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57201
  • 屠夫
    2022/7/19 8:09:32
    目之所视,叹造物之伟大;心之所感,思永续之重要……

    目之所视,叹造物之伟大;心之所感,思永续之重要……

    首先要说,是“鲸”不是“鲸鱼”也不是“金鱼”。

    鲸目(学名:Cetacea)是哺乳纲下设的一个传统分类单元,包含现存约90种体态似鱼、皮肤裸露的水生哺乳动物和它们已灭绝的早期亲族,统称鲸类或鲸

    目之所视,叹造物之伟大;心之所感,思永续之重要……

    首先要说,是“鲸”不是“鲸鱼”也不是“金鱼”。

    鲸目(学名:Cetacea)是哺乳纲下设的一个传统分类单元,包含现存约90种体态似鱼、皮肤裸露的水生哺乳动物和它们已灭绝的早期亲族,统称鲸类或鲸豚类,习惯上体型大者称鲸(英:Whales),小者称豚(英:Dolphins)。大部分栖息于浅海,少数几种栖息于淡水。

    鲸类的形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异于任何哺乳类,故长期单列为一目。其祖先和演化史一度存有争议,但随着相关研究不断进展,现已充分证实鲸类由5000万年前的陆生偶蹄目入水后演化而成。DNA测序显示鲸类与河马互为姐妹群,二者构成的分支又与反刍亚目互为姐妹群。为避免偶蹄目成为并系群(即缺少部分演化支),现行分类将鲸目归入偶蹄目,降级为鲸下目。

    为适应水下环境,鲸类的前肢进化为鳍,后肢退化,并生出水平的尾鳍。鼻孔移生至头顶,须每隔一段时间将鼻孔露出水面置换氧气。无耳廓,但听力极佳。鲸类的两大支系——须鲸和齿鲸,在3400万年前分化。须鲸现存约15种,口内无齿,上颌有帘幕般的角质鲸须,滤食磷虾、小鱼等;普遍体型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齿鲸现存约75种,口中多有利齿,捕食鱼类、头足类等;总体上体型较须鲸小,且不同种类间差距较大;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部分种类智商极高,甚至具备复杂的情感。

    鲸类每胎仅产1崽,生长期长,在人类侵害下1/4的种类濒临灭绝 。尽管国际捕鲸委员会自20世纪80年代起规定禁止商业捕鲸,但冰岛、挪威、俄罗斯、日本等国仍在大量猎杀鲸类。

    鲸类为现代哺乳动物中最适应水中生活者,在从陆生向水生转变的历程中,演化出近似鱼类的外形,同时体毛退化(一些鲸类的初生幼体的吻部仍有少量刚毛,大部分种类在成长中褪去,小部分种类保留终身),汗腺和皮脂腺也随着鲸类最终完全水生而退化。

    鲸类身躯肥圆,略呈桶状,侧看呈流线形。多数种类颈椎愈合,头与身体直接相连,无法在身体不动的情况下扭转头部。前肢特化为鳍状肢,内部仍有趾骨残留。后肢完全退化,仅存 1 对小骨片。躯干后部为尾柄,尾末左右两端扩展形成水平的尾鳍,可上下摇摆,推动身体前进。多数鲸类长有背鳍,立于脊背后方或背中央。眼小,无瞬膜和泪腺,视力较差。无耳廓,仅有微小的耳孔,但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有良好的听力。外鼻孔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用肺呼吸,肺左右各 1 叶。胃分 3 室。除淡水豚外的鲸类都有 1 层丰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减少身体比重和增加浮力,有助于游泳和出水换气。气管和食管完全分离,因而不能用嘴呼吸。

    须鲸口内无齿,上颌两侧各有 150-400 缕角质鲸须;鲸须的颜色、数目和形状因种而异,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它们利用鲸须在海水中滤食磷虾、小鱼、头足类和贝类,食物直接吞入腹中,不加以咀嚼。须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一类动物,且雌性大于雄性。须鲸中最小的小露脊鲸体长也超过 5 米,而最大的蓝鲸更是史上最大的动物,可达 33 米长、近 200 吨重。须鲸头部极大,如露脊鲸科的头可达体长的 1/3,最多可占体重的 40%;头顶偏后处有一对(两个)外鼻孔;仅有 1-2 对肋骨与小型胸骨相连,无锁骨;鳍肢一般 4 趾;所有须鲸均有盲肠。须鲸通常喜欢温度较低且食物丰足的海水,会游到赤道附近产下后代,在此过程中可数月不进食,以其脂肪储备为能量来源。

    齿鲸有各种形状的牙齿,如圆锥形(海豚科及抹香鲸)、铲形(鼠海豚科)、钉形(白鲸)、长矛形(独角鲸)等;雌喙鲸的牙齿隐于牙龈内,大部分雄喙鲸只有 2 颗短牙;雄独角鲸和 15% 的雌独角鲸有突出嘴外的 1-2 颗长牙,构成牙齿的百万个细胞能感测水温、压强及盐度。齿鲸捕食鱼类、头足类、甲壳类等,和须鲸一样不会咀嚼食物;某些齿鲸(如虎鲸)会捕食哺乳动物,猎物包括鳍足类和其他鲸类。齿鲸的体型差异较大,从 1 米长的侏海豚到 18 米长的抹香鲸不等,多数种类雄性大于雌性。许多齿鲸为两性异形,外貌因性别而有很大不同,可能是为了便于雄性求偶或彰显攻击性而形成的。齿鲸的头顶偏后处有单个外鼻孔(抹香鲸的外鼻孔位于头部左前方);鳍肢一般 5 趾;拥有相当发达的声呐系统,并可用额隆(头顶前方的脂肪组织)进行回声定位。它们的听觉十分敏锐,甚至有些失明的齿鲸可以只靠听觉存活。除恒河豚外的所有齿鲸均无盲肠。部分齿鲸极善潜水,如抹香鲸与柯氏喙鲸可下潜至 2000 多米深的海域,憋气一两个小时。

    鲸类拥有敏锐的声呐系统,能利用回声定位功能,发出声波信号觅食和通讯,人类发明的声呐就是通过鲸和海豚的声呐原理发明的。鲸类依靠敏锐的听觉在水下生存,但须鲸和齿鲸在听觉能力上却展现出巨大的差别。须鲸能接收到频率低到人类难以察觉的次声波,这使得它们可以远距离沟通,而齿鲸的情况正好相反,它依赖超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太高以至于人类无法听到。发表在 2017 年 6 月《当代生物学》杂志的报告称,研究人员从灭绝的早期鲸类化石中找到了证据,证明鲸类听觉能力上的差异是进化为完全水生动物后才出现的;水陆两栖的史前鲸类的听觉系统,与它们的陆地近亲更为相似,甚至是猪、河马、骆驼等动物。

    鲸对声呐的使用频率比海豚的低得多,作用距离也远得多。海豚声呐的灵敏度很高,能发现几米以外直径 0.2 mm 的金属丝和直径 1 mm 的尼龙绳,能区别开只相差 200 ps 的两个信号,能发现几百米外的鱼群,能遮住眼睛在插满竹竿的水池子中灵活迅速地穿行而不会碰到竹竿;海豚声呐的“目标识别”能力很强,不但能识别不同的鱼类,区分开黄铜、铝、电木、塑料等不同的物质材料,还能区分开自己发声的回波和人们录下它的声音而重放的声波;海豚声呐的抗干扰能力也是惊人的,如果有噪声干扰,它会提高叫声的强度盖过噪声,以使自己的判断不受影响。海豚声呐还具有感情表达能力,已经证实海豚是一种有“语言”的动物,同类之间正是通过声呐系统“交谈”,它们的声呐系统分工明确,有为定位用的,有为通讯用的,有为报警用的,并有通过调频来调制位相的特殊功能。

    终身在极度黑暗的大洋深处生活的动物不得不采用声呐等各种手段来搜寻猎物和防避攻击,它们的声呐性能是人类现代技术所远不能及的。解开这些动物的声呐之谜,一直是现代声呐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

    以上这些关于鲸的知识是我们可以在网路上或者其他纸质的文献中很容易找到的,但是看着或者听着这样单纯的文字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能是不直观,可能是无法想象,可能是很难建立起画面联系,所以才有了今天要说的这样的纪录片。

    西格妮·韦弗将担任国家地理4集纪录剧集《鲸鱼的秘密》(Secrets of the Whales,暂译)旁白。詹姆斯·卡梅隆担任该剧执行制作人。该剧将记录鲸鱼的生活方式,及它们在不断变化的海洋中所面临的挑战。该剧将于2021年4月22日地球日播出。

    总的来说,难得一见的画面在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普通人很难实现的水下与鲸类族群共游,无论是在新西兰,还是澳大利亚,甚至是极地,这些地方的水域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鲸类族群,而这部纪录片就是以族群为研究主体,对于鲸类族群之间,族群之内的地位、分工、种族延续、学习交流等多种情况进行分析,就算是无法指导鲸类语言的奥秘,但是单纯的观察都获益匪浅,而面对现代文明对于海洋的逐渐入侵,鲸类的生存空间被挤压,鲸类的生存方式也在不断改变,这些都是值得观众去思考的,更不用说整个纪录片没有喧宾夺主的配乐和旁白,看着体型庞大的,看着体型小巧的,看着拥有极大的智慧的,看着看起来很傻乎乎的,各种各类不一而足,十分治愈,如果你希望了解关于鲸类的一些知识,而又不想去翻阅枯燥的文字文献,个人觉得这部纪录片值得一看,个人评分9.3分,推荐指数五星。

    【详细】
    145223506
  • space5
    2022/6/27 23:35:02
    珍贵的海洋之心,鲸类的文化

    感谢摄制组让我们可以无比接近海洋里的鲸类,它们会让你感受到“爱意”“友善”“接纳”最真实的样子。它们之间有最纯粹的情感流露,纯粹到人类世界几近消亡,这种原始的情感在深海中依旧延绵未绝。

    亲情的连结让鲸类有着家族的强大庇护,相互扶持鼓励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彼此间交流协作,爱意满满,一代又一代生存技能的传承,使鲸类得以延续着它们独有的多彩文化。

    感谢摄制组让我们可以无比接近海洋里的鲸类,它们会让你感受到“爱意”“友善”“接纳”最真实的样子。它们之间有最纯粹的情感流露,纯粹到人类世界几近消亡,这种原始的情感在深海中依旧延绵未绝。

    亲情的连结让鲸类有着家族的强大庇护,相互扶持鼓励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彼此间交流协作,爱意满满,一代又一代生存技能的传承,使鲸类得以延续着它们独有的多彩文化。

    你将会感受到鲸类对于其他物种的接纳与友善,惊讶于它们的开放与融合,太多人类世界里真挚可贵的品行,在它们身上熠熠生辉,让人感慨它们是多么美好动人的存在。

    它们和我们一样,有丰富的情感,有感受惬意和痛苦的能力,它们生活的海洋正面临着越发严峻的问题,想让这些动人的海洋生命长存于此,需要我们刻不容缓的行动支持。

    避免过度包装,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低碳出行等等,我们每一个小小的调整,都会汇聚成善行的巨大能量,最终回馈于我们人类。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和我们人类一样,平等的共享着地球母亲的馈赠,做为孩子,做为手足,我们理应感恩、互助和回馈。

    【详细】
    14480520
  • 吴邪
    2021/5/29 22:12:45
    You can just feel the intelligence

    《追踪海洋巨兽》里,探险家兼导演Patrick说,seeing them makes my heart race. 相比《鲸鱼的秘密》,那部纪录片有些啰嗦,自说自话,但他的真心毋庸置疑。

    神奇的鲸鱼们,as bigger as a bus, as sensitive as a lamb. 本片记录

    《追踪海洋巨兽》里,探险家兼导演Patrick说,seeing them makes my heart race. 相比《鲸鱼的秘密》,那部纪录片有些啰嗦,自说自话,但他的真心毋庸置疑。

    神奇的鲸鱼们,as bigger as a bus, as sensitive as a lamb. 本片记录了罕见的投喂鳐鱼给摄影师的虎鲸,摄影师看着它,它也看着他,发现他并不识货,于是把鳐鱼叼回去了。在其它纪录片里看过海豹的相似行为,一位摄影师在南极水下工作,游经的海豹以为他是捕食能力过差的海洋邻居,活捉了只企鹅抛给他,看他不接,把游走的企鹅咬回来,还是不接,帮他撕开了扔给他,仍然不接,觉得他无药可救,终于扬长而去。这难道不比看它们被训练的拍手转圈更可爱吗?多少人对动物有这么爱管闲事而一管到底的关切呢?相似的,本片中的白鲸群遇到走失的小独角鲸,它甚至还不知道如何捕食,如果留它独自生活将必死无疑,白鲸群二话不说地接受了它,护着它共游。还有用P字气泡网捕鱼的座头鲸群体,集体捕鱼对它们来说是进食也是社交,像是与好友约饭聚餐。

    Patrick在《追踪海洋巨兽》里还说,you can just feel the intelligence. 只是feel,因为人类知道的太少,想知道的人也太少。还没有真正了解这些动物的智慧,就无知而狂妄地安置它们的命运。还要给地球的命运下无药可救的结论,转而想着外太空如何宜居,那里有哪些稀有的元素矿产可以用来生钱。没有贯穿对自然的崇敬,能去多远?能待多久?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难以遏制,陆地将渐渐被淹没,难道海洋和在其中生活的生物们不更值得了解和探索吗?

    Luna(鲁拉)是一头虎鲸明星,它和家人走散之后停留在加拿大的一个海湾,接近人类,追随人类,是热衷和人们嬉戏的社交狂魔。渔业部门和当地的原住民在如何处理它的论战上没法达成共识,为各自的坚持奋力争夺。抢夺它的那天,可能是它最开心的一天,这么多人和船要跟它一起玩,它甚至开始蹦跳翻越,就像和鲸群们在一起时那样。为了让Luna 减少对人的依赖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 ,当地颁布了保持距离的规定条例。一位接受采访的大妈无奈地说,看到Luna 靠近她的船,忍不住和它对视了,我触犯了条例… 最后Luna 消失了,据说是死于船只的螺旋桨,人类一厢情愿的接近和帮助常常是好心干坏事。

    相似的,来自墨西哥海洋馆的Keiko,因为参演电影《Free Willy》大受关注。经过各方人士的努力和奔走,终于回到老家挪威海域。《Long Gone Wild》里接受采访的科学家记得,它回到大海与野生虎鲸的初次接触,十五头经过的虎鲸对它表示好奇,均分三路来见它。中间的前方部队保持距离和它进行交流,两侧的两队静候佳音或突发状况,但Keiko没有任何反应,被人类豢养的它已经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和意愿。二十多年没有和同类有任何沟通,形单影只的它只想找人类玩耍,将玩具围拢在身边入睡,再也回不到族群之中。《Long Gone Wild》里还说到水族馆的白鲸反常地跳出水面尖叫,只是为了吸引饲养员的注意。后来,Keiko没过几年就死于肺炎,在它短暂的一生里,它努力完成了人类让它做的所有事情。

    虎鲸和人类很像,生活在社群/社会之中,有活泼勇敢精诚团结的好品格,甚至比人类更极致更专注。它们可以在清醒的同时休息,一半大脑睡觉,一半大脑工作。这么说来,它们的一生都在思考,真正的生命不停思考不止,也许懂的不比人少甚至更多。它们一大家子共同抚养呵护新生儿,成年之后也不离开族群。当母亲外出觅食时,姐姐/表姐/堂姐就成了保姆和保镖。如果幼儿不幸身亡,母鲸会驮着尸体游上数十天。《黑鲸》里一位曾经从事捕鲸工作的受访者说到目睹母鲸与幼鲸被强行分开的场面,泣不成声。

    片中也说到阿根廷虎鲸族群的独特捕食行为,冒着搁浅自己的风险捕食海滩上嬉戏的海豹海狮幼崽。小虎鲸得学习这项技能,把背鳍藏好,用海草练习。它的奶奶会静候在后方保持关注。如果小虎鲸没有抓准潮汐的节奏,冲滩时不幸滞留,奶奶会让它挣扎一会儿,面对现实的难也是必要的学习。就是这么言传身教,也深刻地懂得work smarter not harder。俄罗斯海域的虎鲸在捕猎时选择有节奏地撞击,将其它鲸类幼崽按入水中溺死,或从侧面切入,一头头轮流撞压来征服比它们更大只的座头鲸。挪威海域的虎鲸面对捕鱼业的大网和垄断,选择了跟着收网的渔船蹭吃鲱鱼。曾经,它们的习惯是把鲱鱼赶到海面,游入鲱鱼群,用尾鳍击昏它们,分享美餐。哪怕5磅10磅的牙缝肉,它们都会咬开均分,不更接近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

    像黑白相间的外形,虎鲸也有性情凶猛,恶毒残忍的一面。捕食不全因为饥饿,可能是娱乐,一边游一边玩儿似地吞吐并没什么肉的水母。捕杀海豹海豚时反复玩弄折磨戏耍,不给个痛快,进了嘴只吃一点就扔了。捕食其它鲸类的幼崽比如座头鲸灰鲸,甚至只吃舌头而已。到底是精致挑剔还是残酷冷血?有意思的是,阿根廷的虎鲸不屑于吃的海狮内脏大肠飘到海滩会成为其它小海狮的玩物。有时候,虎鲸会冲向小海狮小海豹群但是迅即撤退,不确定是在玩耍恶作剧还是让它们放松警惕,以便之后的抓捕。

    虎鲸买卖和表演在北美早已明文禁止,而中国才刚刚开始,各海洋馆海洋公园向俄罗斯狂买虎鲸白鲸,运回国内,关在水缸里表演。2019年的《Long Gone Wild》讲述了虎鲸表演贸易的历史,简直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当下国内的海洋公园们正是在娱乐至死地言传身教:abusing nature is ok. 不把鲸当鲸,要怎么把人当人?

    很可惜,在新西兰旅行时没看到虎鲸,听说新西兰的虎鲸尤其外向,叫声会有很重的鼻音,新西兰的独特口音,科学家说,在船上弯腰看它们的话,它们会通过水面看到扭曲的人脸,接着跳出水面,热情互动。有生之年希望能去北欧和南美看看虎鲸,远远地看着足以,看看更为快乐,生动,自然的它们。

    【详细】
    135772628
  • Ryan航
    2021/5/4 12:09:26
    Secret of the whales

    国家地理的5月刊写了篇关于鲸鱼的文章????Secret of the whales顺带提到了新拍的同名纪录片,介绍不同的鲸鱼种类,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捕食方法和互动行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情感和社会性。第一集介绍了不同海域的虎鲸有着不同的捕食技巧,并传授给下一代。第二集介绍了白鲸长途跋涉回到儿时出生地繁衍下一代,也提到了它们的远房亲戚独角鲸,一头迷路的独角鲸最终被白鲸族群接纳。第三集介绍了

    国家地理的5月刊写了篇关于鲸鱼的文章????Secret of the whales顺带提到了新拍的同名纪录片,介绍不同的鲸鱼种类,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捕食方法和互动行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情感和社会性。第一集介绍了不同海域的虎鲸有着不同的捕食技巧,并传授给下一代。第二集介绍了白鲸长途跋涉回到儿时出生地繁衍下一代,也提到了它们的远房亲戚独角鲸,一头迷路的独角鲸最终被白鲸族群接纳。第三集介绍了座头鲸除了用声纳来进行沟通交流,还有特殊的沟通方法,以及如何用气泡来捕食鱼群。第四集介绍了一个新生儿对于抹香鲸族群的重要性,同时海洋污染问题对它们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影响。They're playfull,social,and curious just like us.

    【详细】
    13523342
  • 一苇
    2021/4/24 8:20:09
    一只虎鲸的温柔瞬间

    一只雌虎鲸突然游到了潜水的布莱恩身边,然后松口把嘴里的鳐鱼吐出来落到了他身前。

    虎鲸看他的眼神挺温柔,好像还有点担心的感觉,就像在说:你怎么有点瘦呢,来,这条鱼送你了。

    这是国家地理纪录片“鲸鱼的秘密”里有点动人的一幕。摄影师布莱恩是来海里拍摄虎鲸的,但他不知道

    一只雌虎鲸突然游到了潜水的布莱恩身边,然后松口把嘴里的鳐鱼吐出来落到了他身前。

    虎鲸看他的眼神挺温柔,好像还有点担心的感觉,就像在说:你怎么有点瘦呢,来,这条鱼送你了。

    这是国家地理纪录片“鲸鱼的秘密”里有点动人的一幕。摄影师布莱恩是来海里拍摄虎鲸的,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在观察虎鲸,虎鲸也在观察他。

    过了一会,这只虎鲸在布莱恩身边游了几圈后诧异的发现,这么新鲜的鱼布莱恩居然不吃,于是就游回来,一边边看着他,一边把鱼叼回去了。

    这一幕镜头的动人之处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虎鲸表现出来的智商和识别能力。

    虎鲸观察到了布莱恩的存在,也识别到了这个陌生人即不是食物也不是威胁,所以没有攻击他。要知道虎鲸虽然看起来黑白相间,憨憨的,但其实它们在海里没有天敌,是会猎杀大白鲨的大boss。

    虎鲸的智商的确是很高的。它们与大象、黑猩猩、红毛猩猩一样,是少数几种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能够从镜子中分辨出自己,可以区分“我”和“世界”。

    而第二个层次就更有意思了,虎鲸给布莱恩喂食的这个举动,让人看到了它的善意和灵性。

    虎鲸好像能够嗅到人身上与它们共通的东西,而且它们会代代相传地传承这种认知力。所以野生的虎鲸不仅从不攻击人类,还会对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它们甚至会救助落水的人,驮着他们找到附近的船只。

    科学研究的发现,虎鲸除了社会性会让我们人类相似,它的智慧也接近我们。

    有一项04年的研究表明,虎鲸的脑部结构与人脑惊人的相似,不仅有着高度折叠的大脑皮层沟回,还有高度类似的脑区,而且虎鲸控制认知和情感的重要脑区同样高度发达。所以有人说,要不是虎鲸没有手,说不定能创造一个和我们一样高度的文明出来。

    也正因为有很高的认知和情感能力,虎鲸才会展现出这样有爱的行为。

    要知道,捕食总是不易的,资源也总是匮乏的,主动把这么鲜美的食物送给素不相识的布莱恩,表现的不仅仅是聪慧,还有满满的善意。

    几天后,一只成年的雄虎鲸的鱼鳍被一根渔网给缠住了,它不停挣扎,但挣脱不开,也不能完全浮出水面呼吸,有生命危险。

    这时如果有人去干预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一只在挣扎中又难以呼吸的虎鲸会不会像溺水的人一样失去理智。

    但布莱恩决定干预,游到这个8米长的食肉动物身边,用小刀割断了绳子。

    虎鲸在整个过程里一动不动,出奇的安静。解困之后,它一边看着布莱恩,一边慢慢的游开去。

    【详细】
    13499140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