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0297
  • EE
    2021/2/28 14:21:07
    很久没看过如此“沉溺自我表达”的文艺片了

    演员请得起黄璐,音乐请得起小河,那我推断这个生拉硬拽的固定镜头拍摄手法并非资金短缺的妥协之举,而是导演为了追求复古风格刻意为之。然而,反常规的镜头语言并没有搭配反常规的叙事和主题,让这种并不熟练的镜头设计成为败笔。本片在叙述回忆时用了“日记体”的结构,还有想象时空和现实时空交汇的小设计,表达了一个很浅显的主题:美好的童年和郊区的鸟鸣声都在城市化进程

    演员请得起黄璐,音乐请得起小河,那我推断这个生拉硬拽的固定镜头拍摄手法并非资金短缺的妥协之举,而是导演为了追求复古风格刻意为之。然而,反常规的镜头语言并没有搭配反常规的叙事和主题,让这种并不熟练的镜头设计成为败笔。本片在叙述回忆时用了“日记体”的结构,还有想象时空和现实时空交汇的小设计,表达了一个很浅显的主题:美好的童年和郊区的鸟鸣声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落了。重场戏(或者说本片情感最强烈的戏)应该是童年夏昊和朋友们一起去找胖子家的片段。然而,在这些于核心表达非常重要的回忆段落里,大部分运镜都是常规的,导致形式与内容很矛盾。本片的情节里有一个我非常不喜欢的设计——关于时间的谜语,这个谜语太“傻白甜”了,坐我旁边的陌生中学生都第一时间猜到了,结果愣是在电影里以一种貌似发人深省的迷题形式反复出现了三次,给我的直观感受是既矫情又low。尽管导演设计这个重复情节可能是想表达男孩小时候知道答案,但长大以后忘记了这样一种“失落感”。但是由于第三次出现迷题的密室戏既不合逻辑又冗长,导演很有把观众当傻子的嫌疑。只有喜剧片的受众期望看到比自己更“傻”的人物,文艺片应当杜绝“降智行为”。此外,迷题第二次出现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中央,这种形式非常缺乏电影感,学生作业都不好意思用的。第三,本片的一些场面调度和布景也很不自然,很做作。误入工地的摩托车,高架桥下映出绿皮车的玻璃镜,光怪陆离的密室,隧道里看不清形状的涂鸦……处处透露着人为设计的痕迹。第四,演员的台词经常是停顿一会儿才接下一句。剧中角色的对白都是日常语言,既没有哲理也没什么双关和隐喻,为什么要停顿?整个电影的内在哲理与外在风格都提不上去,就不要强行模仿洪尚秀。总而言之我的观感是,导演沉溺于自我表达任性挥泄一通,却并没表达出有价值的东西。

    【详细】
    13288777
  • Judy
    2022/11/9 21:38:47
    喜欢看杰哥的功夫
    14753165
  • 可人
    2022/12/6 23:17:09
    不期而遇不夏天
    被影片剧名和封面吸引、值得期待的是整体剧情挺真实的~接近一些人民生活的状态、寄人篱下的留守儿童易水生!心地善良却爱占小便宜的黄四毛、一次“偷钱”考验出彼此的不信任、一次“帮助”体现出彼此的心心相惜,都能映衬出那些我曾经最贴近的生活、与其说他们是好朋友、不如...  (展开)
    被影片剧名和封面吸引、值得期待的是整体剧情挺真实的~接近一些人民生活的状态、寄人篱下的留守儿童易水生!心地善良却爱占小便宜的黄四毛、一次“偷钱”考验出彼此的不信任、一次“帮助”体现出彼此的心心相惜,都能映衬出那些我曾经最贴近的生活、与其说他们是好朋友、不如...  (展开)
    【详细】
    14805214
  • noitarbeleC
    2022/12/28 16:27:35
    一点小感想

    天哪真的不知道这部剧怎么会悄无声息地就播了……然后骂无聊的朋友们或许这就是一部日常向年代剧呢?导演审美很好,景选的很不错,就是家长里短,充满烟火气的小街。虽然这个类型剧之前有不少,容易审美疲劳,但是两主演真的挺不错的。任敏太灵了太灵了!和我心里古灵精怪的少女完全符合!可爱但完全不会觉得矫揉造作。不太喜欢的其实是转学生的人物,这个类型同质化太严重,建议之后拍年代剧或校园剧谨慎考虑,大家看得有点

    天哪真的不知道这部剧怎么会悄无声息地就播了……然后骂无聊的朋友们或许这就是一部日常向年代剧呢?导演审美很好,景选的很不错,就是家长里短,充满烟火气的小街。虽然这个类型剧之前有不少,容易审美疲劳,但是两主演真的挺不错的。任敏太灵了太灵了!和我心里古灵精怪的少女完全符合!可爱但完全不会觉得矫揉造作。不太喜欢的其实是转学生的人物,这个类型同质化太严重,建议之后拍年代剧或校园剧谨慎考虑,大家看得有点累。另外,在群像的塑造上,最重要的其实是突出最主要的特点。但这部除了男女主之外其他主角团角色略显模糊,相比之下父母辈的塑造甚至更好,如果在后面会有个人小故事凸显的话就会很好。看了评论区补一点,我非常喜欢1988,但是真的看到过很多年代剧被鉴抄袭。1988确实开创年代剧的一个巅峰,但是此模式后来的运用只能说明这是有受众的一类题材,从人物设置,主题,拍摄手法来讲都谈不上抄袭。后来者确实也没有能超越1988的,但依然会给年代剧爱好者带来很多乐趣。

    【详细】
    14849426
  • 评欣而论
    2021/3/23 23:41:43
    道士都改行抓山贼了,哪里还有鬼。

    13340172
  • 难遇
    2020/12/14 15:33:35
    超级好看的
    吸血鬼的爸爸为了女儿、孙子、为了这个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他说他找不到心动的感觉,找不到火花。 他想试试看,却又觉得放心不下女儿和这个家。 女儿为了让爸爸好好休息一下,于是安排全家旅游。 全家除了女婿以外,都是吸血鬼,他们住在精灵旅社,有着一大帮的怪物朋友。 去...  (展开)
    吸血鬼的爸爸为了女儿、孙子、为了这个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他说他找不到心动的感觉,找不到火花。 他想试试看,却又觉得放心不下女儿和这个家。 女儿为了让爸爸好好休息一下,于是安排全家旅游。 全家除了女婿以外,都是吸血鬼,他们住在精灵旅社,有着一大帮的怪物朋友。 去...  (展开)
    【详细】
    13055216
  • 蒹葭饕餮
    2018/5/26 18:44:57
    内心的业障比鬼怪来的缠人
    鬼,心里的结,挥之不去的阴影。大多见到鬼的,都是因为自身处于某种隐藏的愧疚,就像心中难以逾越的坎,伴随左右,也可以称之为阴魂不散。 本片的基调还是蛮不错的,以著名鬼屋温彻斯特为蓝本,许多情节也与房屋的实际结构相结合,大背景也是依托于“来复枪”下的游魂所带来的...  (展开)
    鬼,心里的结,挥之不去的阴影。大多见到鬼的,都是因为自身处于某种隐藏的愧疚,就像心中难以逾越的坎,伴随左右,也可以称之为阴魂不散。 本片的基调还是蛮不错的,以著名鬼屋温彻斯特为蓝本,许多情节也与房屋的实际结构相结合,大背景也是依托于“来复枪”下的游魂所带来的...  (展开)
    【详细】
    9395215
  • 彩虹
    2018/3/27 16:02:10
    年轻没有失败但青春终归会落幕

    从最初美好的校园开始 到最后黑白落寞的收场 从“折纸时代”“青木时代”到“刺金时代”再到“灵魂的尽头”

    在细节处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顾里将走向生命尽头时 对姐妹们的一长段独白 这时 她不再是那个高傲的女王 而是一个感性的姑娘 这段长达数分钟的独白 丝毫没有让观众看到坐不住 句句发于肺腑心声 让不少观众随之泪下

    没有人能永远青春 但永远有人正青春着 时代姐妹花最后付之

    从最初美好的校园开始 到最后黑白落寞的收场 从“折纸时代”“青木时代”到“刺金时代”再到“灵魂的尽头”

    在细节处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顾里将走向生命尽头时 对姐妹们的一长段独白 这时 她不再是那个高傲的女王 而是一个感性的姑娘 这段长达数分钟的独白 丝毫没有让观众看到坐不住 句句发于肺腑心声 让不少观众随之泪下

    没有人能永远青春 但永远有人正青春着 时代姐妹花最后付之一炬 也恰把她们永远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 可以说“灵魂的尽头”为《小时代》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详细】
    9252250
  • Deep
    2023/2/5 15:36:41
    粉红理论
    2023-02-02 好土好尬,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可就是奈何不住姨母笑啊,哈哈哈哈哈哈,适合老年人的小甜剧,啊啊,原来这就是同性恋的言情小说吗,原来言情小说是这样子的啊。两位女主的颜值不错~ 偶尔来点甜甜的==嘻嘻。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亚洲商业百合剧,当然是予以支持...  (展开
    2023-02-02 好土好尬,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可就是奈何不住姨母笑啊,哈哈哈哈哈哈,适合老年人的小甜剧,啊啊,原来这就是同性恋的言情小说吗,原来言情小说是这样子的啊。两位女主的颜值不错~ 偶尔来点甜甜的==嘻嘻。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亚洲商业百合剧,当然是予以支持...  (展开)
    【详细】
    14966222
  • 傅高帅
    2016/2/21 20:54:17
    《澳门风云》,就是你过年回家密会初恋最适合看的电影
    年后开工的这几天,大家都在感慨什么《我的故乡衰落了,青年堕落了,就知道唱歌喝酒赌博》,一缕蛋蛋的乡愁背后,充分反映出新时期过年内容的丰富多彩。
     
    那你敢不敢交代一下,除了返乡随俗迫不得已参与唱歌喝酒赌博等多种体验生活的项目以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去偷偷约会自己的初恋情人吗?
     
    好吧,你可以继续装纯,但我相信你看完本文,会怪我为什么不早写一篇这样的指南,来
    年后开工的这几天,大家都在感慨什么《我的故乡衰落了,青年堕落了,就知道唱歌喝酒赌博》,一缕蛋蛋的乡愁背后,充分反映出新时期过年内容的丰富多彩。
     
    那你敢不敢交代一下,除了返乡随俗迫不得已参与唱歌喝酒赌博等多种体验生活的项目以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去偷偷约会自己的初恋情人吗?
     
    好吧,你可以继续装纯,但我相信你看完本文,会怪我为什么不早写一篇这样的指南,来拯救你和初恋的约会。呵呵,我还应该帮你是咋的?旺、旺旺……

    鸳梦重温,当然少不了看电影这一环节。那么问题来了,密会初恋看电影选哪部?
     
    今年春节档可选择的片子不多,但烂片率是难能可贵的低。可以说本档期烂片率的其实就是靠一部电影在撑着,那就是无可争议的《澳门风云三》。
     
    甚至传说有电影院发声明称,放映了这种电影愧对观众、愧对人民,“搞不懂港片怎么会没落到如此地步。”并主动减少了排片场次,建议大家不要观看。
     
    但是,这部烂片,却是最适合你带着初恋一起去看的电影。
     
    为什么呢?
     
    首先,它够烂。
     
    只有够烂的电影,才能让你们在走出影院时有的吐槽有的聊,充分缓解久别重逢导致的尴尬症。
     
    骂一部电影总比夸它有更多的话说。
     
    试想如果你们一起看了一个好电影,那发表观后感的时候恐怕只能干巴巴地来一句:“这片子真好啊!”再不就是“这导演牛逼啊!”不是因为语言匮乏,实在是没必要像个nerd一样分析镜头语言怎么高明、戏剧结构多么精巧。
     
    而烂片就不一样啦,你可以说花式吐槽一通狂喷,把在心里憋了一个半小时的弹幕都泄出来,俩人玩味剧情还能再笑一次,顺便你也轻轻松松地秀出了智商优越感。
     
    其次,你们够老。
     
    别看你平时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一切暴露年龄的机会,还露脚脖子假装90后,戴上牙套假装00后,自称宝宝假装10后……
     
    但当你看到发哥拉着二胡高唱《友谊之光》的时候,心中涌起一股五味杂陈的自豪,扫一圈周围一张张傻笑着的稚嫩的脸,你会不忿地想:哼,你们懂什么,你们听说过《监狱风云》吗?
     
    是的,只有你、只有你们老泪纵横中的笑才能隔着银幕和阿正产生共振。
     
    其实,你们太珍惜每一个能暴露年龄的机会,哪怕是再俗再烂的老梗,只要能帮你找到自己的同类,你都不会放弃。

    其实,我们喜欢的老港片,就像是自己的初恋。经过回忆的神话与滤镜,仿佛从来都不曾是当初那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而永远都是皎皎照人的“床前明月光”。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和TVB剧真的就是绝对的经典吗?
     
    如果是放在现在,恐怕也难逃剧情狗血、演技浮夸,外加五分钱特效、四分钱布景、三分钱造型的吐槽。
     
    然而,经过时间的洗礼,那些瑕疵也成了可爱之处,不仅值得原谅,简直就是叫人爱得发狂。
     
    有缺憾,风格才得以形成。
     
    多年以后再撸,这些片子依然让你热泪盈胯。它们就像一把把钩子,牵扯出多少陈年旧事、多少唏嘘感叹。你的生活看似平静如水,可只要在心里搅的够深,总能再次沉渣泛起。

    鲁迅先生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看大陆的电影让人想坐下来接受生活,而看香港的电影则让人想要站起来奋发有所作为。(好吧,可能和原话出入有点大)
     
    粤语歌响起的一刹那,你的青春就全回来了——青春不再是课堂上的一脸懵逼、补习班里妈的智障,也不再是年复一年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而是敢作敢当的江湖义气,敢脱敢爱的儿女情长。
     
    现在没事闲的特爱怀旧的八零后这一代人,青春其实最苍白。就像当时的荧屏,没有马脸的夏洛克,更没有会喷火的大黑龙,播来播去就那几个台。
     
    所以现在一拍青春片就是玩命地打胎——别觉得荒诞,本来就没怎么爱过,再不许打胎,还怎么营造痛心疾首的惨烈?毕竟我们这一代人也需要残酷青春啊!
     
    于是,比打胎更有情怀的港片老梗出现了,去年从《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港囧》的致敬,直通年底王晶《澳门风云》的乱炖,虽然片子有那么多人在骂,但依然还有那么多人去看。

    那些故事代偿了我们的青春记忆,仿佛你也曾经那样生机勃勃,热气腾腾。而老港片里那些桀骜不驯、胆大妄为的坏小子与坏女孩,正是我们从没有机会去成为的叛逆少年。

    早被嚼烂的老梗,让我们可以对抗着时间,尽管也不知道最后是谁会赢。
    【详细】
    77832016
  • phoebe
    2018/4/10 6:17:52
    讲一下原著和电影的区别

    没读过原著的话这实在是一部非常令人费解的电影。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并非情节晦涩难懂(事实上情节交代地十分明白),而是这些十分明白的情节组合在一起令人完全不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

    于是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读了一遍原著。我觉得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主要是改编的重点有问题。如果要我总结一下原著的主题的话,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讨论了“人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或者“人如何和自己相处”的问题

    没读过原著的话这实在是一部非常令人费解的电影。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并非情节晦涩难懂(事实上情节交代地十分明白),而是这些十分明白的情节组合在一起令人完全不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

    于是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读了一遍原著。我觉得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主要是改编的重点有问题。如果要我总结一下原著的主题的话,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讨论了“人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或者“人如何和自己相处”的问题。故事的两条线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第一条线是史蒂芬和妻子痛失爱女后的婚姻危机和自我疗愈过程,第二条线是史蒂芬的朋友查尔斯的自杀事件。

    史蒂芬失去女儿以后,夫妻分居,他自己终日在公寓里喝酒看电视,唯一的社会活动是定期参加一个无聊的儿童教育委员会。在这个自我放逐的过程中,他却通过一些高度个人化甚至颇为神秘的经验慢慢获得了成长。史蒂芬经历了对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想要放弃对寻找的女儿的执念,但又觉得力不能及),对他人的无能为力(面对妻子的疏离和朋友的“发疯”,他都选择了逃避和不作为),对社会的无能为力(他试图揭露一件政府丑闻——即政府表面成立委员会征求专家研究,其实最终稿早就写好了,结果此事并没有引起太多波澜,首相轻松地化解了这次危机,整个社会无动于衷)。在终极的无力感中,史蒂芬最终发展出了一套以柔克刚的人生哲学,大概意思是放弃僵硬的理性、对错、计划、框架,让一些更宏大神秘的东西(爱、生命的喜悦之类的)凌驾于自己之上。 这条线有两个关键情节:一是查尔斯的妻子给史蒂芬科普现代物理知识,主题是时间甚至意识的非线性、非确定性。二是史蒂芬经历了一次类似时空穿越的事件,他在一个小酒馆里看到了年轻时的他父母。后来他母亲说,多年前的一天,她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史蒂芬的父亲,想不到对方反应冷淡犹豫,于是在那个小酒馆里,她差点和史提芬的父亲决裂、差点决定放弃肚子里的孩子。但就在此时她看到门外有个小男孩,她认为那就是未来的史蒂夫,于是在这个神秘经验的感召下她放下了骄傲和愤怒,她靠一种温暖善意的感情理解和包容了未婚夫,并且坚定要生下这个孩子。就在这个“时空穿越”事件发生的同一天,史蒂芬(暂时)打破了和妻子的隔阂,两人的亲密关系孕育了小说结尾出生的那个孩子。在这条线里作者传达了一套比较微妙的人生观,一定要概括的话大概可称为一套神秘化的唯心主义人生观。第二点情节虽然很神棍,但是靠第一点现代物理学的铺垫显得没有那么莫名其妙。因为史蒂芬是在听过那段现代物理学讲座,并且思考了时间非线性等问题以后才经历了那次时空穿越的体验,因此可以理解为他通过思考产生了心灵上的触动,这种触动最终导致他在自己的意识中构建了一个并没有真正发生的事件。这个事件的本质大概是他放弃了僵硬的理性,听从内心(他想和妻子复合的感情)的指导,做了一件他本来绝对不会做的事情(和妻子发生亲密关系)。同样,史蒂芬的母亲多年前的那一次经验也可以这么解释:她也在自己内心(对未出世的孩子的爱)的指导下,做了一件她本来绝对不会做的事情(放下骄傲和实际的考虑,决定和未婚夫和解生下孩子。)所谓穿越时空只是这种人生观转变的一个外在的表达而已。史蒂芬的母亲后来也说,她那天看到的搞不好只是酒店老板的儿子或者在附近玩的一个小孩而已,重要的不是灵异事件,而是一个人内心做出的决定,以及情感上的成长。

    在这条线的改编上,首先第一点现代物理讲座被完全删掉了。第二,原著里史蒂芬在时空穿越以后深受震动,在一种奇异的情绪中打破了和妻子之间的隔阂,但是电影的处理让我以为两人滚上床单只是因为史蒂芬恰巧摔了一跤把衣服弄脏了。这两个改动共同的结果就是时空穿越事件和主线的关系十分不明确,让观众莫名其妙。原著里“那一天”,史蒂芬父亲表现得冷淡犹豫,于是史蒂芬母亲在骄傲和愤怒的情绪中差点决定放弃孩子,最终她因为一次神秘体验(或者说一次心灵觉醒)而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才对应了史蒂芬如何放下对妻子的敌意和隔阂的过程。而在电影里,史蒂芬的父亲并没有表达不想要孩子的情绪,史蒂芬的母亲那天只是有点紧张,结果神秘事件让她觉得那天其实是生命中美好的一天,每件事的结果都那么好。电影也根本没有怎么表达史蒂芬对妻子的敌意,他们的隔阂,他的骄傲,这些都没有,夫妇两一直看起来关系还不错(电影里两人发生关系之后也经常见面沟通感情,还一起弹钢琴等等等等,原著里两人那天以后再也没见面,也没有联系,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天才见面。)这么改也许是更温情和更治愈了,但是“如何和自己相处”或者“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的主题似乎也被完全抛弃了。我不太清楚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否只是想展现一下人如何从伤痛中慢慢站起来。原著中失去爱女的痛苦只是人物成长的一个线索而已,它甚至完全不是重点,史蒂芬面对的失控和无力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生议题(另一条线的查尔斯也面对了这个问题),而电影却只是讲了一个人如何对抗一种十分偶然的冲击(女儿走失)而已,因此电影的改编似乎完全放弃了原著的深度。我觉得原著并不是一本讨论儿童走失问题的小说,原著是一本谈人生、谈心灵的书,而编剧和导演似乎把它改成了一部英版的《亲爱的》。电影里史蒂芬的母亲讲起“那一天”的神秘体验如此激动而虔诚,使我差点以为这是一部宣扬神秘宗教体验的电影:在伤痛中只要坚持信望爱就能重生,上帝会以他的神秘方式带你走出迷雾?原著的时空穿越重点是内省和抉择,电影里的时空穿越重点是……宗教式的神秘体验?所以我看完才那么懵逼。

    然后讲一下第二条线,就是查尔斯自杀的这条线。原著交代了史蒂芬和查尔斯友谊的缘起。史蒂芬写了一本小说叫《柠檬水》, 内容是写他11岁暑假的一段经历,是写儿童走向成人时的内心世界。这本书是写给成人读者看的,但是寄送的时候发生了错误,被送到了出版社的儿童部。出版社的所有人查尔斯看了以后超级喜欢这本书,他说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永远不会停止存在,查尔斯认为这本书是成人写给过去的自己的,是写给那个永远存在的孩子的。查尔斯的内心一直有两种割裂的需求,一种需求是想在成人世界里如鱼得水,想要成功、富有、重要;另一种需求是想做一个完完全全的孩子,无忧无虑,不承担任何责任,不追求任何东西,每天在森林里玩耍。查尔斯一直没有办法调和这两种需求,他表面上在公众生活中春风得意,内心生活却从来无法摆脱痛苦和煎熬。“彻彻底底地成为一个孩子”对于查尔斯来说是一种像性一样强烈的渴望,他的出口是让妓女扮演女老师,他扮演挨打的小男孩。当然这个出口远远不够,最终他精神崩溃,去乡间隐居。但是满足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又开始焦虑于自己没有在成人的世界中有所作为,焦虑于自己完全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毫不重要的人。查尔斯始终无法统一内心的两种声音,完全无法与自己和解,所以他才选择了自杀。查尔斯的故事是“如何和自己相处”或者“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反面例子,所以这也是表达小说主题的一条重要的线。查尔斯的迷失映衬了史蒂芬的成长。而电影里这条线处理得不好,查尔斯的故事和史蒂夫的故事联系非常牵强(只用台词补出了“他们都在寻找时间中的孩子”,仿佛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文字游戏)。小说中,最后查尔斯的妻子告诉史蒂芬,政府的那份儿童教育计划是查尔斯写的。史蒂芬于是问:既然查尔斯那么想成为一个孩子,他为什么要写一份主旨似乎是让大人对孩子严加管教的计划?查尔斯的妻子说,这就是他内心的反映,也是他毁灭的原因,他如此想成为一个孩子,却又如此想讨好上司或者说如此想讨好整个成人社会,所以他必然会走到这一步。电影里改成了史蒂芬读完稿子就认定这是查尔斯写的(阅读理解水平惊人了!),然后查尔斯的自杀好像变成了因为他对这份欺世盗名的计划感到良心不安(我的感觉,我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于是影片变成了亲子疗愈片和政治阴谋片的结合?反正我真是看的如坠五里雾中。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有点意思的电影(至少还吸引我读了原著,而不是弃剧拉黑),但是改编得真的不算成功。改编后到底想突出什么主题完全不清楚,各种元素晦涩而混乱地拼贴在一起,效果就是令观众相当迷惑。我怀疑BC对这种风格的电影有特别的偏爱:充满晦涩个人情绪,节奏缓慢,叙述支离破碎,效果扑朔迷离的一类文艺片。另外有个电影叫《第三者》(Wreckers)也是这种谜一样的调调。我个人其实挺喜欢这种类型的,但是这部影片我觉得真的只能得个及格分。

    【详细】
    92863438
  • Dorothy
    2014/5/10 16:07:58
    《香港仔》:人間奇幻夜
    【聲明:此電影評論與近日聲討杜汶澤、彭浩翔事件並無關係,請不要對號入座,純屬個人言論,如有不安之處,敬請原諒】

    彭浩翔的《香港仔》(內地譯作《人間.小團圓》)可謂是一場「人間奇幻夜」。從戲裡的角色到導演本身都置身在南柯一夢中,自圓其說,見解相當的突兀與堆砌。與其說《香港仔》是給香港的情書、家書,那香港這個地方確是交了一個壞情人,出了個不肖子。《香港仔》是一部掏空香港人靈魂的電影,也不
    【聲明:此電影評論與近日聲討杜汶澤、彭浩翔事件並無關係,請不要對號入座,純屬個人言論,如有不安之處,敬請原諒】

    彭浩翔的《香港仔》(內地譯作《人間.小團圓》)可謂是一場「人間奇幻夜」。從戲裡的角色到導演本身都置身在南柯一夢中,自圓其說,見解相當的突兀與堆砌。與其說《香港仔》是給香港的情書、家書,那香港這個地方確是交了一個壞情人,出了個不肖子。《香港仔》是一部掏空香港人靈魂的電影,也不是屬於時代的,它真空了香港的歷史、民情、消弭了社區的人文關懷,除了拍攝的香港街景外,就沒有半點港味。

    在合拍片的潮流下,中港合拍片都試圖保留些香港元素,奈何是否夠精準,讓人看得見香港的情懷,恐怕不。《香港仔》是一部掛著港人外皮卻沒心思的作品,就連香港人的性格特質也欠奉,有的只是一個關係破碎的家庭在碎碎唸自己有多慘情,生活有多不如人意。其實有些煩惱都只不過是庸人自擾,與香港這個地方沒有特別關係。與彭浩翔過往的作品比較,《香港仔》的本土味甚至比《志明與春嬌》還少之有少,無論是《志明與春嬌》還是《春嬌與志明》都可以看到他那種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雖然是一張賤嘴,但起碼拍出香港男女的愛情價值,最主要的是能夠與香港的社會扯上一絲關係。《志明與春嬌》的港味主要來至街頭、後巷的「打邊爐」,港男港女的情慾短信、還有都市男女那種調侃。是似曾相識,又倍感親切。

      《香港仔》的不親切不是源於它不賣弄粗口,過去幾年彭浩翔所監製與執導的作品都少不免販賣低俗與性感,為了粗口而粗口,其中以《低俗喜劇》的虛無與堆砌甚為嚴重,就連叙述的能力也下降。拋開中港矛盾,也拋開網絡上的罵戰,《香港仔》這部作品是需要深度的剖析,而不是片面的讓中港兩地的市民互相討厭。不應該把私人恩怨放進對電影的討論之中,這樣對電影的發展也不太良好,合拍片始終一天會找到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香港仔》可被視為是彭導四十而立的作品。這兩年,《飛虎出征》和《低俗喜劇》都已經把低俗無限放大。本來也沒有特別的,但多得某事件的影響,認為香港電影不應該只拍給香港人看,也認為彭導傷害了同胞感情,引起了罵戰。連帶內地上映時也出現「去香港化」的現象,改名為《人間小團圓》。

      英國人把「香港仔」這個地方叫「鴨巴甸」(Aberdeen)是有原因的,大概是蘇格蘭沿海也有一個叫做「鴨巴甸」的城市。「香港仔」一詞語帶雙關,其一是它的地方名,其二是對「走精面」人士的嘲諷。其中前特首曾蔭權的「貪污」行為就被視為是香港仔。香港仔又名世界仔,比喻人愛好討別人的好處,奉承他人。比起真正的戲中人,彭導更似「香港仔」。他道聽途說的把一些聽到的事情放在電影當中,加以堆砌成篇章。看不到他對諸如性、人性的迷失有那些看法。說他重覆自己可謂是不無道理的,性場面在《香港仔》裡顯得蒼白,並沒有意義,有的只是獵奇形式的。香港家庭的生活並非只有以性掛勾,《香港仔》呈現出來的是香港人的自我中心,每個角色都只是著眼在自己關心的事情上。概括來說,就只有兩個命題,性愛與對骨肉親情的懷疑。可憐的是它的核心不是要疏理問題,不是要深刻反省,而是安撫人,要人妥協、要人接受,似乎要洗去問題的根源。

      在《香港仔》的鄭家裡,確實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角色都有個謎,但有些謎的出現都只不過是有名無實,多是源於不安全感與猜忌。電影由數條人物主線組成,帶出一個家庭的破裂,試著把人心裡的謎解開,再重新上路。同樣是香港家庭,許鞍華的作品寫實得多,起碼貼近民情,拍出家庭關係的疏離與人物的內心世界。諸如《天水圍的日與夜》,就帶出一個單親家庭的日常瑣事,《天水圍的夜與霧》交出了一個中港家庭的人間悲劇。而《香港仔》的悲劇沒有什麼事實的基礎,即使楊千嬅飾演博物館導賞員也不見得有何歷史價值。當香港電影洗去歷史、人文關懷與寫實的基本時,實在不明白這個家庭何以吸引人。

      除了家庭之外,電影想帶出「生活的本源」與三世宿命,偏偏與時代脫節,吳孟達口中的漁民「一落地就死去了一半」,只有空口講白話,真空了香港仔歷史與漁民的發展。對比起嚴浩的《浮城》、趙良駿的《金雞》、《老左正傳》所書寫的香港浮世繪,《香港仔》的論點盡是小巫見大巫。怎能代表香港人,又怎會是彭導給香港的家書?劇情鬆散、論點不清晰、胡亂擺放大道理就是這部電影的通病,更遑論潛伏五年、嘔心瀝血,如此的功課倒是可以愚弄普羅大眾。還可以自我感覺良好地「愛回家」,裝作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

    電影是要提出問題,而《香港仔》是一部很空洞的電影。它關係到的不是香港人的命脈、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而是看到香港人的妥協,還幻想著等著就有明天。有什麼自強不息可言?有的只是不聞不問與漠視。就連「和風對抗」的本錢也沒有,彭浩翔說這部電影要回歸到家庭,可是力不從心。說實話,不是他的水準之作,即使玩低俗、玩粗鄙的話也可以玩得用心。而這部電影又想要文藝,又添加道理,兩者都失去平衡。

      另外,電影裡也出現了一些看似是玩味但沒有實質意見的東西。比如是紙紮香港,星球大戰的白兵、變色龍與鯨魚。說它是「人間奇幻夜」也是合理的,皆因他所出現的道具是混雜的,故意製造了人間與地獄兩個面貌,奈何看不到有那樣的比喻與用處,顯得奇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若只靠包裝與綽頭就想交功課,那就真的想得美了。與其說電影的主題是呼吸,倒不如說是發夢,現在這場夢要醒來了,世間沒那麼美好,命運要對抗、要革命,我們在生活裡也要有新的思維。

    文/Dorothy
    【详细】
    66642332
  • 蛋不疼
    2014/4/13 15:47:19
    《里约大冒险2》——最精彩的是那只爱得疯狂极致的毒蛙

    第一部我是在网络上看的,效果没有影院好,但是留下了比较愉快和赞叹感觉,所以第二部出来,就去影院看3D效果啦。

    确实有大片的风范,不愧为成功的动画影片。

    画面是一流的,很细致逼真唯美;情节一般,比较老套路,一般成功影片都这样,第一部很有创意,第二部就容易落入俗套,不过以歌舞的方式来表现剧情,还是比较讨人喜欢的,因为歌舞很能煽动观众情绪,又有大场面的感觉,还显得有些

    第一部我是在网络上看的,效果没有影院好,但是留下了比较愉快和赞叹感觉,所以第二部出来,就去影院看3D效果啦。

    确实有大片的风范,不愧为成功的动画影片。

    画面是一流的,很细致逼真唯美;情节一般,比较老套路,一般成功影片都这样,第一部很有创意,第二部就容易落入俗套,不过以歌舞的方式来表现剧情,还是比较讨人喜欢的,因为歌舞很能煽动观众情绪,又有大场面的感觉,还显得有些高大上,也符合巴西那种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氛围情绪很天真愉快,这才是更重要的,所以也吸引了这样多成人们来看;主题无非是保护自然、回归真我。

    还遇到一个小插曲,影院满人,绝大多是成人,只有少数有家长带孩子来看,正当成年人们为电影赞叹和追寻天真欢快时,有两个小孩吵闹着要回家,说电影不好看,我当时有些意外,小孩不是很喜欢动画片的么?后来一想才理解:哎哟,小孩这年纪,不缺天真浪漫的乐趣,倒是我们成年人很缺,所谓越长大越烦恼多,所以对这类动画片也有潜意识回味快乐童年的意思。

    影片给我最大的印象,或说是亮点,除了歌舞,就是那只毒蛙,哈哈,她是爱得那么热情奔放,爱得那么隐忍,甚至可以殉情,当得知自己无毒,也就是能和那傻鸟在一起的时候,是多么欣喜,都控制不住自己,根本停不下来,做出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来。

    爱你是那么疯狂,以致让我无视死亡,就让我是爱如归吧。
    【详细】
    663261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