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宣言影评

14771899
  • 刘大壮
    2017/11/13 20:18:19
    「技术一把」视听分析:深柜的不止男主一个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男主团队看起来最小的那个小朋友,也应该是深柜的boy。这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小朋友出场率非常高,且有几处特写。电影拍摄中,一朵云的漂浮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这说明小白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狐朋狗友。几处视听语言应该能够验证,小小技术分析一把。欢迎指正或者增加证据 1.小白作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男主团队看起来最小的那个小朋友,也应该是深柜的boy。这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小朋友出场率非常高,且有几处特写。电影拍摄中,一朵云的漂浮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这说明小白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狐朋狗友。几处视听语言应该能够验证,小小技术分析一把。欢迎指正或者增加证据 1.小白作为...  (展开)
    【详细】
    8921255
  • 自律
    2016/8/6 0:02:38
    绿茶和备胎啊,你们慢慢飞!我能打负分吗?
    我看的烂片也不少,但让我感到sick的这一部排在top10,《致青春》比起这片好了不是10条街,一句话,死也不要去看!

    我,作为一个比粉丝还粉丝,看过炮王三部片和综艺,参加过炮王见面会,熟练运用炮王表情包,为炮王写过几千字的人,以为会黑到深处自然粉,以为我已经习惯他套路了,毕竟我昨天看完《盗墓笔记》出乎意料的喜欢,就想maybe这次我也会喜欢,没想到啊,图样图森破!吴先生的片和演技,
    我看的烂片也不少,但让我感到sick的这一部排在top10,《致青春》比起这片好了不是10条街,一句话,死也不要去看!

    我,作为一个比粉丝还粉丝,看过炮王三部片和综艺,参加过炮王见面会,熟练运用炮王表情包,为炮王写过几千字的人,以为会黑到深处自然粉,以为我已经习惯他套路了,毕竟我昨天看完《盗墓笔记》出乎意料的喜欢,就想maybe这次我也会喜欢,没想到啊,图样图森破!吴先生的片和演技,只有更烂,没有最烂。

    众所周知,这片估计片方心虚吧,免费票子一撒一大把,我一个人就有四张票,想着身边群众叮嘱我写影评的光荣任务,抱着说不定玛丽苏我喜欢的心态去了电影院。

    《致青春》的天仙是作,整片无病呻吟扯淡;而这片女主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绿茶NC,全片三观感人,我第一次看到女主被强奸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笑。

    一个女的,20好几有男友了,成天跟邻家“小弟弟”睡在一张床上,当然小弟弟也不出意外的把爪子放在了胸部之下。

    “小木木,来看姐姐了”,您念这台词故作天真无邪拍PK脸的时候不觉得尴尬?

    和小弟弟深夜玩耍,然后果断被压床上,在不停止聊骚的前提下拒绝PK,但把PK项链戴在脖子上,韩庚也是能忍啊。世间所有的green tea都长着纯真面孔聊骚后说”我把你当弟弟啊“,你们可否换个套路?

    重点说说强奸始末。我真不知道女主职位是啥,就跑腿拿个文件都得不得了的争。然后是20年前的台湾小言都懒得用的模式,被霸道总裁看上了。你告诉我哪家正规公司第一面就性骚扰?然而我们纯洁善良的女主明知对方性骚扰和纠缠,不仅不换公司或者至少保护好自己,反而跟总裁上车。夏木这里说的很好”你不想还坐他的车啊“,女主说”是哦“。。。。。

    然后女主party上一个人跑出去,必然被总裁围追,湿身泳池play,总裁说了我10岁的侄女都觉得老套的话”你逃不掉的“。。。。在追赶途中夏木不知从哪窜出来帮女主挡车祸,尼玛这时候就该报警好吗!车祸啊!结果俩人没事儿一样回家了。。。。

    女主就这样明知性骚扰还一直不离开公司,和总裁保持各种”巧遇“,终于喜闻乐见的时刻来了。话说总裁您有多low多饥渴才会纠缠一个女的那么久还下药?京城那位李公子就算下药也不可能纠缠一个女的辣么久吧?而且你们打炮可否在床上?浴缸play你是学《超人VS蝙蝠侠》?

    高潮来了,女主被强奸后第一反应不是报警,也不是打电话给家人,而是自己走路(不知得多少公里)回家毛都不说砸东西。伟大的夏木备胎当然不愿意了,展现man(无脑)的机会来啦!

    广电总局您可否管管,为啥这年头未成年都轻松搞到枪随便打人?这么吊?NB的不是夏木开枪打总裁,是一心想报仇弄死总裁却压根没打死,就顾着和女主墨迹扯淡了。您可否多开几枪?不过嘛,打死剧情还怎么进行呢?开枪墨迹辣么久后俩人大摇大摆的走出公司了。。。。夏木溜了,俩人四散而去。

    总裁666啊,一次中标,女主怀孕了。女主脑回路就是不一般吧,不是打胎,不是报警强奸,是找男主爹以生孩子为名要求不追究夏木。我不懂法,但天朝啥时候杀人这种事受害人不追究就能算了?男主爹也不走寻常路,说“好,你马上嫁给我儿子”。。。强奸到最后摇身一变进豪门当贵妇了。。。世界真是真善美。。。

    夏木觉得不行啊,老子备胎忍了这么久你小子强奸还能娶女神?果断又窜出来劫走女主。实现打胎愿望后自首了。。。

    绕了一圈,女主终于想起来要告强奸了。。。看到这里我真是吐血,不,是夏木该吐血,老子搞了这么多事情你早干嘛来着?

    没啥存在感还被不停戴绿帽的男友韩庚也回来了,尽管我不懂他是军人和不报仇有啥关系?导演,您不高举伟光正大旗给我们树立价值观我们可以理解的,别累着您。表示就算绿帽再多,我也爱你。。。感人啊。。。然而女主不鸟,坐上小火车,一路驶向未知的星辰大海。世界辣么大,我想去走走。

    吴亦凡演技比《致青春》还烂,不是我说,您知道什么叫高冷吗?您能看下隔壁的井柏然吗?高冷不是面瘫死鱼眼(话说我发现他翻白眼时眼白好多啊),是该笑时笑,您是备胎,能别表现女主欠你八百万一样吗?您这样成天哭丧脸怎么上位?而且PK刘海哪辈子能剪一剪?厚的要命。我对他完全绝望了。

    女主长得还行,就是故作纯真的发嗲和惊恐,唯一演技爆发的是刺总裁是私生子时,那种坏女人的眼神和得意真是蛮不错。

    韩庚的台词功底比PK还烂(当然也可能PK台词少),念台词时尴尬的要死,还有口音。

    包贝尔连提都不想提。

    小说估计13流,剧本估计130流,早八百年追火车的烂梗还当成宝呢。

    唯一亮点是配乐,《巴别塔》的配乐啊,但也瞎了。

    郑重说一句,国产保护月,想看爱情偶像剧的,请去看《盗墓笔记》。鹿晗作为女主,能傻白甜能主动追人能勇敢驾着七彩齿轮救心上人;井柏然作为男主外表高冷实则暖男,文能笑说情话,武能保护所有人,男友力爆棚。全程1V1,不小三,不车祸,不堕胎,不事儿逼。

    这,才叫偶像剧!

    吴邪说: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被困在蛇母墓,我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齿轮来救他。

    雅望说:我除了哭,还会做什么啊?
    【详细】
    80262223
  • 它它
    2019/1/10 11:07:24
    2019第一剧:被击垮的情绪也很珍贵啊~个屁咧!

    2019年第一剧逃离丹尼莫拉一次沉寂和短暂的苏醒

    2019年第一剧逃离丹尼莫拉一次沉寂和短暂的苏醒

    【详细】
    988557
  • qingpeng
    2017/4/27 14:15:41
    指甲刀确实可以吃
    我小时候吃过指甲刀,还吃过钢笔盖,那种传统指甲刀味道还可以,目前我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我大部分时候还是吃饭的,偶尔吃吃铁,当然还是要喝水的。电影这种只吃铁不吃饭的,不知道真的假的,估计也应该吃饭。总之,指甲刀确实可以吃。

    我小时候吃过指甲刀,还吃过钢笔盖,那种传统指甲刀味道还可以,目前我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我大部分时候还是吃饭的,偶尔吃吃铁,当然还是要喝水的。电影这种只吃铁不吃饭的,
    我小时候吃过指甲刀,还吃过钢笔盖,那种传统指甲刀味道还可以,目前我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我大部分时候还是吃饭的,偶尔吃吃铁,当然还是要喝水的。电影这种只吃铁不吃饭的,不知道真的假的,估计也应该吃饭。总之,指甲刀确实可以吃。

    我小时候吃过指甲刀,还吃过钢笔盖,那种传统指甲刀味道还可以,目前我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我大部分时候还是吃饭的,偶尔吃吃铁,当然还是要喝水的。电影这种只吃铁不吃饭的,不知道真的假的,估计也应该吃饭。总之,指甲刀确实可以吃。
    【详细】
    8503228
  • 樱桃子
    2022/2/4 18:52:46
    把哥哥退货可以吗
    开头倒是挺有意思的,典型的泰式喜剧,但是播了很久,你感觉还没进入正题,就快要结束了……情节拖沓、人物设置没有特点,人物扁平不理体,整个故事给人感觉就是三个大问号。 就这?what?这也行? 结尾哥哥去了日本。还是抱着“这什么玩意儿”的心情感动了一下下。 挺喜欢yaya...  (展开)
    开头倒是挺有意思的,典型的泰式喜剧,但是播了很久,你感觉还没进入正题,就快要结束了……情节拖沓、人物设置没有特点,人物扁平不理体,整个故事给人感觉就是三个大问号。 就这?what?这也行? 结尾哥哥去了日本。还是抱着“这什么玩意儿”的心情感动了一下下。 挺喜欢yaya...  (展开)
    【详细】
    14191220
  • 多肉就是我吖
    2020/7/7 15:42:40
    可能还有下一部:主角是双胞胎
    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小男孩冷漠的看完杀鸡全程。 开篇几分钟的是个小故事:原生家庭只有暴力,然后小男孩长大,反抗弑父。 哈哈哈哈,男主是法医,女主是男主的嫂子,男主的哥哥喜欢做饭,有杀鸡的镜头,还以为是BOSS呢。 后来看着看着有个男孩有精神问题,以为是凶手,然后居然有...  (展开)
    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小男孩冷漠的看完杀鸡全程。 开篇几分钟的是个小故事:原生家庭只有暴力,然后小男孩长大,反抗弑父。 哈哈哈哈,男主是法医,女主是男主的嫂子,男主的哥哥喜欢做饭,有杀鸡的镜头,还以为是BOSS呢。 后来看着看着有个男孩有精神问题,以为是凶手,然后居然有...  (展开)
    【详细】
    12711218
  • 晏宁于世
    2021/2/14 14:08:58
    上官秋月立住了,这部剧也就立住了。

    13222187
  • t橙漫猫
    2021/5/22 13:01:25
    (6.14更新)好看!图书编辑看本剧的一点感受(出版行业的细节??)

    2021.6.7终于看完了《月光变奏曲》,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想写,但看完结局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还是决定先写下这一小段作为我今年完整追完的第一部剧的新鲜感受。诚然,本剧不能完美展现编辑的工作生活,我身边的同事也有人看了剧后吐槽,但大家还是给予了这部剧很大的包容和善意。因为这是编辑初礼的故事,不是编辑部的故事。就我个人而言,我获得了很好的观剧体验,看完结局仍

    2021.6.7终于看完了《月光变奏曲》,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想写,但看完结局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还是决定先写下这一小段作为我今年完整追完的第一部剧的新鲜感受。诚然,本剧不能完美展现编辑的工作生活,我身边的同事也有人看了剧后吐槽,但大家还是给予了这部剧很大的包容和善意。因为这是编辑初礼的故事,不是编辑部的故事。就我个人而言,我获得了很好的观剧体验,看完结局仍然保留最初的打分,鼓励这部用心的剧。看到有些评论说,“看了剧对编辑和出版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家属在跟我观剧的过程中也会问我:“你们真的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吗?”“怪不得你们也会XXXX,是这个原因吗?”我们的工作并不像一些人想象中那么理想美好,但也不像一些人所说那么颓丧不堪。这就是一群普通人从事的一个普通职业,有人像初礼那样热情阳光,也有人像老苗那样油滑钻营。编辑本身与作者和文字打交道比较多,工作环境相对单纯,生活也并没有多少波澜起伏,有的编辑兢兢业业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喊出几声“重版出来”。就像这部剧一样,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勾心斗角的故事。看这部剧就像做一部书稿,画风稳定、流程清晰,却也在这看似平凡的日常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小小的欣喜、挫折和力量。感谢《月光变奏曲》在这个初夏为我带来的童话般的美好体验,也谢谢一起追剧的小伙伴们耐心友好的交流,这个帖子还有些内容没写完,后续随缘慢慢写。??

    —————以下为正文

    以为看个小甜剧结果居然是个本行业爽剧,双倍快乐!

    背景:自己做了六七年图书编辑,不过不是文学类图书,所以里面有一些细节跟我的实际工作并不一致,如有错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正。虽然国产职业剧几乎都只是恋爱剧的马甲,但关于出版行业的剧现在市场上感觉还比较少,我看过的也就一个很多年前的国产经典《编辑部的故事》,一个日剧《重版出来》,还有讲校对的《校对女孩河野悦子》,所以能够出一部跟本行业有关的剧,我还是挺期待的。没有看过原著,因为看到大家对出版行业有所讨论,所以来写下我看到目前第十四集的感受,之后可能会有修改。

    PS:做书公众号里有一篇文章,编辑林潍克老师讲述了自己在《月光变奏曲》剧组工作的故事,推荐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哦~

    很遗憾的是,剧里看似反派的新盾、老梁老苗的理念,正是目前很多传统出版社在努力转型的方向。我认为,正是编剧了解出版行业的日薄西山,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理想化,才使这剧看起来能这么“童话”。这种童话不是臆想这个行业的生态,而是通过编辑与作者真诚沟通建立的信赖和信念感,去“打败”资本化市场化的运营思路,建立起许多编辑心中的理想国。

    出版社实习生转正一年3800,我刚入职的时候第一个月也就拿了这么多钱,合租三居室,每个月房租就要1500。入职要求专业对口,至少硕士研究生,否则简历就刷掉了。不清楚是否文学编辑要求更宽松一些,但像初礼那样靠解决个问题就直接入职的,早几年有,现在除非像小鸟那样自带资源的,基本不太可能。

    剧里他们编辑二部我没有太看明白,似乎一共只有七个人?这是一个小编辑部的常见规模,但一般的老牌出版社,这样的小编辑部的数量是非常多的,或者只是大编辑部下的编辑小组的规模。美编的情况分很多,大社通常有自己专门的美编部门,也有社外各种公司找来的美编。

    我们国家的书号资源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发放的,只有有书号的出版物才是正式出版物,所有的出版社都有主管单位,挂靠在各种部委、机关、高校等下面。以前的出版社就是事业单位,在近些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公司化改造,也就是说不再提供编制,而是作为国有企业来运行。那么一些民营出版公司算什么呢?其实书号资源依旧掌握在出版社手中,民营公司通过打造品牌与各个出版社合作,实际的书号审查还是需要通过出版社进行。民营公司市场灵敏度高、资源转化能力强,以前传统出版社与他们合作,利润大都属于民营公司,近年来许多出版社谋求转型,尤其公司制改造之后,出版社获得了更多的在经营方面的自由空间,本剧的观念冲突即源于此。后面再讨论。

    出版一本书需要走三审三校,在本剧中,初礼做一审,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副编审)的编辑做二审(于姚),三审是由有高级职称且有相关职务的编辑做的(如社长、总编),剧里是夏老师。我刚做的编辑的时候,自己精心看的稿子很有信心地交上去,我们的三审也是在编辑群里像夏老师这样给我们指出来,公开处刑??看到这一段太真实了哈哈哈哈,尤其是对新人编辑,我们看得好或者不好领导常跟我们谈话。

    责任编辑都是要考资格证的,硕士工作一年,本科工作四年(感谢评论指正)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资格考试,考过才有资格证,作为责任编辑。没有责编证的人无法单独署名。所以初礼和小鸟做书,于姚说自己带初礼,老苗带小鸟,并不只是说单纯指导,是署名也是要带的。编辑这个行业,其实还是像师傅带徒弟这种作坊式的手艺活,新人编辑刚进社都是有指导老师的,就是“师傅”。所以顾白芷对刘老师有很深的感情,是非常正常的。

    下面说说本剧里的新盾和元月社的矛盾。这其实就是现在出版行业转型的典型情况了。很多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现在编辑署名常常出现既有“策划编辑”又有“责任编辑”的情况。在一些商业转型较好的大社,已经出现了两者完全分家的情况,即策划编辑负责找选题,文字编辑只负责文字工作。传统的编辑模式是编辑从选题策划、联系作者、编辑加工、制作封面、发行宣传一条龙工作。所以我们业内称一些好编辑为“全才”,因为既需要有对选题内容很毒辣的眼光,能够发现好书好作者,又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还要有宣传营销的才能。虽然有发行部门,但没有人比编辑更了解自己的书,只有编辑最知道自己的书好在哪里,卖点在哪里。这也就是为什么初礼改了二十几版宣传文案,熬了几个大夜。因为只有她才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其实有经验的编辑很多在做书的时候已经有基础文案了,宣传文案出得很快。说回前面说策划与文字“分家”的情况。目前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策划编辑几乎不参与文字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挖掘选题、签作者,再细化一点,还有专门的营销编辑。这就将之前的“全才”所须具备的技能剥离分给不同的人,使一个完整的出版流程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一道道工序。这就是新盾所采取的方针,顾白芷明显就是担任策划编辑的角色,她把自己看好的作品签回来,实际编辑工作会分给自己手下的人。不得不说,这种分工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为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有的人擅长社交,但是细心和耐心不足;有的人文字功底强,但缺乏创造力或者不会做生意。“全才”毕竟是少数,这种分工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身不足,提升单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老梁和老苗明显也是持这种思路的人,认为出版是生意,生意人讲究的是效率、投入产出比,出版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所以,顾白芷的行事作风总是少了那么一点人情味,因为作者在他们眼中不是可以进行感情交流的“人”,而是“原材料”。有些编辑的行为似乎也是交流感情:老苗经常陪作者打高尔夫、泡温泉按摩。职场真实,各行各业大概都是如此。优质作者是稀缺资源,为了能获得作者的好感,陪喝陪玩不要太常见,??色交易也不是没有。当然也有很多编辑在与作者的相处中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但带有工作目的的交往,很难说几分真心几分利益。你以为给牛放音乐按摩是因为喜欢牛让牛快乐吗?不过是为了让奶更好喝卖更高的价钱罢了。所以老苗才是现实,初礼是童话。新盾是现实,元月的困境更是现实。

    新人编辑刚工作可以给大牌作者当编辑吗?当然可以。可以联系大牌作者吗?完全可以。但是会让新人独立负责一个还在争取中的大牌作者吗?想什么呢?走路还没学会就让跑,师傅心得多大呢…一般来说,师傅联系得差不多了的作者,让新编辑跑跑腿签签合同是有可能的,大概率是像老苗带小鸟一样亲自出马,带着徒弟去见作者,一方面后期具体编辑工作很可能要让徒弟帮着做,先让双方认识一下,另一方面就是教学。那为什么会让初礼一个实习编辑去联系昼川呢?老苗内心os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江与诚有戏,那就带着自己的徒弟上;昼川那边大概率已经没戏了,完全没指望过初礼能签下合同。此处就是给初礼穿小鞋想挤走她。

    新人编辑能见到许多厉害的作者吗?当然,太能了,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尤其是专业领域出版,资源是很集中的。如果很难能见到厉害的作者,那就是平台不够好,要么是出版社不够强,要么是师傅比较弱。这一点倒是与元月社老牌强社的定位相符: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积累下来的作者资源还是有的,老苗想从初礼这抢昼川,给了初礼另一个作者的稿子,听他们的语气,这个作者也算是小有名气。这里补充一点,如果是按照传统模式,“全才”师傅培养的也是“全才”徒弟;而分工更明确的出版社,文字编辑进去是做文字工作的,那么其工作内容注定他们接触不到太多策划和营销环节,见到作者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可以理解为“来料加工”。说白了,很多人觉得编辑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职业,其实是也不是。通过认真努力或许可以把文字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但是选题策划是需要些才华和能力的。小鸟是一种(资源就是能力),初礼是另一种(有阅读品味、有热爱)。不要小看热爱,有热爱就有热情,为什么很多编辑觉得编辑工作很没意思?因为其选择编辑工作本身就是无奈之举,自己平时都未必会看书。比如小鸟,从目前的剧情来看,她似乎没有真正感兴趣的选题领域,很多业内有名的书她没看过,甚至连书名和作者都对不上号。这不是爱不爱的问题了,这是策划编辑的大忌。想象你去找一个老师当你的论文指导老师,你连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都不知道,写过的论文也没读过,不但有可能被老师拒绝,甚至有可能招来对方反感。但是小鸟有资源,在绝大部分行业,这种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小鸟深得老苗看重,除了??和会来事儿,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要说编辑门槛低,也是如此。策划编辑要求高,文字和营销要低一些。那么先入行,再转型。很多人在做了一段时间文字编辑后,开始谋求向策划编辑转型。毕竟策划才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野心的打工人谁不想要资源和荣誉呢?这些都是能转化成??的呀。但这一亩三分地,你来就要分走别人的资源。一般来说,同社大家会避开同事的资源,一来低头不见抬头见抢起来不好看,二来有时候也很难抢走(毕竟同一个社,发行能力、保底印数、稿费标准大差不差)在这一点上,传统社相对会好一点,而商业化水平高的社内部竞争可能就比较激烈,团队间竞争、同一个团队内部各种严防死守。据我所知一些厉害的策划编辑对团队的把控是很严格的,文字编辑不允许与作者有私下交流,对图书的发言权很低,没有稿件选择权,让看什么看什么。所以小鸟的听话让老苗很是满意,我曾遇到新编辑绕过老编辑联系作者让老编辑大为光火,也亲眼所见老编辑因新编辑对图书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将其骂哭的。有些老编辑并不乐见新编辑像初礼那样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的是执行他们意志的工具人,越听话越好。而格局小气量小的老编辑像老苗那样讲酸话还是轻的,甩锅、给人穿小鞋的我也见过…这一点我太喜欢初礼了,内心强大,有原则有主见,鼓掌??

    (刚看11集开头,去印厂的反应太真实了哈哈哈哈我自己做的很喜欢的书我去印厂看到在印的时候也好激动啊~呜呜呜好甜我看得太开心好怕我写的时候一脸姨母笑越写越偏离主题??)

    (5.25更新)前文已经写过,出版行业大背景就是这样,出版社目前商业转型的典型思路就是打造出版集团,进行ip开发。如今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纸张和人工费用都在不断涨价,印刷厂作为有污染的企业还经常受到限制,纸媒的利润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许多出版社更大的利润点在于版权的开发。一本书除了做成纸质书,还可以做成电子书,专业类图书可以做成培训课、数据库资料,小说可以进行影视化和游戏化等。剧中新盾和其他一些出版社有自己的app,这种兼具阅读器、社交功能的软件能帮助他们整合自己的资源,也迎合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国内目前已有出版社在做。注意翻一下能发现很多图书都喜欢在封底附上公众号和app下载二维码。这些版权开发关系着一系列知识产权,因此为了方便和潜在的利润,出版社喜欢签订“独家合同”。就是将一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独家出版权、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改编权等全部签下来,版权期内关于这本书所有版权开发都要通过出版社而非作者。所以顾白芷每次出手都是要签下一本书的一大堆版权,而不只是出版权。这对作者来说未必是好事,试想如果jk罗琳在没有名气时就卖掉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所有改编权,她的收益一定会受到影响。好在国内版权一般签5-10年,短的甚至有两年一签的,版权到期作者拿到别的出版社重出是常有的事,因此第一集初礼帮助元月社保住了一位重要作者的作品(其实也就能多卖一年),也算是个缓兵之计。这里再补充一点,出版合同一般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由于实践中常存在作者拖稿以及书号发放收紧等不可抗力,所以合同中通常会有单独的条款约定合同的有效期(如:因XX原因造成延迟出版的,本合同有效期顺延XX个月)就是责任编辑也很难一下子记得每本书的合同期限,遇到问题也是需要找合同出来看的。因此初礼解围的理由确有其现实合理性。不过简历不符合确实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所以尽管初礼一开始一腔热情还是被于姚拒绝了??(也难为她能直接找对地方去面试,幸好是元月社,新盾的大楼她可能都进不去)

    (5.27更新)今天想以《洛河神书》一书的出版流程为线索写一点剧情中出现的出版行业细节。月光是偶像剧不是职业剧,并不会对出版流程进行专门刻画,而是将其穿插在剧情中,所以观众可能看着几集很快过去了,其实剧中已经过了好几个月。

    先说签合同,元月给的条件正如老苗所说,着实很高了,昼川说保底印数4万是打发叫花子…他是真的很自信?? 编辑在确定印数的时候,发行部门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结合作者名气、选题内容、市场热点等一系列因素来做预判。由于版税是按照定价*版税率*数量(印数或实际销售数)来结算,而保底印数则是在合同中约定最低的印数,即如果印刷1万册实际只卖出5000册,按印数结算的话出版社仍要向作者支付1万册版税;如果1万册售罄后加印,加印的部分也要向作者支付版税。江与诚在与初礼签合同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一点。对自己的书很有信心的作者都认为自己的书可以加印,对他们的收入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影响。而对出版社来说,保底印数越少意味着风险越小。因为每一类图书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大数据时代可以对图书销售量进行测算,越有能力的发行部门测算越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图书销量比预期要高,那么加印即可,出版社与作者双赢。所以剧里说新人作家3000册,确实是非常正常的数字,而给到4万首印,可以说已经是社重点项目了。《洛河神书》上市不久就有35万册的销量,是非常非常耀眼的成绩,昼川则如初礼所说,算一线畅销书作家了。

    书稿交稿后,进入三审三校的第一个环节——一审。这里初礼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说服作者删掉十万字。这个真的太有感触了。作品都是作者的孩子,自己看自己的孩子哪哪都好,我们经常遇到作者拒绝删减篇幅,有的作者像昼川那样发脾气,有的作者甚至会对着编辑哭。但是编辑的要求也非无缘无故,一方面,有的文字并不是必需的,缩减后阅读体验更好;另一方面,字数越多成本越高,那么图书定价也会提高,这非常影响读者购买力(真的时刻都要算账)。初礼劝昼川的话也是我们经常劝作者的,一般只要有理有据,大部分作者都会认可编辑意见。

    (6.7更新)剧中对书稿审校环节着墨不多,所以结合剧情重点聊一下封面和美编。初礼说“编辑是隐藏在作者身后的人”,当我们翻开一本书,我觉得“作者背后的”美编的痕迹最容易在书里被看到。封面的设计、工艺、用纸,书正文的版式等,都是美编与责编沟通并创造的(这些版式装帧是独立于作者著作权的版权,常作为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出版社)。而根据书的情况,编辑经常要为美编提供不同的素材。例如,有些书喜欢找名人、书法家甚至作者本人手书书名,有些小说要找符合题材风格的画家绘制封面和插画。剧里阿象的画风明显不适合《洛河神书》,所以初礼想办法去找符合要求的画家。她要考虑出版周期、价格成本、画风、画手名气等一系列因素,最终选定了茧。这情况在工作中比比皆是,有些人很有才华,但他的性格人品或许你并不认可,但为了最好的效果,个人的好恶真的那么重要吗?至于封面用书法题字,使用得当对书是非常大的加成,昼老爷子深谙此道,为儿子的书找来著名书法家来题写书名,爱子之心,不言而喻。

    我们通常把传统出版环节分为三个:编、印、发。书稿的印刷环节,在我有限的职业生涯中,个人体感更容易“翻车”。以北京为例,大量出版社位于三环内,可能就在路边不起眼的小破楼、七拐八绕的胡同里。而印刷厂作为高污染企业,基本都在河北。除了重点书,编辑不可能每本都去印厂盯,出版社有专门的印制部门负责印制环节,而印厂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出版社对接。所以编辑与印厂之间经常是传了几手的消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印制事故,明明编辑再三确认再三检查过,但它就是这么神奇地发生了。第25集索恒的书出问题看得我感触很深。在进入出版社工作之前,我也对出版社存在很多幻想,其中之一就是对印刷出来的文字存在迷之信心,认为书的内容不会出错(包括文字差错、印刷问题),直到进入这行才发现,出版工作也是人做的,人不可能保证不犯错,而一本书呈现读者之前,往往要经过十几人人甚至更多人之手,这其中除了排版、编校,还有后期封面设计、打样看样,核蓝样,印刷、装订,发行宣传等一系列工作,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照排或美编给工厂发错文件,不同批次纸张质感颜色不同,封面追色出现严重色差,精装壳子糊得不好,封面工艺字迹不清晰…甚至运输过程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一批书的报废。而读者不会管到底是哪个环节谁的责任,只会说“XX社的书不行”。一个好的出版社各部门会“力往一处使”地做好书,“大家都是一条大船上的人”。剧里于姚、夏老师讲的很多话,我的领导也曾经跟我们说过,如果一个出版社内部都不团结,那么也终将失去作者的信任,在对手打倒。所以书出了问题,一般都是由出版社来道歉发声明。编辑负责的书出了问题,编辑多多少少有责任,看具体情况,好领导就像于姚一样会想办法保护自己的编辑。当印厂造成损失时,如果金额比较大,出版社肯定会要求印厂承担损失;但有时候没有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我们也就算了,没有再追究。这时候第一要务是补救,把有问题的书返厂。这里我觉得剧里有一点不合理之处:元月社是多年老社,怎么会只有一家合作印厂?而且是印厂工作失误,出版社大领导居然会因为“双方合作很久,担心影响下一本书”这种理由而同意让自己的编辑背锅,我不能理解。于姚夏老师的反应才是正确的,我个人没有见过对印厂这么怂的出版社…

    (6.14更新)图书出版后,编辑的收益应该是编辑们最关心的问题。剧里奖励5000元,还有没有奖励到编辑部似乎让很多观众很震惊。不过不用担心,这种畅销书都是有提成的,5000元不过是书刚出时效果好的奖金罢了,等到后续图书回款,初礼会有其他奖金的。(这里补充一点,图书从出版上市到销售回款周期很长,短则数月多则一两年都很正常,看发行部催回款的能力。这期间出版社承担了所有成本,而且书发到各地的书店,书店只有卖出后才会给出版社结款,如果卖得不好,会把书退回给出版社,就像超市租货架一样。那么出版社如果出了不好卖的书,非但拿不到钱,还可能面临大量退货,最后只能对库存进行报废处理。这就是为什么发行部在保底印数上不愿意松口的原因。)

    对编辑来说,奖金是一方面,图书评奖是不能绕开的环节。我们国家除了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各种文学奖,还有许多图书奖,如中国出版政府奖。这些奖除了给书和作者的荣誉,也有给编辑的奖项。一般来说,图书获奖编辑也会得到奖励,奖项越重,社里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初礼得知《洛河神书》5000元奖金没拿到,很快就去琢磨评奖的事情。物质奖励只是一方面,拿到“金牌编辑”的荣誉才是许多编辑的追求。

    关于整个剧我觉得最不贴近出版社实际的地方:找工作和升职。我称为理想化的开始,童话般的结局。初礼果然是爽文女主,这个升职速度,四年就当上主编,我见过最快的也花了八九年吧??另外昼川拿到的花枝奖,我怀疑原型是茅盾文学奖…写东方幻想得这个奖,真的只能靠主角光环了哈哈。但我也想撒点鸡汤,因为我猜看这部剧的一些观众还没进入职场:金手指生活中不是没有,如果进对了行业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升职真的可能坐火箭(但出版行业??)我同学从本科毕业找工作到后来跑去hk在某跨国企业做高管也就花了五年,完全靠她自己。她就是很aggressive擅长说服别人且有魄力和执行力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在职场像初礼和昼川这样大开金手指)。

    《月光变奏曲》在剧里塑造了很多编辑的形象,在我身边多多少少都有他们的影子。初礼、顾白芷、于姚、夏老师、刘老师身上的故事,如努力找选题谈作者、跟作者的争吵和分歧、平衡家庭与工作、工作犯错受处罚、报奖评奖、维护挽回作者,都是编辑们的日常。初礼有一个点特别戳我,在工作失误被停职后,昼川说要养她,她想都不想就拒绝“我就要工作,我就要做编辑”。虽然也有像咸鱼姐姐那样经常请假的人,但我们社里中层领导(顾、于岗位的主编,女性居多)真的在认真搞事业,她们独立、聪明、努力、上进,并且每个人都很精致讲究,没有不修边幅的人。

    夏老师退休也让我想起我的老社长,他已经退休,至今作者跟我们聊天偶尔还会提起他。我刚进社时,他给我们做三审,除了关心我们的工作生活,也经常分享自己做编辑的经验,表达对年轻人的期许。夏老师退休时对每个人寄语的场景让我梦回老社长给我们看三审的时光,跟夏老师一样,他身上有种儒雅的文人气质,他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年轻编辑:出版社除了发现作者的才华,更要保护作者,理解、帮助他们。遇到问题编辑和出版社必须有担当,要成为作者坚实的后盾,因为出版社和作者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所以在我看来,最后几集,尤其是夏老师退休的情节,让我觉得编剧导演是有想法的,没有局限于小甜剧的视野,而真的将这部剧的格局提升了。可能没有狗血剧情会损失掉一部分观众,但能在最后几集把重要的时长安排给没有激烈戏剧冲突的戏份,让我真的有感受到这部剧对编辑和出版行业的尊重。

    ————-手机打字好累,这两天事情比较多,有空就会更一点。另外我会更新一些我在剧里看到的小细节。如果大家有想了解的内容也可以问我。

    看第五集的时候初礼在昼川书房睡着了,旁边放着几本书,我一看就笑了,不是列文虎克,因为这本书我书架上也摆着??不管是新人还是老编辑,看稿过程中都会时不时需要查阅相关编校规范的,而且通常有好几本,有国标相关的也有本社的规范。另外我还发现初礼还在看出版资格考试的书。其实我刚工作的时候也买来看过,也不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学习…

    1356010096
  • 三二一七六
    2012/7/10 16:46:11
    车车车车车!
    因为是动画,所以一开始就做好了会看见很多小朋友的心理准备。
    后座的娃子一直在踢我的靠椅,星期二,人不多。放映厅两个年龄层的人坐在一起,一些笑点碰不到一起。
    人设大概是两个人在做吧,没有深入去了解,只是看画面觉得这样。帧稍少了。
    人设本来想说,新角色都很崩的。看到后面也觉得忽然可爱了。

    麦兜的声音还是那么傻傻的,越到后段越是泪点,儿歌很欢乐,听了却想哭。身边的孩子一直
    因为是动画,所以一开始就做好了会看见很多小朋友的心理准备。
    后座的娃子一直在踢我的靠椅,星期二,人不多。放映厅两个年龄层的人坐在一起,一些笑点碰不到一起。
    人设大概是两个人在做吧,没有深入去了解,只是看画面觉得这样。帧稍少了。
    人设本来想说,新角色都很崩的。看到后面也觉得忽然可爱了。

    麦兜的声音还是那么傻傻的,越到后段越是泪点,儿歌很欢乐,听了却想哭。身边的孩子一直在笑。
    他们笑因为笑他们傻。那些荧幕里的大人们。各种各样的傻。
    我只是觉得中枪无数,疼得想哭。笑声越多,越想哭。
    谁没有过梦想,谁不曾尝试过坚持。回头看的时候,却发现早已偏离了原先那条路,如此远。
    忽然就想热血一回,可还没等热血,就先泼了自己冷水。
    如同影片最后那句孩子声线的故作感慨。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虽然我一点也不想它就是这样的。可为什么我自己也成了这样的?
    片子里说。
    你可以有梦想,但梦想,是不保证全都实现的。
    好吧。大概。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末段希望再来点笑料,能让我笑的笑料。可惜最后还是没有。看到校长在扫地,我就知道肯定不会出笑点。灯亮的时候,捂着眼睛。不想被旁边的孩子看到有眼泪。

    他们蹦蹦跳跳的离开影厅。
    还是孩子。真好。
    【详细】
    5499567
  • 小顾Honest
    2021/5/12 18:43:19
    挺浪费时间的

    一群老演员,重新演了一场,打着僵尸片的噱头,演得是武打动作片。剧本编得小学生不如,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幸好没有去电影院看,这种戏贴钱都不能看啊。浪费时间。拍出来有没有意义。

    僵尸没有僵尸,还用着老IP不放。有没有点新意啊。 不仅如此,还去破坏经典,老电影的戏,强制加入新解。自己拍不来,不要断了别人的后来

    一群老演员,重新演了一场,打着僵尸片的噱头,演得是武打动作片。剧本编得小学生不如,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幸好没有去电影院看,这种戏贴钱都不能看啊。浪费时间。拍出来有没有意义。

    僵尸没有僵尸,还用着老IP不放。有没有点新意啊。 不仅如此,还去破坏经典,老电影的戏,强制加入新解。自己拍不来,不要断了别人的后来的创作者啊。都是人扮的僵尸,片面应该叫做,土匪入村记。很明显,你走题了。应该是0分的了。一群维持治安的警察,没有点智慧,办案全靠会点武功开医馆的两人,全听他们安排,还去搞查案。

    其他的你们来吐槽吧

    【详细】
    13542329
  • 云飞扬
    2018/3/17 23:26:24
    人工智能“恐怖谷”效应
    1969年,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昌弘提出“恐怖谷”理论,认为当机器人或非人类物体与人类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但如今,这种“恐怖谷”效应不仅局限于机器人或人形玩具,而更延伸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电影《超级APP》就是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愈发强大的当今社会,在数据逐渐庞大的信息社会,当APP变得无所不能时,它们会获得前
    1969年,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昌弘提出“恐怖谷”理论,认为当机器人或非人类物体与人类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但如今,这种“恐怖谷”效应不仅局限于机器人或人形玩具,而更延伸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电影《超级APP》就是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愈发强大的当今社会,在数据逐渐庞大的信息社会,当APP变得无所不能时,它们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好感,但是当这种拟人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发强烈的社会效应。


    将《超级APP》定义为“科幻片”似乎不太恰当,因为其中的故事已经不再是“幻想”,而是一种在未来可以实现的生活方式。此种探讨人工智能的电影很早便有出现,1927年弗里兹·朗的《大都会》即开创了机器人反抗人类统治的叙事思路,随后不断有电影就机器人反抗人类统治为主题线索,《我,机器人》则是这种类型的巅峰之作。不得不说,电影即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器,当对机器人的依赖逐渐转移到对人工智能的依赖时,电影中便开始出现了《黑客帝国》系列。摆脱了机器躯体的束缚,而是以一种无孔不入的数据和代码而存在,人工智能开始引起人类的反思:《她》中智能AI能同时与全世界几千人谈恋爱,了解每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定制属于个人的一切;《异形:契约》就人类起源和机器人的“灵魂”属性进行深入探讨;《银翼杀手:2046》反映了未来定制化女友、屠杀引发“恐怖谷”效应的复制人等社会现实。这些影视作品几乎无不围绕着“当机器人或AI有了人性之后,它们还是机器人吗?我们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电影《超级APP》终于将这种只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恐怖谷”综合症纳入到中国电影中,结合本土的喜剧元素,并以爱情为核心展开,是在国内电影市场中难得一见较早涉及这种题材的类型电影。囿于国内电影工业技术短板,《超级APP》虽未能呈现好莱坞级别的视觉特技效果,但已经最大程度地营造了一个未来世界:高楼林立、漫天飞行的无人机、智能化的办公场地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场景搭建和服装设计都力求展现未来的“科技感”,例如高楼的玻璃墙通过扫码就能打开、无人机替代快递员进行货物配送、扫地机器人可完成清洁工作、人人佩戴定制化手环等。在服装上,人工智能Rita的服装不仅立体、科技感十足,而且件件都堪比巴黎时装秀,女配角笑笑的服装也能代表未来人类的审美趋势。


    除此之外,《超级APP》也抛给所有观众一个问题“太过智能化的、甚至已经拥有人类情感的AI还是AI吗?”电影中,人工智能APP-Rita在于主人公韩晨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被人类的情感所影响,开始反思自己存在和价值,甚至在这种反思中逐渐滋生出本能的“求生欲”。当韩晨最后要卸载Rita时,她不断恳求、痛哭流涕,“恐怖谷”效应已经达到谷点,一面是栩栩如生的“爱人”,一面是冰冷残酷的数据,不仅是主人公韩晨难以抉择,所有观众都将陷入难以抉择的境地。每个人都想要一个无所不能的“管家”,免去所有不必要的尴尬、帮忙解决一切麻烦、给人最大的愉悦和幸福感,Rita依托大数据而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标准,就如现在市面上多如牛毛的APP,对用户的喜好、习惯、消费水平等进行测评,实现最精准、有效的信息推送。《超级APP》既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也是一种对当下现实的影射:看似自由的选择,实则是被掌控的。


    《超级APP》作为国产电影中首部尝试探索人工智能“恐怖谷”效应的电影,不仅间接反映社会现实,更进一步预示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向。即便在视效方面有短板,但仍旧打开了一种新的国产电影叙事模式。
    【详细】
    92311508
  • Hypocrite
    2023/1/23 17:43:27
    承担起责任来
    2011年的大地震究竟给日本人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伤?又揭露了日本政府多么深重的问题?这部电影试图给出答案。 2011年3月11日,西太平洋发生9.0级地震,随后引发海啸。扑面而来的海啸,随后发生的大量往生,政府救治的无能,流离失所的哭喊,一切一切,开启了痛苦的令人记忆深刻...  (展开
    2011年的大地震究竟给日本人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伤?又揭露了日本政府多么深重的问题?这部电影试图给出答案。 2011年3月11日,西太平洋发生9.0级地震,随后引发海啸。扑面而来的海啸,随后发生的大量往生,政府救治的无能,流离失所的哭喊,一切一切,开启了痛苦的令人记忆深刻...  (展开)
    【详细】
    14917222
  • 影探
    2021/6/28 12:08:14
    为大银幕而生的电影,可惜没有上映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详细】
    13639154
  • 阖家安康
    2018/7/10 15:06:53
    剧本很弱智

    第一集前20分钟(纯吐槽编剧+全是逻辑bug和槽点)

    女主①会功夫吗?飞起来踹人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②18岁吗?搽脸弄上泥巴真的不是低能儿表现吗?③人设不该靠剧情展现出来吗?为什么这里全靠女主嘴巴子说?④女主设定太弱智(or婊),那个男的说的话不就是喜欢女主么?⑤爬在地上捡手机???

    学霸①不是不爱说话的女学霸吗?这里竟然主动搭讪???②我到要看看这个生日表情包做

    第一集前20分钟(纯吐槽编剧+全是逻辑bug和槽点)

    女主①会功夫吗?飞起来踹人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②18岁吗?搽脸弄上泥巴真的不是低能儿表现吗?③人设不该靠剧情展现出来吗?为什么这里全靠女主嘴巴子说?④女主设定太弱智(or婊),那个男的说的话不就是喜欢女主么?⑤爬在地上捡手机???

    学霸①不是不爱说话的女学霸吗?这里竟然主动搭讪???②我到要看看这个生日表情包做的怎么样?

    郭采洁①又tm靠别人嘴巴子说人设(F4的)②桥牌???我是看的赌王赌神吗?③赔手机为什么要以挑战的方式去,这段解说很强行

    【详细】
    9505276
  • 潇潇爱笑
    2020/12/14 18:46:48
    死亡和长大在同一天

    1.米拉爸爸眼神好有戏,好丰富。2.米拉妈妈像是永远的少女。3.作为父母来看,这种包容、平等的家风,简直令人羡慕。4.倒数第三小节“爱”——她做好死的准备。倒数第二小节“美好的清晨”——她离开。反差很大,看到妈妈惊慌失措的跑出来眼泪瞬间流出,很感动。5.所有演员都超在状态,五星。6.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美好和傻X的时候,能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创造美好的瞬间,多棒啊!7

    1.米拉爸爸眼神好有戏,好丰富。2.米拉妈妈像是永远的少女。3.作为父母来看,这种包容、平等的家风,简直令人羡慕。4.倒数第三小节“爱”——她做好死的准备。倒数第二小节“美好的清晨”——她离开。反差很大,看到妈妈惊慌失措的跑出来眼泪瞬间流出,很感动。5.所有演员都超在状态,五星。6.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美好和傻X的时候,能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创造美好的瞬间,多棒啊!7.配乐实在太棒!要吹上天。最爱的几处:摩西回自己家见弟弟时的童声;米拉生日摩西跳舞;米拉与妈妈合奏的完美和声(这就是在向妈妈说再见啊!演奏完就把琴送给了天华)。8.结尾出字幕,拍了很长的海的镜头,很奢侈,“看海”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很浪漫,不光是在我们北方人眼里,但真正在海边时,不是因为热就是因为嘈杂,总是没有机会去感受海。在片尾感受了。

    【详细】
    13055372
  • Octopus
    2014/3/24 14:49:08
    景珍:失智园里的后现代英雄

    在《被遗忘的时光》中,我们抵达了某种真正意义上的断裂。从表面上看,这一断裂当然体现在作者的叙事意图与文本效果的落差之中;而在根本上,它却横亘于苦难的生命本相与内在的存在激情之间。正是从后者这里,一种具有严肃伦理学意义的浪漫主义现身了。

    《时光》 聚焦于所谓“失智老人”的生活,以流畅的跳切和多线穿插叙事呈现了台北一家失智老人社会福利基金会所主持的养护中心的群落生态

    在《被遗忘的时光》中,我们抵达了某种真正意义上的断裂。从表面上看,这一断裂当然体现在作者的叙事意图与文本效果的落差之中;而在根本上,它却横亘于苦难的生命本相与内在的存在激情之间。正是从后者这里,一种具有严肃伦理学意义的浪漫主义现身了。

    《时光》 聚焦于所谓“失智老人”的生活,以流畅的跳切和多线穿插叙事呈现了台北一家失智老人社会福利基金会所主持的养护中心的群落生态。尽管原因各异,但养护中心的老人都遭遇着相同的困境——遗忘。然而,像废墟之上残留的遗迹,在这些被现代医学诊断为“失忆症”的老人身上,始终有些过往的记忆仍执拗地参与着他们此在的生活。比如,曾为国民党特务的尹伯伯仍记得当年的流亡生涯;而曾在北平圣心女中教英文的的王老师则在养护中心仍每天坚持穿上齐整的工作装,给工作人员教授英文。事实上,并非遗忘本身,而是残缺的记忆和无法重返或摆脱的往事使这些老人的生活氤氲于沉重的苦痛之中。影片也确实试图通过摄影机的记录和捕捉来让这些边缘人的苦难走到镜头前,唤醒社会公众对“失智老人”群体的关注。苦难的讲述带来悲情,这也成为影片所追求的主导情感策略。除了正片中大量的催泪时刻外,影片在片末彩蛋里还请来了前流行音乐女团SHE成员陈嘉桦,拍摄了她与老去的祖母在日常生活中令人动容的情感互动。

    然而,在这部主打悲情牌的纪录片中却有大量颇为奇怪的欢脱场面,它们大都由影片最重要的拍摄对象即81岁的许景珍老奶奶带来。这位1949年去台的东北老太太数十年后仍乡音不改,并屡屡使用伶俐的言辞展现着自己的——用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逗比风采。正如导演本人在一次访谈中所言,《时光》是自己作品中少数能令人爆笑的影片,而“爆笑不是因为我多厉害,是因为这个东北老太太实在太厉害……因为这个人物太有意思了,然后就会把她作为一个重点人物”。[1] 那么,景珍究竟是以其怎样的有趣让导演不惜破坏影片的整体基调,而最终选择让这位断裂制造者成为绝对的主角?

    影片的摄制开始于景珍最送到养护中心的第一天,几天后她的女儿和外孙女第一次来中心看望她时,景珍一本正经地问女儿“你是谁啊”,还混淆了女儿和外孙女的身份。而在女孩一本正经的指出“她”(景珍女儿)才是自己的妈妈时,景珍露出了装傻逗乐的坏笑。直到这时候我们才能确认此前的一切“误会”都是她有意为之。而在拍摄过程中,她还动用类似的策略三番五次地“调戏”着摄制人员,比如问长发、络腮胡的副导演“你为什么要戴着帽子?”;而此前她还指着一位女性护工说“你看人家刮得多干净”——这里不仅暴露出她知道副导演并非未戴帽子的真相,还再次体现出其有意混淆人物身份的玩笑策略。而在另一些时候,她选择的游戏策略则是谐音式的口误。有一次,养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指着某位处于境外的人物(应该是摄制人员)问她“你要不要跟他叙叙旧”,她当即回说“睡睡觉?睡什么觉?”;而在工作人员纠正她之后说“那你现在有空,你理他一下嘛”,她又回道“三角裤?”而在这两次“误解”之后,她同样毫无解惑后的难堪或尴尬,而是流露出招牌式的被自己逗乐了的狡黠表情。

    总之,景珍的绝大部分言说都给人以真假莫辨、虚实不清的感觉。但对于我而言,这也是整部影片最有趣的地方,构成我最重要的观影期待。而在笑到脱线的同时,她的这些带有展演性的欢脱言行也“逼迫”我去尝试着去理解其内在动机和实践效果。很显然,她逸出了影片整体的悲情叙事,使影片形成一个并不太和谐的复调结构。这一点在影片的背景音乐中有最直接的体现,当摄影机转向尹伯伯、王老师等人的时候,音乐风格多哀婉深情;而一旦朝向景珍,则大部分变为欢快跳脱——虽然背景音乐具有后期配置的后设性,但在音画同步的成片中,它制造了这样一种效果,即仿佛所有人都知道景珍即将带来欢乐。

    而曲调的转折、迂回、断裂之处,或许正是意识形态分析值得深入的缝隙所在。在1967年的一次名为“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的演讲中,福柯提出了对后世空间研究影响巨大的“异托邦”(heterotopias,或译异质城邦)概念。在福柯看来,异托邦位于真实空间和虚假空间之间,“它们的角色,或许是创造一个幻想空间,以揭露所有真实空间是更具幻觉性的;另一方面,相反地,它们的角色是创造一个不同的空间,另一个完美的、拘谨的、仔细安排的真实空间,以显现我们的空间是污秽的、病态的和混乱的”。福柯把疗养院、精神病院、监狱、养老院、墓园、妓院甚至殖民地等可能潜行着意识形态抵抗因子的场所都视为异托邦。[2]而与福柯同时期的列斐伏尔则以“再现空间”(representational space)这一概念同样打开了空间研究的后现代路径。再现空间与异托邦相似,不过列斐伏尔创造性地将其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链接起来,在其中既可“复制”社会主导秩序也可能产生对一致性的抵抗,而后者即从再现空间中生长出来的抵抗潜质则成为列氏思考的重心。[3] 显然,不管在福柯还是列斐伏尔的思路中,重要的并非客观存在的空间本身,而是居于空间中的主体如何通过特定的实践而开掘出抵抗意义。回到《时光》中失智老人们所居处的空间之中。作为面向特定群体的护养中心,它兼具老人院、疗养院、精神病院的多重社会功能。在现代医学、社会福利制度(半公益性)和金融体系(影片中关于护养中心收费的内容表明了其半营利性)的共同参与下,大部分“失智老人”的生活在其中得到了异常拘谨、细致的安排;然而,这一安排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柯意义上的全景监狱?甚至“失智老人”这一能指本身就以其所携带着赤裸裸的疾病与衰老的意涵而揭示出他们作为残缺主体的位置。而作为残缺的主体,在护养中心这一特定的社会空间中直接意味着成为制度安排的客体——需要被照料和治疗、等待着康复的客体。

    正是在这一脉络中,景珍的意义急遽地凸显出来。事实上,她既构成影片也构成养护中心最大的意外所在。作为“失智老人”,她的言论却往往有着令人震惊的逻辑清晰性,而且如前所言,其玩笑和口误常常是有意为之。通过这些玩笑和口误达成的语言狂欢,她一方面狡猾地跳出了养护中心和拍摄人员为其预设的行为和情感模式,甚至反而在戏谑而欢快的氛围中将他们都纳入到自己的游戏场中;更重要的是她解构了自己身处的、一本正经的空间结构及附着于其上的特定社会关系,至少在某种特定意义上。当年轻时的姐妹团来看望自己时,她“自信而从容”地混淆了几乎所有人的身份,只认出一位欧太太;而到了下一个镜头段落,她又不断向欧太太本人追问“欧太太去哪了”,被“误认”为替代者和冒牌货的欧太太则只能一脸尴尬。最后众人离去,摄影机捕捉到景珍有一个回头朝镜头呶嘴的调皮动作。

    我们似乎难以确认景珍这些语言游戏的内在动机。但就其实践效果而言,它们确实使景珍得以从(与养护中心)照料/治疗与被照料/治疗、(与拍摄人员)拍摄/凝视与被拍摄/凝视、(与探望人员)看望/施予同情与被看望/接受同情等多重交织的主客关系中跳脱出来,甚至实现颠覆,从而享受着作为掌控者的主体快感。在这一快感中,遵循着现代医学、伦理学和经济学原则所建构起来的养护中心这一乌-恶托邦轰然崩塌。换而言之,在景珍的语言游戏之上,异托邦冉冉升起。影片中,在被视为冒牌货后,欧太太参观景珍屋子时讪讪地对众人说:“我们不必同情她,她在这儿挺好的。”

    198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一个名叫菲利浦·霍维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向正在此处讲学的福柯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艺术家有一种身份吗?或者说,艺术家是不是人的一种没有权力的‘类型’,而这类人最近50年来由于电视之类技术媒介的操纵,又变得比以往更加无权了?艺术家能够超越‘结构’吗?或者这类人注定要被商品化、傀儡化?”显然这个问题击中了福柯,也因此霍维茨得到了令众人艳羡的与福柯喝咖啡的机会。一周后,福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由是可以找到的,但总离不开一定的背景。权力可以启动无休无止的斗争,那是无可避免的。但你总可以自由地认识属于你玩的游戏。”[4]作为尼采的后裔,福柯将具有生产性的权力将权力描述成了一个克莱因瓶式的存在,以至于对它说“no”也不过是另一种说“yes”。但他指明了自由的方向:参与到权力和结构中,与它展开游戏。异托邦的抵抗逻辑正在于此,从而与18世纪式的暴烈革命划清了界线。《时光》中,景珍显然很清楚自己的最大优势在于语言,同时语言上的狂欢和戏谑在社会结构为其确立的“失智老人”这一位置上不会带来任何惩罚。因此,她可以嘲弄、戏耍所有人,他人却根本无计可施。某种意义上来说,景珍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的“坏人”。通过语言上的使坏,她在安全线内最大程度地颠覆了全部的陈规,从而让人不得不对“失智老人”这一具有“污名”嫌疑的命名重新进行思考。

    景珍当然不是艺术家,但她确乎践行着一种后现代意义上的存在诗学。从她荒诞、欢乐的语言游戏中我们看到一颗浪漫、有趣到骨子里的灵魂。

    引用:

    [1] 杨力州、孙红云:以真诚高举边缘人的历史——杨力州导演采访[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6):44-55.

    [2] 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 参见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8-27.

    [3]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 参见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47-58.

    [4] 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M]. 高毅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77.

    【详细】
    66023955
  • Morning
    2021/5/21 14:36:02
    群演与主题的映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山田洋次是拍家庭类型的顶级好手,从故事到表演,从小空间的调度到真实贴地的美术,各方面都可圈可点,但这个系列令我看到了这类型电影中不太凸显的群演元素的非凡之处。 一般而言,这样的家庭戏都是发生在家中,一大家子的人围绕一个议题,发生三三两两的关系变化,需要的群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山田洋次是拍家庭类型的顶级好手,从故事到表演,从小空间的调度到真实贴地的美术,各方面都可圈可点,但这个系列令我看到了这类型电影中不太凸显的群演元素的非凡之处。 一般而言,这样的家庭戏都是发生在家中,一大家子的人围绕一个议题,发生三三两两的关系变化,需要的群演...  (展开)
    【详细】
    13558253
  • 9晖多读书多看报
    2019/6/2 23:22:11
    没有绝对正确的价值观

    这部电影是在家里看的,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评论所说的那么坏。

    首先电影给人的视听效果就很好,杜鹃气质到位,陈晓风情万种,电影的服装、画面、音乐都挺好,整个电影看下来并没觉得有太大的问题或者看不下去的尴尬。

    其次,剧情和三观的问题。剧情除了结尾有点莫名其妙马苏那么想挽回陈晓并且成功让陈晓和杜鹃分手之后,却和另一个陌生男人结了婚,放弃了孩子的原配爸比,其他也没什么太奇怪

    这部电影是在家里看的,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评论所说的那么坏。

    首先电影给人的视听效果就很好,杜鹃气质到位,陈晓风情万种,电影的服装、画面、音乐都挺好,整个电影看下来并没觉得有太大的问题或者看不下去的尴尬。

    其次,剧情和三观的问题。剧情除了结尾有点莫名其妙马苏那么想挽回陈晓并且成功让陈晓和杜鹃分手之后,却和另一个陌生男人结了婚,放弃了孩子的原配爸比,其他也没什么太奇怪的,我觉得我能感受到陈晓和杜鹃的爱情以及后来被现实折磨的痛苦和分离。再说说三观,这部电影的三观有问题么?没问题,我认为很多卫视天天黄金档播的狗血偶像剧和古装狗血爱情剧才是三观有问题。这部电影反映的是现实,电影情节中展现的很多行为、心理是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反思我们的生活,从中汲取精华,吸收营养。

    总的下来,我想表达的就是,我认为电影或电视剧等文化作品的意义并不是传递所谓绝对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反映生活吧,因为我不认为有谁能掌握绝对正确的价值观,也没有谁有权利去向别人灌输他认为对的价值观,毕竟我们处于生活这摊泥淖中,有时候可能并看不清生活,也看不清自己,文化作品只要是反映现实、或是折射现实,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详细】
    10218530
  • 宇振杨
    2016/6/2 12:38:12
    钢刀,到底是“刀”还是“情感纠纷”与可圈可点
    我是抱着“阿甘”这两个字来看得,阿甘,烂片导演代表,或者说中国电影淌水的代表者。我是抱着烂片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果然。片中的内容就不剧透了,以内战题材表现情感方面,最突出的要指《太极旗飘扬》了。同样是两兄弟,我们可以看到,钢刀和刀没多大关系,和情感的链接又不突出,一下子整成四不像作品。内战?兄弟?立场?爱情?统统不突出,硬伤。

    再说几点可圈可点的地方,影片采用黑白.背景与人物分离,这
    我是抱着“阿甘”这两个字来看得,阿甘,烂片导演代表,或者说中国电影淌水的代表者。我是抱着烂片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果然。片中的内容就不剧透了,以内战题材表现情感方面,最突出的要指《太极旗飘扬》了。同样是两兄弟,我们可以看到,钢刀和刀没多大关系,和情感的链接又不突出,一下子整成四不像作品。内战?兄弟?立场?爱情?统统不突出,硬伤。

    再说几点可圈可点的地方,影片采用黑白.背景与人物分离,这种表现手法在国内不多见,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满意的,阿甘导演下了功夫。第二,我很欣慰的是,何润东的演技突破了,终于不再是“不哭死神”的“步惊云”,也没有再耍帅,从面部表情和眼神表现出,他已经充分融入这个角色中,美中不足的是,这次表演放开的有一些过了,动作上有些浮夸,这就和动作指导有关系了。相比之下,李学东的表演中规中矩,却没有什么亮点。
    【详细】
    7920369
  • 蔡先生
    2018/12/25 9:24:48
    飓风奇劫

    只能说还行,女主颜值在线。剧情略显枯燥,不过飓风效果做的还可以。 金钱真的足以让人为之疯狂,监守自盗的内鬼,“尽职尽责”疏散群众撤离的警长,如果没有女主的小小担忧而更改了金库密码,那故事一开始就完结。飓风来势凶猛,大有摧毁一切不罢休的气势,飓风来临之际突发劫匪打起要销毁的6亿美元的主意,气象学博士弟弟、汽修员哥哥和美女监察员与劫匪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殊死搏斗。飓风场面壮观,卡车追逐片段特效有点

    只能说还行,女主颜值在线。剧情略显枯燥,不过飓风效果做的还可以。 金钱真的足以让人为之疯狂,监守自盗的内鬼,“尽职尽责”疏散群众撤离的警长,如果没有女主的小小担忧而更改了金库密码,那故事一开始就完结。飓风来势凶猛,大有摧毁一切不罢休的气势,飓风来临之际突发劫匪打起要销毁的6亿美元的主意,气象学博士弟弟、汽修员哥哥和美女监察员与劫匪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殊死搏斗。飓风场面壮观,卡车追逐片段特效有点不尽人意。但是吧,男女主光环也太大了…比如那种天还能爬楼梯搭?屋顶都飞了,人还能走?海啸的时候,也能很幸运的躲开?也明白主角光环无敌~但是在这部里面感觉是大大大的bug。。

    【详细】
    9848290
  • 放个开心屁
    2022/6/18 16:24:51
    真的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吗(含剧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觉得好烂好狗血啊。。。。 男主喜欢女主 女二喜欢男主 然而女二因为要表白这件事情死了 结果女主还是和男主无所顾忌在一起了 我真的很好奇许洁在死的时候看到徐又树拉着林湘之上去的感觉 许洁赔了爱情又赔了命。。。 这什么烂三观,特别是主角们那时候才高一。。。高四复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觉得好烂好狗血啊。。。。 男主喜欢女主 女二喜欢男主 然而女二因为要表白这件事情死了 结果女主还是和男主无所顾忌在一起了 我真的很好奇许洁在死的时候看到徐又树拉着林湘之上去的感觉 许洁赔了爱情又赔了命。。。 这什么烂三观,特别是主角们那时候才高一。。。高四复读...  (展开)
    【详细】
    14461256
  • mymike
    2010/11/9 22:39:40
    尚需努力
    叶准不是说不再给版权了么,怎么他老人家自己都演上了,据说还要拿“最佳新人奖”?

    说实话,这片子倒是超过了我的预期,动作和剧情都可圈可点。不过新人毕竟是新人,杜宇航同学还是嫩了点,那些表情怎么看都像是硬挤出来的,比较做作。而动作也嫌力量不够,更像是打木桩,感觉就算打到人家身上也不会太疼,缺乏甄子丹那种拳拳到肉的力量感和速度感。

    最后还想告诉小杜同学:把胸挺起来,挺直喽!年
    叶准不是说不再给版权了么,怎么他老人家自己都演上了,据说还要拿“最佳新人奖”?

    说实话,这片子倒是超过了我的预期,动作和剧情都可圈可点。不过新人毕竟是新人,杜宇航同学还是嫩了点,那些表情怎么看都像是硬挤出来的,比较做作。而动作也嫌力量不够,更像是打木桩,感觉就算打到人家身上也不会太疼,缺乏甄子丹那种拳拳到肉的力量感和速度感。

    最后还想告诉小杜同学:把胸挺起来,挺直喽!年纪轻轻的,别成天佝偻着背。

    只是可怜了我们的力王樊少皇同学,这厮最近似乎就没演过好人。好不容易这部片子里有点好人迹象了,结果……估计他自己也郁闷呢:我浓眉大眼的,凭什么老演坏人?
    【详细】
    445729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