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795
  • 郫县豆瓣
    2022/10/17 17:37:51
    NO鬼、NO人格分裂、

    「哈里根先生的手机」一部被亲情、友情包裹的惊悚电影(非恐怖,非变态,非灵异),风格还是一贯的斯蒂芬·金,只不过感情表达细腻了,大师也老了。

    没写过影评,也不想写,现在写的也不算影评,烂笔头一个,看完一部不错的电影,从来都是找别人对自己胃口的影评看,希望你也是。

    看了一下评论,没有,对我来说很罕见,仔细看看,说人格分裂占比很大,这就把我整分裂了……

    下面是我

    「哈里根先生的手机」一部被亲情、友情包裹的惊悚电影(非恐怖,非变态,非灵异),风格还是一贯的斯蒂芬·金,只不过感情表达细腻了,大师也老了。

    没写过影评,也不想写,现在写的也不算影评,烂笔头一个,看完一部不错的电影,从来都是找别人对自己胃口的影评看,希望你也是。

    看了一下评论,没有,对我来说很罕见,仔细看看,说人格分裂占比很大,这就把我整分裂了……

    下面是我分裂的原因:

    一,小屁孩人格分裂快意恩仇?电影中没有丝毫这样的暗示,如果拿「大麻仔」和「醉驾哥」嗝屁的造型就说是小屁孩做的,那就有点侮辱斯蒂芬·金了。

    视力正常,看影片就知道小屁孩物理条件比那两个背时的差得不是一点点,要不然小屁孩也不会被「大麻仔」揍成「十字架」,至于「醉驾哥」那更不用说,妥妥的「机械战警」。

    解释为「灵异」,「超自然」,整部片子看下来,个人觉得有点勉强。

    二,评论中都没提到这个路人甲?就这张脸,不用我说了吧?不会有人觉得老富翁只有厨子和园丁吧?这憋憋是隐藏在暗处,随时等待召唤的御用杀手。老富翁和小屁孩感情处到这份上,以老富翁的智商,不会愚蠢到以为给了80万美刀就一劳永逸了。你想想大学、汇率、学科这些都想到了,还差最后一哆嗦?

    14711719
  • 关雅荻
    2008/8/7 1:13:14
    对我而言《十全九美》是一部纪录片


    文/关雅荻
     
    《十全九美》公映当天,我在新世纪影院看着 这部李湘投资的古装恶搞喜剧,听着身边观众密集的笑声,我预感到这部电影会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电影事件,它在我看来可谓“年度恶搞囧片”,这着实不是在给 它戴高帽,只是感到这将是一部“高反差”国产片代表作――就是影片以如此粗糙的制作质量与最终很有可能获得远远超出常人预期的高票房回报间产生的“高反差 ”。这种“高


    文/关雅荻
     
    《十全九美》公映当天,我在新世纪影院看着 这部李湘投资的古装恶搞喜剧,听着身边观众密集的笑声,我预感到这部电影会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电影事件,它在我看来可谓“年度恶搞囧片”,这着实不是在给 它戴高帽,只是感到这将是一部“高反差”国产片代表作――就是影片以如此粗糙的制作质量与最终很有可能获得远远超出常人预期的高票房回报间产生的“高反差 ”。这种“高反差”国产片确实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让人更清晰地能看清当下国内电影市场、观众和电影人的关系。
     
    这实在是一部“很李湘”的电影,与其说李湘 是电影投资人,不如说是幕后总指挥、本片真正的操盘手,因为《十全九美》气质上活脱脱就是一部大银幕的《快乐大本营》,古装版的《越策越开心》。全片的故 事可以说是完全的天马行空加胡编乱造,制作方面也是因陋就简,但创作者显然摆出一副“我贱故我在”和“将恶搞进行到底”的姿态,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是一部 彻底完全没有一丁点所谓教育意义的国产娱乐电影。可以说,李湘接手了阿甘的娱乐大旗,正奋勇向前。
     
    的确,《十全九美》有着各种明显的制作缺陷 和不足,但它却少见地、单纯地能将“娱乐观众”的平和心态自始至终贯彻到底。有位业内大佬指示过,拍商业片,就是给观众做足底!好多电影人都给搞反了!这 次,李湘和本片导演没弄反,单凭这一点,这对搭档可比国内其他众多自视甚高的资深电影人都要强出许多。当然,这种纯然娱乐观众的“低姿态”,对于习惯了娱 乐电视机前千百万的电视观众的李湘来说,几乎不需要任何心理转变,更谈不上要走一段很多国内导演在“委身”于商业片创作时所要经历的“自我拧巴”的必经之 路。在做商业娱乐片时,李湘多年浸淫湖南卫视所培育出的娱乐DNA,居然成了其某种先天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很容易被人忽视。很多电影同仁,在这方面与李湘 相比,反倒令人汗颜。
     
    相对于不高的制作成本,相信这部李湘投资的 处女作会在市场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功,票房成绩上超越《疯狂的石头》并非妄想,即使《十全九美》的笑点实在没什么内涵,也一点不如前者高级,但影片就是搞 笑,观众也的确同样买账。而不搞笑的是,很可能李湘从来没过多去想电影的搞笑还要兼顾内涵和是否高级的问题。当然,也的确从来没有哪一种电影法则要求喜剧 电影必须要有内涵和高级的笑点。这直接带来一些问题:难道市场真的那么需要如此所谓“低级趣味”的恶搞喜剧片?如果《十全九美》大卖,是否意味着观众口味 下降?其他不少电影人精心制作的电影会不受观众欢迎?身边真的有朋友向我如此发问,但我认为这些都是“伪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十全九美》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或许做工糙 点,但给点阳光,把镜子面前的物件映照出个大概是没问题的。透过这面镜子,首先让人看到内地电影观众对娱乐电影疯狂的饥渴程度已远超出很多电影人的想象; 其次,它也说明一部完全谈不上优秀,甚至糟糕的娱乐电影,仅仅因为它自身定位准确――够娱乐,就足以令不少观众买票进影院;但是,这并不等于观众本身素质 低,而是观众在需要娱乐的前提下,够格拿到市场上卖得产品少之又少,观众几乎没得选!由此,自然得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国内影人做娱乐片的能力还处 于原始的初级阶段的同时又有着严重的自我认知障碍,这就像一个太监手握着那块全身仅剩的遮羞布,就以为自己还有性能力。
     
    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国内那么多知名电影 人,但面对商业娱乐电影,其实还都是学前班里嗷嗷待哺的娃娃(包括我自己),但好多人不敢面对这一事实。内地观众从来不傻,不是说娱乐片拍得不好我就不看 了,观众永远都需要娱乐;也不是说,好电影观众认不出,睁着眼去追烂片。现在的问题不是“烂片当道,搞坏市场”,我一直对此种论调甚感诧异。因为事实是, 每年几百部国产片,大部分都烂到导演、制片人自己都不敢去想把片子推进影院,而且每年最终能进入影院发行的片子数量本身就很少,其中低成本商业片数量更始 少之又少。赛道上总是空荡荡一两匹马,一骑绝尘是悲剧,不是喜剧。

    像 《十全九美》这种没大明星、没大制作,单凭“明星”投资人李湘的一腔热血和赌博精神,最终能在市场上杀出重围,单凭这一点就值得让人尊敬。本片最终市场大 卖显然跟发行方精明的决断和市场策略密不可分,虽然其中难免有幸运和机会的成分,权当是对努力者的回报吧。当然,即使《十全九美》最后的票房真的超过《疯 狂的石头》,也无法改变两者内在品质巨大差异这一事实。所以,在观众看来《十全九美》是一部不那么靠谱,但或许还能令人接受的娱乐喜剧片,在我看来却是一 部纪录片,它打破了不少国内电影人对制作商业娱乐电影眼高手低的幻象,记录着当下他们/我们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商业电影浪潮时的无力与挣扎。
     
    8/6/2008
    【详细】
    14642040
  • 烨子
    2008/10/18 13:29:27
    我叫阿飞,外号打飞机
    曾经也会有那么一个哥们,你们从小就厮混在一起,你们形影不离,你认为他是天下最猥琐的山炮,他认为你是天下最淫贱的傻逼,你们一起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你们一起逃课,一起吹牛逼,一起挨老师骂,一起吃霸王餐,一起看街上的美女,一起在街边上吃冰棍,一起做一些很傻逼的事,一起学会抽烟,一起吃火锅喝啤酒,一起爱上一个女孩,一起失恋,一起调戏服务员,一起感慨天妒英才,一起聊女人聊人生,一起想干一份大事业。然后你们
    曾经也会有那么一个哥们,你们从小就厮混在一起,你们形影不离,你认为他是天下最猥琐的山炮,他认为你是天下最淫贱的傻逼,你们一起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你们一起逃课,一起吹牛逼,一起挨老师骂,一起吃霸王餐,一起看街上的美女,一起在街边上吃冰棍,一起做一些很傻逼的事,一起学会抽烟,一起吃火锅喝啤酒,一起爱上一个女孩,一起失恋,一起调戏服务员,一起感慨天妒英才,一起聊女人聊人生,一起想干一份大事业。然后你们越来越远,分道扬镳,偶尔打个电话也是感慨良多,总是聊青春期的那些傻事,你们联系越来越少。可是如果回家一定要安排这个老骚喝一顿,每次必然喝大,这时候工作的不如意和那逝去的爱情就一股脑地翻腾出来了,你醉眼朦胧地问他,你说我是不是傻逼?他也一定会说,我操,我们都是傻逼。
    你和老骚一起逃寝,春光明媚,老骚和你一前一后,老骚回头,看见班主任骑着自行车就过来,老骚很紧张,问你怎么办,老骚没见你答应,再回头看你人没了,向前一看,你早就跑出300米开外了。
    你和老骚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吃冰棍,你们就爱买3块钱一袋10根小冰棍的那种,你总是吃得快一点,一般你能吃6个,老骚只能吃到4个,老骚怎么吃都赶不上你。老骚说你那是铁嘴。有一天,你发现你好像就吃了5个,发现老骚开始吃的时候手里先拿一个。
    冬天,你和老骚回家,天太冷,老骚把手放在大衣里,还是太冷,路过银行,老骚建议去银行暖和暖和。在银行里扯皮,职员说,快下班了,你们回家去吧,不走。过一会保安来了说,快下班了你们回家吧,还不走。过一会,换了一个保安拿着来福枪对着我们说,你们走不走?你和老骚屁滚尿流地跑了。
    那时治安不好,流窜犯到处跑。班级里的男生要去包夜,你和老骚当然报名,那可是你们第一次包夜,网吧那时还不叫网吧,叫电脑房。你和老骚包到3点多实在挺不住了,不过还好,有个哥们家没人,你和老骚可以去那哥们那看毛片,你以前可没看过毛片啊。你和老骚走到小个小广场,老骚提议撒尿,于是你面对墙根解裤腰带,老骚说这多没创意啊,于是你们并排站在小广场中央掏出小鸡鸡开始撒尿。不料突然灯光大作,从路口拐过来几辆车,下来几个人拿着枪指着我们。你和老骚举起手来,小鸡鸡还晾在外边。后来你和老骚瞎编了一个理由又瞎编了一个学校就被警察放了回去。
    你和老骚去吃3块钱一碗的面条,老骚说你请客,你说,老骚你请客,你去厕所,回来面条端了上来,我和老骚吃完抹抹嘴就出去了,老骚问你,你交钱了吗?你说,不是你请客吗?你和老骚对视了一下,开始狂跑,以后再也不敢来这个面馆。
    老骚问你那个妞风骚不风骚,其实你觉得挺风骚,但是老骚都问了,你就说她多磕碜啊。老骚开始调戏那个妞,其实你心里有点酸溜溜的,其实你也觉得那个妞不错。过了几天,老骚一脸沮丧,谁跟他提那个妞他就跟谁急。
    老骚又调戏了一个妞,你总觉得那个妞有点不对劲,突然有一天老骚被一群人叫了出去,你知道是因为那个妞,你知道老骚要面对什么。可是你怕了,你迟疑了,你觉得你斗争了好久,其实也就一分钟,你也走了出去找老骚,你想,不就是被打两拳吗。你转了两圈,没找到,无奈地回来,看见老骚带着被打青的眼眶坐那发呆呢。
    你们18岁的时候,老骚恋爱了,你居然挺愿意当电灯泡,你和那个女孩的关系也非常不错,但是老骚告诉你他把那个女孩搞定了你还是吃了一惊,尽管那时候只是拉拉手而已。老骚跟你鬼混的时间少了,你并不在意,那时候就要高考了。
    你和老骚考得不怎么样,但是还是就这么毕业了,那时候你才真正地学会了喝酒。有时候你招呼老骚玩老骚总是说他忙,后来老骚告诉你他那时候是去那个女孩家了。正在分泌着荷尔蒙的你真的有点着急了,你连对象还没处过呢。
    你终于不和老骚一块混了,尽管老骚离你不远,但是你们都有了自己的圈子,你和老骚都幻想着去骚扰对方圈子里的妞,可是更多的还是凑到一块喝。
    你终于找到了一个女朋友,老骚却和他的女友分了手,你总是追着问老骚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回事,老骚总是回答,就鸡巴是那么回事。这个问题你一直研究了8个月,发现真的就鸡巴是那么回事。
    老骚和他的女友又好了,好像有那么一次,你和老骚都带着对象去吃饭,你们喝,却感到没必要喝那么多了。过几天你们私下喝,你告诉老骚自己不是那么喜欢自己的女友,老骚说,她还是不错的吗,你看谁好啊?你说,我看你媳妇就不错。你和老骚迅速达成结论,别人媳妇都好。
    大学混到了最后,老骚换了一个女友,你也换了一个。老骚给你打电话,把你媳妇带来,咱们最后往死里喝一次。你和老骚灌着劣质白酒,一边回忆往事,间歇,你和老骚一起撒尿,你和老骚都感慨,还是咱们两个傻逼喝酒,不过这么快身边的女人都换了。那次你们一人喝了一斤半,听说你和老骚拿白开水当大酱硬黄瓜沾了半天,听说老骚半夜给你脱裤子你大叫,别强奸我。你什么都不知道了,睁开眼睛心里还在纳闷,寝室的天花板怎么变样了,扭过头去一看竟是老骚的媳妇,你吓得跳起来,这才发现你还在老骚家,然后就吐去了。
    你们越来越远,你的女人又跑了,老骚说这是报应。老骚开始怀念他的初恋,所以你就很兴奋告诉老骚他的初恋快结婚了。老骚说,操,你日我。然后老骚告诉我的初恋生活得无比幸福。
    老骚的媳妇跟着老骚走了,老骚找到了工作,老骚买了房子。我跟老骚说,你们领证吧,老骚说,急什么?老骚总是说,你住在这里,总是想知道山后边是什么,等你翻过这座山,你发山后边还是山。其实老骚真的就是跑到大山里,不过她最近又从山里逃了出来。
    老骚说你回来吧,咱们兄弟干一番事业。你冷嘲热讽,干鸡巴啊?这时你突然想起,当年你们想开个音像商店,进他1000张毛片卖个够。
    【详细】
    15282323
  • 小R仔
    2022/9/2 22:56:16
    让人坚持下来的是

    人性。作为一个特效没有那么好,编剧也比较扯的五季长剧,最令人能够坚持看下来的是人性。以前看科幻就是为了爽,但这个剧里基本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比较真实,尽管情节等等很多东西不完美,却坚持看完了。每一集也都能让人感受到人性,及其复杂。有感人,有唏嘘。

    确实,人类这生物,与其他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精神,信仰。

    人性。作为一个特效没有那么好,编剧也比较扯的五季长剧,最令人能够坚持看下来的是人性。以前看科幻就是为了爽,但这个剧里基本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比较真实,尽管情节等等很多东西不完美,却坚持看完了。每一集也都能让人感受到人性,及其复杂。有感人,有唏嘘。

    确实,人类这生物,与其他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精神,信仰。

    【详细】
    14624168
  • life南国
    2015/10/22 19:08:58
    总有人为电影而活

    ----2 018年的分割

    最近看到李睿珺的《路过未来》上映了。他果然一直都在拍东西。回首三年前写的这篇日记,当年还是学生,现在我也已经跨入行业拍片,来了北京,成为了一个短片导演。我记得这个人在2015年的夏天影响过我,现在他还在拍东西,还在提醒着我……纠着我的不甘和懒惰。时间真是会磨灭人很多理想主义,但也会叫你现实世界里做电影的梦。感谢。

    ----2 018年的分割

    最近看到李睿珺的《路过未来》上映了。他果然一直都在拍东西。回首三年前写的这篇日记,当年还是学生,现在我也已经跨入行业拍片,来了北京,成为了一个短片导演。我记得这个人在2015年的夏天影响过我,现在他还在拍东西,还在提醒着我……纠着我的不甘和懒惰。时间真是会磨灭人很多理想主义,但也会叫你现实世界里做电影的梦。感谢。

    ------2015年的时间线

    总觉得该为《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写点东西,或者说该为李睿君写点东西。见过导演本人,从外表到谈吐,你会觉得,他真的不擅长迎合和讨巧,但在电影表达上又是个特别有诉求的人。一路走过,他俨然已经蜕变成一个成稳的电影人。这样不会宣传自己的纯心老好人李老师,不帮他宣传真的心有愧疚一般,即使我也是万千人物里的小齿轮,还是想替他说一说什么。“所有热爱电影的人都是特别热爱生活的人,都是特别特别友爱善良,也比较单纯,我希望你们能把那种善良和单纯继续保持下去。”这也正是作为一个同是学电影的我所喜欢他的点。别来无恙,李睿珺真的初衷没变,驾驭片子也越来越精细。《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较之前《老驴头》系类片子各方面打磨的都可圈可点,故事简单,感情朴素,隐喻众多。航拍的成熟运用,小演员的调教和演技也都诚意满满。汤龙小朋友和李师傅合作这么久,果然怎么看怎么喜欢他。憨厚、倔强而又不失犀利和善良。除了美轮美奂的沙漠摄影,更喜欢从头到尾的哀伤和淳朴,生活在城市化小资的我们,已经太久没有恢复自然生活的初心,但总有人为自己喜欢的事做“梦”。此时的他因为《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的认可,貌似也终于混出来了。看到方励与他携手合作,看到同行圈子里喜欢他的作品所带给人内心的反思,我终于又有动力了,好电影真的会鼓励人继续做梦。这个世界上我能做的太有限了,不是所有创作者都会从你的心上走过,毕竟每个人的风格和追求的不一样,性格决定命运。而他算一个,这么纯心的做人那一类,能踏实纯心的做好电影也不惊讶,现在的人毕竟都太着急了,包括我自己,但内心里早年已经把李睿珺归属于值得学习的创作者那一类。耐得了寂寞,简单纯心,坦诚又可爱。切回他的片子:对农村题材的那种自然混成的成长体验魔力,使他在呈现农村环境下的老人面对死亡时,情怀上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点点伤感,他三十二了,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更像一个老人”我想这也是他片子所惯用的小孩和老人角色的原因。 有些人就是很朴素很像“人” ,没有太多包装。阔别《告诉他们 我乘仙鹤去了》几年了,好像大一好像看的,因为《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的上映再次拾起小河的音乐,再次拾起当年看李睿珺时的记忆,只有越来越喜欢了。他回到家乡拍片的初始,那些一辈子也没走出村子的人的嘲笑。那种成为村里茶余饭后的笑料所带来的失落和悲哀,我能想象,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想通过电影来探讨一些人性时,被长辈们犹同表演一样看待的悲哀。

    世界如此辽阔,人类却走进了狭隘的墙角。这样的病态,作为创作者他一定也很失落,也会怀疑自己该不该做一件喜欢了很多年的事,甚至活不明白吧?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也只能是我们记忆里的那样,回不去了。很怀念那个8岁的自己,每天晚上和伙伴们捉泥鳅逮田娃的光阴,好像从那时候起,我们的记忆就停留在那里,而我们似乎没再长大。“曾一个长者对我说,你看男人在外面辛苦打拼,其实回家所求无多,只不过想下班回家有口热饭吃,有口热汤喝,有人在家等着你,你累时有句宽慰的话。所谓的高官俸禄、锦衣玉食、宝马貂裘都比不上这个。” 我也深以为然。《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其实更让我想起老家的回忆。想那些夏天一起的小伙伴,想家里那一盘饺子一碗面和家里的那条河,这些是心里最软的那块儿。那一年我才几岁,如今已经22岁。我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的00后会不会认同上一辈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有那么多农民,每个阶层也都有属于在自己的边缘,生死轮回,告别一代又迎新生。在这样的现实生存里,很感谢李睿珺用做了一个有良心的记录,我什么都没有,而我终究还是要走到我拿起导麦的路上。世界上有一种鸟它总是一直的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没有巢窝,浪迹天涯。比尔盖茨的偶像洛克菲勒说过,任何梦想只要对自己说十万次,它必定会实现。我甚至在前人的创作路上看到以后的自己,但我依旧会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即便会负债负累。但一定是做自己想做的,李睿珺真的在很多层面上鼓舞了我们这些热爱电影心有狂澜的少年,谢谢在这个深秋,他在我的心灵深处深刻的走过。某一天,我一定会回头看过自己每一次的观影记录,我会很欣慰的对自己说,就是他啊,曾深深的坚定了我做好作品的那份纯真。谢谢你啊 导儿。

    【详细】
    76351957
  • davekozg
    2013/12/21 5:09:18
    《美国骗局》:博人一笑不能多想的类型片
    《美国骗局》:博人一笑不能多想的类型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FBI在纽约哈帕克和长岛的进行了后来名为“阿伯斯坎”(Abscam)的调查行动,原本旨在调查偷窃案的FBI却意外从案中发现了众多违法的官员腐败行为。在一系列调查之后,最终有一名参议院议员、六名众议院议员、一名新泽西州议员、一名费城市议员和一名移民局官员被定罪。该案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不但是因为在美国历史上头一次有如此大量的民选
    《美国骗局》:博人一笑不能多想的类型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FBI在纽约哈帕克和长岛的进行了后来名为“阿伯斯坎”(Abscam)的调查行动,原本旨在调查偷窃案的FBI却意外从案中发现了众多违法的官员腐败行为。在一系列调查之后,最终有一名参议院议员、六名众议院议员、一名新泽西州议员、一名费城市议员和一名移民局官员被定罪。该案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不但是因为在美国历史上头一次有如此大量的民选官员腐败,而且也因为FBI在调查行动中对卧底探员毫无底线的使用和大量的钓鱼执法行为。迫于舆论压力,在该案司法程序完毕之后,时任的美国司法部长本杰明-希维勒提(Benjamin Civiletti)专门就此类案件发布了《美国司法部关于FBI卧底行动指南》,该指南明确规定了FBI探员在进行卧底调查行为中应当遵循的司法规则和流程。
      
      导演大卫-欧-拉塞尔根据这个故事改编而成了新片《美国骗局》,在2013年的北美电影市场的圣诞档正式上映。在2010年的影片《斗士》和2012年影片《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获得口碑票房双重认可之后,来自纽约的导演大卫-欧-拉塞尔在商业票房和观众口碑两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号召力。而这部由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布拉德利-库珀、詹妮弗-劳伦斯和杰瑞米-雷纳领衔出演的影片《美国骗局》,也毫无疑问,从制作之初就吊足了影评人和观众的胃口。
      
      然而与之前两部影片入门破题,流畅叙事的风格不同,《美国骗局》的影片开头却非常细致耐心(而且几乎是饶有兴趣)地描述了贝尔饰演的主角Irving耐心细致地整理自己的“地方支援中央”的秃头的情景:假发、梳子、胶水、发胶,一应俱全。片中Irving小心谨慎地面对镜子,在折腾许久之后终于整理好了自己的秃头。虽然在后来这个小心翼翼的假发还是被布拉德利-库珀饰演的FBI探员Richie玩笑赌气似的一把揪掉,但为了本片疯狂增重肚腩饱满贝尔,还是以其出色的演技将这个小心谨慎、注重细节、装腔作势、没有安全感的纽约骗子Irving演绎得淋漓尽致。
      
      电影《美国骗局》本身的主线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来自纽约Bronx的骗子Irving(贝尔饰演)拥有几家连锁干洗店。他和自己的情人Sydney(艾米-亚当斯饰演)一起从事着倒卖假画和金融欺骗的违法生意。两人在被FBI探员Richie(布拉德利-库珀)逮捕后,被迫为其工作,作为卧底,假冒为实力雄厚的中东财团牵线的中间人,调查新泽西州亚特兰大城(Atlantic City)赌场建设和城市翻修过程中黑帮集团和政府官员利益交易的腐败问题。原本民望极高的卡姆登市(Camden)市长Carmine(杰瑞米-雷纳)为了任内这个前景无限的工程项目,被Irving、Sydney和Richie不明不白地骗下了水,众多国会议员也因为参与工程腐败被逮了个正着;而黑帮集团则因为Irving的原配妻子Rosayln不满丈夫欺骗自己的告密全身而退。
      
      可能是导演大卫-欧-拉塞尔有意为之,电影《美国骗局》作为一个近乎黑色幽默的喜剧,情节叙事、镜头色彩、演员表演总是不时有过分夸张的饱满之感。不时出现的标志性的大卫-欧-拉塞尔冷笑话也让观众不时忍俊不禁(其中一个“10月份和兄弟一起冰上钓鱼”的梗到最后也没有说明)。但是,即便片中的故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片头还特意用特写字幕向观众指出“片中的一些内容真实发生过”(“Some of this actually happened”),很多观众在观影之后还是很难相信影片不是戏剧化的描述而是根据真实发生的故事改编的:因为片中几乎所有的角色,无论是骗子Irving和Sydney,或者是FBI探员Richie,甚至是Irving的妻子Rosayln,几乎都是以一种“无人可信”的欺骗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像是告诉观众:这是编剧写的本子,不用当真。甚至是出来打酱油的罗伯特德尼罗,作为一个黑帮老大,和冒牌中东商人谈判的场景,都丝毫没有《好家伙》和《赌城风云》里的剑拔弩张的恐惧氛围,而只像是戏谑的紧张场景。导演在片中,显然用一种黑色喜剧片或者戏剧的类型片处理方法,描述了这个看上去也的确有些莫名其妙的骗局故事。导演大卫-欧-拉塞尔的这种叙事处理手法,很像科恩兄弟的《阅后即焚》。这大约也解释了为什么本片最初的名字不是现在的《美国骗局》(American Hustle)而是《美国狗屎》(American Bullshits)。
      
      电影《美国骗局》的画面、服饰风格、原声配乐的很多方面都明显有向马丁-斯科塞斯1990年作品《好家伙》致敬的影子,甚至连罗伯特-德尼罗都专门打了个酱油:重新当了回黑帮老大。但导演大卫-欧-拉塞尔显然选择和老马不同的了另一种处理方式:叙事散漫而且剪辑随意。相比于之前的作品《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可能是更关注与本身主线的叙事,《美国骗局》对人物感情发展的处理显得单薄无力:男性角色设置充满鸡贼感可能是叙事本身的意图,而两个女性角色Sydney和Rosalyn,在导演的镜头中似乎都是物化的性感符号,尽管艾米亚当斯和詹妮弗劳伦斯的表演都无可挑剔,但角色们感情发展的推进动力毫无说服力。观众能看到的是演员们优秀的演出和导演出色的调度能力,但故事推进和影片剪辑方面的缺陷,却如同镜头本身浓重的色彩一样明显。
      
      《美国骗局》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卫-欧-拉塞尔类型片:聪明、好看、夸张、浓墨重彩、充满活力。作为类型片的影迷观众一定不会失望,但即便是一部如此有趣的类型片,在这个颁奖季,相比于《内布拉斯加》、《醉乡民谣》、《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样的严肃作品,《美国骗局》本身可能也和Irving假发掩饰下的头顶无异:光秃明亮,博人一笑,而且不能多想。
      
      (AMC Century City 12/14/2013 旺财博士 《凤凰娱乐》约稿)
    【详细】
    64702473
  • 朝暮雪
    2018/3/16 19:46:40
    震惊!吴彦祖竟然刨别人祖坟!

    我是吴彦祖,给大家推荐一款糙好玩的有戏:古墓蓝月。淋没有挽过的船新版本,挤需体验三番钟,里一定会刚我一样爱象节款游戏。

    我是吴彦祖,给大家推荐一款糙好玩的有戏:古墓蓝月。淋没有挽过的船新版本,挤需体验三番钟,里一定会刚我一样爱象节款游戏。

    【详细】
    922892
  • 鱼剑
    2018/5/12 18:01:15
    王家卫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特质,在这部电影中消失了

    我向来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尤其是以《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为代表的都市电影,倒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所展现的游移不定的情感关系,更重要的是他的电影中所创造的“都市美学”非常符合我的胃口。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华语电影对城市的刻画都是偏写实的,而王家卫则用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都市空间,一个

    我向来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尤其是以《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为代表的都市电影,倒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所展现的游移不定的情感关系,更重要的是他的电影中所创造的“都市美学”非常符合我的胃口。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华语电影对城市的刻画都是偏写实的,而王家卫则用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都市空间,一个个孤独的男女则在其中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来说,《蓝莓之夜》都继承了《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中的大量元素,如富士胶片带来的丰富色调、抽格产生的慢动作、周而复始而又恰到好处的配乐、熟悉的城铁、酒吧和快餐店,这一切都是构成王家卫电影中“都市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别扭,总感到一丝“不和谐感”,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大致总结了几点:首先,虽然无论在美学风格还是文本内容上与前作都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同时其主题也有一定的变奏,然而支撑其变化的情感逻辑却没有发生改变,仍旧是东方式的,因而直接套用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会觉得奇怪。

    其次,电影中几段感情关系的刻画都过于简单了,虽然其中也利用了像钥匙这样的小道具,但远不如前作中几部电影中那么轻巧和灵动,像《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里,对人物关系的展现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奇思妙想,比如王菲偷偷溜进梁朝伟家的为所欲为、黎明和李嘉欣亲密又疏远的关系等等,但在《蓝莓之夜》中就很难找出让我觉得出彩的段落。

    9362869
  • 王堃
    2022/1/6 22:59:05
    当我们说“愚昧”的时候是在说什么?

    ——评瑞典、德国、挪威2017年版《人言可畏》

    在文明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可是在巴基斯坦这一家人,或者说在这部电影里,这却成了一件天大的事儿。甚至在妮莎的父母看来,让他们“没办法做人”了。

    ——评瑞典、德国、挪威2017年版《人言可畏》

    在文明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可是在巴基斯坦这一家人,或者说在这部电影里,这却成了一件天大的事儿。甚至在妮莎的父母看来,让他们“没办法做人”了。

    妮莎十五六岁的样子,跟家人住在挪威奥斯陆。妮莎出生在一个巴基斯坦人的家庭里,她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父母在奥斯陆做生意。一家人不能说很富有,但是至少能活下去,比在巴基斯坦老家肯定好过多了。父母原本想供妮莎的哥哥好好读书,最好能考上医学院——将来当医生;要知道,在奥斯陆,或者说在整个欧洲、北美这些文明发达的国家里,做医生不但收入不菲,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大家普遍尊重医生,对于像妮莎这样的从巴基斯坦移民到北欧的人家,如果谁家能出一个读医学院的大学生,那不但是有面子的事情,而且也是一家人未来的希望。可惜的是哥哥学习不好,中学毕业的时候没有考上大学;现在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妮莎身上了——虽然妮莎是个女孩,要是在巴基斯坦老家的话,作为女孩的妮莎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学,因为那里的风俗就不主张女孩子读书,好在一家人来到了奥斯陆——妮莎即使是个女孩,如果能考上医学院,不管是在当地的挪威人眼里,或者是在从巴基斯坦移民在奥斯陆的老乡眼里,都是可以为父母、家庭争面子、值得骄傲的事情。

    妮莎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学习一直不错,伸手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同时妮莎跟同学很合的来,同时妮莎很漂亮,尤其是一头漆黑如丝绸一样的秀发、一对好看又会说话似的大眼睛,在女同学里面非常扎眼。于是,像正常人一样,妮莎在花一样的年纪里,遇上了金子一般的友谊——妮莎朦朦胧胧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白人男生。怎么说呢,这男生应该也喜欢她吧?为什么说“应该也喜欢”?很简单呀,十五六岁的男孩女孩,情窦初开并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所谓喜欢也不过是一种本能——人类发育之后,一种必然现象。既然互相喜欢,当然就会来往;所谓“来往”,也不过是“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或者偶尔的时候红着脸多说了一句话,仅此而已。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那男孩来妮莎家找她;在妮莎个人的卧室里,两个人正呆着呢,突然男孩子揣在衣服兜里的音乐盒响了。本来两个人就很紧张——毕竟这么大的年纪,一方面,跟一位异性同学独处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就有点局促、不安;另一方面,作为妮莎来说,她知道自己家是从巴基斯坦来的穆斯林,有很多不同于奥斯陆白人的规矩、风俗,远离这位男同学以来,她就很紧张,生怕被父母亲看到了。所以,男同学的音乐盒在衣服里一响起来,两个人如惊弓之鸟,手足无措地在衣服里翻腾了起来。正在此时,妮莎的父亲听到了——咣叽一下,推开了妮莎的房门,看见两个人红着脸在弄衣服,妮莎的父亲一下子火就上来了,拽住那位男同学就是一顿暴打。在妮莎父母的概念里,或者说在巴基斯坦人的风俗、文化里,作为女孩子的妮莎在婚前是不应该跟男孩子独处一室的,更何况妮莎的父亲看到他们的时候——两个人正在撕扯着男同学的外套——在他的衣兜里翻找正在响着的音乐盒,她父亲还以为妮莎跟那位男同学上床了——看到他进来了,才忙不迭地侍弄衣服——不然,他们为啥脸红?

    于是,妮莎的父亲受不了,妮莎的家庭受不了了。在他们的概念里,因此——妮莎的“名声”不好了,进而他们这一家人的“名声”也不好了——受妮莎的拖累。最最重要的是,老乡们家的婚礼、老乡之间的重要聚会——礼向往来,现在人家都不喊妮莎一家参加了。妮莎走在街上的时候,巴基斯坦看到了她,就会在她背后指指点点、嚼舌根。

    发生那件事儿之后,妮莎在家里被孤立了;动不动父母就会抱怨妮莎;自从这件事儿之后,父亲商店里的生意也没以前好了——父亲将这一点也赖在妮莎头上:因为你是一个坏女子,所以人家才不来我的店买东西。在父亲生气的时候,父亲便以白眼睛看着妮莎,责难般地问她:“你跟他睡了?”

    “没有。”

    “没有?你还学撒谎了是不是?”

    “我没有。”

    妮莎有口难辩。在每一个睡不着的夜晚,妮莎望着窗外北欧的天空,自己问自己:“是我做错了嘛?”“可是,我什么也没做啊!”

    是的,妮莎跟那个男孩啥也没做。并且这件事该发生之后,因为那个男孩无辜的被妮莎的父亲暴揍了一顿——他非常生气,或者是因为他被父亲打了,妮莎心里过意不去,就找他出来在学校门口的长凳上聊了几句。那男孩脸上还带着伤,对妮莎说:“下次他(指妮莎父亲)再这样对我,我一定杀了他。”妮莎听到这话,心里也挺难受。她觉得,毕竟他是我父亲,你怎么能对我说这个——说你要杀了他!于是,妮莎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不想跟这个男生交往了。再说了,原本他们之间就没有什么承诺,仅仅是少男少女之间的那点可怜且可贵的感觉而已嘛!既然这男生如此说,干脆跟他分手算了。

    即使妮莎跟那个男生分手了,家庭的战争——一家人跟妮莎的战争并没有结束。到了后来,甚至妮莎被父母赶出了家门。被赶出家门的时候,父亲冷不丁对妮莎喊了一句:“除非你跟他结婚,否则就不要回来——给我丢人。”妮莎懵懂地说:“我不爱他,跟他分手了。”

    挪威毕竟是个文明国家,根据学校老师的反应,奥斯陆的儿童救助中心找到了妮莎,给妮莎在救助中心安排了住处;心理辅导老师给她进行心理疏导。住在救助中心的妮莎早就懵圈了——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儿啊!至少,在她这个年纪,在她的同学中——暗恋同学的、公开恋爱的,甚至偷偷上床的——有的是啊!可是,她什么都没有做——为什么父母如此对待她?为什么整个家庭都跟她最对——都说她是个坏女子、是她败坏了家庭的名声?最后她在心里头不得不承认:还是我错了,错就错在我不该让男生去家里,更不应爱让他进我的卧室。她对救助中心的老师说:“是我错了。”可是,老师却说:“你什么也没做错。”她瞪着一双无助、疑问的大眼睛看着老师,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心理老师:“是我错了。都是我错了。”

    老师微笑着看着她,再次肯定地说:“你什么也没做错。”一脸懵圈的妮莎,可怜的妮莎,无辜的妮莎,此时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啊!她瞪着一双天问一般的大眼睛看着老师,仿佛在说:我什么也没做错是什么意思嘛?既然我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父母人骂我?既然我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全家人跟我作对、把我赶出家门?你能告诉我嘛?

    当然,救助中心的老师不一定能告诉她——她没有做错的原因;因为这本身就是两种逻辑、两种风俗、两种文化:一种逻辑是发达、文明的挪威的,一种逻辑是落后、愚昧的巴基斯坦的;一种风俗是挪威的进步的风俗,一种是落后的巴基斯坦的风俗;一种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奥斯陆的文化,一种是故步自封、画地为牢、抱残守缺的巴基斯坦的文化。如此,老师怎么能给妮莎解释清楚呢?当然,如果妮莎的父母是文明人,老师理所当然可以跟他们解释清楚——甚至都不用解释:因为,当孩子们——不管男孩女孩,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对异性产生好奇、喜欢、亲近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在正常不过的人类的状态;妮莎跟男同学接触亲近、带男同学去自己的卧室,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在文明看来,妮莎的父亲对妮莎那位男同学做的一切、全家人对妮莎做的一切,都是杞人忧天——全是多余的!也就是说,妮莎父母以及一家人的所谓“人言可畏”,全是无稽之谈,在文明社会里,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救助中心的老师,能跟妮莎这样说嘛?当然不能。因为她还小,再说这也不是能说清楚的事情——人类的情感是复杂的,是美好的——如果一切都说清楚、讲明白,那就没有美好之言说了嘛!所谓,朦胧才是美。另外还有一点,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人们的信仰、文化是多元的——至少这是文明社会的主张,作为救助中心的老师,仅仅为了尊重巴基斯坦移民的宗教信仰,也不可能将这个问题——跟他们解释,充其量只能对妮莎说:你什么都没做错。这潜台词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一切都是因为你的父母太愚昧,太落伍。

    后来,妮莎被父亲送回了巴基斯坦老家,将她放在叔叔家。或者,妮莎父母原打算将女儿送回巴基斯坦,过一段时间——等大家把这件事儿都忘了,再将妮莎接回奥斯陆;或者从一开始,他们就像妮莎扔出去——让家适应适应巴基斯坦的环境,然后将她按照巴基斯坦的风俗,随便在巴基斯坦找个农民嫁了算了。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可是,被送回巴基斯坦的妮莎又出事儿了!这一次是跟堂哥——叔叔家的儿子,眉来眼去——两个人大晚上的跑出去,在街角的一个旮旯里借着路灯的暗处接吻,被当地的警察逮了个正着。

    这一次妮莎的父亲被气炸了!甚至他想把妮莎推下悬崖——弄死她算了!

    妮莎经过这一系列的坎坷、灾难般的摔打和淬炼,她的精神、灵魂在黑暗中慢慢地抬起了头——终于看清楚了父母的那一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再回到奥斯陆之后,当他父母将她廉价地嫁给一个远在加大拿的巴基斯坦老乡的前几天,趁着午夜家人睡熟的时候,跳窗逃了这个地狱一般黑暗的家庭,奔向上了北欧自由的天地。

    毫无疑义,不能说妮莎的父母不爱她;只能说他的父母太愚昧。可是,当我们说“愚昧”的时候,究竟再说什么?愚昧是什么?所谓愚昧,也就是停滞,就是抱残守缺,就是画地为牢,就是不思进取——愚昧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概念”,是一种“过去式”。只有与时俱进,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思想、思维、逻辑、文明程度,跟上文明进步的步伐,跟上科学的步幅的时候,才叫进步、文明。否则,就是愚昧。

    当我们说“全球化”的时候是在说什么?其实,大多数的时候当我们说全球化的时候,是在说生产、消费,是在说经济。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文化的隔膜和融合的问题必然会越来越突出。那么,文化是不是也要全球化?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文化方面越是多元化越是积极的,至少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人是同意的。可是当你遇到电影中这种矛盾:巴基斯坦的恋爱文化跟挪威奥斯陆的恋爱文化就是不同——又该怎么做?当巴基斯坦父亲反对女儿“跟国际接轨”——像文明人一样谈恋爱的时候,又该怎样呢?当然,对于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人来说,这一点也不成问题。可是,对于巴基斯坦父亲来说,这就是一场战争:巴基斯坦文化跟挪威奥斯陆文化的战争,或者说是愚昧落后跟文明进步的战争。

    这个故事是根据导演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虚构”作品,拍这样的电影不是仅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了向人们提出这个问题、警惕这个问题,以便找到合适的解决之道。

    有句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说在这儿还对嘛?……在我看来,今日之世界,在尊重各自文化、习俗的前提之下,世界应该有世界的规则,世界应该有世界的文化——并且这种“世界的文化”,应该是每个地区和国家都应该遵守的,而且建立这样的“世界文化”不仅是迫切的,而且是不要的。不然,人类还怎么融合?还怎么全球化?有一些“文化”也是要改变的,或者说必须要“与时俱进”,比如西巴基斯坦人民共和国的裹脚、太监,还有溺死女婴,难不成今天还要坚守这种东西嘛?其实,文化背后是逻辑,是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用脚趾头想想都明白:不同价值观、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到头来就会走到水火不容的尽头……这即使人类的历史,也是人类的现实。

    【详细】
    141235051
  • momo
    2018/10/21 12:00:42
    2016.11.22
    其实是昨天去看的op film gold,累到现在来写几句。白嫖了尾田和日升十多年,是时候跪地送钱了。十天一亿,我看保二争三一点问题也没有嘛,别小看op粉的送钱力呀。 能在大银幕上看op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尤其是巨大的索隆的肱二头肌胸大肌腹直肌和迷之捆缚,哎呀我死了 总体来...  (展
    其实是昨天去看的op film gold,累到现在来写几句。白嫖了尾田和日升十多年,是时候跪地送钱了。十天一亿,我看保二争三一点问题也没有嘛,别小看op粉的送钱力呀。 能在大银幕上看op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尤其是巨大的索隆的肱二头肌胸大肌腹直肌和迷之捆缚,哎呀我死了 总体来...  (展开)
    【详细】
    9717223
  • 前后目的地
    2019/7/11 19:04:09
    一点零碎的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魔花这个元素的加入和抽离,对人物的粗线条行为不构成影响。这个设计是高明的,置整部作品于一种真正的猜疑腔调之中,从而区别于常见的异类入侵题材。 2.某条短评中提到的的“信息缺失”的处理方式同样也是,如同片中小男孩养的蚂蚁之家,导演截取观察展现的人类生活可以等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魔花这个元素的加入和抽离,对人物的粗线条行为不构成影响。这个设计是高明的,置整部作品于一种真正的猜疑腔调之中,从而区别于常见的异类入侵题材。 2.某条短评中提到的的“信息缺失”的处理方式同样也是,如同片中小男孩养的蚂蚁之家,导演截取观察展现的人类生活可以等同...  (展开)
    【详细】
    10301255
  • Maybe
    2020/9/3 16:52:30
    国漫崛起之又一部神仙沙雕动漫:有药欢乐多。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相比往年,今年的时间过得格外快,年初计划和KPI的完成也格外艰难。

    没关系,生活不易,沙雕续命。

    今日与各位分享一部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相比往年,今年的时间过得格外快,年初计划和KPI的完成也格外艰难。

    没关系,生活不易,沙雕续命。

    今日与各位分享一部神仙沙雕国漫:《有药》。

    听一听瞧一瞧,看到就是赚到:生活太苦来一粒,心病还需有药医。

    12845484
  • MahooGing
    2017/2/25 16:59:36
    16年98届夏甲同步播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电影上映时间是去年夏天,百科上也写了正式首映是8月20日,差不多是甲子园全国大赛决赛前后。电影的内容选材非常贴近甲子园的现实情况,因此上映就是为了跟着甲子园的热度收一波票房。 如果没有看日本高校野球的爱好并且跟着看了夏甲,或者说对日本甲子园不太了解,而来看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电影上映时间是去年夏天,百科上也写了正式首映是8月20日,差不多是甲子园全国大赛决赛前后。电影的内容选材非常贴近甲子园的现实情况,因此上映就是为了跟着甲子园的热度收一波票房。 如果没有看日本高校野球的爱好并且跟着看了夏甲,或者说对日本甲子园不太了解,而来看这...  (展开)
    【详细】
    8383255
  • 漫歌
    2017/10/16 23:28:42
    《制服》:《制服》中的寻找和身份

    “2000年,进入新世纪,我给自己许的愿就是自己做导演,自己写剧本,花了两年时间,拍了自己第一个处女作,叫《制服》,是在2002年夏天拍摄的。之后就进入了自己做导演的步调里面,用了12年时间,到了2014年拍完《白日焰火》,这十二年我一共拍了三部电影,都是自己编剧的。”

    ——刁亦男

    很多人熟悉刁亦男应该是从《白日焰火》开始的,在第六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一个是廖

    “2000年,进入新世纪,我给自己许的愿就是自己做导演,自己写剧本,花了两年时间,拍了自己第一个处女作,叫《制服》,是在2002年夏天拍摄的。之后就进入了自己做导演的步调里面,用了12年时间,到了2014年拍完《白日焰火》,这十二年我一共拍了三部电影,都是自己编剧的。”

    ——刁亦男

    很多人熟悉刁亦男应该是从《白日焰火》开始的,在第六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一个是廖凡,另一个是刁亦男。抛开片子本身来说刁亦男,他更像是一位诗人,他将镜头聚焦在那些失败的人身上,任凭他们在自己的镜头里沉沦、堕落,看着那些被生活逼到角落里的人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或许有些残忍,但却又足够的真实。

    在刁亦男为数不多的电影里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没有变化过的人,或者说还在坚持初心的导演,虽然电影越来越精致,但那种独属于刁亦男的风格化东西也越来越明显。

    《制服》作为刁亦男的处女作,谈不上成熟,但有想法,有内容,可以看出他的诉求。那个裁缝小健就是刁亦男作为的被生活逼迫到角落里的人,他试图通过制服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找回失去的自尊和自信。在这里,寻找和身份,成了《制服》的母题,而在后来的《夜车》和《白日焰火》中依然可以看见“寻找”和“身份”这两种元素。

    寻找:

    “是在一种自由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没有过多的干预,也没有特别商业性的束缚,之前的两部电影都是完整地表达了自我,这也是独立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自由的表达,自由的抒发,独立思考。”

    《制服》中的裁缝小健有着双重身份,制服之下,他是裁缝,是儿子,是xx厂的子弟,有一个破旧的裁缝店,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父亲,还有那些和工厂的恩怨、纠纷。这些都是他沉迷于制服之下的原因。制服之下的他,是警察,是情人,是权利的掌控者,这些都让他满足,并沉浸。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中,小健处于一个寻找的状态,他寻找的是真实的自我,是隐秘的自我。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些小小的冲动,和一些羞羞的想法,只是理智和现实让人们总是压抑着这些自私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旦被点燃,就变成了一种褫夺人心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制服》就像一根绣花针,冷不防地刺痛了人们心底最虚伪的地方,虽然未及要害之处,但那种酸酸的疼痛却是格外的清冽。

    我要说的寻找,便是隐藏在这种情绪中,最核心的部分。小健寻找的是什么,他寻找的是一个理想中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金钱,有着爱情,有着权利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唯一需要伪装的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候,在各种不同的身份之中转换着,最真实的瞬间就是开车回到车库之后,为数不多的几分钟放空的时间。然后就开始一头扎进生活的寻找之中,寻找升官发财的机会,寻找放松娱乐的机会,寻找释放自己压力的机会。

    身份:

    中国人是最在意身份的,因为身份象征着一切,这一点是不需要赘述的。

    小健的双重身份,郑莎莎的双重身份,都意味着在这个社会中,身份的重要性,这也是刁亦男想要强调的部分。大多数中国人都因为身份二字被囚禁在一个躯壳这种,久而久之,这幅躯壳就变成了自己以为的最真实的样子。

    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自己伪装的身份,然后平静的过着身份之下的生活,去看电影,去唱歌,去恋爱......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看起来平静安逸,其实暗潮汹涌。好在刁亦男用了一种很高明的方式,让这些小秘密一直停留在两人之间,没有人去戳破,自然还残存着一些美好和回味。

    现实主义电影总有一种悲凉的感觉,当然,刁亦男并不是刻意为了展示出生活灰暗的一面,我想,他应该是想告诉观众,小健和郑莎莎的生活中,也有一个明亮而美好的夏天。

    身份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毁了一个人,同样也可以塑造一个新的人。但刁亦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角色最后回归了本来的身份,就像一场舞会的结束,落幕之后,大家都要谢幕。

    影片中规中矩,作为处女作,刁亦男的风格并没有完完全全的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贾樟柯早期电影的一些影子。小健和小武,的确很像。但整部影片的完整性还是非常高的,只是缺少了一些更个性,更玩味无穷的东西。

    【详细】
    8869174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