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错,看到评分吓一跳,看了发现没有想象中来的差。节奏上非常赶,剧情似乎有点像一个半剧情纪录片《亚特兰蒂斯的沉没》,后者讲述的是锡拉古城被火山吞没的灾难史。同样插入地位悬殊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与之不同的是本片对自然和神力的描述更为用力。比起锡拉岛剧情中女主在男主协助下逃出生天的奇迹,庞贝以一切尘归尘土归土,让火山碎屑流掩埋爱恨情仇的全部。很有意思的是,米洛与阿提卡斯有一段对话,前者称遇见自己的仇家是神的安排,而后者则认为总有一天神会让他与死去的家人团聚。庞贝火山的喷发是不是另类的两种愿望同时满足……不过,男女主的爱情主线的确草率,最后米洛让出马匹的对白也实在太有泰坦尼克号的既视感,反而显得败笔。窃以为这段情爱反而带着一种商业片的妥协,实际上无论阿提卡斯,米洛,凯希亚,三者的人物主题实为自由。
米洛的自由最为隐喻,他自小失去父母,族人遭遇诛杀,一路浴血厮杀,成日被关押于暗无天日的角斗场。但并非米洛除却复仇之恨,便再无七情六欲。剧情特意安排了其与马匹的特殊关系,正是他身上自由符号的具现化。与黑人不同,他的自由是晦涩的,易折的,他的自由在于不驯服的野性。这种不羁可以让他解脱重伤的马匹,让他一次又一次从屠杀中活下来,可以让他叫嚣面对议员,对他的身份嗤之以鼻。因为他的自由并非在于【活】,而是实现自我意志以后的洒脱,是向死和毁灭性的。
正是这种毁灭,拒绝的刚性,串联了凯希亚的自由观。她的自由与米洛骨子里的不羁不驯形成共鸣,起点正来自于米洛对受伤马匹的救治。女仆认为杀死马儿是残忍的,但城主女儿无疑赞同这种做法,正如她的所作所为——从罗马逃婚归家,在角斗场为保下父母与米洛答应议员的求婚。她的自由是一种带着逃避,退让,但绝不妥协的毁灭。如果说米洛是气势汹汹的毁灭者,而凯希亚则是一个为自由可以接纳死亡的被毁灭者。在米洛杀死马匹的刹那,凯希亚共情的是马儿的痛苦,因此也承认了米洛是会为解脱其痛苦而来的刽子手。
也正因为如此,在影片结尾才有米洛让出马匹给凯希亚,但她却拒绝逃命选择拥吻这唯一命中注定知己的场景。就像她知道马儿注定无法活下去,所以她听从米洛压住了它的前腿,这一吻的前后呼应耐人寻味。
最后则是阿提卡斯,他是反复提起自由,呼唤自由,也渴求自由的人。很有趣的是,阿提卡斯完全是米洛的镜面。他的身世,境遇,几乎与米洛如出一辙,但阿提卡斯时时刻刻向往的是【活】的希望。即时到最后,面对滚滚而来的碎屑流和逃无可逃的绝境,阿提卡斯也不曾低头。正如他告诉米洛斗士的死亡应当是前胸流血,正如他临死前咆哮着向赴死者致敬,向自己终于获得的自由身致敬一般。尽管在剧情的前中期,阿提卡斯提起过他的家人,也向往神安排之下的团圆。但正所谓人之将死……假如阿提卡斯已经接受命运安排的必死之命,为冥界的团聚而无可奈何,那么他兴许会低下他不曾垂落的头颅。毫无疑问,他的选择是站着,并走向烈火之中。庞贝的毁灭对他而言是一种强制力,但永不可能将他毕生的信条动摇。