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葵宝扇

  • 主演:
  • 地区: 中国香港
  • 年代: 1955

玉葵宝扇影评

14139201
  • Myra
    2022/2/8 10:52:33
    隔窗恋爱?剧透!慎入!

    女主阿克尔暗恋隔壁高富帅男主阿瑞斯,将自己对他的感情都写在了电脑里,藏在了Wi-Fi密码中她清楚了解阿瑞斯的一切。虽然是邻居,但是他们却从未说过一句话。直到阿克尔发现有人在偷用她的Wi-Fi,似乎她所有的秘密都已经被人窥探。但是她从不否认自己的爱,她唯一的目标就是让阿瑞斯爱上自己。他们彼此试探、暧昧、doi,做了所有亲密的事,阿瑞斯却从未对他们的关系做出承诺。阿克尔为此很受伤。阿瑞斯也同样很

    女主阿克尔暗恋隔壁高富帅男主阿瑞斯,将自己对他的感情都写在了电脑里,藏在了Wi-Fi密码中她清楚了解阿瑞斯的一切。虽然是邻居,但是他们却从未说过一句话。直到阿克尔发现有人在偷用她的Wi-Fi,似乎她所有的秘密都已经被人窥探。但是她从不否认自己的爱,她唯一的目标就是让阿瑞斯爱上自己。他们彼此试探、暧昧、doi,做了所有亲密的事,阿瑞斯却从未对他们的关系做出承诺。阿克尔为此很受伤。阿瑞斯也同样很难过,因为他原本不想恋爱却爱上了阿克尔。最终他决定勇敢去做!成功追回阿克尔,成为了热恋情侣。但是阿瑞斯富豪的家庭让他没有办法做自己,被迫读商学进入公司,不能自由选择恋爱对象。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阿克尔带到公司酒会,这让阿克尔尴尬难堪,阿克尔生气受伤离开。经过内心的挣扎,她最终邀请阿瑞斯参加她的毕业舞会。而阿克尔身边一直有一个爱慕者以好朋友的身份的陪伴,他生气阿瑞斯总是让阿克尔伤心,在单方面打斗中,阿瑞斯掉进了含有氯气的游泳池,但他天生对氯气过敏,阿克尔在好友的帮助下救出了阿瑞斯。在妈妈的陪伴下阿克尔和阿瑞斯家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经历了儿子的抢救之后,也意识到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不再将家庭和公司捆绑在一起。他们的爱情,终于得到了家人的认可,而阿瑞斯也如愿以偿去读了医学。当送阿瑞斯到机场的时候,他说出了一个秘密“我弄坏了自己家的Wi-Fi,只是为了和你说话”。

    【详细】
    14201591
  • 云飞扬
    2010/5/9 3:40:34
    喜欢94
    说实话,因为83的影响,好长时间我对射雕的再度翻拍都有反感,但是当多部射雕出现后,我才发现现在的我才能够客观地评鉴电视,83的经典在于黄日华、翁美玲演出很经典,他们造就了永恒的经典,但剧情设置其实有很多冗赘的地方,印象中一些添加的剧情反而起了反效果,至于特效暂不提属于时代问题。
      而94版则也是一部经典,诚然张不如黄潇洒,朱不如翁邪气,但是张有其纯,朱有其娇,最后的演出效果独到而回味,剧情
    说实话,因为83的影响,好长时间我对射雕的再度翻拍都有反感,但是当多部射雕出现后,我才发现现在的我才能够客观地评鉴电视,83的经典在于黄日华、翁美玲演出很经典,他们造就了永恒的经典,但剧情设置其实有很多冗赘的地方,印象中一些添加的剧情反而起了反效果,至于特效暂不提属于时代问题。
      而94版则也是一部经典,诚然张不如黄潇洒,朱不如翁邪气,但是张有其纯,朱有其娇,最后的演出效果独到而回味,剧情的删减确实有些不如人意,但是却不再冗赘反复,有其精练的一面。
      对比李版与胡版,这一版的郭靖黄蓉的配合还是更胜一筹,能与83并肩。

          至于李版,只能作为反面教材。
          胡版的黄蓉是很赞的,但是胡歌的郭靖就不敢恭维了,至于加强了杨康、欧阳克的戏份,本来是有惊奇感的,但是后续的延接修饰并不合格,导致矛盾不明,人物心态混沌不明,至于完颜洪烈,我很不理解他会有这么好的武功,也让剧情更加扑朔。导致最后的感觉反而下降很多,总之不如94经典。
    【详细】
    3252499
  • 湘草葡萄
    2021/11/11 15:51:53
    男女主的演技让无趣的故事雪上加霜!!!

    看了三集,不管后面如何,前三集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趣......

    1、无趣并不在于没有什么高潮,而是在于细节没有考究,节奏没有张弛

    就比如故事的开篇,女主随父亲出海,女主从海里上来差点被父亲掐死,而后大海啸来

    看了三集,不管后面如何,前三集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趣......

    1、无趣并不在于没有什么高潮,而是在于细节没有考究,节奏没有张弛

    就比如故事的开篇,女主随父亲出海,女主从海里上来差点被父亲掐死,而后大海啸来袭,父亲海上遇难,女主独自回去又是遇上村民被官兵为难,看似情节一个接着一个吧,可却完全没有任何惊喜,甚至寡淡,神不神奇,为什么呢?因为导演和编剧完全不会把握节奏呀.......

    女主出海,要被父亲掐之前,铺垫父亲奇奇怪怪,那么女主被父亲掐的意外感瞬间就没有了,紧接着,美人鱼就哭了,难道就不可能是惊恐、害怕,逃离呢,怎么就哭了呢.....就无语!女主和父亲还没掰扯清楚呢,一个海啸就来了,情绪马上被打乱,女主悲愤伤心各种情绪完全没有体现。而后,先放出村民被官兵为难,作为一个观众立马就能猜到女主马上就要现身.......完全没有什么惊喜,这就是情节上的无趣呀!!

    2、后面的剧情大部分都是如此,那古偶嘛,抛开剧情,最重要还是男女主的情感,那感受是什么呢?那就是:莫名其妙!!

    就比如男女主之间相遇,男主救下女主,一上来就要收女主为徒,为什么,就因为她是女主嘛?主角光环?还问她要做男孩还是女孩?这又是什么逻辑?不收女弟子?就不能理解......

    难道不应该是,男主救下女主,女主想要保护家人,求男主收自己为徒,男主不收女弟子,女主锲而不舍,最终抛弃女子的身份跟随男主,保护村民,稍微有些纠缠,还能体现一点女主的坚韧,这个逻辑才正常呀......而后男女主感情的递进,基本上就靠着MV中拼凑一些长大的点滴,而后女主各种作,男主各种宠.....老套又乏味!!

    3、其实对于这样寡淡的情节,如果稍微有点演技的演员来演,估计不至于太难看,但是这个剧的男女主的演技一言难尽,真的看到第三集都是忍过来的.....

    女主角演技稍微好点,不过表演痕迹太重了,有些地方,比如和师兄一起狡辩去瓦子那里,还有要师父猜棋子那里,那些小动作,不像是要表演灵动,而是要表演多动症。男主角,演技灾难,不像是隐忍内敛,而是僵硬面瘫,还驼背,吃饭走路一点仪态都没有!!

    竟然看到弹幕有人说,好在是杨幂和陈伟霆演,所以才有人看,哎(无奈摇头),就是因为他们演,才看不下去呀,不然好歹还能多看两集,看看后续的剧情能不能好点!!里面的配角比主角自然多了....

    【详细】
    139851291
  • ╰芊芊三木╮
    2018/6/26 8:13:33
    《超时空同居》里陆石屹爱谷小焦吗?

    当然不爱了,你没搞清楚剧情,你先抛开谷小焦和陆鸣这条线,先看看陆十亿的故事。。。

    陆十亿当初是没有遇见谷小焦的,他在谷总死后,接受了陈俊以的钱,在之后成了一个奸商。。。他找到一个会开时间隧道的博士,想去2037年预知未来的世界,赚更多的钱,但是他开错了,开成了1999年,也造成了陆鸣和谷小焦的阴差阳错。。。陆十亿在新闻发布会上遇到陆鸣和谷小焦,突然多出来了一些记忆以及胳膊上的伤疤

    当然不爱了,你没搞清楚剧情,你先抛开谷小焦和陆鸣这条线,先看看陆十亿的故事。。。

    陆十亿当初是没有遇见谷小焦的,他在谷总死后,接受了陈俊以的钱,在之后成了一个奸商。。。他找到一个会开时间隧道的博士,想去2037年预知未来的世界,赚更多的钱,但是他开错了,开成了1999年,也造成了陆鸣和谷小焦的阴差阳错。。。陆十亿在新闻发布会上遇到陆鸣和谷小焦,突然多出来了一些记忆以及胳膊上的伤疤,这个记忆并不是他曾经的记忆他却忘了,而是压根不存在,因为开错了时间隧道而多出来的记忆。。。他从博士那里也得知,如果因为这个差错,过去的自己不按照曾经的人生走下去,现在的他就会消失,所以他才会接近谷小焦,想借谷小焦之力,让陆鸣接受陈俊以的钱。。。

    剧情探讨至此,我不知道我说的可让你明白,其实最能解释陆十亿对谷小焦是利用而不是爱的细节就是,新闻发布会上陆十亿和谷小焦擦身而过而多出来的记忆,他知道这记忆不是他的,所以才会让博士解释记忆和伤疤是怎么回事,从博士的解释中他才得知,时空隧道让谷小焦和陆鸣相遇了,所以记忆是陆鸣的,不是陆十亿的,从而爱着谷小焦的是陆鸣,不是陆十亿。。。所以说打通时间隧道遇到谷小焦的陆鸣和陆十亿压根就是两个时空的人,陆十亿是没有遇到谷小焦,接受了陈俊以所以酿成大错的奸商,而陆鸣是遇到谷小焦,改变了人生,真正爱着谷小焦的那个人。。。

    【详细】
    9466589
  • 布鲁斯橋
    2022/11/6 21:51:59
    放映周报《乱青春》导演李启源专访

    青春短暂,而其混乱的美丽是许多电影试图挽留的元素。导演李启源的新作《乱青春》呈现的是三个花样少女之间既混沌又清澈的情欲,她们在喜欢的边界穿梭、踟蹰、游荡,就像电影开场,Angel在趋于凋零的向日葵花田逡寻着什么,而迷蒙的光在天际吞吐闪烁。

    台湾历年来有为数不少的电影皆以女性情愫为题,揣摩同性间游移

    青春短暂,而其混乱的美丽是许多电影试图挽留的元素。导演李启源的新作《乱青春》呈现的是三个花样少女之间既混沌又清澈的情欲,她们在喜欢的边界穿梭、踟蹰、游荡,就像电影开场,Angel在趋于凋零的向日葵花田逡寻着什么,而迷蒙的光在天际吞吐闪烁。

    台湾历年来有为数不少的电影皆以女性情愫为题,揣摩同性间游移的关切与依恋,从早期的《国中女生》、《我的美丽与哀愁》、《美丽在唱歌》,一直到近年来的《蓝色大门》、《爱丽丝的镜子》、《刺青》、《漂浪青春》、《渺渺》、《花吃了那女孩》等。近期即将上映的《乱青春》同样探测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们彼此对待的方式与纳藏的心结,片中凸显了时间、记忆与爱的流动感。在时光的复沓里,有愈来愈多的回想从四方浮游而至、愈来愈多致密的心思被拆解。最终,这些歧异的视角将如何缝合起来?

    《乱青春》舍弃传统的线性叙事,打造了风格强烈的电影语言,繁复地交互编织记忆与现实。时间不再固着于过去、现在这种既存的界定方式,导演大量采用「预示」的手法,使得过去式变成现在进行式。过去与现在穿插、并置再现,模糊了时间的绝对性,也使得记忆渗透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潜伏的陪伴关系,继续与当下互动。记忆因此苏活,在心之舞台上反覆搬演,在每一次的排演中,都可能添增、删减局部细节,也可能恣意窜改其中的情节。

    本片采用多线并行的时空架构,多次前后采取不同的叙事观点,重现同一起事件。它慢慢地点缀、填充、修饰那个时空脉络,邀请剧中角色和观众共同进入,根据当下情境改写成属于自己的脚本。你就不再只是被动的讯息接收者,而能够潜入那些细细碎碎的缝隙里,或许,在某个边缘地带遇见自己。

    自认为从未离开青春期的李启源对「青春」这个题材敏感,2005年拍摄完成的《巧克力重击》描述的是一群着迷于街舞和嘻哈音乐的青少年,彼此较劲,蓬勃地舞弄着青春的斗志。李启源同时也对大人与青少年之间表达爱的方式感兴趣,《巧克力重击》的主角巧克力和他的父亲从一开始生硬的对峙,直到慢慢体解对方的处境,从而开启沟通的可能;在《乱青春》当中,Angel和阿咪皆身处于一个崩解的家庭里,和父亲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沟渠。从《巧克力重击》、《乱青春》、《烟》(《台北异想》短片之一),乃至下一部作品《沉默的爱》,反覆演绎的,无非是那种语言到达不了的爱。在李启源的观察中,东方社会的男性普遍无法舒坦而自信地表露自身的关爱,父亲这个角色尤其如此。所以Angel和阿咪的父亲最后都黯然地哭了,似乎唯有这般,才能寻获一丝救赎。

    本期【放映头条】专访导演李启源,听他阐述如何透过影像语言表现流动的时间、记忆与爱,以及剖析其作品中一再上演的亲子关系,并分享跨国制作团队的合作经验。

    导演认为女性的感情跌宕而有层次,而《乱青春》揭露的正是高校女孩美丽而混沌的私密情感。近几年,台湾陆续有几部电影亦处理了女性情爱的游移与暧昧,如《蓝色大门》、《漂浪青春》、《花吃了那女孩》,就主题而言,《乱青春》如何与其他类似题材的影片进行区隔?

    我的电影有毒。(哈)在电影里演出的三个女孩,她们的家人看过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敢跟自己的女儿讲话。电影里的情绪太真实了,他们以为自己的女儿就像那个样子。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她们不是那个样子?如果碰到那种情境,她们为什么不会是那个样子?我们每一个人又为什么不会是那个样子?故事是虚构的,但情境是真实的。故事里的人物,带我们经验他们所经验的,所以我们是Angel,我们是情绪障碍的父亲,我们是夏日的暴雨,我们是枯萎的向日葵。《乱青春》是女性情感的纪录片。

    您说「这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爱的电影」,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这三者似乎都是流动不拘、可以(自由)移转,甚至跳跃的,请问这是否反映您对时间、记忆与爱的观感?

    时间不断流逝,记忆不断被修改,爱与不爱似乎也不是那么绝对。当我们说「过去」如何如何,哪里来的「过去」啊?不过是现在的我们,对发生过的事,又重新诠释一遍罢了。一切都是现在进行式,一切都是你现在这个人的进行式。早上妳被同事的咖啡洒到衣服,于是妳对他昨晚陪妳加班,不再感激了。夜深人静,妳听到萧邦,妳想念初恋的情人,其实当时妳也不见得那么爱他。记忆多么的不可靠,而电影呢,电影就像这么样的一个东西。电影是记忆,电影是梦,电影是现在进行式的艺术,在电影院里你没有办法倒带,你只能出去小便。

    《乱青春》打破观众习以为常的线性叙事,采用多线并行的时空架构,并大量使用「预示」的手法,导致过去式变成现在进行式,请问为何会采取这样的叙事策略?

    所谓「预示」,就是先让观众看到事件的结果,然后再一次次的回到事件的开始。随着故事中三位女孩关系的改变,她们对事件的看法不再相同了,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也改变了。宇宙间的人事,没有一样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加加减减,离随机也不远了。观众藉由不断参与、渗透(我多么喜欢「渗透」这两个字)演员的故事,而主动的建构了自己的生命经验。在东京影展,有位中年女子,电影散场后,红着眼眶,拉我的手说,我拍出了她的青春。我想并不是因为她与剧情有相同的故事,而是她的青春经验,经过与演员相互冲击,而有了回声。更有趣的是剧中三个演员,拍摄完成一年半后的现在,当记者问到她们角色的个性时,她们的说法和一年前拍幕后记实时,又不一样了。很明显的她们以现在的经验在投射那个她们曾经扮演过的角色,无所谓对不对或好不好,因为随着《乱青春》的拍摄结束,三位女孩也脱离了青春期。她们再也回不去那个状态了,只有她们青春的影像,会在电影里留下来。

    在写作剧本的时候,是否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抑或是初步拟定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剧本,再视演员的情绪、现场的氛围加以发挥?

    不只有完整的故事和情节,连对话我都不许她们更动一个字。但她们要如何彼此互动,要如何讲话,我并不加入太多意见。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开放性的剧本」?演员拍戏时的个人情绪,对我没有多大意义,我也不感兴趣,但我必须引导她们进入情境,等她们进去后,她们会以最自然的方式说话,走路,哭泣或搞笑,这才是我要的。有时这样的过程很累人,如果环境的气氛对,当然对我的「催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拍电影之前,您就已投入写作,请问您如何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这两种创作媒材的感染力以及说故事的能力又有何不同?

    影像是很暧昧的东西,往往要靠音乐来定性,否则会像没有锚的船一样漂走。俄国的爱森斯坦早在1920年就发现这个事实,所以创造了蒙太奇。一个面无表情的男人的脸,紧接着一张小婴儿的脸,让观众觉得他是慈祥的;如果接的是飘扬的红旗,观众会觉得他是革命青年。这些虽然是剪接的伎俩,但恰好也说明了影像飘忽不定的个性。我不会作曲,否则我会先写音乐,然后将旋律转换成影像,这比文字转换成影像,要直接了当得多。说来有趣,我从来也没有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过,刚好相反,当我脑中闪过什么意象时,我企图用文字捕捉下来。我没办法用脑中的意象去感染人家,得到拍片所需要的资金,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文字写得像我脑中的画面。不过即使如此,经过文字转化的过程,影像的意义又开始质变了,两者互相辩证,没完没了。

    文学和音乐一样,是门能自给自足的艺术,但电影不是。电影很难单靠影像支撑,就算是默片,还是得加字卡,配音乐。如果一部电影能将影像和文学、音乐调配得当,它的感染力是很惊人的。如果电影做不到这一点,那我宁可选择文字创作,虽然这是个充满偏见的媒材,而且对所谓「忠实传达」这回事,我也充满疑问。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后来却开始质疑文字是否能够精准传达讯息与情绪,为何会有这样的转折?

    文字本身并不如我们所想的,是个透明的工具,它隐含了许多种族和性别歧视。看看中文如何书写少数民族:匈奴、羌、狄、羯......,动物性十足,不是吗?而当中原的政权需要与少数民族结盟时,那种带有野兽意味的书写,就改变了。西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历史(history),竟然完全是男人的(his)故事(story)。我想从直立猿人到现在,人性基本上没什么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文字的演化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线索。像这样一种工具,我常好奇,在传达日常生活讯息和情绪时,自动过滤了什么?瞒混了什么?又自动衍生了什么、栽赃了什么?这样的情况,应用到戏剧效果,我发觉当演员的肢体和他的语言之间,发生歧异时,正是戏剧张力最强的时候。试着想想这个画面--当一个女人看着男人的眼睛说我恨你,可是她真正的意思是我爱你,是不是远比她直接说我爱你,强悍得多?也许我该去问问小四的学生,这该算是映衬句呢,还是目的句?

    您曾提及,拍片时会希望语言尽量精炼,转而透过演员的肢体表演去呈现内心的情感,但在《乱青春》片末,阿咪却是透过一段赤裸的口白来表彰其情欲,为什么这个桥段会选择这样的呈现方式?

    阿咪借了小步的雨伞、笔记、IPod、面膜、靴子、维他命B......最后连男朋友都借走了。阿咪真的爱小步的男友吗?并不!她把小步的男朋友当成像雨伞、笔记、 IPod那样「小步的东西」来喜欢。她描述和小步男朋友做爱的细节,不是恨,而是出于对小步的爱。唯有那么长时间的,在罪恶感折磨下,难以启齿的坦白,才有办法让小步体验到她对她的爱。而小步最后吻了她,因为她不忍阿咪不断的重复脏话自责。这种爱多么曲折,当年Angel选择向她告白的方式,她拒绝,这次小步领悟到了那种痛。在这里我选择让阿咪独白,就像听广播剧的说书,它所营造的想像,远比实际的画面来得凶猛。这里的一长段独白,我不让演员更动任何字,因为我把它当音乐用。我写的时候有一定的节奏,有点像听Rap,没有人真正在乎内容,重点在语音带来的节奏感。

    本片延揽姚安琪、李律、廖千慧三位年轻演员,她们各自吸引您的特质为何?就表演训练而言,您个人比较注重的是什么?在拍摄现场,您似乎偏好即兴表演,这部分是如何与演员进行沟通、磨合?

    安琪是个奇怪的女孩,我从她十七岁时就认识她了。她告诉我很多奇怪的故事,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她自己编织出来的。她有小女孩的稚气和天真,另一面却又比我成熟得厉害。她老是嚷肚子饿,连续几天只吃苹果裹腹,我们每次出去吃饭,她就吃炸鸡,不论西式中式日式,她就点炸鸡。我喝啤酒,她啃炸鸡,然后一边告诉我乱七八糟的事。她说她是害羞内向的人,我觉得她是疯子。她是那种导演不要求,她就会随便乱演一气,但碰到了她的导演,她可以给出非常纯粹的东西。她是天生的演员。

    千慧长得像邻家的可爱小妹,让人不会防备。但是她的心思细腻到连她自己都会抓狂。有时我开个玩笑,她可以难过好几天,然后跑来跟我讲,然后又被我骂一遍,她的专长仿佛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这种性格与长相冲突的质地,令我在角色的塑造上,有个很好的著力点。

    李律呢,她很另类。所有我们在八岁前应该都会的玩意,她一个也不会,比如说骑脚踏车、弹铜板、游泳等。事实上直到拍《乱青春》,她才踏出过台北市,之前她最远的地方只到过台北县。但如果你以为她是那种乖乖淑女,你就错了,她不高兴时会骂人家「靠杯」。拍戏时,我和摄影师都被她的脚踏车撞过。拍落海的一场戏,还得我亲自下海拉着她游,我问她为什么不能自己游?她说她怕鱼。

    说是训练表演,其实就是陪她们扮家家酒(虽然我不能在研究所的开课名称上填「扮家家酒」)。每周八个钟头,大家在里头玩,玩久了,就有感情,玩high 了,戏自然就来了。不会玩的演员,通常很无趣,也没有想像力。有些科班出身的更糟,连走路都不会了。小孩玩家家酒,不需要沟通、磨合,没那么严肃,你只要捡根树枝给他们就好了。在他们手里,树枝是宝剑,是锅铲,是预防针,是鸡腿。我的工作在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把他们带到那个情境去,然后让他们放心,我不会落跑,就这样而已。我的戏都是这样拍的。

    Angel和阿咪都身处于一个崩解的家庭中,她们的父亲一个永远沉默不语、一个则是搞不清楚女儿的喜好,为何会设定这样的家庭背景?而Angel和阿咪的父亲最后都不由自主地落泪了,您想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三个女演员,有两个来自单亲家庭。我的周遭也有许多破碎的家庭,而且我现在想想,破碎的家庭可能还多过正常的家庭。这些破碎的家庭大部分是男人搞砸的吧。我对男人一点同情都没有,因为我是男人,我晓得那是怎么一回事。鹿特丹影展有观众问我,为什么电影里没有母亲?我说有啊,三个女孩就是母亲,不管她们几岁,她们都是这个荒凉星球上唯一的安慰。男人就不用谈了,他们不管几岁都是小孩。有些小孩自闭,有些小孩自私,说着好像在讲我自己一样。其实也没错,如果我有小孩,我也可能是那个样子的糟糕父亲。东方的父亲,不会跟小孩讲话,更不会说我爱你。男人的情绪到了十六岁以后都瘫痪了,但不是没有爱,在最后的一点泪光中,我们看到了救赎。

    片中的场景不少皆带有凋敝、毁弃的气味,像是腐朽的公寓、干枯的游泳池、秘密洞穴里的浴缸、莲花池旁的废车场,请问当初为何会设定这些场景?是否企图与青春以及角色心境进行对照?

    美学上,我不喜欢那种太不食人间烟火的景物。那种风景卡片式的美景,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电影中。我不是说我非拍废墟或垃圾堆不可,而是场景必须有种意思出来才好。比如说一位住在白河的朋友,带我看遍白河的莲花,我告诉他太漂亮了,我不能用。然后就在马路旁,我看见了废车场。更妙的是,一堆废铁后面,又有个莲花池。我看着看着意思就出来了--青春既美又丑,既温柔又粗糙,既抒情又暴力。光拍这个,想想就很过瘾。电影开场的向日葵花田也是,我们等到繁花开尽后,某种腐败的味道来了,才去拍。青春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特例,它不是个正常的状态。它是万物必然走向衰败、凋蔽过程中的一个反动,因此我找的场景,多少带有冲突性。场景这东西很微妙,有时它的故事性更甚过演员,我可以接受一个不是那么灵光的演员,但我没办法忍受一个没有感觉的场景。

    这部片的摄影师李奥纳多?瑞特?亨瑞奇(Leonard Retel Helmrich)透过「单摄电影技法」(Singleshot cinema)开创出相当诗意而瑰丽的影像风格,请导演谈谈合作源起,以及拍摄过程中如何与摄影师沟通。

    《乱青春》写完时,我开始伤脑筋摄影师的问题。时间、记忆与爱是流动的,因此我必须创造一种流动的视觉语言,来呼应我的主题。由于摄影机必须不停的移动,因此摄影师手持功力必须非常厉害,而且他还必须能配合我的要求,不能干扰到演员的情绪。最重要的,必须快,因为我只有拍摄18天的预算。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美国的朋友,搞纪录片的,说有一位荷兰的纪录片导演,要来台湾参加纪录片双年展,并寄给我一片Leonard拍的《月亮的形状》(Shape of the Moon)。一看大乐,因为他不仅拍出故事,还拍出了诗。等他来台湾后,我们花了一整天聊,他给我看他发明的「单拍仪」,我说你来当我的摄影师,我们让大家见识一下,这玩意用在剧情片的威力,说不定你可以在台湾设厂量产。他被我说动了,五个月后,在完全不知道剧本的情况下,与我一起拍摄了《乱青春》。

    Leonard Retel Helmrich过去的拍摄经验都是以纪录片为主,这回是他初次为剧情片掌镜,这样的背景在拍摄《乱青春》时会擦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因为他拍了二十几年纪录片,到过许多国家,大部分时间他根本不懂当地语言,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直觉。而我片子正是这么一种拍法,虽然我写下每场的情境,但我不知道演员会出来什么东西。因此他的纪录片背景,在我们拍摄时便很管用。当年轻演员的灵光乍现,他一个单拍,就抓到了我剪接时所需要的各种镜位。特别是碰到怪异天气时,我更可以大胆和演员一起玩,完全不必担心镜头,结尾时两个女孩在海边跳舞,和在废车场打架的戏,就是这样无预警的下起大雷雨,而我们在大雨中完成拍摄,一个镜头单拍完成。我特别记得有两场戏,冰淇淋店和安琪家,拍着拍着我发觉摄影师在哭,我担心手持摄影机晃动太厉害,还特别过去拍拍他的背。他告诉我虽然不知道演员在说什么,但是情绪的感染力还是很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气氛下,如期完成我们所有的拍摄工作。离台前,他说我们再来合作一部吧。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赞美。

    《巧克力重击》和《乱青春》这两部片皆有跨国合作的工作团队,《巧克力重击》的幕后班底包括摄影师Lawrence Schweich、艾美奖音效剪接奖得主Michael Lyle,《乱青春》除了摄影师Leonard Retel Helmrich外,亦邀请相当活跃的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半野喜弘(Yoshihiro Hanno)负责电影配乐,能否请您谈谈为何偏好跨国合作,并分享跨国合作的经验?

    台湾电影的专业人才,就那么几位,做来做去,就是这么几位。久而久之,东西都很雷同,风格也相去不远。混血是为了变异啊。

    跨国人才的合作,说起来容易,协调起来是一门很大的功夫。幸好我有一位了不起的制片,她让所有事情如期发生。我每次在拍片现场,喊第一声Action,都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电影是一个团队的产物,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有时甚至很私密,有点像秘教的氛围。不管是演员、美术、摄影、收音,都会不吝惜的给出最好的东西来。这时候我的眼睛里只有集体的目标,没有国籍、肤色和语言的差别,我什至忘了有外国人这回事。直到现在妳提出这个问题,我才突然惊觉,我的收音师Mark是美国人,摄影师Leonard是荷兰人,一个掌管现场声音,一个掌管现场视觉,竟然都不懂中文,不知道演员在说些什么,然而《乱青春》就这么言之成理的拍出来了。

    导演曾提过对改编诗很感兴趣,因为诗的语言暧昧、歧异,血缘与电影较近,《暴暴鼓》这部作品就是与诗人夏宇合作的电影,请问这部片目前的执行进度如何?另外,也请谈谈您的下一部作品《沉默的爱》。

    《暴暴鼓》目前是个灾难,因为我们两个人写出了完全不同的脚本,除了人物的名字,没有一样东西相同,连当初讲好的情节,也离题了。

    我倒是比较想谈《沉默的爱》。在这部片子里,我不想让演员讲话。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活在一个很嘈杂的环境里,从电视到立法院,每个人都声嘶力竭在吼,但谁也听不见谁。我希望观众进到电影院来,起码可以享受九十分钟的宁静,在静默中体验爱。

    最后,请导演给《放映周报》的读者一个非看不可的理由。

    没什么电影是非看不可的。不过假如像许多看过的人说,看完《乱青春》后,人变得不一样了,而且感觉回不去原来的自己。我想那倒也是很异类的经验,不是吗?每个人一辈子至少都该有一次这样的经验。

    【详细】
    147478320
  • 文乔君子
    2018/10/26 22:33:15
    人生是由自己书写的(随笔,不算影评)

    本来是冲着让雷诺去的,但是就像豆瓣里很多人说的,去掉雷诺,这部片子也很值得一看。看到《追鹰日记》,觉得真的是个很巧的时机。刚好最近我们自己疯狂忙拍摄,可能刚刚实践,很灰心丧气的。我们觉得经历过才懂,再也不会说任何一部剧烂了(即使他真的烂)。每部影片真的需要太多太多人的共同努力了。除了台前的演员,还有更多幕后的工作人员。而这部良心剧,历时七年,每个反应都是真实的反应,每个镜头都是真

    本来是冲着让雷诺去的,但是就像豆瓣里很多人说的,去掉雷诺,这部片子也很值得一看。看到《追鹰日记》,觉得真的是个很巧的时机。刚好最近我们自己疯狂忙拍摄,可能刚刚实践,很灰心丧气的。我们觉得经历过才懂,再也不会说任何一部剧烂了(即使他真的烂)。每部影片真的需要太多太多人的共同努力了。除了台前的演员,还有更多幕后的工作人员。而这部良心剧,历时七年,每个反应都是真实的反应,每个镜头都是真实的场景,雪崩在眼前,摄像师做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对艺术的追求吧。当然,这又是一部手机电脑无法播放的电影,画面的震撼感真的需要宽荧幕。远景,大全景,这种节奏感配合画面真的给了一场视觉盛宴。延时摄影的几个自然风光的镜头,无论在光线上还是色彩上,都让我觉得极尽享受。动物的每个反应萌到让你心痒,疼到让你心软,冷静到让你心酸…用我舍友非常贴切的一句话来说,我竟然看“动物世界”看哭了!剧情发展由让雷诺的角色作为解说,时不时让你入戏,时不时又提醒你要冷静理智,客观的看待。 这是属于卢卡斯的故事,这是属于亚伯的故事。看到豆瓣很多人说,剧情偏弱,我觉得,其实剧情很到位。亚伯其实象征了卢卡斯,就像亚伯被强壮的胞兄该隐踢下悬崖,正暗喻卢卡斯没有能力反抗强势的父亲。卢卡斯拯救亚伯的时候,也是一次自救。到亚伯与胞兄和好,开始暗示卢卡斯和父亲的关系。戴在亚伯腿上的环,锁的其实就是卢卡斯的心,放亚伯的彻底自由,也是他对父亲,对自己的释放。总觉得这部自然风光片,它想传递的并非剧情本身,而且透过剧情的那份属于鹰的,属于动物的那份真实的野性,本真的动物精神。最喜欢的还是影片的声音部分。每一个鹰的鸣叫、展翅、翱翔,我不知道是实录,还是后期拟音,但是听起来都那么真实,让人亲近又隐隐害怕。音乐似乎没有停过,无论是自然风光时的舒缓悠闲,还是雄鹰翱翔时的慷慨激昂,音乐似乎都特别带动情绪。但我最最欣赏它的是,我从没觉得它强行煽情。每个情绪都是那么自然的随着剧情,随着音乐,随着鹰与大自然流露的。我们可能是被最真实的大自然感动的落泪了吧。故事用圣经里该隐杀了亚伯来比喻这两只鹰,让卢卡斯抚养亚伯战胜该隐,颇有点重写《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的意思。这在某种程度上好像也正印证了让雷诺和卢卡斯说的,你不需要结局,结局由自己书写。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需要走进影院感受的电影,个人观点,推荐观看!

    【详细】
    9727995
  • 浅谈
    2021/12/19 4:21:46
    当你不再是唯一

    (小小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电影叫做swan song:A swan song is the final performance of an actor, singer, composer, poet, or the like. According to folklore, swans sing most beautifully before they die

    (小小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电影叫做swan song:A swan song is the final performance of an actor, singer, composer, poet, or the like. According to folklore, swans sing most beautifully before they die, and hence this phrase came to be used to describe someone who was leaving in style. 天鹅挽歌是指演员,歌手,作曲家,诗人等等的最后一个表演。有民间传说称天鹅会在逝去之前唱最唯美的歌,因此得来 天鹅挽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收官之作。本作Swan Song是指代Cameron在离去之前留下的最后一个作品,克隆人Jack)

    想到在几年前知乎上面看到过一个脑洞,未来的瞬间移动是通过在A地用高能量打散一个人,同时复制其记忆并在B地进行克隆。这个人的记忆是连续的,所以他认为瞬间移动成功了,自己毫不费力从A到达了B。但是系统总会有出错误的时候,某一天A地的人没有被打散,于是科技公司会派出杀手来解决这“多余的人”。

    当Jack从椅子上醒来的那一刻,记忆是连续的,Jack他甚至就觉得自己眼睛一睁一闭,从一个房间转移到了另一个房间。如果Jack不知道自己是复制体,那么他与Cameron有什么区别? 换句话来说,如果不断制造这种克隆体,不断地转移记忆,是否 这会是另一种的永生?

    但是对于本体Cameron来说这有着天壤之别,自己要被人遗忘,独自迎来死亡,内心充满着孤独,自己身份被窃取的愤怒,但又无力,因为内心深处他的理智知道这是当下最好的路。所以他开始想是否能够挑出克隆体的毛病,证明自己的唯一性,证明自己的无可替代,找理由想要回去,退回到熟悉的家里,闻着安心的味道,在爱人的怀抱中温暖地离去。但是一切的测试都是那么完美无缺,Jack就是Cameron。

    直到妻子Poppy说出那句话“I couldn’t live without you.” 以及最开始的 如果这个克隆技术能够100%还原自己的母亲,她愿意接受。Jack与Cameron争吵的时候也说过“You only care about yourself”, Poppy也未曾不是?

    既然两人总会有一人会收到伤害,生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逝者选择把伤害揽下,独自一人走进黑夜…

    (小小的脑洞:女科学家在给Cameron介绍这个技术的时候称未来几年,这项服务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普及。但这不也会与 “不能让身边人知道” 而相背?大家会开始怀疑身边的人是否真实,是否是克隆人。并且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那么科技公司为了提高效率,是否会放弃影片中的人道主义,即本体与克隆人有对话,而是直接提出“记忆移植”的说法?在记忆移植到克隆体内时瞬间杀死本体,记忆的连续性让克隆体以为自己就是本来的自己…)

    【详细】
    14076141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