方面还是比较清楚的,代表着现今世界格斗最高水平的诸如K-1,UFC,Pride之类的顶级赛事,里面很难见到中国人的身影,即使见到,也多半是在很外围的小比赛上,这是为什么?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对于实战的忽视。现在的格斗讲的是实效,出的每一拳,踢的每一脚,都务求简洁,有效,所有的各种技巧,也都是建立在实战有效的基础上的。看K-1的比赛,其实有的时候也不是非常的“好看”,因为毕竟他们是以实效为主的,要打的好看,那你将付出的,就是被打倒的代价,即便里面有些人略显夸张花哨以突显个性,但实际上仍是相当谨慎的,其打法和中国武术的套路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中国的花哨的武术呢?现在我们悲哀地看到,它越来越沦为表演性质了,甚至在不久前,我还看到少林寺以自己的武术与周杰伦的嘻哈音乐“完美结合”,创作了一出音乐剧,还在宝岛台湾演出,引起轰动,看到这个,我除了悲哀,还能有什么呢?

    与武术不一样的是散打,可能在散打上面,中国还算是没那么衰的,但是,散打已经完全与中国的武术脱钩了,它也是一种现代记忆,与现代的搏击观念契合的以实战为主的搏击技术,而我们的武术,则是彻底没看头了。

    其实中国人在这观念上先进的也不乏其人,早在李小龙的截拳道以及他的武术理论中,我们就能看到这种实战观念的影子了,我可以说,即使他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观念以及技术,是绝对不输于现在的那些世界最强的搏击者中的任何一位的,李小龙讲求最原始的速度,力量,爆发力,这种简洁的打法已经与现代的搏击非常接近了。可惜的是,李小龙英年早逝,我们也失去了一位最优秀的格斗家,更失去了一种最优秀的观念。

    很难得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探讨了这种武术与实战的观念,陈真在精武门里面表演日本拳法里面的侧踢,也代表了一种不分门派,取长补短的现代主义观念。在这部影片里采用的打法,大多数都是这种实战型的打法,当然因为是在电影里,务求好看,必然会有所夸张,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代表着最强的藤田刚和陈真,他们的风格都是实战型的简洁打法,而代表着传统观念的霍廷恩在藤田刚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这也许也是编导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一种讯息,一种忧虑吧,陈嘉上一直是个观念很新的导演,他在这样一部很传统的影片中渗透了这么新颖的观念,不能说不是一种突破。

    我不想谈论什么武术里面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啊,思想境界啊什么的。这些都不是我要探讨的,我所关心的,只是中国的格斗水平怎样才能在世界上有一个立足之地,中国的武术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短处,发挥它该发挥的实力。

    在这一点上,观念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影片通过思考,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我们是否也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观念是否也应该要更新一下呢?
    【详细】
    12011754
  • 无聊鬼
    2011/4/5 22:35:55
    半熟青春
       筋疲力尽的坐在电脑前,苦于不知道看什么电影,忽然想起来很多年前看过的老片子《辣椒教室》,马上搜来重温。从头到尾傻笑着看完,暗暗吃惊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的记得这部电影的很多台词、很多场景。
      看了下影片的发行日期,2000年,那时我上初三,懵懵懂懂的跨入了千禧年。
      整部片子好像一幕青春舞台剧,喜悦、
       筋疲力尽的坐在电脑前,苦于不知道看什么电影,忽然想起来很多年前看过的老片子《辣椒教室》,马上搜来重温。从头到尾傻笑着看完,暗暗吃惊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的记得这部电影的很多台词、很多场景。
      看了下影片的发行日期,2000年,那时我上初三,懵懵懂懂的跨入了千禧年。
      整部片子好像一幕青春舞台剧,喜悦、悲伤、愤怒、迷惘都那么简单纯粹,所有的情绪就好像那时教室窗外的天空,淡淡的蓝天流动的云,让人常常望着发呆很久。
      从上次看这部片子到现在,过了10年,这期间我离开家乡上大学,又奔赴另一个异地工作,忙碌的间歇时常想起这部电影,想起电影里展现的声色犬马、百无禁忌的校园生活,那时身为初中生的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竟然丝毫不觉得夸张,心里暗暗肯定校园里的青春就是要这样,张牙舞爪,狂喜狂悲。
        现在我理解了自己为何怀念这部电影,原来我怀念的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对于半熟青春的眷恋。抛开电影的水准和好坏,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具有纪念性的电影,回头看时可以发现自己成长的脚印。
      那时的香港电影处在繁荣期的末尾,如今玉女杨恭如早已没落,音位鬼才雷颂德选择销声匿迹,难得在电影里出现的陈法蓉也因病痛逐渐淡出娱乐圈,还有电影里一大堆叫不出名字但是有些许面熟的年轻脸孔。那时的娱乐圈真美好,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杂志彩页,那上面的女明星有健康的脸蛋和干净的眼神,为了掩饰缺点而过度曝光的照片,有一种淳朴的笨拙的美感。现在的娱乐圈,早已被PS和整形杀的片甲不留,女明星好似流水线产品,一样的尖下巴,一样的胸部。
      从少年到青年,虽然其间暗涌无数,但是还是波澜不惊的过来了,如今生活依然继续,那时的半熟青春,那时爱过的她,原来早已止步在怀念里。
                                                 
      
    【详细】
    48941116
  • 日帆
    2013/7/4 23:43:46
    得不到和已失去
           前后看过两版的《饮食男女》。内容比较类似,也都是用饮食当主线串起人生的诸多变故和情感。李安的拍摄手法自是高明很多。但是把电影当成一个作品,探讨其故事的完整性,结构的逻辑性什么,对于我这种普通观众来说实在无聊;相反,看每部电影之后,我倒是想超脱于电影之外,看看它哪些细节触动了我哪些条神经。这种偶然性和随意性才是更有意
           前后看过两版的《饮食男女》。内容比较类似,也都是用饮食当主线串起人生的诸多变故和情感。李安的拍摄手法自是高明很多。但是把电影当成一个作品,探讨其故事的完整性,结构的逻辑性什么,对于我这种普通观众来说实在无聊;相反,看每部电影之后,我倒是想超脱于电影之外,看看它哪些细节触动了我哪些条神经。这种偶然性和随意性才是更有意思的。
           对于探讨情感的电影自己是些许有些排斥的,因为它容易被拍得沉重,演地沉重,让人看起来不轻松。更推崇的是深入浅出,能够轻松地把那种情愫表达出来才更显高明。
           李安那部故事原委已经模糊,倒是记得两部电影里的父亲都是极固执的,整天闷闷不乐的,心事重重的。新版的《饮食男女》,老人把遗憾的记忆背了一身,在他被壮丁与师傅师妹失散之后,就从来没开心过了。虽然之后结婚生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却一直沉重地活在回忆的阴影里。餐厅是为初恋所开,菜是为初恋所做,健忘也是为初恋所得吧。
           最近看徐铮拍的《搞定岳父大人》知道了一个契可尼效应,觉得非常有道理。契可尼效应,简要概括就是:越得不到的东西,越难以忘记。“例如,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20题,其中19道题你都完成的很好,就是剩下的那一道题把你难住了,到考试终了时仍未得出答案.事后,你与同学对答案,那19道题都是对的.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道题被你深刻而长久的记住了,而那19道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 但事实很可能不是其他19道题就比起那一道题来得简单。
           人们总是对于自己未能完成的事情念念不忘,或是遗憾,或是恐惧,或是敬畏。他们会想尽方法挽回,或者弥补,或者挑战,或者超越。这种欲望导致的行为有好有坏,在工作学习上可能促成你更上一层楼;在不可控的感情上却常常会让你变得后悔不能自拔。在所有情绪中,后悔可是伤害力最大的啊。
           人们常常觉得初恋最美好,并不是因为那个人最美好,而是因为初恋这件事情并没有继续发展成更完整的婚姻,就变得残缺,未知,而美好。买东西也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就是因为越容易得到的东西你是不会去珍惜的,只有你千辛万苦淘来的才值得珍藏。
    所以片中的老头不幸福,因为他永远活在得不到的初恋里,这个包袱背了一生。
           去过美国这么多国家公园,印象中觉得最好的总是鲍威尔胡,后来发现,并不全是它吸引人,而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深入腹地,把几十个湖上的峡谷都玩下来,是我想象中的美好填补了太多未知的东西。其实后来想想,黄石、Bryce Canyon、Deadhorse,哪个会逊色呢,只是因为它们在我眼前一览无余罢了。
           事物的未知性和未完成性,才真正是勾起人们前进和继续探索的动力啊。
          人性如此,很多男女关系的把式,正是有效的利用了人性这一点。什么女生一定要男生追才在一起啊,什么欲擒故纵啊,什么回眸一笑啊,什么女王什么公主啊。神秘感变成了恋爱里很关键的要素,女孩子一直在抑制把自己的真心全盘托出,男孩子也总是会被那种主动示爱的女孩子吓跑。
           但是如果真的了解了人性,真的能够稍微跳脱出人的欲望逻辑,也许你会幸福的多。面对初恋,你也许该这么想,鬼知道她和你在一起久了,是不是会原形毕露,满身长刺呢;对于得不到的事情,没有必要把它虚构成最完美,仅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就可以了。看清人性的你也许更能以旁观者的心情看清楚孰是孰非,谁好谁坏。事物呈现出的状态容易让人混淆事物的本质,把握住现在,很多幸福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没有感知到。
           另外影片中很看不惯的是两辈人之间的关系。女儿很懂事,厨艺也很好,想接管父亲的餐厅,但老爸的嘴里却总是小孩子懂什么。父女间是有阶级的,是不平等的;父亲的言语太少,爱藏的太深,两代人的交流是如此匮乏。东方人的父亲还真的是得好好学学西方人的家长,懂得放下,学会放松,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自己的往事,好好的和女儿谈一谈,好好的听听晚辈的意见。固执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放下过去,放下身段,人才能活的自在,这应该是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吧。不要老是回头看,也不要觉得未来是更美好的,且行且珍惜。
    【详细】
    61482165
  • 元二楼
    2022/11/26 2:43:47
    贝克汉姆儿媳出演魔力麦克前传

    又一部被渣翻译耽误的好剧,这个剧是讲魔力麦克的前转。之前翻译了英文版的转记,这电视剧拍的和真实历史有区别,改编的挺多,但大致框架是差不多

    1979年印度裔美国人索曼.本吉在加油站辛苦打工7年后,买下了洛杉矶一个破败的迪斯科舞厅, 他的梦想是开一个花花公子那种高级层次和品味的俱乐部。

    又一部被渣翻译耽误的好剧,这个剧是讲魔力麦克的前转。之前翻译了英文版的转记,这电视剧拍的和真实历史有区别,改编的挺多,但大致框架是差不多

    1979年印度裔美国人索曼.本吉在加油站辛苦打工7年后,买下了洛杉矶一个破败的迪斯科舞厅, 他的梦想是开一个花花公子那种高级层次和品味的俱乐部。

    他聘请了施耐德做公关,施耐德的老婆是花花公子女郎

    就是贝克汉姆儿媳演的,太漂亮了!施耐德是唐顿大表哥演的,说话依然有英国口音,哈哈哈

    本吉雇佣施耐德后,生意一直不好,后来他在一个gay bar 里得到灵感,觉得脱衣舞女俱乐部竞争压力太大了,要不来个“ 性转 ” 试试?

    本吉将业务拓展到脱衣舞男表演。

    当时俱乐部里的家具全部使用的是chippendales风格。这种家具的创始人是18世纪英国木匠thomas chippendale。

    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是英国乔治王朝最杰出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他的作品被称作「齐本德尔式家具」,具有结构稳固、线条优雅等特点。1754年他的书作《家具制作指南》在英美社会流行,成为后世家具设计的经典,他也被称为「欧洲家具之父」。

    在英语里morning wood指的是丁丁清晨醒来的博q状态, wood是木头的意思,美国还有无数木匠与女孩的黄色笑话,所以本吉灵感乍现,就用这种家具的名称来命名这个脱衣舞男俱乐部。

    chippendales一经推出大获成功,迅速火遍全美,吸引了无数女粉丝为之疯狂。

    没想到,正当chippendales如火如荼的时候,1980年,施耐德杀妻后举枪自杀。

    编舞nick de noia取代他的位置,两人最初合作默契,业务扩张到纽约,拉斯维加斯等地,赚的盆满锅满,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俱乐部越来越成功,编舞认为他是俱乐部的主要功臣,居功自傲,和本吉之间出现利益纷争。

    1987年,本吉雇佣黑社会的枪手谋杀了编舞尼克, 而本吉逃亡过程中被FBI追捕,于1993年在监狱里上吊自杀。

    如今的chippendales 俱乐部老板是 Kevin Denberg, 他们家祖传经营脱衣舞男俱乐部,他的爷爷在1980年代的纽约经营一家Chippendales 俱乐部。2000 年买下整个美国的chippendales所有权。

    在新老板的经营管理下,Chippendales转头换面,是世界上最最著名的男子脱衣舞表演团体,著名到Chippendales几乎已经成为一个通有名词,专指男性脱衣舞表演。所以魔力麦克其实是Chippendales的一种。

    【详细】
  • 147821520
  • suejet
    2018/4/11 20:42:56
    小小棋子掌握全局

    《红雀》小小棋子掌握全局

    电影相当精彩,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间谍片了。因为电影不仅不靠武力解决问题,而且不靠美色解决问题,而是全凭智慧,何况还是一个小姑娘单打独斗,面对两个国家的特工系统。此外,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能够让我们体现,当一个间谍被推到棋局的前面,随时可能出现的“心理波动”,我们作为旁观者,几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每一秒可能出现的偏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双

    《红雀》小小棋子掌握全局

    电影相当精彩,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间谍片了。因为电影不仅不靠武力解决问题,而且不靠美色解决问题,而是全凭智慧,何况还是一个小姑娘单打独斗,面对两个国家的特工系统。此外,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能够让我们体现,当一个间谍被推到棋局的前面,随时可能出现的“心理波动”,我们作为旁观者,几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每一秒可能出现的偏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双面间谍”不是一个传奇,而是相当容易出现的“局面”与“抉择”。

    当然,电影是美国人拍的,核心是在歌颂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嘲讽俄罗斯的那种“极端功利主义”。甚至当我们看到俄罗斯的大反派(特勤局的副局长)长得那么像普京,我们就了然了。其实,客观地说,服务国家利益,尤其是作为间谍,自然是必须“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但是,影片中,巧妙地借助“手段”表现“价值观”,对俄罗斯进行一番“文化讨伐”。当然,要是我是俄罗斯电影人,一定赶紧拍一部针锋相对。

    影片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俄罗斯养了一群间谍,男女都有,叫做麻雀。然后以“国家利益为大善”,让麻雀“习惯”牺牲色相,不择手段来执行任务。主人公多米尼卡·叶戈罗娃被称为“红雀”,就是因为她非常出色(当然美国佬也在讽刺苏共)。而她之所以出色,关键在于她和自己的叔叔(大反派)一样,有着天赋,那天赋不是利用色相,而是善于揣摩人的内在欲望。而这其实才是俄罗斯特工学校(四号国校)的中心教育:每个人都是一个谜,你得找出对方缺失的东西,并成为缺失的那部分,然后他什么都会给你。

    当然,正常人,都不愿意,或者说不习惯于抛弃习惯的人类文化和道德,去给人当枪使(四号国校的教育是:你必须免疫厌恶,在人的否定中找到美)。所以他的叔叔,出于爱国情怀(准确点说,就是他的功利心。既可以安排自己亲人加入团队,又可以得到一个高级人才,为自己打江山)威逼利诱自己的亲侄女加入了间谍组织。他首先是抓住了多米尼卡的把柄(多米尼卡因为受伤,而失去了芭蕾舞团的主演的地位;而不甘心地位和爱人被夺走,她打伤了同事),揪住了多米尼卡的痛处(多米尼卡母亲得了重病,却没有钱治疗),威胁她:如果你对国家没有用处,你会掉脑袋的。用多米尼卡的话说,在四号国校,就是当妓女。为了把他们培养成不知羞耻,不择手段的“利器”,他们的课程就是每天看着各种性变态的活动,然后去实习讨好那些英雄军人,甚至伺候高级罪犯。多米尼卡扛住了,不过因为她聪明,她懂得如何尽量维持自己的尊严,比如找个少不更事的英雄军人,简单就打发了;比如对受命来奸污自己的同学,痛揍一顿,回头又当众狠狠地羞辱了对方……

    其他同学都是从军队里抽取出来的,只有多米尼卡是叔叔推荐进来的另类。但是多米尼卡的天赋惊人,所以很快就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俄罗斯发现,美国中情局一名高级特工人员内森尼尔·纳什,趁着夜色在公园里私会一名长期潜伏在俄罗斯的高层“鼹鼠”。但是,因为这名美国特工精明地反应,主动开了一枪,吸引了俄罗斯围捕特工的注意力,让“鼹鼠”逃跑了。俄罗斯束手无策之余,只好寄希望于纳什。而美国中情局为了继续和鼹鼠联系(鼹鼠不相信其他人),只好再次派出纳什。多米尼卡采用了巧妙的策略,故意让自己的表现像个笨拙的菜鸟特工。故意换发色,故意遗留真名,这样中情局很快就可以明确她和叔叔的关系,认为她有巨大的利用价值。让纳什觉得应该“采用反间计”,利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收罗红雀。

    故事设计很精彩,以至于我们在中途,会觉得红雀多米尼卡随时可能是倒向美国,但也可能真的为了母亲,为了国家,不惜一切欺骗美国人。当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多米尼卡厌恶自己的叔叔,厌恶这样一个国家,厌恶这样一种手段。反过来,她看到了纳什为了保护鼹鼠,敢于冒险,勇于牺牲的精神;也喜欢美国那种“自由”,是自己选择当间谍,是自己选择维护国家利益……(当然这都是美国人自己吹的,有头发谁做瘌痢)。

    然后,红雀利用特工之间的矛盾,利用身边同事,甚至叔叔的“弱点”,不仅帮美国人搞到了重要情报,保护了鼹鼠(原来是俄罗斯情报局的局长,好厉害),更把叔叔“伪造”成鼹鼠,让他当了替死鬼。然后她作为大义灭亲的英雄、功臣继续替美国人,呆在俄罗斯工作,成为新的鼹鼠。

    影片最吸引我的,当然是技术含量很好的“欲望分析”了。当然,电影中只有几个相关的知识透露。

    校长找出一个案例问间谍学员:他是荷兰大使馆的外交官,可以访问北约的军事计划,六年前,他婚姻失败,因为家庭暴力,警察到他公寓。他妻子控告他,不恰当地抚摸女儿。一周几次招妓,只找那些远离家,吸毒者。请问他想要什么?这时一个男生抢答:他想要落魄者,只会选择逃跑,因为不敢报警。而多米尼卡则回答:他想要跟女儿,去照顾她,并给她们钱。而很明显主角答对了,校长说:好极了,卡佳。他从来不碰它们,只给她们买晚餐。接着是另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议会代表,他是总统的主要评论家,直到他因猥亵罪被捕。他想要什么?另一个女生回答:他看起来很变态。(校长:你是说同性恋吗?)是的。校长指出:我们不应这么主观。我们都有自己的激情,他还年轻。从这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稍微揣摩点端倪。当然,电影改编自小说,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小说家自己“胡诌”的可能。很明显除了主人公的正确判断,两位同学的回答很明显都只是针对“表象”(比如招妓,猥亵罪),而忽略了“前提”(比如家庭暴力与妻子的控告,比如外貌俊俏事业成功的年轻议会代表)。分析,虽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依靠的信息越多,信息之间自洽程度越高,越可能得到准确答案。这要么靠训练和经验,要么就得靠天赋的聪明了。多米尼卡的天赋,片中有很多片段,比如对那个野心勃勃,服从命令想对她下手的男同学,一下子就被她判断:他要的是权力(的确,当他意识到自己只是“被动者”时,就灰溜溜的了)。比如那个和她抢任务的麻雀,一开始故意主动示好,又非常警惕地提醒“楚河汉界”,所以多米尼卡知道她有自己的小秘密,于是找机会翻了她的家。比如叔叔,能够把自己的亲侄女往火坑里推,很明显功利欲望膨胀到极点,所以以利益诱惑他,让他私下拿出经费(留下罪证)。甚至对美国特工纳什,她也清楚,这样一个能够为同事两肋插刀的人,肯定精明强干而且使命感十足,所以特意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身份,主动向自己靠拢。

    所以,就靠这种“狐借虎力”,多米尼卡这只小红雀,虽然几经危险,但是总能够左右逢源。就因为她真正学到了“四号学校”的核心知识,掌握对方的欲望,然后让对方成为棋子。于是一个小小的棋子,掌握了全局。当然,这也就是影片最成功的一点了。18.4.11

    的棋?jW]a}(I

    92892927
  • 半辈子
    2014/2/12 13:13:02
    让一部分富起来的人,先成为导演吧。
    罗老板在香港电影创作人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有钱、有闲、有热情,你找不到像他一样,如此痴情不改孜孜不倦地拍着烂片,并且不用为钱而发愁的港导。

    事实上,罗老板的财富、勤奋、热情,以及全无才华的特殊性,让他成为了如今香港最有港味的导演之一。

    咋回事?罗老板虽无才华,但却尊重港式创作传统,他拍的港片,尽量从以往优秀的港片里抄袭。没错,不是借鉴,就是抄袭。说起来也有趣,粗暴的
    罗老板在香港电影创作人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有钱、有闲、有热情,你找不到像他一样,如此痴情不改孜孜不倦地拍着烂片,并且不用为钱而发愁的港导。

    事实上,罗老板的财富、勤奋、热情,以及全无才华的特殊性,让他成为了如今香港最有港味的导演之一。

    咋回事?罗老板虽无才华,但却尊重港式创作传统,他拍的港片,尽量从以往优秀的港片里抄袭。没错,不是借鉴,就是抄袭。说起来也有趣,粗暴的拿来主义,导致的消化不良,类型混杂的四不像,正是港产片的特色之一。

    同样是有钱人,麦少爷的僵尸在我看来,就非常扯淡。盖因为麦少爷同样有钱、无才华,但却有想法,你看他的僵尸,与明快的动作喜剧港产僵尸片没半毛钱关系,但却能利用几位老演员,迅速制造噱头,建立起关系。一边拍拍封闭空间的日系鬼片,一边挂出致敬的名头,果不其然,无见识的同志们,立马自顾自得地就感时伤事,陷入怀旧情绪无法自拔。

    相比之下,我当然更喜欢罗老板的磊落。

    就像这部冲锋战警,我看了一会儿,停下来歇气,不由得又骂又笑。冲锋战警当然会让我倍感亲切,因为罗老板又向老杜那里拿料,炒一把旧饭。音乐平缓,镜头扫过的开篇儿,是全片最为精彩的一幕。银河粉会立马感到那种亲切到温暖的意味。但是,这也是全片唯一精彩的一幕。因为一旦开戏,罗老板就派出几名造型奇怪,行为诡异的小流氓,以最快速的方式将全片定调:没错,这又是热情洋溢、全无才华的罗老板作品。

    在冲锋战警里,你会看到任达华买菜做饭,和黑社会里的他如出一辙,你也会看到他行入行出,如天水围似的大拍环境。但是,你懂的,全无节奏感的罗老板,会把片子拉低到DV青年的水准,和那些幼稚到儿戏的剧情挂靠起来。

    要么是无脑死忠,要么根本无法坚持下去,这就是罗老板作为劣质港味传承者的功力。

    同样是不差钱,同样是无才华,罗老板的劣质港味传承,和麦少爷的不伦不类比起来,高下立判。
    【详细】
    654582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