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导演是想拍第二部的,不过无伤大雅,整体上我觉得挺不错的,可以给四星但给五星支持一下。简单谈下感受:1.社会形态:片里呈现的社会形态会让我感到是真实的,主角是女性,还是孩子,父亲是植物人,在末日这样的大背景下debuff也算是叠满了,他们的境遇很好的反应了一个末日背景下的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在各方面的细节和设定上,我认为电影很好的把这方面以很合理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方面我认为可以给三星半
看得出来导演是想拍第二部的,不过无伤大雅,整体上我觉得挺不错的,可以给四星但给五星支持一下。简单谈下感受:1.社会形态:片里呈现的社会形态会让我感到是真实的,主角是女性,还是孩子,父亲是植物人,在末日这样的大背景下debuff也算是叠满了,他们的境遇很好的反应了一个末日背景下的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在各方面的细节和设定上,我认为电影很好的把这方面以很合理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方面我认为可以给三星半。2.科幻设定:大部分科幻片都会有一个着力点,而维斯珀的着力点在生物科技,这是一个很新奇的点,并且在片中有许多惊鸿一瞥的呈现,这份新鲜感可以给四星半。3.角色塑造:从人物刻画的角度上,还算完整,并且不夸张,是很朴实的刻画,从真实性上是不错的,这方面我给三星。4.故事情节:情节上在大的方面逻辑紧凑,虽然不会惊心动魄,但同样也不俗套,在真实性方面值得一提。这方面我给三星。5.镜头设置:总体的运镜,包括各种蒙太奇的运用,是处于商业大片平均水平的,中规中矩,可以给三星半。但有些镜头时间设置的不太合理,比如主角学狼嚎那段,我个人认为时间过长导致有点尬。最后的镜头我是比较喜欢的,是一个很开放的结局,很有感觉,综合来看还是给三星半。
6.情绪感受:没有特别强烈的情绪塑造和堆叠,但随着情节一步一步地发展,那种生活带来的压抑感和绝望,是可以明显感受到的,但片中没有刻意呈现这点,主角一直是不屈的,但同样片中也没刻意塑造这点,不得不说,剧中人物演技都是挺在线的,整体的情绪塑造更像是茶,一口下去平淡还带着点苦,但多回味回味就有种特有的茶香。总体给三星半。
总评:个人更喜欢故事的真实性,逻辑性,以及背景设定的创新性和可塑性,所以对以上评价的六个方面加权如下:社会形态0.2,科幻设定0.2,角色塑造0.12,故事情节0.18,镜头设置0.12,情绪感受0.18。综合评分=(0.2*3.5+0.2*4.5+0.12*3+0.18*3+0.12*3.5+0.18*3.5)*2=7.1分。
所以最终可以打四星,但多给一星支持一下,因为挺想看第二部的。【手动狗头】
注:在我的评分标准中,三分为中规中矩分,只有处理的稍差一些的才会给三分以下。
只看了前六集,里面秋红的角色深深地打动了我,首先春夏的长相我一直很喜欢,再一个是她的年龄和成长经历以及身份和我比较相近,因此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她被俞天白带去买硫酸、参加晚宴甚至逃去日本,我都非常羡慕,此时的我和秋红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流落异国,幡然醒悟,一个人被丢到房间里放声大哭,那种孤独无助和绝望裹挟着秋红也席卷了我。我帮不了秋红,只能为她流下几滴不值钱的眼泪。短短六集,
只看了前六集,里面秋红的角色深深地打动了我,首先春夏的长相我一直很喜欢,再一个是她的年龄和成长经历以及身份和我比较相近,因此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她被俞天白带去买硫酸、参加晚宴甚至逃去日本,我都非常羡慕,此时的我和秋红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流落异国,幡然醒悟,一个人被丢到房间里放声大哭,那种孤独无助和绝望裹挟着秋红也席卷了我。我帮不了秋红,只能为她流下几滴不值钱的眼泪。短短六集,却处处动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后面的部分可以被看到,我好期待。好想知道两条故事线会以何种方式交织,想知道秋红会不会爱上良乡,想知道天白会不会实现理想。
《火星任务》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火星任务》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太烂太烂了,真的是法医秦明系列最烂,没有之一,看了三集,要么就拍言情剧,女主傻白甜,刑侦剧硬谈恋爱,不尴尬么?那个女主设定自大又自以为是,不懂为啥要叫法医秦明,叫女法医得了,警察说的话也好笑,感觉完全在注重生活恋爱情感,跟刑侦悬疑有啥关系?第一集就雷翻我,定在哪儿喊站住,男主一转眼到了车站外。飞去的?还有那个笔筒插胸,后面还有那个巨人观尸体切开释放气体那个绿色的特效。,,尴尬到扣脚趾了,劝退
太烂太烂了,真的是法医秦明系列最烂,没有之一,看了三集,要么就拍言情剧,女主傻白甜,刑侦剧硬谈恋爱,不尴尬么?那个女主设定自大又自以为是,不懂为啥要叫法医秦明,叫女法医得了,警察说的话也好笑,感觉完全在注重生活恋爱情感,跟刑侦悬疑有啥关系?第一集就雷翻我,定在哪儿喊站住,男主一转眼到了车站外。飞去的?还有那个笔筒插胸,后面还有那个巨人观尸体切开释放气体那个绿色的特效。,,尴尬到扣脚趾了,劝退
可以看出是诚心之作,导演和演员都很用心,两条时间线的叙事方式也很特别啊,终于不是传统单一的逃课失足加堕胎了,满满的情怀呢,90年代的场景安排也很用心,值得推荐,有1988的即视感。青春这种东西,身处其中不觉得,只有10多年后,奔波劳累一天后,华灯初上,堵车路上,收音机里,老歌响起,才会蓦然想起那个曾经夜晚,那个灯火通明的教室吧,还有那,吵闹热烈的青春吧。
可以看出是诚心之作,导演和演员都很用心,两条时间线的叙事方式也很特别啊,终于不是传统单一的逃课失足加堕胎了,满满的情怀呢,90年代的场景安排也很用心,值得推荐,有1988的即视感。青春这种东西,身处其中不觉得,只有10多年后,奔波劳累一天后,华灯初上,堵车路上,收音机里,老歌响起,才会蓦然想起那个曾经夜晚,那个灯火通明的教室吧,还有那,吵闹热烈的青春吧。
最突出的感觉,三大主演在七集凑齐了,颜值是真的高,太养眼了。
这一集里顾兆龙投靠日本人,见到失散的妹妹顾雪莹,按理说是内心极度纠葛的一集,戏剧矛盾强,紧张感重,但是我看的时候感觉还差一点。
开头刑场的部分很精彩,短短一场戏,几个神转折,情理
最突出的感觉,三大主演在七集凑齐了,颜值是真的高,太养眼了。
这一集里顾兆龙投靠日本人,见到失散的妹妹顾雪莹,按理说是内心极度纠葛的一集,戏剧矛盾强,紧张感重,但是我看的时候感觉还差一点。
开头刑场的部分很精彩,短短一场戏,几个神转折,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给编剧点赞。
但是后来火车里那段重场戏,感觉处理的没有那么好,顾兆龙和顾雪莹交错的镜头印象里只有一个,没有把那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感觉拍出来,情节应有的戏剧性打了折扣。所以也导致最后,顾家兄妹的见面没有冲击力。
整部剧的服化道很精致,奉天的火车,雪景,木屋,看得出做得很好。
最后沈雷志中了枪,顾家兄妹相认,三人的命运齐齐转折,也是整个剧前半段一个重要的节点。
期待后面的故事。
影片名称就显现了人和狗的联系,不仅是生活中的联系,更多是以狗来寓意人。
开头第一个场景就揭示了整部影片的寓意,马切在给一条很凶悍的狗洗澡,由于过于具有攻击力,以至于不得不把它用铁链拴住,哄着它一点点的给它洗澡。后来社区里刚出狱的西蒙奈来找马切讨要可卡因,马切给了西蒙,但是要求西蒙到别的地方去吸。因为自己的女儿在狗舍里给狗狗洗澡,马切最在乎的是他的女儿,可是西蒙根本不听马切的,反而
影片名称就显现了人和狗的联系,不仅是生活中的联系,更多是以狗来寓意人。
开头第一个场景就揭示了整部影片的寓意,马切在给一条很凶悍的狗洗澡,由于过于具有攻击力,以至于不得不把它用铁链拴住,哄着它一点点的给它洗澡。后来社区里刚出狱的西蒙奈来找马切讨要可卡因,马切给了西蒙,但是要求西蒙到别的地方去吸。因为自己的女儿在狗舍里给狗狗洗澡,马切最在乎的是他的女儿,可是西蒙根本不听马切的,反而躲进了洗手间吸毒。西蒙是当地社区的一个前拳击手,大块头,马切或者社区其他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也没有人敢收拾他,他欺负弱小的人,入室偷盗,盗窃马切隔壁邻居的保险柜,马切替西蒙顶了罪,做了一整年的牢,出狱后马切找西蒙要一万欧元,作为对自己顶罪的补偿,可马切想错了,不能以平常具有道德感的角度来看待西蒙,西蒙没有丝毫西蒙没有给马切任何补偿,马切因此用铁棍打坏了西蒙的摩托以发泄内心的愤怒,西蒙暴怒之下打伤了马切,马切独自一人站在海边,这个时候他内心已经下定决心要报复西蒙,在与女儿潜完水回来之后,他将西蒙诱骗到狗舍的笼子中,他不是为了伤害西蒙,而是让西蒙向自己道歉,希望西蒙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人一样看待,可西蒙没有丝毫悔悟,冲破了笼子,马切慌乱中砸晕了西蒙,将西蒙用影片开始时锁狗的链子锁住了西蒙,他为西蒙的伤口止血,说明他内心只是想得到西蒙的尊重而非伤害他,在西蒙醒来后与马切的争斗中,马切为了自保才勒死了西蒙,当他将西蒙拉到了郊外要烧死他时,听到了来自足球场的朋友们的声音,但当他扑灭西蒙身体上的火去找朋友们看时,足球场上空无一人,马切尽管做出了弥补,他还是失去了朋友,他一直委屈求全维护社区的和谐终究是被毁坏了。
马切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要依附于西蒙这样的暴力强者来生存,可事实是他不必依附于他仍然是有朋友也可以生存下去的,也许他抱着成为强者朋友这样的幻想才去一次次的对西蒙做出妥协,但西蒙从未将他当做朋友,只是当做一个可以随意欺负随意伤害的弱者。当他最终要回归社群时,已经回不去了,像狗一样活着,分出强者弱者,马切就是那个弱者,但弱者一旦受到的不尊重超出了他能忍耐的限度,最终也会制服强者,用自己的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到尊重。马切的表演很出色,导演在最后一个场景马切一个人孤独地和西蒙的尸体呆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中,他被社群遗弃了。比起不被尊重,被遗弃的他更孤独。
反了半天自己却成为了他们最讨厌的那群人,西方资本主义的坏也是好的,别人有点好也是坏的因为这不西方。要感谢这位导演,他让更多的我们认清了现实,坚定了信心。同时,也认清了对岸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既然,你们这么不喜欢我们,那还有什么顾虑,这群刻板印象的艺术家的家乡人民更要感谢他,加速了获得十八位号码的步伐,民心所向,连舆论准备都替咱们做了
反了半天自己却成为了他们最讨厌的那群人,西方资本主义的坏也是好的,别人有点好也是坏的因为这不西方。要感谢这位导演,他让更多的我们认清了现实,坚定了信心。同时,也认清了对岸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既然,你们这么不喜欢我们,那还有什么顾虑,这群刻板印象的艺术家的家乡人民更要感谢他,加速了获得十八位号码的步伐,民心所向,连舆论准备都替咱们做了
男扮女装,常常被戏称为“女装大佬”。
但不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之一。
这类人不仅长期处在自我否定之中,还时常会遭到别人的异样的眼光和嘲笑。
精神医学上统称这些人为 男扮女装,常常被戏称为“女装大佬”。 但不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之一。 这类人不仅长期处在自我否定之中,还时常会遭到别人的异样的眼光和嘲笑。 精神医学上统称这些人为“跨性别者”(Transgender),可谓是少数群体中的少数群体。 有些跨性别者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性人”。 说起变性人,家喻户晓的金星,作为一名变性艺人曾经惹过不少争议。 舞蹈家金星在6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希望成为一个女生,于是下定决心,在27岁时做了变性手术。 1995年,金星在北京香山医院进行了变性手术,手术过程还被导演张元全程纪录,拍摄成了纪录片《金星小姐》。 随便看看就好的电影 里面有黎明客串,算是一个惊喜 在大清律例没废除的时候,标叔就娶了两个老婆。等到要移民的时候,发现这是要判重婚罪的。于是标叔就想着让朋友跟其中一个老婆假结婚,等移民后再离婚。 看着是个很棒的创意,两个老婆,朋友到底会选择哪一个呢?标叔会留下哪一个呢? 结果最后这条线,到后半部就没了……莫名其妙没了…… 我严重觉得这 随便看看就好的电影 里面有黎明客串,算是一个惊喜 在大清律例没废除的时候,标叔就娶了两个老婆。等到要移民的时候,发现这是要判重婚罪的。于是标叔就想着让朋友跟其中一个老婆假结婚,等移民后再离婚。 看着是个很棒的创意,两个老婆,朋友到底会选择哪一个呢?标叔会留下哪一个呢? 结果最后这条线,到后半部就没了……莫名其妙没了…… 我严重觉得这片儿根本就没拍完就上架了…… 这世上怎么可能有情商如此低,如此弱智的人呢?导演为了突出角色特点,真实把观众都当白痴了…本来因为短视频看了下,看了几集实在受不了了,天天得罪人,然后有恩人撑腰,然后医术空前绝后,这也就弱智编剧想的出来,如果国产剧都拍成这样,那简直是对全国人民智商的极大的侮辱。实在是可怜又可悲,自己也傻缺地花时间看了几集。强烈鄙视这种脱离现实,胡说八道的电视剧! 这世上怎么可能有情商如此低,如此弱智的人呢?导演为了突出角色特点,真实把观众都当白痴了…本来因为短视频看了下,看了几集实在受不了了,天天得罪人,然后有恩人撑腰,然后医术空前绝后,这也就弱智编剧想的出来,如果国产剧都拍成这样,那简直是对全国人民智商的极大的侮辱。实在是可怜又可悲,自己也傻缺地花时间看了几集。强烈鄙视这种脱离现实,胡说八道的电视剧! 这个题材的最大魅力在于看上去不可思议,实际上确实真实存在的。如果是个虚构的东西,便会沦为矫情、狗血,刻意煽情之流。这就要求导演在影片中最大程度的凸显故事的现实性、真实性,实际上,从盲人电影院的整个故事背景和旁支脉络,甚至是男主角陈语的故事线上,导演确实也是这样强调的,包括每个演员的表演导演也都强调了生活化、自然化。然而,那段“逼真”的梦境,却与影片的整体风格脱节,大大减弱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 这个题材的最大魅力在于看上去不可思议,实际上确实真实存在的。如果是个虚构的东西,便会沦为矫情、狗血,刻意煽情之流。这就要求导演在影片中最大程度的凸显故事的现实性、真实性,实际上,从盲人电影院的整个故事背景和旁支脉络,甚至是男主角陈语的故事线上,导演确实也是这样强调的,包括每个演员的表演导演也都强调了生活化、自然化。然而,那段“逼真”的梦境,却与影片的整体风格脱节,大大减弱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这也就直接导致后来盲人老外进来看电影时,观众的笑声,因为大家觉得挺矫情,虽然这可能是真事,但是导演的处理的逼真梦境,已经给观众造成虚构、编造的印象了。再者,导演将陈语找到新工作之后,老高、老横等人令人信服、赚人情感的悲惨结局处理成一场梦,无疑是在暗示观众,电影当中所流露的一切看似真实感情都是假的,是幻觉。这样一来,把观众活生生的从戏剧情境和情感体验当中拽了出来。再者,陈语做梦也不能做到细节那样真实,细节那样全面细致,这也让人觉得很假。这个噱头终于是一部好电影沦为不伦不类。 看电影《陪你很久很久》有感: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李淳、邵雨薇主演的电影《陪你很久很久》,电影里有一些喜剧演员客串,电影的剧情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纯真年代,如此纯真的表现也只有对岸这最后一块净土了。我喜欢听他们的国语发音,不是说他们说的普通话比我们说的好听, 看电影《陪你很久很久》有感: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李淳、邵雨薇主演的电影《陪你很久很久》,电影里有一些喜剧演员客串,电影的剧情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纯真年代,如此纯真的表现也只有对岸这最后一块净土了。我喜欢听他们的国语发音,不是说他们说的普通话比我们说的好听,而是他们的汉字表达的很规范,和我年青时期大家的说话差不多,所以听他们的台词说话就有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现在国内的影视说话偏向于北方,这样的语句已经异化了各地,满大街都是那种蹩脚的说话语句,北人觉得正常,南人也不以为然,被异化后也觉得正常了,反正大家都这么奇怪的说话。 很早的时候,大家都是说一双筷子,一把凳子,一瓶啤酒,一个酒杯,一碗面,一辆汽车,一本书,一头猪,一只鸡,一座山,一条马路,一扇窗子等规范的汉字说话。我到福州打工的那个年代,大家的汉字词句表达还很规范,后来我去了帝都,发现京城说话很不一样,什么都喜欢说“个”,如我去面馆或饭店,我觉得规范汉字语句应该是一碗面,或来一份什么,可老板就是问你几个,啤酒也是问几个。开始我觉得老板是没文化,后来发现说“个”很普遍,连看车的大爷都把车的单位用词说成“个”,一个车,不知道这是什么汉字语句,发票我觉得应该说一张,那里说“个”的人很多。又比如汉字事的发音正常是“是”音,那的人发音觉得是在说“色”,现在到处也跟着说色声了。那的人习惯说“靠谱”或“不靠谱”,我习惯说“不可靠”或“靠不住”,北方人会说“唠嗑”,我是说“聊天”,唠嗑这意思各地肯定有人不知道,可聊天全世界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北人还习惯说“啥”,我一般是说“什么”,他们说“吃啥”或“说啥”,我都是说什么,即使是现在也是这么说,可现在满大街都是“吃啥”和“说啥”,彻底被北方的俚语同化。 如今的港片也是如此,早期没有,所以我觉得抬湾影视的说话很正常,起码不会用北人俚语,也说出“一个酒”,“一个面”,“一个河”,“一个树”等莫名其妙的话来。现在南方能像我保留规范汉字说话的人真的不多了,在福州估计找不到二十个人,我倒像是个外星人了。福州一直憎恨我评价当地没文化,从汉字表达来看,当地就很没文化,很没水准了,起码我还坚持着汉字的规范,不会说“一个书”,“一个鞋”,“一个衣服”,“一个被子”等,小时候我怎么说话,现在我还是怎么说话,至少我维系了正常的汉字用法,没有随波逐流,是非不分。当然,别人可以说“吃啥”和“吃什么”的意思是一样的,确实是一样,可以前当地都说“吃什么”,现在几乎都是说“吃啥”,算不算是一种本土语句的沦陷,被病句戏弄的不省人事。 一些电影会用当地话,我觉得比说普通话要好听,因为一说普通话都成了北京腔调,都在说俚语,看多了就觉得很阴阳怪气,好像是在欣赏清宫戏里面的太监。在北京的时候,售票员称对方经常说“同志”或“师傅”,同志显得土气,师傅显得用词不当,大家都觉得师傅这个词是和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有关,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师傅,圣人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没有说天下人皆是我师,难道那些赌徒、瘾君子也配做我们的师傅吗。以前南方比较时尚,喜欢叫男的“先生”,女的叫“小姐”或“女士”,这和世界称谓一致,也觉得洋气。可在北京如果这样称呼女性“小姐”,很容易被对方误解,脾气不好的人还会朝你谩骂,现在,我男的叫他们“帅哥”或“大哥”,实在不行就叫“兄台”吧,女的也一般都叫“美女”了。在北京的时候那的人习惯说“咱们”,“哥们”,以前在福州的时候都是说“我们”,“兄弟”,“朋友”。说咱们北人觉得够亲切,可每个人又不是亲戚,即使是亲戚也容易计较的,说我们倒觉得正常了,不算亲近也不算疏远。(2021年12月) 黄轩和佟丽娅出演的号称表现公关工作的《完美关系》开始播出,一年前正好也有一部英剧《公关》表现同一题材,今天就来比较一下二者,结果会出人意料的哦。
没懂为什么第二季比第一季评分还高,第一季至少前半部分还是有点神剧的感觉,第二季仅从情节来讲已经称不上是一流水准。一部好剧的最基本要素要make sense,通过人物特点推动情节自然发展,而不是为了炮制情节胡乱造人。即使政客就是反复无常的双
没懂为什么第二季比第一季评分还高,第一季至少前半部分还是有点神剧的感觉,第二季仅从情节来讲已经称不上是一流水准。一部好剧的最基本要素要make sense,通过人物特点推动情节自然发展,而不是为了炮制情节胡乱造人。即使政客就是反复无常的双面人,也不该如此随便。况且如果全剧人物都是双面小人,区别只有手段高下,是否有点单调。
总统的白痴程度简直让我无力吐槽,连党鞭都有一个团队,总统居然从始至终孤家寡人被各路势力玩弄于鼓掌之间,最后被卖了还给人数钱。与其说是被FU搞掉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搞掉的。
FU和Claire和保镖3p,我去。。导演难道是为了掩盖其他槽点么。。有了这种情节,其他的的确也合情合理
黑哥和新党鞭搞在一起,睡了两晚还动了真感情
本剧真是与时俱进,政府停摆,cyber security, 中日冲突。还编出一个worth 50B最后还被卖了的feng,连日本首相都一口流利英语,更别提中国人了
还有一个估计要拯救世界geek技术宅,居然黑进了att的八个服务器,然后以上帝视角观看其他人物
我觉得想看权利斗争的还不如去看雍正王朝,至少还有一部分是真的。美帝这点手段在我天朝看来真的是玩剩下的。批一个政治外衣就玩深度,那就看daily show好了
总是笑着的傻子背后有多少辛酸?他们又是怎么变成傻子的?周围人即便知道一些也并不真正关心,他们的亲人(若还有)也只是觉得丢人。
这就是
总是笑着的傻子背后有多少辛酸?他们又是怎么变成傻子的?周围人即便知道一些也并不真正关心,他们的亲人(若还有)也只是觉得丢人。
这就是《树先生》,导演用黑色幽默和诗意的镜头语言为我们讲述这么一个大家都见过的傻子的身前身后事,然后在这个讲述过程中加入导演对周围世界的冷静观察和忧郁思考。
文艺片通常都不是把讲故事摆在第一位,而是讲情绪讲状态,所以需要我们从零碎的镜头中去拼凑故事的完整(如果一定需要完整的话)。树哥是个失败的小人物,那些跟他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现在一个个混成老板、校长,最不济也有一份工作,有个家。树哥却奔四的人了还耍着单身,在修车铺眼睛受伤失去工作后,彻底变成了一个游魂,游荡在村头巷尾,在张三李四(用树哥的话说不是一辈儿的人)的酒桌上蹭喝酒。就是这么一个多余的人,村里人却“尊敬”地叫他树哥,这在满足树哥小小虚荣的同时,也说明村里人已经把他当成个傻子了,虽然那时候他还没真的发神经。
让我们来拼凑并推测一下树哥的成长历程吧(导演故意把往事讲得七零八落),他们兄弟三个从小活在严厉父亲的阴影下,他爱唱爱跳的哥哥在父亲眼里肯定是不务正业,在一次教训中被父亲失手打死了(有人根据电影中村长妹夫占树哥家土地这事儿,推测树的哥哥是抗拒拆迁上吊自杀的,应该不是,因为树哥说:他哥走的时候跟小庄一样,二十不到,还有幻觉里他哥和他县文工团的嫂子唱冬天里的一把火,可以推断他哥的死大概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这个爱唱爱跳的哥哥的离去以及父亲的绝望(可以想象)让树哥更加孤独而脆弱。
但树哥其实是个内心细腻挺有想法的人,还有点小文采。他和哑女小梅互发短信:“当我们相视的一刻,就是这世界最美的瞬间,就算给我个村长我也不当。”“相思是病,相忆是酒,你就像那烟酒搞得我烟不离手,酒不离口”,让我们不禁莞尔)。内心的细腻与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现实的沉重与艰难,反差如此之大,他无能为力,当他跑到长春,试图追随那个他眼里最有文化最能理解他内心的、混成了奥数学校校长的老同学,人家其实也不待见他,他只能扫地打杂,还是个多余的人,同学开着好车闹着婚外恋,花花绿绿的城市不是属于树哥的世界。最终他还是怀着对跟哑女小梅一起生活的美好憧憬,回到了小县城,开始兴高采烈地张罗自己的婚事。
在惨淡现实面前,树哥努力维系着自己的自尊,他总说“还有事儿呢,最近好多人找我”,他也知道他这么个无业游民这么说是在装逼,所以他故意弄个神经质的样子,右手总是夹着根烟,然后胳膊朝后举着像在挠头发,应和着别人的玩笑,也就没人跟他较真儿了。可这份虚假的尊严太脆弱了,随时会被人践踏,当他为刮花别人车子的小庄平事儿的时候,人家根本不鸟他,连他一块儿打;当他酒桌上借酒劲儿说村长妹夫占他家地的时候,人家牛逼得逼到他反而下跪,真的比鲁迅笔下的阿Q还阿Q。树哥心里其实一直清楚,他不是什么树哥,他狗屁不是,是个人都可以欺负他,当他醉酒后拉着那个奥数校长的老同学,说活着没意思,那才是真心话,他不傻。
亲情他早就失去了一半(父亲和哥哥),母亲似乎也活在过去出不来,他弟弟因为家产原因(拆迁补偿嘛)跟他冷淡得很,还因为他哥半癫不傻而感到丢脸,终于,在婚礼前一晚,因为弟弟借不到皇冠车让树哥没面子而爆发的扭打中,树哥脑子里最后一根弦儿甭断了,树哥真的疯了
这个发疯的临界点在导演的镜头下显得那么心酸,树哥逐渐分不清现实与幻境,他背着新娘子走错了方向(他貌似开始瞎了),他和新娘子在冷飕飕地雪地里被闹洞房的人百般戏弄,在最让人向往的洞房之夜,树哥却魂游天外,还是小梅自己努力才完成了交合---
现实无法反抗,思想无处寄放,于是就疯吧,树哥不跟你们这些俗人一般见识了,在思想的世界里,树哥就是超人。
疯吧,疯了就不必再去管现实中的冰冷一切,疯了就可以快乐地栖息在树上,像一只鸟一样,疯了就想什么有什么,可以让哑巴老婆说话,怀了他的孩子牵着他的手回家,可以西装革履地上台剪彩,跟老板大谈怎么开发月球----疯了多好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树哥真的疯了之后却在村里成了个人物,他变成了一个预言家,一个算命看风水的半仙儿,那些曾经戏弄他的人反过来跪在他面前,大把给他钱,求半仙祈福消灾,多么荒谬的黑色幽默!我个人认为影片可以在此处着墨更多一点,凸显这个戏剧性的转折(毕竟全片才90分钟,稍嫌短,而且故事的完整性因为服从情绪化的表达而差强人意)。导演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树哥默剧般的表演,他沉浸在幻觉中,牵着不存在的小梅的手,孤独地行走在残雪未消的山岗上,一遍又一遍,俯视着充满人间烟火此刻却变得虚幻的小山村
我联想起曾经感动过很多人的《我叫刘小样》中的刘小样,那个真实而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什么能感动我们?无非就是她有思想。而在农村琐细忙碌永远没有变化的日子里,她觉得自己的思想无处寄放,她既痛苦自己的思想无处寄放也痛苦自己为什么有思想。
我们跟树哥有区别吗?生活水平的差别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本质没有区别,我们也有各自无法反抗的冰冷现实,我们选择了赖活着,俗世生活总在阉割我们这些凡人的思想,我们为了体面生活而挣扎,变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某种人,我们只是没有树哥那种勇气或者没有碰到绝望,而让自己彻底去他妈的,发疯而已。
第六篇(11-12)大马
该来的还是要来,挡都挡不住,继上周收视率出现并列第一之后,过山车一般的收视出现了大滑坡。继上周并列第一的标题之后,耸动的标题再次出现这样的标题:
黄金帝国收视率降至三台收视末尾。
…………
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韩国三大电视台:KBS、MBC、SBS基本收视率各占15%,若是同期连续剧播放过
第六篇(11-12)大马
该来的还是要来,挡都挡不住,继上周收视率出现并列第一之后,过山车一般的收视出现了大滑坡。继上周并列第一的标题之后,耸动的标题再次出现这样的标题:
黄金帝国收视率降至三台收视末尾。
…………
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韩国三大电视台:KBS、MBC、SBS基本收视率各占15%,若是同期连续剧播放过半后基本收视率达不到15%,就可以认为该作品被观众的认同度有限。三家电视基本收视率加总就是45%,若是能做到作品吸引人,关注度高,达到45%的三台联合基本收视指数,在2000年网络普及之后,超过45%的连续剧作品就当之无愧可被称为“国民电视剧”,若是能够在最终话冲破50%,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热之作。从前目前三台收视数据差距不大,领先作品仅占微弱优势的情形来看,月火剧场出现了难得的优秀韩剧井喷现象,这就给各家制作社提出了很大挑战,各个作品收视目前已经陷入苦战,正在拉锯。
话题回到剧情背景这里,几十年的发展之后,1996年,韩国终于加入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CED),正当韩国国民高兴到认为国家已经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韩国是此次金融风暴的重灾区。在1997年,韩国国民总收入下降了7.5%,人均国民收入下降8.4%,在第二年,国民总收入急速下降了33.7%,人均国民收入下降了34.2%。在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超过5%的警戒线之后,韩国终于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贷款。为谋求经济援助,不得已接受了对方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虽然执行时造成了比较大的阵痛,但却因此得以有机会喘息,振兴经济,所以,与金融风暴有关的年月,一般都被称为IMF时代。
借IMF余威,仅凭在财阀老人身边潜伏多年的韩振熙这心怀异志的女子设计安排,就能让一生洞悉财界先机,明了人情世故的财阀崔栋诚失算吗?
看来并非如此。事实证明,在老一辈财阀故去之后,没有人能够让帝王星陨落,因为他的经营思想已经渗透在集团的每个角落,开始发挥作用。不信?崔瑞允的选择就是一例。在开始IMF时代剖析之前,有个很重要的细节需要被提出:
以复仇为名,要谋夺崔氏家产的韩女士究竟有没有赢得胜利?
很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她虽然筹划了完美计划,甚至骗过了忠于崔栋诚,持有假名股票的若干会社元老骨干,获得相当一部分诚进集团持股企业诚进水泥的股份,预备谋夺崔氏家产,却在计划中出了纰漏。或者说,她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她以利益拉拢一直都心怀一半家产代价的崔氏子弟崔旼宰,却没有能够说服崔旼宰身边胜他一筹的人,因此,她的计划注定要被识破,乃至被击溃,不能占上风,只能败中求胜。
韩女士忽略的因素是什么?
张泰柱。她没能先去跟张泰柱谈判,这不是因为她不智,而是因为她无知,或者说她仅仅洞悉了一部分情况,并未了解人性所有的弱点,并且总是看轻周围对手所致。韩女士的失败告诉意图谋夺家产的财阀继室们一个惨痛的教训:
做事业的人切忌轻敌,不能把周围的人都看成是傻瓜,而是要看成是和自己一样聪明,甚至比自己还要聪明的人。
可是韩女士认为只有她自己才是躲在暗处的那个人,只有她自己才有最深的伤痛,因此完全能够理解受伤的人,才会对崔旼宰说了那番话:
-勇宰走的时候,我想要去祭拜,可是你爸爸他不让,说是不能让崔家的人插手,我也只能在远处看了看。
-想象着丧家悲伤的脸。
注意到崔旼宰的表情了吗?
乍听大伯母提起死去的弟弟,先是有一点诧异,待明白过来,有一点点的不以为然。其实他和韩女士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同一类人,都是能够忽略感情,为达成欲望下狠手,牺牲善待自己的人。区别只在崔旼宰狠心对待的人是自己的弟弟和亡妻,韩女士恶意设计的人是城进集团的前任会长崔栋诚。韩女士假意要以过来人的经历去体谅家属心情的那番做法都白费了,因为害死崔勇宰的人不是她的第二位亡夫崔栋诚,而是崔勇宰的亲哥哥崔旼宰,是他毁掉了弟弟的希望,逼得他在狱中抑郁自杀。对于亡妻,听到噩耗之后,崔旼宰仍会流泪,可是他依然在前妻亡故当日举行婚礼,就在得到消息后稍作休整,就成了大韩银行长的女婿。
既不肯表达哀悼之意,因为据他说新娘家人会不高兴的,也不愿意停止婚礼,因为这是牺牲了亡妻才会有的大好机会,他只是听到消息当时流下眼泪,可见这只是抒发情绪,不是要做出决定。大鳄级别人马不由自主流下的眼泪,是鳄鱼的眼泪。
崔旼宰既是大鳄,会以不是大鳄类型的人当合伙人吗?一字般浅显的道理,要想与狼共舞,先要变成狼。大鳄崔旼宰选择的是比自己更狠的鳄神级合伙人张泰柱,可是韩女士想要合作,想要操纵,竟然不先与张氏沟通,误以为崔旼宰便于操控利用,只与他一人商议大概,如何能够偷袭成功?她能做的只能是在继女崔瑞允知情前,先安排不成器的继子崔元宰放出手足的不利消息,而后在家庭会议时,装作关心要继子崔元宰与继女崔瑞允两个人都退出会社。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崔氏财团将要发生变动,原先老主人崔栋诚确定的当家人将要退位,无法掌握企业,改由他人出面。既然道理上理应继承的长子和老主人生前指定的继承人都不行,那就只有另一位能干的崔家子弟崔旼宰替补。至少在崔旼宰看来如此,只是他还不清楚韩女士预备推上的是自己的儿子崔诚宰,不,应该是裴诚宰成为会长,遗憾的是,裴诚宰尚且年轻,又无经营学学位,甚至没有任何经验。这又要如何是好?
原来,说来说去,韩女士想的是自行参与经营,同时重用跟随崔旼宰的姜理事,辅佐裴诚宰至少一段时间,待经营上轨道之后再说。可是这辅佐的时间可就说不好了,或长或短。看诚宰对经营毫无兴趣的样子,只要韩女士不死,按她的打算,在韩氏合纵连横之下,城进集团都该按她的计划变为:“青马集团”或干脆称之为韩氏集团。
可是,在韩女士的计划中,忽略了张泰柱这个重要因素之后,局势就发生了明显转变,不但原先不知情的崔瑞允知情并开始着手调查,就连原先她安排好的股份持有都发生了变化。虽然后来在谈判之下,继子崔元宰和继女崔静允态度软化,没有参加崔瑞允发起的家庭会议,可是虽然韩女士被决议暂时不被赶出崔氏大宅,她提出的其他计划,一项都没有能够得到彻底贯彻:
原先议定要让崔瑞允和崔元宰都退出会社的计划搁浅,崔瑞允拿出了更加厉害的方案,其实她只是拿外人当家的实例稍微吓唬了一下能举手参与表决的众人——
若是赵某当政,崔氏家人究竟会在经济利益上付出怎样的代价。实际上,崔瑞允的坚持恰恰说明了财阀企业一贯坚持的守业传统:
@几乎不允许外部人士进入实质性的董事会会议;
@财阀董事会中家族成员呈现出强有力介入,或者说,董事会就是另一种类型的家族会议;
@董事会成员中非家族成员的董事主要来源于非独立的经理级别雇员,简言之就是财团中层干部。
实际上,家族会议上崔瑞允的坚持代表崔氏家族掌舵人的一种态度:
城进集团决不允许外来人染指,哪怕有这种可能性也不允许。即便当时崔氏家族唯一健在的长辈崔栋进劝说侄女崔瑞允说:
-我记得哥哥曾经跟我说过,在千夫所指的时候,就要退居幕后,直到条件合适再考虑出面。
-瑞允啊,你就不能考虑一下吗?
对于韩女士来说,欺骗本质善良的崔二老爷容易,想要糊弄机智的二小姐可不能那么容易。无论她如何巧舌如簧,崔瑞允都没能离开集团,不能肃清崔瑞允对城进集团的影响,是她计划失算的第一步,如此一来就变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此后韩氏的种种坚持和设计,都只能称得上是败中求胜的险棋,仅能确保眼前安定,无法计划长远利益。也就是说,韩氏虽然机关算计,却没能动摇得了崔栋诚亲自指定的继承人崔瑞允,诚进集团江山未曾变色,至少在崔瑞允持家执掌家业初期还没有变色,所以,在金融风暴中,城进集团暂时没有易手的可能性,她的儿子崔诚宰,不,应该称他为裴诚宰,暂时没有成为集团会长的可能性。再来对照崔栋诚临终前对女儿的呼喊:
-你妈~你妈妈她!你妈妈她!!
-你妈妈她要!!!
无论是否第一时间知道,崔瑞允还是在关键时刻悟出了父亲临死前呼喊的真实意义,并且采取了相应措施,不论措施是否有效,或是她要以怎样的代价来弥补她依然不了解人性弱点的错误,她还是没有让韩女士在家产争夺战中占得先机。按迷信说法,是崔栋诚在天有灵,若是按照商业惯例,则是因为崔栋进帝王星并未陨落,在殁后仍在以他的方式影响着他一手开创的城进集团。
崔栋诚无论健在抑或故去,都是女儿崔瑞允笃信的精神领袖,哪怕发生金融风暴,也不能不能动摇她的信念。
在金融风暴中,有人付出的是巨额财产,有人付出的是毕生为之奋斗的企业,有人付出的是生命,而更多的财阀家族族人付出的则是他们的人生,本篇专门要讨论的就是崔氏财阀之女崔瑞允为应对金融风暴付出的代价。在讨论财阀家族的当家人要付出的代价之前,首先要看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韩国经济危机。韩国经济危机也造成了城进集团的危机,解析国家危机对了解财阀危机的缘由非常重要。
对于韩国这个三面环海的国家来说,长期以来都被贫瘠和资源缺乏所困,从前朝鲜的当权者选择了依附于大国,成为附庸,在依附的宗主皇权国衰微之后,它做出选择,由于不同的地域归附于不同的选择,这个半岛国家因此分裂,一分为二。认清资源缺乏,拼命发展经济的那一方开始了扶植财阀企业的漫长历史,因此造成了这个国家经济的先天不足——
@韩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已经改变,相应政策和配套设施根本无法跟上,劳动力价格增加,数量却严重短缺,造成产品劳动成本急速上升,韩国国内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却盲目投资的可怕后果。另一方面,韩国企业产品和原料过于依赖美国进口,只要美方政策有变,韩国经济马上就要出问题。
在剧中,这一情况并未有明示,只是从侧面,用极为隐晦的手段进行说明,比方说,跟随崔瑞允的老理事一直劝她要多注重集团持有的重工业企业,要多注意原料生产企业,不要提前花费集团储备的外币现金,可是她没有听得进去。就在当时,崔瑞允尽孝心切,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可是到了金融风暴期间,她却要动用更多手段,甚至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去争取原本应该稳健持有的外币现金,这究竟是谁的错?说到底还是因为崔瑞允年纪轻,容易感情用事,说白了就是心智不够成熟,在关键时刻犯了不该犯的小错误,恰好遇到了大危机,为自家企业酿成了必须自吞的苦酒。
@财阀企业的急速膨胀,造成了严重的投资过热现象。
这个恶劣的情况,在本剧也有体现,君不见还在崔栋诚健在之时,家族吃饭时,长子就曾经游说家人,说要开信用卡公司,还说这爿生意来钱快,见效也快。可是老财阀崔栋诚却回答说:
-实业救国。
-我们诚进集团一向都是实业救国,只搞实在的业务,不弄这些虚空的东西,不实际,靠不住。
如果说在发展时期,崔氏财阀诚进集团的长子崔元宰还将父亲的话当耳旁风,那么,在金融危机之后,他却不得不正视父亲生前留下的话。保持稳定现金流,甚至成为他在饭桌上讥笑妹妹崔瑞允的借口。虽然他比起手足是更加可笑的那个人,可是这不妨碍他紧抓奚落妹妹的机会。
这里有几组数据简表能够看清韩国1994年-1997年投资过热的状况:
所有上市公司数据一览表(1994-1997) 单位:%
年份 公司数量 国家 银行等 证券 保险 小计 其他公司 外国人 个人
1994 698 8.7 18.3 3.6 5.4 27.3 18.1 9.1 36.9
1995 715 8.0 18.3 2.9 5.7 26.9 18.6 10.1 36.4
1996 754 7.4 17.4 2.2 6.5 26.1 20.6 11.6 34.3
1997 775 6.6 013.2 2.1 6.4 21.7 22.8 9.1 39.8
上市非金融公司数据一览表 (1994-1997) 单位:%
年份 公司数量 国家 银行等 证券 保险 小计 其他公司 外国人 个人
1994 521 1.8 8.6 8.0 1.9 18.5 13.6 5.3 60.8
1995 548 2.3 9.3 5.5 2.1 16.9 16.1 5.2 59.7
1996 570 2.4 8.5 4.9 2.3 15.6 17.6 5.0 59.5
1997 551 1.7 6.5 4.9 2.4 13.8 19.1 4.8 60.6
注:国家持股包括政府及国有公司;银行包括商业银行、投资信托公司以及金融公司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日本,韩国,无论叫股份有限公司还是被称为株式会社,上市公司的要求从来没有变过,要对股东交待,每期须向全体股东公开交待账务,并公开给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数据。从以上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的投资数额逐年程上升趋势,其中国家持股一直都在减少,而个人持股一直都在上升中;对于上市非金融公司来说,除1995年,1996年两年之中,个人持股投资有微弱下降之外,1994年与金融风暴爆发的1997年,个人参与资金投机的持股都超过60%,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韩国的资本市场过热已经呈现多么严重的状况。
实际上,从资本市场来看,这样的道理也十分简单:
若是有一百万,就必须有与一百万相对应的生产资料,这样的交易才能称为稳固交易,若是有一百万,仅有七十万到八十万的生产资料与之相对应,那么这样的情况也仅能勉强维持,若是拥有一百万的借贷交易,仅有不到二十万的生产资料与之相对应,甚至用作担保,这样的经济基础就非常脆弱,甚至可以称为摇摇欲坠。可是韩国经济界的当时的状况时,有一百万资金,根本毫无担保,正在拼命发卡,成立信用卡公司,如崔氏长子崔元宰就是一例。
对于韩国财阀各位当家人来说,过度的野心正是促使他们大量借贷,发展企业的原因所在。正因为这样恶劣的资金状况,韩国国内财界人士却未能加以重视,依然在以个人名义投机,如同吹成了一个特别大的肥皂泡。如果东南亚各国都在吹泡泡,那么能够第一批捅破肥皂泡的人就能拿走吹包包所用的皂液,甚至全副家什。这个用针捅破肥皂泡,攫取大量财富的老人叫做索罗斯。对于韩国来说,由金融风暴带来的麻烦还远不至于此。第一批倒下的不仅有企业还有操控企业的人,这个可怕的状况在剧中有极为生动的展现,各家财阀当家人纷纷撇开面子,积极寻找自救办法,大家的各种努力状态就成为崔氏长房长子崔元宰在饭桌上的玩笑:
-真想不到啊,哈哈哈,硬骨头的奉会长也会有今天~
可是,拿别家当家人窘态讲笑的崔元宰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家族,自家的掌舵人可能会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没能听从父亲的建议,没能及时传递父亲的话,因为韩国经济还有更加严重的第三个问题:
@长期以来,韩国政府不计工本,扶植财阀企业,为的是扩大财阀企业的发展,才能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韩国财阀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就如同掮客与提款机,掮客在宽裕时,没有提款机不见得会饿死,可若是在荒年,没有生活来源时,若是没有金钱开路,掮客根本活不下去。正是基于这种相互依存的设想,使得国家与财阀企业紧密勾结在一起,在撼动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危机中,韩国政府与财阀企业相互依存的关系终于暴露出了可怕的弊病:
行业但求大而全,不求专精。重复建设,重复浪费。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没能做到。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小企业的衰败,因为经济生活中大部分生产资料和资源都被大企业夺走,广大中小企业仅能勉强维持生计,无法求得更好发展。
本剧当中在崔瑞允来恳求金议员帮忙说项,想请他代为安排与经济部徐长官的会面时,老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大马不死这样的神话究竟是要过去,再也没有了。
那么,什么是大马不死?
大马是韩国朝野形容财阀企业的代称,大马不死的意思是说大企业如庞然大物一般,不可能轻易倒闭,就算经营出现问题,韩国政府也不能让这样的企业破产清算。因此,将企业发展为大而全,继而成为大马,是IMF时代前不少财阀准后备军的心意所在。
不能破产,这又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韩国财阀如章鱼一般伸向各行各业,拥有的企业数量极为惊人,同时也肩负着数十万员工的生计,如此庞大的企业,如何能够让其破产清算。可是在IMF时代,大马不死的神话终于被打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实际生活中在1994年还在十大财阀企业中排名第四的大宇集团。按照剧中人的说法,韩国排名第四的财阀就是诚进集团,可是与剧情完全不同的是,1994年时还排名第四的大宇集团在IMF时代破产清算,大宇的招牌彻底消失,可是本剧中的城进集团却非常幸运,因为有崔瑞允这样不惜一切代价要守住家业的当家人,避免了破产清算的命运。为使得财团安然度过危机,崔瑞允甚至动用了父亲留给她的所有财产,价值约三千亿韩元的资产,包括各种有价证券,房产,现金等等。最终,为避免财团陷入危机,她甚至赔上了自己的婚姻。当成人的崔瑞允以极其轻松的态度约见张泰柱,并对他笑着说出:
-我有办法让你相信。
这样的话,属于崔氏财阀的又一个传奇已经开始,这是一个赤手空拳的篡权者将要创造的财阀奇迹。处在漩涡中心的财阀女子崔瑞允将何去何从?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篇分解。
上海风云是抗法西斯战争的经典之作。
人文主义关怀。
&nb
上海风云是抗法西斯战争的经典之作。
人文主义关怀。
其实, 中国人什么时候都这样。
。。。。。。
什么时候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