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恐怖分子
恐怖分子
类型:
犯罪
剧情
主演:
地区:
中国台湾
年代:
0
推荐首页
演员表
影评
剧照海报
播出时间
主题曲
新闻花絮
剧情介绍
恐怖分子
影评
Vic
2009/5/11 16:09:52
还是开始反恐吧
上周末看完了老杨的另一部《恐怖份子》,这是一部86年的老杨的早期影片,随后我也大概浏览了一下豆瓣上其他人的评论,感受颇多,记一篇。
台湾当年的独立电影的兴起,造就了数位华语影坛的不朽大师,杨德昌也是其中我最敬仰的一位。也许是老杨早期作品的缘故,整部作品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情节虽然晦涩且灰色,但却秉持甚至奠基了老杨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我对影片的评价是满分。
故事是老杨一贯的台湾城市生活,主流、寻常、平淡的角色和人物关系,男女主角是中年夫妻,女的是小说作家,男的是在一家医院或研究所(并不重要了)供职的一名职员,几名配角也身处社会各个阶层,“喜爱”摄影、生活荒唐的富家子弟,叛逆且走上犯罪道路的女青年,创业中的中年男子等等,各个人物关系或混乱或蹊跷,彼此相关互为导引。所有的人物都在老杨讽刺之列,并且是激烈辛辣的讽刺,因为人物几乎涵盖了当时台湾城市社会的全体青年和中年阶级,也表现出了老杨对于身处环境的观察、忧虑、鄙夷甚至是愤怒。业内称老杨为“台湾城市社会的手术灯”,是个极为贴切的称号,他通过丝毫不修饰的镜头揭开一个个那么寻常的景象的表面,让我们看的一清二楚究竟哪里需要动刀,但他自己却从来没说明任何主张,只是把灯靠近,让鲜血淋漓的病态现实变得无比刺眼。
与后面的《麻将》和《一一》不同的是,当时还不到40岁的老杨,心中那团炽热的怒火燃烧的无比猛烈,以至于让人感到他毁灭和破坏的欲望,要远远强于年长后拯救和保护的殷切又温暖的心愿。所以,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无奈甚至心痛的压抑。很多豆瓣评论一如既往,都在表现被老杨的阴冷气氛打击得寒战不已的模样,“捂着心口看完”,甚至表示“我们人人都是恐怖份子”等等。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误解的,并且无益的反应。
首先,人人都是恐怖分子这种感想,应该是明显的情绪化不理智的论断,我可以理解如果你是“捂着心口看完”的情况下,自然就被催眠从而产生了女性化的绝望,但是,这不是老杨的本意。本片为什么叫“恐怖分子”,我想谈下我的理解,乍看起来,最像恐怖分子的似乎是那位破碎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以诈骗和杀人为生的女孩,再看下去,头脑天真的富家子也让人无甚好感,自己开公司、一直觊觎女主角的老板,甚至是精神痛苦看似受害者的女主角也都乏善可陈,所有这些人中,男主角无疑是一号悲剧人物,一生谨慎小心的保护着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出色”的老婆和“事业”。“优秀”的女主角当年意外嫁给他,他便如履薄冰般的度过着每一天的家庭生活,而为了“事业”,他更不惜残忍的出卖自己多年的好友。最终一切都鬼使神差的崩塌的时候,自然而然他也迎来了毁灭。片中人人都是恐怖分子,这我同意,但想得再深一点,所有人无不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自私,而这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人性根基,以至于很多自认为善良的人都从不承认,甚至将这个特征描绘成生物本能,无可避免,无可厚非。正是这种现状,这种心理,造就了一大批一大批的恐怖份子,造就了如今这恐怖的城市,恐怖的城市又委托恐怖的父母们继续不停生产着一批批崭新的、朝气蓬勃的下一代恐怖份子。老杨对于此的仇恨体现在本片出色的结尾上,男主角的绝望,让他有了爆发的冲动,终结一个个令他坠入深渊的人的臆想(不能不让人推想到作者本身的毁灭欲望),最终也让他万劫不复,虽然咎由自取,但整个城市除了少了自己这个不起眼的人物,丝毫不变,杀死自己的恐怖份子们和恐怖的城市都完好无损,并继续了。自私,才是唯一的、真正的恐怖份子,如果你没有被吞噬,仍然坚强的保留着原始的心,那就能做一个老杨一样的匡救红尘的善良份子,当然,现实是几乎所有人都是恐怖军团的一份子。不能直面、不能看透“自私”二字的观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看懂这部影片的。
其次,对于老杨的冷漠,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世界观更加冷静理智的原因,我一直对于老杨这种毫不掩饰毫不幻想逃避的态度抱有一种感激的心情,如果没有一盏这样精准且客观的灯,人们似乎一直都没有动力去直面周围和自己本身,那这部影片的悲剧就会不停的在现实中重放,那时候血洒得到处都是,会让你更无处躲,无处逃。因此,有时间用痛苦和震惊表现自己的天真,还不如用来思考一下怎么才能变得坚定,变成一个致力“反恐”的战士,来继续走完这少数人的路。对这个社会和人性看得越透彻之后,都会明白老杨其实是一个无比坚强和积极的人,只有这样的心,才会把周围的荒唐尽收眼底,才会把这些荒唐展示给大家,才会有《麻将》和《一一》里的美好理想。因此,我们对于老杨的“冷”,更应该报以热血沸腾的希望的共鸣才对。
杨德昌先生的在天之灵永不孤单。
2020
2057
下一条
上一篇:
恐怖总在细节中
下一篇:
最锋利的杨德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