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2008影评

143211653
  • Yinanaa
    2022/6/6 11:34:49
    保守主义:美梦与尖刀

    (与Shenmegui小姐姐合写)一位爷爷离世前,所有小辈从欧洲各个角落赶到丹麦的医院,一一握手说话,然后他说:现在我真的活够了,再不死就不合时宜了。唐顿庄园系列也是如此。这是最好的完结。如果制作方为了钱再把这个系列捞出来折腾,那就是不合时宜了。

    作为英国版的“红楼梦“,《唐顿庄园》系列曾作为学习“标准英语”

    (与Shenmegui小姐姐合写)一位爷爷离世前,所有小辈从欧洲各个角落赶到丹麦的医院,一一握手说话,然后他说:现在我真的活够了,再不死就不合时宜了。唐顿庄园系列也是如此。这是最好的完结。如果制作方为了钱再把这个系列捞出来折腾,那就是不合时宜了。

    作为英国版的“红楼梦“,《唐顿庄园》系列曾作为学习“标准英语”的材料而广为传播。这多少反应了前疫情时代、经济越发强势的国人情绪诉求:观众希望观摩英国乔治五世治下伯爵贵族家庭钟鸣鼎食的生活,同时习得他们一口上流社会的口音(posh accent)。

    优雅既是公众对《唐顿》的印象,也是以唐顿庄园贵族生活为名片的剧方打出的核心售卖点。换而言之,在获得了一定经济资本后,观众开始从文化消费品中寻求品味与文化资本。

    作为至今仍保留着贵族制和君主制的传统国度,英国的片方对《唐顿》时代的呈现无疑是温情而温吞的,它试图提供乔治五世时代英国阶级从上而下的横切面:

    伯爵父亲温文尔雅,寡居的老伯爵夫人睿智而毒舌,三位小姐各有千秋但在客人面前都不失贵族的体面和礼数,“大表哥“则代表着中产绅士,有工作,风度翩翩,一双哈士奇般的蓝眼睛充满着温柔的笑意。

    下人中,既有追求独立工作和教育机会的女仆,也有重视体面和主人权威的管家,更有在当时被视为“犯罪”的同性恋群体和追求爱尔兰独立的车夫。

    他们彼此性情迥异,偶尔有冲突和矛盾,但大多数时候能够求同存异、温情地共处。

    就外部世界的历史而言,英王乔治五世治下,社会并不平静:旧贵族在一战中逐渐消亡,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同性恋群体逐渐可见,爱尔兰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但这些矛盾都不影响《唐顿》的生活。

    唐顿庄园包含并反应这些矛盾,受这些矛盾影响,但不负责解决冲突。或者说,这里角色的定位不是时代的先行者,而是时代的负荷者。

    比如第一季第二季中,大小姐Mary骑马用的还是双腿并拢的侧骑姿势,三小姐Sybil新裁的女式裤装令家人们惊讶不已;到了第四季中,女权运动使得英国女人终于有了展示自己双腿而不受其中暗含的性意味困扰的权利,大小姐开始正着骑马,已经去世的三小姐的裤装也没么令人惊讶了。

    电视剧中的她们能感受社会性别规范的影响,无法冲在第一线声嘶力竭地争取权利,但受益于每次运动的进步,承受时代的后果。

    这些负荷者中,最格格不入的当属从车夫变成伯爵三女婿的Branson,以及同性恋男仆Barrow。三女婿Branson出身爱尔兰,说一口爱尔兰口音的英语,支持爱尔兰独立运动,这些品质都和这个英格兰旧贵族家庭格格不入。

    但随着他和三小姐私奔、生女,由于血缘关系被这个家庭逐渐接纳,他也渐渐发现,虽然伯爵并不支持爱尔兰受到了英格兰压迫,但政见上的分歧之外,他还是能与他共同分担失去三小姐的痛苦、最终成为与自己平和相处的岳父,给予外孙女关爱。

    大小姐Mary生性高傲,甚至有些势利眼,但这也不妨碍她在和车夫出身的Branson共同经营唐顿后,培养出类似兄弟姐妹的战友亲情。

    身为同性恋的男仆Barrow也在唐顿格格不入,但这不是因为他的性取向,而是因为人们认为他品性不好;事实上,Barrow在被捕后,伯爵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严重罪行,唐顿上下努力营救,把他救了出来。

    面对种种不公与歧视,编剧给出的答案是温情的,革命和暴力对时代的负荷者来说太过激了,唐顿的答案是爱与人性。

    你看,虽然他是贵族他是平民,他是英格兰人他是爱尔兰人,他是男人她是女人,但这不影响人们因为善良与爱而产生连结。

    人们的轨迹相遇,迸发出微小或炫目的火花,然后错开。

    有人出生,有人死亡,但新生的阳光总会一次次照进死亡的阴影;有人终成眷属,有人含恨分离,但你爱的角色总会寻到踏实的怀抱。有人沉浸于喜悦的琼浆,有人饮啜泪水,但两者的比例总不会过于离奇。

    世事变幻,庄园依旧。这正是保守主义。但为什么人们会热爱保守主义的《唐顿庄园》?

    保守主义的好处是,你永远可以在最坏的事情里看到最积极的一面。道歉永远不会扑空,和解永远不会迟到,而原谅往往比道歉还早。

    暴力、色情和血腥在《唐顿庄园》中没有一席之地。甚至惨烈的一战也被刻画成耐心的等待和君子的归来——唐顿庄园里的每个人都更深刻地理解了世界,更好地确定了自己的位置。

    战争和瘟疫带走了那些孱弱的、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而身心俱受重创的大表哥最终在物理和精神意义上“站”了起来,走向爱和新生。

    在保守主义的叙事里,一块香皂勾连起的故事能蔓延得比一场战争还久,一个远客的到来能让大伙儿再忙好几集。不知不觉,那些各有小九九但心肠不坏的角色就成了观众的朋友。

    比如,观众知道,两个老太太相遇就意味着她俩要斗法了。斗法、较劲、耍心眼儿、掰手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情节。但那绝不是甄嬛和皇后的斗法,而是各自生活智慧的展示。

    谁能不爱上《唐顿庄园》里闪闪发光的三姐妹呢?她们用不同的方式寻求掌控自己的命运。

    骄傲的大小姐不负众望地成长为庄园的主人(虽然这个传承直拖到今年才明确给出),曾经如无头苍蝇般从各色男人那里寻求肯定的二小姐终于闯出一片天地。她们还生活在女性无继承权的旧时代,却已昭示新时代的到来。

    但保守主义更像一个远非密不透风的美梦。保守主义循循善诱:步子小一些,进步更稳些。而庄园之外的世界早已是飞速变动——泰坦尼克沉没了,一战爆发了,爱尔兰人在争取独立。

    《唐顿庄园》里也有若干时刻,现实如尖刀般扎穿美梦。

    温情也难免走向温吞,强调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人都共享人性,忽视了结构性问题的根本——结构性不公不是因为某人变坏发生的,而是不管人品性如何优秀,都不影响结构让ta成为既得利益者。

    金庸曾经写过一篇自传性小说《月云》,记叙了女仆月云因吃不饱饭被父母买到自己家。自己的父母并没有苛待仆人,但最后还是因为划分为地主而被枪毙了。

    金庸写道,他并不怨恨枪毙了自己父亲的军队,因为虽然“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从这个角度讲,缺乏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英国在表现《唐顿庄园》时又是非常粉饰太平的,它负责向全世界的小资提供伪装进入上流社会的文化资本,却对真正的痛点浮皮潦草地一笔带过。

    《唐顿庄园》第一部大电影出来后,一些观众无法理解《唐顿》的仆人以侍奉国王、王后造访唐顿为荣的拳拳之心。

    在患上子痫的三小姐生产时,本地的Clarkson医生和专为贵族服务的Philip医生产生了意见分歧。而大家长选择信任后者的决定葬送了三小姐的性命。

    这分明是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两种价值间的尖锐对立,而剧集则以Clarkson医生安慰性的“即使送医院救回来的概率也很小”的论断将这一页轻轻掀过,让每个人都心中好受。

    其实,正如这一事件,整部《唐顿庄园》都以个体性的宽容态度在两种价值间巧妙游走。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在今天的世界仍然有很大市场。

    只是,那并不是事情的全貌。思想最为进步,热情追求女性权利的三小姐死于生产,仿佛隐喻着两种价值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家”是认同,是赋权,是乡愁。以“东方主义”理论闻名的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指出,但别忘了资产阶级的“家”来自对遥远殖民地的物质和话语剥削。这个论断完全适用于《唐顿庄园》。

    “楼上”的淑女绅士一夜春宵,在床上享用仆人用推车送来的早餐,谈笑风生;舞会上衣香鬓影,秋风中惬意打猎,这样的生活不属于“楼下”。

    2019年,《唐顿庄园》大电影上映于英国脱欧前夕。王室驾临,唐顿庄园里的人们跑上跑下,最终簇拥在王权之畔,仿佛向动荡中的人们许诺“迎接一个新时代”,一个英国只属于“王冠”而不属于欧洲的新时代。

    而今年,《唐顿庄园2》这道怀旧和团圆的大餐可以作为最后的饕餮了。还是那句话,这是最好的——完结。

    【详细】
    144414166
  • G小姐
    2022/7/24 22:44:39
    一直一直都很喜欢你
    14533165
  • 安静
    2012/8/28 12:38:10
    吐槽,脑残粉勿入
        这是一部在看到开头的时候就知道会怎么发展,怎么结束,所谓的偶像剧。
        宋茜把这部作品作为开拓大陆市场的第一部作品,可能也只是安排。看得出来投入是有的,可惜的是编剧实在不够靠谱,这种拍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实在是炒冷饭,没什么意思。其实最近的大陆电视剧市场都是这样。
      &nbs
        这是一部在看到开头的时候就知道会怎么发展,怎么结束,所谓的偶像剧。
        宋茜把这部作品作为开拓大陆市场的第一部作品,可能也只是安排。看得出来投入是有的,可惜的是编剧实在不够靠谱,这种拍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实在是炒冷饭,没什么意思。其实最近的大陆电视剧市场都是这样。
        还有想说的是,为神马一个总裁要找三个男的秘书呢???还是年轻的。。。
        宋茜是会说中文的,为什么还要用那种很闹心的配音呢?
    【详细】
    5563295
  • 电影过年
    2021/12/26 10:11:03
    《江水无声》:同饮一江水,共筑一家亲

    14091179
  • Harry time
    2023/4/27 1:17:34
    其实还能有后续

    不明白第三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虽然开头确实相对第一季开头没这么好看,我是第一季看了7集,接着看完第三季再看回第一季,再看第二季的,说真看完觉得第三季就开头可能差了点,柳家延续那段为什么众人不支持父亲的做法没有足够剧情解释清楚,其它方面还是很好的,后面剧情也是越看越精彩。我看完第三季后觉得第一第二季都不香了,第三季玄幻剧中CP感点缀得还是值得点赞,青鸾那种才是带脑子纯粹的感情,没有偶像剧狗血的

    不明白第三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虽然开头确实相对第一季开头没这么好看,我是第一季看了7集,接着看完第三季再看回第一季,再看第二季的,说真看完觉得第三季就开头可能差了点,柳家延续那段为什么众人不支持父亲的做法没有足够剧情解释清楚,其它方面还是很好的,后面剧情也是越看越精彩。我看完第三季后觉得第一第二季都不香了,第三季玄幻剧中CP感点缀得还是值得点赞,青鸾那种才是带脑子纯粹的感情,没有偶像剧狗血的剧情,听到无心的情史,尽管青鸾会吃醋,但更多的是对无心痛苦的过往有感同身受,这点很让人感动,对比第一第二部的女主,都是希望无心不要忘记她们,青鸾尽管也希望无心能记住她,但是为了无心不会痛苦,她宁愿无心把她也给忘了,这才是真正的爱。第三季是前传,讲解了岳绮罗和无心的渊源,也填了第一第二季的一些坑,原来是因为对青鸾的承诺,第一第二季无心才有每一百年沉睡一次的习惯,可青鸾希望他不会痛苦才让他忘记自己,不料从第一第二季看,无心谁都还留有模糊的记忆,就只是把青鸾(岳绮罗前身)忘得一干二净,感觉还是可以继续出第四季的,第二季中挖的坑:无心记忆的房间,其中一个是一直打不开,很大概率就是存着青鸾的记忆。第一第二季岳绮罗的纸人都是过往无心教的,可无心却把岳绮罗当成了仇人,如果有第四季,可以拍无心终于打开了青鸾的回忆,知道岳绮罗就是过去的青鸾,因为看完第一第二季,总觉得无心对岳绮罗缺一句对不起,无心在第三季(前传)对玄鹄也没有怎么讨厌,第二季带着有色眼镜对小丁猫着实有些过分了??

    【详细】
    15130640
  • 猫和老鼠
    2021/3/19 14:04:06
    我是没想到沈腾会以立牌儿的形式客串的

    可恶的不是烂,是宣传存在诈骗。谁都知道这是部烂片,这部片百分之八十卖点在沈腾,前期宣传带沈腾带的不亦乐乎,结果,特么就是纸片人啊,更可耻的是,角色就叫“纸片星人”,要不要脸了啊,心存怀疑的以为最后会肉身化登场,看到片尾曲结束都没有啊,生生听完了腾格尔老师的《日不落》MV,我去!问我电影讲的啥,不好意思,首先,这是电影吗?

    可恶的不是烂,是宣传存在诈骗。谁都知道这是部烂片,这部片百分之八十卖点在沈腾,前期宣传带沈腾带的不亦乐乎,结果,特么就是纸片人啊,更可耻的是,角色就叫“纸片星人”,要不要脸了啊,心存怀疑的以为最后会肉身化登场,看到片尾曲结束都没有啊,生生听完了腾格尔老师的《日不落》MV,我去!问我电影讲的啥,不好意思,首先,这是电影吗?

    【详细】
    13329168
  • 小院亦有花
    2020/11/30 23:26:44
    这个十三有点帅,追剧动力

    刚开始看的时候特别晕啊,谁是谁也分不清,谁是男主也分不清,但是看着看着就陷进去了,男主梦回现代时太帅了然后就分的清谁是谁了……此剧,男主是我追下去的动力现在基本是跳着看的我只想看男主,看甜的部分话说大清确实被穿的千疮百孔了前有四阿哥和马尔泰若曦,八阿哥和晴川现在十三阿哥和小微又上场了这个十三有点帅哈哈哈哈

    刚开始看的时候特别晕啊,谁是谁也分不清,谁是男主也分不清,但是看着看着就陷进去了,男主梦回现代时太帅了然后就分的清谁是谁了……此剧,男主是我追下去的动力现在基本是跳着看的我只想看男主,看甜的部分话说大清确实被穿的千疮百孔了前有四阿哥和马尔泰若曦,八阿哥和晴川现在十三阿哥和小微又上场了这个十三有点帅哈哈哈哈

    13023340
  • 慕可
    2016/11/24 15:34:47
    真的勇士敢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真的勇士敢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飞夺泸定桥的革命先烈们,展现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群体的英雄主义,这在现在提倡个人主义、金钱和利益甚嚣尘上的社会,大无畏的革命和奉献精神似乎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得近乎被忘却。
    几乎每个中国人在小学时都学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以前我以为“飞夺”指的是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悬在大渡河上的铁链,现在才明白“飞夺”指的是“一昼夜飞行军240里赶到泸定桥”。“24小时
    真的勇士敢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飞夺泸定桥的革命先烈们,展现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群体的英雄主义,这在现在提倡个人主义、金钱和利益甚嚣尘上的社会,大无畏的革命和奉献精神似乎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得近乎被忘却。
    几乎每个中国人在小学时都学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以前我以为“飞夺”指的是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悬在大渡河上的铁链,现在才明白“飞夺”指的是“一昼夜飞行军240里赶到泸定桥”。“24小时行军240里”的奇迹是陆军史上的奇迹,也是生命和信念的奇迹。整日坐在办公室,出门即乘车的我们,连步行2小时都难以坚持,很少有人步行24里吧,更何况是在险恶的自然环境及袭击埋伏下不停地奔跑,这真的是拿命来跑,要跑死人。历史的真实应该比影片更加残忍和震撼,这种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行动,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还是应该多看一些主旋律电影,让安逸中我们感受被遗忘的过去,拾起弄丢的精神,洗涤我们的灵魂。在生活和工作中,少一些抱怨和牢骚,多一些付出和奉献,珍惜现有的和平和安定,怀着感恩的心面对生活,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敢应对困难。
    【详细】
    8192480
  • 老沙
    2017/11/5 20:15:41
    “只有我觉得不好看吗?”

    当年是因为看了雷神1喜欢上了抖森,迷上了锤基的cp,这对cp戏里戏外也一直发糖。这次雷神3更是cp粉的狂欢party,从电影上映开始微博首页被各种刷屏。漫威,下一部请让他们先结婚再拍床戏,为了政治正确,除了找个黑人演女主,还可以让男主男配搞基弥以补漫威同性电影上的缺失,怎么样不服来战!

    剧情:

    剧情是简单到多看几个预告就可以猜到的,没有意外,没有反转。

    当年是因为看了雷神1喜欢上了抖森,迷上了锤基的cp,这对cp戏里戏外也一直发糖。这次雷神3更是cp粉的狂欢party,从电影上映开始微博首页被各种刷屏。漫威,下一部请让他们先结婚再拍床戏,为了政治正确,除了找个黑人演女主,还可以让男主男配搞基弥以补漫威同性电影上的缺失,怎么样不服来战!

    剧情:

    剧情是简单到多看几个预告就可以猜到的,没有意外,没有反转。

    角色:

    锤哥:为什么漫威你老是给锤哥傻大个的形象,就因为他长得高一身肌肉,就不可以有脑子。就不能为诸神黄昏这个梦魇稍微深沉一点?为赶回家园、对付强大的海拉上沉着睿智一点?

    抖森:抖森我知道你不擅长搞笑,逼着你搞笑的那几段有多尴尬我都看出来了!Loki在Thor不在的时候只知道在家里看自己编排的舞台剧,这段居然被cp粉反复歌颂,不觉得是在侮辱Loki的智商吗?

    绿胖:对绿胖的这种塑造和设定,是我最最最不能理解的。Hulk不但能讲话而且还能讲段子,变成了丑萌丑萌的搞笑角色。what???MCU重启后的无敌浩克 妇联12里 班纳应该一直都是复杂的,无敌浩克里尤其。他有两面性,隐忍并不觉得自己是英雄但却拥有强大的力量,变成hulk后觉得自己是个怪物,存在着不可控制性和残暴性。我觉得这是个很有的演的角色,而诺顿和马克叔都演的不错。雷神3继续这个形象不行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去搞笑?这是拍喜剧片啊?还有妇联2里寡姐“操控”绿巨人变身的桥段我本来就很讨厌,因为觉得这如同驯兽一般。雷神3中还不停地用这个梗搞笑,简直让人厌恶。

    反派:

    即使魔王大人念台词再好听、身材再好、走路再骚气,都挽救不了漫威反派角色的单薄。依旧是drama式的表演。越是强大的反派越是drama,反而如美队3和小蜘蛛里的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更有看头,尤其是基顿叔在车里吓小蜘蛛那段,真是绝了。那个最后幡然醒悟的手下,可有可无。还有漫威粉丝们,求求你们不要再拉着指环王了好吗?什么中土再就业,什么导演会选角。会选角的是彼得杰克逊,只是同一个演员而已,为什么硬要联系在一起?

    配角们:

    女主:漫威说:我们政治正确,标新立异!为什么一定是白人演女主,我们可以找个黑人还演的是女配。我们电影里的两个主角都是男的,我们不搞基,我们就卖腐,我们两个男主相杀相爱,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携手共进一起打boss,最后相互扶持拥抱,在彩蛋里迎接下一部电影。说好的女武神英姿飒爽犹酣战呢?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戏份给女配了,还硬要加搞笑。

    海姆达尔:演员不错,可惜没时间表现。

    宗师:演员不错,搞笑也不错。那个投放的立体影像,不禁让我想起了银翼杀手。

    奇异博士:漫威一家亲,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特效&配乐:我当然知道漫威所有电影都是同一宇宙,但是为什么要和银河护卫队一模一样?!本来的维京 北欧神话风不好嘛?雷神2的配乐很好啊,尤其是妈妈死的时候那段,哀伤又壮丽。锤哥好不容易有自己的主旋律,慷慨激昂,现在我手机里还存着原声。为什么画面一定要弄得像银护一样五颜六色的?为什么决战非要像银护一样放一首复古歌曲?而电影剪辑,镜头切换也是一段一段式很明显。

    整体而言,不知是太搞笑还是电影本身给人的感觉 不!认!真!任何角色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抖包袱,除了说段子还要肢体搞笑。搞笑搞笑再搞笑,要这么多笑点干嘛?喜剧电影?拼谁是谐星嘛?真的帮观众放松还是当观众是傻子?

    最后我就来说一句引战的话:

    雷神3如果是好看到爆炸,打一百分,漫威神作。就别说什么自杀小队是烂片,神奇女侠剧情简单。这个脸打得疼不疼!当初刷微博,只要有关于神奇女侠电影的,总会出现这种:“只有我觉得很难看。”之类的寻找存在感的傻X留言。这次却见不到有人这么说雷神3,那就有我来说吧:“只有我觉得雷神3不好看吗!?” 知道这样说别人喜欢的电影有多欠揍!多讨厌吗!

    正义联盟怕什么烂番茄,雷神3都算是漫威最佳,就算0分我都支持你到底了!

    【详细】
    89061715
  • axinlove
    2009/11/13 14:08:53
    《倔强的萝卜[Radish Warrior]》山寨制造
    http://axinlove.com/2009/11/radish-warrior/

    《倔强的萝卜[Radish Warrior]》山寨制造
    by @xinl.ve 091113

    ODA
    http://axinlove.com/2009/11/radish-warrior/

    《倔强的萝卜[Radish Warrior]》山寨制造
    by @xinl.ve 091113

    ODAY的Divx,XTM发布组用的英文rip是“Stubborn Robot”,电影发布时用的是“Radish Warrior”。撇开英文的形容词不谈,“Robot”既有发音的直译为“萝卜”,又有英文里的“机器人”对应本片里黄渤的造型,并且还激起一些好奇心,这些都比“Radish Warrior”的浅薄直白要好的多。按理说,“Stubborn Robot”的片名也应该是由制片方发布的(放狗一搜到处都是“Subborn Robot”=“疯狂的萝卜”,而改成“Radish Warrior”也是由他们负责,什么原因导致使用如此失策的英文译名?

    除了英文译名用的很直白外,《倔强的萝卜[Radish Warrior]》序幕期间用的旁白也可以算非常弱的方式,极度害怕观众看不懂人物之间关系。黄奕饰演的女儿和杜海涛饰演的儿子各喊老赵和老罗一声爸不就把四个人物关系交代清楚了么,何况后面还有父女和父子之间的对手戏,犯得着一开始就絮絮叨叨地介绍人物么。其它什么,二舅、三舅、清真等人,也就在情节发展的某一刻被点名就行,那时候能应对了观众对于人物关系的猜测,观众是会心满意得地继续观看电影的。

    简单一句话,片头的旁白画蛇添足。

    再次被视为抄袭Guy Ritchie[盖·里奇]电影情节的本片,冤,也不冤。“石头”红了之后的一夜间,大陆的编剧都开始学会讲一些复杂的故事了。《我叫刘跃进》、《即日启程[Set Off]》和《银牌车手/疯狂的赛车[Silver Medalist]》,荒诞滑稽地追逐焦点类的剧情片一拥而上,《倔强的萝卜[Radish Warrior]》正好也赶了这趟集。没有抄袭/模仿,那为啥在一线情节中又安排宫爆清蒸两个笨贼,两贼之间的主从关系,怎会不让人去与道哥比较。

    《倔强的萝卜》冤的地方则是在原本无意义的滑稽喜剧里,增加了父子感情和小字辈的恋情戏码(国产电影总想一口气吃了天的愿望)。两段支线情节为主线主题增补了道德因素,也在关键时刻影响到了主线的发展—-赵玥不是被绑架,老赵也就不会提前拿走40万现金,老萝卜历尽千辛万苦也还是能达到目的。因此,增加的支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意义的,《萝卜》觉得被冤也是说的通。

    土法炼钢,玩不到《Ocean’s 11、12、13》或《Mission Impossible》的高科技盗窃娱乐片,整整黄渤版的山寨自研,逗乐下大陆观众也是行的。《萝卜》的平实,很不赖。注意到了节奏的剪辑,小道具的串联和热点游戏场景的借用,并且还有应急状况的处理(花絮中,黄渤借头灯亮光点火柴的建议来自镜头外的提醒),本片在一个一个的包袱点上很用心。但,抠得太细也就忘记了线和面,老萝卜正式偷窃时的大段叙事缺少层层推高气氛的设置,始终让黄渤只在同一程度的绝望与失望的交替上(背景音乐未能助兴,需要借鉴《RocknRolla[摇滚黑帮]》),电影有趣但不够扣人心弦。

    增加花絮很好,虽然看得到谄媚。

    Stubborn.Robot.2009.CN.DVDRip.XviD-XTM
    【详细】
    27461493
  • 寶玉
    2021/7/8 17:14:28
    如果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不会吸取教训,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总结教训呢?

    看到最后,失事宇航员的家属对着发现号发射的电视直播说:Godspeed,真的泪目了。。。是的,这是导演在煽情,在宣扬基督教主旋律:提倡原谅,容忍犯错。

    同样是发生在1980年代的“国殇”,切尔诺贝利事故和挑战者号事故,很有类比性。虽然今天依然有人为前者辩护,但作为教训,没有看到教训,不久苏联就解体了。作为一次核事故,它不遗余

    看到最后,失事宇航员的家属对着发现号发射的电视直播说:Godspeed,真的泪目了。。。是的,这是导演在煽情,在宣扬基督教主旋律:提倡原谅,容忍犯错。

    同样是发生在1980年代的“国殇”,切尔诺贝利事故和挑战者号事故,很有类比性。虽然今天依然有人为前者辩护,但作为教训,没有看到教训,不久苏联就解体了。作为一次核事故,它不遗余力的扑救也许算成功,但这不妨碍史学界依然将切尔诺贝利视为苏联倒掉前的丧钟。如果历史能够假设,苏联没有马上解体,它是否会吸取什么教训呢?也许会,尤其是针对性的技术问题。但指望从一次错误就举一反三,今后再不犯同类错误,这是不可能的。

    对比来看挑战者号的失事,事后调查发现根本不是突发事故,而是漫长的人为拖延,把小病拖成了大病,大病成了暴病而亡。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知识了,一次灾难背后,早已潜藏了上百个隐患。甚至调查阶段,还有政府层面的阻碍,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这个阶段来看,人类面对错误的主观态度,都差不多,都想捂盖子,不想把自己犯的错公之于众,这种心理不会因为社会制度不同,而有天然的不同。但随着调查的推进,发现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的时候,拿着总统“口谕”的调查组长,也决定不能包庇了。包庇不了,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调查报告会现场是有媒体监督的。从这个阶段开始,你可以看出两种制度的不同。为了预防人的犯错,以及犯错之后的互相包庇,民主制度的设计基础之一就是“三权分立”,这个“三权”其实是一种概述,在具体实施中,很重要的一级权力,其实是新闻自由。如果媒体可以被政府完全控制与操纵,可能挑战者号的调查会不了了之,水门事件也不会发酵。由于媒体监督(以及各方力量的博弈),NASA想要大事化小的愿望没有实现,结结实实的认错和改进,停飞,更新安全设计和管理流程,几年之后重上太空,美国国运也没有因此事件而衰退。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再次失事,这次事故的调查,结论是机翼的隔热瓦部分脱落导致再入大气层时焚毁解体。2013年,事故发生十年之后,前NASA飞行主管爆料,当年哥伦比亚号升空阶段,通过高速摄影机,NASA就已经发现了航天飞机机翼隔热瓦被火箭碎屑撞击脱落了一小块,但是经过评估,现有技术(或财务)条件下,很难对这架已经受损的航天飞机进行在轨维修。任务时间只有17天,之后航天飞机就要返航,所带的氧气食物等补给品,都只够这十几天。整个任务阶段,NASA没有通知7名宇航员,它们乘坐的航天飞机已经不能安全返航,也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方案,而是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善意沉默谎言”:让宇航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常返航,能不能安全着陆全靠命数。结果,他们命不好。。。之后,美国几乎就放弃航天飞机方案了。

    这一事故在十年后的爆料,击碎了很多美国人的信念。1970年,同样是飞船升空后的事故,阿波罗13号历经千难万苦,最终通过天地合作,成功返航。30年后,NASA在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故时,居然选择“安乐死”方案。如果通知宇航员实情,他们就会如预料的那般,在沮丧和绝望中死去吗?也许他们会微笑着进入,一个“切尔诺贝利之后苏联没有倒掉”的历史时空吧。

    所以想从一次错误,就汲取所有经验教训再不犯错,也是不可能的。是人就会犯错,甚至任何具有“主观意识”的东西都会犯错。如何看待出错,如何纠错,是集权制和民主制的最大分歧表征。但从里子说,两者最大的区别也许是:一种是宣扬仇恨,绝不犯错,抹煞出错;一种是鼓励原谅,容忍出错,认真纠错。同仇敌忾也许能集气力于一时,但能这样过一世吗?至于完人的追求,和永生的追求一样,信者或者假装信者,终将陷入疯狂。不能接受自己错误的人,也难以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凡人皆有一死啊。

    为什么最后突然会提到永生呢?也许是因为 immortal 这个词的跨语种通感吧。。。至于人类不会吸取教训,那为什么还要总结教训?大概因为只有装出努力学习历史的样子,才能积淀出所谓的文明吧。脑子已放空,言之无物了,就此打住。

    【详细】
    136621777
  • 胤祥
    2009/3/9 18:10:22
    二十四城记:一个厂,一座城,一个国
    厂是420厂,城不是成都,国却是当下的中国。

    一、言说
    贾樟柯无疑是十足自恋的,这里的自恋没有任何贬义,而是说他对自己的电影方式和自己的生命情有独钟。《二十四城记》在贾樟柯的作品序列中处在一处转折点,贾樟柯用这部影片对此前的作品做了一次有趣的总结。原谅我只能用“有趣”这个词,当然也可以说是奇妙的,因为这部片子在我的视野里,是中国电影序列里仅见的“仿纪录片”(Mock Docum
    厂是420厂,城不是成都,国却是当下的中国。

    一、言说
    贾樟柯无疑是十足自恋的,这里的自恋没有任何贬义,而是说他对自己的电影方式和自己的生命情有独钟。《二十四城记》在贾樟柯的作品序列中处在一处转折点,贾樟柯用这部影片对此前的作品做了一次有趣的总结。原谅我只能用“有趣”这个词,当然也可以说是奇妙的,因为这部片子在我的视野里,是中国电影序列里仅见的“仿纪录片”(Mock Documentary指用纪录片手法和表象拍摄的故事片。当然“纪录片”这个词本身也是裂隙纵横,至少包含了三种以上的不同影片类型,此处从略)。而这次影片又像一次长长的注目礼,对贾樟柯自己的电影作品,更是对中国当代史的后半段——于是我知道贾樟柯无论是从表达欲到叙事野心,都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部影片显然是过分表达的,因为“表达”或者“言说”甚至成了直接的表象和影片的主部。此前我与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在大银幕上看纪录片(无论是哪种的纪录片)的经验——最多是在教室看过投影。这一次我的震惊体验大概与超级写实主义的油画类似,影院的大银幕上访谈和“访谈”的单调构图对我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而贾樟柯的策略,或者说影片结构,则是“真假参半”,用访谈和记录引入规定情境,然后再用一样的手法——被放大的“言说”——来进行叙事。试想倘若不是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那么她(他)们的“扮演”行为是不是仍然能够被指认?或者,那些“受访者”同样也是在“扮演”?这里涉及到摄影机本身的权力问题,也就是说在摄影机下展示出来的是否还是“真实”,那么贾樟柯的回应则是两种——第一,有且只有言说,而言说的内容只好请观众“脑补”(脑内补完);第二,用职业演员的扮演在某种程度上提示这一“言说”的实质。换言之,我们并无必要去追究那些事“是不是真实发生的”,当然可能有一个丢了孩子的母亲,在一本或者可能存在的《成发集团发展史》中有记载;或者也可能有一个酷似陈冲的上海姑娘——但是这些不是重要问题,重要问题在于这一切的呈现方式。

    因为“言说”这一表象的存在,以及前30分钟的访谈和后75分钟的“访谈”具有了某种程度上的互文关系,有必要强调的是,“访谈”中的“故事”可能是特定场景下的故事,也可能是对生活的某种提炼。实际上除了第一个访谈,此后的访谈都具备充分而完整的故事性,它们就是故事本身,由此也再次对故事进行了自指——贾樟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为如果不用这种手法,这部片子要么是一个N段式电影,要么是一个依那里图式的多线交织的后现代故事片。

    于是从这个表象入手,对《二十四城记》的解读就会完全改变,因为首先重要的不是影片内容而是影片的形式——对纯形式的解读完全可以导向某种意识形态批判。当然可以把这种手法理解为缺少投资和缺乏能力——试想以这部高清数字电影的成本如何能cover一个跨越40年的史诗级别的故事?但是我倾向于认为贾樟柯的这种手法是有意为之——至少他不隐藏导演和摄影机,并且曝露了故事的讲述机制。

    二、叙事
    或许刚才的分析会导致对这部电影“形式大于内容”的判断。而就影片试图表达的内容而言,无疑是大大溢出了影片的范围。影片呈现的是一段历史,那么这部影片自然进入“当代史叙述”的序列中。420厂的历史,与中国当代史基本是等价的——从“以小见大”的角度来说。虽然当代史的禁区依然是禁区,比如文革(第一段访谈里的武斗),比如八九(好像与本片没有关系),但至少贾樟柯还讲到了不可绕开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去年对新时期的回顾之中绝少提到的话题。当然大书特书的则是93年资本主义化进程开始之后的“分享艰难”,呈现方式则是讲述之中对“昔日荣光”的怀念和受访者无一例外的眼泪。贾樟柯最娴熟的技巧——用流行歌曲来标定时代——又一次成了他在影片中的签名,也是他一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结构当代史的方式。

    受访人物的出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建厂之初一直到现今的“80后”。一共8个受访者,其中4个演员,3个“真人”,剩下一个赵刚——大概能各算一半吧。这也是颇具形式感的安排。贾樟柯并无意通过他们的讲述构筑一个整体的叙事,但这些生命片段的交织却产生了某种蒙太奇层面上的意义。其实一个人的生命,讲述出来不过也是如此几句。在这些讲述之中,我们得知了420厂的变迁——它着实是一处“飞地”,如《世界》里的世界公园一般,超大规模的移民,一个工厂甚至成了一个小型规模的城市——有学校、电影院、游泳池,大量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人——大型国有企业的普遍处境。似乎用“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来下按语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里的“工人阶级”多久没有在影片中出现了?曾经的“工人阶级专政”似乎也不再作为一个常见的提法了。而最后工厂变成楼盘,似乎也是某种当下资本取得胜利的隐喻。于是成都终于把曾经的飞地吞入肚中,荣光无限的工人阶级也光环不再,终于还是在社会巨变面前成了各谋生路的市民。

    就“当代史书写”而言还可做出一篇大文章,但无论如何,贾樟柯这次展示出来的却是从《站台》一以贯之的视野,而《三峡好人》之中的潜台词——郭斌曾就职的工厂,以及作为“福建女老板”的翟永明开发的地产——在这里被详细的呈现。贾樟柯作为“70年代生人”的自觉使得他对80年代的叙述格外地精彩,附带地也造成了某种断裂和含糊,尤其表现在某种“更久远”的历史的状态下。

    三、观看
    贾樟柯的风格,或者说是“作者要素”,在影片中依然熟悉,比如逆光的窗户——得自侯孝贤的一种构图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举着吊瓶的吕丽萍等等。当然非常明确的一个前文本是《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同样在处理“拆迁”这个命题,于是很多镜头都很相似,贾樟柯式或者余力为式的小横移,但由于高清本身的问题使得运动镜头不太流畅,还有最后一个俯瞰成都的镜头,明明就是《三峡好人》的情绪的延伸。于是《二十四城记》同样具有了某种史料价值,我曾在对《三峡好人》的评论中说“《三峡好人》真正所讲的故事是后工业时代中国的一个城市如何将要被废弃,如何正在一点一点消失,从而构建的一个关于现代社会的寓言。”而《二十四城记》要讲述的则是更深刻和更直接的层面上的问题——不是因为要建水电站,而是因为资本的介入;不是一个城市的消失,而是某个与红色历史相关的“飞地”的最终消失——这是否也是对红色历史的某种评判我不得而知。

    然而还可引起注意的是访谈人物的选取,女人——四个女人,尤其后三个,承担了不同程度上的悲剧。如果不是毛的军工企业“靠山方针”,那么侯丽君的母亲与外婆是否不会分离十几年,是不是那么多东北人不用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四川,是不是大丽丢失的孩子能够被找到,是不是顾敏华不会陷在成都和上海的夹缝之中而孑然一身?这些问题不是我能回答的。但是有趣之处在于,女人们的讲述和男人们的讲述是完全不同的。除开第一位受访者何老先生,陈建斌扮演的副厂长和作为主持人的赵刚显然都是成功人士,或许是我的误读,或许也是《渴望》以来的中国情节剧苦情戏的传统使然。当然最精彩的段落是陈冲的20分钟——首先视觉上呈现为人物和人物旁边的镜像,而顾敏华和小花本身也是一组镜像,在加上陈冲这个集两个角色为一身的演员,实在是颇为精致的结构。当然导演安排陈冲观看电视中《小花》的段落,于是这就呈现出一组“历史的镜像”,影片的结构意义从而也被揭示出来:那正是处在当下的人们对历史深处自己的回望,以及注目礼——是行礼,更是送别。

    放在“第六代导演”的序列里,作为核心表征的“自视”依然在这部影片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二十四城记》更像面对心理医生的一次访谈,结论,大概是最终的疗愈吧。

    至于贾樟柯刻意不让身为易太太的陈冲打麻将,而让赵涛扮作王佳芝去香港跑单帮,只能看做是他的恶趣味……

    四、贾樟柯
    最后要说的则是有关“电影的事实”。贾樟柯作为新科金狮导演和法国电影界的至爱,本片入围戛纳理所应当,但是获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评委大概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在说什么。有趣的地方是本片在国内的某种程度上的悖反——评论以批居多,票房却是意外的好,上映三天过百万,虽不及某片和某片的一个零头,但终归是小贾老师的个人票房最佳了。

    至于原因,我似乎可以抛出一个类似“后奥运时代电影格局”的概念。这个过程大概要追溯到02年《英雄》开启的中国式大片时代,此后在《无极》形成怪诞的电影文化氛围,而电影观众回归理性之后,似乎有了“春季档”的概念——比如去年的《立春》和《左右》,甚至细微到“三八档”——比如《双食记》。《二十四城记》号称也是三八档,当然这一切都与所谓“三代厂花”的剧情简介一样不靠谱。而奥运会开幕式作为08年度第一大片,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中国电影文化的深刻程度——有个冷笑话叫做中国是世界上最热爱电影的国家,因为中国连国歌都是电影插曲——而对奥运开幕式的评论,先批后赞,最后抓了央视当替罪羊,又成为终结华语大片时代的怪诞闹剧的标志。

    我所谓“后奥运时代电影”大约伴随着院线的增加,公映影片的增加,影评作用的强化以及观众逐渐的理性观看。02年到07年的狂欢客观上也培育了进一步市场和观众,而同时伴有的则是艺术片的逐渐浮出水面,随着电影文化的发展和资源的普及,看多了各国商业片和大众艺术片的观众也能够接受国产艺术电影了,这大概是本片小小票房奇迹的原因。但是对本片批评的声音却很多。看了一些评论,好像本片有不止一个版本——至少我今天在影院看的115分钟版本里没有华润的广告,没有赵涛哭着说我就想在24城给父母买栋房子这样的台词,我猜想大概是公映版本与宣传的免费版本的不同?当然更核心的原因是,贾樟柯曾经作为一代文艺青年的必修课深入人心,而这些文艺青年未必接受这种影院的观看方式——贾樟柯的片子,应该是非主流的,被禁的,只能通过下载和盗版得到的,某种接头暗号式的存在,而如果他上了院线,就是堕落了——这大概是对一部分影评进行精神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可是不要忘了,贾樟柯根本就是一个看着港片长大的导演——而且电影说到底是要卖钱的。

    现在回想起来,06年还上演过“《三峡好人》pk《黄金甲》”的喜剧,而所谓“观众”早已不是一个统一的群体,但电影文化却实在短短几年间生根发芽,于是终于我们不再同一时间只有一部电影可看,于是“看什么”和“怎么看”也逐渐成了问题。当然贾樟柯的形式主义仍然在考验观众——因为对这部影片,收回成本甚至赚钱都已经不再是问题,大约说到最后,觉得影片值不会票价的人也不在少数,是不是这也是批多于赞的一个原因?然而我想说的是,在与宣传完全悖离的影片面前,似乎未经训练的观众难于找到一个立场,大概这又导向了“首周舆论决定论”。

    五、二十四城记
    于是在只有4个人的小放映厅里,我看到了这么一部贾樟柯依然在关注流动和寻找的影片。这部影片里充满着逝去的岁月的哀伤,它关于一个厂,一座城,一个国:这座厂可以是任何一个经历了和经历着中国当代史巨变的大型国企,里面有众多渺小的人,也有众多巨大的厂房和机器,有太多的悲喜日夜上演;这座城不是任何一座城,而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城市,它在这里降落,一如《孔雀》和《立春》里的鹤阳,而这座城市终于会消失,一如《三峡好人》里的奉节,在这里,这座城变成了资本洪流之中的一栋楼盘;而这个国家,是反反复复被讲述的中国,关于历史也关于未来,关于故事里的人和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你说历史是有意义的么?你说是不是只有故事才是历史,还是历史本来就是需要被讲述为故事?于是我们更愿意坐下来听一个故事,听那些远去的昔日荣光,听这个时代不断成长。
    【详细】
    18304787
  • 春莉
    2022/4/18 1:32:15
    爱是更加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愿称为新版人鬼情未了 爱总让人落泪是因为它塑造的美好让人留恋 人们总是将昔日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对照。 泰莎在遇见凯拉之前,她的生活是拍照观影,面对原生家庭与同年在寄养家庭中的影响,她总是有很强的戒备心,一次次推开那些爱着她的人。 凯拉的出现仿佛是一道光,他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愿称为新版人鬼情未了 爱总让人落泪是因为它塑造的美好让人留恋 人们总是将昔日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对照。 泰莎在遇见凯拉之前,她的生活是拍照观影,面对原生家庭与同年在寄养家庭中的影响,她总是有很强的戒备心,一次次推开那些爱着她的人。 凯拉的出现仿佛是一道光,他能...  (展开)
    【详细】
    14343254
  • 影启缘末
    2021/4/25 21:07:53
    人呐,要远离复杂的关系

    说实话,通过之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我本是没有打算看小系列的最新作品——《小舍得》的。对于之前的《小别离》与《小欢喜》,我的观感都不错,但面对这次更加纯粹的教育话题,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担忧:这个话题讲不好。我倒不是质疑作者或是编剧的能力,而是在我看来,《小别离》中的“出国深造”只是一个引子,剧情的内核是“如何看待亲子关系”,这个点我在

    说实话,通过之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我本是没有打算看小系列的最新作品——《小舍得》的。对于之前的《小别离》与《小欢喜》,我的观感都不错,但面对这次更加纯粹的教育话题,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担忧:这个话题讲不好。我倒不是质疑作者或是编剧的能力,而是在我看来,《小别离》中的“出国深造”只是一个引子,剧情的内核是“如何看待亲子关系”,这个点我在《小别离的三重意境》《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谓之小欢喜》里面已经分析过了。

    聚焦亲子关系的内容是容易有结果的,因为会有明确的价值倡导和解决方案,做教育的内容却很难做到这两点,因此怎么描写观众都不会满意。这件事情其实在《小欢喜》的时候已经端倪初现。一个适合在下班后家庭一起观看的电视剧,是不应该出现孩子教育问题的话题的,因为最后除开引导焦虑以外,什么都不会剩下。就像一个家庭喜剧里面就不应该存在婆媳关系,《我爱我家》这样的经典家庭喜剧,编剧和导演根本上就回避了婆媳关系,这个家庭的老太太去世了。只要描写婆媳关系,怎么样都会被群众喷。一个喜剧里不应该有婆媳关系,婆媳一起住,已经是半个悲剧。教育问题也是一样。

    那我们是否能有更高的格局,不要仅仅把《小舍得》当做一个肥皂剧,而是作为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推动一个社会议题的甚至改革呢?不好意思,也不行。当代教育问题是一个死局,说白了几代人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再拉出来讨论也只是徒劳。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类作品能引发的社会氛围变革,甚至还比不上当年的《蜗居》。

    我甚至有点担心这部剧是否能够善终,在不违背创作团队原有理念的基础上顺利播到结局。剧情呈现出的巨大教育压力,已经让各个平台的评论区大幅出现“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观点。那一头,暴跌的生育率已经在七普结果的公布时间一拖再拖,这一头,你在这里还给观众中的育龄人群实力劝退,这样下去我很担心上层不会进一步插手。毕竟批评大Logo的字句还历历在目,批奢靡,稳民心,促生育,不仅要抓,而且要当重点工作来抓。


    【详细】
    135031182
  • 醉清风
    2019/11/5 8:53:38
    请融化我,小池的新鲜体验

    请融化我是一部浪漫爱情奇幻喜剧,沉浸其中,你会发现每个演员的可爱之处努力之处。就算是剧情不尽如人意,大家可以提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做一个理性理智的思考全面的优秀观众。池对于我们来说,他能用心地做自己该做的,努力回馈观众和粉丝,这是最重要的。喜欢他,欣赏他,支持他!希望你也已融化在他的个人魅力之中!也希望小池的演艺之路越走越宽。

    请融化我是一部浪漫爱情奇幻喜剧,沉浸其中,你会发现每个演员的可爱之处努力之处。就算是剧情不尽如人意,大家可以提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做一个理性理智的思考全面的优秀观众。池对于我们来说,他能用心地做自己该做的,努力回馈观众和粉丝,这是最重要的。喜欢他,欣赏他,支持他!希望你也已融化在他的个人魅力之中!也希望小池的演艺之路越走越宽。

    【详细】
    10631170
  • 艾伢
    2020/9/15 22:16:39
    犯罪?艺术?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部《死亡天使》,虽说是犯罪影片,却毫无血腥杀戮之感。有人说它美化犯罪,其实不如说这是一种黑色幽默。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更引发深思。

    卡利托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长着一副天使面孔,却干着魔鬼的勾当。他说他生来是贼,并在犯罪中享受着,这无疑是反社会人格。他那看似正派的家庭也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部《死亡天使》,虽说是犯罪影片,却毫无血腥杀戮之感。有人说它美化犯罪,其实不如说这是一种黑色幽默。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更引发深思。

    卡利托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长着一副天使面孔,却干着魔鬼的勾当。他说他生来是贼,并在犯罪中享受着,这无疑是反社会人格。他那看似正派的家庭也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父亲略知一二却不能令他悬崖勒马,母亲的溺爱反而担心自己的儿子遭遇不测,甚至到最后他们才知道卡利托斯犯下了多么荒唐的罪行。他那张人畜无害的脸也许是他接连犯罪的绝佳通行证。“世界属于亡命之徒和艺术家”,而他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是天真的,麻木的,疯狂的,更让人捉摸不透。影片中也留有了很多遐想空间,也许是无法领会真正“死亡天使”的内心想法吧。

    12867579
  • waking王小心
    2016/5/22 3:33:15
    军中乐园:乡愁、致敬和历史的另一面
    <图片1>

    两岸历史,是一段说不清的笔墨。它太近,近到无法看清,又太远,远到大家已经生疏。从小被洗脑的课本内容,到开放后各种历史学家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个故事。最近听《晓松奇谈》,用十几集的篇幅讲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说到1949年,高晓松把它叫成“离骚”,说中国历史上从来只有外族的入侵造成南渡、分离,而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割如此令人伤痛。说到蒋氏父子的轮渡从吴
    <图片1>

    两岸历史,是一段说不清的笔墨。它太近,近到无法看清,又太远,远到大家已经生疏。从小被洗脑的课本内容,到开放后各种历史学家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个故事。最近听《晓松奇谈》,用十几集的篇幅讲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说到1949年,高晓松把它叫成“离骚”,说中国历史上从来只有外族的入侵造成南渡、分离,而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割如此令人伤痛。说到蒋氏父子的轮渡从吴淞口黯然离开,说到慈湖至今停着没有下葬的两口棺材,说到宋美龄遗嘱中要把自己和姐姐宋庆龄一起葬在上海,说到三百箱文物三十年的颠沛流离,造成如今文物的“台湾故宫精,北京故宫多”局面,说到只有两岸的故宫哪一天合起来了,才是中华民族的完美血脉延续。在洛杉矶大堵车的公路上听台湾,有种超现实的魔幻感,手里按着喇叭,眼泪却一滴滴掉在方向盘上。

    除了伟人、名人的“大”历史,还有一种历史是我们很少触及的,就是小人物的历史。那些在金门妈祖当兵的士官长们,也许就是二十年前的某一年在放羊路上被抓去了壮丁的山东汉子;831里充斥着的各种方言,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拍成电影的故事。故事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个近在咫尺却终身无法回去的故乡。那在灶台上擀着饺子皮的亲娘,邻村梳着辫子的放羊姑娘,都成了梦里的环境,投射在831里的姑娘身上。

    六十年过去了,那一代人的记忆也成了历史。今日的台湾已没有了当年的记忆,那些回不去的故乡,也成了被烧毁的书信和遗物的灰烬吧。今日台湾人对自己的定义,早已随着那代人的远去而变化,今日的台湾,成为政党、经济斗争和历史暗涌中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读了那么多书、见了那多人之后,我终于发现,台湾不是一个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代人或几代人造就的历史。历史是没法改变的,我们无法做假设说“如果那天发生了什么…”而只能说“现在的情况是什么…”钮承泽的电影是乡愁、是对父辈的致敬,也是对一代历史终于落幕的释然。

    从《军中乐园》的小人物身上,可以看到战争可以怎样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抛开陈意涵和万茜的大胆演出不谈,片中陈建斌的演出的士官长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奇怪的是之前在其他大陆电视剧中并无看到他的突出的表演,让人心生疑虑到底是陈建斌的演技爆发还是大陆和台湾演员的对比。但起码台湾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而我们呢?

    关于两岸的故宫,有另一本很好的书推荐,叫《两个故宫的离合》,讽刺的是,是个日本记者写的。
    【详细】
    79051033
  • 末注销
    2017/1/9 15:53:23
    如果非要给所有的故事一个ed,为什么不好好写呢?
    本来想正儿八经的写篇感慨的,但是下笔的时候内心还是吐槽居多。
    第一部的时候,我是非常喜爱的。情节发展,节奏,人物设定以及场景打斗我都觉得是一部诚意之作。甚至他们说的头毛服装的槽点,我都带滤镜看出来美感了。
    然而第二部的剧情仿佛飞流的瀑布,情节急转直下,我是摸不着头脑了。
    先说说感情线,其实这样的处理也挺不错,你要虐,我也觉得可以虐的,然而武侠嘛。。女主的身份是不能太平常,也能理解
    本来想正儿八经的写篇感慨的,但是下笔的时候内心还是吐槽居多。
    第一部的时候,我是非常喜爱的。情节发展,节奏,人物设定以及场景打斗我都觉得是一部诚意之作。甚至他们说的头毛服装的槽点,我都带滤镜看出来美感了。
    然而第二部的剧情仿佛飞流的瀑布,情节急转直下,我是摸不着头脑了。
    先说说感情线,其实这样的处理也挺不错,你要虐,我也觉得可以虐的,然而武侠嘛。。女主的身份是不能太平常,也能理解。可是,最后的be,死亡是什么鬼?
    为了逼男主成长,或者说因为注定不能在一起,也是可以留点念想的。最后的死亡,我是没get任何的作用,好像是为了be而be的感觉。虽然有被你虐到,但是这种为了虐而虐,真的没有必要啊。如果是如雪为了救他,挡了一刀我其实都能理解。大帅背后捅出来的刀子,我也是????难道大帅暗恋李星云?见不得他异性恋?
    可怜了老李最后还是孤身一人了。
    当然,吐槽完了也还是要赞美的。郑业成和蔡文静这两个演员还是很惊喜的,真的是以前没注意没太大火花的人物,然而两个人这种bg感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是很有的cp范的,那种lovelove感非常和谐。如果以后拍电视剧,麻烦导演不要换男女主好吗?颜值在线,演技在线,请继续爱护。
    所有的儿女情长都大概都有一个宿命吧。
    不是归隐田园,塞上牧马,就是终于在不断的斗争中,失去了生命。不是说这种悲剧的论调不行,而是说,这种故事的发展起码要符合剧情的走向和人物的行为。
    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ed,为什么不好好写呢?
    【详细】
    8283648
  • 追逐一束光
    2020/7/17 11:24:47
    怜悯
    愿你通过大海看到自己内心的原罪,愿你通过航行看到自己的渺小。梦想不需要推一把,梦想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力,梦想更需要尊重和真正的理解。7个月零2天,你在海上渡过了这么多孤独的日子,你和大自然战斗更和自己战斗,你以外的人不了解,不懂得,他们缺乏那点怜悯之心,他们促...  (展开)
    愿你通过大海看到自己内心的原罪,愿你通过航行看到自己的渺小。梦想不需要推一把,梦想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力,梦想更需要尊重和真正的理解。7个月零2天,你在海上渡过了这么多孤独的日子,你和大自然战斗更和自己战斗,你以外的人不了解,不懂得,他们缺乏那点怜悯之心,他们促...  (展开)
    【详细】
    12732215
  • Dr. Liz
    2020/2/19 13:48:30
    不出所料的垃圾,求求各位大人们别再糟蹋职场剧这个题材了!3/12更新(马邦妮和房似锦竟然共用一个妈)

    说好了不看这破戏了,今天出于好奇心又看了一集。这下真的把我恶心坏了!她是马邦妮还是房似锦?我仿佛穿越了。为什么这个导演拍的女人都是一个原生家庭?女人非要那么惨吗?这是拿男性的有色眼光来拍女人吗?什么重男轻女,什么有个要上大学的弟弟,什么奋斗为了挣钱,成为真正的上海人。这个电视剧真的很肤浅,而且我通过这集已经肯定,这是一个极其瞧不起女性,把女人拍得无比世俗、恶心的人。在导演的镜头里,歪曲了中国

    说好了不看这破戏了,今天出于好奇心又看了一集。这下真的把我恶心坏了!她是马邦妮还是房似锦?我仿佛穿越了。为什么这个导演拍的女人都是一个原生家庭?女人非要那么惨吗?这是拿男性的有色眼光来拍女人吗?什么重男轻女,什么有个要上大学的弟弟,什么奋斗为了挣钱,成为真正的上海人。这个电视剧真的很肤浅,而且我通过这集已经肯定,这是一个极其瞧不起女性,把女人拍得无比世俗、恶心的人。在导演的镜头里,歪曲了中国女人的社会地位,在他的视角中,中国的女人是:恶毒的婆婆、拜金的女子、恶心的小三、泼妇一般的原配、重男轻女的母亲、蛮不讲理的前女友、矫情的女主、脑残的前台女秘书、攻于心计的女销售、辱骂男人的“成功女人”等等等。在导演的审美中,女人就是这些种种嘴脸,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演员哈着他,那么多人在为他叫好!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今天停止更新,因为弃了,不想再浪费时间看它了。

    2/19

    不出所料的垃圾,看了十分钟就看透这帮无良主创的黑心。从创意、人设、事件上都在抄美剧《清道夫》,又没有人家拍得真实有烈度。啥都想讲,啥都讲不透,编剧能不能用点自己的脑子。什么玩意儿?什么年代了,还拍得那么土,干过房产中介吗?且不说在房屋交易之前买家必须要有知情权的基本常识,就连佟丽娅被开除都能向公司获取索赔的好不好。垃圾,垃圾!对于危机公关行业本来可以拍得特别精彩,无奈编剧导演从头到脚low到极点,白瞎了好题材。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拍出真正的职场剧,而不是在别人的垃圾堆里面刨食吃!这种吃相太难看了。另外,52集的体量注定这又是一部注水拖沓圈钱的烂片。台词,表演呀,演员们能不能长点心?别什么烂剧都接,什么傻叉对白都念。坐等此剧扑街。

    2/20

    今天又看了两集,突然感觉一股莫名的恐惧扑面而来。曾几何时,中国电视剧的市场是多么的朝气蓬勃。后来有人看见了宫廷戏的市场,于是一堆乌七八糟的宫斗剧孕育而生,他们挣了钱,宫廷戏也禁播了。没事,这帮人又带着更多的资本来到了玄幻市场,ip,美颜、狗血剧情开始蔓延,后来玄幻剧被禁播了。没事,还是他们,带着钱又投奔到偶像剧市场,各种流量、玛丽苏、小鲜肉争相恐后,结果演员漫天要价,内容浮夸恶俗,脑残粉和水军铺天盖地,后来演员限价了,影视寒冬来了,再后来疫情来了,影视凛冬来了。现在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春天,这些人又把魔爪伸向了职场女性题材的市场,唉,真的为这个题材的前景担忧啊。他们真是资本过后,寸草不生呀!!好不令人害怕。什么时候中国电视剧行业才能拍出中国真正良心的职场剧,时装剧,剧情剧?真是祈祷有良心的制作团队能够带领着中国的影视剧走出冬天,走向真正的春天,让老百姓看到真正符合三观,有道德有涵养的现代剧!

    2/22 更新

    感觉还是一样,都7集了,这剧情越来越看不懂了。首先,我都不知道黄轩到底是干嘛的,现在看来黄轩是做危机公关的,那么他就应该不可能行走于台面之上,他都是帮甲方办一些正常公关公司解决不了的事情,充当私家侦探和黑白两道的职责。很多事情都无法放在台面上来讲。真正做公共关系的公司应该是DL传媒,他们才是在台面上和品牌、媒体、大众、政府打交道的人。但是大家的职责混乱不堪,台上、台下混为一谈。去看看奥美公关、罗德公关这些公关公司都在做些什么?那里每一个职员都是训练有素,高情商、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才,他们所处理的每一个case都代表了和他们合作的品牌的口碑和信誉。再看看《完美关系》里面处理的都是什么case,一堆老板都在会议室里坐着空谈,想的都是怎么做人事斗争,这些能放在台面上开会谈吗?宫斗戏不让拍了,你们转到职场上来了是吧。你们这些人应该讨论的是如何为现有客户提供创意,方案,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帮老娘们儿老爷们儿去玩弄一个小女孩儿。这样的素质根本就不配从事公关行业,更别提坐上集团董事的职位了。编剧意淫成分太大,胡乱编纂公关行业职场,甚至连基本的职场人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只会哗众取宠。在现实中这些大公关公司根本不可能和黄轩这么一个干危机公关的个人产生竞争关系,更不可能把他请到公司里来。警察会让小偷混混去充当眼线,偶尔会给一些好处费,但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发警服的。

    这个行业离大众的生活很远,再加上编剧对公关行业的一知半解,所以编剧能够仅凭网上流传的几个新闻和她浅显的理解就东拼西凑地写了这个剧本。导演更是没有做足功课,胡乱按照剧本拍摄,完成任务。对一个行业没有深刻了解,写出来的东西真是让人作呕,把这个行业里所有的人都给妖魔化、脸谱化,口口声声说什么传媒学院公关系毕业的,出来就弄些鸡毛蒜皮,给明星打个离婚官司,这种猎奇八卦case,想用这些无聊的情节吸引观众眼球,真是无耻透顶,误导观众。

    这摄影、美术、服化道都难看到极点,导演毫无审美,都什么年代了,拍得还是那么拙劣,一个电视剧,还没网大的画质好,一个个大油脸,假发,红嘴唇。还整个老外骑哈雷,佟丽娅这闺蜜也能下得去嘴。什么三观浮夸拜金女,台词也是什么“找男人要找能花几十万买摩托车的”,这样的人物可以有,但是怎么给这导演一拍就那么恶心、恶俗?这江太太老公失踪了,自己放着总裁的位置不当,反而让她一个毫无经验的女儿顶上去,这什么狗血垃圾逻辑?能这样处理危机,让主角登场实在是强行往观众嘴里塞米田共。

    好了,今天先更新到这吧,等待下面更加奇葩的剧情发展。

    村长说的别让你媳妇儿满处乱跑啦,快写书吧,村头的厕所可没纸啦~

    看这戏就这种感觉,因为差,所以看,看它还能差到哪去。

    【详细】
    122742312
  • what'swilliam
    2016/3/26 23:04:46
    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再不看就再也没机会了。
    知道你们这个周末都要去看《蝙蝠侠大战超人》,别急,这片子在今后一个月都是大把大把的排片,今天我要说的这部电影,你可能只有五天时间看它。

    1984年已经走下坡的邵氏电影发行的《缘份》,片子不是什么好片子,但是推荐你去看的理由也很简单: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

    听说是一位荣迷拿下了这片子内地的发行,在哥哥张国荣13周年忌日之前发行,意义不言而喻。

    1984年,张曼
    知道你们这个周末都要去看《蝙蝠侠大战超人》,别急,这片子在今后一个月都是大把大把的排片,今天我要说的这部电影,你可能只有五天时间看它。

    1984年已经走下坡的邵氏电影发行的《缘份》,片子不是什么好片子,但是推荐你去看的理由也很简单: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

    听说是一位荣迷拿下了这片子内地的发行,在哥哥张国荣13周年忌日之前发行,意义不言而喻。

    1984年,张曼玉20岁,梅艳芳21岁,张国荣28岁。三个在演艺事业上正要迈向巅峰的年轻的人,梅艳芳是1982年香港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的冠军,张曼玉是83年港姐亚军。哥哥张国荣则在1984年发行了那首让他红透东南亚的《Monica》。这部电影让梅姐拿到了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大奖。

    片子本身就是一部80年代的二流青春偶像电影。三大巨星的青涩时期,情节做作,曼神张曼玉那时候还是婴儿肥,当时的演技梅姐更自然一些。当然,她假小子的状态让人忍不住想吐槽,但最后的黑色长发装扮真心复古美。幼稚的爱情游戏,你爱我我不爱你,张曼玉最后还和张国荣玩“你来地铁找我啊,你找到我,咱俩就有缘分”这种幼稚的游戏。。。But,I told U,看这片子的原因,不是冲着片子,而是冲着人去的。

    三位巨星,在不同的片子里都有不同的合作,梅姐和曼玉合作过《东方三侠》《现代豪侠传》《战神传说》等片,和哥哥张国荣合作过经典的《胭脂扣》《偶然》《金枝玉叶2》等片,曼玉和哥哥则合作过《东邪西毒》《东成西就》《家有喜事》等片。他们三位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闪耀的巨星代表。

    当年婴儿肥的港姐曼玉,后来进化成了曼神,依稀记得当年金像奖,媒体一片质疑张曼玉演技之声,后来张曼玉手拿奖座站在舞台上说“奖在我手上,随你们怎么说。”一笑置之,自信又霸气。至于柏林和戛纳封后,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关于张国荣和梅艳芳的友情,我们听过太多故事。甚至包括那句被网友当真的“40岁你未嫁我未婚,你就嫁给我”的玩笑话。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去世。11月初,她的经典金曲演唱会连唱八场,她的血小板只有正常人的百分之六;她在开满暖风扇的后台还是冷的发抖,其他人都在出汗,高烧到39度,上个月刚做完化疗头发几乎掉光,她的腹水让她的腹部不断肿胀,设计师只能不断修改演出服的腰围,但是她还是要唱,唱自己的歌,唱好朋友的歌。

    演唱会有一段,她动情演唱了哥哥张国荣的《今生今世》,那是大魔王现在的手机铃声,后来有人说,梅艳芳最后拼了命都要唱这首歌。原来要害在这句“愿意今生约定他生再拥抱”。

    2002年,梅姐纪念自己出道20周年演唱会,最后一场,哥哥赶到,当时谁也看不出来,哥哥正忍受着胃酸逆流的折磨,这段表演,也堪称是华语乐坛最经典的一段Live,更加难得的是,这段表演,是没有彩排的,完全靠默契。两首歌,第二首《缘份》,正是,这部1984年作品的同名主题曲。

    转自微信公众号:摩登电影时代。
    【详细】
    78281261
  • popo
    2016/9/29 18:11:29
    马国梁和霍瑶瑶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贴上瑶飒和老马的初识的一张截图。其实这张图我也挺爱的~
    贴上瑶飒和老马的初识的一张截图。其实这张图我也挺爱的~
    贴上瑶飒和老马的初识的一张截图。其实这张图我也挺爱的~
    【详细】
    8106260
  • MoCuishle
    2019/7/8 20:35:21
    the absurd west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chapter 1: it is also called Our Lady LTD. The film began with a shabby man was dumped in the desert plain, and the man began to call h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chapter 1: it is also called Our Lady LTD. The film began with a shabby man was dumped in the desert plain, and the man began to call his mind what he had done wrong when he was a fireman once before, and the reason why he was here. Three months ago, he es...  (展开)
    【详细】
    1029538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