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酋长影评

139161614
  • 王贤
    2007/11/16 19:17:19
    《父子》与《当幸福来敲门》
     昨天看了由郭富城主演的《父子》,也不知道怎么的,马上就想起了前阵子看的美国励志片《当幸福来敲门》。也许是两个片子中都有父子这个关键词吧!但是两者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首先是故事性质上,《当幸福来敲门》是典型的励志喜剧片,全剧的过程虽然有不少曲折艰苦,但我们是感动,而这也是为了最后结局的成功做铺垫和反衬,越是艰苦到
     昨天看了由郭富城主演的《父子》,也不知道怎么的,马上就想起了前阵子看的美国励志片《当幸福来敲门》。也许是两个片子中都有父子这个关键词吧!但是两者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首先是故事性质上,《当幸福来敲门》是典型的励志喜剧片,全剧的过程虽然有不少曲折艰苦,但我们是感动,而这也是为了最后结局的成功做铺垫和反衬,越是艰苦到最后就越是感人至深,说白了就是要达到拍片的基本目的。而《父子》看下来一直是很压抑的。因为它是一个生活化的悲剧。随着故事的一步步推进,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光亮与希望。
        我个人觉得《父子》是部人性的悲剧。主人公周长胜在面临失业与饥饿时,选择了偷窃,而且是让他的儿子去偷。这是怎么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啊!依我看,周长胜是一个典型的平庸小人物,尤其是最后他没有勇气自杀。而他在片子中表现出来的好的方面(真的屈指可数)其实是固有人性的体现。但是我们在看完片子后对主人公并没有多少恨,至少我个人感觉是这样的。这深深地表现出了导演在处理情节故事手法上的高超。其实导演谭家明将我们的这种恨暗藏在了平凡而又真实的悲剧里。因为电影在叙事上生活化痕迹浓郁,这是缺点也是制胜点。缺点来说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它不能绝对地将平白的生活置于大众眼前。制胜点,正是因为其生活化,所以真实。我个人感觉《父子》很有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味道。我不说它像散文主要是因为它有点深度——作为电影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华语电影。
       《父子》中无法掩饰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真实与残酷,而在面临这种境况下人做出的选择与行动。我们对于主人公的恨基本上都转换为对生活沉重的嗟叹与无奈,以及对故事任务遭遇的同情。
        再看看《当幸福来敲门》,它是很典型的好莱坞励志电影,我个人认为可以与《阿甘正传》相媲美。与《父子》相对照,取材同样的生活化,所以显得真切朴实。但是,电影表现出来的味道却截然不同——《父子》的浓重压抑气氛使我们感到社会生活的残酷和对幸福追求的艰难;《当幸福来敲门》的氛围则宽松多——这在侧面反映出了中美两国不一样的社会风貌。《当幸福来敲门》的人物在面临生活困苦时可以依赖社会救济,而我们的《父子》呢?偷窃真的可以说是很下策。当然这和两个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不同有很大关系,克里斯·加德纳聪明勤奋,有对幸福和理想的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周长胜则嗜赌成性,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出手打人,还欠了高利贷。这点上可以说周长胜要学学克里斯·加德纳的“自助者天助”的道理,虽然这是在看好电影后的题外话。
        另外,本人觉得这两部影片在命名上很有意思。《当幸福来敲门》英文原名叫《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我想第一个(也许是中国人)也是最为关键的被这部电影感动的人是翻译这部影片的人。一般人都只是照着字面意思翻译的,况且影片中也提到了不少“追求幸福”的字眼。能如此准确且诗意得翻译出这个片名的实在是好呢不容易!这让我在赞叹影片时也不得不佩服译者的高水平。《父子》的命名多少有点牵强,感觉影片主要在表现的是周长胜一个人,虽然儿子BOY的出镜时间和周长胜差不多。而它的英文名是《After This Our Exile》,个人感觉好很多。Exile的常用义是“放逐,流放”。很有韵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两部电影
    【详细】
    12401476
  • 达达主义
    2022/5/29 14:12:04
    别人家孩子 自由生长

    电视发展史在20世纪末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重大时期 -

    1 Broadcast公共台主导时代,这个时期的剧集是婴儿配方奶粉,讲求的是公式化的制作成分,从角色到设定都尽量保持固定,并且干净纯良岁月静好,这样吃完晚饭打开电视的普罗大众很容易理解剧集的概念,就算断了几集甚至几季都毫无障碍地继续看下去,这个时代的喜剧,

    电视发展史在20世纪末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重大时期 -

    1 Broadcast公共台主导时代,这个时期的剧集是婴儿配方奶粉,讲求的是公式化的制作成分,从角色到设定都尽量保持固定,并且干净纯良岁月静好,这样吃完晚饭打开电视的普罗大众很容易理解剧集的概念,就算断了几集甚至几季都毫无障碍地继续看下去,这个时代的喜剧,如地铁一般承载无数情节撑起动辄22集一季5季6季起跳的巨大体量,但是角色从第一集到第100集庆典都是一模一样,童叟无欺地实现随便看过某一集观众的期待

    2 Cable百花齐放时代,开始撕去糖衣,以先驱HBO为榜样,it's not TV,it's HBO,压缩剧集的体量,找或惊世骇俗或沁人心脾或一鸣惊人的故事,各个都是冲着自家Cable TV的顶梁柱的野心展开制作的细节,悬念的铺陈,角色的转变,谋求过目不忘周周追踪的忠实粉丝,一开始就停不下来如果不知道这个角色后来怎么样了就会抓心挠肝的观众群

    3 流媒体爆炸时代,剧集变成易耗消费品,概念为王,三两句话展开就知道好吃好喝在哪,风格为先,要吸到睛抓到feel上到头才算厉害的作品,给创作者解开束缚,自由挥洒,观众点的是这个人的台,一口气看完的也是这个人的戏,把标签最大化

    说是三个时代,但是其实面对的观众在同个时空一直存在,口味也不断游移,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Donald Glover亮相于Broadcast时代,携手FX在Cable时代成长跨越到流媒体时代,像他这样的优等生,不随波逐流追逐时代的潮流,而是采每个时代的精华,不断完成个人和作品的演化:

    Broadcast的精髓是什么?是观众对于确定性的需求。不同于传统剧集用永恒不变角色来保证确定性的当年作品,Glover在Atlanta把角色的社会属性定格,Paper Boi三季走来职业状态一直处于一个cult届已爆红主流无人知的状态,在Paper Boi,Darius和Earn三人组外加Vannessa的身上更显著不能磨灭的是Atlanta-ness,深刻在皮肤且根植于n代人浇灌出来的南方黑人身份 —— 于是玄妙地构造了一个从哪集开始看都不耽误的一种确定性 —— 就算巡游整个欧洲,仍然可以强烈觉察四个主角的黑人身份和London,和Milan,和Paris的黑人是完全不同的,走到哪里都是Atlanta的,俨然是Atlanta的就是世界的高级感

    Cable时代的奥义,是角色的成长,所谓Character Arc,弧光一样展开的立体角色。这也是Glover在Atlanta里面做得最精妙最玄学的地方,貌似每一季几个主角都是在挣扎同样的事情,但是把时间轴拉开到三季就发现,每个人的Arc不仅显著,而且颇有禅意。最为普世,务实,面临鸡毛蒜皮却也认真付出的Earn,第一季学着如何放下自我,融入世界,努力生存而力有不逮,第二季没有了生存之虞,开始不断处理价值观的认知和现实的落差,自己的信仰体系和他人的巨大差异如何共存,落在保住工作失去爱人的不可兼得,到了第三季,貌似终于纯熟而靠谱,什么荒谬的危机都能在陌生的环境里面解决之后,却成为了一个旁观者,Al不要什么吗?Van真的还好吗?自我还重要吗?心安理得接下同名同姓的人的包裹,是扩宽了自我的认知,还是彻底放弃了自我呢?很妙的地方是,出场时间不长的Vannessa,是Earn的三季心路历程的一体两面,从生存的挣扎,到与亲密关系的相处,到第三季梦游一般寻找自我到高潮,貌似是成长路程上的另一种选择,与Earn之路松散而细密地互文。Paper Boi Al也从第一季的面临自己的沮丧,第二季面临自己的恐惧,到这季无意识间发掘出潜意识里的自己。参不透的,起点出奇的高的Darius小哥,也在三季的过程中越来越入世,每一季都会提到自己的Nigia身份,抑或奇妙的哲理,是从第一季的毫不在乎,到第二季的个人爱好,再到这一季的民族瑰宝和族群利益,越来越具像化

    而流媒体给到Donald Glover的自由,更是挥洒得如同第三季第二集的黑人假艺术家,颜色甩满画布,组合放肆随机。进入第三季的Atlanta真的已经摆脱了FX Cable的身份,而是重新以一个流媒体时代HULU/FX最亮的星般闪耀来存在。完全打破传统的剧集排布,穿插若有似无主线剧情中的黑人社会小作文之外,只要定格下来的镜头和配乐都有种质问观众“不飞一个吗”的迷幻感。笔者未能飞起来看这一季非常遗憾

    Atlanta看似草根的背景设定,其实灌注的是Donald Glover NYU正统剧本写作训练的精华 —— 最典型的呈现是我个人本季最爱的第八集Alfred梦母,从拍摄的复杂度上相比流媒体时代的美剧,堪称极简,但是层层细节铺垫和展开的节奏堪称笔上的特技,以最寻常的门与门,灯与灭,夜与日的日常切换,传递迷幻与现实的落差,但距离却如同钢索一般远观一眨眼就错过但近看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让观众也有微微眩晕的体感,用一个名字唤醒回到现实,实在是写作功力非常扎实

    Donald Glover在Atlanta里面真的完全展现了他别人家孩子的功力,眼看貌似和大街上任何一个兄弟一样废柴,但是举手投足之间就四两拨千斤地谈普通人只能用脏话表达的议题,在作品之外,还完全在社交网络上不留痕迹——别人家的孩子,自由生长,但废柴的我们,学不会

    【详细】
    144292446
  • 梦里诗书
    2014/10/29 17:23:50
    蝉声虽响 奈何乱
    文/梦里诗书
      
      根据真实校园性侵事件改编,电影伊始实对《不能说的夏天》有着一同韩国《熔炉》那般的期待,但见其成片一面是剧情人物塑造的乏善可陈,另一面过多不恰当的旁枝末节,使人更难明其主线,《不能说的夏天》原名取意噤若寒蝉的《寒蝉》,只是这蝉声虽响,奈何凌乱。
      
      
      
      这是部有着鲜明台湾气息的电影,固有的清新化运用在电影中是一种得
    文/梦里诗书
      
      根据真实校园性侵事件改编,电影伊始实对《不能说的夏天》有着一同韩国《熔炉》那般的期待,但见其成片一面是剧情人物塑造的乏善可陈,另一面过多不恰当的旁枝末节,使人更难明其主线,《不能说的夏天》原名取意噤若寒蝉的《寒蝉》,只是这蝉声虽响,奈何凌乱。
      
      
      
      这是部有着鲜明台湾气息的电影,固有的清新化运用在电影中是一种得体的柔美,这次的郭采洁也一改《小时代》中顾里那女强人的面貌,渴望独立却又性格软弱遭受性侵女孩白白的形象,亦然演绎的入目三分,风格与剧情在电影中做到了绝对的契合,但在剧情人物的塑造上电影却是苍白的,这种苍白感并非源于剧情的缺陷,相反白白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般真的爱上了戴立忍饰演对其强暴的李教授,这是其有别于同类型电影的独到,也是其最能动人心弦的深思,电影人物剧情的苍白实在于导演渴望将每一位演员的人物塑造上都做到面面俱到,用一部电影的时长妄倾诉所有群像人物的故事,反而忽略了白白这一核心人物她的内心演化,电影在其深层次探寻上是缺失的,人物情感终还是浮于了表象。
      
      
      
      《不能说的夏天》有着太过浓重的野心,却未能有其相称的能力,电影从一开始就并不仅仅只是希望给人以单一事件的感动,而是寄予呈现台湾整个社会的诟病,从开篇的拆迁事件,到台北学运运动的侧面穿插,在到美丽湾运动,这些与主线剧情实并未有绝对的必要性关联,而这些辅线的穿插还采用了跳跃性发展,这使电影在后半部分走向了迷失,对政府不公抗争的元素绝非不好,他们都能使电影如同蝉鸣般发出强大的声音,但过多且不合理的运用使这蝉声变的杂乱无序,未能给人以循序渐进的观感,使其本应是巨浪的剧情冲击化作了波澜不惊。
      
      
      这是一部同《熔炉》极为相似的电影,在电影的最后,恶者都未能接受法律的严惩,只是前者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引发了整个韩国社会的反思,而《不能说的夏天》却甚还未能讲好一个故事,两者的差别自不言而喻。(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详细】
    7170882
  • Magic
    2018/4/21 20:17:55
    单视角YY

    《红雀》一场单一视角的YY!一位半路出家的俄罗斯特工被美利坚合众国强大的国家魅力所折服而被策反的故事。其实故事整体的完整度很高,大表姐的表演也很是出彩,不过故事整体太过平庸、不够精彩,所谓的悬疑感营造基本一开始就垮了,结局的反转早在意料之中。再怎么强行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都是可以的,但这种强行丑化别国,彰显美国自身魅力的价值观真心接受不了!5分!ps:大表姐这个级别的演员在这片里的尺度也是够

    《红雀》一场单一视角的YY!一位半路出家的俄罗斯特工被美利坚合众国强大的国家魅力所折服而被策反的故事。其实故事整体的完整度很高,大表姐的表演也很是出彩,不过故事整体太过平庸、不够精彩,所谓的悬疑感营造基本一开始就垮了,结局的反转早在意料之中。再怎么强行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都是可以的,但这种强行丑化别国,彰显美国自身魅力的价值观真心接受不了!5分!ps:大表姐这个级别的演员在这片里的尺度也是够拼的了!

    【详细】
    9310208
  • momo
    2022/10/22 21:17:57
    The summer I turned pretty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集真的让我想重开到一个可以让我肆意挥霍青春感情并有着阳光 、海滩 、小酒的地方。 看到第三集突然想起朋友曾推给我过这部剧, 抱着她曾经剧透给我的情节看了下去。整部剧最喜欢两位妈妈的友情(有可能是姬情吗)和女性互助的地方 唯一让我有感情起伏的地方是结局大家都...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一集真的让我想重开到一个可以让我肆意挥霍青春感情并有着阳光 、海滩 、小酒的地方。 看到第三集突然想起朋友曾推给我过这部剧, 抱着她曾经剧透给我的情节看了下去。整部剧最喜欢两位妈妈的友情(有可能是姬情吗)和女性互助的地方 唯一让我有感情起伏的地方是结局大家都...  (展开)
    【详细】
    14719255
  • 哎一古
    2018/11/1 6:46:20
    弃了

    看到30集,高开低走,越看剧情越尬,完全演成了圣母,外甥女个个似亲女儿,看完觉得这世界真美好!!!演技完全没问题,编剧背锅吧!文革完全撼动不了主角的光环,各种开外挂!我满心期待的这些老戏骨都被这剧情毁了??觉得这剧很大一个毛病就是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讲不透,跨度从刚刚建国一直到改革开放,演员年龄跨度大都不是问题,你怕观众跳戏我也各种理解。公司合营都算你讲的最细致的一部分了,你怕不过审不怎么讲

    看到30集,高开低走,越看剧情越尬,完全演成了圣母,外甥女个个似亲女儿,看完觉得这世界真美好!!!演技完全没问题,编剧背锅吧!文革完全撼动不了主角的光环,各种开外挂!我满心期待的这些老戏骨都被这剧情毁了??觉得这剧很大一个毛病就是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讲不透,跨度从刚刚建国一直到改革开放,演员年龄跨度大都不是问题,你怕观众跳戏我也各种理解。公司合营都算你讲的最细致的一部分了,你怕不过审不怎么讲文革我也理解,到了改革开放你总可以细说了吧!好吗,主题就放在孩子搞对象身上了!大女儿去了趟南方没有激发做生意的欲望,突然就想出国了?请问被激发的灵感来自哪里?超市这么时髦的词汇老爷子张口就来,你不给人努力学习几个镜头?编剧你也是可以具体讲讲人家扩大生产的具体过程的吧!可以理解你想塑造一个在任何时代都坚毅勇敢的女人,那你就专注一点深挖呀!就像写作文一样,每个段落单看都好,但拼在一起怎么就那么别扭呢,我的创作水平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编剧的各种痛苦,编好剧不易啊,但是这剧看到现在越看越别扭,弃剧了

    看着这剧分数从8.1到7.9,我觉得我是尽力了

    【详细】
    9735481
  • Ms Sunday
    2022/10/28 14:34:25
    这个世界会好吗?——《医院5日》和《麻醉风暴1&2》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机缘巧合,最近连看了三部医疗剧。 《医院五日》是今年的美剧: 另外两部是有些年份的台剧,还是一个系列的: 年份不同,国家不同,但由于都在讲医疗工作者,莫名有了一致的内核——对医疗制度国家相关体系,以及人性的拷问。 看完以后,不由得想问一个已经被无数人问过的问题...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机缘巧合,最近连看了三部医疗剧。 《医院五日》是今年的美剧: 另外两部是有些年份的台剧,还是一个系列的: 年份不同,国家不同,但由于都在讲医疗工作者,莫名有了一致的内核——对医疗制度国家相关体系,以及人性的拷问。 看完以后,不由得想问一个已经被无数人问过的问题...  (展开)
    【详细】
    14737254
  • Kill tcyxzmy
    2018/11/15 21:18:45
    何谓、何为另一边:《风的另一边》的新电影空间解析尝试(2)

    承接第一篇三天前的影评,笔者将接着逐步分析每一段落的视听语言与结构,今天着重分析正片开始(即拍摄浴场蒸汽裸女场景)到汉纳福德生日趴体场景之前的大约20分钟左右的内容。

    正片开场的第一个镜头,由场记板打板之后即立刻开始进入的浴场裸女片中片场景,

    承接第一篇三天前的影评,笔者将接着逐步分析每一段落的视听语言与结构,今天着重分析正片开始(即拍摄浴场蒸汽裸女场景)到汉纳福德生日趴体场景之前的大约20分钟左右的内容。

    正片开场的第一个镜头,由场记板打板之后即立刻开始进入的浴场裸女片中片场景,通过奥佳柯达手上的一根电话线通感连接到了之后诸多的场景,如坐满假女人模特的所谓“裸女”车厢、奥佳柯达驾驶敞篷车时接受到汉纳福德另一个敞篷车时空里的话筒语音等。本片中假人模型的设置颇具匠心(此后很多分析中笔者还会提到),实则上也正是体现了本片反复体现强调、无时不在的影像晶体概念即两极之间的相互对比和相互映射——如此看来,自然而言所谓车厢中的一言不发的“假人”对应的是所谓浴场片中片场景中那些镜头中反复鬼畜式地抖动大奶头和屁股说笑嬉戏的“真人”裸女,配合着扇拍肉体发出的啪啪声了;同时,与“真人”裸女一系列特写镜头对应的是大量的奥佳柯达正面镜头或反身面对镜头时面部尤其是眼睛特写镜头,两系列镜头交叉剪辑的运动-影像突出了奥佳柯达镜头组相对于裸女镜头组的置身事外式的“观察”性感知,使得这些镜头在时间上相互隔离、对立又有机统一起来;而最后一个快速推镜奥佳柯达眼睛的特写亦可代表拍摄者/摄像机与被拍摄客体之间的直接交互,同样可起到类似上篇影评中所提到的所谓摄像机“客体拟人化”的作用,甚至使得拍摄者/摄像机与奥佳柯达双方的功能与角色发生潜在的互相转化(有关所谓进一步的一系列“时间-影像”语言分析,由于本系列影评的篇幅所限,笔者已无意再具体重复性地探讨或验证德勒兹或其他人的相应理论;但是要说明的是,作为一部素材与分镜头剪辑设计完成于德勒兹电影两卷本前十几年的未竟作,威尔斯作为影史第一巨人的地位在野心与成就上于《风的另一边》这样的作品中完全地体现出来,天才和直觉与未来的哲学理性并驾齐驱,如此驾驭影像与惊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电影艺术史属实罕见,以至于《风》的艺术高度甚至可令过去所有的传统六大艺术中的佼佼代表作们为之汗颜)

    拍摄片中片的场景结束,一组推拉镜头拍摄片场众人离开片场的蒙太奇颇具古典学院风范,从这里开始属于本片的所谓“现实”层正式浮出水面(具体层次结构容后具体分析),之后绝大多数影像素材都是此类使人误解其功能的所谓“伪记录”风格或者手法,但事实上本片诸多设置如前文所述,仅仅是完全出于凸显"另一边"与“这一边”共存、对比与交互的晶体概念(而且是多类型的各种复杂晶体),这几乎在过去近百年影史发展中是绝无仅有的。笔者曾在过去撰写的未完成论文《 电影创作作为视觉艺术的未来探讨(4)》里试图探讨所谓“电影的潜力”究竟是否存在以及如果存在会存在在哪里的问题,而在如今尘封出土的《风在另一边》中,威尔斯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某种与后来德勒兹理论共鸣的启示与答案,那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法打破、连接不同时空/物质/对象的限制,通过各种类型的联系连接起电影的“这一边”与“另一边”,正所谓戈达尔《电影史》中所说的诸如“真正的电影是那些看不见的电影”以及“电影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艺术,而是一个谜”之类的理论,即要挖掘今天电影的潜力,就要将电影从所谓“扁平化”的表面系统结构和偏见理念里解放出来,使得电影向纵向深度发展起来,摆脱牛顿式的“绝对时间”和浮于感官的唯心认知(而电影的扁平化是从哪里来的?无非就是那些一百多年来轻视或歪曲电影艺术、将电影艺术始终置于低等下行艺术范畴,命令电影只能追随甚至拙劣模仿其他艺术的人群人云亦云而来)

    具体看看威尔斯是怎么做的:破天荒地联系起了电影创作到完成涉及到的每一方每一个人(或拟人化),从而完成了多面棱镜或晶体——片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剪辑师、影片代理商发行商、摄像记者、媒体记者、电影学生、影迷/仰慕者、传记作者/影评人、化妆师、导演助手,乃至单独后期进一步从“现实”层分支出的制片人与投资方的交流……等等,在后面片中人物还会更多更复杂,而这种复杂更体现在各色人物作为多面棱镜/晶体有了极其复杂交叉的互相交互(全片在“现实”层几乎贯彻始终),这种交叉交互可以说要远比过去任何艺术体裁中体现出的交互都要复杂,原因就在于摄影机与诸多方面/人物的高度结合化与摄影机彻底拟人化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这是在过去其他任何艺术中不可能做得到的,因为它们没有摄影机,更不用提摄影机的独立成角与自主拟人化)。至于在如此复杂的各个人物/棱镜互相交互时,随着各色似是而非的文本逻辑下的言语交流,潜在在影像表面之下(或者之上)的神秘内容慢慢地开始多方面显现出来——直至到了汉纳福德的敞篷车上,一组1970年拍摄的“伪记录”采访素材,第一时空的录音师打开了录音设备并把麦克风伸向了摄影机,伴随着紧接着切出来的镜头影像“汉纳福德先生,是镜头视角在反映现实吗?还是现实在反映镜头视角?” 来直接点明本片想要探讨和表现的核心,即棱镜晶体与时间晶体影像。镜头首先切给了1970年时空的采访演员,然后立刻切向了几年后补拍重拍的另一时空的这组场景,汉纳福德在另一个时空里背对摄影机、手夹雪茄开车的镜头……

    最后,时间晶体影像随着约翰戴尔在黑夜高速公路上骑着摩托车追到了奥佳柯达的身边形成了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视听逻辑循环,此时制片人不出意外地受到了投资方的质问:没有剧本?代表了多少年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当中那种牛顿式的、要求所谓“绝对精确”的伪科学时间理论又一次占据了上风,从而总结了前23分钟内片中的所有内容;随即奥佳柯达无视了约翰戴尔献上的娃娃继续向黑夜深处走去,约翰戴尔进入了新一轮追逐的轮回,而制片人只收获了投资方一句“浪费时间”的背影。

    (未完待续)

    2018.11.15 自決

    【详细】
  • 97633097
  • 大脑喯儿念
    2014/4/28 11:50:37
    小吐一下槽
    看豆瓣上骂声遍野,我也就放心了。
    这部电影从情节逻辑的荒诞,到人物台词的离奇,都不及富春山居图。
    至少我可以带着吐槽的欢快心情从头看到尾。
    明朝的将士瞬间变身滑雪健将穿越到现代。
    曼陀罗花开的时候,我看到了成片的百合,你以为你是在拍金粉世家吗?
    兰桂坊的陪酒小姐家里有雪茄有名刀,却没钱给在养老院的妈妈交住院费。
    明朝穿越来的人还知道瓦斯和沼气能爆炸……世界科学史
    看豆瓣上骂声遍野,我也就放心了。
    这部电影从情节逻辑的荒诞,到人物台词的离奇,都不及富春山居图。
    至少我可以带着吐槽的欢快心情从头看到尾。
    明朝的将士瞬间变身滑雪健将穿越到现代。
    曼陀罗花开的时候,我看到了成片的百合,你以为你是在拍金粉世家吗?
    兰桂坊的陪酒小姐家里有雪茄有名刀,却没钱给在养老院的妈妈交住院费。
    明朝穿越来的人还知道瓦斯和沼气能爆炸……世界科学史都要改写了好伐~
    诸如此类还有好多。

    故事的设定其实还不错,但是讲述得太过零碎,不必要的情节也过多。
    我原先不知道有下部,电影演到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扛不住这么多尿点,刚要遛出去上wc,影院收垃圾的老大爷说,还一分钟就完事了。我正想,这电影节奏还算对得起观众,没浪费我太多时间,结果屏幕上出现待续的字样,还有下部啊,坑娘啊,崩了……
    最后老公表示,下部在家里看吧。
    【详细】
    6650396
  • huim9001
    2017/1/14 15:29:31
    好剧被一女人看不下去了
    林琴,演技一般,长相瘦得吓人不要紧,还偏要装嫩,实在看不下去,简直不能忍,就一个人看不下一部剧的,看了几集就跳到最后一集看结局了

    再前面的二女日特务被调查局一堆人拿机枪什么的堵住了还被都逃了真是无语,把调查局演得太sb了,对方还是才毕业的特务,当然,这个可以忍受,这就打死了后面怎么进行
    林琴,演技一般,长相瘦得吓人不要紧,还偏要装嫩,实在看不下去,简直不能忍,就一个人看不下一部剧的,看了几集就跳到最后一集看结局了

    再前面的二女日特务被调查局一堆人拿机枪什么的堵住了还被都逃了真是无语,把调查局演得太sb了,对方还是才毕业的特务,当然,这个可以忍受,这就打死了后面怎么进行
    【详细】
    8291150
  • 大嘴王小二
    2019/10/23 11:04:58
    真实案件改编,残害11人却被无罪释放,《暗数杀人》太让人绝望了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中,韩国绝对居于前列。

    尚未破案的,它敢拍,比如《杀人回忆》。

    因为影片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关注,使得这个案件一直没有被放弃。终于在前不久,警方宣布,凶手确认。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中,韩国绝对居于前列。

    尚未破案的,它敢拍,比如《杀人回忆》。

    因为影片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关注,使得这个案件一直没有被放弃。终于在前不久,警方宣布,凶手确认。

    10593323
  • Doublebitch
    2018/12/7 20:27:48
    感谢温子仁,为我们创造这场瑰丽梦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提到温子仁,你会想到什么?是逼仄的房间内,一个男人用锯子锯断了自己的小腿;是让人惊悚到汗毛直立的木偶墙;是挖坑无数的招魂夫妇……无论如何,温子仁都是我们提及恐怖片时无法避开的名字,从耗时18天、成本120万的《电锯惊魂》开始,温子仁逐渐一步一个脚印的,将自己的名...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提到温子仁,你会想到什么?是逼仄的房间内,一个男人用锯子锯断了自己的小腿;是让人惊悚到汗毛直立的木偶墙;是挖坑无数的招魂夫妇……无论如何,温子仁都是我们提及恐怖片时无法避开的名字,从耗时18天、成本120万的《电锯惊魂》开始,温子仁逐渐一步一个脚印的,将自己的名...  (展开)
    【详细】
    9807255
  • 天行健
    2018/4/13 23:52:26
    众神逃离

    开心的看到了《米花之味》的路演。还未正式在电影院上映,已经耳闻其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的电影终于不用再自黑。云南的很多地方,真的很适合拍成影片。背景不用调光,民俗比较独特,中国影片走向世界,不一定非得抹黑自己,展示原初的中国。作为有幸观影的我来说,及时写下我一点点思考。影片女人开着车,在一望无际大农田上驰骋,车轮渐起一阵烟尘。那时我知道,这影片讲的现代工业社会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冲击。我曾经谈过

    开心的看到了《米花之味》的路演。还未正式在电影院上映,已经耳闻其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的电影终于不用再自黑。云南的很多地方,真的很适合拍成影片。背景不用调光,民俗比较独特,中国影片走向世界,不一定非得抹黑自己,展示原初的中国。作为有幸观影的我来说,及时写下我一点点思考。影片女人开着车,在一望无际大农田上驰骋,车轮渐起一阵烟尘。那时我知道,这影片讲的现代工业社会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冲击。我曾经谈过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一座座空城问题。而此片,讲的是信仰。工业化看似驱魅,实际是打破一切信仰后人无畏无惧的可怕 。我百度了一下临沧,有傣族,有佤族,他们要么信佛教,要么信基督教,要么信原始宗教。人一旦无所敬畏,就会胆大包天,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是可怕的。他们的信仰变成了金钱,一切皆以利益为转移。甚至影响到下一代,小女孩去寺庙偷钱花,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现代人太急功近利了,因此不能明辨哪些是应该得到的,哪些是偏得的。人是渺小的,他自己可以跳出种群世俗的怪圈,跳不出自己命运的怪圈。一旦出了问题,有想临时抱佛脚。神灵已经被工业文明吓跑,被附体的老太婆说“我不知道你们往土地里放了些什么,米酒和米花的味道都不对了。”结尾的山洞寻佛,那墙壁上的影子,好似穿越千年的笔画,几千年来我们祖祖辈辈不就是这样虔诚地活过来的吗?那舞蹈是沟通天人的舞,刹那间有光。影片看到女主角跳舞那段我是很感动的,那墙壁上的影子和音乐,唤起共鸣,人性本来是恶的,唯有神性让我们高尚。影片仅提出社会弊端问题,从传播的角度,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片方做到了。但却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学术也一直争论不休。我曾经焦虑地问过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从哲学层面上,人类在火山爆发之前可以做些什么?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毙吗?张教授说了很多,我讲之概括为做好自己。

    【详细】
    9294767
  • 里托·贝森
    2018/2/23 16:35:03
    女孩向的动画片
    带女儿看了这部动画片。故事说的是成为公主后的紫悦正在为筹办晚会紧张时,小马利亚遭遇风暴大王袭击,几位公主被困,小马利亚国民被俘,只有紫悦跟几位朋友逃脱。他们齐心协力,找来救兵,一起战胜了风暴大王,拯救了小马利亚,最后还成功举办了晚会。 这是一部女孩向的动画片...  (展开)
    带女儿看了这部动画片。故事说的是成为公主后的紫悦正在为筹办晚会紧张时,小马利亚遭遇风暴大王袭击,几位公主被困,小马利亚国民被俘,只有紫悦跟几位朋友逃脱。他们齐心协力,找来救兵,一起战胜了风暴大王,拯救了小马利亚,最后还成功举办了晚会。 这是一部女孩向的动画片...  (展开)
    【详细】
    917621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