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0418
  • あい
    2019/1/21 23:16:46
    生まれ変わるなら 君になりたいな

    标题是很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里的一句,前年听到的,翻译过来是,若能轮回转世,我想成为你啊。

    第一次看到这一句歌词时就胸口闷闷的,但不知道为什么。

    若能轮回转世,我想成为你啊。

    其实“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就是“我想成为你”,“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吧。

    虽然最后女主离开了,但男主其实已经把她的胰脏吃掉啦。每天每天的相处,某种意义上就是逐渐把一个人吃

    标题是很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里的一句,前年听到的,翻译过来是,若能轮回转世,我想成为你啊。

    第一次看到这一句歌词时就胸口闷闷的,但不知道为什么。

    若能轮回转世,我想成为你啊。

    其实“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就是“我想成为你”,“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吧。

    虽然最后女主离开了,但男主其实已经把她的胰脏吃掉啦。每天每天的相处,某种意义上就是逐渐把一个人吃掉的过程吧。

    我之前喜欢过的两个人,都是那种和我很不一样的人,我过去丧丧的,不能说是阴暗但总归是活力不足和热爱逃避吧,脑子里总是悲哀的想法,觉得自己破破烂烂的,总希望有人来爱我来救我,没准儿我就能好好活下去了。他们看上去非常的健全和明朗,像是所谓和我正相反的人吧,我好想变得像他们一样啊,我想把他们的胰脏吃掉

    虽然最终他们并没有来“救”我,我和他们的关系到最后也并不近,始终是孤身一人,可我的确变了,我居然成为那个明朗的可以让一些人笑出来的人了,有人想吃掉我的胰脏了

    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没有绝症,没有拯救,没有少女从天而降带你去吃甜品逛海边看烟花,没有人借给你《小王子》(虽然我有借给一个人《小王子》但他半年都没有看??),但有人淡淡地对你说一些话,陪你做一些事,然后他们从某个时间点开始逐渐不在了,你也往前走了

    不过胰脏我已经吃掉了。

    那些人的一部分会和我一起活下去,明朗的地方也是,温柔的地方也是,哪怕怯懦的地方可能也是

    人生因为某一次相遇染上色彩,我觉得是很传奇很难以想象的事,但似乎又是日常生活中默默发生的事,只不过色彩在不知不觉中浮现以致于你无法分辨和那个人究竟有没有关系,而且那个人后来没有死,只是渐渐消失,不过如此

    电影最后有一段模仿《小王子》的画面,女主在自己的星球种下樱花(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春树吧),用玻璃罩去保护它,照料它,一次又一次地看日落,星球随着花朵的生长变得五彩缤纷,这时男主的星球进入画面,是一个没有色彩的荒芜的星球。男主低下头淡淡地笑,说我不厉害,你说得对,我不过是胆小而已。

    代表女主的死亡的那个画面,和《小王子》中小王子被蛇咬到的那幅插图画得超级像,看到就让我很心痛。是捂住双眼,身体微微后仰的姿势。

    《小王子》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不断相遇和别离的故事,小王子养育玫瑰,离开了玫瑰,遇见狐狸,离开了狐狸,遇到飞行员,终于又离开飞行员。

    小王子准备启程离开狐狸的时候,狐狸说它一定会哭的。小王子可能是觉得愧疚吧,他说这是你的错啊,我本来不想带给你痛苦,是你要我驯服你的。狐狸说是这样的。小王子说你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狐狸说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

    麦子颜色的缘故又是什么呢?

    “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

    别离固然悲哀,我也不想要别离,但我不认为因为有别离,相遇就充斥着悲哀和无意义。有些人觉得女主临死还改变了男主独自一人的生活很过分,我是不这么觉得的。男主其实是选择了改变,远离人和靠近人实际上都会有难过的时候,但他开始试着靠近人去生活。这是他的选择。樱良死了,他会哭,一定会哭。可是他会更喜欢樱花,会喜欢《小王子》,会更多地用触觉而不是数字去感受人的体温。

    那些我们爱过的人,也让我们爱上了更多的事物,即便从生命中消失,也永远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文艺完了想从最近学的东西的角度野蛮分析一下,这个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冷淡回避(甚至有点毒舌)的分裂样男性吸引到热情洋溢的表演型女性的故事了,原著里还没这么明显,动漫版真是做得太夸张了……看到有人说这部和四谎有点像,四谎我没看过,但好像也是分裂样男被表演女“拯救”的故事。甚至疑心霓虹的很多作品的核心是不是都是分裂样被表演型拯救,冰菓也是吧?

    要我说我也挺想被热情洋溢的好看小姐姐喜欢和“拯救”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小姐姐如果不是得了绝症哪有时间和兴趣理阴暗肥宅!可以洗洗睡了

    【不过话是这么说,我想起来我高中时非常喜欢和另一个朋友一起拉着一个很冷淡回避的男孩子玩,觉得他一个人怪寂寞,想让他更敞开一些。我可能就是表演型吧hhhhh

    【详细】
    99101948
  • 老头也玩
    2019/1/7 23:47:58
    《深海越狱》

    美国枪战片。影片选了个特殊的场景。一艘退役的核潜艇,改造成一个法外秘密监狱。由中情局专门用来关押那些危险的却有用途而舍不得杀的囚犯。特工惠勒就是这样的人。被派去卧底,不明不白的蒙受冤枉。被抓来这里还不老实,审讯中夺枪而逃,联合特工小美女凯西和原德国特种部队囚犯马可与他的原上司爱德华打了一场乱仗,最后结果不用说是惠勒胜利,惩治邪恶,洗清冤枉,包养凯西。

    影片中掺杂了一些政治因素。关

    美国枪战片。影片选了个特殊的场景。一艘退役的核潜艇,改造成一个法外秘密监狱。由中情局专门用来关押那些危险的却有用途而舍不得杀的囚犯。特工惠勒就是这样的人。被派去卧底,不明不白的蒙受冤枉。被抓来这里还不老实,审讯中夺枪而逃,联合特工小美女凯西和原德国特种部队囚犯马可与他的原上司爱德华打了一场乱仗,最后结果不用说是惠勒胜利,惩治邪恶,洗清冤枉,包养凯西。

    影片中掺杂了一些政治因素。关塔那摩的丑闻暴露之后,中情局海外监狱都不太保险了。这也是设计这座水上秘密监狱的诱因之一。似乎是专为内讧所建。不知道现实中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姑且当科幻片看吧。

    其实如果编导把背景设成街头黑帮小混混的打斗,也有同样的效果。影片成本会节省许多。

    光是一枪接一枪对射还不过瘾,总要有一些赤手空拳的打斗。无少林寺的拳法,也无职业拳击的套路,全凭力气吃饭。还好在这里没有通常的英雄刀枪不入的邪乎设计,几个正面人物或多或少都受了点伤,也没有了万人敌的气势,一对一也是气喘吁吁。提醒我们英雄也是普通的血肉之躯。

    当然也少不了艳遇。总要有那么一二美女来博取眼球。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想就是这类枪战片已经走向末路。毫无新意。影片情节不重要,打架就是他们的唯一。 很丧气,浪费了我这么多时间。以后要注意看电影也有风险,选择要谨慎。

    本人评分:2.0。

    【详细】
    9880598
  • 做事不能设假设
    2016/9/28 17:33:25
    开挂的阿三007,脑子不够使,车上坐个孩子你还去追击?
    开挂的阿三007,脑子不够使,车上坐个孩子你还去追击? 阿娣提·拉奥·希达里挺耐看的,阿娣提拉奥希达里,1978-10-28出生于印度安得拉邦海得拉巴,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谋杀3 (2013) 》、《伦敦 巴黎 纽约 (2012)》 、《Yeh Saali Zindagi (2011) 》、《我的德里情人 (200...
    开挂的阿三007,脑子不够使,车上坐个孩子你还去追击? 阿娣提·拉奥·希达里挺耐看的,阿娣提拉奥希达里,1978-10-28出生于印度安得拉邦海得拉巴,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谋杀3 (2013) 》、《伦敦 巴黎 纽约 (2012)》 、《Yeh Saali Zindagi (2011) 》、《我的德里情人 (200...  (展开)
    【详细】
    8104246
  • Isabel
    2020/6/6 22:29:21
    失败的群像塑造

    说实话这一季我都觉得有点拉胯了?? 但作为追了四季的死忠粉还是给个感情分吧。我觉得这一季有点失败的地方是对Clay描述太多,群像不如前几季塑造得那么丰富,好多角色在内疚 不安 恐惧的心理压力下的塑造不够,尤其是Alex (难道他不是应该是忏悔得最多的那个角色吗,怎么就变成Clay崩溃得最厉害? Alex在这一季的任务就只有出柜??以及Zach 本来这一季塑造他有点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吊了胃口但

    说实话这一季我都觉得有点拉胯了?? 但作为追了四季的死忠粉还是给个感情分吧。我觉得这一季有点失败的地方是对Clay描述太多,群像不如前几季塑造得那么丰富,好多角色在内疚 不安 恐惧的心理压力下的塑造不够,尤其是Alex (难道他不是应该是忏悔得最多的那个角色吗,怎么就变成Clay崩溃得最厉害? Alex在这一季的任务就只有出柜??以及Zach 本来这一季塑造他有点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吊了胃口但也没有深入挖掘) 我还是觉得前面几季那种每一集以一个角色为中心来展开的这种模式要好一些,整一季都看Clay的mental breakdown着实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而且Clay的性格在前几季已经塑造得比较立体了,你不用看剧集都知道他肯定会有这种情绪。其实新加入的角色Winston还挺有魅力和可塑性的,可惜就打了个酱油......甚至还可以挖掘一下Monty的过去。 看完这一季确实像是看了一部惊悚片(而且人格分裂这个梗已经很老了好吧) 不得不说有些失望?? Justin的死也安排得有些突兀

    【详细】
    12645449
  • 广朋图书馆
    2022/12/11 15:05:25
    这才叫电影

    西化下的我们,这样的电影已经少有人能看懂悟透,尤其那句青苔会开花吗?让人赞叹啊!这样的电影至少九分以上,充满了教育的真谛,即将死亡学校的学生,代表的是孩子童年本色,充满了想象。与城市学校改变命运口号的学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充满了讽刺,告诉我们高中的结果全来自小学,童年正在迅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慢慢逝去。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变得不可逆,培养了大量识字的文盲。印度电影《

    西化下的我们,这样的电影已经少有人能看懂悟透,尤其那句青苔会开花吗?让人赞叹啊!这样的电影至少九分以上,充满了教育的真谛,即将死亡学校的学生,代表的是孩子童年本色,充满了想象。与城市学校改变命运口号的学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充满了讽刺,告诉我们高中的结果全来自小学,童年正在迅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慢慢逝去。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变得不可逆,培养了大量识字的文盲。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有多少大学生能看懂,他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道德的家族合体,演了四十多分钟的前奏,多么美好的家庭,给美国的霸权文化渗透进来,打的七零八落,你们看懂了吗,我们该当何为。

    【详细】
    14815300
  • 罗宾汉
    2018/7/20 23:43:50
    幽默感十足的荒诞现实主义
    绝没想到是幽默感十足的荒诞现实主义,一扫印象中农村题材苦大深仇的严肃沉重感。笑点往往集中在刻画女主角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性格上,也有更多用于讽刺村民愚昧贪婪、道德败坏和信仰缺失等等。后半段悲剧反转的处理未如理想,落入较为直白与煽情的俗套里。魔幻灵异元素的运用相...  (展开)
    绝没想到是幽默感十足的荒诞现实主义,一扫印象中农村题材苦大深仇的严肃沉重感。笑点往往集中在刻画女主角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性格上,也有更多用于讽刺村民愚昧贪婪、道德败坏和信仰缺失等等。后半段悲剧反转的处理未如理想,落入较为直白与煽情的俗套里。魔幻灵异元素的运用相...  (展开)
    【详细】
    9531214
  • 断井颓垣
    2023/1/27 0:05:08
    About that age

    他在与挚爱共度三个圣诞后终于回了家,却已不是完整的自我。他说着一些场面话,感受真实与虚伪的撕扯。他好像看出了弟弟的不同,亦是和自己的相似。这是一场和解之旅。爸爸最后穿上了他送的外套,妈妈关上了广播里圣经的布道,弟弟触碰枕头里他的怀抱,发小看见了完全的他,不再有遮掩的他。然而这和解来得太晚,让他二十多年的人生在痛苦与迷失中度过。却也并不晚,至少他可以一身轻松地面对死亡,去奔向那个开始,那个聚光

    他在与挚爱共度三个圣诞后终于回了家,却已不是完整的自我。他说着一些场面话,感受真实与虚伪的撕扯。他好像看出了弟弟的不同,亦是和自己的相似。这是一场和解之旅。爸爸最后穿上了他送的外套,妈妈关上了广播里圣经的布道,弟弟触碰枕头里他的怀抱,发小看见了完全的他,不再有遮掩的他。然而这和解来得太晚,让他二十多年的人生在痛苦与迷失中度过。却也并不晚,至少他可以一身轻松地面对死亡,去奔向那个开始,那个聚光灯下和他拥吻的男人。

    黑白电影和故事背景相配恰到好处,再加上闪动的噪点,似乎已然置身于那个闭塞的年代和狭隘的小镇。

    叙事节奏也把控得很好,我们能从阿德里安对狗狗的喃喃细语和他独身一人突然的流泪中触摸到他的情感,窥见温馨的团聚场面背后病痛的阴翳。

    看得三次落泪。

    第一次是在阿德里安向卡莉表白心迹时。

    第二次是在妈妈在机场对阿德里安说:“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re ready”时。

    第三次是在安德鲁听阿德里安的录音时。

    拼尽一切去逃离封闭环境实在是我们这些“异类”的真实写照。

    想要全文背诵阿德里安给安德鲁的信,聊以自勉吧。

    【详细】
    14932549
  • Sternenhimmel
    2018/6/21 12:44:53
    打仗不如跳舞

    一部以色列电影。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作品。希腊悲剧三段式结构:每段都是悲剧,层层推进,直至第三幕呼应第一幕,呈现出无可挽回的荒诞。摄影极为工整,美工无可挑剔。所有封闭空间的戏,基本上都穷尽了一切角度,以背景衬托人的心情。通常来说,诗性十足的电影,容易拍的沉闷。可这部电影却一环紧扣一环,毫无松懈之处。看完之后,读了一篇导演访谈。这部猛烈嘲讽军方的电影,让他承受了很大压力。反战、批评当局

    一部以色列电影。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作品。希腊悲剧三段式结构:每段都是悲剧,层层推进,直至第三幕呼应第一幕,呈现出无可挽回的荒诞。摄影极为工整,美工无可挑剔。所有封闭空间的戏,基本上都穷尽了一切角度,以背景衬托人的心情。通常来说,诗性十足的电影,容易拍的沉闷。可这部电影却一环紧扣一环,毫无松懈之处。看完之后,读了一篇导演访谈。这部猛烈嘲讽军方的电影,让他承受了很大压力。反战、批评当局、宣扬虚无主义。

    假设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承载“悲伤”的容器,它也许呈现无形,或因气温、季节与假想“爱而不得”的忿怒随之同步上升,再径自扩大,直到涨破倏忽坍塌沦为废物。三段式沉浸人类心理描摹,从外界感官,到艺术成分,再退回到对与错的分界,张弛有度。掩埋在内心深处的意外与巧合,始终让赤贫的人生回到起点。

    【详细】
    9445359
  • zyfclaire
    2017/5/27 10:17:59
    令人尴尬的第二部
    《特警新人类2》是由陈木胜执导,陈冠希、冯德伦等主演的动作影片,2000年12月14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讲述了美国战略武器制造商IMC成功研制出全自动化的战略机械人RS1,惹来了一群高科技罪犯的垂涎。
    <div class=《特警新人类2》是由陈木胜执导,陈冠希、冯德伦等主演的动作影片,2000年12月14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讲述了美国战略武器制造商IMC成功研制出全自动化的战略机械人RS1,惹来了一群高科技罪犯的垂涎。
    8565266
  • 昂昂万里
    2019/8/22 2:20:37
    人物及复杂的执法机构

    DeCourcy Ward,以下简称D,是一个目标高尚的人,用英文说有点naive。他是因为波士顿地方机构为了平衡雇员的种族构成,从纽约调来做地方检察官的。

    当时的波士顿非常腐败,剧中人物Jackie Rohr就是个典型的腐败代表,而据Rohr所言,市长也一样,卷走了大量钱财,还写了一本书叫I'd do it again,Rohr的理解就是再捞一票。当时种族冲突严重,几

    DeCourcy Ward,以下简称D,是一个目标高尚的人,用英文说有点naive。他是因为波士顿地方机构为了平衡雇员的种族构成,从纽约调来做地方检察官的。

    当时的波士顿非常腐败,剧中人物Jackie Rohr就是个典型的腐败代表,而据Rohr所言,市长也一样,卷走了大量钱财,还写了一本书叫I'd do it again,Rohr的理解就是再捞一票。当时种族冲突严重,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城市都被黑人付之一炬,只有波士顿请来了黑人灵魂乐天王来开演唱会,黑人都去听演唱会了,所以波士顿保全了下来,没有在烈火中永生。而据Rohr所言,这位天王是收了一万刀才来的。

    腐败程度可见一斑。

    而D的理想在第一集就表明了,铲除这个体系。第一季中屡屡碰壁,是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残酷碰撞。

    以后使波士顿成为全美榜样、“山巅之城”的波士顿奇迹,在第一季中只是稍稍冒了个头。第一季结尾D调去负责枪支案,将成为第二季波士顿奇迹开始的引子——显著减少非法枪支和青少年犯罪。大概率第二季也会有D扳倒Rohr的主要情节。

    但是D并不是执法人员,他与他的妻子一样,是律师。可以受雇于犯罪嫌疑人,也可以像在本剧一样,为法院、检察院等机构工作,对嫌疑人提起诉讼。所以在最后Ryan兄弟等四人的围剿战中,D穿的防弹衣上没有任何字,没有Police或FBI这样的标记。

    老油条Rohr是FBI驻波士顿地方办公室的探员。

    FBI主要负责调查违反联邦犯罪法。在反暴行、毒品/组织犯罪、外国反间谍活动、暴力犯罪和白领犯罪五个方面有优先权。各州发生的案件,举个栗子,如《心灵猎人》中的亚特兰大黑人儿童案,如果没有跨州,或者无法证明是连环杀人,如果亚特兰大警方不主动向FBI提出援助要求,则FBI没有管辖权。

    Rohr在本剧中主要负责毒品案,也有黑帮案,也就是有组织犯罪。是符合上述五个优先权的。

    本剧对Rohr的刻画是很深刻的。一方面,他烟酒几乎不离手,吸毒,嫖;与线人合作,杀Clay Roach眼都不会眨一下;女记者调查他时,会“一不小心”摔下台阶。另一方面,他爱女儿,杀Clay主要就是因为女儿;他对老婆几乎是恭恭敬敬,我总觉得他很久不与老婆同房,是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太“脏”。

    Rohr对波士顿地方政治了然于心,这趟水究竟多深,他比单纯的D清楚多了。所以当他告诉D不要给Jimmy Ryan豁免时,他清楚地知道其中的机关。然而傻D就是因为这话是他说的,执行了相反操作——给了一个杀人犯豁免权,直接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至少是短期内没法竞选参议员众议员神马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FBI基本上就是Rohr这个形象,拿黑钱,为了办案不择手段。胡佛调查过爱因斯坦,他还指控马丁-路德-金,但没有找到任何证据,企图用监听到的私人性生活录音带要挟。

    所以Rohr努力抢着破案,并不仅仅是为了上电视,往自己脸上贴金,也是为了扭转当时FBI的这种恶劣形象。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各方势力角逐。Ryan兄弟围剿战中,FBI,州警察,可能还有县警察,三方参加。

    波斯美人“肖大锤”Sarah Shahi饰演的瑞秋和她的搭档Hank Signa,都是州警察,state police。州警察属于一种自治体警察,一般只执行本州的法律,不受联邦警察领导及约束,只对各自州长负责。

    仅在前两集出现过的Dickie Minogue(《疑犯追踪》的Lionel警探,Kevin Chapman饰演)大约是市警察,破门而入之前大喊“Boston PD”。《菜鸟警察》喊的是LAPD,《灵书妙探》喊NYPD。

    美国城市警察执法机构爱城市行政机构管辖,具体管理形式没有统一规定。城市警察是最庞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美国正规警察的3/4。有执行法律,维护城市秩序,向社会提供服务等职责。由于城市是人口集中、情况最复杂的地方,谋杀、抢劫等时常发生,所以城市警察比县级警察任务繁重且复杂(美国县比市级别高)。

    【详细】
    104291719
  • 谋谋谋
    2019/3/14 14:07:48
    这个维度的我虽然不完美,但是也不想去偷另一个维度里我的完美人生

    《忌日快乐2》比前一部更有趣,在“重复死在生日这一天”的基础上,又加了另外一个新的内容:多维宇宙。

    女主角小翠被扯进了另外一个维度,在这个维度里,她发现她的妈妈没有死,她的室友人美心善,并且通过不停地死去,她成为了学霸。

    这个维度的她,和之前(第一部)相比,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在第一部里,她的妈妈因为车祸去世了,她无法面对这个事实,她的室友想害死她,在这种无力的生活

    《忌日快乐2》比前一部更有趣,在“重复死在生日这一天”的基础上,又加了另外一个新的内容:多维宇宙。

    女主角小翠被扯进了另外一个维度,在这个维度里,她发现她的妈妈没有死,她的室友人美心善,并且通过不停地死去,她成为了学霸。

    这个维度的她,和之前(第一部)相比,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在第一部里,她的妈妈因为车祸去世了,她无法面对这个事实,她的室友想害死她,在这种无力的生活里,她只有成为一个婊气冲天的贱人,才能缓解那些伤害带来的疼痛。

    所以当她被扯进这个完美的维度的时候,一开始她毅然决定留下来。但是她发现,虽然是她自己,但是却是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一种和她完全不相干的生活。

    当她发现她完全认不出手机里的照片的时候,当她和妈妈交谈,却完全不知道她讲的她们共同的经历的时候,她才恍然大悟:占据这个维度的自己,这无疑就是偷了另外一种的人生。

    她还发现,这个完美的维度里,或许也没有那么完美:因为失去了共同的经历,所以,她心仪的男生,却是她闺蜜的男朋友。

    小翠想念去世的妈妈,因为这个维度里,她的妈妈没有去世,所以她不愿意回去,她对男朋友说:“I can’t lose her again.”男朋友回她:“So what? You already lost her once.”

    《忌日快乐2》的主题在这个多维宇宙的故事叠加下,主旨变得很明显了:我们的独特的记忆和经历,痛楚的、快乐的、悲伤的、开心的,构成了最独特的我们自己。另一个看似“完美”的维度里,我们的这些独特的记忆和经历,比这种“完美”属性更重要。

    《忌日快乐》的定位是青春喜剧恐怖电影。关于青春,“成长”“自我”“失去”“友情”“爱情”都是关键词。这个系列牢牢咬紧了这些关键词,第一部出来的时候,就真的惊艳到我。第二部跟第一部相比,叙述虽然有点混乱,节奏有点拖沓,恐怖感稍显不足,但是仍然瑕不掩瑜,主旨传递得非常到位。

    当然,对于没看过第一部的人来说,有点不太友好。和我一起去看的泰国小哥全程懵逼,还以为是女主角在做梦什么的。但是看过第一部的人,在这一部中看到小翠被拽回到生日那一天,完全重复的时候,会会心一笑。

    查了一下,导演说会有第三部。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详细】
    10042975
  • Banana
    2022/3/28 18:48:35
    非常好看有營養

    第一次看到這種特殊的題材,接近完美連視覺效果也做得很不錯,有電影的張力,不但娛樂還有教育社會的使命在身後。

    很多生活中的兩難,都好難解。溫昇豪的家庭與工作的問題,看起來好像女方是壞人,但有經歷過的人,一定能明白,老婆一打二是很難的,我甚至更站在老婆那一邊,唯一解就是收入提高請幫手,所以責任還是錢發的不夠多,你要人家幾天回一次

    第一次看到這種特殊的題材,接近完美連視覺效果也做得很不錯,有電影的張力,不但娛樂還有教育社會的使命在身後。

    很多生活中的兩難,都好難解。溫昇豪的家庭與工作的問題,看起來好像女方是壞人,但有經歷過的人,一定能明白,老婆一打二是很難的,我甚至更站在老婆那一邊,唯一解就是收入提高請幫手,所以責任還是錢發的不夠多,你要人家幾天回一次家,卻給不夠多的錢。社會上賺錢的還真的很多都是類似這種賣健康食品的,你要跟客人說要長期吃啊,一下子不會有效果,多買才划算啊,陪老人家聊天,然後有沒有效果只有天知道。BBC的紀錄片有不少戳破超級食物的片子,但民智未開,不夠普及,像我媽現在還是認為酪梨是仙丹,更年長的更容易被洗腦,然後這些賣垃圾的賺錢賺到爆,該賺錢的工作卻只有基本的薪資。小隊長也是好兩難。

    缺點我覺得是臉譜化的太嚴重了些,吃單的壞人自己的建築物著火,這種惡有惡報的設定像小孩故事書一樣,太理所當然了吧。然後這麼想要兒子彈鋼琴,繼承衣缽,好像也不太符合現代社會了,而且那個鋼琴老爸失望的表情特寫多到靠杯,演的也太過。

    想一想這片跟「我們與惡的距離」有點像,前段和中段都極端完美,結尾的時候,硬要來一個政治正確。不過已經非常非常棒了。

    【详细】
    1430459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