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影评

90671132
  • 李霁琛
    2018/1/13 17:18:22
    真浪费章子怡和张震

    小时候我心血来潮,学过几天书法。

    父亲丢给我一刀毛边纸,让我临帖。

    我不乐意。

    “凭什么你用宣纸我就用毛边纸?”

    父亲笑了,只说了句:“别糟践东西。”

    这段童年往事,在我看完《无问西东》时突然涌上心头。

    《无问西东》就挺糟践东西的。

    我语气重,因为我确实很失望。

    和我一样失望的人一定还有不少,但我

    小时候我心血来潮,学过几天书法。

    父亲丢给我一刀毛边纸,让我临帖。

    我不乐意。

    “凭什么你用宣纸我就用毛边纸?”

    父亲笑了,只说了句:“别糟践东西。”

    这段童年往事,在我看完《无问西东》时突然涌上心头。

    《无问西东》就挺糟践东西的。

    我语气重,因为我确实很失望。

    和我一样失望的人一定还有不少,但我相信也有很多朋友是喜欢这部电影的。

    《无问西东》的确有能打动到观众的“点”。

    注意,是“点”,不是“线”,更不是“面”。

    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无问西东》是一个“命题作文”。

    这是部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创作的“献礼片”。

    命题作文难写,是因为束手束脚,没有空间。

    但“清华大学”这个题,真算不上没有创作空间。

    可以讲的好故事太多了。

    导演李芳芳知道这点,所以她一鼓作气在这部电影里讲了四个故事。

    四条时间线,四个主人公,串起他们的,是百年清华“立言立德,无问西东”的精神。

    先不评价这四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如何。

    这四个故事里确实有几个“点”打动到了我。

    首先是1923年这条时间线。

    迷失自我的青年学子,在看到泰戈尔等大师后得到启发,这是很有力量感的画面。

    “不要忘记真心和真性”,也很能突显清华精神。

    再就是西南联大时期的那条线。

    王力宏饰演的空军飞行员在战斗中壮烈赴死那一刻,是很传统的煽情模式,但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当然,最能打动到我的点没出现在正片的四个故事里,而是片尾那一系列“彩蛋”。

    当清华大学历史上的一位位大师突然出现在大银幕上,我竟热泪盈眶了。

    但这种“热泪盈眶”和影片前面的两个多小时并没有多大联系。

    每次被煽情,我都会思考我的眼泪是从何而来。

    把片尾那一段剪出来单做成短视频,让我看我依然会感动。

    这就让我更感到遗憾:

    有这么多传奇故事可以讲,干嘛要大费周章地写出四段中学生作文来完成任务呢?

    不知道因为“被感动”而觉得《无问西东》是部好电影的朋友,有没有想过这“感动”的来源到底是什么呢?

    说《无问西东》拍成这样很可惜,还是因为它的“卖相”确实不错。

    这体现在摄影和美术上。

    胶片拍摄给本片的画面带来了一种浓厚的复古感,这种感觉很老派,视觉上很舒服。

    在摄影师曹郁的镜头下,青春的气息也被彰显了出来,这在章子怡和黄晓明主演的那个故事中最为显著。

    曹郁,也是《妖猫传》的摄影。

    确实是高手。这样的摄影,配上有气势恢宏的配乐,如果《无问西东》不是电影而是MV合集,我会给高分。

    摄影师是高手,演员更是高手。

    《无问西东》最让我愤慨的,就是浪费了章子怡直击人心的表演。

    章子怡主演的那段故事,也是本片四段故事里完成度相对较高的一段。

    她饰演的王敏佳这个角色,人生经历了较大的变故,在性格上产生了很大变化。

    章子怡用眼神就全演出来了。

    青春感、无助感、自卑感等等人物的状态,她拿捏得都极为精准。

    我看《无问西东》时难得的几次入戏,都是因为章子怡投入的表演。

    和她搭戏黄晓明表现也还算自然。还是那句话,只要他不露出神秘的微笑,他就还是个好演员。

    王力宏、陈楚生都算是正常完成任务。张震则最可惜,他那段戏实在没有什么可发挥之处。

    明珠暗投,是对这些演员出现在《无问西东》里最贴切的描述。

    上好的题材、一流的摄影与美术、顶级的演员表演,却被缺乏掌控力的导演给鼓捣成了一部刻意、空洞的平庸电影。

    先说刻意。

    跨越时空的多线叙事,用好了是大亮点,玩不好就是大破绽。

    四段不同时间线上的故事,需要串联。

    在本片中导演是怎么串起来的呢?

    1923年的陈楚生,是1938年王力宏的教授。1938年的王力宏,空投食物救了1962年黄晓明的命。1962年的黄晓明,有个高中同学叫李想,这位李想差点害死了黄晓明心爱的章子怡,为了完成救赎,李想在支边科考中用生命救了当代人张震的父母。

    真厉害,这都串起来了。

    导演串成功的时候心里一定松了口气。

    太刻意了。

    别说更高层面上的交集(如《云图》),连有趣的细节关联都没有。

    导演更像是为了强行表现“百年清华”这个主题,硬是要把百年间的四个故事组到一起。

    如此刻意,还不如拍成短片集,还显得没那么矫情。

    刻意还体现在几段故事的时间分布占比上。

    1923年的那段,戏份最少。

    1938年和1962年的两段,戏份最多。

    当代都市那段......最格格不入。

    这八成没什么创作上的考量。

    你不能说陈楚生表现出的“求真”就没黄晓明表现出的“善良”与“正义”重要。

    那为什么陈楚生戏份少呢?因为观众更想看章子怡,更想看张震,更想看王力宏。

    这种刻意还体现在对单个故事内在的编排上。

    比如王敏佳这个人物的遭遇以及他和陈鹏之间的爱情。

    陈鹏一度离开王敏佳,是因为他看到王敏佳的手被李想抓着。

    这是巧合。

    王敏佳给师母写信,被师母认出她的写作方式。

    这是巧合。

    王敏佳被打了个半死,陈鹏已经挖好了坑准备埋她,她突然就醒了。

    这已经不是巧合了,这是奇迹。

    通过巧合和奇迹来推动故事发展,是网文作者常用的办法。

    因为这样写最不需要逻辑,最不需要动脑子。

    这样编排的结果就是,我知道陈鹏和王敏佳之间的爱情很深,一个给另一个“托底”,但我总觉得这么深的感情来的太突然。

    我对王敏佳的遭遇感到同情与愤怒,却又不知道我是该对那个时代愤怒还是该对创作者愤怒。

    本片拍好之后拖了五年才上映,看了片子的人都知道原因。

    但我会思考,那场批斗之后,导演并没有想要表达什么对时代的反思,更没有想要做任何批判,她只是为了引出陈鹏和王敏佳的真爱。

    脱离时代背景,这个爱情故事依然写的出来。

    这就是强行不过审了。

    王力宏那个故事则显得有些冗长,母亲的教导很多余,独自离队给孩子们送食物更让我怀疑他违反了军令。

    张震那个故事……

    哎,不说了,给男神留点面子。

    说到刻意,本片的台词对白也有很大的问题。

    很多处台词,比如那句“托底”,我都看到了琼瑶阿姨的影子。

    我生怕章子怡会突然说出“我在找我的刺”。

    张震片尾那段深情的鸡汤总结就更不必说了。

    真是比班长发言还要学习委员。

    这样糟糕的呈现,根本无法承载“百年清华”的精神。

    当这四个故事组合在一起想要强行点题的时候,空洞感就出来了。

    强行的煽情,很难有信念感,所以我很难满意。

    清华大学的精神该是厚重的,是沉毅的,而不是漂浮起来的。

    那种带着底蕴的青春感,不是跑跑跳跳,而是眼神中的求知欲与心里的热血情怀。

    可惜导演不懂。

    写过《十七岁不哭》的八零后导演李芳芳还停留在抒情青春散文的审美层级,编导水准则显得太过稚嫩。

    让她拍“百年清华”,太难为人了。

    老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希望年轻导演们都能真的理解这句老话。

    【详细】
    90673297
  • 糕员外
    2018/1/13 15:10:40
    记百年校庆时的一次经历,及何为生命的意义

    今天去看了《无问西东》,一个本该在七年前上映的片子。于是我想起了七年前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清华百年校庆的那一天。好快啊,2011年是个似乎很近的年份,却也已经是七年过去。

    那天天气特别好,大家伙胸口别了小红花,写上姓名和班级,在学校里喜气洋洋地走来走去。饭局多到数不清,中午在东门外一家餐馆聚餐,我们年级能来的坐了两桌,隔壁桌的老爷爷老奶奶说是西南联大时期的校友。上午好像在学院参

    今天去看了《无问西东》,一个本该在七年前上映的片子。于是我想起了七年前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清华百年校庆的那一天。好快啊,2011年是个似乎很近的年份,却也已经是七年过去。

    那天天气特别好,大家伙胸口别了小红花,写上姓名和班级,在学校里喜气洋洋地走来走去。饭局多到数不清,中午在东门外一家餐馆聚餐,我们年级能来的坐了两桌,隔壁桌的老爷爷老奶奶说是西南联大时期的校友。上午好像在学院参加活动,拍了照片,具体经历我也记不清了。博客大巴也不能登录了,要不还能刨出点来陈年往事。

    我只记得那天下午,本来约了去看一位教授,他说有个老校友找他说事,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来听听。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了畅春园,看到教授和一个比他更老的老人坐在大厅的沙发上。我们乖乖地坐在一边听他们讲话。

    听着听着,发现听见了历史。

    老人叫王伯惠,四川人,1923年出生,16岁考上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西南联大就读期间,王伯惠弃笔从戎,加入孙立人将军麾下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38师,担任随军翻译官和技术官员的工作,深入印缅战场。抗战胜利后,孙立人将军安排他在东北创立清华中学(现鞍山市第一中学),他又兢兢业业当了几年中学校长。49年以后他留在东北,在辽宁省交通厅从事自己的本专业工作桥梁工程,是桥梁工程领域的专家。退休后他一直为新一军的事业四处奔走,致力于恢复在广州修建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这座公墓为纪念牺牲于国外印缅战场2万7千名抗日烈士所建,已经在战争和文革中损坏(在1993年被市府定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以后,他又投入巨大的心血联合海内外老兵编辑“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和“二战名将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两书。

    以上是当天我听到他讲述的个人经历。他找到我的那位老师,好像也是为了这本文集的编纂和出版事宜。(更详细的介绍请点击这几篇文章《【讣告】沈阳新一军老兵王伯惠辞世》王伯惠——抗战勇士 桥梁专家 风范长存》《王忠诗:深切悼念王伯惠同学》)那一年他已经是88岁高龄,依然坐得笔直,语气铿锵,思路十分清晰。

    随后的故事我只能从网络搜索中找到了,比如”2013年王伯惠以92岁高龄开始编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孙立人将军诞辰115周年纪念文集》,这部78万字、200余幅图片的著作终于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前完成”,比如我在不久之前想起他的故事,结果却搜到这样一条讯息:

    “新一军老兵王伯惠在2016年9月8日上午归队,向孙军长报到,享年93岁。”

    90671795
  • 风息神泪
    2018/1/13 15:09:30
    心剑不折,无问西东
  • wangwang
    2018/1/13 1:31:29
    《无问西东》几条叙事线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个故事的陈楚生是第二个故事里王力宏的哲学老师,第三个故事里的黄晓明是王力宏空投食物的孤儿院的孤儿,第四个故事里张震的父母是被第三个故事里的男二号救下来的。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四个故事都有共同的主题。“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第一个故事,国文英语满分、物理不及格的陈楚生因为学霸都选了理科,所以也选了理科,最后听从内心,改选文科;第二个故事,富家独生子王力宏,在孝

    第一个故事的陈楚生是第二个故事里王力宏的哲学老师,第三个故事里的黄晓明是王力宏空投食物的孤儿院的孤儿,第四个故事里张震的父母是被第三个故事里的男二号救下来的。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四个故事都有共同的主题。“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第一个故事,国文英语满分、物理不及格的陈楚生因为学霸都选了理科,所以也选了理科,最后听从内心,改选文科;第二个故事,富家独生子王力宏,在孝道与报国从军之间纠结,最后当他看到遭遇轰炸流离失所的民众,听从内心,毅然从军。哪怕当他最后架着飞机撞向敌军军舰时他是微笑的!第四个故事,张震想要帮助困难的四胞胎家庭又怕被赖上、报复拿自己当垫背的前上司又有所犹豫,他在世俗的得与失之间计较而不快乐,最后他听从内心,得到快乐!第三个故事最精彩,黄晓明他从来没有在世俗与内心之间犹豫过,当他有所爱的人时,他毫不犹豫拒绝了去9所工作;当他误以为所爱的人爱上别人时,他立马选择去了9所;当他所爱的人遭遇困难时,他不怕牵连,去帮助她;当他因为核辐射掉发时,依然能够微笑面对。而在这个故事中,那个中学老师因为恩情选择了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造成一生悲剧。李想想要帮助王敏佳又怕被牵连,为了支边的荣誉而违背内心,他在王敏佳墓前忏悔,最后他牺牲自己救下张震父母算是对自己的放逐吧。只有听从内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不计较世俗得失才会获得快乐。

    【详细】
    9066589
  • 包子
    2018/1/12 19:46:52
    你是否曾在年轻时对世俗置若罔闻?
    观影提示:一定要看完片尾!

    很久没有在院线国产片里,看到这样一部立意如此高、底蕴如此深厚的影片了。

    四代人,四个故事,穿越了一个世纪,交相呼应。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高等学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伟大的名字交织在

    观影提示:一定要看完片尾!

    很久没有在院线国产片里,看到这样一部立意如此高、底蕴如此深厚的影片了。

    四代人,四个故事,穿越了一个世纪,交相呼应。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高等学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伟大的名字交织在一起,便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

    看了一下豆瓣的低分影评,想先说结论:批评故事拆分叙述和人物时空交错牵强的,我想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故事的内在一致性。这部电影,本质上讲的是大学精神的传承。一代一代人在迷茫的年少时期,被点拨,被引导去叩问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选择,不顾时代浪潮,不顾他人言语,不顾世俗评价,无问西东。而这些人成长后,又用自己的方式,去给予下一代人同样的精神滋养,把真正的大学精神,传承下去。


    【详细】
    9064500
  • 余小岛
    2018/1/12 10:38:43
    生命有限,浩瀚无穷,唯有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因为各种原因而被雪藏了六年的《无问西东》终于上映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于这部电影的刻板印象始终停留在,这大概会是一部大型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吧。

    因为各种原因而被雪藏了六年的《无问西东》终于上映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于这部电影的刻板印象始终停留在,这大概会是一部大型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吧。

    9063246
  • 暖暖内含光
    2018/1/10 0:05:36
    什么是真实?我所看到的就是真实的,我看到真实的电影就是这样

    引用电影里的话:什么是真实?你看到的,你听到的…就是真实的。我看到听到的电影就是这样

    真实的是导演生硬把四条线“顺理成章”的串联在一起。基本就是因前辈的一句话或一行为改变了后面的人。特别当代“奸商”张果果只因一次扫墓,听前辈留一句话死者已矣,生者如斯就莫名其妙的放弃蓄谋已久的商业计划。最后他只甩了一句我们不一样(还好他没唱出来。)。。。真实的看见一位广东富家仁母是如此的开明

    引用电影里的话:什么是真实?你看到的,你听到的…就是真实的。我看到听到的电影就是这样

    真实的是导演生硬把四条线“顺理成章”的串联在一起。基本就是因前辈的一句话或一行为改变了后面的人。特别当代“奸商”张果果只因一次扫墓,听前辈留一句话死者已矣,生者如斯就莫名其妙的放弃蓄谋已久的商业计划。最后他只甩了一句我们不一样(还好他没唱出来。)。。。真实的看见一位广东富家仁母是如此的开明和伟大。我只认为导演硬拉出一个这样的母亲是为了体现出沈光耀的愤青精神更伟大。我真实的看见这不是战场而是中东里的沙漠,食物贵于石油,用战斗机空投食物。电影里贵在光耀救了一名理工科生,真实的理科生也可以如此浪漫,可以在如此高度机密任务期间请假,回来神奇的直接打算掩埋王敏佳,也不问青红皂白的带走了她。(他那些高分我真不明白是理性考得还是感性考得)。最后吴岭澜一角导演是在叫嚣吗?他是一个理科渣文科优的迷茫青年,脑残的跟风。只因梅老师的朗读泰戈尔一首诗最后就喜欢迷上这首诗。一次看见当时的全国名人都瞻仰诗的作者。从此他就“弃医从文”。我真实的看见导演是在赞美文科思维如此漂移随性,跟着感觉走。

    电影最后彩蛋就串了很多中国伟人,表达出来她的情怀。请走开,我要真实有逻辑的东西,不要无问西东的情怀。

    我是理工生,也许会有情怀,但我更喜欢真实的。在我们理工科思维里真实也许并不是所见所敢,而是背后的逻辑。我并不喜欢你们所喜欢的电影,也许我只是看到我感受的真实,并没理解到你们的逻辑。

    【详细】
    905868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