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星影评

9252415
  • 温浅
    2017/11/19 13:01:09
    请用你的行动来证明你的梦想

    这仍然是一部主流化的动画电影,主题绕不开好莱坞动画一直推崇的追梦和励志,离不开美国人一直向外推崇的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因此即便它在外包装上加入了种种酷炫元素,它在本质上也还是一部主题很传统的动画电影,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本作为何在今年的北美暑期档遭遇惨败的原因:除了动画电影扎堆和档期问题之外,美国人也早已吃惯了这种套餐,即便拿到中国市场,本国观众也基本熟悉了这类好莱坞动画的套路,也就当快餐在影

    这仍然是一部主流化的动画电影,主题绕不开好莱坞动画一直推崇的追梦和励志,离不开美国人一直向外推崇的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因此即便它在外包装上加入了种种酷炫元素,它在本质上也还是一部主题很传统的动画电影,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本作为何在今年的北美暑期档遭遇惨败的原因:除了动画电影扎堆和档期问题之外,美国人也早已吃惯了这种套餐,即便拿到中国市场,本国观众也基本熟悉了这类好莱坞动画的套路,也就当快餐在影院里享受一下而已,至少观众“吃”的时候还是比较爽的。不过就笔者个人而言,本作尽管平庸,多少还是带给了我一部分感触。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立志成为赛车手的蜗牛Turbo(英文原意为涡轮)如何真正走上赛道实现自己梦想的历程,这种类型在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开始(对主人公的描述,梦想实际环境的反差)——过渡(遭遇外界和亲友的冷嘲热讽、自我沮丧和怀疑)——奇遇(偶然间获得神奇的力量、来到全新的环境中学习磨练)——过渡(开始铺垫走向影片终极舞台的种种努力)——低谷(遭遇某种背叛,或是获知真相后的失意)——走向高潮(踏上最终舞台,决战或是最终赛事,中间一定要穿插各种意外事故和重重困难)——大团圆(获得最终的胜利,自己和周围人的命运得到扭转)。只是好莱坞很巧妙地用各种娱乐元素及细节弥补了故事上的单薄,让观众无心去察觉商品本质上的单一。模式化这一点在人物塑造上也是同理,受制于已经固化的人物塑造,主角只是整部电影主题的一个载体而不具有灵魂,他是冲动的,爱做梦的,励志到底的,但本身很难让人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倒是主角的哥哥,那只早已对生活认命的胖蜗牛让我稍有触动。影片中这只胖胖的蓝蜗牛既是主角的兄长也相当于父亲,他对于生活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有的吃,有的事做,便足矣,哪怕每日重复着同样的日子,逐渐变得麻木——比如看着每天早上被乌鸦逮走的同伴也无动于衷——他对于生活早已没有了幻想。他生活目标的另一部分就是维护自己唯一的亲人。他相当于主角的反面,起着衬托和塑造主角的作用:一面不断打击着主角的白日梦,一面却又不断护着自己弟弟的短,哪怕弟弟后来毁掉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安稳日子。虽然这个角色在整部片子中对于主角的作用基本都是反向的(除了最后领悟到弟弟的努力和坚持之外),可他确实是在生活中很真实的一个存在。在身边的很多亲人眼里,一个对生活充满幻想和追求的傻后辈往往是让他们操烦不已的对象。父辈和兄长都会感叹于这些年轻后辈太单纯,还未经历过生活的锤炼和风吹雨打,总把生活想象的太美好。这些理由并不能说是毫无道理,诚如影片中主角是靠一次次近乎不可能的行动,才最终打动了自己的哥哥。比起一天到晚的异想天开,经历过生活洗礼的哥哥显然更愿意相信脚踏实地的行动,这也是他在西红柿园里一直在反对弟弟的理由:你拿不出实际行动给我看,凭什么让我相信你的梦想能实现?另一个反对的缘由则是出于亲情。当主角都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赛车场,他仍然想方设法地劝阻,多少让观众感觉这个兄长实在太固执和不可理喻,但细想之下,他并非出于对生活的胆怯和认命。一路走来,他心底其实已经承认了自己弟弟的成就超越了一个蜗牛的存在,但他害怕自己的弟弟会死在凶险的赛道上,所以他选择反对,相比周围那些朋友对他弟弟的支持,这个哥哥的立场显得那么扎眼,却又是发自内心:“你们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他身上,但可曾像亲人一样担忧过他的生死及安全呢?”他反对,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弟弟。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近乎溺爱的周护行为,因为那扼杀了无数年轻人的想法,但对其背后的动机多少能理解。而对于主人公来说,兄长的认可是比任何其他的外在认同都要重要的东西,一如现实生活中父辈对于子女的认同,每一代的年轻一辈都是这样,他们一边嘲弄和不屑于长辈的生活和观念,可另一方面又急切渴望着长辈的肯定。通观全片,主角一直都在争取着自己兄长的认同,他希望哥哥支持他的梦想,支持他去参赛,希望他能在赛前鼓励他,赞许他,尽管他得到的多是一盆冷水,但足可见他对自己哥哥看法的重视。当他最终抵达终点,享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时,这只蜗牛真的在乎或者说理解那数万观众对它的关注吗?我想未必,反倒是哥哥第一时间冲上来拥抱的那一刻,是他最意外和高兴的。这对兄弟间的关系塑造铺的很细,可说是整部影片乏善可陈的人物关系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详细】
    89321765
  • XUNTAO.
    2021/12/20 19:05:13
    伟大人物
    既有单老功勋卓著的辉煌事迹,也有这位九旬老人的真实生活。单老一直致力于侨团文化的建设单声出生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中,却没有变成纨绔子弟,单声的父亲忙碌,从小是母亲带大,母亲一直对单声教导有方,单声也继承了母亲善良慷慨的优良品质。 影片中,既有单老功勋卓著的辉...  (展开)
    既有单老功勋卓著的辉煌事迹,也有这位九旬老人的真实生活。单老一直致力于侨团文化的建设单声出生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中,却没有变成纨绔子弟,单声的父亲忙碌,从小是母亲带大,母亲一直对单声教导有方,单声也继承了母亲善良慷慨的优良品质。 影片中,既有单老功勋卓著的辉...  (展开)
    【详细】
    14080215
  • 都令
    2022/12/12 23:42:27
    被上帝选中的女人还需要什么男人

    以前对于黑奴的说法:“最喜欢的黑奴犹如最喜欢的猪,你可以喂养它,可以和它玩,给它起名字。有一天,你可以吃了它,或是卖掉它。你知道,猪也知道。如果卖掉它,就别有罪恶感,就跟卖掉一头小猪一样。如果得吃掉它,那就忘掉它的名字。”你独自一人长途跋涉160多公里来到这里。全靠你自己,多么了不起。(这话只有字面意思了,实际上是丈夫、父亲、牧师、河流、车夫、铁匠、水手的帮助,才有幸来到这里,当然自己宁自由

    以前对于黑奴的说法:“最喜欢的黑奴犹如最喜欢的猪,你可以喂养它,可以和它玩,给它起名字。有一天,你可以吃了它,或是卖掉它。你知道,猪也知道。如果卖掉它,就别有罪恶感,就跟卖掉一头小猪一样。如果得吃掉它,那就忘掉它的名字。”你独自一人长途跋涉160多公里来到这里。全靠你自己,多么了不起。(这话只有字面意思了,实际上是丈夫、父亲、牧师、河流、车夫、铁匠、水手的帮助,才有幸来到这里,当然自己宁自由毋宁死的信念也是坚决的)女主不听从告诫,自己找方法回去南方想带丈夫和家人一起去北方费城,遇到丈夫再娶,但离开的时候她是抛弃丈夫走的,虽说是怕身为自由人的丈夫被剥夺自由,但这强行让女主悲中成长,还自问“主,你指引我回来,为何又要我遭羞辱?为什么?”(自由在这时,不如家庭重要,那你当初抛弃家庭选择自由又是为何?)又说丈夫不愿跟他生孩子是不想让孩子以黑奴身份长大,可能有一部分是这个意思,毕竟开头丈夫也在帮助妻子祈求主人允许生孩并以自由人身份成长,但女主归咎丈夫的错真的好无理,以此让她成为坚强独立有上帝提示的女性“我似乎学会了与上帝沟通,就好像别人读书识字一样。我全神贯注,通过沟通从而获得了成长。”(或许真实是读书,这里昏厥与上帝沟通只是虚构的表现手法吧)通过与上帝沟通的金手指,她能逢凶化吉(例如桥过不去走水中央没过头趟河过岸),估计到不幸的事并避免发生。不过事迹是伟大的,带领70多人逃出。后率领150士兵,武装远征解放750多黑奴(黑奴换个地方和目的继续战),还登上美元封面。

    但电影处处都在金手指,而且为强调女性而强调,对于男性的作用忽视,甚至还为了其自我罔顾其他不愿被救的人的感受,强调正确性与伟大斗争的合理性,原本事迹传奇是可以编排更好的。

    【详细】
    14818736
  • mable
    2009/1/8 23:54:26
    差强人意
    不得不说, 这部电影的情节有妙点。但是情节过于散漫。尤其前45分钟, 我不得不边写blog边看。因为太闷了。而且,人物并不可爱。不得不承认, 没有一个角色是可爱的人。
    不得不说, 这部电影的情节有妙点。但是情节过于散漫。尤其前45分钟, 我不得不边写blog边看。因为太闷了。而且,人物并不可爱。不得不承认, 没有一个角色是可爱的人。
    【详细】
    161383
  • 浅蓝 丶
    2022/5/25 0:43:31
    百鬼夜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阴暗青灰的路上。到处笼罩着阴森的烟雾,不知是真,是虚幻? 一提白灯笼,从烟雾中突出来。 接着,一队白袍者从烟雾中缥缈而出。 他们抬着轿子,面目扭曲,生冷,且威严,他们像从冥府中抬着阎王,白灯笼上写着冥字,像是冥府的路引灯。 又像是鬼门迎亲,白色的队伍,透着阴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阴暗青灰的路上。到处笼罩着阴森的烟雾,不知是真,是虚幻? 一提白灯笼,从烟雾中突出来。 接着,一队白袍者从烟雾中缥缈而出。 他们抬着轿子,面目扭曲,生冷,且威严,他们像从冥府中抬着阎王,白灯笼上写着冥字,像是冥府的路引灯。 又像是鬼门迎亲,白色的队伍,透着阴冷...  (展开)
    【详细】
    14416254
  • 逍遥乐
    2023/2/1 6:58:15
    红色的洗礼

    《闪闪的红星》,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 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长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49年过去了,这部影片魅力不减,与另一部电影《红孩子1958年》成为了红色儿童经典的双子星。电影里面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红孩子》里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 同样脍炙人口。

    《闪闪的红星》,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 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长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49年过去了,这部影片魅力不减,与另一部电影《红孩子1958年》成为了红色儿童经典的双子星。电影里面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红孩子》里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 同样脍炙人口。

    电影虽然经典,但至今印象深刻的还是其中的插曲之一《映山红》。每次聆听,每次吟唱,一种希望、一种力量便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才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咏流传。

    映山红,又名杜鹃花、山石榴。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整座山仿佛是一片红色花海,因而得名。映山红主要指红色杜鹃花。

    《闪闪的红星》在表现潘冬子母子对父亲和红军的期盼时,即红军被迫长征,离开红色根据地走了,“我胡汉山又回来了!”这句台词从演员刘江的嘴里说出来时的狰狞面目,至今令我心有余悸。还乡团的反攻倒算,烧杀抢掠。使东子妈带着潘冬子无奈躲进山里。夜半时分,小东子拿出爸爸(潘行义)临行时送给他的红五星,抬头问妈妈:“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等到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爸爸和红军就回来了。”接着她深情地歌演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这首歌既是对儿子的回答,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不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苏区人民渴盼红军归来的强烈心声,对红军英雄的无限热爱与不舍之情,更是唱出了苏区人民与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革命意志。

    歌曲《映山红》第二次出现影片是在潘冬子妈妈掩护群众转移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时候,所以映山红也被称为革命之花,战斗之花、胜利之花。它既是永不放弃,坚定信念的象征。又是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的艺术描述。

    说起来这首歌其实是一首计划外的作品,因为它有一个传奇的创作背景:

    1973年10月29日到11月14日,作曲人傅庚辰谱写完了《闪闪的红星》剧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他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电影歌曲。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最终他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同时他把歌词里的“亲人回”改成了“红军来”!他说:这就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声音。

    歌手邓玉华曾经在电影《地道战》中演唱插曲,而《地道战》的所有曲目的作曲人都是傅庚辰,傅庚辰对邓玉华的演唱印象深刻,因此傅庚辰点名由邓玉华来演唱《映山红》。(百度百科)。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为两个乐句,每个乐句4+4的结构。第一部分以隐喻的方式切入,“夜半三更”、“寒冬腊月”和“天明”、“春风”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隐喻的衍生,进一步诠释第一段中“盼天明”和“盼春风”。歌曲旋律优美,气息流畅,温柔而舒缓,结合电影情节,仿佛一首充满期盼的摇篮曲。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才20岁的邓玉华就凭借一首《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红遍大江南北。1964年她还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首《情深谊长》,令人印象深刻。但她演唱的作品中被翻唱最多的还是《映山红》。

    邓玉华已经记不清唱过多少遍这首歌了。每次登台倾情献唱经典旋律时,她都激动不已: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时候,你爸爸就回来了!是唱给小冬子听的。就是说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时候,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红军就胜利了,就回来了!我被这个歌词所感染,每次演唱这首歌的时候,都会留下我的热泪。为了我们的胜利,为了我们英勇牺牲的那些先烈们,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我,鼓励着我!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的几十年来,《映山红》这首歌经久不衰,尤其是宋祖英重新用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来演绎的《映山红》,让我们领略了独具匠心的“ 血撒红旗哟旗更红 ”,与《英雄赞歌》(创作1964年,早于《映山红》)中“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战旗)”,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当年在唱这首歌时,邓玉华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弄清楚映山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她还专门去了植物园、美术馆。邓玉华回忆,当时她的爱人特别喜欢看画展,告诉她在美术馆有一幅画,专门画的杜鹃花,也就是映山红。她马上骑着车去看,越看越喜欢,就体会到,当映山红开满山的时候,人就会有一种喜悦、兴奋、胜利的情绪,在演唱时,她自然找到了感觉。

    据说,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兴国革命纪念馆循环播放的红色歌曲中就包括《映山红》!如同贵州遵义城、 四渡赤水纪念馆一样,这都是我此生必将涉足的革命圣地。

    潘冬子的饰演者祝新运长得浓眉大眼,机灵可爱,而他也不负众望,把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潘冬子演得活灵活现,可以说是影片的灵魂,也因此一举成名。但此后出演的影视作品均反响平平, 经历了人生低谷后,由潘冬子变成了任弼时,还是幕后导演,目前担任八一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也算是为中国影视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看过他的另一部大银幕作品还是《盲侠2018》,幸亏不是他的导演作品。

    【详细】
  • 149553043
  • 令希丰
    2017/2/20 13:55:11
    商业喜剧《销售奇姬》从行销企划到购物台一姐
    台湾本土商业喜剧《销售奇姬》向观众展示了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你变成你最讨厌的那种人,你就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过上优越的生活,你会如何选择。首先阐释一个前提,不是因为这个前提,本片将失去依存的基础。

    高-从行业上来说,金融、地产。
           主观上,你可以认为职业没有贵贱,客观上,职业存在贵贱。后缀是什么师的
    台湾本土商业喜剧《销售奇姬》向观众展示了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你变成你最讨厌的那种人,你就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过上优越的生活,你会如何选择。首先阐释一个前提,不是因为这个前提,本片将失去依存的基础。

    高-从行业上来说,金融、地产。
           主观上,你可以认为职业没有贵贱,客观上,职业存在贵贱。后缀是什么师的,像飞机师、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社会地位高于后缀是什么工的。

    低-从职位上来说,销售、客服。
          从理论上说,每个职位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都是重要的。这里提到的“低”并不是地位低的意思,讲的是门槛低、专业技术含量低、淘汰率高,可替代性强。

    行销企划·冒失
         实习生上架商品时,价格标少一个零,导致客户公司的巨大损失。夙芬作为行销企划,监管不利因此失去了多年稳固的职位。从业多年,一朝道行尽丧,她的低级错误传遍了业内。无人再启用她,今生注定与行销企划这个职位无缘了。

    卖场促销·叫卖
          本片女主人公夙芬失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营销企划变成一名大卖场的促销员,她一开始是拒绝的。这种厌恶的情绪根源来自上文提到的“阐述”,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直接影响了夙芬的业绩,还导致她的整个精神状态溃散。

    购物专家·迷失
          受到高人指导,灌输理念——最好的销售就是最好的演员,客户有时不需要你的真实面孔。夙芬通过不懈努力练习着千变万化的面具,她游说别人购买商品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高级珠宝,还是山寨数码货,她都捧得天花乱坠,不绝于耳的订购热线将夙芬抬上购物台一姐的宝座。就在她事业登上巅峰的时候,她的家庭出现了感情危机,他的丈夫认为夙芬已经丢失了最美好的纯真。

         从前听过一个故事,也不知道是谁编的现代寓言,似乎讲得很有道理,回想时又觉得那是蛊惑人心。故事内容主要围绕富人与渔夫就生命真谛这个话题展开的讨论,奋斗半生还不是为了过上别人一开始过的生活,通常所引申义为知足常乐,乐观心态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回到本片命题——如果你变成你最讨厌的那种人,你就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你会如何选择。无论是小故事还是本片,讨论的重点看似是选择的问题,但是能够做出选择的前提更应得到重视,否则这样选择带来的犹豫和纠结更似一个由于自大引起的笑话。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选择”的前提是什么——具备了选择的能力。如果富人能够选择过上渔夫的生活,渔夫又能过上富人的生活,这样可以互推的问题就能看成单纯的选择问题。很明显,不能百分百保证渔夫能过上富人的生活。社会上流行“回归平淡”的说法,试图将“平淡”打造成一个美好的传说。
           夙芬如果不经历这种来自巅峰的迷失,她怎么知道自己还有这样能创造销售奇迹的能力。如果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就会成功,要知道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必须要到了成功这一步才有资格去考虑,这个抉择才具备成立的基础。我们来看看空想得出的结论——选择一,我为了成功愿意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变讨厌容易,变成功不易,成功靠的不是讨厌。选择二,我愿意放弃成功,不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这个选择听起来更加可笑,你本来就不是成功人士,何来放弃成功的说法。
          经过浮华,成为浮华,厌倦浮华,回归平淡,卒。


    作者:cherie chik
    文章编号:CF044
    日期:2016年2月7日
    影评公众号:wordshowu
    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详细】
    83721770
  • even
    2012/7/16 15:56:22
    编剧你是拿少女情怀和摇椅上的理想主义在意淫吧!
           每年假期都得跟父母看国产剧啊,看演员阵容和片子广告做的挺专业我就看了,可是逼得我不得不吐槽啊。冲着国企改制的噱头,我想也许对我的专业学习有帮助,以为能看到一个现实的国企改制个案,展现改制的方向,具体过程,怎么获取资源,如何处理各方阻力,国企与外企之间打交道体现出来的文化与机制的对比,人物在复杂局部社会环境里的取舍与
           每年假期都得跟父母看国产剧啊,看演员阵容和片子广告做的挺专业我就看了,可是逼得我不得不吐槽啊。冲着国企改制的噱头,我想也许对我的专业学习有帮助,以为能看到一个现实的国企改制个案,展现改制的方向,具体过程,怎么获取资源,如何处理各方阻力,国企与外企之间打交道体现出来的文化与机制的对比,人物在复杂局部社会环境里的取舍与感情,我错了,以美剧的臆想真的是我的错。
        看了半天,难道国企改制就是政府发钱给你买个外企的产品吗,这尼玛是国企改制啊,这一点是我最受不了的硬伤,偶尔主人公嘴里会出现员工安置,产业链更新等真正跟改制有关的名词,可是根本就从来没有在实际的剧情走向里展示出来,剧情只是一个买卖过程,还要故作复杂。真的,该剧在专业深度上真的是太···业余都算不上吧,请几个经济学或者懂点商业运作的人当顾问好不好。
        就不说那个被大家诟病的8年恋爱才见男朋友家人,可是瞬间分手的故事了,典型的狗血商业片开头。把女主角写得狗血,天真,白痴,以及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哪里像在上海呆过多年的白领啊。一开始这个销售工作给她我觉得不对头,怎么看都是个被女上司欺负的拿着加湿器卖萌的毕业生啊。可是我想了下,人物设定跟她外表不一样吧,怎么着她在上海工作的时间也有5、6年的吧,进了这么大外企的销售部门,肯定是有两把刷子和经验的。我又错了,编剧颠覆了人物设定,非要把她弄成偶像剧里经常出现的那类女主角。不过这个女主角不光是瞪着大眼睛的善良姑娘,她还时不时发表些长篇演说,认真,向上,理想主义,可是,未免有些俗套和做作。成熟不是世故,不世故也不应该是**吧。这种人最后还凭借运气和暧昧关系成功了,编剧你是拿少女情怀和摇椅上的理想主义在意淫吧!
      还有,无法否认,此片还是有太过不加掩饰,以至袒胸露乳式的主流价值观宣扬。商战片能在价值上中立点么,又不是红剧,不管是外企崇尚效率和减少感情摄入的理性化,还是国企人身依附和强调情感的中国情结,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一味的丑化外企我真是觉得太那什么了,如果国企的企业文化那么好,至于要改制吗?中国的艺术哪一天才能脱离政治正确啊!!
    【详细】
    5507984
  • 地瓜
    2021/7/11 22:36:27
    《革命者》:多研究些主义,少用点蒙太奇

    前言

    由于上周加班,没赶上首映,结果到了这周发现积攒下《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三部主旋律电影。看哪个呢?我挑了豆瓣评分最高(7.5)的《革命者》。

    结果,还是失败了。

    我不是说这片从头到尾一无是处。它的摄影、它的表演,都无可指摘。但

    前言

    由于上周加班,没赶上首映,结果到了这周发现积攒下《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三部主旋律电影。看哪个呢?我挑了豆瓣评分最高(7.5)的《革命者》。

    结果,还是失败了。

    我不是说这片从头到尾一无是处。它的摄影、它的表演,都无可指摘。但除去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它在内容上,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片,讲通顺一件事儿了吗?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片,讲明白一个人了吗?

    没有。形式大于内容,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点。

    一、“创新”了叙事,混乱了内容

    许多年以后,李大钊先生在狱中等待绞刑时,将会想起轮船抵达故国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电影采用的其实大略就是这样一个《百年孤独》式的开头,从李大钊生命的最后时刻讲起他的故事。不得不说,虽是模仿,但模仿得还是很巧妙的。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了对李大钊生平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他在狱中时,其他人与他直接或间接的互动,把他人生重要节点带出来。二是通过预设他的结局,让人好奇他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但是谁能想到这些人生重要节点竟然是完全打乱了时间顺序的?!先是1916年李大钊回国,然后跳到1922年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又回到1917年李大钊领导游行抗议外国人杀人(张学良记忆引出),再回到1916年李大钊从《晨钟》离职后和乞丐一起洗澡(庆子记忆引出),接下来跳到李大钊1922年拜访孙中山、192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蒋介石记忆引出),然后是1926年李大钊领导“三一八”抗议(赵纫兰记忆引出),后面又回到李大钊1916年加入《新青年》、1920年送陈独秀出京……

    我实在是很费解,这是《记忆碎片》,还是《致命魔术》啊?诺兰的片固然难懂,但其中是有固定的逻辑可循;而本片这些人生重要节点的排列,是遵循什么样的逻辑?即便有某种逻辑,这样排列有什么意义?能比按时间顺序排列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李大钊的成长和发展吗?我想这应该是对历史传记片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吧?

    说实在的,从中我只能看到一种创作逻辑,那就是:最近献礼片有点多,这些人和事儿讲得有点儿滥了,又有《觉醒年代》珠玉在前,所以必须搞点儿事情拔高一下自己了。还有什么能比“非线性叙事”更能体现自己水准的呢?不,“非线性叙事”也有点儿LOW了,咱来个“散点性叙事”,更牛掰。

    这些“散点”间的连接怎么办呢?没有关系,做些PPT,打上字幕就可以了。像在讲述各地共产党小组成立时,背景是一堆黄金齿轮转啊转的动画,加上一条又一条字幕说谁谁在哪哪创立了共产党小组,持续了足足十几二十秒,尬得飞起,可能还不如B站一些UP主做得好——人家至少还知道配地图。此外,每个李大钊的人生重要节点,前有字幕做背景介绍,中有字幕做场外解说,后有字幕做归纳总结——那我要你这部电影干什么?

    二、渲染了神性,忽视了人性

    历史传记片应该尽量褪去传主在历史上或者书本上的符号化形象,还原他作为一个生动的“人”的形象,这并非是不要那些符号,而是唯有这样才能使他身上那些符号更加合理可信。而本片对李大钊的塑造,完全是一个符号化的圣人形象,三大特点:慷慨激昂、体恤众生、视死如归。我们在这里面很难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除了吃过几次饭),看到的几乎都是一种鸡血拉满的工作状态。其实有这些倒没什么问题,但是只有这些就是不自然的,会显得人物很虚、很浮、很漂。

    随便举几个其他作品中有生活的例子。《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因为拿不出钱带孩子出去吃饭,只能骗他们说吃肉有害健康。《至暗时刻》中,丘吉尔上大号时得知要给掌玺大臣(the Lord Privy Seal)回话,便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令人回复“我被封印在了厕所里”(sealed in the privy)。通过这些桥段观众是能感受到,噢,这些“大人物”其实跟我们差不多。

    不过这些在《革命者》中都是不存在的。我们看到的不是故事,只是对书本上的李大钊的一个情景再现。

    三、用够了蒙太奇,没讲清楚主义

    其实蒙太奇和主义本身没什么联系,把它俩放在一起说只是因为我觉得很讽刺:这部电影能运用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摄影、剪辑手法,却没有讲清楚李大钊到底是秉持一个什么主义。

    先说蒙太奇吧。由于本片要不停地闪回,蒙太奇是必不可少的。但本片的蒙太奇含量多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地步。不光是围绕李大钊运用了大量蒙太奇闪回,围绕蒋介石、孙中山也用了很多。比如镜头给到蒋介石时,剪了一堆“四一二”的镜头接进去。这个尚且可以理解,毕竟“四一二”跟李大钊入狱也有点关系。但有的时候,蒙太奇的运用是没有逻辑的。在镜头给到孙中山时,有必要把宋教仁遇刺的镜头也剪进去吗?将这两件事剪在一起的逻辑是什么?是1913年宋教仁遇刺,导致了1922年李大钊拜访孙中山吗?

    再说说主义。李大钊是一个政治理论家,讲清楚他所秉持的主义是很有必要的。我印象中,电影里唯一一处提及李大钊政治思想的情节,是他阐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民生是目的,民族是手段,民权是方法。”

    这段表述有点奇怪,它的意思似乎是:民生是目的,是最重要的,而民族、民权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方法。但问题是手段和方法在这里难道不是同义词吗?政治宣言一般删繁就简,同一个意思何必要拆成两个不同的词来说呢?

    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段表述来源于李大钊1924年5月一篇比较冷门的文章:《人种问题》。原文说的是:“民生主义其目的;民族主义是达到这目的的手段,是三民主义的主干;至于民权主义,乃运用民生主义的方法。”

    所以李大钊的意思,第一,民权并不是“达成”民生的方法,而是“运用”民生的方法。第二,民生虽然是三民主义的目的,但民族才是当前三民主义最主要的问题,这一点从这篇文章被命名为《人种问题》也能看出来。比起三民主义改善民生的作用,李大钊更关注三民主义在中国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斗争中的作用。后来他在1926年1月《在列宁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中干脆称:“中山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那么,电影中把李大钊的原话这么一“稍加概括”,把这两层意思都概括没了。这并非我吹毛求疵,只是政治表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咬文嚼字、慎之又慎。否则,既是对提出者的不负责,也是对听众观众的不负责。

    此外,李大钊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一生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奇怪的是,电影却并不去展示这些思想,反而去“深入挖掘”他的另一个影响没那么大的思想(还没挖明白)。这就像是介绍一位经济学家,不去介绍他的经济学论文,而去介绍他的散文随笔一样。这是什么道理呢?难道是,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被人说得太多了,所以必须挖点冷门的出来吗?

    结语

    1919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称:“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

    同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温和地反驳说:“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我觉得李大钊对胡适的反驳也适用于这些“主旋律”电影。花里胡哨的技巧是挺有必要的,但是搞清楚你到底在讲什么东西也很有必要。要知道,一段历史、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必然带来电影的伟大;观众可能会为这段历史、这个人而触动,并不必然为电影而触动。

    还是说,你们只是打算趁着七一捞一笔?

    【详细】
    136713617
  • 晚秋
    2017/11/7 9:23:28
    胡歌其实还是那个胡歌
    这部剧,被吹了多久?两年。观众等了这部剧多久?两年。
        以为两年等来的是一部与人民名义能够相媲美的大剧。以为这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剧王之作,看看一些大V大佬的评价。
    这部剧,被吹了多久?两年。观众等了这部剧多久?两年。
        以为两年等来的是一部与人民名义能够相媲美的大剧。以为这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剧王之作,看看一些大V大佬的评价。
    8908274
  • 雪落下的声音
    2018/5/27 15:50:49
    华仔一如既往棒

    很棒的一部电影。首先是杜琪峰导演 本来看了毒战后印象就很深 然后是韦家辉编剧 再是华仔郑秀文 还有银河映像。这阵容如此有实力。然后看内容。跌宕起伏 特别是华仔饰演的 人物饱满。而且破案很有特色。眼睛盲了 但一回归犯罪现场他的眼睛比谁都亮。这就是他说的 人盲 心却不盲吧。比天机好看多了!看来不是演员问题!而是导演的问题!杜琪峰果然不让失望!影片很有悬念!更是笑中带点感动!推荐喜欢华仔的去看!不

    很棒的一部电影。首先是杜琪峰导演 本来看了毒战后印象就很深 然后是韦家辉编剧 再是华仔郑秀文 还有银河映像。这阵容如此有实力。然后看内容。跌宕起伏 特别是华仔饰演的 人物饱满。而且破案很有特色。眼睛盲了 但一回归犯罪现场他的眼睛比谁都亮。这就是他说的 人盲 心却不盲吧。比天机好看多了!看来不是演员问题!而是导演的问题!杜琪峰果然不让失望!影片很有悬念!更是笑中带点感动!推荐喜欢华仔的去看!不会让你们失望,虽说我们要支持国产,但我们还是要理性的支持。盲探,必须双手双脚都支持。郑秀文 典型的粗线条。华仔 一如既往的帅气。突然想起多年前的瘦身男女。一样的震撼人心。哈哈还想去看一遍

    【详细】
    9396297
  • 巫师布莱克
    2023/1/8 18:03:48
    A New Old Play中的新与旧
    一个小丑的严肃产生了这篇严肃的短评。 对于粉墨登场的“旧”历史,形式之间是平等的,因为几乎很难从形式之中得到除了美学之外的更多的内容。就像椒麻堂会,这部电影并没有任何新的地方,它就像是用新瓶装旧酒,这种相悖,新颖和保守,也形成了这部片子的感受。作者从当代观念...  (展开)
    一个小丑的严肃产生了这篇严肃的短评。 对于粉墨登场的“旧”历史,形式之间是平等的,因为几乎很难从形式之中得到除了美学之外的更多的内容。就像椒麻堂会,这部电影并没有任何新的地方,它就像是用新瓶装旧酒,这种相悖,新颖和保守,也形成了这部片子的感受。作者从当代观念...  (展开)
    【详细】
    14875215
  • wiskyoung
    2022/6/16 20:25:53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好悲伤的一部片子,在晚上看甚至一度因为过于致郁而终止。

    这部电影的内涵十分丰富,观众被带着经历一场关于死亡与悲痛的体验,同时还叠加着关于文化历史背景的探讨。一个被西方家庭收养的中国女孩,如何能与她的根保持联系?同为移民的导演郭共达通过这个故事展开自己的思考。这个家庭中白人父亲黑人母亲的组成冲淡了建

    好悲伤的一部片子,在晚上看甚至一度因为过于致郁而终止。

    这部电影的内涵十分丰富,观众被带着经历一场关于死亡与悲痛的体验,同时还叠加着关于文化历史背景的探讨。一个被西方家庭收养的中国女孩,如何能与她的根保持联系?同为移民的导演郭共达通过这个故事展开自己的思考。这个家庭中白人父亲黑人母亲的组成冲淡了建立在人种上的或者殖民文化上的矛盾对这部电影的潜在影响,避免观众被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分散注意力,而去引导人们追寻更深层次的东西。电影中还包括了对死亡的解读,“I’m fine if there is nothing at the end.”杨说道,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不过是导演的一种自我宽慰。

    这部电影真实的分数应该在7.5左右,成本的有限实在是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看起来不够精良,配乐有些喧宾夺主,但是出于我因为导演前作《在哥伦布》而对其的热爱,和在一些哲思上的共鸣,决定给一个8分。

    【详细】
    14459467
  • 三盅
    2022/5/26 1:20:49
    大小仲马式的父子情以及安乐死念头与“不要温顺地走入安息的良夜”之间的纠缠

    个人比较喜欢。

    该片的配音是减分的,它之所以能被引进并享受了配音的待遇,完全归功于该片的家庭价值观绕开了现有censorship规则中的forbidden元素,那些西式的近乎自私的薄情与功利,能被完美地归咎于主人公的职业——文学创作。

    这比较符合东方趣味,加

    个人比较喜欢。

    该片的配音是减分的,它之所以能被引进并享受了配音的待遇,完全归功于该片的家庭价值观绕开了现有censorship规则中的forbidden元素,那些西式的近乎自私的薄情与功利,能被完美地归咎于主人公的职业——文学创作。

    这比较符合东方趣味,加上它带有些许轻喜剧成分,整体给人以积极与温暖。

    可惜它仍是心灵鸡汤,人物成长仅限于安乐死念头与“不要温顺地走入安息的良夜”之间的那点纠缠,最终也没能纠缠出多少诗意。

    我觉得该片最大的看点反倒游离于主人公的内部纠缠,转移至大小仲马式的两代作家的父子情。

    【详细】
    14418370
  • 游侠一笑
    2018/7/17 18:47:05
    从那年的丽江看到那年的故乡那年的城市,还有今天的中国

    彩云之南是那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吗?

    医者,这样的乡村(小镇小城)医生曾经有很多,童年时乡下有两位赤脚医生,看病也是不求回报的,真正是“有救无类”、“一视同仁”。不过如今其中一位的儿子读医回去开诊所后,就是经济挂帅了,那份纯粹已经不在。

    即使是“与世无争”的天堂丽江,依然有着罪案,砍人的青少年在当时也是中国各地的一个写照,经济发展,人心思变,生乱。就像古龙说的,妓女是

    彩云之南是那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吗?

    医者,这样的乡村(小镇小城)医生曾经有很多,童年时乡下有两位赤脚医生,看病也是不求回报的,真正是“有救无类”、“一视同仁”。不过如今其中一位的儿子读医回去开诊所后,就是经济挂帅了,那份纯粹已经不在。

    即使是“与世无争”的天堂丽江,依然有着罪案,砍人的青少年在当时也是中国各地的一个写照,经济发展,人心思变,生乱。就像古龙说的,妓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而犯罪也是与人相存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有欲望就会有犯罪。

    瓦、缸厂那个,让我梦回童年,80年代盖房子,乡下流行自己浇泥砖,还有烧制红砖和瓦片,因为村里有的田地有适合的泥土,红泥尤其多,还有白色的瓷土(曾经村里开过工厂制碗)。后来不再盖泥房,而且开始盖二三层的楼房,瓦片也开始消失,而大量的红砖黑砖这时候已经有专门的砖厂提供。

    公安的戏有点多了。公安愿意提供拍摄,大概是可以表现他们的尽职尽责,破案效率高。可是外国人看到的是另一面:中国的犯罪率相当高,中国很乱。今天应该不会容许外国人拍中国警察了。

    小桥流水古老房子人家,有点江南的感觉。丽江古城是真的很原生态,这样的地方在今天的中国屈指可数。

    字正腔圆、严肃刻板的播音员让人乱入如今的北韩新闻女主播。

    茶座里点歌献唱的漂亮女歌手,那些年还正流行。那时候,餐馆、大排档还流行“乞讨歌手”,点一首歌三五块钱,其实和今天偶然还能见到的隧道、街头流浪歌手差不多,歌未必唱得好,就是要个钱,就点“强行乞讨”的味道,96年在珠海的餐馆曾经见过。

    公园湖上划船,好久没划了。

    他们烤掉的是那只鸟吗?

    溪水边洗衣服。童年乡下的小河(实际是引水渠),也有好些妇女是这样洗衣服的,后来污染厉害,就只能用井水洗衣服了。

    那个母亲还是很乐观的,给孩子推拿时满满都是爱。给人看到了希望。

    【详细】
    9524844
  • 格兰菲迪
    2017/5/29 16:12:32
    这部剧播出时收视曾超过《新闻联播》,你还记得?

    2005年初,央视一套在黄金档播出了一部古装悬疑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该剧经由央视首播后不仅取得了极高的口碑,而且收视率也曾一度超过央视王牌节目《新闻联播》,而最终该剧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央视2005上半年的收视冠军。

    2005年初,央视一套在黄金档播出了一部古装悬疑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该剧经由央视首播后不仅取得了极高的口碑,而且收视率也曾一度超过央视王牌节目《新闻联播》,而最终该剧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央视2005上半年的收视冠军。

    8569278
  • emerson
    2009/2/22 22:27:16
    还可以
    那时候没看过很多喜剧片
    但这部确实让我难以忘怀
    和GF第一次去电影院,选来选去选择了这个片子。
    后来再次回首这部电影,觉得郭冬临是个卖点,呵呵
    搞笑片,很水的搞笑,监定完毕。
    那时候没看过很多喜剧片
    但这部确实让我难以忘怀
    和GF第一次去电影院,选来选去选择了这个片子。
    后来再次回首这部电影,觉得郭冬临是个卖点,呵呵
    搞笑片,很水的搞笑,监定完毕。
    【详细】
    1714100
  • 九苍
    2022/1/12 21:42:54
    《永恒族》:PPT电影的巅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赵婷并不是第一个从艺术电影圈以独立电影人身份出道,但随后华丽转身成为好莱坞大片导演的电影人。《谍影重重》系列的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和《沙丘》的加拿大导演丹尼·维伦纽瓦,以及我们熟知的墨西哥导演三杰,都是在她之前的成功范例。 好莱坞像一座带着磁吸功能的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赵婷并不是第一个从艺术电影圈以独立电影人身份出道,但随后华丽转身成为好莱坞大片导演的电影人。《谍影重重》系列的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和《沙丘》的加拿大导演丹尼·维伦纽瓦,以及我们熟知的墨西哥导演三杰,都是在她之前的成功范例。 好莱坞像一座带着磁吸功能的巨...  (展开)
    【详细】
    1413725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