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11085
  • 欢愉
    2015/3/12 3:54:52
    跟崔健说再见
    看了以后特别悲伤,不是因为电影拍的多煽情,是觉得崔健的时代终于还是过去了。他们那个时代结束了,连同窦唯、张楚、何勇、高旗、唐朝、黑豹、罗琦统统的结束了,尽管有时候还能在音乐节或者电视上看到他们,费劲儿的跳着唱着老歌,试图把他们那个年代拽回来,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属于他们的年代终结了。
    知道崔健拍电影一点也不意外,倒觉得他怎么这么晚才想起来触电,可能终于感到寂寞了吧。
    第一次遇到崔健是在
    看了以后特别悲伤,不是因为电影拍的多煽情,是觉得崔健的时代终于还是过去了。他们那个时代结束了,连同窦唯、张楚、何勇、高旗、唐朝、黑豹、罗琦统统的结束了,尽管有时候还能在音乐节或者电视上看到他们,费劲儿的跳着唱着老歌,试图把他们那个年代拽回来,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属于他们的年代终结了。
    知道崔健拍电影一点也不意外,倒觉得他怎么这么晚才想起来触电,可能终于感到寂寞了吧。
    第一次遇到崔健是在愚公移山,当时一转身,崔健就站在身后,近到差点就撞在他身上了。这竟然就是那个让我激动的整宿睡不着觉的摇滚乐教父,竟然就近在咫尺的戳在那儿。当时他带了一个鸭舌帽,帽子压的特别低,但是因为他脸大嘴唇厚,所以还是很容易认出来,他一脸严肃的站在那儿看演出,我擦,特别的酷!即使一动不动的站在那儿,气场也已经把周围全都盖住,整个场地好像就他一个人。这个人在30年前就是火把,是旗帜,是时尚,是斗士。即使在我上了大学以后再看他们当年演出的视频也仍然觉得他特别酷,音乐酷,歌词酷,衣服酷、台风酷,发型也酷。尤其发型,以至于到后来,在401遇到了一个哥们,那哥们留的发型和视频里崔健的发型一摸一样,我就因为这个原因对那哥们特别有好感。那时候天天在宿舍抱着吉他唱《花房姑娘》和《假行僧》,唱来唱去不是味儿,怎么也唱不出来那劲儿,然后就再也不敢唱他的歌,因为崔健的歌只有崔健能唱,而崔健只有一个。
    再看见崔健,是在一个音乐节上,那次他一点儿也不酷。崔健最后一个上场,在台上唱了他的新歌,但是词儿和调子都显得特别老,跟前面五光十色的乐队比起来毫无生气。尽管他特别卖力的跳,但看起来更像公园里合唱队的大爷在跳秧歌。台下起哄不断嘘声一片,我也悄悄离场了,与其说失望,不如说不忍。崔健还是30年前那个崔健,但他好像停在了30年前,在那个时尚喧闹的舞台上,他成了一个异类。那天晚上,崔健一下子变老了。
    之后再也没听到过关于崔健的消息,倒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唱他的歌,好像他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影子,一个符号,一个传说。就在我以为他已经开始着手安度晚年的时候,忽然来了这么一部《蓝色骨头》,不禁暗伸大指,真不愧是崔健。电影讲的是时代的更替,拍的不怎么样,缺点挺多,基本不及格,老套的剧情,扁平的人物,还有断篇儿的故事(《Birdman》也有这个问题,这是我不推崇《Birdman》的原因之一)。电影主角是一个80后,身上贴满了他所理解的新时代标签,时尚、叛逆、自我,还有他所希望的正直、聪明、勤奋,最后的结果是这些标签证明了他的不理解,就是因为他不理解,所以才煞费苦心的贴标签。尽管努力的理解,努力的讲述,努力的追赶,电影里的新时代看起来还是一点也不实在。最大的亮点出现在电影的后半部分,主角说了一句:“她是我现实中的虚幻”,画面忽然一下就变成了光怪陆离的蓝色调,人物场景都呈现出现实中的反色,如梦如幻,充满了迷幻的实验色彩,既符合片名又有足够的视觉冲击,看到这儿,我终于欣慰,这才像个艺术电影,崔健其实并不陈旧,他也是一个很前卫的人。不过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家里电视的逻辑板在那个时候恰到好处的短路了。
    崔健一直想弄明白,却一直没弄明白,可能永远也不能明白,好像是一个太平天下的将军,找不着他的战场和士兵,这个年代已经很难造就英雄,也再不会出现他这样伟大的斗士。有一次跟老婆聊香港电影,问题是:香港电影为什么没了味道?结论是:现代都市里泡大的人已经再没可能诠释江湖。原来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时代也结束了。
    今天看周老师问“还有几人能安坐欣赏”,说的是评弹。我虽然不了解评弹,但喜欢王玥波的评书,评书可能没评弹雅致,但也是传统曲艺,多少有相似之处,也是毫无视觉刺激的表演,全凭一张嘴。有一次他讲《大隋唐》,竟然使了一个长达50分钟的超长贯口,而且居然全部合辙押韵,实在太牛逼了。王玥波30块钱的票价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涨过,现在场场满座;丰台体育中心游泳馆的更衣室是一个特别有北京味儿的地方,大伙儿出来进去“老张老李”的打招呼一如20年前,最棒的是看门大爷每天用半导体大声的放京剧。有一次半导体里正好放《三家店》,我旁边换衣服的一个小孩竟然跟着哼起来,几乎字正腔圆;单位退休的老师上个月还在感慨毕生科研成果后继无人,这个月就有个女孩来主动接班,老师每每传道都细心备至。
    所以,其实不用太悲观,好东西肯定有人要,坏东西早晚让人扔,一伙儿人走了,一伙儿人来,虽然我也不太明白现在这伙儿人,但总有明白他们的。是时候跟崔健说再见了。


    过去我不知什么是宽阔胸怀
    过去我不知世界有很多奇怪
    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
    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
    过去的所作所为我分不清好坏
    过去的光阴流逝我记不清年代
    我曾经认为简单的事情现在全不明白
    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
    二十多年来我好象只学会了忍耐
    难怪姑娘们总是说我不实实在在
    我强打起精神,从睡梦中醒来
    可醒来才知这个世界变化真叫快
    放眼看那座座高楼如同那稻麦
    看眼前是人的海洋和交通的堵塞
    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
    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越看越奇怪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不明白》崔健
    【详细】
    74062219
  • 爱吃酒酿丸子的
    2018/5/8 21:56:49
    好故事真的很重要

    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更偏爱能讲好故事的那一种。

    本片缺点明显,优点也明显。

    用力过度是现在很多影片都犯的通病,这里我没加“国产”二字,因为这个毛病不是国产片的专利。就如同某种疾病全球都有,只是某一个国家犯病的多了,你就说这是这个国家专有疾病,不贴切。

    在喜剧情节设计方面,大多数想讲故事的导演,总在忧心故事过程中观众太无聊,而“贴心”的去加

    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更偏爱能讲好故事的那一种。

    本片缺点明显,优点也明显。

    用力过度是现在很多影片都犯的通病,这里我没加“国产”二字,因为这个毛病不是国产片的专利。就如同某种疾病全球都有,只是某一个国家犯病的多了,你就说这是这个国家专有疾病,不贴切。

    在喜剧情节设计方面,大多数想讲故事的导演,总在忧心故事过程中观众太无聊,而“贴心”的去加入一些俗套的、充满借鉴意味的、甚至没有道理没有意义,只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情节。这些情节既不能表现人物特点,又不能推动情节发展。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本片即有此病,喜剧部分并不出彩,而且每次观众刚要沉浸于喜剧的时候,又放出一段音乐强行抒情,搞得人不知所云。

    但同时它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除去一些粗枝烂叶以后,留下的整个故事情节,干净、温暖又感人。

    这种情绪是会在电影结束之后,当那些无谓的情节都淡去之后,依然时不时触碰人的心弦,让人在某个午后,突然间涌上心头的温暖。这也是电影的艺术性吧,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能通过电影,看到这世界横向与纵向间其他的人生,我想也会增加生命的厚度。

    后来我又想到,如果换一种形式,假如没有那些喜剧情节呢?

    就只是哥哥带着一个智力有缺陷却十分信任他、爱着他的弟弟,开着车在一路风景的公路上奔行。就只是寻找和得到,就只是不懂付出到感恩生活。

    这辈子我拥有的不多,我拥有的记忆不多,但都给了那个对我笑得甜甜的女孩。我拥有的爱不多,但都给了那个嘴上总是怼我,但我知道是世界上我唯一的哥哥。

    人啊,有时候就只能往前看,因为身后的烟尘太大,眼泪会止不住的。

    【详细】
    9353727
  • 悠然见南山
    2019/7/25 0:48:44
    “女屌丝”的逆袭之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自我感觉是一部挺炸的电影,牵动人心的情节和身临其境的紧张感营造的很好。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不甘于现状有梦想却又无力反抗并且外表胆小怕事的化妆师逆袭成为一名FBI成员,这其中的经历真是让我赞叹不已,仅仅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长却能让我感觉到已经过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自我感觉是一部挺炸的电影,牵动人心的情节和身临其境的紧张感营造的很好。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不甘于现状有梦想却又无力反抗并且外表胆小怕事的化妆师逆袭成为一名FBI成员,这其中的经历真是让我赞叹不已,仅仅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长却能让我感觉到已经过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对...  (展开)
    【详细】
    10335254
  • Ryan
    2023/1/15 8:12:42
    生&死,与许愿星

    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感觉狼其实不是一位赏金猎人:从他强大到不讲道理的武力值(Puss能轻易击败体型和自己差无数级别的巨型石人,却在面对他时完败);他随处可见的身影(三人组在被追杀时欢呼人群中那双充满杀气的红眼睛);说自己见证了Puss的每一次死亡;再加上那标志性的镰刀,以及Puss最后一条性命的暗示,等等等等,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他应该就是类似死神的角色。这时,

    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感觉狼其实不是一位赏金猎人:从他强大到不讲道理的武力值(Puss能轻易击败体型和自己差无数级别的巨型石人,却在面对他时完败);他随处可见的身影(三人组在被追杀时欢呼人群中那双充满杀气的红眼睛);说自己见证了Puss的每一次死亡;再加上那标志性的镰刀,以及Puss最后一条性命的暗示,等等等等,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他应该就是类似死神的角色。这时,虽只是初见端倪,但是已经开始感叹编剧构思的奥妙。果不其然,在黑暗森林,狼也直接给Puss摊牌了,他就是死神本尊。而“死神”只是中文翻译,没听错的话原用词对狼的称呼一直是一个简单的“death”,就是“死亡”这个抽象概念,编剧也跟你摊牌了,“狼”就是把死亡这个抽象概念给具象化了。

    是啊,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Puss——我们都只剩一条命了。稍微不一样的是,从出生那天,我们就只有一条生命。所以其实从我们出生开始,Death就时时刻刻在我们身后悄悄跟着。同样和Puss相同的是,我们也都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生物的天性如此。

    对死亡是恐惧,但是我们不该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就像电影里的Puss,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对死亡的逃避,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苟且偷生?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生命有什么宽度?

    被死亡阴影笼罩的Puss,就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他成为了Pickle——甚至已经放弃了自我,而也在后面被死亡追逐时甚至一度抛下了Dog和Kitty,抛下了友谊与爱情。这大概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吧,我们不应该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就放弃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大胆活着,用友谊与爱情来填满它,用我们生命的质量来印证死神的无能。

    Puss和Desth第一次见面时,因为作为一只猫,拥有9条性命,他忘记了生命的珍贵。这也是Death找上门来的原因:既然你意识不到生命的珍贵,那你跟着死神走向死亡不是理所当然?而影片最后,即便Puss战胜了狼,他也只是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就像“死神”本人所说:你摆脱不了我,我们还会再见面。没有谁能战胜死亡,这是大家最终统一的归宿。EVA:生是死亡的开始,死是现实的延续。生和死或许表面上二元对立,但是二者其实缺一不可,他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任一方失去了另一方就没了任何意义。正是死的存在,才能体现出生的可贵。

    而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Puss前八世的生命,除开他其中几条命的挥霍,他自己又真的满意吗?《荒野生存》最后告诉我们: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只有分享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这是建立在人与人的联系之上的,与他人的connection,与他人的羁绊。Puss前几世的生活看似精彩,是人们公认的侠盗英雄,是家喻户晓的传奇角色,但是他后来也意识到了这并非是真正的幸福。与Dog和Kitty在一起才是。

    说说许愿星。“许愿星”是贯穿全篇的线索,是大家的最终目标,是主线任务的终极奖励。而角色们到最后也都发现了,许愿星或许成了一种执念,这个人为设定的“目标”,它的“意义”全是被人为赋予的。也就是说,在不顾一切狂热追求它的同时,它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意义。而真正的收获是在旅途上的。Pussy终于摆脱了死亡的阴影;Kitty终于找到了那个她可以信任的人,她的得意郎君;知足常乐从没有渴求过许愿星的Dog反而是最明白的,他在旅途上已经收获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友谊;而Goldilocks,也终于突破了A.T.Field 打破了心之壁 成功得以补全(doge),熊人家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亲情。

    人生也是如此,所有的“目标”,都是我们人为赋予的“意义”。对他们的盲目追求,只会迷失自我。真正的收获,都是在前往这个目标的人生路途上。

    电影值得夸奖的地方还有好多…

    但是写不下去了,已经够为难自己这该死的表达能力了…

    真的好喜欢这部电影,在电影院看到Goldilocks一家最后真的热泪盈眶。直接提前预订我的2023年度最佳。

    最后,感觉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拍法真的很高明也很吃香吧,从前几年的《头脑特工队》开始,到杀疯了的《心灵奇旅》…不过这回,在喊了一万年迪士尼皮克斯yyds过后,终于轮到梦工厂站起来了。

    【详细】
    14888213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