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6455
  • 吃饭睡觉打豆豆
    2010/12/18 2:05:54
    2010年最让我动容的电影~
    10年过去了,才看到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去搜了各种版本的《友情岁月》听,除了郑伊健唱的,就数陈小春唱的版本最让我感动。

    撇开陈小春本人,只谈剧中的山鸡和小芝,有些人就是把他当做一部电影来看,情节虚构、故事简单、甚至很不精致,这本身就是一部电影,但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后,总会在其中找到触动自己的某部分,最起码我是。
    活到快奔三的年龄,不敢自诩明白了人生意义也不敢说看透人生的暗角与光明,
    10年过去了,才看到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去搜了各种版本的《友情岁月》听,除了郑伊健唱的,就数陈小春唱的版本最让我感动。

    撇开陈小春本人,只谈剧中的山鸡和小芝,有些人就是把他当做一部电影来看,情节虚构、故事简单、甚至很不精致,这本身就是一部电影,但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后,总会在其中找到触动自己的某部分,最起码我是。
    活到快奔三的年龄,不敢自诩明白了人生意义也不敢说看透人生的暗角与光明,但许多事,我会感觉冥冥之中有一双眼睛在看,有一双手在掌握一切方向,说这是宿命论也好、神经也好,我很认同山鸡说的那一句:“原来有些事情真的是注定了的。”

    很多事情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仿佛所有的路线是在你生时就画好的,你 可以期望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去抗争,但就像孙悟空怎么翻腾都翻不出如来的五指山一样,你以为你到了天边的最尽头,但只是你认为。事情的走向永远不在你的预想之中,你看到了一步、两步、三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是以哪种方式走到尽头。

    注定不代表认命,人尽可以去自作聪明的去折腾,如果注定你的人生要折腾。

    现实中的陈小春和应采儿结了婚,苦小子从最低处翻滚到今日很不容易,不管今后的路如何,祝幸福。

    古惑仔系列成就了一批人,影响了一代人,在我还小的时候看过古惑仔的一些影片,实话,看不懂,生为一个女人,我为影片里的兄弟情义感动,但不入骨,天生的性别属性让我更多关注的是影片中的那些女人,和那些爱情故事。为什么有古惑仔系列,又为什么有那么多古惑仔外篇,导演是谁,拍摄风格,内容是否丰满,这些我真的不太关心,影片市场的成功已经不用我再多加一句“这系列电影真的很好看、很成功”的鸡肋语言来赘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影者,我只负责本人对该影片的感受。




    这篇不是影评,是我的心情,不找拍。
    【详细】
    4533792
  • 广目无双
    2014/11/9 13:05:00
    【致敬无间道系列】对不起我是个警察 VS 我想做一个好人
    听闻无间道系列已经十年多了,迟迟没有看,
    究其原因,不是没时间或者了无兴致,
    而是觉得静静地同时看完三部曲才是最好。

    就如同教父三部曲一样,三篇史诗,
    只看过一部可能会觉得是个好片子,
    但是对整体剧情的把控和理解并不可能到位。

    三部曲放到一起说,这是自使用豆瓣以来的首篇影评,
    妥妥的致敬无间道系列,以下有剧透,慎看。
    另,仅是本人理解
    听闻无间道系列已经十年多了,迟迟没有看,
    究其原因,不是没时间或者了无兴致,
    而是觉得静静地同时看完三部曲才是最好。

    就如同教父三部曲一样,三篇史诗,
    只看过一部可能会觉得是个好片子,
    但是对整体剧情的把控和理解并不可能到位。

    三部曲放到一起说,这是自使用豆瓣以来的首篇影评,
    妥妥的致敬无间道系列,以下有剧透,慎看。
    另,仅是本人理解,欢迎讨论不同看法。
    未完待续,随时添改,请勿转载。
    ——————————————————————————————
    我想说这是一部本质探讨佛学,外表用黑帮包装的哲学电影。

    一. 背景篇:
    首先从佛教背景着手,
    无间道取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可有两种解读,看似对立实则相通:
    1.即无间地狱:
    音译“阿鼻地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狱中最苦一个。
    堕入无间地狱的,都是极恶的人,犯了极重的罪,就被打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而且受苦无间,一身无间,时无间,行无间。
    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因为没有轮回,所以将永永远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

    2.即无间道:
    道是指众生轮回之道途,而道有四种:加行、无间、解脱、胜进。
    加行道指断除烦恼,是获功德之初级阶段;无间道则是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并由此进入解脱道;解脱道指已从应断除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胜进道是四道中最高也是最后的境界。

    知道了这两点背景,让我们来剖析下电影系列中出现的佛教台词:

    1.《涅盘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
    2.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3.阿者无言,鼻者无间,为无时间,为无空间,为无量受业报之界。
    4.无间有三,时无间,空无间,受业无间,犯忤逆罪者永堕此界,尽受终极之无间。
    5.《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以此连绵,求出无期。

    ——这五句话,全部是针对无间地狱所进行的描述。

    结合周易中的命理说,一旦走上无间之路,两人便踏上了无法回头的命运——因无间之道没有回头之路;两人苦苦寻求轮回而不得——因为无间之中无有轮回。

    刘建明:结局坠入无间地狱,而又走在无间道上。
    陈永仁:结局并非解脱,而是永远受尽无间之苦。
    关于这两个人的结局分析,下文的人物剖析会详细写到。

    —————————————分割线——————————————
    自刘健明与陈永仁在警校的首次相遇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而无间道的故事也自此开始,过去构建现在,现在创造未来。

    二. 人物篇:
    无间道系列中,不只是刘建明和陈永仁,
    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走在无法回头的无间之路上,
    且听我慢慢分析:

    1. 刘建明
    无间道三部曲主角,由刘德华扮演,陈冠希扮演青年。
    经典名言: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想做个好人

    无间道系列中不折不扣的悲剧性人物,
    之前提到过,最后在无间之中饱受无轮回之苦。

    第二部中,97香港回归之前回答Mary问题时提到家人移民国外,
    结合对Mary的爱慕,也从侧面解释了刘建明为何会加入黑帮。
    加入黑帮一两年后,接受黑社会大哥韩琛的指示加入了警队,
    这也能从侧面解释第一部中反水韩琛的合理性。
    (本来做黑帮的时间就不长,做警察的时间都有了10年左右了,反水也正常)

    加入警队之后与被赶出警校的陈永仁初遇,
    “我想和他换”这句话,其实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即——“我想做一个好人”而非一个打入好人之中的卧底。
    自此,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刘建明悲剧的命运,
    最终这种我想做好人和其实我不是个好人的矛盾心理会导致精神上倾向于自我否认进而自我毁灭。

    让我们按照时间线整理下刘建明的故事吧:
    17/18岁,加入黑帮,接受Mary的唆使,而Mary是接受黄志诚警官的唆使,除掉倪坤。
    ——————————————————————————————
    插播:倪坤死后,倪永孝子承父业,
    也因此黄志诚才派同父异母的弟弟里陈永仁做卧底,
    剧情自此开始展开。
    也就是说,事情起源于黄志诚的出击(第二部),
    而黄志诚最终也死于自己布的局之中(第一部)。
    刘建明的故事始于Mary终于Mary。
    陈永仁的故事始于卧底终于即将走出卧底。

    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没有走出这一格局,是轮回也是无间。
    —————————————插播结束—————————————

    一两年后,也就是20岁左右,接受黑社会大哥韩琛的指示加入了警队
    同年,陈永仁被开除出警校做卧底,
    同年梁锦荣同在警校就读,宿命开始。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12年之后,一路升职,到达高级督查位置。
    2002年,与陈永仁斗智斗勇,陈永仁亡
    十个月接受审查后返回高级督察职位,
    洗牌的同事被梁锦荣怀疑内部有人洗案底,
    2003左右,33岁左右,双方对峙,自杀未遂。

    纵观刘建明的经历,很好的诠释了无间道,
    我想做一个好人,就是刘建明的悲剧开始。

    由于电影已有相当长的年份,而且很多地方已经被分析的不错了,
    因此,这里只挑几个地方重点说一下:

    1>.关于刘建明反水韩琛
    提供情报的时候,刘建明会叫韩琛爸爸,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为了避免其他警官,如黄志诚的误会,
    也许吧,但我觉得自家人移民之后,韩琛和Mary是刘建明接触到的最初可信任的长者,
    因此心理上有些亲切感的当做父亲也说不定。

    也正是因为韩琛的情报,最初刘建明才会平步青云,
    然而,自韩琛黄志诚针锋相对之时,
    刘建明心中的我想做一个好人的台词便频频出现,
    一方面难以放下顺风顺水的光明警察生涯,
    加上Mary等各方面的权衡之后,他也是这么做的,
    是真心的想做一名好人,决定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好警察。

    于是做出了选择,说他是良心发现也好,为了自保也好,
    总之是在黄志诚死后同陈永仁合作除掉了韩琛。

    之后便以为自己可以安心的做警察了,却不想,
    无间之中无解脱之道,已入此路,便无法逃离。


    2>.关于刘建明间接杀Mary
    间接害死Mary是毋庸置疑的,
    但有人分析过是青年刘建明得不到的就要毁灭,
    我觉得并不是十分妥当。

    应该说是借刀杀人,更为现实一点。
    打电话通知倪家Mary的行踪,
    然后给Mary打电话,
    如果Mary接电话了那么也许就不会死,
    如果不然,则必死无疑,
    刘建明不是想毁灭,而是想赌Mary是否对他也有爱。
    可惜赌输了,所以自己含着泪看着Mary在自己面前被撞身亡。

    另外通过电话这个小细节,不禁要问,
    刘建明是怎么知道倪家的联络方式的?
    大胆推测一下,如果刘建明是倪家、韩琛的双重卧底呢?
    我们知道韩琛在泰国遭遇情况之后,刘建明一度说过韩琛已死,
    不然Mary去找他,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另外,韩琛死后,刘建明可能不给自己找新的老大么?
    那时的刘建明还是个小兵,换言之,还是黑帮思维。
    退一万步说,韩琛死后,倪家也有可能找到刘建明。

    自此,大胆判断一下,刘建明是韩琛和倪家的卧底,
    再加上警察身份,实在是三重卧底。
    这也能呼应第一部中Mary对刘建明说的话,
    即一个人到底能有多少性格。
    不然的话,这些细节就可有可无不用表现了。


    3>.关于我想做一个好人
    自韩琛黄志诚针锋相对之时,
    刘建明心中的我想做一个好人的台词便频频出现,
    黄志诚死后同陈永仁的合作,表明他也是这么做的,
    是真心的想做一名好人,一名尽职尽责的好警察。

    但是这便有了悖论,以刘建明的视角来看:
    一方面——我想做一个好人,
    另一方面——可是我曾经是以黑帮卧底的身份加入警察的队伍中的
    那么,我究竟是黑帮身份还是警察身份?

    要想完全成为警察身份,就要去解除黑帮身份,那么如何解除?
    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消灭掉证据,
    为此即使消灭掉知道我黑帮身份的一切事物和人也在所不惜。

    如果不洗底,迟早会被人知道我的黑帮身份,即使不被查出来,
    我也改变不了自己黑帮身份的事实,无法逃脱内心的煎熬
    ——想做好人但是事实上我却是黑帮

    可是消灭证据,就要杀人,
    这样一来,即使成功洗白,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即使作为警察身份,最后也会成为一个罪犯。

    我究竟该怎么办?

    就是这样不断地煎熬,导致了刘建明人格的分裂,
    在他心中,为信仰殉职的陈永仁是好人的化身,
    于是潜意识里把自己分裂成了好人的陈永仁,
    并将陈永仁想要逮捕的刘建明当做自己的使命。

    4> 第三部最后刘建明的崩溃
    有些人觉得最后的结局设定的不太合理,
    而这恰恰是我个人觉得最为合理的部分,
    也是无间道系列设计的最终高潮部分。

    上文分析过了,刘建明长期处于精神的煎熬之中,
    这样大的心理压力,最终会导向自我否认,进而自我毁灭。

    最后对峙梁锦荣的高潮,
    刘建明左口袋是从心理医生李心儿手中拿来的陈永仁寄来的录音带,
    右边口袋是自己从梁锦荣保险柜中拿来的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
    紧张时刻,注意观察,刘建明拿出的是左边口袋中的录音带,
    这次乌龙加上梁锦荣的双重刺激直接导致自己的彻底崩溃。

    缘何?
    一方面现在的刘建明把自己当做了陈永仁,
    把梁锦荣当做了刘建明自己,
    作为陈永仁的自己拿出了指证对方刘建明是内鬼的证据,
    那么我要消灭内鬼刘建明,对面站着的不就是刘建明么?
    我要彻底除掉他,只要这样做我就真正成为好人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
    自己眼中刘建明的梁锦荣竟然说出了跟陈永仁一摸一样的台词
    ——“对不起,我是个警察”。
    如果他是好人的话,那么作为陈永仁的自己究竟是谁呢?
    难道我是刘建明?可是我明明是个好人啊!
    于是刘建明彻底失控,
    ——“我只是想要做一个好人,为什么你们不给我机会?!”
    所有人都沉默,只有刘建明一个人在声嘶力竭的质疑反问。

    5>.最后剖析一下,刘建明究竟是真疯还是假疯?
    如果是真疯,不知道自己是刘建明了为何还质问别人不给他机会?
    如果是假疯,为何饮弹后见到Mary还会打出摩斯电码“Mary我爱你”?

    这样来看,真疯的话,行为不受控,最后无意识,无疑是悲剧。
    假疯,想自首进而饮弹却不幸没有死成,
    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也是毋庸置疑的悲剧。

    我觉得纠结这个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们只需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就是最后刘建明不论是真疯假疯,
    都无法逃离无间之道的悲剧命运就可以了,
    做不到用死亡逃离,最终无法逃离命运和无间道,
    这也是影片最后希望通过刘建明的悲剧告知的最后道理。

    永堕无间,没有轮回。

    2.陈永仁

    其实陈永仁这个角色,分析起来没有刘建明复杂,
    因为他单纯,单纯的将自己是个好人走到最后,
    单纯的相信自己的信仰,单纯的将警察身份忠实贯彻到最后。
    但是,这样的单纯,依旧摆脱不了被命运的玩弄。

    1> 看一下陈永仁的时间线:
    1966年单亲家庭出生,和母亲姓陈。
    1986年,陈永仁得知自己是黑社会老大倪坤的私生子。
    1990年,陈永仁母亲病危住院,并在医院遇见倪坤和倪永孝。
    1991年,陈永仁加入警校,同年卧底生涯开始。
    1992年至1997年,陈永仁在表哥倪永孝手下做事,
    期间不断里应外合给警方提供情报,间接导致倪永孝及全家死亡
    香港回归后,没有返回总部,继续卧底在韩琛手下

    2002年,第一部和第三部剧情,抓内鬼,斗智斗勇,卒。
    11月26日 黄志诚警官死亡,傻强死亡,合作刘建明,歼灭韩琛
    11月27日 陈永仁返回警队,发现刘建明就是内鬼,离开
    ——过了明天就没事——第二天,天台对峙,身亡。

    悲剧性英雄人物的一生,陨落。

    2> 陈永仁摆脱了无间了吗?
    很多人分析过陈永仁的死亡其实是一种解脱,
    陈永仁用死亡最终摆脱了无间道,得到了轮回。
    对于这一说法,我有不同的看法。

    背景分析过,无间之道,无法摆脱。
    既然已经踏上了无间这条路,就不会有轮回。

    对于陈永仁之外的人,看到了陈永仁的死,会觉得他得到了解脱,
    但是按照佛教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
    通过修炼,每个人都能成为佛。
    这样来看,对于陈永仁自身来说,他还是在无间之中的。

    原因如下,我们考虑下陈永仁的死亡场景,
    是被一个内鬼挟持着,被另一个内鬼开枪打死的。
    那么陈永仁的夙愿是什么呢?
    夙愿只有一个,就是“我是一个警察”,
    他唯一要做的是做回警察的身份,
    但是直到死,也没能收回本应得到的警察身份。
    所以第三部沈凌说过“人都TMD死了,做这些还有什么用”,
    表面上看是在抱怨,
    实则是对陈永仁自身依旧无法摆脱无间之苦的同情。

    当然了,这样说,也有不是十分严谨的地方,
    其实如何解读都有自身的道理,
    只是在这里,我想表示一点,
    在除陈永仁之外的别人看来,他得到了轮回,
    用死亡摆脱了无间之路。

    但是在陈永仁自身的角度来看,
    有着黑道家族背景的他,一心只想做一个好警察,
    但是却无法如愿,重新被派回黑帮,
    因为自己的情报,导致哥哥及全家身亡,
    这些煎熬还不够,因为他是一个好人,
    就只能一直坚持下去,继续为警察卖命。

    但是残酷的是至死都没能实现恢复警察身份的夙愿,
    即使知道了内鬼也掌握了证据却到死都没能亲自揪出内鬼,
    甚至讽刺的是就连自己也是被内鬼杀掉的,
    这样来看的话,他还是在无间之中备受煎熬。

    ——————————————————————————————
    关于刘建明与陈永仁:

    一个是想做风光的警察却不得不卧底见不得光,
    一个是警察做的风光又顺心,却在想做好人之时不能如愿……
    两个无间道上的旅伴,我想他们是心意相通的,
    但是立场却又是不能转变的,这就是造成悲剧的源头。

    刘建明:“我想做个好人。”
    陈永仁:“行啊,跟法官说去。”
    刘建明:“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
    陈永仁:“对不起,我是警察。”
    刘建明:“谁知道?”

    两个悲剧人物的对峙,被奉为经典,残酷的经典。
    ——————————————插播结束————————————
    3> 全家都死了之后,陈永仁为什么依旧帮助黄志诚?

    这一点实在值得质疑,但第三部在跟心理医生交流的时候,
    陈永仁自己说过,每天出卖身边人就是我的生活,
    这块还是很难过的,第二部倪永孝死的时候,
    陈永仁对黄志诚和韩琛的恨意是真实的。
    而父亲死后2年,才跟黄志诚重新联系,
    并说想要恢复警察身份,并再也不想见到黄志诚也是真实的,
    那么陈永仁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前文已经分析过,陈永仁是为了信仰走到最后的,
    不是为了黄志诚,而是为了“我是一个警察”这一信仰……
    其实他很单纯,单纯到觉得只要完成了任务就可以不再做卧底,
    重新回归警察的身份,重新回到光明的世界。

    但事实上,黄志诚自始至终从没想过让他真正回归身份,
    以至于“再干两年我就成了尖沙咀老大”
    “三年又三年“不断从陈永仁的口中说出。

    其实他是不满的,只是无从选择,
    黄志诚是唯一知道他是好人是卧底的联系人,
    既然他想做一个好人是一个警察,
    只能坚持做下去,直到回复警察的身份为止。
    而讽刺的是,最终为他恢复身份的是内鬼刘建明。

    没有选择的选择,自己的命运无从选择。
    ———————————未完待续———————————————

    两大主角就先分析到这里,未完待续,
    有时间再把其他人物、篇章、演技等内容补上。
    另由于此评论,侧重于对无间道的论述,有些地方就不写了。
    如果有疑问,或者其他关于剧情的讨论,可以留言探讨=w=

    2014.11.09
    【详细】
    71847327
  • 今天小熊不吃糖
    2019/11/23 15:39:18
    有钱人Phillip教会我的8件事

    尽管上一次看法国版《触不可及》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了,但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感动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无数次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部豆瓣评分9.2、由真实经历改编的经典影片。

    与《绿皮书》不同,《触不可及》讲述的不仅仅是产生于黑人与白人之间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更引发了人们应该如何平等对待重度伤残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思

    尽管上一次看法国版《触不可及》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了,但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感动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无数次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部豆瓣评分9.2、由真实经历改编的经典影片。

    与《绿皮书》不同,《触不可及》讲述的不仅仅是产生于黑人与白人之间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更引发了人们应该如何平等对待重度伤残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思考——当人生行至僵局,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12048430
  • 楚平
    2009/3/27 11:32:15
    青岛方言的搞笑价值
    在《疯狂的赛车》里,黄渤说的依然是正宗的青岛话,据说还是西镇那边的腔调。从前西镇是青岛的贫民窟,拉洋车的、妓女之类的底层人物都住在那里,现在也不是有钱人的去处。在其他区域的青岛人耳朵里,西镇口音就很不高贵。虽然我觉得昔日的湛山村、今日的CBD的居民讲话调调儿也一样充满了蛤蜊味儿。单论高贵程度,也就是三分钱和五分钱的差别。

    可惜黄渤这一回虽然做了主角,但没有了《疯狂的石头》里那么多琅琅
    在《疯狂的赛车》里,黄渤说的依然是正宗的青岛话,据说还是西镇那边的腔调。从前西镇是青岛的贫民窟,拉洋车的、妓女之类的底层人物都住在那里,现在也不是有钱人的去处。在其他区域的青岛人耳朵里,西镇口音就很不高贵。虽然我觉得昔日的湛山村、今日的CBD的居民讲话调调儿也一样充满了蛤蜊味儿。单论高贵程度,也就是三分钱和五分钱的差别。

    可惜黄渤这一回虽然做了主角,但没有了《疯狂的石头》里那么多琅琅上口的台词儿。“牌子,班尼路!”“我都不稀说你,你这纯属道德问题!”“嫩娘!”

    我不是青岛人。刚来青岛时,领教青岛话的魅力,是从两位大妈那里,她们如同超女一样,竞赛嗓门,在台东的夜市上进行热情奔放的PK。看样子她们不似同性恋,但向对方的母亲都表达了殷切的爱慕和占有之意。说实在的,话里的含义虽然不甚雅驯,但语音铿锵,富于节奏感,听起来十分有趣。我欣赏了一会儿,因为有事情,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想起了王小波是这么形容京片子的:“我曾在美国华文报纸上读到一篇华裔教授的大陆游记,说到他遭服务小姐数落的情形:只听得一串京片子,又急又快,字字清楚,就想起了《老残游记》里大明湖上黑妞说书,不禁目瞪口呆,连人家说什么都没有去想——我们北京人的语音就有如此的魅力。当然,教授愣完了,开始想那些话,就臊得老脸通红。过去,我们北京的某些小姐在粗话的词汇量方面,确实不亚于门头沟的老矿工——这不要紧,语音还是我们高贵。”

    青岛话的语音比较京片子,更有搞笑效果。可惜我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到电影里去。看到《疯狂的石头》之后,真是倍感欣慰。无数外地人以为,春晚小品里出现的胶东腔儿,才是最正宗的。典型代表就是魏积安的那口烟台腔,大着嗓门喊:“伙计——”说实在的,听到这个,我就脸红,为自己是个山东人。我恨不能上台踢他两脚。估计一个上海男人,看到巩汉林在舞台上用一口上海普通话哼哼唧唧,也会有同样的感想。

    我的一个女同事普通话是一级甲等,青岛话因为从娘胎里就听,想必也是非常地道。她的神奇在于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实行神速的转换。工作时用标准的普通话:“亲爱的听众朋友,你好。”骂人时用青岛话:“你说些劈柴?你待死?”未曾观摩过她的恋爱表演,她到底用何种语言谈恋爱委实是个难解之谜。我便采访了她一下。她犹豫了半天,小心地透露:“心情好时,和他说普通话,不好时,便讲青岛话了。”我很赞赏这种审时度势的态度。

    身在青岛,我自然也学会了几句方言,通常在光顾地摊上买东西时运用,以防被宰。另外,在与别人对骂时也运用过几次,的确是比较有力量,一点都不吃亏。用普通话骂人呢,感觉非常孤立、缥缈、微弱,说不响嘴。用方言骂人时,我会感觉和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好像希腊神话里的那个泰坦巨人,从地母的怀抱里获得了充沛的能量,当一大把的闪亮的、尖锐的、火爆的动词与名词以及形容词,从我的嘴里呼啸而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不是!




    【详细】
    19291250
  • 墨一然MoiraC
    2021/12/27 20:34:03
    热爱,从来就不客观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很久不看TVB戏了。好剧越来越少,跟得上时代的剧更少。看这部《拳王2021》,一是因为泰拳,二是因为黎耀祥。 众所周知,港剧是个拍哪行像哪行的神奇大框,《冲上云霄》让人知道飞机师,《律政先锋》让人知道法官、律师,《O记实录》让人知道O记,《法证先锋》让人知道鉴证科。...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很久不看TVB戏了。好剧越来越少,跟得上时代的剧更少。看这部《拳王2021》,一是因为泰拳,二是因为黎耀祥。 众所周知,港剧是个拍哪行像哪行的神奇大框,《冲上云霄》让人知道飞机师,《律政先锋》让人知道法官、律师,《O记实录》让人知道O记,《法证先锋》让人知道鉴证科。...  (展开)
    【详细】
    14095257
  • 公众号毛哥影视
    2018/9/21 11:56:43
    大量剧透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公众号【毛哥影视】故事开始于20年前,即1998年。 韩国东海之滨的小渔村里,村子里的灵媒一家正在准备丰鱼祭。 大人们在屋外准备祭品,小男孩华平在屋里看电视。 突然,他对屋外的大人说: 有个姐姐恶狠狠地看着我。 大姐姐?在哪?身后没人啊? 华平坚定地说:她就躲在爷爷的..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公众号【毛哥影视】故事开始于20年前,即1998年。 韩国东海之滨的小渔村里,村子里的灵媒一家正在准备丰鱼祭。 大人们在屋外准备祭品,小男孩华平在屋里看电视。 突然,他对屋外的大人说: 有个姐姐恶狠狠地看着我。 大姐姐?在哪?身后没人啊? 华平坚定地说:她就躲在爷爷的...  (展开)
    【详细】
    9661258
  • 苹果佣兵
    2018/9/28 10:54:18
    《自私的基因》里的柱子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过:人们生来是自私的。基因为达到生存目的会不择手段。比如,动物照料它的后代,从生物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一种利他行为。但是正是因为基因控制着这种行为,它才能通过动物照料后代的这种利他行为完成自身的复制,从而使其自身得以生存。显然,所有在生物个体角度看来明显是利他行为的例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结果。基因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重复地拷贝自身,以便在进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过:人们生来是自私的。基因为达到生存目的会不择手段。比如,动物照料它的后代,从生物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一种利他行为。但是正是因为基因控制着这种行为,它才能通过动物照料后代的这种利他行为完成自身的复制,从而使其自身得以生存。显然,所有在生物个体角度看来明显是利他行为的例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结果。基因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重复地拷贝自身,以便在进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张。由于基因掌握着生物的“遗传密码”,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进化的关键最终都归结于基因的“自私”。

    可见自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是随着后天再社会环境中的成长,会根据条件逐渐修正这种自私的程度。即三观正常有一定道德的人不会直接把自己的欲望过分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同理心冲减了自私对社会环境的损伤,让每个人既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又能保持整个社会群体的稳定性。

    这个片子人性冲突几乎都是村民柱子导致的,他煽风点火制造流言,还有一系列伤害喜儿、王富贵一家的行为。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得到喜儿的愿望。但是他的表现容易让人讨厌,因为落井下石背地中伤。我却有些同情他,在这样贫穷的村庄,他能借钱而且对这样的农村来说算是一大笔,提出来的要求也是双方同意的,为什么就只能听村长的容忍对方毁约呢?他固然有错,女主村长也不是白莲花,合伙连哄带骗欺骗的柱子,特别是村长,我对他这种主持“正义”的方式有些无语,人家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为什么要当一个冤大头,人家来要求答应过的条件又对着别人大叫大嚷,好像自己是对的?难道他这样做不是自私是大义?可是从头到尾都不见他出了多少钱呀。有些人就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主持正义了,自己是圣母,宽容大度,不计前嫌,问题是自己从头到尾就没受什么损失,而且瞎折腾一通还让别人蒙受损失,又把别人“蒙在鼓里暴打一顿”这也太过分了吧。

    柱子最后被村民排挤了,我想问村长喜儿你们到底还还钱吗?

    【详细】
    9673851
  • 程静言cy
    2011/3/18 16:23:30
    [转载自桐华新浪博客]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
    本来这事儿我是去年知道的……当时也只是唏嘘一番……今天友邻邀请我参加关于这个电影的活动,惊现这部电影原来并非小制作,所以更觉这位导演的可恶……于是从桐华(《步步惊心》的作者)的博客把这篇旧文翻来贴在这里……
    ————————————————————

    这事大家都说得很多,我就不废话了。唯一可以说的是,jas是我的朋友,她所说的话全部真实,她一直的态度都是想回避争执,清净过日,只是
    本来这事儿我是去年知道的……当时也只是唏嘘一番……今天友邻邀请我参加关于这个电影的活动,惊现这部电影原来并非小制作,所以更觉这位导演的可恶……于是从桐华(《步步惊心》的作者)的博客把这篇旧文翻来贴在这里……
    ————————————————————

    这事大家都说得很多,我就不废话了。唯一可以说的是,jas是我的朋友,她所说的话全部真实,她一直的态度都是想回避争执,清净过日,只是有些时候忍让并不能换取对方的尊重和适可而止。

    原文地址: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作者:黄佟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f46d50100kfyk.html
    JAS是我的老朋友,
    她为人良善和气,
    当年她写的小说在网上连载,我还去捧场,
    后来听说卖了版权还特别为她高兴,
    现在,这部电影出来了,
    故事却莫名其妙成 别人的作品,
    我觉得这个事儿很有意思,
    特别是这位李小姐说的话,
    极具代表性,非常有意思,逗得我哈哈大笑,
     
    如果用知音的手法来说,就是
    知名影视人两头蒙人
    版权到底是谁的?
     
     以下是JAS对这件事的说明,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
    但对一个作者来说,
    我能体会她的心情,
    我觉得今天JAS能被人欺负成这样,
    明天我们谁都可以被欺负成这样,
    所以,一定要维权到底——
    关于电影八零后和我的小说《天长地久》的一些说明
    JAS
     
     
    2005年9月30日,历经一年半,我同时在晋江和后花园贴上了《天长地久》的最后一章,完结我生平第一个长篇小说。
    2005年12月6日,我在后花园收到一个短消息,内容如下:
    “JAS,冒昧打扰你。我很喜欢你的小说《天长地久》,有意和你探讨把它改成电影剧本的可能性。我在北京,手机:135818。。。。。.如果你在外地,可否给我一个电话,我给你打过去聊聊。谢谢。赏心”
    12月7日晚上十点多,我们打通了电话,这位叫赏心的ID告诉我,她叫李芳芳,从纽约读电影导演回来,在找小说改剧本,想把《天长地久》改成剧本拍电影。我和她聊着,心下并不相信这件事,这是我的第一个长篇,我写得很用心,但是,我不认为它很好,而且,拍电影,这对于一个只在《女友》《希望》《都市快报》发表中短篇的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太远太不切实际的梦想,它甚至还没有出版。
    但是她告诉我,她是《十七岁不哭》的作者和编剧。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但它的名气我知道。
    再经过几次的电话和网上的查找,我渐渐地相信了她,这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在后花园有其它资深ID见过她,而当时在后花园呆着的人,对于我来说,从来都觉得有不一样的情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赞美了小说的其中一个情节,而这个情节是我精心设计,但是追看《天长地久》的上万个留言中没有人注意到。
    2006年1月,她寄给我两个剧本,让我观摩,想让我自己改《天长地久》,因为是年初我很忙,就一直没有改,2月,她说她自己改,因为要赶时间来不及。
    2006年5月,合同样稿确定,5月17日,纸质合同签订。按合同约定,预付的小部分定金到账,余款于电影开拍前付清。
    在这个过程中,李芳芳要求我尽我所能,把网上关于《天长地久》的转载都删掉,并且最好把晋江专栏上的也删掉。并且请把要拍电影这件事保密,理由是,怕别人抢。我虽然觉得不以为然,但仍然发了几十封EMAIL给各个转载的网站,删掉大部分后,锁掉了晋江专栏上的《天长地久》,这个举动导致晋江的读者频频追问是否要出版了。我没有作任何答复。
    关于出版,李芳芳曾向我描绘了动人的前景,说,她一定会拍一部特别特别好的片子,会请章子怡来演女主角。然后她对我说,你别给别人出版,我来帮你出版,我出《十七岁不哭》认识好多编辑,到时候,书和电影一起出来,会很轰动。我们双赢。你要配合我,不要随便给那些小公司出版,我会给你争取到很高的版税。
    相信这个前景令大部分作者心动,不得不说,我也曾经怦然心动过。作为一个作者,当然希望自己写的书出版,希望有很多很多人看。所以,我拒绝了几个出版公司的出版要求。
    接下去从2006年到2008年初,和李芳芳断断续续有电话联系,只是越来越少。我曾经问过电影情况如何,李芳芳说一直在努力,并告诉我很多情节不能拍、不给拍,必须改了一遍又一遍。她告诉我困难之大,请演员之难,选演员之困,资金来源之少。她说,到开拍的时候,我一定会请你来看,我会拍得很好。我说,好的,我很期待,你辛苦了。然后至2008年初,我断续打了几次电话,都呈无法接听状态,从此彻底断了联系。
    断了联系之后我不再尝试打电话给她,因为我个人觉得,拍电影这件事,到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应该是放弃了。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不想她为难,也不想再打电话骚扰她。
    我对拍电影这件事虽然保密,但是,和家人,还有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还是提起了,并且在提起之前还向李芳芳报备,因为我实在太高兴的缘故。在2008年之后,大家但凡问起,我都告诉他们应该是不拍了,因为李芳芳再也没有联系过我。
    2008年中,我和磨铁签了《天长地久》的出版合同。
    2008年末,我父亲病重,在杭州住院时,又问起了这件事,我一样答他:应该是不拍了。他很失望。
    2009年初,我亲爱的父亲病逝。在病逝之前,他终于看到了我出的第一本书,他高兴地向所有人炫耀,他说这是我女儿写的书。
    2009年9月15日下午1点50分,在中断联系一年半之后,我接到了李芳芳的电话,她告诉我,电影拍好了,要去东京电影节参加比赛,她说:“恭喜你也恭喜我,我们终于把这件事完成了,我没有让你失望,电影拍得很漂亮,我们要去东京了!”在我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她说:“但是JAS,你得答应我,你一定要保密,你知道吗,在豆瓣一搜,就是你的小说,如果大家看了你的小说,我这电影就是被剧透了,到时候观众就会减少,票房得不到保证。所以我要请你保密,好不好?”
    她告诉我,电影中角色的名字改了,“一一”这个名字电影局不给批,因为台湾有个电影还是电视主角叫“依依”,而且这个拷贝要卖到国外,老外不会读“一一”,象“STAR”就很好读。她说,但是电影名字还是《天长地久》。不过为了保密,在东京电影节参展的时候也不会写上我的名字,但是到国内放映的时候,一定会写我的名字的,请我放心。
    那天她说了很多,电话讲了四十分钟多。
    我问她电影什么时候拍的,她说2008年下半年开始拍的,在杭州取景。我心中十分悲伤,问她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样我父亲还能去看一眼,还能高兴一点。她回避了这个话题,却说起她母亲也患了绝症,她拍得都快死掉了,整天往病房里跑拍摄场所跑。我很想说,这跟你在开拍前跟我说一下没有关系吧?
    但是我仍然答应了她关于保密的事情,因为她说,她为拍这个电影欠了巨款,她需要保证票房,不能提前这么久剧透。希望我能在电影公映前半个月再在我的专栏上向读者公布这个好消息。
    在最后,李芳芳说起了欠我的余款的问题,她说一个月内一定付清。
    我问了略知电影的朋友,说,防止剧透这种事好象是有的。
    我保持了沉默。东京电影节开始了,结束了,她回来了,一直一直等,没有回音。一个半月后,10月30日,我打了电话问她关于余款的问题,她说没有钱,要到10年农历年前打给我一小部分,然后三月底再打给我剩下的,后来又说会在电影公映后三个月内付给我,因为电影公映后结钱需要时间。
    因为之前她答应在10月前付清余款,我就答应了弟弟给他一部分结婚的钱,本来不至于手紧,但父亲病重欠款不少,我实在没有办法,在我再三的短信再三的电话催促之下,李芳芳分别于11月、12月、3月30日分三笔付清了稿费余款。而按合同,她应该在电影开拍前,也就是08年付清。
    我觉得一个女人也很难,也没计较这些。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电话,李芳芳都要求我一定要保密我是原著作者这件事。
    在2010年2月10日,李芳芳给我打了三个电话,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在电影的字幕上去掉我的名字,也就是合同上写的“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不再写上,原因是:我们的电影只用了你四个情节,(我现在不由要问:既然只用了四个情节,为什么会怕剧透呢)我们补点钱给你,你看好不好?
    我又惊又怒,断然拒绝,我说,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答应。
    她于是马上说:是啊是啊,我也曾经是一个作者,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要是我我也不会同意,这是我们电影的策划组的意思,我会跟我的策划组说的。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打上你的名字。
    至此,我才开始觉得心冷。我跟朋友提,朋友说,你合同上有没有写明“根据JAS原著《天长地久》改编”写在哪呀?到时候她给你放在片尾字幕最后一小行字,飞快掠过。我苦笑,那我能有什么办法?
    但是,愚蠢的我,仍然信守了承诺,我问李芳芳是不是一定要公映前半个月,李芳芳回我短信:公映前一周公布吧。
    2010年6月25日公映,我一直等到6月21日,才在晋江专栏和微博上进行了公布,其实也是一个极小范围的公布。《天长地久》虽然在晋江和后花园老读者中传阅甚广,但实体书卖得并不好,所以我的专栏读者和微博读者也不多,我只不过是为了高兴一下。而且,我甚至没有提前半个月,只是提前了四天,我觉得作为一个作者,我有权利高兴。
    另一位作者知道这件事,在知道可以公开后,在微博上转发了一个媒体人宣传“80后”的微博(不是我的微博),说:“这是我们家JAS的《天长地久》改编的!为了网络文学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支持票房哦。”该作者的粉丝众多,她这么一说,其实也是对电影的一种宣传。
    但是这时候出来一个人叫“指尖相思”,她在该微博下斥责我,说“80后”不是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是根据李芳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我借电影炒作,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我告诉她我有合同,另外这件事先去问一下李芳芳再说。
    我打通了李芳芳的电话,李芳芳说:“那人放P,这什么人哪,我跟你说,拷贝上有你的名字,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还有根据李芳芳小说《玻璃房子》改编,那个我的小说是英文小说,没在国内出版过,是四五年前写的,在美国出版的,我加了那个小说的内容。”过了一会儿,她又打过来,说:“我问了,是新原野公司的一个新人,啥事儿不懂,也没看电影也不问,就这么闹出这事儿来了,你放心,没事的,我让她把微博给删了。”
    过了一会儿,指尖相思删去了所有微博,然后私信我,说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张逸云,她说,当初李芳芳把剧本给她们公司要求拍摄的时候,说的就是这是根据她自己的小说改编的,所以她维权心切,就认为是我在炒作。
    这是6月22日的事情。
    我向李芳芳要个说法,不然的话我公开这件事,李芳芳说,你不能公开,你一公开,受到伤害的是我,我的电影我的票房,你知不知道我都快为这些累死了。好吧好吧,我没有权利去让张逸云向你道歉,但是我可以发个声明。我说好。
    过了一天,6月23日,我没有看到她的声明,短信问她三遍,没有答复,迫不得已再打电话,李芳芳说:“我不会拖,可是你知道,我说要开微博,我公司的人都急了,我是80后的导演呀,要开微博是一件很大的事儿,要新浪配合的,要首页推的,所以他们都去和新浪网交涉了,要到25日早上才能开得成微博呢,不然这样吧,你先帮我申请一个微博,你知道我的电脑知识不行,你帮我申请,然后把地址给我,我去发一个声明。”
    我说,你可以自己申请啊。她说,我跟你说过了,我不能申请啊,公司不让我自己申请啊,这样吧晚上你申请好给我。
    我没有答应,发了短信给她,那么,我等到25号好了。
    然后在24日晚的首映礼上看到李芳芳说:“在我当初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
    6月25日下午,我没有看到任何声明,我发了短信给她,没有回应,打了电话给她,说在接受访问,马上就挂了。
    直到今天,完全没有任何回应。没有任何声明。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儿。
     
    现在是8月份了,对于这件事,我早就心平气和,也许它能证明我是一个愚蠢的人,但是,它同时能证明的是,我是一个问心无愧简单清白的人。
    【详细】
    48615227
  • 这个手刹不太灵
    2022/9/23 8:51:16
    罗马帝国的兴衰——读书笔记

    【Part1——罗马的起源与王政】

    【Part1——罗马的起源与王政】

    14666208
  • muziyu_
    2018/12/2 2:05:46
    《金牌拳手:父仇》(Creed II, 2018)观后感:父子与胜败

    一、以父之名

    剧中男主角克奎德(Adonis Creed)与对手杜拉格(Drago)对战的原因,皆是父亲。奎德应的与杜拉格的第一场比赛,转播主持人的开场白可以体现两人对战由立场至各自应战心理的立场,是如莎士比亚悲剧般的设置:两个在不同环境成长,接受不同训练和教育的男主角,在同一个擂台为同一个证明目。这个目的便是为父亲洗过去失败之辱。故比赛是两者为父亲正名而战。杜拉格是为之前败在奎

    一、以父之名

    剧中男主角克奎德(Adonis Creed)与对手杜拉格(Drago)对战的原因,皆是父亲。奎德应的与杜拉格的第一场比赛,转播主持人的开场白可以体现两人对战由立场至各自应战心理的立场,是如莎士比亚悲剧般的设置:两个在不同环境成长,接受不同训练和教育的男主角,在同一个擂台为同一个证明目。这个目的便是为父亲洗过去失败之辱。故比赛是两者为父亲正名而战。杜拉格是为之前败在奎德拍档洛奇(Rocky)之下的父亲,而奎德是受对方以其父亲因战而死的激将而战。

    二、以国之名

    奎德应战杜拉格的两场比赛,分别在美国和俄罗斯举办。两场比赛在转播中的内容无不以“主场优势”分析两人的气场。两国人民群众在各场的支持态度也截然不同。

    第一场比赛美国为主场,杜拉克下的战帖是一种踢馆和挑衅的行为。杜拉克在美国主场的擂台备受倒彩,反之奎德却是光彩亮丽。乃至于其被打败,是虽败犹荣收场。第二场比赛为俄罗斯主场,奎德应杜拉克的再一次宣战。这一次的比赛对两者来讲同“为父亲名誉而战”的性质不同,衍生了回向个人热忱和家庭幸福的保持与发现。然而除了“父亲之名”的声音,两人的对战背后还有代表国家名声的身份。这一体现在杜拉格一方很明显:其父亲因为败在美国选手洛奇手上,倍受国家鄙弃,直到后来儿子的出色表现才让他重新受到重视。

    三、拳头的律动

    承上所讲国家作为主场优势,第一场比赛杜拉克的踢馆挑衅行为使美国人厌恶,所以在他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纷纷对他喝倒彩。奎德的出场却很气势,隆重地宣告主场优势。到了第二场比赛,杜拉格得到了俄罗斯人民观众的支持和期望,他出场两旁的火焰和火红的服装与第一场比赛中的奎德出场时候穿的颜色相同,比喻的是主场转移和个人自信的气场。

    不过身为主角的奎德总不会是同杜拉格在第一场比赛一样的待遇,即使场内欢呼并不如对杜拉格的欢呼响亮,还是有妻子的歌声作气派的入场。(这一段的歌曲让我觉得很感动,此处可能应该加感叹号但是我想假装冷静。)而且歌词唱的内容和意涵,也直接的投射奎德当下要一雪前耻的心情。

    这部电影的配乐和插曲与电影中的画面非常搭调,尤其在奎德训练或重点比赛时候的运动和挥拳,节奏感都十分强烈合拍。由于故事主角为美国黑人,电影中的插曲也几乎都是充满黑人曲风的音乐,使视觉与听觉的艺术感得到优质的呈现。

    四、父子关系

    第二场比赛是奎德与杜拉格之间的恩怨的句点。胜出者虽然是奎德,对于杜拉格来讲却不是“莎士比亚悲剧”般的收场。杜拉格从小便是为父亲的仇恨而得到训练,他是一个被推上擂台的复仇武器。父亲时常以“那一场比赛使我屈辱”、“那一场比赛造成了祖国对我的唾弃”和“那一场比赛夺走了你的母亲”灌输杜拉格,杜拉格身在母爱缺失的环境之中,父亲的关注和父亲所在乎的一切于是成了他甘愿成为武器的原因。

    杜拉格的父亲在第二场比赛的最终回合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不服输的他见儿子为自己强加于他的信念遍体鳞伤。杜拉格本不需要对父亲证明什么,也不需要帮助父亲清洗前耻,他本就不在乎国家和人民会如何看待他们父子。只是因为这是父亲的期待,而他对父亲关爱的渴望也许只能以这种方式取得,于是他做了。而他的父亲也在不曾见儿子失败和受伤的情境,意识到了儿子对父母关爱的渴求。他的投降之举便是对儿子的付出回应。

    在奎德身上也有父子关系的处理。也是一般传奇故事常见的主题:拥有一个传奇般的父亲和师父,身为儿子和徒弟在以“谁的儿子”或“谁的徒弟”的阴影之中,要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还有父亲的失败悲剧是否需要儿子承担,要儿子为他夺回荣誉?第一场的比赛,奎德是“以父之名”出战。但是他明显对这个说明感到犹豫,他的师父洛基和他本身知道父亲在那一场造成悲剧的比赛,坚持进行比赛本就出自于父亲自己的意愿,而父亲也应该预知这会是结果之一。所以对方的挑衅,真正利用的并不是奎德对父亲之死的仇恨,而是奎德对自己“应该捍卫什么”(刚刚夺得拳王的封号或者父亲被对手打死的怨恨)的迷茫。第一场比赛的中介者在找到杜拉格父子的时候,正好是奎德夺得拳王名誉之时,他对杜拉格父子说:“现在是时候了。” 正是因为奎德身处人生胜利尖峰,还未稳定的地位和心情于是容易受到干扰。

    第二场比赛的奎德则并不再“以父之名”或捍卫拳王封号的欲望出战,而是为了用捍卫拳王名誉作为维持爱好的心态出战。他成功守住的“拳王”地位,他在父亲坟前讲了:“这并不是为了您。” 虽然奎德的父亲并不在了,但是经过这两场比赛,同杜拉格父子相似,他们也经历了交流。杜拉格父子是父亲从儿子身上意识到了亲情,而奎德是从父亲当时的坚持领悟到了对竞技和爱好的热忱。那是父亲给他的启示,而不是父亲留下的“仇恨”和随意对他人挑战的理由。

    PS:和爹地交流的过程和内容就是一个大反差。他即使讲了整个《洛奇》本传和外传的故事,我对这个系列故事除了这一部外传以外完全是空白。

    个人部落格同步分享:https://muziyusnote.wordpress.com/2018/12/01/%e3%80%8a%e9%87%91%e7%89%8c%e6%8b%b3%e6%89%8b%ef%bc%9a%e7%88%b6%e4%bb%87%e3%80%8b%ef%bc%88creed-ii-2018%ef%bc%89%e8%a7%82%e5%90%8e%e6%84%9f%ef%bc%9a%e7%88%b6%e5%ad%90%e4%b8%8e%e8%83%9c%e8%b4%a5/

    【详细】
    97952626
  • 狼来了
    2021/7/15 21:02:00
    全员恶人,神转折

    看剧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不断的反转,比如我以为宋小东是傻白甜,莫名被换脸,失忆,成为了罗芊怡,与有钱男主相爱,然后真正罗芊怡回来,一顿狗血∪?ω?∪,额……然而……宋小东是会开锁,爬窗,怼人,翻白眼,反侦察,拿刀威胁男主,用碎酒瓶连捅男主两下的傻白甜!?

    看剧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不断的反转,比如我以为宋小东是傻白甜,莫名被换脸,失忆,成为了罗芊怡,与有钱男主相爱,然后真正罗芊怡回来,一顿狗血∪?ω?∪,额……然而……宋小东是会开锁,爬窗,怼人,翻白眼,反侦察,拿刀威胁男主,用碎酒瓶连捅男主两下的傻白甜!?

    13680325
  • 狠爱御姐
    2019/8/19 20:02:51
    无聊透顶,剧情庸俗,连肉都懒的卖
    有朋友推荐,于是看了,是冲着里面4个美女去的。 事实上,里面4个美女还不错,就是演技差到爆。 剧情就别想了,简单到弱智都能看的懂,而且特别无聊庸俗。 即便冲着美女来,也是快进,才勉强看完,你们就知道有多垃圾了。 这部电影毫无电影的基本概念,光影、构图、铺陈、逻辑...  (展开)
    有朋友推荐,于是看了,是冲着里面4个美女去的。 事实上,里面4个美女还不错,就是演技差到爆。 剧情就别想了,简单到弱智都能看的懂,而且特别无聊庸俗。 即便冲着美女来,也是快进,才勉强看完,你们就知道有多垃圾了。 这部电影毫无电影的基本概念,光影、构图、铺陈、逻辑...  (展开)
    【详细】
    10424217
  • 苏北坡
    2017/12/4 14:53:05
    日剧套路 欲罢不能

    刷了一圈微博 很多吐槽漫改成三次元显得过于中二 这好像成了日漫三次元化的通病。

    漫画我没有看,所以可能会没有个对比。故事中逃离扮演的宇相吹 是电话亭男人 帮人们除掉“恶人”但是 有几个明显除掉的是好人。 私以为那句“愚かだね人間は”可以说是对人类的嘲讽 也可以说是对宇相吹这种人的自嘲。

    前面剧情紧凑 画面很恐怖(果然是拍过贞子的导演…)一直到那对姐妹的出现

    刷了一圈微博 很多吐槽漫改成三次元显得过于中二 这好像成了日漫三次元化的通病。

    漫画我没有看,所以可能会没有个对比。故事中逃离扮演的宇相吹 是电话亭男人 帮人们除掉“恶人”但是 有几个明显除掉的是好人。 私以为那句“愚かだね人間は”可以说是对人类的嘲讽 也可以说是对宇相吹这种人的自嘲。

    前面剧情紧凑 画面很恐怖(果然是拍过贞子的导演…)一直到那对姐妹的出现 故事节奏变的缓慢拖沓甚至隐约看出了日本电视剧的感觉…电影里面的几个故事都很有情节性,不过经常看日剧的观众应该都能想到结尾。日剧的魅力啊,每次都是那么老套的剧情,但是又让人忍不住往下看。

    演技。泽尻的演技真是很迷,前段时间刚被“成为母亲”里的哭戏给镇住, 昨天又被她的套路式演技给雷到,有些许失望。桃李饰演的人物全程没有露过全脸,但是可以从他的眼睛里看出演技,略显浮夸但又很符合人物设定,无可厚非。

    总之片子是一部不错的犯罪故事片,消遣解压,国内上映的话会二刷(因为我是泽尻颜粉…哈哈哈哈哈哈

    【详细】
    8963467
  • 缺牙巴胖K
    2014/12/4 14:57:38
    奔跑吧,兄弟
    《暴力街区》开场即值回票价,彪悍的街区众生相再加上一段超炫跑酷,配合节奏强劲的音乐,让人血脉偾张。

     是翻拍十年前的作品《暴力街区13》,吕克贝松再度担纲编剧,其实第二本剧情基本雷同,吕大爷应该轻松操刀,只着力于没有最酷只有更酷。没看过第一本,幸或不幸,塞翁失马。故事也没什么考究,那有毛关系,反正我们在乎的是型男、活好盘靓、肾上腺飙升,反正吕克贝松和导演用十年间发展的镜头技
    《暴力街区》开场即值回票价,彪悍的街区众生相再加上一段超炫跑酷,配合节奏强劲的音乐,让人血脉偾张。

     是翻拍十年前的作品《暴力街区13》,吕克贝松再度担纲编剧,其实第二本剧情基本雷同,吕大爷应该轻松操刀,只着力于没有最酷只有更酷。没看过第一本,幸或不幸,塞翁失马。故事也没什么考究,那有毛关系,反正我们在乎的是型男、活好盘靓、肾上腺飙升,反正吕克贝松和导演用十年间发展的镜头技术应该把暴力美学玩得更赞!尤其爱配乐,两个主人公战雪人那段的音乐,太带感了!巨人那只铁丝玩偶更是萌翻一鼻血!本片也是主演保罗沃克最后一本完整电影,虽然不是《速度与激情》的粉丝,但很高兴今天选择了这本电影观看,向他致敬。

     后来和狗头先生猫头小姐一起又去电影院,再看了一遍,这片值得且只能在影院看,最近像样的院线作品真是不多,要珍惜!
    【详细】
    7223382
  • HyperX
    2020/8/9 11:03:07
    傻X东西

    如题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如题

    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凑字

    【详细】
    12784216
  • 哥白尼
    2015/12/1 7:22:12
    此剧应该停播

    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中国最差的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播完了。和其他的电视剧不一样,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争议点竟然是它的三观正不正。这在中国不说是首次,也是罕见吧。因为中国的观众一向认为中国的电视剧的三观过于正了,束缚了主创的头脑。当然,近年来,也有很多声音斥责琼瑶剧、韩剧、宫斗剧……三观不正,但是这种不正跟《北上广》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这方面,《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可以说是一个里

    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中国最差的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播完了。和其他的电视剧不一样,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争议点竟然是它的三观正不正。这在中国不说是首次,也是罕见吧。因为中国的观众一向认为中国的电视剧的三观过于正了,束缚了主创的头脑。当然,近年来,也有很多声音斥责琼瑶剧、韩剧、宫斗剧……三观不正,但是这种不正跟《北上广》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这方面,《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我想将来某一本中国电视剧教材上,这部电视剧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标志性的电视剧。无论是褒是贬,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不能回避《北上广》,就像小品史不能离开赵本山一样。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下面,还是吐槽吧。首先,电视剧的名字就让人匪夷所思。什么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有人说名字太土。关键不是土,是完全文不对题好吗?一个北京人,一个上海人,在广州工作就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了?那赵晓亮要是黑龙江人,是不是应该叫《黑上广不相信眼泪》?电视剧完全和北京上海没关系啊。叫《广州不相信眼泪》还贴点谱。电视剧的情节我就不吐槽了。脑残剧也看的不少了,现在无论多脑残的电视剧都能接受。尽管这部电视剧的情节更加让人不可思议,但也没什么了不起。最了不起的就是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一举一动,总是站在公共道德的对立面,能够做到一点两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竟然能做到处处跟主流道德作对,真是不简单。外国人如果看了这个电视剧,一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游客近年来在国外屡遭诟病了,原来北上广的高级白领也是这个德性啊。而且他们会感叹,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人的素质还在原始阶段。钱虽然多了,人还土得很,真是土豪。我有一个预感,将来可能会有一档节目,或者一堂课,专门讲哪些事是你不应该做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而举例时就是播放这部电视剧。一、哪些事是你不该做的1、酒驾酒驾的危害众所周知,现在电视上也在反复宣传,惩罚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可是仍然有些人顶风作案,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这里面竟然也包括一些自以为是社会精英的白领,甚至女白领。比如潘云。喝酒后不听别人劝阻,坚持开车,结果撞坏了消防栓。2、酒驾之后找人顶包在新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司机出了事故之后,家人替其顶包,原因就是酒驾了。这样的人最后往往因为说不清楚事故原委,或者在监控中被抓住现行,结果不但顶包不成,反而把家人也牵连了。某电视剧中潘云酒驾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责任,而是打电话找人顶包。而他的老板也主动替她顶罪,这种行为在电视剧中甚至被视为一种很男人的做法,这是公开宣传违法行为。3、开车打电话,开车穿高跟鞋(还是细跟的)驾驶汽车过程中打手机危害非常大。首先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同时又是单手操纵方向盘。此时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大脑和双手都来不及反应,极易酿成惨祸。因此现在交管部门也在反复宣传。我们国家有很多司机对此认识不够,总觉得自己能应付。其实开车十年,车祸一秒。要想避免终身的遗憾,最主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像系安全带,开车不穿高跟鞋,开车不打手机,开车不吃零食,这些规定都是由血的教训换来的。大多数车祸都不是因为驾驶技术不高造成的,而是由驾驶习惯不好造成的。新手往往并不容易出事故,因为他很小心。而当新手变成熟手之后,危险期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能够保障你安全的,就是良好的驾驶习惯。有些事故,只要出了一次一生就over了。潘云经常开车打电话,穿高跟鞋驾驶。置交规于不顾。与韩剧中的主角形成鲜明对比。韩剧中的人物如果开车,打电话一定用耳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韩国人未必会做的这么好,但是引导观众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这也是电视剧的职责之一。4、超速驾驶摩托车据说,男人大都喜欢发动机,迷恋速度。其实,不光是男人,很多人都喜欢飚车的感觉。但是,如果这种感觉是以威胁自己及他人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你还迷恋这种感觉吗?我敢肯定的是,我不要这样。因为一时刺激,而让别人断胳膊断腿,让别人家破人亡,这种刺激我受不了。比如著名的二环十三郎,这十三分钟里,他爽了,旁边有多少车要躲避他,甚至为了躲他而险些酿祸?如果调查一下,他的行进路线上跟随的一定是骂声一片。有人说,十三郎是因为太年轻不懂事。不过我记得人家选择的还是人烟较少的半夜。可是某电视剧里高占军已经上了年纪,在得了老年痴呆症,大脑平衡能力变差的情况下,仍然在城市里超速驾驶摩托车,甚至是在交通高峰期,这种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在电视剧里,这种行为却被描述得很帅。5、随地乱扔纸屑这好像是现代文明的最起码标准吧。连小学生都知道这个行为准则。当然,也有些人完全意识不到。比如前天我去逛商场。离开时一辆车停在路中间,我直觉里面有司机,于是按了一下喇叭示意。当时在这辆车的两边和后边堵了好几辆车,因为他停的地方实在是太碍事了。过了一会儿车才起步走了。我跟在后面,马上看见驾驶舱里扔出来一个酸奶盒。于是我立刻明白了司机刚才在做什么。他在喝酸奶!能想象到,司机坐在驾驶位上不慌不忙地喝着奶,耳朵里听着后边的喇叭声,嘴角带着不屑的笑容。待酸奶完全喝干净后,一脚油门,扬长而去,将奶盒抛至车外。此时的他,一定觉得自己帅极了吧。而我们,只能对此报以苦笑。什么?你说不可能有这种表情?那你看看《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最后一集吧,赵晓亮用力把废纸扔在脑后,帅帅滴离开。此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帅酷行为得到的不是粉丝的尖叫,而应该是邻居的怒骂。因为——他把废纸扔在了楼道里。这种事,连常被大家嘲笑的大妈都不会做的,北京帅哥,广州高管做起来却如此流畅,真让人叹为观止。我现在有点相信在泰国寺庙的厕所里贴卫生巾的游客真的是中国人了。6、报假警报假警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以前曾经有个报道,说110的接线员经常接到骚扰电话,结果导致110占线,其他处在危险之中的人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还有些虚假报120的,接线员虽然明明知道是报假案的,但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也不得不走一趟。有时候却因为这种恶作剧,耽误了真正危重病人的时间。最后调查出来,打电话的人多是无聊的混混,但也有一些出生在首都,受过高等教育,自称革命军人后代的败类,为了要女孩子的电话,不惜浪费公共资源,戏耍公职人员,视法律如儿戏。对这样的人一定要严惩。遗憾的是,这样恶劣的行为,在某电视剧中,似乎被描述成了美好的回忆。此外,据说《北上广》还有什么开车随意变道之类的情节,不过我没有看到。上述这几条我觉得就够写一本反面教材了。二、哪些观点是错误的1、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果有人为了升官发财,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为了稍微崇高点的想法,比如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为了妈妈能买一个奢华的包包,他设了个圈套,把你家人骗进了监狱,把你父母杀死,把你家产夺走,但是他对你还是不错的,因为他想娶你为妻,和你一起享受荣华富贵,你该怎么评价那个人呢?曾经我以为,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一万个人都会有同样的答案。但是现实告诉我错了。潘云的丈夫被人设计进了监狱,潘云知道后,回答:”男人为了追求女人,耍点手段,这很正常。“我不敢说她说的不对,我只能说我的观念落伍了。这种观念我绝对不能认同。如果全社会都认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是正确的,那我也只能叹息一声罢了。我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我接受不了这种观点。不得不承认,现在有很多人都跟潘云有同样的想法。比如前一段播出的电视剧《三个奶爸》,里面有一个角色为了上位不择手段,设计陷害每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贴吧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人都痛骂这个角色。可是也有几个人回帖说骂坏人的人幼稚,没在社会上混过。她说”做人就是应该踩着别人往上爬“。我觉得很可怕。有人有这种思想我不奇怪,从古到今,到处都有这种小人。但是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这是上不了台面的,是说不出口的,是怕人揭穿的,不是吗?因为人们还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公共的道德观存在的。什么时候,已经可以公开的宣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正常的,是应该的了?甚至已经开始拍电视剧来宣传这种思想了?现代社会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吗?还是北上广已经变成这样了?我们小地方的人真是理解不了。所以看了《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如果北上广是这样,干吗不去农村种地呢?活得像狗一样。而我的同事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城市现在已经这样啦?真是跟不上啊。2、利字当头,义放两边我最近读古书比较多。有一个故事让我很震撼。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甲进京去赶考。在途中他住在一家客店,听到隔壁有呻吟声。店小二告诉他,隔壁是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乙,生了重病,没钱治疗,马上要死了。甲马上说,天下学子是一家,我要去看望他。小二说,你别去了,这是传染病。甲不听劝阻,来到隔壁,对乙说,你不要担心,我一定会把你治好的。于是花钱给他请了大夫,给他买了饭菜,日夜服侍。终于把乙给治好了。但是甲也耽误了考期,于是回家继续种地。分开时,两人义结金兰,并且约好明年重阳,乙去甲家探望甲的母亲。转眼过了一年,重阳节那天,甲一直在村口等待乙,坚信乙一定会按时赴约。可是到了夜深也没有见到人影。夜半时分,村口来了一个黑影,正是乙。甲邀请乙回家吃饭,乙拒绝了。原来乙因为家事繁忙,忘记了日子。到重阳节早晨才发现重阳节已经来到了。两家距离几千里,一日之间不可能赶到。于是只好自杀,魂魄前来赴约。乙说我还没有入葬,你一定要赶到我家,送我一程。于是甲拜别母亲兄弟,赶到几千里外,在乙的棺木前自杀,两人合葬,在另一个世界做好兄弟。这个故事让我很震撼,因为它里面蕴含着强烈的道德规范。守信,助人,重义。当然,这只是个故事,而且是一个极端的故事。但是这就是古代的道德规范。古人编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世人,引导世人向善,这就是舆论的导向。我们现代人笑古人迂腐,什么仁义礼智信,统统打碎。但是却没有建立一个不迂腐的道德规范。孝敬老人,友爱兄弟,乐于助人……很多美德都是需要现代社会去弘扬的。如果人们能多一些谦让的美德,还会有那么多斗气车出现吗?还会有那么多一气之下,致死人命的惨案出现吗?当然了,现实不可能那么美好,但是最起码主流社会要引导大家向善,总不能去号召大家杀人吧?这个逻辑你总应该同意吧。但是谁来引导呢?古代靠书本,靠说书人。现代恐怕媒体更有力量,电视剧、电影更有力量。《北上广》中,为了自己的老婆能上位,利用手中职权,把别的员工的报告压在自己手中秘不上报。如果你的领导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想?我会恨死这个领导了。况且这个领导还号称是自己的铁哥们,被背叛的感觉会强烈的无以复加。剧中汪涵竟然像没事人一样跟那两口子继续交往,真是海量。这一段我不想说了,想起来都恶心。3、婚姻不是圈地电视剧中视出轨为正常。主人公说,你以为结了婚就是圈了地了吗?错。你老婆最终还会是别人的。还说古书。古代书上描写的看到别人老婆貌美,就设计陷害人家老公的故事可真是不少。有的几乎一本书篇篇都是这个故事。好像古代人就好这口。比如众所周知的西门庆啦。当然,最后这种奸夫淫妇最后都得不到好下场。这是古代封建道德的底线。那么现代呢?现代就可以随便去别人的婚姻中抢老婆了?现代就可以当着老公的面去和老板暧昧了?现代道德有底线吗?婚姻当然是圈地。结了婚就说明自己对对方有责任也有权力。结了婚就说明对方不可以明目张胆的去和别人谈恋爱。结了婚就说明对方劈腿自己有资格出手。结了婚就向大家宣告,你不可以再打我老婆(老公)主意了。如果连这点儿都没有,那结婚和不结婚有什么区别?结婚证有什么意义?就是分财产用的吗?无语。电视剧的主人公中还有很多没素质的情节,大公司跑到别人家里去办公,到了别人家随意翻人家的快递等等等等。这是我们小地方的人也不会做的,太不尊重别人隐私,太让人无法忍受了。北上广,你是一个村的名字吗?广州屯?楼倒是建的挺高的。至于情节的不合理,那就没法说了。外星人的思维,没法搞懂。看了这部电视剧,我脑子里常常想到《古惑仔》。很多黑社会老大被捕后,交待自己是受了电影的影响才走上犯罪道路的。就是这样一部副作用明显的电影,也是把劝人退出江湖作为主旋律的。而《北上广》连这样的外衣都不肯披上。真是赤裸裸啊。对于这么一个垃圾电视剧,我竟然也看了这么多集,也是醉了。鉴于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强烈建议广电总局停播此电视剧。

    【详细】
    76774962
  • 影视旅途
    2022/3/11 22:18:57
    《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不会拍可以不拍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2年上映的爱情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太会起标题了。 《十年一品温如玉》,《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不要忘记我爱你》。 真的是学到营销号起营销标题的精髓,怎么2022年的爱情片都开始流行把狗骗进来杀吗?还不处理后事,狗血流一地。 今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2年上映的爱情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太会起标题了。 《十年一品温如玉》,《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不要忘记我爱你》。 真的是学到营销号起营销标题的精髓,怎么2022年的爱情片都开始流行把狗骗进来杀吗?还不处理后事,狗血流一地。 今天...  (展开)
    【详细】
    14268258
  • RUNE
    2018/4/15 0:34:03
    皮皮兽,我们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巨石·强森拯救世界大赛 此次强森大爷的对手是三头巨兽 分别是决不是金刚的猩猩乔治、一点都不像哥斯拉的巨鳄以及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很弱鸡的大灰狼 这三只被变异的巨兽组成了超兽战队向着发出声波信号的芝加哥前进 一路上那是横扫千军各领风骚,引得无数英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巨石·强森拯救世界大赛 此次强森大爷的对手是三头巨兽 分别是决不是金刚的猩猩乔治、一点都不像哥斯拉的巨鳄以及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很弱鸡的大灰狼 这三只被变异的巨兽组成了超兽战队向着发出声波信号的芝加哥前进 一路上那是横扫千军各领风骚,引得无数英雄...  (展开)
    【详细】
    9297254
  • Jessie支言碎语
    2017/4/14 10:12:58
    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好面熟哦?!
    从没想过,套路满满的搭讪方式,会成为母子两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陈可辛导演用一部《新难兄难弟》开辟了全新的“套路”。开头部分的玩具小火车就很有点意思:穿梭的火车如同时间的滚轮,看似轰隆隆地前行,实际上可能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并轻视父辈教条的岁月。电影中穿越像一场梦,更是一次旅行,让我们邂逅曾经与我们一样年轻可爱的灵魂,你是另一个他,他是另一个你,犹如火车载着
    从没想过,套路满满的搭讪方式,会成为母子两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陈可辛导演用一部《新难兄难弟》开辟了全新的“套路”。开头部分的玩具小火车就很有点意思:穿梭的火车如同时间的滚轮,看似轰隆隆地前行,实际上可能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并轻视父辈教条的岁月。电影中穿越像一场梦,更是一次旅行,让我们邂逅曾经与我们一样年轻可爱的灵魂,你是另一个他,他是另一个你,犹如火车载着你我,周而复始。
    春风街,英文名是” Memory Lane”,直译便是“记忆的小巷”。街如其名,邻里们如春风般,虽然有时也难免鸡飞狗跳,但却真的叫人怀念起小时候住居的院落,也是东家吃饭,西家打盹。联想如今各色门禁防盗网,不知何滋味。电影的英文名,”He ain’t Heavy, He’s my Father”,更是直观地袒露了主人公楚源穿越前后的转变,“他不是累赘,他是我父亲”。
          嬉笑怒骂下,包裹着的是温情与成长的治愈。这部1993年的电影,秉持着,或者说,本身就是建立着,香港喜剧电影对市井小人物的一贯娴熟的展示,全然没有如今某些故事,活在架空平行世界的意淫中。满是烟火气却无比生动可爱,仿佛就生活在你的身边,甚至没准正是你的哪门子倒霉亲戚。犹如七十二家房客,热闹聒噪,虽然个别角色着墨不多,但每个点都抓的精准,配角们的存在感依旧爆棚(比如乐队,拉黄包车的和医生,根本就是同一个人,如此这般的笑点十分密集,让主线不单调,旁线也妙趣横生)。正是与这些看似聒噪市侩,实则心地善良的邻里们相处,润物细无声般地令儿子楚源的转变合情合理,也让观者更有代入感,并产生共情的情绪流。本以为自己有先知的优势,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才真正理解父亲的大智如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告别相拥之时,父子上下连句,虽然而今看着有点俗套的点题,但也才真是仪式感般地,完成了教化,理解,认同与传承。
          《新难兄难弟》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对父辈那个年代,明艳活泼的立体还原。百宝箱中的音乐盒一打开,父母年轻时的照片便是惊艳。虽是黑白照,但父亲的英气逼人和母亲的风情万种(不由想到自己父母年轻时的老照片,坦率说他们那时比我现在,时髦多了~~~),都不由地让我们也想回到过去探究一番。而真的穿越过去,除了年代感韵味的人物服装造型,街头巷尾的广告海报,十分诚意走心外,电影的配乐功不可没。而今看来都快赶上一部迷你歌舞片了,因为一言不合就唱跳尬舞,俨然一副“没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的架势。电影中有多首插曲皆是经典的曲目,那首《Tell Laura I Love Her》更是穿针引线:父亲被打,意识模糊中惊起一嗓子,令母亲不禁潸然泪下,也诱发儿子想要一探父亲的过往;穿越里,儿子在舞会中深情唱起此曲,为父母感情添柴升温;回到现今,儿子不由自主在父亲病榻前再次哼唱,而父亲也惊觉苏醒,吼上一句“Tell Laura I Love Her”,同时也不忘调侃母亲的身材,一家人和解大团圆。现实中好像是父亲昏迷,做了一个梦。穿越里儿子仿佛进入了父亲的梦境,感受过往因误解而忽略的父爱。而梁朝伟和梁家辉共同演绎的《Tell Laura I Love Her》也是相当有反差的喜感:前半段梁朝伟嗓音深情款款,英文唱段极为悠扬。后半段梁家辉的粤语唱词,就变得直白又神经质,加上他故意搞笑的唱腔,倒是非常符合电影里这位电车工人的质朴和纯情。(酷狗音乐能够搜索到音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听听)
          除了配乐,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特有的浮夸特技,在《新难兄难弟》里也是duang一般的存在,比如放电,这种屡试不爽的梗,但完全不令人生厌,特别是儿子穿越过去还对着充当护士的紫罗莲放电,却被父亲用手剪断的段落,也是爆笑的。再加上“李嘉诚”,“屈臣氏”这种开涮的逗趣。到了结尾,感谢父辈的字幕出现,观众感觉情感意境在升华,正准备感叹玩味之时,剧情反转的“爸爸也穿越过来”。那一刻我们只得感叹陈可辛导演妥妥的鬼马和戏谑,这个彩蛋相当任性。

          演员方面,两个Tony,两种味道: 梁家辉,仅凭一张音乐盒里的黑白照片,就已然气场全开。而救人时的初登场,估计也让人相信,心上人不一定要踩着五彩祥云来迎娶自己,推着板车也行啊(哈哈~~~),身体力行了白汗衫是检验男神身板的利器,侠肝义胆的英气与一根筋儿傻气呆萌的反差(也更佩服而今《寒战2》里,李文彬的这种黑化出演的标杆);梁朝伟,还没有被墨镜王整成禁欲系代表前,满脸胶原蛋白的雅痞,深情处眼神如孩童般澄净水汪(所以我想一苍蝇拍拍死《摆渡人》张XX是有原因的)。中秋之夜的拥抱和告别,与前面儿子怼老子的场景,蒙太奇地交织在一起,这种喜剧的处理才是高级的,于无声处戳笑点,在不经意时催泪奔。刘嘉玲和袁咏仪,盛世美颜,风华绝代,让我们感慨,没有千篇一律欧式双眼皮和韩式平眉网红脸的年代,这才是热情奔放富家女和婉约隐忍苦姑娘的正确打开方式。

          电影里,穿越给了楚源修复父子关系,见证父母爱情,弥补误解的机会,可是荧幕外的我们却不可能穿越。所以你有试着去了解父母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吗?试过听听他们讲,过去听过的歌,曾经跳过的舞吗?是否也有一首长久萦绕耳边的旋律在述说着那不变的爱?
    ······
    【详细】
    84772338
  • 五四鱼头
    2022/12/28 15:46:01
    7.0

    把每条线独立开来看挺不错,合起来就太乱了,或许是抗日题材的通病,必须建立在毫不现实的设定上感情线有点无厘头,都是一见钟情真不适合演喜剧,但打父亲那段演得很好,一个鲜活的新角色

    20200725

    第n刷,好无趣,小时候看得津津有味20221224

    把每条线独立开来看挺不错,合起来就太乱了,或许是抗日题材的通病,必须建立在毫不现实的设定上感情线有点无厘头,都是一见钟情真不适合演喜剧,但打父亲那段演得很好,一个鲜活的新角色

    20200725

    第n刷,好无趣,小时候看得津津有味20221224

    前半段6.5后半段7.5还可以吧,改四星了龙千言就一个儿童剧人设,不真实但不讨厌,李晨后面谍战演得略略过猛,日语不认真学中差评,但是也许我滤镜厚了也许他现在太崩了显得这时候肥肥的还挺帅像个鸡蛋白马三炮后期厉害,沙溢能搞笑能感动后面怎么长残躺平状了马苏在李晨旁边戏里戏外就一个舔狗人设,结局作了贡献,演技欣赏不来有事也乐呵呵李倩台词一般般,高亚男挺好就是感觉随着男主们进步她功夫变拉了色调鲜亮像个儿童片头片尾还可以有些片段无印象,应该以前没认真看20221228

    【详细】
    14849434
  • 燕山电影馆
    2018/7/5 22:56:38
    《中国警花》:谁说女子不如男,一腔热血铸丰碑
  • 哪吒离家
    2020/8/1 6:24:33
    幕后故事

    作者:邓海南1991年春节前,前话《征婚启事》剧组应国务院文化部的邀请来到北京。剧组住在总政西直门招待所,演出地点在人民剧场。文化部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来推介此剧,首场演出的招待票也已分发出去了。因为离文化部安排的演出尚有几天时间,总政相关部门便安排我们在黄寺大院的总政礼堂先演两场,一来是在春节前对总政机关的干部战士和家属进行慰问演出;二来是因为总政主任杨白冰还没看过这出戏,为首长审查而演。

    作者:邓海南1991年春节前,前话《征婚启事》剧组应国务院文化部的邀请来到北京。剧组住在总政西直门招待所,演出地点在人民剧场。文化部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来推介此剧,首场演出的招待票也已分发出去了。因为离文化部安排的演出尚有几天时间,总政相关部门便安排我们在黄寺大院的总政礼堂先演两场,一来是在春节前对总政机关的干部战士和家属进行慰问演出;二来是因为总政主任杨白冰还没看过这出戏,为首长审查而演。当时大家心想,所谓审查,不过走个过场而已,剧目已在全国调演中获奖,并由国务院文化部邀请来京演出,莫非还能审查出什么政治问题不成?对于南京军区政治部兰保景主任来说,属下剧团进京演出,当然是一件盛事,理应重视。他此前曾经说过:“我在天津警备区当政委时和李瑞环同志是一个班子里的成员,关系不错。以后你们如果有了好戏进京演出,我可以请李瑞环同志来看戏。”送剧组出发时,导演王群提醒兰主任:“主任你可是说过要请李瑞环同志来看戏的哟!”李瑞环是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局成员,他如能賞光看戏,那分量就不一般了。于是兰主任说:“那我给瑞环同志捎一封信吧。”剧组到北京后,团领导和几位主要演员前去拜访了调任北京的老主任于永波。这时候的于永波,虽然在总政治部的地位仅次于杨白冰,但在政治气场极为强势的杨白冰面前,已经没有了在南京军区当主任时的那股潇洒劲,变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所有会议上的讲话,都是赞扬和重复“杨秘书长”的指示,再没有一点个性可言,可见其伴君如伴虎的处境。但曾经的老部下来看望老首长并汇报工作,他还是很高兴的。这个戏是他在南京军区当主任时排演的,能在全国调演中获奖并被文化部邀请进京,他自然也很高兴。于永波详细询问了剧目的获奖情况,并特别强调道:南京军区一向是重视艺术创作的,这次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主创人员该立功的要立功,该晋级的要晋级!并且说起他在任时与政治部洪副主任对这个戏意见分歧:洪副主任不同意排演这个戏,但是我坚持让你们排了,有什么问题吗?结果不是很好吗?在总政黄寺礼堂的审查演出是两场,第一场杨白冰和李瑞环都没来,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在第二场演出时同场出现。在开幕致词的问题上,团里的主持人和杨办的人员发生了分歧,为的是把这二位首长谁的名字放在前面。我们团主持人拟稿说:“尊敬的李瑞环、尊敬的杨白冰……”因为一来李环瑞是客人,杨白冰是主人;二来李瑞环是中央政治局成员,而杨白冰那时还不是,这样排名是理所当然的。但杨办人员却坚持必须把杨白冰放在前面,而且职务必须是“杨秘书长”!可见杨白冰的强势作风,已在他手下工作人员身上表露无遗。在黄寺礼堂的第二场演出,杨白冰是必要到场的;按理说接受了兰保景主任邀请的李瑞环也会到场。开演时间是七点半,因为按照杨白冰的习惯,他要在剧场贵宾休息室里看完了央视新闻联播方才进场看戏。这一边杨白冰带着一群随员在休息室里看新闻联播;那一边央视新闻组已在剧场观众席前将机器架设停当,准备拍摄李瑞环前来观剧的新闻。没想到开演前五分钟,李瑞环的秘书打来一个电话,说瑞环同志今晚有外事活动,不来看戏了。得此消息,央视新闻组当即拆除了机位,扛着机器向外走;恰在此时,剧场侧门打开,杨白冰率着一干随员,浩浩荡荡步入剧场。一边首长入场,一边央视新闻组离场,这场面大家都看在眼里,杨白冰自然也看在眼里。敏感的人或许会想到:这个场面会让杨白冰感到某种不快吧?但随着剧场铃响起,杨白冰落座,舞台上大幕拉开,这有些尴尬的一幕也就过去了。当晚剧场里注定了有事要发生。开演刚刚几分钟,突然舞台上方“呯”地一声爆响,一位大校敏捷地从台侧冲进后台,问:“什么情况?”当他弄清了原来是意外炸了一个灯泡,才又退出后台,据说这位大校是总政的保卫局长。在舞台演出中,灯炮爆炸绝对是小概率事件,几十回也难遇上一回,可恰在杨白冰审查时炸了,这使我想到了古代作战时阵前遇到风折军旗,未免有些不祥之感。当晚陪坐在杨白冰身边的是时任前话团长的张哲;我坐在杨白冰侧后一两排的位置,离杨的直线距离也就两三米之遥,所以对杨白冰观剧时的情况有所观察。尽管剧场效果非常好,坐满剧场的干部战士和家属孩子笑声掌声不断,但这对杨白冰的情绪似乎没有任何影响,至始至终,他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这出戏的演出时间是一小时五十分左右,当剧已演过一小时了,杨白冰忽然转头用他那口四川话问我们团长:“你们这个戏,演的是啥子意思么?”这让张团长暗自心惊:戏已演出过半,首长居然还没看出啥意思来?这是啥意思啊?演出结束谢幕,演员们在台上站成一排等待首长上台接见。杨白冰板着脸走到台上,一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演员们演得很好,口齿很清楚。”演员们全怔了:这算什么表扬?口齿清楚不是话剧演员最基本的要求么?第二句话是:“编剧、导演,我们到后头去吹吹本子!”这让所有在场的人所料不及。男主角徐然被搞懵了,瞪着大眼问我:“海南,这是怎么回事?”我只能拍拍他安慰道:“反正我们已经演完了,下面看首长们怎么演吧!”既然杨秘书长要“吹本子”,那就得有个开会的地方,但黄寺礼堂的管理人员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准备,被搞了一个措手不及:这么多人,首长用的小休息室坐不下,而大会议室没开暖气,中会议室又锁着门;连忙找人来打开了中会议室,于是杨白冰上将领着随从的一班中将、少将和大校们鱼贯而入。那是一个可以容纳二三十人的空间,两圈沙发分内圈和外圈摆成一个“回”字形。杨白冰先坐到了内圈沙发正中的位置,然后指着身边的座位招呼我们的团长和政委入座。此时我们团长和政委都已意识到情况不妙,哪敢上前,便推着编剧和导演坐到前面去。我一个小编剧,没官没爵没什么可怕的,就坐到了杨白冰左手边的沙发上,并拉导演王群挨着坐在我左边。杨白冰右边的沙发,依次坐下的是总政治部的三位副主任:于永波、周文元、李继耐。其他人:总政文化部长朱力、我们的团长、政委等、杨白冰的一干随员,各择地方坐下。看人坐定,杨白冰开始发话:“啊,你们说说,你们说说。”众人面面相觑:首长不定调,大家说什么?又能怎么说?杨白冰操着一口四川话:“哦,你们不说,那我就说罗。这个戏啊,当然罗,它不是个坏戏——不过也不是个好戏!”事情到此,众人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不管是好是坏,总算落了地。最高权威者定了调,下面就要看各人如何表态了。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于永波。从职位上说,他是杨白冰手下的第一副主任;从关系上来说,他此前是南京军区政治部的主任,这个戏排演于他在任职期间,如果是好戏,他自然有功;如果是坏戏,那他自然就有失察之过。现在杨秘书长发话了:不是坏戏也不是好戏;该怎么理解呢?不是好戏那就只能是个坏戏!但是,这坏戏可是在你于永波在南京当主任的时候决定排演的,杨秘书长当众发难,第一个打的不就是你于副主任的脸吗?他该怎样应对呢?大家都在看着,官场上的这一出戏怎样演。只见于永波副主任沉思片刻,缓缓开腔道:“刚才开演前,在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杨秘书长就问我,这个戏怎么样?我说,这个戏——很一般。”我心想,我们团长政委前两天去看望你时,你还对这个戏赞賞有加,怎么一下子就很一般啦?正这样想着,于主任话锋一转朝我来了:“邓海南啊,你知道的,在这个戏之前,我已经枪毙了你们团三个戏了,姚远的《商鞅》、你的《热山》,还有蒋晓勤的《死峡》,所以这个戏嘛,我就不好再枪毙了。可是,当时我们提了很多意见,你们都没有改嘛……”于主任到底是于主任,官场上这么多年的功夫不是白练的,巧妙地一转身,四两拨千斤,算是把杨秘书长的责难给让过去了,既凸显了人情味,又把戏不好的责任卸给了团里,当然了,他眼前要过杨白冰这一关,我们能够理解。于永波表过态后,按职位高低排下来应该发言的是副主任中排第二位的周文元。在剧场里我观察过周文元的反应,他的反应是和剧场效果同步的,该鼓掌时鼓掌,该笑的时候笑,我想他肚子里的腹稿一定都是表扬这个戏的话,但形势陡转,发言必须得用批判之辞了,可他的批判腹搞显然还没组织好,当然表态是必须的,既然杨秘书长说了这戏不好,这戏当然就是有问题的,至于问题在哪,他却支支唔唔地说不清楚。接下来发言的是排名第三的副主任李继耐,当然也只能是顺着杨白冰的态度表态而已。这中间杨白冰也有插话,比如说到剧情中有女大学生对男主角一往情深,想与其建立恋爱关系的情节,杨白冰道:“大学生明明规定了不许谈恋爱嘛,这个戏里怎么还让她跟我们的连长谈啊!”我忍不住说:“规定是规定,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谈恋爱的大有人在……”我的插话竟立刻使得杨白冰瞪起了眼对我严加驳斥,当时我的感觉就像鲁迅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燕人张翼德手持丈八蛇矛,谁敢抵挡?你敢抵挡?”算了,那我就不加辩解,任你们批判呗。大概是杨白冰也觉得对坐在他身侧的这个年轻编剧(那时我三十多岁)如此大动干戈有些过分,他点了一根烟,放下烟盒时竟对我客气了一下,问:“抽烟不?”平时我是不抽烟的,这时我却拿过他的烟盒取出一枝,又把烟盒递向另一侧的导演王群。王群平时是抽烟的,但在这场合却连连摇头,大概是心理紧张所致;我看看对面团长政委的表情也都紧张得不行。我则管不了那么多,用杨白冰的打火机给自己点上烟,继续听这些上将、中将、少将们对我写的这出戏进行批判,心里想的是:刚才是我们给你们演了一出轻喜剧,现在则是你们这些高官们在给我们演重喜剧了,机会难得,就好好看戏吧!表态和批判依次进行,中将们说完,就轮到时任总政文化部长的朱力少将了。众人皆知朱力原不过是《智取威虎山》中演个小炉匠的角色,是杨白冰大力提拔起来的亲信人物,他当然以杨秘书长马首是瞻;而且他身为文化部长,对于这出戏的问题如何解决,也应该拿出他的主见。朱力部长说:“既然杨秘书长指出了这个戏的问题,我看就这样处理吧,对付完了文化部定下的这三场演出,以后就不要再演了……”谁知这时于永波的话使情节再起波澜,他态度坚决地道:“不,既然杨秘书长的态度在这儿了,我看这出戏就此打住,一场也不演了!”此话一出,全场惊讶,一时无人出声。于副主任这个态一表,杨白冰当即赞同:“好,就这么办!”我看到我们的团长和政委大惊失色:毕竟这个举动事关重大:你们首长关起门来批判自己的戏怎么批都行,可前线话剧团是国务院文化部请来的,咱们军队方面说不演了不演了,这牵动的面未免太大了吧?这个烂摊子岂是前话的团长政委能够收拾得了的?但是长官们气势压人,他们有话也不敢说啊。此时此地,只有一个人站出来仗义执言,这个人是时任解放军文艺社副政委的李培森。李培森也是军中文化人,在解放军文艺社任编辑时分管的项目是曲艺和戏剧,与北京军区的相声演员牛群是好友;牛群因为有讲笑话的特长,很为杨白冰喜欢,是杨家的常客,连带着李培森也与杨白冰有较为密切的私人关系。我与李培森曾因对某事观点不同,在朋友圈中对他有过微词;但培森不计前嫌,在这个场合能够站出来为这个戏抱打不平,使我对他心生敬意。李培森说:“杨秘书长,这么做恐怕不妥吧!这个戏是国务院文化部邀请来的,已经定好了三场演出,新闻发布会开过了,票也都发出去了,咱们军队方面说不演就不演,文化部那边怎么交待啊?就算这个戏以后不演了,好歹也得演完了文化部这三场再停啊!”但是杨白冰主意已定,没有给熟人李培森这个面子。他对我们团长政委道:“这个戏不演了就是不演了。文化部那边,怎么交待你们去考虑,说演员生病也行,说另有任务也行,你们党员回去要开会统一思想,不要搞成第二个《WM》事件!”(《WM》是空政话剧团的一出话剧,前些年在地方演出大受欢迎,却遭到军队方面的禁演,因而成为戏剧界一个众人皆知的事件。)李培森还想再做努力:“杨秘书长啊,这个戏毕竟是在文化部的全国调演中获了奖的……”谁知不提这茬还好,提了反倒使杨白冰的气不打一处来:“他文化部给奖怎么了?前线话剧团是我们军队的剧团是不是?他们文化部给奖是他们的事,但是这个戏有没有问题,还演不演了,当然是由我们军队说了算,由我说了算!”事已至此,结果已无可挽回。正当杨白冰带着一大群人在会议室里决定《征婚启事》的命运的时候,剧组正在剧场里忙着拆台,准备连夜运到人民剧场去进行装台;于是团长连忙让人通知剧组:停止装台。拆下来的东西就不要往人民剧场运了。接下来的几天里,住在西直门招待所的团领导得应付记者们和各方面打来询问甚至质问的电话,至于他们是怎么和国务院文化部说的,因我不在场,也就知之不详了。但好好的一个戏,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枪毙”掉了;原本载誉京华的大好前景,即将被黯然回宁的结局取代,演员们心中的郁闷自然难以排解。主演徐然等几个人没事就和我在一起谈论这件事的蹊跷之处:这出戏在政治上并没有触犯龙鳞之处啊,杨白冰为什么非要枪毙它不可?经过反复探讨推理,我们找出了可能导致它被“枪毙”的几种死因:死因一:这是要向李瑞环和兰保景出气。最具戏剧性的场面就是杨白冰的进场正撞见央视拍摄取组的离场。这不明摆着那些人眼中只有李没有杨吗?李瑞环是分管意识形态的国家领导人,杨白冰是掌管意识形态的军队领导人,我们注意到此前国家领导人观看戏剧演出的报道中,李和杨从未同场出席过,似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由此看来,李瑞环以外事活动为由不来看戏不过是托词,实则他不愿与杨白冰同场观剧。但兰保景主任邀请了李瑞环这事杨白冰是知道的,很可能正是这一点触着了杨白冰的龙鳞——按他的心理来说,你兰保景是我杨白冰线的属下啊,怎么可以不经请示就擅自请李瑞环来看戏呢!你兰保景行事不合规矩,就不要怪我杨白冰给你颜色看!死因二:这是要给于永波难看。我们南京军区的人都知道,于永波是杨白冰带着出国访问亲自考察后才调到身边任总政第一副主任的,按理说于是杨所重用的人。但是总政的人又都知道,于永波调到总政不久,就从一个精明干练的军区政治部主任变成了一个在杨白冰面前说话唯唯诺诺的总政副主任,至于他在什么事上得罪了杨白冰,外人就不知道了。但在杨白冰权威赫赫飞扬拔扈时,他只能以最大限度的小心谨慎来保护自己。而杨白冰毫不留情地“枪毙”南京军区进京演出的戏,就是对他进行当面羞辱;而于永波只能以唾面自干的方式来委屈求全,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禁戏上的表现比杨的亲信朱力更为绝决——朱力只是说演完文化部的三场就不演了,而于永波则立刻提出连文化部的三场也不演了。死因三:这是要报贺敬之的“一箭之仇”。因为杨白冰和当时兼任文化部长的贺敬之之间有一个过节:沈阳军区的作家张正隆写过一部反映辽沈战役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在这部书里张正隆客观地描述了林彪的军事行才能,同时也对我军的某个将军有不恭之辞:林彪的地位是打仗打出来的,而某将军的地位是种地种出来的(大意如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对带兵在南泥湾种地的359旅旅长王震有所不敬。贺敬之和王震的关系非同一般,他把这事告诉王震之后,王震便以他的老资格向江泽民告了一状。以王震曾经扬言要枪毙巴金的强悍性格来看,想必他愤怒的不轻。既然王震告了军队作家的状,江泽民便责令掌管军队政治工作的杨白冰去处理。杨白冰得知军队作家给自己捅了娄子,恼火得不轻,让沈阳军区将张正隆隔离审查,最初是一付要严惩的架势。后来身边有人给他出主意道:这是外人告我们军队的状,将作者处理的越狠,就说明我们军队的错处越大,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好。杨白冰听从了这个劝告,后来解除了对张正隆的隔离审查,未做过重的处理。但是对于向江泽民告状的始作俑者贺敬之,想必在杨白冰心中结下了梁子。而“枪毙”了文化部看好的《征婚启事》,正好向贺敬之出了一口恶气!因为前线话剧团是军队文艺团体,禁演与否是在总政治部的权力之内;你国务院文化部给了奖能怎样?邀请来京又能怎样?我说它不好就是不好!所以杨白冰的话道出了关键之处:“这个剧团是我们军队的是不是?他们文化部给奖是他们的事,但是这个戏有没有问题,还演不演了,当然是由我们军队说了算,由我说了算!”经过这样分析,大家心里明白了,这个戏之所以被“枪毙”,不是因为触动了什么政治的雷区,只是因为杨白冰要拿它当成一块石头来打人——并且一石三鸟:一给李瑞环那边一点脸然看;二给于永波和兰保景这两个自己的下属一个下马威;三是报了贺敬之向中央告军队的状的“一箭之仇”。事情明白了,大家心里的疑惑变成了怨气,剧组里虽然按照杨秘书长的指示党员开会统一口径和思想,但牢骚怪话肯定是少不了。“枪毙”一个戏,对于位高权重的杨白冰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枪毙”之后的屁股,却得留给他的三位副手来擦。杨白冰这毫不讲理的“一巴掌”已经打出去了,以于永波为首的三位副主任其实知道剧组完全是无辜的,他们得用“揉一揉”的办法来安抚剧组和南京军区。首先是宣布此次剧组进京与返回的费用全由总政来承担;其次是由三位副主任联名宴请全剧组一次。如果不是心含愧疚,三位副主任何必如此放低身段?到了宴请的那一天,我向本团张团长请假,说不想参加首长们的饭局了。张团长大惊失色,不予准假,那意思我明白:这是首长们给我们面子,你小子怎么能不给首长面子?我仍坚持不出席,张团长道:“你要真不想吃这顿饭,自己向于主任请假去。”我知道团长有他的难处,便在开宴前走到于永波面前,还按在南京军区时的称谓叫他于主任,我说:“于主任,我得请个假。因为在首长们安排这顿饭之前,我已和老朋友乔良有约在先,他已在家里备宴等我。首长们的心意我领了,但同为赴宴,总该有个先来后到,所以请于主任允许我去赴先允之约。”于永波倒是很通情达理,说去吧去吧,没有硬留我下来陪宴。晚上回来我听徐然叙述这次宴请的情况:三位副主任礼节性地到场,并没有吃很久就离去了,留下总政的一些干部陪剧组吃饭。但演员们大都心中有气,自己人闹酒说笑,却故意冷落那一桌总政干部,除了团长政委,谁也不去那一桌敬酒,弄得那些人很是尴尬。以上是杨白冰“枪毙”《征婚启事》的始末。但还有几件事可以作为这个事件的附录——一是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兰保景刚上任不久就因此事吃了挂落。剧组如果从京城载誉而归,他当然脸上有光;但剧组铩羽而归,他也难辞其咎。据我所知,军区政治部光是写给杨白冰的检讨就用军用电报发了好几回,检讨书是由军区文化部长方全林拉着创作室的小说家江奇涛一同起草的,为此方部长还把江奇涛好好招待了一番。在南京军区,兰保景是个口碑很好的首长,《征婚启事》进京意外大败而回,兰主任说这个责任由我来担吧,与团里和剧组的同志们无关。而主创人员因为在文化部调演中获奖而受到的奖励,也全都落实,并未追回。兰主任甚至还专门请团里的主要业务人员吃过一顿饭,对大家给予安慰和鼓励。此后兰主任进京见到杨白冰时,时过境迁的杨白冰大概也觉得先前之事有些过份,特别对兰主任表示了某种亲切和看重,比如要兰保景与他同车而行;携兰主任同去看戏时,特别介绍兰保景很懂文艺如此云云,也算是打一巴掌揉一揉吧。但是没想到两年后杨白冰突然失势,兰保景又吃了一次挂落:按照他的能力声望,本来应有很好的仕途,但是因为被当成了杨白冰线上的人,就只能终老在大区副的位置上了,实在是冤枉唉哉!而于永波却在杨白冰失势后被江泽民所倚重,取代了杨的总政主任位置一干很多年,足见其在政治上功力深厚。而在杨白冰“枪毙”《征婚启事》的那个场合,他显露出来的那种化解之功只是政治太极的一个招式而已。二是因为杨白冰热衷文艺,92年的第六届全军会演搞得盛况空前。但这盛况之盛并非全是褒义,因为杨白冰和他重用的人在这次会演中出尽风头。那时杨白冰在军中的飞扬拔扈之势已使多方侧目,但他仍趾高气扬不知收敛,安享各大军区对他和他亲信的逢迎膜拜。总政文化部长朱力带着规模庞大的评委和观摩团在各大军区之间飞来飞去(本人就是观摩团的成员之一),朱力不过是个少将,但因为是杨的亲信,每到一处都受到超规格的欢迎接待,并按照自己的好恶“枪毙”了好几个戏。每逢宴请,各大军区衔挂中将的司令政委都把这位少将让至上位,自己在两边降格以陪,让我们这些军中文人都认为实在是自掉身价。到海军观演时,为迎接朱少将专门派了军乐队吹吹打打不说,身为中将的海军政委魏金山竟然亲自为这位朱少将拉开车门,并用手掌为其挡头,实在让人有点看不过去。朱力到了南京军区,宴请时司令和政委该将这位少将部长放在什么位置呢?我们发现南京军区还是有些办法的,宴会厅撤了圆桌,换成了长条桌,司令和政委并坐一端,这样的安排,管尊如朱力这样的贵客,也只能坐于长条桌的下首侧面了。并且南京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也没有像其他大军区的司令政委那样陪着这位总政的二级部长看戏。这样的安排,总算使南京军区还不算太掉价。那一年的全军会演因为杨白冰的重视,全体评委和观摩组成员跟着文化部长朱力在各大军区间飞来飞去地看戏评戏,住最好的宾馆,接受盛情宴请,其规模排场之隆重豪华,先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了。三是被“枪毙”了的《征婚启事》还有一个后续风波。“枪毙”事件过后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学新找到我,想把这个戏拍成电影。我将戏已被杨白冰“枪毙”了的事如实相告,如果要拍,肯定是有风险的。但王学新还是想拍,他出了一招:将剧名改掉,改成《青春卡拉OK》;将男主角的军人身份改掉,剧中人的姓名也全都改掉,这样不就和你们军队没有关系了吗?于是我应邀去长影厂,剧本顺利改成通过。因为这个戏原来是音乐话剧,长影想把它拍成音乐故事片,定了由著名作曲家雷蕾来作曲。但我对此剧已有感情,希望保留原来的音乐不要换。为了说服长影的人,我甚至把剧中的音乐从头到尾给他们哼唱了一遍,他们听过后,觉得确实不错,于是决定保留原剧的作曲。正是这个决定,后来把这部电影从又一次被“枪毙”的边缘救了回来。我改完了剧本回到南京,《征婚启事》的曲作者,前线歌舞团的作曲家闫冬林赴长影进行影片前期的录音录唱工作。正在这时,突生变故:我们团里有好事者得知此事,便向上级政治部门打了小报告。于是政治部门如临大敌,立刻派了一位政治处主任和一个政治干事赶到长影,坚持要长影将此片下马。长影的领导说:你们南京军区要我们好好的一个影片下马,总得说出个理由来吧。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这个戏已经被杨秘书长“枪毙”了,所以你们不能拍!长影领导说这个影片剧本和人物名称全都改了,已经和你们军队没什么关系了呀。但是那两个政治人员坚持不让拍,并且在长影住下来了,摆出你们一天不将此片下马,我们一天不离开的姿态。如此霸气的姿态让长影觉得不好惹,于是厂长书记在星期六决定,待星期一开厂党委会时正式做出下马决定。此时剧组正在北京进行前期录音工作,导演王学新听到这个消息急了,立刻发动全剧组想办法,看看如何才能救活这个戏?幸好剧组选择了原来的作曲者闫冬林,闫冬林选择为影片主唱的歌手是毛阿敏(毛阿敏有一首成名曲就是闫冬林写的),而毛阿敏因为税务风波陷入低谷时,被杨白冰关照得以度过难关,并成为他喜爱的演员,与其有一定的私人交往,于是挽救此剧的大任就得由毛阿敏来担当了。抢救的时间只在这个星期天,因为等到星期一长影党委开会,将下马决定正式宣布,那黄花菜就凉了。于是在这个关键的星期天,毛阿敏带着王学新找到了杨白冰的主任秘书吴秀勇寻求转机。王导演当面问吴秘书:南京军区来了两个人,说这个戏因为杨白冰不让演了所以我们长影也不能拍,所以我们得当面问一下,到底是这个戏有政治问题呢?还是这个作者有政治问题?吴秘书说,这个戏在军队不让演了是实情,但已时过境迁,首长没有说这个戏和这个作者有什么政治问题啊。导演又问:那么是不是军队不演这个戏了,我们长影就不能拍电影呢?大概是考虑到军地关系,吴秘书说,我们总政没有做过这种决定啊,既然南京军区有意见,要不你们再和南京军区商量商量?说到这里,王导演已经拿到了尚方宝剑:当初这个戏是杨白冰禁演的,现在杨白冰的大秘说这个戏没有政治问题,总政也没有不让地方拍电影的指示,那还和南京军区来的人商量什么?不理他们就是了!于是连夜给厂长郑全钢打电话,报告了和杨白冰大秘书见面的结果。如此一来,长影领导可以放心,不必在意南京军区派来的政工人员的意见了。于是到了星期一,本该通知剧组让影片下马的决定,变成了通知南京军区来的人:影片将继续拍摄;并派了一部救护车,将这两位政工人员礼送到车站,不知是否含有送瘟神的意思。经过这一番闹腾,影片是可以继续拍摄了,但我和导演有个约定却不能实现了:导演王学新因为是第一次拍音乐故事,希望拍摄时我也能跟随剧组,给他当个艺术顾问;但经过南京军区政治部门这么一闹,我显然不能再到长影去参予拍摄了。等到影片公映时,我看了,电影本就是遗憾的艺术,遗憾肯定是有的;但如果我能够在拍摄时给导演当好顾问,或许遗憾会少些。最大的遗憾是:原来由徐然扮演的男一号,在舞台上大放光彩;但电影中的男一号,却完全被男二号陶金盖过,以致于黯然失色。但不管怎样,这部由陶金和沈丹萍主演的影片,还是给长影挣了钱,没亏本。由《征婚启事》进京演出被“枪毙”,到拍摄电影时又放了一马,此一时彼一时,可见杨白冰这个政治大人物的擅权和任性。他任总政主任和军委秘书长的那些年,确实是飞扬拔扈不可一世。但树大招风,“杨家将”这句话在当时的军中国中已不是一个褒义词。在军队里,他的下属们唯唯诺诺,不敢逆其龙鳞,但不可能没有意见和怨言;而比他资格老的那些军界老将们,早就对“杨家将”侧目而视了。所以才会有中共十四大上,“杨家将”的势力无疾而终,杨白冰的政治生涯“被”意外结束。当此消息传出时,我正在福建体验生活,与厦门警备区的政委吕世华在一起,谈起杨白冰,那位吕政委对他显然没什么好感,认为这是自作自受;杨的下台,对军队来说是一件好事。我想这可以代表师一级的干部对杨的看法。如今我已离开军队多年,军队的体制又逢前所未有的改革:总政治部没有了,各大军区没有了,军队文艺团体也趋于式微。我写下杨白冰“枪毙”《征婚启事》这一剧的始末,作为当时那种政治文化生态的一个标本吧。

    【详细】
    1276610422
  • 满囤儿
    2019/3/5 19:41:21
    《夜伴歌声》:这次鬼有了更变态的追求

    文/满囤儿

    很多恐怖片都喜欢在出片名之前先搞一吓,可囤儿很少见到能把片名前这一吓搞出什么花样来的。直到这部即将于3月22日内地上映的《

    文/满囤儿

    很多恐怖片都喜欢在出片名之前先搞一吓,可囤儿很少见到能把片名前这一吓搞出什么花样来的。直到这部即将于3月22日内地上映的《夜伴歌声》,才发现有人终于动了心思咯。本片出片名之前,在没有人物、没有剧情的情况下,先扣题地来了一段半夜里的歌声。循着这凄厉如鬼浪漫如仙的怪异歌声,镜头代替观众的眼睛,在一栋空荡荡的别墅大宅中走来走去,最后走到了一个相当吓人的落脚点。

    10024626
  • whitblupurpl
    2010/12/18 10:03:28
    有关阿拉丁
    90分钟的92年动画,但画面依旧细致,整部动画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不管是剧情,音乐,人物设计和配音技术,在现在看来,也不算差了,可以算是迪士尼经典之一
    90分钟的92年动画,但画面依旧细致,整部动画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不管是剧情,音乐,人物设计和配音技术,在现在看来,也不算差了,可以算是迪士尼经典之一
    【详细】
    453375
  • 好大一只猫
    2016/7/16 11:23:32
    瑕不掩瑜,诚意加分
    有幸在华盛顿看到了首映,最惊喜的是两位主演惠英红与陈家乐都在场,并且与观众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这部戏意在拍香港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剧情如下:陈家乐饰演的少年人失去了母亲,一个人从广州来到香港寻找父亲,早已组成新的家庭的父亲却不愿与他有过多交集,连他电话也懒得接。在饭店里打工的陈被狂躁老板娘骂到忍无可忍走人,却因欠交房租被痛打一顿赶出蜗居的小房间,露宿街头之后被
    有幸在华盛顿看到了首映,最惊喜的是两位主演惠英红与陈家乐都在场,并且与观众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这部戏意在拍香港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剧情如下:陈家乐饰演的少年人失去了母亲,一个人从广州来到香港寻找父亲,早已组成新的家庭的父亲却不愿与他有过多交集,连他电话也懒得接。在饭店里打工的陈被狂躁老板娘骂到忍无可忍走人,却因欠交房租被痛打一顿赶出蜗居的小房间,露宿街头之后被福利机构的好心人救起,找到一份工,又偶然结识了独居的孤僻老人惠英红,阴差阳错成为了她的房客。同样刀子嘴豆腐心的两个人在天天为各种琐事吵架之后渐渐产生一种类似于母子之间的亲情,但此时陈发现惠有老年痴呆症,而且越来越严重,他开始摇摆,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义务去照顾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这是一部相当用心,而且可以说是相当令人心酸的戏,因为导演罗耀辉和女主角惠英红的母亲都患有老年痴呆症。惠英红说,她母亲今年已90多岁,从70岁左右患上老年痴呆症,一年比一年状态差,现在已经到了全天卧床完全不会认人的地步。而一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母亲的症状意味着什么,只是一味地怪她为什么记性变差,为什么变得这么烦人。她重复了好几次,她之所以在这部戏里演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是想借此为自己当年的不耐烦和不理解道歉向母亲道歉。

    作为老戏骨惠英红的演技是完全在线的,该煽情的时候煽情,该有爆发力的时候有爆发力,看着她在电影里披着灰白的头发,微驼着背,谨慎地挽着包的形象,你会觉得她就是这个人物,一个又温暖又倔强又坏脾气的阿婆,但是瞪着圆圆的充满泪水的眼睛对陈家乐说“你不会放我一个人死在家里吧”的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脆弱无助。

    陈家乐之前我以为是新人,没想到已经29岁了,看起来好年轻。相比之下他的演技中规中矩,不算差,但是上升的余地还很多,眼神不够灵,表情有时不自然。但是全片里最令观众飙泪的一幕反而是他演的。陈去探望父亲,本来满腔愤懑,在父亲开的店门上狠狠吐了口唾沫,但转眼发现父亲和后母生的弟弟在那里写作业,于是悄悄带着弟弟去电子游戏厅玩(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故意绑架弟弟来折磨他爸,我心理太阴暗了)。由于陈不小心给对花生过敏的弟弟买了带花生的冰激凌,导致弟弟被送入急诊抢救,而闻讯赶来的父亲也气得对陈破口大骂,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还叫警察给他带话,叫他以后不许联系自己,不许骚扰自己的家人。想到父亲连自己的号码都没有存进手机,陈彻底崩溃大哭,哭得鼻涕满地流…… 看到这里,影院里基本上是哀鸿遍野,所有的人都在擦泪……

    打四星的原因是这部很有诚意的电影到后面基本上烂尾了,每到一个圆满的点,观众都觉得,哦,这该结束了吧,但是镜头一转,后面还有……来来回回好几次,一直拖到两个多小时才结束。感觉编剧在少年与‘养母’的感情升华之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了,只知道把一些无甚关联的小碎片拼凑在一起,直到草草结束。还有一个比较败笔的角色,陈在片中暗恋的女孩子,因为是大陆演员的缘故,设了‘大陆人来到香港做义工’的人物背景也就算了,这个人物在戏中一句台词讲广东话,下一句台词莫名其妙转回普通话,然后再下一句台词又回归广东话…… 搞乜介?系咪黐線呀你?专门安排让观众出戏的吗?
    【详细】
    79931356
  • 飘伶
    2021/3/6 23:27:07
    我爱你,这是命定的劫难

    阿比盖尔很孤独。

    她的孤独不是因为失去女儿——悲伤顶多只是加深了这种孤独。她的孤独源自于无人能懂,源自于与众不同。但她也不是一个激进抗争的人,她只是在一日一日看似认命的平静生活中暗淡疏离。她的心不为什么而跳动,她只是活着,尽一个妻子的责任,和周围人一样的生活,重复和上一辈一样的生活。

    阿比盖尔很孤独。

    她的孤独不是因为失去女儿——悲伤顶多只是加深了这种孤独。她的孤独源自于无人能懂,源自于与众不同。但她也不是一个激进抗争的人,她只是在一日一日看似认命的平静生活中暗淡疏离。她的心不为什么而跳动,她只是活着,尽一个妻子的责任,和周围人一样的生活,重复和上一辈一样的生活。

    然而塔利出现了,这是阿比盖尔生命里的光。她无法抗拒这种吸引,她假装不在意但其实无比煎熬的等待着塔利的来访。她的脸上出现笑容了,她的心开始生机勃勃的跳动了。

    而对塔利而言,阿比盖尔的吸引力也是毋庸置疑,不然她不会一次次来访,不会控制不住向对方坦露心迹。这一段真是好甜啊。多好啊,我爱的你,正好也爱着我呢~

    可是爱有多深,喜悦有多强,最后的永诀就有多伤。

    阿比盖尔抱着塔利发出绝望的嘶喊,过往所有的水乳交融欢愉爱意一幕幕从眼前掠过。她的爱。她的光。她人生的希望。从此天人永隔。爱过再失去,是人间至痛。我忍不住想,将来的人生,阿比盖尔要怎么活下去呢?失去所爱是心脏上开了一个填不满的黑洞,往后余生,她还如何能退回到死水一样的生活?还是说,要靠着咀嚼回忆,来应对苍白的未来?

    无论哪一种,都太痛太痛了。

    女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真是太糟糕的事。塔利这样性格,在芬尼这样的男人手里陨落几乎是一种必然。他们糟糕到透顶的婚姻要么会毁掉塔利的灵魂,要么就是她的性命。我甚至庆幸,还好她还曾拥有过和阿比盖尔的美好爱情。

    我只希望时间可以愈合伤口,至少让时间能够稀释痛苦。

    【详细】
  • 13302835
  • Nevermore
    2019/8/29 20:32:14
    这不是电影,这是纪录片

    这是一部关晓彤日常傻逼生活的纪录片。。。。。。。。。。。。。。。。。。。。。。。。。。。。。。。。。。。。。。。。。。。。。。。。。。。。。。。。。。。。凑字数。。。。。。。。。。。。。。。。。。。。。。。。。。。。。。。。。。。。。。。。。。。。。。。。。。。。。。。。。。。。。。。。。。。。。。。。。。。。。。。。。。。。。。。够了吧

    这是一部关晓彤日常傻逼生活的纪录片。。。。。。。。。。。。。。。。。。。。。。。。。。。。。。。。。。。。。。。。。。。。。。。。。。。。。。。。。。。。凑字数。。。。。。。。。。。。。。。。。。。。。。。。。。。。。。。。。。。。。。。。。。。。。。。。。。。。。。。。。。。。。。。。。。。。。。。。。。。。。。。。。。。。。。。够了吧

    【详细】
    1044817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