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们知道,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某个躺在床上梦想成为一名“大盗”的八岁女孩。
当这段鼓舞士气的台词从Sandra Bullock嘴里说出的时候,电影院里满是笑声,我却觉得,这可能是编剧创作全片的最初动力。
不仅是从自己记事起,几乎从电影诞生以来,荧幕上出现最多的就是“男英雄“、“男枭雄”或者”男性唯一主角“。说到”特工“,007、王牌特工、憨豆……没有人会刻意去强调”男特工“,但举例起来基本就是没有女性。”科学家“、”宇航员“、”侠盗“、”外星人“等等,全部遵从这个规律。美丽的女性可以是公主、娇妻、诱惑、推手,唯独不能独当一面。哪怕在荧幕之外,男明星全球巡回宣传或者演出,没有人会问这样是不是耽误家庭或者会不会想念孩子,一旦女明星出门,各种温情牌开打,仿佛男性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女性的一个人就得把一家人背在身上。
近年来,这种趋势看似有所缓解,其实成了给男性增加好感度的最佳光环,做一顿饭、带一天孩子,但凡肯在家事上动动手,再不引人注目的男性也能成为”男神“。反之,理应视家务为己任的女性一旦暴露自己的不擅长,顿时就会失去一大片倾慕的目光。无论男性看客还是女性看客,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本身就存在两种体系,上面写着”男“、”女“。
随着”男女平等“的论点反复在国际上被提及,这两年来,影视文化行业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们有了”女Doctor Who“、”女福尔摩斯“、”女外星人“、”女特工“、”女科学家“等等。有人觉得这样太刻意,一个角色本身设定就是男性,为什么非要出现一个女性版本。作为女性,个人而言,我支持所有角色的换性别演绎。
一定有小时候看武侠的女生想过要成为侠客,也一定有女生梦想和侦探比肩。没有人确切说过我们不可以成为战神,但从小看过的电视节目就是潜移默化告诉我们,哪怕有Doctor Who,我们也是踮着脚在墙角等待被带走的那群人,永远不可能开着酷炫的Tardis主动离开。漫展上面,热爱各类角色的女孩们纷纷女扮男装、以帅气为荣,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为什么那些角色不可以穿着女装巡游世界。
可能这部电影的”骗局“不是那么完美,但我就是喜欢这个故事——一个被坑的人出狱后组建自己的团队把坑子怼回去。简简单单的设定,只是这么一形容,几乎没有人脑海里会出现女性角色。谁说女性不能是大盗、骇客、骗子、扒手?谁说女性不能复仇成功、不为情所困?谁说女性不能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当我们在提出”女权“的时候,并不是在说”女定胜男“,而是大家有来有往、有输有赢,平权就好。一个八岁的女孩,她有权梦想任何想要的生活并为之付出努力。梦想从来没有边际,只有当女孩们被动接受社会给予的框架后,才会望着蓝天放弃了曾经拥有的无限潜力。
Ocean's 8,不是全女班”瞒天过海/十一罗汉“,这是盗贼家族系列的一部。家族电影,有男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