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黑社会》是香港亚洲电视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分为“帮会争霸”、“乱世称雄”、“浮华竞逐”、“去留之间”、“灰飞烟灭”五集,每集18分钟左右,全片约90分钟。
短短的90分钟里面,《解密中国黑社会》大致讲述了旧上海“青帮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发迹、壮大、鼎盛、衰落的历史过程。这部纪录片算不得非常精彩,但立场客观、视角全面,既无褒扬,也无贬抑,只将往事娓娓道来
一
《解密中国黑社会》是香港亚洲电视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分为“帮会争霸”、“乱世称雄”、“浮华竞逐”、“去留之间”、“灰飞烟灭”五集,每集18分钟左右,全片约90分钟。
短短的90分钟里面,《解密中国黑社会》大致讲述了旧上海“青帮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发迹、壮大、鼎盛、衰落的历史过程。这部纪录片算不得非常精彩,但立场客观、视角全面,既无褒扬,也无贬抑,只将往事娓娓道来,很好地履行了一部历史纪录片的使命。
我个人其实不太喜欢这部纪录片的片名,我更愿意它将“黑社会”三字改为“帮会”二字,“解密中国帮会”这个名字更为合适。“黑社会”这个说法在“青帮时代”并不流行(或者那时根本就没有这个说法,本人未详细考证,不敢妄言,但“未流行”之说,就我所知资料,自当不错),现今的“黑社会”(主要存在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中国大陆的所谓“黑社会”,往往只是略具规模的犯罪团体,并无“黑社会”那般严密的组织架构和复杂的家法帮规)虽然跟旧上海的“帮会”有一定的渊源,两者也有不少共同点,但它们也有很大的差别,把旧上海的“帮会”以当今的“黑社会”名之,我实在不能同意。
此外,“解密”二字,也值得商榷,我个人以为,这部纪录片的最佳名字乃是:“上海青帮”往事或者“青帮三大亨”往事。
不过话说回来,“解密中国黑社会”这个名字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电视台给这部纪录片起这么一个名字,也无可厚非。
二
我读初中的时候,历史老师非常赏识我,经常让我在课堂上出风头(他喜欢当堂给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去记忆大段的历史内容,而我往往是那个能够比较完整地将内容复述的学生)。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更视我为知交好友,我也因此在历史班呆了三个月,但最后顶不住“生存压力”(很多人跟我说读历史太难找工作),把桌子搬到了物理班,上大学的时候也选择了工科院校的工科专业。我确实从小就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也被普遍认为有所谓的“历史天赋”,但很少人知道,我其实并不喜欢“正史”,而是偏爱“野史”。读中学的时候我最崇拜的人是陈寅恪(其实那时候我没有怎么读过他的书),他在解放后不去研究什么隋唐政治制度之类,转而研究《再生缘》(有大作《论〈再生缘〉》)这样的通俗小说,他更写就了煌煌八十万言的《柳如是别传》,为一代名妓而不是君主名臣立传!在我眼里,陈寅恪就是一个“野史大师”(这个称谓也许是非常不敬的,但那时候我真的这么想的)。因此,我也喜欢研究“野史”。
那时候我经常流连于书店和旧书摊,对涉及“黑社会”、“土匪”、“娼妓”、“优伶”、“乞丐”之类的“野史”著作怀有莫大的兴趣,更买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那时候我年纪虽小,却自认为很鉴赏力,一般的“野史”著作舍不得掏钱买的(一个中学生能有多少钱?我经常为一本书跟旧书摊老板磨破嘴皮)——我买的“野史”著作一般都是带有学术性的,是真正的“野史”专家所著,至于那些大嘴记者或所谓的纪实作家写的东西,我是瞧不上眼的,因为我认为这些书“胡扯”多于“信史”,虚构、臆想的成分过多。和“土匪”、“娼妓”、“优伶”、“乞丐”的相关的专著我都买过,唯独与“黑社会”相关的专著没有见过,但关于“黑社会”的书其实是非常多的,只是我认为都不值得买而已。
尽管那些关于“黑社会”的书我都瞧不上眼,但好奇心驱使,我还是经常跑到书店去看那些被我鄙视的“黑社会”纪实文学。我记得黄金荣、杜月笙的专门传记书店都是有的,也有把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合在一起写的传记。在我翻阅的多本关于“上海青帮三大亨”的传记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是黄金荣的“悔过书”,这么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竟然像一个小学生那般向全国人民写了一份“检讨书”。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面,我是非常同情黄金荣的遭遇的,后来了解到他其实为解放军进驻并治理上海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他约束了数万门生弟子,让他们不要捣乱),这种同情里面又加了一点悲悯。而新政府是怎么对待这位八十多岁的糟老头的?黄金荣不仅写下了公开发表的“悔过书”,还在曾经带给他无限风光的大世界游乐场门前扫地——这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无论如何也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
三
我在中学时代对“黑社会”的兴趣到大学的时候,就从书本转移到电影上来了。
读高中的时候,我就看过科波拉的《教父Ⅰ&Ⅱ》,初接触好莱坞电影的我被老科波拉的“黑帮史诗”镇住了,“黑社会”电影竟然可以拍得如此大气磅礴!那时候正流行的“古惑仔”系列虽然够“酷”,但作为“黑社会”电影,它们在《教父Ⅰ&Ⅱ》面前都显得太过小儿科了。
美国的“黑手党”既然可以被电影如此演绎,那么,旧中国的“上海青帮”是否也可以拍得荡气回肠?
读大学后,我的电影视野大开,科波拉的《教父》系列之外,我又陆续观看了《美国往事》、《好家伙》、《纽约黑帮》、《疤面煞星》等经典“黑帮”电影,尤其是《美国黑帮》一片,乃是我的电影之旅中一部常看常新的电影。但我念念不忘的还是“上海青帮”这个题材。
大学三年级开始,因为昆汀·塔伦蒂诺的关系,我不可救药地爱上港片(此前,我游走于好莱坞电影和各类文艺片),如嗜血之徒般大量观看邵氏老片(特别喜欢张彻、李翰祥、楚原、刘家良、桂治洪等人的作品)和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活跃于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导演中,我最爱麦当雄(其实他只导过一部电影《省港旗兵》,其他作品多以监制、编剧身份出现,但掌控全局)、林岭东、吴宇森三人,尤其是麦当雄,因为他已经退出影坛(1997《黑金》之后),他的每一部作品对我来说都是绝响。
兜兜转转,我终于有幸看到了麦当雄主导制作的《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1993)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1993)。记得当年我接连着看完这两部电影,心情非常激动,久不能寐,我牵肠挂肚的“上海青帮”原来在十多年前就被搬上银幕了,而且麦当雄做得还算不错,拍得气势恢宏,也拍出了枭雄本色。
平心而论,《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跟麦当雄稍早制作的《跛豪》(1991)是有一些差距的,但港片能够拍成这样,也顶得其“史诗气魄”这四个字了。
看完《解密中国黑社会》这部纪录片,参照《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两部影片,我惊讶地发现,麦当雄是非常尊重史实的,对“上海青帮三大亨”的人生轨迹几乎未作任何修改,仅在细节上略作戏说。麦当雄对三人的性格也把握得相当到位(张啸林稍为夸张一些),更出色地表现了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情面、场面、脸面。
四
在《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两部历史人物传记片(我原来认为这两部影片只是“枭雄片”,但看完《解密中国黑社会》,我认为它们对得起“历史人物传记片”这个称谓)中,麦当雄仅保留了黄金荣的真名,而把杜月笙改名为“陆云生”,把张啸林改名为“袁啸军”,我不知道麦当雄为何忌讳用杜、张二人的真名,难道是怕杜、张的后人找麻烦?麦当雄拍《跛豪》的时候,也没有用原型人物吴锡豪的真名,而是改为“伍国豪”。再看香港的其他“黑帮”电影,也多半不用真名的,比如把总华探长吕乐改名为“雷洛”(《五亿探长雷洛传》及续集)、把何爵士改名为“贺新”(《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及续集)等。就是澳门“14K”名人尹国驹投资拍摄“自传”《濠江风云》(邓衍成导演,任达华主演)自吹自擂的时候也没有用真名,而是给自己起了个“尹志巨”的名字。看来,给传主改名乃是“黑帮”电影的“行规”。
和刘国昌拍“雷洛”、王晶拍“新哥”不同,麦当雄拍“陆云生”,是甚少戏说的。“陆云生”是小贩出身,跟杜月笙当过水果店伙计的经历基本吻合。众所周知,“四·一二”政变中,“上海青帮三大亨”组织“中华共进会”参加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血腥镇压。在电影中,麦当雄刻意将“陆云生”对共产党的镇压描写为被国民党欺骗和逼迫所为,其实不然,杜月笙等人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就是期待事后论功行赏时,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而实际上他们的目的在血腥镇压后也基本达到了。杜月笙曾经对自己的门生说过类似“不要怕被别人利用,因为这证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这样的话。这说明杜月笙对自己在“四·一二”政变中被利用的事实是非常清楚的,绝非被欺骗和被逼迫那么简单。麦当雄在拍《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时,是投射了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感情的,他认为“政客比流氓肮脏”,所以,他不惜稍为美化“流氓”而贬低“政客”。
杜月笙通过经营赌场、贩卖鸦片等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开始进入工商业,并逐渐关闭赌场,停止贩毒,全身投入正行生意,成为当时上海的工商业巨子。这也是杜月笙有别于黄金荣和张啸林的地方,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权势流氓,而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有理想的流氓。杜月笙在抗战中为国共两党的军队均出力甚多,被誉为“抗日功臣”,抗战胜利后,他一心想当上海市长,至少是个副市长。但光复后的上海已经没有租界,蒋介石也就不需要“青帮”做他在租界的代理机构了。也就是说,杜月笙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蒋介石根本不买他为抗日做出巨大贡献的账。杜月笙曾恨恨地说,蒋介石当他是尿壶,用完了就塞在床底下了。尿壶的比喻有两个意思,一是杜月笙为老蒋做了不少肮脏的勾当,二是老蒋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作为流氓中的政客的杜月笙,是斗不过作为政客中的流氓的蒋介石的。在麦当雄的《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中,在政治上谋求上进的“陆云生”是比较天真的,而这种天真说明“陆云生”并未沦为无耻的政客。
看麦当雄的《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我能够感受到麦当雄对“陆云生”的敬意。麦当雄为了塑造他心中的“陆云生”,甚至把一些别人做的“好人好事”嫁接到他身上。上海沦陷后,“袁啸军”投靠日军做了汉奸,“陆云生”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出阿山刺杀“袁啸军”。张啸林确实在上海沦陷后投靠了日军,也确实被刺杀身亡,但他的死与杜月笙无关,他是被“军统”收买的对其怀恨在心的保镖刺杀的。这件“锄奸”的“好人好事”与杜月笙根本没有关系,而麦当雄却把它拍成是“陆云生”的功绩,麦当雄对“陆云生”的态度由此可见。
反观黄金荣和张啸林在麦当雄的心目中,他们的行径就不是那么受人恭维了。当年有人这样评价“上海青帮三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在现实中,黄金荣不仅贪财,还好色,他为把京剧名角露兰春娶进门,不惜和在事业上对他帮助极大的结发妻子林桂生离婚。而林桂生的离去,直接导致了黄金荣的衰落,杜月笙因而得以上位,成为“上海青帮”中的一号权势人物。在影片中,麦当雄非常实在地还原了贪财好色的黄金荣。张啸林是草莽出身,生性好斗,言行也比较粗鄙。麦当雄对“袁啸军”也颇不待见,着重描写了他的“匪”性,基本上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物。麦当雄始终欣赏的只有“会做人”的“陆云生”。
五
看惯“古惑仔”电影的观众多少会认为“黑帮”人物在“社团”中要上位,就是要能打,比如陈浩南,他能够被大佬赏识,被小弟崇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是一名有勇有谋的金牌打手。
而被称为“三百年帮会第一人”的杜月笙,并不是一个能打之人,他长得比较瘦,据说手无缚鸡之力。杜月笙倒是有一门绝技,就是削梨:他一手拿刀,一手拿梨,梨不停地转,刀一直削刀最后,果皮不断,而且不留半点果肉。这是杜月笙在水果店做学徒时练就的一门绝技,他也因此被人们叫做“水果月笙”。但这门绝技,明显是对付不了敌人的,就是防身也不行。那么,像杜月笙这样一个瘦弱之人,他怎么在动不动就讲打讲杀的帮会中生存?杜月笙虽然不能打,但有胆识,懂手段。他拜黄金荣为“老头子”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跟着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做跟班。有一次林桂生让他去赌场收保护费,那赌场老板也是帮会的,看杜月笙那么瘦弱,自然不会乖乖交上保护费。杜月笙自己不能打,收不到保护费又不好回去向老板娘交待,他灵机一动,出了一个狠招:他拿匕首在自己的大腿上扎了一刀,然后把刀扔给对方,让对方也来扎一刀,就这样轮着,直到赌场老板肯交保护费为止。赌场老板被他的自残行为吓傻眼了,只好乖乖地交上保护费。
杜月笙在他的整个帮会生涯中,乃是以权术智谋取胜,而非暴力。作为帮会头目,杜月笙不喜欢以暴力解决问题,处处讲究“以和为贵”,甚至不惜花钱解决一些争端。
六
不可否认,杜月笙是一个流氓,但他其实很努力地改观自己的身份,这从他由庇赌贩毒转行做正当生意、为抗日救国出钱出力可以看出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氓也是可以有责的。不管杜月笙做过多少坏事,他都是一个爱国的流氓。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之前,蒋介石曾派人极力游说杜月笙到台湾去,但杜月笙一想起“夜壶”之辱,便义无反顾地去了香港。解放初,蒋介石和中共政府仍然极力争取杜月笙,杜月笙对国民党已经心灰意冷,但他动了回到祖国大陆的念头(大陆报纸上发表的黄金荣的《悔过书》并未提及杜月笙的罪行,这让杜月笙觉得中共是有诚意的),可惜未久就客死香港了。这些事情都说明,仅仅用“流氓”二字去概括杜月笙这个人物,是非常不够的。
杜月笙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抗日中为国家民族所做的巨大贡献,但他其实还有其他为人称道的侧面。比如他对文化人的尊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还有对钱财的淡薄。杜月笙虽然是个坏人,却广交益友,章太炎、章士钊、杨度、黄炎培、江一平、郑毓秀、秦联奎、陈群、杨云史、杨千里这些文化界的名人,都是杜月笙的好友。“杜月笙”这个名字就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替他改的。杜月笙共娶过五房太太,育有九名子女,他的大太太因为没有生育,还领养了一个儿子。杜月笙自己是坏人,恶习多多(好赌、好色、好鸦片,他后来为了树立较好的形象,戒掉了鸦片),但他对子女的管教很严,严禁他们沾染烟赌嫖。杜月笙的子女都受过良好教育,杜月笙的后人至今有不少人活跃在海外工商界。杜月笙最多同时担任过一百六十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他有钱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别人也不知道他有多少钱。抗战期间,他不计得失支持抗日,上海光复后,他的财产已经大幅缩水,内战期间,他的财产再一次被国民党榨取,到他去香港的时候,所剩钱财已经不多。杜月笙去世的时候,仅剩10万美金。其实,欠杜月笙钱的人特别多,数额也非常惊人,但杜月笙晚年却焚毁欠条,更交待后人不要追债。杜月笙一生聚财无数,晚年却千金散尽,这等胸怀大概是当今那些身负原罪的企业家所缺乏的。
七
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公映的《建国大业》中,冯小刚饰演的杜月笙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解密中国黑社会》中有大量的杜月笙的真实影像,参照这些影像,我发现冯小刚演活了杜月笙,不仅形似,神更似!难怪杜月笙的女儿看了冯小刚的剧照后,特意请冯小刚吃了顿饭,就是为了会会这个把父亲演得很神的人。
86596323 嘿丶榴莲 2016/8/11 11:34:45我只想谈谈杜月笙
我想谈谈杜月笙,可能是年轻的那股冲动,我一直对杜月笙的故事很有兴趣。从这部《上海皇帝》开始,就觉得挺有意思,也不知道里面的“陆云生”是谁。巧的是我爹上学的时候看过关于上海青帮的传记《青帮三大亨》,所以和我看这《上海皇帝》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下这个杜月笙。我小时候喜欢听评书,毕竟在我妈眼里,听评书比看电视要好。没过几天,收音机里开始播评书《青帮三大亨》,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我记得当时正是暑假,每天4点必定
我想谈谈杜月笙,可能是年轻的那股冲动,我一直对杜月笙的故事很有兴趣。从这部《上海皇帝》开始,就觉得挺有意思,也不知道里面的“陆云生”是谁。巧的是我爹上学的时候看过关于上海青帮的传记《青帮三大亨》,所以和我看这《上海皇帝》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下这个杜月笙。我小时候喜欢听评书,毕竟在我妈眼里,听评书比看电视要好。没过几天,收音机里开始播评书《青帮三大亨》,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我记得当时正是暑假,每天4点必定到家守在收音机旁,我就被那个年代和那些白相人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
我觉得杜月笙是个有大运气的人,真的是社会最最最底层打拼成为叱咤上海的风云人物。杜月笙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你们是鲤鱼,修炼五百年有跃龙门的机会。而我是一个泥鳅,修炼了一千年成了鲤鱼,在修炼五百年才有跃龙门的机会。你们失败了还是鲤鱼,我失败了就又成了泥鳅。我能不小心吗?”这句话说的精彩,更多的是无奈,一个底层的人靠野心和智慧一步一步向上爬,高处不胜寒,他爬的越高一定越危险,每一步都要充满小心,他若是摔下来,就是万丈深渊。杜月笙前半生很小心也很幸运,他没有从万丈深渊摔下来,反而爬到了他所爬的那座山的顶峰,成为上海的地下皇帝。但是,像他那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想向上爬。可是,在他的那座山上他已经到顶了,所以他只能把目标定在下一座更高的山峰——政治的山峰。从他洗白自己的生意开始,他遇到了蒋介石这个在政治山峰最接近顶峰的人,蒋需要杜来帮他登上顶峰,杜需要蒋拉他一把,一黑一白两只最肥的鲤鱼一起想跃龙门,最完美的搭档。杜看到了征服更高山峰的希望,好像已经感受到了在那座顶峰上的快感。为了这个希望他毁家纾难,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爱国之人,他为了救国的付出有目共睹。但是,我更愿意认为杜月笙是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现实主义者。终于,八年抗战结束了,杜月笙的理想马上就要实现了,马上就要在次体验成为龙的感觉。和他搭档的那只白鲤鱼却抛弃了他,自己跃龙门还摆了杜月笙一道,不仅不让他做上海市长,就连他自己竞选来的议长都不让他做。绝望就是在你失望时给你希望,在你充满希望时让你彻底失望。蒋介石这个人,不够意思。所以杜月笙说了那句“政府拿我们这些人当夜壶。”晚上想尿尿时我们让他们痛快,白天嫌弃我们又脏又臭,只能放在床底下,见不得人。杜月笙依没有放弃,可是,世道变了,他在上海说一不二的地位没有了,再加上没多久国民党的全线败退,叱咤风云的杜先生只好心灰意冷的逃离上海。1951年,一代枭雄病逝于香港,临死前烧了好几箱子欠条。告诉子女“我不想你们以后靠讨债度日。我没希望了,中国还有希望,你们还有希望。”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纵观杜月笙的一生,赚钱无数又挥金如土,心狠手辣又热衷交友。三教九流朋友无数,总是一副体面的斯文人的打扮。有人曾说杜月笙向上爬的动力除了野心之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动力,那就是看不起自己。有一版本的《戴笠传》里说杜月笙欣赏戴笠就是因为有一次杜月笙款待一群朋友时,有人提起了杜月笙的出身,杜月笙觉得很尴尬,戴笠机智的为杜解了围。所以杜结交了戴笠这个朋友。那时候的杜月笙已经是个海上闻人,提起出身依然尴尬。对比黄金荣和张啸林,这两个人好像一直对自己的帮会身份很自豪很满意。这就是区别,成功的人多数是这种永远不安于现状的人,对这种人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到达顶峰,只会向上走的人没路走了。所以杜月笙才会有后半生的故事,虽然最后不成功,但是我觉得只有这样做他才不觉得空虚。其实我觉得最遗憾的就是杜先生没有自己给自己写个回忆录,我特别想听这种人说说心里话,可能不真实,但一定有意思。毕竟,任何人评价自己都不如自己内心评价自己准确真实。
杜月笙的故事很精彩,各方面因素综合才能出现这么一个百年帮会第一人。从他身上我看到许多,学到许多。我猜在他临死前他一定不开心,实在有太多事没做成。想起了韩磊那首《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一个永远不安于现状的牛人,能真正打败他的可能只有时间。
【详细】80381682 sosovipp 2014/3/11 14:53:51语录
这是法国大香蕉定下的烂规矩啊。
小弟的码头是兴武六,头顶22个香炉,家师陈福生,师太金大有。
照江湖规矩,如果躺在赌桌上被打五分钟都不叫痛,就可以拿份干薪。
这个袁大头我存了一年了。
你早晚会被你的面子害死。
我不会喝酒。一般在两种情形之下我才会喝:心情不好时喝,心情好时也喝。
第一,不再赌钱。就算赌钱也得找时候,
这是法国大香蕉定下的烂规矩啊。
小弟的码头是兴武六,头顶22个香炉,家师陈福生,师太金大有。
照江湖规矩,如果躺在赌桌上被打五分钟都不叫痛,就可以拿份干薪。
这个袁大头我存了一年了。
你早晚会被你的面子害死。
我不会喝酒。一般在两种情形之下我才会喝:心情不好时喝,心情好时也喝。
第一,不再赌钱。就算赌钱也得找时候,不可以坏事,还要赌很小。
第二,帮人要尽力而为。不可以为了帮人,弄得连老婆也养不起。
我只要你这两件事听我的,其他的事我都听你的。
“黄老板,这里是华界,你们凭什么越界抓人?”
“就凭两个字——武力!”
看一个人就得看他有钱的时候怎么花。
老师说过,撒谎是不好的,你以后要改呀。
他最爱背黑锅了。
我最讨厌人家先斩后奏。
最重要的是谈两件事:钞票跟面子。
领事大人,我为了想让你发财,想到头发都白了。
做翻译,又不是艺术家,千万不要有太多的幻想。
我是法国领事Picrrc Carclin,我的中国名字是毕直硬。
二十年代,黄全荣、陆月生、袁啸军三人专利经营鸦片,一年赚钱记录曾高达5770万大洋,约等于现在180亿港币,亦即等于去年汇丰、怡和、长实、太古、新鸿基纯利之总和。
以陆先生在法租界的势力,如果合作的话,一只苍蝇都找得出来。
今天你是老大,但你不可能永远是老大。
这个世上,有的是伪君子,有的是真小人。
我要你一辈子都记得欠我这个人情,不然的话你不会记得我的。
男人中年三大乐事:发财、死老婆、讨小老婆。
你这辈子就是为了要面子,所以老做亏本生意。
两天之内我打了八份电报,可是总部最后回复的电报只有12个字: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我以为我最狠,跟这些王八蛋比,我简直就是他妈的吃斋念佛的老太婆呀!
搞政治的人是最肮脏、最不能相信的。
我要是读书,绝对是一个好政客。如果我有军队,绝对是一个好皇帝,甚至是好总统。
我们虽然做不成夫妻,可是你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1927年10月,陆月生被授军衔“少将参议”。
其后陆月生收下门生3万人,再传弟子80多万人,势力遍布全中国,与党国领袖蒋介石平起平坐,成为中国历史上帮会出身的空前绝后的人物。
【详细】65821097 板桥霜 2010/5/29 16:48:25《上海皇帝》杜月笙的那三碗面
《跛豪》在1992年香港金像奖上的大胜,让麦当雄尝到了甜头,“枭雄题材”在香港也是热的发烫,比之雷洛、吴锡豪这些港产“小巫”,“帮主”杜月笙是绝对的“大巫”,紧接而来的上下两部《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按麦氏本意,这应该是构想中的中国版《教父》史诗片了。
众星璀璨
麦当雄谨慎的拉来了老人马:早已得封影帝影后的郑则仕、叶童本来就是《跛豪》里的黄金组合
《跛豪》在1992年香港金像奖上的大胜,让麦当雄尝到了甜头,“枭雄题材”在香港也是热的发烫,比之雷洛、吴锡豪这些港产“小巫”,“帮主”杜月笙是绝对的“大巫”,紧接而来的上下两部《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按麦氏本意,这应该是构想中的中国版《教父》史诗片了。
众星璀璨
麦当雄谨慎的拉来了老人马:早已得封影帝影后的郑则仕、叶童本来就是《跛豪》里的黄金组合,加上《省港旗兵》中带出来的林威、徐锦江,无线五虎里的汤镇业、苗侨伟,刘嘉玲替代了叶子楣,特邀过来的斯琴高娃,再就是加上萧若元、潘文杰这群创作班底,让绝对主角吕良伟压力很大,既要扮演好颇具争议的一代枭雄、帮主和教父,又不能淹没在诸多好戏人中,麦当雄特意给吕良伟准备了三碗面。
“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这是创作团队对杜月笙叱咤风云一生下的评语,他成在这三碗面,败也在这三碗面。
穷苦出身,街头小贩似乎是这类人物的标准出身,打抱不平、义薄云天却是他们发迹的自身潜质,除此之外,更大的因素年则是贵人提携。黄金荣就是他的贵人,郑则仕本来就对探长一类的角色手到擒来,不过由于影片着力点放在的杜月笙那边,所以留给他的表演空间非常有限,只是贪财好色,除了打死不做汉奸那段戏外,留下的亮点并不很多。
在上海三大亨中,本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麦氏特意选择了风格粗犷的徐锦江来饰演张啸林,也是别有用心,早年的徐锦江戏路较窄,偏多凶狠残暴一类人物,上部之中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鲜明性格,只有在下部里面做日本汉奸那段有所表现。明摆着的,此时的杜月笙去香港避难,黄金荣拒绝同鬼子合作,这可是张氏独霸上海滩的好机会,利欲熏心的他哪肯放过?但还是缺少了一些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功力。
苗侨伟的戴笠、刘嘉玲的老六都是刻画过于简单,模式化的人物,相反,反角专业户汤镇业却表现的超乎想象,别看平时醉醺醺,该出手时却永远是精准的枪法和男儿的血性,尤其刺杀张啸林那里,真是有赵子龙独斗长坂坡般过瘾。
中规中矩的吕氏“月笙”
吕良伟在两部戏中虽是主导,但却不断的被插入的旁白打断,似乎预示着强悍人物的命运终难免被更强悍的历史走向所左右。法租界时代的鸦片生意让他初露头角,军阀混战则让他看清时势,甘为黄金荣向卢永样儿子低声下气的赔礼道歉,4·12之时被动选择了向“右”,抗日战争更让他从积极抵抗到心灰意冷黯然离沪,战后重建却是心有余而“上”不足……
作为人物传记片,制作方会尽量选择杜月笙好的一面来集中展现,但比之一般的黑帮领袖,杜氏绝对有自己的一套,他不识字,却绝对识得“义气”二字;他不懂经济,却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生意;他是流氓头子,但在国家危难时却能洁身自好,捐款捐物,号令手下积极参与反日活动;他有N个老婆,却对竹马青梅的孟小冬难舍深情……
点到为止的“杜孟梅三角恋”
比起《梅兰芳》中对这一关系的遮遮掩掩,这里却是非常大胆的把孟小冬假定成了杜月笙的幼时相好,而穷小子和戏子注定不会有一个美满的幸福。
至今还可想象,梅兰芳和孟小冬绝定是一对璧人,当年在上海滩亮嗓开唱会是何等的精彩,《岁月风云》里港片式的典型玩笑可玩囧了梅博士,但杜月笙对孟小冬一片痴情这倒绝不是假的。
抛开之前的追求时的金钱和感情花销可以略去不讲, 1950年那次“补婚”是很让小冬感动的。众所周知,此时的杜氏能给予的已然不多,但仍念念不忘要给小冬一个名分。婚礼当晚, 63岁的花甲新郎下了他那几乎离不开的病榻,穿起了长袍马褂,头戴礼帽,和着一件崭新的滚边旗袍的42岁新娘依偎而立,这照样是一对璧人。
孟小冬由叶童饰演的,出场卖唱时怎么看也像《笑傲江湖》里那个傻大姐般的小师妹,历经沧桑后却似极了《和平饭店》里的说谎女人,叶童的可塑性和演技的确是强,气场甚至压过了整部戏里一直绷着的吕良伟,虽没有后来章子怡那般年轻的顾盼神飞,但从少女含羞到中年怡然的自然过渡,中间拿捏却是丝毫不差章氏半点,甚至要好些。
“枭雄浪漫主义”的背后的鸡毛
为人物作传,中国人历来讲究“春秋笔法”,人面、场面、情面是电影中的杜月笙一生中最为看重的东西,一开始是为了面子宁可挨打也不愿空手而回,却无意被斯琴高娃饰演的李桂姐赏识,最终成为黄金荣手下。
通过“新生活运动”中的自我戒烟来表现人物的毅力本意很好,但这已经突破了一个流氓大亨的局限,因为以往我们看到在床上翻滚戒烟的英雄是霍元甲、苏乞儿……
对工人的同情和对右派屠杀的不满,最终“被选择”了蒋委员长这一边,不识字的他天生有一种政治幼稚病,以为给国民政府做了很多事,人家就会感激他了,幕僚想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来点醒他,可他仍然执迷不悟,从参选市长到参选议长的失败、成功、放弃,最终丢了面子和人气,但枭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他仍然叫嚣出了“没钱借给人,没钱请客,就不是我”的豪言,他不后悔。
为了在细节上捕捉真实,片中人物都被要求在粤语里偶尔夹几句类似“小赤佬”、“谢谢侬”的上海话,这对同时听得懂吴语和粤语的人而言,觉得有些好笑。而吕良伟说的那句“我做的贡献比北京万里长城还长”更是凸显没分清“北平北京”的年代。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这还是很优秀的电影,尤其是下部《雄霸天下》道出的那句真理:“暴力不是流氓专利”。
【详细】33002255 SydneyCarton 2008/5/4 23:25:51随便说说枭雄片
看完了麦当雄公司出品的《上海皇帝》,忽然想借这个机会聊聊香港的枭雄片了。什么叫枭雄片,我觉得这个类别可以算是香港独有的一个片种,算是传记片的一类,又以时间的大跨度和对一定历史背景的联系而显得有一点史诗片的味道,但常常港味十足,跨度有余,而厚度不足。主角往往挑选些黑帮中的真实人物,但跟生活真实又保持着暧昧的距离,比如《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还有这部《上海皇帝》。
常有人说香港电影有
看完了麦当雄公司出品的《上海皇帝》,忽然想借这个机会聊聊香港的枭雄片了。什么叫枭雄片,我觉得这个类别可以算是香港独有的一个片种,算是传记片的一类,又以时间的大跨度和对一定历史背景的联系而显得有一点史诗片的味道,但常常港味十足,跨度有余,而厚度不足。主角往往挑选些黑帮中的真实人物,但跟生活真实又保持着暧昧的距离,比如《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还有这部《上海皇帝》。
常有人说香港电影有佳句而无妙章,枭雄片可谓其中的代表。其所选题材,往往本身就颇具戏剧性,但常常流于粗制滥造,有些章节令人拍案叫绝,但总体上来讲,很难逃离看了就忘的娱乐模式。以这部实际上是讲杜月笙及上海黑帮三巨头的《上海皇帝》为例,很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总线大体真实,细节大体胡闹。杜月笙的发迹线,这部电影保留得还是不错的,从当初的梨贩到后来入黄金荣门下,一步步发展势力进而超越黄金荣,电影里都保留下来,甚至一些个别事件的安排,比如对革命党的帮助和四一二中起的作用,也都确有其事。但问题在于,每当具体事件出现时,电影采取的处理手法就是香港人喜闻乐见的胡闹化。这种胡闹化有多种体现,比如在每个小事件出现时,基本都可以从电影中分割出来,看成是跟所谓的史诗基调完全不符合的小闹剧——哪怕是有剑拔弩张的场景,也会尽量以嬉笑怒骂的手法处理掉。还有,在这类场面出现时,角色的台词和举止,就会几乎完全脱离当时的背景,再怎么鬼马怎么符合当下时尚的话都可能会跳出来。比如片中上海总工会里面,居然是一派文革气象,与其说是增加历史味道,不如说利用港人对大陆暧昧的取笑心态来加点佐料。这一根“史诗”的糖葫芦棍上串的每个小山楂,其实都是现在的香港小情节剧。当然,还要稍微保持点分寸,不能过分无厘头,虽然可以加入很多不合时宜的喜剧要素,但还是要跟纯粹的港味闹剧或者文艺片拉开些距离。
第二,角色性格基本单一。这些枭雄片,主角基本都算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够残忍、够狠,但往往比较讲义气,总会重情义,最后会在情义原则与个人欲求之间痛苦挣扎。基本上只要讲主角往这个路数上去塑造,影片就不会失败到哪儿去,但也显得很单一了。除了主角之外,必然还要设立一个或几个对其一往情深的红颜知己,一个或几个好兄弟或者喽罗(通常其中会有为他死的,也会有他不得不干掉的),一个提携他的boss,一个始终的对头——此人肯定是小人。你看你看,这个其实跟007设计也差不多嘛。
从上面两部分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其实这样的电影,结构是很松散的,往往事件与事件之间,不会有太复杂的联系,甚至只要角色能有个同一性,事件上的同一性都可以稍微忽略。还记得当年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魏不是说当时他选了多少多少典型事例,后来又筛选掉多少多少吗?拍这样的电影,最关键的就是你得有老魏那样的眼光,都挑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编对——典型事例,将已经预设的性格不断重复,递进与否都无所谓了,只要跟小布什的辩论策略一样,不停地强调,然后再把事情说得好玩一点,观众就会跟着你跑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往往因为题材本身的诱人,影片能在一开始,就构筑一个相当的格局,但这个大架子是空洞的,里面其实还是一派小打小闹,看到一半就失去了原来的魄力,看到最后更是让人觉得虎头蛇尾。所谓史诗性,不过是噱头而已。
我并不怀疑这些编导们的能力和水准,只是香港的电影业太功利了,观众们也根本没有好好品一部电影的耐心,久而久之,本来可以做大菜的厨师,也只能去kfc炸鸡而已。这类枭雄片最盛的时候,恰好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港片最盛的时节,镜头上和叙事上都散发着一阵遏抑不住的浮躁和夸张的味道,对于怀旧的人来说,这种味道在港片中已经是久违了,但换言之,从这种味道中倒也不难理解,港片后来的趋向萧条。
【详细】13711568 叶杉 2008/2/26 14:53:14风云岁月之上海皇帝:黑帮的情义世界
风云岁月之上海皇帝:黑帮的情义世界
很多大导演的早期作品都是那么熠熠生辉,为什么功成名就之后,就傻了呢,看来谁都有向下的本性,在现实利益与经受磨难面前,也不好总让他们选择后者。麦当雄的省港旗兵和黑金,推出时聚光灯无数,但看时是毫无感触的,故有此感慨。而有这种认识只有在被他们的成名作品一次次击中心灵后,才会如切肤剜骨一样疼痛。从内地到香港,再到台湾,甚至放大到世界华人圈,我们极少找得到一个
风云岁月之上海皇帝:黑帮的情义世界
很多大导演的早期作品都是那么熠熠生辉,为什么功成名就之后,就傻了呢,看来谁都有向下的本性,在现实利益与经受磨难面前,也不好总让他们选择后者。麦当雄的省港旗兵和黑金,推出时聚光灯无数,但看时是毫无感触的,故有此感慨。而有这种认识只有在被他们的成名作品一次次击中心灵后,才会如切肤剜骨一样疼痛。从内地到香港,再到台湾,甚至放大到世界华人圈,我们极少找得到一个华语电影大师,一个可以拥有世界话语权的大师。前几日,我看记录片河殇,也因此到网上查一些资料,不出所料,都是些被过滤的文章,甚至有专门的书来批判河殇,如此的文化下,有谁敢以大师的志向来要求自已,别说大师了,就是坚守常识也已很难。海外有良知的知识份子,他们可以坚持,比如关于历史的研究,黄仁宇,许倬云,唐德刚,余英时都是海外华人,而电影首先是一件商品,演艺界也是一个名利场,有为的导演们在这个行当里要搞点成绩,我觉得很难。象李安那样的,他们关心的首先当然是艺术性,再说,有些反华电影确实也是空洞,电影只成了政治好恶,岂不也是令人反感。更深一层地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实用主义的是乐感逍遥的,象俄罗斯知识份子的勇气与使命感很少在我们身上发芽结果,所以,我们这些普通观众要获得池塘之底的提升拯救,也真是难办的。当然,我也不悲观,现然资讯发达,我们中国人也不笨,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一但撒下,必可星火燎原,以大视野瞻望,一个社会的改革与进步,是稳步渐进式的。
毫无疑问,本片是以当年上海滩三巨头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为原型创作的。起初,我感觉麦当雄这次太感情用事,越过了理智界线,过于美化这些帮黑社会人物。以现代法制与公民社会来说,陆月生身上的传统美德,夹公夹私,很难有文明之词的。这些绿林好汉只有在乱世中才可以被我们崇拜。
也因为这部戏剧化的电影,我对那段历史又有了兴趣,麦当雄在电影中穿插的史料是真实的,如孙中山逝世后,左派阴谋夺取革命军政权,先后策划中山军艇事件和南京事件,死伤三十余人,而我党的统一口径是,这是老蒋的第一次不流血政变演习。以往麦当雄电影的史实背景,让我相信这些事件是我们党国的又一不仁不义之举,历史事件再一次被修正。
国民党最终败给共产党,主要是因为腐败,进步人士同情共产党是情理之中,但红祸的血贫大口又马上吞噬了千千万万的人。历史吊诡的是,在这些黑帮人物身上,比起两党政治人物的丑恶嘴脸来,我们看到了更光辉的人性力量。一生任侠好义的陆月生,如同忠义两全的关公,是所有人渴羡结交的英雄。史料也证明,杜月笙是爱国的,他刺杀汉奸,援助国军于抗日物资,同共产党也合作过等等。帮派之间打打杀杀,争夺地盘和大洋,但他们是义字当先,兄弟情义比什么都重要,自已有了口饭吃,决不亏待身边的人。这真是指向人类未来与过去的晦暗命题,光明与黑暗,屈服与尊严,都是人自我意识的突围行为,它可以是杀戮,也可以成为救赎。永恒的路途,直到世界尽头。
陆月生愤怒地说,如果我识字,如果我有军队,绝对是一个好政客,一个好皇帝,甚至好总统。就凭这句话,我喜欢陆月生,和好汉的麦当雄,这样的壮志与豪情,如同谭四同的绝命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撼天震地长啸于天地。真是自古英雄皆寂寞,甘洒热血慰生平。
【详细】13131359 点点 2007/1/14 19:29:12上海皇帝
作为个上海人,作为对30年代上海有憧憬的人,作为对上海历史有兴趣的人,我想到应该去看看《上海皇帝》这个影片吧。
《上海皇帝》上下两部“岁月风云”“雄霸天下”,确实是我所看过的香港电影中非常优秀的作品,而我也奇怪的发现,虽然弹丸之地的香港,却总能找出非常适合人物角色的演员。《上海皇帝》中,吕良伟扮演上海30年代帮派老大杜月笙,郑则士扮演黄金荣,李锦江扮演张啸林,叶童扮演孟小东,刘嘉玲扮演会所的
作为个上海人,作为对30年代上海有憧憬的人,作为对上海历史有兴趣的人,我想到应该去看看《上海皇帝》这个影片吧。
《上海皇帝》上下两部“岁月风云”“雄霸天下”,确实是我所看过的香港电影中非常优秀的作品,而我也奇怪的发现,虽然弹丸之地的香港,却总能找出非常适合人物角色的演员。《上海皇帝》中,吕良伟扮演上海30年代帮派老大杜月笙,郑则士扮演黄金荣,李锦江扮演张啸林,叶童扮演孟小东,刘嘉玲扮演会所的老板娘,斯琴高娃扮演黄金荣的妻子,苗乔伟扮演的国民党将军。但从这样的演员阵容来看,虽未看电影,从心里也觉得与人物原形非常的贴切了,更会想去一看电影,看看这些演员在电影中究竟如何去演绎。
影片是以杜月笙的发迹,及一生经历为主线的,香港的编剧们对历史细节的考据非常到位,影片中许多都是有历史记载可寻,比方黄金荣打了军阀卢小佳一巴掌结果被劫持回去,而杜月笙去救他,又比方张啸林的出生以及之后做了汉奸又被暗杀等等,虽然其中杜月笙是否为了救黄金荣与卢做起了走私鸦片的生意,暗杀张啸林的是否真是杜月笙所指示的,可能有一定偏颇,但编剧们也处于忠于历史的原则,在电影中,对杜月笙等人的名字都做了相应的改动,毕竟电影是艺术,即使反映了历史人物,处于艺术效果还是会做些改动,也或者是因为对于历史,很难去一探真实,保守起见而这样做也未可知,但这样人物名字上的改动确实反映了编剧们的敬业精神。另外有个细节,曾从上海的某个笔记中读到,确实有这样到赌场里饱着头任达,如果不出生就能拿到钱的规矩,可见编剧们对历史深厚的功力了。
上下两部加起来三个多小时,看得时候却一点也不感到累,回味一下,觉得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斯琴高娃所扮演的黄金荣老婆,因为刚开始时候提携了杜月笙的照顾,而之后一直被杜月笙供养着,她当时慧眼独具的褒扬拿了钱就先给朋友们买礼物送人情的杜月笙确实也一直以义字为先,行人处事,因此才会有众多门客为他效力,嵌比孟尝。影片中吕良伟演得非常到位,把杜月笙从年轻时代演到年老,人物性格拿捏得非常准。叶童本身就适合演风情万种又刚烈的女子,有趣的是年轻时候跟老师学戏的孟小东还是浑身青涩单纯的。郑则士则不用说了,开会时候小戏子来闹场,对呼巴掌以及日本军阀跟张啸林来找他做汉奸,他假装老年痴呆那两场戏确实把一个大智若愚又原则明确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至。还有苗乔伟,刘嘉玲等,不一一细数了。
影片如果要找个所谓的意义,可能是想说江湖中的义气吧,也或者是为了给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人性的杜月笙,而非大家心中的黑社会老大所应该有的样子吧。从杜月笙未发迹钱为了帮朋友,把私奔的钱用了,又去赌场挨打要钱,之后救老大,追查刺杀宋教仁真凶(这可能是杜撰),之后等等,所要塑造来表明的就是杜月笙之所以能到上海皇帝的地位,就是因为义气。之后也给杜月笙平了些反,包括他不肯做汉奸而暗杀汉奸,包括他为国民党抗日援助财产包括金钱飞机物资等等,也包括他加入银行还是用的买股票这样的方法,也包括他获选议会主席又在一番教导后放弃了,都表明其实帮会并不人们所认为得靠打砸抢黄赌毒,他们也讲究道义。另外导演还给杜月笙挂上了爱面子的性格,即使年老的杜月笙也如年轻时候一样爱面子去参加议会选举。
其实影片中也从杜月笙的发迹及各个时期变化中隐隐得藏着上海当时多方势力的强弱变化,军阀混战,日本占领上海,左派或者右派,解放后等等,历史选择着力量,力量也改变着历史,但即使如做到上海皇帝的杜月笙在政治势力手中依然显得如此无力轻微如一颗棋子,又何况其他人呢。
【详细】1111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